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一共多少钱建成过哪些空间站?

中国宣布2022年建成空间站 不与美国搞太空竞争
资料图:国际空间站
  【环球军事报道】首次在举行的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ASE)年会9月10日成为一个&航天员的海洋&,近百名来自全球各国的航天员齐聚北京,其中不仅包括以中国登陆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为首的中国航天员,还包括美俄等国的功勋航天员,比如人类首位出舱太空行走的英雄航天员列昂诺夫。在此次大会上,中国宣布将在2年建成空间站,并详细介绍了空间站研制、发射的计划以及航天员培养的最新进展。
  空间站能与他国进行舱段对接
  据本次年会组委员主席、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介绍,2011年9月中国政府批准中国的空间站工程,相关的研制和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各种产品的研制、地面设施的建设以及大型科学实验已经全面展开。其中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舟货运飞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神舟11号飞船、长征2F遥11火箭等主要产品已经进入研制关键阶段。航天员以及有关地面设施设备进入飞行准备阶段,空间站的核心舱以及两个实验舱也将全面转入飞行产品研制的实验。海南航天发射场基本完工,已具备发射条件。
  在回答记者有关海南发射场未来会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如何分工时,杨利伟称,海南发射场未来将用于货运飞船、空间站的舱段以及一些大中型卫星的发射,而酒泉将负责人员的发射,两大发射场是互补关系。
  杨利伟透露,按照计划,中国将于2016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在随后发射神舟11号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之对接。2018年前后发射实验核心舱,进行空间站建造技术验证,随后在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工作。
  &对于中国空间站任务,我们非常愿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方案设计、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等方面与各国展开积极交流合作。&杨利伟表示,整个空间站方案设计阶段,预留了很多在空间站上和各国合作的平台。在应用实验合作以外,还在中国空间站设计了能够和其他航天器对接的接口以进行舱段级合作。
  对于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研制进展,杨利伟没有直接回应,只是说,将来中国发射空间站舱段将使用长征5号运载火箭,这次介绍的主要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一些研制计划。
  中国未来将选拔科学家担任航天员
  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国有何后续航天员培养计划时,杨利伟表示,中国一共进行过两次航天员选拔,第一批选拔是1995年启动,1998年中国首批的14名航天员开始职业生涯。2009年启动第二批选拔,2010年7名航天员开始自身的职业生涯。这7人中包括2名女性航天员。这两批航天员已经进行10人、12人次的太空飞行,目前这些航天员正在为天宫二号以及后续空间站任务做准备。后续选拔工作会根据中国航天发展以及飞行任务进行总体规划,确定选拔策略、选拔时间和选拔人数。通过这样统筹规划和动态调整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技术结构科学的航天员队伍。他还强调,未来会有更多女性加入到中国航天员队伍中来。
  对于是否有为他国培养航天员的计划,杨利伟回应,中国的态度是明确而积极的。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航天员选拔、训练系统,也研制建设了航天员选拔训练设备,中国愿意在与他国在航天员培训以及将来联合飞行领域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形式。
  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有关是否会在飞行员以外的人才中选拔航天员的提问时,杨利伟表示,中国目前正在制定从非飞行员以外进行选拔的标准,空间站建成之后提供了一个国家级的实验平台,在上面执行任务的将有大量工程人员和科技人员。所以中方正在考虑下一批航天员选拔将会涉及相关工程和科技人员。
  是要与搞太空竞争吗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是要与美国进行太空竞争吗?面对这样的敏感问题,杨利伟回应称,太空是全人类共有的资源,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是按照中国整体规划来走,并不是想要赶超任何国家,而是按照自身计划,为国家建设服务。
