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英文怎么说理财,哪里可以只用100元去试着投资吗?

打听一下,我不懂理财,哪里可以只用100元去试着投资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打听一下,我不懂理财,哪里可以只用100元去试着投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产品,这三款的区别在于投资期限锁定分别为30天、60天、180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格上理财:格上理财最新信息,格上理财是大额投资者值得信赖的第三方理财平台!大额投资,首选格上理财!格上理财,祝您早日踏上财富增值路!格上理财热线:400-080-5828&网址:
微信红包群分享-哪里有微信红包群
微信红包群分享这是一个闲聊、扯淡、领红包的群!&每天晚上10点,定时有红包!每周三中午12点,转发文章有红包!平时群里大家聊太嗨,有红包!&现在起,直接邀请好友进群有红包,5人1元,50人10元!&群内禁止发广告,否则踢!!进群加微信:qianshushu123&也许大家都喜欢微信红包群,其实我也一样,遇到了微信红包群,当然就要与大家分享,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爱红包的人,那么欢迎你来微信红包群,如果你还问哪里有微信红包群,我可就有点忍不住了,这里不就是微信红包群给你分享的吗?&哪里有微信红包群,我相信大多数遇到了都不愿意与你分享的,因为你的到来将会使得他们获得红包的概率大大减少,但是,我就不同了,我是一个很乐于分享的人,比如这个微信红包群,我遇到了就分享给大家,让大家知道哪里有微信红包群?
一个人是否高效,取决于他的思考方式
&&& 经理人是否高效,取决于他的思考方式。从麦肯锡的思维方式,你可以学会用更积极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摘要在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1. 基于利润数据的80/20法则;
&&& 2. 明智的工作而不是勤奋&&甭想把整个海洋煮沸
&&& 3. 发现关键驱动因素
&&& 4. 电梯测验
&&& 5. 先摘好摘的果子
&&& 6. 记录解决问题中了解到的新东西并凝结在纸上-每天制一个图表
&&& 7. 一个垒一个垒的打,你不可能把一切事情都干了,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并尽量做好
&&& 8. 全局观-关注大画面
&&& 9. 诚实面对自己&&只管说&我不知道&
&&& 10. 刨根问到底&&不要接受&我没有什么概念&
&&& 原文如下:
&&& 一、80/20规则
&&& 80/20规则是管理咨询中的一大真理,推而广之,也是商界的一大真理。随便朝哪 里看一看,你都会见到这一规律:你80%的销售额是来自20%的销售队伍;秘书20%的工作要占用她80%的时间;20%的人控制了80%的财富。这一规 律不见得总起作用(有时候面包正好翻了个面),但只要你睁大眼睛剖析你这一行的80/20的例子,你就会拿出改善这一规则的办法。
&&& 在麦肯锡工作的全部时间里,我都看得到80/20规则,而且其作为解决问题规则的切人点的威力,一直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
&&& 在我进行麦肯锡初级水平研究的时候,我还在商学院念书,我加人了一个替纽约的一家大经纪公司工作的团队。董事会想让麦肯锡告诉自己,如何从制度上提高其经 纪业务权益的赢利能力一把股票卖给像 Fidelity T.Rowe Price这样的大保险基金和共同基金。
&&& 当一个客户问&我怎样才能提高利润&时,麦肯锡所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回过头去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总是很明显, 甚至对那些在他们这一特定的行业已经工作了很多年的人也是一样。为了替我们的客户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的团队按顾客进行分类,把每一个经纪人和每一个 交易员的每一个账户都持了一遍。我们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从每一个可以想像得到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山的资料,但当我们在数字堆里滚爬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一些重 要情况是:
&&& 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经纪人。
&&& 80%的委托来自20%的顾容。
&&& 80%的交易利润来自20%的的交易员。
&&& 这些结果表明了这个客户在分配其人事资源的方式上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于是我们像激光一样聚焦在这些问题上。一旦我们开始深入挖掘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情况 要比简单地归结&80%的销售人员都是懒惰的或不称职的&(在这个案例中,这并非我们所认为的出发点)复杂得多。举一个例子,我们发现,客户的3个最高级 别的经纪人负责处理10个最大的账户。通过让更多的经纪人共同负责这些大的账户,通过给这3个最大的顾客每一个都配备一个资深经纪人和一个初级经纪人,我 们实际上提高了这些账户的总销售额。不是把饼更平均地分给大家,我们是把整个饼给做大了。因此,80/20给了我们一个解决客户问题的启动点。
&&& 80/20全部是关于数据的。根据生产情况看,你的销售额的数字是多少?你的边际生产率是多少?按照销售额计算,你的销售队伍的每一位成员的表现如何?你 的研究队伍的成功率是多少?如果你十分了解自己的企业(如果想生存下去,你最好还是了解自己的企业),那么你就会知道该问什么问题。当你有了自己的数据之 后,应该把它们制成电子表格或数据库。然后按照各种方法进行分类。与数字打交道吧。你会开始注意到特征突出的各种图形和柱状图。那些图形会集中反映你也可 能还没有意识到的企业的方方面面。它们也许意味着问题(如果你的利润的80%都来自20%的生产线,那就是个大问题)也可能意味着机会。去发现机会,并且 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
&&& 二、甭想把整个海洋煮沸
&&& 要更明智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跟你的问题相关的数据太多了,你也可以做出很多分析。但对于其中的大多数数据和分析要忽略。
&&& 麦肯锡会收集足够的事实来证明或反驳一项假设,会收集足够的事实来支持或否决一项分析,但事实够用就行了。这只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在商界运用的另一面。再多一点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了,而时间和精力都是宝贵的商品。
&&& 我得到这个教训是在有一天晚上,已经很晚了,我还在起草关于客户竞争对手的&事实集录&。我已经收集了成堆的数据,当时正在绞尽脑汁想从中得出一些新的看 法。我的项目经理维克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手里拿着公事包和外衣,问我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我告诉他,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但我想我可以多归纳出一些图表。 他拿起我的草案,翻了翻,说:&艾森,已经11点了。客户会喜欢你这样。在这儿,没有人比你更孜孜以求。今天到此为止吧,甭想煮沸整个海洋。&于是我们同 乘一辆计程车回了家。
&&& &甭想把整个海洋煮沸&的意思是别试图分析所有的事情。要有所选择,找出你做事情的优先顺序。一旦知道你所做的已经足够时就停下来。否则的话,你会花费许多的时间与精力而收效甚微,就像为得一把盐而去煮沸大海一样。
&&& 三、发现关键驱动因素
&&& 有许多因素影晌你的企业。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关键驱动因素上。
&&& 问题的解决是在麦肯锡的团队会议上确定日程,有人会用一个不那么确切的词语&关键驱动因素&,就像这样:&维克,我想这些方面是这个问题的关键驱动因 素。&换句话说,也许会有100种不同的一因素影响我们的饰品的销售&&气候、顾客的信心、原材料的价格&&但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X、Y、Z。我们将忽略 其余的因素。
&&& 工程师都清楚所谓的&计算平方率&的内容。它说的是,对于系统的每一个组成成分(也就是问题中的每一个增加的方程),所要求解决的系统的计算量的增加至少 要快于方程数的平方。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问题的复杂性增加了一番,要解决这个问题所耗费的时间会达到4倍,除非你进行了某种简化。举例来说,我们的太阳系 由几百万个物体组成,所有的物体彼此之间都有重力影响。但在分析行星的运动时,天文学家是从忽略这其中的绝大多数物体开始的。
&&& 聚焦于关键驱动因素的意思是直接钻向问题的核心,而不是一片片、一层层地把问题拎起来。接下来,你就可以运用彻底的、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到了这一步,它才可以发挥最大作用,避免走人死胡同。
&&& 不考虑句法上的缺点,&关键驱动因素&是一个非常顶用的概念。它可以节省你的时间。它可以节省你的精力。它可以避免你去煮沸大海。
&&& 四、电梯测验
&&& 要对你的解决方案域是产品或是企业完全了解到一定程度,那就是能在30秒之内清晰而准确地向你的客户域是顾客或是投资者懈释清楚。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把你正在做的工作理解清楚以后再去推销你的解决方案。
&&& 想像一下,现在正是一个盛大的、项目结束以后的情况说明会。你和你的团队从凌晨两点中开始就在整理你们的蓝皮书,以确保每一个字母i都有头上那一点、每一 个字母t都有头上那一杠。你们都穿着自己最漂亮的套装,感觉就像是正在参加一个盛大的舞会。你的名列《财富》50强的客户的高层主管们急于聆听来自麦肯锡 的哲人睿语,在公司的摩天大楼顶层的董事会会议室里,他们已经各自就坐。这时首席执行官大踏步地走进会议室说道:&对不起,伙计们。我不能待在这里了。我 们正面临一场危机,我必须去见咱们的律师。&接着他转过身来问你:&为什么你不跟我一起乘电梯下去,把你们的发现讲给我听呢?&坐电梯大约需要30秒钟的 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可以告诉首席执行官你的解决方案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解决方案推销给他?这就是电梯测验。
