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顺治出家的寺院师父把自己的亲属带到寺院如法吗

大安法师:出家师父到居士家住并化缘是否如法--学佛网
&大安法师:出家师父到居士家住并化缘是否如法
发布:净山&[ &]&& 日期: 10:07:00&&
  问:经常有一些出家师父到居士家里一住就是几天,以看病、看事为由化缘,吸引很多居士去看病,看事,而且他们还给师父扬名――非常灵、非常准。请开示是否如法?  大安法师答:首先,讲到一个如法的比丘,他会住什么地方?就好像一个鸟,它会住什么地方?鸟要投树林而住,贼要投他的贼窝而住,比丘要投寺院而住,这是法尔自然的事情。除非有特殊的因缘,没有特殊因缘,有寺院一定要投寺院住。  如果他一来一头扎到居士那里,寺院都不去打听,不去挂单,这个比丘本身就有问题了。然而不仅一住,还住好几天。给人看什么病呢?他有行医证吗?他有资格看病吗?他出家人看什么病呢?出家人是干什么的呀?可能是不是还要给人算算卦呀?你家有什么吉祥、灾呀,有什么灾祸我来给你消一消哇。这些很有可能是坑蒙拐骗的,大家可不要去上当啦。有很多假和尚穿着这身衣服到处说,你有血光之灾呀,你家里有什么东西呀,把人家讲得很害怕。不要紧,你给我多少多少钱,我到哪里给你超度,我有什么办法给你转灾。这些东西一听都是假冒的,都是不值得去相信的;但是众生颠倒,一听这些他相信了。  上次在北京,都有个居士说她被人骗了三万块钱。骗子知道她有个女儿,说:“你的女儿最近有血光之灾啊!”她一下子害怕了:“那有什么办法吗?”“这没问题,有三万块钱,我就给你改变。”她就赶紧到银行里面取了三万块交给他。交给他转身――哎,找不到这个人了。上当了――吃亏上当,一把鼻涕一把泪:“哦,我给别人骗了。”所以你不要相信他非常灵,非常准,这个说明你学佛的动机还没有摆正。  学佛是什么?学佛就是恳切地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灵和准哪?这个世间都是三界火宅,不容一刻地停留。这个世间是苦不堪言,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做菩萨,去成佛,然后再到这个世间拯救这些苦难的众生,这是我们的发心,这是我们的发愿,你这样老实去念佛。你出现这些事:这样的出家比丘,到那里说非常灵、非常准,给你看。这些出家师父是什么?  你不要怪罪出家师父,是你心里感召过来的,是你有这个妄想,就出来这个东西。如果你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那出来的就不是这些看病看灾的人了,那真的是正知正见,甚至在梦中都能见阿弥陀佛了。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初次去寺院禅修必看,只要懂得这些就够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很多第一次去禅修的朋友,对寺院禅修比较陌生,特别是寺院这种神圣庄严的地方,要遵守的佛门礼仪也比较多。大家千万别太担心,也不用特地去看什么佛教礼仪戒规,你只需要注意下面这些,就足够了!  一、称呼  去寺院禅修如何称呼身边的人?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    师父:在寺院里,见到出家僧人(无论男、女),统称为“师父”,可以说是对出家人最稳妥的一种称呼。“师父”二字,与“弟子”之称刚好相对,意思是如师又如父,授我佛法如师,生我慧命如父,是对出家人最为亲切的德称,很尊贵的。如果你认识这位师父,可加法名,称“某某师父”。  法师:指精通佛法,依法为师,指导他人修行的出家人,标准是很高的。在寺院禅修,对指导我们的师父,我们也可以称为“法师”,以示恭敬。如果你认识这位师父,可加法名,称“某某法师”。  和尚:许多人以为,出了家就是“和尚”,其实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团中确实奉行六和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始得成就。一个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称“住持”、“方丈”。  师兄:一起禅修的朋友,不论男女老幼一律都会以「师兄」来称呼。