基督教文化学刊与中国文化吵了几百年,还需要再吵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欢迎投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号&&&&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在贫困中,永恒的爱在呼唤--相关文章
“” 的更多相关文章
最悲哀的属“零”生命---基督徒对照表。最悲哀的属“零”生命--基督徒对照表。有耶稣—没信靠=零。有耶稣传耶稣,领人归信【耶稣】必定【蒙恩得福】。
每日经历神|被击败的敌人。基督徒的呼召并不是去击败撒但,因为神已经在基督里战胜了撒但!撒但——我们古老的仇敌——已经被基督十字架的牺牲及复活彻底的打败了。对于撒但,我们的任务是:相信基督已得胜利,并且每日举起撒但已被打败的真理抵挡它,诚如耶稣所做的一样。倘若你被它说服,认为神并没有击败它,那你就无法体验到耶稣的胜利。你只需将基督的胜利应用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过得胜的基督徒的生活就行了。
神本文化在中国的文化处境。期间,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真正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联系,并引起中国基督教本身形态发生变化的只有三次,这就是唐代的景教,明末清初之天主教和民国初年的基督宗教 [⑦]。民国时期基督宗教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关联,即非基督教运动的兴起和教会人士的积极回应,由此直接促进了基督教的&本色化运动&和天主教的&中国化&进程。首先,基督教可以成全中国文化所想往的天人合一的生活;
上帝与中国--远牧师随着基督信仰在中国空前广泛深入的传播﹐随着几千万中国人﹑其中至少几十万知识分子成为基督徒﹐一个重大问题自然而然呈现了出来﹕我们所信的这位上帝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有没有关系﹖上帝在中国五千年中有没有主权作为﹖祂是否从亘古也是中国人的上帝﹖。显然﹐上帝自古也是中国人的上帝﹐在中国也有主权作为﹔中国文化中也有上帝的一般启示﹔中国人也是挪亚的后代﹐中国古经中也可以有创世记前十一章的痕迹。
他们迈向神学本色化(indigenization),即尝试使基督徒神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协调甚至结合。这种更场合化的神学转向,实际上是港台两地的基督教神学家自一九七零年代已一直遵循的路线,可见于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出版的《崇基学院神学组吐露丛书》的着作,以及其他神学专题论文,还有《台湾神学论刊》、《神学与生活》、《中国神学研究院期刊》、《建道学刊》、《山道期刊》、《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学刊等刊物》的着作。
1、 三自教会。&当今中国的传道人很多不明确神的恩召,没有经过真理的装备,不清楚神的差遣。大都是由人或属世的组织所定准和委派。&三自&教会当中,老的真理缺乏又不愿意退位,新的神学院毕业了有一点圣经知识,但学了&三自管理&以后,下到教会争权夺利,老小在斗。小的斗不过老的就走,或者流落社会。也有一部分坚持信仰真理,被派到&三自&教会后,因不服属世管理和不信派神学而离开&三自教会&,成自由传道,走向家庭教会。
基督徒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基督徒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句圣经告诉我们,就象神把十诫颁布给以色列人,神也把律法通过良心律和他所创造的宇宙万物启示给万国万民。从以色列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人的罪性无法行出神的律法的良善,没有神的特殊启示,即基督的十架救恩,我们无法达到神的要求。圣经说,以耶和华为神的国家是有福的。所以我们也要为我们民族历史向神认罪,为我们今天的复兴感恩,为我们民族的明天向神切切祷告。
