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些窄心不阔。只买粥布施于老乞丐,何为善殷???

当前位置:
历史资料汇编
山东各地概况
山东方志目录
诸子名家库
作者:&&浏览次数:212 &&&&发布时间: 操作
&一、历史事件
齐师入纪鄣& 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鲁昭公十九年)齐攻莒,莒子庚舆奔纪鄣。齐将孙书追围之,莒子逃走。齐军进入纪鄣。(《左传&昭公十九年》: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使孙书伐之。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夫,己为嫠妇,及老,托于纪鄣,纺焉以度而去之,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诸子占,子占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
崔延攻克纪城& 南北朝南齐建武二年(495年),南齐的青、冀二州刺史王洪范派&军主&(南北朝时一军统帅)崔延袭击魏的纪城,攻下该城。(《南齐书&魏虏传》:建武二年,青、冀二州刺史王洪范遣军主崔延袭魏纪城,拔之。)
王万敢袭击荻水镇& 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后汉的密州刺史王万敢袭击南唐荻水镇(今荻水村),大掠而去。
红袄军驻军马鬐山 北宋末年,金兵进入中原、村镇被毁,大量人口被掳去当奴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们身穿红袄,称&红袄军&。 金贞佑三年(1215年),潍州红袄军首领李全率众2万余人驻中楼,大本营驻扎于马鬐山。次年,益都红袄军首领杨安儿在岚山头遇害后,其妹杨妙真,号&四娘子&,率农民起义军万余人进入中楼境内,与李全合兵一处,散居中楼镇西楼、板楼、白公山一带。金兴定元年(1218年)李全攻莒擒金大将蒲察,并留军据莒城,相继破沂水、海曲,后被南宋朝廷招抚收编,称河北义军。
杨安儿兵败岚山头& 金贞祐三年(1215年),农民起义军杨安儿部攻莒、密二州。金遣完颜霆、黄帼率兵三千镇压。杨安儿兵败于岚山头、荻水口,从岚山乘船去即墨。途中,船工将其杀害,把人头献于官府。
霸州军攻安东卫城 明正德六年(1511年),四月,霸州(河北霸县)刘六、刘七、戚晏明等率农民起义军攻破日照城。八月,刘六等再攻日照城,安东卫指挥童鼎战败。十月,刘六等又攻安东卫城,卫指挥童鼎、杨振东据城抵抗,卫千户支福中箭身亡。起义军连攻7日不克,炮击南门而退。
安东卫兵民三战倭寇&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安东卫官兵击退侵犯日照沿海的一股倭寇。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60余人乘船在夹仓登岸,持刀抢劫。在安东卫官兵与民众共同反击下,倭寇南逃,在江苏赣榆海头镇被全歼。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侵扰安东卫、岚山头。安东卫指挥王道、青州千户徐光华率兵奋力抵御,数日后,倭寇退走。
清兵陷卫城&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清兵攻陷安东卫城,大肆杀掠后北去。
榆园军攻破安东卫& 清顺治七年(1650年)一月,杜冲率领榆园军攻破安东卫,杀死杀伤数百人。
农民军攻占碑廓&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西南农民军攻占碑廓,安东营派兵镇压,并遵山东巡抚令,将被俘农民军就地处决。
幅军进攻岚山& 清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海州陈玉标率&幅军&千余人进攻莒南,安东卫参将郝上庠率兵在马鬐山一带与其激战,幅军损失惨重,奔向碑廓,日照知县张德霖率民勇在碑廓堵截,陈部南退。
清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幅军宋三冈进攻安东卫、碑廓一带,清军参将张袒云及富和、德楞额等率军围剿。
捻军在岚山之战& 清咸丰十年(1860年),捻军势力影响到岚山一带。清廷要求各州县修筑圩寨、训练民团抵御捻军。安东卫都司桂斌组织绅民整修安东卫城,各大村镇修筑圩寨,靠山的村庄多在山中筑圩。数年间,北郭(碑廓)、巨峰、磴山、白云山、朝元观山、韩家垛山、高子山、皋陆、丁家庄、王家村、水车沟、田家寨、东湖、朱槽(朱曹)、土山、新庄子、小庄子、潘家洼、黄埠沟、尧儿城(尧王城)等圩寨先后筑成。
是年十一月,东捻军将领赖文光、任化邦(任柱)率部攻取赣榆县青口后,日照知县张书升、安东营千总郝元杰在虎山堡、界牌岭布阵设防,阻止捻军赖文光、任化邦部北上。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捻军李成部由皖入鲁。六日由莒州进入日照县境,遇武装抵抗,九日,兵分3路北去,5天后离日照县境。十月八日,李成部重返日照,经安东卫离境。是月十二日,峄县滕化光率幅军数千人由黄墩突入,攻高子山未果,后连克邵疃、山字河数村。腊月底,捻军李成、刘德培部2000余人攻破马鬐山,据山团练、乡丁400余人战死,避乱民众死伤500余人,捻军破马鬐山后,尽搜傍山诸村财物、牲畜。次年正月弃山奔沂水。
清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捻军任柱、赖文光部进入岚山头,杀死民众数百人。八月至十二月,捻军与清军在日照、江苏赣榆间激战,任柱被杀,捻军受损颇重,退去。
反洋教斗争 19世纪末,德国主教安治泰和传教士薛田资来日照传教,先后在土山、邵家府等地设立教堂,发展教徒,并勾结官府横行乡里。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巨峰丁鸿吉等人组织300余民众,手持大刀、长矛和土枪,先后捣毁土山、邵家府等地教堂,杀死一批不法教徒,绑架了薛田资。驻青岛德军多次用军舰载兵到日照和临沂威逼清廷镇压。沂州知府和日照知县不得不派人到处缉拿丁鸿吉,未逞。次年,义和团数百人被清兵自临沂追杀至巨峰一带,投奔丁鸿吉。到年底,丁鸿吉队伍扩大到2000人。主教安治泰胁迫清政府派兵镇压,山东巡抚伙同日照县知事劝降丁鸿吉。1903年,丁鸿吉被德军押往青岛,丁氏家族重金赎保,丁鸿吉方才获释。
大刀会讨第八军 1927年初,直鲁联军(张宗昌部)第八军某营仲延魁带人在安东卫一带,以招兵为名,勾结土匪,骚扰地方,四处勒索钱财,绑架民众,稍不如意就严刑拷打,引起公愤。国民党员王冠三等人遂以大刀会、联庄会的名义于2月在相家楼(巨峰镇相家楼村)召开大会,决定武装惩讨仲部。后仲延魁强霸民女,并强迫群众前去祝贺。群众忍无可忍,于3月30日(农历二月二十七日)拂晓,各村大刀会、联庄会员在王家庄与潘庄集合,由王冠三率领攻打安东卫。王景贤、王建一、董易亭、魏春如、孙德甫等集中民众会师安东卫城外。仲部见数千会员及民众进攻,遂弃城门,退守营房。大刀会会员由西门攻入,将营房围困。一部巡守四门,一部向营房猛烈攻击,恶战2小时,击毙仲部50余人,擒100余人,并从洞中搜出营长傅子堂,从岚山头烟馆生擒仲延魁,从汾水抓获参谋长徐六。翌日,安东卫城内绅士王芹轩、苏华堂等数十人组成临时法庭,以王景贤为主席,将要犯徐六等公审处决,其余释放。是役,日照全县震动,驻日照其他各村镇的第八军纷纷逃窜。
围剿刘黑七匪部 1928年10月,惯匪刘黑七(刘桂堂)及师长夏兴德带千余匪兵首次窜扰日照,始占石臼所、涛雒,后扰安东卫、碑廓一带。
1931年9月中旬,刘匪率七八百人从莒县窜至沈疃。9月21日围攻日照城,于深夜突入城内,肆意杀掠,县长胡相蘅被掳。9月23日,韩复榘派八十一师展书堂部运其昌旅来日照清剿。24日,匪兵窜至十字路。11月1日返回日照,占据巨峰、碑廓等地。其时,运其昌旅康占魁团尾追刘匪部之后,未接火。3日后,匪兵出境。
1934年3月,刘匪骑兵数千复窜山东。韩复榘第三路军出动5师人马与各地民团进行堵截。26日,匪兵窜入日(照)诸(城)边境。4月,韩军大破刘部,刘潜逃。不久,百余残匪窜至罗家丰台(今五莲县),被日照县政府招安。后奉韩复榘令全部予以处决。
大刀会攻打史义成部 1930年9月,土匪史义成部袭扰巨峰、大坡一带。10月31日,抢掠碑廓镇山西头村,杀胡姓村民60余人。11月2日,杀害前崖下村民48人。3日又窜至大石头村。大刀会组织1000余会众奋起抵御,打死匪兵40余,终因会员武器低劣而败。4日,史匪向响水河大刀会驻地发起攻击,激战至下午,村陷。老弱妇孺惨遭蹂躏,房屋被烧700余间,大刀会员及青壮年突围幸免。晚上,匪兵又抢掠大炮楼村。7日,大刀会团长张传斌带三庄、沈疃、古家沟、陆家庄子、汀沟等地会员,围剿驻大炮楼村的匪兵。张传斌阵亡,大刀会被迫撤出战斗。
日照暴动 1932年,中共日照中心县委根据山东省委指示,改组为鲁南革命委员会,建立中国工农红军。是年10月13日晚,中共日照中心县委领导的日照暴动,分南北两路同时举行。
13日晚7时,北路在安哲、于共方指挥下,暴动队伍集中力量打下王家滩,筹集军需扩充队伍。14日晚,北路暴动队伍在两城进行整编,组成2个大队,下辖6个中队,共280余人。南路在郑天九、牟春霆(陈雷)带领下分两个支队活动。东支队以牟家小庄为中心,西支队以山字河为中心,后集合于望海寺。14日,东西两支队会师合攻涛雒未成,改攻平家村,相继占领平家村、苗家村、沟洼等数十村庄。15日,由于巨峰区委书记李沛卿带领的30余人在山口村叛变,乘夜袭击宿营沟洼的南路支队,支队放弃南进计划北撤。
暴动发生后,韩复榘即派八十一师运其昌旅镇压,并令日照、诸城、莒县三县地主武装配合&围剿&。16日,各股反动武装一起扑向暴动队伍。
16日晚,南路暴动队伍在邵疃曙光小学整编,编为2个大队,下辖6个中队,共300余人。整编后决定北上,与北路暴动队伍会师。17日早饭后从邵疃出发,经明照观、阚家城子等地,晚上到达河山。发现敌人封锁较严,难以与北路暴动队伍汇合,遂南下山字河一带活动,打击地主武装,减轻了北路暴动队伍的压力。南路暴动队伍于21日晚攻克宅科联庄会袁金三部驻点,缴获大宗武器弹药。后转移到独垛子一带,先后在白云寺、望海寺、朝阳观山区与敌周旋。25日下午,队伍在灵山堡疏散,暴动失败。
消灭郑土虺&自卫队& 郑萼廷外号&土虺&,组织所谓&抗日自卫队&,经常与八路军日照县大队搞摩擦,多次杀害抗日干部群众。日照县大队于1940年1月上旬的一天夜晚,在白云寺将其队伍打散,其残部逃到战家村。日照县大队副大队长丁履学率部当夜赶赴战家村,将其3个儿子和3个随从抓获,郑土虺另居一室漏网。
炕头村战斗 日,国民党日照县长尹鼎五率十六团一部,自泰石公路北窜到高兴区炕头村,次日清晨,郑子久、孙汉卿率县大队一中队跟踪袭击,十六团溃败,尹赤足逃走。是役缴马3匹、人枪各30余。
碑廓战斗 1940年,日伪军在碑廓设一据点,有日军1小队,伪军70余人。为扩大抗日根据地,日,八路军九支队独立团自草坡岭前奔袭碑廓日伪军据点,二营担任主攻,其余部队集中于大司官庄村西准备打击增援之敌。战斗从半夜打响,独立团先拿下北门楼,后向街内全面进攻。日军逃窜,伪军缴械投降。此次战斗共俘伪军70余人,缴获军用物资一宗,拔除了日伪据点。从此,碑廓区成为抗日根据地。
