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近带民族主义、外交战、中日外交最早记录冲突、英雄观等

学者谈中日关系怪圈:两国民族主义小报本质一样
图片来源CFP
原标题:中日关系为何陷入怪圈?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中日之间有风险管控的危机但是没有战争的危机,每当战争言论高涨时,风险管控机制也就浮出水面,战争的风险也就掉头而下。在战争言论的喧嚣背后,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中日关系为何陷入这样的怪圈之中?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日开战&的言论在网络上轻易可见,主战的言论甚至还能够博得掌声,被不少人附和。然而,中日开战更多是一种臆想或者迷思。中日之间有风险管控的危机但是没有战争的危机,每当战争言论高涨时,风险管控机制也就浮出水面,战争的风险也就掉头而下。在战争言论的喧嚣背后,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中日关系为何陷入这样的怪圈之中?
1月15日,日本民主党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访华,并在大屠杀纪念馆前鞠躬道歉,为日本的战争行为忏悔;16日,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开始旋风般访问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17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助理国防部长等一行访问日本,就日美共同防卫协议进行商讨,同时转告日本,白宫对钓鱼岛局势严重担忧,希望日本政府尽快使事态冷静化,并与中国进行和谈。即将卸任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对来访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重申了这一立场,岸田文雄则承诺不会挑衅中国,尽快让事态冷静化。
1月22日,公明党总裁山口那津男访问中国,并向习近平递交安倍晋三的亲笔信。短短一周之间,日本内阁成员满天飞,更重要的是即将开始第二任期的奥巴马也按捺不住了,要求中日关系降降温。在此之前,日本防卫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对中国巡航钓鱼岛的飞机采取必要应对措施,被媒体解读为日本将向中国巡逻机开火,中日开战的风险骤然升高。后来虽然有记者在微博上&澄清&,小野寺五典并未明确表示要对中国飞机发射曳光弹,但是开战的言论已经冲击了中国网民的心理底线。
在世界历史上,并非每次战争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战略决策&,很多战争源于错误知觉,比如将对方视为战争贩子,十恶不赦的暴徒等。中日关系的冰冻又有多少错误知觉的因素呢?当双方都在想象战争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被视为开战的征兆;在战争威胁的激荡下,双方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便会沸腾起来,二者相互加强,以至于&擦枪走火&。中日开战不但不符合两国利益,也超出了美国的外交底线:美国重返亚洲以分享东亚经济增长的成果,应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被日本拖入一场战争绝对超出了奥巴马的想象。因此,美国国务院通过各种渠道向日本施加压力,让日本&冷静&下来。
日本作出&不挑衅&中国的承诺,换来的是美国承认日本在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这一交易的背后是,美国不会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表态,日美同盟的底线是美国不会卷入中日战争。美国不希望中日关系过于热络,尤其是在货币合作方面不能挑战美元霸权,但是也不会坐视中日两国因钓鱼岛而开战。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扮演了中日对峙的制动器。
从1月15日鸠山由纪夫访华到22日山口访华,在一周之内中日关系&止跌企稳&,开战的言论可以休矣。回顾近一年来中日关系的轨迹,我们不得不感叹:在网络时代,媒体更要承担传递信息、普及常识的责任。不负责任的媒体与好战言论相互促动,会将一个国家带入战争边缘,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便是如此。
曾经有日本媒体人表示,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小报要对中日关系恶化承担责任,虽然双方立场截然对立,但是本质是一样的,通过炒作民族主义情绪博得眼球,将爱国主义与商业化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媒体不能将新闻变成战前动员令,这样的角色超出了任何一份报纸的能力。而一些军事专家在媒体上将战争浪漫化,无形之中也降低了战争的心理门槛。
大众传媒时代,任何媒体都需要有自我节制和理性反思的意识,将对方的妥协视为软弱,将外交协调视为阴谋,如此下去,中日关系难见晴天。
而钓鱼岛危机逐步升级甚至白热化,与东亚的主权观念密不可分。中日两国都将主权视为单一的、不可分割的权利,这与霍布斯的统治者-被统治者的绝对主权观念一脉相承。主权是来自欧洲的舶来品,除了霍布斯的绝对主权观念之外,还有洛克倡导的包容性、协调性的主权观念,这也是联邦主义的主权观念基础。客观而言,绝对主权观念之下,钓鱼岛争端是无解的。因此,中日两国需要更新主权观念。山口那津男透露,日方希望中日两国飞机都不要飞抵钓鱼岛,避免双方擦枪走火。
中日关系的未来还在于两国观念、战略的更新,美国之所以扮演制动阀的角色,根源在于东亚是一个&无脊椎&地区,域内大国难以承担起领导责任,换言之,东亚地区要形成自我治理的能力,还需要漫长的征程。无论官员、学者还是媒体都需要经历观念的革命,而这要比第三次工业革命更难。