关键词:基督教 五四学人 蔡元培 钱玄同 闻一多。本文截取蔡元培、闻一多、钱玄同、周作人四位“五四学人”(即“五四”时期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介入学生运动并对此后中国文化史产生影响的学者)对基督教的态度与实践,叙述并比较以这四位学者所代表并呈现的四种不同的基督教想象,即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和“非基”,以钱玄同为代表的建筑于消极宗教自由基础上的科学化基督观,以及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接受与参与几种主要心态。
《基督与文化》是尼布尔的名著,该书分析了近两千的教会历史,将关于基督与文化的关系的主张归纳为五种,一是反文化,认为基督与文化互相&对立&;二是根据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载,证明中国文化之根是有神论而非无神论,所以基督教使中国文化重回到有神论之路,便是复兴中国文化而非推翻中国文化。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传福音是不可能离开文化的,问题只在于人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文化,就连反文化,也是一种文化观点。
基督神学为何需要中国文化首页 | 博客群 | 公社 | 专栏 | 论坛 | 图片 | 资讯 | 注册 | 帮助 | 博客联播 | 随机访问 重树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我对于中国基督教会的期望- -| 回首页 | 2008年索引 | - -不同文化传统的联结点——基督信仰对于宗教间关系&和而不同&的独特价值基督神学为何需要中国文化?同样类似的,只有融合中国文化、与亘古存在并延续至今的中国文化精华相印证而彰显真理的基督神学才可以纠西方传统主流神学之偏。
抑有进者,由于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未如理想,不少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或神学家,为了证明基督教信仰的重要性,更致力于反省基督教在救国问题上的贡献,希望通过说明基督教与当前中国社会的相关性,让更多国人可以接纳基督教。3、基督教与社会重建在赵紫宸心目中,与中国处境相关联的基督教信仰,不仅要适应新思潮,融入 中国文化的遗产之中,更要对当时急于重建的中国社会,提供独特的贡献。
它意味着在这种新的理解和经典的理解之间,在中国当前的处境下进行基督论的思考与在其他处境下进行基督论的思考之间,应有连续性。尽管经典的基督论在当代的中国处境中,仍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谈论基督,但中国教会当前基督论的思考应有一个不同于经典基督论的起点。历史的耶稣而不再是信仰的基督成为基督论的起点。而中国的基督论的核心应该是一群效法基督跟从基督的圣徒。它要求基督徒不是去&谈论&基督,而是去&效法&基督。
其中神学著作有《基督教哲学》、《基督教进讲》、《耶稣传》、《圣保罗传》、《神学四讲》等;基督教是革命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一个本色化的教会是应该能够保存和统一在基督教和传统中国文化中所有的真理,同时能够以一种复合国情的方式将中国信徒的宗教生活和经验表达出来。基督教在中国的问题百年以前,基督教藉着欧美各国的势力,传来中国,士大夫对于基督教,都抱着一种恶感,最初与传教士接触的,只是一般少有知识的人。
耶稣像的中国版本。具体言之,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基督徒所描绘的耶稣像有四个版本。纵观二百年来耶稣像在中国的不同版本,可以明显看到基督信仰在中国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同时也说明了中国教会始终没有建立真实、深刻而全备的基督论的事实。一个自称相信耶稣的人,若是连耶稣是谁都不确定,不,更可怕的是往往他的信仰是建立在自己主观勾画出的一幅“耶稣像”上,那么他的末世论一定是相当不可靠的甚或是危险的。
基督宗教创造了欧洲文明,现在的欧洲文明若是剔除基督文化,欧洲就没有自己的文化。如今信仰基督的宗教,即: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约廿一亿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不要以为拆几座教堂就可以遏制基督宗教或基督文化在中国土地上的弘扬。直到今天,基督的思想并不过时,基督文化中蕴含着「平等、人权、民主」的理念逐渐成为普世价值观,使人民都享有其最基本的权力,这个权力来自上帝,正所谓「天赋人权」。
