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被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而救,历史上真有其事么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背后的故事|少林寺| 十三棍僧_凤凰佛教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背后的故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背后的故事 □吕宏军 少林寺历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可谓是知名度最高的,少林武术因之而闻名于世。关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和真实历史的区别,历来众说纷纭。那么,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背后的故事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背后的故事 □吕宏军 少林寺历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可谓是知名度最高的,少林武术因之而闻名于世。关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和真实历史的区别,历来众说纷纭。那么,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今天带您还原其本来面目。 唐王和秦王,傻傻分不清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出自清末绘于少林寺白衣殿内东壁上的壁画。壁画中所说的那个&唐王&,众所周知是中国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真实历史中的&唐王&,是郑王朝皇帝王世充的侄子,也就是被少林寺十三武僧活捉的王仁则。 《旧唐书&太宗本纪》有载,唐武德元年(618年),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故当时李世民不是&唐王&,而是&秦王&,可他后来做了唐朝的皇帝,在民众的眼中,皇帝和王是不分的,皇帝即王,李世民即唐王。 由此,&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应为&十三棍僧救秦王&。 为保田产,十三武僧决定助唐 据《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载,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将位于少林寺西北五十华里的柏谷坞100顷良田,赐给少林寺作为供养寺院的田产。隋大业之末,拥有大量田产的少林寺成为因战乱及灾荒缺粮而造反的农民军进攻对象。少林寺僧为了保护寺院及田产,开始组织带有僧兵性质的武装,昙宗等十三武僧就是保护少林寺田产的。 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后,为了保护洛阳的安全,命其侄唐王王仁则,拥兵镇守距洛阳大约50华里的柏谷坞,修筑军事重镇轘州城。 王仁则所建的轘州城,占据了少林寺大量封地。而从史册的记载看,王世充和王仁则并未对少林寺给以补偿,这就引起了少林寺的极大不满。当李世民围攻洛阳时,少林寺看到如助唐平定王世充,可能会夺回被王仁则霸占的封地,于是少林寺便出手了。 十三武僧活擒王仁则 根据《唐书》记载,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时,并未被王世充活捉,也就是说&十三棍僧救唐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背面所刻的《少林寺牒》(亦称《赐田牒》),这是唐王朝颁给少林寺的牒文,即相当于现在的公文。这个牒文对十三武僧擒王仁则有明确的记载。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二十七日夜,少林寺十三武僧夜间进入轘州城,在擒住了轘州城最高统帅王仁则后,翻城将王仁则交给唐军。 由此,确切地说,&十三棍僧救唐王&应当是十三武僧助唐擒王仁则。 幕后策划,原是里应外合 据《少林寺牒》载,当时知晓擒王仁则并投唐原委的有:高居轘州司马之职的赵孝宰,轘州所辖的罗川县令刘翁重,李昌运、王少逸无职务,但至少是乡绅。 《少林寺牒》四月二十七日,十三武僧擒住王仁则后,李世民发敕书慰劳,封昙宗为&大将军僧&,赵孝宰为&上开府&,李昌运为&仪同&。赵孝宰和李昌运官职都是从一品的高官,却无实职。但赵孝宰和李昌运被封为如此高的勋位,可知此二人在当时的行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孝宰身为执掌军事的轘州司马,在李世民围攻洛阳时,应当是看到李世民必胜、王世充必败,或是因其他原因,与王仁则有了很深的矛盾,于是决定助唐消灭王仁则。身为王仁则下属的赵孝宰,虽没有权力和能力去捉住王仁则,但也不敢公开反对王仁则,于是他只有采取暗算的手法。 因为少林寺的十三武僧,皆是看守少林寺封地的僧人,应当是住在轘州城外的封地内。而王仁则作为握有重兵的轘州最高统帅,所居之地的详细情况除了官吏知晓外,其他人应当是不知情的,少林寺僧当然也不会知晓。十三武僧入轘州城进入有重兵护卫的王仁则大营,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果没有内应的指引,不可能完成行动。 在此情况下,赵孝宰、李昌运等人在寻找外部力量时,想到了对王仁则有怨恨,且有能力擒住王仁则的少林寺武僧。