山字河战斗 1940年12月,顽军保安十六团抢占山字河、邵疃一带,蓄意与抗日民主政府搞摩擦,破坏抗日。中共日照县委组织县大队、一区区中队及独立营一个中队共500余人,于日直逼山字河,攻打顽保安十六团。县大队担任主攻,区中队和独立营负责警戒。战斗开始,县大队突入山字河街里,与顽军展开激战。此时,驻后村丁家院国民党一一一师顽固派孙焕彩部出兵增援顽十六团。县大队伤亡较大,遂撤出战斗。
沟洼事件 1941年4月下旬,中共日照县委、县政府机关及县大队第4中队在沟洼村休整,顽固派孙焕彩部纠集顽十六团共1000余人,于24日深夜将沟洼村秘密包围,25日早趁县机关及4中队出操之机,突然发动进攻。县委领导随即组织突围。经过激战,机关人员大部突围,突围中牺牲8人,一些战士和机关干部受伤被俘,后多被杀害。
朱信斋叛变 朱信斋为保存其土匪势力,于1938年投机抗日,接受改编为八路军二支队四大队(不久改为独立营),但其匪性一直未改,暗地里仍与国民党顽固派相互勾结,蓄谋叛变,与国民党五十七军顽固派孙焕彩密谋策划后,于日公开叛变。
3月2日傍晚,朱部在粮山口、黄墩、董旺庄等处,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抓捕八路军派往该部工作的中共党员干部和跟随其活动的七区、九区区乡干部战士200余人,先后杀害100余人。有20多万人口的大片抗日根据地落于匪手,抗日事业受到极大损失。
辛兴战斗 1941年5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六团二、三营驻防东、西辛兴,11日晚,被顽敌孙焕彩部包围。战斗从12日零时开始。敌一部突入西辛兴街内,六团三营遂向敌发起反击,将敌赶出村外。拂晓,敌人2次向三营阵地攻击,均被击退。同时,敌另一部分向东辛兴二营进攻,二营占领有利地形,将敌击退。下午3时,敌又向三营发动第3次进攻,六团特务连与敌肉搏,二营从南侧打击敌人,敌受内外夹击,扔下十几具尸体败退。
柳古庄战斗 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特务营教导员谷凤鸣带领一、三连各一部与日照县大队配合袭击柳古庄,消灭李延修之薄星五营一部,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20余支、俘9人。
大山沟遭遇战 1941年12月下旬,八路军海赣独立团一部,在团政委赵昭率领下,于黄昏前从驻地李家桑园(时属碑廓镇,现为莒南县团林镇)出发,长途奔袭栈子(在今东港区涛雒镇)陈成功据点,救出被抓青壮年近百人,并打垮了涛雒日伪军的增援。次日凌晨,驻日照城日军出援,独立团撤退。途中一个连在郑家结庄西南大山沟,被日军重兵包围,激战数小时,多次冲杀未能突出包围,最后与日寇展开了肉搏战,全连战士大部壮烈殉国。
战斗结束后, 39名烈士的遗体被安葬于虎山铺西山解放村前。
甲子山反顽战役 1940年9月,原国民党五十七军常恩多率部举行八三义举后,顽固派孙焕彩等人收拢残部,勾结土顽李延修、朱信斋部2000余人,强占甲子山区。八路军山东军区组织三次战役驱除顽军,收复甲子山区。
第一次战役 八路军山东军区于日命令教导二旅六团,独立一团,山纵二旅五、六团及四团一部,滨海军分区独立团和抗大分校等部,连夜赶到甲子山区指定位置。先以3天时间扫清外围障碍,后于17日夜,从东西两个方向分别向敌发起攻击,激战一夜,占领了360、450、460高地,打退了敌人3次反扑,攻下李家官庄及周围高地。尔后,两路汇合向甲子山主峰进军。18日,敌逃窜,八路军乘胜追击,歼敌一部。19日,敌全部逃往泰石公路北,战役结束。此役共毙、伤敌500余人,俘650余人,八路军伤亡400余人。
第二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后,甲子山区由山纵五、六团及四团一部坚守。10月8日,孙焕彩部伙同朱信斋、李延修部,计4000余人,开始向甲子山区发动进攻。11日,敌分2路进犯浮棚山和甲子山主峰,遭到八路军的迎头痛击。12日,坚守浮棚山阵地的八路军打退敌3次进攻,于夜晚撤出阵地。13日,敌向蒲旺阵地进犯,山纵四、五团奋起反击,掩护六团撤出阵地。15日,敌向甲子山主峰进犯,被击退。17日,敌抢占三皇山、老顶、址坊等阵地。18日,八路军撤出甲子山主峰。是役毙伤敌300余人,八路军伤亡100余人。
第三次战役& 于日凌晨2时开始。八路军山东军区调集教五旅、教二旅六团、山纵二旅五团和六团、滨海军分区独立团、新百十一师、抗大分校等部参战。16日晚各部进入指定位置,首先攻占了旋子口、三皇山南北垛、浮棚山和蒲旺等地。17日12时与敌呈对峙状态,至19日,敌被迫龟缩于址坊、刘家东山、石场等地,八路军一部监视敌人,一部休整。22日,八路军各部向敌展开全面进攻,打退敌多次反扑。26日,打退了张里元800余人的增援。28日,八路军各部追击突围后的敌人至泰石公路北,战役结束。此役毙敌1000余,俘敌1137人,缴获各类武器528件,战马30余匹,弹药1宗,八路军伤亡500余人。甲子山反顽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滨海地区抗日形势,为滨海地区向敌人实行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辛留战斗 日,日照县大队配合海赣独立团二营,向驻巨峰辛留村的李延修部发起攻击,激战斗中,独立团二营副营长罗仲选牺牲,部队撤出。
西合庄战斗 1942年9月,为打击专事破坏抗日根据地活动的国民党日照县四区队,八路军滨海独立团和日照县大队,在巨峰镇西合庄将其围歼,俘其大部,击毙队长薛善堂。
驱逐汉奸陈成功部 1942年10月,日伪军一万余人,以推行第五次&强化治安&为中心,对八路军之沂蒙、滨海控制区进行秋季扫荡。驻栈子(在今东港区涛雒镇)伪和平军司令陈成功在沿海修筑东湖、义和岭、陈家庄子等十几处据点后,其特务大队长赵子玉带一部盘踞韩家营子。之后陈成功继续南犯,抢劫八路军柘汪(在赣榆县)商行,又在安东卫、岚山头、潘家村等地安设据点。10月20日,八路军山纵二旅五团及四团一部长途奔袭陈成功部,经彻夜激战,一举拔除安东卫、岚山头、潘家村等据点,伪和平军大部被歼,陈成功逃脱。
巨峰战斗 日,驻涛雒等地日伪军200余人窜入巨峰街抢掠,被八路军教导五旅十三团五连击溃。是夜,汉奸赵子玉带特务队50余人支援溃退之敌,在马疃村被十三团五连击溃。10日晨,日伪军出动700余人进犯巨峰。教导五旅一部在车沟岭严阵以待,日伪军数次进攻皆被粉碎。下午3时许,该敌退却。教导五旅官兵奋勇追杀,歼敌百余。教导五旅伤亡30余人。
十三团奋战救人质 1943年夏,汉奸陈成功率四五百人占领安东卫、砚台西等地,强拉民工为其修筑碉堡,还抓捕了日照县参议员戴仲帘、张润堂和安东卫医生王伯明及村干部等多人作为人质,拷打审讯,逼粮派款。
戴仲帘是岚山开明人士,1939年在安东卫开设&新成永&渔行时,曾掩护共产党人范景蘧在渔行内从事党的工作,并以经营海货为名,从江苏敌占区将钢铁、煤炭、炸药、布匹、西药、颜料等大批军用物资运到抗日根据地。常恩多率部脱离国民党军队后,他亲自到新一一一师慰问。他被捕后,滨海军区十三团立即出击,将陈成功击溃,救出了戴仲帘等人,并乘胜追击至佛手湾海口,陈成功只身划舢板逃回栈子。
水车沟战斗 1943年8月,日照警备团三连驻水车沟,遭伪和平军赵子玉大队包围,三连从村西突围,占水车沟西岭,警备团一连赶来增援,将赵部击溃。
大庄子战斗 1944年3月,伪日照县警备队并日军百余人窜到大庄子东岭,八路军滨海警备团一部从小村南山下寺赶来,将其包围,激战4小时,毙敌甚众,后敌乘夜暗逃跑。自此,群众称该岭为&警备岭&。
六甲庄子战斗 1944年4月底,八路军滨海警备团团部及一、二连驻防六甲庄子。5月4日夜,涛雒日伪军500余人抢占六甲庄子村东岭、南岭及村西有利地形,5月5日拂晓向警备团发起进攻。警备团一连首先发现敌人,即向村东方向反击,夺回东岭。团部和二连向村西方向之敌反击,打开突破口向相家楼、白虎山一线转移。一连占领东岭后,遭到敌人的疯狂反扑,伤亡较大。此时四连自黄埠子增援,向敌指挥所攻击。日军指挥官赤松被击毙,敌伤亡多人,慌忙撤退。此役警备团牺牲47人。
桥南头系列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虎山镇桥南头村处在日、伪、顽的半包围中,是日寇南犯汾岚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地。面对猖狂凶残的敌人,该村群众在村党支部带领下,男女老少齐参战,坚壁清野,拒绝向敌人缴一粒粮食,并对敌作战数十次。&桥南头,真能干,妇女烙煎饼也看着手榴弹,&成为流传一时的佳话。
1943年10月,驻义和岭、栈子日伪军汉奸队长张家斗率200余人突袭桥南头,并扬言:&限3天拿下桥南头,抓一个民兵赏大洋10块,抓一个干部赏大洋20块。&该村民兵分为地雷组、土炮组、游击组、后勤组等作战单位,在村外设立了两道地雷防线,英勇打击敌人,在警备团配合下,激战数小时,击毙张家斗,余敌溃逃。
1943年阴历11月13日,日、伪军数百人在桥南头村&杨家坟&(村东北角)架炮攻打桥南头,民兵奋力阻击,掩护群众撤退。伪军进村后放火烧了杨汝田家的房子。驻汾水的八路军某连赶来增援,共同击退了日伪军。
日(农历十月廿五日),日、伪军集合日照、义和岭、涛雒、栈子千余兵力,重点&扫荡&桥南头。凌晨3时,包围桥南头村。架设数挺机枪向村内疯狂扫射。民兵仓促应战,掩护群众转移。入村后,日、伪军无恶不作,烧房360余间,抢牛52头、猪130余头,粮食10余万斤,打死村民8人,伤5人。民兵指导员张金林负重伤,7天后牺牲。后海防队三大队五连从安东卫增援,在大尧沟附近集中机枪火力,将敌驱走。
日,桥南头村被滨海军区、中共日照县委授予&民兵模范队&&抗日模范村&&攻不破的钢铁支部&等光荣称号,民兵杨汝田、张继彦荣获&爆炸英雄&称号。
滨海局部大反攻 1944年7月上旬,八路军滨海军区二十三团、六团各一部,配合滨海警备团,以岚山为中心,发起滨海局部大反攻。警备团一、三连配合二十三团一部攻打义和岭伪军据点;警备团二连并涛雒、巨峰区中队夺取凤凰山;六团一部并高兴区中队强攻平台、灵山堡(以上2地均在今东港区境内)伪军据点,由于日伪重兵集结增援,均未奏效。唯在郭家庄子(在今东港区涛雒镇南部与虎山镇交界处)打援的警备团四连及二十三团一部,相机夺占了高旺庄(在今东港区涛雒镇南部)伪军据点。
黄埠子战斗 1944年12月,八路军滨海警备团团部带二、三连、特务连及碑廓区中队,共400余人驻后黄埠子。23日早,日照、涛雒日伪军500余人,趁警备团出操之机,突然包围了警备团,分3路合围。警备团一面还击,一面组织突围,激战1个小时撤往村南。此时滨海六团三营来援,敌腹背受敌,慌忙撤离。这次战斗毙敌70余人,警备团牺牲50人,副团长贾正远光荣牺牲。
朱曹战斗 日晚,扫荡碑廓之敌于小朱曹宿营,碑廓区中队和朱曹民兵联防积极出击,彻夜袭扰,使敌惊恐万分。次日拂晓敌撤离时,踏响民兵埋下的地雷,狼狈逃窜,民兵乘胜追击。日拂晓,日伪军700余人强占安东卫,安设据点,又出动400余人,突袭碑廓村,捕掳干部群众200余人。八路军二十三团一部,由黑林一带强行军70余里,在小朱曹附近伏击该敌,激战数小时,夺回被掠财物,救出被抓干部群众。敌弃尸数具逃回安东卫。
