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查德与曼昆对曼昆版宏观经济学学的解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苹果/安卓/wp
积分 58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39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签名中使用代码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哼哼签到天数: 3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5]常住居民I
& && & 个人认为,都是非常好的书,没有理由能证明哪一本比另一本更好。&&布兰查德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大师级人物,现在活跃在学术一线以及政策前沿(比如美联储主席博南克)的MIT毕业的经济学家都是布兰查德的学生。&&他的这本书结构清晰、循序渐进,是一本非常流行的中级宏观教科书。 MANKIW是新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所著《经济学原理》畅销全球。 MANKIW的〈宏观经济学〉是现在最流行的中级宏观教科书。&&如果说这两本书有什么区别的话。 那就是布兰查德是按照短期(经济波动)、中期(加入劳动市场)以及长期(经济增长)来组织材料的。& & 而曼昆的书是按照古典理论(长期经济)、增长理论(超长期的经济)、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的微观基础来组织的。&&因此或者可以说,布兰查德的书更“凯恩斯”一些。&&而曼昆的书反映了新凯斯学派受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极大影响,强调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成为现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流。&&结论仍然是,两本书都是好书。 你如果想买一本的话,我推荐 MANKIW的〈宏观经济学〉。
& && &一、对于入门者(暂规定为尚且不能熟练运用基本理论者),此二书都有熟读必要。请记住,这两本书中都没有一句废话,句句都要琢磨。二、blanchard之书貌似更“教科”一些,例如他会在书页旁侧将大段文字描述用简单的符号再归纳一遍,这样下次复习时很方便的就找到需要细读的原文。而且这本中级教材读完可以过渡到他所写的另一本高级教材《宏观经济学教程》(lectures of macroeconomics),在逻辑、体例的一致性上有些优势。三、两本书对照着读。尽管是优秀的教材,但是读者千千万,思维方式也就千千万,有人这里读不顺,有人那里读不顺。我的看法是,与其反复钻研那你看不明白的地方,不如对照其他书籍。理顺思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引发你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另一位作者为什么那样写。四、萨拉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我认为已经超出中级教材范围。读的懂就值得购买,读的一头雾水那请你回到中级教材。或许顺序应该这样:曼或布的中级教材-罗默的advance-萨拉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萨的那本我尝试过几次,读了开头就没决心读完,然后便发现宏观经济学流派太多,打算读完经典真的要有点毅力。
& && &&&欢迎拍砖!!
载入中......
建议LZ加上一本新古典的中宏,个人推荐威廉森,萨克斯(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已经不时兴了看的必要性不大,可以删去。罗默之后如果有余力直接上高宏
Soopin 发表于
建议LZ加上一本新古典的中宏,个人推荐威廉森,萨克斯(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已经不时兴了看的必要性不大 ...威廉森??
山东汉子 发表于
威廉森??……别跟我说你没听过,目前国内被讨论最多的中宏教材
Soopin 发表于
……别跟我说你没听过,目前国内被讨论最多的中宏教材
Soopin 发表于
……别跟我说你没听过,目前国内被讨论最多的中宏教材
给我发链接啥意思……
Soopin 发表于
给我发链接啥意思……点进去看!
