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认识藏族特殊符号文字文字的吗,这是什么意思?

欢迎来到作文网!
& 有趣的藏族_1000字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有趣的藏族_1000字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如果将我们的大中华比作一个大花坛,那么每个民族就是为个大花坛中绽放异彩的一朵朵鲜花;如果再把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比成一块夜幕,那么每个民族的风俗就是这块夜幕上的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少数民族的风俗特点,它就是&&藏族。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和帐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着,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瞧,藏族人的习俗特色你们都了解了吗?不过,光了解藏族的风俗还不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还要去了解其它民族,其它地方的风俗习惯,快快行动起来吧,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中华这个大家庭,有五十六个孩子,这些孩子需要我们一个个地去了解、去认识他们!
  百步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沈闻欣
不够精彩?
我要点评:有趣的藏族_1000字
的其他文章
写作达人推荐在西藏感受藏语文的魅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进步和发展。文字从属于语言,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也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丰富多采的民族语言文字,藏语文就是其中独具魅力的典型代表。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四个地区。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不少人会说藏语。藏语分成三大方言:卫藏方言(即拉萨话)、康方言(德格话、昌多话)和安多方言。    藏语由30个字母和4个母音组成,据记载,松赞干布统治西藏的吐蕃时期,由于当时没有文字,于是派他宠爱的大臣桑布扎到天竺一带去学习。桑布扎在天竺学业期满返藏后,从梵文的26个元音中挑出4个创制了符号式的藏文元音字母。又从梵文34个辅音字母中,取掉了5个反体字和5个重叠字,制定出4个元音字母及30个辅音字母的文字。桑布扎创制藏文后,即献藏文颂词一首给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很高兴,赞赏不止。为了带动全臣民们学习文字,他首先拜桑布扎为师,一时间在全藏区掀起学习藏语文的高潮。    作为援藏干部来到西藏后,随处可以看到藏语文的踪迹。路旁的商店招牌,街上的指示路牌,超市里的售货标签,旅游景点所有的宣传广告品等,无一不写有藏文。图书馆里的图书分汉、藏文陈列,各占一半。就连拨电话到查号台查电话号码,电脑查询系统也首先用藏语报告电话号码,然后再用普通话重复一遍。打开西藏电视可以看到藏语的新闻、服务、专题、影视译制片等各类电视节目;浏览报摊可以发现《西藏日报》、《拉萨晚报》等多种藏文版的报刊杂志。    藏语文不仅充满地面,而且占领了西藏的空中。目前,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共开办了20个藏语节目,藏语综合频道每天播音达21小时,康巴语播音时间每天已达16小时05分,并且做到了重大新闻与汉语同步播出,年编播能力达到1800小时。西藏电视台除办好新闻性、服务性节目和做好电视片译制工作外,还定期地播出藏语专题节目,藏语影视剧的译播深受农牧民群众和城镇居民的欢迎。电视台每年举办的藏历年文艺晚会,以及“三下乡”等以藏语为主的节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藏语文也占有一席之地。从1993年开始研制藏文编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经过藏语文、计算机、信息技术标准专家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研制藏文编码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最终方案的任务,并经过国际标准组织的多道严格的程序和数轮投票,于1997年获得顺利通过,使藏文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成为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获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通行证的文字。