因为学佛入门是没有先后之分的,只有开悟有先后。每一个人不管初学或是老资格,追求的就是自性佛性的显露,也都一律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二、进入寺院  在现在的寺院里,一般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等。不管是哪个殿堂,我们在进入的时候,一定要靠门的一侧进入,在哪一侧进入就要先迈哪只脚。如果再右侧进入,那就先迈右脚,从左侧进入,就先迈左脚。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直接从中间进入,这是佛菩萨的道,如果我们走了,对佛菩萨是不恭敬的。    在进入大殿之后,中央的拜垫也是不能用的,因为它是方丈和尚礼佛只用,我们应该在两旁礼拜。凡有人礼拜,我们不能从他面前经过。我们在殿内礼佛,应该顺时针依次礼拜,切不可逆时针礼佛。在寺院中的法器,也不可随意敲击,法器是僧侣早晚功课之用,亦是龙天之耳目,要尊重爱惜。  三、过堂和药石  僧众的早餐和午餐叫做“过堂”。 晚上的用餐叫做“药石”。  过堂须知:也就是吃饭,在寺院里禅修,我们会跟出家人一起吃饭。这其中有许多礼仪需要遵守,这些去了以后有法师会具体教大家。我说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你不能出声。你可能碗筷放得不对,可是最重要的是你不能说话。加饭加菜都不能说,会有人给你打菜的。  佛家称晚餐叫药石。因为人必须摄取食物来滋养色身,以便有体力弘法利生,但一般的修禅者都是“过午不食”,所以禅宗称晚间所吃的稀饭为“药石”,又叫药食。意思是为了治病、疗饥才用此食物,含有警惕我们要克制取用,要懂得惜福节用,以减少奢侈浪费而达抑贪的目的。  所以在少数寺院,禅修者没有晚餐吃,你不要觉得奇怪。    四、物品  入寺前不吃气味浓烈刺激的食物,不涂抹香水,不带荤腥食物入寺。建议带雨伞、自用洗漱物品,如牙具、毛巾、防晒品等,笔记本、笔、换洗衣服一两套(黑色长裤),平底鞋一双。  一般禅修要求的着装要求::黑色长裤,平地鞋,宽松的衣服,要整洁,男士不能只穿背心、短裤、打赤膊、穿拖鞋。女性长发宜束起,可淡妆或素颜,穿着舒适放松(因要打坐,避免穿牛仔裤、高跟鞋、衬衫、裙子、短裤、高跟鞋、拖鞋等)。  五、手机  在禅修的过程中,手机是必须上交给寺院相关人员,统一保管,结束那天才发放。也有的寺院没有要求上交手机,但是手机必须关机或者静音,目的是不要影响到自己和大家的修行。    六、皈依和义工  皈依:许多人对这个皈依不理解,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皈依其实就是种了个信佛的种子,皈依好比入学,从此就正式成为佛的学生了,要真正开始学习了。  皈依后有三条基本要求:不再皈依其他宗教或神鬼;不再皈依外道典籍;不再皈依外道教徒。  义工:这个大家都清楚的,重点强调下:去寺院做义工是大功德的事情,鼓励大家去做这种有意义的事情。  七、费用和随喜  费用:寺院举报禅修班,大多数都是不收费的。  随喜:不是收费用,不是让你捐款,是让你种福田,给自己做功德。如果没有条件,或者不方便,就不要勉强,可以一分钱也不拿,心里随喜就行。有的人为了面子而随喜,这是不如法的,拿再多也没有功德。  还有许多礼仪,在这里我就不再多说,因为进入寺院以后有专门的师父为大家讲解。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 THE END -  ▼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 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十天内免登录
佛学常识:如理如法的与出家师父相处
