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对申请入党外调大学生外调,发现其父亲有未成年时的刑

父母都是党员的大学生入党申请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父母都是党员的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父母都是党员的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本类最新08-2808-2808-2808-2808-28&
(美文,情感美文欣赏) - 常阅读,多交友![入党志愿书学位或职称]入党学位或职称
入党学位或职称
入党学位或职称(一):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
入党学位或职称(二):如何填写《入党志愿书》
如何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
1、姓名:自己知道
出身年月:需正规写上“年”“月”两字,例1989年09月
籍贯:地级市 县镇,例“金华义乌”“宁波象山”“温州苍南”“杭州市区”
出生地:同上
学历:专科在读、本科在读
学位或职称:均写“无”
单位、职务或职业:(两种情况)
1、 浙江外国语学院××(团学组织)××(学生干部)
2、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院××级××班××(班干部没有就不写)
现居住地址:
家庭地址(详细),浙江省××市××镇××新村××单元××室
“有何专长”:请照实填写,勿空着!
入党志愿:是进一步表明对党组织的一个认识和思想的迫切性,内容并不等同于入党申请书,里面不能出现“申请人***”(下面签名直接写名字和时间即可)、“争取早日加入”、“申请加入党组织”等。
着重填写本人对党的认识,包括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路线的认识和理解;阐述本人对党的认识,实事求是地表达本人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为什么要入党,要反映思想发展和认识提高的过程,并对自己的优缺点作出分析,具体表明自己如何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党员等内容。在填写时要联系自己的思想认识实际,不要单纯照抄党章或其他材料。
要注意入党申请书与入党志愿书的区别,“入党志愿”在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上应比提出入党申请时有较大提高,不能把入党申请书内容照抄变成个人的“入党志愿”内容。
“本人经历”
1、应写清“自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在何地、何部门、任何职”。
2、一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现在,根据不同时间所从事的职业,分段填写。前后时间要相互衔接。
样例:××年×月至××年×月,在××学校就读,证明人××;
××年×月至××年×月,在××单位工作任××职务,证明人×× (证明人可以写班主任或者辅导员)
何时何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例,2003年2月于××市××中学。
接下去两个“何时何地参加过民主党派或”、“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反动组织
或封建迷信组织”:如没有,均需填写“无”字,(不允许空着)。
何时何地原因受过何种奖励:按顺序1、2、3填写,奖励可从高中写起;若所获
奖项太多,请挑重要的奖项填写。
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处分:如没有,均需填写“无”字,(不允许空着)。
家庭主要成员情况:
“请大家注意,大家此时应该都是没有配偶的吧?!不要一上来就填错!”
“其他成员”:例父亲,××,1969年5月,群众/中共党员/团员(请选其一); “单位、职务或职业”:请注意,做生意或在家务农的就写家庭详细住址;若有单位的就直接按照要求填写。
“主要社会关系情况”:这儿主要指伯伯、叔叔、姑妈、姨妈、舅舅之类,具体填写要求同上。
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如没有,均需填写“无”字,(不允许空着);但是若
有,请事先和相关辅导员联系,再填写!
接下来:本人签名,所填时间若不确定,请事先询问相关辅导员。
注:至此之后,不需学生填写!
《入党志愿书》填写规范
入党志愿书,是即将被讨论接收入党的发展对象向党组织报告自己的自然情况,包括简历、社会关系及向党表明自己的入党志愿的书面材料,是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审查的主要依据,它记载着申请入党人入党时的主要情况和全部审批过程,在上级党组织批准其转为正式党员后,这份材料就成为党员本人的永久性档案材料。
发展对象经上级党组织预审“同意近期发展”后,由支部书记到学院党委组织员处领取《入党志愿书》,由党支部指派入党介绍人负责将表内项目向发展对象解释清楚,并指导他们填写。申请人填写《入党志愿书》,必须严肃、认真、忠实。
封面:“申请人姓名”应填与本人身份证上一致的名字,少数民族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代替。
第1页:“姓名”同上。
“民族”应填写全称(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
“出生年月”填“╳年╳月╳日”,应与本人身份证上的一致。
“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填写到县(市、区)。 “出生地”按现行行政区划填写到县(市、区)。
“学历”填已取得毕业证书的最后学历,普通本专科学生填“高中”,专升本学生填“专科”,硕士研究生一般填“本科”。
“学位或职称”本专科学生填“无”,硕士研究生填“学士”或“无”,教职工按实际学位或职称填写,职称是指本人现在实际取得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单位职务或职业” 应填具体工作部门或学习班级,学生填“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班学生”。教职工填写的职务指现在实际担任的主要职务。
“现居住地址”填写本人现固定居住的详细地址,或与身份证上的一致。
“居民身份证号码”应与本人身份证上的一致。
“有何专长”应填本人在专业、文艺、体育、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特长,不填写趣爱好。
“贴照片处”贴二寸规格的免冠正面照片。
“入党志愿”着重填写本人对党的认识、思想发展过程和对入党问题的态度。入党志愿是《入党志愿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及其演变过程,实事求是地把自己对党的认识、态度、入党动机、优缺点及入党后的决心等写清楚。
入党志愿正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入党的态度。一般第一段要明确写出自己对入党的态度,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对党的认识。这部分主要包括:如何认识党的纲领和章程;如何认识党史,尤其是亲身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入党动机、目的。一般讲,一个人最初的入党动机、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往往有个不端正到端正的过程。但是最终的、也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应对每一因素进行分析,写出达到最终正确入党动机的思想演变过程,必要时还要有一定的理论论述。第四,自己的优缺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并逐一作出深入的分析,要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决心和措施。第五,入党的决心。填写入党志愿书只是申请入党的同志入党必须履行的手续之一,即使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是否入党还得看入党后的言行。因此,在入党志愿书中还要表明自己有不被接受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努力的打算或者入党后的态度和决心等。
写入党志愿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在发展党员常用文书中,《入党志愿书》是党组织印发、申请入党人填写的材料。入党志愿有规定的篇幅,不能像其他材料可以不受字数限制地填写。为此,首先要注意字数。第二,入党志愿要在“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自传”等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提炼,字斟句酌,把自己最想向党组织表达的思想写出来。第三,入党志愿要写的郑重、庄严、真诚。
第4页:“本人经历(包括学历)”从上小学填起,起止年月前后要衔接。“在何地、何单位”要写全称。“任何职”应写明主要职务。参加电大、函大、夜大、自学考试等学习的,都应填写;取得学位的在相应栏目中注明。“证明人”填写熟悉本人情况的人或一同学习、工作过的人。
第5页:“何时何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民主党派或工商联,任何职务”和“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反动组织或封建迷信组织,任何职务,有何活动,以及有何其他政治历史问题,结论如何”中的“何地”,应填写到工作、学习单位或乡镇、街道。
“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奖励”指凡受各级党政军机关、学校、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表彰或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的,均可按时间顺序分别填写。要写明受奖励的时间、经何单位批准、获奖名称、享受待遇等。如:学年浙江工业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2006年度浙江工业大学优秀团员。
“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处分”填写受到党纪、政纪、团纪处分或刑事处罚的情况。经组织复查被平反纠正的不需填写。
第6页:“家庭主要成员情况”、“主要社会关系情况”“家庭主要成员”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包括养父母)、配偶、子女以及和本人长期生活一起的曾受其抚养和本人供养的其他亲属,如本人的祖父母,仍在一起居住生活的未成年或已成年的兄弟姐妹等。“主要社会关系”是指本人的旁系亲属(如配偶的父母、分居的兄弟姐妹、伯、叔、姑、舅、姨等)等。“关系”指本人与上述成员的称谓关系,如父子、兄弟、叔侄等;“姓名”“出生年月”要与上述成员本人身份证上的一致;“政治面貌”包括党员、团员、民主党派或群众等。“单位、职务或职业”指上述成员现在何地何部门何单位做何工作或担任什么职务,或现长期居住详细地址。该页内容一般应与政审表内容一致。
第7页:“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主要填写需要向党组织说明,而在其他栏目中不好填写的问题。
“本人签名或盖章”应填姓名(或盖章),写上填表日期。
第8页:“入党介绍人意见”
入党介绍人意见的内容:一是根据被介绍人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写出综合性的意见;二是指出被介绍人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三是按党员标准全面衡量,表明自己对被介绍人能否入党的态度。
