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可耕地和基本口粮田建设是什么意思

新农村建造占用农民口粮田地该如何维权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新农村建造占用农民口粮田地该如何维权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果未办理合法的审批手续(审批权在省政府)这个话题太大了。简单地说,就属于违法用地,对于违法用地行为,你们可以请求国土资源局履行查处的法定职责,如果国土局在法定期限内不依法查处,则进一步对国土局的不依法作为进行行政复议
采纳率:81%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新农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当地新规里有农民耕地保护吗?这口粮田仍30年不变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当地新规里有农民耕地保护吗?这口粮田仍30年不变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我想问下农村土地1.5亩口粮田的使用权 我可不可以种果树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想问下农村土地1.5亩口粮田的使用权 我可不可以种果树
    农村土地1.5亩口粮田的使用权 ,可以种果树。责任田,自己承包的,种什么都是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关键是要进行种植和养殖,而不是荒芜。  农村土地是指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简称为农地。  农村土地承包法全文约7000字,共有5章、65条,分为总则、家庭承包、其他方式的承包、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附则。这部法律自日起施行。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承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  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农村土地承包法用法律的形式对土地承包中涉及的重要问题作出规定,必将进一步稳定党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政策,对于保障亿万农民的根本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更加明确的规定。严禁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到村委会可以问到,如果是基本农田那是不可以种树的。《土地管理法》第31条 国家保护耕地。”同时,该法第36条还作了更加严格:“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挖沙、采石这要看你们这块是是否属于基本农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大概是不可以,因为田地到一定时间,又要重新划分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农村土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锡林郭勒盟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多伦县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重大建设项目
锡林郭勒盟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多伦县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项 目 名 称:锡林郭勒盟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多伦县2014年基本口粮田项目
设计编制单位:多伦县发展和改革局、水利局、西干沟乡。
报 告 审 定:林&平(多伦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
      & 王宝军(多伦县发改局&高级工程师)
      
编制负责人:林&平(多伦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
      & 王宝军(多伦县发改局&高级工程师)
参加编制人员:林&平(多伦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
      & 刘玉龙(多伦县发改局&助理工程师)
附件:1、锡林郭勒盟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多伦县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表;
  & 2、锡林郭勒盟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多伦县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投资概算汇总表;
3、锡林郭勒盟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多伦县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示意图;
4、锡林郭勒盟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多伦县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典型设计图。
5、西干沟乡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的报告。
锡林郭勒盟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多伦县2014年基本口粮田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
多伦县西干沟乡牛眼睛村
项目法人单位
多伦县发展和改革局
电话:0479—4529862
项目实施单位
多伦县西干沟乡政府
项目建后运行
项目区村委会
项 目 主 要 建 设 内 容
工 程 主 要 要 素
设计总流量(m3/h)
总配套动力(KW):357
主要建设内容
平整土地3000亩,新打深机电井3眼,配套潜水泵17台套,铺设输水主管道3000米,微喷管网18000米,架设高压线路2.06公里,低压电缆5000米,安装变压器2台,修建田间作业路3公里。
总工程量(万m3)
土方:0.89
项目总投资:187.5万元
增产(公斤/亩)
蔬菜1000kg/亩
年增产蔬菜300万kg
增收(元/亩、年)
年蔬菜800元/亩
(万立方米/年)
