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实现双轮驱动战略协同性发展,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沧州双轮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张近情 戴绍志
【字号: |
  打开沧州市地图,人们欣喜地发现,一条从任丘市出发,经过运河区、沧州经济开发区、沧东经济开发区、渤海新区,终于渤海湾的“U型”产业升级连绵带正在悄然形成。任丘千万吨炼油项目、运河区激光产业园、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中核核燃料产业园、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自西向东依次排开,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高端炼化、激光、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正在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旗舰”。
  进入经济新常态,沧州市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该市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在加快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及冶金、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育精细化工、高端装备、清洁能源、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汽车、石油化工、管道装备、生物医药、核能产业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沧州是“石油之城、管道之都”。为擦亮这一金字招牌,该市全力推进石油化工、管道装备业提档升级。为改变石化产业主而不优的问题,他们既做大“油头”,又延长“化身”。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桶油”分别在任丘、沧州市区、渤海新区布局了油品质量升级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项目,成为石化产业升级的“压舱石”。同时,围绕石化产业链的延伸和链接,加快推进百万吨乙烯等关键节点项目。眼下,在任丘市,总投资101亿元的中石油华北石化公司炼油质量升级与安全环保技术改造项目正在火热施工,今年将完成投资15亿元,未来年原油加工配套能力将由500万吨增加到1000万吨。
  培育成长性新兴产业。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该市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渤海新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海兴核电等产业转移和布局为标志,
  新兴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以整车制造向产业两端延伸为主线,积极推进高端汽车、节能汽车、专用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装备产业发展,构建整车与零部件配套快速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和北汽微车基地为核心,加快研发中心和试验场建设。在沧州经济开发区,投资120亿元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5个车间已经完工,年底达到3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打造沧州“汽车城”。
  同时,依托渤海新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新型特色原料药基地建设,积极对接京津知名生物医药科研院所,承接现代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新型制剂、现代中药等方面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打造京冀生物医药区域合作示范区。以海兴核电、核燃料产业园两大项目为载体,发展核能产业,依托现有的核电管道等核能配套产业基础,积极引进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形成多种配套生产能力。该市还抓住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黄金机遇期,加快建设中捷通用航空产业园、任丘航空产业园,打造集航空器制造、航空器租赁、航空展示与教育培训、航空通用运营与服务、航空博览于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该市在具体推动狠抓落实上求实效。坚持领导带队、项目分包,以一线调研、现场督导、重点帮扶等形式,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他们实行市级领导分包重大战略项目,针对全市36个战略项目分别成立推进小组,形成“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年度目标、一名市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确保每个重点项目都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同时,严格执行“4+2”项目观摩机制,每年观摩每个县(市、区)四个当年新开工项目,年终观摩两个竣工项目。每次观摩,全部参加观摩人员实行实名打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关键词:沧州,双轮驱动,产业转型
责任编辑:王嘉禾天津市工业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位置:
&&&&&&&&&&&&
天津市工业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日期:日&&&&&
天津市科委
&&& 7月19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天津天保基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启动建设天津市工业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个创新平台,将助推科技资源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更灵活体制机制带动和引领产业发展。  天津市工业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借助合作双方的优势,率先在生物基材料、生物医药、生物检测、功能性食品等版块进行突破。19日,12家相关领域的企业正式签约落户,预计三年内,这里将实现80到100项产业技术创新。吉林阿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将在研究院成立中国海洋生物再应用研发中心,以贝壳为原材料开发系列产品。公司负责人党辉介绍:“贝壳本身有吸附作用、消臭作用、杀菌、防火很多功能。涉及到建材、食品、化妆品甚至家居用品很多方面,在中国还是个空白。这次跟中科院合作他们有设备、有技术人员,和这么多博士给我们做坚强的后盾,我们在天津不仅要成立研发中心,未来还要建设中试基地,实验的一个生产线,使我们产品实现规模化。”  作为中科院与天津共建的科研单位,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每三天就产生一项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率更高达90%,逐渐摸索出一条科技与经济对接互动的道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表示,除了紧密产学研合作,下一步还必须在科技评价体系、组织模式、资源整合等方面实现突破。  马延和:“通过这个平台是互动的关系,我们的人、我们的技术融入到企业之中,我们可以合资啊、科技人员可以到企业发挥作用啊,我们的平台技术、核心技术他也可以用。明年年底之前希望有三到五十家能够孵化出来。在十年之内打造一个千亿规模的绿色产业示范区。”  为实现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这一战略目标,天津还围绕信息安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建设起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带动全市、京津冀乃至全国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天津市科委副主任齐中波介绍:“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院目前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我们还有中医药大学在静海建设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滨海高新区的海洋高新区打造军民融合产业研究院,在东丽区打造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目前这四个研究院进展都比较顺利。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拓展产业研究院的领域和范围,使他们成为天津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让我们的后劲儿更足。”[城市]更新招商引资双轮驱动 转型升级看罗湖
