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中国人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态度及其道德精神,实与西方

(&b&&u&严重慎入!&/u&&/b&这个回答将反复挑战并颠覆你的价值观。要反对也请看完全文,至少是结尾的那几段)&br&生命真的有价!&b&盲目的“生命无价”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漠视与放逐,因为它从没直视过生命的脆弱与无力感,只会掩耳盗铃般躲在道德的庇护所中将脆弱的生命无助地排斥在外,让其在狂风暴雨中风雨飘摇、自生自灭。&/b&&br&&br&先将题主的问题极端化:&b&如果仅仅牺牲一个人的生命,就能让整个世界上不再有饥饿,不再有贫穷,不再有不公,所有病人、残疾人都能恢复健康变成正常人,处处都能充满爱,你会怎样选择?——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同意。但如果这个人是你自己呢?&/b&&br&&br&这个问题本是政治哲学中经典思想实验的变种之一,是要用到经济学与各种政治哲学流派的思想进行交锋的,可几乎所有现有的回答全在避重就轻,躲在道德的庇难所中,一边倒的“生命无价”,却少有人从多个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这有点像是将头埋在沙丘中的鸵鸟。纯道德角度的分析讨论,往往是最简单最省事的,但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道德的维度往往过于单一(正如《乌合之众》中所说,群体是不做深入思考的,极易听信统治者口号式的语言,而这些“道德”就经常扮演这样的角色),远不如系统的哲学理论那么完备和多角度,所以也是最容易被专制和独裁所利用的(在王小波的杂文中,就反复讨论了道德一旦落入统治阶级手中,作为棒子打人的危害性)。政治哲学发展到今天,各派已是各有所长,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是绝对不会有这样一边倒的答案的(这有些类似于多党制之于一党制的好处,过于单一而没有反对面制衡的价值观极有可能导致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产生),只能说明已有回答大都少考虑了很多个维度,而这样单一的视角正是易于滋生独裁的土壤。(语气有些过重,不好意思)&br&&b&这个问题,其实是政治哲学中,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自由意志主义正面激烈冲突的两难问题。&/b&&br&&br&就算要坚持“生命无价“,也不应只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自欺,而是用自由主义中洛克的观点(人天生具有生命权),康德的假言律令是不道德的(不应拿人来当作为社会的目的),罗尔斯对正义的主张来进行辩护,如果这些通通都没考虑到,那其实并不足以驳斥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纯功利主义观点。在哈佛《公正课》中,就反复出现了有关类似的两难选择的讨论。某种程度上说,只从道德上赞同“生命无价”为支持人治与独裁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注意不是理性地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去支持“生命无价”)&br&&br&&b&何为正义?&/b&&br&&br&&img src=&/ebab88ab5c9bff86c221460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bab88ab5c9bff86c2214606_r.jpg&&&br&&br&我们先来看两个残酷的思想实验,它将挑战你的极限,彻底颠覆你的观点:&br&&br&&u&1.假设有100个无辜的人,他们的思想完全被外星人所控制(可以理解为某种“思想钢印”),只好听命于外星人的摆布。外星人让他们建造了一个剧毒的化工厂,所排出的毒气一天内就能让全世界的60亿人全部失去四肢并且双耳失聪。假设有个炸弹埋在工厂之下,你手中有个按钮,一按按钮就能炸毁整个工厂同时也杀掉了这100个人,但全世界的人却能因你而躲过变成残疾人的浩劫。如果你不炸掉工厂杀掉这100个人,第二天他们就能脱离外星人控制全变回正常人,可是世界上的60亿人却要为此全部变成残疾人。&br&&/u&&br&&u&如果只能二选一(思想实验的残酷性就体现在这里),你会作何选择?&/u&&br&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跟我一样选择按下按钮,以大多数人幸福的名义杀掉这100个人,那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大多数人其实是站在了功利主义者那一边。大部分人应该跟我一样也信奉“生命无价”,平常即使是只有一条生命也会拼命去保全,但是现在却是100个活生生的“生命无价”啊,可是……&br&至于功利主义哲学的利弊与在何种情况下合适,后面还会说到。&br&&br&&u&2.《公正课》里出现过的3K党的例子,我稍加演化一下。&br&&/u&&br&&u&众所周知,3K党是白人种族歧视的组织,以歧视与屠杀黑人为乐。假设有个50000人的3K党分支,聚集在某个广场中,抓住了一个黑人,准备要杀死这个黑人来取乐。他们来征求你的意见,如果你同意,就当场杀掉这个黑人;如果你反对,就就此作罢,放这个黑人一条生路。&br&&/u&&br&&u&你知道如果他们杀了这个黑人,他们会获得极大的快乐,他们告诉你说这种快乐会持续一整个月。为了这50000人的快乐,你愿意去牺牲这一个黑人的生命吗?&/u&&br&我想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坚决地说“不!”&br&在这里,大家用的就是自由主义者的思考方式。&br&&img src=&/e62093fcbd5d6fc91f97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选择?&br&1.
得失的人数比。(100:60亿小于1:50000)&br&2.
大多数人得到的正效用不同。(变成残疾人的负效用远大于暂时的变态性的快乐)&br&3.
道德性(我们信奉人人平等,坚持种族歧视是不道德的,没必要为一群人的变态嗜好去牺牲无辜的人的生命。在第一例中,100个人的牺牲满足的只是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的基本利益,他们不需要承担道德的负担)&br&4.
是否触犯自身利益。第二个例子没有触犯我们的利益,杀了黑人我们也没能得到好处;可在第一个例子中,毁灭100个生命,我们却是受益者(不用变成残疾人),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真正衡量生命的价值,而不是站在一旁不疼不痒地说声“生命无价”。这个现象不仅思想实验中有,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后面我会再举例。&br&前两者,都是用功利主义哲学的观点进行的量化。&br&&b&功利主义哲学:主张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社会总效用最大化)。&/b&&br&&br&如果像第3点中那样,加入了道德判断,那该如何解决?我认为可以参考经济学中将外部性内部化的做法(经济学中典型的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是对污染的治理:污染的工厂把空气污染了,对社会产生了负的外部性,政府对其收税,用这部分税收来治理环境,就是将污染的负外部性内部化为了工厂的成本),将道德标价来进行处理。(这显然是个很功利主义的观点,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是它最少提供了一种操作的思路)。&br&&br&可是,功利主义哲学对吗?人的生命真的可以被随便践踏吗?其它几个政治哲学流派提出了反对的声音:&br&1.
追求大部分人最大的利益,没有充分尊重个人的权利。(自由主义者洛克的观点,如生命权与自由权、财产权一样是天赋的权利,别人没权力剥夺,即使为了增加社会总福利也不可)&br&2.
是否有可能将所有东西都转化为一个统一的价值尺度。(这是可操作性问题。实际上,功利主义哲学家穆勒曾将人的快乐分为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实际上是将不同的东西赋予不同的权重后进行的加权平均,用以评估社会的总福利。可实际上,社会总福利如此复杂,即使这样依然远无法准确评估出来。)&br&3.自由意志主义的观点:(1)废除家长式立法。家长式立法是一种胁迫,法律和政府无权干涉个人自由,更别说生命。&br&(2)废除道德立法,这同样干涉个人自由。&br&4.洛克认为,政府是基于人们的同意而设立的,即有限政府,这样一来,一些基本权利就限制了什么是政府能做的。这些权利是自然权利,而不是靠法律或政府来赋予。天赋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这些权利限制了政府的权利,政府不能因为社会的利益而剥夺人的这些权利,但同时自己也不能剥夺这些权利。&br&5. 康德的绝对性义务,反对将人作为工具而计算的功利主义。&br&6.罗尔斯:每个人拥有公正基础上的不可侵犯性,即使是整个社会福利,也不能凌驾于其上。我们的权利受公正保护,而不屈从于政治谈判或社会利益的小算盘。公正的原则,可以从一个假设的社会契约延伸出来。&br&7. 罗尔斯:功利主义导致错误百出,因为它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在“无知之幕”下(罗尔斯的自由主义的基础,&a href=&///?target=http%3A///view/209151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无知之幕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人们会承认个体的差别,而拒绝功利主义。&br&&br&&br&------------------------------------------------------------------------------------------------------------------------&br&&b&生命是否有价?&br&&/b&&br&这是解决题主问题的关键。如果有价,这个问题就有了计算的可能。&br&从情感和道德上看,我们都希望“生命无价”,但是站在企业与政府的可操作层面上,生命的确是有价的。事实上,政府或企业在运作时,肯定会给人的生命定一个价格,不然很多时候是无法进行权衡取舍,也无法定下相应措施的。(比如死者赔偿和对各种高危的特殊职业发放的薪酬等)。每个国家的政府对生命的估价不同,曼昆在《微观经济学》中通过从事高危职业获得的薪酬与死亡率的大小经过综合计算,给出的结果是一条命值1000万美元。&br&其实,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不知不觉为生命标价了,只是他们躲在了道德的庇护所中没有意识到而已。(下面的例子可能将再次颠覆你的价值观)&br&在此先给出个前提,&b&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第一条:任何决策都只是权衡取舍。&/b&(曼昆的《微观经济学》)。所以理论上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无价”的,&b&所谓的“无价”,只不过是人们“相信生命无价所带来的对人性美好的虚幻满足感与崇高感”所带来的效用大于自己实际的经济损失,也是一种权衡取舍的决策。&/b&&br&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数据不重要,因为行为已经说明了人们心中其实已对生命进行了标价。&br&&u&地方政府准备出台一项措施,希望通过改善交通设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但这需要一笔巨款(假设是5000万),财政预算又不够,需要向市民募捐(或者临时增加某个税种,或者一切市民需要个人掏钱的行为),瘫在每个人头上是1000块钱。你很清楚地知道这笔投入后将能使交通事故中人的存活率上升1%,一年可以少死10个人。&br&&/u&&br&&u&现在是全体市民投票,选择是否通过政府的这项筹款决策来拯救这潜在的10个人的生命,你可以投赞成或者反对票。一般来说,大家都会投反对票,“凭什么对我多征税?凭什么要我额外出钱?”什么,你不是说生命无价吗,为什么区区1000块钱就不干了呢?其实你是在想,生命根本就不值500万(5000万/10),而且要我掏钱我就亏了。事实上,你不仅给生命标价了,而且还很廉价!(才500万)&/u&&br&&u&——与刚开始的“生命无价”有何区别?&/u&&br&&img src=&/0a423e42b9cb031a22f426a4f67558a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a423e42b9cb031a22f426a4f67558a8_r.jpg&&&br&&br&唯一的区别是,它触犯了你的切身经济利益,所以你才开始权衡取舍地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自己不用出血,只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救人(这个情况下,成本接近于0,对美好人性的虚幻满足感却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效用收益),你当然能够不痛不痒地说声“生命无价”,但一旦需要你付出代价呢?人往往就不干了,所以这时就该经济学与道德哲学登场来理性分析了。就算你同意出1000块,那如果出到5000呢?50000呢?总有一个价码你不会同意,到了那个价位时,就是你对生命标价的价位,只不过每个人给出的价位高低不同罢了。“无价”在哪?