不少人在初学佛时,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失礼。其实,只要心存恭敬,即使不小心犯错,法师多半很慈悲,不但不会怪罪,反而会适切地修正,让我们也可从中多学一课。例如:想向不认识的法师请教佛法,首先在请教法师法号时,很多人就不知如何开始,这时,可以说:“请问您的‘上下’如何称呼?”“上下”两个字的意思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因此佛教徒为表达对法师的敬意,就以“上下”为称呼法师的方法。而在向法师请教问题前,或是平常遇到法师时,可以行问讯礼或双手合掌说:“阿弥陀佛!”至于在与法师说话的时候,可以保持双手合掌,除可免去手足无措的紧张感,也可帮助人精神专注;若谈话时间较久,觉得手酸,可以改为操手。顶礼法师非偶像崇拜有些初次随朋友到寺院拜访法师的人,看到学佛的朋友向法师顶礼时,可能会感到疑惑,不知道向法师顶礼是否为偶像崇拜?其实佛教是依法不依人的,佛教徒所顶礼的并非法师个人,而是僧宝;所以向法师顶礼,并非对法师个人的崇拜,而是出自内心对三宝的恭敬与感恩。顶礼法师的时候,要先口称:“顶礼法师三拜。”如果法师说:“一拜就好”、“问讯就好”,则依从法师的话,并回一声“阿弥陀佛”。此外,在顶礼法师前,也要留意环境与时机合适否,比如当法师正在用餐、读经、睡卧时,或是在人多闹杂处、厕所等不净处、路上,便不宜向法师顶礼,此时只要双手合掌或问讯即可。如果想要供养法师,则可双膝跪地,然后将物件双手奉上说:“供养法师。”,此时不应说是“与法师结缘”,因为供养是下对上的礼节,结缘则是上对下的客气话。写信应有的礼貌在向法师请法的方式中,除了亲自拜访法师,写信求教也是常见的方式,但是一般人在写信给法师时,常会因不熟悉称谓方式或书信礼节,而不知从何下笔。例如在写信封时,常会面临一个问题:“需不需要写师父的姓氏呢?”因为中国自晋朝道安法师提倡与佛陀同姓后,便都以“释”为姓,不像在家众有不同姓氏,所以写信时不必写法师的姓,只要写上法师的法号即可。但是要在法师的法号靠左处,缩写“上下”二字,例如“上○下○法师”。若是需封口的信封,要在法师称谓后写上“启”字,表示请对方开启信封;若是明信片,则写“收”字。为增加敬意,可增写为“尊启”、“道启”或“慈启”。当面对空白的信纸,一般人首先遇到的问题仍与信封一样,不知开头如何称呼法师。若是自己的皈依师父,可径称“师父”、“上人”或“吾师”,不需再写师父法号;若非自己的皈依师父,则可视年纪而定,如长者可称“老和尚”、“老法师”或是“长老”,同样不必再写师父法号;至于与自己同年或年纪轻于己者,则可以写对方的法号,并冠以“上下”,或者因为信封上已有对方的称谓,可以直称“师父”、“法师”、“住持”等。至于法师法号后的敬语,要以对待长辈的称法来写,才显得尊敬,可用“尊鉴”或“慈鉴”。在结尾处的祝福,则可用“敬请”、“祗颂”或是“恭叩”,再另起一行写上祝福的内容,如“慈安”、“慈航普度”、“智慧圆满”、“法喜无量”等,都是贴切吉祥的用语。最后,在信末部分,若是写给自己的皈依师父,可自称为“徒”或“弟子”;写给其他法师则可先写“三宝弟子”,再写自己的名字。姓名下须再写上“顶礼”或是“跪白”,因为顶礼是恭敬三宝的重要行仪。一般居士常不论写信对象,通称“合十”或“合掌”,这样的写法较适用于晚辈与平辈,而不合用于被尊为长辈的法师。指引我们生命实相的导师很多人在写信或拨电话给法师时,可能会因为担心用词不当,而忐忑不安。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紧张,可以尽量放宽心;当自己在和法师说话时,甚至不妨就坦诚地请教法师:心里若感到紧张不安,可有安心妙法?可以指点迷津?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法师是指导我们学佛、了解生命实相的导师,应心存感恩。而藉由学习学佛行仪,我们不但有方法来表现我们对僧宝的恭敬心,也能改善我们平常积习已久的散漫言行,可以说由于这些规矩的目的在调伏心念,所以能帮助我们得到真正的身心自在,而非权威的硬性规定,因此不同于长官要求部属的强制情形,而能够在与法师相处时得体又自在。
本文来源:网易原创
作者:中国佛教网
关键词阅读: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楞严经》传入中国的因缘非常不易,此经未来,盛名先至。隋朝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经》而创立一心三观法门,后遇梵僧以止观示之。梵僧阅后告诉智者大师:“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此后智者大师便向西方虔心遥拜,希望能一观楞严的意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以出家的寺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