发布时间: 08:41:27
浏览:3746
  【编者按】   历史以30年为界,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先发地罗湖又站在了“再出发”的起点上。未来30年,罗湖如何在“冷热”巨变中保持“恒温”发展,如何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日召开的全市转型升级现场会给出了答案:唯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破解难题、实现科学发展;只有在转型发展上先人一步,才能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对此,罗湖人既信心满满,更脚踏实地。“求质量谋创新,实干闯未来”正是罗湖转型升级的真实写照。   招商引资、品牌连锁、节能减排、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等重点领域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二是加大了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年度安排专项资金总额从8000万增至2个亿,对同一企业的扶持每年最高扶持金额达300万元,而对总部企业、金融企业每年最高扶持金额提高至500万元;三是突出扶持条款措施的导向性。结合罗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总部基地和服务业基地的发展定位,扶持措施向对罗湖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行业和领域倾斜,向对辖区经济起到重要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倾斜,向成长性好的企业、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倾斜;四是注重资金运作和扶持措施的可操作性,每个细则、每个条款都经过了大量的企业调研、部门研究、咨询论证以确保实操性;五是强调申报审批程序的便捷、高效及阳光运作。区政府将启用专项资金网上申报系统来提高各申报和审批环节的效率。申请企业可以通过罗湖区电子政务网专门进行在线申报,节省办事成本;同时,将原分季度受理改为常年接受企业申请,突破了以前对申报时间的限制性规定。   新出台的政策还设立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奖,旨在推动辖区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设立了金融贡献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还设立了科技创新奖,高新技术创新项目予以奖励等等。罗湖的“1+10”政策体系在对企业的扶持和引导上,既锦上添花、也雪中送炭;既保存量、也促增量;既立足于当前、也着眼于未来。力争通过2亿元扶持资金的使用,积极发挥杠杆作用,起到推进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和实现质量创新的引导作用。贺海涛在重点纳税企业表彰会上透露,截至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已受理440多家企业的申报。   贴心服务促转型   “腾笼换鸟”也好,“换笼换鸟”也罢,产业转型升级的“笼”,其本质是政府营造的环境、提供的服务、为转型发展搭建的载体。正如市委书记王荣所言,如果说过去深圳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被工业化推着走的,今天一定要转变过来,要以城市化引领产业发展方向。要把“产业转型”与“城市转型”结合起来,因为只有一个高质量的载体,才能引来高端产业。   罗湖区近年来探索的低碳绿色发展和营造宜商宜居环境等等,都是产业高端化的必要条件,而优质贴心的保姆式服务更是罗湖促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制胜法宝。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秉承“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致力于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宜商环境和政策支持,为扎根罗湖的企业构筑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倪泽望、贺海涛在近日的重点纳税企业表彰会上表示,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质、最高效、最贴切的服务是罗湖实现各项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区委、区政府将通过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企业发展和辖区经济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家纷纷表示,罗湖区委、区政府全心全意服务企业,真金白银支持行业发展,真称得上是雪中送炭的“贴心人”。   以保存量、促增量为核心,罗湖全力推进政府工作提速提质,实现管理全覆盖、服务全天候。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重点企业信息共享和长效服务制度。在今年的1~8月份,罗湖34位区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联系服务重点企业152家,收到企业提出的各类问题361个,全部纳入行政监察系统限期督办。   今年以来,罗湖从机制、环境、服务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区、服务业基地和总部基地建设。1~8月,罗湖新增内资企业6111家,有47家企业注册资本超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57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0%。其中华润水泥、华润燃气分别增资2.98亿美元、2.5亿美元;深圳供电局升为法人机构,注册资本60亿元,国信融投注册资本50亿元。引进了八马茶业、六福珠宝、紫金保险等一批总部和区域总部。新增172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资金126.7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11家。京基100副楼招商率达100%,主楼招商率超过65%,年底预计达到90%。新增南方证券大厦等四栋“亿元楼”,“亿元楼”总数达到24家,产生税收占辖区地方级税收的48%。   今年上半年,罗湖三次产业结构为0.0︰8.9︰91.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7.95亿元,增长9.3%,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2.7%;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357.54,增长10.3%,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0.6%;总部经济增加值238.01亿元,增长10.5%。四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18.58亿元,增长由去年同期的10.1%提高到12.1%。商业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13.65亿元,增长8.2%,其中连锁经营、综合零售业拉动作用明显,传统商贸业则出现下滑。