山东汉子 发表于
点进去看!必然看了啊……
Soopin 发表于
给我发链接啥意思……你现在在哪里呀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不好意思,我看他们的书也基本上过去5、6年了,记得不会特别清楚,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初级宏观经济学,当然曼昆也有一本中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那本是中级宏观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当然是一本很生动的教材,所以初级学他的也挺好的,中级的话尽管二者都有教材,但是比较偏好布兰查德的,虽然二者都是新凯恩斯主义流派的,尤其是曼昆天才少年,但是曼昆本人相对来说也更加的极端,基本只讲新凯恩斯的内容,而且布兰查德的书貌似更加严谨,学起来会比较舒服。就我个人来讲,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10大法则,萨缪尔森那本包罗万象的教科书的生动例子和分析,巴罗的GDP统计内容,布兰查德和多恩布什的严谨体系是他们的教科书给我留下的非常深刻的印象。
不好意思,我看他们的书也基本上过去5、6年了,记得不会特别清楚,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初级宏观经济学,当然曼昆也有一本中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那本是中级宏观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当然是一本很生动的教材,所以初级学他的也挺好的,中级的话尽管二者…
曼昆是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他的经济学原理风靡世界,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级的教材,通俗易懂。他的中级宏观经济学的也很不错,难度上肯定要比经济学原理要难,但是条理清晰,分析得很透彻,是学习中级的好教材。这本教材也是很多学校考研的专业课教材,央行每年的招聘考试很多经济类的题目也是曼昆中级宏观的内容。接下来,我会以读书笔试的形式把这本中级宏观简写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些教研或央行的盆友。基本上是把要点梳理出来,没有做太多的解释,写字实在是费劲啊。&/p&&p&&strong&第一篇 导言&/strong&&/p&&p&&strong&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中的科学&/strong&&/p&&p&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问题&/p&&p&
收入、价格、增长、失业等问题。&/p&&p&
二、研究方法:建立模型&/p&&p&
用模型来解释问题,涉及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给出的做为既定的变量。一个模型就是要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p&&p&
三、关键假设――价格&/p&&p&
1、价格是有伸缩性的用来解释长期经济&/p&&p&
2、价格是粘性的用来解释短期经济&/p&&p&&strong&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数据&/strong&&/p&&p&
一、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活动价值&/p&&p&
1、计算GDP的规则&/p&&p&
(1)流量和存量 &/p&&p&
(2)市场价格&/p&&p&
(3)二手商品&/p&&p&
(4)存货的处理:存货增加,GDP增加。存货出售,一方面支出增加了,同时企业的投资减少了,因此GDP不变&/p&&p&(5)中间品和最终品&/p&&p&
2、GDP平减指数&/p&&p& 二、消费物价指数―衡量生活费用&/p&&p&
CPI与GDP平减指数对比&/p&&p&CPI&/p&&p&GDP平减指数&/p&&p&衡量消费者购买产品与服务价格&/p&&p&衡量所有产品和服务价格&/p&&p&包括国内和国外产品&/p&&p&只衡量国内产品&/p&&p&固定一篮子商品(拉氏指数)&/p&&p&变动产品(帕氏指数)&/p&&p&高估生活费用的增加&/p&&p&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p&&p&
三、失业率-衡量失业&/p&&p&总人口=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p&&p&
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p&&p&年份数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100%&/p&&p&
GDP、CPI和失业率反映了经济状况,接下来几章分别研究这三个变量是如何决定的,以及经济政策如何影响这几个变量的。&/p&
曼昆是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他的经济学原理风靡世界,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级的教材,通俗易懂。他的中级宏观经济学的也很不错,难度上肯定要比经济学原理要难,但是条理清晰,分析得很透彻,是学习中级的好教材。这本教材也是很多学校考研的专业课教材,央行每…
威廉森的新古典宏观教材,首推,凯恩斯部分着墨不多,但整本书不论是内容还是体系,都清晰明朗,很容易接受。相比之下,巴罗的现代观点,不提也罢。&br&方福前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读宏观不学流派,纵使天才也枉然。&br&加特纳的宏观,欧洲的教材,这个只有英文版,对传统的模型扩展较多,开阔眼界。&br&高鸿业的还是别看了,对学习高宏几乎没帮助,他主要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内容。不如直接看萨缪尔森。&br&曼昆对细节基本上是一笔带过,读完也不知来龙去脉,看似简单,其实是痛苦的。&br&布兰查德可以考虑,他建模和曼昆不同,有时间,可以对比看看。&br&巴罗写教材水平不如威廉森&br&国内北大张延的还不错,可以在看流派之前看一遍&br&夏皮罗的宏观经济分析,这本书可能难找&br&芬斯特拉的国际宏观经济学&br&不管看什么书,一定要做习题。&br&建议还是先学好微观和数学,否则会多走很多弯路。