&br&别担心,这很正常,因为人都是自利的(这与自私不同,比如说一个虔诚的教徒的助人行为,是自利的却不是自私的,因为他的信仰鼓励他这样做,他助人本质上还是自助——道德感高的人同理),这也是经济学中普遍采用的假设,所以一旦涉及自己付出的成本,人就会重新考虑了。如果足够冷血,我们也能将一个人的道德感赋予一定的价格进行内部化,然后就能与需要付出的经济价值进行PK了——如生命的价值)。&br&人性远不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美好,它有着根深蒂固的恶的一面,而且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反复表明,人性的恶将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具体可见斯坦福监狱实验&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96%25AF%25E5%259D%25A6%25E7%25A6%258F%25E7%259B%%258B%25B1%25E5%25AE%259E%25E9%25AA%258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斯坦福监狱实验&i class=&icon-external&&&/i&&/a&,米尔格拉姆的服从电击实验&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B1%25B3%25E5%25B0%%25A0%25BC%25E6%258B%%25A7%%25AE%259E%25E9%25AA%258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米尔格拉姆实验&i class=&icon-external&&&/i&&/a&。&br&&b&人性是客观实在的,无论是善面还是恶面,它决不以人类是否有美化它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你不能去正视它,唯一的后果就是被它那不受遏制的恶之面所毁灭。&/b&&br&所以我主张,当我们考虑一个决策时,不应该仅仅从道德的方面去考虑,还要从完全理性的角度去考虑,直面人性中“恶”的一面。虽然这看上去有点不近人情,但为生命标价,恰恰是理性思考的产物,它能避免盲从和犯下很多不应有的错误。只有承认人性恶的事实,才能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性善论,一直不忍去直视人性之恶,这样看似很美好,却事与愿违酿出了种种悲剧。因为无论你愿不愿意去面对,人性之恶都是客观存在着的,只有勇于直视两难选择的残酷,学会在痛苦中思考,才能更好的规避它。&br&&br&既然有价,如果从功利主义者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将整个社会的所有人的总福利都考虑进去,将道德看作外部性,赋予一定权重后内化带入公式,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在大多数人的正福利与少数人的生命间进行取舍了。&br&这是否过于残酷和不近人情了呢?是的,但也可以说这是理性。&br&这也正是西方契约式思考方式必备的前提,偏向于法治;尽人情是用中国向来的道德式的思考方式来进行思考,偏向于人治,我想后者的危害大家应该都已心有余悸。&br&我也很不喜欢这样冰冷的思考方式,但这样的思考却是很有必要的,将“生命标价”,才是理性人应有的思考方式。放眼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人治和文革中的种种弊端,就是太多道德上假定为圣人的规范,少了很多深入思考,这种理性是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呢?我想是的,至少它不会太坏。这正如民主制度,它绝对不会是最好的制度,它本身就有各种漏洞,但它却可以防止最坏的情况产生,所以它起码是项不坏的制度,至少它比那些道貌岸然得头头是道,被称为人类终极理想的制度要好得多,而后者是不是跟一味的用道德思考,不肯给生命标价有些相似呢?&br&按照功利主义这套标准,绝对是能杜绝最悲剧的事件发生。想想看,斯大林的肃反,希特勒的法西斯,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中国的文革都是典型的不符合功利主义的行为,最少能判断其不合理性,可是如果单单从道德层面来思考呢?往往会犯思考过于狭隘的错误,试想文革时大家做那些荒唐事时有几个人认为自己是不道德的?诚然,以生命为最高标准是普世价值,本身是好的没错,但是盲目的遵从道德却有风险。如果哪一天,如果人民再次被一位煽动性的领袖所蛊惑,认同了一项比生命更高的道德(比如国家利益或未来演化出的更具杀伤力的东西),或者将“生命无价”给扭曲诠释了,那么这项“道德”是不是就能凌驾于人类的价值之上,从而践踏人性呢?&br&道德是很容易被统治阶级的价值观所同化并重新诠释的,从而可能会被妄加利用。因为表面上的道德是单一的(当然,还有深层次的道德,那有道德哲学在约束着,它是立体而多元的,但好像大家一般讨论的道德还没上升到道德哲学中道德的层面),很容易走极端,这是它的先天不足;而理性的哲学思考是多元而全面的,它更加合理。&br&&br& -----------------------------------------------------------------------------------------------------------------------&br&&br&&b&坚持绝对的“生命无价”就能避免屠杀的惨剧的发生吗?&br&&/b&&br&未必!&br&太过绝对的价值观大多容易走极端,容易被统治者抓在手中滥加利用而草菅人命,即使是“生命无价”这样的普世价值观,也可能被独裁者曲解后而变味,那时的“生命无价”还是真的“生命无价”吗?&br&下面这个例子可能又将再次颠覆你的价值观。&br&&u&假如有个独裁者,他老婆得了一种怪病,这种怪病如果不医治就会马上死去,但即使医治,这种怪病要完全痊愈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每天苟延残喘地控制着(有点类似于难以痊愈的高血压),而控制的唯一办法,就是每天找到10000个孩子,在每个孩子身上割下1斤肉,用这10000斤肉熬成一锅汤让她喝下。然后第二天再找另10000个孩子,每天如此这般,长此以往。独裁者的理由是“生命无价”,因为他老婆是条鲜活的生命,比每天被割肉的10000个孩子的幸福重要,因为掉了的肉还可以长出来,就算是一年要割3650000个孩子的肉也在所不惜,因为大多数人的幸福都不如一条命宝贵。&/u&&br&——这就盲目“生命无价”被曲解后变成道德大棒打人的惨剧。事实上,如果没有政治哲学的理性思考进行制衡,与之类似的事件是极有可能发生的。&br&很多独裁造成的灾害,往往是因为人们从没真正考虑过这些直面生命的两难问题。一旦独裁者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道德变成了一根打人的棒子后,生命反而被骑在了头上。在王小波很多杂文中都指出了这点,我也深以为然。如果我们不去直视生命与利益的问题,不将两者放在天平两端进行权衡比较,一直自以为是瞎浪漫地以为一端绝对比另一端重,一旦有一天,有一项虚伪的道德把我们洗脑,让我们误以为这个道德凌驾于人的生命之上,到时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反倒毁灭的是生命本身。(我想,经历过文革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吧。请别跟我说文革不会再次发生,如果人们只是一味地去逃避思考这类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生命残酷的问题,文革是极有可能再次发生的。)&br&&br&&b&为生命标价,让它褪去高高在上的虚幻和对它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从而直面生命本身的残酷。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是喜欢践踏生命的变态狂,而恰恰是源自于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因为爱它,我们才必须理性面对。我们不愿看到更多的专制、更多的屠杀与践踏生命的现象发生,所以我们应该时时警惕那些利用“生命无价”等道德标签进行美化包装的恶行,防止它们扭曲诠释“生命无价”而行践踏生命之实。这样,当我们标出一个合理而又客观的高价时,就避免了最坏的情况发生——盲目的“生命无价”道德大棒落入独裁者手中,出现的践踏生命的现象。&br&&/b&&br&&b&生命有限“无价”,但绝不是无条件的“绝对无价”。&br&&/b&&br&&br&补充——————————————————————————————————————————&br&&br&至今看了这么多回答与评论,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生命是否有价”都值得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关于生命价值的讨论,是个过于宏大的问题,涉及了太多的学科,需要一个极为综合的观点,我想最好让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来场头脑风暴比较合适,否则单个个体的思考难免有自身的局限性。“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大家希望对这个问题有个更深入地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自己先入为主观点的那一亩三分地上,请把这个问题下的几个比较靠谱的回答看完,其实每个都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包括我的这一个),但综合起来就比较客观了。&br&下面引用曼昆的《微观经济学》中的一段,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生命是否有价”进行讨论,也许可以给你提供众多视角中的一个视角,至于是否接受,那就见仁见智了。&br&&br&&blockquote&
设想你被选为你们本地镇委员会成员。本镇工程师带着一份建议到你这里来了:本镇可以花1万美元在现在只有禁行标志的十字路口建立并经营一个红绿灯。红绿灯的收益是增加安全。工程师根据十字路口的数据估算,在整个红绿灯使用期间可以使死亡于车祸的危险从1.6%降低到1.1%。你应该花钱修这个新红绿灯吗?  &br&&br&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又回到了成本—收益分析。但你马上就遇到了一个障碍:如果你要使成本——收益的比较有意义,就必须用同一种单位来衡量成本与收益。成本可以用美元衡量,但收益——拯救一个人生命的可能性——不能直接用货币来衡量。为了作出决策,你不得不用美元来评价人的生命。 &br&&br&    开始,你可能得出结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毕竟,无论给你多少钱,你也不会自愿到放弃你的生命或你所爱的人的生命。这表明,人的生命有无限的美元价值。 &br&&br&    但是,对于成本——收益分析而言,这个回答引起了毫无意义的结果。如果我们真的认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我们就应该要求每一个人都开着有全套最新安全设备的大型车,而不开没有生命安全设备的小型车。但并不是每个路口都有红绿灯,而且,人们还有时选择购买没有防撞气囊或防抱死刹车的小型汽车。无论在公共还是私人决策中,我们有时为了节约一些钱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冒险。 &br&&br&    一旦我们接受了一个人的生命有其隐含的美元价值的思想,我们可以如何确定这种价值是多少呢?有一种法院在判决过失致死赔偿案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考察一个人如果活着能赚到的总钱数。这种方法有一个意料不到的含义:退休者和残疾人的生命没有价值。    &br&&br&    评价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较好方法是,观察要给一个人多少钱他才愿意从事有生命危险的工作。例如,不同职业的死亡率是不同的。高楼大厦上的建筑工人所面临的死亡危险就大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通过比较职业风险、受教育程度、经验不同的工资和其他工资决定因素,经济学家可以得出人们对自己生命评价的某些含义。用这种方法研究的结论是:一个(美国)人的生命价值约为1000万美元。 &br&&br&    现在我们回到原来的例子,并答复工程师。红绿灯减少的车祸死亡率为0.5%(1.6%—1.1%)。因此,安装红绿灯的预期收益是0.005*1000万美元,或5万美元。这种收益估算大于成本一万美元,所以你应该批准该项目。 &/blockquote&————————————————————————————————————————————&br&&br&&br&补充——————————————————————————————————————&br&&br&明确一下前面所说的生命的“绝对无价”和“有限无价”。“绝对无价”是指生命权不分青红皂白地凌驾于其它一切利益之上,只要天平的一端放上生命,就绝对会比另一端更重;“有限无价”是指生命凌驾于其它一切利益之上是有条件的,在将生命放上天平前要检验一下它是否有资格,比如说不能以侵犯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自由主义和经穆勒改良后的功利主义都认同这一点)。于是,前面那个独裁者与他老婆的例子,就变成了证明生命“有限无价”的例子,她只有在不侵犯别人(10000个孩子)的利益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的生命权才是正确的,如果她以为生命是“绝对无价”的,以为自己的生命权可以建立在侵犯他人的利益的基础上,那就是错的。&br&&br&关于生命是否有价?个人认为可以从四个角度去看。&br&1.