安东卫战斗 日,日伪军1000余人占领安东卫。6日,八路军滨海二十三团在独立第四团的配合下将敌包围,战斗于7日拂晓打响,二十三团和四团迅速突入敌防御地带,将敌包围。至黄昏时敌龟缩于东北角负隅顽抗。当晚,二十三团、四团多次攻打未克,遂于7日撤到外围。8日,日伪军全力向李家庄子南北一线出击,企图突围,二十三团二连英勇阻击,从黎明至黄昏,激战10余小时,击退敌7次冲击,毙、伤敌360余人,击毙日军指挥官中田。指导员钟家全为掩护战士撤退,身负重伤,用仅剩的3发子弹消灭2个日军后,将最后一发子弹射向自己,壮烈牺牲。9日拂晓前,敌军突围。二十三团、四团追敌至义和岭(虎山镇境内)、陈家庄子(虎山镇境内)、凤凰山(东港区涛雒镇境内)一带,俘敌150人余人,14日,警备团一连及巨峰民兵夜袭凤凰山据点,并将碉堡炸掉。虎山、碑廓、汾岚民兵遂将各据点碉堡彻底拆除。
二十三团二连顽强与敌拼杀,战功卓著,日,《大众日报》以&血战安东卫&&记滨海军区二十三团二连安东卫西小李庄阻击战&为题表彰了英雄们的事迹;6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报道了&覃王团&和二连&安东卫保卫战&的战斗事迹。7月7日,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渠、政治委员唐亮、副司令员万毅、政治部主任刘兴元等签署发布命令,命名二十三团一营二连为&安东卫连&,授予&顽强制敌&锦旗1面,并追授该连指导员钟家全同志&战斗英雄&称号。
石嘴子战斗 日,涛雒日、伪军及伪和平军各一部侵占巨峰一带,于幽尔崮、石嘴子、老牛顶、瓮城等山安设据点。6月中旬,十九团二、三连,会同巨峰、大坡、等地民兵数千人,包围巨峰镇北石嘴子日伪军,收缴武器。日伪拒交,民兵边埋地雷边紧缩包围圈。3日后,日伪军炸毁部分武器装备后逃窜。
连家村战斗 1945年7月下旬,虎山区区长、区中队长孙春圃率区公所7名同志在大尧沟村发动群众,开展&空舍清野&、反&资敌&斗争。傍晚转移到界牌岭村,夜静时又秘密移住连家村,在村东头一户老房东家宿营。他们的行踪被义合岭伪和平军派出的密探发现。次日拂晓,有2人外出执行任务刚走,敌人就包围了住房,激战1个多小时后,敌人爬上屋顶射击,向屋内扔手雷弹,孙春圃与5名同志壮烈殉国。
驱逐国民党军舰 1946年8月,国民党军舰闯入岚山头海域,汾岚区子弟兵团持械奔向滩头,群情激愤,高呼&反对内战&等口号,敌舰被迫撤走。
沿海民兵反击还乡团 1947年3月,国民党日照县党部朱德玉(惯匪朱信斋次子)党团行动小组,由灵山岛南移至平山岛,改称黄海工作站第一工作团。该匪部乘船企图在东湖海口登陆,被当地民兵击退。后又在岚山头一带海域围攻渔船,抓捕渔民,袭击刘家海屋村,捕去干部、群众20余人,押往平山岛,民兵队长等3人被杀。7月,其一部袭击荻水口,被该村民兵击毙7人后逃跑。
反击国民党军进犯 1947年5月,国民党八十三师十九旅旅长杨荫率该旅五十六团及六十三旅一八八团等,由莒南县境东犯,经巨峰镇薄家口一带窜入岚山境内。日照县爆炸队一分队刘为绪、申赛典、苗钟瑞、宋瑞成等,在青峰峪至巨峰的山路上,埋雷17颗,炸死进犯国民党军24人,军马2匹。
二、历史故事、传说
刘墉祖籍地与日照
刘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廉吏之一,同时刘氏家族在&康乾盛世&,以刘统勋、刘墉、刘镮之祖孙三公二宰相,轰动朝野,成为中国文坛文学创作百用不厌的历史题材,如《天下粮仓》、《刘公案》、《宰相刘罗锅》、《和珅挨打》、《江南围》等众多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始迁日照
明太祖朱元璋(年)为巩固初建的大明江山,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在明初有组织的组织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活动。山东的众多镇村就形成于这一时期。
大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的日照刘氏家谱(注:2003年在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卜落崮村刘禄后人处发现),记载了这一历史情况,记下了这一刘氏家族的大事:&我刘氏自汉隶籍于莒,由来久矣&。&委 因元社将屋 ,我祖见机,迁居徐州府砀山县大刘家村。红巾乱起 ,我祖逃居东海当芦村。至熙朝 洪武三年,下旨迁民,我祖复由东海迁居日照喜雀窝 &。
&&&& 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一幢石碑,记载:&我刘氏原籍江南徐州砀山大刘家村,明成化年间(年),始祖思源公迁日照草涧庄。生我二世祖福、禄、寿、禧、诗、书、忠、厚兄弟八人。&
二、兄弟分离
时间到了天顺年间(年),刘家人丁日盛。家里一场意外火灾,几乎烧掉了一切。面对这场意外,刘思源决定让儿子们先分开,四处谋求生路,只留四子刘僖与刘思源留守故里。
明谱记载:&天顺年间,该村(注:日照喜雀窝)被 火&。&成化年间(宪宗年),我高祖(注:从日照喜雀窝)移居草涧庄(与喜雀窝相距里许),生福、禄、寿、喜、诗、书、忠、厚兄弟八人。余与弟君质修谱,断以思源为始祖,以福、禄诸祖为二世焉。虽然 ,惟喜祖仍住故里。如福、禄二祖,同迁大刘家沟。福祖又避匪,率三子恒公迁居诸诚逄哥庄,将长子志干、次子志贞托付于我二世祖禄。寿祖分居刘家庄子。诗祖分居洙洲庄。书祖分居西刘家沟。忠祖迁居兰山全刘庄。厚祖迁居沂水刘家店,分支卜全庄。&
碑刻记载:&福、禄二公同迁刘家沟(今三庄镇刘家沟),福公弘治年间(孝宗年)又迁诸城逄哥庄(现属高密市)。寿公迁刘家庄(今三庄镇刘家庄)、诗公迁注州(今黄墩大株州)、书公迁莒县、忠公迁临沂、厚公迁沂水,族谱备志。惟我禧祖仍住故里。&
经过几百余年的子孙繁衍,到现在,故里刘禧后人已是人丁兴旺,有3000多人的大家族了。
刘福后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即九世孙刘墉卒后10年其族重修家谱时,女性及移居外省、外地未入谱者不计在内,刘氏家族已繁衍十四代,其家族已有822人。
明谱的发现,不仅重现了世远年湮于史海的一段家族史、民族史,而且填补了刘统勋初立其诸城族谱时无法上溯的一段历史。
刘统勋在丙子年(1751年),即其祖刘福迁移到诸城县250余年始创家谱,在凡例中说:
&&吾家自前明弘治年间始祖讳福公迁诸城后,至祖讳恒公,家谱因遭兵烬,中间世次莫考。故列祖讳恒公为第二世。
&&族谱刊于都中,丙子冬间,凡我族人有游宦他省及在家乡者,其新生男口名字家邮未及致,盖不谱载。&&&&,盖未及载,容后纪&&统勋谨识。
三、海岱门第
逄哥庄地处袤阔的胶莱平原上,土地肥沃,明属青州府诸城县。刘福来到这里,先是为人做耕种收割的帮工,人勤快,吃苦耐劳,赢得主家的喜欢,并被主家留下,定居下来。经过几代人的创业,家境从贫穷渐至小康。传到第五代,即刘墉的高祖父刘通,已考中了秀才。第六代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已考中了进士。当上了户部广西员外郎,是刘氏在外任职的第一任高官。到刘墉的祖父刘棨,已官至四川布政使,刘棨二哥刘果官至江南学政。父亲刘统勋,官东阁大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刘墉父辈中、同辈、子孙辈为官者就更多了。
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年)刘家重修家谱时统计:从刘福五世孙刘通科举考得秀才算起,全家先后科考得中198人,其中进士11位,举人35位。科考取中者,约占其家族男丁比例的百分之二十五;考取进士、举人者又占科考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还多。
在官位上,自清顺治初年六世孙刘必显步入仕途算起,至道光末止的六个朝代中,在七品以上的官员就出了73位,接近家族男丁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出任的官职,从知县、知府、道台、学政、布政使、巡抚、总督、御史、尚书直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各个级别的重要官职都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第八代上,竟一门出了&文正&公刘统勋、&文清&公刘墉、&文恭&公刘镮之,祖孙三公二宰相,轰动当朝上下。成为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在刘墉以优异成绩殿试结束后,乾隆皇帝欣然御赐&海岱高门第,赢洲新翰林&予以鼓励。(海岱:大海到岱岳,指当时青州府所辖地域)。
四、刘墉家族人物小传
【刘统勋】&&& 刘统勋(),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
他1724年(清雍正二年)中进士,入仕途。1729年任湖北乡试正考官。1736年升内阁学士,署刑部右侍郎。次年,任刑部左侍郎。1741年9月,被提拔为右都御史。
1746年3月署漕运总督,9月还京。1747年充顺天府乡试正考官。1748年3月,受命同大学士高斌查办山东赈务。5月,先后至济南府德州哨马营、东昌府及聊城县运河东岸、泰安府东平县戴村坝以及沂河西岸江枫口,改坝浚河,成绩卓著。1749年12月,迁工部尚书,继而兼翰林院学士,又迁刑部尚书。1752年以查验通仓短少米石不实被免职留用。
1753年9月,铜山一带黄河决口,他奏陈疏防之策,绘图以进。朝廷据图令其随地规划堵御。黄河复归故道,朝廷嘉其绩,令与策楞、舒赫德一并叙升。他十视河坝,两修海塘,前后奏章数十起,皆中机宜,剔除积弊,利于民生。河南百姓为之立祠于黄河南岸。
1754年,朝廷加刘统勋为太子太傅。协办陕甘总督事务,赐孔雀翎。朝廷命他巡视巴里坤、哈密驻兵,正遇睦尔撒纳(回部首领)兵扰伊犁;定西将军永常自木累退师巴里坤。他据此上奏,请弃巴里坤,退守哈密。朝廷震怒,即行革职押解回京。其子亦被拿交刑部,家资充作军用。未几,从宽免罪,命他以司员办理军需,效力赎罪,1756年补授刑部尚书,发还本籍家产。
1757年5月, 云南巡抚郭一裕怂恿总督恒文购金制鑢,他受命前往审查。得实后,皇帝赐恒文自尽,令将一裕发往军台效力赎罪。12月晋太子太保。翌年正月,迁吏部尚书。1759年2月,西安将军都赉克扣军饷,由他往查,按律被斩。又与巡抚塔水宁会审山西归化将军保德、同知世图侵吞公款案。奏议如实,保德受斩。
1761年,他受任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事务,继又兼管兵部事务。1763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任尚书房总师傅。1765年,兼管刑部事务,充国史馆总裁。1768年12月,他70岁,乾隆帝赐御书赞元介景匾额。1773年任四库全书总裁。11月卒,年75岁。有子墉、孙镮之。著有《文正公诗集》。
