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对“凉山格斗孤儿视频完整”最大的尊重

“格斗孤儿”引发的纠结如何破解 - 民生热议 - 华声评论 - 华声在线
“格斗孤儿”引发的纠结如何破解
近日一段被描述为“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两名小男孩正在进行激烈的搏击比赛。据视频介绍,两名小男孩今年只有14岁,均是孤儿,目前被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
热议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向度:一个向度是质疑,比如俱乐部是否在利用孩子们赚钱,是否拥有收养孩子的资质,是否向孩子们提供了合法的义务教育?另一个向度则是支持,有网友评论称,对于失去双亲的孩子们来说,生活是一件很艰苦的事,在生存之外学到一技之长,是一件好事。有网友在了解了俱乐部创始人的经历之后表示,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他的指导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2015年的一篇媒体报道中,俱乐部创始人恩波谈到自己创立散打队(俱乐部前身)的初衷。他8岁丧父,在事业有成后萌生了免费帮助孤儿、贫困家庭孩子学习散打,“学会规矩,有一技之长”,以免他们走上“犯法的道路”。在网络视频中,这些孤儿也表示,尽管在俱乐部训练非常累、非常苦,但是衣、食、住都不用自己花钱。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留在俱乐部,而不是被淘汰回家。
看完相关报道和评论,大部分人的态度应该是比较纠结。对于“格斗孤儿”视频提出疑问的人,绝对不是要“鸡蛋里挑骨头”。儿童是最需要保护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弱势的他们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照。针对“格斗孤儿”的发问,是对这些孩子的关爱,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尚未失去温度的明证。
然而,目前也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孩子在俱乐部受到了经济方面的盘剥,或者肉体的、精神的虐待。俱乐部的情形与工厂雇佣童工又显然不同,如果俱乐部并没有组织孩子们进行商业演出牟利的话,他们对孩子们的培训也不失为一种替孩子们谋未来的努力。如果真的属于这种情形,那么经过社会质疑之后,孩子们被清退回老家继续他们的“孤儿人生”,这会是一种更好的结局吗?
眼下,来自网络的质疑和来自俱乐部方面的辩解都已经呈现出来,真正值得期待的是职能部门的介入和裁判。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一是收养的问题,如果确属收养,那么俱乐部需要拥有法定的收养资格,履行相关程序。而且,不得以孩子们的散打成绩不好为由解除收养关系。二是义务教育的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督促和帮助俱乐部落实对孩子们的义务教育。三是营利的问题,孩子们不能被俱乐部当作营利的工具。
对上述问题作出结论,至少需要民政、教育和公安等部门的参与,需要俱乐部所在地和孩子们家乡政府的协调配合。一切工作的目标,都应该指向为孩子们谋取最大福利,保障我们这个社会应有的公平正义,既不让违法侵害儿童利益的行为发生,也不让那些替儿童谋求前途的善举蒙受误解。央视评论员、调查记者王治安对格斗孤儿的系列报道
如何看待四川格斗孤儿现象?
如何看待四川格斗孤儿现象?
一段讲述“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两个来自四川凉山的14岁小男孩,被成都的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每天练习综合格斗术,并参加商业演出。面对这一现象,应该如何看待?
这世界有一种不幸令人绝望,就是父母双亡,成为孤儿。更加不幸的是,他们的家庭还地处大凉山,那里极度贫困。 他们的父母去世后,亲属或没有能力照料他们,或在贫困的重压下人情凉薄,这些本该在上学的孩子,不得不进入拳馆,学习MMA综合格斗。
人们同情这些孩子是出于善良的本性,但是,想要切实地帮助这些孩子并不容易。因为,无人能代替他们的父母,包括你我。
大凉山是少数民族聚集区,过去的成百上千年,这些少数民族在汉民族的扩张趋势下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到土地贫瘠,生活环境恶劣的高山苦寒地区。这几乎注定了凉山地区的困境,毫无疑问,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被甩了下来,但是,在保持文化独立性和充分的市场化之间,这个极度弱势的民族,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这些孤儿在大凉山的生活十分悲惨,那些打拳的孩子说,一旦被淘汰,就要回家吃煮洋芋,这应该不是夸张的说法。我的同事曾经去大凉山采访,很多家庭的贫困,超乎人们的想象。
有人问,政府去哪了?是,政府对孤儿有抚恤政策,但将这些孩子统一寄养到福利院,也并不算特别好的选择,因为福利院的孩子离开了正常社会,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碍。因此,对这些孩子,民政部门都是鼓励亲属照料,同时政府给与一定的补助,但这些补助,多大程度上能体现在孩子身上,也是一个疑问。
在我看来,四川这家拳馆和民政部门合作,教这些贫困的孤儿练习MMA,这是一个善举。因为和他们大凉山那种近乎野草一样的生存,这是在教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领,即便他们将来进入不了UFC,成为不了职业拳手,也可以凭借这身手艺,赚口饭吃。
其实这个拳馆和我们的少体校差不多,看到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天赋,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系统性训练。在很多项目上,比如跳水,体操,游泳,我们的国家队也是如此。十岁左右的孩子,每天要进行大量艰苦的训练,承受常人难以理解的残酷考验。只不过因为他们进的是国家队,人们就不太会质疑这背后相似的逻辑。其实民间马戏团的练杂技的孩子也和他们相仿,他们甚至在没上学之前,就开始拜师学艺,只不过他们的人生在我们的视野之外,没什么人关注他们。我们能够接触他们的时候,就是在舞台。在那些我们为之惊叹的华彩瞬间。但我们很少会思考,这些在舞台上表演如此精湛的孩子,如果没有专业刻苦的训练,怎么可能有那样的才华?我们怎么可能欣赏这些精彩的演出?
无论是格斗孤儿,还是少体校里做着冠军梦的学员,还是那些三四岁就开始练习杂技的孩子,走的都是和我们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完全不同的人生。他们中的成功者,将会享受鲜花和掌声,而失败者,将会比同龄人失去更多。这就是他们的人生。
而对于那些格斗孤儿而言,他们的情况更为特殊,他们几乎没有选择。能够练习MMA格斗,就是他们摆脱贫困,赢得人生几乎唯一的机会。即便政府给他们照料又怎么样?大凉山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不但和北上广深相比,就连中原地区一般的学校相比,也望尘莫及。大凉山的孩子们,鲜有能考上大学的,多数在读完小学,最多到初中,就离家打工。这真的是比打拳还要好的选择么?