填写入党介绍人意见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入党介绍人要坚持党性原则,本着对党组织负责、对被介绍人负责的态度,坚持全面分析的原则,把在培养和考察过程中了解的被介绍人的思想觉悟、政治品质、现实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如实反映出来;二是在写明被介绍人的主要优缺点时,优点要概括得符合实际,缺点要具体,切中要害,不要只笼统、抽象、简单地提点希望,更不能只填写“同意入党”;三是两名入党介绍人都要有自己的意见,第二介绍人不能简单地写同意第一介绍人的意见。
介绍人“单位、职务或职业”一项包括其现在担任的党内外职务。如职务较多,可填写主要职务,没有担任什么职务的填写职业。
第9页:“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决议”
决议正文内容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支部大会对申请入党人的基本评价,要写明申请人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对党的认识是否正确,政治态度、思想觉悟、理想信念如何,以及工作、学习、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表现情况,按照党员标准衡量还有哪些缺点等。二是支部大会表决情况。支部大会表决一般应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要写明支部正式党员数和实到会正式党员数,其中有表决权的党员数;表决时同意、不同意和弃权的党员数,以及通过决议的日期等。
署名和日期。正文下面要写上党支部的名称和年月日。党支部书记要在指定栏目内签名或盖章。
例文:本支部于╳╳╳╳年╳月╳日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讨论了╳╳╳同志的入党问题。与会同志经充分讨论认为,╳╳╳同志对党的认识正确,入党动机端正,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在工作学习等各方面表现都较为突出。主要缺点是:性格比较固执,接受意见有时不够虚心,今后要注意克服。大会应到正式党员╳名,实到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同意的╳票,不同意的╳票,弃权的╳票。大会认为╳╳╳同志已基本具备共产党员条件,同意接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进行谈话情况和对申请人入党的意见”
党章规定:“上级党组织在批准申请人入党以前,要派人同他谈话”。一般要求党委委员或专兼职组织员与发展对象谈话,谈话人要按照《发展党员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谈话记录专用表》的要求与发展对象进行谈话,并将谈话的内容记入。谈话后,谈话人要将谈话的情况和对申请人入党的意见经整理后填入《入党志愿书》“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进行谈话情况和对申请人入党的意见”栏内。填写的内容主要有:第一、与申请人谈话的情况。这部分着重写与申请人谈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对申请人的基 5
入党学位或职称(三):2015入党志愿书填写规范
第1篇:入党志愿书填写规范
在填写《入党志愿书》前,党支部负责人和入党介绍人应对入党申请人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对党忠诚的教育,将填写《入党志愿书》的目的和意义、填写内容和要求作详细说明。申请入党人应根据要求逐项填写清楚,不得有任何隐瞒或伪造。要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迹要清楚。
姓名与身份证一致
性别男/女正面免冠照片(2寸)
民族填写全称出生年月与身份证一致
籍贯祖父长期居住地(填写至县)出生地填写至县
学历取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最高学历,分"毕业、结业、肄业"学位
或职称填写已取得
的学位或职称
单位、职务或职业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xx专业学生
现居住地填写现固定居住的详细地点
居民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
有何专长若无特殊专长也需注明"无"
填写"入党志愿"时,入党申请人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成长过程,首先将自己对党的认识写清楚。对党的认识,主要包括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路线的认识和理解。还要填写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准备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内容。填写时,注意不要单纯照抄党章、入党申请书或其他有关材料。
入党志愿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入党的态度。一般第一段要明确写出自己入党的态度,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2)对党的认识。这部分主要包括:如何认识党的纲领和章程;如何认识党史,尤其是亲身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写出自己的切实体会。解放前几句话概括,重点写自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各项政策方针的认识,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十六大精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
(3)入党动机、目的。一般讲,一个人最初的入党动机、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往往有从不端正到端正的过程。但是最终的、也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应对每一因素进行分析,写出达到最终正确入党动机的思想演变过程,必要时还要有一定的理论论述。平常怎样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4)自己的优缺点。,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缺点,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并逐一作出深入的分析,要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决心和措施。
(5)入党的决心。填写入党志愿书只是申请入党的同志入党必须履行的手续之一,即使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是否入党还得看入党后的言行。因此,在入党志愿书中还要表明自己有不被接受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努力的打算或者入党后的态度或决心等。
入党志愿书字数要求在2000字以上,用钢笔和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本人经历(包括学历)
自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在何地、何单位、任何职证明人
起止年月要衔接从上小学填起,"何地、何单位"要写全称,"任何职"填写主要职务。参加电大、函大、夜大、职大、自学考试等学习的需填写,取得学位的在相应栏目中注明。填写熟悉本人情况的人,或一同学习、工作过的人。
何时何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所以此栏一般要填写,其中"何地"要填写到学校、单位或乡镇、街道。没有参加过,也需注明"无"。
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民主党派或工商联,任何职务"何地"要填写到学校、单位或乡镇、街道。若没有参加过,也需注明"无"。
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反动组织或封建迷信组织,任何职务,有何活动,以及有何其他政治历史问题,结论如何同上
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
要写明受奖励的时间、经何单位批准、获奖名称、享受待遇等。未受过奖励需注明"无"。
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处分
受到行政处分、团纪处分或行政、刑事处罚的情况,经组织复查被平反纠正的不需要填写。未受过处分需注明"无"。
家庭主要成员情况
配偶姓名与身份证一致民族填写
全称出生年月与身份证一致
籍贯填写祖父长期居住地学历国家教育行政部认可的最高学历
参加工作时间x年x月政治
面貌如实填写,未参加任何党派的需填"群众"
单位、职务
或职业填写主要职务,工人填写职业,专业技术人员填写职称
其他成员关系姓名出生
年月政治面貌单位、职务或职业
家庭主要成员指父母、配偶、子女,自幼抚养其长大的养父母和由其抚养的子女。已去世的家庭主要成员需填写"关系""姓名"栏,在"单位、职务或职业"栏中注明"已于某年某月去世"。未参加任何党派的"政治面貌"栏需填写"群众"。
主要社会关系情况
主要社会关系指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与其密切联系的旁系亲属,如岳父母(公婆)、伯叔姑舅姨等,以及与发展对象关系密切的朋友、同事、同学等。主要填写对其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密切相关的主要社会关系,其他可不填写。未参加任何党派的"政治面貌"栏需填写"群众"。
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
主要填写需要向党组织说明,而在其他栏目中不能涵盖的问题。本人填写时必须实事求是。
本人必需对志愿书1至7页填写的内容负责任地亲笔签名
本人签名或盖章x年x月x日
第2篇:入党志愿书填写规范
一、"姓名"应与居民身份证一致。
二、"民族"填写全称。
三、"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籍贯"与"出生地"按现行政区划填写到县(市、区)。
四、"学历"分毕业、结业、肄业三种,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不得填写"相当xx学历"。
五、"单位、职务或职业",无单位、职务的,填写职业。
六、"现居住地"填写现固定居住的详细地点。现役军人中的入党申请人不填写。
第3篇:入党志愿书填写
《入党志愿书》是一个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依据,也是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审查的主要依据。申请入党的同志通过填写《入党志愿书》向党组织表达自己
的心愿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决心。同时,党组织也要根据《入党志愿书》的项目,对发展对象进行审查。《入党志愿书》的填写和审查体现了党组织的严密性。所以,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严肃认真地填写《入党志愿书》。