  对于中美之间互相禁止到对方航天发射机构参观的说法,杨利伟表示,这个提法有些不准确,当年中美领导人曾在航天方面达成过共识,中国也曾接待过美国航天员来访,当时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局长还曾参观过中国的航天设施和发射场,但目前非常遗憾,中方还没有到美国航天设施进行过交流。
  法新社记者的提问是有关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进行过哪些国际合作。杨利伟表示,中国很重视载人航天工程的国际合作。中国曾邀请过美国、俄罗斯的航天员来中国进行交流,特别是最近两年,中欧双方的航天员进行互访,在对方的训练中心体验短期的训练。工程合作方面,在航天医学、应用实验以及航天员选拔训练方面与不少国家有过实质性合作。包括他自己也曾在俄罗斯进行过失重飞机的训练。在神舟8号项目中,中国与合作进行了17项空间科学生命实验。
  在人类漫长的探索宇宙过程中,在相继完成进入太空、登月、建成空间站等壮举后,各国都把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当做下一个探索目标。杨利伟也表示,载人登火星、深空探测将是人类载人航天更加长远的目标。
  人类首位在太空出舱行走的俄罗斯功勋航天员列昂诺夫还给出了人类登陆火星的时间表。他认为,一旦各国展开通力合作,这个时间不会晚于2030年,而各国应该在2019年前开始选拔火星航天员。▲【环球时报记者 刘 扬】
责编:刘昆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美国有几个太空站还有哪个国家有太空站中国能在那一年有自己的太空站,太空站是干什么的我是说中国的太空战能起到什么作用
AOI圣诞二2058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现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国际空间站,该空间站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爱尔兰)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由于美国以防止技术泄露为由反对中国参与,所以中国没能参与到国际空间站项目中.  中国拥有自己的空间站恐怕要到2020年前后了,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了空间对接的技术,在新型长征5号大推力大直径火箭研制完成之后,中国就完全有能力建造自己的空间站了.  空间站就是为了满足长期太空实验而建造的,而且使用寿命越长费用越低.  中国的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一样,都是用来做各种太空实验的,中国的空间站建成之后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因为那时国际空间站已经达到使用寿命了,这样其他国家就很可能会选择和中国合作建设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如果建成,会大大提升我国在太空技术领域的地位,让各国尤其是美国看到对中国技术封锁是没有意义的,迫使美国放弃在相关技术上对中国的封锁,转而同中国合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空间站何时上太空 建成空间站总共分几步?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央视网消息:按照计划,2020年左右,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就要发射升空。神舟十一号带回的数据里,就潜藏着我们实现梦想的成功秘笈。那么对照国际空间站的技术标准,我们要建设一座真正的空间站,究竟都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呢?
  空间站第一步:航天员天地往返技术
  首先,建设空间站要有载人航天能力。国际空间站建设之初,宇航员可以乘坐美国的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穿梭天地,但随着航天飞机因为事故等原因被废弃,目前各国宇航员只能乘坐俄罗斯的联盟飞船。而这项让航天员天地往返的技术,我们早已在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任务中熟练掌握。
  空间站第二步:交会对接技术
在国际空间站上,核心舱周围连接着实验舱、载人飞船等等,形成一个很大的组合体。未来中国的空间站,结构也是如此,各个舱体的连接,就需要精准的交会对接技术,目前,神舟七号到神舟十一号任务的成功完成显示,不论是自动对接还是手动对接,中国都不存在技术问题。
  空间站第三步:航天员出舱活动
  在国际空间站的任务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宇航员出仓进行一些维修和科研活动,而航天员的出舱技术,我们早已在神舟七号任务时成功完成。
  空间站第四步:大推力火箭技术
