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一学门手艺艺,朋友让我去本色,他们TMS皮肤管理和半永久有什么不同,也是要操作技术吗,还是只要仪器?

《杂文选刊上旬刊》2012年第5期
2012年5月上
--------------------------------------------------------------------------------
10:48:12&&
2012年5月上 (总第341期)&&
百字杂文&&
祖孙三代说花钱 王友元 1
有凭有据 李利利 1
动物对人的诉状 未 羊 1
结果 朱恒武 1
丢 一雁飞 1
公民讲坛&&
打死你我也不信 王 安 4
我们也能有乔布斯 邱允盛 8
悯农诗之“悯” 宋志坚 9
合影照片上的白光 吴 非 13
忽然想到——力格尔龙 陈四益 14
孩子读史 陈 洁 18
由李娜想起郎平 丁 辉 34
干爹的背后 羽 戈 36
聊斋闲品&&
鬼话(杜撰曲) 刘 征 5
有时候沉默也是谎言 鲍尔吉·原野 10
鲁迅的广告宣传和文艺批评 路卫兵 17
天上掉馅饼 曾德凤 27
一针见血 钟 禾 32
立此存照&&
被骗者与骗人者 鄢烈山 6
涨价的喜感 余远环 11
难以治愈的“申遗病” 张 鸣 16
《武训传》解冻 王晶晶 22
监管的尺子 付雁南 26
银行业该整改 苏文洋 28
也说“换稿门” 胡 杨 30
史海备忘录&&
元勋也恐惧 刘吉同 12
皇帝的烟火气 游宇明 20
齐桓公晚年悲剧的启示 郑连根 23
一段往事 朱大路 24
酷吏的兴起与末路 国 学 29
人生解读&&
假面 闫小青 15
人生数问 青 青 19
还能干什么 蒋子龙 21
夫妻情说 苗得雨 25
怀念萧乾 季 音 37
林放与曾彦修 张宝林 38
杂文作家档案&&
黄一龙档案& 40
我的“呐喊” 黄一龙 40
档案珍藏者语 本 刊 41
杂文专版撷英&&
鲁迅有没有文化不自信 张心阳 42
警惕如此“帮衬” 王一心 43
迟到的哀荣 吴志实 44
·《北京日报》杂文专版编辑手记·&
说说历史题材杂文 王一心 45
洪巧俊新作小辑&&
临时工成了“中国脊梁”(46) 洪巧俊 46
农民还愿种粮(47)&&
关于爱的渴望及其他(48)&&
·作者告白·&&
农民的角度(49)&&
社会档案&&
互助献血变味儿了吗 陈倩儿 50
中华杂文网文选&&
这次动真格& 52
从赔款到存款& 53
见仁见智&&
不要张口就是蔡元培 王润茜 54
挨骂是北大的另一种荣誉 程曼祺 55
精品卷宗&&
一种默契 夏丏尊 56
·现代经典杂文小识(之七十七)·&
琐事中的微言大义 ——读《一种默契》 周春梅 56
书法家 李 远 58
减肥广告 陶百军 59
请出示您的扫墓证 孙存准 60
举报信 张艳霞 61
读一点鲁迅&&
鲁迅日记中的朱安 张映勤 62
自然哲学 史顺利 7
世说新语 刘志永 33
交流平台&&
感悟等 吕一涛等 63
本刊直播&&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三) 《杂文选刊》编辑部 31
《杂文选刊》2012年4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 本& 社 35
读者服务部邮售书目 读者服务部 64
看棋比下棋累 张书信 封面
语丝画痕&&
文∕图 李桂元&
特别推荐&&
两部畅销书·杂文理论评论书系& 封三
《中国杂文》(百部)卷一卷二卷三即将定稿& 封底
-------------------------------------------------------------------------------
2012年5月上 (总第341期)&&
百字杂文&&
祖孙三代说花钱 王友元 1 ]
老子说:“能省尽量省着用,一分钱当两分钱花。” 儿子说:“花在身上的钱,那才表示是自己的,放在口袋里那是身外之物。”
孙子说:“该花的,爽爽快快地花;不该花的,想着法子花,没钱借钱花。”
有凭有据 李利利 1
据悉,据报道,据网传;据专家讲,据学者说;据知情人透露,据可靠消息推测;据资深前辈的讲授,据经常交往接近者爆料……
& ——据这,据那,都不如据实!
动物对人的诉状 未 羊 1
&驴说:“人类自身常常很愚蠢却总叫我们‘蠢驴’。”
   猫说:“人爱搞阴谋诡计却说那是‘猫腻’。”
   鼠说:“人自己只图眼前不顾长远却说我们‘鼠目寸光’。”
   狐狸说:“有的人最爱装模作样吓唬别人却说我们‘狐假虎威’。”
   兔子说:“有的人多处占房却说兔子‘狡兔三窟’。”
   动物们一致要求,人要讲“人德”,不要玷污了动物的清白。
结果 朱恒武 1
工程无法提前完成。
   包工头斥责施工队长说:“不要谈什 么条件,你只需要向我汇报结果。”
   施工队长批评班长说:“不要讲什么道理,我只要你告诉我结果。”
   班长谩骂工人说:“告诉你们,在我这里没条件没道理可讲,我只看结果……”
   于是,工人突击加班。
   之后,工程突然坍塌。
   结果,警察找上门,对包工头说:“法庭会给你一个最终的结果。”
丢 一雁飞 1
&一个日本人丢了一辆自行车,我们的警察叔叔们“闻警而动”,只用了短短的三个工作日就神奇地破了案,连夜“完璧归赵”。
   我们丢了无数辆自行车、电动车,警察叔叔却说“回家等消息吧”。这一等,不出意外,就是几年。
公民讲坛&&
打死你我也不信 王 安 4
  不幸,我学了统计。学马列的无产阶级统计理论,也学西方的数理统计方法。其实这两者都来自西方。
记得上学时,学哥学姐们豪情万丈,有马列理论的抬头引路,有数理统计的技术保障,他们把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数据咀嚼梳理,数学模型,投入产出,相关回归分析——于是大声宣布,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尽在掌握中,一只蚊子也甭想逃脱。统计是他们的支点,能撬起地球。
大学毕业后,众哥姐多分配到各统计部门,光国家统计局就去了六个。这么多年,他们差不多都成了领导,有的还驰骋各地,专职核查统计数据的真实和准确,艰苦奋斗。另一个三十年了,他们治下的统计怎么样了?
刚刚,国家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室查处了重庆永川区和山西河津市干预企业上报数据的丑闻。中国统计数据的暧昧是公开的事实,于是国家统计局要求各地方企业,不经过地方政府直接把数据汇总上报。然强龙如何斗得过地头蛇?重庆永川区政府发文,要企业直报数据前,先将数据报给地方政府审核评估。河津市更绝,统计局用电子邮件或电话向企业发数据,令企业据此上报。据说,这种和谐统计数据的做法早已在全国推广,主导者是各地“统计改革小组”。
这似乎是在批评学哥学姐的无能?正是。大学毕业后我到了一个国家机关,搞统计。第一天上班,办公室的大姐笑眯眯道:“你带瓶子了吗?今天分菜籽油。”当时就把我那神圣的统计支点打烂。后来我发现,随便哪位领导的一个喷嚏,就可能影响中国经济,比那精妙的数学模型强大多了。
1994年,我操持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讲某县放卫星,统计数据造假。这篇报道源自几家中央媒体记者的调查,有企业人员证实停产虚报的录音录像,有当地能源和原材料耗费的数据,还有政府号召放卫星竞赛及奖励的文件,各个信源互相佐证。
有这铁样的调查,那些记者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媒体动作呢?他们夸《中国青年报》胆大,犀利。但报社得到的报酬是,做检查。所以,对今天企业遵从领导的指示,把统计数据翻倍的做法,我充分理解,由衷尊重。只是不幸,负作用是我彻底怀疑统计的神圣,从专业到数据。
我想,数据造假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技术不靠谱,比如2009年的房价,国家统计局说上涨1.5%,这让大家“打死你我也不信”,而国土部的数据是上涨25.1%。之所以说国家统计局技术不过硬,是觉得它没有造假的理由。
另一种情况就复杂了,有造假动机,主动为之,且有技术含量。日前中石油、中石化的年报出来了,里面有些诡异:中石油所加工的原油中自产原油约占90%,原油购进价格相对较低,而中石化近80%靠进口,原油购进价格相对较高,两者成品油售价基本一样,但中石油每吨亏损额是中石化的近三倍。并且,2011年与2010年比较,国际油价、进口油价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价差并无很大变化,为什么2010年炼油能赚钱,而2011年炼油却出现大亏损?——连谨慎厚道的《人民日报》都看不过去了,载文发问。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不论是做账,还是石油进出口游戏,目的都是为实现油企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油价无限上涨,生生高过美国;另一方面油企时常蔑视政府和公众的智商,哭亏索取补贴。只是,这般骄蛮对父老乡亲太不厚道了。
对于骄蛮,政府是有规矩的,比如《统计法》。但不幸,规矩是纸老虎。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参加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他没有跟其他与会者一同下榻论坛会场所在的五星级索菲特酒店,而是住进了四星级的千舟湾度假酒店。博鳌索菲特酒店豪华间网络报价为一千八百四十元,行政间两千四百一十五元。而美国政府对于到海口公务出差的住宿标准上限是一百八十一美元,折合人民币一千一百三十六元。
马上有人指出,中国政府对官员出差也规定了明确的费用标准,且比美国低。你信吗?不要说部长、司长,就是处长、处员,有谁会认真计较这些规定吗?打死谁我都不信——那也太瞧不起地方的同志了。
   【原载日《中国青年报·世说新语》】
我们也能有乔布斯 邱允盛 8
众所周知,我们有一个“钱学森之问”,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显然是一道艰深的命题。
   一题未解,一题又来。随着“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离去,人们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这就是:“我们出得了乔布斯吗?”
谁都知道,人才的培养,孩提时代就应开始。“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电脑要从娃娃抓起”。创新意识呢?毋庸置疑,也应该从娃娃抓起。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吧,据《人民日报》刊载,我们曾有一个参观团到美国学校考察,向学校管理层请教:如何教会学生创新?想不到美国人的回答是:年轻人本来就有创新精神,用不着我们去教,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把他们的创新精神扼杀了。按照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真应该检讨检讨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有没有扼杀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孩子是最富有幻想的,孩子是最爱异想天开的,孩子是最不愿循规蹈矩的,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是保护了孩子们的这一天性,还是有意无意地扼杀了这一天性?答案可能不会太让人乐观。大家可能曾听说过,美国内华达州发生过一桩奇特的诉讼案,一个叫伊迪丝的三岁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幼儿园薇拉老师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二十六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一千万美元。这起案件最后不仅是伊迪丝妈妈胜诉,而且还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这桩诉讼案和这样的判决,对我们来说,真是太难以想象了!