目前,分隔千里的藏族同胞可以在互联网上互相聊天,用E-MAIL互相问候。    藏语文用的最多的还是生活中。在西藏,藏语成为最为普遍使用的语言交际工具。除了百姓的普通生活,在很多正式的场合,藏语也有它应有的位置。在山南地委宣传部,平时见到本单位里很多藏族同事聊天时都是用藏语;陪同记者到基层采访时,必须有藏族同事一同去,因为在基层只有用藏语才能采访到好的新闻,才能了解百姓的心态。    对于藏语的学习,刚进藏时我是一窍不通,慢慢的我也摸出一些窍门。不过完全是实践出真知,用最原始的注音来学习一些口头语言,开始从最基本的日常用语学起。如“吉祥如意”为“扎西德勒”,“谢谢”为“突及其”,“你好吗”为“如索得波饮拜”,“对不起”为“广达”,“欢迎”为“嘎苏徐”“请进、请坐、再见”分别为“牙沛、秀垫佳、卡里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知道一些藏族人名和藏语在汉语中的含义。如“米玛”为星期二,“巴桑”为星期五,“次居”为初十,“达瓦”为月亮,“梅朵”为花,“僧格”为狮子,“次仁”为长寿,“齐美”为无死,“尼玛”为“太阳或星期日”等等。纵观藏族人名和藏语的内涵,不能忽视其极丰富的佛教文化色彩,这已经成为藏族民俗民风、民族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语虽与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别,但两者在语言发生学的分类上有亲缘关系。在词汇上,汉藏两种语言之间有较多的同源词;在语音上,汉藏两种语言都有以声韵母为单位的独特的语音结构,所不同的是汉语没有藏语那么多的复辅音声母;在语法上,汉藏语两者都具有以虚词和词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共同框架,但是在词序上有宾述和述宾的差别。    藏语有自己的一套严格的语法规则,汉语的动词不因人称而异,藏语对不同身份的人,必须使用不同的动词。有次在陪同记者采访的时候,地区外事办的翻译讲了个笑话,说某个汉族领导在大会开始时自己先讲了两句藏话开场白,本是为检验自己学藏语的水平,结果话一出口,全场哄堂大笑。他是这样说的“额阿朗诵达诵达,切朗年达年达”即“我说说,你听听”的直译。在汉语这说法无可不可,那为什么令在座所有人笑他呢?翻译告诉说,错在他用敬语说自己,自称“额阿”(我),不该是“额阿朗”(第一人称尊称),而“诵达”(说)是非第一人称用动词,而且是敬语,就别说其它语言、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了。    在藏区,我感受到藏族同胞说话彬彬有礼。有许多民间谚语是阐述言谈艺术的,如“慢慢熬出来的茶味道好,慢慢讲出来的话意思明”;“不放盐的茶没喝头,不加谚语的话没听头”;“话未出口先考虑,鸟未展翅先鼓翼”;“没套嚼子的马嘴巴硬,缺少礼貌的人口气大”;“马要跑在平滩上,话要讲在道理上”等等。这些语言的精妙,不仅在于比喻形象和辞藻华美,而且在于它们寓意的深刻,在这些谚语中浓缩着丰富的人性内容。    藏族的农牧民见了客人打招呼时要说一长串的问候话,从家里人平安问到牲畜平安,从亲戚好问到朋友好,必须从头到尾一一问遍,他们对这种一长串问候话,不厌其烦;在同客人告别时,也要说许多送行的话,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祖父和老祖母们,一遍又一遍地祝颂客人无灾无难、吉祥平安、福运长久、扎西德勒,他们对这种一长串的祝愿语,也从来不厌其烦。    语言并非虚饰之物,它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折射着社会和人们的意识。在藏族同胞的习惯中,说话直来直去,不须有那么多的顾虑,也不须有什么防卫,而是舒展自己的心灵,就像开在阳光下的花一样。藏族禁止以恶语伤人,在藏语中实实在在找不出粗鲁的脏话来。当一个牧人和对方争执起来而激动了的时候,充其量不过是辱骂对方说:“你这个白痴”,“你这个恶蛇”,“你这个麻疯病患者”,这已是胜过杀人刀子的、使对方难以容忍的言辞了。    根据藏族的逻辑,如若某人得罪了你,你直接骂他本人才是,不应移怨到此人的亲属,特别是长辈亲属的身上。不把诋毁指向憎恶者本人,偏离真正的对象,指向其母亲甚至祖母、外祖母发泄的做法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因为伤害你的毕竟不是对象的亲属。而且,用那种与“性”相关的言辞对人辱骂,也违背藏族的习惯。    藏族同胞对他人称呼时,语言是十分娴雅的,为了表达亲切,常在称谓或人名前后添加助词,有些地方习惯于在称谓或人名之后加“拉”字音,如“阿米拉”、“阿伊拉”等;有的地方习惯于在男性的名前添加“侠布”的助词,如“侠布多日杰”、“侠布当周才郎”等;有的地方当呼唤同辈或晚辈的名字时,习惯用“嘎”或“洛”的音加上名字的第一个音来表示钟爱,如把罗桑达杰称作“罗嘎”,把丹增吉布称作“丹嘎”等。藏族在习惯上不准对老年人直呼全名,如有位老人叫南加才郎,晚辈只能称他为南加老爹,而南加只是他名字的一半。    在西藏工作的时候长了,如果留意,有些藏语就能听懂了。比如,有一次到隆子县去调研,在列麦乡我遇到一村妇抱着一小孩,我听到她们说孩子“洛松”,从平时所学的藏语中我知道这个孩子已经三岁了。于是,我对旁边的藏族同事说,这个孩子三岁了,藏族同事满脸的狐疑,忙问这孩子多大了,经确认后,对我很是佩服。    语言是历史的沉淀,能以它独具的性质帮助人们认识一个民族的过去;语言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工具,它也直接关照现代生活。在学习藏语方面,一批批援藏先行者为我树立了榜样。
