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蒋介石得到苏联支持蒋介石多少支援

二战蒋介石得到苏联多少支援?
二战期间苏联作为中国的盟友,对国共两党的态度是有差异的,二战结束后,当时在延安的中外记者流行一句话:苏联将武器都给了国民党,马列主义给了共产党。
苏联红军日开始踏上远东战场,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压轴戏,苏联在将红旗插上德国帝国大厦圆顶上后,开始考虑解决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日本关东军一直被誉为“精锐之师”,但是在兵力分散的情况下,此时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在总兵力150万的苏军毁灭性打击下迅速崩溃。
到了8月31日,仅仅12天时间,苏联就解放了中国东北全境,日本人说完就完,国共两党对东北战局的结束都感到不可思议。
在延安,苏联出兵东北让毛泽东及中共高级领导人非常振奋,但没料到日本第二天就向盟军提出了乞降照会。
当时毛泽东预测,日本全面投降估计要1年半时间,日本完全投降当然是好事,但是有一个重要事项延安方面感到无所适从,那就是,苏联出兵东北竟事先没有告知延安。
没有告知延安方面,那肯定告诉了蒋介石,也就是说,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选择上,斯大林是优先选择国民党的。
这个选择也是斯大林审时度势的结果,二战苏联最怕什么?最怕的就是被德国和日本两面夹击,虽然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斯大林深知,这和《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一样是靠不住的,斯大林想借助国民党的百万大军牵制日军北上夹击苏联。
所以,苏联在二战期间共援助蒋介石武器装备3亿美元以上,而给延安的只是提供一些书籍和药品,当然还有红军将领留学苏联的机会。
国与国之间永远只有利益,感情是永远摆在其次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二战后蒋介石为何放弃收复香港?
作者:秦书宝
来源:《二战视点o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辽海出版社)
收复香港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的共同追求。然而在抗战胜利这样一个极为有利的形势下,当时的国民政府却没有能够成功地将香港回收到中国的怀抱来。那么,蒋介石为什么放弃收复香港的主权呢?
1945年二战接近尾声,日本政府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后的第三天,远东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在杜鲁门总统的授权下,发布了第一号受降令:凡在中华民国(满洲除外)、台湾、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之日军,均应向蒋委员长投降。
香港就位于北纬16度以北地区,而且在战争期间隶属于中国战区的广州作战区,是中国第二方面军所辖作战区的一部分。这一切都说明驻港日军应向中国军队投降,中国收回香港是理所应当。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基本上都被日本占领了,特别是缅甸失守后,英国政府曾经请求中国派兵支援在缅甸的英国军队。蒋介石也曾打算趁此良机收复香港。1942年,蒋介石曾向英国提出收回香港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在访问印度期间,会见了甘地和尼赫鲁等人,表示支持印度的独立要求,以促使英国在远东的殖民体系瓦解。蒋介石这一姿态在国内引起了反对帝国主义,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高潮,在国际上得到了正义人民的同情。
英国出于需要中国出兵保卫其殖民地缅甸和印度的目的,主动提出与中国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及签订新约的谈判。谈判之初,蒋介石坚持收回香港,然而,英国人从内心里并不想真的交还香港。他们只是权宜之计,为的是让蒋介石能够抗日,以减少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后来在英国的威逼利诱下,蒋介石的立场逐步软化,最终放弃了将收回香港这一内容写入中英新约,仅仅要求英国在口头上承诺在战后同中国商讨九龙问题。
日本投降后,香港的问题摆到了桌面上,是否应该立刻收复香港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许多人建议蒋介石趁此机会派兵假道广九铁路,捷足直入,占领香港后再与英国交涉。对此建议蒋介石有所采纳,在接到盟军的一号受降令后,他即任命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为接收广州、海南、香港等地的受降官。命令张发奎的新一军和十三军执行香港的受降事宜。张发奎接此命令后,即将新一军和十三军集结于靠近香港的宝安地区,作好了收复香港的准备。
对于麦克阿瑟的一号受降令,英国政府表示拒绝接受,诡辩战区不能覆盖主权,明确表示拒绝中国军队在香港受降。
其实,恢复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并继续占据是英国的既定政策。早在1943年中、英、美开罗会议上,丘吉尔曾就香港问题向蒋介石宣称:“不经过战争,休想从英国拿走任何东西!”殖民主义者的嘴脸昭然若揭。
1944年初,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名叫香港计划小组的机构,负责策划重占香港及恢复殖民机构的事宜,并确定了战后武力占领香港的方针,准备在战争后期用陆海空军及预备部队协同作战,不惜一切代价攻占香港。为配合军事行动,英国向香港派遣了大批间谍。
