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朝代的更替更替最频繁的国家,但为什么是唯一一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朝代更替/中国朝代
商朝中国的朝代-商 公元前1766–&1045年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排在传说中的夏朝之后。商王国位于流域的中部,它是一个由世袭贵族阶级统治的高度发达的社会。
以耕种为主的商朝社会划分为两个社会阶级,即贵族和平民,国王最为尊贵。虽然这一时期以精致的玉雕、织绸和青铜器闻名,但马拉战车和文字书写体系也得以发展。商朝的文字书写体系使用3,000多个符号,刻在骨片和龟壳上。这种甲骨文后来发展成汉语所使用的文字。
商朝人崇敬他们的祖先和神庙。他们偶尔会以人做祭祀,包括在其主人的坟墓中活埋奴隶。商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一个暴君,起义推翻了他的统治,从而宣告了商朝的灭亡。&&&&
周朝中国的朝代-周朝 公元前1045–&256年公元前1045年,中国西部的周国推翻了商朝,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周朝社会的等级制度与商朝非常相似,分为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另外多了一个奴隶阶级。
周朝只直接控制中国北部的部分地区,将整个王国划分为多个领地。每个领地由一位地方统治者统治,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领地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并纷纷开始独立,周朝的权力逐渐衰弱。
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入侵迫使周朝放弃了其首都并向东迁移,从而开始了东周时代。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商贾阶级,并开始使用金钱取代了实物交易。青铜器的制造技术和艺术水平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和老子。许多伟大的著作都问世于这一时期,包括、《诗经》、、和。公元前256年,周的统治者失去了统治权而最终灭亡,并分裂为七个大国。秦朝中国的朝代-秦 公元前221–&206年周灭亡后,七个独立的国为控制中国而相互征战。秦国最终击败其对手而建立起了强大的独裁帝国。秦始皇废除了各个诸侯国并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管理机构,实施残暴的统治、有效的管理和严苛的法律。
秦朝实施了许多一统中国的持续性的变革。度量衡、钱币和文字得以统一。下令建造中国,以抵御异族侵略。后经各个朝代扩展和重建的长城从黄海一直延伸到中国西部的新疆,绵延约4,500英里(7,240公里)。
秦始皇穷兵黩武,大兴土木,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兵役、徭役和赋税负担。由于残暴的统治和沉重的税赋,公元前207年秦始皇去世时,内战爆发,秦灭亡。&&&&&
汉朝中国的朝代-汉朝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秦灭亡后,强大的汉军建立了汉朝。汉朝分为两个时期:前汉(从公元前206年延续到公元8年)和后汉(从公元25年延续到公元220年)。中国人现在仍称自己为“汉人”。
汉朝保留了秦的大部分统治体系,但没有继续实行过度的中央集权。汉朝从纯粹的贵族统治转向更为注重任用贤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行政官员。以前遭到镇压的思想成为汉帝国的支柱。
公元8年,一位叛乱的官员篡夺王位建立新朝,但它仅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汉朝于公元25年又夺回了统治权。后汉时期,经济、教育和科学繁荣。汉朝通过丝稠之路与北方邻国以及与欧洲的文明国家进行通商。学者们编写了文字巨著,包括历史典籍和辞书。佛教也从印度传入中国。汉代中国在军事上非常强大,其领土包括现在的西藏、朝鲜半岛北部和越南北部。
政治争斗和腐败使最终走向衰落。强大的诸侯国的反叛以及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于公元220年推翻了汉朝的统治。从那时起,中国分裂为三个相互对抗的王国,并受到北部游牧部族的威胁。唐朝中国的朝代-唐朝 公元618–&907年公元618年被刺后,隋朝被唐朝取代。唐朝是中国极度繁荣和文化成就卓著的伟大时代。其都城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到一百万以上。长安是著名的文化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艺术家、商人和外交家。唐代有三位伟大的皇帝:唐太宗、唐玄宗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唐统治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统治机构,并促进商业的发展,这是其繁荣的源泉。玉器、丝稠、香料、茶叶和其他中国产品经这一时期开拓的贸易路线出口到了印度、中东和欧洲。
唐代皇帝信奉佛教,并将其作为主要宗教,而儒学也在公元800年得以复兴。文学和艺术繁荣发展。这一时期发明了刻版印刷,世界上第一部刻版印刷的书籍(Diamond&Sutra)于公元868年印刷。
两次重大叛乱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公元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和公元875到884年的农民起义使唐朝大伤元气,以至于无法再控制其军事将领和地方大吏。唐于公元907年灭亡,其后是一系列转瞬即逝的军事王朝。
