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党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贷款吗?

中国建筑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形势与对策
中国建筑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形势与对策
文/本刊编辑部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不久前转发了我国驻菲律宾使馆经商处《关于做好中资机构近期安全保卫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在菲律宾承揽工程的中国建筑企业认真做好资产和人员安全保护工作。此前,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曾发生连环爆炸,北京建工集团6名中国工人遇难。中国水电集团在苏丹的项目部遭到当地反政府武装袭击,29名中国工人遭劫持。
在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形势不容乐观的2012年,我国建筑企业如何正确判断当前形势?如何规避投资风险?如何“走出去”且能“挣回来”?本刊特辑录相关专家观点,为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助一臂之力。
“走出去”小有斩获
至201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2001年,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121.39亿美元,而十年后的2010年,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达到1010.5亿美元,是2001年的8.3倍。“入世”十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10%,新签合同额年平均增长27.63%,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994亿美元。
十年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业务规模快速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项目档次稳步提高,合作方式趋于多样,EPC总承包项目不断增加,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外工程承包已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形式之一。
2004年12月11日之前,中国允许外商在华设独资企业,但只能承揽四种工程:全部由外国投资、赠款或外国投资和赠款建设的工程;中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并采取国际招标的工程;外商投资占50%(含)以上的中外合资、合作建设的工程;国内建筑业难以单独完成的国内投资建设工程,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与国内企业合作总承包或分包。之后,中国建筑市场对外敞开胸怀,直面外资企业进入对市场生态的改变,同时将自己的脚步探向更宽广的世界。
面对开放的国际建筑市场,我国大型建筑企业无法抵挡与国际建筑劲旅同台竞技的诱惑。他们纷纷走出国门,建设了一大批经典工程,树立起中国建企的良好形象,聚焦了世人一道道关注的目光。如今,凭借优秀的表现,一大批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跻身国际225强承包商之列,在榜单上的位次逐年提升,并稳居国际领先建筑施工企业第一军阵。
“走出去”风险加大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
王胜文:“走出去”面临风险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已达到317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超过5390亿美元,海外投资遍及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共设立1.8万家中资企业,资产总额1.5万亿美元。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胜文在4月18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各类境外风险加大,企业应特别注意安全风险、政治风险、投资风险以及中外融合等四方面的外部风险防控工作。
王胜文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相对集中在高危市场。我国对外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高危或高风险国家的投资额占到五分之一。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合同额超过10亿美元的89个国家和地区中,18个位于全球建筑业市场风险最高的20个国家之列。对外劳务合作方面,劳务输出超过5000人的2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五分之一的劳务人员生活工作在高危或高风险国家。据初步统计,近两年共发生涉及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的安全突发事件198起,共造成139人死亡。
王胜文说,境外风险将长期伴随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各方面要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密切配合,坚持防范与监管并举。
他表示,政府部门要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完善监管法规制度,加强信息通报预警,组织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增强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加强社会咨询服务和海外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工作。而广大企业应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科学战略决策;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加快与当地的融合;做好风险应对工作,提高“走出去”的成功率。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2012年“走出去”形势严峻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介绍,2011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42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34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但由于国际承包工程市场走势的影响,年度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5.9%,较2010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与前几年的快速增长相比,明显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
另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分析,在去年的市场表现中,传统市场的集中度有所下降,而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明显加大,可以概括为:亚洲市场热度下降,非洲市场强势复苏,拉美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欧洲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北美市场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电力工业业务贡献度首次超过交通运输和房屋建筑,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最大签约领域。总体来看,业务集中度下降,新签项目业务分布更为分散。从完成营业额看,各领域分布基本延续了近年格局,房屋建筑、交通运输和电力工业依然位列前三位。
对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未来的走势,刁春和认为,2012年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将对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来说,面临的形势也较为严峻。一是政治安全风险持续增大;二是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形成不利因素;三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内外竞争更为激烈,给业务规模的扩大造成影响。
