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普鲁士胸甲骑兵和德意志兵模

48被浏览7004分享邀请回答18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Lachesis★的其它豆列
&&&&&&&&&&&&
&(16人收藏)
&(1508人收藏)
&(500人收藏)
&(301人收藏)帖子主题:解析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的兴起
共&1000&个阅读者&
军号:7612828 工分:763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解析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的兴起
文章提交者:buxuyao那些东西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66-0-1.html
德意志地区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分裂状态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不提了,没有一个神罗皇帝想过要统一 ,德意志的统一还得从那个德意志地区最强大的两个邦国说起……神罗时期和之后的几十年德意志地区有着大大小小的几百个国家,其中最强大的莫过于北方的普鲁士和南方的奥地利。不同的是普鲁士的民族更纯粹国王更加崇尚,而奥地利虽说也不算弱但毕竟没办法和三代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相比。说道普鲁士必然要说的普鲁士的几位国王了……腓特烈一世(日—日),全名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Friedrich Wilhelm von Hohenzollern),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1701年至1713年在位),得到国王的称号前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还有号称“军曹国王”的腓特烈威廉一世, 他是普鲁士国王兼勃兰登堡选帝侯(1713年—1740年在位),腓特烈一世之子,腓特烈二世之父。他的父亲腓特烈一世成功地使普鲁士变为一个王国,而他本人则大大加强了这个王国的。说起来他也是一个颇为了不起的人物,他极端崇尚军国主义,为他的儿子腓特烈二世也就是后来的腓特烈大帝灌输了不少军国主义的思想,如果没有他或许的就会更改了。腓特烈二世也史称“腓特烈大帝”,普鲁士国王(日—日在位),、政治家、作家、作曲家。统治时期普鲁士军力大规模发展,领土大举扩张,文化艺术得到赞助和支持,“德意志启蒙运动”得以开展。日腓特烈二世于无忧宫中逝世,享年74岁。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也是欧洲“开明专制”君主的代表人物,并且为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名人,在政治、经济、哲学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为启蒙运动一大重要人物。说起腓特烈大帝那还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比起他的父亲和祖父他更为开明,虽说他崇尚军国主义却又不是盲目崇拜,在他的统治期间普鲁士和奥地利、俄罗斯第一次瓜分了波兰,普鲁士的国土得以扩张,而且他很喜欢艺术,思想很先进,在他的通知下普鲁士的实力再次得以大幅度提高。腓特烈威廉二世(日—日)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日—日在位)。腓特烈·威廉一世之孙,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之侄。1758年被立为王储,1786年登基上台任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长相英俊,年幼时性格随和,但做什么事都不能持之以恒,心理素质不高,意志薄弱,缺乏主见。他天资聪明,爱好文艺。在他的倡导下,普鲁士的文化事业非常兴旺。他曾是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的赞助人。他的私人交响乐队享誉欧洲。在他的王储时代,腓特烈二世曾聘任他许多的职位,然而腓特烈二世对他的性格和周围环境公开地表现出疑虑。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后,腓特烈·威廉继承了普鲁士王位成为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他刚上任的一些政策似乎使人们消除了疑虑: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革沉重的法国式的征税制度、通过减少缴纳关税来鼓励贸易、修建道路和水渠,还对教育进行改革。这一切使腓特烈·威廉二世很受民众欢迎。但没过多久,腓特烈·威廉二世就表现出意志薄弱,缺乏主见的性格,他完全处于一个叫约翰·克里斯托福·冯·沃尔纳的神秘主义者的影响之下。1788年,腓特烈·威廉二世颁布了“宗教敕令”,确认了宗教信仰的自由,维护基督教反抗“启蒙运动”,加以诸多限制,如限制传教,限定神职人员只能信仰新教;同年12月18日,制定了一套严厉的出版物审查制度,以压制言论自由。1790年,普鲁士参与了俄奥对抗土耳其的战争并获得胜利,但并没有获得领土,这场战争后普鲁士放弃了腓特烈二世以来的反奥传统,而且他还是反法联盟的缔造者之一。1792年2月,腓特烈·威廉二世与利奥波德二世缔结第一次反法同盟,这是后来欧洲形成的一系列反法联盟的基础。在他的执政时期普鲁士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最终使得波兰彻底灭亡。他的杰出贡献不多,但也使得普鲁士的领土再次扩张,国力再次增加,可以说是无功无过。腓特烈·威廉三世日,他继位成为普鲁士国王,重要事件为1784年成为中尉,1790年晋升上校,参加了1792年至1794年的反法战争,在这里事情就比较多了。