宋朝中国的朝代-宋朝 公元960–&1279年公元960年,一位将军建立起了宋朝,自唐灭亡以来在中国首次恢复和平。宋朝的领导者采取强有力的中央统治,限制地方官吏的权力,因为地方官吏权力过大是导致以前诸多朝代灭亡的重要原因。
宋朝实行了两大影响中华帝国的变革,其影响在现代中国依然存在。宋朝使从唐代开始确立的科举考试得以制度化,完成了从贵族世袭向量才任用制度的更替。宋朝还采纳了程朱理学,将传统的儒家思想与佛教和道教元素相结合,作为官方的哲学观。
宋朝商贾阶级崛起,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商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人民文化水平得以提高,文学、哲学和其他艺术繁荣发展。发明了活字印刷,同时宋代硬釉瓷器广泛流行。战争中开始使用火药。
宋朝分为两个阶段:北宋(公元960-&1127年)和南宋(公元1127–&1279年)。北宋时期,宋朝控制整个中国,而到了南宋,中国北部被女真金国侵占。但女真金和宋都受到由成吉思汗(Genghis&Khan)率领的强大蒙古部族的侵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Kublai&Khan)于公元1279年全面征服了中国。元朝中国的朝代-元朝 公元1271–&1368年侵入中国的蒙古游牧部族于公元1271年建立了第一个统治的朝代,并在公元1279年征服了整个中国。元朝的统治者拒绝融入中国文化,因此导致其汉族统治对象的强烈不满。
尽管汉族人受到排挤,但元朝的文化可谓百花齐放,与蒙古帝国内部其他文化的交流也非常活跃。欧洲的商人在这一时期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威尼斯商人探险家马可.波罗(Marco&Polo)足迹踏遍了这个他称之为&Cathay(中国)的国家。
强加在中国农民身上的苛捐杂税和大规模洪水泛滥造成饿殍遍野,不久便引发了起义。公元1368年,由曾做过僧人的领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将蒙古人驱逐出了中国,建立起了明朝。
明朝中国的朝代-明朝 公元1368–&1644年明朝是由将驱逐出中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在公元1368年建立的。明朝的统治者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建立以土地耕作为基础、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的社会。
在明朝的统治下,艺术和文化再次进入一个繁荣期。工匠们可以制作出精美绝伦的、、和。紫禁城的辉煌主要应归功于明朝的建筑师们。
明代中国是一个军事强国,征服了越南、缅甸、尼泊尔和朝鲜等周边国家,使其称臣纳贡。明朝的常规军队有一百万多人,强大的舰队航行于亚洲和印度洋沿岸各地,从较弱的海岸国家强征贡品。公元1421年,郑和将军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舰队远航美洲,并环游世界。
守阔边疆所带来的负担和与邻国之间无休止的战争使明朝走向衰落。最后明朝不得不向入侵的满族人寻求帮助,以镇压已占领其京城的起义军,从此为满族人统治中国敞开了大门。公元1644年,明朝皇帝自杀,明朝统治就此结束。清朝中国的朝代-清朝& 公元1644–&1911年人成功地侵入中国并于公元1644年建立了清朝,中国第二次处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与蒙古族人统治的元朝不同,满族人接受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并极力支持明朝时期的程朱理学思想。
大清帝国早期在睿智的皇帝如康熙、雍正和乾隆的统治下异常稳定繁荣。到十八世纪中叶,清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超过了以前各个朝代的成就。商业和农业产出量大幅度提高。
清朝后期,腐败和专制削弱了其统治地位。清朝未能像其西方对手那样实现近代化,加之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清朝进一步衰落。1796年到1804年的反清复明起义也使清朝更加衰弱。
西方列强的介入导致中国被西方列强瓜分。1839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将中国给了英国。之后中国不断向外国列强授予特权并割让土地,特别是在勾结西方列强镇压了1850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后。
1900年后,清曾试图改良中国,但已为时太晚,无法挽救清朝灭亡的命运。1911年,中国民族主义的革命最终推翻了满族人统治的清朝。清朝的灭亡也宣告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公元对照简表/中国朝代
朝&代 & & & & & & & 起&讫&&&&&& & & & &&&&&&&&&&& 都&城 & & & & &&&&&&&&& 今&地
夏 & & && 约前22世纪末—约前16世纪初&&&&&&&&&&&&&&& 安邑&&&&&&&&&&&&&&&&& 山西夏县&&&&&&&&&&&&&&&&&&&&&&&&&&&&&&&&&&&&&&&&&&&&&&&&&&& 阳翟&&&&&&&&&&&&&&&&& 河南禹县
商① & &&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 & & & & & & & && 亳&&&&&&&&&&&&&&&&&&& 河南商丘&&&&&&&&&&&&&&&&&&&&&&&&&&&&&&&&&&&&&&&&&&&&&&&&&&&
殷 & & & & & & & & && 河南安阳