中日之间有风险管控的危机但是没有战争的危机,每当战争言论高涨时,风险管控机制也就浮出水面,战争的风险也就掉头而下。在战争言论的喧嚣背后,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中日关系为何陷入这样的怪圈之中?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日开战&的言论在网络上轻易可见,主战的言论甚至还能够博得掌声,被不少人附和。然而,中日开战更多是一种臆想或者迷思。中日之间有风险管控的危机但是没有战争的危机,每当战争言论高涨时,风险管控机制也就浮出水面,战争的风险也就掉头而下。在战争言论的喧嚣背后,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中日关系为何陷入这样的怪圈之中?
1月15日,日本民主党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访华,并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鞠躬道歉,为日本的战争行为忏悔;16日,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开始旋风般访问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17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助理国防部长等一行访问日本,就日美共同防卫协议进行商讨,同时转告日本,白宫对钓鱼岛局势严重担忧,希望日本政府尽快使事态冷静化,并与中国进行和谈。即将卸任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对来访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重申了这一立场,岸田文雄则承诺不会挑衅中国,尽快让事态冷静化。
1月22日,公明党总裁山口那津男访问中国,并向习近平递交安倍晋三的亲笔信。短短一周之间,日本内阁成员满天飞,更重要的是即将开始第二任期的奥巴马也按捺不住了,要求中日关系降降温。在此之前,日本防卫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对中国巡航钓鱼岛的飞机采取必要应对措施,被媒体解读为日本将向中国巡逻机开火,中日开战的风险骤然升高。后来虽然有记者在微博上&澄清&,小野寺五典并未明确表示要对中国飞机发射曳光弹,但是开战的言论已经冲击了中国网民的心理底线。
在世界历史上,并非每次战争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战略决策&,很多战争源于错误知觉,比如将对方视为战争贩子,十恶不赦的暴徒等。中日关系的冰冻又有多少错误知觉的因素呢?当双方都在想象战争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被视为开战的征兆;在战争威胁的激荡下,双方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便会沸腾起来,二者相互加强,以至于&擦枪走火&。中日开战不但不符合两国利益,也超出了美国的外交底线:美国重返亚洲以分享东亚经济增长的成果,应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被日本拖入一场战争绝对超出了奥巴马的想象。因此,美国国务院通过各种渠道向日本施加压力,让日本&冷静&下来。
日本作出&不挑衅&中国的承诺,换来的是美国承认日本在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这一交易的背后是,美国不会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表态,日美同盟的底线是美国不会卷入中日战争。美国不希望中日关系过于热络,尤其是在货币合作方面不能挑战美元霸权,但是也不会坐视中日两国因钓鱼岛而开战。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扮演了中日对峙的制动器。
从1月15日鸠山由纪夫访华到22日山口访华,在一周之内中日关系&止跌企稳&,开战的言论可以休矣。回顾近一年来中日关系的轨迹,我们不得不感叹:在网络时代,媒体更要承担传递信息、普及常识的责任。不负责任的媒体与好战言论相互促动,会将一个国家带入战争边缘,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便是如此。
曾经有日本媒体人表示,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小报要对中日关系恶化承担责任,虽然双方立场截然对立,但是本质是一样的,通过炒作民族主义情绪博得眼球,将爱国主义与商业化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媒体不能将新闻变成战前动员令,这样的角色超出了任何一份报纸的能力。而一些军事专家在媒体上将战争浪漫化,无形之中也降低了战争的心理门槛。
大众传媒时代,任何媒体都需要有自我节制和理性反思的意识,将对方的妥协视为软弱,将外交协调视为阴谋,如此下去,中日关系难见晴天。
而钓鱼岛危机逐步升级甚至白热化,与东亚的主权观念密不可分。中日两国都将主权视为单一的、不可分割的权利,这与霍布斯的统治者-被统治者的绝对主权观念一脉相承。主权是来自欧洲的舶来品,除了霍布斯的绝对主权观念之外,还有洛克倡导的包容性、协调性的主权观念,这也是联邦主义的主权观念基础。客观而言,绝对主权观念之下,钓鱼岛争端是无解的。因此,中日两国需要更新主权观念。山口那津男透露,日方希望中日两国飞机都不要飞抵钓鱼岛,避免双方擦枪走火。
中日关系的未来还在于两国观念、战略的更新,美国之所以扮演制动阀的角色,根源在于东亚是一个&无脊椎&地区,域内大国难以承担起领导责任,换言之,东亚地区要形成自我治理的能力,还需要漫长的征程。无论官员、学者还是媒体都需要经历观念的革命,而这要比第三次工业革命更难。
[责任编辑:PN039]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近日,《辉煌中国》在央视热播,广大人民群众反响强烈。国家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祖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深感荣幸。这个国庆长假,焦点不应只放在“八天”。别忘了享受和平年代繁荣昌盛的同时,去看看《辉煌中国》,感受这部让我们热血沸腾的纪录片。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911被浏览171169分享邀请回答223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8K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span class="dig_clia" pid="