《入党志愿书》正文共十二页,三十三个项目,其中一至六页的二十个项目,由申请人本人填写。其余项目分别由入党介绍人、党支部、组织员、党总支、党委填写。
填写要求如下:
1、入党申请人要依照《入党志愿书》的项目用黑色中性笔逐项填写清楚、准确,内容要真实,字迹要清楚,不得有任何涂改,不得有任何隐瞒或伪造,《入党志愿书》上的各个栏目都要填写,如果有的栏目没有内容可填写时,应在该栏目内注明"无"。
2、《入党志愿书》封面要由申请人签字。
3、《入党志愿书》必须贴本人近期免冠2寸照片,填写过程中如果某些项目没有内容可填写时,应注明"无",不得有任何涂改痕迹。
4、姓名:与居民身份证一致。
5、民族:指发展对象的出生民族,在填写时要注意写全称,不要用简称。
6、出生年月:指发展对象的出生时间,要按公历填写,并与身份证保持一致。
7、籍贯:指本人祖居的地方,按现在行政区划详细填写。如祖居与出生地址不一致时,一般按其父亲的籍贯填写,填写到县级。
8、出生地:填写本人出生时的所在地。
9、学历:指一个人现在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经过正规学校教育,已取得学历的,应按取得的学历填写;没有毕业的,应如实填写,如"大学本科二年"、"硕士研究生三年"等。
10、学位或职称:填写本人已获得的最高学位和最高专业技术职称名称。
11、单位、职务和职业:指个人当前实际工作的单位、担任的职务。没有领导职务的干部、工人等只填个人职业。
12、现居住地:填写本人现在具体的居住地址。
13、有何专长:填写本人的特长,若没有填"无"。
14、入党志愿:着重填写本人对党的认识,包括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路线的认识和理解;阐述本人对党的认识,实事求是地表达本人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为什么要入党,要反映思想发展和认识提高的过程,并对自己的优缺点作出分析,具体表明自己如何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党员等内容。在填写时要联系自己的思想认识实际,不要单纯照抄党章或其他材料。要注意入党申请书与入党志愿书的区别,"入党志愿"在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上应比提出入党申请时有较大提高,不能把入党申请书内容照抄变成个人的"入党志愿"内容。
15、本人经历:包括个人的学习经历、参加劳动工作的经历。一般从7周岁或上小学时开始,根据本人不同时期所从事的职业,分段填写,起止年月要衔接。"何地、何部门"应写全称。"何职务"应写明具体职务,兼职较多者要填写主要的。"证明人"应填写最熟悉本人情况的人或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经历要填到目前为止。
16、"何时何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何时何地加入何种民主党派或工商联,任何职务":根据实际填写,加入要写明加入的时间、地点和所担任职务,没有加入要填写"无"。
17、"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反动组织或封建迷信组织,任何职务,有何活动,以及有何其他政治历史问题,结论如何":根据实际填写,没有写"无"。
18、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奖励"是指因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表现,受到单位或上级领导机关表彰和奖励的情况,写明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如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写大学期间的奖励。
19、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处分:填写受到党纪、政纪、团纪处分或刑事处罚的情况,没有写"无"。
20、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政治情况:家庭主要成员是指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直系亲属,如父母、配偶和子女,以及与本人长期在一起生活的曾受其抚养或本人供养的其他亲属,如本人的祖父母,未成年或已成年仍在一起居住生活的兄弟姐妹等。职业和政治情况是指上述成员现在何地何部门做何工作或担任什么职务,参加了什么党派和群众团体,有无重大政治和历史问题。
21、主要社会关系的职业和政治情况:主要社会关系是指本人的旁系亲属(爱人的父母、分居的兄弟姐妹、伯叔姑姨舅、甥等)和本人关系较密切或本人受其影响较深的亲友等。
22、对党还有哪些要说明的问题:主要填写需要向党说明而在其他项目又不好填写的历史、家庭和个人某些方面的重要问题。如有的项目无内容可写,应注明"无"。
23、入党介绍人的意见:入党介绍人要认真负责地填写自己的意见。要对被介绍人的入党动机、思想品质、现实表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地写出来,对被介绍人的优缺点,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填写,并表明自己对吸收其入党的态度。两个介绍人在填写意见时,必须各写各的意见,第二介绍人不能只写"同上"或"同意第一介绍人的意见"等话语。填写意见后,要签名并在姓名上按手印,注明日期。
入党介绍人的职务,包括其现在担任的党内职务,也包括其担任的党外职务。如职务较多,可填写最高的和主要的职务、入党介绍人没有担任什么职务,该项可不填写。
第4篇:入党志愿书填写说明
(一)概念解说
入党志愿书是在申请加入党组织并经过党组织考察之后,按组织的要求填写的一种专用文书,记载了一个党员入党时的主要情况和党组织的审批过程,是党组织吸收一个同志入党所必须履行的手续,体现了党组织的严密性。所以,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同志必须严肃认真地填写入党志愿书。
(二)入党志愿书的结构和写法
入党志愿书一般是事先印好的表格式文书,有若干项内容需要填写。
第一、基本信息。"姓名"用字要固定。"民族"要写全称。"出生年月"按公历填写到日。"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籍贯"和"出生地"按现行政区划填写到县(市)。"学历"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填写最高阶段的学历。"学位"填写在国内外获得学位的具体名称。
第二、入党志愿。格式包括三部分:标题、正文、落款。
1、标题。居中写"入党志愿"。
2、正文。主要内容包括:
(1)对入党的态度。第一段要明确写出自己对入党的态度,即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2)对党的认识。这部分主要包括:如何认识党的纲领和章程;
如何认识党史,尤其是亲身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
(3)入党动机、目的。一般讲,最终的、也是惟一正确的入党动机只有一个((4)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并逐一作出深入的分析,要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决心和措施。
(5)表明接受党组织考验的态度。要表明白已有不被接受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努力的打算或者入党后的态度、决心等。
3、落款。志愿人要署名和注明日期。一般居右书写志愿人姓名"xxx",下一行写上"xxxx年x月x日"。
第5篇:军人入党志愿书填写要求
发展对象在党组织准备吸收其入党时,需要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
《入党志愿书》是一个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文字依据,也是党组织对其进行审查的主要依据,是党员的重要档案材料之一。发展对象通过填写《入党志愿书》,向党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愿、理想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决心,以及交待清楚各种有关情况。党组织也应通过指导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对其进行教育、审查和考察。
在填写《入党志愿书》之前,党支部负责人或入党介绍人应将《入党志愿书》中的有关项目及其包括的内容向填表人讲解清楚。填写《入党志愿书》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有严肃、认真、对党忠诚老实的态度,不得有任何隐瞒和伪造。第二,要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并使用碳素或蓝黑墨水,字迹要端正、清楚。如本人填写确有困难时,可由党支部指定党员(不得擅自托人)按照本人口述的内容代为填写。代写人应先写好一份草稿,读给本人听,让他提出修改意见,尽可能准确表达本人意愿;写好后,除本人签名外,代写人也要签名。第三,对《入党志愿书》中的各个项目要填写准确。个别项目填写不下时,可加附页。表内项目本人没有内容填写时,应写"无"。第四,表内的年、月、日一律用公历和阿拉伯数字。第五,"照片"要用近期正面半身免冠照片。
1、"姓名"应与居民身份证一致。
2、"民族"填写全称。
3、"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籍贯"和"出生地"按现行政区划填写到县(市、区)。
4、"学历"分毕业、结业、肄业三种,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不得填写"相当xx学历。
5、"单位、职务或职业",无单位、职务的,填写职业。
6、"现居住地"填写现固定居住的详细地点。现役军人中的入党申请人不填写。
7、"入党志愿"着重填写本人对党的认识、思想发展过程和对入党问题的态度。
8、"本人经历(包括学历)"从上小学填起,起止年月要衔接。"在何地、何单位"要写全称。"任何职"应写明主要职务。参加电大、函大、夜大、职大、自学考试等学习的,都应填写;取得学位的在相应栏目中注明。"证明人"填写熟悉本人情况的人或一同学习、工作过的人。
9、"何时何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民主党派或工商联,任何职务"和"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反动组织或封建迷信组织,任何职务,有何活动,以及有何其他政治历史问题,结论如何"中的"何地",应填写到工作单位或乡镇、街道。
10、"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要写明受奖励的时间,经何单位批准、获奖名称、享受待遇等。
11、"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处分",填写受到党纪、政纪、团纪处分或刑事处罚的情况。经组织复查被平反纠正的不需填写。
12、"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主要填写需要向党组织说明,而在其他栏目中不好填写的问题。
13、"入党介绍人意见",填写介绍人了解和掌握的申请人的入党动机、思想品质、现实表现等情况,对是否同意其入党表明意见。
14、"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决议",填写参加大会的具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数、讨论的情况、采取的表决方式、表决结果等。
15、"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进行谈话情况和对申请人入党的意见",填写党委委员或组织员通过谈话了解到的申请人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对党的基本知识是否了解,入党手续是否符合规定,谈话人对申请人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和是否同意其入党的意见等内容。