&&& 许多公司都采用电梯测验(或类似的东西),因为它是确信其主管的时间得以有效利用的绝好方法。宝洁公司要求自己的管理人员写一页纸的备忘。一位好莱坞的制 片人在谈到一个新剧本时会告诉一位剧作者&给我子弹&。如果30秒钟以后这位制片人喜欢自己听到的内容,那么剧作者就会得到一个进一步详谈的机会,也许就 能做成生意。贾森&克莱因在接管《田野与溪流》杂志任总编的时候把电梯测验制度化了:
&&& 我的销售队伍无法向顾客解释这本杂志。当时我们的广告空间正在缩小。于是我对我的整个销售队伍进行了电梯测验的培训。我强迫他们在30秒钟之内给我介绍这本杂志。这变成了他们的很有价值的工具,到现在我们的广告每年都还在扩大。
&&& 如何把6个月的工作浓缩到30秒呢?从你的团队要说明的各项问题入手。客户想了解对每一个问题的建议以及赢利情况。如果你有很多建议,就盯住最重要的3个建议&具有最大赢利的内容。别去担心支持性的资料,等你有时间的时候再去谈它们。
&&& 例如,你的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制造商的客户之所以没能销售足够的饰品,是因为其销售队伍是按区域组织的,而实际上应该按购买者分类来组织。对于这一点,你 有许多解释性的资料:按购买者类型对销售人员进行的分析、对购买者的访问资料、对零售商和批发商的实地调查等等。当你站在电梯里的时候,仅仅告诉首席执行 官一点就是了:&我们认为,如果您按照购买者分类来重组销售队伍,3年之内饰品的销售可以提高50%。我们可以随后再讨论细节问题。祝您跟律师谈得愉 快。&
&&& 五、先摘好摘的果子
&&& 有时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机会会让你轻易获胜,会立刻有所改善,甚至会在整个问题解决之前就出现这种情况。抓住这些机会,它们为你和你的团队创造了小的胜利。这会鼓舞士气,通过向任何有可能正在关注这件事的人展示你的见识和认真,可以给你带来额外的信誉。
&&& 只要有可能,麦肯锡顾问就会把这项教条付诸实施。在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里,客户可以非常耐心地等待结果,这也是麦肯锡的一个大项目所能够持续的时间。在结束之前给客户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内容,会有助于减少团队的压力。
&&& 在我的股票经纪人客户的例子中,在我们对销售和交易资料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了一系列结论(这要感谢80/20规则)之后,我们想就我们的发现跟后勤部门的高级主管进行沟通。我们安排了一个有后勤和企业其他部门(如销售、交易、研究等)领导参加的会议。
&&& 由于我已经在对数据的实际分析中把盖子揭开了,所以便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我们的发现。它们像重锤一样给了这些非常有经验的华尔街主管们一击。客户对其运作如何缺乏效率根本没有什么概念。
&&& 这个说明会产生了两个效果。首先,它使那些当初对麦肯锡的出现不以为然的主管们确信,他们有问题,而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其次,由于我提出了自己的发 现,他们对我的意见的态度急剧改变,这使得我的工作容易了许多。在会议之前,我有点像正在觊觎他们的企业的不通世事的MBA。会议之后,我成了帮助他们解 决问题的人。
&&& 通过先摘好摘的果子,通过抵制住把自己的信息捂到研究结束后的盛大说明会上才披露的诱惑,我们使得客户更有热情了,使得自己的工作更容易了,也使得自己更快乐了。
&&& 这项规则实际上涉及的是关于在长期关系中如何使你的顾客满意的问题。你的客户有可能是你的产品的购买者,有可能是你的服务的客户,也可能是你的老板。无论 他是谁,都值得让他保持快乐,让他知道他是你的最优先对象。比如说,在处理一个3个月交货的软件设计项目时,你在两个星期之内已经把部分解决问题的一个非 同一般的程序集成工作完成了,拿去给你的老板看。千万不要迟疑!仅仅部分解决问题仍然可能意味着利润的提高。只是别让人以为你已经放弃了对完善的解决方法 的追求。这些小的胜利会有助于你和你的顾客。
&&& 六、每天制一个图表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天你都会了解到一些新东西。把它记下来。这会有助于你深化自己的思维。你有可能用到它,也可能用不到,无论如何,一旦你把它凝结在纸上,你就不会忘记了。
&&& 把每天制一个表当成自己必做的事情。这样,在你试着把事实加工成解决办法时,情况就不会太差。
&&& 在麦肯锡工作,典型的一天可能会有这样一些内容:早晨9点,你以快速的头脑风暴开始一天的工作,10点钟跑去访问客户,11点去工厂,然后是和你的上司一 起吃一顿快餐。接下来也许是访问更多的客户,团队一天的小结会,然后又急急忙忙赶到沃顿商学院参加一个招聘会。在所有这一切进行的过程中,事实很容易会彼 此交织在一起,就像不同颜色的墨水同在一张吸墨纸上一样。即便在访问时你做了很好的记录,在团队会上也有笔记,要点还是有可能漏掉。
&&& 要避免如此,你可以在一天结束时静坐半个小时,问问自己:&今天我学到的3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把它们记在一两个表格里&&没有什么奇特的,整不整齐 也不重要。如果事实不易制成表格(虽然麦肯锡人试图把一切制成表格),把要点记下来就行了。把结果放在不易丢失的地方&&不要仅仅把它们塞进文件格了事。 随后,在你进人分析模式的时候,你就可以回过头来,看看你的表格和笔记,想一想它们有没有意义,可以用在你的解决方案的什么地方。
&&& 当然,这个小小的技巧也可能被运用到过分的程度。有一位来自德国的项目经理,如果在纽约以外的办公室工作,他会每天晚上都用来写整个情况说明。对于大多数 人来说,我不推荐这种做法&至少是对那些有自己的生活的人。回过头来说,这位项目经理远离自己的家,当时在城里一个人也不认识,也没有其他事可做。他应该 遵循的是在第四部分提出的一些建议。
&&& 七、一个垒一个垒地打
&&& 你不可能把一切事情都于了,所以也不要去试。只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且尽量把它做好。连续地打一垒打要比试着打本垒打强得多,否则十有八九要出界。
&&& 在我进人麦肯锡不久,纽约办事处在北部的一个风景胜地举行了一次休假。一天,我和同事们不得不终止我们热热闹闹的高尔夫健身、打球和葡萄酒品尝而去听一个 讲座(在干这些事的时候你总得做些工作,对不对?)。演讲者是一家大电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也曾在麦肯锡工作过,而这家公司则是麦肯锡的客户。他传递的 主要信息就是飞把球打出场。打一个垒就行了。把自己的事做好&&别试图干整个团队的工作。
&&& 他的一席话让我很是诧异。麦肯锡的职员穷其一生都在&把球击出场外&。他们都有一流的学业背景,在其他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也有良好的记录。仅仅为了能通过公 司第一阶段的工作面试,他们就必须给一群敏锐而挑剔的麦肯锡顾问留下印象。在进来以后反倒要放慢步调,这对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不是不令人满意, 就是被当作了怪人。
&&& 在我明白这位首席执行官的明智之前,我花了几年的时间去理解这个观点。有三个理由证明他是对的:
&&& 你不可能一直把一切都干完。
&&& 如果你设法做到了一次,你会引起周围的人对你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 一旦你没有满足这种期望,要想重新赢得信誉是非常困难的。
&&& 你不可能一直把一切都于完。商业问题是很复杂的,由麦肯锡来处理的问题尤其如此。如果你没有调动团队的其他成员来解决这些问题,你就正在浪费宝贵的资源。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对MBA证书还飘着墨香的初级主管的看法。极少有人具有脑力和精力一直唱独角戏。
&&& 如果你设法做到了一次,你会引起周围的人对你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假定有那么一刻,你通过超人的努力设法表现得超出了对你通常的期望。你把球击出了场也达了垒。祝贺你!当然,现在你的上司或股东会希望你每一次处理问题的时候都达到一样的水平。
&&& 一旦你没有满足这种期望,要想重新赢得信誉是非常困难的。在麦肯锡,据说你只能做到与上次的一样好。如果你做&坏&了一个项目,那在此以前你的所有艰苦劳 动都白干了。项目经理们会不愿意让你参加他们的团队。你将不会被放到好岗位上。你在公司的生涯就会度日如年了。去准备你的简历吧。
&&& 在股票市场上可以看到同样的事情。一家每年利润增长都达20%的的高成长企业可以看到自己的股票的飓升。但如果它在一个季度有所失误,哪怕小到 1个百分点,其动力也会逆转。华尔街抛弃一只股票如同蔽履,其股价会直线下降。此后,即便是公司回到了增长的轨道,但在投资者具备了足够的信心卷土重来之 时,几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有一个好玩的棒球游戏盘。你挑选出当时的选手(女 Carl Yastrzemski、Sandy Koufax、Robert Clemente)和棒球明星(Ruth、Cobb、DIMaggio)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队。每一个队员在他那一部分都有一个小圆纸片,上面标着一垒打、 双垒打、本垒打、出界这样的结果。每一部分的范围取决于这个选手的职业记录。要玩这个游戏,你得把圆纸片放在一个小指针的周围,然后旋转指针,指针指向哪 里,那就是这个选手的击球结果。关于这个游戏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像Ruth(obbJ 这样的本垒打之王出界的区域也最大。
&&& 讨论为明确的目标而奋斗的必要性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一旦你失败了,要败得体面。Mark McGwire打的出界球很多没什么了不起,只要他能一直打那些本垒打就行。但是,在商界,您最好还是打一垒打。
&&& 八、要关注大画面
&&& 你要时不时地从正在做的事情中抬起头来想一想。问自己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你正在做的事情对解决问题究竟如何?它是如何推进你的思路的?这是不是你现在正在进行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它没有多大的帮助;你为什么还要做呢?
