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一家宜信催收流程图公司的具体流程和起步资金,求解答

作为一个起步公司老板所需要的注意事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作为一个起步公司老板所需要的注意事项
&&一些经验
你可能喜欢第五章 营运资金管理
我的图书馆
第五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五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一节&&& 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和特点
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营运资金的管理既包括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流动负债的管理。
1.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以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按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分类方式如下:
(1) 按占用形态不同,分为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2) 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处的环节不同,分为生产领域中的流动资产、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产以及其他领域的流动资产。
2.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负债,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流动负债按不同标准可作不同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方式如下:
(1) 以应付金额是否确定为标准,可以分为应付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和应付金额不确定的流动负债。应付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根据合同或法律规定到期必须偿付、并有确定金额的流动负债。应付金额不确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到一定时期或具备一定条件才能确定的流动负债,或应付金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
(2) 以流动负债的形成情况为标准,可以分为自然性流动负债和人为性流动负债。自然性流动负债是指不需要正是安排,由于结算程序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等原因而自然形成的流动负债;人为性流动负债是指根据企业对短期资金的需求情况,通过人为安排所形成的流动负债。
(3) 以是否支付利息为标准,可以分为有息流动负债和无息流动负债。
(二) 营运资金的特点
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必须研究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营运资金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 营运资金的来源具有灵活多样性。与筹集长期资金的方式相比,企业筹集营运资金的方式较为灵活多样,通常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商业信用、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工资、应付费用、预收货款、票据贴现等多种在内外部融资方式。
(2) 营运资金的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数量会随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时高时低,波动很大。季节性企业如此,非季节性企业也如此。随着流动资产数量的变动,流动负债的数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动。
(3) 营运资金的周转具有短期性。企业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通常会在1年货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根据这一特点,营运资金可以用商业信用、银行短期借款等短期筹资方式来加以解决。
(4) 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变动性和易变现性。企业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是经常变化的,一般按照现金、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现金的顺序转化。为此,在进行流动资产管理时,必须在各项流动资产上合理配置资金数额,做到结构合理,以促进资金周转顺利进行。此外,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一般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如果遇到意外情况,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现金短缺时,便可迅速变卖这些资产,以获取现金。这对财务上应付临时性资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
企业的营运资金在全部资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周转期短,形态易变,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证研究也表明,财务经理的大量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的管理。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保证合理的资金需求
企业应认真分析生产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营运资金的需要数量。企业营运资金的需求数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当企业产销两旺时,流动资产会不断增加,流动负债也会相应增加;而当企业产销量不断减少时,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也会相应减少。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把满足正常合理的资金需求作为首要任务。
(二)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速资金周转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提高营运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就是采取得力措施,缩短营业周期,加速变现过程,加快营运资金周转。因此,企业要千方百计地加速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周转,以便用有限的资金,服务于更大的产业规模,为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提供条件。
(三) 节约资金使用成本
在营运资金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保证生产经营需要和节约资金使用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遵守勤俭节约的原则,尽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一方面,要挖掘资金潜力,盘活全部资金,精打细算地使用资金;另一方面,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合理配置资源,筹措低成本资金,服务于生产经营。
(四) 保持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的高低是企业财务风险高低的标志之一。合理安排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保持流动资产结构与流动负债结构的适配性,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是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负债是在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而流动资产则是在短期内可以转化为现金的资产。因此,如果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比较多,流动负债比较少,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反之,则说明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但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太多,流动负债太少,也不是正常现象,这可能是因流动资产闲置或流动负债利用不足所致。
三、营运资金战略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框架用来评估营运资金管理中的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包括营运资金的投资和融资战略,这些战略反映企业的需要以及对风险承担的态度。实际上,一个财务管理者必须做两个决策:一是需要拥有多少营运资金;二是如何为营运资金融资。在实践中,这些决策一般同时进行,而且它们相互影响。
(一) 流动资产的投资战略
由于销售水平、成本、生产时间、存货补给时订货到交货的时间、顾客服务水平、首款和支付期限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流动资产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对于不同的产业和企业规模,流动资产与销售额比率的变动范围非常大。
企业不确定性和风险忍受的程度决定了其在流动资产账户上的投资水平。流动资产账户通常随着销售额的变化而立即变化,但风险则与销售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相关。销售额越不稳定,越不可预测,则投资于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就应越多,以保证有足够的存货满足顾客的需要。
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即使销售额是不稳定的,但可以预测,如属于季节性变化,那么将没有显著的风险。然而,如果销售额不稳定而且难以预测,例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许多建筑业企业,就会存在显著的风险,从而必须保证一个高的流动资产水平,维持较高的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比率。如果销售额既稳定又可预测,则只需维持较低的流动资产投资水平。
一个企业必须选择与其业务需要和管理风格相符合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如果企业管理政策趋于保守,就会选择较高的流动资产水平,保证更高的流动性(安全性),但盈利能力也更低;然而,如果管理者偏向于为了产生更高的盈利能力而承担风险,那么它将以一个低水平的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比率来运营。下面就紧缩的或较低流动性的投资战略与宽松的或更高流动性的投资战略进行介绍。
1. 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
在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下,企业维持低水平的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比率。利用适时制(JIT)存货管理技术,原材料等存货投资将尽可能紧缩。另外,尚未结清的应收账款和现金余额将保持在最低水平。
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可能伴随着更高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源于更紧的信用和存货管理,或源于缺乏现金用于偿还应付账款。此外,紧缩的信用政策可能减少企业销售收入,而紧缩的产品存货政策则不利于顾客进行商品选择,从而影响企业销售。
只要不可预见的事件没有损坏企业的流动性而导致严重的问题发生,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就会提高企业效益。
2. 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
在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下,企业通常会维持高水平的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比率。也就是说,企业将保持高水平的现金、高水平的应收账款(通常来自于宽松的信用政策)和高水平的存货(通常源于补给原材料或不愿意因为产成品存货不足而失去销售)。对流动资产的高投资可能导致较低的投资收益率,但由于较高的流动性,企业的营运风险较小。
