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是究竟是什么问题

央视震撼大片来袭!中菲南海争端究竟从何而来?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南海仲裁案的闹剧在7月12日落幕。一纸仲裁就想拿走中国国土,太可笑!南海是中国的!
南海仲裁案的闹剧在7月12日落幕。一纸仲裁就想拿走中国国土,太可笑!南海是中国的!但是,你知道吗?中菲南海争端竟然始于菲律宾的一次荒谬的探险活动;为了非法侵占我国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菲律宾政府煞费苦心地炮制出一系列借口。为了和平解决争议问题,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当年会见菲律宾副总统时究竟说了什么?为了便于你梳理南海争端的来龙去脉,我们从央视推出的大片《中菲南海争议》中挑选一些你鲜少听说的历史细节说给你听。南海争端究竟孰是孰非?看了这个,公道想必自在人心。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核心是什么?一是菲律宾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而产生的领土问题。二是随着国际海洋法制度的发展,中菲在南海部分海域还出现了海洋划界争议。一直以来,中国南海诸岛都在菲律宾领土范围之外。那么关于领土问题的争议从何而来呢?(一)时光倒回20世纪30年代,菲律宾当时的统治者还是美国。日美属菲律宾前参议员陆雷彝致信美国驻菲律宾总督墨菲,试图以地理邻近为由主张一些南沙岛屿构成菲律宾群岛一部分。有关信件被转交美国陆军部和国务院处理。日,美国国务卿复信称:但是,陆雷彝还不死心,再次向美国陆军部提出来这个问题。1935年,美国国务院第二次回复美国陆军部,仍然是跟第一次回复是一样的,这个不属于菲律宾的领土。这一封回函是由美国国务卿赫尔亲自签字的,还有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还有一批专家签名。因此可见,美国始终认为南沙群岛不属于菲律宾。(二)1956年5月,一个名叫克洛马的菲律宾人组织了一支私人探险队,来到我国的南沙群岛活动,并擅自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称为“自由地”。克洛马声称他发现了南沙的岛礁,于是向菲律宾政府提出他要建立一个人道王国。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荒谬、荒唐的事件,成为后来菲律宾政府的一个依据。(三)从20世纪70年代起,菲律宾先后以武力侵占了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并提出非法领土要求。1970年8月和9月,菲律宾非法侵占马欢岛和费信岛;1971年4月,菲律宾非法侵占南钥岛和中业岛;1971年7月,菲律宾非法侵占西月岛和北子岛;1978年3月和1980年7月,菲律宾非法侵占双黄沙洲和司令礁;1978年6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签署第1596号总统令,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并连同周边大范围海域称为“卡拉延岛群”,划设“卡拉延镇区”,非法列入菲律宾“领土”范围。菲律宾为掩盖其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事实,实现其领土扩张的野心,炮制了一系列借口。(四)到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订和生效,中菲之间的南海争议逐步激化,于是出现了海洋划界争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家可以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于是南海周边的国家纷纷据此提出、制定了各个国家的所谓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并把他们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范围划入到了中国传统海疆线。在南海,中国的陆地领土海岸和菲律宾陆地领土海岸相向,相距不足400海里。中菲两国均通过各自国内立法提出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管辖权的主张。两国主张的海洋权益区域重叠,由此产生海洋划界争议。虽然有争议,但是我国一直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角度出发,坚持和平解决争议。1986年6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会见菲律宾副总统萨尔瓦多·劳雷尔时,指出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这个问题可以先搁置一下,先放一放。过几年后,我们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商讨一个可为各方接受的方式。我们不会让这个问题妨碍与菲律宾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1988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时重申“对南沙群岛问题,中国最有发言权。南沙历史上就是中国领土,很长时间,国际上对此毫无异义;从两国友好关系出发,这个问题可先搁置一下,采取共同开发的办法”。事实上,中菲曾就管控分歧、开展海上务实合作取得过积极进展。可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菲律宾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采取导致争议复杂化的行动。(一)菲律宾企图扩大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侵占日,菲律宾57号坦克登陆舰入侵中国仁爱礁,以“技术故障搁浅”为由,非法“坐滩”仁爱礁。就此,中国持续对菲进行交涉。菲律宾却称57号坦克登陆舰“缺少零部件”,菲方一直拖延不动。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公然宣称菲律宾当年用57号坦克登陆舰在仁爱礁“坐滩”,就是为了“将该军舰作为永久设施部署在仁爱礁”,企图以此为借口,继续拒不履行拖走该舰的承诺,进而达到侵占仁爱礁的目的。(二)菲律宾一再扩大海上侵权菲律宾还不断侵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海域,袭扰中国渔民和渔船正常生产作业。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至2015年,共发生菲律宾非法侵犯中国渔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事件97件,其中:枪击8件,抢劫34件,抓扣40件,追赶15件;共涉及中国渔船近200艘,渔民上千人。菲律宾还野蛮、粗暴对待中国渔民,施以非人道待遇。(三)菲律宾企图染指中国黄岩岛菲律宾于1981年、1984年和2011年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绘在菲律宾领土界限之外。然而,1997年4月,菲律宾一改立场,对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的国际联合业余无线电探险队在黄岩岛的探险活动进行跟踪、监视和干扰,甚至不顾历史事实,声称黄岩岛是菲律宾领土。