我不认为。
有关这家拳馆的质疑主要有两点:
第一,孩子们本该接受的义务教育是不是在进行?
第二,商业演出是不是涉嫌童工?
第一点,义务教育并非要求孩子一定在普通学校完成文化教育,而是必须完成大纲里的教育。少体校包括国家队里的队员,也是有自己的文化教育内容。只要符合标准,就没什么问题。新闻中有报道,这些孩子平时也有文化课,并非只是进行格斗训练。但是,这些文化课是不是达到少体校的水准,这就不清楚了。关于这一点,责任的主体在教委,一个近400人的孩子群体,已经是一个学校的规模。教委应该为这些孩子的教育承担责任,和拳馆商议后,制定一个合理的文化课授课体系。
第二点,让这些孩子参加商业演出。我个人认为,这个应该遵循格斗比赛的竞技标准,而不是是否是成年人。我们国家大量的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甚至获得世界冠军时,都只有十四五岁,也没见到谁说这违反保护儿童的法律。但格斗比赛毕竟有一定危险,对体重和年龄有一些格外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这些要求,拳馆派自己的孩子们去参赛,就应该接受适当的处罚。但如果符合标准,就请闭嘴。商业不商业,根本不是核心问题,为什么商业的就不能参加,不是商业的就能参加?核心问题是孩子们能不能承受比赛的身体要求好嘛。
要警惕这样一种思路,因为看到这些孩子的遭遇很可怜,就善心大发,要求取缔这样的拳馆,将这些孩子统统赶走。并强力要求政府承担责任,解决这些孩子的问题。
事实上,政府不是万能的,他们解决不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不幸。对于遭遇父母双亡的孤儿,提供经济帮助容易,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很难。这些孩子面对上天给他们的不幸,自己选择了坚强面对,如果你无法保证能够真正帮助他们,就请不要随意添乱。
义务教育是目标,不是形式
丁俊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斯诺克运动的天赋,在拜师当地的高手不久,就打遍本地没对手了。这时候的丁俊晖的家庭面临一个选择,是否要将斯诺克作为小丁终身的职业。经过慎重的考虑,小丁的父亲决定,让丁俊晖走职业化的道路。这条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近乎以一场赌博。因为斯诺克运动没有国家支持,训练费用不菲,而且中国此前从来没有成名的斯诺克选手。
小丁的父亲在决定之后,卖掉自己的房产,带丁俊晖到广东练球。广东是中国斯诺克运动水平最高的地区,丁俊晖在那里的俱乐部练球,水平稍有提高后,也参加一些小范围的商业比赛,甚至也参与过一些带有博彩性质的比赛,帮着父母养家糊口。最终,在小丁的成绩逐步提高之后,丁父将小丁送到英国,这个斯诺克运动的圣地。之后,丁俊晖终于在16岁的时候,在中国公开赛上一鸣惊人,夺得了冠军。
▲ 年幼的丁俊晖
丁俊晖在整个事业生涯中,没有上过全日制学校,文化课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当年小丁在躲得中国公开赛冠军之后,我们还采访过他。期间还讨论过上学和练球之间的风险与选择。我在想,如果当年丁俊晖没有成名之前,被媒体曝光他辍学练球的事,会是什么结果?舆论会谴责他父亲么?会要求丁俊晖回学校上课么?当然,当他成为世界冠军时,肯定没人会谴责他父亲当年的选择了,反而都在夸奖小丁的父亲有眼光。
在丁俊晖之后,有大量中国的孩子,很早就进入斯诺克俱乐部训练。他们都想复制丁俊晖的成名之路,他们也都早早离开了全日制学校。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种竞技项目,都需要在学龄时期就必须进入艰苦的职业化训练,比如围棋,乒乓球,跳水,还比如斯诺克。选择这些道路的运动员,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放弃了全日制学校,进入了围棋道场,斯诺克俱乐部,甚至专业体育队。
为什么没人谴责他们?如果大凉山的这些彝族格斗孤儿必须回大凉山的学校上学,那这些人为什么不需要?
事实上,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是否必须上全日制学校,而在于义务教育是一个目标,而不是形式。在美国,大约有百分之二的孩子,从来没有进入学校完成教育。他们有的是在家里,由父母教育,有的是更个别的方式,但只要能完成政府规定的义务教育的内容,这种教育形式就被认可。
▲ 大凉山格斗孤儿
很多人都把完成义务教育,等同于必须接受全日制学校的教育,这种理解是错的。果真如此的话,大量的竞技体育,艺术培训体系,都将不复存在。因为这些教育体系,和全日制学校的教育是冲突的。我们如果想欣赏那些精湛的职业体育竞技,也包括许多美轮美奂的艺术表演,就得容纳全日制教育之外的教育形式。这些教育更早地开发孩子们某些方面的天赋,但是同时可以兼顾义务教育的目标。在任何现代国家里,这种教育和培训都是被容许的。
教育不是只有一种正确的形式,它是多元的。
更重要的是,教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启迪心性,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么?不就是让他们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成长成最属于自己的样子么?无论丁俊晖,伏明霞,还有柯洁,他们都是在非常规的教育体系之下培养出来的运动天才,正是这种另类的培训体系,才让他们成为了他们自己。如果这些今日的明星,当年全都被轰入普通小学完成义务教育,他们的才华反而会被埋没,他们的天性反而会被束缚,不是吗?
回到格斗孤儿这个话题,对于这些来自于大凉山的彝族格斗孤儿来讲,核心问题是他们是不是接受了符合义务教育目标的教育,而不是他们究竟是不是必须回到大凉山,接受全日制教育。如果将问题刻板地理解成他们必须回到大凉山接受全日制教育,那就是刻舟求剑,而不是真的关心善待这些孩子。
最新的消息显示,大凉山地区的教委,想要把这些孩子全都接回去。我听的消息是,这些孩子们哭得稀里哗啦。
我是一名记者,可能无力改变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悲欢离合。但我希望我的文章,我的节目,能让更多的人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用一种简单的意识形态,去衡量复杂的现实世界。关怀必须是一种真实的帮助,而不是你眼中的所谓的正确选择。而不当的关怀,常常会变成一种伤害。
请和我一起祝福这些孩子吧,不要回到大凉山。
格斗孤儿:我不走,我回去也会再跑回来!