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7.81亿元,同比增长9.4%。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黄金珠宝业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3.98亿元,增长17.3%。   罗湖区委书记倪泽望在区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5年是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罗湖的关键时期,增强罗湖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重点扶持、做强做大金融、商贸、黄金珠宝、文化创意四大支柱产业,引导其向专业化、高端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区长贺海涛在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产业升级工程,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基本理念就是“保存量、促增量、抓服务”,同时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质量,使其向“微笑曲线”两端推进。   发展机遇在转型   今年6月28日,贺海涛在深圳的新地标京基100举行的2012跨国公司中国峰会上,发表了“在区域转型升级中寻求机遇实现双赢”的主题演讲,他在回答凤凰卫视主持人胡一虎的提问时表示,在转型升级进程中,老城区面临新机遇,小城区可做大文章。城区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产业高端化。罗湖的路径就是通过城市更新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来实现这个发展理念。   坚持“四个结合”是罗湖产业转型升级基本思路,即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与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相结合,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区更新改造相结合,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高端化发展相结合及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与优化政府服务相结合,旨在以政府工作方式、服务方式的率先转型升级带动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以重点项目、重点片区为抓手带动全行业的整体发展,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的罗湖科学发展新路。   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刘鲁鱼博士对此表示认同。他曾参与前海的规划编制,认为前海未来可能试行的东西,罗湖应该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进程中先行先试。他说,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实际上是塑造一个新的消费热点、一个投资热点,要把城市和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第一,罗湖先行先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是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背景下,塑造深圳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面貌,建设一个现代社会。第二,罗湖几个热门片区的规划可以进一步细化,比如绿道、公共设施、人居环境等等,有必要对原有的规划进一步充实,使其更加综合,包容性更宽广。第三,世界上国际消费中心的底蕴,从产业的角度讲都是都市工业,罗湖的珠宝、服装、皮革,包括IT都是适合都市空间里面生存的产业。国际消费中心是一个综合概念,需要一定的都市工业的空间,要保留一定的有弹性的低成本的产业空间,使得新兴产业不断在这里落户,使产业更新、循环,有一个进退的通道。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应当有相关的产业配套。城市更新和产业改造,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包括服务平台一定要跟上,把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变成一个立体的战略。   围绕先行先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定位,罗湖通过对蔡屋围金融核心区等四大片区17个重点项目系统展开产业规划国际咨询,借助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研究构建罗湖现代产业体系。该项工作已于今年6月份启动,预计11月底完成。通过构建大招商体系,将招商引资与产业规划、项目建设同步推进。   城市更新换笼换鸟   对于产业转型升级,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腾笼换鸟”。罗湖及兄弟区的实践催生了又一个新词——“换笼换鸟”。题中之意在于转型不仅仅是对企业和产业而言,载体也要转型升级,环境、配套、服务提升了,高端企业、高端产业自然就来了。 城市更新就是罗湖“换笼换鸟”的主渠道。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四旧区域的更新,先后改造了蔡屋围、水贝万山工业园、笋岗仓库区、莲塘工业区等一批工业区、商业区,催生了万象城、深圳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地、笋岗工艺城、大望梧桐山艺术小镇、莲塘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   按照市委书记王荣在罗湖调研时提出的把城市更新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密切结合的要求,罗湖区委、区政府正在致力于探索两大战略良性互动的现实路径。未来10年,罗湖将通过城市更新新增产业空间1500万平方米,相当于在产业面积上再造一个“新罗湖”,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的拓展平台。目前,罗湖具备城市更新条件的区域约8.3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1/4,主要集中在五大片区,即“金三角”、笋岗—清水河、水贝—布心、深南东和莲塘。未来5年,罗湖将累计新增产业面积750万平方米,其中笋岗—清水河片区开工建设27个城市更新项目,投资超过500亿元;“金三角”片区规划建设5个城市更新项目,投资230亿元;水贝—布心片区规划建设10个城市更新项目,投资180亿元;莲塘片区规划建设4个城市更新项目,投资45亿元;深南东片区规划建设2个城市更新项目,投资55亿元。   在近日罗湖区委、区政府召开的2011年度重点纳税企业表彰会上,区领导向企业家们描绘了未来5年五大片区的蓝图:将笋岗—清水河打造成国际时尚消费中心和国际创意文化门户;将深南东打造成时尚活力商圈片区;将水贝—布心打造成珠宝时尚产业总部、设计体验中心和旅游购物目的地;将莲塘打造成互联网产业集聚地和口岸服务区;将“金三角”打造成金融商业核心片区。   截至目前,笋岗—清水河片区已完成发展单元规划大纲,上报市政府待批,现在启动了整体城市设计导则和子单元规划的国际咨询,年底前可完成两个,明年约有规划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能开工建设。蔡屋围金融商业核心区已完成土地与建筑物信息核查及主要产权单位的改造意愿征集,蔡屋围股份公司高票通过了改造决议,旧住宅区滨苑小区和南村东小区改造意愿征集工作正加紧完成。湖贝片区湖贝股份公司股东大会成功召开,表决通过改造决议。黄贝岭片区一期拆迁基本完成,年底全面动工,同时也在推进二期项目规划。现在在建的有西岭下南区整体拆迁改造项目、清水河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改造项目等4个项目。深业物流中心等6个项目年底前动工。   “1+10”文件引领升级   今年6月11日,《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及10个实施细则正式出台。作为助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做强做大的一项重要举措,罗湖“1+10”文件的出台在辖区企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1”是指《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它是各实施细则的总领文件;“10”是指扶持金融、现代服务、黄金珠宝、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以及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品牌连锁及品牌代理、招商引资、节能减排、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等重点领域的10个实施细则。   罗湖促产业升级的1+10文件注重创新性和实效性,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充分挖掘罗湖产业特色,突出对金融、现代服务、黄金珠宝、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总部经