从个人角度上看,生命权是天赋的权利(自由主义观点),每个人都拥有对它完全的产权,所以定价权完全在自己,故自己想标价多少就是多少,人们倾向于给自己标“无价”,从这个角度上看,生命在个人层面是无价的。而且,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所有人的价值都是统一的情况发生。&br&2.
对于侵犯他人生命权的行为。他人的生命,定价权在他而不在你,他倾向于也给自己定“无价”,这是他天赋的权利。当然你可以不同意,你可以为了有价的利益而剥夺他的生命权,强行为他标价,但这并不代表他真的是“有价”的,因为这样做你就违反了法律,将受到法律的自裁。&br&3.
对于没有侵犯他人生命权,实际上却看着他人眼睁睁死去的行为。前面政府征收改善交通税的例子,或者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u&比如有一重病病人需要一笔钱进行手术,向你进行筹款,如果你不捐钱他就会病逝,你是捐还是不捐?你可以选择不捐,因为财产权也是天赋的,完全由你自己支配,而且你不捐也并没有侵犯他的生命权,他的生命依然是无价的。但实际上你却经过了衡量,如果这笔钱少你会选择捐,如果太多,你就选择不捐,可这是不是形式上已经对他人的生命进行标价了呢?&/u&&br&4.
站在政府的角度,也必须承认生命权,这是道义层面与纯粹政治哲学层面的,是理论上的,而且宣传中也是这样说,无论是独裁的暴君还是民主的政府。但当具体落到实处,在可操作层面上时,当涉及到一些花费巨资的有关人命的措施和行动,就必须在人命与利益中间进行取舍,此时的做法其实是在暗中为生命标价,从这个层面上看,表现出来的就是“生命有价。”&br&&br&这样看来,如果生命权理论上是无价的,可在刚才的第3点和第4点中,它在形式上却被标价了。为此,就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br&&br&&b&如果生命无价只存在于理论上,在现实中却处处碰壁,只表现出有价的行为,那到底是有价还是无价?如果是无价,那这与理论上有价而现实中同样有价又有何区别?生命无价是否在现实中真的具备可操作性?是否只是看上去很美的空中楼阁?&/b&&br&&b&在政府决策层面上,如果生命无价,在涉及到生命的决策时肯定就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只能进行定性分析,而无法定量分析造成的低效该由谁来承担?这种低效,会不会在未来造成更多人的生命得不到潜在的保障?&/b&&br&&br&————————————————————————————————————————————&br&&br&&br&这个问题无法给出答案,因为政治哲学的问题,各个流派虽然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但依然是各有利弊,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我们能做的只是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用更具思辨性也更客观的方式来思考,这样虽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至少能避免惨剧的发生。&br&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本就是个两个很复杂的学科,在西方有一套完备的体系,也构成了西方司法与政治的基石。而脱离政治哲学,只用道德来判断问题,就有为统治者借道德之手来实行人治的嫌疑。&br&&br&最后,借用《公正课》中结课时的最后一句话:&b&&u&哲学是什么?它使我们对过去熟悉的事物与观点陌生了起来,颠覆了我们的既成观念。一旦熟悉的变得陌生,一旦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环境,世界将从此不再一样。&/u&&/b&
(严重慎入!这个回答将反复挑战并颠覆你的价值观。要反对也请看完全文,至少是结尾的那几段) 生命真的有价!盲目的“生命无价”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漠视与放逐,因为它从没直视过生命的脆弱与无力感,只会掩耳盗铃般躲在道德的庇护所中将脆弱的生命无助地排…
我爱国不爱党。&br&&br&不记得哪一个知友说的,但我对他说的话深表赞同:&br&“我不喜欢这个政党,但我不能承受失去他的痛。”
我爱国不爱党。 不记得哪一个知友说的,但我对他说的话深表赞同: “我不喜欢这个政党,但我不能承受失去他的痛。”
本来咱也挺爱国的,祖国大好河山,美食美景美人数不胜数,相比过去在很多领域中国确实在进步,这些我们都能看得到。但自从阅遍老兵的某些神逻辑和神观点之后,我发现某些所谓的爱国如同道德绑架,如同邪教洗脑。如果你不爱国,那么你就是垃圾。如果你爱国,那么才是政治正确。&br&&br&爱与不爱本身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有些嘴上说爱国,私下不爱国,你又能奈他如何?有些人嘴上不说爱国,但关键时刻小日本来入侵,对外抗日是假的?汶川地震,多少志愿者和网友捐款捐物支援灾区,这是假的?&br&&br&基于尊重,知乎上我个人其实并不反对别人「爱国」。相反部分人嘲讽的是那些打着爱国名义进行道德绑架的人,尤其是那些说别人不爱国就是垃圾,却仍然安然无恙活跃在知乎的人。我不知道知乎的不友善是不是有特殊对待,如果有,那么还要规则作甚?&br&&br&有时,我们的爱,未必就要用嘴说出来,未必就要用粗黑字加感叹号来特别强调你有多么的爱。
本来咱也挺爱国的,祖国大好河山,美食美景美人数不胜数,相比过去在很多领域中国确实在进步,这些我们都能看得到。但自从阅遍老兵的某些神逻辑和神观点之后,我发现某些所谓的爱国如同道德绑架,如同邪教洗脑。如果你不爱国,那么你就是垃圾。如果你爱国,…
&p&我高中就读的学校,叫做MY中学。同市还有一所学校叫NS中学,这两所学校是全市最好的两所中学,也都是国家重点。在我进入MY中学之前,对这两所学校并没有什么看法。但是当我成为MY中学的一员之后,对NS中学的仇恨就渐渐被植入内心深处了。&/p&&p&每次学校开会,当时的校长(现已坐牢)都会激动地在台上讲,我们今年的各种数据是多少多少,超过NS中学多少多少。学校的年会上,全体教职员工举杯的时候喊的口号是“踩扁NS!”&/p&&p&高考的时候,因为考点半数不在本校,所以两个学校都租用了公交车送学生考试。第一天还相安无事,两个学校的车队默契地选择避开了对方的路线。然后最后一门考试结束,我们的车队却在路上遭遇了迎面而来的NS车队。&/p&&p&这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车上的学生们(包括我自己)通过车窗疯狂地把手中的铅笔、橡皮、纸团、书本等物品砸像对方的车,仿佛是遇见了仇家一般,甚至连我们班最老实文静的女生也不例外。&/p&&br&&p&很多年之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我开始反思。作为个人,我对NS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仇恨,甚至在我中考的时候NS中学还是我的第一目标,最后是因为离家近才选择了MY中学。我对NS中学的学生也没有仇恨,其中还有我几个初中的好友。真正的仇恨,是存在于两个群体之间的。在那一个瞬间,所有人的“个人意识”都被“群体意识”所取代,以致于陷入疯狂。&/p&&br&&p&以前回乡下老家,看过别人赶鸭子。赶鸭人只需要用一根长棍驱赶带头的那一只,剩下的就会乖乖地跟着走。这让我想到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其实和鸭子又有多大区别呢?我们把自身放入群体之中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到底是被群体意识还是自我意识所驱使的呢?&/p&&br&&p&我之所以要说这么多,就是因为我觉得“爱国”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有太多的人,把“爱国”当成生意做。煽动仇恨是他们最常用的手段,因为这是让人群凝聚起来的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之一。但这种凝聚力绝对不是好东西,它让你的行为将不再受自身控制,从而成为“不转不是中国人”,“是中国人就抵制XXX”……大军中的一员。&/p&&br&&p&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我的某亲戚,几年前我帮她家装了电脑之后她开始上网。不知是从何种途径结识了一帮爱国者,从而成为了他们的一员。她QQ取名红娘子,整天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转发各种爱国谣言,还跑到北京去参与组织的聚会。她最恨两种人,一是日本人,二是汉奸。前者当然好鉴定,她认为所有日本人都是坏的,日本人整天都在构思阴谋诡计来毒害我们,所以才有了她空间里转发过的各种“事迹”;而“汉奸”则不那么好鉴定,她的评判标准是:组织上说谁是汉奸,谁就是汉奸。&/p&&br&&p&偏偏我作为她的亲戚,又在日本留学多年。上一次回国是前年,她拉着我声诉日本人的各种恶行,仿佛亲眼见过一般;又问我知不知道有个大汉奸叫冯玮(复旦大学教授,我个人很欣赏的一名学者),说完还拿手机翻出平民王小石的微博展示冯玮的种种罪行。最后,我把给她带的礼物——几盒日本面膜送给她的时候,她的眼神是非常复杂的。&/p&&br&&p&她是个很普通的中国妇女,高中文化,有孩子之前一直在做服装生意,她丈夫则是一个工厂的员工。她的家庭条件不算富裕,但也还算是小康之家。我觉得由于文化所限,当她接触到这些“投机爱国者”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很快地被对方的观点写满。她原本是一个非常乐观,容易知足的人,但每天接触这么多负面的东西(几乎都是谣言),让她变得愤世嫉俗,内心也被仇恨所占据。虽然我并不清楚她与这个爱国组织之间是否存在经济联系,但这个组织对她的造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p&&br&&p&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p&&ul&&li&我反对“爱国”,是因为我反对“爱国”这个群体意识中捆绑的太多东西。爱应该是一种感情,而不是一种规则。我们都是个体,有支配自己行为的权力,而不是让“爱国”去绑架它。&/li&&li&我并不认为出身在这片土地上就有天然的义务要爱它,感情是在相处的过程中渐渐产生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li&&li&个体意识绝对不能被群体意识所取代,否则我们就会成为鸭群中的一只鸭子。&/li&&/ul&&p&没被喷所以取匿了。&/p&
我高中就读的学校,叫做MY中学。同市还有一所学校叫NS中学,这两所学校是全市最好的两所中学,也都是国家重点。在我进入MY中学之前,对这两所学校并没有什么看法。但是当我成为MY中学的一员之后,对NS中学的仇恨就渐渐被植入内心深处了。每次学校开会,当时…
泻药&br&&br&首先声明,我就是中大的学生,我很喜欢也很感谢中大,所以下文的回答可能会有失客观,我会尽力如是描述。&br&一、先说我印象中的中大&br&1、校园环境&br&
我想,来过中大的人应该都会称赞中大校园的美丽。我先后在珠海校区和广州南校区各生活了两年。&br&