    学习藏语文,了解博大精深的藏文化,在我们援藏干部中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有幸在西藏工作和生活,学点当地的语言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可是,由于诸多原因我一直没有学好。最近,我准备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要学好这门语言。我觉得,在西藏很有必要学一些藏语,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工作,也更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作者系湖南第五批援藏干部,现任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良安)
( 23:10:15) ( 19:58:45) ( 14:38:47) ( 11:17:48) ( 18:25:48) ( 22:58:20) ( 17:08:33) ( 10:43:03)白马藏族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现今大部居在文县铁楼白马藏乡白马峪河流域和四川省、松潘县、境内,人口约一万八千人(2011年统计)。&白马&藏语意思为“藏兵” 的意思;史料的“白马”是古地名(今甘肃省白马峪河上游),吐蕃王朝时期的藏兵居住的地方。
白马藏族民族简介
白马藏族何为白马
白马:当地藏语“白”在藏语里读“bie”,藏族的意思;“马”在藏语读“ma”,兵的意思,两字合在一起读“biema”藏语意思为&藏兵&的意思。
白马藏族,头戴毡帽(沙噶),帽子上插着吉祥的锦鸡颈羽或者雄鸡白色尾羽,寓意为吉祥。为什么白马藏族毡帽(沙噶)上要插锦鸡颈羽或者雄鸡白色尾羽呢?故事发生在吐蕃王朝与唐王朝交战时期的公元前6世纪,白马藏兵与唐兵战时候,有一次唐兵在深夜里准备突袭藏兵时,突然一群锦鸡发出警钟般的鸣叫声,把藏兵们都惊醒了。于是避免了唐兵的突袭。从此后白马藏族感激锦鸡救了自己的命,祖祖辈辈们感以头戴锦鸡的羽毛插在毡帽(沙噶)上以表纪念,也表示吉祥。白马藏族女子头发上还要装饰圆形的鱼骨排,有美观和辟邪之说。
白马藏区藏族的男士藏袍与其他藏区的衣服大同小异,由于特殊的地理(搬弄半亩区)和古时候藏兵身份,白马藏族男士藏袍的袖子比其他藏区藏族的袖子要短,便于耕作和打仗。
白马藏区女子的服饰主要是以红、黑、白等几种颜色为主的百褶裙,与西藏有些地区的女子穿的大致相同,胸前佩戴有方形的鱼骨排,寓意吉祥。
白马藏族史籍记载
白马&是古藏语,意思为&藏族的兵&。公元6世纪的某一天,东征大军与唐朝的部队在九寨沟一带
相遇,于是,一场昏天昏地短兵相接的激战开始了,最后,这场战役以吐蕃王朝的胜利而告终。奇怪的是,这支打了胜仗的队伍并没有跟随大部队继续前进,而是就地留守。整个东征结束了,大部分的士兵都相继被召回,而这支队伍却没有接到任何回家的指令,永远被遗忘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这是一个忧伤了一千多年的故事。故乡的影子在思念的泪水中渐渐模糊,一切只能重新开始。他们躲在高山森林里,过上了半农半牧的隐蔽生活。时光在飞快地流逝,为了能够永远记住&藏兵&这个特殊的身份,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白马&。这又是一支忠诚了一千多年的队伍。如今,深山老林已变成白马藏族心目中最理想的家园,但他们用古藏语歌唱或讲述先民故事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
西汉《·西南夷列传》(卷116):“自禽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榨都最大;自榨以东北,君长以什数月砒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丹肋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又见唐代《·边防五》(卷189):“氐者,西戎之别种,在冉肋东北,广汉之西,君长数十,而白马最大。” )
东汉《·地理志》(卷28下):“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日氐道。”