▲ 凉山格斗少年小伍:妈妈去世前留下话 别学我吸毒
格斗孤儿的新闻出来后,我们一直想采访这些不幸的孩子。终于在8月1号,我们结束上海的采访,飞往成都。此刻,这些孩子跟随俱乐部的哥哥们全部都去了马尔康,恩波俱乐部的成年格斗队员,要在这里打一场和日本选手之间的格斗比赛。我们包了一辆车,夜路里驱行8个小时,终于来到了马尔康。
在此之前,我们的编导团队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一周。他们在焦急地等我到来。
格斗孤儿新闻曝光后,这些孩子,包括他们所在的俱乐部,都遭受到了巨大压力。有媒体指责让孩子练格斗残忍,有人呼吁让这些孩子赶紧回学校上学。还有更多的媒体赶到现场,想要采访他们,恩波俱乐部都回绝了。
与此同时,成都警方在第一时间对恩波俱乐部进行了调查,每个孩子都被反复询问,有时候夜里三四点钟,还要被教练从熟睡中抱起来,接受警察的询问。
我们先前赶到的编导虽然没有被拒绝,但孩子们怕极了摄像机和照相机。只要镜头对准他们,他们扭头就跑。编导们第一次见孩子们,恩波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明确提出要求,不能带摄像机、照相机,甚至不能举起手机。
整个俱乐部,都沉浸在一种压抑的氛围里。
更糟的是,大凉山越西县的工作人员在事后找了过来。在恩波俱乐部,一共有17名孩子来自这里。越西县的态度很坚决,让这些孩子回去。他们给孩子的家长施加压力,让家长到成都和马尔康把孩子接走。
这一切,孩子们还蒙在鼓里。
采访这些孩子挺艰难的,这些孩子几乎都经历过巨大的不幸,他们的父母或是因为吸毒死亡,或是因为各种原因跑掉了,留下他们在贫穷绝望的大山里。
▲ 在凉山,让父母失去抚养能力的最大原因是毒品和艾滋病
采访开始,三言两语后,孩子们就都哭了。是那种隐忍着的流泪,眼泪刚流下来,就用自己的小手努力地擦着,仿佛想要把眼泪擦回去。他们满身积攒的都是悲惨和伤痛,小小的身躯无法承载,但却不能尽情释放。
他们早早学会了忍受,必须忍。
小伍的父母因为吸毒离婚,他和哥哥没什么人管,家里穷,只上了一星期的学就不上了。小伍在回忆自己母亲是说,母亲的毒瘾上来很可怕,有一次他把毒品藏了起来,母亲哀求他,他看不得母亲的神情,最终把毒品还给了母亲。母亲去世前,吸食了过量的毒品,出现幻觉,当时他就在跟前,这一幕,小伍永生难忘。
我问小伍,你为啥不愿意回去,他说,我回去就会和那里的人一样,吸毒,偷东西。我不想像他们那样。
小杰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扔下他们兄妹三人改嫁了,临走时,姐姐哀求母亲把还在吃奶的妹妹带走,母亲没有带。三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不但要到地里干活,还要自己做饭,所谓做饭,多数时候就是煮点洋芋。
▲ 凉山格斗少年阿杰:爸爸死了妈妈改嫁 留在家只能吃洋芋
小伍在梨视频的节目里曾经接受过采访,提起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的视频,没等我问完话,他就打断我,自责地说“我好后悔!”他不明白,那句随口说出的话“感觉累,有时候累得不想练了”怎么会引来这么严重的后果。我问他,真的累么?他急了,连忙说不累不累。站起身来就给我表演踢腿出拳,有板有眼。一边做动作一边看着我。
▲ 小伍接受梨视频的采访说:
“感觉累,有时候累得不想练了。”
他们的教练说,体育项目的训练,哪有不累的。但他们对孩子们的训练,有一整套方法,都在身体承受的范围内。累不等于不合理,合理与否的标准,是他们身体的发育和承受能力。这些孩子到了这里,体重普遍都会快速增长,身体素质也会迅速提高,这是科学训练的结果。
我问小伍,你是不是怕自己说累,就会被送回去?他的心思被我看穿,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点了点头。
那笑容,让人看着辛酸!
▲ 恩波俱乐部的孩子在训练
恩波俱乐部有37名孩子,来自大凉山的有18位。这些孩子来的时候,普遍都营养不良,在这里,他们能吃上牛肉、鸡蛋、牛奶。对于孩子们来讲,这里和家里相比,就是两个世界。他们不想回家,如果大凉山还算他们家的话。
这些孩子们自从来到这里,就都没有回去过,包括春节,和彝族的火把节。他们的亲属一年会过来看望一两次,有些家长来看孩子,还让俱乐部报往返的路费。孩子们在这里的训练都很刻苦,有些是出于爱好,有些是担心训练跟不上,就会被淘汰。而淘汰,就意味着要回大凉山。
▲ 小伍做了队长(右)
小伍来恩波俱乐部已经3年,他懂事,训练认真,当上了队长。14岁的他,没有一点点青春期叛逆的影子,为了练好一个动作,下课后他常常自己增加练习,还曾经不小心弄伤了手臂。他特别喜欢《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看了三遍。一遍是干爹恩波带他们去电影院看的,另外两遍,是在师兄的手机上看的。
提起学习成绩,他的神情尴尬,面露羞怯。俱乐部里孩子学的文化课跟同龄人比,已经简单很多了,但他没有基础,很吃力,经常考十分,二十分。但谈起训练,他神情坚定,内心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要打UFC,要拿金腰带。
我告诉他,UFC很难打的。他没有一丝停顿,说:“很难打,但是我能坚持,我知道。”我问他:“全中国也只几个人打进UFC,你觉得你能打进去吗?” 他说:“我觉得能。因为我每天认认真真地训练,目标就是UFC。”我问他为什么想参加比赛,他说,“为国增光!”