周& 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② & & & & & & & & & & &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汉& 西汉③前206—公元25&&&&&&&&&&&&&&&&&&&&&&&&&&&& 长安 & & & & & & & &&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吴 & & &&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 317-420&&&&&&&&&&&&&&&&&&&&&&&&&&&&&&&&&& 建康 & & & & & & & && 江苏南京
十六国&&& 304-4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 & & & & & & && 江苏南京&&&&&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 & & & & & & & & & & & & & & && 邺&&&&&&&&&&&&&&&&&&&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 & & & & & & & & & & & & & & && 邺&&&&&&&&&&&&&&&&&&&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7&&&&&&&&&&&&&&&&&&&&&&&&&&&&&&&& 长安 & & & & & & & &&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长安 & & & & & & & && 陕西西安
隋&&&&&&&&&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唐 & & & && 618-907&&&&&&&&&&&&&&&&&&&&&&&&&&&&&&&& 长安 & & & & & & & && 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 & & & & & & & & & & & & & 汴&&&&&&&&&&&&&&&&&&& 河南开封&&&&&&&&&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汴&&&&&&&&&&&&&&&&&&&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汴 & & & & & & & & &&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十国⑤& 902-97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 & & & & & & & & 河南开封&&&
南宋& &&&&&&&&&&&&&&&&&&&&&&&&&&&&&&& 临安&&&&&&&&&&&&&&&&&& 浙江杭州
辽&&&&&&& 907-1125&&&&&&&&&&&&&&&&&&&&&&&&&&&&&&&& 皇都&&&&&&&&&&&&&&&&&& 辽宁&&&&&&&&&&&&&&&&&&&&&&&&&&&&&&&&&&&&&&&&& & & & &&
(上京) & & & & & & & & 巴林右旗
西夏&&&&& &&&&&&&&&&&&&&&&&&&&&&&&&&&&&&&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 & & && &&&&&&&&&&&&&&&&&&&&&&&&&&&&&&&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 &&&&&&&&&&&&&&&&&&&&&&&&&&&&&&& 大都 & & & & & & & & & 北京
& & & & & & & & & & & & & & && 北京 & & & & & & & & & 北京
清 & & && &&&&&&&&&&&&&&&&&&&&&&&&&&&&&&& 北京&&&&&&&&&&&&&&&&&& 北京
& & & & & & & & & & & & & & && 南京&&&&&&&&&&&&&&&&&& 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成立,首都北京。
①&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
②&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③&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⑤&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各朝代名称来历/中国朝代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落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一带)后,才称“夏”。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原称“”,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满族是的一支。女真族在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而为之。
朝代歌诀/中国朝代
&&& * 歌诀一
&&&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 * 歌诀二
&&&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 * 歌诀三
&&&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
&&& * 歌诀四(香港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
&&&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 * 歌诀五