日本投降前夕,英国外交大臣贝文通过秘密渠道,通知被日军囚禁在港岛赤柱的前港英政府辅正金逊,让他设法在日军投降后恢复英国在香港的机构,并行使政府管理职权,直到英军抵达香港成立军政府为止。金逊获释后便向日军提出建立以他为首的临时政府,要求日军维持好社会秩序,等待英军前来受降。
8月13日,英国三军参谋长向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蒙巴顿下令:由英国太平洋舰队执行重占香港的任务。据此,英国太平洋舰队海军少将夏壳率领一支特遣舰队开赴香港。为配合海军的行动,英国还从东南亚战区司令部派出了大约一个师的兵力前往香港。
在派出军队登上香港岛的同时,英国在外交上为重占香港作了准备。英国人很清楚,在中英关于香港归属的斗争中,美国的态度是很重要的,美国的天平倾向于哪一方,香港就将归哪一方所有。因此,如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英国想重返香港是很困难的。8月18日,英国新任首相艾德礼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表示英国不能接受麦克阿瑟的一号受降令,强烈要求杜鲁门指示麦克阿瑟重新发布命令,让驻港日军向英军投降。
在中国这边,蒋介石虽然已经集结了部队,作好了进入香港的准备,但他却迟迟没有下达进军香港的命令。鉴于英国人的态度,蒋介石真是为难。他知道,对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只能用武力消灭之。因此,他深知一旦发动内战,不能少了英、美两国的援助,如若此时出兵香港,必然会与英国发生冲突,从而失去英国的支持。于是,蒋介石连续两次声明中国无意于以武力收复香港,希望(收回香港)这件事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他还向美国派出了使节,去寻求美国的支持,幻想通过美国的干涉来实现香港的回归。
这样,中英两国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美国,美国人的态度此时起着关键的作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是支持中国收回香港的,想通过此举来鼓励中国政府继续对日作战,以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同时,也趁机瓦解英、法在远东的殖民体系,以便进而将英、法势力挤出远东,并取而代之。因此,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总统曾敦促英国在战后将香港归还中国,使之成为中国控制之下的一个国际自由港,但遭到了丘吉尔的拒绝。
德国投降后,美国同前苏联在欧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这场关系美国切身利益的争斗中,美国需要英国的支持。因此,在香港这个问题上,美国支持中国收回香港的立场发生了改变。美国人知道,如果一再坚持让英国把香港归还中国,那么势必造成英国人对美国人的反感,在欧洲没有英国的支持,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就将受到损失,就将把欧洲的利益拱手让给前苏联。所以杜鲁门支持英国重返香港。他通知麦克阿瑟:“为了更顺利地接受香港地区日本军人的投降,须将香港从中国战区的范围内划出来。”
其实,当时中国国内的许多人都赞成向香港派兵。但蒋介石有自己的打算。他曾经对坚持派兵的宋子文说:“子文兄,这样做不好,因为有美国出面,比我们先起兵要好些。国际上的许多事情,我们都是在依靠美国嘛!罗斯福不在了,我们也不能连杜鲁门的一点面子也不给,就先在香港动起兵来。再说,英国方面是什么样,我们也应该向艾德礼进行外交试探以后才能知道。在这种时候,当然还是不先派兵的好。”
然而,蒋介石没有想到,美国总统杜鲁门并不像罗斯福那样对他极力关照。杜鲁门的天平倾向了英国。
既然美国不希望中国收回香港,正乞求美国人帮他打内战的蒋介石只好从命。但在放弃香港之际,蒋介石还想给自己争点面子。8月20日,他在致杜鲁门电报中改变了要求收回香港的初衷,仅要求“在未来的受降仪式上,驻港日军应向中国方面的军事代表投降,美国和英国均可派代表参加这一受降仪式。在受降仪式后,英国人将在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授权下,派遣军事力量在香港登陆。”
令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美国人连这一点面子也不给。杜鲁门在给蒋介石的回电中表示,“美国不反对一个英国军官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蒋介石看到电文后连骂“娘稀匹”,然而,他不能得罪美国人,只好忍气吞声。蒋介石不得不表示“愿意授权给一个英国军官,让他去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同时派一名中国军官和一名美国军官赴港参加受降仪式。”
蒋介石在香港问题上的一再妥协,使得英国人得寸进尺。英国政府认为,作为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蒋介石,无权委派一位英国军官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英国政府所能做到的,仅仅是欢迎一名中国代表和一名美国军官一起出席受降仪式,而且只能以“中国战区最高司令个人代表的身份参加受降,如果有什么文件需要签署的话,他们只能作为见证人而签字,除此之外,别无所为。”