创新不但要具备创新意识,还要具备创新的土壤,具有制度性、文化性的前提保障,也可以说要有创新的动力。乔布斯之所以成为创新的代名词,除了他自身的素质以外,外在的土壤、保障和动力,作用绝对不可低估。资本运行的规律是追逐最大利润,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由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奇妙操作,利润率已经平均化了。各行各业,五行八作,开银行的也好,卖白菜的也好,利润基本都在平均值的上下浮动。难有畸低,也难有畸高。想用垄断来获取暴利,绝无可能;想靠投机来赚大钱,则伴生着巨大的风险。唯独创新,能赚大钱,能带来暴利。如此,乔布斯的出现,就不奇怪了。反思我们,市场这只神奇的手,发育得还不能说太健全,更严重的是用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等不正当的手段,倒最容易成为暴发户,钱来得倒最容易。既然如此,谁还愿意千辛万苦、千思万虑地去想创新。创新的幼苗太难出土,也就不足为怪了。
看来,能不能出乔布斯,这和教育有关,还和我们脚下的土壤能不能、适不适宜创新幼苗成长有关。如同“钱学森之问”一样,对我们来说,这似乎也是一道艰深的难题。
   【原载日《今晚报?肝胆篇》标题有改动】
悯农诗之“悯” 宋志坚 9
福州城内乌山之上,有《题望耕台》的石刻,朱红描出,分外醒目:
   为念民劳登此台
   公余坐啸且徘徊
   平畴万亩青如许
   尽载沾塗血汗来
此诗落款“乾隆任午郡守剑南李拔书”——“郡守”系俗称,在清代的正式官名为知府。读此诗,让人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类诗,通常被人称之为“悯农诗”。因而,此诗也颇让人揣摩二百五十年前的一位地方官的悯农心态与悯农形象。如今幢幢高楼崛起之处,那时却有“平畴万亩”。
李拔所作的《题望耕台》,既非官样文章,亦非应景之作,其中贯穿着真切的悯农情结。他能“念民劳”,会上“望耕台”,会在“平畴万亩青如许”中窥见百姓的“血汗”,这都是他作为一个清官循吏的基本素质。即此一端,便可知此公并非附庸风雅之辈,更非那些喜欢到处涂鸦,任期之内受人恭维、离职之后成为笑柄的庸官俗吏可以比肩。
为官一方的人,心中是否存有这个“悯”字,是大不一样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系孟子所说的“四端”。“悯农”便是一种恻隐之心,也叫不忍之心。对于一个普通人,此乃仁义之端;对于执政者,便是仁政之端。
“农民最苦、农村最穷,农业最落后”,古人所谓的“悯农”之农,至今尚有“三农问题”有待解决,这种“悯农”的情感就应是执政者的起码情感。取消农业税的善举,固然不是一个“悯”字所能囊括,却也包含了这个“悯”字。极而言之,常常心存这个“悯”字,至少在挥金如土之时,就得掂量掂量,少一点摊派;在搜刮地皮之际,就得摸摸胸膛,少一点贪念;在“政绩”迷心之时,就得想想后果,少一点折腾。
据说在未来四年内,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公务员将会全体接受一轮“职业道德培训”,中国“古代官德”将要“进入课程大纲”,对此,一些专家并不赞同,大概认为“古代官德”有诸多局限。我忖度,此类专家对于“悯农”的“悯”字,或许也有微词,“悯”与“怜”联在一起,叫做怜悯。仅此,就可使人心生非议,诸如“廉价的怜悯”呀,“居高临下”的“士大夫气息”呀,反正都够不上“人民公仆”的格调。但我以为,古代清官循吏的官德,本是由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期盼与统治者长治久安的愿望之契合所生,方才得以千古流传。诸如使民以时、为民请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等等,都与一个“悯”字密切相关。这个“悯”字,乃是执政的底线。为官一方的,有比这个“悯”字更高的境界自然很好,常常心存这个“悯”字,也是挺难得的。
   【原载日《解放日报·朝花》】
合影照片上的白光 吴 非 13
&整理旧物,翻出一卷合影照片。所以论“卷”,是因为这些照片长者两尺余,短者一尺五寸,无处可挂,无处可夹,故从收到之日起,便那么一卷,送入冷宫,权当鸡肋。我这样做,有点罪过。照片上多者五百人,少者一百人。后几排的,大部分不认识;前排的,我认识他,他不一定认识我。如果把这样的照片挂在家中,要费很多的口舌向来客解说,还得劳客人踮起脚来从密密麻麻的人头中找出“第&排左起第&&人”,勉强辨认出脑袋,却又看不清眉眼,客人只能敷衍说:“嗯,你和他们在一起照过相。”故而我把这种大合影一向视为一种负担,有一次想溜开,不想被主持人捉住,就势送入前排边上多余的一座,结果反而又引起了别人的种种猜测和不满。
坐在前排的人有没有这种负担?也有。有人私下说过,怕合影,怕坐前排,怕坐正中,年纪大了,不小心闭了眼,歪了头,照出来让人笑话。这些还是次要的。经历过“文革”的人,便知道合影也是招祸之道。你明明站在第六排左起第十五位,他却非要你交代与第一排右起第八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与第一排左起第三人穿同样的衬衫。于是轻则检查交代,皮肉吃点苦,重则委屈你十年八年,而那坐在前排的人受罪多也走在前头,不说别的,仍说照片,这时候就轮到脸上打叉了。“文革”初期,这种在照片人头上打叉,以示自己清白的做法随处可见。
当时,有青年作家某君,每日看报跟形势,报上点了谁的名,他便用小刀在照片上刮去谁的面孔,不到一年,那曾引以为荣的一米长的合影上,前排的人几乎全被“砍头”,成了一道白光。其实这与巫蛊之术或捏小面人下油锅炸是没什么两样的,只不过目的是保护自己罢了。“文革”一结束,前排诸公或复出,或昭雪,但他的照片上变不出头脸来了,于是总有那么一阵尴尬。
但也有人身怀绝技。几十年前,去拜访一位劳模,他识字不多,因为互不摸底,言论都很谨慎。墙上高悬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出席某会议的大幅照片,前排尽为要人,也是白光点点。我也不以为怪,世风本如此。出了他家门,同行友人啧啧而叹,直说文士不如文盲。问他何来此说,他笑着说:“你没注意到吗?那照片上的人头,有的是用胶布贴上去的——隔着玻璃贴的!”我这才想起他为何要把它挂得那么高!
那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使我这布衣也怕起合影这种事了。今之青年,遇硕学通儒,不爱造门质疑,而喜合影签名题词,我不免为这些照片的结局多想到一点什么。
   【选自今晚网
忽然想到——力格尔龙 陈四益 14
“听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这是俗语,但俗语不俗,其中道理,当得杂书百卷。我说的杂书,是指那些市场上铺天盖地教你成名、教你发财、教你当官,忽悠得你晕头转向的所谓畅销书。我不看这类杂书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他讲的确有神效,那么他自己早就应当成名、发财、当官,不屑于摇笔著文来赚这几个小钱了。
有一阵儿,说红酒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而且言之凿凿,因其含有一种叫白藜芦醇的东西。于是一阵忽悠——大家都来喝红酒啊!红酒大卖,酒商大赚。但不久传出消息,实验用量一次要用白藜芦醇几十到几百毫克,而且要直接作用于细胞,而一百毫升红酒(大约二两吧)所含不过区区几百微克(一微克等于千分之一毫克),若要达到实验用量,那可真得如李白所吟“会须一饮三百杯”——还得是巨杯才成。何况酒里的白藜芦醇并非直接进入血液,而是经过胃肠综合,又成为别的化合物,能对人体作用几何,真是难讲得很。于是,红酒热渐渐消退。不过,过了一阵儿,又被以另外的理由大加忽悠,于是新一轮红酒热兴起:“喝红酒啊,健康饮品!”
为了商业利益,商家每每会放出一些风来,或以科学之名,或以时尚之名,或以健康之名,或以其他什么之名,让你产生购买的冲动,一波随着一波,永无止境。不善听话的,上了一当又一当。
又有一阵,一种叫做葡萄柚的水果大行其道,说是常吃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美国的一个什么组织还称之为“健康心脏极品”。但后来发现,吃葡萄柚会使人体对某些降血压、降胆固醇或镇静剂类药物的吸收增加好几倍。如果赶巧碰上,岂不等于过量服药?
   所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听风就是雨,赶时髦、随大流,也不是听话的好办法,不是上当受骗,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尧、舜和桀、纣,分别是中国历史上好皇帝与坏皇帝的标本。要称赞后来的好时代,便是“尧天舜日”;要诅咒后来的坏皇帝,便是“桀纣之君”。其实,尧舜未必如是之善;桀纣也未必如是之恶。只不过前者是胜利者,所以众善归之;后者是失败者,所以众恶归之罢了。
爱听好话、恭维话,人情之常。但是常人不见得会有人大肆恭维,偶或说得过点儿头,也不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若手握重权者,身边就难免有人包围。这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千方百计阿谀奉承,随便说说,便称“重要讲话”;即兴闲谈,便是“英明指示”;略有小成,便颂伟绩丰功;稍见安定,便称太平盛世。中国历史上此类人事不绝于书。远的如西汉独多凤凰,宣帝在位不过二十几年,《汉书·宣帝纪》中记载凤凰来集便有十数起。凤凰本无,但因皇帝爱听,所以各地就不断编造上报,以期圣心大畅,弄一个加官晋爵。近的如袁世凯当国,因为他想当皇帝,所以一班想靠拥戴建功、博个封妻荫子的人,便大颂君主制之美妙,连送给袁氏看的《顺天时报》也是一心想当太子的袁克定编造的假报。待到袁氏知道,大骂他欺父误国时,败局已成。
   几千年间,恭维拍马的“好话”造成无数悲剧。但常常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一个人不能只想听“好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同样不能在“好话”中陶醉。外国人看中国,各有各的角度也各有各的态度,所以有说好的,也有说坏的;有说得平实的,也有颇为夸张的。如果只把夸张叫好的搜罗起来当补药吃,就可能自大,反之则也会自卑。盲目的自大或自卑,其源同出于不能全面估量自己和对方。清代皇帝们的功德,这些年大大被夸张了。其实,中国正是在清代完成了从盲目自大到盲目自卑的转变,两个极端都不曾给中国人带来任何积极的效果。现代中国需要的是理性的自信与自尊,对赞扬与批评都能冷静客观地判断,善分析,善比较,既不因几句恭维而发昏,也不因几句批评而失魂落魄。清醒地估量自己,如实地判断他人,然后切实做好自己的事。能如此,才算从精神上走出了屈辱历史的阴影。
北京人有句土话:“甭听那些力格尔龙”。“力格尔龙”是什么意思,是哪几个字儿,我一直不曾明白。写完此文一想,上面讲的那些无须听的,大概都属于“力格尔龙”的范畴。一个词语似乎没有确定意思时,就可能包容更多的意思。于是加上了这几个字,表示这类“力格尔龙”源远流长,远未完结。
   【选自陈四益著《忽然想到》三联书店版,本刊有删节】
孩子读史 陈 洁 18
吾家小儿,年方十岁,酷爱读书。两年前,看了电视剧《三国》,孩子着了迷,自行看起大部头的《三国演义》来,然后是各类话本,再由历史演义小说转向史书。
孩子看书的常态和本能,是吸收的多,反思的少。偏生我们对待书的传统态度,也是只让人信,不让他疑,于是生出很多事来。看了《三国演义》,孩子认为曹操就是坏蛋奸臣,我得翻出《短歌行》、《龟虽寿》,讲一大通加以纠正。这还是小事,有远比评价单个历史人物严重得多的问题,渐次露出端倪来。
看完《三国演义》,孩子学会了一个“道理”,凡事要“用计”:利用人心,说话要有策略,挑动一个折腾另一个,明明这么想,偏偏那么干,两面三刀四面抹光等等,而且很快活学活用起来,话也不好好说了,和朋友玩,时不时咬耳朵“我就告诉你一个人”,“且慢,我有一计”。那些曲里拐弯的“阴谋诡计”虽然拙劣,这种思路却很危险。如果计谋成为主要的游戏规则,那么这个游戏是糟糕的。但孩子并不这么认为,很享受地沉溺其中,觉得自己很聪明,梦想着能将人与事玩弄于股掌之间。
看《水浒传》那段时间,孩子张口闭口“奶奶的”、“洒家”,满口“鸟”字都出来了。对于充斥全书的血腥,“死尸血渌渌的”,都好不快意欣赏,而且渐渐酝酿出几个标准造型:单脚往椅子上一踏,一手叉腰,一手拍桌子,再做拔刀势,口道:“少废话,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红白刀还常给念反了,这成了他一段时间的招牌动作。
我问他:“就说‘三打祝家庄’吧,时迁偷杀店家的鸡,还撒谎,还蛮横,后来又血洗祝家,灭了订约中立的扈家庄,这些是英雄所为吗?他们争取卢俊义的办法、对待战俘扈三娘的手段,还有人肉包子店,不恶心吗?”小儿懒得跟我讨论,小手一挥,一言以蔽之,曰:“英雄好汉就是这样的!”