南朝宋《·南蛮西南夷列传》(卷86):“其山(冉舫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说“白马氐者,(汉)武帝元鼎六年开,分广汉西部,合以为武都。”
唐代《》卷四《成州·上禄县》载:“陇右成州,武州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上。
唐代《·氐传》(卷96):“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三代之际,盖自有君长,而世一朝见,故《诗》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也。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汉武帝遣中郎将、卫广灭之,以其地为武都郡。自济、渭抵于巴蜀,种类实繁,或谓之白氐、或谓之故氐,各有王侯,受中国拜封”。
元代《·蛮夷传四》(卷 496):“白马氐,在汉为武都郡,今阶州、坟州,盖羌类(似)也。”
清代《武阶备志》(卷20):“自是(公元565年)以后,(氐人)户落耗散…惟杨氏窃据爵土三百余年,西魏灭武兴,其子孙流移叠、宕、沙、岷等州者,仍为酋豪,迄今千余年,世承不绝。”
白马藏族西周·平周国
周武王元年,前1046年,氐人先民在今四川境内建立方国“平周”,定国都附近,称平周城,辖管今及大部。
平周国后的历史
周烈王八年,前368年,蜀王(开明氏九世)派大军灭昔阝、平周二国,蜀王杜尚封其弟杜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国都位于今石盘村,辖管原昔阝、平周二国领地),宣布领导的成立。氐族侯国“平周”灭亡。战国时期周慎靓王六年,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今剑阁/剑阁道)灭蜀吞苴。秦惠王任蜀太子为蜀侯,张若为蜀相,置蜀郡。宣告蜀、苴二国灭亡。
国人在国灭后,不堪秦法的羌族人南下逃亡,氐族人则往西北迁移。
白马藏族东晋·仇池五国
仇池国(白马氐)
296年,(白马氐人)占据仇池山一带,创立仇池国,定都清水(今甘肃)。领土大致今甘肃省东南部的、、一带,史称。
370年,(白马氐人)与侄子争夺王位,世祖趁机出兵攻城。
371年,杨统开城投降前秦,致使秦军攻陷清水,仇池公杨纂(白马氐人)被移居秦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至此仇池国灭,存在75年。
后仇池国(清水氐)
385年,(清水氐人)收复前仇池国领土,重建仇池国,定都历城 (今北),向东晋称藩,史称。(注:清水氐人为白马氐人的直系族人,因曾经迁徙于清水建国而得名)
394年10月,杨定帮助王攻打,兵败身死。
396年,(清水氐人)继承堂兄杨定王位,被东晋安帝(汉族)封为辅国将军、仇池公。一度占领汉中。
后仇池国武都政权
422年,仇池趁武帝驾崩扰边,宋少帝(汉族)封杨盛为武都王,史称。
443年,时任武都王(清水氐人)迁都葭芦城(今甘肃外纳乡)。
477年12月,北魏将领()攻陷葭芦,斩杀了当时的武都王(清水氐人)。
后仇池国武兴政权
478年2月,(清水氐人)继承王兄杨文度王位,迁都(今陕西),向北魏称臣,史称。
535年,北魏攻陷武兴,斩杀了当时的武兴王(清水氐人)。武兴政权存在57年。清水氐族建立的历经三个时期,存在150年,为氐族政权最久。
后仇池国阴平政权(阴平氐)
武兴国成立第二年的479年,北魏扶持的宗弟(阴平氐人),在阴平(今甘肃西南)建立亲魏仇池国政权,史称。(注:阴平氐族为建立阴平政权的清水氐族人,因区别清水氐族政权而得名)
580年,因参与北周总管声讨权臣,被杨坚(汉族)带兵攻陷,阴平王杨法琛(阴平氐人)被赐死,部众被遂散。至此仇池政权全部结束。作为最后一个灭亡的氐族国家,阴平政权存在101年。
白马藏族东晋·成汉(巴氐)
296 -443年,仇池国
304年,(巴氐人)占据,建立,定都成都。领土大致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余部。
338年,成国汉王(巴氐人)政变,废成王(巴氐人)自立,年元,改国号为汉,史称。
347年,荆州刺史攻陷成都,胁迫当时的汉王(巴氐人)移居晋都(今江苏南京)。至此成汉国灭。
白马藏族东晋·前秦(略阳氐)
351年,(略阳氐人)占据关中,建立秦国,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352年,称帝,史称。
394年10月,前秦王()驱逐刚继帝位仅三月的的太子(略阳氐人),王杨定(清水氐人)帮助前秦王苻崇攻打乞伏干归,兵败身死。至此前秦国灭。
白马藏族东晋·后凉(略阳氐)
389年,前秦将领(略阳氐人)占据凉州,建立三河国,定都(今甘肃)。396年,改称天王,国号,史称后凉。领土大致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403年,景王(鲜卑族)和武宣王()频繁攻打后凉国,后秦文恒帝(羌族)派左仆射接后凉国君(略阳氐人)入秦都(今陕西西安)居住。至此后凉国灭。
后凉国后的历史
后期开始剩白马氐(刚氐)、清水氐(氐、武兴氐)、阴平氐(氐)、巴氐(甸氐、湔氐、循成氐)、氐(下辨氐)、故道氐(氐、氐)六支。
时仅剩白马、清水氐、阴平氐、巴氐 四支。