温驯的羊急了也会咬人。英国人步步紧逼的嚣张气焰,使得蒋介石感到脸上无光。中国不是他一个人的中国,这样屈辱的事,令他在手下将领们的面前怎么样交待?他愤怒了,他告知杜鲁门,不管英国方面接受与否,他都将以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身份,任命夏壳作为他的受降代表,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同时,他的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他表示,一方面要尽力避免与英国在香港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也打算以武力来抵制英国人在中国战区之内所采取的行动。
中国方面的态度是英国人所始料不及的,国民党在靠近香港的宝安地区屯兵两个军的现实也使英国人感到不安。为了能重返香港,他们不得不接受蒋介石的建议,同意夏壳同时代表英国政府和蒋介石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
日,从菲律宾苏比克湾开来的英国海军特遣舰队大摇大摆地在香港登陆。9月1日,夏壳以香港英军司令的身份成立军政府。同日,蒋介石派遣的军事代表团也抵港,与夏壳达成协议:国民政府同意英军占领香港。日,香港沦陷后被日军囚禁3年零8个月的前港督杨幕琦返港重任总督,恢复了英国对香港的统治。
蒋介石在美英帝国主义面前的软弱和一再妥协,以及他为了反共进行内战而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致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回香港的良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视频:二战后蒋介石以德报怨,日本人特立“中正神社”永怀蒋公!
&gt中国军情
视频介绍:
二战后蒋介石以德报怨,日本人特立“中正神社”永怀蒋公!当前位置: &
揭秘:蒋介石一手策划印度与韩国二战结束后独立(2)
&&&&战后,蒋介石积极支持缅甸独立运动,曾派遣特使前往缅甸祝贺独立新政府的成立,缅甸新政府也将在其国境悬挂的第一面国旗赠与中国特使,表示对中国的友好与感谢。
&&&&支持泰国的&自由泰运动&
&&&&中泰两国人民的交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自晚清以来一直没有建立官方关系,泰国成为蒋介石推行周边外交的重要国家。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先后逼迫泰国签署《泰日互不侵犯条约》和同盟条约,不仅恶化了中泰关系,而且也将泰国引向深渊。l943年2月26日,蒋介石发表《告泰国军民书》,声明中国政府&认泰国为日人军阀之占领区而非中国之敌对体&,号召&泰国军民一面应该以积极的行动反抗日本军队,一面与我中国切实联系,并肩作战,驱逐我们共同敌人于中泰两国国境之外&。不久,美国也发表了类似的声明,这成为战后泰国摆脱战败国地位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泰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国的&自由泰运动&。1943年9月,泰国国会议员、泰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圣挽吐拉勒一行访问重庆。蒋介石亲自接见,表示支持&自由泰运动&。蒋介石还对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表示,中国愿对自由泰解放委员会加以援助,并以华盛顿为集会地点。
&&&&战后,蒋介石明确表示,&泰国对我联合国作战,是出于被动,纯由日本帝国主义的胁迫,希望泰国在战后仍恢复其固有的独立和平等的地位,尤希望与中国建立正常之国际友好关系&,这对于帮助泰国摆脱战后困境起了重要作用。1946年1月,中泰签署友好条约,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派军赴越接受日军投降
&&&&从孙中山到蒋介石,中国国民党与越南独立运动一直有着密切的援助关系。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主要通过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和国民党中央秘书处分别支持越南独立各党派的抗日反法行动。战争后期,蒋介石明确将援越政策的重心转向越南国民党。日~25日,越南国民党中央代表团访问重庆,蒋介石亲自接见,表示&中国军队不久即将进入越南,中国一定愿意帮助越南得到独立自由&,但同时又表示&中国政府现时尚不能以政府名义援助越南独立,接济武器是小问题,但一涉指挥系统,即与国际问题有关&等,反映了中国官方既想支持和帮助越南实现独立,又顾忌同盟国关系以及战后法国在越南地位问题而不敢放手进行实力援助的微妙立场。
&&&&战后,根据盟军总部的命令,蒋介石派遣中国陆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卢汉率三个军赴越南北部实行军事占领,接受北纬16度以北的日军投降。9月28日,中国占领军在河内原总督府礼堂接受日军司令土桥勇逸投降。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接受敌军投降,大长了中国的国威。然而,中国援助越南独立运动的目标却未能实现,根据盟国协议,中国占领军于1946年5月完全撤回国内,法军重新进入越南,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由此爆发。
&&&&被迫允诺外蒙古&公投独立&
&&&&蒋介石在民国时期的周边外交中最为失败之举,是屈服于美英苏《雅尔塔密约》的规定,丢失了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背着中国,签署《雅尔塔密约》,私自出卖包括中国的外蒙古主权在内的中国主权,以换取苏联在欧战结束后对日作战。
&&&&1945年夏,蒋介石在美国压力下,派遣宋子文等为代表,与苏联谈判友好同盟条约。关于外蒙古问题交涉,双方争执最为激烈,几使谈判破裂。中方坚决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要求,强调如承认外蒙古之现状,中国政府将发生动摇;苏方则坚持该问题不解决,宁可中断会议。最后,中国在求助美国无望后,由蒋介石亲自决定有条件作出让步,即在苏联保证&东三省之领土、主权及行政必须完整&、&新疆伊犁以及全新疆各地被陷区域完全恢复&、&中共对军令、政令必须完全归中央统一&三条件下,中国&愿自动提出外蒙问题,拟由外蒙人民用投票方式解决&。