几天前,小杰的爷爷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去,说如果不回去,就把他的腿打断。小伍看到许多家长开始动员孩子们回去,他主动给自己的爸爸打电话,说,他在这里挺好的,别听外界那些传言。
我们采访时,小杰的姐姐据说已经在来接小杰回家的路上,我没忍心告诉他们这些。我问小杰,想回去么?他说,我不回去。我接着问,如果非要你回去呢?小杰重复了一遍说,我不走。
我问小伍,你们是孩子,大人们如果决定了,你们怎么办?小伍说,就是把我带走,我回去后找我爸爸要钱,买一张车票,再跑回来。我接着问,如果这个俱乐部不能再接受你们了,怎么办?小伍说,那我就去别的俱乐部练,他就认准这个了。
▲ 凉山格斗少年小伍:送回去我会跑回来的
网上有许许多多关于这些孩子的道理,如果不来新闻现场,不去亲身体会这帮孩子的悲惨遭遇,不去仔细聆听孩子们真实的内心,显得还挺有道理。但是,这些所谓的道理在这些孩子们紧咬着的嘴唇,强忍着的眼泪面前,显得那么虚伪。
所有帮助孩子的救济措施,都应该以孩子们的利益为核心,评估究竟什么措施才真正对他们有利。任何改变都应该是促进和改善,而不是促退和回归。这才是所有关爱儿童,救助儿童的金标准。
这一切,键盘侠们不知道,大凉山越西县那些官老爷们,也不知道。
就在昨晚,我写这篇文章时得知,18名大凉山的孩子,有5名已经被带走。剩下13名,还在等待11号谈判的结果。
祝这些孩子好运!
格斗孤儿:究竟谁剥夺了孩子们的教育权?
第一次见到恩波,是我们到马尔康的第二天下午,我们采访完孩子坐车回酒店,在酒店门口,司机一眼认出了一边打电话一边在招手打车的恩波。我连忙下车和他打招呼。恩波看到我立即掐掉电话,忙不迭地和我握手,用一口粗犷流利的四川话说谢谢我。他说,事件发生后,最开始舆论都在指责他们,但我当时写的两篇文章,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
恩波的采访在他们马尔康的训练馆进行。恩波是藏族,采访前,他特地问我,说四川话行不行,因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够好,我说没问题。
我们的采访,就从这些孩子们来到恩波俱乐部开始聊起。
▲ 恩波格斗的孩子们在训练
今年56岁的恩波早年在武警服役,退役后做过一些小生意,十几年前,他和阿坝州体育局合办了散打队,散打队属于体制内的项目,原本就有少年组成员。后来,恩波感觉到MMA综合格斗更有前景,派了八个队员去北京张铁泉的拳天下武馆学习巴西柔术,之后,他手下的队员开始全面转型练习MMA。整个训练基地,也陆续转移到成都。
后来,阿坝州的政府部门找到他,问他能不能招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不假思索就同意了。阿坝州的孩子主要来自于藏区,直到现在,恩波俱乐部37名少年组的孩子,还是以藏族为主。再后来,凉山州越西县的一位负责民政的副乡长李健,看到许多失去父母的孩子在农村没人管,非常可怜,他听到恩波俱乐部免费招收少年学员,就给恩波打电话,希望恩波能接收一批孩子。数次电话沟通后,恩波同意了。但恩波的条件是,孩子必须是来自贫困家庭,家长或者监护人同意,没有疾病,身体适合练习综合格斗。就这样,大凉山的彝族孩子,开始陆陆续续来到恩波俱乐部。
▲ 阿杰和小伍都来自于凉山
舆论发酵后,这位当年将孩子送到恩波俱乐部的李副乡长受到处分,他被停职了。他给恩波打电话抱怨,当年自己做这件事完全是好心,也完全合规。恩波说到这儿,叹了口气说,真无聊啊。他指的是那些处理这位副乡长的大凉山的政府部门。他在电话里告诉李副乡长,如果真下岗了,可以到他的俱乐部来工作。
凉山彝族的孩子们到了成都之后,恩波就联系他们基地附近的三所学校,有小学有初中,他给孩子们买了书包、文具,想让他们到学校上学。
但是,麻烦来了。
首批五名学生去上学,一周后就被学校退回来了。这些彝族孩子,有些到成都前连汉话都不怎么会说,在家乡80%都失学了,即便没有失学的,进入汉族地区的学校,也很难跟上进度。
显然,学校并不欢迎这些孩子。
我问,不是义务教育么?怎么可以让孩子们退学?恩波说,因为孩子们的户口不在成都,对方就要求暂住证、居住证等等条件,还要求每天必须派三个人负责接送,最后干脆提出,每个孩子要交三万的保证金,后来保证金提高到了5万。我再问,你有没有和学校介绍这些孩子的情况,他们来自于大凉山,父母基本都不在了,家里很困难,恩波说,介绍了,没有用。没办法,只好让孩子们退学。恩波随后说,王老师,你可能不知道,成都这座城市很排外,少数民族,尤其是彝族不受待见。
说到这里,恩波还在继续,他说自己没有找教委,因为觉得找也没有用。而我的脑子一下有些走神儿,仿佛看到这五个孩子,穿着俱乐部里买的新衣服,背着崭新的书包,来到学校门口,却看到一道紧锁的大门。
▲ 恩波从外面聘请老师,教孩子们识字
正规的学校上不了,恩波只能另辟蹊径。他们从外面聘请了四名老师,晚上给孩子们上课。每天晚上两节课,上的科目有语文、数学和思想品德,藏族孩子还有一门藏语课。课堂上,老师听写打分。成绩好的会奖励糖果或书籍。孩子们很踊跃,也很在意。
来到马尔康的当天晚上,这些孩子们的文化课就继续开课了,老师是从马尔康当地找的,一节课200,恩波说,价格比成都贵一倍。成都的几名老师每节课100块左右,每名老师一个月块。
我和同事去了孩子们在马尔康的教室。桌子上,是孩子们的作业本,我一个人坐在那里翻阅孩子们的作业,歪歪斜斜的汉字间,孩子们的生活和梦想,扑面而来。
▲ 《网络》和《我学到了》
▲ 《难忘的生日》
恩波很在意孩子们的思想教育课,有时候他会亲自给孩子们上这门课。我们去拍摄的时候,老师在讲“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用了刘翔和史冬鹏做例子,他们是队友,也是对手,在竞争中互相促进。孩子们就“朋友”为题,写了课堂作业。思想教育课上得很活,每周末集体看电影也是手段之一。
▲ 《朋友》
我问恩波,你们自己教的这些文化课,和学校相比能达到差不多的水平么?恩波说,显然达不到。他们不是正规学校,只是教综合格斗的俱乐部,只能做一点最基本的语文、数学和品德教育。历史,地理,物理,化学,这些正规学校学科,他们都没办法传授。
恩波俱乐部目前有37名未成年的孩子,虽然分成三个班,但上课时年龄依然参差不齐,事实上,他们的语文课,只是在完成最基本的识字教育,数学在传授最简单的算数。即便如此,很多失学已久的孩子,依然跟不上。接受我们采访的小伍,每次文化课的成绩经常只有一二十分。而孩子们的榜样,已经拿到了国内的金腰带,下一步计划进入UFC的苏木,看手机上的文字,也经常有些不认识的字。
显而易见,他们受的文化教育远远不够,或许他们在这里可以学到精湛的格斗技术,但是,在文化和知识层面,他们的确和整个社会渐行渐远。
▲ 孩子们的语文课主要是在识字和简单的写作
问题的关键是,这到底是谁的责任?