&&& 当你正在想方设法为客户或自己的公司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时,如果你同时盯着许多要求,很容易就会失去目标。这就像你深陷泥沼时要沿着一条你看不见的泥泞通 道摸索一样。分析B接着分析A,似乎接下来分析C又会紧接其后。新的资料来了,然而这意味着又有更多的分析要充满你的每一天(每一夜)。
&&& 当你觉得完全被它包围时,就应该后退一步,琢磨琢磨你正在努力想完成的内容。通过关注&大的画面&&组成你的工作假设的一系列事物&来做到这一点。你正在 干的事情与大画面吻合得如何?一项特殊的分析也许在认识上是正确的,甚至很有意思,但如果与解决问题相去甚远,那就是在浪费时间。要找出你的优先顺序,你 一天能干的事情就那么多。干了一天或一个礼拜后回过头去看,让人最为沮丧的并非是自己还没有达到最终的结果,而是意识到就手头的问题来说,自己所干的一点 意义都没有。
&&& 正如一位前麦肯锡项目经理告诉我的:&也许在公司期间我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从大的画面去思考问题:退后一步,琢磨琢磨自己要想达到的目标,然后看一看正在干的事情,再问问自己这真得很要紧吗?&
&&& 九、只管说&我不知道&
&&& 从上班的第一天起,麦肯锡公司就给员工灌输职业道德的概念,这是完全正确的。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诚实&对自己的客户、对自己的团队成员同时也对自己诚实。诚实包括当自己找不到线索的时候要承认。承认要比欺瞒代价小。
&&& 有一天早晨,在我们的客户一一家名列《财富》50强的制造业公司召开了一个重要的项目推进会。我们的项目主管约翰和整个团队把情况说明的各个不同的部分都 过了一遍。我把自己的这一部分已经过完了,前一天晚上我一直干到凌晨4点才把它整理完,当时我是筋疲力尽。当讨论转向另一个部分时(这一部分与我无关,而 且我对这一部分也知之甚少),我的脑子开始抛锚了,一个劲地想睡觉。我可以听见团队的其他人在讨论不同的观点,但话从我的头脑里滑了过去,就像水从小孩的 手指间流过去了一样。
&&& 突然,约翰问了我一句:&那么,艾森,你对苏前的观点怎么看?&我一下就惊醒了。一时的惊吓和害怕妨碍了我去集中精力回忆刚才所讨论的内容。多年在长青藤名校和商学院形成的反应让我回过神来,我提出了几条一般性的看法。当然,我所说的也许只能算是马后炮。
&&& 如果我告诉约翰&我没有什么把握&&以前我没有看过这方面的问题&,我可能会好一点,甚至我这样说也行:&对不起,我刚才思想抛了一下错。&我想他会理解 的,他以前一定有过同样的经历,就像在麦肯锡工作的其他人一样。相反,我却想蒙混过去,结果使是自己信口开河了。
&&& 几个星期之后,项目结束了,团队最后一次聚会。我们去了一家快餐店,吃了很多东西,喝了不少啤酒。接下来项目经理开始给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分发带有开玩笑或 具有幽默性质的礼物。至于我的礼物,他递给我的是一个桌上摆的小画框,上面整整齐齐地印着麦肯锡的至理名言:&只管说我不知道。&
&&& 这是一条明智之极的建议,至今这个画框还摆在我的书桌上。
&&& 十、不要接受&我没有什么概念&
&&& 只要你稍微刨根问底一点,人们总会有一些看法。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你会对他们所知道的东西感到吃惊。把这些看法与那些你受过教育之后产生的猜想结合起来,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沿着解决问题的道路前进。
&&& 如果你问人们一个关于他们企业的问题而他们告诉你&我没有什么概念&,千万别毫无收获地离开。概念是个托词,它真正的含义是&我太忙了,没时间考虑这个问 题&,或者是&我认为自己没有聪明到可以理解这个问题的程度&,最糟也就是&我太懒了,提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 别接受&我没有什么概念&&&把这看成是一个挑战。就像一个雕塑家一样,要通过把任何看起来不像雕塑的东西一点一点地凿去,然后才能把大理石变成雕像。你必须用关键性的问题&我没有什么概念&之外的东西凿去。
&&& 当贾森&克莱因想成立一个新的部门时,他首先确信自己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比自己多花了很多,比如说,这个数值是10。他如何才能向自己的董事会证明这一点以便他们给予自己更多的资助呢?他要求自己的人把竞争对手的损益表整理出来以表明其花费。正如他所回忆的:
&&& 当我第一次建议我们这样进行分析时,我的人说:&我们没有什么概念。&于是我就逼他们。他们知不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广告上花了多少钱?不清楚,但他们可 以进行理性的估计。他们知不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在生产成本上花了多少钱?不知道,但他们可以估计竞争对手在每件产品上的成本然后再乘以公布的销量。以此类 推。
&&& 最后,我们整理出了有可靠的推算支持的全面的损益表。也许它与真实情况偏离TZ个值,但这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对于摆在桌上的这项商业决策来说,它已经足够精确了。
&&& 就像你不应该接受其他人的&我没有什么概念&一样,你也不应该接受自己的&我没有什么概念&,或希望其他人接受你的&我没有什么概念&。这是&我不知道& 的另一面。凭着多一些的思考和探索,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确实知道或是可以发现关于一个问题或事物的一些方面(当然,除非在团队开会时你睡着了)。
&&& 来源:新浪博客
“出轨门”背后人性真相反思
&&& 导读:出轨这件事,一个字就能说透&&痒。痒,是男女间最特殊的感觉。它不同于疼但更胜于疼,为了止痒,人不惜把自己抓挠到疼痛。
&&& 当&咎由自取&的文章遇到&爱到无力自拔&的姚笛,&好男人&也出轨了,这似乎不是什么稀罕事,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娱乐圈。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出轨男人都能懂得&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 在日常工作中,我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因婚外情问题而来的咨询者,每年呈两倍趋势增长,有上万人通过信件等多种途径来信咨询关于&出轨&的问题。此前中国夫 妻间的家庭矛盾主要集中在夫妻个性、相处等问题上,但近年来,八成左右的夫妻问题争议点都集中在&婚外情何去何从&。另外,夫妻遭遇婚外情,大多数时候都 是男性出轨。
&&& 在离婚问题上,80%以上的情感关系最终宣告破裂,是因为第三者的介入。60%以上的人遭遇过不同程度的身体出轨或精神出轨。5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的出 轨是&鬼使神差&,虽然对出轨的后果表示后悔,认为自己是稀里糊涂的婚外情了,但与此同时,他们承认出轨给自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刺激感。说到&是不是会再 次故伎重演&,大家普遍表示沉默,认为&说不准&。
&&& 于是,周围有朋友聊起这个问题时不无悲观的说:&中国夫妻,难再寻觅忠诚。&
&&& 其实,出轨这件事,一个字就能说透&&痒。
&&& 我在《男人天生被她们吸引》这本书里提到,痒,是男女间最特殊的感觉。它不同于疼但更胜于疼,为了止痒,人不惜把自己抓挠到疼痛。对马伊琍日久生腻,是 痒,对姚笛怦然心动,是痒,为了止痒,文章同学&写就了一篇大错的文章&,从而造成了对家庭对妻子对孩子难以弥补的伤害。
&&& 从心理和社会角度看,现如今两性间的情感忠诚度低,不外乎几点:
&&& &不忠&是通过交友圈子传染的
&&& 有位读者曾来信说&不知为什么,好像结婚离婚都是扎堆的事情,同一个朋友圈子里,一个人结婚了,大家就都跟着一窝蜂的结婚;一个人离婚了,大家心里也都蠢 蠢欲动的想跟着&改旗易帜&。老公最近就出轨了,可他说,这是为了迎合朋友圈子的氛围,别人都搞婚外情,他若不搞,似乎就&脱离集体&了!你说这是不是太 荒谬?!&
&&& 的确,听起来是挺荒谬,但道理却真是这个道理。
&&& 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圈子,这个圈子看似开放,实则是个密闭的环境,不论哪个人、投入何种情绪进去,这种情绪都会隐隐的在这个圈子里 流动,进而对其他人造成心态上的影响。就比如说,大家都在出轨,话题全都围绕在&出轨&问题上,当每个人都把&忠贞&数落得一无是处之际,那个还未出轨的 人,心里面不自觉的就会去思考自己的婚姻,由着他人对婚姻的指责,他会不自觉的去挑剔自己的婚姻。
&&& 罗德岛布朗大学的罗丝&麦克德莫特博士自1948年开始跟踪调查新英格兰弗雷明汉1.2万余名居民生活状况,结果发现离婚也具有传染性,每一起离婚事件都 会在朋友圈中产生影响,结果显示,如果被试者的一名好友遭遇婚变,那么这名被试者的婚姻触礁的可能性便会增加75%。这种效应被称为&离婚聚类&。
&&& 而这种&离婚聚类&效应,在文章与马伊琍所在的娱乐圈上演得尤其热闹猛烈。张柏芝谢霆锋,王菲李亚鹏,&Music King&汪峰&&数不胜数。甚至白百合躺枪传婚变传闻,孙俪秒删微博&再见,婚姻&也引发网友猜测&&
&&& 离婚的这种传染性,源于人的模仿本能。人终归是趋同的动物,人会不自觉的倾向于去模仿更大多数人的行为。现如今夫妻的忠诚度低,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模仿效应&。
&&& &不忠&是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的表现
&&& 身边有位朋友说&现在出轨率高了,不是因为大家都不正常了,相反是因为人越来越&正常&了!&
&&& 这话从人性角度来看,却也不无道理。这透露出,当今社会,人对自我的感受和追求越来越真实了。&出轨门&暴露后,姚笛发了一条微博并秒删,内容是&给心一个空间,心若在,爱就在&,所谓的&小三儿&,在当事人看来,也是&对自我的感受的追求与重视&。
&&& 现如今男性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之前有更大提高,越来越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日益开放的文化氛围,让大家越来越开始关注&自我&。要知道,当一个人的&自我 意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便会降低其在生活更方面的协作性,尤其在情感上,每个人都更追求&跟着自我感觉走&。而当一个人不再对欲望有约束要求,出轨,当 然是随时随地可发生的事。
&&& 前段时间,都市中不少白领群体间流行一种做法:&用出轨拯救婚姻&。
&&& 不少白领女性认为,&长时间的婚姻进程让生活变得乏味,爱情永远是喜新厌旧的。但家庭又需要彼此去承担责任,所以,又不想离婚,又希望活得激情,便可以通过出轨去获得正常的激情发泄口径。&
&&& 可见这是陷入在自我感受中的一种极端体现。为了追求自我感官上的快乐,不惜离经叛道、甚至不惜损毁人生中的长远利益。毕竟,所有的不忠,到最后都只是一时的欢愉,但从整个大环境来看,代价毕竟是沉重的。
&&& &不忠&源自中国的性文化处于&似开未开&之际
&&& 另外工作中还经常遇到这样一类女性读者:恋爱史极其纷繁丰富,用她们的话说&这是个开放的时代,女人也可以勇敢追求身体的自由&。
&&& 但通常这样的女性,在真刀实枪去寻找婚姻的时候,会屡屡碰壁,因为男人会对她说&我还是希望能有个单纯些的妻子,情史太多的爱人,我受不起世人的白眼。&
&&& 可见一个现实:大家认为这个时代是开放了,实际上,这个时代却远远要比世人想象中要保守得多。
&&& 但也正因为这种有所保留的&开放&,让世人对于&性文化&有着更强烈的好奇心。中国目前的性教育一直处于滞后于时代的状况,很多人从小便对&那件事儿&有 强烈的好奇欲。这样一群没有真正接受过系统健康性教育、但又对此事极感兴趣的人长大后,当他可以独立行为之际,会对儿时好奇之事想尽办法去满足好奇和渴 望。而这也是造成现如今感情忠诚度降低的重要因素。
&&& 忠诚,体现的是的自律性;不忠,体现的是人的动物性。
&&& 在这个宣扬个性独立解放的时代里,很多关于&道德&&自律&的说法越来越被人忽视,人们转而去更加关注&内心&,去解放&欲望&。虽然这体现了人对自我的尊重,但欲望的泛滥背后,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连锁反应。
&&& 出轨大军日益庞大,离婚问题日趋严重。一个家庭,需要的是责任;而责任,就要求夫妻双方有更多的协作意识。仅仅是关注自我,永远不是婚姻幸福的救命草。
&&& 但不论如何,一个人,仅仅从自我的快乐出发,永远无法获得真正感情上的安宁。
&&& 来源:百度百家&& 作者:苏芩
朝鲜脱北诗人张进成的诗
&&& 张进成(化名,真名不详),原为朝鲜劳动党宣传战线的着名作家,曾被国防委员正 日赞为&我的作家&。1971年出生,毕业于平壤音乐大学和金日成综合大学,因为写于平壤音乐大学期间的诗歌被领袖发现,1994年被录用为朝鲜中央广播 的记者,1996年成为朝鲜统战部的记者,负责对韩心理战,这期间接触到韩国的广播和报纸,思想发生转变,开始秘密创作反抗体制的诗歌,并向周围朋友介绍 韩国的现状。2004年1月被揭发,怀揣两本笔记逃出朝鲜,定居韩国,成为&脱北诗人&。诗歌《我的女儿100元》描写了1999年诗人在平壤东大园区站 市场亲眼目睹的场景。至今,诗人的母亲和部分家人仍然留在朝鲜。着有诗集《我的女儿100元》、《抱诗渡江》。2012年,《我的女儿100元》入选伦敦 奥运会&诗雨&活动,同年获得&牛津文学奖&。