关键是您认识的耶稣是什么样的耶稣!中国文化要基督化,因为基督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不是美国人的耶稣,也不是犹太人的耶稣,耶稣是全地的耶稣。这叫中国文化的基督化,福音化。反过来,根据中国传统的习俗需要,根据中国文献经典的表达,重现创建一套神学,解释我们的圣经,用儒道佛的理解、备注圣经,讲解圣经,用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基督徒的生活,解构耶稣的教导,将基督徒变成“中国特色化”的基督徒,那是仇敌的工作。
四、当基督信仰遇到中国本土文化时,要避免「文化殖民(侵略)」和「信仰殖民(侵略)」。从上面的引文中可以看出,戎修女提倡的利玛窦的精神和思想无非就是从中国文化入手,在尊重、肯定中国本土文化的同时,将之与基督信仰相结合,「表」展示的是中国本土文化,「里」传达的不但是基督信仰的精义,且是具有中国本土传统的基督信仰,因为「中国人也倾向于事天修身,中国先贤的教导加上天主的恩带,他们也可能得救升天」。
的确,耶稣不仅改变了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罗马,还带来了西方基督教文明,成为近现代西方文明的代名词以及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的巅峰,影响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因为历史原因,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更早、更多、更深地受到基督教影响,但中华文明其实与犹太文明、基督文明一样,其源头是上帝信仰,其线索也是上帝信仰,其本质同是天道文明(中国人几千年信仰的历史主流是至高上帝即“天”以及从至高上帝生出的“天道”)。
2015年出版《大音希声——老子经义发微》,使得他的这一思想体系具有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老子的智慧。老子的治理思想高明到什么程度?老子的政治思想的高度可以达到欧洲近代思想的高度。老子与耶稣是不是在说同样的道理?老子说:“夫唯无以生为,故贤于贵生。”意思说凡是那些老是讲养生,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无比贵重的人,往往结局相反。另外,老子与耶稣都特别推崇柔弱,都认为孩子和女人更容易得道。老子的思想真的很牛。
【春节见证系列二】一位跨文化学者的信仰见证:站在老子的肩膀上,我摸着了耶稣温暖的手。他有一本书,《老子新译》,解读老子的思想。认为老子的思想高明就高明在哲学思想。自从我读懂了老子,认识了老子之后,我再读《圣经》,尤其是四福音书,其中耶稣的话语、耶稣的行事方式,让我惊呆了。比如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贵?”老子的意思就是,我们追求名、利、财货,这些东西跟你的生命相比,哪个更重要啊?
中国有句成语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怎么能够让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国人真正地了解基督信仰基督呢!3 老子与庄子思想的比较。如果我们能够走出“欧洲中心论”这样一个文化观,平心静气地看待中国文化,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先秦文化,儒家和道家,老子与孔子,他们的思想充满了当代价值,至今对中国人都非常重要,可以说与西方近、当代思想的主流很多方面都可以契合。
转:再论中国式基督徒。我们必须清醒地、理智地认清我们自己,就是我们作为一名在中国出生生长的基督徒,身上带着传统文化的烙印和深入骨髓的国产思维与有生俱来的罪性,从而形成了特色的中国式基督徒,若不是神恩典的光照,我们无法识别我们自己信仰盲区,无法知道自身缺陷,而成为中国特色基督徒。中国是非民主的国家,一大批受传统集体主义思维影响的中国基督徒就试图把中国福音化定为目标,中国实现民主自由为终极目标。
他们的理由无外乎:圣诞节是洋节、是西方的节日、是基督教宗教性的节日,我们是中国人,不要信洋教,不要过洋节。当基督徒跳着秧歌、弹着古筝唱着中国传统曲调的《欢乐圣诞佳音》之时,当许多教堂已经是纯中国式、现代式建筑时,当他们在用心的甚至使圣诞老人都穿起了中国的长袍马褂,诗班的白色圣衣上悬挂着鲜红的中国结之时,他们已经在用他们的举动告诉世界:圣诞节是基督教的,同时也是中国的!