这些孩子在来成都之前,多数在家都已经失学,这些失学的孩子在大凉山比比皆是,根本没什么人管,来到恩波俱乐部后,他们至少在接受最基本的扫盲。所以,我认为责任不在俱乐部,他们尽力了。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其实最佳的解决方案,是这些孩子能够在附近的学校就近入学,考虑到他们训练的因素,不能全日制,也可以实行半日制教育。这样,他们的训练和学习,就可以最好地结合。在保留他们综合格斗梦想的同时,还能接受最基本的文化教育。除此之外,对于一个将近40人规模的未成年群体,教育部门也可以因地制宜,帮他们建立起类似于少年体校一样的教育制度,不能因为是民办的俱乐部,就让这么多孩子长期游离于教育体系之外。
但是,很遗憾,这些方案都没能实施。
现实中越西县的反应是,把孩子带回去。而本应承担流入地教育责任的成都市教育部门,自始至终都在保持沉默。
义务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讲,的确是一项义务,但对教育者来讲,赋予孩子们教育义务的同时,意味着自己也多了一份义务,他们有义务让孩子们接受教育。更准确地说,是应该在保证孩子们选择自由,不降低福利水平的情况下,保证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说,面对这些长期失学,语言甚至不太通畅的彝族孩子,成都市的教育部门不能简单地一推了之,而大凉山的政府部门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将他们带走。回去,他们大概率会重新失学,而且,孩子们在恩波俱乐部已经训练了几年,深深热爱上综合格斗,简单粗暴地将他们带回去,也缺乏对孩子们的尊重。不要忘了,教育最本质的目标,就是尊重。
采访时,恩波说到孩子们将要被送回去,他哽咽了。我又问,这些孩子里有好苗子吗?他没憋住,一只手捂住眼睛,哭了。他点出三个特别出众的孩子,说这批孩子里很可能会出世界冠军的……他舍不得。
夜晚,在马尔康半山上一家宾馆的七楼,书声琅琅。小伍,小杰,还有他们的伙伴们结束训练后,来到这里上文化课。窗外的夜空中,星星点点,如此闪亮。这些生而不幸的孩子们,在整个世界都将他们遗忘时,这里,给了他们梦想和希望。
但谁也不知道,明天,等待他们的命运,会是什么!
孩子们的作文
健康的生活
我对于卫生、饮食、网络、心态,这四种中我要对饮食习惯要改。
因为我每次看见好吃的东西就拿起吃,而且每次吃的都是垃圾食品,以前就是觉得吃就天天吃,今天听老师那么一讲,“垃圾食品是对健康有害的”。我就下定决心不吃垃圾食品了。
我觉得我网络方面做的不好,听了这节课后我觉得我应该:1.少看电视;2. 少玩网络游戏;3. 少玩手机。
根据小马和娲(蜗)牛的故事,我学到了,管你多勇猛,多能干,也不能骄傲,一定要记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团结才是力量。我应该从今以后不管遇到弱的还是强的选手我都应该谦虚去对待每场比赛,不能骄傲。
难忘的生日
今天是我们家的大喜日子,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哈哈可是不知道我的生日礼物会收到什么呢?
到了晚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来给我过生日,过完后就开始送礼物了,妈妈送了一辆摇(遥)控赛车给我,其他的朋友们也送给我了各种各样的东西给我,全部都是玩具和体育用器,唯独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精致的吉他给我。
啊!我真爱着精致而又美丽的吉他啊!
我在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那里学到了,遇见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一定不能半途而废。
从中我一定要遇见任何事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
以前在老家,读书的时候一点都不喜欢,爸爸说你一回来就出去玩吗,天天不写作业。有一天我不读书跑到河里面去游泳,爸爸就说不去上课去游泳吗。我今天非把你打一顿,我就哭了,跑了,出去爸爸他们就来,找我就找不到。然后我就回到了家里,爸爸就说你以后不要去读书了,我就在家里玩,过了1个月。爸爸说你去不去成都训武,我就直接说我去我去。
我就来到了成都,一天比一天高兴,我就给爸爸打了个电话,爸爸说你在那过的可不可以,我就高兴的说可以可以,我说这里好远。
格斗孤儿:是慈善还是生意?
在梨视频关于“格斗孤儿”的报道中,最具争议的一段,是恩波俱乐部的孩子们参加“商业比赛”。八角笼,瘦小的孩子,围观者山呼海啸般的叫喊,以及孩子们感觉很害怕的同期声,构成了一幅人间惨景——这些来自大凉山的孩童,因为贫穷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学校,来到恩波俱乐部里学习残忍的格斗,而且在未成年就需要参加比赛为俱乐部赚钱。
事实真正如此吗?