3. 如何选择流动资产投资战略
一个企业该选择何种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取决于该企业对风险和收益的权衡。通常,银行和其他借款人对企业流动性水平非常重视,因为流动性包含了这些债权人对信贷扩张和借款利率的决策。他们还考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质量,尤其是当这些资产被用来当作一项贷款的抵押品时。
许多企业,由于上市和短期借贷较为困难,通常采用紧缩的投资战略。此外,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战略可能还受产业因素的影响。在销售边际毛利较高的产业,如果从额外销售中获得的利润超过额外应收账款所增加的成本,宽松的信用政策可能为企业带来更为可观的收益。
流动资产投资战略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那些影响企业政策的决策者。财务管理人员较之运营或销售经理,通常具有不同的流动资产管理观点。运营经理通常喜欢高水平的原材料存货或部分产成品,以便满足生产所需。相似地,销售经理也喜欢高水平的产成品存货以便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且喜欢宽松的信用政策以便刺激销售。相反,财务管理人员喜欢使存货和应收账款最小化,以便使流动资产融资的成本最小化。
(二) 流动资产的融资战略
一个企业对流动资产的需求数量,一般会随着产品销售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产品销售季节性很强的企业,当销售处于旺季时,流动资产的需求一般会更旺盛,可能是平时的几倍;当销售处于淡季时,流动资产需求一般会减弱,可能是平时的几分之一;即使当销售处于最低水平时,也存在对流动资产最基本的需求。在企业经营状况不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相对稳定性,我们可以将其界定为流动资产的永久性水平。当销售发生季节性变化时,流动资产将会在永久性水平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因此,流动资产可以被分解为两部分:永久性部分和波动性部分。检验各项流动资产变动与销售之间的相关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较准确地估计流动资产的永久性和波动性部分,便于我们进行应对流动资产需求的融资政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动资产的永久性水平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一种长期的资金需求,需要通过长期负债融资或权益性资金解决;而波动性部分的融资则相对灵活,最经济的办法是通过低成本的短期融资解决其资金需求,如1年期以内的短期借款或发行短期融资券等融资方式。
融资决策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风险导向,此外它还受到利率在短期、中期、长期负债之间的差异的影响。财务人员必须知道如下两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哪个更为昂贵:一是连续地从银行或货币市场借款;二是通过获得一个固定期限贷款或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从而将融资成本锁定在中期或长期的利率上。
收益曲线显示了具有不同特定日期的到期日的同一证券(例如美国国债)在到期日的收益率(见图5-1)。许多时候,收益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例如短期利率低于长期利率)。然而,收益曲线也可能向下倾斜。财务人员应该收集必要的信息来进行决策。这包括估计收益曲线的未来形状,具有不同到期日的贷款利率的走势,企业获得信贷的未来途径等。
图5-1& 收益率曲线
融资决策分析方法可以划分为:期限匹配融资战略、保守融资战略和激进融资战略。这些政策分析方法如图5-2所示。图中的顶端方框将流动资产分为永久性和波动性两类,剩下的方框描述了短期和长期融资的这三种策略的混合。任何一种方法在特定的时间都可能是合适的,这取决于收益曲线的形状、利率的移动、未来利率的预测,尤其是管理者的风险承受力。
图5-2& 可供选择的流动资产融资政策
1. 期限匹配融资战略
在期限匹配融资战略中,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以长期融资方式(负债或权益)来融通,波动性流动资产用短期来源融通。这意味着,在给定的时间,企业的融资数量反映了当时的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数量。当波动性资产扩张时,信贷额度也会增加以便支持企业的扩张;当资产收缩时,它们的投资将会释放出资金,这些资金将会用于弥补信贷额度的下降。
2. 保守融资战略
在保守融资战略中,长期融资支持固定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和某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公司通常以长期融资来源来为波动性流动资产的平均水平融资,短期融资仅用于融通剩余的波动性流动资产。这种战略通常最小限度地使用短期融资。因为这种战略在需要时将会使用成本更高的长期负债,所以往往比其他途径具有较高的融资成本。
对短期融资的相对较低的依赖导致了较高的流动性比率,但由于总利息费用更高,这种战略也会导致利润更低。然而,如果长期负债以固定利率为基础,而短期融资方式以浮动或可变利率为基础,则利率风险可能降低。
3. 激进融资战略
在激进融资战略中,企业以长期负债和权益为所有的固定资产融资,仅对一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使用长期融资方式融资。短期融资方式支持剩下的永久性流动资产和所有的临时性流动资产。这种战略比其他战略使用更多的短期融资。
短期融资方式通常比长期融资方式具有更低的成本,因为收益曲线在许多时候是向上倾斜的。然而,过多地使用短期融资方式会导致较低的流动比率和更高的流动性风险。
由于经济衰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企业必须面对业绩惨淡的经营年度。当销售下跌时,存货将不会那么快将秦刚转换成现金,这将导致现金短缺。曾经及时支付的顾客可能会延迟支付,这会进一步加剧现金短缺。企业可能会发现它对应付账款的支付已经超过信用期限。由于销售下降以及利润下跌对固定营业费用的影响,会计利润将降低。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需要与银行重新安排短期融资协议,但此时企业对于银行来说似乎很危险。银行可能会向企业索要更高的利率,但它的分析师可能会指出企业无法支付这么高的利息,从而导致企业在关键时刻筹集不到急需的资金。
企业依靠大量的短期负债来解决资金困境,这会导致企业每年都必须更新短期负债协议进而产生更多的风险。然而,融资协议中,有许多变异的协议可以弱化这种风险。例如,多年期(通常3~5年)滚动信贷协议,这种协议允许企业以短期为基础进行借款。这种类型的借款协议不像传统的短期借款那样会降低流动比率。企业还可以利用衍生融资产品来对紧缩投资政策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第二节&&& 现 金 管 理
现金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现金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狭义的现金仅指库存现金。这里所讲的现金是指广义的现金。
保持合理的现金水平是企业现金管理的重要内容。现金是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可以用来满足生产经营开支的各种需要,也是还本付息和履行纳税义务的保证。拥有足够的现金对于降低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债务的可清偿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库存现金是唯一的不创造价值的资产,对其持有量不是越多越好。即使是银行存款,其利率也非常低。因此,现金存量过多,它所提供的流动性边际效益便会随之下降,从而使企业的收益水平下降。
除了应付日常的业务活动之外,企业还需要拥有足够的现金偿还贷款、把握商机以及防止不时之需。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管理现金的方法,持有合理的现金数额,使其在时间上继起,在空间上并存。企业必须编制现金预算,以衡量企业在某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以便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同时,尽量减少企业的现金数量,提高资金收益率。
一、持有现金的动机
持有现金是出于三种需求: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
(一) 交易性需求
企业的交易性需求是企业为了维持日常周转及正常商业活动所需持有的现金额。企业每日都在发生许多支出和收入,这些支出和收入在数额上不相等及时间上不匹配使企业需要持有一定现金来调节,以使生产经营活动能持续进行。
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商业信用条件和它从供应商那里获得的信用条件不同,使企业必须持有现金。如供应商提供的信用条件是30天付款,而企业迫于竞争压力,则向顾客提供45天的信用期,这样,企业必须筹集够15天的营运资金来维持企业运转。
另外,企业业务的季节性,要求企业逐渐增加存货以等待季节性的销售高潮。这时,一般会发生季节性的现金支出,企业现金余额下降,随后又随着销售高潮到来,存货减少,而现金又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二) 预防性需求
预防性需求是指企业需要维持充足现金,以应付突发事件。这种突发事件可能是政治环境变化,也可能是企业的某大客户违约导致企业突发性偿付等。尽管财务主管试图利用各种手段来较准确地估算企业需要看现金数,但这些突发事件会使原本很好的财务计划失去效果。因此,企业为了应付突发事件,有必要维持比日常正常运转所需金额更多的现金。
为应付意料不到的现金需要,企业掌握的现金额取决于:(1) 企业愿冒缺少现金风险的程度;(2) 企业预测现金收支可靠的程度;(3) 企业临时融资的能力。希望尽可能减少风险的企业倾向于保留大量的现金余额,以应付其交易性需求和大部分预防性需求。另外,企业会与银行维持良好关系,以备现金短缺之需。
(三) 投机性需求
投机性需求是企业为了抓住突然出现的获利机会而持有的现金,这种机会大都是一闪即逝的,如证券价格的突然下跌,企业若没有用于投机的现金,就会错过这一机会。
除了上述三种基本的现金需求以外,还有许多企业是将现金作为补偿性余额来持有的。补偿性余额是企业同意保持的账户余额,它是企业对银行所提供借款或其他服务的一种补偿。
二、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
(一) 成本模型
成本模型强调的是:持有现金是有成本的,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是使得现金持有成本最小化的持有量。模型考虑的现金持有成本包括如下项目:
1. 机会成本
现金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一定现金余额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再投资收益是企业不能同时用该现金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这种成本在数额上等于资金成本。例如:某企业的资本成本为10%,年均持有现金50万元,则该企业每年的现金机会成本为5万元(50×10%)。放弃的再投资收益即机会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它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即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大,反之就越少。
2. 管理成本
现金的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例如管理者工资、安全措施费用等。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固定成本,这种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和现金持有量之间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
3. 短缺成本
现金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所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即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最佳现金持有量 = min(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其中,管理成本属于固定成本,机会成本是正相关成本,短缺成本是负相关成本。因此,成本分析模式是要找到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所组成的总成本曲线中最低点所对应的现金持有量,把它作为最佳现金持有量。可用图5-3所示。
图5-3& 成本模式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具体步骤为:
(1) 根据不同现金持有量测算并确定有关成本数值;
(2) 按照不同现金持有量及其有关成本资料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
(3) 在测算表中找出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
