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对德国人行纳粹礼最先使用的对错

二战中最奇怪的是法国,投降后对德国人不错,战后却翻脸了
二战中最奇怪的是法国,投降后对德国人不错,战后却翻脸了
历史大爆炸
如果说二战中哪国人最坏,日本人首当其冲。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皇道”教育和军国主义思想的洗脑,日本人是自上而下的好战和残忍。就连日本战败前夕,昭和天皇颁布了“一亿玉碎”的焦土政策,日本民众中本应最善良的妇女们,竟然都拿起铁锨等工具“积极备战”。话说回来,二战中那些披着“文明之师”的西方人也不咋地,苏联、美国之流不说,一个明里坏一个暗中坏;德军士兵虽然整体素质要比前二者好得多,但坏事也没少做;就连一些没什么存在感的效果,如奥地利、罗马尼亚等,也是助纣为虐,坏得一塌糊涂。然而,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老牌的欧洲大国在这方面似乎要收敛很多,许多人将其归结为这些国家人民身上的“绅士气质”。英国和意大利两大奇葩国家暂且不谈,实际上,法国人在暴行上一点都不亚于德日苏美之流,甚至比以上等国还要过分。法国可以说是20世纪初军事理念改革的“先行者”。一战结束后,欧洲人发现传统的防御型武器渐渐被强大的火力集群替代,因此,越来越强大的攻击型武器开始受到欧洲各国的追捧。法国人对此接受得很快,他们不但组建了规模庞大的陆军和海军,还积极推进武器的更新换代。但是,硬件水平是上来了,脑子却还是不好用。法国人拿着最尖锐的矛,却当成盾使用。最典型代表,就是法国耗资超过50亿法郎,于1928年开始修建的马奇诺防线。同时,法国人利用外交攻势,在谈判桌上咄咄逼人,试图把盟友英国抛弃,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欧洲霸权体系。然而有句老话说得好,“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用一系列铤而走险的军事手段对外扩张。在真正可以体现霸权的时候,法国却和英国一样选择沉默,以绥靖政策不断容忍希特勒。日,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对法国发动攻势。令人想不到的是,号称“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军队竟然不堪一击,在一个多月内法国就宣布投降。从此,法国也加入了波兰“亡国不亡军”的行列,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自由法国”(实际上就是流亡政府)成立。按照宣传的那样,法国人从此同仇敌忾奋勇抗敌,终于在1944年6月的诺曼底战役后复国。然而爆炸君不得不说一句,事实可不是这么完美。日,苏军开进柏林,并一直推进到德国权力的象征——国会大厦门前。然而,在东线攻无不克的苏军,却被堵在这一栋建筑下面长达3天。守卫国会大厦的党卫军士兵是英勇的,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党卫军中,有超过半数是外籍士兵,其中又有1/3是法国人。其实,法国人、英国人在二战初期一连串的失败后加入德军并非罕见,据统计,英法士兵加入德军的就有多达十余万,包括著名的纳粹高卢志愿军团。而这些英法士兵加入的理由也非常奇葩:国家亡了,但是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斗争不能停止。这些英法士兵希望藉此打击苏联人。事实上,法国民众对德军士兵(党卫军除外)的关系并不像宣传得那样紧张。由于德国国防军在法国的恶行并不多,而党卫军也多是针对法国的抵抗组织,因此,德军士兵普遍和法国百姓相处融洽,甚至有些人会给德军士兵提供帮助。法国人的“善良”也得到了德军士兵的回报,在伊特堡之战中,德国国防军甚至协助美军向党卫军开火,以营救关押在伊特堡中的法国人。不过,对敌人都能如此大度的法国人,在德国投降后却将怒火发泄到了本国人民身上。最惨的莫过于与德军士兵有染的法国妇女,在德军撤退后,有超过4万名妇女惨遭清算。她们中的大部分被判处“通敌罪”,强行剃光头发脱光衣服游街,身上被画上纳粹的标志。随后,这些妇女中平均被关押了半年,并被剥夺了部分公民权利。如果说对这些通敌的法国妇女的处罚是处于愤怒(其实也比较人道,毕竟没有大规模处死),那么法国人对战后一部分儿童的处理则有些过分了。据统计,德军在1940年占领巴黎至1944年从法国撤军期间,留下的私生子至少为20万,这些儿童成为了法国人泄愤的主要目标。他们被规定不准学习德语,不准使用德国名字,只享有一部分公民权利,更可怕的是,战后的法国经常发生针对这些儿童的恶性案件,而法律则选择了一定程度的包庇。也就是说,这些儿童的生命都受到威胁,挪威甚至都将其用作药物试验的“小白鼠”。法国最为老牌的欧洲国家,在“人道主义”问题上没少跟着英美等国谴责苏德,然而他们做出的行为却比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法国第1军团士兵也曾在攻下德国巴登和符腾堡地区后,在首府斯图加特举办了长达数天的“狂欢”,致超过4000名德国妇女惨遭轮奸,其中最小的不过14岁,最大的则达到74岁。然而法国人的所作所为被苏德等国掩盖,以至于如今的人们很少再提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历史大爆炸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著一历史草堂,与君同话春秋!