▲ 视频中两个孩子打得非常激烈 引发众多网友的质疑
我们在调查中,采访了当天参加“比赛”的孩子,接受梨视频采访的教练,也包括俱乐部的老板恩波。
事情的原委大致是这样的。万达集团在前段时间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让孩子远离暴力。他们邀请恩波俱乐部的格斗少年去参加表演赛。教练讲,这并不是真正的比赛,而是教练事先安排好既定战术的限定性表演。比如第一分钟只能A攻击B防守,第二分钟颠倒过来B反击A防守,但A只能使用腿技进行进攻,这种限定性对抗在日常训练中经常开展,孩子们都非常熟悉。整个活动也没有任何收入,是纯粹的公益活动。一般参加这类活动,主办者多数都是请孩子们吃顿饭,或者送几套衣服。
▲ 视频中获胜的阿杰告诉我们 自己很享受在笼子里的感觉
动作比平时放得更开
那为什么在梨视频的采访中,那位教练会说孩子们参加比赛会有收入呢?教练解释说,恩波格斗不光有少年组,还有成年组,少年组现在有37名队员,成年组有40多人。成年组的队员,早就开始参加各类正式商业格斗比赛了。在恩波俱乐部马尔康的训练馆里,摆放着上百座奖杯,还有八条金腰带。这些金腰带,都是成年组的队员,在正式比赛中赢得的。成年组的队员参加商业比赛都有奖金,低的有五六千,高的每场有几万。
在去年恩波格斗金腰带的庆功大会上
恩波把俱乐部获得的上百座奖杯摆成好几排
但是,在恩波俱乐部,无论教练还是恩波,平时都习惯称呼队员们“小孩”,无论是成年组的还是少年组的队员,毕竟现在成年组的队员,年龄也都只有二十岁左右,也都是在俱乐部,从真正的孩子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梨视频里接受采访的这位教练,是成年组队员的拳击教练,并不参与未成年组的管理和训练,更不用说安排比赛和管理奖金了。这位教练当时和记者是在谈论成年组的“小孩”,或许是记者的理解有误,认为所有的孩子都参加比赛。
综合格斗是相当昂贵的运动,恩波俱乐部大小队员一共有将近一百人,每年的各项花费大约需要四五百万。恩波周边的人讲,他们目前资金很紧张,四处借钱。但恩波自己和我们说,俱乐部目前差不多能做到盈亏平衡。他们收入主要是组织一些赛事,比如这次在马尔康举办的中日MMA对抗赛,中方的队员,全都是恩波俱乐部成年组的队员。承办比赛可以销售门票,拉一些广告,找一些赞助。
▲ 除了平时的训练,俱乐部还会出钱组织队员们聚餐、
野炊、看电影甚至是出去旅游
另一个途径是恩波俱乐部和成都的很多健身房合作,他们出教练,为这些健身房里的客户提供格斗培训,目前已经有20几家健身房和他们合作。再就是他们最近也开始在马尔康为普通格斗爱好者提供培训,每人每年1万块学费。我们去采访时,已经有27个报名的。其中有警察、教师。未来他们的目标,是发展到一百人。
▲ 俱乐部明星队员苏木达尔基在一档格斗节目夺冠后
恩波习惯性地给他披上一条白色的哈达
恩波俱乐部目前的成年组队员,成绩最好的是一名藏族选手,名字叫苏木达尔基。苏木达尔基家里穷,学习差,在学校呆着难受。13岁进入阿坝州和恩波合作的散打队开始学散打,前几年改练MMA。不久前,他在河南电视台的一个格斗节目中获得了金腰带,这个金腰带的含金量还挺高的。此后,苏木达尔基引起了UFC的注意,几个月前,他们邀请苏木达尔基去美国参加UFC训练营。这种训练营类似于NBA的夏训营,邀请的对象,都是最有希望在未来进入职业联盟的年轻选手。苏木达尔基在美国已经训练了几个月,这一次,为了参加俱乐部举办的中日MMA综合格斗赛,特地请假,回国参赛。苏木达尔基说,“俱乐部把自己培养出来,只要有需要,我肯定要回来。”
▲ 不久前,苏木达尔基还在美国参加UFC训练营
苏木达尔基现在已经把父母接到成都,父母在基地附近打工,一家人每天相见。苏木达尔基说,他如果没有进入恩波俱乐部练习综合格斗,估计现在就是在家放牛放羊,肯定不会比现在好。苏木达尔基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一身精干的牛仔裤运动服,已经有一点小明星的样子。他现在是恩波俱乐部的签约队员,俱乐部每个月给他发几千块工资,而且,他自己参加所有比赛的奖金,都归自己,俱乐部一分钱都不提成。按照惯例,签约俱乐部普遍会从签约选手奖金中提取40%左右的费用。
▲ 苏木达尔基和其他孩子一样,从小被恩波俱乐部培养起来
恩波告诉我,俱乐部的选手才刚刚开始参加比赛,成绩也还没有打出来,所以,他们不提取任何费用。但未来,队员们成绩普遍上来了,他们也会修改一下规则,适当提一定比例的奖金。毕竟这些孩子是俱乐部从小培养的,签约后每个月还要从俱乐部领工资。
在我内心,特别希望恩波不是一个慈善家,他对这些孩子不是单纯地救助。因为如果仅仅靠善心,没有回报的投入,作为一个普通人,一家不大的格斗俱乐部是很难持久的。最好的方式是,这些孩子来到恩波俱乐部,境遇得到改善,练得了一身本领,即便将来不能打入UFC,这身本事也能帮他们安身立命,远离大凉山。而与此同时,恩波也能通过孩子们的成长而获益。
▲ 恩波年轻时在部队曾是一名散打运动员
我认为,恩波正是我期待的那样。