珠海校区三面山一面海,出了校门就是情侣路,情侣路边上就是海。&br&&img src=&/c0b9e4c8e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0b9e4c8ef_r.jpg&&(图片来自百度)&br&这是珠海校区的图书馆,样子是一本打开的书。虽然我一般不太喜欢玻璃建筑,但我们很喜欢图书馆的设计,大家看到书中间的“书脊”了吗,图书馆依山而建,这条“书脊”是通往山顶的阶梯,路的名字是“勤为径”,取“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寓意。由于是玻璃建筑,坐在边上的话学习之余抬眼就可以望到不远的大海。我大二的时候,一次快要下雨了,我在图书馆看书,望出窗外,浅灰色的云朵布满天空,海面上氤氲的水汽模糊不清,大有烟波浩渺之感,这幅画面在我脑中保存至今。图中的水域是我们的“若海”,天然水,再往外延伸就是海了。&br&&img src=&/e1a990ccdbab6b71d2a1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e1a990ccdbab6b71d2a1_r.jpg&&(图片来自微薄,见水印)&br&
在北方还是严寒冬天的时候,南国已是阳光明媚。珠海校区由于是新校区,树还不够多,也不够粗壮。但在妩媚的日光中,掉落地上的紫荆花瓣让人觉得格外迷人。我还记得瀚海路上,在小雨中摇曳的紫荆花是多么的美丽,随风雨飘来的浅浅的花香啊~~&br&&img src=&/72fbb5b29a3a6ff30a47bc2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72fbb5b29a3a6ff30a47bc2_r.jpg&&宿舍旁边就是山,雨后看起来就像一大片西兰花 &&(图片原创)(拍的这么烂一定是原创&&)&br&&img src=&/fb4e8a3c3f83a7deacc1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fb4e8a3c3f83a7deacc1_r.jpg&&(图片来自百度)&br&不要怀疑你的眼睛,珠海的天就是有这么蓝~~空气特别好。穿着白裙子可以放心的在街边巷尾的石凳上随便坐,不会脏。宿舍桌子一个学期擦两次就可以了。晾在外边的衣服懒得收也不要紧,不会落灰。回迁到广州以后觉得广州真是脏啊,放假回石家庄回北京,觉得简直不是人呆的地儿 &&&br&&br&
广州南校区是学校的本部,学校里面很多看起来超级穿越到民国的红砖楼,好喜欢好喜欢~&br&
就像这样的~怀士堂&img src=&/f3dab63aa7bea560bba58_b.jpg& data-rawwidth=&674&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4& data-original=&/f3dab63aa7bea560bba58_r.jpg&&(图片来自百度)&br&顺便说一下,很多楼的名字都是“堂字辈的”,永芳堂、马丁堂、格兰堂、善衡堂等等,大多是以捐建人的名字命名。感觉比什么“教学楼”“XX院院楼”拉风多了好不好~~哈哈&br&&img src=&/110a12ccc0ac272ea1db5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110a12ccc0ac272ea1db57_r.jpg&&(图片来自百度)
&br&这个就是我所在的学院,一进去是个大壁炉。亚太论坛系列讲座就在里面开。我大部分老师的办公室所在地。&br&&img src=&/e301d3ceddccb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301d3ceddccb5_r.jpg&&(图片来自微薄,主人已经忘记了。。。)
&br&南校的树非常多,绿荫掩映中的红砖楼,独特的韵味,很美很美。&br&&br&&br&
以珠江畔的中大牌坊作为校园景色图的收尾。某师兄照的,非常文艺。&img src=&/a5e264ad3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a5e264ad3_r.jpg&&2、学术环境&br&
作为一个学渣,这一段实在是不好意思讲。我先稍微说几句,然后再邀请其他人来主讲。&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江都& data-hash=&17d6b329d669e1bc8c160bbfa395162a& href=&///people/17d6b329d669e1bc8c160bbfa395162a& data-hovercard=&p$b$17d6b329d669e1bc8c160bbfa395162a&&@DEO兜兜&/a&&br&
我个人的感觉是,从总体上来说,学术氛围不算很浓。但这绝不是说同学们不务正业或是平时的学习很松懈。先说毕业后的去向吧,可能因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在全国来讲还算挺不错,广州深圳都是没商量的一线城市,珠三角的经济加上港澳尤其是香港和我们近水楼台的关系,大家毕业后工作的占了大多数(并没有统计,只是我自己的观察,可能说的不对)。出国的氛围相较国内差不多的大学真的弱很多,图书馆自习室桌面上红宝书的比例并不算高。在国内读研的话,我以前是历史系的,中大的历史很厉害,所以保研名额很多,班里接近一半同学都是保研的,但是这样的读研比例很大的院系应该算是少数吧。再说平时的学习情况,从外系的感觉来看,觉得数计院、理工院、中山医、中法核工程等课业量还是挺重的,常见数计院的同学刷夜学习。我是大二结束后转的专业,原系(历史系)的同学在大三的时候课业负担也非常重,大家可不要以为历史学就是“讲故事学”,非常博大精深,很多功课非常繁琐。大二的时候有一门专选(我没选),作业动辄上万字,手写,竖排繁体,非常可怕。&br&
我现在所在的院是一个成立不久的院,所以师资力量还不是很深厚,但是也有名震中外的学者,比如我们的院长滨下武志。历史系的师资力量是非常强的,有很多优秀的学者。学生不多,本科生一级也就五十来个人,但是教授、副教授非常多。很多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像曹家齐、徐坚老师等。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翻一番中大历史系的师资队伍,教授学生比非常之高。&br&
校园里的学术讲座、各种论坛还是很多的,有机会见到各行各业的大家。当然了,和北京几所高校应该还是不能比的。&br&&br&3、校园活动。。。?&br&
我在学校参加的社团还是算挺少的。岭南书画协会和创业协会各呆了一年。系里的辩论队只呆了几个月。这一点还想请&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江都& data-hash=&17d6b329d669e1bc8c160bbfa395162a& href=&///people/17d6b329d669e1bc8c160bbfa395162a& data-hovercard=&p$b$17d6b329d669e1bc8c160bbfa395162a&&@DEO兜兜&/a& 师兄来详细讲一下~~~感谢感谢!&br&
前面的一些回答大多都提到了岭南地区浓厚的商业氛围,确实是这样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大一几乎所有的床上用品和很多盆啊桶啊之类的都是从同学手里买来的。我大一的时候参加过中大的创业大赛,我们当时的项目说白了也是卖东西。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有什么跳骚市场之类的。学校里的奶茶店、手机店等多个店铺都是同学在投资经营。据我观察,身边玩股票、现货白银纸白银、炒外汇的同学也有不少。实习更是从大一就开始(当然,不是说人人都如此),创业的同学也不算少。我们学校有一个创业学院,想要走上创业之路的同学都非常梦想能进入创院读双学位。创业学院的招生是很严格的,有好几轮的筛选,考察报名者的能力。而且进入以后的要求也很高,坚决不许迟到,迟到两次(还是三次我忘记了)就会被视为自动放弃。创院的课程都是在周末,有的同学在珠海校区,就要每周末坐车往返珠海广州上课,很辛苦,而且还有一系列的项目。&br&
学校平时有很多的文艺演出,在梁銶琚堂,广州芭蕾舞团、中央交响乐团、四国香颂音乐会、TNT莎士比亚的话剧等等,基本都是免费的,有个别要票,但是非常便宜。还有一些电影,也都非常便宜或者免费。&br&&br&4、管理&br&
不管大学好坏,好像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校不满意的很多,我来说说我们学校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吧。&br&
(1)竞争相对公平&br&
我因为亲身体验过转专业的过程,所以有一些发言权。走后门来转到相对热门的专业的人肯定有,我也见过,但是真的很少。大多数的同学要想转专业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我认识好几个转去国商和&br&岭院的同学,没日没夜的为转专业考试做准备,有的考上了,开心,没有考上的,也心服口服。教授的权力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某领导要让接收某同学,但教授就是认为这个同学不够要求,那最后也很可能领导也没办法了。&br&
保研看的是专业课成绩,不考虑其他什么非学术类活动,按专业成绩排名,很公平。没有有些高校学生会主席可以保研甚至留校工作这样的特权。&br&
出国、出境交换也是公平竞争。而且还有就是,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多,所以也没太大必要暗箱操作。当然,像UCB、台大这样的学校竞争激烈一些(但这里的竞争也是公平竞争,主要看绩点和英语成绩,如果是出境的话),但如果你只是想出去的话,学校多的是,不愁没得去。我们院最主要的交换地方是台湾、韩国和澳大利亚,班里接近一半同学有交换经历,而且没有交换过的通常也是不想去不是去不了。&br&
当然,黑暗面肯定是有的。我就认识一个同学,挂了好多科,靠给领导送钱把这些科目都提到六十分以上的。但就我所知道的其他学校的情况来看,我们这种事真的很少了。&br&&br&
(2)教授非常受尊敬&br&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也非常好。老师和同学会因为一个人是教授或学术很牛逼而非常尊敬他和因为他是一个领导而尊敬他是有很大不同的。我呆过的两个院系里面,系里的领导也是超一流的学者,完全的学者风范,没有丝毫的“官腔”,也都会给本科生甚至给本科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年纪轻轻(不到三十岁在文科领域能到副教授真的挺厉害的)就学术很厉害评上副教授的老师被同学们奉为大神。老师不会收学生的礼物(贺卡、鲜花这类的除外)。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想靠和老师拉关系得高分那是基本不可能的。当然,如果你上课很积极,表现很出众,老师对你印象好,期末照顾你一点这是人之常情。&br&&br&
(3)学校政治气氛不浓&br&
不是不浓,简直是太淡。入dang的也不多。我记得大一的时候学校的什么领导还抱怨过入dang率太低完不成任务非常苦恼&&
毕竟天高皇帝远嘛。。。被广为推崇的不是从政而是经商。被人羡慕的是发财不是升官。&br&&br&
(4)学生的力量还是比较受重视的&br&
中大的理念是“善待学生”。教师相见校长需要提前几天预约,学生可以随时推门就进。这个寒假一开始假期太短,不能在家过元宵节,同学们普遍不满,反映到学校,学校修改了放假时间。毕业典礼校长会和每一位同学拥抱握手,颁发学位证书。虽然校学生会总是被喷,但还是帮学生们解决了不少问题,珠海校区的食堂问题之类。&br&&br&
确实,还有很多问题是大家深恶痛绝的。去开成绩单的时候,东校区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办事效率奇低。校园网高价但是网速奇差。南校食堂的食物及其难吃。珠海校区的学术讲座比南校区少很多很多。等等等等。衷心希望中大能够越来越好。&br&&br&&br&二、说到中大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怎么样的,这问题我实在是不敢回答&br&毕竟,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我也很难总结我们学校的学生具备哪些“中大特色”的特质。&br&