于是商议后决定动手擒王仁则。 不难看出策划和鼓动少林寺十三武僧擒王仁则的,就是赵孝宰、李昌运、刘翁重和王少逸等,而赵李二人是决策人,而昙宗等十三武僧则是具体实施者。 十三武僧助唐平定王世充作用非凡 十三武僧助唐的行动,在平定王世充的战役中,发挥了奇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载,唐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在平定了山西的宋金刚和刘武周后,中原和华北只剩下王世充和窦建德两个割据势力。当年七月,李世民总领诸路军马5万之众进攻占据洛阳的王世充。为抗唐,王世充在前线也准备了3万精兵,加上轘州等外围的兵力,王世充的总兵力也在5万以上。 据《资治通鉴》卷188载,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唐军兵临洛阳城下,开始围攻洛阳,但洛阳防守甚为严密,唐军四面攻城,昼夜不息,半个多月未果。这时所有唐军将士都精疲力竭,纷纷想着罢战回师,就连唐军总管刘弘基等也请求李世民停止围攻洛阳班师。最后,在李世民的坚持下唐军才继续围攻洛阳。 又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旧唐书&王世充窦建德传》《旧唐书&郭孝恪传》《旧唐书&薛收传》载,在李世民进攻洛阳时,王世充即致函请求窦建德发兵相助。窦建德也深知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他,此所谓唇亡齿寒。 事实上,李世民面对的现实非常严峻。李世民完全有被窦建德击败的可能,洛阳方面也是形势危急。 就在李世民与窦建德对峙时,四月二十七日,少林寺十三武僧突然攻入王仁则大营,一举擒获王仁则,并献之于唐军,轘州城随之土崩瓦解。这样唐军的一大威胁被解除了。 对于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的功劳,李世民和唐王朝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贞观六年(632年)唐王朝颁的《少林寺牒》中云:&若论少林功绩,与武牢不殊。&就是说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擒王仁则的功劳,和唐军在武牢关战胜窦建德的功劳没有很大的差别。此足证少林十三武僧在助唐灭郑战役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责任编辑:于发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
& & &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 & & &少林寺现存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碑刻也说明了唐初的那段历史。
& & & &1982年版电影少林寺。更是把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永久的流传给了后人。也让少林寺开始名扬海内外。
& & & & 史料记载:唐初,天下混乱,各个诸侯独立。李世民平息各个诸侯实现唐朝的统一。诸侯王世充势力强大,与叛军交战,其间李世民躲到少林寺,少林寺十三棍僧全力救助李世民,捉拿叛军,顺利平凡。
& & & & 唐王李世民登基后,下令赐田地一表感恩之心,少林寺也因此得到朝廷的诸多特权,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 & & &&历史的诸多细节已无法考证,更多内容请参阅史料记载。十三棍僧救唐王真相:为收回寺产而相助李世民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安子
核心提示:和内心焦急的李世民比起来,为收回寺产,恢复少林寺内外的安宁祥和的僧兵,眼看唐军即将剿灭王世充,如今却突然陷入了僵局。僧兵们忍无可忍,决定出其不意,助秦王李世民一臂之力,早点结束这场战争。
本文摘自:《唐前幕后》,作者: 安子,出版: 中国经济出版社
十三棍僧救唐王确有其事吗?
传说中的少林寺十三棍僧真的存在吗?他们是否救过李世民?如果不曾得到他们的相助,为何李世民对他们恩宠有加呢?
少林寺原本是翻译佛经的清修之地。自从传说中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后,这里的僧众除了每日禅修,开始研习武术。住持寺庙的高僧还邀请天下武功高手来到少林寺传授僧众武艺。从那时起,少林寺传统优势不仅仅是传习佛经,还加上了自成一体的少林武学,并逐渐形成了一支保护寺院不受外界侵扰的僧兵队伍。
隋朝时期,少林寺僧兵从来没有引起过当权者的重视。在朝廷眼中,只是几个懂得舞枪弄棒的僧人,而且仅仅局限在寺院范围内,并不会对社会局势造成什么大影响。出于对少林寺悠久历史的尊重,隋文帝还将洛阳与少林寺之间的柏谷坞赐给少林寺。这个地方在洛阳城郊外15里,距少林寺约50里,地势险要,是连通各处官道的必经之地。
得了这处田产,少林寺便安排一些僧人前去种植、打理,为寺庙增加了可观的收入。未料到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一直被视作兵家必争之地的柏谷坞不复往日宁静,少林寺也深受其扰。
唐高祖李渊称帝的第二年,王世充在洛阳称帝,立国号为郑,企图与李唐王朝分庭抗争。李渊哪里容得自己的卧榻之旁还有人酣眠,立誓要铲除王世充。
王世充也知道自己的军事实力不足以与唐朝抗衡,于是精心安排了战略部署。鉴于柏谷坞的重要地理优势,王世充将之定为军事要塞,改为州,派侄儿王仁则带军驻守,与自己拥兵坐镇的洛阳城遥相呼应。