“如果没有类似利比亚事件的区域性突发事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预计2012年中国整个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仍将实现5%~10%的增长。就中长期而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将在一段时间内进入平台期。而在企业转型升级任务完成后,将开启另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刁春和说。
刁春和认为:“从行业发展来看,的确存在着从行业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的趋势,市场也表现出了迫切的需求。过去我们的行业是以土木工程为主,目前逐渐转到开展EPC总承包(即负责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再往后继续发展就是合作模式上的转型,从单纯的承包向BOT(建设—经营—移交)、PPP(公私合作关系)的模式发展。”
刁春和表示:“我们在去年成立了一个PPP合作联盟,把大型咨询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组合起来,为企业开展PPP业务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企业如何按部就班地评估项目、开展项目。相信这些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加速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下一步,我们考虑从单纯的承包工程领域向上游的咨询设计服务领域拓展,推动中国企业从勘察设计到最后的施工运营,全部拿下。据我们评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勘察设计领域,我国企业大有可为。过去我们的企业都是在业务的低端劳作,这也是我们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刁春和说。
“走出去”要“挣回来”
中交股份董事长周纪昌:转变经营理念&
创新经营模式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交股份)已连续五年被美国ENR杂志评为中国最大的国际承包商,2011年居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第十一位。亚洲最佳工程承包商、世界最大疏浚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保持14%,中交股份今天的海外成绩单着实令人羡慕。
中交股份董事长周纪昌心里有本明白账:“我们海外在建的四百多个项目,合同金额高达290亿美元,无一出现亏损报告。中交股份是央企,更是能够把握全球市场机会、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国际化企业。”
周纪昌指出,过去,企业“走出去”都有个口号“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即“保本就干”。但是有份额不代表有盈利,规模的扩张不一定能带来质量、效益的提升。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外经济援助,到八九十年代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再到新世纪参与国际竞争,企业海外生存环境变了,自身需求也变了。“走出去”不是“守摊子、熬日子”,长期在小型、低端项目中参与恶性竞争,企业既赚不到钱,也提升不了技术与管理水平,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要搞好海外经营,首先,不投微利标,从源头上降低市场风险。过去我们的口号是“不投亏损标”,现在我们提出“不投微利标”,不能捡到碗里都是菜,拿到项目就行。项目的盈利必须从源头抓起。国际市场瞬息万变,而施工项目的周期较长,即使你投标时计算毛利率可以有3%,但受到汇率变动,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搞不好几乎全要亏损。
其次,放弃低价战,在中高端市场谋效益。过去中交股份参与的多是现汇项目,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价格竞争很激烈。如今,中交股份在发展中认识到,应该放弃低端、巩固中端、进占高端。我们市场开发转为以加大开发政府框架项目等融资项目为主,优化和改善现汇项目为辅。借助我国政府“走出去”的鼓励政策和“优买优贷”政策,我们已成为实施国家项目的生力军,也成长为基建项目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像在印度尼西亚承建的泗水—马都拉大桥项目,不仅优质按期完工,而且由于全部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设,还拉动了中国装备5.6亿元人民币的出口,中交股份也通过EPC总承包的顺利完成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再次,海内外一盘棋,从资源整合中提高效率。过去,中交股份的海外业务主要只有中国港湾和中国路桥在对外经营,发展的速度和效益都跟不上需求。现在我们提出了“大海外”战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盘棋。整合调配中交股份旗下全部单位的人员、资金、设备。不搞内耗,让海外经营公司与国内设计、施工队伍优势互补。前者发挥开发、投标、索赔的商务优势,后者发挥现场管理、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的实务优势,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势互补。
如今,中交股份海外业务不仅规模上去了,而且利润也保持在10%以上水平。像疏浚业务的规模与盈利水平都超过了荷兰、比利时等顶尖公司。
市场要拓宽,做强主业的同时,向与主业相关的领域延伸。振华重工利用自身优势,五年前开始尝试向大型钢结构、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等新市场进军。比如海工装备,与港口机械在技术路线上一脉相承,但市场更广、利润更高。全世界目前有547座沿海石油钻井平台,设计寿命约为35年。如今80%的平台使用周期已超过30年,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正在向振华重工招手。
技术要升级,保持制造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中交股份于2010年成功收购美国F&G公司。这家占有全球约1/3钻井平台设计市场的公司,让振华一下子站到了产业链上游,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虽然欧美经济衰退提供了很多并购的机遇,但我们没贪便宜,我们只收购那些有匹配效益与放大效益的企业。我们注重在自己熟悉的市场做自己熟悉的业务,通过有效的外部投资与有效的内部资源整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企业要生存,必须“走出去”,在自己相对窄的市场领域不断扩大地理意义上的市场。“走出去”要有好业绩,又必须不断调整结构,在自己相对强的技术领域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钢结构项目,是发达国家桥梁建设市场首次向中国企业敞开大门。2011年7月,振华钢结构全部顺利通过美国方面的验收。在美国这个技术、质量、管理及环保标准要求极高的市场高质量完成项目,不仅对企业是一种锤炼,对其他高端市场的辐射作用也不言而喻。此后,振华就收获了英国海上风力电站基础桩和过渡桩项目2.3亿欧元的合同。
打铁得靠硬功夫。除了技术实力与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也是硬功夫。央企“走出去”所面对的软环境只会越来越复杂。过去我们规模小,没人注意。现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央企“走出去”备受瞩目,不仅我们的合作者在观察我们,竞争对手也在关注我们。我们不仅要吃透当地的法律规定、政策要求、交易习惯和文化传统,还要规避项目实际运营中容易出现的公平竞争、劳动用工、环境保护等法律风险。
央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必须尊重并建立一套适应当地制度、文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这是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必由之路,也是中交股份从跨国经营到跨国公司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得到增强。
要与国际大公司平起平坐,还是需要结构性调整,寻求新的增长点。现在我们不断向与主营业务相关联的业务范围延伸,不仅承接了一批住房、水利、环保项目,还对投融资项目进行有益的尝试。比如在牙买加投资7.5亿美元建设高速公路BOT项目,获得经营期50年;
2009年,中交股份以唯一建设公司类发起人的身份投资参与“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
“走出去”的经验反过来也促进了中交股份国内业务的转型升级。现在,我们在国内市场也加强资产投资,企业的主要资产由原来的施工装备,变为现在的经营性投资资产,资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竞争力大大增强。