多伦县自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止到2006年,退耕还林造林面积总计达到74.8万亩,其中: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造林1万亩;2002年完成退耕还林造林18万亩;2003年完成退耕还林造林22万亩;2004年完成退耕还林造林14.5万亩;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造林15万亩;2006年完成退耕还林造林4.3万亩。属锡林郭勒盟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工程实施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6.8%提高到现在的17.69%,全县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和绿化水平较大提高,并在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及保护生物物种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但由于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为此,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加大基本口粮田的建设力度,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和自治区发改委《关于2014年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多伦县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锡林郭勒盟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多伦县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项目区在多伦县西干沟乡牛眼睛村,新建基本口粮田3000亩。
多伦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经过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半固定喷灌,2000年左右的低压管灌、卷盘式喷灌等,一直到2003年以来的大型时针式喷灌这样三个发展阶段,由于大型时针喷灌受地块面积、地下水量的影响较大,实施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前两个阶段实施的工程由于老化失修,配套设备更新改造滞后,现阶段能充分发挥工程作用的较少,我县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总体看,人均拥有水浇地的面积仍很少,旱作农业是其显著特征。项目建设以后,可使项目村的人均水浇地面积达到3亩以上,基本口粮田有了保障。
工程总投资187.5万元。资金筹措为:国家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试点补助投资150万元,群众自筹37.5万元。
项目建成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通过节水灌溉可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特色蔬菜的种植面积。可增加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年增加产值480万元,年水利分摊效益360万元。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效益费用比3,内部收益率为75%,投资回收年限为0.7年。可见该工程经济效益显著,且见效快。
第二章& &
多伦县人口、资源及社会发展概况
2.1.1行政区划和人口
1、行政区划
多伦县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县,是自治区级贫困县,全县所辖5个乡(镇)64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3863平方公里。
2013年末多伦县总人口10.9万人,共有农业人口7万人,占总人口的64.2%,农业劳动力4.3万人。农村人口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生活来源。多伦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蒙、回、满、苗、达斡尔、朝鲜等10余个少数民族共同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3%的多民族县,生存空间的相对封闭、独立。
2.1.2资源条件
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
①地理位置
多伦县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5°30′-116°55′,北纬41°45′-42°35′,东南与河北省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西、北与锡盟正蓝旗为邻。
②地形地貌
多伦县地处燕山山脉北坡,阴山山脉东端,大兴安岭南端,内蒙古高原南缘波状起伏的丘陵地带,总的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南部高、北部低,由南西向北东逐渐低缓为一宽缓盆地,海拔高度在1150米-1800米。
③气候条件
多伦县属中温带温凉亚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冬季严寒而漫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不热多雷阵雨,秋季霜雪早,年平均气温1.6℃,≥10℃积温1800°,无霜期95-11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3036.1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 兆耳/米.年,年降雨量386毫米,水热同期,65-70%集中于7、8、9三个月,但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比较大,干旱频繁,素有“十年九旱”之称,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造成全县主要的自然灾害为:干旱、沙尘暴、虫灾、雪灾等。
2、土地资源
全县总土地面积579.5万亩,耕地面积8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10.55万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43.2万亩,疏林地面积1.46万亩,灌木林地面积56.33万亩。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6.8%提高到现在的17.69%,林草综合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草场产草量由过去的每亩3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每亩80公斤以上。
多伦县水资源丰富,河流纵横、水淖遍布,地下水埋藏较浅,便于开发利用。境内有闪电河、黑风河、吐力更河、小河子河、蛇皮河、一家河等长年性河流47条,全县大小湖泊60多个,泡淖湖泊平均水量560万立方米,水资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除蒸发外,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补给河流,或潜入地下补给地下水,浅层水埋深在20米左右。水域总面积16.2万亩,水资源总量为2.75亿立方米,沙丘间的低地及沙地边缘地下水一般在0.5—3米之间,出水量较大,发展林草产业潜力很大,对恢复沙丘植被具有重要意义。