日,菲律宾竟出动军舰,闯入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对在该海域作业的中国渔民、渔船实施非法抓扣并施以严重非人道待遇,蓄意挑起“黄岩岛事件”。(四)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是恶意行为直至2013年1月,阿基诺三世政府变本加厉,违背诺言,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申请。菲律宾此举不是为了解决与中国的争议,而是企图借此全面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菲律宾的行为是恶意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在东亚区域合作经历蓬勃发展之后,南海问题如何发展到了今天这一步?这个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显然不是一件事或者一个原因导致事态的扩散和变化。面对争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实现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责任,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愿继续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来源:央视网编辑:杨飞婷“南海问题”的真相是什么-中青在线
04版:每日新闻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往期回顾 &&
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在法国《回声报》发表署名文章
“南海问题”的真相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法国记者 孟小珂  来源:中国青年报  (
&&&&6月13日,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在法国主流媒体《回声报》发表题为《有关“南海问题”的几点真相》的署名文章,呼吁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解决南海有关争议。&&&&翟隽在文章中指出,虽然目前中国人消费的水产品已有70%以上来自淡水和海洋人工养殖,但中国人经略海洋的历史可谓久远,其中包括南海,中国并因此很早确立了对南海诸岛的行政管辖权。对于这一点,不仅自明朝起的中国官方地图上就已标明,而且近现代以来的许多国家地图上也都有相似的标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收复了被日本侵占的南海岛礁,重新命名了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并公布施行。同时,对外公布了中国南海疆域图,标注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对此,没有任何国家提出疑议。而此后不久的1961年,菲律宾通过了《关于确定菲律宾领海基线的法案》。该法案继承了“美西条约”规定下来的“条约界限”,即从东经118°到东经127°,北纬4°45′到北纬20°。而南沙群岛的范围是从东经109°30′到117°50′,北纬3°40′到11°55′,明显不在菲律宾领土范围之内。&&&&翟隽表示,20世纪70年代,随着南海大陆架上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有些国家陆续开始在南海夺岛占礁,并对相关海域提出权益要求。对此,中国本来可以用自卫的手段遏制这一事态发展,事实上在1974年也曾有过这样的实例,但从睦邻友好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中国在重申“主权属我”的同时,选择了与有关国家通过双边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方式。此间,中国还与东盟于2002年通过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确立了上述解决争端方式。也正是得益于此,南海问题的处理在此后较长时间内一直是平稳和可控的。在1991年至2010年的20年间,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总额从不到80亿美元增至近3000亿美元,从一个侧面证明以上述方式解决南海问题是正确的。&&&&翟隽指出,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与菲律宾有关南海的争端被菲方以提交仲裁的方式寻求单方面解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菲方所提仲裁事项的实质是岛礁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而海域划界、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军事和执法行动等方面的争端已被中国政府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2006年声明明确排除在了仲裁庭管辖范围之外。菲方单方面提起仲裁本身违背了菲方与中方此前达成的双方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的双边协议,而仲裁庭作出的对本案有管辖权的裁定也背离了《公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条款。有鉴于此,中方只能采取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仲裁裁决的立场,并对仲裁庭滥用职权,肆意扩大自身管辖范围表示极大关切。中方认为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和仲裁庭强行推进有关程序均是违法、无效的。&&&&翟隽进一步指出,近年来个别国家反复谈论的所谓“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事实上南海航行自由不存在任何问题。实际上最关心南海航行自由的是中国。中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海诸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上述海域经过。所以,若是谁破坏南海航行自由,中国第一个不答应。近年来,为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更好履行中方在海上搜寻与救助以及防灾减灾方面的责任,同时也是为了基本军事防御和维护主权权益的需要,中国在部分岛礁上进行了一些工程,这同时也是为了实施向国际社会提供灯塔等公益服务、自动气象站、海洋观测中心、海洋科研设施等项目。因此,就此指责中国上述举动是在南海借机搞“军事化”是没有道理的。&&&&翟隽呼吁,南海问题涉及多个国家,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直接当事国的沟通和相向而行。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中国与直接当事国在维护南海地区和平发展大局上的根本利益一致,只要各方都采取负责任态度,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来解决南海有关争端,就能共同找到解决问题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本报巴黎6月14日电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南海问题缘何会被炒热?