由成本分析模型可知,如果减少现金持有量,则增加短缺成本;如果增加现金持有量,则增加机会成本。改进上述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当拥有多余现金时,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当现金不足时,将有价证券转换成现金。但现金和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也需要成本,成为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用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如买卖佣金、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印花税、实物交割费等。转换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与委托金额相关的费用。二是与委托金额无关,只与转换次数有关的费用,如委托手续费、过户费等。证券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即有价证券变现额的多少,必然对有价证券的变现次数产生影响,即现金持有量越少,进行证券变现的次数越多,相应的转换成本就越大。
(二) 随机模型(米勒-奥尔模型)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现金流量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米勒(M.Miller)和奥尔(D.Orr)设计了一个在现金流入、流出不稳定情况下确定现金最优持有量的模型。他们假定每日现金净流量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每日现金流量可能低于也可能高于期望值,其变化是随机的。由于现金流量波动是随机的,只能对现金持有量确定一个控制区域,定出上限和下限。当企业现金余额在上限和下限之间波动时,则将部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当现金余额下降到下限时,则卖出部分证券。
图5-4& 随机模型
图5-4显示了随机模型,该模型有两条控制线和一条回归线。最低控制线L取决于模型之外的因素,其数额是由现金管理部经理在综合考虑短缺现金的风险程度、公司借款能力、公司日常周转所需资金、银行要求的补偿性余额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回归线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b——证券转换为现金或现金转换为证券的成本;
&&&&& δ——公司每日现金流变动的标准差;
&&&&& i——以日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机会成本。
最高控制线H的计算公式为:
H = 3R-2L
【例5-1】 设某公司现金部经理决定L值应为10 000元,估计公司现金流量标准差δ为1 000元,持有现金的年机会成本为15%,换算为i值是0.00039,b = 150元。根据该模型,可求得:
R = &= 16 607(元)
H = 3×16 607-2×10 000 = 29 821(元)
该公司目标现金余额为16 607元。如现金持有额达到29 821元,则买进13 214元的证券;若现金持有额降至10 000元,则卖出6 607元的证券。
运用随机模型求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符合随机思想,即企业现金支出是随机的,收入是无法预知的,所以,适用于所有企业现金最佳持有量的测算。另一方面,随机模型建立在企业的现金未来需求总量和收支不可预测的前提下,因此,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比较保守。
三、现金管理模式
(一)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收支两条线”原本是政府为了加强财政管理和整顿财政秩序对财政资金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当前,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也纷纷采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
1. 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目的
企业作为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营利组织,实施“收支两条线”主要出于两个目的:第一,对企业范围内的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以实施收支两条线为切入点,通过高效的价值化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
2. 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
构建企业“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可从规范资金的流向、流量和流程三个方面入手:
(1) 资金的流向方面:企业“收支两条线”要求各部分或分支机构在内部银行或当地银行设立两个账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并规定所有收入的现金都必须进入收入户(外地分支机构的收入户资金还必须及时、足额地回笼到总部),收入户资金由企业资金管理部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而所有的货币性支出都必须从支出户里支付,支出户里的资金只能根据一定的程序由收入户划拨而来,严禁现金坐支。
(2) 资金的流量方面:在收入环节上要确保所有收入的资金都进入收入户,不允许有私设的账外小金库。另外,还要加快资金的结算速度,尽量压缩资金在结算环节的沉淀量;在调节环节上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资金的精确调度;在支出环节上,根据“以支定收”和“最低限额资金占用”的原则从收入户按照支出预算安排将资金定期划拨到支出户,支出户平均资金占用额应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效的资金流量管理将有助于确保及时、足额地收入资金,合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和有效调剂内部资金。
(3) 资金的流程方面:资金流程是指与资金流动有关的程序和规定。它是收支两条线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 关于账户管理、货币资金安全性等规定;② 收入资金管理与控制;③ 支出资金管理与控制;④ 资金内部结算与信贷管理与控制;⑤ 收支两条线的组织保障等。
需要说明的是,收支两条线作为一种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与企业的性质、战略、管理文化和组织结构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在构建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以管理有效性为导向。
(二) 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1.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概念
资金集中管理,也称司库制度,是指集团企业借助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功能及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将分散在集团各所属企业的资金集中到总部,由总部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和统一运用。其在各个集团的具体运用可能会有所差异,但一般都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资金集中、内部结算、融资管理、外汇管理、支付管理等。其中资金集中是基础,其他各方面均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目前,资金集中管理管理模式逐渐被我国企业集团所采用。
2. 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实质上是集团管理是集权还是分权管理体制的体现,也就是说,在企业集团内部所属各子企业或分部是否有货币资金使用的决策权、经营权,这是由行业特点和本集团资金运行规律决定的。现行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统收统支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的一切资金收入都集中在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各分支机构或子企业不单独设立账号,一切现金支出都通过集团总部财务部门付出,现金收支的批准权高度集中。统收统支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实现全面收支平衡,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减少资金沉淀,监控现金收支,降低资金成本。但是该模式可能会不利于调动成员企业开源节流的积极性,影响成员企业经营的灵活性,以至降低整个集团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效率。
(2) 拨付备用金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是指集团按照一定的期限统拨给所有所属分支机构或子企业备其使用的一定数额的现金。等各分支机构或子企业发生现金支出后,持有关凭证到集团财务部门报销以补足备用金。
(3) 结算中心模式。结算中心通常是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办理内部各成员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结算中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
(4) 内部银行模式。内部银行是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进行企业或集团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运筹。
(5) 财务公司模式。财务公司是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开展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结算,同时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包括存贷款、融资租赁、担保、信用鉴证、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四、现金收支管理
(一) 现金周转期
为了确定企业的现金周转期,需要我们来了解营运资金的循环过程:首先,企业要购买原材料,但是并不是购买原材料的当天就马上付款,这一延迟的时间段就是应付账款周转期。企业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最终转变为产成品并将之卖出。这一时间段被称之为应收账款周转期。而现金周转期,就是指介于公司支付现金与收到现金之间的时间段,也就是存货周转期与应收账款周转期之和减去应付账款周转期。具体循环过程如图5-5所示: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现金周转期 = 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存货周转期 = 平均存货/每天的销货成本
应收账款周转期 = 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
应付账款周转期 = 平均应付账款/每天的购货成本
所以要减少现金周转期,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快制造与销售产成品来减少存货周转期;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来减少应收账款周转期;减缓支付应付账款来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
图5-5& 现金周转期
(二) 收款管理
1. 收账的流动时间
一个高效率的收款系统能够使收款成本和收款浮动期达到最小,同时能够保证与客户汇款及其他现金流入来源相关的信息的质量。收款系统成本包括浮动期成本,管理收款系统的相关费用(例如银行手续费)及第三方处理费用或清算相关费用。在获得资金之前,收款在途项目使企业无法利用这些资金,也会产生机会成本。信息的质量包括收款方得到的付款人的姓名,付款的内容和付款时间。信息要求及时、准确地到达收款人一方,以便收款人及时处理资金,做出发货的安排。
收款浮动期是指从支付开始到企业收到资金的时间间隔。收款浮动期主要是纸基支付工具导致的,有下列三种类型:
(1) 邮寄浮动期:从付款人寄出支票到收款人或收款人的处理系统收到支票的时间间隔。
(2) 处理浮动期:是指支票的接受方处理支票和将支票存入银行以收回现金所花的时间。
(3) 结算浮动期:是指通过银行系统进行支票结算所需的时间。
2. 邮寄的处理
纸基支付收款系统不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柜台存入体系,一类是邮政支付系统。
这里主要讨论企业通过邮政收到顾客或其他商业伙伴支票的支付系统。一家企业可能采用内部清算处理中心或者一个锁箱来接收和处理邮政支付。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两个因素:支付的笔数和金额。
企业处理中心处理支票和做存单准备都在企业内进行。这一方式主要为那些收到的付款金额相对较小而发生频率很高的企业所采用(例如公用事业企业和保险公司)。场内处理中心最大的优势在于对操作的控制。操作控制可以有助于:
(1) 对系统做出调整改变;