  要完成空间站建设,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大推力火箭,这是因为空间站的许多组件体积大、重量沉。今年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火箭,不仅个子长大了不少,并且采用了全新的液氢和液氧燃料,推力大幅提升。
  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 雷凡培:长征五号大大提高我们进入空间的能力,现有火箭近地运载能力大概是8吨,它是25吨,能够发射我们空间站的核心舱。
  空间站第五步: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
  要实现多人在空间站长期驻留,就要经常为空间站进行补给。明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就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对接,除了送货,天舟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 朱枞鹏:补加就是把货运飞船带上去的推进剂通过管路输送到天宫二号,将来就是空间站,就是类似于加油。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王敬东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
空间站系统总指挥:中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我国将成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王翔说,在空间站建成之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指挥 王翔: 目前的研制进展应该说还是比较顺利,虽然有很多的难点,但是我们正在努力的克服中,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初样研制阶段,正在开展各项的地面的研制试验。
  为“由地球走向太空”打下坚实基础
在2022年左右,中国人的第一个空间站,也将成为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的太空实验室。
责任编辑:邹畅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转】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建造全过程图文详细(全世界极为稀少之物_登月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436贴子:
【转】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建造全过程图文详细(全世界极为稀少之物收藏
高清镇楼一大波机翻袭来············LZ向英语能力强大的吧友求助~~~~~~~~~
30亿+日均交易额,20W+外贸卖家的选择
原帖:国际空间站ISS原计划建造全过程 图文详细(全世界极为稀少之物)_坎巴拉太空计划吧_百度贴吧
先发一张图 作为参考
航次1 - 1AR发射日期:日运载火箭:质子火箭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 - FGB)曙光号(FGB)是可独立运行的主动式飞船。它提供控制能力和推进动力以通过早期组装阶段。它提供燃料储存能力。它是提供交会对接能力的服务模块。01.【“曙光”号功能货舱】-Zarya (dawn) Functional Cargo Block长度:12.6米,直径:4.1米,重量:24.2吨(其中包括4.5吨燃料)。“曙 光”号功能货舱(俄语:Заря)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空间中心和美国波音公司共同研制而成。根据1995年8月签订的合同,赫鲁尼切夫中心负责货运舱的设计、生产和试验,日完成组装工作,但由于国际空间站的其他一些部件没有完工,“曙光”号被两度推迟发射。“曙光”号用作空间站的基础,能提供电源、推进、导航、通信、姿控、温控、充压的小气候环境等多种功能。它由和平号空间站上的晶体舱演变而来,设计寿命13年,电源最大功率为6千瓦,装有可接4个航天器的对接件。曙 光号模块长41.2英尺,最宽处13.5英尺宽,内部容积72立方米。它拥有至少15年的运行寿命。它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和6个镍镉电池可提供平均值为3千瓦的电力。使用的俄罗 斯KURS对接系统,曙光号将执行的自动化和远程驾驶与星辰号在轨道上交会对接。下方对接口,可容纳俄罗斯联盟号宰人飞船和无人驾驶进步号货运飞船。两个太阳能电池阵列中的每一个长10.7米、宽3.4米。该模块的16油箱可以容纳超过6吨的推进剂。姿态控制系统的模块包括24个大RCS和12个小RCS。 两个大型发动机用于调整飞船轨道。 曙光号模块于1994年12月在赫鲁尼切夫中心开始建设。于1998年1月被运到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准备发射。飞船和火箭分离后,系统将进入空闲 模式以节省电池。和质子号火箭的第三级分离后,一组预编程的命令将自动激活该模块的系统以及部署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和通信天线。经过数天的运行测试,模块将 命令发动机点火以到达的海拔约240英里的轨道和奋进号航天飞机进行交会捕获,之后飞船将连接 美制统一连接模块。