家原有田数十亩,茅舍一处,服官50年,未增尺寸。及卒,乾隆皇帝悲痛异常,当日亲临祭奠,晋赠太傅衔,赐祭葬,入祀贤良祠,谥文正。柩归故里前,诏令沿途20里以内的文武官员,均至灵前吊祭。
刘统勋不仅是刘氏家族中最大的官,在清史上他是一个占有相当地位的政治家。《诸城县续志》评价说:&刘统勋刚毅笃棐,久值机密,襄赞纶扉,随事献纳,推贤黜倿,为百余年名臣第一&。在乾隆中期,他是最有名,最有远见卓识,最公正无私的政治家。
【刘&& 墉】&&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清朝官吏,书法家,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大学士刘统勋之子。
1751年(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入仕途。1755年(乾隆二十年)10月,其父(时任陕甘总督)以办理军务失宜下狱,他时任翰林院侍讲,亦遭逮治,逾月获释,降为编修。次年,提安徽学政,任职3年,调任江苏学政。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任山西太原府知府。1765年(乾隆三十年)升任冀宁道台。次年因在太原知府任内失察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公帑,坐罪革职拟死。诏免,发军台 (清廷设在边疆的邮驿)效力赎罪。次年赦回,仍授编修。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迁江西盐驿道。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擢陕西按察使。翌年,因父逝世,归籍丁忧。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初还京,授内阁学士。10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翌年,复任江苏学政。在此任内,他劾举徐述夔著作悖逆有功及督学政绩显著,擢湖南巡抚。时值该省多处受灾,哀鸿遍野,贪官污吏猖獗,民怨载道。他严劾贪官,勘修城垣,革除陋习,抚恤灾民,颇有政绩,升都察院左都御史。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4月,充任三通馆总裁,5月,为吏部尚书,奉旨审理山东巡抚国太(皇妃伯父)结党营私、贪纵舞弊案。他至山东境内,化装道人,步行私访,查明事实。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太邀功请赏,以荒报丰,开征时,凡无力完纳者,一律查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名。及至济南,经审问,查清国太已知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他如实报奏朝廷,奉旨拿国太回京,并开仓赈济百姓。时皇妃已为国太说情,有的御史从旁附合。他遂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太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太伏法。
1797年(嘉庆二年),他升任东阁大学士。1799年(嘉庆四年),奉嘉庆皇帝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结党营私、勒索纳贿一案。他不畏权势,立即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20条,回奏朝廷。皇帝处死和珅,并没收其家财三分之二(白银二亿三千万两)入官。不久,嘉庆皇帝加赐他太子少保,后命其充任会典馆正总裁。
他外娴政术,内通掌故,博通经史,长于古文考辨。曾三次兼署国子监,数任乡试、会试正考官。又筹办编撰过《四库全书》、《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并擅长书法,其书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有&棉里裹针&之妙,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铁保等齐名。其中部分墨迹,由其侄刘镮之整理,摹勒上石,以《清爱堂石刻》刊行。著有《刘文清公遗集》17卷及《刘文清公应制诗》1部。
【刘镮之】刘镮之(),字佩循,号信芳。
三岁丧父,自幼由伯父刘墉抚育教育。 18岁中举,28岁中进士(1789),任翰林院庶吉士。1799年(嘉庆四年)出任浙江学政,十月迁詹事府詹事,诰授资政大夫。次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801年(嘉庆六年)迁兵部右侍郎,七月转兵部左侍郎。1804年(嘉庆九年)正月命提督江苏学政,六月调吏部右侍郎,仍留学政任,诰授荣禄大夫。1807年(嘉庆十二年)任顺天学政。嘉庆十五年(1810)六月充浙江乡试正考官,八月命提督江苏学政。次年擢兵部尚书。1813年(嘉庆十八年)署刑部尚书兼顺天府尹。兼任不久,大兴人林清领导的起义,潜入北京,由太监接入皇宫,因力单失败。此事发生后,部议镮之失察,应降职。皇帝加恩留任。1814年(嘉庆十九年)调任户部尚书。1815(嘉庆二十年)将伯父刘文清书法凑集出版。1817(嘉庆二十二年)嘉庆皇帝从热河秋猎回京,镮之入见,皇帝诘问:&为何奏事不多?&又问&怎么不及时捕教匪?& 镮之不能对。皇帝责其玩愒(憩) ,降为侍郎候补。次年年底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兼管顺天府尹。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春任兵部尚书。道光皇帝嗣统,调任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次年卒于官,赐祭葬,谥&文恭&,《清史稿》有传。镮之居官清廉,卒后,道光皇帝谓其&明白敢言、深为悼惜&。(清咸丰《青州府志》)
总的看来,刘镮之官做得甚大,也深得皇帝宠信。但时局多变,朝廷上下实心干事的人愈来愈少。镮之也难脱俗,与其祖辈相比,就平庸许多,这也是整个刘家衰落与时代衰敝丛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日照刘氏祠堂建立始末
为凭吊刘墉的公德,刘墉的族人出资在祖籍草涧建造一座刘氏祠堂,草涧的刘氏族人也发动筹集建祠银两和征集能工巧匠建祠,逄哥庄北寺刘墉族人亲自派人监工。建祠在清道光年间(具体年份不详)。刘氏祠堂坐落原村南始祖思源墓地东侧,与思源公墓地依次排列,祖林古柏参天。林地东侧一棵古槐,树粗两人合抱,树高三丈有余。林前有一块几千斤重大白火石。思源公后裔遍布诸城、临沂、莒县、沂水以及江苏赣榆等全国各地。&四清&以前,常有各地刘氏后裔来草涧祖墓祭奠、凭吊。社会上也称&大白火石刘&,现在大白火石尚在原处。
刘氏祠堂建地一亩二分,祠堂正堂为三间,砖木结构重梁挂柱。壁内洙漆粉刷,祠堂东西两挑檐爬爬狗依次排队(爬爬狗张着口),祠堂东西两山尖,按着钢杈守。祠堂院墙是用青砖砌成的花墙,院内有两棵黄洋树,分植在祠堂正门两侧,有三棵银杏树,其中两棵大的直径有六十多公分,高两丈有余,还有柏树数株。祠堂内的仪杖是由刘墉家族的族长专程护送来的,皇帝御赐恩典的半台銮驾陈列祠中。祠堂正面悬挂着长1.8米,宽0.9米横扁一块,上面五个烫金大字&御赐清爱堂&。祠堂正中安放着刘墉神位。写着&吏部天官刘墉之位&。神位前是香案,香案两侧插着旗牌三扇,金钅瓜、钅戊斧、朝天镫半台銮驾,还有龙风棍,铜锣等仪杖。祠堂正门檐下分别悬挂着御赐沙灯一对,光泽照人,整个祠堂富丽堂皇,引人起敬。祠堂正堂西南侧有偏房两间,是专供守祠人居住。据传:过去凡是路过此地的清朝官吏,都必须三里路之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到祠堂行大礼拜銮驾。建祠以来每到春节和正月十五,刘氏族人扶老携幼前来祠堂叩拜、祭奠、凭吊刘墉英灵,省内外一些始祖思源公的后裔也时常来此凭吊。祠堂内仪杖等遗物,1944年&土改&时绝大部分被损坏。
&碑廓&地名由来传说
据考证,碑廓之名,始于汉代。古老传云,早在西汉时期,元帝刘& 皇后的侄子王莽篡汉称帝,而皇族刘秀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举兵舂陵(今湖北省宁远县西北)讨伐王莽,其一军队路过碑廓时,断绝粮草,使军心混乱,当地有一员外姓马,闻知大军是汉家皇族刘秀的大军时,慷慨解囊,资助粮草,使大军有了充足给养,可以继续作战,临走时马老员外又把之次子马武送给刘秀当兵,为恢复汉室相助一臂之力。
马武自幼习武,身体素质好,十八般兵器都使的纯熟,战场上屡立战功,分别在讨伐王莽和镇压铜马等起义军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当了皇帝,中兴了汉室,马武被委任为侍中、骑都尉等职,封马老元外为扬虚侯。马武死后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念其有功,又有先皇所封,赐给大宗葬礼,送回原籍安葬,墓内有棺、有椁,墓前立有龙头碑,并覆有碑亭、神道内有翁仲、石狗、石羊、石马等。因碑上有亭,俗称碑阁,以此得名为碑阁,后逐渐演化为碑廓。这些石刻文物至解放后尚保存完整。一九五六年因修岚兖公路障碍,推倒后当桥石垫在公路南侧,以后公路拓宽被埋在了路下,位置在碑廓人民商场东北角。
绣针河的传说
绣针河位于日照市南端。《莒志》记载,绣针河旧名&白羊河&。《山东通志》作&石河&。因河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四射,似无数绣花针,故名&绣针河&。
关于绣针河的传说有二种。一是传说在战国时期,孙膑在甲子山跟随师傅鬼谷子学艺,因胸怀远大抱负,学期未满,就偷偷下山想报效朝庭,圆他的理想梦。孙膑来到一条小河旁,看见一个耄耋之年的白发老妇人在河边蘸着河水磨一根一粗又长的铁棒,孙膑觉的很稀奇,就跑到跟前问:&老人家你磨铁棒做甚?&&磨绣花针。&老妇人答曰,孙膑忙说:&那几时能磨成呢?&老妇人曰&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会成功。&孙膑听后,猛然醒悟,他想感谢老妇人,一回头老妇人不见了。原来鬼谷子见孙膑不辞而别,知道他要下山去实现他的远大理想,无奈技艺还差的老远,所以变做老妇人在河边把他拦回来。孙膑回来之后刻苦学艺,以后当了齐国的一员大将,成了一个有名的军事家。后来人们为纪念此事命名此河为绣针河。