我想,国父希望每个中大人都能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振兴中华永志勿忘。&br&
最后,附上中大的校歌。&br&&br&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br&
吾校矗立 ,蔚为国光 &br&
中山手创, 遗泽余芳&br&
博学审问 ,慎思不罔&br&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br&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br&
学以致用 ,不息自强 &br&
发扬光大, 贯彻主张&br&
振兴中华 ,永志勿忘&br&&br&&br&&br&忘了谁说过,好的大学是大师和大树组成的。徜徉在珠江畔的中大校园,看到一棵棵拥有百年历史依然青翠茂盛的桉树、榕树,经过陈寅恪等大师的故居,聆听众多优秀的学者在讲台上的教诲,我就深感幸福。&br&&br&我爱中大!!!!!&br&&br&&br&&br&ps:我说的只是我的所见所闻,不代表所有情况,请勿钻牛角尖哈~~~~
泻药 首先声明,我就是中大的学生,我很喜欢也很感谢中大,所以下文的回答可能会有失客观,我会尽力如是描述。 一、先说我印象中的中大 1、校园环境 我想,来过中大的人应该都会称赞中大校园的美丽。我先后在珠海校区和广州南校区各生活了两年。 珠海校区三…
百分百同意Rosiec! 另外确实人类学分支太多我只能说自己学的社会文化人类学。&br&&br&本想着自己本科不是人类学,目前只读了一年人类学的硕士课程,可是我真的真的真的巨后悔自己没早接触到这个充满挑战和趣味的学科,要是早点学人类学就不会现在一边被人类学虐得心力交瘁恨自己又渣又懒每天分,一边爱她爱得死心塌地把她当初恋了orz 你们买买我的良心安利吧……&br&&br&&br&在UCL上的第一节教我们做田野调查的课是这样的:&br&&br&整个系一百多人分成了BA和LI两组,被老师分别带进了两个小黑屋(雾),互相不可以联系。&br&我在BA,老师和我们解释BA和LI是两个文化很不一样的国家,等会LI国的人会过来观察然后做笔记,同样我们也要去LI国尽量和他们交流观察他们的文化。&br&&br&BA部落的文化是这样的…我们都没学会用语言交流,只会几个特定词汇,每个人都有BA牌,并且很好斗,见人就往人脸上扇风比谁先眨眼,赢了就拿对方的牌,攒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去女王那进贡,女王开心就能升成首领……(省略一万字)&br&&br&于是当LI国学者来的时候,被一群互相拿着牌扇风且鬼喊鬼叫的人惊呆了………&br&他们很礼貌,试图和我们说英语,但是刚开口在“海关”刚换的BA牌都直接被我们抢光了。&br&&br&而我们也分成小组去了LI国调查,一进房间我就被一个LI人热情问候家里人好不好,整个LI国载歌载舞,看到人就抓来一起跳舞,跳着跳着就把我们的牌顺走了,其他啥都没发现。&br&&br&当两国都完成调查以后,老师重新把我们所有人集合起来互相看田野笔记,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LI国不止说英语,他们爱钱但不是明抢,他们喜欢打探别人家族背景所以见人就问对方家人,他们不好斗讲究礼仪,他们没有社会阶级人人平等,他们跳舞是种仪式……等等我在调查时没发现的。&br&&br&而LI国的人也表示来BA的时候被我们的野蛮文化吓到了,和我们说话我们也只会乱叫,无法和我们交流,有人搞清了我们的斗牌风俗,有人注意到了我们有女王,只有几个注意到了斗牌和进贡的关联(提升社会阶层)。&br&&br&就是这么简单好玩的一个活动,展示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fieldwork)的意义。&br&&br&&br&&b&我们认真去观察了不同的文化,到了对方的领土努力和对方交流,但短时间内尚且只能发现对方文化表面的风俗,对其产生原因一知半解。&/b&&br&&br&&br&&b&那么,对一个自己没去过的国家,对一个自己没接触过的少数群体,对一个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还能带着绝对的自信去评价他们的好坏,随意否定他们吗?&/b&&br&&b&就算去接触了,对不同文化带来的&/b&&b&冲击感到很不适应,就能下结论说我们和他们不能相处吗?&/b&&br&&b&我们对太多东西理所当然的抱着偏见,只因为那些东西不一样,或者占少数。&/b&&br&&b&我们对太多人群理所当然的打上标签,却忽略了整个社会文化都在起着作用。&/b&&br&&b&我们把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性取向不同年龄背景的人当做和我们不一样的群体,并以此为前提将他们区别对待,也等于是把自己给区别出去了。&/b&&br&&br&&br&多少人类学家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呆了好几年,都不敢说自己完全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和文化背后的社会因素。他们分析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谨慎的推出一个个理论产生然后被推翻。&br&&br&也是多亏了人类学家们,我们可以在图书馆里舒服坐着,阅读他们花很多时间精力发现的世界各个地方的似乎很不可思议的文化风俗。而这些乍一看很不可理喻的风俗,层层剥开后也许和我们的文化有着一样的本质。&br&&br&露丝本尼迪特在《文化模式》中通过介绍美国原住民们不同的文化引出了“文化人格”这一说,也就是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性格,一&u&个高调爱冒险特立独行的人在这种文化里是被欣赏的,在另一种文化里却不被鼓励甚至扼杀。&/u&(放到现在的东西方我都是同意的,想想教育差别……)&br&在我们社会里的一个不被大众喜欢的人,到了另一个社会,可能就是万人迷。&br&&br&&b&社会人类学,不只是学习社会文化,更是培养一个减少偏见的包容心态和同理心,学会以“外人”的身份不带立场的浸入一个文化群体,或者以“外人”眼光看待自己的文化群体。&br&&/b&&br&因此,当你看到一个穿着暴露或爱和异性玩的女生,不会不加思考的给她贴上“婊”的标签然后怀着恶意看两眼,而是会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文化要压抑女性的性意识到让女性之间互相敌对的程度。为了控制女性的地位?为了计划生育?还是高素质男性资源的缺乏?在别的文化呢?&br&&br&思考。思考。思考。而不是顺从。顺从。顺从。&br&当你顺从了家长意见,顺从了别人眼光,顺从了社会结构,也就会慢慢懒散到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br&&br&如果说一个社会是一片树林的话,我们都在树林里看到身边的树,而人类学让我们可以到树林的顶端俯视自己的树林,也可以让我们到别的树林,然后我们发现“啊!他们的树和我们的品种不一样!” “我们树林只有一个一个品种他们的树林有一百种!” “是否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树林更好点?” 确定的是,我们不再只介意着身边几颗树了。&br&&br&硕士毕业,我的主要感受倒不是自己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不一样了,不会急于否定一件事一个群体。&br&&br&我们专业6个中国女生,每个人都有非常不一样的性格喜好和生活喜欢,有典型的“二次元宅”,“学霸”,“白富美”,有“社交达人”也有“说话耿直”,但是感情巨好,完全不会觉得对方特质不好,没事出来喝茶交流学习心得,考完试6个人一起去旅游~ 完美印证了不一样的人可以共同和谐相处~(以及标签化是分离我们的坏东西!要丢掉!)&br&&br&&br&--------&br&&br&回到正题&br&&br&学历要求我挺有立场回答的,我本科是酒店管理,和人类学完全不相关,也存活过了硕士,所以只要有爱就好了啊! (够)&br&&br&不过社科真的需要会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和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我都没有但是我有满腔爱!)&br&&br&会比较吃力是真的,我本科在美国酒店管理专业第一的学校,课基本是全A下来的,专业前10%,得过一个C觉得天都塌了,带着蜜汁自尊开始学人类学,然后就接受了自己在专业里非常普通甚至有点差的成绩……我一直是阅读速度和码字速度低于正常水平三四倍的人,所以必须放弃很多别的喜欢的事情。&br&不是说商科容易社科难,而是侧重点不同。早点搞清自己喜欢实用技能还是理论知识比较重要。&br&&br&人类学的阅读量非常大,专业词也是又臭又长,但是可以读到很多很猎奇的民族史~&br&比如某岛每次未成年男性有个成年男子为长者,要给这个长者口x因为这是获得男子气概的方法是,和女性结婚后才算成年,不用口x了不过和长者依然是良师益友的关系。(只要接受了口x获得男子气概的设定其实一切都很合理不是吗……)&br&&br&而我上Anthropology of China的时候读到外国学者写的关于中国的书,也觉得很有趣实用。&br&比如一个在四川呆几年的美国人观察到暴发户们应酬,一起唱歌,找情妇,并且将这些联系到了暴发户们对男子气概的理解(喝醉了感情变更好),对社会文化资源的渴望(找大学生或明星当情妇),对自己地位的焦虑和危机感(希望和官员拉近关系),再进一步联系到了中国官场文化和社会阶级。而应酬现象产生到改变又和历史政策有着很大关系。 (&i&Anxious Wealth &/i&by John Osburg)&br&&br&以一个“外人”眼光看自己熟悉的文化,就会发现国内的面子,逼婚,剩女,同妻,富士康自杀…等等都不是自己独立发生的,我个人的感觉是,越是认识到这些社会现象产生的因素后,越是不容易被这些现象控制,或者说不容易一下子就被别人的话影响。&br&&br&&br&----------------&br&&br&一般一个项目的流程是这样的: &br&&br&先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话题,然后读很多很多相关的书,要是觉得有研究价值,就写proposal计划报告,等通过了拿到资金了就启程去field田野,呆的时间从几个月到十几年不等orz &br&感觉自己搜集够了田野信息就开始写民族史,同时需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此时可能会印证/推翻别人的理论,或自己推出新的理论。人类学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引用的书不局限于人类学相关,社会学哲学政治性别的都可以~因为本身是跨学科嘛~&br&&br&&br&田野方式很多,我在开头描述的Ba/Li是最典型的方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也就是参与到调查的群体/社区中观察。&br&另外还有正式/非正式的问卷调查采访,但不被人类学鼓励…还有纪录片也是方式之一。&br&&br&这里说一下,过于因为人类学主要调查被隔离的小岛,部落等社会文化,异域色彩比较浓,而现在范畴越来越大,有了urban anthropology,研究现代城市里的种种文化现象,人类学向“本土化”发展。&br&社会人类学可以研究的对象和话题太广了,只要想到都可以成为研究。 可以是一个小岛上的结婚习俗,也可以是现代都市里的星座文化;可以是单一的文化现象,也可以是两个或以上文化的冲突;可以是别的文化,更可以是自己的文化。