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比较成功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价格

成功股权激励方案的特点
股权激励,是公司的所有者通过授予经营者一定量的股权,给与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其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产权与激励理论。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抑制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降低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有效地防止人才流失且能减轻公司的现金负担。
第一:实施的国有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却覆盖了大部分主要行业,主要分布在 8 个行业,其中制造业最多。房地产业和信息技术业并列第二,另外,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一些传统行业以及金融保险业目前还未有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
第二: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国有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
我国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国有上市公司分布在13个省市,几乎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但是从数量分布上,其地域分布非常不平衡,其中以广东省最多,有 6 家公司,上海市次之,有 4 家公司,北京位居第三名,有 3 家公司。
第三: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国有上市公司的激励模式。
股权激励的模式有以下九种形式:业绩股票、股票期权、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经营者/员工持股、管理层/员工收购、帐面价值增值权。25家国有上市公司中共有 17 家公司采取股票期权模式,而采用限制性股票这一模式的企业有 7 家,采用业绩股票这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有 1 家。
第四: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国有上市公司的规模。
我们以 2006 年年度报表中,该公司的总资产状况作为衡量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公司规模的衡量方法。公司规模在50 亿以内的有 19 家,在 50 亿与 100 亿之间的只有 2 家,超过 100 亿的有 4 家。
更多内容请访问泰山管理学院官网:http://www./。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188号
E-mail: 电话:010- 传真:01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最大不同在于对象_网易财经
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最大不同在于对象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专家称,和最大的不同在于,员工持股具有普适性“从面向对象的角度看,股权激励面向的是上市公司的核心员工,包括董事、经理、核心技术人员等,而则通常面向上市公司全体员工。”清华大学商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汤欣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员工持股计划迎来“三叠浪”。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今年5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允许上市公司按规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近日,证监会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在上市公司中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试点。这意味着员工持股计划即将落地。监管层本次强调的“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虽然有共通之处,但是仍有一定的差别。“与员工持股比较,股权激励并不是全员持股,而是侧重于管理层和核心员工,重在对其企业家精神的塑造和激励。”汤欣表示,“在现代企业中,股东和经理层存在着‘委托与代理’的关系,二者的利益往往是不一致的,为了鼓励经理层更好地为上市公司及股东利益服务,现在企业往往采取的是‘胡萝卜+大棒’的手法。一方面采取股权激励等正向激励手段,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法律惩戒机制、市场及声誉机制等对职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约束。”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股权激励的理论依据为“代理人理论”,指的是企业为了防止代理人因信息不对称而对雇主的利益造成伤害,雇主需要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控,或将代理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结合起来,进而转嫁或消除所谓的“代理人风险”。股权激励可以将管理人员自身利益和公司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代理人风险”。
汤欣指出,从广义上来看,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都是上市公司旨在促进员工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的途径。根据《指导意见》,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前,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充分征求员工意见,履行相应程序。上市公司不得以摊派、强行分配等方式强制员工参加本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指导意见》其中一大亮点就在于‘不设行政许可,自愿参与’给市场留出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大家不看好企业前景,干脆不买。认为有希望,可以少买一些,判断价值完全被低估了,可以多买些。如果员工持股计划筹集1亿元,结果看好者众多,筹得2亿元,还可以按比例配售。”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说。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比较的研究.pdf 5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摘要…………………………………………………………………………………………………………..3
Abstract.....................................................................................................................√4.
引言…………………………………………………………………………………….5
第一章绪论……………………………………………………………………….6
1.1研究背景及意义………………………………………………………….6
1.2文献综述…………………………………………………………………一7
1.2.1国外文献综述………………………………………………………7
1.2.2国内文献综述………………………………………………………9
1.2.3文献述评………………………………………………………….11
1.3研究框架…………………………………………………………………12
1.4本文的贡献………………………………………………………………12
第二章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机制比较………………………………………14
2.1股权激励模式设计原理比较……………………………………………14
2.2股权激励模式实务操作机制比较………………………………………15
2.2.1定价机制………………………………………………………….15
2.2.2会计核算………………………………………………………….16
2.2.3公允价值评估…………………………………………………….17
2.2.4税务处理………………………………………………………….18
2.3股权激励模式机制比较总结……………………………………………19
第三章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应用现状分析………………………………….21
3.1数据来源…………………………………………………………………21
3.2股权激励模式应用现状描述性统计分析……………………………….21
3.2.1整体样本描述性统计……………………………………………一21
3.2.2基于上市公司特征视角的描述性统计……………………………23
3.2.3基于股权激励特征视角的描述性统计……………………………29
3.3股权激励模式应用现状总结……………………………………………34
第四章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实证分析………………………………….36
4.1研究假设…………………………………………………………………36
4.2数据来源与样本…………………………………………………………38
4.3变量的选取………………………………………………………………39
4.4回归估计与分析…………………………………………………………41
4.5研究结论…………………………………………………………………45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46
5.1研究结论…………………………………………………………………46
5.2建议…………………………………………………………………………………………….47
5.3不足与展望………………………………………………………………48
参考文献…………………………………………………………………………50
致谢………………………………………………………………………………52
股权激励是一种新型的薪酬分配制度,通过授予经理人公司股权,意在降低
由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权分离带来的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经营绩效。2005年12月,
中国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股权激励制
度进入了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
已经初现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