&&& 薛舟 译
&&& 我的女儿100元
&&& 她很憔悴
&&& &&我的女儿100元
&&& 脖子上挂着纸牌
&&& 年幼的女儿守在身边
&&& 那个女人站在市场
&&& 她是哑巴
&&& 展示着待售的女儿
&&& 和正在出卖的母爱
&&& 面对人们的诅咒
&&& 她也只是低头看地
&&& 她没有眼泪
&&& 我的妈妈得了绝症
&&& 女儿呼喊,哀号
&&& 她用裙角裹紧女儿
&&& 只有嘴唇在瑟瑟发抖
&&& 她不知道感激
&&& 我买的不是你女儿
&&& 而是母爱
&&& 有位军人塞过100元
&&& 女人接过钱,不知跑去了哪儿
&&& 她是母亲
&&& 拿着卖女儿的100元
&&& 买了面包,慌忙跑回来
&&& 塞进即将离别的女儿嘴里
&&& &原谅我吧!女人痛哭
&&& 世界上最好吃的
&&& 三个月前我弟弟说
&&& 世界上最好吃的
&&& 是热乎乎的玉米
&&& 两个月前我弟弟说
&&& 世界上最好吃的
&&& 是用火烤熟的蝗虫
&&& 一个月前我弟弟说
&&& 世界上最好吃的
&&& 是昨天夜里吃的梦
&&& 如果弟弟活到现在
&&& 活到这个月,他会说
&&& 世界上最好吃的是什么&&
&&& 那宫殿
&&& 并非为活人而建
&&& 也不是为了赚几兆而投入亿万
&&& 为了埋葬一个死人
&&& 生生饿死了三百万
&&& 华丽的宫殿
&&& 高高地耸立
&&& 无论是谁
&&& 都会沉痛地仰望
&&& 这座三百万人的坟墓
&&& (作家的话:即使在300万人大饿死事件当中,金正日政权仍然耗尽国库,修建了保存金日成尸体的锦绣山纪念宫殿。如果用这些钱买米,也许能挽救数十万人的生命。)
&&& 人群聚集之处
&&& 必然有枪声
&&& 今天又有谁
&&& 被公开枪毙
&&& 绝对不能同情,死了
&&& 也要用义愤再杀一次
&&& 砰,枪声说出了
&&& 布告没有说完的话
&&& 面对他,为什么今天
&&& 看客的沉默格外沉重
&&& 因为偷窃一袋大米
&&& 挨了九十发子弹
&&& 这个人的职业
&&& 是农民
&&& 我是杀人犯
&&& 我是杀人犯
&&& 自己审判
&&& 已经判了死刑
&&& 上班的时候
&&& 我像恶棍似的默默走过
&&& 那个除了眼泪别无所有
&&& 甚至放弃伸手乞讨的人
&&& 等到下班的时候
&&& 那个人已经死了
&&& 从清晨到夜晚
&&& 不知道一天会死多少人
&&& 每天每夜,每条街道
&&& 数不清是几百还是几千
&&& 哦,饭
&&& 在这片吃人的土地上
&&& 哪里还有良心
&&& 清晨啊,请判我死刑
&&& 夜晚啊,将我埋葬吧
&&& 挤奶水的女人
&&& 半是呜咽
&&& 半是嚎啕
&&& 她焦急地抱着
&&& 空荡荡的乳房
&&& 撕破了皮肤
&&& 挤出了鲜血
&&& 挤出了脓水
&&& 旁边不是嗷嗷待哺的孩子
&&& 她想救活刚刚断气的妈妈
&&& 她边挤边哭。
&&& 这个长着乳房的女儿
&&& 除了乳房一无所有的女儿
&&& 乞丐的心愿
&&& 我想有一碗热饭
&&& 吃饱肚子
&&& 我想用开水泡饭
&&& 蘸着大酱慢慢吃
&&& 哪怕只有一穗玉米
&&& 我想每天咬一粒
&&& 吃着玉米找妈妈
&&& 哪怕只有两穗玉米
&&& 也许就能见到妈妈
&&& 如果白皑皑的雪
&&& 都是大米
&&& 或者是源源不断
&&& 的零花钱
&&& 如果今夜的梦里
&&& 能够吃上青蛙
&&& 如果吃梦就能活着
&&& 如果活着时我是别人&&
&&& 我们的愿望
&&& 没有尽头
&&& 然而乞丐真正的心愿
&&& 还是给别人点儿什么
&&& 哪怕只有一次
&&& (作家的话:在朝鲜,极度贫穷导致家庭解体的现象逐年增多,不仅是孤儿,很多父母健在的孩子也浪迹街头。根据朝鲜党中央内部演讲会正式发表的统计结果,这样的孩子超过25万人。)
&&& 来历不明的
&&& 一团冷饭
&&& 递到妻子面前
&&& 丈夫轻松地说
&&& &&我吃过了
&&& 整天在田里劳作的
&&& 公婆从后山回来
&&& 儿媳好像吃饱似的
&&& 递上饭团
&&& &&只剩这些了
&&& 仿佛饿着孕育中的孙儿
&&& 便是不可饶恕的罪孽
&&& 内心纠结的老夫妇
&&& 珍藏起宝贝,说
&&& &&这就够当早饭了
&&& 那天,吃不上饭的人家
&&& 剩饭了
&&& 看着吃奶的孩子
&&& 有一天,儿子问我
&&& 眨着山葡萄似的黑眼睛
&&& 他三岁,只会说几句话
&&& &&爸爸,我也吃过奶吗?
&&& 刹那间,我无言以对
&&& 只是点了点头
&&& 紧握着儿子的手
&&& 心里涌起颤抖的话语
&&& &&你,吃过妈妈的眼泪。
&&& 点名册
&&& 奔跑的火车停下了
&&& 工厂的烟囱咽气了
&&& 就连学校和医院
&&& 也纷纷关门了
&&& 白发的教授
&&& 每天站在讲台上
&&& 翻开点名册
&&& 张开起泡的嘴唇
&&& 呼唤学生们的名字
&&& 如果没有回答
&&& 他会感到钻心的痛
&&& 教授焦急地呼吁
&&& 再饿也应该学习啊
&&& 今天,白发的教授
&&& 缺席了
&&& 曾以人格
&&& 和至诚
&&& 和师道
&&& 赢得学生仰望的讲桌上
&&& 只有故人的肖像
&&& 点名册依然翻开
&&& 名字们还在等待
&&& 唯独听不见呼唤声
&&& 每个地方都响起
&&& 激动的呜咽
&&& 那是急切的思念
&&& 他以生命殉职
&&& 呼唤祖国的未来
&&& 面对老师的点名册
&&& 谁都没有权利
&&& 让良心缺席
&&& 学生们纷纷起立
&&& 哭泣着举手高喊
&&& &&老师,我来了
&&& &&老师,我来了
&&& 来源:新浪博客
关于人生目标的终极探讨
&&& 关于自己最想要什么?这是每个人都在想的事情。
&&& 今天是22岁的最后一天。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150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中间许多精彩剧情暂时略过。
&&&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做过这样事的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在说自己的一些有趣故事前,我想借用大家(包括30岁甚至40岁以上的朋友)的一点时间和一 点平和的心态,和大家分享过去一年以来一直没说的一些话。所以前两部说的是对于一些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关键词的理解和体会。他们是:欲望、外界、标签、天 才、时间、经历、人生目标、后悔、和现实。
&&& 这可能会是一篇科普文,也可能会是一篇长篇小说,但我不想这篇文章变成一篇励志文,大家都审美疲劳了。所以我想忽略阳春白雪,尽管信息量很大,但是至少说 一些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故事,说一些效果立竿见影的观点,再说说活捉林志玲什么的,总之让大家多看一点就多获得一点实际的价值。
&&& 第一部:那些最容易被理解错误的事
&&& 关于欲望
&&& 这些是我们内心里和人生理想一样真实的东西:学历、工作、房、车、财富、以及爱。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这些欲望去付出,无论付出的是汗水、鲜血、还是身体 健康、又或是其它你懂的。尽管我们付出的方式可能不被社会主流认同、可能没那么具有有戏剧性,但你和我、北大图书馆里的学生和网吧中奋斗的少年、职场杜拉 拉和夜场里跳舞的小姐、韩寒和芙蓉凤姐(韩少躺着也中枪-_-),我们谁没有为了一个目标连续熬夜奋斗过呢?我们谁没有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撕心裂肺地付出 过呢?谁没有过那种拼命得快受不了的感觉呢?所以我们最不缺励志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付出领域的专家。
&&& 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跑得越快,越是无法考虑我们是否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 北野武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说他没出名之前想有一天有了钱,一定要开跑车,吃高档餐厅,跟女人们睡觉。而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并 没有那么好,因为&看不到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结果他就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在后面跟着,还对出租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
&&& 我想说,过去几年里我认识的、深交的、共事过的所有人,包括身边一批又一批二十出头收入一百多万的金融朋友、三十岁左右收入几百万的前辈朋友、以及简历金碧辉煌得已经不在乎收入的大 BOSS、以及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两件事:
&&& 一,顶级学校的文凭、顶级公司的工作、顶级的收入、顶级的房、顶级的车、顶级的声望,这些都无法满足人类。
&&& 二,无论是通过爸妈,通过运气,还是通过奋斗得到这些顶级的东西,人类都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 接着北野武的故事说下去。想象一下:你今天骑在一辆助动车上,一个小山村来的年轻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你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十几年的奋斗后,你坐在一 辆你今天都叫不出型号的保时捷的驾驶位上,一个路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相信我,你也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你不在乎他,就像你今天不在说你助动车帅的人。 你的视角在变。每当我们考虑许多年后能够取得的成就,我们总是习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衡量幸福感和满足感。你今天的视角只是错觉,却让你相信自己的目标是正 确的。这是我们最容易跑错方向的时候。
&&& 人类的需求是很奇特的。我们吃第一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和我们吃第一千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前者甚至比后者还多一些。同样的感觉适用于我 们赚到的第一笔一万元和第一笔一千万元,第一辆十万的车和第一辆一千万的车,第一个女孩和第十个女人,第一个男生和第十个男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 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着名的马斯洛五大需求中,你从任意一个细分需求里获得的幸福感只能有那么多。
&&& 我们清楚地知道快感和幸福感的不同,我们也知道欲望和需求是两个东西(你从来没有听说过&马斯洛五大欲望&对不对?),但是我们的不幸福却是因为不小心把 快感当成了幸福感,把欲望当成了需求,而这就是因为我们常站在现在的视角去想象未来的感受。事实是,就好像我们不需要很多的面包一样,我们不需要很多的财 富,不需要很多的爱。因为他们很难给你带来更多快乐。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去拔高理想和自由的重要性。你可以尝试着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五种需求是否真的有高 低之分,思考一下,是否连最贫穷最饥饿的人们,都一直在生活中同时追求着这五个高低层次的需求。你会发现其实这五种需求一样真实,离你一样近,也一样远。 然后你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同时实现这五种需求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只属于你的奔跑方向。这篇文章会实实在在地帮你找到这个方向。但在这之前,我们先谈一 些别的。
&&& 关于外界
&&& 外界带给我们生活最大的影响是嫉妒和比较。
&&& 我们一直高估了嫉妒。举个例子,没有人嫉妒雷帝 Gaga。雷帝 Gaga 应该要比我们都更有名、更有钱、坐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比我们更随心所欲,而且也比我们更有才华。但你不嫉妒她,对么?我们没有人嫉妒雷帝 Gaga-因为她实在是太雷了。她奇怪得让我们完全不能把我们自己跟她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在名利和才华面前没有自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仇恨。反而,我 们会去思考,觉得她挺有趣的,挺发人深省的,不是么?