16、"基层党委审批意见",填写党委是否同意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同意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注明预备期从何年何月何日起至何年何月何日止。
17、"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决议",填写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表现情况,指出其存在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写明支部党员大会表决的情况。
18、"备注"填写在吸收有关人员入党,需要提高审批权限的情况下,县级以上党委的审批意见;填写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和预备党员因故去世等情况。
第6篇:入党志愿书填写说明
1。填写时均应用黑色钢笔或者黑色签字笔,字迹要工整清楚。
2。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各栏目内容时,应当简明扼要,尽量不要超出本栏。如内容确实填写不下,可另附纸填写,并在附纸的第一行注明是附在哪个栏目。如某些栏目没有内容可填时,应写"无",不要划"x"或"/"(如:学位、职称、配偶等)。
3。姓名、民族、籍贯、出生地、学历、学位或职称:"姓名"应与居民身份证一致。"民族"填写全称,如汉族应填写为"汉族"。"籍贯"应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籍贯"和"出生地"按现行行政区划填写到县(市、区)。"学历"应填写现在已经获得的最高学历,如本科生填写"高中",专升本学生填写"大学专科"。"学位或职称"应填写"无"。
4。单位、职务或职业: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601班学生。
5。现居住地: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xx轩x栋x区xxx室。
6。入党志愿
入党志愿是入党志愿书的一项重要内容。着重填写本人对党的认识、思想发展过程和对入党问题的态度。
入党志愿的基本格式及内容通常如下:
(1)标题。居中写"入党志愿"。不要再写称谓(如:尊敬的党组织)和致敬词(如:此致敬礼)
(2)正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入党的态度。一般第一段要明确写出自己对入党的态度,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对党的认识。这部分主要包括:如何认识党的纲领和章程;如何认识党史,尤其是亲身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入党动机、目的。一般讲,一个人最初的入党动机、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往往有个不端正到端正的过程。但是最终的、也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应对每一因素进行分析,写出达到最终正确入党动机的思想演变过程,必要时还要有一定的理论论述。第四,自己的优缺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并逐一作出深入的分析,要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决心和措施。第五,入党的决心。填写入党志愿只是申请入党的同志入党必须履行的手续之一,即使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是否入党还得看入党后的言行。因此,在入党志愿中还要表明自己有不被接受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努力的打算或者入党后的态度或决心等。
(3)正文下面可以不署名、不填日期。如果署名了也可以。如果填写日期则必须填写填表时的日期,而不是第一份申请书的时间。
写入党志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发展党员常用文书中,入党志愿是唯一的党组织印发、申请入党人填写的材料。入党志愿有规定的篇幅,不能像其他材料可以不受字数限制地填写。为此,要适当注意字数,文字表述要精简。
(2)入党志愿要在"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自传"等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提练,字斟句酌,把自己最想向党组织表达的思想写出来。
(3)入党志愿要写得郑重、庄严、真诚。(按学院上次开会时的规定填)
7。"本人经历":从上小学填起,起止年月要衔接。"何地、何部门"应写全称。"何职务"应写明具体职务,兼职较多者要填写主要的。参加电大、函大、夜大、职大、自学考试等学习的,都应填写;取得学位的在相应栏目中注明。"证明人"填写熟悉本人情况的人或一同学习、工作过的人。注意各个时间段要能连接得上,不能出现一段时间历史空白的现象。
8。"何时何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民主党派或工商联,任何职务"和"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反动组织或封建迷信组织,任何职务,有何活动,以及有何其他政治历史问题,结论如何"中的"何地",应填写到工作单位或乡镇、街道。
9."奖励":是指因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表现,受到某一级组织表彰的情况。如被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生产)者、"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等光荣称号和被记功、晋级等。不要把担任的某种公职(如"人大代表")和口头表扬填入此栏。要写明受奖励的时间,经何单位批准、获奖名称、享受待遇等。
"处分":是指因自己的错误或过失,被某一级组织给予的政纪、团纪处分或刑罚等。经组织复查被平反纠正的不需填写。
10."家庭主要成员":主要填写和本人长期在一起生活的人,如父母或抚养者、配偶、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已去世的不填,已出嫁的姐妹填在"主要社会关系"栏)。"关系"栏填写"父亲""母亲"等。
11."主要社会关系":主要填写与本人关系密切或本人受其影响较大的亲戚、朋友。如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姐妹(已出嫁的),舅舅舅妈,伯父伯母、叔叔婶婶等。(已去世的不填,如果祖父祖母、外公外婆长期和本人在一起生活,则应填入家庭主要成员)。"关系"栏填写"祖父""祖母"等。
12。本人签名或盖章:落款日期为本人填写《入党志愿书》的时间。
入党学位或职称(四):2015入党志愿书格式
第1篇:入党志愿书格式
(一)入党申请书的基本写法
根据党章规定,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亲自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申请可分为口头申请和书面申请两种形式。通常情况下,申请入党的同志应写书面申请。
入党申请书的基本书写格式及内容通常如下:
1。标题。居中写"入党申请书"。
2。称谓。即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3。正文。主要内容包括:①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对待入党的态度。写这部分时应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②个人在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情况。③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4。结尾。申请书的结尾主要表达清党组织考察的心情和愿望,一般用"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或"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等作为结束语。全文的结尾一般用"此致,敬礼"。
在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申请日期。一般居右书写"申请人xxx",下一行写上"xxxx年x月x日"。
另外,为了使党组织对自己有较全面的了解,申请人可另写一个附加材料,将个人的履历,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写清楚。将自己的政治历史情况和奖惩情况也要写清楚。如果自己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中,有人政治历史情况比较复杂,或受过刑事或其它重大处分,也应实事求是地写出。
(二)写入党申请书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认真学习党章,掌握基本精神,加深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党员的权利、义务等基本知识的理解。
2。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不要以旁观者身分一味评论别人。
3。对党忠诚者实,向党组织反映真实思想情况。
4。申请书要写得朴实、庄重,不要追求华丽的辞藻,夸夸其谈。对基本写法正文中各部分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
(三)入党申请书参考例文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踏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我们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
目前,我坚持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思想上有了极大进步.......
同时,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踏实肯干,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此外,我还担任了......的社会工作,成绩也是不小的.......
在自己有了一些优点的同时,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发现自己在以下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不过我会尽快改正的,同时还请组织给与指导和帮助。
今天,我虽然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但我深知,在我身上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因此,我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我,以便使我更快进步。今后,我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申请人: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第2篇:入党志愿书格式要求
首先,要了解入党志愿书与入党申请书之间的异同,懂得区分!