初期,为躲避元军铁骑,清水氐从略阳西逃入福津(今甘肃),途中死伤过半。巴氐一部分从什邡(今四川)北上过逃入(今四川);另一部分则从(今四川)南下经临江到(今重庆)。
初期,氐人被迫取消民族特色,把氐人强行汉化,谓为“新民”。激发了咸丰十年的“庚申番变”,氐人大部被镇压屠杀。
白马藏族自我民族认同感
白马藏族自小有强烈的藏族认同感,祖辈们有高僧喇嘛,精通藏文,名字有“扎西”、“拉姆”、“泽旺”......等藏
名,以家族为单位。个别有汉族名字的原因是,孩子要上学了起个汉族名字方便叫(学名),还有某些村寨和汉族杂居受汉族文化影响。据笔者了解,白马藏族人普遍有争抢好逗的性格,自己也认为自己是藏兵后裔,曾经是驰骋沙场,能征善战的藏兵,作为藏族很自豪。据调查98%的白马藏族认为自己是藏族,从白马藏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民族语言、民族文字都与藏族极为相似,从史料记载看,白马藏族毋庸置疑的就是藏族。只是由于地方差异和历史民族的融合,白马藏区形成了大体与藏区文化相同、有本地方特色的藏文化。
白马藏族生活风俗
白马藏族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白马藏族服
饰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色彩艳丽。白马藏族女性胸前饰以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穿上各色布料绘制的镶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斓,艳丽夺目。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马人对自然的崇拜,对山川的顶礼膜拜,也造就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马藏族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山深林茂,风吹草低,宽阔的河谷游弋着群群牛羊,年复一年,年复一年青稞飘香。辛勤的劳动,简朴的生活,孕育出白马藏族独具神韵的敬酒歌、跳槽盖、园园舞、猫猫舞等民族歌舞,白马藏族独特、浓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犹如一枝深山奇葩,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白马藏族人信奉原始藏传苯教,每当逢年过节各个部落在戴上他们本部落的标志性面具后,驱邪祈福的歌舞
表演就开始了,那就是白马藏族地区跳的“诌舞”(与藏传佛教寺院里跳的“金刚舞”动作相似)也叫&十二相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分为“干诌”和“索诌”,两个动作跳完要一个多小时,最庄严的仪式是“索诌”。”诌舞“每当重要节日和村里来贵宾的时候跳,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现在由于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跳“诌舞”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前辈们为了让“诌舞”传承下去,只要有人来跳都积极乐意的给年轻人教动作,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他们美丽的童年时光,长大后,心领神会的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成了舞者中新的一员。
白马藏族的每个寨子后面的山都是神山。白马藏族也信仰(原始苯教),其中最崇信的是称为“叶西纳蒙”(意即“白马老爷”)的一座神山。长在神山上的树都是神树,这些树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如果有人胆敢砍了这里的树,不但会遭到全寨人的唾弃。刻在门窗上惟妙惟肖的动物造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装饰,而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的信仰。据说,它与白马藏族的动物崇拜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说,有黑熊部落、猴子部落、蛇部落,最大的要算羊部落,部落里面又分小的部落,小的家族。动物的名字就是部落的名称,这是白马藏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白马藏族民族风俗
这是甘肃省博峪乡白马藏族的节日,分为“”、 “”和“祝福”三部分,节日从五月初五日举行,为期两天。
烤街火(火把节)
这是白马藏族各村寨共有的习俗,节日从腊月初八开始,每天晚上全寨男女老少齐出动,大家一起凑柴、烤火、唱歌、讲故事、跳火圈舞……这样的热闹场面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七才结束。
还有每年的农历4月18日和10月15日。