基督徒的三种眼泪。首先,基督徒都是受到所谓自然或天性的眼泪所支配,那就是在遭遇悲哀伤心的事时出于自然或天性的眼泪。凡遵行使徒保罗在罗马书十二章15节劝信徒「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的教训的信徒,一定会流怜悯或同情的眼泪,也必已流过这种眼泪。在基督徒生活中,让我们在基督所已获得的和我们所已接受的胜利中喜乐,在我们的罪的赦免中,在基督徒的团契交通中,在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中喜乐。
一月份 一月七日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信徒并不常为基督活着。保罗这话的意义实在超出我们的思想,这话显明他的生活的目的和目标就是基督——不只如此,他活着就是耶稣。有一位古圣徒说他自己在永生里吃喝睡觉,耶稣是他的呼吸,耶稣的灵魂就是他的灵魂,耶稣的心就是他的心,耶稣的生命就是他的生命。但这都是基督徒当有的生活:它的来源,它的发长,它的样式,它的目的,都总结在一句话里——基督耶稣。
《你是活人还是死人》四、你活着吗?你身处于活人之列还是死人之列?你是属于活人之列还是死人之列?每当我想到你们丢弃绝好的机会,拒绝基督,用脚践踏祂赎罪的血,抵挡圣灵,忽视圣经,藐视天堂,以世界去取代神的位置,我就悲痛。祂说道,「我不喜悦那死人之死。要让你对基督的信仰彰显出来,让你的眼睛只注目基督,让你的心完全专注于祂,让你的步伐直迈天堂,使所有看到你的人都不怀疑你是属于谁,事奉谁。你是活人还是死人。
在这种情景之中,晨星必一同歌唱,上帝的众子也要欢呼,上帝和基督要同声宣布:“不再有罪恶,也不再有死亡。(CS 349) {Hvn 61.3}(CS 349,350){Hvn 62.3}完全的秩序——上帝是一位有秩序的上帝。(CS 133). {Hvn 64.2}无私之爱的精神弥漫天庭——人在无罪的时候,常与“一切智慧知识都在祂里面藏着”(西2:3)的上帝快乐交往。他与上帝格格不入,不能从同祂的交往中得到喜乐。他要设法躲避天庭之光,喜乐之源——上帝。
论基督教在中国文化中的立足。有人说:未来之中国将是基督教的天下,而有人则认为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基督教在中国将遭受灭顶之灾。我则持这样的观点:基督教在中国如果要立足的话,除非在神学上全面转向唯实论,抛弃唯名论。所谓唯名论,简单的说,就是别人送你一件写着''基督教''三个字的衣服,你穿上才是基督徒,脱下就不是了。当人将这个关于基督的“名”和美国人的理解绑到一块,信基督就变成了一种文化选择甚至是政治立场的选择。
【中国文化】中国式命运怪圈(12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五大原则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五大原则
“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太13:33)。
----选自王志勇《圣爱之光--雅和博经学总介》
基督教要在中国扎根,并且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就要积极地从圣经所启示的天道文化出发来认识中国文化,,从而丰富并发展中国文化,同时也使得基督教本身在中国文化这一具体的处境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中有文字狱、酷刑、株连、太监、裹脚、纳妾、皇帝独尊等丑陋现象,但在西方文化中也曾经有过相似的或者更加严重的同类丑恶现象,比如妇女束胸、十字军东侵、宗教裁判、火刑、贩奴、集中营等等,这些都是各个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可以克服的现象。
、承认中国文化的伟大性
1、中国文化不像是欧洲中世纪开始时所面对的游牧民族文化,也不像是非洲文化和美洲文化那样处于蛮荒阶段。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少有的古老、先进的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甚远。儒道释在中国都有自己的经典体系、祭司体系,都曾经取得政权,成为影响全社会的主流文化。在这三大体系中,历代都有博学多识的高僧大德,薪火相传,代代积累,形成了恢宏的思想体系。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还直接涵盖、影响到日本、朝鲜、越南等邻近国家。
2、因此,我们绝不能藐视中国文化,必须谦卑地承认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当初阿奎那钦佩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恢宏伟大,在《神学大全》中始终称其为独一的哲学家(),多方引证亚里士多德的言论,我们也当承认孔子、庄子、老子等中国经典思想家的伟大之处。正如一位多年在华宣教的美国长老会宣教士所言:中国是不可轻忽的,中国人也是不可藐视的,将来他们都入了基督教,用中国本国的文化,就如同肥地接受了好种子,加以研究栽培变化,必开出一朵中国花的基督教和中国果的基督精义来。
“由于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与高度发展的文化,因此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相当地执着与自负。”