&br&&br&&br&&br&所以我们说的民族志(ethnography)已经不仅仅只是记录“其他民族”了,可以是记录大城市的球迷们,田野工作/实地考察(fieldwork)的地点也不一定是充满异域风情的热带雨林了,可以是隔壁的茶馆…&br&&br&&br&不过无论哪种,当以一种“局内人/局外人“夹杂的眼光看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对象,还是很有趣的体验。&br&台湾一个盛行灵媒的村庄,有个妇女声称自己是灵媒,也和别的灵媒一样显现出各种被神明附身的症状,却被当成疯子。原来成为灵媒需要有资格:有识人的眼见力,有一定地位,还要家族在村里。于是这个外村嫁过来的妇女,始终被当做外人,更因为自己的性别而地位低下。&br&灵媒这个似乎没有逻辑的文化,其实包含着逻辑,被村庄的社会结构控制着。&br&你看,一开始人类学家在研究灵媒,却发现了这个村庄对“自己人”和“外人”的理解,女性性别地位的地下。当发现这个村庄嫁过来的外村女性自杀率高有焦虑问题的时候,便有了线索。&br&(这篇文章出处不记得了,如果有人看过求个提醒)&br&&br&&br&这些似乎微小狭隘的研究,一步步分析下来,最后印证了最基本最宽泛的社会理论。&br&&br&--------&br&(我知道我“的”“地”不分,语文英语都不好,请带着包容的心~)&br&&br&&br&————————&br&&br&啊!再来说下就业前景。&br&&br&真正想一直做和人类学相关的事情的话,必然是要一条路走到黑读phd了…&br&&br&不过不读phd也有很多机会,社会人类学没有针对到专门工作,但恰恰如此什么都能做。(人类学其他分支相对好找工作点)&br&&br&来总结下学习人类学获得的技能(欢迎补充):&br&&br&学术能力— 读书查资料分析自己的田野笔记码又臭又长的字&br&&br&规划能力— 决定研究了就写报告计划田(旅)野(行) &br&&br&耐心抗压能力— 开题报告被推翻后重新开始 田野不成功重新开始 理论被推翻后重新开始
好不容易过了在conference被别的学者批得狗血淋头&br&&br&适应能力和耐寂寞— 跑去一个不熟的地方做田野,要马上融入当地,甚至学习当地语言,一呆呆很久不回家 &br&(某著名人类学家在某群岛因为没给当地向导钱得罪人家被扔在一个小孤岛一晚之类的事情可以说几天几夜)&br&&br&厚脸皮— 和田野的对象说“我可以研究你不?”真的需要丢掉羞耻心,有时还要冒着被田野对象翻白眼问奇怪的问题,更要接受自己在田野对象眼中很不一样可能像小丑&br&&br&&br&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包容的态度,观察(八卦)能力…&br&&br&&br&对了我还附加得到了说教能力,家里哪个亲戚心态不对奶奶都派我去教育(捂脸)&br&&br&所以快上天吧~w&br&&br&&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src=&/d515c4cce1c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515c4cce1c_r.jpeg&&
百分百同意Rosiec! 另外确实人类学分支太多我只能说自己学的社会文化人类学。 本想着自己本科不是人类学,目前只读了一年人类学的硕士课程,可是我真的真的真的巨后悔自己没早接触到这个充满挑战和趣味的学科,要是早点学人类学就不会现在一边被人类学虐得…
两部都是制作很精良的剧,所以对于两部剧的态度,更多的大概就是喜好和价值倾向的不同了。我想抛砖的,是两部剧对于政治权力的不同取向。&br&&br&甄嬛传本质上是一个在权力的祭坛里如何活下来的故事。但它其实是在迎合传统厚黑学的观点的。“一个人在不断爬向顶峰时,手里必然要沾满鲜血,心越来越硬。”这也满足了普通人对于权力的臆想与嫉妒。甄嬛传里是没有反思的,无论是主配角,她们很少因为株连不想关的人而感到愧疚,至少剧集本身没有这个表现方向。人的本性越来越被权力所左右,最终吞噬。“如果你想得到更多,就必须狠下心往前走,消灭一切障碍。”诚然,也可以说它是在表现人最终变成制度的牺牲品。但从整部剧来看,它的格局其实并不大。&br&&br&而琅玡榜是反过来的。它在对政治斗争与权力争夺上以人的情义进行了一种消解。里面每个人都有情义,哪怕是誉王皇帝夏江,也有“人”的一面。即使无论怎么争权夺利,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因此在对反派,是有一种慈悲同情在里面的。誉王也好,皇帝也好,虽然他们罪不可恕,但最后的选择都能让人觉得那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对于全剧中最无辜的萧景睿,主角那长长的无声一揖,更是一种深切的愧疚。&br&&br&而这些兄弟之义,朋友之情,长弱之情,父子之情,夫妻之情,家国之义。即使身处于腥风血雨的权力争斗中,也毫不动摇,长存魏晋风骨。这不就是人性本身最美好一部分吗?哪怕我知道这只是电视剧,是个故事,我也能感觉到年少时清澈为人,潇洒世间的赤子之情被激活了。就正如它所想要传达的,赤子之心,是能够不被权力销蚀的。&br&&br&权力越集中的地方,越是鸡飞狗跳。高公公说:“这宫墙里的风,一直都没停过。”只不过,有的人会选择任风摆布,有的人会选择御风而行罢了。
两部都是制作很精良的剧,所以对于两部剧的态度,更多的大概就是喜好和价值倾向的不同了。我想抛砖的,是两部剧对于政治权力的不同取向。 甄嬛传本质上是一个在权力的祭坛里如何活下来的故事。但它其实是在迎合传统厚黑学的观点的。“一个人在不断爬向顶峰…
&img src=&/50/v2-d1db1bc4ccf2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0/v2-d1db1bc4ccf2_r.jpg&&&p&&strong&《长城》上映了,张艺谋又被骂了……&/strong&&/p&&br&&br&&p&有人看《长城》后,说:“除了摄影这片&strong&说是郭敬明拍的我都信&/strong&。” &/p&&br&&br&&p&有人看《长城》后,说:“我曾以为张艺谋还有救,但&strong&他只是一直在证明他可以拍的更烂。&/strong&” &/p&&br&&br&&p&有人看《长城》后,说:“真是一场&strong&盛大的尴尬智障狂欢&/strong&。”&/p&&br&&br&&p&有人看《长城》后,说:“故事讲得无趣,节奏也不好,别甩锅演员了,&strong&谁演也是烂片。&/strong&”&/p&&br&&br&&img src=&/50/v2-8a52c7c7cfe8ce32ed908a_b.jpg& data-rawwidth=&379&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9&&&br&&p&于是,《长城》的出品方乐视怒了,&strong&手撕&/strong&给《长城》差评的媒体影评人……&/p&&p&于是,张艺谋更是成为了这场风暴的宇宙中心……&/p&&br&&img src=&/50/v2-a7af09c668a12af59919_b.png& data-rawwidth=&451& data-rawheight=&1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1& data-original=&/50/v2-a7af09c668a12af59919_r.png&&&br&&p&张艺谋“&strong&国师&/strong&”的头衔,也许对他本人来说并不是荣耀,而是&strong&最佳招骂的工具&/strong&。这些年,每每有作品上映,总是会先招来一片骂声,不管是真烂还是真好,被骂是少不了的环节。&/p&&p&很多人知道张艺谋总被骂,是在他转型商业片拍了《英雄》之后。&/p&&p&但很少有人知道,即使是在他&strong&拍的文艺片屡屡获奖时&/strong&,也依旧逃不开被骂的命运。&/p&&br&&br&&h2&&strong&张艺谋为什么总被骂?&/strong&&/h2&&br&&strong&不可抗力的天注定&/strong&&p&张艺谋一出生,父亲头上就顶着“历史反革命”的帽子。&/p&&img src=&/50/v2-426c003d2c9ad53ba5ff2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4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p&&strong&1978年&/strong&,工人张艺谋,&strong&超龄6岁破格进入&/strong&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开学不久,就有人贴出大字报,针对破格录取之事。已经入学的张艺谋经历了退学、再入学,&strong&两进两出&/strong&才艰难完成了4年的学业。&br&&/p&&br&&br&&strong&为国争光却不被国人认可&/strong&&p&&strong&1988年&/strong&,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西方A类电影节中获得大奖。在当时,被盖上了一枚“&strong&为国争光&/strong&”的大戳。&/p&&img src=&/50/v2-07be7c232a_b.jpg&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5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br&&p&然而,不久后,以《中国电影报》为大本营,发表了一系列对《红高粱》的批评文章。《中国电影报》将这部作品称为“&strong&丑化、糟蹋、侮辱中国人的影片&/strong&”。&/p&&p&在此之前,由陈凯歌执导、张艺谋担任摄影的《黄土地》也被批评“没有跟上火热的时代步伐,展示了中国蒙昧落后的一面”。&/p&&img src=&/50/v2-2c58aa625d9b1955965cbe76c77700c3_b.jpg& data-rawwidth=&773&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3& data-original=&/50/v2-2c58aa625d9b1955965cbe76c77700c3_r.jpg&&&br&&p&张艺谋面对批评说:&/p&&blockquote&“《红高粱》在筹拍阶段,有人指责张艺谋在《一个和八个》(张艺谋担任摄影)里就歌颂土匪抗日,等到《红高粱》上映,又有人指责《红高粱》里的人物活得混混噩噩,缺乏崇高感。”&/blockquote&&br&&strong&西方世界的政治偏见&/strong&&p&&strong&1990年&/strong&,张艺谋带着《菊豆》报名参赛戛纳电影节,但由于当时整个西方世界都对中国存在强烈的政治偏见,中国电影也受到了“&strong&歧视&/strong&”。《菊豆》被安排在电影节最后一天放映。但在当年,《菊豆》成为&strong&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第一部中国电影&/strong&。&/p&&img src=&/50/v2-a4b9b29cb7c688dd9121decefaf2dfb8_b.jpg& data-rawwidth=&579&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9& data-original=&/50/v2-a4b9b29cb7c688dd9121decefaf2dfb8_r.jpg&&&br&&strong&国外获奖无数 国内倒打一耙&/strong&&p&&strong&1991年&/strong&,《大红灯笼高高挂》拿到了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还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strong&一面是国外的推崇和赞美,另一面是国内的批评&/strong&。