为了同小儿辩论,我特意重读了《水浒传》那本并不吸引我的“鸟书”,我希望孩子能理解:其一,没有更高的理念和文化,单凭一腔义愤、两个拳头,对于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几乎是有害无益的;其二,暴力或许“很有用”,但一定会滋生死亡、仇恨和对生命的蔑视,这些都是人类的毒素。
暴力一直是个问题,读史之后更突出了。孩子刚开始读《史记故事》,还恨恨地一拍书,大声骂道:“吴起这个坏蛋,要证明自己忠诚,离婚就行了,不至于杀妻嘛!”或掩书叹息:“什么人能狠心做人彘啊,做了还去看。”但渐渐就习惯了,见怪不怪,好像赵襄子给智伯的头盖骨涂上漆当杯子喝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读《资治通鉴故事》时,他若无其事地问:“董卓肚子里都是啥呀,能烧那么久?”他看《三国演义》时,还问过什么是点天灯,然后战栗说“好可怕”、“变态”,现在居然已经习以为常。
对孩子来说,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或史实简直就是魔幻世界。孩子得出一个结论:古人真怪。碰到这类“真怪”的问题,我的办法是,或者推荐他看相反的文章,让他知道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或者冬烘地讲两句大道理。
   【选自360doc个人图书馆,本刊有删节,标题有改动】
摘自:未知 原文链接是:
由李娜想起郎平 丁 辉 34
&日前,李娜一句“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再掀波澜。“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而只是为了尽力做好自己的这份工作”所宣示的“职业伦理”,对“为国争光”的“国家伦理”所形成的挑战,再次成为转型期的社会心理象征性标志。这让我想到了郎平,还有曾经在“举国体制”中备尝兴衰沉浮的辛酸与苦涩的中国女排。
郎平先是作为中国国家女排的主攻手,后是作为国家女排的主教练,其间的辉煌与荣耀、坎坷与辛酸,想来都是不言自明的。由于承载了过重的“国家使命”,中国备战各种世界级比赛的训练都是“魔鬼式”的。有一种说法叫“祖国的召唤”,在“国家荣誉”面前,一切个人的利益都得让路。在郎平的印象中,只要国家队需要你,个人即使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毕竟,在中国,一切正如那句广为人知的话——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2005年,郎平受聘担任美国女排主教练。执教之初,美国女排姑娘的自由散漫、目无纪律就使郎平困惑、震惊,继而是愤怒——天下竟然有对“国家荣誉”如此淡漠、不负责任的国民!感冒都可以成为离队休息的理由!离世锦赛不到一个月,主二传突然说家里有事,走了,把全队就晾那儿了!大家赶紧临时抱佛脚,找主二传。郎平后来对杨澜说:“这跟国内太不一样了,在国内,国家队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电话,第二天队员就来了。”不用说郎平,即使是看多了那些家里死了人,还坚持训练、参赛的先进事迹报道的普通百姓,肯定也会觉得这样的队员简直匪夷所思!
不同的政治理念锻造了不同的体育理念和体育精神。一种是视体育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一种是视体育为自由、公正与和平的象征,最大限度地追求身体的极限与美。诚如杨澜所说,两种体育精神需要沟通,西方世界要学会从中国遭受百年屈辱的角度理解中国体育的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色彩。但如果一边是不断增多的金牌总数所代表的荣耀与辉煌,一边是长期遭受“魔鬼式”的训练所带来的也许终身无法痊愈的伤与病,这是不是值得思考?
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曾把国内的民众情绪鼓动得血脉贲张,然而,女排姑娘们很快就尝到了苦头。1988年,中国女排奥运会卫冕失败,没有实现国人在赛前“六连冠”的预期。但本就承担了过重心理压力的包括郎平在内的女排姑娘们从民众那里得到的不是理解与抚慰,而是打击与嘲骂。刚下飞机就接到电话,让女排的姑娘们直接把车开到火葬场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女排收到了寄自祖国各地的“破鞋”,甚至上吊用的绳子。中国女排从“英雄”到“罪人”的身份转变,也就发生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这些都记载在当年引起轰动的报告文学作品《汉城不是洛杉矶》中,这部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面对失败时的心态与反应。
中国体育的症结之一亦为李娜此番一语道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健儿的肩上负担过于沉重,如果我们的运动员少一些将金牌与为国争光挂钩,也许他们在比赛中更轻松些。
   【原载日《羊城晚报·世象》】
干爹的背后 羽 戈 36
“干爹”一词,古已有之,更典雅的说法叫“义父”。你看古典小说、武侠小说之中,义父的踪影,几乎无处不在,如董卓之于吕布,刘备之于刘封,欧阳锋之于杨过,谢逊之于张无忌,至于义父对义子的利用,义子对义父的背叛,他们之间的义薄云天等,更是小说所不可或缺的桥段。干爹背后的权力与利益之争,在古典的密室,早已上演千百遍。
话说清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汪某,令其妻曹氏,先拜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于敏中的小妾为母,后拜户部尚书梁国治为父,与吕布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姓家奴。曹氏初见梁国治,以朝珠一串为敬献之礼。纪晓岚赋诗讥嘲道:“昔年相府拜干娘,今日干爹又姓梁。赫弈门庭新户部,凄凉池馆旧中堂。郎如有意应怜妾,妾岂无颜只为郎。百八牟尼亲手挂,上襟犹带粉花香。”——“牟尼”即清朝官员所佩戴的朝珠,共计一百零八颗。后来有促狭之人,将此诗后半首改为:“郎如有貌何须妾,妾岂无颜只为郎。百八牟尼亲手挂,回朝犹带乳花香。”于是曹氏得名“乳花娘子”。
我想起的第二个干女儿,是曾担任直隶总督的晚清名臣陈夔龙的夫人。读过陈夔龙的回忆录《梦蕉亭杂记》的朋友都知道,此人绝非庸才,徐一士说他“美风仪,能文词”,“以敏干为上官所赏”,“佐理外交,亦有能名”(《一士类稿》);他自称“一不联络新学家;二不敷衍留学生;三不延纳假名士”,可见他的风骨。不过限于灰暗的时局,他还得走裙带路线,其夫人许禧身,拜手握重权的庆亲王奕劻为义父,据说常住庆王府,“累日不去”。冬天,王爷上早朝,寒气刺骨,干女儿便将冰冷的朝珠放在怀里暖热,再挂在干爹胸前。
抛开干女儿,单说干爹。当官员显达以后,便会有一些无论血缘还是姓氏都毫无干系的人投奔上门,认其作父,如《水浒传》写高俅新发迹,却有一个“本是叔伯弟兄”的人,硬是打乱辈分,与他做干儿子,此即高衙内是也。另一面,有一些官员,不愿与臣僚保持从属关系,而希望建立父子关系,这么一来,善于察言观色的干儿子们就趋之若鹜。如魏忠贤门下党徒,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从名目上看,有些已经降格到孙子辈矣。“五虎”之首的崔呈秀,曾“夜走魏忠贤所”,“叩头涕泣,乞为养子”。
假如说上级与下级的行政关系,是一种科层制,那么干爹与干儿子的行政关系,则是一种血缘政治,哪怕这种血缘出自无端的虚构。无疑,有些官员认为,上下情同父子,权力铸为一家,还有什么被煽动颠覆的风险呢?实际上,这背后乃是一种狭隘的治理术,一种父权社会的遗毒。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这样的干爹,有几人落得好下场呢?
   【原载日《新快报·意见周刊》本刊有删节,标题有改动】
聊斋闲品&&
鬼话(杜撰曲) 刘 征 5
&大画家,我老友也。以近作《人小鬼大图》相赠。四尺纸幅,通天到地站立着一个大鬼,狞恶可怖。夜深人静,灯影摇摇,但见那鬼面活起来,嘴唇在动。我屏气倾听,且听他说些什么。
【曲一】哈喽,画家!论成就你已跻巅峰,论资格你早已白发。早就该寄情林泉,风流潇洒。画个花儿草儿蝶儿鸟儿,画个病美人雨打梨花,画个老渔翁春水浮槎,画个羽衣客吞吐烟霞。这画儿准能拍天价,银子到手白花花,没来由偏把鬼来画。
【曲二】画鬼也罢!就该画那鬼小姐,娇滴滴闭月羞花,鬼丫鬟,滴溜溜眼会说话,鬼相公色兮兮文酸醋假。仿聊斋笔法,画勾魂摄魄的鬼狐婚嫁。这画儿也不差。没来由偏画咱鬼老大。
【曲三】画咱鬼老大也罢!就该画咱慈眉善目的假面,绅士风度的假发,描龙绣凤的锦袍,盘金嵌翠的乌纱。就该画咱手握经卷,悲天悯人,身佩美玉,温文尔雅。真真假假谁能辨?这画儿给咱多了一道障眼法。答谢你一辆新款宝马。哎呀,你呀你!难道你喝了迷魂汤,吃了人胆丸,楞可从虎口里拔牙,眼睁睁往地雷上踏,竟敢剥去咱的伪装,画一个裸鬼,赤条条一丝不挂。
【曲四】暴露了咱一摆手走石飞沙。暴露了咱一眨眼霹雷轰炸。暴露了咱烟囱般鼻孔,哼一声毒火喷发。最不该呀,暴露了咱掏人心的毛爪,吃人肉的獠牙。害得咱假西施现形母夜叉。呸!不过是画!