作者最新文章和德国人聊天有多难|德国|文化|中国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和德国人聊天有多难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廖宇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说德国人聊天水平低下,应该不算得委屈。大部分德国人热衷的话题一般都是:隔壁邻居家新买的割草机不会拐弯还300多欧,同事汉斯老婆做的栗子酱颜色暗沉却美味,Mr.Wash周日加油特价洗车打折但是容易刮漆----可以说要多市井有多市井。
  就聊天一事而言,德国人应该也算是外国人中的一朵奇葩。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说德国人聊天水平低下,应该不算得委屈。
  午饭时间对很多在德国工作和学习的中国人来讲也许会是一种煎熬:德国人喜欢呼朋引伴地一大堆人挤着一起吃饭,聊天八卦讲笑话,可是由于语言文化原因中国同胞们很可能不太容易进入话题,只能干笑着敷衍着熬到最后。
  经常会有朋友向我抱怨这一困扰,明明一个很外向开朗的年轻人,就是因为这样的场合里不知道该怎么和德国人聊天,时间长了竟然会被认定这位中国同事不善沟通、封闭孤僻,殊不知其实人家其他时间里活跃健谈,幽默自信。
  然而这样的误判并非鲜见,轻则影响同事关系和团队合作,重则影响领导判断妨碍职务升迁----社交素质即Social Competence的不足,应当是困扰世界各地几代华人的老问题,也是无数人屡屡提及的在国外发展遇到的“天花板”问题的根源。
  结合自己的留学工作经验,本文希望以德国人为例,就此老大难问题做一尝试性探讨,不求指点迷津,但愿抛砖引玉。
  德国人会聊天吗
  聊天这件事,对象很重要。中国人在外国生活,融入当地文化几乎是一百多来各位留学先辈恨不得耳提面命的谆谆教导。但以中国之大,放眼四海,皆是外国,殊不知外国之中,彼外和此外也差别巨大。而就聊天一事而言,德国人应该也算是外国人中的一朵奇葩。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说德国人聊天水平低下,应该不算得委屈。无论是街边啤酒节的搭讪玩笑,还是家里花园的烧烤聚会,大部分德国人热衷的话题一般都是:隔壁邻居家新买的割草机不会拐弯还300多欧,同事汉斯老婆做的栗子酱颜色暗沉却美味,Mr.Wash周日加油特价洗车打折但是容易刮漆----可以说要多八卦有多八卦,要多市井有多市井。
  很多关于探讨中西方文化或者留学经验的书籍上都会如此写道:为了更好的和德国人交流,中国学生们应该积极准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知识:比如足球、汽车、啤酒,最后还能用歌德席勒尼采俾斯麦----谈这些会更容易帮你拉近和德国人的距离。
  但是如果你真的在德国生活超过10年,就会发现这些描述绝非事实。大多数德国人不仅不认识施拉普纳,甚至不会知道拜仁慕尼黑1999年的黑色三分钟;啤酒除了他们钟爱的本村品牌,甚至不会知道著名的Becks啤酒出产于不莱梅;而即使是德国人强大并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若是你试图和他们侃侃而谈BMW的推背感与奥迪相比是如何的细腻韧悦,他们一定会诧异的看着你说今生从未开过宝马……
  这些并非笑话。事实上,只有那些在西门子、大众、博世这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工作的经理主管们,因为纵横四海走南闯北多年而阅历丰富谈资充盈。而大部分德国人可能就是在家门口读个书,在附近城市上个班,实验室呆呆马洛卡玩玩,不开奔驰也不读叔本华,今生从未出过欧罗巴,他们的见识和文化储备真的是乏善可陈,很难支撑一局与遥远到来自亚细亚的黑头发们的精彩谈话。
  而正是这样的人群,才会受媒体和第三方的影响,用奇异的眼光对那些他们并不了解的文化心怀敌意。
  中国人吃狗肉吗
  曾经有媒体做过民意测验,在德国人关于中国的印象中,爱抄袭、嗓门大、没自由倒还不算是标志性偏见,但中国人吃狗肉却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了。而通常到德国来读书的年轻人们,一定也会被周围的德国朋友或善意或恶意地问道:你们中国人是不是真的吃狗肉?
  通常在中国人的网络社区里,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也是高居点击榜前列,紧随其后的是西藏话题、抄袭仿制、媒体控制,此外还有那些常见的负面话题:豆腐渣,童工,贪污受贿,高考,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
  如果每一个这样的话题,我们都要去用心争执耐心辩解,那么每一次由这些话题为始导入的关于中国现状与文化的讨论和关注,都必将以失败和不欢而散为结束。而每一次如此结束的烦闷,又很容易化作中文论坛上高昂的反弹:泱泱中华5000年历史开始时,他们还在树上呢。
  平心而论,不是我们太敏感,而是他们太小白。关于狗肉这个话题,去过很多国家的人就会发现,其实只有欧洲尤其是德国和北欧的人最喜欢问这个问题,原因当然不是因为只有这些国家的人才爱狗如命,而是很久以前丹麦和德国合拍过一个喜剧电影,名字就叫:在中国人人都吃狗肉!