&&& 所以当你见到好事情发生在了那个他或者那个她身上,嫉妒的小火苗在你心中扑哧扑哧的时候,不如把 TA 当成那个很奇怪的雷帝 Gaga 吧。因为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懂得抛开个人的杂念,去真正思考别人的亮点。
&&& 至于比较(SocialComparison),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向那个绩点4.0的同学看齐,努力向那个年薪几十万的旧识看齐,努力向那个不断得到提拔 的同事看齐。或者,我们也可以选择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那些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人们。看上去像是有 30 岁阅历的阿呆 Adele,19岁时出了张白金专辑《19》,21岁时出了全销量 1200 万张的专辑《21》,拿了两座格莱美。她出生于 1988 年。眼神和心态似乎已经像中年人那样淡定的杜兰特和德里克罗斯,两个毫无疑问的超级球星,他们也出生于 1988 年。如果你喜欢实用一点的,那么 iPhone 上用户量最大的个人开发第三方浏览器猛犸浏览器的开发者,是一个 1992 年出生的北京少年。如果你的视线中有一个世界舞台,那么你会看到上面的人物已经越来越接近你的年龄。
&&& 我们不需要去看齐,我们只需要去&看&。去看到这个世界除了你现在正处在的那个若干平米的封闭空间以外,还有许多许多精彩的事正在发生。当你发现这个世界 的深度和广度,你就会发现你跟你身边的那些&同类人&根本没什么好比的。这个世界太大了。你不是你自己的标杆,别人也不是。谁都不是你的标杆,这是一个没 有标杆的时代。
&&& 我们要做的是试着不去嫉妒,不去比较,更不要批判,但要试着去观察、去倾听,然后去思考、去沉淀、去让所有外界的信息在你大脑里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处理过 程。在你的大脑还没有沉淀出你自己对一件事的观点前,不要发表观点,不要给出你的定论。我们可以不断在大脑中质疑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我们可以不断挑战 自己的想法、挑战任何理所当然的存在,只要我们保证我们的大脑一直在思考,独立地思考。要记得,你和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一样。
&&& 关于标签
&&& &牛逼&是过去几年里笔者听到的比较多的一个形容词。当我们喜欢的人称赞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P颠P颠的。在这里为自己开脱一下,觉得这挺好,说明活得挺真实。
&&& 但笔者想用一个很好的朋友(自己来认领)去年当着我面描述我听的原话,来翻译一下这个已经被用得和&帅哥&&美女&一样烂俗的词。她说,&你想太多了(这是她一贯的开场白)。你只是有很多很牛的标签-上海中学、沃顿商学院、最高荣誉、的全职 Offer、百万年薪。至于你本身么,牛不牛就说不清楚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牛&和&帅哥&&美女&一样,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二、&牛&的从来都是那些标签,那些改变了金融产业的企业,那些通过培养人才 改变了世界的学校,那些定义了时尚的品牌。虽然我无意改变大家打招呼的方式,但对于还没奔到三的人类来说,&高档&&精英&&牛逼&其实不如&做得不错& 或者&挺有意思的&来得更实在。当然,等奔到了三,我们就更不想用这些词了。
&&& 如果你曾经或者将来获得了任何标签,不管是中金麦肯锡,还是北大清华常春藤,又或是 Gucci Prada Armani,有两件事值得思考一下。
&&& 第一件事用来提醒自己:撕去这些标签,我们或许还未能为 500 强的客户们创造等同于我们年薪的价值,我们或许还未能用知识改变世界,我们或许还未能把那件衣服穿出五位数价格的范儿。
&&& 第二件事用来看清自己:这的确是一个人人都用标签来识别对方的社会,但是我们要记住我们的价值和我们身上的标签没有半毛钱关系。成功不是你有什么标签,而 是你用这些标签做了什么。(是的,文章开头的&沃顿商学院&&150万&&最高荣誉毕业&这些个标签让一部分人把这篇文章看到了现在,但无论如何,对于心 理上被冒犯到了的人,在此致以诚恳的歉意)。
&&& 总之,把标签用在正确的地方,创造一些价值,虽然不是大到改变世界,也至少带来一些存在的意义。就不展开来说了。
&&& 关于天才
&&& 不要去考虑什么天赋异禀,一切都来自经历和渴望。特别是这些年,当我认识了一些全中国、甚至全美国最&天才&的年轻人以后,才发现哪有什么天才,如果把他 们的经历一个个说出来,大家肯定觉得完全就是一群苦逼啊。但这些苦逼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并且很嗨地追求着。
&&& 第二部:那些最重要的事
&&& 关于时间
&&& 时间是唯一的货币。你所拥有的财富很重要,因为你可以用它用来换很多东西。你所拥有的时间远远更重要,因为你可以用时间来换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财 富,包括成就感,包括幸福感,包括其他那些我们都清楚的、比财富更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的东西。是的,每个人拿时间换每样东西的汇率都不同,有些人可以用很 少的时间换到很多的财富,有些人需要用很多的时间换到很少的幸福。但是事实是,只要你愿意花时间,你可以换到任何东西。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到底要用时间来 换取这世上无限可能中的哪些。打开你的视野,你会发现有太多经历和体验可以让你去换取。但你的时间银行里每天只存了 24 个小时。你可能以为你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但事实是,没有人可以保证明天上帝是否会往你的银行里存另一个 24 小时。所以,你要想清楚。
&&& 关于经历
&&& 如果你今天能从这篇文章中带走任何一样东西,我希望会是接下来关于经历的这一段。
&&& 经历的英文叫什么?如果你曾经玩过角色扮演类游戏(RPG),你会知道有一个概念叫 EXP,全称叫 Experience,这就是经历的英文。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 RPG,你扮演你自己。你唯一升级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积累 EXP。
&&& 我们都了解那些故事,我们都懂那些道理,看了那么多励志贴,我们甚至都快知道为什么乔布斯会成为乔布斯。但只有经历才能让我们真正把那些道理变成意识。那些改变我们一生的道理,都是不是别人教会的。
&&& 所以即使你有最完美的理论,你都没有把握说服那些还没有开上保时捷的人们,让他们懂得保时捷不是他们想要的,也没有把握去说服那些还没有在投行工作过的孩 子,让他们懂得去放弃投行(更何况,对于那些热爱金融的孩子来说,你的劝诫极有可能是错的)。所以哪怕这篇文章非常努力地想要往实用的方向靠拢,可能你看 完以后还是没有任何领悟。这一切就像你无法说服还没有吃过很多很多面包的人们,让他们懂得吃一千个面包是要反胃的。
&&&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只有我们已经拥有的那些经历,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会做什么。所以很多时候,你只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 去体验不同的经历。去爱,去恨,去在热恋中没心没肺地笑,去在失恋后声嘶力竭地哭,去翘课,去打架,去拼了命的读书,去让自己真的领悟那些道理。你所尝试 的事,你所认识的人,都是你经历的一部分。他们帮助你去理解你一只知道但是不曾真正理解的事,他们帮助你去看到一直存在着但是你不曾看到的世界。
&&& 但是,你的人生很短,你的时间货币只有那么多。所以除了乔布斯已经告诉你的&不要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你还要记得,永远不要重复一样的经历,因为你不会从 第二次一样的经历中收获到更多,更因为这个庞大的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人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太多截然不同的经历等待着我们去体验。
&&& 这篇文章也会实实在在地帮助你探索不同的经历。你只要记住,如果你每个星期都在做着差不多的事情,那么一年以后你还是一年前的你,只是老了一岁。如果你愿 意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都去尝试一种新的体验,或者认识一个来自完全不同背景的朋友,那么一年后你和一年前一样年轻,只是比别人多活了一年,多了一年的阅 历和对世界的认知。
&&& 关于是否会为了去经历、去追随感情和理想而后悔
&&& 我们一定会后悔。但我们不会为了作出追随感情、或者追随理想的决定而后悔。事实是,如果我们有努力追寻、不愿放弃的梦想、如果我们有深爱的、不想伤害的 人,那么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必然会为我们曾经做过的某些事而后悔。当我们离理想和真爱越是近,我们越是容易后悔。就好像晚了一分钟错过飞机的人会比晚了一 个小时错过飞机的人更后悔懊恼-因为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如果自己不曾犯下某些错误,如果我们再多那么一点点的坚持,就或许已经实现了理想。所以后悔其实是一 个信号,它告诉我们,离目标已经很近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追求什么瞎扯的&无悔的生活&,我们不用为那些后悔而伤心痛苦。因为在我们选择的这 条道路上,后悔不是告诉我们曾经做错了,而是告诉我们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 关于如何找到人生目标