1、入党志愿书基本书写格式及内容
正文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对入党的态度。一般第一段要明确写出自己对入党的态度,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对党的认识。这部分主要包括:如何认识党的纲领和章程;如何认识党史,尤其是亲身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三,入党动机、目的。一般讲,一个人最初的入党动机、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往往有个不端正到端正的过程。因此应对每一因素进行分析,写出达到最终正确入党动机的思想演变过程,必要时要有一定的理论论述。
第四,自己的优点缺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并逐一作出深入的分析,要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决心和措施。
第五,入党的决心。填写入党志愿书只是申请入党的同志入党必须履行的手续之一,即使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是否入党还得看入党后的言行。因此,在入党志愿书中还要表明自己有不被接受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努力的打算或者入党后的态度或决心等。
2、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把入党申请书内容照抄变成个人的"入党志愿"内容。要在"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自传"等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提炼、字斟句酌,把自己最想向党组织表达的思想写出来。填写"入党志愿"不需要像入党申请书那样要有标题、抬头。注意使用第一人称来写。
(2)入党志愿有规定的篇幅,不能像其他材料可以不受字数限制地填写。为此,首先要注意字数。
第3篇:入党志愿书格式
《入党志愿书》是一个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依据,也是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审查的主要依据。申请入党的同志通过填写《入党志愿书》向党组织表达自己的心愿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决心。同时,党组织也要根据《入党志愿书》的项目,对发展对象进行审查。《入党志愿书》的填写和审查体现了党组织的严密性。所以,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严肃认真地填写《入党志愿书》。
《入党志愿书》正文共十二页,三十三个项目,其中一至六页的二十个项目,由申请人本人填写。其余项目分别由入党介绍人、党支部、组织员、党总支、党委填写。
填写要求如下:
1、入党申请人要依照《入党志愿书》的项目用黑色中性笔逐项填写清楚、准确,内容要真实,字迹要清楚,不得有任何涂改,不得有任何隐瞒或伪造,《入党志愿书》上的各个栏目都要填写,如果有的栏目没有内容可填写时,应在该栏目内注明"无"。
2、《入党志愿书》封面要由申请人签字。
3、《入党志愿书》必须贴本人近期免冠2寸照片,填写过程中如果某些项目没有内容可填写时,应注明"无",不得有任何涂改痕迹。
4、姓名:与居民身份证一致。
5、民族:指发展对象的出生民族,在填写时要注意写全称,不要用简称。6、出生年月:指发展对象的出生时间,要按公历填写,并与身份证保持一致。7、籍贯:指本人祖居的地方,按现在行政区划详细填写。如祖居与出生地址不一致时,一般按其父亲的籍贯填写,填写到县级。
8、出生地:填写本人出生时的所在地。
9、学历:指一个人现在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经过正规学校教育,已取得学历的,应按取得的学历填写;没有毕业的,应如实填写,如"大学本科二年"、"硕士研究生三年"等。
10、学位或职称:填写本人已获得的最高学位和最高专业技术职称名称。
11、单位、职务和职业:指个人当前实际工作的单位、担任的职务。没有领导职务的干部、工人等只填个人职业。
12、现居住地:填写本人现在具体的居住地址。13、有何专长:填写本人的特长,若没有填"无"。
14、入党志愿:着重填写本人对党的认识,包括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路线的认识和理解;阐述本人对党的认识,实事求是地表达本人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为什么要入党,要反映思想发展和认识提高的过程,并对自己的优缺点作出分析,具体表明自己如何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党员等内容。在填写时要联系自己的思想认识实际,不要单纯照抄党章或其他材料。要注意入党申请书与入党志愿书的区别,"入党志愿"在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上应比提出入党申请时有较大提高,不能把入党申请书内容照抄变成个人的"入党志愿"内容。
15、本人经历:包括个人的学习经历、参加劳动工作的经历。一般从7周岁或上小学时开始,根据本人不同时期所从事的职业,分段填写,起止年月要衔接。"何地、何部门"应写全称。"何职务"应写明具体职务,兼职较多者要填写主要的。"证明人"应填写最熟悉本人情况的人或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经历要填到目前为止。
16、"何时何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何时何地加入何种民主党派或工商联,任何职务":根据实际填写,加入要写明加入的时间、地点和所担任职务,没有加入要填写"无"。
17、"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反动组织或封建迷信组织,任何职务,有何活动,以及有何其他政治历史问题,结论如何":根据实际填写,没有写"无"。
18、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奖励"是指因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表现,受到单位或上级领导机关表彰和奖励的情况,写明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如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写大
学期间的奖励。
19、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处分:填写受到党纪、政纪、团纪处分或刑事处罚的情况,没有写"无"。
20、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政治情况:家庭主要成员是指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直系亲属,如父母、配偶和子女,以及与本人长期在一起生活的曾受其抚养或本人供养的其他亲属,如本人的祖父母,未成年或已成年仍在一起居住生活的兄弟姐妹等。职业和政治情况是指上述成员现在何地何部门做何工作或担任什么职务,参加了什么党派和群众团体,有无重大政治和历史问题。
21、主要社会关系的职业和政治情况:主要社会关系是指本人的旁系亲属(爱人的父母、分居的兄弟姐妹、伯叔姑姨舅、甥等)和本人关系较密切或本人受其影响较深的亲友等。
22、对党还有哪些要说明的问题:主要填写需要向党说明而在其他项目又不好填写的历史、家庭和个人某些方面的重要问题。如有的项目无内容可写,应注明"无"。
23、入党介绍人的意见:入党介绍人要认真负责地填写自己的意见。要对被介绍人的入党动机、思想品质、现实表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地写出来,对被介绍人的优缺点,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填写,并表明自己对吸收其入党的态度。两个介绍人在填写意见时,必须各写各的意见,第二介绍人不能只写"同上"或"同意第一介绍人的意见"等话语。填写意见后,要签名
并在姓名上按手印,注明日期。
入党介绍人的职务,包括其现在担任的党内职务,也包括其担任的党外职务。如职务较多,可填写最高的和主要的职务、入党介绍人没有担任什么职务,该项可不填写。
第4篇:入党志愿书格式
入党文书书写要点
一、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二、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入党自愿的原则
(二)个别吸收的原则
(三)计划发展的原则
(四)质量第一的原则
三、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知识
(一)如何填写《学生发展对象考察表》
1、家庭成分按其父母的职业填写,如干部、军人、教师、工人、职员、个体工商、农民等。个人成分写学生。
2、成绩填上一学年的情况。
3、培养时间:**年**月至今
4、政治审查意见:**同志政历清楚,政审合格
5、党支部意见:该同志热爱祖国,思想先进,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预计发展时间:与上交《学生发展对象考察表》的时间基本一致,写在同一个月或晚一个月
6、公示结果:无异议
7、会议记录内容:关于吸收**同志入党的群众意见座谈会;关于审批**同志成为中共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关于审批**同志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大会;
第5篇:2015年入党申请书格式要求
一、入党申请书的基本写法
根据《党章》规定,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亲自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申请可分为口头申请和书面申请两种形式。通常情况下,申请入党的同志应写书面申请。
入党申请书的基本书写格式及内容通常如下:
1。标题。居中写"入党申请书"。
2。称谓。即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3。正文。主要内容包括:①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对待入党的态度。写这部分时应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②个人在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情况。③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4。结尾。申请书的结尾主要表达清党组织考察的心情和愿望,一般用"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或"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等作为结束语。全文的结尾一般用"此致,敬礼"。
在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申请日期。一般居右书写"申请人xxx",下一行写上"xxxx年x月x日"。
另外,为了使党组织对自己有较全面的了解,申请人可另写一个附加材料,将个人的履历,家庭成员及主要
社会关系的情况写清楚。将自己的政治历史情况和奖惩情况也要写清楚。如果自己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中,有人政治历史情况比较复杂,或受过刑事或其它重大处分,也应实事求是地写出。
二、写入党申请书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认真学习党章,掌握基本精神,加深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党员的权利、义务等基本知识的理解。
2。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不要以旁观者身份一味评论别人。
3。对党忠诚,向党组织反映真实思想情况。
4。申请书要写得朴实、庄重,不要追求华丽的辞藻,夸夸其谈。对基本写法正文中各部分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
第6篇:入党志愿书格式要求
首先,要了解入党志愿书与入党申请书之间的异同,懂得区分!