  这个电影内容和中国人和狗肉都一点关系都没有,起了这个名字只是因为里面有一句听上去很酷的台词:世间对错无绝对,跳开固有思维会发觉无数惊喜,在中国还人人吃狗肉咧……
  就是这么一句充满跨文化智慧的箴言,却成了以讹传讹的万恶之源,逼得如今无数中国人要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来解释,由此也可揭示对外文化传播之艰难,绝非一两个文化大使即可手解。
  而剧透中国人吃狗肉的这个典故,也恰恰是一位西门子的高级经理在埃及的某酒吧里,出手解救被同事围攻的职场菜鸟时的善意之举:我们还是不得不赞美德国这个社会,他们真的有这么一批见识卓越、聪明绝顶的国际性管理人才,他们通晓各国文化的精髓与弊端,能恰如其分的加以利用和发掘,才使得这么多德国企业和产品足以走遍天下称霸全球。
  时常和这样的人聊聊天,问问如何回答这些典型尴尬问题,必有意外之喜。
  他们其实并不关注你
  如果有长时间的和德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就会知道很多时候他们问这些尴尬话题,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想让你出糗或是刁难你,而只是因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原因:除了这些,以他们浅薄的文化储备,实在是再找不到其他可以和你产生交集的地方。
  所以不妨抛却那些敏感的细胞,坦率的告诉他们:狗肉很贵呢,不是想吃就吃的到呢----你以为小承认一下会招致全桌反攻精彩辩论么,不会!人家准备好的说辞来不及倒掉,只能面面相觑的再去寻找下一个话题。
  如此的经验屡试不爽,然后你就会慢慢发现:很多时候,大方地承认或许也不能彻底消除误解,但真的是避免争论的好办法。经常有德国人马路上抓住我,大喊中国人就是喜欢抄袭仿制,太没技术含量了。我也只能正色道:你错了,复制也是一门艺术。你去过印度去过埃及吗,那满大街跑的Toyata、Tayota、Totaya小货车,你不觉得更没技术含量么?
  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解是没法消除的,因为其实他们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关注中国,即便中国GDP全球第二、lenovo全球销量第一、欧洲对光伏搞双反:文化上的距离要远远超过地理和经济上的距离,中国人也一样不会去关注斯洛文尼亚的崛起、利比亚的绿皮书。
  所以,无论你是精彩回答还是理屈词穷,其实对他们的观点都不会有本质的改善。这一点并非是针对德国人或外国人,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内心独白: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印度很乱朝鲜很穷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应该也是盖棺定论的了,无论面前的人如何巧舌如簧。
  不过相对于中国人了解外国,外国人来了解中国文化的难度更大、诚意更低。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的文化内涵里,自我远远大于国家民族文化那些共性的东西。因此要他们跨出那一亩三分地,纵横捭阖胸怀天下,实在是有点太超过。而只有那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才能有更强大的内心去支撑富有营养的谈话。
  所以了解了这些,纠结于与德国人在一起无话可说只能半懂不懂的干坐着的朋友们也该释怀了:聊天应该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对于迫不及待想融入德国文化的人来讲,与其绞尽脑汁地去练德语抓听力读历史,不如耐心去等待合适的对象和话题----当你真的可以用并不流利的德语教德国小伙子追女孩、帮女同事选车定票、让老板找你咨询如何购买手机pad、让客户问你哪个牌子的啤酒最好喝,这时你就会发现,所谓聊天,不过是你有这样的朋友,他们有真诚的愿望与你沟通。
  而所谓文化融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你,容许人性和诚意驱驰于前,而智慧与敏锐紧随其后,快马加鞭把几千年文化历史政治意识形态皆抛之夭夭。
  (本文作者介绍:在德国柏林电网公司调度中心从事新能源调度管理工作,曾经任职于国家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局、西门子公司智能电网部全球项目管理中心,有近14年电力系统从业背景。)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在德国柏林电网公司调度中心从事新能源调度管理工作,曾经任职于国家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局、西门子公司智能电网部全球项目管理中心,有近14年电力系统从业背景。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日本人的严谨和德国人的严谨有什么不同? - 知乎4208被浏览357854分享邀请回答7356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1K1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符号“+”和“-”是五百年前一位德国人最先使用,请问这位德国人叫什么名字当时它们并不表示“加上”和“减去”.直到三百年前才正式用来表示“加上”和“减去”
谢晋宇095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为什么德国制造口碑那么好? - 知乎6834被浏览592998分享邀请回答4.1K28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5K1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n7德国人使用情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