首批十二本中国交通建设标准规范外文版近期正式对海外出版。周纪昌认为,中国交通建设标准规范有了外文版,对中交股份来说意味着有了“走出去”的剧本。在海外工程承包过程中推行中国标准,可以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大幅降低企业成本;可以促进国内产品和技术出口,带动更多企业整体“走出去”,同时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集湘:削足适履
对接国际规则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集湘指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集团)是国际经营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央企业之一,2011年国际业务营业收入、利润、新签合同、合同存量分别占到集团总量的28%、58%、34%和55%,目前在62个国家有近400个项目。按照国资委要求,紧扣做强做优、国际一流的目标,正在认真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并将国际经营作为活动的重点领域。
他认为,第一,全球化思维、国际化视野,是增强国际经营管理能力的战略性前提。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中央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央企业必须要有全球化战略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无论是战略安排还是工作部署,都需要强化国际意识、创新意识,面向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去谋划。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围绕国资委“一五三”总体思路,制定明确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强集团一体化管控,强力推进实施。要把控重大风险,致力做强做优,敢于与国际先进争锋,勇于争创世界一流。战略定位与战略引领十分关键,中国电建集团所属水电股份公司“十一五”期间坚定不移地实施国际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第二,着力国际化人才的优先培养使用,是增强国际经营管理能力的必要条件。国际经营的复杂性、挑战性、不确定性远远高于国内同类项目,一定要配置最强的“部队”去打最难打的仗。在领导力量、人才资源、激励政策、考核奖惩上都要适应国际经营特性,优先配置,优先创新,优先变革。同时要敢于打破常规,探索“一司两制”、“一企两制”的人才配置模式,构建能够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的政策高地,汇聚全球人才,为我所用,从局部国际化向全面国际化拓展,以最快速度弥补短板,避免重复交不必要的学费。现阶段建筑类中央企业国际经营的“五支队伍”,即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专业总工队伍、部门经理队伍、专业主管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系统性短缺,是严重制约国际经营管理能力的短板,必须优先加以解决。
第三,削足适履,系统对接,是增强国际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当前,建筑类中央企业仍处在“走出去”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海外市场,遵循的是西方国家长期主导下的惯例和规则,对我们后入者来讲,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应与否的问题。不少企业以国内固有的思维、习惯、标准开展国际业务,碰壁、交学费是必然的。中国电建集团的实践证明,在这一阶段,我们首先要主动改变自己,削足适履式地与现行国际规则对接,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尽最大努力促成自身的国际化,才可能走得稳、走得好。待自身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要坚定信心,坚忍不拔,兼容并蓄,把国内先进的理念、标准推向国际,占领行业制高点,争夺主动权,最终实现国际经营部分“中国化”。
第四,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是增强国际经营管理能力的突破口。与国际同行相比,建筑类中央企业在管理上最大的短板就在这“四化”上,也是经过努力能够较快取得管理提升实效的突破口。其中标准化是其他“三化”的基础,简单地讲,就是把国际标准及国际经营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提炼为管理标准,并在较大范围内推行,从而达到常态管理行为标准化、管理过程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成功方法集成化、失败教训不重复的目的,实现最佳效益目标。
第五,创新体制机制,升级商业模式,是增强国际经营管理能力的助推器。一是推行“大集团、大国际、大品牌、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如“四位一体化”的模式,即“集团公司+海外事业部/经营平台公司/区域总部+各子公司+项目部”上下联动,形成目标一致、分工清晰、职责明确、高效协同的共同体,以达到聚集团之力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资源运营效率、增强抗御重大风险能力的目的。二是加大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的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知名企业、所在国当地企业的合作力度,整合资源和经营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向产业链中高端环节、高附加值服务升级。四是强化区域总部建设,管理重心下移,日常业务前移,经营决策和重大风险控制上移,积极稳健地推进国际经营的本土化,成为当地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建设力量。
北京建工集团副总经理马铁山:用标准开拓新路径
北京建工集团副总经理马铁山说,目前,我们在高端发达国家市场只是取得了初步的进展,要完全适应和融入当地市场,我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适应和满足所在国的设计标准问题。虽然我们自己有设计公司和研究院,由于无法完全适应当地的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截至目前,我们依然不得不与当地设计分包商合作,而对方较低的工作效率则对工期形成了制约。因此,我们要积极熟悉和适应发达国家的设计和技术标准,这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当前,我们已经着手来做。比如说,我们在发达国家用当地的设计团队去做概念性设计。大量的描图和施工图设计,我们通过网络转给国内设计院来做,节省了费用和时间。
其次是方案提交问题。发达国家的方案提交工作与国内相比,要求更严格、内容更详细、执行更严谨,需要提供详细的施工图、施工计划等信息,连安装门窗都要精细到具体步骤和用工数量。因为到别的国家我们毕竟是外国公司,当地的工业体系和工艺标准都已经成熟。当地的监理和咨询公司看到与本国有一点不同,他们就会质疑。如果是我国的监理看到我们的工艺和规范就很了解,知道产品是什么样,但是国外的人不了解。因此,必须提前与业主进行细致沟通和协调。在建设美国驻华使馆项目时,我们就专门成立了规模很大的方案提交小组,负责方案提交工作,有些部位甚至在实际施工前两年就开始准备施工方案。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既有助于业主控制项目质量,又有利于项目顺利进行,这与在非洲市场、东南亚市场和国内市场有比较大的区别。
比如说,现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正在编制一些规范,这些规范就具有普遍性。怎样让国外设计师或者业主和咨询人员认同我们这些规范?他们不了解中国的规范,就不会选用中国的材料。我们最近施工的一个卢旺达的项目,因为完全是德国人设计的,所以大部分选用了欧盟的材料。但是结构基本上是按照我们的规范来施工的。因为我们把规范拿给他们看,双方讨论多次,最终得到对方认同。这样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再次是我国产品和材料的确认问题。尽管我国有大量的产品和材料出口到发达国家,但依然不能满足我们项目建设的需要。在建设美国驻华使馆项目时,我们努力证明,我国产品符合美国标准,经对方确认后才得以在项目上大量使用。这给了我们启示,就是我们需要将国家标准转化为企业标准,并把企业标准译成英文,与“美标”“英标”形成对照,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较方便地引用并说服业主和相关主管部门批准使用中国材料。目前,我们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制订了《北京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已翻译成英文,正在进行英文版校对工作。这一标准推出后,可以把中国产品、“中国设计”更快速、系统地推向国际市场。在总造价1.1亿美元的洛杉矶海岸综合公寓项目上,我们吸取前期项目建设经验,在开工前建造了样板间,使项目所用材料得到业主的一次性全部确认和批准,避免了建设过程中由于材料变化造成成本变化和工期延误的风险。