成为国王后的腓特烈·威廉三世在第二次反法同盟中保持中立,普鲁士在欧洲的威望下降,1803年,普鲁士的中立立场使她得到了希尔德斯海姆和帕德博恩教区、明斯特教区的一部分、库尔美因茨的艾希斯菲尔德、爱尔福特等地。日,腓特烈·威廉三世与法国皇帝拿破仑签定条约,法国将汉诺威让给普鲁士,普鲁士保持在未来战争中的中立态度。俄罗斯曾诱劝普鲁士加入反法同盟,但腓特烈·威廉三世由于对拿破仑的恐惧和汉诺威的诱惑没有出兵。奥斯特里茨战役后,神圣罗马帝国瓦解,拿破仑建立了依附于法国的莱茵联邦,这威胁到了普鲁士的利益,引起了普鲁士的不安。由于拿破仑在与英国和谈中表示出将汉诺威归还英国的想法,普鲁士宫廷感觉受到了欺骗,反法情绪高涨。日,普鲁士与俄罗斯签订条约,第四次反法同盟形成。在1806年10月的耶拿-奥厄施塔特战役中,普鲁士军队由于武器落后、战术保守、动作迟缓,几乎全军覆没,连普军总司令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也光荣牺牲。10月27日,拿破仑进驻柏林,普鲁士王室逃亡东普鲁士,受到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保护。1807年6月弗里德兰战役后,法军占领整个普鲁士领土。7月9日普法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普鲁士王国只剩下了“旧普鲁士”、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四个省。易北河以西的领土被拿破仑整合为威斯特法伦王国,他的弟弟热罗姆成为国王;普属波兰成为华沙公国。腓特烈·威廉三世1812年,普鲁士出兵2万助法国入侵俄罗斯。同年底,法国在俄罗斯惨败,普俄签署停战协议,次年3月普鲁士对法开战。俄罗斯、普鲁士、英国、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结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普鲁士将军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莱比锡战役联军胜利后,普军直指巴黎,在受到几次挫败后日联军进驻巴黎。在次年拿破仑百日复辟后,各国结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布吕歇尔与英军统帅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在滑铁卢战役中将拿破仑彻底打败。维也纳会议使普鲁士重新得到拿破仑战争失去的领土,但在瓜分萨克森时,与其他列强发生分歧,几乎与英、法、奥发生战争,后来达成了妥协。普鲁士得到了三分之二的萨克森领土和莱茵河沿岸的土地,而将波兰让给俄罗斯,普鲁士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1806年普鲁士在耶拿和奥厄施塔特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男爵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施泰因在拿破仑的压力下被解职后,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堡侯爵于1810年继承了他的改革事业。他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行会特权等。另外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设立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并发布了《普遍兵役制》。威廉·冯·洪堡对普鲁士的教育进行了改革,他重新改革了普鲁士引以为傲的义务教育制度,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建立了柏林洪堡大学。此后,布累斯劳大学、波恩大学陆续建立。腓特烈威廉三世曾对从拿破仑占领下的哈勒大学逃出来的教授们讲到:“这个国家必须用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正是因为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国王甚至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教育改革为普鲁士迟到的工业化飞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科学技术人才基础,成为普鲁士重新崛起的动力。还有就是腓特烈·威廉三世在位期间为了奖赏作战英勇是将士发明了一个勋章,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铁十字勋章!腓特烈·威廉四世(日—日),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1840年至1861年在位。腓特烈·威廉少年时曾在1814年参加解放战争,对抗拿破仑的军队。他尝试成立爱尔福特联盟议会 (Erfurter Union) ,企图统一德国而排除奥地利于统一德国之外。然而,基于奥地利的强烈反对,他被迫放弃计划,在日签署奥尔米茨条约。虽然腓特烈·威廉三世反对民主的国民议会,却没有恢复官僚统治。他始终成立了一个新的宪法,设置两会制的议会,由贵族代表上议院、下议院则由民选产生。下议院由所有纳税人选出,但选举资格则基于缴税额,所以不能实现普选。宪法容许国王任命部长的权力,并重建了保守的地方议会与州份议会,也保证国王能操纵军队与官僚。这种制度比以前更为自由,但始终是一种保守制度,让国王、贵族与军队阶层掌握大权。威廉一世 Wilhelm I(年),普鲁士国王(年在位),德国皇帝(年在位),霍亨索伦王朝,这个曾经的欧洲历史上最幸运的世系,带领普鲁士从一块贫瘠的沙丘平原上悄然崛起,沿着腓特烈·威廉大选侯、腓特烈大帝等人的辛勤足迹,使普鲁士精神成为一个令欧洲人畏惧而钦佩的名词。19世纪中期,这个幸运世系又诞生了一个无比幸运的帝王,在他的手中,德意志近千年来的统一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尽管人们谈起德国统一之路,总是首先想到铁血宰相俾斯麦或军事改革家毛奇,但站在统一的最高荣誉宝座上的,毕竟是他这位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威廉记事的时候,正好遇上拿破仑的铁蹄踏破普鲁士大地的英雄时代。