威廉森的新古典宏观教材,首推,凯恩斯部分着墨不多,但整本书不论是内容还是体系,都清晰明朗,很容易接受。相比之下,巴罗的现代观点,不提也罢。 方福前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读宏观不学流派,纵使天才也枉然。 加特纳的宏观,欧洲的教材,这个只有英文版,…
一.方法1:部分章节的暂时放弃。&br&曼昆老师的《经济学原理》作为入门教材,书的广度很大。如果因为时间上的不够,可以暂时放弃部分章节,对理解和学业期末考试都不会影响太大,具体如下:&br&微观部分:第12章:税制的设计;第19章:收入与歧视;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br&宏观部分:第27章:基本金融工具;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br&注:以上章节参照北大出版社第五版,以下皆参照第五版。如果有时间的话,强烈建议以后补完上述章节。&br&&br&二.方法2:框架法。&br&1.一个大框架是经济学原理的微观部分与宏观部分,即上下册作为两个不同概念来研究。这样做有2个理由:&br&(1).出于经济史和研究方法上来说,两者的差别非常大。不恰当的比喻是:微观经济学是基于现实日常生活的理论提炼;宏观经济学一部分更像是某个人(即凯恩斯)拍拍脑袋,自己建模并高度抽象出的一个新知识体系。&br&(2).先着重把两部分分割开更容易学好,可以适当忽略两者的联系。在入门学习过程中,这样做无伤大雅。&br&2.微观部分的具体框架。&br&核心是“价格”。&br&具体帮题主梳理下,可以先过一遍,心里有个数:&br&(1)产品市场:“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br&(2)生产市场:“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br&(3)生产要素市场:“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非考试重点,知识体系中是重点,理解是难点)&br&(4)其他:大纲性、具体应用性和扩展性的三类章节。&br&3.宏观部分的具体框架。&br&(1)宏观数据概念解释: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br&(2)长期(古典):第9篇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第10篇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br&(3)短期: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br&(4)其他:国际部分(第11篇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前沿理论部分(第13篇最后的思考)。&br&4.小框架法&br&(1)微观部分内容太杂,太多。多看目录,。建议笔记方式,直接书上空白处笔记,除非极其重要否则少在文字部分划线。&br&(2)宏观部分内容抽象,建议准备一个本子,自己多总结,总结大块理论模型,少总结细节。&br&&br&三.习题选做&br&1.时间多建议全做,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大部分读完高鸿业老师《西方经济学》的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往往大逊读曼昆老师书的人,关键就在课后习题的设置方面和新闻摘录方面。&br&2.时间不多可以只做奇数题,或作3的倍数序号题(类似)。&br&总之,题一定是要做的,做的再少也比不做好。每章做一个题都行。&br&&br&四.其他参考文献。&br&两本学完后,建议中级进阶看这些书:&br&(1)微观:时间少看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时间多看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br&(2)宏观:不管你时间多还是时间少,别看高鸿业。&br&两本国外书选一本:&br&《宏观经济学》,曼昆老师出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一样的套路,一样的味道。一脉相承。&br&《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的版本,理论框架我见过最为清晰的,预期部分可暂时不看。&br&&br&五.结语。&br&希望楼主读完《经济学原理》,可能当你读完后,你会发现你看待人类社会的方式会有很大改变。&br&“学会供求,鹦鹉都能做经济学家。”这句话送给你。送给那些夸夸奇谈的人。&br&注:在我看来,了解经济的人不夸夸其谈,只会畏手畏脚,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先从夸夸其谈做起吧。唉。
一.方法1:部分章节的暂时放弃。 曼昆老师的《经济学原理》作为入门教材,书的广度很大。如果因为时间上的不够,可以暂时放弃部分章节,对理解和学业期末考试都不会影响太大,具体如下: 微观部分:第12章:税制的设计;第19章:收入与歧视;第22章:微观经济学…