二是隋朝炀帝为征服高丽,全国抓丁服徭役,男丁抓光以后,又抓青壮年女子。洛阳一女子逃难至此,在此密林中的小河沟东岸藏匿,此女自称绣珍,整天躲在密林草丛中。后来时局稍有稳定,绣珍从密林中出来觅食,碰见一个也是为逃难而来姓田的后生小伙,二人互通了姓名、身世,知道同命相连,都是天涯伦落人,且无家可归,二人就结合了,并在小河沟东岸结草为庐,定居下来。后来逃难的人,从这里行走发现有人家,也就居住下来,不久这里就有了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小村里的人开荒种地,男耕女织,日子过的比较太平。有一年发大水,绣珍居住的小村落被洪水卷走,幸而绣珍被洪水卷到一个大树杈上挡住了,就在这时,从水里冲来一个约五六岁小男孩正在水里挣扎,绣珍急忙把他救上树杈,孩子得救了,绣珍却被洪水卷走了。洪水过后,这孩子被香塔寺和尚发现,把他养育成人,老和尚告知这孩子是被绣珍妇子所救,才活下来,这孩子发奋读书,闻鸡起舞,以后重了高官,锦衣还乡,追绣珍为义母,命河名绣为绣珍河,后来人们叫绣针河。也就是这场洪水过后,原来的小河被冲刷成大河。
香塔寺传说
香塔寺坐落在绣锦河东岸,田家寨村西头,位于镇驻地东南方向,距离镇驻地约2.5公里。
香塔寺始于汉朝有据可考,一九七五年文物部门做过考证,确认香塔寺旧址的砖属汉代遗物,始建时规模不大。只有正殿五间和偏房十多间,一进院落。
据原碑志记云: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二月壬午(二十六日)炀帝下令征高丽,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海口造战船三百艘,官吏们督促工程。四月庚午(十五日)炀帝下诏置山东府,炀帝驾车到山东的临行宫,随从车驾的文武官员九品以上的都给宅安置,行至琅琊郡境内,王薄、孟让聚众盗贼多达十万之人,使得山东人深受其害,郡县的官吏因长时间天下太平,不习惯打仗了,每次与盗贼交战都望风而溃败。只有齐郡郡丞长安人士张须陀很得士众民心,他勇敢善战,率兵在沂山脚下进攻王薄,王薄侥幸自己取得的胜利,就对官兵未加防备。张须陀率官兵掩杀冲击,大破王薄之众。王薄收集残部向北欲渡黄河,张须陀追至临邑将其击得的大败。炀帝大加赞赏,加封官至二品,为其修建府邸。张须陀婉言谢绝,面呈炀帝,要隐退乡里。炀帝问曰:&去何地、做甚?&张须陀因征讨王薄时途经田家寨香塔寺,觉得此处甚好,是九龙聚会之地,只是庙宇规模太小,想到此扩建庙宇。就对炀帝奏曰:&臣途经香塔寺,观其势,看其形,甚有归宿之感。&炀帝念张无有争权夺利、急功趋势之心,就恩准张归隐香塔寺,并赏赐&金戈子、银碌碡、珠宝数千计&,并赐良田千顷,在香塔寺的基础上扩建九十九间房,配有地穴,历代世袭吃皇上俸禄。并在全国征募能功巧匠来设计建造香塔寺。
各地工匠陆续到来,张须陀脱去官袍,换上布衣,取法号&仁安&道长,负责监造香塔寺,历时八个寒署,寺院初成。
此寺院形势浩大,规模宏伟,里外三层,其九十九间,前层礼部厅、行人进香必须经此厅,礼毕方可进入寺内,二层武部厅,供僧人和官兵演练武之用,正中建一七级高塔,数丈高,耸立参天,塔的东西各有石鼎一对,重过千斤,供比武者用,第三层是佛香厅,后厅排列玉皇、如来、太上老君、十八罗汉等诸神将,两厢则是藏经阁。藏经阁建造奇特,每三间开一个双扇门,垂下锦质幔帐,幔帐上绘有两个飞翔的仙人,户外的地面上设置机关,有官员到此,有僧道手捧香炉走在前面脚踩机关,两个飞仙便从幔帐上下来,将幔账卷上去,进去以后,窗扉与幔帐又垂下来关闭如初。藏经阁藏书除卜、释、道以外,还藏有经述、文章、兵、农、地理等门类,共三十一部,一万七千余卷,藏书装祯精美豪华,玉石为轴,锦锻为端,檀木为匣,书阁的门窗、橱幔都极为珍贵华丽。
寺前有碑数十幢,地下修建有工事,藏珍宝、议密事之用。
香塔寺从隋唐至明末,香火旺盛,经久不衰。至清道光年间(1825年),东海有一举子上京赶考,途经此地,发现此地和尚无恶不作,抢男霸女,上通官府,下通土匪黑道。此人考上状元后,遂报告乾庭,道光帝劝状元罢了吧,状元借题发挥,派官兵前来田家寨香塔寺把众和尚一一捉拿,绑至村前,用土埋至脖子,用水牛拉着铁耙把和尚皆耙死。至今田家寨一块地名叫&和尚头&,因此地有光滑圆形的石头百余颗。据说和尚就是在这里耙死的。
香塔寺败落以后,当地居民认为香塔寺有地下工事,藏有金银财宝,逐年在寺周围挖掘取土,一直取出现在的一片大汪,也未见到财宝。
田家寨上耙和尚
香塔寺座落在碑廓镇田家寨村西头,绣针河东岸,现存庙宇五间。始建于汉代。
&& 清道光元年,一和尚做香塔寺主持,他以募缘为由,明抢暗夺,欺男霸女,开设黑店,坑害生灵。
&& 东海一举子方贤正赴京殿试,途经香塔寺时天已擦黑。一小和尚看见他后便花言巧语将他骗至寺中。那小和尚说:&上房下房,石灰泥墙,跌倒跳蚤,滑倒苍蝇,客官住哪间?&举子回答:&有地容身即可,吾须夜读,请备一书案即成。&那小和尚又说:&吃啥有啥,山珍海味,荤素俱全&&&和尚还要说下去,举子说:&粗茶淡饭,能充饥足矣。&和尚便把举子引至斋堂,对举子百般殷勤,上酒上菜,陪吃陪喝。举子夹上一块肉来,发现是人的一个手指头。他知道不妙,就用手指蘸了一下酒,手指顿时发紫。方知酒里有毒,就把毛巾往脖子下面一掖,一仰头,一杯毒酒全倒在毛巾上啦。他随身倒地佯装中毒。这时和尚们七手八脚用绳子把他捆绑后抬到一间小屋里。举子心想:我命休矣,想自己苦读寒窗饱读诗读书礼仪,走路恐伤蚁虫之命,如今我将命丧九泉,堂上父母,谁能为其送终。他越想越伤心,竟自哭泣起来。哭着哭着就觉得打盹难禁。朦胧中,一鹤发童颜的老人出现在眼前,说:方举子听明,我是观音派来救你的。你今日尚有余生,速速逃走。&举子见身上的缚绳不解自开,便推开窗子往外跑,但窗下是口大井,若从窗口跳下去,必定会跳到井里。他正犯难时,窗前突然长出一棵大树。他顾不得找行李,急忙爬上大树,顺着树枝来到香塔寺墙外。举子抬眼望了一下北斗星,辨认了一下方向,便向东北方向跑去。跑了约四五里路,发现前面有一小房还亮着灯,举子觉得腹中饥渴,再加上惊吓劳累,便不想再走了,奔着灯光去了。这亮灯的地方名曰吕家寨,住的是香塔寺主持的胞妹。凡能逃出香塔寺的幸存者,很难逃出这个吕家寨。举子向前敲门问询,想找点吃的立即上路,不想这吕寨主一看便知他是从香塔寺逃出来的。随即把举子让进屋里说:&你先坐下休息会儿,我到后院拿点柴火做饭。&说完这吕寨主便到香塔报信去了。这件事惊醒了关在小厢房里的一女子,她小声跟举子说明了真相。举子听罢,方明白了她是被香塔寺和尚从庙会上抢来的。他气愤至极,拿起菜刀,劈开房门,便和那女子一同向北逃去。
方举子和这女子逃出了虎口,互感救命之恩,结为患难兄妹,直奔京城后,方举子应试得中状元。方状元得中高官,决意要为民除害。他在参拜文武百官之后,便向皇上奏本。皇上说:&香塔寺里的和尚自古以来是受皇封吃皇粮的,你已中了高科,我看就罢了吧!&方状元听了,眼珠子机灵一转,便双膝跪下高呼:&谢主龙恩!&
方状元辞别皇上,带领一班人马来到田家寨,把香塔寺里的和尚全都绑了,用土埋到脖子,用八头大水牛拉着铁耙,把那些和尚全给耙死了。
消息传到京城,皇上大怒,马上传旨召见方状元。方状元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大殿之上,毫无惧色。皇上怒斥道:&好你个方贤正,刚当了芝麻大的官,竟敢犯上作乱!&方状元跪倒在地说:&皇上此话从何说起?&皇上说:&我让你不必与香塔寺的和尚治气,你为什么把他们全杀了?!&方状元说:&您不是亲口说&耙了吧&,我是按照您的旨意才把他们耙了的呀?!&皇上一听,又好气又好笑,他真以为方状元把&罢了吧&听成&耙了吧&。事已至此,也只好作罢。
圣公山的传说
董家同& 董家深&
圣公山座落在碑廓镇北部,东有韩家山,西有鸡冠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更有山下具有传奇色彩的圣公庙,自古以来,游客众多。
圣公庙是为纪念孔子的&师傅&项橐而修建的,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战国时期(公元前504年左右),在现在的碑廓镇圣公山前有几个小村子,这几个小村子即是项家夼、范家楼、袁家庄。项家夼即是现的魏家庄,范家楼已不复存,项橐就出生在项家夼这个村子里。
世代相传的项橐父母在项家夼定居,家道比较贫苦,家中只有几块不大的山地和几种供种地所需的农具。就连耕种所用的犁、耙都没有,更不用说牲口了。到了大忙季节,项橐父母只能用笨重的工具把土地翻起,种几块庄稼糊口度日。
这一年春天,项母已怀孕九个多月。因生活所迫,项母到山中挖野菜用来弥补生活中的不足。边走边挖,不觉走至竹子涯附近,忽感肚腹疼痛难忍,项母本能的意识到马上就要临产,心想:我得马上赶回家,否则,在这荒郊野外,孤零零的一个人,非常危险。想到此时,项母强打起精神,坚持往回走。只想越快越好,哪怕一步到家。可事与愿违,当她站起来刚走几步时,肚子疼痛更厉害,一步也走不动了。无奈,项母只好找了一个避风之处蹲下,准备临产。
不多时,小孩降临。一看是男孩,项母喜出望外,赶紧脱下上衣把孩子裹了起来。因身边无人,一切事情应由项母自已来处理,当想起给小孩剪脐带时,可眼前一无剪,二无刀,怎么办呢,当时手中除了挖野菜用的铲子以外,身边还有石头。想了好久,只好用铲子铲,铲了几下都没有铲下来,用手掐更是无济于是。忽然一阵风吹过,吹得身边的草沙沙作响。啊!茅草。项母眼前一亮,记得平时到山上拾草时,茅草时常把皮肉割破。能不能用茅草把小儿的脐带割掉?不妨用来试一试,她顺手掐了一棵健壮的茅草,用茅草叶的麻面在脐带上轻轻一划,脐带被犁掉了,项母喜出望外,抱着儿子,挎着小篮子往家走。
走到东边的古驿亭旁边,拾到一个用来传递公文装书简用的牛皮橐子,项母就把小孩放在橐子里就抱着回家了。
项父见到儿子降生更是喜出望外,夫妻俩说说笑笑,好生快活。后来项母说起用茅草剪脐带之事,项父大笑说:&你真聪明,咱的孩子会更聪明。咱给孩子起个名吧,因为你用橐子把小孩子盛来家的,咱小孩又象铁橐子一样,小名就叫橐吧。&项母很高兴,就同意了这个名字,因为姓项,故称为&项橐&。
自从项橐在竹子崖落草归家,项橐的父母就觉得屋内异常,他的家除几样简单工具以外,别无其他华丽器皿,更无金银珠宝,但总觉得屋内好象有瑞气祥光,夫妻俩有时啦呱说,咱家孩子可能有福,日后必坐高官,到那时可能要托孩子的福。
项橐生得讨人喜爱,聪明惊人。初学人语,就喜欢事物,提问问题,往使大人都无言答对。
两岁的这个夏天,他见天空下雨时的神奇变化,问父亲:&为什么天上会打闪和打雷呢?&项橐父亲回答:&是天帝在为民间除害,他叫雷公和闪娘来捉地上的妖怪和坏人的。&项橐马上反问:&妖怪和坏人只有夏天有吗?为什么冬天不打雷呀?&,父亲被问得无言答对。
四岁这年初夏,项橐到袁家庄他姥姥家小住,他姥姥家一只老母鸡正在孵小鸡,项橐蹲在一边看了一会说:&那个鸡蛋里有两只小鸡&。他姥姥忙说:&小孩子不要乱讲,哪有一个鸡蛋会有两只小鸡的呢?快出去玩去。&项橐说:&就是两只嘛,不信我打给您看。&说完就从老母鸡的肚子底下摸出一个鸡早蛋,在地上摔碎。一看果然是只两个鸡头的小鸡。项橐的姥姥急忙招呼附近的邻居前来观看,夸她外甥聪明伶俐,洞察力强。邻居的妗妗们皆称赞不已,都说四岁的孩子&打蛋探鸡&真神童也。
六岁这年夏天的上午,项橐的父亲去万沟河捕鱼去了。项母到河边洗衣服,项家夼的村姑也结伴到河边洗衣服,项橐正在院子里顽耍,突然听到天上呼呼作响,接着院内鸡群大炸。项橐惊恐的抬头望去,原来,一只凶恶的雄鹰正向院子的鸡扑去。院子里的十几只鸡惊慌失措,尖叫着有的飞进屋,有的逃进窝,还有几只瞎猫乱撞的乱躲乱藏,最危险的是一只老母鸡,为了保护她刚孵出不久的一群雏鸡,无可奈何的觅地躲藏,而那只老鹰正向它扑去。老母鸡一看项橐,就猛的飞向他的怀抱,可那凶鹰却有恃无恐的追到眼前,伸出铁钩般的利瓜,似乎要连小项橐一块捉走,这时项橐也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抱着鸡往后退,正好身后有一株当年栽的小柳树,他急忙把小柳树折弯,照着那即将飞到头顶的凶鹰,猛的一松手,于是,那凶鹰没有抓到鸡,反被弹回去的柳枝重重的抽了一下,一个空中翻飞,狼狈地逃回了云天。