县内属粟钙土区,有土类7个,亚类14个,土属59个。由于该地的地质条件形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的生成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粟钙土是主体土壤,占总面积的70.1%,土壤养份状况是:缺氮、少磷、钾有余。
2.1.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3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85万亩,粮油总产达到1.97亿斤,牧业年度牛存栏13.2万头,种植业以种植蔬菜、马铃薯、玉米、小麦、饲草料为主。养殖业以肉牛和奶牛为主。
2013年29388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087万元,增长13.3%;第二产业增加值183367万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增加值60426万元,增长21.6%。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 20.0:56.6:23.4 调整为17.0:62.4:20.6,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534元,比上年增长20.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 16.9%,衣着类价格上涨4.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3.8%,居住类价格上涨4.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2%,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略有上涨。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 30234万元,比上年增加8760万元,增长40.8%。其中,税收收入26447万元,比上年增加12916万元,增长95.5%;非税收入3787万元,减少4156万元,下降52.3%。全年财政总支出62492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151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307万元;教育支出739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0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859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335万元;环境保护支出11505万元。
多伦县处于中纬度高原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无霜期短,全年仅种一季作物,当地俗称“卡脖旱”时有发生,加之水利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处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局面,牧业生产仍未摆脱传统的经营方式,落后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严重地制约和阻碍着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变旱作农牧业现状,发展以水利为中心,围绕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大面积推广和建设高产、稳产灌溉农田和饲草料基地是确保全县国民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支柱产业的必经之路。
土地利用现状
全县总土地面积3863km2,耕地面积85万亩,人均耕地12.1亩,现有水浇地面积13万亩,人均水浇地面积1.85亩,人均水浇地面积只占其耕地面积的15.3%,退耕还林地74.8万亩;林地176万亩,草地面积300万亩。
口粮田建设需求及群众积极性
多伦县靠旱地收入甚小,十年九旱,旱地每年收入没有一点保障,所以要保障足够的口粮,必须发展水浇地。
充分发挥多伦的地域优势和气候优势,围绕北京、天津等国内大市场,以无公害品牌和品质优势为先导,以生产“名、特、优、新”为目标,以净菜储藏、礼品盒包装、直销超市、饭店和零售点为手段,通过建设蔬菜储藏库,引进优质特色蔬菜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生产品质优良的无公害系列农产品精品,并示范推广,逐步扩大规模,发挥规模效益。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
第三章   &
项目区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条件基本上跟全县状况相同,地下水十分丰富,同时耕地平坦开阔,集中连片,适宜发展节水灌溉。
表3-1        & 项目区基本情况
水利工程现状
牛眼睛村项目区现有机井26眼,平均井深50米,出水量每小时30吨左右,经专业部门实地勘察,再新打3眼水源井就能够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项目区目前没有井房,根据整个项目需要,需新建井房17间,电力主要从附近低压线上就近拉电。
灌溉方式主要有打畦、漫灌、地龙(微喷带)、低压管灌集中形式,灌水4-5次数,灌水定额在100m3左右,灌溉作物主要有马铃薯、西芹、甘蓝、娃娃菜、大白菜等,种植规模不大,产量较高,效益明显。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据现状调查,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099元,项目牛眼睛村为6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
项目区水资源可行性分析
、项目区地表水
因没有拦蓄工程,因此现在还无法利用。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属水文地质单元内水量较大的一条沟谷,含水层具有双层结构,上层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量在沟谷的不同部位变化较大,沟谷上游和两侧近山地带多属1~10t/h范围,沟谷中心线附近为60~100t/h范围,介于两者之间的多为10~60t/h,水位埋深在沟谷上游多数大于10m,并以火山岩分布区为深,沟谷下游水位埋深多数小于5m,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为HCO3-GaoMg水, 沟谷南端为HCO3-GaoNa水。由于该沟谷中的上新统红色泥岩受切割作用,厚度不稳定,分布不连续,故上下层有一定的水力联系,水位标高比较接近。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评价
&项目区地下水补给量主要降雨入渗、洪水入渗及灌溉回归组成。
降水入渗补给量的确定
计算公式:
    Q降=10·P·α·F
式中:Q降-降水入渗补给量(万m3/年);
  & P-多年平均降水量(mm/年);384.6mm。
  &α-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F-计算区面积(km2)。
灌溉入渗量的确定