谢邀。一家之言一家之言。&br&&br&首先,经济学这门课不是闹着玩就能学会的,你不可能用业余时间娱乐的就学会了,这么想的话,你就不要学经济学了。&br&&br&其次,不要相信什么理工科学生可以几个月就轻松学会经济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都是智商不够才学的这种傻逼言论。经济学想学透,一点也不容易。&br&对于这本教材,相信是有人推荐你了吧。不过我想说,从个人体验来看,如果你说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话,实际上是入门教材,按照国外大学的设置,就是经济学导论,101课程。按照国内大学的话,比如贸大,根本连讲也不讲,初级微观直接上平狄克,宏观直接上多恩布什,据说效果颇佳。&br&&br&&br&教材讲的比较浅显易懂,换种说法,就是废话较多。所以想了解一下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是没有问题的,自学的话价值不大。&br&&br&国外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废话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去理解一个概念,不惜花好几页去给你举例子。但是经济学的一些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所以举例子经常举得不伦不类,难以贴近实际。&br&&br&所以如果想自学的话,又想尽快的看脱水内容,就买一本平新乔的十八讲来看,看不懂的参考高鸿业,一周彻底弄懂一讲,半年啃完,平时找找范里安的练习题做,是比较有效率的,否则按照导论到初级到中级,你会重复学习好多不必要的知识。这两本教材比较适合中国人来读,因为它系统性很强,逻辑清晰不拖泥带水,再加上本身就是中国人编的,避免了渣翻译的出现。&br&&br&经济学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抽象,理论性很强,而我们经常说的一些宏观政策啊之类的,只是经济学中的一两章的内容,所以联系实际在大部分内容中都很难,比如厂商理论,消费者理论里面的一些边际概念,弹性概念等等,曼昆的教材我找了好久都找不到谁是分母,这多容易混淆啊。&br&&br&经济学其实难点不在于公式,模型,定理,你是算出来什么数了之类的表象内容,经济学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它内部的一些逻辑。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些假设,如何做假设,如何推断,这些很重要,而不是能在多少公里之外用看不见的手给人激光除毛。经济学多训练的还是内功,即内部逻辑,而不是人肉计算器。&br&&br&想明白这些,再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这无聊的玩意儿,然后扔掉你的曼昆书,至少先看看尼科尔森的微观经济学吧。
谢邀。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首先,经济学这门课不是闹着玩就能学会的,你不可能用业余时间娱乐的就学会了,这么想的话,你就不要学经济学了。 其次,不要相信什么理工科学生可以几个月就轻松学会经济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都是智商不够才学的这种傻逼言论。经…
&b&感谢大家的点赞和收藏,这给了我莫大的继续更新的动力。谢谢。&/b&&br&&br&&br&&b&[日更新]更新答案在最后的部分【我是怎么学习《微观经济学》的】&/b&&br&&b&-----------------------------------------------------------------------------------------------&/b&&br&谢没人邀。认真答题,不抖机灵。&br&&br&首先,不了解题主的专业基础情况,不清楚题主为什么会说“发现课余根本读不完而且还要花时间理解”,因为在我和周围的小伙伴看来,没有哪本经济学教材会比曼昆的更通俗易懂了。所以,我还是建议题主审视一下自己自学经济学的目的吧,如果真的是想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曼昆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是为了抖机灵找话题,而且还觉得难以理解,其实根本用不着看曼昆的,随便在地摊上找本什么牛奶可乐经济学或者经济学一本通,足矣。&br&&br&如果题主真的是要学习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可以继续往下看。个人的学习过程,效果还可以。&br&&ul&&li&&b&首先,题主需要明白,曼昆这本书重点是在讲什么。重点就是那十大原理&/b&,而不是眼花缭乱的公式和模型啊。你可以一个公式都记不住,但是一定要记住这十大原理,在看第二章之前,就要把这十大原理背过,然后时时回想,书中的每个章节每个例子都可以归入到哪个原理之下。&b&重点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思路,经济学的抽象思维方法,而不是别的其他神马的。&/b&&/li&&br&&li&我当初看微观部分的时候,方法很简单,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实际上就是抄书,抄了有小半本吧,后来学宏观去了,就不再抄了。但是抄完之后,思路很清晰了啊,对经济学的抽象思维有一种很亲近的感觉,后来学宏观、平狄克、范里安、尼克尔森、平新乔他们的,跟开挂了似的,理解起来特别容易。&b&所以,你可以抄书,看到好的地方就抄。&/b&&/li&&li&下面的这个方法是我在看多恩布什的宏观的时候用的方法。我白天看完一章,然后晚上回到宿舍,就在电脑上&b&画思维导图&/b&。自己先尽量回想,能想起来多少是多少,画完后再和课本对照。电脑画和手动画都差不多,至于怎么画思维导图,是另一个问题了,题主可自行百度搜索或知乎搜索。贴一张自己画的思维导图&img src=&/0b0f0ab456e2d966e6104_b.png& data-rawwidth=&758&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8& data-original=&/0b0f0ab456e2d966e6104_r.png&&&/li&&/ul&&br&&ul&&li&最后,曼昆书上的例子还是蛮好的,用来抖机灵其实效果也不错,关键是得记住这些例子啊。&/li&&/ul&祝题主学习愉快&br&&br&-----------------------&b&[日更新]我是怎么学习《微观经济学》的&/b&-----------------------&br&&ul&&li&微观经济学课程开在大一下学期,上学期的专业课是传说中的政治经济学。