1、入党志愿书基本书写格式及内容
正文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对入党的态度。一般第一段要明确写出自己对入党的态度,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对党的认识。这部分主要包括:如何认识党的纲领和章程;如何认识党史,尤其是亲身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三,入党动机、目的。一般讲,一个人最初的入党动机、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往往有个不端正到端正的过程。因此应对每一因素进行分析,写出达到最终正确入党动机的思想演变过程,必要时要有一定的理论论述。
第四,自己的优点缺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并逐一作出深入的分析,要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决心和措施。
第五,入党的决心。填写入党志愿书只是申请入党的同志入党必须履行的手续之一,即使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是否入党还得看入党后的言行。因此,在入党志愿书中还要表明自己有不被接受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努力的打算或者入党后的态度或决心等。
2、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把入党申请书内容照抄变成个人的"入党志愿"内容。要在"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自传"等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提炼、字斟句酌,把自己最想向党组织表达的思想写出来。填写"入党志愿"不需要像入党申请书那样要有标题、抬头。注意使用第一人称来写。
(2)入党志愿有规定的篇幅,不能像其他材料可以不受字数限制地填写。为此,首先要注意字数。
入党学位或职称(五):2016职称论文范文
第1篇:语文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换位
一、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角色行为上表现出与其他的职业不同的特点。传统的教师角色经笔者的总结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楷模的角色。教师是学生的成人榜样,教师对于学生不仅是社会道德准则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社会道德准则的体现者。二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三是严格管理者的角色。教师不但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而且还是纪律的执行者。
二、角色转变的依据研究性
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就是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的促进者。
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应当借鉴罗杰斯的理论,使教师转变为促进者的角色,充分的信任学生,恰当的指导学生,让其进行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而教师此时促进者角色行为的表现有:帮助学生决定恰当的研究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性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平等的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分享感情。
三、角色转变的特点
1、课程改革的建设者。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而教学改革将是一场更持久的、更复杂的攻坚战。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改革是zhèng fǔ 部门和校长的事,领导怎么布置就怎么办,教师是执行者,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教师自觉地研究课程,学习课程,自觉地参与课程改革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者,而应是主动的推动者,应当克服被动思想,主动去参与并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2、新型师生关系的创作者。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问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指导者。研究性学习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探索实践,在这一领域充当指导者和组织者。
后现代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多尔认为,课程设计要呈现失衡、关联、情境化的课程结构。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每一节课都是师生激情创造而不可重复的过程;课前设计,已经很难采用以往科学与分析的模式,来完全预知学情。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合格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摆脱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固有模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生成,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4、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由是很多的,但是,当教师以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时,并不是一味给学生过度的自由,而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注重教育学生遵守一定的纪律和规则。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强调:"只有对能自律的人,能负责任的人,我们才能说,就按你说的去做吧,那样可能是对的。"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只会促进他们的发展。在研究性学习中。严格的课堂纪律是研究性教学策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
可见,教师角色转化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2篇:高校教师职称论文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内核与绩效
在讨论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一个流传甚广的有关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的故事。1968年,我在芝加哥大学做助理教授,问大教授d.galejohnson关于升级的衡量准则。我问:"文章要有多少才可升级?"答曰:"据我所知,从来不计多少。"再问:"发表的学报声望计多少?"答曰:"从来没有想过。"再问:"多取几个名衔怎么样?"答曰:"没有谁管你的名衔。""没有博士也可升级?""当然可以。"我再问:"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过,可以升级吗?"答曰:"可以的。"我又逼问:"连文稿也没有一篇,也可以升级吗?"答曰:"那会比较困难,但要是你能多说话,表达你的思想,若够分量,升级单靠口述是可以的。"作为经济学研究重镇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在这种教师职称评审模式下,迄今培养了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种教师职称评审模式可以被称为"能力最大模式",即是以被评审者在评审期内的最大能力为测量对象,若评审期内的最大能力达到或超过职称晋升的能力标准,被评审者获得职称晋升,否则,被评审者的职称保持不变。这种模式看重的是被评审者在评审期内的最高绩效水平。而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则呈现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我国高校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在大学的两项基本职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表现均有规定,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对教学工作量有明确要求,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等工作上规定得甚为含糊。在一个"教授不愿上讲台"的潜规则下,完成教学量对于那些想晋升的教师来说实在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其要求则是一种硬约束:一是规定了认定期刊的范围;二是规定了在认定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不能达到在认定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最低数量要求的教师,则不具有参加学校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即使达到在认定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最低数量要求的教师,也只意味着他取得参加学校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最终能否实现晋升,还要看他发表的论文、获得的科技奖励通过量化后所得到
的分数是否比别人高。事实上,在科研方面的量化要求构成了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模式的内核。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模式可以被称为"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即是以被评审者在评审期内的以科研为主的能力总和为测量对象,若评审期内的能力总和达到或超过职称晋升的能力标准,则被评审者获得职称晋升,否则,被评审者的职称保持不变。这种模式认可不同水平绩效之间的相互替代性。也不知何时,我国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演变成目前的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在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演变进程中,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或许是一开始被采纳是因为其他的原因,甚或完全是出于偶然,尔后这种模式之所以得以持续,乃是因为它能使它产生于其间的组织能够胜过其他组织。我国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奉行的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促进了我国科研论文的生产力,使得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科研论文大国。但是,最初的制度发明者们对于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是始料未及的。这也正如哈耶克所言,制度是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亦即无数独立的决策和行动的非意图的结果。这种模式也给我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界带来严重内伤。
1.冲击了教学。
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过分强调了科研的绩效,而弱化了对教学的要求,再加之高校的收入分配以及相关福利待遇都与教师职称密切关联,因此,这是一种对教师将主要精力配置于科学研究的内在激励。对于教师而言,如果说教学是不可不承担的,那至少也是可以轻松应付过关的。这就是"科研吃教学"的"教学漂移"现象。就连副教授、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这种天经地义的事情都需要政府红头文件来保证,我们能否认教学没有受到冲击吗?
2.污染了学术。
由于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认可不同水平绩效之间的可替代性,教师便会追求更多数量的低质量工作绩效,通过低水平工作绩效的数量累加来替代高水平工作绩效。也就是说,教师在此评审模式下,有发表"短、平、快"文章的动力,而没有甘愿坐冷板凳、追求高质量学术创新的意愿。鉴于学习效应,那些高能力的教师也会逐渐采取类似的策略选择。如果有足够多的人争相效仿这一行为,就会在共同体内形成一个临界多数,从而---逐渐地---策略行为就被制度化了。面对科研成果的数量要求,有些教师可能会铤而走险,在科学研究中进行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而面对广大教师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一些学术期刊为了谋取利润公然贩卖版面,诸多教师为了职称早日晋升,也积极参与这种"钱学交易"之中。上述种种学术浮躁、学术注水、学术腐败行为严重污染了本该神圣的学术环境,严重制约了学术创造性,使得我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出现严重的不对称。关于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检讨以及所带来的上述不良后果的批评早已频繁见于学术期刊以及大众媒体,部分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高校领导也在公开场合对目前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表达了极大担忧。但检讨、批评与担忧也仅仅止于口头,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仍然在延续。为什么如此低效的制度能够长期生存下来呢?
二、低效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长期存续的内在机理
著名经济学家诺斯(north)认为,一旦无效率的制度选择沿着原来的错误路径走下去,就会陷入一种"自动锁定"的状态,初始的制度设计会不断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与惯性,要想脱身而出就显得十分困难。马修斯(matthews)也认为,制度惰性在制度的存续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当制度不再符合一个给定环境的要求时,它也会持续下来。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自动锁定或制度惯性?