航次2 - 2A发射日期:日运载火箭:美国航天飞机STS-88组件:团结号节点舱; 2个加压对接适配器连接到团结号节点舱长度:5.47米,直径:4.57米,重量:11.612吨。铝合金制成。升空时间:日,随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12月6日与“曙光”号对接。团结号节点舱(英语:Unity)又被称作“节点舱1”,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组件,也是美国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第一个部分。团结号节点舱由一个圆柱形的外壳,和六个能便利的与其他舱室连接的通用接驳装置(Common Berthing Mechanism)所组成。团结号直径4.57米(15英尺),长5.47米(18英尺),由波音公司位于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里的工厂为美国宇航局(NASA)制造。国际空间站上的基础资源诸如,液体管道系统,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电力和数据系统都穿过团结号节点舱通向空间站上的补给工作区和生活区。超过50,000个机械部件和216根管道用于运送各种液体和气体,6英里长的121根内部和外部电线安装在团结号上,团结号节点舱是用铝制成的。由奋进号搭载的圆锥形的加压对接适配舱被连接在团结号节点舱的舱首和舱尾的接驳装置上。除了与曙光号功能货舱的连接,团结号节点舱现在还连接着美国的命运号实验舱、Z1 衍架、加压对接适配舱以及寻求号气密舱。另外莱昂纳多号和拉斐尔号多用途后勤舱也已经在多次任务中与团结号节点舱相连接。节点舱3和哥伦布实验舱将在STS-132的任务中与团结号连接。在STS-120任务中和谐号节点舱也将临时性的与团结号相连。团结号节点舱和这2个对接适配舱(PMA)总重大约25,600磅。对接适配舱使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飞船能够连接在节点舱的舱口和接驳装置上。PMA-1现在永久性的连接在团结号节点舱和曙光号功能货舱之间,与此同时,PMA-2提供了一个航天飞机的入坞接口。团结号节点舱通过连接在PMA-1外部的电脑或复用/解复用转接器(Multiplexer/Demultiplexers -MDMs)提供指令,团结号也安装了能用数据,声音和低像素视频与休斯顿指挥中心联系的通讯系统,用以在初期的空间站建造活动中辅助俄罗斯的通讯系统。PMA-3由执行STS-102任务的机组人员连接在团结号上。
航次3 - 2A.1发射日期:日运载火箭:美国航天飞机STS-96组件:SPACEHAB双货运模块进行内部站的后勤和补给货物。承载外部俄语货物的吊臂被安装成外部俄罗斯站段,用于执行太空行走的维护活动。曙光号双SPACEHAB飞行2A.1的目的是要在早期建设任务中提供物流飞行。飞行2A.1将进一步装备曙光号功能货舱和设备。容量高达10,000磅的能力,以适应动力载荷。安装4个装满舱外活动用工具的工具箱安装美国吊臂部件和俄罗斯吊臂部件舱壁安装舱内更衣室位置独特的大项目和软储物楼存储安装几个扶手和两个新型脚固定器,这种固定器用于美国和俄罗斯两种舱外航天服的航天靴。
这是安装完毕的吊臂(图中部),它位于1号节点舱与曙光号功能货舱之间的对接适配器上,用于搬运设备及帮助航天员移动位置。
航次4 - 1R发射日期:日运载火箭:俄罗斯质子K型火箭元素:星辰号服务舱03.【“星辰”号服务舱】-Zvezda (star) Service Module长度:13.1米,直径:4.15米,重量:19.05吨。升空时间:日,由“质子-K”火箭送入太空,7月26日与“曙光”号对接。星辰号服务舱(俄语:Звезда,意为“星辰”)是国际空间站的一个组件。是第3个被发射入轨的空间站组件,星辰号服务舱提供了空间站一部分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可供2名乘员的生活区。它是空间站上俄罗斯部分(俄罗斯轨道段)结构上和功能上的中心。这个服务舱由俄罗斯科罗勒夫火箭和空间联合体制造。星辰号服务舱是目前唯一的一个由俄罗斯出资和建造的空间站组件,虽然码头号对接舱和曙光号功能货舱也是由俄罗斯制造的,但出资者和所有者都是美国。星辰号服务舱由质子号运载火箭于日发射升空。日,与曙光号功能货舱对接。星辰号服务舱的基础结构(被称为&DOS-8&)最初是用作和平-2号空间站的核心部件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意味着星辰号服务舱在设计同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部件(DOS-7)相类似。事实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星辰号被标注为和平-2号空间站,它的设计血统因此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礼炮号空间站。它的结构于1985年2月完工,内部设备也在1986年10月装配完成。(国际空间站可以说就是美帝的自由号空间站和毛子的和平2号空间站的合体)星辰号服务舱包括1个供空间站乘员生活和工作的圆柱形的“工作隔舱”(Work Compartment),1个有对接入坞装置的“中转隔舱”(Transfer Chamber),1个非承压的“装配隔舱”(Assembly Compartment)在“中转隔舱”的周围,另有1个有3个对接口的球形“中转间”。