计算公式:Q灌=q.β
式中:Q灌—灌溉入渗补给量(万m3/年)
  & q—灌溉用水量(万m3/年)
  & β—灌溉入渗系数,计算得
灌溉入渗与降雨入渗机理相似,但灌溉水一次使用量较大,且集中,因而其入渗补给系数应大于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通过有限元模拟识别,确定灌溉入渗系数β=1.5. α。考虑地下水的关联性,水资源计算以整个土地面积进行计算。
洪水入渗量(洪水补给量具有不确定性,本次不列入水资源计算)
经计算各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见下表。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成果
计算面积(km2)
多年平均降雨入渗补给量
灌溉入渗补给量
地下水净补给量(万m3)
地下水开采利用系数
可开采量(万m3)
项目区需水量预测及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1、项目区需水量预测
项目区人畜用水量采用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结果,灌溉面积本次规划全部进行改造,及灌溉用水量为次规划实际用水量。
2、项目区设计总需水量
项目区设计总用水量表
人畜用水量
灌溉用水量
用水量   (万m3/a)
规模以上井
规模以下供水井
需水量 (万m3/a)
本次规划改造面积
需水量 (万m3/a)
3、项目区供需情况及平衡分析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平衡表    单位:万m3/ a
地下水可开采量
(万m3/a)
需水量(万m3/a)
本次规划主要是对旧有水浇地进行改造,不新开发水源,现状开发量就可以满足项目的需要,所以本次改造维修水资源条件是可行的。
项目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见表3-2
表3-2            & &项目区退耕还林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
乡镇、村名
退耕地造林种草面积
荒山荒地造林面积
退耕地造林保存
荒山荒地造林保存
退耕地造林保存
荒山荒地造林保存
退耕地造林保存
荒山荒地造林保存
退耕地种草保存
荒山荒地种草保存
2、退耕还林政策的成效与存在问题
自2001年项目区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草)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补助成为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户生活得到改善。
由于实施退耕还林后,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减少,这对粮食生产会有所影响,总产下降,有的农户把所有地全部退耕,可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这部分的退耕户生机将出现问题。为此退耕还林政策需进一步完善,继续对退耕户进行补助,进行基本口粮田的建设,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项目区基本农田建设现状
由于我县人多地少,地下水分布不均等因素,以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表现出不平衡性,地下水相对丰富地区水浇地开发的面积较大,有的村人均能够达到3亩,甚至更多,这些地方农田设施比较完备,基础条件好,农民有稳定的收入,并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地下水贫乏地区,就像我县的南部乡镇,这些地方水浇地少,不仅是区域性地下水贫乏的原因,更多的是特殊的地质构造、开采难度、投资成本过大的原因。从这些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量及土地条件来看,虽处低山丘陵区,山丘相间,但起伏不大,密度疏散,地势比较平坦,便于规模开发,同时农民建设水浇地的积极性非常高。而这类地区,恰恰又因为土壤肥力低,农田生产力不强,大部分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现有人均耕地又少,因此基本口粮田的建设迫在眉睫,十分紧迫。
项目区粮食生产情况
粮食生产还是以旱作物为主,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荞麦、大豆、以及马铃薯等;油料以胡麻籽和油菜籽为主;还有部分甜菜、蔬菜、瓜类作物种植,青饲料也有大范围种植。主要粮食作物还是以大田种植,可该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380mm,且分布不均,十年九旱,十年九灾,大田作物收入没有保障,干一年连籽种成本都收不回来是常有的事;就是碰上雨水较好的年限,亩产量也不高,平均单产也就是80kg,如果扣除籽种、化肥、机械费、劳力等,正常年份也就是刚能保住个温饱问题,这将制约着整个项目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建设原则、任务、目标
4.1.1建设原则
1、示范区项目建设要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增加科技含量,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灌溉模式。
2、项目区的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地成功结果,充分体现科学用水,并根据目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3、在原有农田水利条件下,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综合考虑项目区路、林、输电线路、水源、管路布设等关系完成设计。
4、坚持做到保质、保量,建一处成一处的原则。工程技术的设计既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又要便于操作。
5、设计力求投资省、效益高。
6、以解决好退耕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作为重点,区别轻重缓急,优先解决困难退耕户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具备条件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
4.1.2建设任务
在项目村建设口粮田3000亩。具体见表4-1
表4-1       & &&2014年口粮田建设工程任务表
平整土地3000亩,新打深机电井3眼,配套潜水泵17台套,铺设输水主管道3000米,微喷管网18000米,架设高压线路2.06公里,低压电缆5000米,安装变压器2台,修建田间作业路3公里。
4.1.3建设目标
通过基本口粮田的建设,使覆盖的退耕农户的基本生计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土地利用调整方案
项目区粮食单产多年平均80kg,而且极不稳定,受干旱灾害的发生和影响非常严重,农田处于靠雨水养农的落后生产状态,旱灾年年有,没有一定的灌溉条件,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效益低下的状态。