本文原载《建筑》2012--11期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发展前景
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中国建筑企业发展前景浅析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中国建筑企 发展前景浅析 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中国建筑 前景一、 中国外经业务发展现状 (一) 对外承包工程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形势喜人,发展迅速,一直保持高速 增长的势头,中国的一些企业现在不仅能以施工总承包、施工分包的方式承揽项 目,也能以 EPC、BOT 等的方式承揽项目;不仅可以承揽现汇项目,也可以根 据项目情况提供融资服务或带资承包;不仅可以独立承揽项目,也愿意并有能力 与外国企业结成联合体,开展合作。随着中国的制造业和工业设计技术水平的不 断进步和提高,中国许多的行业技术已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而像铁路铁道工程、水泥制造、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我们在设计、技 术水平、生产质量、能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已处在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承包商在 国外拓展 EPC 工程总承包和 BOT 项目, 充分利用我国在设计方面的领先地位和 设备制造方面的国际优势, 能在国际 EPC 项目工程总承包和 BOT 项目中具备很 强的竞争力。中国的大型国际工程承包商通过实施 EPC 项目和 BOT 项目,在亚 洲、非洲、中东等市场的竞争力和竞争水平大大提高,实现了业务快速增长和扩 展,甚至在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市场有了很好的发展。 2008 年 1-7 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28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48.7%;新签合同额 61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69.6%。截至 2008 年 7 月底,我国 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 2351 亿美元,签订合同额 3912 亿美元。2006 年,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293.1 亿美元, 同比增长 26.3%; 新签合同额 51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9%。2007 年,全年完成营业额 406 亿美元,比 2006 年增 长 35.3%,是 2003 年的近 3 倍。目前,对外承包工程已发展成为我国对外经济 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 对外劳务合作 (二) 对外劳务合作 2007 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 5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6%; 新签合同额 5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派出各类劳务人员 29.8 万人,较 上年同期增加 2.1 万人;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 75.7 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 8.8 万人。 截至 2007 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 462.7 亿美元;合同 额 506.7 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 411.5 万人。(三) 对外设计咨询 2007 年, 我国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 2.67 亿美元, 同比增长 6.8%; 新签合同额 5.77 亿美元,同比增长 80.3%。截至 2007 年,我国对外设计咨 询累计完成营业额 20 亿美元,签订合同额 33.25 亿美元,约 20 家中国设计 公司进入国际工程设计公司 200 强。 二、 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市场的业务状况 (一)中国的行业现状 2008 年 8 月,美国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McGraw-Hill)在其官方网 站发布了 2008 年度 Engineering News-Record(简称“ENR”)全球最大 225 家 国际承包商排名,中国承包商共有 51 家企业榜上有名。(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是一家领先的全球信息服务供应商,标准普尔、《商业周刊》 等都是其卓越品牌。该公司旗下的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是北美建筑信息领先供应商, 一百多年来在北美地区提供领先的建筑业项目信息、规划和规格、产品信息、行业新闻以及 行业趋势和预测, 为业内人士提供了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和资源整合渠道。 《工程新闻记录》 (Engineering News-Record,简称 ENR)是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著名的行业权威刊物, 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国际承包商 225 强”、“国际工程设计公司 200 强”,以其权威、 公正、 透明的评选标准和程序成为衡量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参考, 具有广泛而巨大的 业内影响力。)ENR 的统计显示,全球 225 家最大国际承包商的海外经营业绩在 2007 年大 幅飙升。完成营业额合计达到 3102.5 亿美元,较上年度的 2244 亿美元增长了 38.3%,增幅比 2006 年上升 19.8%。从地区市场状况看,225 家承包商的海外业 绩仍然主要来自欧洲(964.5 亿美元)、中东(628.9 亿美元)和亚洲(554 亿 美元)市场,三大市场营业额分别较上年增长了 34.2%、52%和 37.9%。此外, 北非地区以 75.3%的增长率位居增幅榜首,2007 年贡献营业额 131.7 亿美元,只 有加拿大和加勒比地区市场表现较差,分别上升 3.6%和下降 10.7%。从行业状 况看,225 家企业的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和房屋建筑类项目营业额居于行业排名 前三位, 合计占比达到 75.2%, 其中石油化工行业在 2007 年增长最快, 达到 77.5% 的水平。本届全球最大 225 家国际承包商来自 35 个国家,更多的中国、土耳其 及中东地区的承包商入选排名,正逐渐改变由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一统江湖的 局面。经过 30 年的发展,“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目前,中国具有对外 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已超过 2000 家。 纵观我国企业在本届排名中的表现,可总结有如下特点: 1. 海外工程业绩进一步增长,平均增幅接近全球领先企业水平。我国 51 家内地企业入选本届榜单,较上年增加 2 家,完成海外工程营业额 226.78 亿美 元,平均营业额为 4.45 亿美元,相比 2006 年的 3.33 亿美元增长了 34%,接近 全球大型承包商业绩整体增幅。2000 年,我们有 34 家企业进入世界最大 225 家 国际承包商行列,入选中国企业最低营业额也达到 6200 万美元。2000 年,对外 承包工程上亿美元大项目数量是 9 个,到 2007 年已经增加到 138 个,其中 10 亿美元以上的项目 5 个。最大单个项目金额也从 2000 年时约 5 亿美元上升至目 前的 83 亿美元。 2. 中国企业呈较好地上升势头,部分排名各有升降。本届入选企业在榜单 中的位置与上年基本相同,2 家企业进入前 25 名,26-100 名、100-200 名、 200 名以后各有中国企业 11 家、28 家和 10 家。14 家企业排名上升,27 家排名 下降, 1 家维持不变,9 家企业新入选。在前 10 位入选企业中,中国机械工业 集团公司、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四川东方电力设备联合 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排名均稳步提升,其中,四川东方电力设备联 合公司和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名次分别提升了 52 和 26 位,但其余企业排名 则有 4-17 位不等的下滑。 3. 中国企业与国际领先承包商的实力仍有较大差距。名单显示,中国入选 企业大都集中在名单的后半部分,排在 100 名以外的达到 38 家。