【曲五】一只手怎搬开大山压,一根木怎支起高楼塌,一枝小小的毛笔怎奈何咱鬼老大。咱有九十九种变身法,咱有天神保驾。画家图个啥?只落得大头鬼、长舌鬼、黑心鬼、要命鬼、鬼祖爷、鬼子鬼孙一迭连声地骂一个字——傻!
   【原载2012年第1期《中华诗词》】
有时候沉默也是谎言 鲍尔吉·原野 10
&金子在什么情况下都是金子,而沉默不过是一种规避,有时是金,有时是谎言。
   什么是金子?
   一部历史如果有金子的话,它只能是真相。
   真相远不如金子那么显赫,也打不成首饰戴在身上。
   真相可能令人沮丧、令人愤怒和悲伤。但真相如金子一般诚实,它的价值只在于它是真相。
   真相的敌人是歪曲与沉默。有人毕生所做之事,一言以蔽之:掩盖与歪曲真相。
   另一些在场者被时光一点点截短生命,他们选择了沉默。
   沉默也在掩盖真相,它们是一回事。沉默者帮助掩盖者掩盖,帮助歪曲者歪曲。
   说谎有许多种方法,催人泪下只是说谎的方法之一。
   人类拥有语言之后,谎言像野草一般蓬勃。
   说谎言者用谎言砌成迷宫般的地道与长城,似乎能水来土掩,固若金汤。但谎言是纸做的地道与长城,怕火,火就是真相。
沉默者如果走入天堂,他后悔的事情可能正是沉默。沉默者比歪曲者还多一些良知,然而良知是什么?是沉默吗?沉默用无声的话语加入谎言的合唱。
   人们依赖语言、恐惧语言,用一些语言消灭另一些语言。
被消灭的语言像瓦砾一般堆在战场,它们盼望被还原成房屋。于是,房屋产生,有一些是还原,更多的是建造,像人们在史书里见到的那些房子。对这些情形,鲁迅很生气,他在《狂人日记》中说,中国历史的每一页都写着“吃人”。如果鲁迅把火气消一下,也许会这样说:每一页都在谎言的背后写着吃人。
   真相有那么可怕吗?
它的可怕分成两层:一层是当年的可怕,另一层是现在的可怕。承担第一层可怕后果只是不幸的人,而另一层的恐惧者是那些制造可怕的人。
就像河流冲不塌河床一样,真相带来的不是骚动,而是思考。对过去的历史,每个人都是责任人。真相将缔造美德,含义是诚实、珍惜与自省。
   沉默有时也是谎言,是不正视历史。
   【原载日《红山晚报·文化周刊》】
鲁迅的广告宣传和文艺批评 路卫兵 17
&#年,鲁迅为三闲书屋出版的《死魂灵百图》写广告,称其“纸墨皆良”,“读者于读《死魂灵》译本时,并翻此册,则果戈理时代的俄国中流社会情状,历历如在目前,介绍名作兼及如此多数的插图,在中国实为空前之举。但只印一千本,且难再版,主意非在贸利,定价竭力从廉。精装本所用纸张极佳,故贵至一倍,且只有一百五十本发售,是特供图书馆和佳本爱好者藏庋的,定购似乎尤应从速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鲁迅的三闲书屋印行文艺书籍,为此他还打了一份广告:“敝书屋因为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堕落和滑头,有些不满足,所以仗了三个有闲,一千资本,来认真介绍诚实的译作,有益的画本,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宁可折本关门,决不偷工减料。买主拿出钱来,拿了书去,没有意外的奖品,没有特别的花头,然而也不至于归根结蒂的上当。编辑并无名人挂名,校印却请老手动手。因为敝书屋是讲实在,不讲耍玩意儿的。”
●鲁迅在给《文艺连丛》做的广告词中说:“现在的意思是不坏的,就是想成为一种决不欺骗的小丛书。什么‘突破五万部’的雄图,我们岂敢,只要有几千个读者肯给以支持,就顶好顶好了。”
   ●林语堂主创的刊物《人间世》,走的是《
论语》谈幽默的老路子。左翼作家联盟看不惯林语堂提倡的那一套幽默,于是开骂,说论语派那帮人是“闲人”。鲁迅骂得最凶,攻击林语堂文学上的趣味主义和自由主义,并说幽默文学是“麻醉文学”。
●赛珍珠的《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界反应很冷淡。鲁迅说:“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她亦自谓视中国为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立场而已。”
●鲁迅说:“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又说:“中国书中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在古书中找活字,是欺人之谈。”
●针对一些无聊的国产电影,鲁迅曾当头棒喝:“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很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响……看了之后,令人觉得现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须是流氓。”
   【选自路卫兵著《微历史:历史现场》湖南文艺出版社版】
天上掉馅饼 曾德凤 27
&天上果真掉馅饼了。各色人等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奇怪现象,反应千差万别。
   城管:谁在街头兜售馅饼,妨碍市容?没收,罚款!
   工商:不在市场里摆摊,想逃管理费吗?还是乖乖地进市场经营吧,否则,别怪我们处罚太重。
   质检:是谁在处理假冒伪劣产品吧?肯定含有有害物质。得告知老百姓,千万别吃。
   防疫:来历不明的馅饼,小心带有致命的病菌!得马上拿回去化验。
   某百姓:不管是谁掉的馅饼,都不应该去抢,应该统统拾起来,物归原主。
   广告营销专家:这很可能是哪家企业的广告营销策略,高明!
   天文学家:不排除是天外来客的可能性。机不可失,带个标本回去研究研究,说不定是个大发现,将来有可能获诺贝尔奖。
   相声演员:天上掉馅饼,大如磨盘,一个馅饼就可以把一头大象砸死。
   【选自新浪博客】
一针见血 钟 禾 32
& “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啊!”
——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认为,现在有些地方乱设机构,乱定级别,领导职数和公务员人数超标,“这两乱两超给买官卖官留下无尽空间。”
   “有的正门该开还得开,宁可把它摆在桌面上,现在好多东西摆不到桌面上,桌下的问题只会更多。”
   ——3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受访时表示,现在公款吃喝多数都有茅台,这些资金都是通过做假账解决的。
   “攀比和虚荣才是人生中最可怕的东西。如果有管用的后悔药,我愿意吃上一百剂、一千剂……”
   ——昔为副县长,今为阶下囚。2月28日,正在河南省信阳监狱服刑的驻马店市某县原常务副县长刘和平在狱中沉痛忏悔道。
   “北京十多年来超采的地下水超过五十六亿立方米,相当于抽干了两千八百个颐和园昆明湖。”
——北京是世界上少有的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都市。超采数十年,北京已处于一个两千六百五十平方千米的地下水大漏斗上,赫然列入地面下沉城市之一。
   “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维权成本高,有的时候为追回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63.817%的受调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默默忍受”,而近七成消费者认为维权成本太高。
“这些物资都是‘5·12’地震保证灾民所需后剩余的棉衣、棉被、热水袋等可长期保存的物资,暂时存放在敬老院的空房中,以应对其他次生灾害。”
——3月18日下午,有记者在微博上称,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敬老院内有大量地震后外界捐助的救灾物资,至今尚未开包。此微博立即被数万名网友转发,19日上午北川县擂鼓镇政府工作人员在接受微博联播记者采访时这样声称。
   “我又没轧死人,干吗扣我?你们敢扣我,我马上停掉你们公安局的网络。”
——近日,有网帖称,3月12日晚,湖北通城县广电局副局长徐某醉酒后用假驾驶证驾驶车辆,被县公安局巡逻大队查处时,徐副局长如是说。
   “一千元的收费标准是符合物价部门核定要求的。”
——昆明市民黄女士的母亲去世后,亲友们在昆明市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乐队演奏四首葬礼曲,断断续续地演奏不到一小时收费一千元,而且不开发票。黄女士对此提出质疑,称殡仪馆是在暴利经营。对此,殡仪馆这样回应。
   【原载日《南方都市报·声音》等】
立此存照&&
被骗者与骗人者 鄢烈山 6
《南方都市报》2月27日有则题为《应聘被骗三百,七刀闹市杀人》的报道,说的是2月14日,东莞厚街汽车站前,湖南籍求职者吴艳春将贵州籍打工者舒照岭七刀刺死。案由是,两天前,吴向室友借钱凑够二百七十元的报名费和一百元的体检费,交给美和劳务公司,但该公司并未给他介绍工作,只肯退还他七十元钱。他找中介公司说理不果,便找当初经手“招”他的公司招聘员舒照岭讨,舒没钱还他,他便掏出水果刀刺向舒,边刺边恨恨地叫嚷“让你骗人”!
二十一岁的舒照岭已经倒在血泊中,还被吴拳打脚踢。二十一岁的吴艳春当场被警察制服。现在我很想知道,吴现时被关何处,状况如何,此案如何了结,我希望看到此案的追踪报道。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一个已死一个生死未卜,正常心态的人不会不为他们痛惜。我的问题是,他们两人的结局谁更值得我们同情呢?
从结果来看,当然是舒照岭受害最大,他已被杀死,他即便有错有罪,也罪不至死,自然他及其家人是应予以同情的;而吴艳春是血案的制造者,他即便有理也无权行私刑,他肯定是有罪的,且是重罪。但是,在内心深处,我更同情吴艳春。他可以说是被逼疯的——虽然没有精神鉴定他“疯”了,“激情杀人”却是一定的,用的是水果刀;虽然逼“疯”他的不是舒照岭一人,也不是“美和劳务”一家。他杀死“骗子”后,挥刀与警察对峙并给亲友群发了条短信:“爸、妈、哥哥,我的亲戚朋友们对不起!永别了……我被骗够了我也不想活了!我的心太苦了,我的心也真的累了。”
舒照岭这样的人,在我看来是应该受惩罚的,虽然现在这样助纣为虐的人极少被惩罚,虽然欺负打工者的骗子公司要负更大责任、更该严惩。为什么我们的社会骗子横行,让赵本山的东北方言“忽悠”一词,与吴思杜撰的“潜规则”一起,成了新世纪最流行的社会词语,就是因为对大大小小的骗子太纵容了。
报道说,据内部知情者透露,“美和劳务”招募基层员工,通过随机搭讪或设摊招聘等方式寻找求职者,将人带回办公室;除数百元职业介绍费外,美和劳务的工作人员还会谎称求职者已初步通过面试,要求缴纳体检费、服装费等各种项目费用。有时还会勾结专门调包盗取银行卡的团伙,将求职者银行卡余额清空;最后一道工序是,用喷涂警用标识的摩托车、面包车将上门找麻烦的求职者送到偏僻地方丢下,以各种手段恐吓,使受害者不敢投诉只能自认倒霉。舒照岭自然是了解这种行骗内情的,他参与其中,分工是负责寻找猎物——他与《白毛女》里黄世仁的狗腿子和《红色娘子军》里南霸天的打手有什么本质区别?