TA的其他文章
深圳市易图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ICP备案号:粤ICP备号
手机看头条
咚咚找房公众号双轮驱动发力产业转型
发布时间: 8:38:33 &&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 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
双轮驱动发力产业转型
&&&&& 热火朝天的工地、繁忙奋战的建设者,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新春伊始,现代煤化工产业园里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新年迸发出崭新气象。其实不仅仅是煤化工产业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圩省级经济开发区里,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也是处处可见……
&& & 站在历史新起点,谋求发展新跨越,面对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我市正着力实施“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的双轮驱动战略,以形成煤电化产业“顶天立地”,非煤产业“铺天盖地”的双重叠加。
&&&&& 乘风破浪:电化产业链推进紧锣密鼓
&&& & 作为国家能源基地,淮南市的煤电产业得天独厚,被誉为能源之都,16对现代化矿井,年产煤炭近亿吨,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
&&&&& 作为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安徽省最大的电力企业集聚区,淮南拥有6大发电企业和26台发电机组,建成装机总量1220.8万千瓦,已建成两条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
&&&&& 身为典型的工业重镇,淮南为皖北振兴、安徽崛起提供着坚强的能源后盾。然则经济转型要实现大突破,必须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
&&&&& 为此,淮南不断巩固提升煤炭、电力两大支柱产业,加快两淮能源基地规划编制,推进杨村煤矿建设,将开工建设1000千伏特高压北环线,尽快实现平电三期并网发电,积极做好潘集电厂、低热值煤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
&&&&& 同时,我市不断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加快中安煤化一体化、凤台煤制天然气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煤生产甲醇、烯烃,总投资300亿元;由皖能集团与国投新集共同兴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国家“十二五”煤化工示范项目之一,也是淮南煤化工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200亿元,一期年产22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产值过百亿。
&&&&& 高潮再起:非煤产业群发展擂响战鼓
&&& & 按照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四煤”发展思路,我市正不断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力争非煤产业比重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实现量增质优。
&&&&& 我市把山南新区作为高成长性项目集聚区,赋予承接长三角产业梯次转移、“合淮一体化”先导的重任,在这里落户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已达20多个。
&&&&& 掘进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的重点开发,比塞洛斯、凯盛重工、久益环球、舜立机械等形成了煤矿设备制造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业突起为新的增长极,打造出煤机产业集群。
&&& & 国瑞药业、山河药辅,如今已成为医药界耳熟能详的名称,国药工业园项目、年产8000吨新型药用辅料等项目建设正快速推进。
&&&&& 现代生物技术在淮南得到充分利用,我市正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支持企业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转化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改造传统工艺。
&&& & 瞄准转型目标,我市积极培育现代煤电化、装备制造业、现代医药、光电新能源、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八大支柱产业正日渐成型,并以全市11个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开发园区进行承载,迸发出转型合力,逐步扭转着“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
&&&&& 创新突破:双轮驱动转型迸发强劲活力
&&&&& 新型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没有一批成长性强的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崛起,就不可能有淮南的崛起。围绕新型产业,我市着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为淮南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如今,我市正拓宽研发经费投入渠道,鼓励企业建立联合发展机制,促进创新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合作。围绕新技术、新机制,市高新区科技研发中心、科技研发孵化平台、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等建设不断推进。
&&& & 目前,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的无人机研发项目即将建成,可应用于探矿、国土资源航拍、靶机训练和低空大气探测等领域。
&&&&&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产业园,已吸引了6家企业签约落户;投资20亿元的淮南陕汽专用车一期工程等项目,都是具有竞争力的项目。
&&& & “江淮云”平台则是互联网产业的典型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孵化企业1500家,建成物流、信息流、金融流、人力资源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将为淮南建设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注入强大动力。
&&& & 羊年奋进的战鼓业已擂响,在推进城市转型的主战略下,双轮驱动已然是淮南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我们建设绿色淮南、创新淮南、幸福淮南的主引擎。
(记者 柏松)
皖ICP备号 皖网宣备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轮差速驱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