规划中根据项目区的立地条件,地下水资源情况,将有条件的耕地进行旱改水,涉及到的农户的土地进行调整,作为基本口粮田。同时做通其他退耕户的工作,此次只是小面积的试点建设,先紧困难和紧迫的户来安排,优先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工程总体上来说,全部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口粮田为主。在西干沟乡牛眼睛村建设3000亩微喷灌溉,以种植蔬菜为主。
我县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主要是发展以水利为中心的节水灌溉,通过发展节水灌溉使基本口粮田的产量提高,同时通过调整农牧业的生产结构,进一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示范园区,增加退耕户的收入、提高退耕户的生活水平,充分发挥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本项目实施方案设计依据如下: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低压管灌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部分)》(SL/T153-95);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
《喷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D148—85
《节水灌溉工作手册》水利部灌排中心编;
《管道输水工程技术》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编;
《地下水资源评价细则》SL/T238-1999;
《供水水文地质勘测》GB50027-2001;
《机井技术规范》SL25-2000;
《水利建设项目评价规范》SL72-94。
节水灌溉制度设计
设计资料:项目区属于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84.6mm,土壤容重1.32kg/cm3,田间持水量为21%。根据《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5%,按生育期5—9月份的降雨量资料组成的系列,进行频率计算,推求出符合设计保证率的生育期降雨量,并按照与生育期降雨量相近而其降水分布又对灌溉不利的原则选则典型年。经计算,设计典型年生育期降雨量为240mm。
设计灌溉制度:
1、设计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采用适宜水量法确定,采用公式:
m=0.1rh(-)/
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m;
 &  r—土壤干容重(g/cm3);
 &  h—计划湿润层深度(cm);大田作物取20cm,马铃薯取25cm,蔬菜取30cm。
   &β1、β2—土壤适宜含水量上、下限,分别取田间持水量的95%和65%;砂壤土田间持水量21%(体积比分比)
   &η—喷洒水利用系数,取0.9。
计算结果:大田作物m=19.6mm取为m=13.1m3/亩。
     马铃薯 m=24.5mm取为m=16.3m3/亩。
     蔬菜m=29.4mm取为m=19.6m3/亩。  &
2、设计灌水周期
 & 灌水周期计算采用公式:
式中:T—设计灌水周期(天);
 & Ea—作物日需水强度;参照临近地区试验资料:大田作物为3.5mm/日,马铃薯为4mm/日,蔬菜为5.0mm/日,
 & m—设计灌水定额(mm);
  η—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
计算结果:马铃薯T=5.51d,设计灌水周期取为6天,
&大田作物 T=5.04d,设计灌水周期取为6天,
&蔬菜T=5.29d,设计灌水周期取为6天
3、作物灌溉制度
本次设计的灌溉制度是根据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要求,并结合当地的灌溉经验拟定。作物灌溉制度见下表
作物灌溉制度表
实际灌溉时,还要根据当时降雨、土壤墒情和苗情来决定。
田间工程设计
田间工程主要是对现有耕地部分进行土地平整。
水源井设计
根据《多伦县水资源评价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所
提供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影响半径,本项目每眼井井距大于300m。设计井深为80m;采用400mm普通砼管,开孔口径650mm,单井出水量40~45m3/h。根据钻孔柱状图,按含水层地质结构情况布设滤水管,滤水管长60m,实管长10m,滤水管周围回填10cm厚的滤料。为防止洪水及杂物进入井内,井口设置高出地表30cm的井台。
机电井单井主要材料用量
Φ400机电井管
12.4~28.49
Φ400砼预制管机电井结构设计图 & 单位:mm
工程典型设计
1、基础情况
选取地块425×780m,面积500亩,以种植大田蔬菜为主,该地块比较平坦,利用机电井6眼,井深65m左右,出水量30m3/h,动水位25~28m。灌溉形式为微喷灌溉。
2、灌溉布置
水源井分别通过地埋管道向中心集水管供水,然后通过三通向地面微喷管道供水。通过潜水泵工作形成水压,自然灌溉。
3、输水管道管材、管径确定
本系统输水管道采用固定地埋式,主要是水源井向主管道输水,管材选用硬质PP管材,主管道在向喷灌机输水。输水管的经济流速取值范围为V=1~1.5m/s,本次设计取1.3m/s。6眼井汇流后总管道的流量按144 m3/h计。输水管管径按公式计算确定:
式中:d——输水管管径(mm);
  & Q——输水管设计流量(m3/h);
V——输水管流速(m/s),取1.3m/s。
经计算,确定管径分别用Ф90mm、Ф110mm、Ф140mm、Ф160mm和Ф200mmPP管道。其压力为0.6Mpa。
4、管道水力计算
输水管沿程损失公式:
式中: H支——支管沿程水头损失,m;
      m——流量指数,取1.77;
      f——摩阻系数,取0.464;
      b——管径指数,取4.77;
     L——管长;
     d——管道内径, mm;
局部水头损失取沿程水头损失的10%。
5、机泵选型配套
喷灌的水源为深井,故选QJ型潜水电泵,水泵的设计扬程为:
     H=H出+h输+hd+ hp+△Z
式中:H出—水泵出水管水头损失(m);
  & hd—地形差(m);
  & hp—喷灌机入口压力水头(26m);
  & h输—输水管水头损失(m);
   △Z—动水位(m)。
水泵出水管水头损失取3m,动水位为28 m左右。
1号井:H=3+(3.06+0.31)+(-4)+26+28=56.37m
2号井:H=3+(0.35+0.31)+1+26+28=58.66m
3号井:H=3+(3.15+0.31)+1+26+28=61.46m
4号井:H=3+(3.23+1.47+0.31)+(-1.5)+26+28=60.51m
5号井:H=3+(0.055+1.47+0.31)+4.5+26+28=63.34m
6号井:H=3+(3.86+1.47+0.31)+2.5+26+28=65.14m
分析考虑到水位的不确定性,扬程选择78m,则水泵选择为200QJ20-78型4台与200QJ32-78型2台潜水电泵。
6、系统流量及一次性灌水持续时间校核
a、系统流量校核
根据DYD—390指针式喷灌机主要技术参数,要求总出水量140m3/h,配套6眼机井出水量144m3/h,满足喷灌的要求。
b、一次灌水持续时间校核
典型区灌溉面积500亩,一次灌水强度为25mm,蔬菜平均灌水定额12m3/亩,按照《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本设计取一天工作时间为16h,则一次灌水需持续时间为5天,故系统可以满足灌水周期为6天的灌水要求。
配套相关建筑物设计
(1)机井房