整个服务舱重18,051公斤。长13.1米(43英尺),太阳能电池板展开时为29.7米(97.5英尺)。中转隔舱与曙光号功能货舱相连。中转隔舱还有用于和“科学能量平台”(Science Power Platform)和通用对接舱(Universal Docking Module)相连接的对接口。现在,其中最下面的1个和俄罗斯的对接隔舱相连。另1个是空的。它原本是用作一个对接口,但一旦舱口损坏,乘员无法从转移到空间站其他部分,所以这个对接口的功能从未被使用过。“装配隔舱”(Assembly Compartment)装备有诸如推进器,天线,推进箱等外部装备。“中转隔舱”(Transfer Chamber)装备有自动对接入坞装置,可用于对接联盟号宇宙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星辰号服务舱有可供2个乘员睡觉的区域,1台NASA提供的跑步机和1辆自行车可供健身使用,厕所以及其他卫生设备,1套带冰箱的厨房设备。星辰号上安装了俄罗斯的用于指令和导航的主计算机。星辰号一共有14个窗口,3个9英尺直径的在前部的中转隔舱,1个16英尺直径的在工作隔舱,每个乘员舱都有至少1个窗口。还装备了一个电解被浓缩的湿气和废水,用以产生氢气和氧气的电子装置。氢气被排放出去,而产生的氧气可供呼吸。浓缩湿气产生的水和废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做为饮用水,但在通常情况下,使用从地面带来的新鲜水。星辰号服务舱有16个小的和2个大的推进器用于推进。另有8个电池用于储存能量。星辰号服务舱装备了早期的生活区域,生命维持系统,通讯系统(星辰号与空间站之间由1个10Mbps的以太网相连[4]),电子能量分配装置,数据处理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和推进系统。这些区域和系统已经被其他的空间站组件所补充。星辰号上的2个主引擎能用于提升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日,曾经使用过1次,这是2000年星辰号抵达空间站后的第1次[5]服务舱由过度舱、生活舱和工作舱等3个密封舱和一个用来放置燃料桶、发动机和通信天线的非密封舱组成。生活舱中设有供宇航员洗澡和睡眠的单独“房间”,舱内有带冰箱的厨房、餐桌、供宇航员锻炼身体的运动器械。舱体上设计的14个舷窗,可供宇航员眺望浩瀚的星空。“星辰”号配有定位和电视联系系统,可保障服务舱与俄罗斯科罗廖夫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和美国休斯敦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的直接联系。“星辰”号共有4个对接口,可用于接待载人飞船或货运飞船。
 2000年7月,俄罗斯质子号运载火箭将重19.05吨、长13.1米、直径4.15米的星辰号服务舱运送至太空,自动对接到功能货舱上。这是由三个舱段(左起:服务舱、功能货舱、1号节点舱)构成的国际空间站(最左侧的是联盟号飞船正停靠在服务舱的对接口上)。
快搬,速更
进口的F5负载均衡就在这里
航天员身体固定在航天飞机遥控机械臂上,从航天飞机货舱中取出美国吊臂部件和俄罗斯吊臂部件,准备安装到空间站上。航天员手持美国吊臂部件,在航天飞机遥控机械臂支持下向安装位置移动,准备将其安装就位。航天员手持俄罗斯吊臂主杆,在航天飞机遥控机械臂支持下,向安装位置移动。 经过6小时44分钟的舱外活动,两位航天员成功地将俄罗斯吊臂安装就位。这是吊臂等安装工作完成后的、由功能货舱和1号节点舱构成的国际空间站(在1号节点舱前端可以看到美国吊臂,在两舱之间可以看到俄罗斯吊臂)。对比航天员手持俄罗斯吊臂的大小比例和俄罗斯吊臂相对于整个空间站的比例 不难看出空间站的相当的大
飞行5 - 2A.2发行日期:日运载火箭:美国航天飞机STS-101组件:SPACEHAB双货运模块 站舾装的的物流Carriesinternal和补给货物。 (机翻) 在6个多小时的舱外活动期间,美国航天员借助航天飞机上的遥控机械臂“行走”30多米,从航天飞机货舱到达服务舱与功能舱对接位置。航天员将从航天飞机货舱取出的电缆在服务舱与功能货舱间进行安装,该电缆用于这两个舱之间的电子、通信、遥测信息传输。航天员还在服务舱外面安装了用于定向的磁力矩器(也就是SAS),以减少国际空间站姿态控制发动机的工作次数。
航次6 - 3A发射日期:日运载火箭:美国航天飞机STS-92组件:综合桁架结构(ITS)中的Z1衍架,PMA-3(加压对接适配器3号)Ku波段系统的,控制力矩陀螺(CMGS等) Z1衍架是使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第一个电源------美国第一个太阳能阵列P6衍架能够在航次A4时被临时安装的统一衍架Ku波段通信系统支持早期的科学能力和美国电视6A。在航次5A时,CMGS为空间站提供非推进(电动)姿态控制。PMA-3在航次4A安装太阳能电池阵列和在航次5A安装发现号实验室时为航天飞机提供对接口。 【Z1 衍架】-Z1 Truss长度:4.9米,直径:4.2米,重量:8,755千克。 升空时间:日,随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