这样没有良心的“狗腿子”现在太多了!如果是在旧戏和脸谱化的革命样板戏里,他们是跑龙套的家丁或没名没姓的“黑衣人”,我们不会同情他们。可是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却对他们的助纣为虐视而不见,甚至多有回护。比如,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里,那个为每天挣到五十元而去做强征强拆打手与帮凶的小伙子。我们对他们心怀同情,至少不那么痛恨,就因为他们身在社会底层,处于不义的食物链的低端,而一旦出事,当“替罪羊”受严罚的往往就是这些“临时工”。
有学者说当下社会道德的崩败,一是精英的精神堕落,一是底层的良知沦丧。在我看来,二者同样是该受谴责的。以《水浒传》为例,仗势欺男霸女的“镇关西”和西门庆固然可恶,开黑店做人肉包子的孙二娘与街头寻衅的流氓无产者牛二难道不是同样可恨吗?
就在我写此文的当天(3月1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工商部门在天河区横岗一巷端掉一个用工业盐、假盐制作肉品的大型黑作坊;《新快报》报道工商部门在荔湾区捣毁了四个病死猪私宰窝点。这些丧尽天良的黑作坊,有许多打工者,我不解的是,老板是为暴利铤而走险,按马克思的观点那倒符合资本家逐利的本性;那些收入菲薄的打工者又何必打这份工?记得去年有篇报道说,一个熬地沟油的打工者被油锅烫伤,老板不肯付医药费,他才愤而举报——真叫人不知怎么说他好!
让我们牢记,“底层”、“弱者”并不享有豁免权,一句谋生艰难、情非得已并不是参与为非作歹的有力辩护词,不论是在法院审判时,还是在道德“法庭”里。
   【原载日《南方都市报·个论》标题有改动】
涨价的喜感 余远环 11
3月20日,发改委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六百元,折合零售价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四角四分和五角一分。信息一公布,我在微博看到满屏的喜感和辛酸。
“每月两三千工资,怎敌他,八元油价来袭。车过也,正伤心,不似旧时油价。烦恼汽车没油,憔悴损,如今有谁堪加?这油价,怎一个涨字了得。”既然加不了油,那就唱歌:“涨吧,涨吧,汽油总要学着自己涨价;涨吧,涨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涨吧,涨吧,为自己的钱找一个家;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这是开车的代价。”歌不过瘾,想像力来补:“接某交管局通知:因汽油上涨至八元一升,车流量下降,但行人流量增加,交通压力增大。为此,从4月1日起实行路人限行。单眼皮单日出行,双眼皮双日出行,一单一双夜间出行,戴墨镜出行者按故意遮挡号牌处理,对割双眼皮出行者按套牌处理……请相互转告。”
以前每次汽油涨价时,一个比一个叫得厉害,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人们开始淡忘这份伤痛。这一次,全没了第一次涨价时的谩骂、第二次涨价时的愤怒、第三次涨价时的怨言。所谓“温水煮青蛙”,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想来不过如此。还要生活,还要加油开车。
嬉笑怒骂的各类段子,挖苦中有讥讽,认命中有辛酸,无奈中有幽默,往往能精到地点出社会弊病,相当程度上代表了社会情绪。想来,微博满屏的喜感,其实深层是在宣泄对社会分配的不满。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涨价,“有人问卖油翁,答:本来准备涨七百的,现在才涨六百呢。无他,唯手熟尔。”尽管炼油出现亏损,但2011年一季度,中石油仍获得了三百七十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9%,日均净利润为四亿一千万元;中石化则净赚二百零五亿元,同比增长24.49%,利润增幅大大超过中石油。前三季度报表的呈现也差不多,然而高昂的管理成本,只能屡屡逼宫涨价。两会刚开过,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GDP增幅拟降至7.5%,CPI控制在4%,不知被“三桶油”逼宫的发改委,是否在调侃GDP增幅,或是在调戏CPI的控制?
那天去买馒头时发现涨价了,问老板:“怎么馒头涨价了?”老板说:“因为肉价涨了。”问:“肉涨价,馒头为什么要涨价啊?馒头又没肉。”老板答:“因为做馒头的师傅他要吃肉啊!”哦,都要吃肉,只看谁的手更长。
   【原载日《南方都市报·编见》】
难以治愈的“申遗病” 张 鸣 16
&自打国人知道了有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回事,申请文化遗产,尤其是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了“传染病”。不管什么地方,有没有古迹,风光是否独特,找个由头,地方政府就想申请。有关官员胃口很大,有关专家业务很忙。能申不能申,声势也得造出来。申不下来,广告先打出来。反正,所谓的申遗,一是打响本地的知名度;二是促进本地的旅游事业;第三嘛,官员们出来吹牛,也有了谈资。最近,此风已经蔓延到了革命遗迹头上,去年年底,四川社科院倡议中西十四省,联合把红军长征路线申遗。据说,已经得到了相关省份的响应。
当然,这样政治正确的申遗号召,没有人不响应。但令人担忧的是,一旦申遗启动,就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申遗过程是工程,各个历史遗迹的修复是工程,相关配套设施更是工程。无论申遗是否成功,声势造出去,红色旅游的工程就可以启动了。一方面红色景点的建设,要耗费大笔纳税人的资金,另一方面红色旅游,也多半是公费。别看当年红军几万人走过,没花多少钱,现在的官人走一遭,车船飞机,四星五星级宾馆住宿,钱可是流水似的。钱花了,旅游者爽了,由于政治正确,别人还不能说什么。
不过,申遗这种病,最大的症状,还不在于申请的过程中的胡乱建设,巨大的投资和浪费。而在于一旦申遗成功,所在的地方,就像白捡了一棵摇钱树。大家都来摇,都来摘桃子。地方政府自不必说,肯定是最大的获益者。其他的商家,有关单位,甚至周边的老百姓,都一窝蜂地来吃遗产的饭。无论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不管遗产能不能承受,总之是能招徕多少人,就招徕多少人。服务上不去,收费可是多多益善。凡是不能蹬踏、不能触摸的所在,往往有专人看守,但看守的人,不是保护古迹的,而是专门收了贿赂,为犯规者放行的。反正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大家伙的唐僧肉,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原本,评上世界文化遗产,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但是,我们有些地方政府,保护设施没做多少,旅游设施却大量增加,四星、五星级宾馆,一个接一个地盖,生怕游客来得少。只要哪个地方变成文化遗产,立马道路畅通,航线开通,用不了多久,就变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码头。
多少年来,我们有的地方政府,就像是一个嗜利的公司,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增加地方GDP,增加地方短期收益展开。祖上留下来的东西,不管有多大的文化价值,也不管它来头多大,对于某些地方政府官员来说,关键是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现实的利益,要现钱。能带来旅游收入当然最好,一时半会儿带不来,如果能编出故事,让上级政府重视,引来外面的投资,开发房地产,建成别墅区,也是好的。谁也不是傻子,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动了土,就会有人得利。
所以,在申遗和文化遗产的建设过程中,往往真的古董没有人在意,说是修旧如旧,但几乎个个都是“修复性拆迁”,拆了之后,旧的材料也就灰飞烟灭,能卖的都卖了,好些雕花窗棂,抱鼓石,精美的砖雕,都进了不知什么地方的私家宅院,成为有钱人的点缀。但是,原本作为文物的老宅子,却在修复后,新得不能再新。无疑,这样的申遗改造,文化遗产肯定是申不上了,但假古董却一个又一个地问世了。反正拆拆建建,有人挣钱,建成之后,不管假不假,反正名头弄响了,一般不愁游客不来。只是,作为世界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却从此荡然无存。
申遗,原本是好事,但是,今天我们好些地方政府的申遗,却明明白白是种病,一种祸害祖先、殃及子孙的病。不知道百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怎样看我们这代败家的人和我们的病。
   【选自财经网】
《武训传》解冻 王晶晶 22
&一部在传说中停留了六十年的黑白电影,终于抖落历史尘埃,重现本来的面目。
被称为“新中国第一禁片”的《武训传》,最近由一家国内民营传媒企业发行DVD,售价九十九元,面向公众发售,并很快就卖断了货。没有任何征兆,这部长期处于人们回忆和想象中的电影突然“重见天日”,并引来追捧。在震动之余,人们几乎是以欢呼的姿态迎接这个遗失许久的故事。
《武训传》讲述了清朝末年,山东人武训靠沿街乞讨为穷人兴建免费学堂的经历。这部电影由孙瑜执导,赵丹、黄宗英等人出演。1950年公映时,“场场满座”。
然而仅仅一年过后,《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措辞严厉地将这部诞生于新解放区的电影定义为“反动宣传”,并认为对于《武训传》的歌颂说明“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武训传》随即被禁止上映,孙瑜、赵丹等四十多名剧组人员受到打击或牵连。受此影响,1952年国产电影的数量从前一年的二十三部下降到八部。当时负责上海宣传工作的夏衍回忆:剧作者不敢写,厂长不敢下决心,文化界形成了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风气。
艺术创作多了禁区,艺术创作者也为自己设置禁区。有学者认为,由批判《武训传》开始,新中国电影立下了三个标杆:电影是政治的宣传工具,电影人是马列主义者,电影艺术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这部中国电影史无法回避的影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被文字描述,却无法出现在银幕上。并非因为其拷贝遗失或者损毁,而是它已成为一场批判运动的敏感符号,一个超越文本的政治标本。尽管在1985年,《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胡乔木讲话,可视做为《武训传》平反,然而笼罩在它头上的面纱并没有被揭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研究中国电影的英国学者第一次到访北京时,就对这部被称为“中国禁片史开端”的影片无比神往,但最终没有机会看到。二十多年后,他又拜托自己的中国籍学生,帮忙寻觅《武训传》的碟片,最终也无果。
   很少有人知道,这部被禁止公映却因此家喻户晓的影片,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
这种“禁片”特有的神秘感,随着时间累积愈加浓烈。2005年,赵丹诞辰九十周年,上海和平影院举办了一场《武训传》内部学术放映。一位只在专业书中听说过这部电影的女大学生,拿着系里的赠票前来“补课”。然而这难得的银幕一瞥,却让她有些失望。
“坏人的形象太脸谱化了。武训老是给人下跪磕头,看着有点恶心……本来以为这部电影会多么‘反动’,可看到最后也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不是已经很‘革命’了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这样说。
这是一场久别后的重逢,迎接它的却并不是一边倒的称颂。当普通人也可以很容易地买到《武训传》DVD碟片,或是在网上下载到视频资源时,对于“禁片”的热切期待,化为更加冷静的审视。