&为保护水源井及机泵正常运行,每眼机井上建一机井管理泵房,共需建工作管理泵房17间,每间尺寸为;长×宽×高3m×3m×1m,砖混结构,房顶采用C20钢筋砼预制盖板。
(2)配电室
&项目共建配电室2间。每间配电室尺寸为:长×宽×高3×2.5×2.1m。浆砌石基础深40cm,砖混结构,外墙勾缝,内墙抹面。门窗为铁门窗。
&实施计划与施工组织
年度实施计划
工程准备实施阶段:2014年9月1~~10月1日
水源井钻探阶段: 2014年10月1~~10月20日
材料设备购置阶段:2015年4月1日~~4月10日
电力工程实施阶段:2015年4月15日~~4月30日
配套建筑物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日~~5月10日
管道工程实施阶段:2015年4月10日~~4月30日
喷灌机安装及调试阶段:2015年5月1日~~5月15日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2015年5月15日~~5月20日
项目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在县水利、农业、电力、林业和项目村联合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乡镇负总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的检查和管理,采取“三项制度“确保工程质量,成立联合督查小组,对工程进展和质量情况实施全天候查验和监督,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确保质量第一。
施工时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村群众较高的积极性,以及项目区齐全的交通、电力设施,项目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些都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建设需大量的机械设备,钻机1台套,装载机1台,挖掘机1台,吊车1台,大型卡车1台,工程建设所需的这些设备可以随时到位,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第七章     
(1)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2)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3)水利部水建管(1999)523号文《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4)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5)水利部水总(2005)389号文《水利工程概预算补充定额》。
(6)内交财发(1992)第336号,关于发布《内蒙古自治区汽车运价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7)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8)其他有关文件等。
投资概算编制方法
人工工资按水总116号文件编制,当地按六类地区,施工津贴按5.3元/天计算,人工工资计算结果为工长5.40元/工时,高级工5.06元/工时,中级工4.37元/工时,初级工2.31元/工时。
(2)主要建筑材料预算价格
外购材料原价采用2013年市场价,计入运杂费、采购保管费;当地材料按当地市场价计费,经计算主要建筑材料预算价见下表。
主要材料价格按限定价格进入工程单价,实际材料预算价格超出部分计取税金,然后计入相应工程单价中,实际材料预算价格低于限定价格的按实际材料价格进入工程单价。
       &  &主要建筑材料预算表
名称及规格
价格(元)
水泥425#(综合)
钢筋(综合)
(3)施工用电、风、水价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资料计算。
施工用电价:0.53元/kwh
施工用风价:0.267元/m3
施工用水价:1.0元/m3
概算费用构成
1、建筑工程:
按设计提供的项目和工程量,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
施工方法,以工程量乘以单价进行计算。
工程单价由直接工程费(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四部分组成。
(1)其他直接费
建筑工程2%,
(2)现场经费及间接费依据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进行计算,费率见下表。
          现场经费费率表
砼浇注工程
间接费费率
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
砼浇注工程
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
(3)企业利润
按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计算
税金=(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3.28%
2、材料设备费
材料设备主要是指大型设备、管材、水泵等,拟通过招标确定。三项运杂费取材料设备费的6%,采购及保管费取设备及运杂费的0.7%,安装费取材料设备费的10%。
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工程总投资187.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试点每亩补助500元,共补助15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37.5万元(投资概算详见附件3)。
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
名称及规格
价  & 格
运到工地仓库价格
采购及保管费
汽油   
主要材料运输费用计算表
材料名称:&油料
交货比例(%)
运输费用项目
运输起止地点
石油公司—工地 
5×0.56×1.16
综合运杂费
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
名称及规格
动力燃料费
单斗挖掘机 液压 1m3
推土机 74kw
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
土方开挖(机械)
土方开挖(人工)
土方开挖(机械占60%、人工占40%)
人工预算单价表
地区类别:   六类
定额人工等级
385元/月×12月÷251工日×1.068
5.3元/天×365天×95%÷251工日×1.068
(4.5元/夜班+3.5元/中班)÷2×20%
节日加班津贴
19.66元/工日×3×10÷251工日×35%
工资附加费
职工福利基金
29.102元/工日×14%
29.102元/工日×2%
养老保险费
29.102元/工日×20%
医疗保险费
29.102元/工日×4%
工伤保险费
29.102元/工日×1.5%
失业保险基金
29.102元/工日×2%
住房公积金
29.102元/工日×5%
工日预算单价
19.66+9.442+14.114
工时预算单价
43.22元/工日÷8
人工预算单价表
地区类别:   六类
定额人工等级
350元/月×12月÷251工日×1.068
5.3元/天×365天×95%÷251工日×1.068
(4.5元/夜班+3.5元/中班)÷2×20%
节日加班津贴
17.871元/工日×3×10÷251工日×35%
工资附加费
职工福利基金
27.239元/工日×14%
27.239元/工日×2%
养老保险费