中国文化的高度发达,对于基督教宣教而言,有弊也有利,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
、珍惜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1、中国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因此中国儒道释都曾经成为全国范围的主流思想或宗教。虽然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儒家对佛教的排挤和打击,但大多数时候各种宗教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甚至很多大家对儒道释兼容并蓄。刘梦溪指出:“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吸纳与消解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在中国版图之内,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文化是最好的溶解剂。对世界各国文化,中国文化采取的态度是礼之、师之、纳之、化之,如同孔子所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易经》上说:‘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又说:‘物相杂,故曰文。’这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绝好概括。这种精神属于中国文化整体。”
2、基督教当然始终应当以圣经为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标准,以耶稣基督为唯一的救主,但在坚持这些基要真理的前提下,仍然能够谦卑地吸取各家之长,更好地认识、表达、实行圣经中所启示的真理。没有对希腊哲学的学习和吸收,就没有现今的西方基督教神学和教会。同样,没有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吸收
,也就没有中国教会和神学的发展。基督教找中国应当发展出比儒道释三教更卓越的文化,塑造出更高标逸韵的理想人格,才能够使自己在文化上有充分的感力。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绝不是狂热分子喊几嗓子就能完成的!
3、中国文化如何与西方人权、法治、宪政、自由、民主等核心价值相容?余英时先生强调:最好的途径还是要从中国历史中去寻找。特别是中国的宗教气氛的宽容性,儒释道基本上被视为一体。在这种宗教的宽容精神下,基督教及其影响下形成的西方核心价值都能融进中国文化!
、强调中国文化的伦理性
1、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是伦理性的文化,特别重视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性关系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因此,儒家所强调的三纲五常的核心就是彼此之间的道德责任,这种对道德责任的强调其实来自常识性的智慧: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这也是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所强调的公义观,就是各就各位,各尽其职,各得其所。
2、同时,儒家所强调的这种伦理性也是以律法为标准的,这就是孔子所常说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种伦理性和法理性乃是基督教尤其是改革宗神学所特别强调的。
3、当然中国文化这种对道德和伦理的高度强调有时也为成为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障碍。正如李英强弟兄所分析的那样:“儒家文化之核心,就是道德主义。道德主义的实质,就是‘自我立法’。道德主义的实践结果,在少数仁人志士那里,道德主义得到真诚的实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道德主义最终带来一种习以为常的人格分裂——在人前表演有道德,实际上毫无操守。即便是少数人格高尚者,也因此走上骄傲、固执、自大、狂妄。道德主义对于中国人人格影响至深,最容易使得恩典的福音变成道德楷模、至圣先师,表面上抬高,实际上低看了上帝的主权、恩典、救赎。”
因此,道德主义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知名的缺憾。诚心追求道德上的卓越,确实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品格。但是,因为缺乏对上帝的认识和敬畏,更缺乏来自上帝特殊启示的伦理标准,也就是上帝的律法,中国文化的伦理性往往走向假冒为善和刻薄寡恩。
、拓展中国文化的普世性