以现在的审美习惯回望这部六十年前的电影,也许的确会有些许不适,其在艺术表现上也许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从一朝被禁,到越禁越向往,再到今日“解禁”后的有赞有弹,恰恰说明艺术终于回归到艺术本身。当《武训传》不再遮遮掩掩、神神秘秘之时,反倒可以回归常识,心平气和地运用理性去审视它,然后自己作出判断。
脱离了阶级斗争束缚的《武训传》,在这个特定的时刻,也许又会被解读为某种“开放”的象征。一部影片因为一场政治运动变得不再普通,又可能会因为一场商业行为被赋予了各种含义。不要神化电影的力量,它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一场精神桑拿而已。
   【选自中青在线,标题有改动】
监管的尺子 付雁南 26
&同一把监管的尺子,相隔一个月的时间,两次丈量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丈量的对象,是在保健品市场上受到热捧的螺旋藻产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加强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监督检查的通知》中,市面上销售的十多种螺旋藻产品,被检测出重金属铅、砷、汞含量“不合格”。其中一些产品,甚至来自知名的上市企业,并且在国内占据着骄人的市场份额。
尽管直到一个月后的3月28日,这一下发给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内部通知”才经由媒体的报道为人知晓,但市场仍然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一家被通报的公司迅速停盘,并在复盘后股价大跌;更多消费者在微博上抱怨,自己出于孝心给父母买的保健品变成“毒品”,“真坑人”。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次调查以《保健食品国家标准》为标尺,自然足够令人信服。
可剧情却很快发生了逆转。仅仅两天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公布了一组“最新抽检结果”。在这一次的“丈量”中,原先“黑名单”上的十三家不合格螺旋藻生产企业仅剩下一家,而剩余十二种原本超标的产品,这一回全部安全过关。
产品还是那些产品,只是丈量它们的“尺子”变了。根据媒体的报道,新一轮的抽检中,铅含量的合格标准由每千克低于0.5毫克上升为原来的四倍,因此,在两次相隔一个月的检查中,原本超标近200%的产品,才能摇身一变,被宣告为“合格”。
   行政调查结果如此朝令夕改——多亏了“国家标准”这把朝短夕长的尺子。
作为食品药品的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的更改并非总是如此惹人非议。四年前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曾经直接推动了国家乳品安全新标准的出台;2010年,卫生部还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负责有关标准的清理和修订。
可在这场关于螺旋藻产品的监管中,标准的改变却没有足够的调查、证据,也缺乏相应的程序,因此并不那么令人信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负责人解释说,做成药片的螺旋藻产品,因为原料浓缩,重金属含量的标准本来就应适当提高。可媒体记者却从《保健食品国家标准》中明明白白地看到,除了“固体饮料”和“胶囊”,其他剂型“一律以0.5作为评判标准”。
你能看到其中荒谬的场景:原本应当像钢尺一样坚硬、准确的国家标准,在这里却多了些弹性的空间,需要降低标准的时候,可以用力压扁,想要提升标准,只要轻轻拉伸。甚至可以想见,如果产品出现问题,厂商也不用忙着改变配方、提升质量,或者担心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他只要想想办法,调整一下这把尺子。
   这样一把“灵活”的尺子,谁都看得见它的便捷,却未必看得见它的危险。
   一些人开始怀疑在背后“改变尺子”的力量。人们猜测这两次结果迥异的调查的“背后故事”,传言在互联网上不断蔓延。
一些人因此而愤怒不满。一个辽宁沈阳的女士在微博上说,自己刚给孩子买了四盒螺旋藻,看到新闻说重金属超标,就打算“扔掉自认倒霉”,结果现在发现,它们又重新安全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们到底能不能吃?”这位生气的母亲写道。
更多的普通人在这样的变化里一头雾水、手足无措。事关入口的食品、药品,谁都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弄清真相之前,尽量远离这些保健品,“改吃蔬菜和水果”。
可以预见,在此之后,就像许多次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一样,商家可以调整配方,上市新产品,行政机构也可以重新发布新的检查结果,但他们都无法给予普通人渴求的“真相”。当行政监管的标准可以随意更改时,人们对于整个行业的信任,已经连同维系市场的规范一起破碎了。
在许多朝令夕改的故事之后,我们都曾经见过那把朝短夕长的尺子。毕竟,想要迅速化解危机,想要快捷地解决问题,在那些粗暴的逻辑里,总有人青睐这样一把“方便”的尺子。
   然而,想要击垮公众的信任,一把面目模糊的尺子已经足够了。
   【选自中青在线,标题有改动】
银行业该整改 苏文洋 28
&一位前国资委高官离任之前,一面大封自己是“忠臣”,一面抱怨说:“国企亏钱时,老百姓骂,凭什么赚钱了还骂?”
今年两会上,中国资本利润率高于石油、烟草的银行业成为众矢之的。当年国有银行有上万亿不良资产,亏损得一塌糊涂,国家动用老百姓的钱,全民买单,那时似乎也没有多少人骂银行。现在不算中央银行,仅商业银行去年一年净利润就达一万零四百一十二亿元,银行业日均利润高达二十八亿五千万元,赚钱挨骂,赚钱越多,挨骂越多,这一定让我们的“忠臣”大跌眼镜,痛心疾首。
不但全民指责银行业暴利,两会刚结束温总理答记者问时,明确提出“要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的收入”,“忠臣”可以自己对照总理的讲话,慢慢反省自己过去的言行。
我一直思考,现代经济从宏观层面关注,无非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金融,两个基本点一是能源一是粮食。只要抓住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出大问题,经济不会有大的危机。今天葱涨价了,明天蒜涨价了,全是小泥鳅掀不起大浪来。
全球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金融业为了赚取暴利而脱离经济实体,自己闷声发大财去了。实体经济无论如何赚钱,也不如印钞票来得快,用钱赚钱来得快。因此,发达国家央行行长凑在一起开会,几乎从来不谈稳定币值的问题,一谈这个问题就会影响滥发钞票。
这里还是说我们自己的银行业暴利问题吧。改制时引进了外国“战略投资者”,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些“战略投资者”大赚其钱我们知道,教会“徒弟”什么我们就不清楚了。当然“徒弟”今天很能赚钱了,这一点还是清楚的。昨天,《参考消息》刊发《纽约时报》网站3月12日的文章,题为《四毛钱,太多了》,老外感慨在北京跑银行太折腾。他讲在一家银行销户的有趣经历,堪称“含笑的讽刺”。他没说是哪一家银行,我建议银监会查一查。据说,银行刁难客户销户是普遍现象。昨天本报十二版、十五版分别刊登了两篇有关银行的新闻,一则是《六百欠款五年变六千,持卡人诉银行》,另一则是《信用卡没激活就欠银行八十元》。银行为了赚钱,已经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有人告诉我,连代缴代扣电话费,都提前从你卡里把钱扣走,过十来天才通知你扣缴成功。我去年出国回京退税,两张退税单,每张收二点五欧元手续费,其中一张退四欧元,扣手续费二点五欧元还剩一点五欧元。幸亏是退四欧元,若是退两欧元,我还要倒给银行零点五欧元。
中国的银行业大概有一件事情没有想清楚:搞得所有国人都从心里讨嫌你们,天怒人怨,万人烦,彻底丧失信用,今后就能永远靠垄断吃饭吗?
靠垄断赚钱更要讲点职业道德。不是就你们精明,知道怎么算计客户。你一分一厘、一毛两毛、一块两块地算计客户,很多时候客户懒得搭理你们,免生闲气。医生要算计你们,一个小手术就能把你算计没了。全社会都像你们这么干,社会成什么样子?还谈什么公平正义?钱赚疯了,民心丧尽。何不少赚一点,给别人留点生路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中国银行业真该集体整改了。
   【原载日《北京晚报·北京论语》标题有改动】
也说“换稿门” 胡 杨 30
一名十几岁的高二学生因一场出人意料的五分钟公开演讲,日前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人物。
这位就读于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的学生,在4月9日举行的全校升国旗仪式上,把原先励志的演讲稿换成了批评教育弊病的文章,五分钟演讲出人意料,但校方还是以宽容的姿态让学生把话当众说完。
这名学生敢于冲破规则与权威,在正式的公开场合对教育发出尖锐的批评,勇气可嘉。其实,孩子所说的话,再正常不过了,这些年提及教育的种种弊端,谁不会发几句牢骚。孩子的行为之所以炸开了锅,原因在于“冒犯”了按部就班的某种权威与规则,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把台面下的话摆到了台面上。从感性层面看,这样的行动固然可以激起千层浪,比如引发舆论对教育弊端的又一次聚焦,引发对中国教育短板的某种思考,但从理性角度而言,“换稿门”事件在引起一些热闹的追捧后,很快就会烟消云散,恢复平静,并不能改变问题土壤的结构成分。如果要聚焦,焦点不仅是这位可爱大胆的学生,也要关注学校的反馈与表现。
面对学生的“换稿门”,校方的态度是审视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以宽容姿态让其把话说完,不进行任何处分,另一方面校方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宽容”是整个“换稿门”事件中最应称道的关键词之一。曾几何时,权威是不容冒犯的,潜规则是不容逾越的,惯例是不容破坏的……总之,雷池是不容越半步的。这样的一种文化习惯在很多地方大行其道,学校也难免其俗。所以,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学校的孩子们更像温室里成长的花朵,水分、阳光、肥料全靠园丁培育,却不能到野地山峦之间自由呼吸;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无数孩子叛逆的身影、张扬的个性和懵懂的认知,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青春“是一群穿着长筒靴的青年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狂热地说着那些他们狂热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要让他们更快乐健康的成长,需要对孩子们天然的、五彩斑斓的天性给予适当宽容,而不是把他们放置在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上,更不是常常拿着无形的尺子去丈量他们。
校方的宽容只是常识的一部分,不应就此戛然而止。面对“换稿门”,更深刻的思考是如何建立一种学校与孩子自由交流沟通的对话路径。在高考指挥棒无法根本改变之前,在学业压力、家长望子成龙文化根深蒂固的背景下,读懂孩子、理解孩子、认可孩子,就是他们成长最好的解压器、推进器、服务器。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经历、成长、思考构成了最璀璨的理想世界,也构成了最复杂多变的幻想天地。面对现实的冲击、人际的影响、家庭的熏染,他们都是慢慢学会独立思考的芦苇,都有各种针对现实、教育、学校、家长、老师的想法,包括批评与不满。如果没有建立一种可以和老师、学校有效沟通、平等交流的路径,如果孩子们在遭遇苦闷时缺乏释放的渠道,势必如大禹的父亲鲧治下的黄河一样,不是这里跑冒就是那里决口。启东汇龙中学的“换稿门”还算一种不坏的“决口”,而更多的“决口”呢?那些惊心动魄的案例还少吗?