&&&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又两晋,南朝北朝来并存。&&& 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 * 歌诀六
&&& 唐尧虞舜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后。&&& 魏晋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 * 歌诀七
&&&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传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与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 * 歌诀八
&& ( 年马来西亚古晋中学刘延森老师)
&&& 三皇五帝夏商周,战国归秦继汉刘,&&& 三国魏晋南北继,隋唐五代宋元明。
&&& * 歌诀九
&&& 黄帝唐虞夏商周,&&& 秦汉后分三国志,&&& 晋分东西南北朝,&&& 隋唐后有五代起,&&& 宋元明清民国成。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地方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衡水学院学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52:12
贡献光荣榜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中国历史中朝代更替频繁且平民死亡惨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西夏驸马忠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根本原因是制度造成的.底层百姓被剥削太残酷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还有中国人一旦有了上等位置时都想占山为王!最容易导致战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中国广大老百姓灵魂中不可磨灭的羊性,蒙古族具有狼性所以才得以纵横天下,不可一世!当然理想的情况是羊性狼性兼有!建议楼主看下《狼图腾》
那是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调整人口呢。
由制度造成的土地兼并问题不能解决
扫描下载二维码为什么日本天皇从没被推翻阿?中国几百年就换了朝代了
为什么日本天皇从没被推翻阿?中国几百年就换了朝代了
  一直是一个家族.  中古时期的日本小国林立,最后由位于本州岛中部(奈良)的大和国家实现统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别称.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现过多次王位的争夺,或许也改易过多个朝代.然而当时的历史纪录靠口头背诵神话的史官,而没有可以证明的文字史料留下,是以无由查证.仅有中国陈寿《三国志》的东夷传倭人条可做参考.然而该纪录却是转录而来,并非一二级史料,却文中可以看出中日语言误译的问题.虽在《日本国史略》中有“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而神武天皇初都中国、一统天下,历正天皇正统一系,亘万世而不革.天下即一人之天下.”一辞,不过“万世一系”四字则是到19世纪末明治维新左右才形成,写入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中.  天皇作为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时间并不长.自公元6世纪大和国征服本州岛和九州岛的大部分地区后,天皇的权力达到顶峰.但从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幕府,天皇权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时间.直至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权.裕仁(昭和)在位时期发动了侵略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的大战.  因为自古日本天皇就没有实权,只是一个象征,也就是傀儡,没有实权,不构成威胁,真正有实权的是幕府将军,你没发现幕府将军是经常换的吗?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人太少了,常常百来人得战斗就是一场规模很大的战役了.人少了,思想也就简单了,不想我国那么多人,稍微一挑动,就是几十万农民起义.
与《为什么日本天皇从没被推翻阿?中国几百年就换了朝代了》相关的作业问题
日本天皇制度 一至三世纪日本首领称“王”或“君”,约到四--五世纪诸王的联合体设在大和地方,其首领改称为“大王”.大约七世纪,圣德太子时代,公布宪法十七条,当时受中国儒教的影响,把大王改为天皇.天皇的称号出自《日本书记》一书中遣隋使图书及法隆寺药师像铭文.“天皇”两字意为“帝王”.第一代天皇为神武天皇.天皇的权利超越任
  幕府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李牧传.“幕”意指军队的帐幕,帐篷;“府”指王室等收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意味变成了政府机构  幕府政治 (ばくふ)(Bakufu Politics,or shogunatepolitics)  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
肯定是中国清代皇帝权利大啊!, 因为中国当时10亿多人的, 日本才多少啊!, 是吧! 给分!