本届全球最大 225 家国际承包商平均完成营业额为 13.79 亿美元,约为中国企业平均营业额的 3 倍,我国只有 4 家企业高于该水平。 (一)中国承包商的发展形势 中国承包商的发展形势 承包商的发展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业务领域广。我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最初以劳动密集型的房建、修路等 土木工程为主, 目前已逐渐拓展到资金技术密集的冶金、 石化、 电力、 轨道交通、 电子通讯等领域。特别是在各类房建、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石油化工、通信、 矿山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已占到总营业额的一半左右。 二是市场范围宽。从最早的以非洲、中东为主要市场,发展到目前遍及全世 界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恢复中东、开拓欧 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目前已经拓展到五大洲、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我国企业开拓欧美和南美市场取得可喜进展,2007 年中国企业在欧洲 新签合同额近 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3%。 三是承揽和实施项目的能力增强,尤其是在工程施工能力和配套能力上。在 一些领域的设计能力方面比较突出,承揽大型、特大型项目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 高。以 EPC 为代表的大项目逐渐增多,中国公司完成、追踪的 EPC 项目已经从 几千万美元上升到了几亿美元,一些公司开始追踪十几亿美元的大项目。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2008年度“世界500强”名单。中国对外承包工 程商会会员企业中有 5 家榜上有名,分别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排名 341, 营业收入 237.32 亿美元;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排名 356,营业收入 233.35 亿 美元;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排名 385,营业收入 221.28 亿美元;中国交通 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排名 426,营业收入 199.91 亿美元;中国冶金科工集团, 排名 480,营业收入 175.15 亿美元。 三、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环境及市场状况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环境及市场状况 承包市场的环境 目前,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正处在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时期,随着全球经济经济 一体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复苏,全球建筑工程市场的资本投入快速增长,其中基础 设施建设和其它非住宅建设是建筑业投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增长最快的是亚 洲市场,中国、印度、韩国、泰国、越南未来将是亚洲地区建筑业增长最快的国 家。 (一) 非洲建筑市场 非洲建筑市场也在好转,虽有不利因素存在,如资本外逃、艾滋病流行、政 治动乱等。北部非洲市场前景比较光明,特别是地中海沿岸的非洲国家,如利比 亚和阿尔及利亚,建筑业投资增长较快。非洲在国际承包市场的地位基本没有变 化。在非洲,欧洲和美国的公司显示出强劲的实力,他们占据了市场总额的近 70%。其中,法国基于在非洲的良好的传统,仍然占有优势。但在苏丹、尼日利 亚等国家,中国公司有明显的优势和市场份额。(二)中东建筑市场 中东建筑市场 在中东地区,尽管伊拉克问题、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以及对恐怖袭击 的担忧影响了建筑业的投资,但由于伊拉克战后重建和海湾地区的经济繁荣,中 东市场表现非常乐观,特别是阿联酋的建筑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最近,阿 联酋计划建造新机场和扩建其他机场的投资就达到了 180 亿美元, 这是中东国家 中耗资最大的机场建设工程。欧洲公司在中东地区的业务一枝独秀,占据了市场 总份额的一半,其中,意大利和法国继承了其优良传统,依然居于优势地位。美 国公司的市场总份额略有下降,而中国公司有较大的发展。当然,由于油价和钢 铁价格上涨,承包商的施工成本也在增加,但是,战争并不只给工程承包公司带 来坏消息。石油价格的上涨由于政局不稳定而产生,也推动了其他的生意,对于 石油和天然气的上游产品的需求“尤其强烈”。(三)欧美建筑市场 欧美建筑市场 欧洲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承包市场。在欧洲市场,除了欧洲和美国的公 司外,基本看不见其他国家公司的身影,他们占据了市场份额的 97%,其中法 国公司表现良好,而德国的公司则表现不佳,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在西欧,英国 的市场十分好;法国的市场有些低迷,德国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市场,但是承包市 场正在缩小;俄罗斯对建筑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将会在建筑领域创造一 个好的趋势。总体说来,在西欧内部的工程需求非常平淡。作为整体,欧洲建筑市场投入有所恢复,各地区表现不一。在加拿大, 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几个国家是美国法国、 日本和西班牙的公司。 其中,美国的公司占到了 65%,这说明,美国在加拿大的承包市场上的地位是 非常重要的。 在美国市场,美国自己的公司和欧洲的公司占有垄断地位,其他 国家的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在拉美的市场中,欧洲和美 国的公司仍然占据前两位,总共占到了总市场份额的 80%以上。亚洲公司的市 场份额有所上升。美国的建筑需求仍然比较强劲,其中房建和交通运输业增长最 快。 南美地区建筑业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8%。,增长趋势很乐观,但南美地区的 经济恢复仍然易受全球较高利率水平的冲击,相对于较高的利率水平来说,南美 地区建筑业增长仍然微弱。 (四)东盟建筑市场 东盟建筑市场 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较早就开展了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中国工程建设企业 在东盟各国打下了各有特色的基础。如:中国与新加坡在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前 业已开展承包劳务合作,两国建交后,特别是自 1992 年以来,两国的互利合作 得到进一步发展。 工程承包业务是中国企业进入泰国经营最早的形式, 始于 1980 年。进入菲律宾市场则是 1981 年。中国公司在马来西亚开展承包工程业务始于 1987年。我国部分大型工程公司已在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建立了良好的商业 信誉。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通过投标承建了菲日公路 3 号、4 号段,被菲律宾工 造部评为样板工程,并组织其他外国公司前往参观。该公司被菲律宾工造部批准 为唯一的有资格在菲律宾同时参加两项大型国际工程竞争的外国公司。 中国长江 动力公司以 ROL 形式承包宾加水电站修复工程, 投资大, 工期长 (营运期 15 年) , 影响大,拉莫斯总统亲自出席该工程合同的签字仪式。 根据新加坡工程承包市场的特点,从自然条件、资金来源、后续项目、技 术要求、投资需求、业主支付能力、货币的稳定性、工资物价水平、政局的稳定 性、经营基础、市场隶属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新加坡是中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理 想的桥头堡。中国的承包公司一贯以守信、保质、薄利、重义取胜,经过几年的 努力在新加坡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在新加坡的中资机构已有 300 多家,主要以 劳务为主,工程分包次之,总承包较少。 中国公司在马来西亚经过十多年的业务拓展, 已经在该国工程承包市场建立 了自己的信誉。在发电设备、变电站、港口疏浚、道路扩建、房地产开发、楼宇 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带动了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中国机械设备 进出口总公司 2001 年 12 月 3 日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电力供应公司签署合同, 承 建其古晋二期 2*55MW 燃煤电站, 合同总金额为 1 亿多美元, 建设周期达 38 个月。 