&&& 兑现承诺的时候到了。我想用一种最简单、直接、有成效方法来解决那些励志文章和成功故事的一个通病:就是他们一直鼓励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但从来不告 诉年轻迷茫的我们怎么去找到&我们想做的事&(以至于误导了很多朋友以为那就是&我想一觉睡到国庆节&或者&我想做个吃货&之类的意思)。
&&& 我要说的这个方法在我认识的许多人身上成功过,但它不是我想出来的。知名博客写手 Steve Pavlina 在它的博客中对这个方法有很详细的描述,但似乎也不是 Steve Pavlina 自己想出来的。网上也有不少中文翻译版本,有可能你曾经看到过,但那些翻译都有失偏颇,以至于让读者很难理解精髓。所以在这里把原文重新编辑,结合以上的 经验分享,再用比较适合中国人的陈述方式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愿意尝试,愿意按照要求去做,或许我们可以用接下来的不到 500 个字,帮助你在 20 分钟到 1 个小时内找到你的人生目标。
&&& 我们开始吧
&&& (1) 先在你忙碌的生活中找出一个小时的完全空闲的时间。关掉手机,关掉电脑,关上房门,保证这一个小时没有任何打扰。这一小时只属于你,和你要找到人生理想这 件事。你要记住,这可能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你的生命可能在这一个小时候变得不同。如果一个小时的时间货币只能用来换一样东西,那么就是找到你的人 生目标绝对是最值得的。
&&& (2) 准备几张大的白纸,和一支笔。
&&& (3) 在第一张白纸上的最上方中央,写下一句话:&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 (4) 是的,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把你脑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马上写在第一行。任何想法都可以,而且可以只是几个字。比如说:&赚很多钱。&
&&& (5) 不断地重复第4步。直到你哭出来为止。
&&&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尽管这个方法看上去很傻,但是它很有效。如果你想要找到人生目标,你就必须先剔除脑中所有那些&伪装的答案&。你通常需要15-20 分钟的时间和过程去剔除那些覆盖在表面上的那些受到外界观念、主流思维影响而得出的答案。所有的这些伪装的答案都来自于你的大脑、你的思维、和你的回忆, 但真正的答案出现时,你会感觉到它来自你的内心最深处。
&&& 对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类问题的人来说,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个小时或者更多)才能把脑子里面的那些杂物剔除掉。在你写到50-100条的时候,你可 能会想放弃,或者找个借口去做别的事。因为你可能觉得这个方法没有任何效果,你的答案很杂乱,你也完全没有想哭的感觉。这很正常。不要放弃,坚持想和写下 去,这个抵触的感觉会慢慢地过去的。记住,你坚持下去的决定会将这一个小时变成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
&&& 当你写到第100个或者第200个答案的时候,你可能突然会有一阵内心情感上的涌动,但还不至于让你哭出来。这说明那还不是最终的答案。但是把这些答案圈 起来,在你接下来的写的过程中你可以回顾这些答案,帮助你找到最终的答案,因为那可能会是几个答案的排列组合。但无论如何,最终的答案一定会让你流泪,让 你情感上崩溃。
&&& 此外,如果你一开始不相信人这辈子活着有什么目的,你也可以写下&1. 活着不为了什么。& 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坚持想和坚持写下去,你也会找到让你哭出来的答案。
&&& 作为你的参考,StevePavlina 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花了25分钟在第106步找到了他的最终答案。而那些让他有一阵情感涌动的答案分别出现在在第17,39,53步。他将这些抽出这些 答案重新排列,最后在第100步到第106步答案得到了升华。想要放弃的感觉出现在第55 到60步(想站起来做点其他事情,感觉极度没有耐心等等)。写到第80步的时候,他休息了2分钟,闭上眼,放松大脑,然后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这么做很有 效果,在那2分钟的休息后,他的思路和答案变得更加清楚。
&&& 如果你一定要拿笔者来做参考,那么答案是我当时比较无知,还不知道这个系统的方法,所以我用了四个月的摸索和迷茫,撞了很多墙,才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在第二章个人故事里会提到)。但经过笔者核实,这个方法科学有效,只因为它提炼出了关键的原理。
&&& 无论你愿意用什么方法,你最终的答案一定会是一句比较长的句子,或者几句句子的组合。这个答案在外人看来一定非常的空洞,就像是我前面所说的那种 &谁都知道,但是只有少数人真正理解的大道理&。但是这几句空洞的句子会对你有非常丰富而且有意义的含义-因为这是你自己用了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去 整理你过去所有的经历,去思考,去判断,去剔除,去整合,去沉淀,最终领悟出来的。如果你认真看完了从文章开始到这里为止所有的分析,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这 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 关于为什么要有个人生目标
&&& 这是个好问题。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其实都一样,就是用有限的人生货币去换最多的幸福感(这个幸福感可以来自内在的、外在的、和世界上任何人和物)。但大部分 人都觉得这是件很困难、而且不知道如何下手的事。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最大化人生幸福感是一个几万行的方程式,当中你要做出数亿个选择,而我们却指望 用逻辑去解决它。你也知道,逻辑是多么不靠铺的一个东西。很多时候,你往往觉得你已经把脑子想炸了,但还是做不出一个选择,这是大脑逻辑功能达到处理极限 的问题,它只能解决绕五个弯的问题,面对绕一百个弯的问题它弱得和奔 2 一样;又有的时候,你的逻辑很容易被你的欲望给废掉了,这个情况最常出现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我该起床么?&&Hmmm&睡着挺舒服的,不起了。&-你以 为你用逻辑完美地解决了问题,其实你只是让欲望解决了问题,然后用逻辑完美地说服了自己。所以我们经常在过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我们的欲望挂着&逻 辑&的羊头&解决&了所有问题,但是自己却空虚得没有任何幸福感。我们不想这样,所以我们需要把你的大脑处理每一个选择的过程变得非常简单正确。
&&& 确立一个人生目标为什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人生目标把你那个不知道是什么火星进制的大脑逻辑简化成了二进制。假设你的人生目标是&活捉林志玲& (当然,这只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例子,千万不要有人因为写到这个目标哭了出来),那么你每天早上的起床的时候的过程就是:&我该起床么?&&Hmmm&继 续睡下去能帮助我活捉林志玲么?&&很明显不能。起床!&
&&& 这就是你听过很多励志演讲者会说:&究竟是什么让那些幸福快乐的人每天一大早醒来想也不想得就冲下床去做他们要做的事情?&-是林志玲。噢不,是他们的人 生目标。其他事情也一样:&我要吃饭么?&&不吃饭我能活捉林志玲么?&&不能,所以我要吃饭。&&我要去夜店么?&&去夜店能帮我活捉林志玲么?&&不 能,锻炼好身体一定可以。所以我还是用去夜店的时间货币去换强健的体格和咏春拳吧。&你会发现你不用再去依赖不靠谱的复杂逻辑,做任何决定都很简单而且正 确。当然,你的人生目标会&活捉林志玲&看上去高尚、空洞很多,它也一定会涵括你对自己、对身边亲人好友、对世界的考量。但记住无论如何,你那外人看似空 洞的目标曾让你哭出来,所以它对你来说一定有极为丰富的含义。
&&& 最后,你可能会问:&我怎么能确定一直按照人生目标做出选择,我一定能最大化幸福感呢?& (其实这个问题看上去不怎么需要解释的)那是因为你的人生目标是你自己剔除了你欲望带来的杂七杂八的&伪装的需求&,经过沉淀以后得出的你内心最深处最想 要的东西,它是你真正的需求。跟随着它你会在短期获得应该获得的快感,更会在长期得到你需要的幸福感。
&&& 关于现实和人生目标
&&& 我想给所有已经、即将、或者希望找到人生理想的人,和大家分享两个很平凡的故事,作为结束。
&&& 我想讲的第一个故事来自我大学最重要的两个导师之一。他是沃顿的一个明星教授,麻省理工本科,哈佛法学院毕业,五十多岁,教了十七年谈判学的课程。尽管他的课作业量很大,但每一年他的课都已几乎满分的学生评分位列沃顿所有课程的前三甲。
&&& 在我大学毕业前,我约他在费城附近的一个小镇吃了顿午饭。他跟我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的时候,我问他,他这辈子做出过得最让他后悔的决定是什么?