  在日本第一次在中国的史书上被提到之时——中国人把日本称为“倭”——关于日本女性的描述是非常之少的.那些中国的史官们撰写道,在日本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社会等级差别,并且强调了日本甚至有过女性统治者.史官们同时也宣称,日本女性作为宗教活动中的巫医,经常性地参与到各种祭典之中.但是,从这些中国史书中的描述推断出中国史官所看
因为中国的统治者,或者说是皇族权力太大了.日本没更替,是因为天皇就是一个摆设;欧洲没更替,是因为他把国家的统治权力逐级分散到了更多的贵族手里,形成了一个阶级;到中国好了,除了龙椅上坐着的那位,其他人都属于“个人财产”,谁会乐意?再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凭什么你们家就能一直坐在龙椅上?我还想坐呢!就是这种权力的极度
民族的多样性,以前没有很好的民族管理政策.地域辽阔,山高皇帝远,难以集中管理.中央集权制度,人们对权力和金钱的渴望.
  改革力量不同:日本改革派力量大掌握实权 中国小  领导阶级不同:日本 下级武士 藩主  中国 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斗争对象不同:中国封建势力很强大  戊戌变法  1)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几位掌实权的显赫人物恭亲王、庆亲王,刚毅几乎无例外地守旧.维
不对,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也是封建社会,而且还是相对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属于封建制和奴隶制的结合,而且中央并不集权在天皇身上,而是德川幕府!幕府将军代表天皇在明治维新之前都是一种诸侯默认的想法来的!直到后来的美国军舰打开了日本的国门,诸侯们才发现有了战胜幕府的希望了!再加上日本一些开明人士的鼓舞和传播,拥有代表下级武士的西乡
日本很崇拜那些明朝时入侵朝鲜,与中国明军做站的将领的,一直在他们的心中,从没有什么和平发展之类的概念,总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抢劫的比生产的好,而他们的世界观,也有着惊人的一致: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从爷爷开始,到孙子,再到孙子的孙子,这帮人几百年来做着同一个梦,却始终不醒,实在是难能可贵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推翻了封建落后的幕府政权,但把政权还给了国民崇拜的天皇.避免了军阀割据,国家分裂,从而新天皇政府带领日本人民彻底改良.中国是腐败的清政府没有被打掉,如果彻底推翻了,新的有威信的新政府又没有,必定军阀割据,国家就四分五裂.另外满清对中国汉族人来说就外来民族,相当于外国人统治中国,没有威信和号召力.所以日本
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是一次成功的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
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是一次成功的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
对,革命的对象是专制的清廷,被打倒了,革命的目的是建立共和国,建立了,所以成功了,只不过现在被复辟了,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百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把268年的满清专制王朝推翻了,把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不仅划开了专制国统和共和国统的界限,还划开了君主宪政和民
在一万多年前,日本和台湾一样是跟东亚大陆连在一起的,因为在第四纪气候寒冷,海平面比现在经常是要低80--200米的,东亚先民很大一部分就是生活在三海平原(现在渤海、黄海与东海当时基本都是陆地平原),日本、台湾的原住民就是其中一部分.大概一万年前后(准确说是一万二千年前开始),末次冰期结束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最终将
1)社会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②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2)领导力量:①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
原因:(1)社会背景不同: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2)领导力量不同:其一、尽管
没有了,日本是唯一一个万世一系的国家.事实上,中古时期的日本小国林立,最后由位于本州岛中部(奈良)的大和朝廷实现统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别称.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现过多次王位的争夺,或许也改易过多个朝代.然而当时的历史纪录靠口头背诵神话的史官,而没有可以证明的文字史料留下,是以无由查证.仅有中国陈寿《三国志》的东夷传倭人条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长远目标应该是征服世界.因为,若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若要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当时,日本土地贫瘠,资源缺乏,而且当时东京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日本人认为日本岛不适合住人,他们要移民,而中国的资源丰富,而且地理环境好,它们认为中国是梦想中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