27.239元/工日×20%
医疗保险费
27.239元/工日×4%
工伤保险费
27.239元/工日×1.5%
失业保险基金
27.239元/工日×2%
住房公积金
27.239元/工日×5%
工日预算单价
17.871+9.368+13.212
工时预算单价
40.451元/工日÷8
人工预算单价表
地区类别:   六类
定额人工等级
280元/月×12月÷251工日×1.068
5.3元/天×365天×95%÷251工日×1.068
(4.5元/夜班+3.5元/中班)÷2×20%
节日加班津贴
14.297元/工日×3×10÷251工日×35%
工资附加费
职工福利基金
23.515元/工日×14%
23.515元/工日×2%
养老保险费
23.515元/工日×20%
医疗保险费
23.515元/工日×4%
工伤保险费
23.515元/工日×1.5%
失业保险基金
23.515元/工日×2%
住房公积金
23.515元/工日×5%
工日预算单价
14.297+9.218+11.405
工时预算单价
34.920元/工日÷8
人工预算单价表
地区类别:   六类
定额人工等级
计  算&式
单价(元)
190元/月×12月÷251工日×1.068
5.3元/天×365天×95%÷251工日×1.068×50%
(4.5元/夜班+3.5元/中班)÷2×20%
节日加班津贴
9.70元/工日×3×10÷251工日×35%
工资附加费
职工福利基金
14.816元/工日×7%
14.816元/工日×1%
养老保险费
14.816元/工日×10%
医疗保险费
14.816元/工日×2%
工伤保险费
14.816元/工日×1.5%
职工失业保险基金
14.816元/工日×1%
住房公积金
14.816元/工日×2.5%
人工工日预算单价
9.70+5.116+3.703
人工工时预算单价
18.519元/工日÷8
(1) 本设计中的经济评价,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有关规定进行分析计算的。
(2)《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3) 项目区实际调查分析资料。
(1) 经济计算期:水利建设灌溉工程的经济计算期为20年,包括建设期和正常运行期。
(2) 经济评价采用12%的社会折现率。
(3) 灌溉工程的水利效益采用分摊系数法,分摊系数取0.5。
(4)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基准点在建设期的第一年年初,投入物和产出物除当年借款利息外,均按年末发生和结算,工程残值忽略不计。
(1)工程投资
工程总投资为240万元。
&(2)年运行费
年运行费是指灌区工程在运行管理中需要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动力、维修、养护、管理等费用。根据水利部水财[号《关于年运行费标准的通知》的规定,用于灌区工程的年运行费率为5~6%,本项目年运行费按固定资产投资的6%计算,即年运行费为18万元。
&(3)、经济效益
本项目为节水灌溉工程,按水利分摊系数法,效益主要是直接灌溉效益。效益计算按工程实施前、后的增产效益的水利分摊部分计算。项目区灌溉产量、产值、灌溉效益计算见表8-1。
表8-1&        农田灌溉工程效益
无灌溉时产量
每亩增产(kg/亩)
计划种植面积
总增产量(万kg)
水利分摊系数
水利分摊总增
经济效益分析依据水利部1994年颁布执行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进行,用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效益费用比、经济净现值、投资回收年限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指标的计算采用动态经济分析方法。
计算期的基准年定为2014年,计算期为20年,社会折现率为12%。
①、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应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示。其表达式为:
(B-C)t(1+EIRR)-t=0
式中: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
  & B——年效益。
  & C——年费用。
  & n——计算期,20年。
  & t——计算期各年序号,基准年的序号为0
  & (B-C)t——第t年的净效益,万元。
②、经济净现值(ENPV):应以用社会折现率(i)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计算期初的现值之和表示。其表达式为:
ENPV=(B-C)t(1+)-t
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万元
——社会折现率。
③、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应以项目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
式中: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
  & Bt——第t年的效益,万元
  & Ct——第t 年的费用,万元。
④、投资回收年限(T)
式中:(B-C)——各年的净效益,万元
    & ——社会折现率。
⑤、经济评价
表8-2        经济评价指标成果表
工程投资(万元)
经济效益费用比
投资回收年限(年)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项目区经济效益费用大于1,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12%,投资回收年限为0.7年,即第2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表明项目区投资方案经济合理,工程选项科学,效益显著。
项目的实施能够适应我旗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从而由于退耕还林耕地减少带来的吃饭问题能够解决,同时在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确保退耕户长远生计的发展上切实有了根本保障,反过来又能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投身基本田建设,切实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通过工程措施,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为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态的保护,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而且带动了全旗节水灌溉事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节水灌溉事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建设和谐社会达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区全部是退耕还林村,退耕还林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当地绿化程度,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但因退耕地的增加,耕地大量减少,随着国家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退耕户生计出现困难时,势必会想到重新开垦退耕地,那么通过基本口粮田的建设来保障退耕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就可以避免复垦的发生,进而巩固了退耕还林的建设成果,同时工程的建设,不仅使项目区的灌溉面积增加,而且有利于区域性小气候的改善和水分涵养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组织领导措施