中国在印尼承包的大型工程项目包括:四川东方公司与哈尔滨电站成套设备 公司承建的火力发电站项目;中冶总公司、辽宁机械进出口公司、鞍钢和北京市 机械进出口公司、攀钢联手为印尼全国铁路改造的铁轨供应项目等。2000 年 7 月, 深圳市怡禾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印尼萨玛托――斯瑞威加公司签定的向印尼出 口 25000 吨/年过氧化氢生产装置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带动下,深圳市成功地向印 尼出口一宗总金额为 2600 万美元的大型成套机电项目。包括云南阳光道桥股份 有限公司在印尼建设的公路项目等。 泰国已是我国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之一。 中国企业完成或正在施工的项 目不少是有重大影响的大型项目,如:巴帕南流域开发项目、罗勇码头扩建与港 口航道疏浚工程、湄光坝灌溉工程、拉玛八大桥等。目前我国共有 25 家企业在 泰国设立子公司、办事处,开展业务。八十年代后,我国企业主要承包或分包以 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型土建项目,泰国发生金融危机前夕,我国企业承揽到的 项目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转变。 业务领域涉及房地 产、公路、桥梁、冶金、水利、码头、航道疏浚、钻井等领域;合同内容也呈多 样化,如设计、咨询、建设、设备材料供应、合作管理等。中国工程建设企业承 建的曼谷都市污水处理工程、罗勇 TPI 码头工程、泰国崇圣体育馆项目等华为公 司进入泰国市场不到两年, 以较灵活的经营机制承揽到泰国移动智能网工程和全 国骨干光纤高科技项目。 也有云南公司参与的由于政局动荡而无进展的大型钢铁 和烟厂项目。 我国工程企业在菲律宾承担了公路、桥梁、港口、电站、输电线路、输水隧 道、矿山开采、公共市场等项目的建设,在菲律宾得到好评。我国工程建设企业 已在菲律宾市场采用了 BOT、BOO、BTO 等各种方式,相关经验可推广运用。 九十年代后中国公司在越南承包了公路建设、 桥梁、 电站工程、 酒店等项目; 一些水泥厂的 EPC 项目,工业项目包括成套设备的出口;在一些小规模的住宅楼 生活小区、别墅区的建设等工程承包中也有一席之地。如云南机械进出口公司承 包的 BOT 港口项目,云南国际公司承包的铝厂项目等。 中国对柬埔寨承揽的部分完工项目和施工项目主要有:金边电力培训中心, 金边电力恢复项目,暹粒机场和候机楼改造、新建办公楼项目,金边水厂项目, 柬多条国家公路或国道地段的修复项目,西市自来水厂等等。对柬开展劳务合作 的主要有广东、上海、福建、浙江等省市的公司。 我国企业与缅甸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方面有很大的进展, 山东省农业实业集 团公司承建缅甸造船厂 1.2 万吨载重吨位干船坞; 中国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 担向缅甸水泵灌溉工程提供 228 套离心水泵; 我国云南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在海 外承建的最大建设项目――缅甸邦郎电站; 中国上海贝尔有限公司同缅甸邮电部 签署了耗资近 2000 万美元的缅甸国家通信骨干网改造工程项目合同,另外,中 国也正在与缅甸进行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方面的合作。 老挝每年都获得2-3亿美元的援助, 上述援助大都投向交通、 通讯、 供水、 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不论大小,老政府大都采用招标方式进行。云南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1994年11月,以带资承包方式,利用当地资源, 为老挝建成年产8万吨的第一座水泥厂。 1998年由中国政府提供2亿元人民 币优惠贷款,云南公司自筹1亿元,总共3亿元,与老挝一家国有公司合合作, 共同再建年产20万吨的第二座水泥厂。天津水泥设计院总承包的水泥厂 EPC 项目,云南建工集团承包建设的五星级东盟会议酒店,由云南建工集团承包建设 的中国无偿为老方建设的 8,000 万美元的第 25 届东南亚运动会场馆,以及计划 由中国投资的塔銮湖内建设的 200 公顷 “万象新城”项目等。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在近几年也已经与东盟国家的企业进行了一些合作 与教育合作,如与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技术人员培训与劳务输出。 中国到东盟开展工程承包项目有效带动了我国部分机电产品、成套设备、 原材料和劳务等的出口。 四、 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市场发展前景 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市场发展前景中国承包商国际竞争 国际竞争的现状 (一) 中国承包商国际竞争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际承包工程市场 空间广阔。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全球建筑市场未来 5 年将保持年均 5%的增长 率,2010 年将达到 5 万多亿美元,美国占 25%,欧洲占 29%,日本占 18%,全 球 72%的建筑业在这三大发展比较完善的市场。。按市场开放度 30%计算,届时 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容量将达 1.5 万亿美元,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我国从事工程建 设的设计施工人员有 3400 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至少 1000 万人的任务不饱 和,工程能力过剩,因此国内企业具备开拓国际工程市场的人力资源储备。 中国企业的综合实力正在不断增强,在与国际一流承包商的竞争中,一些中 国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承包工程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国际市场中,一些中 国企业在非洲、亚洲、拉美地区、中东地区承包了大量的工程业务,中国企业的 信誉和业务水平很好, 得到了中国企业承建海外工程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肯 定。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特别有利于展示中国形象,走到世界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中国企业的建筑标志,它们体现着中国速度,代表着中国品牌,除此以外,中国 企业也吸引了国内大量劳务人员赴工程所在国开展劳务, 同时也采购了大量国内 建筑材料,提升了中国建筑材料的出口额。例如,近年中国企业成功中标了工程 额高达 83 亿美元的尼日利亚现代化铁路改造项目和工程额高达 62.5 亿美元的阿 尔及利亚东西高速铁路项目。 由中信集团作为总承包商承担德黑兰地铁工程机电 系统的建设项目是综合性民用机电产品出口项目之一, 也是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运 作的国际竞标承包工程。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与安哥拉重建委员会签署的 35.35 亿美元合同安哥拉社会住房 EPC 项目,合同总工期为 3 年,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签 订的最大的房建项目,将带动 7 亿美元的国产设备材料出口。 (包括在 8.8 平方公里范围内建造 710 栋公寓楼, 包括 2 万多套公寓和 246 个底商单元、 24 所幼儿园、17 所中小学,以及变电站、净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包括约 400 多 公里的道路以及市政给水系统、 污水系统、 雨水系统、电力系统、 电讯系统、 交通信号系统、 公园绿化工程等,总建筑面积约为 331 万平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安置 20 万人居住。)当然,中国企业也面临一些问题,中国公司仍以东南亚、中东、非洲三个地 区为主市场,国际市场仍然是欧、美国等发达国家控制。美国、日本、德国位居 前三位,加拿大、英国和巴西等国家也是工程建设投资规模较大的国家,我们大 多数公司在短时期内还难以进入这些发达国家的市场。到目前为止,成功打入美 国市场并站稳脚跟的只有中建总公司美国有限公司, 而进入日本市场的只有一家 公司,且一直处于休业状态,这充分说明我们工程承包的综合实力、运营综合化 能力及多元化经营能力仍无法与国际大型工程公司抗衡。 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大多是以单一的生产经营为主的劳动密集 型项目,低价竞争是鲜明的特点;还有些企业靠盲目低价竞争扩大市场份额,不 利于核心竞争力的锻造,比如施工总承包业务,项目的利润极其透明,竞争非常 激烈,商家拼的是执行项目的成本。中国大多数承包商缺乏项目的高端管理和综 合运做能力,在资金实力、设备、技术水平、人才、融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运作、 跨国经营管理能力等等方面与国际上著名的承包商相比还有相当大的 差距;在国际化程度、成本控制、风险防范、纠纷处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承包商 也有明显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缺乏应有的金融扶持。 