(2) 根据公司需要定制系统程序;
(3) 监控掌握客户服务质量;
(4) 获取信息;
(5) 更新应收账款;
(6) 控制成本。
3. 收款方式的改善
电子支付方式对比纸基(或称纸质)支付方式是一种改进。电子支付方式提供了如下好处:
(1) 结算时间和资金可用性可以预计;
(2) 向任何一个账户或任何金融机构的支付具有灵活性,不受人工干扰;
(3) 客户的汇款信息可与支付同时传送,更容易更新应收账款;
(4) 客户的汇款从纸基方式转向电子方式,减少或消除了收款浮动期,降低了收款成本,收款过程更容易控制,并且提高了预测精度。
(三) 付款管理
现金支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延缓现金的支出时间。当然,这种延缓必须是合理合法的。
1. 使用现金浮游量
现金浮游量是指由于企业提高收款效率和延长付款时间所产生的企业账户上的现金余额和银行账户上的企业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
2. 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是指企业在不影响自己的信誉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供货方所提供的信用优惠,尽可能地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
3. 汇票代替支票
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与支票不同的是,承兑汇票并不是见票即付。这一方式的优点是推迟了企业调入资金支付汇票的实际所需时间。这样企业就只需在银行中保持较少的现金余额。它的缺点是某些供应商可能并不喜欢用汇票付款,银行也不喜欢处理汇票,它们通常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同支票相比,银行会收取较高的手续费。
4. 改进员工工资支付模式
企业可以为支付工资专门设立一个工资账户,通过银行向职工支付工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工资账户的存款余额,企业要合理预测开出支付工资的支票到职工去银行兑现的具体时间。
企业开出支票的金额大于活期存款余额。它实际上是银行向企业提供的信用。透支的限额,由银行和企业共同商定。
6. 争取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同步
企业应尽量使现金流出与流入同步,这样,就可以降低交易性现金余额,同时可以减少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的次数,提高现金的利用效率,节约转换成本。
7. 使用零余额账户
即企业与银行合作,保持一个主账户和一系列子账户,企业只在主账户保持一定的安全储备,而在一系列子账户不需要保持安全储备。当从某个子账户签发的支票需要现金时,所需要的资金立即从主账户划拨过来,从而使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作他用。
企业若能有效控制现金支出,同样可带来大量的现金结余。控制现金支出的目标是在不损害企业信誉条件下,尽可能推迟现金的支出。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
企业通过提供商业信用,采取赊销、分期付款等方式可以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获得利润。应收账款作为企业为扩大销售和盈利的一项投资,也会发生一定的成本。所以企业需要在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和所增加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应收账款管理就是分析赊销的条件,使赊销带来的盈利增加大于应收账款投资产生的成本增加,最终使企业现金收入增加,企业价值上升。
应收账款的功能指其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增加销售功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提供赊销可有效地促进销售。因为企业提供赊销不仅向顾客提供了商品,也在一定时间内向顾客提供了购买该商品的资金,顾客将从赊销中得到好处。所以赊销会带来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加。
2. 减少存货功能
企业持有一定产成品存货时,会相应地占用资金,形成仓储费用、管理费用等,产生成本;而赊销则可避免这些成本的产生。所以当企业的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会采用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将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节约支出。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为增加销售和盈利进行的投资,必然会发生一定的成本。应收账款的成本主要有:
1.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会占用企业一定量的资金,而企业若不把这部分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便可以用于其他投资并可能获得收益,例如投资债券获得利息收入。这种因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其他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即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2. 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
主要是指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所增加的费用。主要包括:调查顾客信用状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
3. 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
在赊销交易中,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就有可能无法收回应收账款而发生损失,这种损失就是坏账成本。可以说,企业发生坏账成本是不可避免的,而此项成本一般与应收账款发生的数量成正比。
三、信用政策
为了确保企业能一致性地运用信用和保证公平性,企业额必须保持恰当的信用政策,必须明确地规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期间和折扣条件。
(一) 信用标准
信用认可标准代表企业愿意承担的最大的付款风险的金额。如果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严格,可能会降低对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客户的赊销额,因此会限制企业的销售机会;如果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宽松,可能会对不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的客户提供赊销,因此会增加随后还款的风险并增加坏账费用。
1. 信息来源
当企业俄建立分析信用请求的方法时,必须考虑信息的类型、数量和成本。信息既可以从企业内部收集,也可以从企业外部收集。无论信用信息从哪儿收集,都必须将成本与预期的收益进行对比。企业内部产生的最重要的信用信息来源是信用申请人执行信用申请(协议)的情况和企业自己保存的有关信用申请人还款历史的记录。
企业可以使用各种外部信息来源来帮助其确定申请人的信誉。申请人的财务报表是该种信息主要来源之一。无论是经过审计的还是没有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因为可以将这些财务报表及其相关比率与行业平均数进行对比,因此它们都提供了有关信用申请人的重要信息。
获得申请人付款状况的第二个信息来源是一些商业参考资料或申请人过去获得赊销的供货商。另外,银行或其他贷款机构(如商业贷款机构或租赁公司)可以提供申请人财务状况和可使用信息额度方面的标准化信息,最后,一些地方性和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收集、评价和报告有关申请人信用状况的历史信息。这些信用报告包括诸如以下内容的信息:还款历史、财务信息、最高信用额度、可获得的最长信用期限和所有未了结的债务诉讼。由于还款状况的信息是以自愿为基础提供给评级机构的,因此评级机构所使用的样本量可能较小并且(或)不能准确反映企业还款历史的整体状况。
2. 5C信用评价系统
信用评价取决于可以获得的信息类型、信用评价的成本与收益。传统的信用评价主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1) 品质(Character):是指个人申请人或企业申请人管理者的诚实和正直表现。品质反映了个人或企业在过去的还款中所体现的还款意图和愿望。
(2) 能力(Capacity):能力反映的是企业或个人在其债务到期时可以用于偿债的当前和未来的财务资源。可以使用流动比率和现金流预测等方法评价申请人的还款能力。
(3) 资本(Capital):资本是指如果企业或个人当前的现金流不足以还债,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可供使用的财务资源。
(4) 抵押(Collateral):抵押是指当企业或个人不能满足还款条款时,可以用作债务担保的资产或其他担保物。
(5) 条件(Condition):条件是指影响顾客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经济环境,对申请人的这些条件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给其提供信用。
3. 信用的定量分析
进行商业信用的定量分析可以从考察信用申请人的财务报表开始。通常使用比率分析法评价顾客的财务状况。常用的指标有:流动性和营运资本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现金对负债总额比率)、债务管理和支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长期债务对资本比率、带息债务对资产总额比率,以及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比率)和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回报率、总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将这些指标和信用评级机构及其他协会发布的行业标准进行比较可以洞察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定量信用评价法常被像百货店这样的大型零售信用提供商使用。信用评分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根据信用申请人的月收入、尚未偿还的债务和过去受雇佣的情况将申请人划分为标准的客户和高风险的客户;
(2) 对符合某一类型申请人的特征值进行加权平均以确定信誉值;
(3) 确定明确的同意或拒绝给予信用的门槛值;
(4) 对落在同意给予信用的门槛值或拒绝给予信用的门槛值之间的申请人进行进一步分析。
这些定量分析方法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并且也符合消费者信用方面的法律规定。判断分析是一种规范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确定区分按约付款或违约付款顾客的因素。
(二) 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由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两个要素组成。规定信用条件包括设计销售合同或协议来明确规定在什么情形下可以给予信用。企业必须建立信息系统或购买软件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以保证信用条款的执行,并且查明顾客还款方式在总体和个体方面可能发生的变化。
1. 约束信用政策的因素
有许多因素影响企业的信用政策。在许多行业,信用条件和政策已经成为标准化的惯例,因此某一家企业很难采取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信用条件。企业还必须考虑提供商业信用对现有贷款契约的影响。因为应收账款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流动比率,可能会导致违反贷款契约中有关流动比率的约定。
2. 对流动性的影响
公司的信用条件、销售额和收账方式决定了其应收账款的水平。应收账款的占用必须要有相应的资金来源,因此企业对客户提供信用的能力与其自身的借款能力相关。不适当地管理应收账款可能会导致顾客延期付款而导致流动性问题。然而,当应收账款用于抵押贷款或作为债务担保工具或出售时,应收账款也可以成为流动性的来源。
3. 提供信用的收益和成本
因为提供信用可以增加销售额,所以商业信用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收益。赊销的另一个潜在的收益来源是从分期收款销售安排中获得利息收益。利息可能是一块很大的利润来源,尤其是零售型企业通过自己私有品牌的信用卡或分期收款合同向顾客提供直接融资时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提供信用也有成本。应收账款的主要成本是持有成本。一般来说,企业根据短期借款的边际成本或加权平均成本(WACC)确定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运营和维持企业信用部门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其成本包括人员成本、数据处理成本和还款处理成本、信用评估成本和从第三方购买信用信息的成本。
(三) 信用期间