他有朴素的善心,看到藏区和大凉山彝族那些失去父母没人管的孩子,他愿意施以援手,免费训练他们。同时,他也有一颗精明的头脑。他早年培训的队员方向都是散打,但他发现综合格斗更有前景,立即就率领整个俱乐部转型。短短几年,这个默默无闻的格斗俱乐部,在综合格斗界,已经仅次于培养出李景亮的北京拳天下武馆。假以时日,我相信这个俱乐部里,一定会出现UFC的选手,甚至有希望冲击冠军。毕竟,他们有一支将近一百人的运动员梯队,从七八岁到二十岁,这个厚度,是任何国内俱乐部都无法比拟的。而这支团队未来一旦爆发,不但会在八角笼内锋芒毕现,也会充满钱景。
▲ 恩波带的运动员梯队年龄跨度很大,充满潜力
在恩波俱乐部,和苏木达尔基差不多水平的选手有四五个,这次美国UFC训练营在中国招募队员,一共挑选了七名选手,有四名来自于恩波俱乐部。今年11月25号,UFC将在中国境内进行首场比赛,除了李景亮笃定会参赛外,苏木,还有恩波俱乐部另外几名参加训练营的选手,也非常有希望出现在上海的赛场上。
恩波的勃勃雄心正在一步步接近现实。
而我们作为采访者,也由衷为他高兴。希望他的理想,也包括和他一起冲向灿烂目标的那些大凉山的彝族少年,不要因为这场舆论的纷扰,而戛然而止。
格斗孤儿:终于被“逼回凉山”
昨天,成都恩波俱乐部,一场残酷的离别在哭声中上演。凉山州越西县政府工作人员和12名孩子的监护人来到这里,要强行将在这里训练的格斗孤儿带走。
恩波俱乐部一共有18名来自凉山州的孩子,其中有17名来自越西县。舆论发酵后,已经有5名孩子在第一时间被监护人带走,剩下的12名,跟随恩波俱乐部去了马尔康。在马尔康期间,剩下12名孩子的监护人,一直在和恩波俱乐部联系,还是要把孩子接走。我们《局面》栏目,就是这个时候对孩子们进行的专访。
采访孩子时,我们都心怀侥幸,希望《局面》的节目播出,这些孩子的命运能够改变。毕竟孩子们在接受采访时,都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回去,我们的节目也介绍了孩子们在恩波俱乐部生活,学习,训练的全貌。他们在这里生活很好,晚上也在上文化课,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有梦想,有希望。
但是,事与愿违,我们担心的一幕最终还是来了。
还记得我采访时说不走的那个阿杰么?他的爸爸出车祸去世,妈妈抛下他们姐弟三人改嫁了。他来恩波俱乐部已经有两年,网上最早流传的视频里,就有他的影像。
昨天,他被爷爷强迫按了手印,爷爷是拿着印泥印在阿杰的手上,再拿着写好的协议贴在孩子的手指上,必须走。阿杰哭成了泪人,其他孩子也哭成了泪人,教练,还有恩波也哭了,现场哭成一片。
▲ 阿杰被迫按了手印,哭成了泪人
昨天晚上,我重新打开我采访这些孩子们的视频,阿杰在采访中神采飞扬。说到自己的文化课成绩不好,只考了50多分,他不好意思地笑;看到他说山里的孩子第一次看到大海,“原来海是那么大,海水是咸的”;看到他说自己的偶像是李景亮,将来要打UFC,看到我问他,“想回去么?”他说,“我不回去”。“如果非要你回去呢?”他重复一遍说,“我不走”。看完采访,再看哭着耸动的肩膀,被爷爷拖拽着离开的阿杰,悲从心来。
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给一个人希望之后,再从他们手上夺回去。
我相信,在这样的舆论风暴下,这些孩子被带回大凉山,短期内一定会得到“妥善”的安置,但问题是,这是关心么?这是爱护么?这些孩子经过几年的训练,拳脚已经有模有样。他们飞跃过天空,见过大海,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实现自己的梦想,登上UFC的赛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课桌和学堂。
什么叫以爱的名义伤害,大约就是这种吧。当他们没有饭吃的时候,告诉他们将来会好的,要有梦想,而当他们真的有了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的时候,又和他们说,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这个不行。
心痛,无语,悲凉!
▲ 离开的车上,孩子在伤心的哭泣
这些孩子们的未来,会面临更多的未知困难,他们也许要拿出比之前“走出来”时更大的勇气,才能面对更加困苦的现实。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会在“无微不至”的关心下,读完小学,然后,泯然众人。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在那个毫无希望的土地上,种土豆,吃洋芋,外出打工,甚至偷盗,吸毒。
很遗憾,我们的节目没能改变这些格斗孤儿的命运。我们能做的,就是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程记录下了这真实残忍的一幕。
有时候,媒体的力量很强大,一篇报道的发酵,让这些走出大山的孩子,再次被逼回凉山。而有时候,媒体的力量又很渺小,你倾注再多的注意力,也无力改变。
此刻,这些格斗孤儿们应该刚刚回到他们熟悉而陌生的大凉山,说祝福太虚伪,我只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坐在田间地头劳作间隙,还能记得他们在恩波俱乐部挥汗如雨的时光,记得他们和王局一起谈论理想时,眼中的光芒!
我会永远记着!