1.共享的认知系统。
在一种认知下,再怎么强调科研的重要性都不为过,这种认知就是"科研能促进教学"。因为在这种认知下,强调科研也就是强调高校的存在合法性根基---教学。自洪堡引入"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后,学界一直基于良好意愿不停地做出误读性演绎。似乎没有哪个例子能比下面这条经典引文更能代表长期以来学界对教学与科研之间良好互动的深信不疑了。"一方面,因与知识前沿的难题搏斗兴致勃勃来到课堂的教师,能够为学生带来第二手材料不可能给予的某种东西;另一方面,对一个探索真理的人来说,迫使他用可以理解的术语向一个聪慧的外行阐述他的发现,这是一种有益的训练"。随着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后,科学研究成为国家意志和商业需求,政府和企业通过给予丰厚的经费资助和奖励措施诱导大学利用自身的人才、学科、实验室以及平台优势开展国家和商业所鼓励的科学研究。由于科学研究相比人才培养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教师带来巨额经济回报,且在学术声誉的积累和传播上比人才培养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大学教师为了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会配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科学研究上。但是,教学是大学的原生功能。可以存在没有科研的大学,但是大学没有教学就不能被称之为大学了。因此,教学是大学作为制度性存在的最基础的合法性来源。但是,正如前所述,科研对于政府、大学和教师个人而言,具有见效快、回报高的优势,基于科研可量化性的科研强激励机制所导致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就司空见惯了。显然"轻教学"行为有损大学的合法性基础。帕森斯(parsons)强调,"一个组织想要获得合法性,并因此使自己的社会资源诉求能够得到认可,那么这个组织所奉行的价值观就必须与更宽泛的社会价值观相一致"。因此,大学面临着严重的人格分裂,一方面要努力向社会呈现自己重视教学的良好形象,比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等这些组织话语为大学提供了审慎的、理性的正式组织结构,是大学捍卫自身合法性的自我标榜,但另一方面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却在实践中将科研置于超越教学的地位。这种"组织结构与活动的脱耦"反映了大学合法性和绩效之间的冲突,解决这种冲突的比较稳妥的办法就是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观点来进行制度化灌输。任何观念在持久性灌输且缺乏外界积极干预和自由批判环境的境遇下,这种观点就会成为共享的认知系统且日益信念化与制度化,以至于偏重科研的行为被视为一种自然的和合法的现象,人们也不再把它们与替代性的选择进行比较,从而严重束缚了人们对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反思与重新评估。倒是国外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了"皇帝的新装"。
2.组织目标的模糊性。【入党学位或职称】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并且总是被一系列的评估者所评估(或者是同一个评估者评估不同的方面),并且这些评估者倾向于运用不同类型的、通常不相容的标准或准绳。由于评估意味着竞争稀缺资源的机会,因此,这些稀缺资源的价值,对于高校整体而言,可能是经费的增加,而对于高校领导而言,可能是政治晋升。我国高校深深地内嵌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环境之中,高校管理仍然表现出和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政治行为色彩。由于高校的领导都被赋予相应的行政级别,他们也因此被纳入到更为广阔的政治晋升锦标赛格局中,晋升锦标赛引起了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高校多维任务的实现都是建立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而人才培养目标最为模糊,导致其评价标准也不明晰,高校无法直接确切地证明学生获得良好教育,教育效果的显示在时间上是终身的,而且高校所起的效果很难与其他作用于个人之上的影响相分离。"在理性原则下(
3.制度非中性。
制度非中性是指同一制度对不同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在同一制度下不同的人或人群所获得的往往是各异的东西,而那些已经从既定制度中获益的个人或集团,无疑会竭力去维护之。目前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对于教授而言,或许只是一个已逝的梦魇,而对于还需要晋升的教师而言,那才是现实的煎熬。在高校中,尽管学术权力受到行政权力的干扰,但教授比还没有获得教授学衔的教师更具有地位和话语权,前者在学校的有关学术事务中还是具有很大的参与权的,比如在教师职称晋升方面,教授就发挥着很大作用。由于他们是这种激励制度的成功者,维护其正常运行自然符合他们自身的偏好和既得利益。目前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维系,一方面有利于教授群体心理平衡,因为这些教授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艰难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他们既定的利益资源不被耗散,而这种利益资源更主要的来自于对规则的控制以及在学术事务中的话语权。因此,作为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没有强烈意愿去支持制度变迁。而对于那些需要晋升职称的非教授教师群体而言,由于缺乏相应的话语权,他们没有足够能力去促进制度变迁。
4.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的状态。当一个新的制度被创造出来后,由于制度并不能获得专利,其他人可以模仿这种创新并大大降低他们组织和设计新制度的费用,因此,创新者的报酬将少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报酬。这个问题暗含的意思是,正式制度创新的密度和频率,将少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最佳量,因此,可能会持续地出现制度不均衡。改革目前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不仅需要花费组织和设计成本,并且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为当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已被高等教育管理者、高校领导和教师个人"视若当然而接受的现象学过程"的时候,颠覆这种传统在短期内有可能导致科研数量绩效下降,高校和高校领导都将承担预算下降和考核等级降低的不利后果,并且这种后果也会传递给教师个人,毕竟教师的利益和所在高校的声誉密切相关。即便改革成功,新制度所带来的收益又并非为首创高校所独享,在承担全部成本而又不比别人享受更多收益的情况下,高校领导的改革创新意愿就会受到抑制。如何消除这种外部性并弱化"搭便车"问题?这种外部性是不可能消除的,这恐怕一方面是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许更为根本的,恐怕还是因为逻辑上的困难,因为消除外部性的办法,即制度设立本身,就是外部性产生的一个根源。
5.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
拉坦(ruttan)观察到制度变化的供给依赖于两个因素:知识基础和创新成本。拉坦断言,我们拥有的社会科学知识越多,我们设计和实施制度变迁就会干得越好。林毅夫也认为,制度安排选择集合受到社会科学知识储备的束缚。即使组织有心建立新制度安排以使制度从不均衡恢复到均衡,但由于社会科学知识不足,也不可能建立一个正确的制度安排。正如当科学和技术知识进步时,技术变迁的供给曲线会向右移一样,当社会科学知识和有关的商业、计划、法律和社会公共管理专业的知识进步时,制度变迁的供给曲线也会右移。社会科学和有关专业知识的进步降低了制度发展的成本,正如自然科学及工程知识的进步降低了技术变迁的成本一样。由于我们社会现在还没有足够的社会科学知识来设计一项相对完美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因此,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一种无奈选择的结果。在一种可以替代现有制度的更有效率的制度出现之前,"一旦制度得以确立,即使它们是集体次优的,也会持续存在下去"。但是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具有自我强加的趋势,因为当初对该制度的选择抑制了知识创造和积累的速率,进而造成了有关制度发展的社会科学知识的短缺,从而阻碍了制度变迁的步伐。
我国高校财政拨款方式为"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而对于高校科研而言,主要是项目制拨款方式。这种拨款方式的主要缺陷在于立项标准的模糊性以及程序的阙如。其后果是高校往往把科研论文数量作为自己
获得项目拨款的一项竞争性指标,因为在科研能力方面,科研论文水平往往在同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内被同质化了,能说明问题的就剩下在该评价指标体系下的数字的差别,也就是说,数字成了能力的重要表征。虽然上级主管部门已经逐渐意识到量化学术的弊端,并且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201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201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评价、经费支持、干部选拔考核等方面的指标化倾向已然形成了一种心智模式。"尽管人们不(总是)完全遵照自己口头“声称的理论”(他们所说的)去行事,但是他们一定会完全遵照自己实际“实行的理论”(他们的心智模式)去做"。因此,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并不能在实践中得到遵守,而与此同时,高校也宁愿相信上级主管部门的心智模式而不是政策文本。因此,政府首先要改变和重塑的是自己的心智模式,对于高校的评估考核以及基于其上的经费支持、干部选拔等管理方式要尽量去指标化,并且让这种心智模式在政策文本中得到真实表达,以换取高校对政府相关政策的真心支持和信任。而作为高校改革的真正主体,各高校要敢于在合法框架下进行制度创新,创造出符合学术生产规律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并契合学校实际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尽管制度创新会有风险,但至少一所高校的失败会让其他高校吸取教训,降低其他高校进行创新的成本;倘若创新成功了,也不必在意自己的制度创新成果被其他高校所模仿,这同样能够降低其他高校的创新成本,也就是说,任何一所高校进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不管成功与否,其组织收益都小于社会收益,但这也正是高等教育公益性的一种具体体现。所以任何一所高校及其领导者都要有一种超脱的姿态以及成为制度创新的关键行动者的意识和准备。总而言之,要想改变高校低效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长期存在的现状,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以高校个体为主导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有机结合是基本路径选择。
第3篇:游戏理论视域下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
一、游戏理论视域下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支持
1。体育游戏理论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共性分析从体育游戏理论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两者间的概念定义和特征上,可以发现它们有一定共性,因为两者的功能和特点在其概念中会体现出来。在游戏理论视域下研究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要结合两者的定义与特征展开分析。体育游戏定义中的自主娱乐号陕乐体育教学模式中"以生为本"教育思想相契合,二者都提倡创造性思维与身心和谐的发展。
2。游戏理论视域下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在需要与兴趣为基础上建立的学习动机是体育游戏具备的最大亮点,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积极主动去追寻和掌握有兴趣、娱乐性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寓教于乐"理念的真义。我们既要重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知识技能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兴趣,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又要扭转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发挥其活动主体作用。
(2)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不统一是目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究其根源在于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的缺乏,在教学中系统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不足,各小组成员之间缺乏交流。
(3)体育教师仅仅追求"思维的创造"也是目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这种状况背离了体育教育的根本-一运动技能的掌握。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教学的技巧。而体育游戏可以将教学方法隐藏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创造的思维,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
二、快乐体育与传统体育的差别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被教育的客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被过分强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种模式致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自觉性泯灭,主体地位丧失。快乐体育理论认为,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双向多边、复杂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也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保障。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而且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心理上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利于教学的因素。