&/p&&img src=&/50/v2-d127b1d8b3f3d3c29b332dde44001fa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0/v2-d127b1d8b3f3d3c29b332dde44001fac_r.jpg&&&br&&p&有华侨写信给媒体:&/p&&blockquote&“&strong&张艺谋执意用这些丑化中国人的片面的东西去取媚于洋人,换取洋人一大堆的奖杯。他让每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都承受着鄙夷。&/strong&”&/blockquote&&br&&p&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发表文章说:&/p&&blockquote&“《大红灯笼高高挂》‘&strong&为洋人而写&/strong&’的意向更为明确。张艺谋日渐明确自己的电影观众不再是中国市民,而是坚持西方中心主义的评委。”&/blockquote&&img src=&/50/v2-55d0e919ce717c10ddfcfb77bc2504f0_b.jp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6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50/v2-55d0e919ce717c10ddfcfb77bc2504f0_r.jpg&&&br&&p&张艺谋被定性为“&strong&出卖民族、出卖中国人,以取悦外国评委及观众&/strong&”。&/p&&p&对这些指责,张艺谋公开进行了驳斥:&/p&&blockquote&&p&“国际影展的评委来自六至八个以上的国家,他们不可能一致要以丢中国的丑为目标。”&/p&&/blockquote&&br&&strong&终获一致认可却意外百出&/strong&&p&&strong&1992年&/strong&,《秋菊打官司》获得了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巩俐也获得了威尼斯最佳女演员奖。之后电影局为张艺谋、巩俐举行了一个庆功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对该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正如电影中的上级(法院)给了秋菊一个说法,电影局也给了张艺谋一个说法,当年也形成&strong&张艺谋电影热&/strong&。&/p&&img src=&/50/v2-48bf2d04cb88a1fea1ba34_b.jpg& data-rawwidth=&836&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6& data-original=&/50/v2-48bf2d04cb88a1fea1ba34_r.jpg&&&br&&p&&strong&1994年&/strong&,&strong&张艺谋拍了《活着》,这部电影至今被普遍认为是张艺谋最优秀的作品,在国际上赢得了空前的荣誉。&/strong&&/p&&p&但,《活着》因为题材的原因没能在国内公映,张艺谋还遭到两年之内停止与境外投资方合作的处罚。&/p&&p&&strong&但,也因为《活着》,张艺谋的大师地位毋庸置疑。&/strong&&/p&&img src=&/50/v2-02186fba316e3e6db859d_b.jpg&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br&&blockquote&“《活着》一直没上映,作为一个导演,你的作品中国人长期看不到,是很失落的,我不能接受这情况。”&/blockquote&&p&张艺谋曾这样说。&/p&&br&&br&&strong&国内国外皆讽刺&/strong&&p&1998年,《一个都不能少》上映,为打击盗版,当时国家版权局的确为《一个都不能少》下发了版权保护通知,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国产影片的版权实行“&strong&红头&/strong&”保护。但因为这部电影的光明结局,因此被批&strong&粉饰现实&/strong&。&/p&&img src=&/50/v2-44ef7f3d4c6d_b.jpg& data-rawwidth=&382&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2&&&br&&p&次年,张艺谋将该片送去戛纳电影节参赛,谁知电影节主席雅各布公开表示,不喜欢《一个也不能少》,认为这部电影是在“替政府做宣传”。&/p&&img src=&/50/v2-92a0a1ad60fb32f02ba32650caa7bdee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50/v2-92a0a1ad60fb32f02ba32650caa7bdee_r.jpg&&&br&&p&于是,张艺谋在媒体上发表了《给雅各布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准备撤下先后送去的两部参赛影片《一个也不能少》与《我的父亲母亲》:&/p&&blockquote&“我不能接受的是,对于中国电影,西方长期以来似乎只有一种‘政治化’的读解方式:不列入‘反政府’一类,就列入‘替政府宣传’一类,以这种简单的概念去判断一部电影,其幼稚和片面是显而易见的。”&/blockquote&&br&&p&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把这起事件看做是“&strong&张艺谋的退场秀&/strong&”:“雅各布哪里能读懂自己手上的那封信,那主要是写给中国人看的,张艺谋要用这封信把自己‘后殖民主义文化’、‘表现丑陋和落后’的骂名和恶名声洗刷干净……现在他实在太需要一个机会来显示一下自己的政治态度。”&/p&&br&&br&&strong&惊人的举动引来惊人的骂声&/strong&&p&2001年,《幸福时光》公映,票房只有500万。张艺谋被称作“票房毒药”和“江郎才尽”,口碑与票房都跌到谷底。&/p&&img src=&/50/v2-30ce53afd449a_b.jpg&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br&&p&&strong&那时的电影界其实已经进入票房时代。&/strong&&/p&&p&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以400万投资换回3000多万票房,从此确立了“贺岁档”概念。1998年6部贺岁片的总票房,敌不过冯小刚的一部《不见不散》。&strong&冯小刚一枝独秀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2001年。&/strong&&/p&&img src=&/50/v2-4d6eb89abce58be3767ecb4c503b923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4d6eb89abce58be3767ecb4c503b9231_r.jpg&&&br&&p&&strong&2001年是张艺谋最困难的一年。&/strong&李安靠武侠片《卧虎藏龙》异军突起,获得了10项奥斯卡奖提名和1.28亿美元票房,最后获得4项奥斯卡奖,成为第一个在奥斯卡获奖的华人导演。&/p&&img src=&/50/v2-a8dd6b0e56d_b.jpg& data-rawwidth=&847&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7& data-original=&/50/v2-a8dd6b0e56d_r.jpg&&&br&&p&于是,这一年张艺谋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strong&拍摄商业片&/strong&《英雄》。&/p&&img src=&/50/v2-1d12baf6e94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1d12baf6e941_r.jpg&&&p&《英雄》作为内地投资过亿的电影,它在拍摄时就受到了媒体大量关注,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br&&/p&&br&&p&除此之外,这还是第一部在&strong&人民大会堂&/strong&举行新闻发布会和首映礼的商业片。《英雄》的内地票房2.5亿元人民币,&strong&是当年首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strong&,占当年&strong&全年票房的25%&/strong&,全球票房达到1.77亿美元。&/p&&img src=&/50/v2-bd0ac5d8f2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伴随惊人的票房,是同样惊人的《英雄》批评声。&/p&&p&《北京青年报》批评&/p&&blockquote&“&strong&张艺谋对场面的调度像调度团体操&/strong&”。&/blockquote&&br&&p&陈凯歌说:&/p&&blockquote&“我不喜欢《英雄》的主题。我也拍过‘刺秦’,可是我们拍摄的结局截然相反。我不认为牺牲个体生命成就集体是对的。”&/blockquote&&br&&p&有人从其首映礼和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背后看到了“商业大片背后的政治意图”。&/p&&br&&p&张艺谋当时谈及舆论的批评声音:&/p&&blockquote&“我们在社会和政治的诸多政策性要求下工作,已经不能100%地按自己的意思做,一定要去妥协和调整自己。空间已经是有限的,让众说纷纭又对你构成一些影响,你把自己的空间就弄得很小。”&/blockquote&&br&&strong&被官方保护的任性&/strong&&p&&strong&2004年&/strong&,张艺谋的第二部中国式大片《十面埋伏》上映后,又再次被骂出了新高度。&/p&&img src=&/50/v2-faf5b4e2f2340adbacc4f6fc810a5c2d_b.jpg& data-rawwidth=&421&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1& data-original=&/50/v2-faf5b4e2f2340adbacc4f6fc810a5c2d_r.jpg&&&br&&p&&strong&由于媒体对《十面埋伏》的负面评价过多,国家电影局召开媒体见面会,呼吁大家“以宽容平和的心态看待国产电影,给国产电影提供一个好的舆论环境”。&/strong&&/p&&p&为保证《十面埋伏》票房,&strong&电影局甚至发文推迟进口大片的上映&/strong&,官方解释是:“扶持国产大片是打造自己的航空母舰,抵抗外来的文化侵略。”&/p&&p&2004年年底,北京《艺术评论》杂志召开了研讨会,会议瞄准张艺谋“集体开火”,开列了张艺谋的“&strong&六宗罪&/strong&”,罪状包括追逐名利、失去灵魂、崇洋媚外、讨好西方观众、有文化恋尸癖、提高电影发行门槛不利于国产电影发展。&/p&&p&之后,张艺谋不接受媒体采访。大多数时候,张艺谋躲到了画面身后,把发言权干脆交给了张伟平。&/p&&img src=&/50/v2-1dd3cea3ee5c4c_b.jpg& data-rawwidth=&607&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50/v2-1dd3cea3ee5c4c_r.jpg&&&br&&strong&任性过后的重蹈覆辙&/strong&&p&&strong&2005年&/strong&,张艺谋为高仓健度身定做一部文艺片《千里走单骑》。