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习题详情
11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4.3%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史实!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材料三:当地时间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一所述的1894年、1914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政府统治时期?(2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成因方面分析为什么不能把一站前的英德关系和现在的中日关系相提并论?(4分)(3)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你如何理解王毅所答的“2014更不是1894”?(4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安徽太和县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结合所学,清朝统治时期是从1636年到1912年,故1894年是清政府统治时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但随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随之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后来居上,超过了英国,德国想要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故一战前的英德关系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随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而现在的中日关系是因为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宣扬军国主义、参拜靖国神社、企图抢夺钓鱼岛造成的,完全是由日本一手造成的。两者性质不同。(3)学生可以从两个时期的领导者、国力、外交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如1894年的中国政府综合国力弱,国家腐败落后,所以,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了,而2014年的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国防建设和科技成就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主要考察你对“甲午中日战争”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甲午中日战争
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相似的题目:
2012年,日本政府无视中方严正声明,公然介入力推钓鱼岛“国有化”计划,因此,媒体评论说,钓鱼岛主权之争将会是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导火索,第一次中日之间的战争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战争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更是不胜负担。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的主因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的结局
如果要在《历史的拐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邓世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1871:伊犁记1894:甲午记1985:割台记1900:庚子记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史实!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材料三:当地时间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一所述的1894年、1914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政府统治时期?(2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成因方面分析为什么不能把一站前的英德关系和现在的中日关系相提并论?(4分)(3)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你如何理解王毅所答的“2014更不是1894”?(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史实!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材料三:当地时间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一所述的1894年、1914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政府统治时期?(2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成因方面分析为什么不能把一站前的英德关系和现在的中日关系相提并论?(4分)(3)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你如何理解王毅所答的“2014更不是1894”?(4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日民间外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