 2000年10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Z1构架结构、3号增压对接适配器、Ku波段通信系统运送至国际空间站。航天员进行了4次太空行走,把一个新的对接口和一个太阳电池阵安装在空间站外。两位航天员用了6个多小时将重8.755吨、长4.9米、直径4.2米的Z1构架结构安装在1号节点舱上方。航天员从航天飞机出舱,借助遥控机械臂移动到Z1构架结构连接处,完成紧固工作。航天员使用航天飞机遥控机械臂将3号增压对接适配器连接到1号节点舱外侧对接口,该增压对接适配器用于提供航天飞机停靠位置。航天员进行3号增压对接适配器的固定螺栓连接、设备安装及电缆连接工作。 组装完Z1构架结构、Ku波段通信系统和3号增压对接适配器后的国际空间站。该构架结构将用于安装太阳电池阵、Ku波段通信系统,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电视传输能力。
想看ksp里ISS的组装过程?请移步这里ISS Construction Journal [Image Heavy]
航次7 - 4A发行射日期:30。2000年11月运载火箭:美国航天飞机STS-97元素:综合桁架结构P6衍架;太阳能电池板,散热器 提供美国第一个太阳能发电电源与太阳能电池阵列和电池,光伏(PV)组件。第一个太阳能电池板暂时Z1桁架安装后,在才航次13A时才移动到P5桁架。两个散热器提供空间站建设初期的冷却需求,称为光伏(PV)的热控制系统(TCS)散热器。此外,S波段的通信系统用于语音和遥测。 (机翻无力)【P6 衍架】-P6 Truss长度:73.2米,直径:10.7米,重量:15,824千克。升空时间:日,随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
2000年11月~12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P6构架结构、美国第一组太阳电池阵、散热器及光电组件运送到国际空间站。在空间站完工前,美国航宇局还要为之安装三套同样的太阳能“翅膀”,每个“翅膀”包含3.28万个太阳能电池,其基部还有储存能量的电池和散热器。每组太阳能电池板的展宽为72米,比一架波音777飞机还要长。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5年,即使个别电池被太空垃圾刺穿,整个电池板也照样能运行。虽然空间站多功能舱上已经有一副俄罗斯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但提供的电力只及美国电池板的1/4。航天员使用遥控机械臂将这个总长14米、重16吨的部段从航天飞机货舱取出,安装到Z1构架结构上方航天员使用遥控机械臂将美国第一组太阳电池阵、散热器及光电组件(其内安装有蓄电池、变压器、整流器等)安装到组装完毕的P6构架结构上方。太阳电池阵安装完毕后开始展开,一扇仅用时13分钟就成功展开。另一扇由于出现太阳电池阵光电板间相互粘连没有能够成功展开(画面下方的太阳电池阵一部分出现粘连)。两位航天员进行了7小时34分钟的舱外活动,仍然没有能够展开另一扇太阳电池阵。航天员在连接9束太阳电池阵电缆,使得太阳电池阵产生的电能得以顺利输送,同时使控制太阳电池阵对太阳定向的控制信息得以传输。两位航天员再次进行舱外活动,费时2小时,动动停停地终于成功地展开了另一扇太阳电池阵,使国际空间站增添了64千瓦发电能力,太阳电池阵的工作寿命为15年,共有12个充电电池组。  太阳电池阵的旋转驱动装置,它能够驱动太阳电池阵转动,使其始终朝向太阳,获取最大的发电量。
安装在P6构架结构上的散热器和氨水服务器,该散热器将为即将到来的命运号实验舱散热。在航天员开启了锁销后,两个重740千克、宽3.5米、展长22米的散热器全部展开,航天员连接了氨水冷却剂管路后,散热器开始工作。这个新安装的长77米、宽13.4米、有25万个光电片的巨大太阳电池阵,虽然刚刚排除故障后两扇太阳电池阵转动的角度还不是很同步,但是国际空间站终于增添了强大的电源。为明年到来的美国命运号实验舱作准备,航天员将控制电缆从2号增压对接适配器移动到一个对接口附近Z1衍架的临时插板上,以便以后连接到命运号实验舱端头。  解决了太阳电池阵所有问题后,美国舱段开始有了自己的太阳能电源,国际空间站骄傲地展翅“飞翔”在太空。在以后的组装工作中,还将为国际空间站再组装几套这样的太阳电池阵。航天员还将测量空间站周围等离子体静电的探测器安装在构架结构的顶端,这是完成安装工作后,航天员招手示意。航天员还将通信天线重新安装到最高位置处,全部工作完成后,航天员将一个常绿树植物画像放置在国际空间站最高点的构架结构的顶上,这是地面建筑工人建筑大厦表示顶端的惯例。
这东西简称PMA
发射日期:2。2000年11月运载火箭:俄罗斯联盟号火箭组件:联盟号宰人飞船三人船员组:指挥官比尔谢泼德;联盟号指挥官尤里·吉德津科;飞行工程师谢尔盖·克里卡廖夫。当没有航天飞机停靠时,提供紧急安全返回地球的需求。空间站开始有人长期居住。在1999年7月,3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船员将开始他们在国际空间站的生活,ISS成为人类的长期居住的前哨站。船员们为了这次任务从1996就开始训练,包括美国宇航员国际空间站指挥官比尔谢泼德,俄罗斯宇航员联盟指挥官尤里·吉德津科,同是俄罗斯宇航员的飞行工程师谢尔盖·克里卡列夫,。第一批宇航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上度过5个月。