&/p&&img src=&/50/v2-3bcc68d4a9fc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p&张伟平说:&br&&/p&&blockquote&“我们为什么拍这部片?就是&strong&为了堵别人的嘴&/strong&,别人不是说我们拍商业大片堕落了吗,就拍部文艺片。几千万堵一把嘴,中国有几个导演付得起这种堵嘴的代价?”&/blockquote&&br&&p&&strong&2006年&/strong&,张艺谋再度回归的第三部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时,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边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边是观众的不买账。&/p&&img src=&/50/v2-5cff34e5681c0dacf402adab9d67e49c_b.jpg&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50/v2-5cff34e5681c0dacf402adab9d67e49c_r.jpg&&&br&&p&知名评论家解玺璋毫不留情地批评:&/p&&blockquote&“黄金甲把张艺谋所表现出来的对权力的想像发挥到了极致,代表作就是开满银幕的金黄的菊花。支持他们这种想象的,更多的还是对于权力恐惧中夹杂着崇拜的复杂心理。这是人格被权力异化和扭曲的一种表征。”&/blockquote&&br&&p&虽然张艺谋一直否认运用官方力量及政府资源,但大家还是在电影之外寻找到了答案——&strong&张艺谋最终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strong&。此前,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中国8分钟》也顺理成章地交给了张艺谋。&/p&&br&&br&&strong&震惊全世界依旧被挑骨头&/strong&&p&&strong&2008年&/strong&,北京奥运会开幕式&strong&一举震惊了全世界&/strong&,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strong&好评如潮&/strong&。&/p&&img src=&/50/v2-3aa5e6df7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3aa5e6df72_r.jpg&&&p&然而,张艺谋&strong&依然逃脱不开被骂的命运&/strong&,起因是林妙可的假唱和电脑制作的火焰大脚印。&br&&/p&&p&什么是鸡蛋里挑骨头,这就是最好的例子。&/p&&br&&br&&strong&国师的一败涂地&/strong&&p&忙完了奥运会,几年没拍电影的张艺谋回归自己的电影事业。&/p&&p&&strong&2009年&/strong&,《三枪拍案惊奇》上映前,张艺谋一反常态,选择了频繁与媒体接触,接触的同时也在打预防针:别把他的复出当回事,他就是忙完了要拍部电影而已。&/p&&img src=&/50/v2-cf5c7d94ddaa9f7d5561add7d3985d82_b.jpg& data-rawwidth=&421&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1& data-original=&/50/v2-cf5c7d94ddaa9f7d5561add7d3985d82_r.jpg&&&br&&p&三枪首日票房达到2100万,创当时国产影片历史新高,但影片却遭到&strong&狂风暴雨式的打击&/strong&。&/p&&br&&p&该片豆瓣评分&strong&4.6&/strong&,是&strong&张艺谋所有作品里的最低分作品&/strong&。&/p&&img src=&/50/v2-b27c2dfaf603bb98fa6d_b.png& data-rawwidth=&1509& data-rawheight=&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9& data-original=&/50/v2-b27c2dfaf603bb98fa6d_r.png&&&br&&p&&strong&2010年&/strong&,《山楂树之恋》引起了两极化反应,有人高度赞赏,有人批一无是处。&/p&&p&甚至,《山楂树之恋》的&strong&原著作者艾米也站出来抨击张艺谋&/strong&搞错了“清纯”和“淫秽”的概念,称张艺谋和编剧没看懂故事,表示自己在电影里找到的“硬伤”不下100处。&/p&&img src=&/50/v2-977f5cefaee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br&&strong&失败的营销&/strong&&p&2011年,《金陵十三钗》在上映前就被批了,这次批的是&strong&营销失误&/strong&。&/p&&img src=&/50/v2-477fcee7ab7cd31594a1bfe_b.jpg& data-rawwidth=&428&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 data-original=&/50/v2-477fcee7ab7cd31594a1bfe_r.jpg&&&br&&p&&strong&上映之前&/strong&就有一篇指责这部影片“&strong&走情色路线&/strong&”的文章就在网上引发了波澜。不少网友质疑,文章作者尚未看过影片怎么就能下此结论?太武断了。&/p&&p&然而讽刺的是,让文章作者产生此等“第一印象”的,恰恰是影片制作方的种种“营销手段”,比如贝尔偷瞄倪妮胸部的大幅海报,又比如《我与贝尔演床戏》之类的花絮文章。&/p&&p&就连一家美国媒体也刊文指出,《金陵十三钗》在前期宣传中处处流露情色意味,&strong&令人反感&/strong&。&/p&&img src=&/50/v2-12a686ef82976ccdc31ee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br&&p&很多观众认为,如此的营销出现在一部表现&strong&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涉及民族创伤的严肃、敏感题材&/strong&电影上,实在非常不恰当。&/p&&p&好在,最后《金陵十三钗》口碑挽回了一点张艺谋的面子。&/p&&br&&br&&strong&与老东家分手后的头炮是哑炮&/strong&&p&2014年,万众期待张艺谋的《归来》能打个翻身仗,但&strong&这仗却没打响&/strong&。&/p&&img src=&/50/v2-7145473bfa778f3dacab1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7145473bfa778f3dacab1e_r.jpg&&&br&&p&有人说: “那个拍《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活着》的张艺谋,&strong&他归来了!&/strong&”&/p&&br&&p&也有人说:“如果你哭了,但愿是给气的。活着的张艺谋,&strong&没有归来&/strong&。”&/p&&br&&br&&p&再到今年的《长城》,截至本文章发布上映6天,5.7亿的票房,这数字挺好看的,但是&strong&离1.5亿美元的耗资还有距离&/strong&。不仅成本还没回收,&strong&口碑更是一扑到底&/strong&。豆瓣评分没有低过《三枪拍案惊奇》,其中流量偶像的粉丝刷分发挥了巨大作用。&/p&&img src=&/50/v2-eba49d34bdea_b.pn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7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50/v2-eba49d34bdea_r.png&&&br&&p&也有人说,&strong&如果这部《长城》不是张艺谋拍,评分会高一点。&/strong&&/p&&br&&br&&strong&为什么大家对张艺谋这么的不宽容?&/strong&&p&一开始,张艺谋被骂,多少有点“&strong&枪打出头鸟&/strong&”的意思。后来,张艺谋被骂,也有“&strong&羡慕嫉妒恨&/strong&”掺杂其中。再后来,&strong&官方保护惹人眼红&/strong&。再后来,&strong&利益链的推动转型商业片&/strong&。再后来,&strong&成了全世界人眼中的中国国师&/strong&。再后来,&strong&曾经的艺术片大师一去不复返&/strong&。&/p&&img src=&/50/v2-bfdefe2b98c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0/v2-bfdefe2b98c_r.jpg&&&br&&p&张艺谋说:&strong&你个儿大,不打你打谁啊&/strong&。就算不是我,而是李艺谋、王艺谋,他们一样要用新的力量、新的观念打你,就像我们历史上打谢晋一样。&/p&&br&&p&张艺谋说:&/p&&blockquote&好像我们对自己的电影评判标准都是特别严苛的,但对人家的电影,又用的是另一套评判标准,这就是典型的&strong&双重标准&/strong&。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是我特别明显的感觉。对外来的电影,我们全都理解,我们全在讲梦、讲童贞。对自己的东西,马上就亮出非常犀利的宝剑,让你体无完肤。说到底,&strong&我们就是不爱惜自己的艺术家,不爱惜自己的创作&/strong&。&/blockquote&&br&&p&张艺谋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他的《活着》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最佳,也正是因为如此,观众希望张艺谋可以再一次证明自己,&strong&在这种无形的期望中不允许张艺谋有一丝差错&/strong&,走错一步,就是当头一棒甚至众人把你推向悬崖。&/p&&p&这就像,你小时候只要考过一次100分,你身边的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都会认为下次还是100分,哪怕是99分,就是没考好,就是退步。&/p&&p&&strong&这是中国人的惯性思维&/strong&。&/p&&br&&br&&p&往好点儿说,&strong&观众对期许的背后是爱的表现&/strong&。可是,&strong&用爱的名义去绑架&/strong&张艺谋,是&strong&不公平的&/strong&,是&strong&可悲的&/strong&。&/p&&br&&p&当然,&strong&电影的好与坏&/strong&,向来就是一件&strong&主观&/strong&的事儿,任何人都有夸或骂的权利。树大虽招风,但应就事儿论事儿。&strong&为了骂而骂,不是明智之举。&/strong&&/p&&br&&br&&blockquote&&strong&你信不信,我今天就是拍部《活着》,也会被人骂。——张艺谋&br&&/strong&&/blockquote&&br&&p&影视圈杂志社开启影评人招募,详情点击此&a href=&/p/& class=&internal&&影视圈影评人招募&/a&&br&&strong&——————————————&/strong&&br&&/p&&p&影视圈微信ID:circlemag&/p&&p&公众号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