&&&&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国民政府内政部常务次长雷法章一行奉派飞抵库伦,视察外蒙古公民投票情形。次年1月5日,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大国民会议、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联席会议通过有关独立的决议案。同日,国民政府发表公告:&承认外蒙古之独立。&1953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宣布不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责任编辑:)
精彩高清图推荐:
更多 的相关消息
﹣﹣﹣﹣﹣
现代史,民国,蒋介石,印度独立他们影响了二战:蒋介石-搜狐新闻中心
他们影响了二战:蒋介石
时间:日21:35  来源:搜狐军事
【】【】【】【】
&  国民党军统帅,军事家。学名志清,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次年春被保送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宣统二年)入日本陆军第13师野炮兵第19团为士官候补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参加沪、杭起义,任沪军第5团团长。次年1月因参与革命党人内部派系权力之争,在陈其美指使下,派人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案发后逃亡日本。
  1913年讨袁战争时,被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其美派往沪军第93团策动起义,失败后去日本。1914年夏奉孙中山之命回国,主持沪宁讨袁,事泄遭袁世凯通缉,再次赴日。7月奉派回哈尔滨观察东北形势,上书孙中山陈述欧战趋势并提出倒袁计划。1915年参与筹划上海反袁武装起义,未成。
  1917年得悉孙中山将要南下广州开展护法斗争、积极准备北伐后,立即拟订并呈上《对北军作战计划》和《滇粤两军对于闽浙单独作战之计划》。次年奉孙中山委派,先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第2支队司令,转战粤、闽边境。12月所部在永泰(今属福州)被福建督军李厚基部击溃,逃回漳州。后辞职离队。
  1920年9月被孙中山任命为粤军第2军参谋长,继任该军前敌总指挥,与其他两路粤军击败在广东境内的桂系军阀陆荣廷、莫荣新部。
  1922年6月陈炯明率部叛变后,在浙江宁波奉孙中山电召,赶赴广州登永丰舰随侍并陪同其至上海。10月任东路讨贼军参谋长。次年6月任陆海军大元帅行营参谋长。8月,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12月回国。
  1924年国共合作后,被任命为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0月奉孙中山之命,指挥留守广州的警备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及黄埔军校学生军等镇压商团叛乱。
  1925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指挥东征联军右翼军连克淡水、海丰和潮汕地区,歼陈军一部。4月被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为党军司令官。6月率部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7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廖仲恺被刺后,以“廖案”嫌疑为由,逼走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胡汉民和军事部长许崇智,成为广东最大的实力派。10月以东征军总指挥名义,率部进行第二次东征,在广大工农群众支援下,彻底歼灭陈炯明军,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3月制造“中山舰事件”,4月被推举为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提出“整理党务案”,打击和排斥共产党人。后相继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从此掌握党政军大权。来源:军事论坛
网友点兵:   
页面功能&&【】【】【】【字体:&&】【】
-- 给编辑写信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相关链接
(05/01 21:31)(05/01 21:26)(05/01 21:18)(05/01 21:09)(05/01 19:25)(05/01 18:54)(04/30 15:23)(04/30 15:21)(04/30 15:19)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紧急提醒: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流出来的精神病,他的特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
精品专题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蒋介石知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