当他们到达时,国际空间站将包括三个组件:将作为空间站早期宿舍和控制中心的组件-----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一个提供补充电力和推进功能的组件------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的曙光号,和提供连接功能的美国制造的团结号节点舱,提供未来的国际空间站美国段的对接点。船员们的任务是测试国际空间站的飞行控制能力,协助将来的组件安装。在居住期间,将有三个航天飞机进行任务对接,通过连接基于桁架的美国第一个太阳能电池阵列,美国发现号实验舱和主要由加拿大建造的机械臂,扩大空间站的规模。他们完成安装加拿大机械臂后的结束其任务,将搭乘装配航次6A的航天飞机返回地球。他们将航天飞机航次6A将推出三个新船员将得到缓解。船员乘坐的联盟号飞船将继续停靠在空间站,如果需要的话,提供空间站人员紧急返回地球的能力。连接在空间站的联盟号飞船该大约每6个月替换一艘,以维护全体船员紧急返回功能。
联盟号飞船是苏联在积累了多年经验之后,所开发出来的一种最成熟的载人航天器。由联盟号飞船衍生出的其它航天器包括:联盟-T,这是联盟号的直接升级物和替代品;联盟-TM,相对联盟T进行了更多的改进,主要执行向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工作组的任务;联盟-TMA,联盟系列的最新产物,是俄罗斯航天部门现在拥有的唯一一种可载人航天器,也是可以向国际空间站输送宇航员的仅有的工具。在航天飞机屡次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联盟-TMA的意义变得更为重大。其他衍生物包括进步号货运飞船,这是一种设计的十分成功的无人货物运输飞船,在维持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的正常运转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般认为,中国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也至少是借鉴了联盟号的设计,或直接得到了联盟号的相关技术。
联盟号的动力舱比神州短很多,其实神舟飞船比联盟号要大一些,返回舱的形状也不完全一样。属于参考了联盟飞船后重新设计的产物。而且联盟号的电池板是固定的 不会旋转 我们的神舟号会旋转
飞行9 - 5A发行日期:7。2001年2月运载火箭:美国航天飞机STS-98组件:美国命运号实验舱 安装命运号的5个载荷架。激活控制力矩陀螺仪与命运号实验舱的电子系统,提供电动姿态控制。 【“命运”号实验舱】-Destiny Laboratory Module长度:8.53米,直径:4.27米,重量:14,515吨。升空时间:日,随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空,2月11日与“团结”号对接。命运号实验舱(英语:Destiny) 是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科学研究用载荷中的主要实验室。2001年2月上旬,它与团结号节点舱相连。命运号是NASA在1974年2月空间实验室退役后的第一个永久性运作的在轨实验室。这个铝制的美国实验舱长28英尺(8.5米),宽14英尺(4.3米)。它包含3个圆柱形的部分和2个有可供宇航员进出舱的装置的锥形部分。命运号实验舱的后部与团结号节点舱相连。命运号实验舱的前部同和谐号节点舱相连。在装备有加压设备的舱室内的宇航员们能进行多种科学领域的研究和试验,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将使用由此得到的数据,提升他们在医学、工程学,生物工程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研究。1995年,波音公司在位于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里的工厂开始建造这个16吨重的国家研究实验室。1998年,命运号被运往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并在那里由NASA接收,进行发射前的准备直到2000年8月。命运号于日由执行STS-98任务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搭载入太空。作为国际空间站上欧洲和日本的实验室,命运号上的有效载荷装载在国际标准载荷架(International Standard Payload Rack,简称ISPRs)上。抵达国际空间站时的命运号安装有5个这样的载荷架,包括能提供电力,冷水,再生空气以及温度和湿度控制的设备。[1] 每个载荷架重大约1,200磅(540 kg)。7个另外的载荷架[2]将由执行STS-102任务的Leonardo MPLM装载到命运号上,其余的10个将由以后的任务运到命运号上。 [3] 命运号上总共会有23个载荷架,右舷(the starboard side)和左舷(the port side)以及前端各有6个,尾端有5个。规格长度: 8.53 米直径: 4.27 米重量: 32,000 磅 (14,500 千克)外部采用华夫格花纹来加强实验舱船体结构。外部覆盖了在地球上的防弹背心所用的类似的材料制成碎片防护罩毯。薄铝板碎屑屏蔽层提供额外的保护