少林寺眼睁睁地看着本属于自家的千亩良田被糟蹋改造成了军事基地,少林寺的僧人莫说继续耕种、打理,就连在此地停留都不可以。兵荒马乱多年,少林寺的施舍已日益稀少,几乎就全仗着寺庙田产自给自足,勉强养活全寺上下老老少少数百口。如今,良田被占,这不仅给少林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军队驻扎离寺庙如此之近,一旦战争爆发,全寺的僧众与古老的建筑物都可能被殃及,到那时,损失恐怕就不是田产的问题了。可面对十几万强悍凶残的军队,区区几百个僧众纵然武艺高强,也难以反抗。何况寺庙中的大部分僧人都以修习佛法为主,真正修炼武艺的僧兵少而又少,不过数十人而已。一番权衡之后,少林寺住持劝阻了跃跃欲试的僧兵,请他们稍安勿躁,暂且忍耐。
这一忍就是足足两年,僧兵们将无尽愤恨和不满统统投进一招一式的练习之中。他们相信住持所说的:&合适的机会终将到来,我们一定能赶跑不义之师,收回寺产,恢复少林寺内外的安宁祥和。&
公元621年,少林寺僧众听闻唐高祖李渊派出大军前来讨伐王世充,都认为这正是他们等待多时的大好机会,于是密切关注着唐军的行动。
当时,秦王李世民是这支讨伐大军的统帅。正值壮年的李世民此前已经为李唐王朝打了无数大胜仗,这一次,他也是运筹帷幄,信心满满。初始,李世民确实一帆风顺,过关斩将,将王世充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可惜,好景不长,就在王世充兵败如山倒之际,突然间插进了一个窦建德,这个农民起义出身的草莽首领率兵十余万赶来增援王世充。这一下,原本简单的战局变得复杂而艰难,唾手而得的胜利果实转瞬间竟变成了费牙难啃的硬骨头,这令李世民措手不及,吃了败仗。
和内心焦急的李世民比起来,少林寺里也有一群急得团团转的僧兵,眼看唐军即将剿灭王世充,如今却突然陷入了僵局。僧兵们忍无可忍,决定出其不意,助秦王李世民一臂之力,早点结束这场战争。
公元621年4月27日这一天,少林寺僧兵经过数日精心准备,正式行动起来。那么,到底有多少僧兵参与了这项秘密行动呢?史书上对此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记载十三位主要参与者的身份与名字,他们分别是少林寺上座善护、少林寺住持志操、都维那惠、寺僧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钟鸰]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十三棍僧的传说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十三棍僧的传说
.cn 日09:29 南方都市报
  讲武论剑
  洪振快专栏
  如《倚天屠龙记》所述,这块碑上所刻的是“唐太宗赐少林寺寺僧的御札”。因为当时李世民尚未登基,因此说“唐太宗”并不严谨,说“御札”也欠妥当,实际上这只是一封非官方的信件,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份普通的官方文书,所以署名是“世民”二字。李世民的亲笔签名至今还保留在这块石碑上,作为历史的见证,是少林寺最值得向人夸耀的东西。但是,历史的真实并非如金庸所理解的那样,而是另有隐情。
  作为武侠小说中的第一大门派、中国武术中的第一大流派,少林武功的千年神话,便从李世民的这封信开始。因此要解开少林武功之谜,还其历史真面目,也必须从正确理解这封信开始。李世民的这封信,是少林寺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其故事后来被定型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模式。
  “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是晚清的时候绘于少林寺白衣殿的一幅壁画(白衣殿彩绘壁画绘有少林僧人演武图,有拳术、兵器演练,也有擒拿、徒手对兵器等实战武技,生动展现了少林武功的丰富性,“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是整个彩绘壁画的一部分),是电影《少林寺》的取材依据,电影中的镜头就是从这幅壁画切换到隋末的时代风云中去的,说的是少林寺以昙宗为首的十三名武功高强的僧人救护到后方刺探敌情的唐军主帅李世民,帮助唐军打败王世充,攻下东都洛阳,击杀王世充之侄王仁则。后来李世民至寺颁赏,并特准其设立规模很大的僧兵组织。少林僧人的武功因此闻名天下,少林寺从此成为中国武学的重镇,成为武人景仰和崇拜的地方,成为诸多武术流派的发源地,是天下武学的渊薮。
  简单地说,就是金庸小说中表述的一段话:“少林寺众僧于隋末之时,曾助李世民削平王世充,其时武功便已威震天下,千余年来声名不替”(《鹿鼎记》第二十二回)。这不仅是金庸的理解,也是中国民间武术界的共识,关于少林武功的观念基本上是建立在这一个基点上的。因此,这个历史事件不仅对少林寺关系重大,而且对中华武学影响深远。然而,这种理解与历史的实情相距甚远,其中的许多隐情被遮蔽了。
  要解开被遮蔽的历史隐情,关键的一点是需要对“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一幅壁画和它所指的故事模型进行深度的解剖,这包括对这个故事中的诸个要素――“十三”、“棍僧”、“救唐王”进行分析,以及对少林寺为什么要帮助李世民军队的动机的分析,还要了解这幅壁画的绘制时间和时代背景,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剥落历史画卷上斑驳的油彩,还其本真的面目。
  洪振快
】【】【】【】
新 闻 查 询
彩 信 专 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铃声搜索:
祝你健康快乐
老鼠爱大米
缘份的天空
为了爱梦一生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林十三棍僧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