在对外工程承包中,工程项目越大,需要的流动 资金越多。而我企业自有资金少,不能满足承包大型国际项目流动资金的需要; 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资金,不少工程需要承包商带资承包,而我银行对企业 的信贷限额度,不能满足承接国际工程的需要;国家控制外汇信贷规模,审批程 序复杂,审批时间较长,而许多国际大承包商获得外汇信贷则要容易得多;国际 承包工程往往要求承包商出具投标保函、履约保函等,但由于我许多工程承包业 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很难为其提供保函; 我国出口信贷利率比一些发达 国家的贷款利率高、还款期短等问题,在国际大型项目上,难得的机遇会因为我 们滞后的融资体制和融资能力而痛失, 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带资承包国际工程项目 上的竞争力。 2. 技术与管理的较大差距。由于缺乏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经验,对国际通 行的管理模式及技术标准不熟悉, 在一些专业领域仍存在技术差距, 如机电安装、 使用先进设备的大型高难度土木工程等。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许多国家往往 采取国际通用的 FIDIC 合同管理模式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而我国 企业对国际惯例、操作规范和运行规则不够熟悉,与其技术标准不接轨。业务人 员对技术的标准、设备的选型、潜在的技术风险等方面的控制显得力不从心,甚 至无法控制,在管理过程中就很容易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对大型含土建工程的 项目的分析、决策,投标和管理还远没有达到项目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在项目运 作模式方面比较落后, 常常受到以低价中标, 付款拖欠和索赔纠纷等问题的困扰。 3. 缺乏复合型国际工程承包管理人才。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 企业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缺乏一直是影响我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问 题,也是我国企业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我企业 十分缺乏的人才主要有:富有海外经验的国际工程项目经理;设计、采购、施工 各阶段的核心管理人员;通晓国际工程法律的人员;项目风险评估人员;国际工 程合同管理人员;国际工程财务人员;国际工程融资(从金融机构贷款)人员;国 际工程造价估算和报价人员。 此外,语言障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企业的技术、管理等人员的 外语沟通能力相对较差, 使其良好的技术管理素质, 难以在国外工程承包中发挥, 甚至影响到工作正常开展。 4. 在国际承包市场知名度不高。 尽管近年来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在技术水平 和管理水平上,取得明显进步,但在国际市场尚未树立起较高信誉和知名度,致 使我企业在国际工程、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程项目等的招投标中,处于不利 地位。中国个别企业无序竞争有损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利益,也会极大损害中国企 业在国外的信誉。 中国承包商国际竞争 国际竞争的 (二) 中国承包商国际竞争的出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项目要求带资承包,要求承包商以各种方式 协助业主进行融资、垫付工程款、参股、提供国际融资保函或全面协助业主融资 等都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流行趋势和国际惯例。同时,业主为了节约开 支、缩短项目建设工期和尽量减少承包中的中间环节,越来越倾向于将工程项目 所需要的设备、物资和材料采购及施工管理由承包商统一负责,EPC、PMC 等 总承包的交钥匙模式和 B00、BOT 方式在工程项目中广为运用。据统计,目前 国际工程市场承包额中约 60%是带资承包,很多是 BOT 或 EPC 项目。 EPC、BOT 等项目风险大、投资大、投资回收期比较长,中国大多数承包 商经营 EPC、BOT 等项目的经验还比较欠缺。因此,中国承包商需要转变国际 经营战略,改善和增强竞争力,开拓新的项目领域和新的项目市场,中国承包商 可通过以 EPC、BOT 等方式承揽项目,或根据项目情况提供融资服务或带资承 包,或与外国企业结成联合体开展合作,发展资本运营,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或 以施工总承包、施工分包 EPC、BOT 项目等方式参与国际承包工程竞争,应对 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发展和转变。 中国政府也出台了新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各商业和政策性银行对具备条件的 EPC、BOT 等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为中国承包商在国际承包工程中采用 EPC、 BOT 方式承包大型项目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和支持手段如出口信贷和出口信 用保险等,为中国承包商实施 EPC、BOT 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降低、转移 风险的措施。中国企业除了可以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之外,还可以与国外 的商业银行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拓工程项目。 近些年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承包商有以下类型: 1. 设计类企业,如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天津 水泥设计院等,其依靠自身在某专业方向的设计优势,通过培养提高国际商务能 力和项目管理能力,逐渐向工程公司转变,有的依靠行业背景,形成了集团化的 从设计到施工的能力和专业优势。而且,具有一支素质很高的人才队伍,这支队 伍在专业技术、项目开发、融资和商务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拥有一定的先进 技术,具有雄厚的资金和融资能力,在工程承包项目中倾向于为业主提供“咨询 设计―融资―建造―运营―合资合作”一条龙的整体服务,许多公司可以从项目 立项阶段就开始介入, 公司高端的项目设计和综合运筹管理、 融资能力十分雄厚。 2. 综合类工程施工企业,如中建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等大量的国家 级企业和地方企业,依靠公司优势和自身专业特点,项目拓展面比较宽,所遇到 的行业风险较小,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和磨合,已经初步具备较好的项目总设计 和综合管理能力,这也是这类企业近几年发展比较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类 工程施工企所进行的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领域, 是中国大部分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 的集中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并带动了大批的材料、设备和劳务出口。 3. 外经型类企业,如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万宝工程公司、 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等, 这些公司具有较强的商务能力和一定市场资源整合能力, 有的企业还具备一定的 融资能力,建立了较为丰富的营销和信息网络,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市场。采用 EPC、BOT 方式总承包工程,将工程承包作为带动成套设备出口的基础业务, 以工程承包开路,在援外优惠贷款下到境外开展合资合作。然而,这类企业缺乏 必要的专业技术、项目的设计能力和施工能力,需要加大与设计类企业和施工企 业的合作力度以便扩展业务和提高项目运作能力。 4. 生产型类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哈电集团等,这类企业依靠其专业 技术优势向国际市场拓展,但基本是在其所属的行业内通过承包工程,销售产品 设备来参与运营。 总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正进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随着中国 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的对外援助 项目也在继续增加,为中国企业拓展业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将带动 大量的国产设备材料出口和劳务出口。