“国际空间站”上的热控系统由被动热控系统和主动热控系统组成。美国与俄罗斯舱段热控分别进行控制。被动热控系统利用多层隔热组件、热控涂层、加热器、热管等元器件,以及选择空间运行姿态的办法来维持各结构体和轨道可更换单元所需的温度范围。在工作环境或热载荷超出了被动热控系统的热控能力时,需要采用主动热控系统。在闭合回路中,主动热控系统通过使用机械泵提供动力的流体来执行热量收集、热量传递和散热3种功能。美国舱段的主动热控系统由舱内系统和外部系统组成,舱内系统用于收集设备产生的热量,外部系统负责将这些热量排放到空间中去。内部主动热控系统在各个加压舱中设置若干相互独立的单相水回路,采用水作为工作流体,因为它既高效又安全;外部热控采用以泵驱动的单相无水氨回路,各舱段收集的热量传输到分别安装在S1、P1桁架段处2组展开的散热器,并向外空间散热。光电模块主动热控系统采用独立的单相氨回路。俄罗斯舱段的热控系统大体沿用和平号空间站的热控模式,即主要依靠各舱的液体回路实现各自的热量传输,以及各舱壁散热器表面排散废热。内回路以乙二醇-水为工质,外回路以有机硅液为工质,设有2套并联互为备份的舱内主冷却回路。每套内回路均有冷凝干燥换热器、可更换的泵组单元、流量调节阀和热管式舱壁恒温加热器。对高热负荷设备还采取冷却板散热措施。各舱段的热控单元既可独立运行,又能适当联合。
2001年2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美国命运号实验舱运送到国际空间站,航天员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完成了这个最复杂、最昂贵的舱段与国际空间站的一系列连接工作。之后,启动实验舱内各个系统,开始正常工作,国际空间站具备了接待美国用户的能力。国际空间站2001年第一项重大组装任务是将美国命运号实验舱组装到1号节点舱上,并将原来安装在1号节点舱上的2号增压对接适配器重新组装到命运号实验舱前面(图中白色部分)。 2001年2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重14.515吨、长8.53米、直径4.27米的美国命运号实验舱运送到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停靠在1号节点舱下方的对接口上,航天员使用航天飞机遥控机械臂将2号增压对接适配器从1号节点舱前端取下,临时安装到其上方的构架结构上。航天员仍然使用航天飞机遥控机械臂,将命运号实验舱从航天飞机货舱内提起。航天员操纵机械臂将命运号实验舱从航天飞机货舱取出后,旋转180度,对接到2号增压对接适配器移出后腾出的1号节点舱前面的对接口上。将命运号实验舱对接到1号节点舱后,航天员使用机械臂,再将2号增压对接适配器从上方的构架结构上取下,组装到命运号实验舱前端对接口。这是2号增压对接适配器前端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APAS),用于停靠航天飞机,左上是遥控机械臂端头。航天员借助航天飞机遥控机械臂移动身体,将电缆架部件运送至安装部位,以便进行命运号实验舱与1号节点舱、光电组件间的电源及通信电缆以及与两个散热器间的冷却管线等连接工作。航天员在增压对接适配器外面连接电源盒通信电缆,拆除命运号实验舱舷窗保护罩,在构架结构上安装一副备用S波段天线,并在命运号实验舱外安装了特殊的电子固定装置和电视转换装置,为安装空间站第一个遥控机械臂作准备。命运号实验舱组装完毕的国际空间站,此时的国际空间站主要由服务舱、功能货舱、1号节点舱、命运号实验舱、Z1和P6构架结构、光电组件和美国第一套太阳电池阵构成。
航天员在增压对接适配器外面安装几个扶手和脚固定器,这是正在安装脚固定器的情况,航天员头盔左边就是脚固定器平台。航天员在处于失重环境的太空,必须将身体固定住才能工作,常常是使用脚固定器将双脚固定,以便腾出双手工作。这是使用脚固定器时的情景。航天员在连接一条冷却管路时,有少量结晶状氨水漏出,但很快消散,航天员继续完成了工作。地面控制中心人员要求这位航天员在阳光下晒半小时,这样即使万一有氨结晶遗留在航天服上也会完全挥发,避免将氨带入座舱。返回舱内后,所有航天员配戴氧气面罩20分钟,待空气净化系统将舱内空气净化一遍,彻底防止航天服上遗留的氨给航天员的健康造成不良后果。 命运号实验舱组装完成后,为空间站增加了108立方米的容积,使生活空间增加41%,航天员激活命运号实验舱,进入实验舱内工作,这是两位航天员从命运号实验舱舷窗向外观看。组装了命运号实验舱(画面下方)后,由四个舱段构成的国际空间站质量达到112吨,全长52米、高27米、宽73米,总容积370立方米以上,其规模已超过之前的任何空间站。2001年2月在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拍摄的国际空间站。命运号实验舱的组装完毕,使国际空间站具备了接待美国科学实验用户的能力。
此段为补充热控系统的技术指标如下。(1)温度控制范围“国际空间站”壁面温度:16.7~45℃,空气温度:18~27℃;美国舱段内部主动热控系统包含2个单相水回路:低温回路和中温回路。低温回路工作温度4℃,用于生保系统舱的空气循环热交换器的热量排放;中温回路工作温度17℃,主要用于冷却安装在不同冷却板上的电子设备(表面温度为35℃时,冷却板的冷却能力大于620W)。俄罗斯舱段:18~28℃。(2)最大热负载“国际空间站”总的热负载:140.5kW,其中美国102kW,俄罗斯38.5kW。(3)多层隔热组件它由中间带有涤纶网(用于绝缘)的20层双镀铝聚酯薄膜(DAM)组成,密度约1.2kg/m2,平均有效辐射率是0.035,铝覆盖外层。(4)表面涂层采用作阳极化处理的涂层与油漆。
国际空间站组装视频< feature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世界一共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