这时正河边洗衣的母亲及村姑们听到院内鸡群大炸,复又静止了,急忙奔过来看,问发生了何事,项橐一一作了回答,项母一把将项橐揽在怀里,说:&橐儿真乖。&村姑们齐夸项橐的智慧与胆量。不久,&折柳击鹰&的事传遍了周围的村庄。
再说仲尼讲学,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可谓众多。这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夜深人静,仲尼与得意门生到院中闲游。仲尼抬头一望,突然发现东南上空有一巨星生辉,星光直射齐地,仲尼对徒子说:&天下又有才子出现,你们看巨星之光直射莒地,莒地定有天才之人出世,地下又有祥光接应,两光相照,定不是非凡之辈,我等不及于他。&众门徒听后,俱抬头仰观天庭,果然发现一巨星之光辉,随问仲尼:&以此星光之定,此人久后如何?&仲尼曰:&国家之栋梁,天下第一才人,胜于我等也。&停有片刻,接着又说:&教书人以善为本,不免我等东行一趟,一来游学,二来访访此人,如有幸,可与之交文共勉,若才超于我等,也可求教未免不可。&众弟子曰:&师傅之言极是,您乃是天下圣人奇才,但这样好学,访贤求教,况我等之辈,安敢不勤奋乎。&倾意随师东游,求知长才之主意已定,师徒几人收拾行装、书箱车马、盘缠等,择良辰吉日起程东游。此时正值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气候适宜,草木青翠,杨柳轻摇,随同仲尼东游的有子路、颜渊等人。一路上免不了饥餐渴饮,夜宿晓行,非止一日,来到莒国之地。有一天他们正行之间,子路抬头观望,只见前面不远有一座大山气派非凡,便随口喊出:&好座大山。&师徒几人听到喊声,停车观看,只见群峰起舞,尤如铁塔直入云端;怪石林立,好象天兵天将摆兵布阵;树木参天,遮天盖日,风过树响,好象是大海怒涛;云涛滚滚,胜似东洋波涛。定眼再观,与山相邻西边有一座山,走向东西,形似雄鸡报晓,巍巍壮观,东面又有一山,与此山紧紧相连,走向相同,形似饿狼扑食,三山环绕,形成一个天然椅子圈。圈内有几个村庄,这就是圣家庄、项家夼、范家楼。仲尼师徒看了良久曰:&此处地形乃九龙聚会,二虎把门,山相倚,定是才子之地,莫不是我们要访之人就在此地,我等应细细查访。子路、颜渊俱称极是,他们边走边寻访才人。
却说项橐之父种几块春地,小苗已长出,正值四月之时,农夫忙于除草定苗,正巧这天项父也提锄耘地,项橐跟其父到地中玩耍,后来看到离其父锄地不远的地方有几个顽童在路边玩耍。项橐也就离开其父到玩童旁边,约其童在路心揸石城玩。城池筑好后,孔子师徒正巧也来到此处,子路大声喊道:&躲开,躲开。&其他孩童纷纷躲在路旁,唯项橐立而不躲,尽管子路大喊大叫,项橐还是稳风不动,象是没听见一样。仲尼见此情景感到非常奇怪,定眼一看,原来路上用石子排了一个小城,孔子问曰:&石子于路何也。&项橐答:&筑城耳&。孔子曰:&城之何用?&项橐曰&以假乱真,戏耳。&孔子曰:&既然戏之,车至何不躲也。&项橐曰:&城高门关,焉能过乎?&孔子无对,思有良久曰:&我过又待如何?&项橐答曰:&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无奈,谓徒子曰:&绕城而走。&这就是七岁小儿一难仲尼。
前面就是项家夼子,小屯住户不多,多数是散住着,出了屯子,即是一条去往东南方向海边纪障城(今安东卫)的驿道,车马在屯里住了下来,人们闻听是闻名列国的学者孔丘到来,都出来观瞧,有的看着孔子,有的在围观车马&&..孔子向周围的人们打听去海边的路途和当地的农民情况等,一会儿徒弟子路近前说,已在近处找到了可食宿的人家,请老师进院休息。
子路等人陪同孔子来到一户人家的柴门外,户主很热情的接待并迎出院子,这一带多是用木棍和刺槐条扎成的篱笆院墙和大门,孔子进院门时,正好项橐等几个小伙伴也来到近前,孔子只管回顾项橐,却没注意到自己的绵帛衣襟,被院门上的刺槐刮了一道口子。一位护驾的弟子很是气恼,本来就对项橐阻车一事就妒恨在心,这时他瞪了项橐一眼,又看了看柴门,别有用心的说:&此地刺槐甚多,自幼生刺,大来更恶,实乃缺礼少义之材!&项橐知其所指,立即问:&先生,何为有礼义之材呀?&那孔子弟子两眼一瞪说:&诸木之中,唯松柏堪称礼义之材!&说完又感到不妥,接着解释道:&此木非但质佳,且四季常青,我们都用来装饰庭院,迎接宾客,这就是&礼&,且具备了&义&。而他话音刚落,项橐立即反问:&先生,你们处一定有很多松树、柏树,就连坟地里也有,你们也在坟地里迎接宾客吗?众人听后一阵哄堂大笑。孔子感到脸上无光,那弟子更是羞愧不堪。项橐接着又问:&听先生所讲,您一定知道松柏为何四季长青啦,能告诉我吗?&孔子实在受不了,生气的看了那弟子一眼,回过头来很和气的对项橐说:&松柏木者,无孔心,木质硬,克夏耐寒,故杆壮叶茂,四季长青也。&项橐听后立即反问道:&竹子是空心的,为何也四季长青?&&这&&..&孔子语塞,全场震惊。孔子俯下身来,谦和的问:&你多大岁数?&项橐回答:&七岁。&孔子又道:&唉,后生可畏。&这时子路为了让老师摆脱困窘,催促孔子休息,孔子随众弟子回屋休息去了。
第二天,吃罢早饭,孔子率弟子出了屯子,奔上去纪障城的驿道。
孔子行之不远,正碰上项橐之父锄地。孔子从小就没种过庄稼,更不懂农事,便走上前去问曰:&施主在做甚?&项父答曰:&锄草松土,以保庄稼丰收。&孔子一听更觉得奇怪,问曰:&看你忙忙碌碌,但不知您手中之物一天能抬多少数?&项父吱唔良久,回答不出来,思有数久对曰:&庄稼人以农为本,只知锄草保苗,争得秋后丰收,一家老小方可糊口度日,不曾留心手中锄头一天能锄多少下。&正说之间,项橐正好来到父亲身边,见孔子问话离奇,难住了自己的父亲,便愤愤不平走近前来,对孔子曰:&诸位所问问题,我父是农人,不曾读书习文,无法记数,难以满足诸位所提出的问题的目的,依我看来,诸位乃是读书之人,回答此事,便能了如指掌,小儿无知,借问诸位所骑之马,马蹄一天能抬几数?&孔子师徒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惊得目瞪口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答不上来,只有脸红作罢,这就是有名的项橐二难仲尼。
仲尼定眼一看,原来问话的又是揸城的孩童,孔子想道,我等是天下之才人,谁料想反被这小小的孩童难住,不挽回面子,实属难堪,想来想去,想了条主意,立刻把项橐叫到跟前,对项橐曰:&看你年纪尚小,懂事却不少,二次难住我等众人,不知是别人所教,还是你独出心裁?我现有一题,烦你回答,看你能答出否。&项问曰:&什么题,您尽管说来,不过我也有个条件,你出之题若能难住我,我甘败下风,拜你为师,跟你习文。如若答出,并能难住你等,那你们不应论年长年少,应拜我为师。&孔子想,如此小儿,我出题定能难住于他,量他也答不出来,便欣然同意。项橐曰:&大丈夫,顶天立地,决不食言。&孔子曰:&人生于世,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上有多少日月星辰?地上有多少五谷?&项答曰:&天上星辰计数三百三十六万三千六百个,地上五谷乃黍、谷、稷、菽、稻无差无误矣。&项橐自知这是孔子特地难为与己,欺小孩无知,挽己之面,随即对孔子曰:&天高不能丈量,地广不尺度,日月星辰布满天空,可谓大而方,地生五谷,宽而广者,多而繁也,答不出者,也不足为怪,我看你们饱读诗书,出口成章,但实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以我看来,人之身比地小,人之眉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二眉生毛有几多?&孔子师徒被项橐一席话问得目瞪口呆,无言可答,良久没作声。项橐曰:&有言在先,君子不应失信,失信非君子也。&孔子无奈,便跪于地上,口称:&师傅在上,受弟子一拜。&项橐曰:&徒儿请起。&这就是历史上的项橐&三难仲尼&、&孔项问答&。也就是《三字经》上所记载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典故。
孔子在此被七岁孩童三难之后,无奈拜项橐为师,走后心中日夜不安,便与徒弟谈论此事,我等学才第一,不想被一小儿所难,实为难堪。莫不是那小儿是巨星光照之人,想来想去老是不安,此次游学,也就草草了事。
有一天,孔子对子路说:&临来时,路遇之事,我虽拜其为师,但实非为师本意,只不过是有言在先,难以收回罢了,逼迫之下不得不拜其为师,我想自明日起,我等原路返回,再访此童,探其虚实,若要有真才实学,拜其为师,也是应当,若无真才实学,偶尔难住于我等,若拜其为师,岂不贻笑于天下。&子路、颜渊同时称是。
次日,他们收拾整装,按原路返回,不止一日,孔子师徒又来到项家夼,此时正值七月时节,天气酣热,孔子师徒一行来到河塘时,可巧遇见项橐正在此游泳,孔子一见便满脸堆笑,口称:&师傅在此游泳?&项橐答曰:&正是,弟子何不同游。&孔子曰:&我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项橐开玩笑说:&无防,鸭不曾学游,浮而不沉。&孔子曰:&人不同鸭,鸭有离水毛,故浮而不沉。&项橐曰:&葫芦无离水毛,何又浮而不沉。&孔子曰:&葫芦圆而空空,因而不沉。&项橐曰:&钟圆而且空,何以沉而不浮。&孔子无答,只是红脸,口称师傅所言极是,徒儿领教了。
项橐三难仲尼,孔子拜项橐为师傅,尊为&圣公&的事顷刻传遍了齐鲁大地。当时鲁哀公是鲁国的国君,鲁庄公的三个胞弟(鲁桓公的儿子)季友、叔牙、庆父三个家族的子孙称为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桓擅权为相,一心想控制国权,使鲁国礼乐崩坏。
三桓中的季桓子听孔子拜项橐为师又尊称为圣公的消息,吓得魂不附体,气得杏眼瞪圆,说:&一个孔子把鲁国搞得天地反覆,再加上一个师傅,那还了得,我这相位还能保吗?此人当诛之,此人不除必后患无穷。就联合了三桓,秘密派武士来杀害项橐。
三桓派出的武士,来到项家夼后,访知了项橐的住处。乘夜色茫茫,武士们一拥齐上,围困了项橐家的茅屋。项橐父母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项橐就被绑架而走。走到竹子涯中,武士们用刀直取项橐的首级,只听的&咔嚓&一响,武士们手中的刀断为两截,项橐却稳风不动,安然无恙。武士们一愣,心想莫不是天暗,视线不清,没有砍中。接着又连砍数刀,仍无半点伤痕。众武士一惊,发出奇异的眼光。后来用枪扎、斧砍均不凑效,这才知道项橐刀枪不入。无奈,只好暂时作罢。
第二天,他们把项橐捆绑结实,放到竹子涯一边的洞中,除留下看守者外,其余人等均分成农夫模样,四处寻访,经多方查访均无底细,后来终因一女子口中不严,无意中说出了项橐的脐带是用茅草割断的。他们访此消息后,马上回到竹子涯,掐来了茅草往项橐身上一犁,果然项橐身上就出现了一条血口。武士们哈哈大笑道:&没想到你刀枪不入,竟要死在茅草之下。&言毕,他们就用茅草把项橐活活犁死,分尸数段才罢休。就这样,项橐小小的年纪就永远离开了人间。
孔子得知项橐遇难后,便亲自焚香烧纸,痛哭一场,哭毕言道,我一定为师傅修庙宇、塑金身。数月后,孔子捐资,请当地名师良匠为项橐修圣公庙一处,神像二尊,这二尊神像分别是铜像、泥像,立碑七幢以表师徒之情,从此以后当地人常往圣公庙化红焚香,供奉神灵。