项目由相关乡镇政府和县水利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在县业务部门农业、电力、林业和项目村联合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乡镇负总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检查和管理,采取“三项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政策保障措施
实施单位成立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领导小组,由乡政府乡长为组长,成员由水利、乡镇等部门组成,切实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的组织和领导。
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在新形势下提高广大退耕地区群众维护退耕还林建设成果的自觉性,强化成果保护的意识,健全保护的机制和措施,充分发挥广大退耕户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同时在节水灌溉的建设上,认真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节水灌溉条例》,对在农田灌溉建设、运行、管理、水价、维护、权属等问题的解决上提供了法律依据,将会使农业灌溉健康地发展。
项目建设完成后,明晰工程产权,属村集体所有。实行联户经营,村成立合作组织,由退耕户选出专人进行工程运行、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加强工程管理力度,乡镇也要有专人负责基本口粮田的运行管理,制定制度和规章,明确责任到户、到人。
项目建设实行国家、地方、个人投劳相结合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节水灌溉建设资金。有条件的地区广泛吸收社会各方投资。
农民是建设灌溉农业的主力军,要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种植业经济,积极扶持和推进节水型种植产业化进程,增强农民的经济实力。
 & 技术保证措施
搞好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工作,开展农田灌溉工程的培训和科普工作,增加工程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抽调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力量组成工程技术领导小组,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指导,严把质量关,加强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1)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针对项目区实际情况,加强农田灌溉及种植业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工作,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种植技术方面,采用土壤改良、土地平整、草田轮作、保护地、高效益品种引进等技术和措施,并与生态环境建设技术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当地多格局的节水灌溉种植业样板。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镇、村技术服务体系,保障适用新技术切实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2)采取多种节水增效技术
结合项目实施,搞好现有设计人员、专业施工队和管理者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科学水平,改善工作条件,稳定技术队伍。同时提高项目区群众用水、灌水的技术,通过举办农业、水利的培训班,加强对示范区群众的技能培训,推广适用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资金管理措施
项目资金实行“三专一封闭”,在水务局设立财务专户,建立专账,资金实行财政报账制。按照工程需要,根据合同,先预付建设单位适当的启动资金,然后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支出进行财务报账,报账时依照工程验收报告单进行,不达进度不合质量标准的工程坚决不予验收、不予报账。
建设运行项目管理措施
1、项目法人制
县水务局作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严格按照申报的规划设计,组织项目施工建设,对工程建设承担相应责任。
2、工程建设质量监理制
按照国家的工程建设监理制度,聘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技术和质量严格监督和检查,并积极配合和支持上级监理组的检查、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招投标制
工程建设项目机电井、节水灌溉配套等的施工实行工程议标制;对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管理,由受益户自主选择,实行个人承包、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新机制,充分调动一切因素,保障工程的健康运行和退耕户的增产增收。
4、施工单位合同制
建设单位同施工单位在开工前签订施工合同和材料、设备供应合同。
、信息管理
建立和完善档案制度,建立项目区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和汇总包括工程规划、设计资料、上级批复文件、计划、财务、综合治理等有关规划设计、施工、进度、资金投入、效益等信息,同时作好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各个环节的档案管理工作,掌握专业管理技能。形成一个完整、规范的信息管理体系,为项目的运行提供服务。
6、工程管理
&(1)、受益户联户经营,由受益户民主选举产生的负责人负责管理保护,费用由受益户民主议定的标准分摊管理费用。
(2)、为水源、节水灌溉工程配套的10kv高压线路、380v低压线路,变压器设施由行政村负责管理和保护。
(3)、水源和灌溉项目村成立以村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程管理小组,负责经常性地督促,检查工程管理工作。
(4)、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索&&引&&号
发展和改革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粮田部分确地到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