监管逾期账款和催收坏账的成本影响企业的利润。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该确认为坏账损失。多数企业根据过去的收款情况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数额并建立“坏账准备”账户,同时将坏账费用记入当期损益。信用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确定坏账费用和注销坏账费用的时间和金额。
催收逾期账款的成本可能很高。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各种类型的补偿坏账损失的保险来降低坏账的影响。在评价赊销潜在的盈利能力时,必须对保险费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例如,若某企业允许顾客在购货后的50天内付款,则信用期为50天,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到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
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额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可以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如果缩短信用期,情况与此相反。
【例5-2】 A公司目前采用30天按发票金额(即无现金折扣)付款的信用政策,拟将信用期间放宽至60天,仍按发票金额付款。假设该风险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15%,其他有关数据如表5-1所示。
表5-1&&&&&&&&&&&&&&&&&&&&&&&&&&&&&& 信用期决策数据
注:“全年”字样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能理解为“30天内销售100 000件”及“60天内销售120 000件”,正确的理解应为:在30天信用期和60天信用期两种销售政策下,年销售量分别为100 000件和120 000件。
在分析时,先计算放宽信用期得到的收益,然后计算增加的成本,最后根据两者比较的结果作出判断。
1. 收益增加
收益的增加 = 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 (120 000-100 000)×(5-4) = 20 000(元)
2.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的计算
(1)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 日销售额×信用期间或平均收现期
&&& (若顾客主动遵守信用,没有延期付款的则为信用期,如果顾客拖延付款,则为平均收现期)
(2)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3)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 =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 = 日销售额×信用期间或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 = (全年销售额×变动成本率)/360×信用期间或平均收现期×资本成本
&&& = 全年销售变动成本/360×信用期间或平均收现期×资本成本
改变信用期间导致的应计利息增加 = 60天信用期应计利息-30天信用期应计利息
&&&&&&&&&&&&&&&&&&&&&&&&&&&&&& =
&&&&&&&&&&&&&&&&&&&&&&&&&&&&&& = &= 7 000(元)
3. 收账费用和坏账费用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增加 = 4 000-3 000 = 1 000(元)
坏账损失增加 = 9 000-5 000 = 4 000(元)
4. 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
改变信用期间的税前损益=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20 000-7 000-1 000-4 000=8 000(元)
由于收益的增加大于成本增加,故应采用60天信用期。
上述信用期分析的方法比较简略,可以满足一般制定信用政策的需要。如有必要,也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如进一步考虑:销售增加引起存货增加而占用的资金。
【例5-3】 延续上例数据,假设上述30天信用期变为60天后,因销售量增加,年平均存货水平从9 000件上升到20 000件,每件存货按变动成本4元计算,其他情况依旧。
由于增添了新的存货增加因素,需要在原来分析的基础上,再考虑存货增加而多占资金所带来的影响,重新计算放宽信用期的损益。
存货增加而多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 (20 000-9 000)×4×15% = 6 600(元)
改变信用期间的税前损益 = 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 = 20 000-7 000-1 000-4 000-6 600 = 1 400(元)
因为仍然可以获得税前收益,所以尽管会增加平均存货,还是应该采用60天的信用期。
更进一步的细致分析,还应考虑存货增加引起的应付账款的增加。这种负债的增加会节约企业的营运资金,减少营运资金的“应计利息”。因此,信用期变动的分析,一方面要考虑对利润表的影响(包括收入、成本和费用);另一方面要考虑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并且要将对资金占用的影响用“资本成本”转化为“应计利息”,以便进行统一的得失比较。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当按“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乘以变动成本率”计算确定。
(四) 折扣条件
如果公司给顾客提供现金折扣,那么顾客在折扣期付款少付的金额产生的“成本”将影响公司收益。当顾客利用了公司提供的折扣,而折扣又没有促使销售额增长时,公司的净收益则会下降。当然上述收入方面的损失可能会全部或部分地由应收账款持有成本的下降所补偿。宽松的信用政策可能会提高销售收入,但是它也会使应收账款的服务成本、收账成本和坏账损失增加。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
折扣的表示常用如5/10、3/20、N/30这样的符号。这三个符号的含义分别为:5/10表示10天内付款,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即只需支付原价的95%,如原价为10 000元,只需支付9 500元;3/20表示20天内付款,可享受3%的价格优惠,即只需支付原价的97%,若原价为10 000元,则只需支付9 700元;N/30表示付款的最后期限为30天,此时付款无优惠。
企业采用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要与信用期间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要求顾客最迟不超过30天付款,若希望顾客20天、10天付款,能给予多大折扣?或者给予5%、3%的折扣,能吸引顾客在多少天内付款?不论是信用期间还是现金折扣,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但也会增加成本。现金折扣带给企业的好处前面已经讲过,它使企业增加的成本,则指的是价格折扣损失。当企业给予顾客某种现金折扣时,应当考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孰高孰低,权衡利弊。
因为现金折扣是与信用期间结合使用的,所以确定折扣程度的方法与程序实际上与前述确定信用期间的方法与程序一致,只不过要把所提供的延期付款时间和折扣综合起来,计算各方案的延期与折扣能取得多大的收益增量,再计算各方案带来的成本变化,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例5-4】 沿用上述信用期决策的数据,假设该公司在放宽信用期的同时,为了吸引顾客尽早付款,提出了0.8/30,N/60的现金折扣条件,估计会有一半的顾客(按60天信用期所能实现的销售量计算)将享受现金折扣优惠。
1. 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 = 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 = (120 000-100 000)×(5-4) = 20 000(元)
2.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30天信用期应计利息 = &= 5 000(元)
提供现金折扣的应计利息
= 6 000+3 000 = 9 000(元)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 9 000-5 000 = 4 000(元)
3. 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增加 = 4 000-3 000 = 1 000(元)
坏账损失增加 = 9 000-5 000 = 4 000(元)
4. 估计现金折扣成本的变化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 = 新的销售水平×新的现金折扣率×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
-旧的销售水平×旧的现金折扣率×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
= 600 000×0.8%×50%-500 000×0×0 = 2 400(元)
5. 提供现金折扣后的税前损益
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 20 000-(4 000+1 000+4 000+2 400) = 8 600(元)
由于可获得税前收益,故应当放宽信用期,提供现金折扣。
四、应收账款的监控
实施信用政策时,企业应当监督和额控制每一笔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总额。例如,可以运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衡量企业需要多长时间收回应收账款,可以通过账龄分析表追踪每一笔应收账款,可以采用ABC分析法来确定重点监控的对象等。
监督每一笔应收账款的理由是:
第一,在开票或收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误或延迟;
第二,有些客户可能故意拖欠到企业采取追款行动才付款;
第三,客户财务状况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其按时付款的能力,并且需要缩减该客户未来的赊销额度。
企业也必须对应收账款的总体水平加以监督,因为应收账款的增加会影响企业的流动性,还可能导致额外融资的需要。此外,应收账款总体水平的显著变化可能表明业务方面发生了改变,这可能影响公司的融资需要和现金水平。企业管理部门需要分析这些变化以确定其起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可能引起重大变化的事件包括销售量的变化、季节性、信用标准政策的修改、经济状况的波动以及竞争对手采取的促销等行动。最后,对应收账款总额进行分析还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入的金额和时间。
(一)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或平均收账期是衡量应收账款管理状况的一种方法。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方法为:将期末在外的应收账款除以该期间的平均日赊销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指标,将企业当前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规定的信用期限、历史趋势以及行业正常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反映企业整体的收款效率。然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可能会被销售量的变动趋势和销售的剧烈波动以及季节性销售所破坏。
【例5-5】 下例提供了一个计算90天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基本方法。在没有考虑该期间销售方式的情况下所计算出的平均每日销售额为3 444.44元。
假设20xx年3月底的应收账款为285 000元,信用条件为在60天按全额付清货款,过去三个月的赊销情况为:
1月份:90 000.00元
2月份:105 000.00元
3月份:115 000.00元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
平均日销售额 = &= 3444.44(元)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 82.74(天)
平均逾期天数的计算:
平均逾期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信用期天数 = 82.74-60 = 22.74(天)
(二) 账龄分析表
账龄分析表将应收账款划分为未到信用期的应收账款和以30天为间隔的逾期应收账款,这是衡量应收账款管理状况的另外一种方法。企业既可以按照应收账款总额进行账龄分析,也可以分顾客进行账龄分析。账龄分析发可以确定逾期应收账款,随着逾期时间的增加,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变小。假定信用期限为30天,表5-2中的账龄分析表反映出30%的应收账款为逾期收款。