因项橐死时只有七岁,况且庙前竖有七幢大碑,当地人又把圣公庙叫小儿庙,七和寺。
圣公庙多次维修,建庙之时建在山顶,因此山顶平平,后在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迁现在的遗址,最后一次重修是清代同治四年,现存残碑一幢,已断为两截,记载的是重修圣公庙时的经过,是涛雒翰林丁艮善所书,系隶体字,碑文附后。其他诸如安东卫守备、卫经历司求雨降甘露、圣公庙讨签、茅草红叶、圣公神泉、圣公山庙会等另文所述。现己重修庙宇,并塑圣公神像和神农、伏羲、轩辕三老神像。
圣公山圣公庙虽缺少资料记载,但据历代口碑相传是千真万确的,圣公山区的村民不管老幼都能说上几段关于圣公老爷的故事。
圣公山庙会
圣公山庙会,据考证,起源于唐代。春秋战国时期始建圣公庙,以后就于唐代年年举行,每年定期是寒食的前一天开始,清明的后一天结束,届时四天,成为传统的节日。直至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战争频繁,庙会终止。现在的青年人对庙会很陌生,甚至一无所知,而凡是亲临过庙会的老年人心中都有一份美好的回忆。
圣公山位于碑廓正北方向,海拔295.7米,东西走向,面积约1.5平方公里,西面有鸡冠山,东南面有韩家山,处于两山环抱之中。
举行庙会的时间是阳春三月,圣公山处处山石林立,林木丛生,山泉流下,形如长蛇,又如彩绸环绕,侧耳细听,泉水如琴,山谷幽静,山上云涛滚滚,山中鸟语花香,山下草木青青,使人感觉如临仙境。
圣公山庙会每年定期举行,如果遇上了大旱,人们向圣公老爷祈求甘霖,降雨后也举办庙会,以答谢神灵。
圣公山庙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圣公庙庙产,有山场和田地,不够的由圣公山周围村庄的大户凑或捐,由圣公庙和尚主持,庙会前,庙会和尚请当地有知识并德高望重的人做会主,由会主向周围四十八个庙会村的大褂子客发出贴子,同上圣公庙焚香烧纸,议定庙会程序,派人去外地请戏班,同时请人布置戏台,扎神台。
戏台在圣公庙前的开阔地,面南而设,戏台三面立起木桩,用芦席围起,上方覆席棚,彩旗、彩带装簇一新,使其花花绿绿,氛围浓厚。戏台两边贴有大红对联,对联请当地写字最好的人所写,对联的内容每年更换,常用&三寸舌谈古论今有甚说甚,五尺躯扮文武演谁象谁&、&不大地方可国可家可天下,平常人物为将为相为名臣&、&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等联。
碑廓、巨峰一带的老百姓都非常注意庙会,把它看成重要节日,庙会头几天,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几乎把心思都集中到庙会上,盼望着,忙碌着,不亚于办喜事和过年,不少人用车搬远方的亲戚来赶庙会,当家长的要精打细算给家庭成员每人发一份看戏钱,在地主家里干活的觅汉也要放假四天,雇主也要发一份钱好买好吃的,平时难得出门的姑娘、媳妇此时也照常放假,可以出门赶庙会,于是忙着做花衣裳,精心打扮自己,小伙子更急于到人群中热闹热闹,显示显示自己,中老年人借此对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疲劳和枯燥、柴米油盐的困扰,人情世俗的缠绕,也巴不得此时的解脱。会亲友、叙家常,轻松一下。所以,在圣公庙山区留下一句话&神仙都放三天工&,意思是这几天神仙都不工作,去赶庙会,生意人则不然,特别是做食品、茶水、玩具、小百货生意的,则在庙会开始前就忙着备货,准备充足的货,以在庙会期间多挣一些钱。
庙会的那一天,装扮簇新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象洪水般的涌上圣公山,戏台前由低而高,由近而远,凡是能看到戏的地方,到处都挤满了群众,普通人带板凳或择石而坐,富裕的户则自家搭看台,碑廓的&丁、牟、秦&,安东卫的&苏、胡、杨&等大户女眷都坐在自家的看台上看戏,男的则打着伞,在家丁的簇拥下看戏。曾有一流传一时的笑话,大户人家的阔公子有打伞在前面看戏的,后面站着的看不着,就用土块、石块扔上去打伞。大户人家的家丁看见主子被打,就急忙喊:&哪个坏东西打伞的,不能打&。有众多人以为是骂自己主子的,忙跟着喊:&哪个坏东西打伞的,不能打。&所以使阔公子打伞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演戏的时间是在每日的辰时初刻开始,至酉时中刻谢幕,演出开始,先燃放鞭炮,接着戏子着装整齐出场亮相,先拜圣公老爷,然后展示&天宫赐福&、&鸿福齐天&等字样的画卷,再拜会主和社会各界绅仕名流的仪式,仪式完毕,即开始唱戏。唱的剧目,早在戏台一侧用大红海报公布,庙会请的戏班大多是碑廓和安东卫的,有时也请日照城、青岛、青口的戏班,唱的戏大多都是传统剧目,如&打金枝&、&打鱼杀家&、&四郎探母&、&铡美案&、&马前泼水&、&东吴招赘&等。有时乡绅为了争强斗胜,自己出钱点戏,山西头胡建枢点了一曲《钓金龟》,有句台词是&上河不钓下河钓&。河口董建廷见有失河口的尊严,第二场便点了一曲《胡公子抢亲》来贬低山西头胡家。争强也好,斗胜也罢,反正乐了看戏的,能够多看一曲戏。
戏场周围是服务业繁荣的地方,卖小锅饼的、卖羊肉面的、开汤锅的,荤素炒菜应有尽有,各式各样的商品,抽签的、算命的、相面的、拆字的,或挑着挑子,或担着担子,做小买卖的生意人,云集四周,甚是热闹。
看戏期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平时难得相见,热闹场上见了,手拉手,话桑麻、叙友情、问寒暖、啦家常,有说不完的话,有的到庙里拜竭圣公老爷,有的去辨别古老石碑上模糊的残字,阅读圣公庙遥远的历史,也有好事的人到圣公老爷面前讨诗签顽耍。山后曾有二人被圣公老爷处罚的一段笑话,山后张李二人来赶庙会,无意中想到圣公抽签灵验,我们去讨一签试一试,结果抽签释文是:&张老四,李老三,有意来赶会,无意来讨签,一樽纸,两挂鞭,猪头三牲摆香案,快快各去办。&张李二人乖乖的买来了纸鞭、猪头三牲摆上香案。以后凡是去赶会者,没有大事,没有敢讨签的,以免使神灵发怒。
圣公山庙会散戏以后,就要下一场大雨,谓之刷山雨,传说为了圣公山寺干净,庙会期间,无拘无束,什么样子的人都可以来,会带来不干净的东西,所以等散戏后要下雨冲刷山寺。
&七七事变&后,战争频繁,这里曾发生一起老六团和顽匪朱信斋的战斗,庙会自然消失了。解放后,人民安居乐业,精神生活有了崭新而丰富的内容,民间大规模的自娱自乐,庙会活动自然被淘汰,但圣公山区的老人们忘不了过去一页,更希望有一天历史的开发,成为名胜旅游区,使圣公山庙会在蒿草丛中重放异彩。
王家庄山上&捻子坟&
在碑廓镇境内,王家庄东面的一个山丫口上,有三座突起的小山丘,当地人称&三冢坟&,关于此地的来历,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据考证有关资料及口碑相传,1860年(清咸丰十年),捻军将领赖文光、任化邦率部自江苏赣榆县柘汪进入日照,日照知县张书升、安东卫千总郝元杰急带兵在界牌岭,虎山堡布阵防堵,迫使捻军自汾水向西北去莒州撤走。
捻军撤往莒州时,途经碑廓镇王家庄村,当地乡民斗智斗勇,才幸免于大难。
捻军进王家庄时,焚烧村舍,抢粮抢物,王家有一祖母林氏,对捻军说:&你们家也有妻小,换句话而言,你们家的房子被人烧了,妻小何处安身。&捻军感到有道理就说:&你老人家的房屋在哪里,您指明,我们不烧。&说完就点秫秸,扛着满村烧屋,烧到邻家,王母又向前劝阻说:&此屋是我大儿家的。&捻军就不烧了,又挪了一家,王家祖母又说:&这是我二儿家。&接连走了七八家,老人都说是她家儿子。捻军不耐烦了,说:&你怎么这么多儿子。&遂将老人用大刀背砍了一刀背。接着把王家祖母的屋点上了火。王家祖母宁愿自家遭焚,不要邻家受损,一直传为佳话,至今有人谈论。
老人自己的房子被焚后,只抢出一张大凳子,原来叫砒碓板凳,凳子上面有被火烧焦的一个大疤,此凳以后收藏在王彦善家中,保存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因加工有了机器,原始的舂米工具&碓,已被淘汰,板凳也就不用了。
捻军在王家庄时,地方官绅配合民众奋力拼杀反抗,将捻军驱逐出境,在激战中活捉了三个捻子,当地绅士用山上大葛子捆绑,押赴日照城,走到村东的山丫口,三个捻子死活不走了,就被押送的人们用长矛砍了头,埋在了山丫口。
因此地是碑廓经王家庄去梭罗树的大道,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过往的人都要在此小憩,凡是路过此地的人都要扔三块石头打捻子坟,表示愤恨,以后又传说到此地如果不扔石头就会破鼻子,或走到山上下不来山。直到现在,凡是到&三冢坟&的人仍然习惯的扔石头。日积月累,石块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三个自然的小山丘。以后就有很多地名以此命名,此山就叫&三冢坟&。下面一道东西走向的山沟称&三冢坟沟&。
董贵香根据王海涛口述整理
石& 婆& 婆
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躲子山东边,住着一个心地善良、吃斋念佛的老婆婆,每逢过路人有难,婆婆就热心帮助,诚心相待。
观音菩萨被她的善举感动,化作一道姑,三番五次地来访,老婆婆总是以礼相待。一天,道姑说:&贫道打扰多日,今日请婆婆去贫庵小坐。&既是城心相邀,婆婆便随道姑一同前往。转过几座幽静的山谷,就来到一座翠竹掩映的道庵。一群慈眉善目、气度不凡的老太起身相迎,道姑说:&此乃贫道的朋友,早闻婆婆大名,特备了清斋款待婆婆。&随后,小童奉上茶来,只见汤清色绿,清香怡人,众人品过后纷纷赞不绝口。接着,小童又上了一道菜,婆婆见了,大吃一惊,只见一只白净的小狗趴在盘里,婆婆想:这是什么清斋,分明是清洗干净的小狗。众老太眉开眼笑,个个吃的有滋有味,老婆婆却说什么也不肯吃。随后,小童又端上一道菜,老婆婆见了更加吃惊,只见一个婴儿躺在盘里,众老太都劝老婆婆尝尝,婆婆连看也不敢看,心里想:&这哪是吃斋念佛的道姑,而是一群瞒心昧己的假道姑。众老太则不客气,连骨头也不吐,把盘里的残汤也用手指蘸着吃了。最后,道姑端来一盘米糕说:&今日斋饭婆婆没能享用,这是自家的米糕,请吃点吧!&婆婆这才吃了起来,只觉的松软可口,清香扑鼻,吃完一块后精神倍增,想:&此处也不知是好是歹,趁着肚子不饿,还是快回去吧!&,于是起身告辞。
过了几天,道姑又来了,对婆婆说:&前日想邀婆婆列入仙班,可惜无缘!&婆婆问:&为什么?&道姑说:&还记得第一道菜吗?那不是小狗肉,而是形似小狗的万年灵芝,第二道菜也非婴儿,而是万年人参,以上二物吃了能长生不老,我等皆是出家之人,怎能如虎狼一般吃生人生狗,还不吐骨头呢?&婆婆回想起那天的情景,的确是只见众人大吃特吃,并未见一点血流出来。这才恍然大悟,忙说:&真是错过了仙缘,若还有再给我吃些吧!&道姑说:&这都是千载难逢的东西,再找不易,婆婆虽没吃仙根仙叶,但也喝了万年参茶,吃了千年茯苓!&婆婆纳闷:&什么茯苓?&道姑说:&你吃的白糕即是千年茯苓制成。自此可一生无疾,百年之后可列入仙班!&说完,转身就不见了。
老婆婆果然一生无疾,百年之后,婆婆驾鹤西去,她的真身却留在了躲子山以东的小山上,一直到现在,石婆婆还笑眯眯的坐在那儿呢!