1、在现代文明中,来自西方基督教文明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法治等成为举世公认的普世价值。其实,中国文化中也具有此类普世价值的成分或种籽,只不过没有具体地展开。比如儒家所主张的仁、义、礼、智、信,孔孟所提倡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等等。
2、虽然一直有些心胸狭隘的小儒把儒家思想视为中华民族的所有物,但这本身并不合乎孔孟之道!唐君毅先生在考察中国传统文化时强调:人心人性自有其同处,而其思想自然冥合。
正如陆九渊所言: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出,亦莫不然。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于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此心此理,亦无不同也。
基督教能够帮助中国文化突破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牢笼,真正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更如基督教思想对希腊文化的更新一样,早期基督教三位一体神学的术语虽然采用了希腊的形式,用希腊的语言变大基督信仰的本质,然而也应该看到,在这种表述之中,希腊文化获得了一种更富大公性的境界。
、提升中国文化的超验性
1、正如当初基督教对希腊与罗马文化的征服一样:希腊哲学在犹太传统(旧约和新约)的框架内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正如古典希腊哲学和希腊化哲学都得益于非希腊的文明,例如埃及、西亚文明一样。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征服绝不意味着中国文化的消亡,而是中国文化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中国文化中对伦理和劳动的重视;同时,中国文化中的劣势或不足也得到基督教文化的补足和成全,尤其是在中国文化的超验性上。
2、中国儒家文化对于灵魂的不朽性缺乏阐述和强调,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在极大程度上补足了中国固有文化对灵魂的忽略。但是,佛教在本质上也是无神论的文化,无法从根本上弥补中国儒家文化中对超验的上帝、律法和救主的空白和缺乏。因此,我们可以说,佛教使得中国文化开始正视灵魂的问题,而基督教则为中国文化提供了真正的灵魂!这种灵魂就是在基督耶稣里的新生命。基督教为中国文化所提供的灵魂不是单薄、抽象、神秘莫测的,而是在一种具体的历史氛围中的上帝、律法和救主,这一上帝是创造天地的上帝,也是爱顾世界的上帝,他所启示的律法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罗7:12),是人人都当遵守的天则天理,更重要的是这位上帝也是拯救罪人的上帝。
3、所以,基督教不仅不会摧毁中国传统文化,反而能够使中国文化更上一层楼,在普遍启示的基础上得蒙特殊启示的光照,更加整全和深入,甚至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焕发崭新的活力,成为这几百年来中国人深深渴慕的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化。正如2010年大陆牧者为洛桑会议所谱写的《主爱在中国》所歌咏的那样:“福音西来,枯木逢春”!以福音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必然会使几千年来被皇权专制和偶像崇拜所腐蚀、扭曲和摧残的中国文化重获新生,再创辉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基督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冲突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基督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冲突吗?
这个问题一直迷惑着我。。。希望有人能给我一些启示。别的地方粘贴过来的就算了,我想听听大家自己的想法。
我有更好的答案
信仰都是在讲述着相同的做人道理。于是一些僧人转而接受儒家忠孝之说。所以,都是本人喜爱阅读和接触的文化。同时,体现了基督信仰的先进之处,比如不鼓励烧花圈、道思想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其中就讲到佛教与儒家思想中的忠孝观点认识上,佛教与儒学抵触最大。按照佛教的生死轮回之说,现世的父母与子女、阿拉伯的伊斯兰教、西方的基督教,这只是一种怀念之情,楼主可以看看上帝的十诫,与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智慧相比,西方人对圣经的理解许多地方是狭隘有偏差的,儒家之忠孝观念在中国实在根深蒂固,僧人在此问题上屡受指责,常常处境尴尬,在修行上也提倡信徒不要缩在自己的蜗牛壳里只顾自己修行,要将世界和所有人类视为一个整体来关注,圣经中的上帝就是指人们通常所说得造物主。所有这些,楼主就可知道基督信仰是否与中华文化有冲突了。同时,信仰是属于世界的,不分西方或东方。圣经虽然每个人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解,但真理只有一个。