表5-2&&&&&&&&&&&&&&&&&&&&&&&&&&&& 账龄分析表
账龄分析表比计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更能揭示应收账款变化趋势,因为账龄分析表给出了应收账款分布的模式,而不仅仅是一个平均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有可能与信用期限相一致,但是有一些账户可能拖欠很严重。因此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能明确地表现出账款拖欠情况。当各个月之间的销售额变化很大时,账龄分析表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都可能发出类似的错误信号。
(三) 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模式
账龄分析表可以用于建立应收账款余额的模式,这是重要的现金流预测工具。应收账款余额的模式反映一定期间(如一个月)的赊销额在发生赊销的当月月末及随后的各月仍未偿还的百分比。企业收款的历史决定了其正常的应收账款余额的模式。企业管理部门通过将当前的模式和过去的模式进行对比来评价应收账款余额模式的任何变化。企业还可以运用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模式来进行应收账款金额水平的计划,衡量应收账款的收账效率以及预测未来的现金流。
【例5-6】 下面的例子说明1月份的销售在3月末应收账款为50 000元。
表5-3&&&&&&&&&&&&&&&&&&&&&& 各月份销售及收款情况&&&&&&&&&&&&&&&&&&&&&&&& 金额单位:元
计算未收回应收账款的另一个方法是将销售三个月后未收回销售额的百分比(20%)乘以销售额250 000元,即:
0.2×250 000 = 50 000(元)
然而,在实现世界中,有一定比例的应收账款会逾期或者会发生坏账。对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模式稍作调整可以反映这些项目。
【例5-7】 为了简便体现,假设没有坏账费用,收款模式如下(表5-4):
(1) 销售的当月收回销售额的5%;
(2) 销售后的第一个月收回销售额的40%;
(3) 销售后的第二个月收回销售额的35%;
(4) 销售后的第三个月收回销售额的20%。
表5-4&&&&&&&&&&&&&&&&&&&&&&&&&& 各月份应收账款账户余额模式
3月末应收账款余额合计为:50 000+165 000+380 000 = 595 000(元)
4月份现金流入估计 = 4月份销售额的5%+3月份销售额的40%
+2月份销售额的35%+1月份销售额的20%
估计的4月份现金流入= (0.05×500 000)+(0.40×400 000)+(0.35×300 000)+(0.20×250 000)
&&&&&&&&&&&&&&&&&&& = 340 000(元)
(四) 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是现代经济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抓重点、照顾一般”的管理方法,又称重点管理法。它将企业的所有欠款客户按其金额的多少进行分类排队,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收账策略的一种方法。它一方面年加快应收账款收回,另一方面能将收账费用与预期收益联系起来。
例如,某企业应收账款逾期金额为260万元,为了及时收回逾期货款,企业采用ABC分析法来加强应收账款回收的监控。具体数据如表5-5所示。
表5-5&&&&&&&&&&&&&&&&&&&&&&&&& 欠款客户ABC分类法(共50家客户)
先按所有客户应收账款逾期金额的多少分类排队,并计算出逾期金额所占比重。从表5-5中可以看出,应收账款逾期金额在25万元以上的有3家,占客户总数的6%,逾期总额为165万元,占应收账款逾期金额总额的63.46%,我们将其划入A类,这类客户作为催款的重点对象。应收账款逾期金额在10万~25万元的客户有5家,占客户总数的10%,其逾期金额占应收账款逾期金额总数的30.77%,我们将其划入B类,欠款在10万元以下的客户有42家,占客户总数的84%,但其逾期金额仅占应收账款逾期金额总额的5.77%,我们将其划入C类。
对这三类不同的客户,应采取不同的收款策略。例如,对A类客户,可以发出措辞较为严厉的信件催收,或派专人催收,或委托收款代理机构处理,甚至可通过法律解决;对B类客户则可以多发几封信函催收,或打电话催收;对C类客户只需要发出通知其付款的信函即可。
五、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比较大,在确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之后,还要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分析评价、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等。
(一) 调查客户信用
信用调查是指收集和整理反映客户信用状况的有关资料的工作。信用调查是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基础,是正确评价客户信用的前提条件。企业对顾客进行信用调查主要通过两种方法:
1. 直接调查
是指调查人员通过与被调查单位进行直接接触,通过当面采访、询问、观看等方式获取信用资料的一种方法。直接调查可以保证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往往获得的是感性资料,若不能得到被调查单位的合作,则会使调查工作难以开展。
2. 间接调查
间接调查是以被调查单位以及其他单位保存的有关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基础,通过加工整理获得被调查单位信用资料的一种方法。这些资料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基本掌握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
(2) 信用评估机构。专门的信用评估部门,因为它们的评估方法先进,评估调查细致,评估程序合理,所以可信度较高。
(3) 银行。银行是信用资料的一个重要来源,许多银行都设有信用部,为其顾客服务,并负责对其顾客信用状况进行记录、评估。但银行的资料一般仅愿意在内部及同行进行交流,而不愿向其他单位提供。
(4) 其他途径。如财税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机构都可能提供相关的信用状况资料。
(二) 评估客户信用
收集好信用资料以后,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企业一般采用“5C”系统来评价,并对客户信用进行等级划分。在信用等级方面,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三类九等,即将企业的信用状况分为AAA、AA、A、BBB、BB、B、CCC、CC、C九等,其中AAA为信用最优等级,C为信用最低等级。另一种是三级制,即分为AAA、AA、A三个信用等级。
(三) 收款的日常管理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在对收账的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收账政策。通常企业可以采取寄发账单、电话催收、派人上门催收、法律诉讼等方式进行催收应收账款,然而催收账款要发生费用,某些催款方式的费用还会很高。一般说来,收账的花费越大,收账措施越有力,可收回的账款应越多,坏账损失也就越小。因此制定收账政策,又要在收账费用和所减少坏账损失之间作出权衡。制定有效、得当的收账政策很大程度上靠有关人员的经验;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也有一些数量化的方法可以参照。根据应收账款总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可以通过比较各收账方案成本的大小对其加以选择。
(四) 应收账款保理
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简称,是指保理商与债权人签订协议,转让其对应收账款的部分或全部权利与义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过程。
保理又称托收保付,是指卖方(供应商或出口商)与保理商之间存在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契约,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提供下列服务中的至少两项: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可见,保理是一项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方式,其同单纯的融资或收账管理有本质区别。
应收账款保理是企业将赊销形成的未到期应收账款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给保理商,以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的周转。保理可以分为有追索权保理(非买断型)和无追索权保理(买断型)、明保理和暗保理、折扣保理和到期保理。
有追索权保理是指供应商将债权转让给保理商,供应商向保理商融通资金后,如果购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保理商有权向供应商要求偿还预付的现金,如购货商破产或无力支付,只要有关款项到期未能收回,保理商都有权向供应商进行追索,因而保理商具有全部“追索权”,这种保理方式在我国采用较多。无追索权保理是指保理商将销售合同完全买断,并承担全部的收款风险。
明保理是指保理商和供应商需要将销售合同被转让的情况通知购货商,并签订保理商、供应商、购货商之间的三方合同。暗保理是指供应商为了避免让客户知道自己因流动资金不足而转让应收账款,并不将债权转让情况通知客户,货款到期时仍由销售商出面催款,再向银行偿还借款。
折扣保理又称为融资保理,即在销售合同到期前,保理商将剩余未收款部分先预付给销售商,一般不超过全部合同额的70%~90%。到期保理是指保理商并不提供预付账款融资,而是在赊销到期时才支付,届时不管货款是否收到,保理商都必须向销售商支付货款。
应收账款保理对于企业而言,其理财作用主要体现在:
(1) 融资功能。应收账款保理,其实质也是一种利用未到期应收账款这种流动资产作为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短期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对于那些规模小、销售业务少的公司来说,向银行贷款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自身的原始积累又不能支撑企业的高速发展,通过保理业务进行融资可能是企业较为明智的选择。
(2) 减轻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负担。推行保理业务是市场分工思想的运用,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可以把应收账款让与专门的保理商进行管理,使企业从应收账款的管理之中解脱出来,由专业的保理公司对销售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管理,他们具备专业技术人员和业务运行机制,会详细地对销售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建立一套有效地收款政策,及时收回账款,使企业减轻财务管理负担,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3) 减少坏账损失、降低经营风险。企业只要有应收账款就有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以往应收账款的风险都是由企业单独承担,而采用应收账款保理后,一方面可以提供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帮助企业降低其客户违约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专业的保理商去催收账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坏账发生的可能性,有效地控制坏账风险。
(4) 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是将企业的应收账款与货币资金进行置换。企业通过出售应收账款,将流动性稍弱的应收账款置换为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货币资金,增强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了企业的债务清偿能力和盈利能力。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试行保理服务业务,然而从整体上看,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发展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少数银行(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及中信银行等商业银行)公开对外宣称提供保理业务。随着市场的需要,竞争的加剧,保理业务在国内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5-8】 W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中央空调、手机芯片和等离子电视机。20x8年全年实现的销售收入为14.44亿元,由于货款回收出现严重问题,公司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公司20x8年有关应收账款具体情况如下:
表5-6&&&&&&&&&&&&&&&&& W公司20x8年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金额单位:亿元