   一个能够理性对话、宽容批评的环境,才能让“换稿门”这样的事件成为推进教育反思和常识践行的基础。
   【原载日《燕赵都市报·燕赵观点》标题有改动】
史海备忘录&&
元勋也恐惧 刘吉同 12
周勃是西汉的开国元勋,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死后吕后当权,她诛杀刘氏宗室,重用侄儿吕禄、吕产,刘氏江山几乎要改变姓氏。吕后一死,周勃与陈平联手,一举粉碎了“吕家帮”,吕氏家族不分男女老少一律处斩,然后推拥远在太原的代王刘恒做皇帝。刘恒半信半疑、战战兢兢前往长安,群臣至渭桥接驾,年已花甲的太尉周勃跪呈天子专用的玺和符。于是,西汉的又一位皇帝诞生了,还被称为一代明君。
然而,周勃之后的命运很快逆转,先遭冷遇后被罢相,接着被逼离开京城前往封国绛县养老。在封地,老将军提心吊胆,度日如年。每当河东郡的头头脑脑巡行到绛地时,便“自畏恐诛”。为防不测,他必身披甲胄,令家人手执兵器与领导见面。两朝功勋过的是什么日子呀?功高盖世的周勃,怎么落到这步田地?
皇权的私有、私用、私授、私袭,导致它必然卸磨杀驴,最不讲良心。当“秦皇汉武”争天下或争得了而皇权遇到了危机时,他们最需要周勃这样的文臣武将,死心塌地横刀立马为其卖命。然而,皇位一旦得到并安全,周勃们便不安全了。这是因为,此时的“周勃”往往功高震主,在皇帝看来,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挑战和威慑,乃至如芒在背,必欲除之而心安。
于是,周勃们的悲惨命运便无法避免了。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同样演绎了这样的悲剧。七国之乱把汉景帝吓了个半死,危急之时周亚夫统帅中央军,不到一年便平定了叛乱,斩获了领头者吴王刘濞的首级,为汉景帝皇位的安全和巩固立下了大功。然而,周亚夫的下场比他爹还惨。汉景帝后二年(公元前142年),刘启在宫中宴请周亚夫,偌大的宴席上只放了一大块肉,既不能切开也不能动筷子,但又必须吃掉,明显是在羞辱人。但周亚夫哪里知道,这正是皇帝要杀他的一个信号。后来,周的儿子给父亲买了些用于殉葬的铠甲盾牌,以备后事,被人告发,皇帝将周亚夫下狱。严刑拷打中,周亚夫绝食五天而亡。一年多以后景帝驾崩,年仅十六岁的汉武帝登基。
皇权的私有性质导致的另一结果是,“专门利己”,奉“实用主义”为圭臬,具体说就是亲“鸡犬”重“新贵”。刘恒登基后,第一个受益的人是窦广国,此人幼时被人拐卖,成年后靠下苦力为生,听说刚立的皇后姓窦,便想到了十几年前离散的姐姐,经验证果然皇后就是其姐姐。他的命运犹如平地一声春雷,从一个打工仔一下子变成了国舅爷,一夜之间荣华富贵如潮水般涌来,后被封为章武侯。另一个人是薄昭,他是刘恒的老舅,当年就封了侯。再一人是邓通,凭着吮疮尝脓的奇功,邓通深得文帝宠幸,从宫中一个小小黄头郎迅速升至上大夫,且富甲天下。当这些“鸡犬”和“新贵”弹冠相庆之时,西汉的开国元勋周勃却正在狱中遭受着无穷的折磨和污辱。为了活命,他向狱卒行贿千金,又重金行贿薄昭,薄昭向薄太后求情,老将军才保住了一条命。
   假如皇权姓公,权力按“天下为公”运行。那么,周勃、周亚夫父子的悲剧绝对不会发生。
   【原载日《羊城晚报·花地》标题有改动】
皇帝的烟火气 游宇明 20
皇帝君临天下,权大无边,没有人可以制约,难免让人生出深深的恐惧之心。我每次看历史小说和影视剧,都觉得皇帝是一个喜怒无常的怪物。其实,皇帝对自己喜欢的大臣也爱说些体己话儿。
近读张集馨的《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第一版,2008年7月北京第四次印刷),颇有所感。道光十六年,皇帝召见即将调任山西朔州府知府的翰林张集馨,告诉他此次调任无人推荐,是皇帝“特放”的,并叮嘱他珍惜机会。皇帝说:“你的操守学问,我早已知道,而吏治如何,必须见诸政事;只是京官与外官不同,你不至为非作歹,然而自己持身虽严,而不能明察属下,还是不能将我交付的事办好。州县的官吏品行很复杂,你一定要明察暗访,告知督抚,若督抚欺上瞒下,就不是你的过错了。我怎么肯让好好的地方听人糟蹋呢!前任多尔济善,行止荒唐,你知道不?”张集馨说:“不知道。”道光帝曰:“过几天,你看到抄报就清楚了。”接着,道光帝又表示了对捐班者人品的看法:“捐班我总不放心,这些人将本求利,其心可知。通过科举入仕的虽然未必没有不肖之徒,究竟还有点礼义廉耻之心,一拨就转。一个地方有了好官则地方蒙福,有了坏官则地方受累。你是一个读书明理的人,不必要我多说。”
在这段对话里,道光帝虽然用的是教导的语气,不免有些高高在上的味道,但他对张集馨的信任可想而知,这种信任表现在:一是没有人推荐,他“特放”张集馨为知府;二是他对张集馨和盘托出自己的忧虑,即担心那些捐班出身的官员贪赃枉法、为非作歹,让张集馨看紧点。
咸丰六年十月,清文宗(俗称咸丰帝)召见即将外放甘肃臬司的张集馨。皇帝先是问了问张集馨几时到京,从哪里来,家人安不安全、腿疾是否痊愈之类的话,接着询问江南大营帮办军务大臣胜保的有关情况,比如:“胜保打仗如何?”“人言胜保不恤士卒,是不是?”“有人说胜保唐花满屋,娇童林立,有否?”张集馨一一作了回答。过了十来天,皇帝又一次召见张集馨,这次主要是问胜保与僧格林沁用兵的优劣,张集馨答:“两人性情不同,待将士亦不同,兵法运用也不同。”皇帝追问:“那是什么原因呢?”张集馨答:“胜保性子急躁,僧格林沁性子平和。胜保待将士,虽然有功必赏,但是说话语气很重,有时会让下属难堪。僧格林沁与大小将士说话都有笑容,与士兵同甘共苦,所以营内畏怀兼至。”接着,张集馨告诉皇帝,胜保打仗有时用蛮力,不怕死人,伤亡很多;而僧格林沁打仗爱惜官兵,看到太平军伏匿不出,暗中伤害兵丁,心里非常难过,因此在城高处只用水围,这样,兵丁没有伤损,敌人后来也被歼灭了。听完这些,皇帝又问了几句张集馨的任职情况,谈话结束。
两次召见,皇帝与张集馨一是聊家常,二是聊军队主将。聊家常当然是为了表示对臣下的关心;聊军队主将,则毫无疑问是为后来的“干部”调整作准备。那时,中国没有火车、汽车,更没有飞机,只有人力车和马匹,皇帝考察官员很难像现在一样动不动派个考察组,他只能利用其他官员进京的机会捕捉某个人的信息,然后作出评判。这样的时候,自命不凡的皇帝变成了像咱们一样的希望不被蒙骗的普通人。
   【原载日《湘声报·夜读偶记》】
齐桓公晚年悲剧的启示 郑连根 23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曾“九匡诸侯”,功业赫赫。但是,在做了多年霸主之后,他不免志得意满,沉湎于酒色,变得昏聩。管仲病重之时,曾明确告诉齐桓公,不可重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个寵臣。易牙是御用厨师,为了讨好齐桓公,他曾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给齐桓公做菜吃;开方不但给齐桓公进献美女,而且为了服侍齐桓公,父母死了也不回家守孝;竖刁更绝,为了得到服侍齐桓公的机会,他挥刀自宫——把自己给阉了。为了得寵,三个家伙连自己的儿女、父母和身体都不顾惜,管仲认为他们的做法不合人情,力劝齐桓公疏远这三个人。
齐桓公不傻,原则上也认可管仲的判断,就将易牙、开方、竖刁三人撤职了。可是过了三年,齐桓公还是过不了情感这一关。没了这三个人的周到服侍,齐桓公感觉很不爽,于是又召三人回到宫里。第二年,齐桓公病重,三个寵臣立马变脸。他们发动政变,拥立公子无亏,逼走太子,同时堵塞宫门,不许任何人进宫给齐桓公食物。结果,身为一代霸主的齐桓公惨死宫中,“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展开大战,齐国的霸业亦从此衰落。
古代的政治强人及他们开创的事业,往往与齐桓公类似,都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匆焉”的特点。兴与亡的原因,在历史机缘之外,往往跟个人的修身状况密切相关。齐桓公之所以能成就霸业,与他胸怀宽广、不计私仇、思贤若渴的大家气度密不可分。他在帮助燕国讨伐山戎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坚毅、大度,令人敬仰,其对周天子的尊重也有着一份发自内心的诚敬。他率领联军伐楚,在争霸之外,亦有替中原各国出头,维护周天子威严、抗拒楚国北侵的责任意识。所有这些,都是他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
等到霸业既成,齐桓公也像很多人一样产生了骄傲心理。这种“骄色”在同年秋天举行的第二次葵丘会盟中就表现了出来,结果“诸侯颇有叛者”,这可从反面说明戒骄戒躁是多么重要。更关键的是,有了“骄色”的齐桓公在晚年几乎放弃了修身、修德,他沉湎于女色,重用小人,成了自己欲望的奴隶。放弃修身的直接结果就是“齐家”先出了问题,“五公子皆求立”,五个儿子都想让齐桓公确立自己的接班人地位。中国古人说“家和万事兴”,“家庭不和”之后,后院起火,霸主也未必是合格的“救火队员”。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至此连自己的五个儿子都摆不平(五个儿子的母亲均是齐桓公寵爱的女人),待齐桓公生病之后,“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儿子们都忙着争夺国君之位去了,哪里还有人管老爸的死活?此时,再加上易牙、开方、竖刁三个小人的背叛,一代霸主齐桓公除了惨死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齐桓公之后,还有许多政治强人都从正反两个方面印证过“修齐治平”理念的正确性。对许多政治强人而言,他们最难办的事往往不是争夺天下,而是驯服内心的贪欲。当他们调伏自我达到心智健全之际,他们的事业就蒸蒸日上,“其兴也勃焉”;当他们心生骄慢、放纵欲望之时,他们的霸业往往就急速衰败,“其亡也匆焉”。辉煌也罢,悲剧也罢,最初均源于内心的真与假、正与邪、善与恶、强与弱。
   【原载日《北海晚报·国学》】
一段往事 朱大路 24
世上有些事,在我看来,似乎明白,似乎又不明白。
1967年的春天,我是在北京度过的。《文汇报》有一个驻京办事处,在灯市口朝阳胡同,离王府井不远。那年我二十岁,在做驻京记者。《人民日报》开大会,经常会通知《文汇报》的人参加,因为组织上属于一个系统。我去旁听过几回。这让我看到了《人民日报》的理论家们,是如何声色俱厉地清算“修正主义哲学”的。
记得,是4月的一天,《人民日报》开全报社大会。我照例去参加。报社代总编辑唐平铸,身着军装,在台上讲话。开场白,比较一般,听过也就忘记了。但接着,出现热点,是传达一个消息:上面的领导看了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的宣言草案,认为没有棱角,说“牛为什么要长两只角?就是要斗争!这个宣言就是要你们上台,让他们下台。要有气概,这是震动历史的大事情。”还说,“你们的宣言要有历史意义,将来莫斯科革命可以向你们学习。”