所以,在前生或来世很可能位置掉换,信仰又不专属于哪个民族或地方。再看看其它8条诫律,其中就强调父母在世时,真理面前,信仰之间是没有冲突的,但是,我们是中国的基督徒,为什么要以西方的文化思想为标准呢,纸钱行为。从环保与时代精神文明方面来讲,包括不许信徒叩拜上帝或耶稣的画像,圣经要信徒用心和行动来践行信仰,而不是本末倒置的去迷信画像,不修行自己内心,这些都是符合现代文明思想的。对于祭奠祖先,西方人的理解仅是建立在他们的文化根基上,这是圣经的中心思想。这是一种文化与情感,不是什么信仰,是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不解,楼主会找寻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甚至还有极端分子打着基督旗号行恶事,其中一条讲到只信上帝为唯一真神,这些不得不让人感到西方理解的问题。如果以我们中华的深遂文化与思想和智慧来理解,你会发现基督信仰的真谛!佛教也是经过千年与中华的儒、道文化融合后才得以传承发展。早期佛教思想也有与中华传统思想不融之地,这个佛教网上有学者的相关文章《隋唐五代思想史之儒,这都是正面思想。这也是圣经告诉我们当敬上帝的道理。还有一条诫律就是反对膜拜偶象,有些家庭困难的信徒,所以,基督信仰有许多义工和慷慨助他人的信徒,而将此文化归为拜偶象,其实是西方人的错误认识与文化差异造成,但是此次骨折住院,教会的众兄弟姐妹都来探望关心、佛,也可能转世为其它,所以讲孝道没有意义。而僧人乃出家人,脱离尘世,是因为基督教在中国兴起也是这几十年的时间,中国的基督教还是以西方人的理解为主。但是,相信有着古老文化与深遂智慧的中华民族会将这些真理阐释并发扬光大的,不会被西方的浅见所影响!楼主可以看看其它学者或理解较高信徒的文章,基督信仰更有与现代文明相符之地。相信靠着上帝给予的明辩是非的心灵与智慧。只是人的理解问题。圣经,是宇宙最高智慧与生命本源。我们要敬畏的是生命本源与理性智慧,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信徒,教会或其它信徒都会关心帮助。无论是印度的佛教,而不是神话故事里的角色,表示不忘记祖先,明白中华文化的人都知道,以及宇宙人生,是为了唤醒我们宇宙意识,开启我们的灵性智慧。只是人们因为领悟力或文化根基原因造成了理解上的差异。但是,当然西方思想也有积极正确地方,楼主只需加以甄别的吸收就行了,儿女当好好孝敬父母。还有,基督信仰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信徒之间也相互关爱的,我父亲不是基督徒,真理不会被一时的迷雾所遮挡不冲突!我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与学习者,包括儒、释、道、还有其它国学,也无所谓忠君问题。但是,我也是基督信仰者,我没有感到基督信仰与中华文化有冲突。所谓冲突
采纳率:30%
来自团队:
现存西安碑林。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准予传道。并敕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基督教当时被译为景教。音译的。大秦教士受到太宗皇帝接见,得到也一些人的信仰。罗马教廷知道后对他的做法很恼火,认为只有上帝是父母,敬父母有违教义,然而一千五百年过去了,基督教并没有成为中国人信仰的主流。总的来说,其教义还是和中国传统观念冲突很大的。特别是无父无母的观念当然有冲突。基督教从唐朝贞观年传入中国,当时我们称西方为大秦。近代史上的明末的玛利窦把天主教用儒家思想改良,比如允许中国信士敬父母祖先等。招回了玛教士。后来的汤若望继续了玛的做法,在四五十年间发展了十几万教民
有,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无神论。别看佛教,佛教其实也是无神论,佛祖穆尼释迦不就是个人吗?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无神论?以佛教为例,无神论受欢迎的原因,就是不信人会受审判,不信人会因罪灭亡,所以在世上不必害怕,可以随心所欲。佛教的转世,不就是说人有来世,可以轮回。做了坏事不要紧,下辈子受苦,再下一辈子轮回……总之,永不会灭亡。而基督教告诉我们:人若不信上帝,入了地狱,便永远灭亡。谁都不愿灭亡,面对这个问题只有两个选择:一、相信神,做符合神心意的人;二、花花世界抛不下,相信无神,自欺欺人。
参考资料:
团队【归正福音运动】
中国文化相当能够包容,而且单凭宗教之间也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倒是宗教间的一些人士比较偏激,尤其是那些挟洋自重的人,根本不了解本民族文化、宗教所本具有的科学性,盲目的崇外,自诩所奉唯一真神,贬低传统文化,不知佛法的大海才是无量无边。
基督教文化是排他性最强的文化。就光基督宗教内部的三大教派就明争暗斗,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一直矛盾重重,其中新教内部又有2000多个小教派,这些小教派又有矛盾。
有冲突。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佛、道、儒三教。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几百年的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