格斗孤儿:我们的报道立场
格斗孤儿的新闻发酵于某短视频公司的一个短片,我们的第一波专访发出后,有很多人去责难,对方还专门发了个声明。当时团队问我如何处理,我说不回应。我们关注的是孩子,不是媒体同行之后的争议,做新闻切记不要把自己做成主角,而让当事人失焦。
有些人说《局面》关于格斗孤儿的报道是一种“反转”,其实谈不上。谦虚一点说,我们不过是一种补充,孩子训练累么?显然很累,即便他们面对我的镜头时说不累,我也知道这不过是一种掩饰。但是,在疲惫的背后,他们还热爱,热爱的背后,还有梦想。他们是在学格斗,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在学习一些文化课,这些课程比不上全日制教育,但比他们在大凉山失学的状态,也还是要更好。当然,这些更充分的信息披露后,普通人看待恩波俱乐部,也包括这些学习格斗的孩子,会更准确,更客观,也更平和。
我们深知当下舆论报道的环境,做媒体的艰辛与不易,我们也并不会指责同行。事实上,这件事最大的责任,也并不在那家短视频公司。如果在一个较正常的环境,即便媒体的报道有偏差,通过其他媒体的报道纠偏,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我们面对的生态是,“媒体的选择性报道——舆论声讨——政府一刀切地简单处理“”,这已经是诸多社会类新闻的常态。我们就生活在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国情如此,社情如此。我们认为,身为舆论前沿的媒体人,应该对此有所体察和洞悉。
改变规则需要漫长的时间,也需要媒体同行共同的努力。但是,也要记住,在既定的规则下,一篇报道要改变当事人的命运,却太容易了。我们在追求大的改变的同时,也应该适当考虑报道的个体会不会受到“伤害”,是否会成为你追求某种目标的“工具”。不伤害,是最基本的新闻伦理,有时候,这个比真还要重要。
我一直认为,身处转型时代媒体,身负一些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它需要记者有探求真相的技术,也要有理解复杂现实困境的能力,需要有对新闻理想的追求,也要有对媒体报道影响力的敬畏。你不能简单地用一种看似正确的原则指导自己的报道,完全不顾当事人的个体利益,不能只在意自己报道的部分是不是真实,完全不在乎这种“局部真实”报道的后果。毕竟,你暂时还改变不了大的游戏规则,而你的报道,却会给采访对象带来难以预测的后果。他们比你更弱势,并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维护他们既定的权益,如果不是因为你的报道,他们原本可以平静的生活。而他们由于见识所限,也根本不知道报道后对自己生活影响的烈度。
就在昨天,我们又了解到更多关于格斗孤儿的信息,但是,出于对当前他们困境的理解,我们并不会在《局面》节目中呈现。而8月16号我们在现场拍摄的孩子们被带走的素材,里面还有许多更“精彩”的内容,如果放出来,一定会更轰动,转发量播放量会更高,但是,经过整个团队商议,我们决定暂时不放了。我们认为,做新闻,有比收视率,播放量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新闻人失去了定力,专注于点击量,就容易迷失职业的追求和方向。
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不同意我们的观念。“你怎么不去指责那些强迫家长将孩子带回去的政府呢?“”你怎么不去呼吁政府给大凉山的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呢?”说心里话,看到这一点并不难,何况对这一事件做过充分采访的我们。但是,困难在于,改变后者需要更漫长的努力,指责也罢,呼吁也好,短期内都很难见效,而我们报道的这些孩子们的青春和前途等不及。
对于一名新闻人来说,看到应然容易,体察实然难,基于应然做新闻易,理解实然做新闻难。我们的原则是,把这些太容易看到的“是非”留给评论者,而我们自己,会尽量在报道时多一份谨慎,多一份敬畏。尽可能考虑,在既定规则下会不会“伤害”那些普通的采访对象。如果我们暂时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现实和逻辑,至少也不要让孩子们变得比你报道前更差。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求真,慎识,体温凉”。
这或许很难成为行业共识,但是,我和《局面》的全体同事,却愿意为这样的原则坚守。
格斗孤儿:既然无力改变,我们就尽力陪伴
8月16号清早,成都郫县恩波格斗训练基地,来自凉山州越西县的12名队员早早起来,他们正在收拾行李。过一会,他们将要被送往成都,和他们的监护人见面,交接。我们的编导,在训练馆里,采访了阿杰。
12岁的阿杰在前一天晚上辗转反侧,直到夜里12点还未入睡。他一直在想第二天如何和自己的爷爷说,怎么才能挽回他被送回去的命运。其实,此刻一切都木已成舟,但阿杰依然心存侥幸。采访中,阿杰在不断重复十几天前接受我采访时说的话,这里很好,有我的前途,还有肯德基,肯德基很好吃,又香又嫩。
交接仪式上,主持人让少年组教拳击的何教练讲几句话,这位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两年多的教练,忍了忍说了一句,“回去好好读书”,一扭头退到一旁。阿杰从人群中冲出来,对何教练说,“我要给教练鞠个躬”,师徒二人瞬间一起泪崩,失声拥抱。阿杰又走向恩波的妻子,说“我要给干妈鞠个躬”。恩波的妻子已经哭成泪人,他把阿杰紧紧抱住。阿杰最后对着现场的工作人员说,“我要给宁波俱乐部所有的工作人鞠个躬”。
这孩子太懂事了。
越西县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也讲了孩子们回去后的安排。每个孤儿每个月有748元的补助,此外,每个月还有200元的特困津贴,一年算下来,有一万多块钱。在贫困的大凉山,这不算是个小数。而且,政府工作人员也说了,孩子们回去后,想上哪个学校,政府也会安排。
用惯常的思路看,越西县政府对这些孩子的帮助,也算“得体到位”。给孩子安排学校读书,给钱资助,还要怎么样呢?但是,我们内心还是有许多担心。且不说这是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帮助,就说这些钱,真的都能花钱孩子身上么?这17名孩子,来恩波俱乐部之前,多数都已经失学,文化程度和同龄人相比落下不少,他们回去到底该上几年级?能跟得上课程和学业么?如果跟不上,怎么办?一年后,当新闻的热度消退,他们会不会重新失学?如果真的如此,谁来负责?
我们真的割舍不下这些被一场意外改变命运的孩子。
他们宛若一颗颗浮萍,从安静的湖水刹那间跌入山谷溪流,未来充满各种变数。我们担心那些看似圆满的安排,无法真正帮助到他们,担心他们早已适应了外面的世界,大凉山,再也装不下他们早已放飞的理想。甚至担心,他们回去后,再也吃不到又香又嫩的肯德基。
昨天,我们作出一个决定,《局面》栏目要持续跟踪这些回到大凉山的彝族少年。每年至少会去一到两次,拍摄他们回到大凉山后的种种经历。既然我们无力改变,我们至少可以尽力陪伴,陪伴他们未来面对的各种困难和选择。
这是一个蛮艰难的决定,因为《局面》的定位是一个人物专访,采访是主要形式。我们整个团队一共只有九个人,应付目前的节目形态,编导们的体力精力已经严重透支。而持续性的跟踪,需要编导团队拿出无数倍的精力去前方拍摄,肯定有些力不从心,但是,我们愿意克服困难,去完成这件事。不是因为好奇,而是一份责任。
我们这个社会,亏欠这些不幸的孩子,亏欠他们一个幸福的童年,亏欠他们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更亏欠他们一份尊重——当他们依靠自己弱小的身躯,通过格斗努力改变命运时,对他们自己选择的尊重。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新闻团队,代表不了整个社会,但我们愿意用我们自己的努力,让这些孩子们知道,还有人关注他们,还有人在意他们的命运。
只要《局面》栏目还在,我们就会坚持把这件事做到底。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凉山格斗孤儿事件始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