&&& 他说,他从小一直很想当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当他二十多岁从麻省理工毕业的时候,他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家里附近的一家他很喜欢的小学做老师。但即使在 美国,小学老师也几乎是待遇很低、不受尊重的一个职业。而同时,他拿到了哈佛法学院的 Offer。最后他去了哈佛法学院,而这就是他这辈子做出过最让他后悔的决定。他后悔,不仅仅因为他后来发现哈佛法学院是那么的无聊而且勾心斗角,更因为 他当时为了一个被社会所尊重、所仰慕的选择,放弃了一个被社会遗弃、看不起的选择。
&&& 他说他很幸运,一直那么喜欢当老师,在从法学院毕业许多年的颠沛流离以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个老师。当我和一些人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 就是,这不是乱说么?如果不是去了哈佛,他可能现在还只是个小学老师,根本不可能成为沃顿教授啊。我想,现实和理想的意义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只 需要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成为成为名校的教授是比普通学校的小学老师更伟大、更幸福的成就。
&&& 第二个故事开头,我想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每天上校内上微薄,看到很多人分享各种励志、免俗、追求梦想的文章,但他们最后究竟做什么去了?你可 能以为他们马上回归现实去了。但其实他们很多时候,是怀揣着那些道理,继续去做他们知道怎么做的事情。这就有了第二个故事。
&&& 每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都像一台高速运行的电脑。一代比一代运转地更快。我们从懂事开始就有别人告诉我们要运行各种程序,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 高中,上大学,工作,等等等。我们停不下来。关键是,我们很难运行自己想要运行的程序,因为过去二十年里面我们运行的所有程序都是别人编好以给我们的-我 们自己不会编程序。
&&& 如果有一天,有一台电脑突然下了决心,要运行自己的程序,他就必须先停下来。这时,他会看着周围所有的电脑依然在高速运行着,甚至嘲笑他怎么不动了,然后 把他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他,需要慢慢地开始学习自己编程,这个过程很漫长,很痛苦,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在运行自己的程 序。
&&& 说这两个故事不是为了励志,而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如果今天或者明天你找到了人生目标,将会发生一些什么:一、即使你内心已经明确地知道你想要什么,依然会有 一些更为社会认同的东西来诱惑你,要永远记得坚持。二、如果你坚持了,你一定会经历一个学习自己写程序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是痛苦并漫长的。总有一天我们会 愿意去面对这个过程。好消息是,我们都还年轻。所以不如趁着现在还有那些热情和勇气,去撞一撞那些墙,用最少的代价。
&&& 第三部:过去一年里的个人故事,给所有十年来认识的、和喜欢听故事的朋友们
&&& 辞职前的故事
&&& 我从去年暑假结束,拿到回黑石的 offer 后,就开始了寻找自己人生目标的旅程。2010年的九月到 12 月,我过得挺糟糕的。因为我每天起来都在想我接下来这辈子要干什么。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如果我接受了那个 offer,我未来两年的前景。我们办公室里有一个韩国人 Jay,我实习的时候是他做分析师的第三年。每年的反馈中,他都是黑石他那一届全球所有分析师里最强的那一个。我没有怀疑自己能够成为这届最好的分析师, 但同时,我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J 是我能成为的极限。但仔细想想,J也不过只是那样,像永动机一样地在办公室努力工作,像尊贵的孩子一样在夜店潇洒地玩耍。J是最出色的,但也是黑石所能创 造的最出色的。
&&& 后来我想到了环境的局限性,想到了密集网络。我在上中的时候,我这届最好的学生去了北大和清华。而在沃顿时,最好的学生去了高盛直投、、、、Jane Street 等买方。我想到我们是不是已经成为模式化思维的牺牲品(victims of stereotypes)。我们的社交圈里都是与我们同类的人,我们互相交流、竞争、鼓励、启发,处于所谓的密集网络。我们自以为我们充分见识了整个世 界,但其实我们只是在重复肯定同一类信息。所以如果你是&最出色的&那一个,那么你极有可能就是所有和你同类的人当中最出色那一个。但这也就是你的极限。 而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只是想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他们想去外面看看,去见识见识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他们想要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活。对于这些人来说,天空才是 极限。说实在的,所有当年选择 DIY 出国的朋友们,如果今天你有幸拿到了让那些当年去北大、清华的那些同学羡慕的 Offer (再次向躺着也中枪的北大、清华同学致以崇高的歉意),如果你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见识,那绝对不一定是因为你比他们更出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那个出国还 没有像今天一样流行的年代,你没有被那个上北大、上清华的模式化思维所套住。所以老天很弄人,因为所有一直在追求&出色&和&卓越&的人最后都在他们最坚 信的标准上&输&给了那些只是想过自己独特生活的人。
&&& 当然,2010年末的时候,我只是确定了自己是被老天玩弄的人哪。但幸好我还有一年时间,我决定一定要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目标,然后坚定地走下去。 一开始,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多走走,去见识这个世界,活出自我。但后来我发现这个目标其实只是说着好听,但是其实不能给人带来持续 的动力,然后我就很伤心。再然后,我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有点与众不同的目标,就是&做个有意思的人&(Be an interesting person)。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我当时能给另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但后来我又想了想,这个目标用管理学的标准来说,就是太不具体太不精确所以很难提供持 续动力。然后我就更伤心了。所以从九月到十二月的四个月里,每天起来就因为找不到人生目标而痛苦。因为自己跟自己的内心对话太多,经常一不小心就错乱了。 当时也没有人告诉我什么 20 分钟就可以找到人生目标的这种好事。于是我就上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课,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人交流,希望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启发。那段时间我过得真的很彷徨 也很烦躁,好在我坚持了下来。我谈判课上的教授成为了我很重要的一个导师-尽管他从来没有一对一给予我任何指导。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改变我们人生的 道理,都不会是别人教会的。进入到十二月以后,我的目标慢慢找到了我。
&&& 四个月里经过无数内心挣扎之后沉淀下来的思想最终被我总结成了两句很简单、看似和&做个有意思的人&一样不具体、但对我而言包含了丰富含义的话:
&&& &Togrow and to help others grow. To live and to help others live.&
&&& &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
&&& 这两句话就成了我的人生目标。它能让我感动得哭,也能让我感动得笑。最重要的是,尽管这两句话在外人看来可能莫名其妙,但我发现这两句话解释了过去二十多 年里自己做的许多事情背后的原因,其中包括了我为什么从小一直都不好好读书,为什么选择出国,为什么一直逃课,为什么在 2009 年和一群朋友一起创建了 BIMP 这样一个神奇的项目,等等等等。
&&& 关于辞职的决定
&&& 在确定了人生目标以后,我的思路和视野都变得清晰了很多。我很快找到了我想要做的事。和身边许多的朋友一样,创业也曾经是我大脑中的考虑过的一个想法。但 我一直想不到任何我愿意用我几乎所有的时间货币去换的一个创业项目。但在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今年一月份,我几乎没有花什么时间就确定了一个项目的大方向,这 个商业项目的创意像是奔着我而来的。然后再通过不断的完善从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渐渐变成一个成熟的产品,一个真正可以持久给所有人带来价值的产品。
&&& 所以,可能和许多我很尊敬的朋友不同,我的出发点并不是&慈善&和&义务服务&,&创业&也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一个学了四年金融的人怎么可能一直心存 &创业&这个目标呢),我的目标就是实现&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 简单的说,我的内心并没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一定要创业、你一定要创业&,只是碰巧创造一个商业化的项目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式,而创立一个商业项目这 件事碰巧叫做创业。
&&& 而另一方面,在黑石工作可以帮助我&成长&和&经历&,但是我觉得在黑石的一个暑假实习里,我用 20% 的时间经历了接下来的两年里可能会经历的 80% 的体验,对我来说已经很值得了。我也一定会&成长&,但是未必会比创业成长得更快、更深刻、更理想、更多样化(比如说我就没有办法做我一直很想做的美工设 计工作了!)。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在黑石我基本上不能实现我人生目标的另外 50%-&帮助别人成长。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所以结果就是, &是否辞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直接成为无业游民&这么重大的一个选择,被我用人生目标给瞬间解决了。有多瞬间呢?我后来发现了个有趣的巧合。
&&& 四年前,我曾经尝试着去写一篇回忆录,来回忆出国两年多的旅程,然后这篇回忆录不幸地才写到出国的第一年就没有后来了。尽管写回忆录是一件有点折磨人的事 情,但读回忆录绝对是件超开心的事。当中我写到过六年前我决定放弃轻松进北大清华的机会,毅然决定出国念高中,因为上海中学不支持孩子们申请国外大学。原 文如下:
&&& &北大清华这种学校我肯定不去!&我当时的有两个很简单也很清晰的想法:一,I deserve the best in the world,二,也是更重要的想法,我想,就算最终在美国毁了,我至少做了一个帅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我鄙视了北大清华。更离奇的是,从那以后的两年至今, 我几乎从来没有为这个决定后悔过,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好想的。仿佛这道选择题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而不是测试我的智商一样。无论如何,两年后的现在,我相信,这 个帅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是我一生至今最正确的决定。&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是不会变的。把上文中的北大清华换成黑石,就是我的大脑在半秒中以内做出辞职这个决定的思考流程。可见大脑在考虑一些人生大事上是不怎么需要运作的,让心去运作就足够了,而你的人生目标就是你的心。
&&& 如果说这六年里,相比上面这段话我又多了什么领悟,那就是(1)一个人生目标(2)人生没有任何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另外一个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 撞上的许多堵墙
&&& RandyPausch 在他着名的&最后的演讲&中提到过一个很实在的观点。他说,在我们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撞上很多墙,但是这些墙不是为了阻挡我们,它们只是为了阻 挡那些没有那么渴望理想的人们。这些墙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证明我们究竟有多想要得到那些东西。
&&& 我撞上的第一堵墙,就是我没有如我所愿地一毕业就辞职。考虑到团队开发的进度,个人诚信问题方面带来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很多直接辞职可能带来的负面 因素,我最终还是回去工作了四个月才得以正式辞职,其中包括一个月的培训。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老板都不允许我告诉任何人我辞职的事情,但大老板自己却没有 做好保密工作,以至于同事们最终都知道了我一个小小的分析师要辞职。但我又被规定不能公开,所以在我座位附近的办公室气氛很糟糕,上班感觉度日如年。当中 还穿插了许多压力山大的故事,比如我遇上了公司最高管理层一年一度的 3v1 谈话,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被三个在华尔街响当当的名字各种拷问,因为我光荣成为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干都没怎么干就宣布不干了的分析师(从小到大,坏孩子 光荣榜上真是永远有我的名字)。又比如曾经跟我关系很好的一个 VP 整整四个星期把坐在整个办公室出入口的我当空气。但是无论当时多煎熬,现在想来都是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
&&& 其实我很感谢和尊敬黑石,不仅因为我仍然是个热爱金融的家伙,更因为每一个我接触过的同事的做事风格都对我的个人风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情感的层面 上,我最感激的是负责团队人事的韩国 VP,在我辞职的过程中帮我做了许多疏通的工作。在我离开的前两天的晚上,他说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他说,&Denny,你知道,作为你的上司,这次我 面对着一个选择,是照顾公司的利益还是你一个年轻人的利益。我选择了后者。我希望你以后不用面临这样的选择。但如果你有一天遇上了,我希望你可以跟我做一 样的决定。&
&&& 我离开的那一天,我的同事和几个以前一起共事过的朋友给我发来了道别邮件。让我很高兴的是,他们在祝福中都用了同一句话&You are very brave&(&你很勇敢&)。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无论今后的道路如何艰难,至少在旅程的起点我实现了奥巴马用来形容乔布斯一生的第一个形容词。对于一个 活在当下的傻子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 现在我在上海的家中,和我非常喜欢而且非常有创造力的人们一起工作。虽说生活条件很普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说的话简直是糟糕透了),虽说工作强度和时间依 然和在黑石的时候差不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看的话处于中上水平),但回到上海后的这段日子确确实实是我人生中自我学习曲线上升最快的一段日子。所以顺便说 一个建议,当那些备受尊敬的金融机构告诉你为什么要选择他们的时候,特别是关于学习曲线的那些理由,不要那么快就为之屈服。他们不仅有可能(虽然也仅仅是 可能)在推销给你一些你并不需要的东西,并且他们永远不会带你看清楚这个世界上全部的可能性。你要跳出&密集网络&,自己去看清楚。这个建议出自依然热爱 金融的笔者。
&&& 我一年的故事就这么讲完了。如果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人生,那么最好的形容就是从一年前我确定了人生目标的那天起,一切就开始失控。但我想在这个回顾的最 后,和所有已经确定了自己人生前进方向的朋友,分享这一年最大的感想:你的理想就像一辆车,如果你觉得这辆车的一切都在你的控制之中,那么可能说明你开得 还不够快 (Your dream is like your car. If you are infull control of it, you are not driving it fast enough)。
&&& 关于感谢
&&& 感谢所有支持你、欣赏你、否定你、看低你的人。
&&& 我一直说,永远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不是一出生就上了好到可以改变我的学校,一直到六年前,我都不算是个好学生,学生生涯当过的最高的职位 是小队长,期中期末考试好像从来没有进过班级前三,有一年甚至还是全校倒数 10%,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感谢自己不知为什么突然一根筋地开始愿意好好努力,自从那以后就知道实现梦想就靠坚持付出,没有别的秘诀。后来我出国,看到 了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在一路的坚持中,遇上了许许多多带给我灵感的人,他们用他们的经历影响和改变了我。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忘记你从哪里 来,这也是为什么我想继续传播我受到的影响,可能是作为一种感谢。
&&& 今年上半年还在上创业课的时候,我一边要照顾自己的项目的开发,另一边又创业课项目团队中的其他四个成员眼看即将毕业,完全不作任何事情。我的教授 Gelburd,一个前创业家,也是我在沃顿的第二个导师,他并没有因为我一个人担纲整个项目的开发和准备而减轻对我们团队的项目的要求,但是他给了我很 多鼓励。期末演示日的那天,我在一天有三个期末演讲的情况下,被迫一个人完成了 80% 的项目演示。没有什么奇迹,我们的质量肯定不是最好的。但在我毕业的前几天,我收到了这门课的成绩。Gelburd 给了我A+。他写了一封感谢信给他,他回复我说,每一年上这个课的学生中,真正去创业的不出三个,I think you will be come very successful。
&&& 来源:新浪财经
晚清的改革开放如果成功了会怎么样?