虽然学习了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但是由于一开学就被政经恶心到,所以对经济学类的课程么有半点兴趣。不过有时候生活就是那么美妙,在大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对微观经济学竟然开窍了。&/li&&/ul&这件事的缘起始于考试月最开始的那个星期,当时我在自习室背英语单词,真心不想背单词啊,所以找出来之前老师推荐的一个大神的文章来看,这一看不要紧,就把我带进了经济学的奇妙世界。&b&这位大神叫张五常,那篇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的经济制度》,专为科斯教授而写。&/b&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我扔下英语课本,看了一天的《中国的经济制度》。文章很短,一天就看完了,虽然没看懂,但是对经济学的兴趣就那么燃起来,像小孩子发现新世界一样,我惊讶的发现原来经济学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有用。&br&&br&微观经济学的考试是在考试月的最后一天,距离英语考试中间隔着差不多三个星期。我看完五常先生的文章之后,很快就意识到,如果我希望学好经济学,那么现在必须从微观开始打基础。所以从第二天开始我就一门心思的复习微观,当然,其他课程的考试也没落下。&br&&br&我给自己大致规划了一下,计划用三周的时间把课本看两遍(课本是自己学校老师编写的,虽然不如高老的西经那么有名,但是编者水平很高,写的非常通俗且有趣),但是后来因为学习的时候比较投入,&b&三周时间内看了三遍,平均一周看一遍&/b&。&br&&br&由于考试月期间自习室都是人满为患的,而我又不想整天去占座,所以我每天都是带着一瓶花露水去树荫底下、教室走廊、路灯底下看的,尤其是晚上的时候,校园里很安静,能很投入的看下去。&br&&br&第一遍的时候确实看的非常吃力,因为上课的时候没有好好听讲,很多地方一时半会理解不了。现在回忆起来,我是极其幸运的,因为我记住了一句让我受益良久的话&b&“边际相等原则”&/b&,这是有一天良心发现,听了半个小时,听见老师讲题的时候不断的重复这句话,所以我也就顺便记住了,现在看来这句话对于理解微观是十分重要的。&br&&br&&b&第一遍看下来,基本上能理解书上在讲什么,而且很认真的把名词解释都给背过了。&/b&中国人编写的书就这一点好,名词解释的概念会给的非常具体清楚,而这对于进一步的理解和论述是非常重要的。当时只是想着好好学习,没有其他的想法,后来总结一下,觉得我还是十分受到上天眷顾的,稀里糊涂的走在了记忆曲线的轨道中。&br&&img src=&/ed29d9bab4ea4c5c76d6ce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1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图片来自网络&br&&br&记忆曲线是这样的,是说我们学习新事物后对新事物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了新东西之后要及时地进行复习,以达到下面这种效果:&img src=&/804ebaeac1ab7dac229a0d7_b.jpg& data-rawwidth=&548&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8& data-original=&/804ebaeac1ab7dac229a0d7_r.jpg&&图片来自网络&br&&br&&b&由于我每天都会把名词解释背一遍或几遍,所以最基础的这部分掌握的比较扎实,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后面的复习节奏的调整和效率的提高,各种简答题和论述题理解和记忆起来都变得相对容易了很多。&/b&&br&&br&&br&&b&第二遍主要是把各种简答题和论述题给背过了&/b&,比如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条件下各种曲线的画法,还有其他各种神马的。当然这中间还是不断地复习名词解释。&br&&br&&b&第三遍就是计算题了,把课后题做一做,老师PPT上的例题做一做,然后就去考试去了。&/b&最后,诸神保佑,我的微观成绩97分,虽然不是我专业课的最高分,但我已经非常满意的。后来用这种方法学宏观,94分;计量,94分。&br&&br&记忆曲线的事是在我考完试很久之后才知道的。&b&现在总结起来,就是考试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把一本书看懂看透,达到基本上能复述这本书的程度,一共有几章,每章都讲了什么,各章之间有什么联系,把各章联系在一起的主线是什么........多头推进的方式是不太赞成的,&/b&比如同时看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多头推进的方式,在同一个问题上,可能看了三个人的讲解,依然无法达到很深的理解,另一方面就是在记忆曲线上会把时间更加往后推延,这样对于记忆和基于记忆的理解都是不好的,倒不如把一本啃透了,然后用其他基本相互印证,查漏补缺。&b&个人观点,不具有普适性,各位看官谨慎采用。&/b&&br&&br&ps:人之忌,在好为人师。我又犯忌了,抱歉。
感谢大家的点赞和收藏,这给了我莫大的继续更新的动力。谢谢。 [日更新]更新答案在最后的部分【我是怎么学习《微观经济学》的】 ----------------------------------------------------------------------------------------------- 谢没人邀。认…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481 人关注
1812 条内容
1613 人关注
418 条内容
8973 人关注
431 条内容
1733 人关注
322 条内容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3秒后自动跳转至网站首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