上述应收账款中,中央空调的欠款单位主要是机关和大型事业单位;手机芯片的欠款单位均是国内知名手机生产厂家;等离子电视机的主要欠款单位是美国Y公司。
20x9年W公司销售收入预算为18亿元,公司为了摆脱资金周转困境,采用借款等措施后,仍有6亿元资金缺口。W公司决定对应收账款采取以下措施:
(1) 较大幅度地提高现金折扣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可使应收账款周转率由20x8年的1.44提高至20x9年的1.74,从而加快回收应收账款。
(2) 成立专门催收机构,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预计可提前收回资金0.4亿元。
(3) 将6至12个月应收账款转售给有关银行,提前获得周转所需货币资金。据分析,W公司销售中央空调和手机芯片发生的6至12个月应收账款可平均以九二折转售银行(且可无追索权);销售等离子电视机发生的6至12个月应收账款可平均以九零折转售银行(但必须附追索权)。
(4) 20x9年以前,W公司给予Y公司一年期的信用政策;20x9年,Y公司要求将信用期限延长两年。考虑到Y公司信誉好,且W公司资金紧张时应收账款可转售银行(但必须附追索权),为了扩大外销,W公司接受了Y公司的条件。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计算分析如下:
(1) 20x9年末应收账款:(18÷1.74)×2-11.46 = 9.23(亿元)
采取第(1)项措施20x9年增收的资金数额:11.46-9.23 = 2.23(亿元)
(2) 采取第(3)项措施20x9年增收的资金数额:(1.26+1.56)×0.92+1.04×0.9 = 3.53(亿元)
(3) 采取(1)至(3)项措施预计20x9年增收的资金总额:2.23+0.4+3.53 = 6.16(亿元)
(4) W公司20x9年所争取的各项措施评价:
① 大幅度提高现金折扣,虽然可以提高公司货款回收速度,但也可能导致企业盈利水平降低甚至使企业陷入亏损。因此公司应当在仔细分析计算后,适当提高现金折扣水平。
② 成立专门机构催款,必须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防止得不偿失。
③ 公司选择收账期在1年以内、销售中央空调和手机芯片的应收账款出售给有关银行,提前获得企业周转所需货币资金,应考虑折扣水平的高低;同时注意防范所附追索权带来的风险。
④ 销售等离子电视机的账款,虽可转售银行,但由于必须附追索权,风险仍然无法控制或转移,因此,应尽量避免延长信用期限方式进行销售。
第四节&&& 存 货 管 理
一、存货的功能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商品等。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并最终影响企业的收益、风险等状况。因此,存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尽力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存货成本,实现两者的最佳组合。存货的功能是指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原材料和在产品,是生产的物质保证,为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原材料;否则可能会造成生产中断、停工待料的现象。
(二) 有利于销售
一定数量的存货储备能够增加企业在上产和销售方面的机动性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当企业市场需求量增加时,若产品储备不足就有可能失去销售良机,所以保持一定量的存货是有利于市场销售的。
(三) 便于维持均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
有些企业产品属于季节性产品或者需求波动较大的产品,此时若根据需求状况组织生产,则可能有时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有时又超负荷生产,这会造成产品成本的上升。
(四) 降低存货取得成本
一般情况下,当企业进行采购时,进货总成本与采购物资的单价和采购次数有密切关系。而许多供应商为鼓励客户多购买其产品,往往在客户采购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给予价格折扣,所以企业通过大批量集中进货,既可以享受价格折扣,降低购置成本,也因减少订货次数,降低了订货成本,使总的进货成本降低。
(五)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企业在采购、运输、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故,保持必要的存货保险储备,可以避免和减少意外事件的损失。
二、存货的持有成本
与持有成本有关的成本,包括以下三种:
(一) 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 来表示。其又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
1. 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费、运输费等支出。订货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称为固定的订货成本,用 表示;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邮资等,称为订货的变动成本。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用K表示;订货次数等于存货年需要量D与每次进货量Q之商。订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订货成本 =
2. 购置成本
购置成本指为购买存货本身所支出的成本,即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年需要量用D表示,单价用U表示,于是购置成本为DU。
订货成本加上购置成本,就等于存货的取得成本。其公式可表达为:
取得成本 = 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 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
(二) 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等,通常用 来表示。
储存成本也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工资等,常用 表示。变动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单位储存变动成本用 来表示。用公式表达的储存成本为:
储存成本 = 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三) 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及造成的商誉损失等;如果生产企业以紧急采购代用材料解决库存材料中断之急,那么缺货成本表现为紧急额外购入成本。缺货成本用 表示。
如果以TC来表示储备存货的总成本,它的计算公式为:
企业存货的最优化,就是使企业存货总成本即上式TC值最小。
三、最优存货量的确定
(一) 经济经货模型
经济订货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假设基础上的。这些假设包括:(1) 存货总需求量是已知常数;(2) 订货提前期是常数;(3) 货物是一次性入库;(4) 单位货物成本为常数,无批量折扣;(5) 库存持有成本与库存水平呈线性关系;(6) 货物是一种独立需求的物品,不受其他货物影响。
【例5-9】 假设某公司每年所需的原材料为104 000件。即每周平均消耗2 000件。如果我们每次订购10 000件,则可够公司5周的原材料需要。5周后,原材料存货降至零,同时一批新的订货又将入库。这种关系可参考图5-6(a)。现设公司决定改变每次订货量为5 000件。这样,每次订货只能供公司两周半生产所需,订货的次数较前者增加了一倍,但平均库存水平元只有前者一半,可参考图5-6(b)。
本例中,存货的相关成本表现为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订货成本与订货次数成本正比关系,而持有成本则与存货平均水平成正比关系。设公司每次订货费用为20元,存货年持有费率为每件0.8元。则与订货批量有关的存货的年总成本TIC:
TIC = 20×
式中:Q——每次订货批量。
我们的目的是要使公司TIC最小化。由此例,我们可抽象出经济订货模型。存货的总成本为:
TIC = K×
式中:TIC——与订货批量有关的每期存货的总成本;
&&&&& D——每期对存货的总需求;
&&&&& Q——每次订货批量;
&&&&& K——每次订货费用;
&&&&& ——每期单位存货持有费率。
图5-6& 存货水平与订货
使TIC最小的批量Q即为经济订货批量EOQ。利用数学知识,可推导出:
EOQ = &&&&&&&&&&&TIC =
从该公式,我们可算出公司的经济订货批量和最小存货成本:
EOQ = &= 2 280.35(件)
TIC = &= 1 824.28(元/件)
订货批量存货与成本、订货费用、持有成本的关系如图5-7所示。
图5-7& 存货总成本与订货批量的关系
有很多方法来扩展经济订货模型,以使其适用范围更广。事实上,许多存货模型研究都是立足于经济订货模型,但扩展了其假设。
(二) 保险储备
前面讨论的经济订货量是以供需稳定为前提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企业对存货的需求量可能发生变化,交货时间也可能会延误。在交货期内,如果发生需求量增大或交货时间延误,就会发生缺货。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企业恶英有一定的保险储备。图5-8显示了在具有保险储备时的存货水平。图中,在再订货点,企业按EOQ订货。在交货期内,如果对存货的需求量很大,或交货时间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企业可能发生缺货。为防止存货中断,再订货点应等于交货期内的预计需求与保险储备之和。即:
再订货点 = 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
企业应保持多少保险储备才合适?这取决于存货中断的概率和存货中断的损失。较高的保险储备可降低缺货损失,但也增加了存货的持有成本。因此,最佳的保险储备应该是使缺货损失和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之和达到最低。
图5-8& 不确定需求和保险储备下的存货水平
【例5-10】 信达公司计划年度耗用某材料100 000千克,材料单价50元,经济订货量25 000千克,全年订货4次(100 000/25 000),订货点为1 200千克。单位材料年持有成本为材料单价的25%,单位材料缺货损失24元。在交货期内,生产需要量及其概率如下:
&&&&&&&&&&&&&&&&&& 生产需要量(千克)&&&&&&&&&&&&&& 概率
&&&&&&&&&&&&&&&&&&&&&& 1 000&&&&&&&&&&&&&&&&&&&&& 0.1
&&&&&&&&&&&&&&&&&&&&&& 1 100&&&&&&&&&&&&&&&&&&&&& 0.2
&&&&&&&&&&&&&&&&&&&&&& 1 200&&&&&&&&&&&&&&&&&&&&& 0.4
&&&&&&&&&&&&&&&&&&&&&& 1 300&&&&&&&&&&&&&&&&&&&&& 0.2
&&&&&&&&&&&&&&&&&&&&&& 1 400&&&&&&&&&&&&&&&&&&&&& 0.1
该公司最佳保险储备的计算如表5-7所示。
表5-7&&&&&&&&&&&&&&&&&&&&&&&&& 保险储备分析&&&&&&&&&&&&&&&&&&&&&&&&&&&&& 金额单位:元
注:缺货损失 = 每年订货次数×缺货数量×缺货概率×单位缺货损失
从表5-7可以看出,当保险储备为100千克时,缺货损失与持有成本之和最低。因此,该企业保险储备量为100千克比较合适。
上例说明了考虑交货期间生产需求量时的最佳保险储备量的确定方法。至于因延误供货引起的缺货可以通过估计延误时间和平均每日耗用量来计算增加的保险储备量。
库存管理不仅需要各种模型帮助确定适当的库存水平,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库存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系统可以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传统的库存控制系统有定量控制系统和定时控制系统两种,定量控制系统是指当存货下降到一定存货水平时即发出订货单,订货数量是固定的和事先决定的。定时控制系统是每隔一固定时期,无论现有存货水平多少,即发出订货申请,这两种系统都较简单和易于理解,但不够精确。现在许多大型公司都已采用了计算机库存控制系统。当库存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即对这批货物开始跟踪。此后,每当有该货物取出时,计算机就及时作出记录并修正库存余额。当库存下降到订货点时,计算机自动发出订单,并在收到订货时记下所有的库存量。计算机系统能对大量种类的库存进行有效管理,这也是为什么大型企业愿意采用这种系统的原因之一。对于大型企业,其存货种类数以十万计,要使用人力及传统方法来对如此众多的库存进行有效管理,及时调整存货水平,避免出现缺货或浪费现象简直是不可能的,但计算机系统对此能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
四、存货的控制系统
伴随着业务流程重组的兴起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库存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MRP(物料资源规划)发展到MRP-II(制造资源规划)、再到ERP(企业资源规划)、以及后来的柔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甚至是外包(outsourcing)等管理方法的快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企业库存管理方法的发展。这些新的生产方式把信息技术革命进步融为一体,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以下将对两个典型的库存控制系统进行介绍。