火圈舞(沃斯佬)
又称“圆圆舞”、“呆舟”,就是手拉手围着篝火转圈起舞,是白马人最常跳的集体舞蹈,在喜庆的节日、男娶女嫁的日子里跳。
只有甘肃文县的白马藏区跳,在正月十五开始跳,正月十七结束,所以正月十五是甘肃文县白马藏区最重要的节日,而不是传统春节,古时是
在晚上跳的,旨在祭祀神灵、驱鬼避邪、祈祥纳福,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现已被列入全国首批“非遗”保护名录。[1]
又称“登嘎甘”,是九寨沟县白马藏族人的传统祭祀舞蹈,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进行,旨在“祈祷祝福”。如今已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表演“登嘎甘”主要在,一般用“莽号、鼓、钹”作伴奏,其基本节奏型为 两拍子,舞步模仿大熊猫的动作体态,表现形式夸张。现已被列入全国第四批“非遗”保护名录。
·光绪年间《》记载:“文番… 性复嗜酒,喜歌,侑客觞,不饮,即跪唱番曲,必饮而后止。”
他们唱“酒曲”、“酒歌”(又分独唱、),独唱有固定的词曲和演唱时间,曲调高亢而婉转,白马藏族人称“朝喜”、“朝哲”,是给平辈客人敬酒唱的歌,主客之间,可以一问一答轮番对唱,谁答错或对接不上就得将酒一饮而尽。领唱可即兴选曲填词,白马藏族称“朝呆”,是多人合唱给长辈和贵客敬酒的歌,主唱人要跪唱,看到长辈或贵客饮完杯中酒才起身。[2]
白马藏族之歌
天上的月亮明又亮
寨子的姑娘多漂亮
爱跳的小伙快来跳
会唱的姑娘快来唱
小伙子头上裁什么
姑娘们头上戴什么
小伙子头上裁沙嘎
姑娘们头上系鱼排
沙嘎顶上擂什么
鱼排上面系什么
沙嘎顶上擂羽毛
鱼排上面系珍珠
羽毛随风飘起来
鱼排珍珠放光彩
良辰吉日这一天
白马山寨乐无边
白马藏族民族村寨
▲甘肃省陇南市铁楼乡案板地村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草河坝村[3]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麦贡山村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强曲村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入贡山村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寨镇阳志山村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寨镇草山村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博峪乡
白马村寨(4张)
▲四川省绵阳市白马藏族乡厄哩村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乡稿史脑村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亚者造祖村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伊瓦岱惹村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木座藏族乡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乡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黄羊关藏族乡
▲四川省阿坝州勿角乡英各村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勿角乡下勿角村[3]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草地乡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勿角乡甲勿村
▲四川省阿坝州唐克乡俄果村
▲四川省阿坝州
白马藏族2扩展阅读
白马藏族白马藏族分布情况
陇南市约有6500人,甘南藏族自治州约有4600人;
绵阳市约有3627人,游客接待量最大;阿坝州约有2800人;约有600人。
白马藏族白马藏族村寨的变化
1949年解放后,白马藏区同全县一样实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他们深深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共同发展的经济生活现实,比历史任何时代都要好的多。从经济再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白马藏族共同体,又是本民族和研究者的共识。
在2008年“5.12”之后,白马藏区各村寨受损严重,相关政府表示,“不但要让白马藏族过得好,还要保留他们的民族特色。”如今白马藏区地区有了新面貌,村村通公路、家家建新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族文字创始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