快乐体育教育理念强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从而达到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快乐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各方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戏理论视域下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1、贯彻安全、健康、娱乐三位一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中由于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教学必须在安全的活动环境下进行,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即"健康"成长。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促进健康的体育教学中,引入娱乐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娱乐"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途径。贯彻安全、健康、娱乐三位一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才是快乐体育教学的精髓。在体育教学中将安全、健康、娱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体育教学的课程是快乐体育的原则。快乐体育就是在保障基本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宽松快乐的氛围中达到活跃身心的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2、以增强体质为基,以完善人格为标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研究发现,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锐和活跃,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在运动的环境下,受氛围的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社会化的形成可以进-一步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在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要达到符合社会需要的要求,人本身的基本素质也需要提高。现代教育中虽然体育课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但是必须要兼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这也是各科教育的任务。体育课也要在基本的思想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将快乐体育思想融人进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把学生带动起来。
3、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制定。学生个体受自身条件、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其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很大的个体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安排习题的难度与要求上也要顾及学生的个体性差异,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体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快乐体育"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因材施教,从学生的根本角度出发,选择能够让学生乐在其中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良好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对于课程本身详尽的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之上的,以"快乐体育"这一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教学方式的选择,无疑是一种具有时代创新性的新式教学手段,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建立以游戏理论为辅的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加入各式体育游戏,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十分有益,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学习技巧,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技术技巧,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偏重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并制定出相应的灵活的教学方法。
体育游戏的选择要以其自身所蕴含的基础理论为主,并且包含一定的人文知识,还要保证其在运用的过程中不会有所局限。
5、建立教学相长的教学群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由其传授学生所需要的体育知识、技能,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但是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如果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一同体验、感受和互动,教学相长,就能让体育教学中的全体参与人员组成一个即时的信息反馈系统。
6、建立师生和谐共处的教学过程体育学习的过程不但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更是一种师生间情绪、情感的交流过程,是一种行为和态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自身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使这种兴趣成为学习动机。这种学习动机逐渐使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扭转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建立了良好的生生关系与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基于游戏理论视角,贯彻安全、健康、娱乐三位一体的教学指导思想,重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建立以游戏理论为辅的体育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相长的教学群体,建立以师生和谐共处的教学过程。
第4篇:双师型教师职称论文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机构的主体性质
根据《教育部职称评审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指导全国高等学校职务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应在各地职称改革工作小组领导下进行,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在本地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所属高等学校某些专业的特殊需要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可设立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所属高等学校的某些专业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这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的直接依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称评定分为四级体制:第一,国家教委负责总体指导;第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制定各地的评审政策;第三,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专门的高等学校职务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本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务评审;第四,具备一定条件的高职院校成立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本校教师的相关职称评审工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中,第一步是由学院按一定名额比例,学校组织职称评审委员会对本校教师的职称进行评审,将评审结果报省职称评审行政部门审核,最后由省教育厅职称评审行政部门进行职称授予。这里先分析一下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委员会这一职称评审主体的问题,如果其权力来源是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那么其评审主体就是行政主体,其行使的就是行政权,职称评定就是行政职能的完全实施过程。由于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职院校的主体性质是自治团体组织,但实际上是直接受教育行政机关管理和指导的。这里的委托行为实际意义就是行政授权行为,正是中国的这种特殊性才是造成法律混乱运用的根源。但是从法律上认定这种评审委员会评审主体的权力来源,不难判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行为是实际意义上行政主体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那么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评审部门或评审委员会对"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更明确的就是行政行为。教师职称的评定实质就是明确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它不是第三方组织或高校自治团体对教师资质的一种认定。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行为属性分析
判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要根据职称评定行为的整个评审过程和这个过程中评审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来鉴定。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程序属性
从各级职称名额的确定、评审申报条件,被评审"双师型"教师资格条件的认定,学院行政人员对被评审人员相关材料的审查、评审专家学科结构构成、学术委员会的人员组成程序,学校中级评委、高级评委的民主投票权、最后院务会对选出人员的确定、合格人员上报省教育厅评定、职称授予和认定。这一系列流程都是严格按照省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给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条例来操作的,其实质是高职院校行政部门代表省教育厅行使行政管理权,行使的是一种行政法规、规章授予的权力。有明确的授权机关、授权方式和授权范围,脱离了指导的属性。评审主体做出的是明确的具体行政行为,对象是"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国家统治层自上而下的管理行为,具有公共管理性,其性质是一种行政公务。行政主体依评审条例或省级会议精神将其行政意志通过语言、网站公告、文字、符号等具体的行动来告知相对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一旦取得相对应的职称,一旦授予不可依个人的意志随意变更,如果变更要有相应的法定或行政程序。因此判定获取职称的这一行为具有法定的确定力。因此高职院校"双师型"职称评审的性质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结果属性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程序结束后,评审结果都会按时地公示,授予相应的职称聘书,因而具有因教育部门授予而产生与此对应的授权、行为能力和与职称相对应的相关待遇。该教师在高职院校工作中其工作行为都与其职称的高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因行政部门授予的职称具有证明力,是整个教师群体中明显的身份认知。如果教师在职称行为受侵害时受国家教育行政权力保护,同样职称一旦授予,该教师也承担义务,服从行政部门和学校行政部门对其与职称有关的行为的管理,职称不可依个人的意志随意变更,如果变更要有相应的法定或行政程序,职称的变更或消灭都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因此判定这获取职称的行为具有法定的确定力。
三、影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中教师权利保障实现的因素
(一)法律受案范围的不明确性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纠纷受案范围分析,那么哪些纠纷属于这类纠纷?在这里从"双师"、"职称评定中的纠纷"、"高职院校"三个关键词方向来界定。也就是只有同时符合这三方面的纠纷才是研究的受案范围。界定厘清哪些纠纷是属于"双师型"教师被侵权的行为类别可以节约法律成本,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
(二)适用法律的不确定性
法律适用方面上,宪法、教师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中都有涉及对教师权力的维护,但具体可依据的相应法条缺失,试用准则模糊、混乱。例如《教师法》和相关规定,教师权益遭到侵害后其法律救济途径只有申诉和仲裁两种,但《教师法》没有对申诉的受理机构做出明确规定,教育部也没有对申诉的受理机关-当地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明确规定,当教师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其申诉、仲裁、行政争议和行政诉讼等维权途径不畅通。
(三)现有维权的方式滞后性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时,具有自身特殊性,这里包括"双师"身份的认同,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的独特性,要求此类教师职称评定时要有专门的适用标准,既要在同专业"双师型"教师之间评定时有区别,又要在全校的各专业教师职称评定时有其合适的区分标准。"双师型"校企合作模式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属于新事物,教师职称评定中由于评定条例自身的落后、维权途径的单一滞后,都给"双师型"教师遇到不公正待遇时的维权设置了障碍,因此这些新问题需要救济途径、救济方法和评定规则能够与时俱进、协调发展。
(四)科学救济程序设计的缺失
救济的横向和纵向的程序设置混乱。在横向程序上,由于对教师权利保障的救济途径具体权限的划定不清,具体法律适用不清等原因,造成申诉、仲裁、诉讼等救济程序设置的现行法律法规对教育行政部门或人民政府在处理教师申诉时的受理、调查、答辩等事项时,缺乏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实践中,教育行政系统内部救济仍然多采用行政方式,对事件的调查粗糙,不公开进行,对教师申诉的处理往往掺杂领导的个人感情和主观判断。另外,对提起申诉控告的缘由,受理机关、时限要求、处理结果的送达和执行等,具体事宜也仍未制定出明确的单项法规或相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党政审外调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