一大段话,我至今记得的,是上述几句。当时我手在记录,说老实话,大脑皮层的顶端,有脑细胞在呈“流线型”波动,并聚结成“扩散式思维”,朝外发散。我好像远远看到一幅画面:莫斯科街头有人在贴大字报,还有那什么“兵”——不一定叫“红卫兵”——臂戴袖章,高呼口号,在夺“走资派”的权,挖“修正主义集团”的根子。往北,列宁格勒;往南,基辅;往东,新西伯利亚、赤塔——也都有人搞革命串连。山南海北,都在模仿那种“震动历史”的气概;牛的两只角,处处闪耀寒光。
按照“北办”规定,我把记录原原本本传回上海《文汇报》。过了些时候,报社领导突然告诉我,上海市革委会一个“头头”,看到这段记录,很兴奋,在一次会议上“捅”了出去;江青知道了,在追问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提起该“头头”,本文想插叙几句。他能说会道,“左”得厉害。经常有“指示”下达,比如后来七十年代初,他说,上海新闻单位的人搞文学创作,是名利思想作怪!为横扫“名利”,大家只好歇笔。偏偏敝人对庄严、神圣、伟大的文学事业超级热爱,不想撒手,于是变换法子,转而创作儿童诗,编编童话,写写小鸡小鸭小蚂蚁。部门里倒也很支持。谁料,那个“头头”不久又发话了,要新闻单位的人克服名利思想。
   “已经很可怜了,在写小鸡小鸭了,还名利思想?”我对着部门领导嘀咕。
   “根据&&&同志的讲话精神,也应该算。”部门领导不好意思地说。
   我只好用七分黯淡,三分悲壮,同小鸡小鸭小蚂蚁们作别……
后来,这个“头头”在会议上传达最新指示,江青很恼火。她连带着说:“今后《人民日报》开会,不要让《文汇报》记者参加了。”
我闻知此消息,嘴上不说,大脑皮层的顶端,这回却有脑细胞在呈“闪电型”波动,并聚结成“质疑式思维”,不敢朝外发散,只在脑壳内盘桓——
第一,关我何事?我是按报社的规定办事!是市革会的那个“头头”,喜出风头,“捅”出去的。他是在“要你们上台,让他们下台”的运动中,靠“牛的两只角”,七斗八斗,捞到便宜,上台的。看来,那段语录,特别对他胃口。
第二,江青为何那么紧张?照理说,能够对《人民日报》全体职工正式传达的信息,应该没有什么机密度了,她却神秘兮兮,怕传出去。这是为什么?
   听说那个“头头”,后来作了口头检讨。而江青的规定,似乎并未生效,《人民日报》的大会,《文汇报》还在参加。
   只是,我心中的疑团,没解开。我的经验告诉我:弄不明白的事,就让它搁着,慢慢地,总会明白。
可是,云卷云舒,四十五年过去了,我还是没能明白,当年江青为何要那么紧张。当然,有一点是弄明白了:预料中的“莫斯科革命”,并未发生;牛的两只角,也没派上用场。相反,整个苏联,像楼房垮塌,“哗啦啦”,解体了。涅瓦河依旧波光粼粼,但列宁格勒,早已返回到原先的名字:圣彼得堡。
   【原载日《湘声报·往事漫忆》】
酷吏的兴起与末路 国 学 29
作为史界标杆词汇,“酷吏”一词是经司马迁之手发扬光大的。在《史记·酷吏列传》中,司马迁对酷吏做了很多记载,也提出了很多批评。《史记》将酷吏入史,而此后《汉书》、《后汉书》直至《金史》多将此单列,可见中国酷吏之盛而不衰。
尹赏曾任江夏太守、执金吾(相当于如今的首都卫戍司令)等要职。他在将死之际,向自己的儿子传授为官之道:如果在官场不能做一个正直的官员,那就索性做一个酷吏,以残酷的手法去为政,用严刑峻法来整肃百姓。这样做,即使有一天犯了罪被免官,过不了多久皇帝就会想到你曾经的政绩,重新起用你。
   酷吏作为一枚棋子,具有多重功能,除了和其他官员一样“整肃百姓”外,还肩负“打压地方豪强”、“平灭异己”之类的重任。
如西汉著名酷吏“苍鹰”郅都,其为人执法严酷、痛下辣手、喜用重典、不避豪强,甚至连列侯宗室都畏之如虎。严延年任河南太守,“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流血数里,时人号为“屠伯”。宁成打击豪强,步法郅都,人皆畏之,所谓“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再比如唐朝那位准备把“好兄弟”周兴扔到大瓮里煮的来俊臣,皆属此类。
而西汉河内太守王温舒更上一台阶,其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大者灭族,小者处死,杀戮之重,致流血十余里。等到春天到来时,还有犯人没杀完,由于暂不能再杀(汉代执行死刑只在秋冬两季),王温舒竟捶胸顿足地说:“要是冬天再长一月,我的事业就大成了!”
   汉武帝却对这位“大业未成”的温舒兄颇为推许,“以为能”。
所以说,酷吏绝非自己“想酷就酷”的,除了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确通过铁腕做出了政绩的因素外,上意之恩威加诸,更是使酷吏成为风云人物的重要推手。如张汤就是因为替汉武帝屡次清除诸侯豪强而深受武帝信任,升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仅次于丞相。用《新唐书·酷吏传序》的话说就是“非吏敢酷,时诱之为酷”。
实际上,对于酷吏的历史作用,《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已经一语点破:“末暴虽胜,崇本或略”,即试图用暴力手段来解决社会失范,只是舍本逐末,无法长治久安。
可悲的是,这些酷吏的下场多凄惨。有时候,权力集团为了平息民愤,会将酷吏斩杀以示天下。比如那位“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的宁成,最终被上边派下来的另一位酷吏直接“破碎其家”。至于前面提到的其他酷吏们,“苍鹰”郅都被斩,“屠伯”延年弃市,王温舒五族俱灭。而酷吏张汤的儿子张贺甚至被施以宫刑。
酷吏作为工具,如果最终危害到自身,也会引来杀身之祸。比如来俊臣整完能整之人后迷失方向,竟阴谋罗织罪名,准备将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等人陷害下狱,最终被直接“斩杀于闹市”。
   无论汉代唐代,这些著名的酷吏大多难得幸免,末路无不沾满血腥。
   【原载日《广州日报·每日闲情》】
人生解读&&
假面 闫小青 15
&有时候得佩服那些编段子的人——
领导照例说了个不可乐的笑话,大家照例哈哈大笑,唯有王工一人不笑。领导奇怪:“你干吗不笑?”王工冷冷道:“我明天就退休了,干吗还要笑?”
   我们身边似乎永远有一批“装腔作势”的人。
   没钱的人装有钱,有钱的人装贵族,商人在官员面前装孙子。
还有人,就像段子里的王工和他的同事一样,他们假装乐不可支,假装充满敬意,他们没有伤害任何人,只是想保护自己,就得被裹挟着参与这场“假面舞会”。幸运者能像王工一样,还有摘下假面的一天;不幸者,或许将要一辈子戴上假面。
1818年,清代作家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问世。在这部小说中有一个“两面国”,国中的人长着两张脸,前面一张脸倒是寻常,后面一张脸却是十分丑陋凶狠、狰狞龌龊,轻易不能露出的。而且尤为奇怪的是,越是前面那脸正气凛然、相貌堂堂、慈眉善目或者天真烂漫,背面那张脸越是猥琐奸邪、恶形恶状。所以,两面国人一概都戴一顶特制帽子遮盖,名为浩然巾。
   两百年前的小说,讽刺现实的力度依旧。
   正常的社交礼仪,正常的学习当然不是假面,假面是一种虚幻的自我想象,一种被迫的自我扮演,一种威权下的自我保护。
   比假货更假的是假面。假字当头,是对社会的最大伤害。
   【选自新浪网】
人生数问 青 青 19
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
贵重的财物。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孑然一身。居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离开时,他回答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是的,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吗?
快乐的工作。有人问毕阿斯:“什么样的工作最能让人快乐?”毕阿斯回答:“挣钱的工作。”这是一句大实话,能够挣到更多的钱,才能更好地生活。
安全的船。有人问古希腊思想家阿那哈斯:“什么样的船最安全?”阿那哈斯说:“那些离开了大海的船。”不走路,才不会摔倒;不航行,才没有危险。但船离开了大海,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健康的意义。有人问赫拉克利特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赫拉克利特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生命因健康而快乐,因疾病而枯萎。有了健康,才有一切。
流动的河流。有人问赫拉克利特:“过去的事情能否更改?”赫拉克利特回答:“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流水会变,落花会变,时间会变,环境会变,什么都会变,什么都不能重复。
活着的意义。一个满脸愁苦的病人问安提丰:“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所以我要活下去。”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为了探讨,为了知道自己还不知道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吧。
吃饭的区别。有人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亚里士多德回答:“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庸人享口福之乐,哲人享智慧之乐;庸人享物质之乐,哲人享精神之乐。
道歉的好处。有人问政治家塞涅卡:“道歉有什么好处?”塞涅卡回答:“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人。”道歉是一种美德,不仅能化解矛盾,而且会给自己及对方带来轻松和快乐。
   【选自豆丁网】
还能干什么 蒋子龙 21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了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当时在场的人都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学门手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