(一) ABC控制系统
ABC控制法就是把企业种类繁多的存货,依据其重要程度、价值大小或者资金占用等标准分为三大类:A类高价值库存,品种数量约占整个库存的10%至15%,但价值约占全部库存的50%至70%;B类中等价值库存,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库存的20%至25%,价值约占全部库存的15%至20%;C类低价值库存,品种数量多,约占整个库存的60%至70%,价值约占全部库存的10%至35%。针对不同类别的库存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A类库存应作为管理的重点,实行重点控制、严格管理;而对B类和C类库存的重视程度则可依次降低,采取一般管理。
(二) 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
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又称零库存管理、看板管理系统。它最早是由丰田公司提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是指制造企业事先与供应商和额客户协调好,只有当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原料或零件时,供应商才会将原料或零件送来;而每当产品生产出来就被客户拉走。这样,制造企业的库存持有水平就可以大大下降。显然,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需要的是稳定而标准的生产程序以及与供应商的诚信,否则,任何一环出现差错将导致整个生产线的停止。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利用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减少甚至消除对库存的需求——即实行零库存管理,比如,沃尔玛、丰田、海尔等。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进一步的发展被应用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集开发、生产、库存和分销于一体,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第五节&&& 流动负债管理
流动负债主要有三种主要来源:短期借款、商业信用和额应付账项(包括应付账款和应计账款),各种来源具有不同的获取速度、灵活性、成本和风险。
一、短期借款
企业的借款通常按其流动性或偿还时间的长短,划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含1年)以下的各种借款。短期借款通常规定以下内容:
(一) 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亦即贷款限额,是借款企业与银行在协议中规定的借款最高限额,信贷额度的有效期限通常为1年。一般情况下,在信贷额度内,企业可以随时按需要支用借款。但是,银行并不承担必须贷款的义务。如果企业信誉恶化,即使在信贷限额内,企业也可能得不到借款。此时,银行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二) 周转信贷协定
周转信贷协定是银行具有法律义务地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在协定的有效期内,只要企业借款总额未超过最高限额,银行必须满足企业任何时候提出的借款要求。企业要享用周转信贷协定,通常要对贷款限额的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用。
【例5-11】 某企业与银行商定的周转信贷额度为5 000万元,年度内实际使用了2 800万元,承诺费率为0.5%,企业应向银行支付的承诺费为:
信贷承诺费 = (5 000-2 800)×0.5% = 11(万元)
(三) 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比例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对于银行来说,补偿性余额有助于降低贷款风险,补偿其可能遭受的风险;对借款企业来说,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例5-12】 某企业向银行借款800万元,利率为6%,银行要求保留10%的补偿性余额,则企业实际可动用的贷款为720万元,该贷款的实际利率为:
借款实际利率 = &= 6.67%
(四) 贴现法计息
银行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一般为利随本清法,又称收款法,即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但有时银行要求采用贴现法,即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而到期时借款企业再偿还全部本金。采用这种方法,企业可利用的贷款额只有本金扣除利息后的差额部分,从而提高了贷款的实际利率。
【例5-13】 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200万元,期限1年,利率6%,利息12万元。按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动用的贷款为188万元,该借款的实际利率为:
借款实际利率 = &= 6.38%
二、短期融资券
(一) 短期融资券及其分类
短期融资券(以下简称融资券),是由企业依法发行的无担保短期本票。在我国,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的、约定在期限不超过1年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中国人民银行对融资券的发行、交易、登记、托管、结算、兑付进行监督管理。短期融资券按不同标准可作不同分类:
(1) 按发行人分类,短期融资券分为金融企业的融资券和非金融企业的融资券。在我国,目前发行和交易的是非金融企业的融资券。
(2) 按发行方式分类,短期融资券分为经纪人承销的融资券和直接销售的融资券。非金融企业发行融资券一般采用间接承销方式进行,金融企业发行融资券一般采用直接发行方式进行。
(二)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条件
(1) 发行人为非金融企业,发行企业均应经过在中国境内工商注册且具备债券评级能力的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向银行间债券市场公示。
(2) 发行和交易的对象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不向社会公众发行和交易。
(3) 融资券的发行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承销,企业不得自行销售融资券,发行融资券募集的资金用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
(4) 对企业发行的融资券施行余额管理,待偿还融资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
(5) 融资券采用实名记账方式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托管,中央结算公司负责提供有关服务。
(6) 融资券在债权债务登记日的次一工作日,即可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人之间流通转让。
(三)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程序
(1) 公司作出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决策;
(2) 办理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信用评级;
(3) 向有关审批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发行申请;
(4) 审批机关对企业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查和批准;
(5) 正式发行短期融资券,取得资金。
(四) 发行短期融资券筹资的特点
(1) 短期融资券的筹资成本较低。相对于发行公司债券筹资而言,发行短期融资券的筹资成本较低。
(2) 短期融资券筹资数额比较大。相对于银行借款筹资而言,短期融资券一次性的筹资数额比较大。
(3) 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条件比较严格。必须是具备一定信用等级的实力强的企业,才能发行短期融资券筹资。
三、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在商品或劳务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也是企业短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商业信用产生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劳务交易之中,是一种“自动性筹资”。
(一) 商业信用的形式
1. 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供应商给企业提供的一个商业信用。由于购买者往往在到货一段时间后才付款,商业信用就成为企业短期资金来源。如企业规定对所有账单均见票后若干日付款,商业信用就成为随生产周转而变化的一项内在的资金来源。当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其进货和应付账款相应增长,商业信用就提供了增产需要的部分资金。
商业信用条件常包括以下两种:(1) 有信用期,但无现金折扣。如“N/30”表示30天内按发票金额全数支付。(2) 有信用期和现金折扣,如“2/10,N/30”表示10天内付款享受现金折扣2%,若买方放弃折扣,30天内必须付清款项。
供应商在信用条件中规定有现金折扣,目的主要在于加速资金回收。企业在决定是否享受现金折扣时,应仔细考虑。通常,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是高昂的。
(1) 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倘若买方企业购买货物后在卖方规定的折扣期内付款,可以获得免费信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因为取得延期付款信用而付出代价。例如,某应付账款规定付款信用条件为“2/10,N/30”,是指买方在10天内付款,可获得2%的付款折扣,若在10天至30天内付款,则无折扣;允许买方付款期限最长为30天。
【例5-14】 某企业按“2/10,N/30”的付款条件购入货物60万元。如果企业在10天以后付款,便放弃了现金折扣1.2万元(60万元×2%),信用额为58.8万元(60万元-1.2万元)。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为:
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 = &= 36.73%
公式表明,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率与折扣百分比大小、折扣期长短和付款期长短有关系,与货款额和折扣额没有关系。如果企业在放弃折扣的情况下,推迟付款的时间越长,其信用成本便会越小,但展期信用的结果是企业信誉恶化导致信用度的严重下降,日后可能招致更加苛刻的信用条件。
(2) 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决策。企业放弃应付账款现金折扣的原因,可能是企业资金暂时的缺乏,也可能是基于将应付的账款用于临时性短期投资,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如果企业将应付账款额用于短期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报酬率高于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则应当放弃现金折扣。
【例5-15】 公司采购一批材料,供应商报价为1万元,付款条件为3/10、2.5/30、1.8/50、N/90。目前企业用于支付账款的资金需要在90天时才能周转回来,在90天内付款,只能通过银行借款解决。如果银行利率为12%,确定公司材料采购款的付款时间和价格。
根据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计算公式,10天付款方案,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为13.92%;30天付款方案,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为15.38%;50天付款方案,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为16.50%。由于各种方案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均高于借款利息率,因此初步结论是要取得现金折扣,借入银行借款以偿还货款。
10天付款方案,得折扣300元,用资9 700元,借款80天,利息258.67元,净收益41.33元;
30天付款方案,得折扣250元,用资9 750元,借款60天,利息195元,净收益55元;
50天付款方案,得折扣180元,用资9 820元,借款40天,利息130.93元,净收益49.07元。
总结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花一亿元催收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