06:38 &&来源:人民日报&&&&
&&&&  美国战略转移,中国迅速发展,某些国家的利益驱动,三个因素在同一时间点上“相遇”。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搅局”使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观察今天的南海问题,需要认识三个重要的背景因素。其一是经济因素。油价上涨,海洋开采技术的提升以及对能源的需求,使得南海的资源特征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周边某些国家来说,如果有了石油,GDP马上就能上去。比如,越南国家油气集团去年的总收入约占当年越南GDP的24%。据“商业监测国际”的数据,菲律宾2010年到2020年对石油的需求将增长33.7%,天然气的需求将增长104.6%,这促使菲律宾加快了对南海油气的勘探和开采,以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
  其二是美国的战略转移。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开始将原来侧重于反恐的战略重点转向亚洲。这主要是因为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贸融合出现了新局面。正处于经济复苏关键时刻的美国意识到,未来提升经济的希望在亚洲,因此必须加大对这一地区战略投入,以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东盟10国中,有一部分是美国传统的势力范围,美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它们对美国的“重返亚洲”是有所期待的,其中某些与中国有主权争端的国家,则希望借美国来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
  其三是中国的迅速发展,使中国成为这一地区最强大的经济引擎。一些亚洲国家希望搭乘“中国快车”,而又囿于传统的意识形态、历史纠葛和经济竞争等因素,对中国这个大邻居而有所担心,希望借美国的力量来平衡中国,同时也希望能够借这样的平衡从两个巨大市场获利。
  这三个因素在一个时间点上“相遇”,引发了南海问题的升温。去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明确表示,南海问题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东盟10国领导人举行峰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海上安全”、“自由航行”的重要性。美联社的报道称,奥巴马向中国发出强硬信息,要求保证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海域的航行自由。
  显然,美国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亚太经济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与南海的航行自由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南海航行的畅通,何来亚太经济发展?华盛顿这样的表态不过是借口而已,一是为了显示出其主导地位;二是要让那些希望美国来平衡中国的国家放心;三是为了实施在亚太规制中国的战略以获取最大利益,也就是让中国成为以美国为主导的体制中的“负责任的一员”。战略专家指出,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导致中国在南海方向上的安全压力突然增大。
  美国是这一地区的军事主导力量,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搅局”使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使原来的一些例行海军演习,也有了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图。美国某些媒体和学者甚至公开鼓动美军插足南海。《华盛顿邮报》曾发表社论,要求五角大楼在南海争端问题上给予菲律宾军事支持。
  但是,美国要想在这一地区借助于自己的传统影响,拉帮组派,甚至挑起与中国的冲突,又是十分困难的。美国《外交家》杂志今年6月一期的文章说,美国任何遏制中国的努力遇到的最大障碍,实际上是来自于东南亚国家对于美国在该地区存在的两难态度。
  记者在东南亚的采访中明显感觉到,东盟国家在期望美国来平衡中国的同时,也非常担心重新陷入冷战之中,他们极不愿意看到出现一个必须在中美之间做选择的局面。正如一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葛莱仪所说,目前的局势把美国扯向两端,一方面是有人要求美国站出来替他们说话;另一方面有人强调美中要交好。
  观察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一个关键问题是美国究竟想要什么?无论是制衡中国也好,还是拉拢盟国,或者是为亚洲未来定规矩也好,最终它想要的是在经济上最大获利,就是要借亚太的繁荣来繁荣自己。正是这一目标使美国的亚洲战略处于一种纠结状。对比去年和今年的两次香格里拉对话和两次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表态先“硬”后“软”,就足以显示出华盛顿“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南海问题下一步怎么走,与美国这种纠结的立场仍会有相当大的关联。美国会继续借所谓的“航行安全”等问题,加大其在南海问题上的参与,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以制衡中国。但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得不更积极地参与这一地区的发展,以期获得更大的好处。而参与发展就必然要与中国合作。
  在南海问题上制造紧张,或许会有利于美国国内的某些利益集团,有利于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但挑起战争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即使是最想借用美国力量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东南亚国家,也会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从整体上看,美国战略东移,重返亚洲,对中国既有挑战也有机会,对美国同样如此。丁刚
责编:陈晓冉
 |  |  |  |  |  |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 E-mail:
客服热线:010--668-0040 传真:010-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海问题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