年轻的威廉就投身到反对拿破仑,寻求普鲁士独立的大潮中,从此奠定了一个军人的本色。1814年普鲁士全境从拿破仑手中解放并反戈一击成为击溃拿破仑帝国的主力之一,威廉以一个王子的身份充分享受到了其中的荣誉。此后,威廉一直致力于普鲁士的军事建设和军队工作多年的军旅生活使军队中服从的原则在威廉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使威廉的思想比他兄长更守旧,面对年革命浪潮,威廉一直主张武力镇压,反对其兄召开议会的妥协做法。1861年继位之后,他仍以加强普鲁士的军事力量为己任,主张增加军事预算,并将兵役制从二年延长到三年,因此多次与议会发生矛盾,甚至一度想退位。关键时刻,一个个性和能力都十分出众的人物出现在他周围的政治舞台上,改变了一切。他就是俾斯麦……在他的统治期间德国完成了统一。腓特烈三世,全名为腓特烈·威廉·尼克劳斯·卡尔(Friedrich Wilhelm Nikolaus Karl),德意志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被称为“百日皇帝”,1871年,腓特烈成为德意志皇位继承人。由于长期在英国逗留,他受到开明派、立宪派以及中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思想。他并不赞成首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俾斯麦也从未喜欢过他。威廉二世(日-日),全称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霍亨索伦,是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及霍亨索伦家族首领,从1888年到1918年在位。1941年威廉在荷兰多伦病逝,被葬于多伦庄园,在他的统治时期德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与国和策源地。最后说说一统德国的功臣——铁血宰相俾斯麦,他上台为普鲁士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这在后来成为铁血政策。1、德意志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结束封建城邦割据,这是和全民族的利益一致的所以必须整合所以德意志的邦国。2、进行改革,包括军事改革、教育改革、资本主义体制改革,其中资本主义的改革为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一切道路。3、普鲁士必须内部停止对抗,“聚集力量”共同对外,“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或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是一个典型的德意志容克贵族的子弟,年轻时曾得到狂暴的声名,后来先后担任过普鲁士驻俄国和法国的公使。危机时刻,威廉力排众议起用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一上任,就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这篇演说因后来俾斯麦成功的实践而更显得价值非凡,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他鼓励国王:“既然我们迟早是要死的,能不能死得更体面一些?……陛下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奋斗!”从此赢得了威廉对他的政策的坚决支持。统一德意志依靠“铁和血”,即凭借战争暴力,这是俾斯麦的纲领和信条。他出任宰相后,根本不听议会那一套空谈,他不理睬议会多数派否决政策拨款,也不理睬他们的指责,独断独行,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俾斯麦的改革最终使得本就强盛的普鲁士国力更上一层楼,彻底盖过了奥地利一举成为了德意志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不过王朝的统一必然是要经历战争的,俾斯麦也坚信这一点,所以他当机立断的发动了三场战争成功的一统了德意志,包括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三场战争使得德国彻底统一,最后的结果简要说明就是:1、完成统一,普鲁士打败法国,从而排除了法国对普鲁士统一的干扰。2、加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经济发展3、德国欧洲霸权地位上升4、使德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新的变化。最后分裂了千年之久的德意志终于在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和威廉国王的帮助下完成了彻底统一,尽管奥地利没能回归不过这一历史事件依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成功一统的德意志不久便在世界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未完待续)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解析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的兴起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12828 工分:7632
左箭头-小图标
大家多顶几次,然后可以顺便说一下希望我以后写什么帖子,不过事先说好了最好是历史方面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条记录]&分页:
&对解析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的兴起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鲁士教育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