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正在发展为一个教 育大国,但目前还不算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世界上很多国家急需大量的技术人 才和劳务人员,而中国在劳务型的人力资源输出上所占份额相当小,尤其是在当 今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局面下, 积极培养和锻炼复合型国际工程承包管理人才 走向世界,这也向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很好的拓展机遇。 在持续的发展和进步下, 中国的工程建设及配套工业装备制造能力在许多方 面位于世界前列,一些领域的科技水平已跃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冶金、电力、交 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比较优势明显。中国企业已经能够设计和建造世界上 最长的桥、最高的楼、最大的水电站以及海拔最高的铁路。我们的水电工程领跑 天下,玻璃幕墙世界一流,桥梁建设技术日臻完善,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开拓国 际承包工程市场的坚实基础, 同时也是我们下一步继续推动企业“走出去”的重点 行业和领域。 中国企业如何寻找和明确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是摆在每一个外经型国际工 程公司面前的艰巨挑战,中国承包商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挑战,转变国际经 营战略,培育精干的管理队伍和技术力量,在稳定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提高承接 国际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 提高国际承包工程竞争层次和进行承包方式多样化的 发展,实现项目管理与融资能力的结合,施工与设计相结合的多元经营,逐步参 与国际承包工程市场 BOT、EPC 等方式的项目,通过对优势市场未来项目的需 求情况, 结合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在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上进行有效的积极竞争, 抓住机遇,不断向前发展。可以说,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发展 前景良好,前途光明! 六、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需要明确的问题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需要明确的问题 企业 中国外经企业与发达国家承包商的差距,以及南整体的经济状况,有历史的 原因,也有在思维、观念等的差异,如何利用与东盟国家的地缘优势,学习其他 地方企业做大作强,不断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 命题。 1.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应该是国内市场的自然延伸,也就是企业因生存和发展 的原因需要国际市场。这种需要可能是为了机会,即为了取得更多的项目;也可 能是为了利润,国际工程的利润可能比国内要高一些。但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开 拓绝不是模仿行为,别人有了国外工程,我也想要有;更不能是一种政府行为, 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公司不能强迫企业去开拓国际市场; 企业更不能为了响应政 府的号召去开拓国际市场。从经营环境的角度看,国内市场比国际市场要容易得 多。企业决策者应该认真分析企业的市场需要和自身的能力后做出决定。到国外 拿项目应该是为了取得更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不应该只是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去 拿国外项目等。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开拓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需要、愿望、 能力),市场开拓才能成功。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开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 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的投入,需要耐心。由于国际工程承包的特殊性,企业有了对 外承包经营权后,首先要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再做好决定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 场的准备, 许多国内企业在拿到对外承包经营权后很难能立即拿到国外工程或拿 到项目后能顺利完成、不亏损。 2. 国际工程承包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搞的,也不是任何企业想搞就能搞好的。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是竞争激烈的市场,是国际上最优秀的公司竞争的地方。只有 最优秀的公司才有生存的机会,只有准备充分的公司才有成功的希望。抱着试一 试、看一看的想法去搞国际工程承包,结果只能是失败。是否有能力开拓国际市 场。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活跃的都是各国最优秀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 资金等各方面都是一流的。 和这些企业竞争不是一句“这活我也能干”就能解决所 有问题的。 开拓国际市场需要在某方面比别的企业做得更好的专业优势和竞争能 力,这一点对于准备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企业尤其重要。中国公司进入国际 工程承包市场已经有 20 多年了,中国公司特有的优势已经基本被早期进入的公 司消耗完了。用人员费用低、利润率低等优势竞争国际工程已经不再是优势了。 现在开拓国际市场需要的是某方面具体的优势,比如,设备管理能力。如果公司 的设备管理能力强,可以使设备利用率高出平均水平 10%,在国际经济学中称 这种优势为比较优势,即和别的公司相比,具有那方面的优势。不具有确定的比 较优势,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风险要大很多。 3.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是风险度很高的市场。搞好的可能性小,搞不好的可能 性大。赚大钱的可能性小,陪大钱的可能性大。是否具有开拓国际市场的人员。 开拓、经营国际工程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人上。还是那句话,无论在国际市场还 是国内市场,企业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有了项目,没有合格的人员,最终 的结果只能是亏损。国际工程承包对管理人员有特殊的要求,如环境适应能力、 语言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身体素质情况等,都与国内工程有所不同。特别是环 境适应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是国内项目管理人员在国外项目上遇到的较大问题, 也是更换项目经理的直接原因。 国内人员在国际工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是分工过 细、能力单一、通用人才少,电工不能接自来水管,机修工不懂电路,以及主动 管理能力差,不能自主决策。 4. 国际工程承包是纯粹的市场经济,遵守合同是第一原则,只认合同不认人, 原则上没有人情可讲,特别是在成本和费用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在合同规定之外 给承包商提供帮助。 独立开拓国际市场能显示一个公司的实力、 公司领导的魄力, 但风险大,成本高。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寻找合作伙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 步进入国际市场,对新公司来说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国际工程承包的合作可以 在三个层次上开展:信息、项目、人员。 5. 国际工程承包是国家对外交往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项目搞好了可以提高 本国在项目所在国的地位, 搞不好将严重影响国家声誉, 造成很恶劣的国际影响。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中国建筑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