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岸边的一座大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那里的人们世代过着清贫的日子。
有一天夜里,村里有个叫王小二的小伙子,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坐在鹤背上的白胡子老人,手里拿着一块弯弯的玉石。说:&王小二,此乃月牙石,是幸运与智慧的结晶,用你的勤劳和勇敢来拿走它吧!记住:九九八十一,全靠你自己。&说完就驾鹤北去了。小二醒来,决定去试一试。
第二天,小二就背上干粮,朝老人飞去的方向寻找月牙石。小二走啊走啊,趟过八十一条河,翻过八十一座山,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一座大山前,见到了梦中的白胡子老人,老人看了看小二,说:&你真是个勇敢的小伙子,月牙石就是你的了,如果您想把幸福带给每一个人,那就到西方去,九九八十一,全靠你自己。&小二看看手里闪闪发光的月牙石,想想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小二辞别老人,又朝西走去。
王小二不辞劳苦得走啊走,翻过八十一座大山,趟过八十一条大河,来到一个大湖边名曰:&浊宝潭&潭底有数不清的奇异珍宝,潭水却有毒,即使水性非常好也不易取出珍宝。小二带着月牙石,刚把手伸到水里,水就哗哗涌向两边,奇异珍宝奇光烁烁,呈现在小二面前,小二看的眼花缭乱,不知拿什么好。这时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你只有一次机会,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否则,你会后悔的。&小二想,珍宝再好,也会坐吃山空的,于是,小二转身就走,潭水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忽然,天空中出现一只五彩凤凰,朝小二飞来,并说:&快来快来,智慧女神要见你。&小二坐在凤凰的背上,顷刻,就来到绿树琼枝凝翠、奇花异草争芳的山谷--智慧谷。智慧女神款款走来,微笑着说:&年轻人,智慧就是勤奋,也是无价之宝,月牙石就是智慧的结晶,快去用你的智慧造福家乡吧!&说完,朝小二吹了一口仙气,转眼,小二就回到了家乡。
&&& 小二把月牙石放在了风景秀丽的幽儿崮山上,从此,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勤劳勇敢而且富有智慧,过着幸福的生活。
(原载岚山通讯)
孙 膑 小 憩
孙膑在魏国遭师兄庞涓陷害,变成了残废。经神灵指点,装疯卖傻,终于逃出了魏国,来到了齐国,遇到自己的师叔--鬼谷子王禅的弟弟王敖。多年不见,他乡相遇,倍感亲切,有说不完的话,但王敖不听,却冷冷地对着孙膑,尽管孙膑师叔长、师叔短的叫个不停,但王敖还是不理不睬,从怀里摸出一封信对孙膑说:&这是你师傅给你的信,你拿去看吧。&孙膑接过信,王敖化作一阵清风便不见了。
孙膑拆开信一看,只见上面有师傅狂放的字迹:&孙膑要周全,出门往东南,走过八百里,有座甲子山,山有一古洞,修练能成仙。&孙膑看后,便骑上青牛朝东南方向走去。
不止一日,孙膑来到离东海边不远处的一座山前,看见一群人正围作一圈,好像在议论什么。孙膑好奇地过去观看:见一老者,鹤发童颜,长冉飘浮,面前摆着两条奇怪的鱼,样子好像人的脚,正高声叫卖:&卖脚鱼啦,卖脚鱼啦!&一见孙膑,忙分开众人,从人圈里跑出来,一把拉住孙膑说:&这不是孙膑吗,你叫我好找,你却在这里。&接着又对周围的众人说:&孙膑可是好人,可惜没了双脚,我把这对脚鱼给他按上。&接着拿起鱼来,从鱼嘴上面往下剥皮,那鱼疼得一张嘴,正好咬住了孙膑的脚脖子,老人用鱼皮把接茬的地方包好。一会儿功夫,孙膑的双脚就长好了。孙膑下了青牛想走几步看看,由于没有膝盖,还是不能站立,老汉见路边有两扇废弃的磨盘,就说:&孙膑,你躺在地上小憩一会,我给你把膝盖安上。&孙膑按老人说的躺在地上。那老汉指着磨盘念念有词,不一会,那磨盘就变成了拳头大小,老汉给孙膑安在腿腕上,又用剩下的鱼皮包好,这时孙膑的腿脚完全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能活动自如了,连忙爬起来给老汉磕头,老汉一转眼之间就不见了。
直到现在,在圣公山庙后的山石上,还能清楚地看到孙膑躺过的痕迹,连肋骨印都能清晰可见。孙膑朝西北磕头的地方,还有深深的双膝印痕,实乃圣公山的一奇景也。如有游人观圣公山,不到孙膑小憩地一观,就太遗憾啦。
后来在孙膑青牛卧过的地方,长出了一块巨石,后人称卧牛石。
圣公山有一罗汉洞,在圣公庙正北方向的山顶一侧,据传说这洞里原来住着十八罗汉都是生铁之身。
十八罗汉在洞中,虽是衣食无忧,但总觉得精神上不满足,只在洞中清灯伴诗书甚感无聊。有一年,其中有一个罗汉提议:&我们整日在洞中非常寂寞,现在正是阳春三月,大地复苏,我等一同到东海花果山游一游,一来看一看仙山圣境,二来我们还可以赋诗作对,畅玩几日,陶冶情操。&众罗汉觉得有理,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囊,即日登程,奔花果山而去。
一到花果山,只见桃红柳绿,草木茜茜,龙潭飞瀑,怪石林立,如登仙境,众罗汉看后尽情玩耍,不知不觉,已红日西沉,月上柳梢,众罗汉此时才觉得腹中饥渴,忙投酒店进食。酒足饭饱后,便问:&店家何处有住宿之所?&店家一看,这一群后生小伙出门游玩,必是官宦大家的阔少,便陪着笑脸说:&卑店虽小,后院有几间客房,只是有些简陋,但很清静,客官不妨去看一下,在此住下,吃饭也方便,明日再上山游玩,也免得上山下山疲劳。&众罗汉一听,很满意,就随店家到后院一看,甚觉满意,就在此住下了。
原来,此店是黑店,专干些图财害命的勾当。十八罗汉上了床,由于登山劳累,不一会便进入梦乡。众罗汉睡觉后,现出了原形。
半夜后店家想,这会都该睡熟了。打开店门,准备偷东西,拿灯火一看,只见床上都是铁人,店家没抢着东西,就把这些铁人卖给了铁匠,铁匠见是来路不明的东西,就连夜溶化,打成了铁托子。所以十八罗没再也没有回来,空留一处罗汉洞。
丹 书 铁 卷
在圣公山主峰下面,有一层层迭起的山涯,当地人讲,这时西天如来佛赠给圣公的丹书铁卷,在圣公庙向北望,可以看到一本本巨书整齐的摞满了整个山梁。
西山佛祖如来,派了四个天将甲子日子时来送天书,吩咐丁卯日酥时此书一定要送往山顶,排列整齐,存放有序,再回来交旨,不得有误。
四个天将背上丹书不敢怠慢,日夜兼程,直奔圣公山而来,到丁卯日辰时,已经到了张家店,四天将松了一口气:&总算未误了行程,圣公山就在眼前了,我们在此店吃几杯酒,解解乏。&四天将便在张家店吃开了酒,猜拳行令,得意忘形,不知不觉有两人吃得大醉,不能走了。这时红日偏西,眼看要坠入昆仑,没醉的两个天将心想:如误了时辰,是要受罚的。只好把喝醉酒的天兵的丹书捆在一起,一个人背两份向圣公山上爬。
到了半山腰,实在走不动了,正在这时走在前面的天将背的绳子断了,丹书撒了一地,后面天将也将丹书放在了此地,就在山上滑了下来。
后来人称丹书下面的岩石叫东光涯,西边的叫西光涯。
石 门 临 风
圣公庙西北不远处有一个石门,据传说这石门里面住着仙家,当地人家如有红白大事盘碗不够用,可以到此石门来借,总是有求必应。当地人如需用盘碗,就到石门前去烧纸念一声:&石门开,石门开,俺借盘碗用几天。&石门就会开开,里面的盘碗排列有序,用多少就拿多少,拿了盘碗出来,石门又自动关闭。等用完了盘碗,给洗刷干净,再送回来,到石门口再吟念&石门开,石门开,俺借的盘碗送回来。&石门又开了,把盘碗放回原处,出来后,石门就会自动关闭。
数年以后,张家店一家开坊子的掌柜听说了,也去借了一趟,盘碗装了两大提篮。回来后,便起了歹意:这石门里的盘碗多的很,我何不多借些,就不用还了,放在家里用,就不用买了。就来到石门前念道:&石门开,石门开,俺借盘碗用几天。&这次石门没有开,从山上刮了一阵黑风,刮得天昏地暗,这个人只好双眼一闭,听天由命,等风静后,这个人睁眼一看,是自家店门口,回店一看,所借的盘碗一个也不见了。从此以后,石门再也没有开过,再也借不着盘碗了,后来人们也称石门为黑风口。
张家店的坊子掌柜从此后宽厚待人,童叟无欺,已弥补罪过,过往行人都有好评,后无疾而终。
虎 跳 山 崖
在圣公山西侧的鸡冠山上,有一处很高的悬崖陡如刀切,当地人称大虎崖,关于大虎崖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
很早的时候,圣公山周围的村庄不多,山西边的一个村庄叫上湖,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里人勤劳,男耕女织,饲养六畜,生活比较美满.
一年夏天,男丁们带着小孩在村头石光崖上乘凉过夜,天亮后发现少了个小孩,人们着急了,在周围找,找了许久也未找着,只见地上斑斑血迹和老虎的脚印,往崖石方向而去,以后人们不敢在外露宿,早关门闭户,但老虎又开始遭塌牲畜。
村里有一个年轻后生,本来家境贫寒,仅有的一头猪被老虎给叼走了,这后生决心为民除害,上山打虎。这后生背上刀剑,带上弓箭,来到山崖下面,发现一条巨虫正在吃猪头,又看到老虎从山下上来,大虫把身子弓起来,让老虎跳上,再一跳才跳上崖顶。啊!原来他们狼狈为奸,老虎偷来的食的分给大虫一半,大虫再把老虎送往崖顶,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后生看到大虫帮老虎跃上山崖,就对大虫说:&你不应该为虎作昌,坑害百姓。&大虫不理,只顾吃猪头。后生又说:&老虎吃人,遭塌六畜,你不但不反对,反而助他向山崖。&大虫生气啦,昂首张口就往前扑,被后生一箭从中射进心脏,不一会便死了。老虎在崖看到大虫已死,大吼一声,从崖顶上跳下来扑向后生,这时后生正好持剑在手,老虎不偏不倚跳到了剑上,那剑便刺进老虎的肚子里面去了,但老虎已把后生扑倒了,躺在地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宽阔心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