&&& 1,晚清改革没有成功,并且促发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失败。传统史家都说,这一切的原因是晚清改革的力度不够、不彻底。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的!
&&& 晚清的所有的史料都证明了:满清王朝、几千年的帝制之所以在那武昌城头一声炮响,几个潜伏在军队当中的黑帮一闹事之后,就土崩瓦解了,国家就毁了,这与革命党是决然没有关系的!事发时孙中山还在国外洗盘子,他还是在吃面的时候才偶然看到这则新闻的。
&&& 那为什么几个潜伏在军队当中的黑帮一闹事儿,一个国家就垮了?因为国家本身已经四分五裂了,满清王朝作为那么庞大的一个房子,它的基础已经被掏空了。不用 玉树那样的地震,只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它就有可能垮。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它改革不彻底,恰恰是因为它改革太快了。我们传统的史家通常不认可这种观 点,或者说有意回避这种观点。
&&&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是权力的分配。权力的分配从中国来讲,大家都觉得当权的人应该把权力释放出来,不能捏在那么几个核心人手里。这种认识咱们茶余饭后谈谈可以,但是你细分析一下,这样把权力分下去,是不是就能出现彼此制衡、大家都有发言权的民主呢?首先,权 力是两个路径的分配,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分配,中国一直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的权力分散到18个行省,最终出现的分配结果是什么?是由一个独裁团体变 为18个独裁团体。造成的后果就是,18个独裁团体当中,互相以邻为壑,自成堡垒。这就是晚清改革放权过快,直到把自己的权威都放没了的结果。
&&& 其中最最明显的就是在晚清的铁路建设当中的四川的保路会。按照国民党的口径,保路会是革命的先声啊,辛亥革命一声炮响,靠的是保护四川铁路建设不流入洋人之手的保路会。这种说法纯粹是扯淡,根本没那回事儿!
&&& 2,从腐败、落后的四川保路会真相,看晚清改革的放权!
&&& 你们知不知道四川保路会成立之后的第一项任务是什么?就是在湖北和四川边境设卡,严防死守湖北人进来。湖北也在修铁路,你的铁路不能过来,过来就跟你玩 命。四川保路会它为什么要保路?真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利权不被洋人拿走吗?大清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了,一开始铁路建设大家都不愿意碰,认为修铁路要破坏 坟墓、破坏风水,大家就不愿意建铁路。后来发现修铁路有钱挣,大家又一窝蜂上马,一共成立了17个地方铁路公司。这些都是民营资本,老板们凑钱。更多的像 四川那样的情况是,小地主们、小业主们在行政权力的撮合下,集资成立了那么一个公司。这个公司成立之后,董事长带着他们公司的公款在上海炒股票,亏了 200多万。各个省份的17个公司都是乌烟瘴气,每一个公司都比原来的国有企业更腐败。因为没有人监督它,国有企业至少还有官方的检查纪检机构监督它,虽 然它形同虚设,但有一张皮在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一点点。
&&& 可民营企业什么监督机构都没有,就是那么几个领头的人说了算。董事长带着这笔钱在上海炒股炒亏了。这个时侯中央也看出有问题,要求把铁路收归国有,就是政 府出钱,把你的股份买下来。否则就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当时以邻为壑修出的路问题非常多:一是修的烂,二是修的慢,第三个是路和路之间不通,所以出现很多绝 路,一条路修到省边境以后,和对方省的路没连上。还有很多铁路非常荒僻,在你省里是方便了,但对于大盘来讲没任何作用。
&&& 中央看到这个问题了。盛宣怀当时在当邮传部长,相当于交通部部长兼电信部部长,最终他建议由中央把铁路赎买回来。对中央的这一决定各省举双手欢迎,包括四 川,因为原来大家买了铁路公司的股票都砸在里头了,现在终于可以解套了。但是四川铁路公司就提出,炒股亏的两百万,中央必须给我补掉。双方价码就因为这个 谈不拢。盛宣怀给他们答复时写了一封信,我认为写得非常好。盛宣怀说:我是人民的公务员,这钱不是我的,这个钱是全体人民的,政府没有权利给你们去补你们 自己贪污腐败造成的漏洞。
&&& 结果,这件事最终没谈拢。一旦谈不拢,四川的股东就要亏钱,核心的人物就说:要抵制这件事,给中央施加压力。他们抵制肯定不会说:我是因为炒股票亏空了 钱,中央不给我补,所以我要抗议。他们高高地举起的,是民族主义的大旗。骂中央卖国,把路收回去是卖个老外。当时中央也没钱啊,找老外借钱那是引进外资 啊!保路会就说这不行,这种卖国行为决不能干。所以才会有所谓的四川保路运动。
&&& 我个人认为,对国家民族的利益来讲,这是一个极其落后的、极其反动的民间的自发行为。但是,革命党一直没有机会上路。革命党是黑帮,中国老百姓一直是不喜 欢黑帮的,谁打黑老百姓就拥护谁,不管打黑是出于什么目的。中国老百姓从来就不愿意跟着黑帮去闹事儿。结果这个时候革命党就开始来劲儿了,派人到四川去把 水搅得更混,最好能把火点起来。然后中央才会从武昌把端方的新军调到四川去镇压这些叛乱,才会造成武昌的空虚。
&&& 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大量的放权,这种放权的结果是&&鼓动了地方的离心倾向。
&&& 3,始于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权力下放,到了晚清改革时再也刹不住车了!
&&& 清代的放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太平天国开始的。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大清王朝这下子可能撑不住了,因为当时是南方有太平天国,北方有英法联军,真 的叫内忧外患。就在那个时侯,咸丰皇帝又死了,两个寡妇加一个年轻的亲王,三个年轻人,恭亲王最大,也才26岁,慈禧25岁,慈安23岁,三个年轻人顶起 了王朝整个的基业。最终把太平天国平息下去,进行了所谓的洋务运动,把政权巩固下来。
&&& 但是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中央没有资源,中央剩下最大的资源是什么?权力嘛!所以放权,让曾国藩他们自己征兵、就地筹粮筹款,这就造成了太平天国打完了,军队方面尾大不掉;其次是大量财政权的下放。致使中央手上的砝码不足。
&&& 到了1910年改革的时候,中央一方面要继续下放权力,另一方面要在地方搞分权,把司法权、行政权、立法权给从原来的省长、市长手中分割开,在各个省建立 咨议局。这是在宣统年间很重要的一件事,在地方上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立了地方上当时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当时的一些地方领袖,来与地方 官员形成制衡。各咨议局成立之后,不断与地方衙门出现矛盾。而当时中央政府几乎是一边倒支持议会。地方的长官也是人精啊,没有人是很愚昧的,在大清的官场 上混到总督巡抚,那都是人中龙凤,他们马上就看明白了,纷纷向议会靠拢,宪政的旗子举得比谁都高,喊民主的声音比谁都响。于是各省政府就开始与议会共和 了。这下子中央就被动了,这就像三国演义一样,中央是一方,地方的行政长官是一方,地方的议会是一方,代表了地方乡绅们的一些利益。这样导致地方行政机构 和立法机构合流,不断向中央要政策。你中央能在我省免税几年么?或者像广东那样,给中央打报告,在香洲成立一个特区,可以设妓院,可以设赌场,税收全免, 以作为全国示范。
&&&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分散。改革和革命最大 的区别就在于,改革需要有权威的保障,改革如果没有有力的行政资源去保障,你这改革措施怎么推啊?恰恰是晚清政府,用自己权威资源的放弃,来换取改革的推 进,最后变成事与愿违。它放了很多的权力给地方,最终地方拿这些权力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了吗?最终的情况是,18各省,变成18个独立的王国,互相之间还 在不停的争闹。
&&& 所以我觉得,晚清的改革,恰恰不是国民党所说的,晚清改革太慢了,事实上是太快了。
&&& 4,汪精卫刺杀载沣案&&晚清政治风度一瞥。自此之后,游戏规则颠覆了,中国进入了黑帮政治、痞子运动阶段!
&&& 晚清改革开放还是保守,最有典型性的是1909年,汪精卫在北京银锭桥上刺杀载沣,炸弹没响,汪精卫被抓住了。按照当时大清国推行法制化以后的《大清刑 法》,当时的民政部长善耆,那是民政部兼管公安的职能,这个人很开明,他就劝载沣,说你别杀汪精卫了。在审问汪的时候善耆还对汪精卫说,如果你加入革命党 是为了国家富强的目的,那我也要加入革命党。善耆甚至还给革命党送过钱呢!所以革命党中很多人意志不够坚定,对善耆很有好感,像孙中山那样意志坚定的就认 为,你别被人家收买了,这个世界没好人。最后善耆劝载沣把汪精卫给放了。而且从始至终没有打过他一顿,在牢里好吃好喝,还买报纸给他看。
&&& 若干年后,汪精卫在南京当行政院长的时候,有人就说,汪院长,为了扩大我们的执政基础,是不是拉更多人走进我们权力中来。汪精卫说,不行,我们的政权是那么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脑袋换来,你要进来可以,拿鲜血来换!可是,他忘了他的脑袋当年事谁留下来的。用鲜血去换权力,然后抓着权力不放,这不是黑帮政治是什么?
&&& 大清王朝覆灭之后,中国传统的政治游戏的规则没有了,换上来的是什么,就是黑帮政治,同盟会是什么,就是黑帮啊。康有为是什么,也是黑帮啊。中国进入和黑帮政治和痞子运动。什么叫痞子运动,就是我说的我自己根本不信,我说这些只是因为它管用,等到不管用了我就换一个。没有真正的信仰,所有的信仰都是忽悠人的东西。
&&&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个黑帮分子在武昌城头进行了一场哗变,就造成了整个国家土崩瓦解。但是,国家没有发生内战,因为还有一个强有力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不懂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