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政府的政府治理能力力和治理水平

人民日报观察版:如何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与关键。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在要求。本期观察版就&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编 者
  敢于监管 科学监管 善用监管
  实施有效监管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魏礼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得显著成效。但这项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任务还很艰巨。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搞放权,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另一方面要理直气壮抓监管,做好简政放权的统筹谋划,创新和加强监管,敢于监管、科学监管、善用监管,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监管同行政审批不同,监管是事中事后的行政行为,是持续的过程管理;行政审批是事前的审查管控,是一次性的源头管理。长期以来,重事先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的传统思维与做法影响深远,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管的认识不足、知识不足、能力不足,不愿监管也不善监管。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监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中,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政放权是要把本来属于市场、公众、企业、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的权力交出去,但放权不等于一放了之,完全撒手不管。简政放权以后,政府监管必须跟进。简政放权、放开放活是改革,实施有效监管、管住管好也是改革。这两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不可或缺,不能偏废。
  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简政放权,化繁为简,是建设现代化政府的必由之路。同时,实施有效监管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也应更好履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项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创新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其重要原因是对市场主体缺乏监管或监管力度不够。在继续简政放权的情况下,只有&放&和&管&两个轮子一起转,在降低门槛的同时,及时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才能走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政府监管,一要创新,二要加强。确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政府监管机制、手段和方法,确保政府监管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讲求实效性。具体说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实施监管。按照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化政府监管体系的要求,有步骤协同推进放权与监管改革。无论是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商事制度改革,还是职业资格许可认定、收费管理和科教文卫体等社会领域改革,凡是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都应当明确监管任务、内容、标准等。健全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职责体系,从某一项放权开始就重新明确监管主体、职能、责任,并接受社会监督,做到监管有权、有据、有责、有效,避免出现监管过度或监管真空现象,搞好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对今后还需要放权的领域应预为之谋,在放权之前就做好创新和加强监管的设计工作。
  完善监管体制,形成&大监管&合力。一是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监管和执法体系,把相关部门的监管事项和规则放到统一的监管平台上。二是构建协同共治监管体系。强化行政部门监管,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广泛吸引公众参与监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切实落实企业首负责任,重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三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市场主体信用公示系统,推进各部门、各方面信息互联共享,构建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
  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一是实施阳光监管。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的,各级政府都要把简政放权后的监管事项、依据、内容、规制、标准公之于众,并对有关企业、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进行监管。二是推行智能监管。积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创新和加强政府监管,全面开发和整合各种监管信息资源,加快中央部门之间、地方之间、上下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三是创新日常监管。建立&双随机&抽查制度,即随机抽查监管对象、随机指定抽查人员,既抽查公示信息情况,也抽查诚信守法状况。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发出黄牌警告或出示红牌令其退出市场。
  加快修法立规,提供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和加强监管。简政放权的改革已全面展开,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必须抓紧进行。应及时修改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简政放权之后行使监管执法职能、规范行政监管和执法提供制度引领和保障。特别是要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监管执法的威慑力、公信力,使监管对象不敢触碰违法运行的红线。
  推进机构改革,强化综合执法。落实&创新执法体制&的要求,加快推进统一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模式,构建&一支队伍管市场&的综合执法格局,形成市场监管、执法合力。已经建立综合监管执法机构的地方,要充分发挥执法力量整合优势,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公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许可审批、行政处罚等信息,实现内部联合执法。为了彻底解决目前多头监管执法和权责交叉的问题,可以适时推进市场监管的大部门制改革。
  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着力提高各级政府人员的素质能力,特别是提高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敏锐识别并发现问题、敢于揭露并解决问题。既不能包揽过多、胡乱作为,也不能撒手不管、懒惰不为。随着简政放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应加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镇基层的监管能力建设,适当调整职能机构,充实人员,强化培训,增加技术设备,适应部分审批权下放和监管权增加的需要。建立对监管者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管。健全并严格执行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深入研究监管理论,制定创新监管战略。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和搞好政府监管,是一个亟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政府监管的理论问题,包括创新和加强监管的依据、内涵、原则和方法等。在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还需抓紧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科学有效的创新政府监管战略,加快建立现代化监管型政府,切实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从而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突破西方评价标准垄断
编辑:刘亮
责任编辑:王敬东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我是一名大学生
我的性格偏于内向,为人坦率、热情、讲求原则;处事乐观、专心、细致、头脑清醒;富有责任心、乐于助人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对策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对策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15|
上传日期: 15:14:4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对策
关注微信公众号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社旗县“三加”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河南省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课题组&&&&社旗县位于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缘,总人口73万,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现有党员2.4万名,是传统农业县和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社旗县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新时期农村发展新变化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加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党员加农户”、“产业加基地”的“三加”模式,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发展互融互促的新路子,形成了“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兴党建”的发展新格局,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社旗县“三加”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产生了积极显著的经济社会效应,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时期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启示。&&&&一、社旗县“三加”模式的主要特点&&&&新的历史形势下能否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好发挥功能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是各级党组织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社旗县探索的“三加”模式,就是从传统农业区实际出发的一项全新尝试,并形成了鲜明的实践特点。&&&&(一)实现了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联动互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村民自治的迅速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如果不能准确找准定位,就很可能陷入“被虚置”或“被边缘化”困境。作为传统农业区的社旗县,面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土地利用率低,党组织在农业生产中领导职能弱化、统领功能不强的“三低一弱”难题,积极尝试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新模式,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着力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加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党员加农户、产业加基地”的“三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农村党支部是实践的核心,处于“龙头”的位置,其发挥“龙头”作用如何,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这种模式的主要任务是:以本村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引领建立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倡导党员自由结合农户,成立帮扶联合体;支持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示范基地。这种模式不仅把党建工作与推动农村发展相结合,能够突出组织的服务功能和作用,摆脱长期以来农村党建工作枯燥干涩、缺乏活力,党支部难以获得群众认同感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党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执政能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融合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理顺了农村改革发展中各种利益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说到底是利益的调整与实现,而党组织的功能之一就是利益整合。如何在农村改革发展中整合好各方利益关系,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社旗县在“三加”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整合功能,正确区分党内与党外、区域自治和生产经营的不同职能,理顺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三者间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中,农村党支部主要发挥政治引领、组织协调作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为本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帮办有关证照、协调土地流转、共同解决资金困难等,为经济合作组织依法经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并通过党员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户,凡农户需要服务的事项,都由党员来承担。在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村委会主要发挥辖区自治的综合管理职能,变以往行政干预为主为正确引导为主,有效避免了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主要依法依章从事自主经营,实现领办者和群众的利益最大化。这种模式的推行,不仅能够整合各方利益,使党支部、村委会和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三者职责明确、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能保证村“两委”成员在与村专业合作组织相处的关系上,自觉做到搭台不唱戏、支持不干预、帮建不包揽、提供服务而不发号施令。&&&&(三)整合了农村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资源要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就必须整合土地、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和要素,改变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模式。&&&&社旗县“三加”模式就是从传统农区这一最基本县情出发,着力把农村的各种生产经营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基层组织引领下的农村生产方式转变。这种模式在土地资源整合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根据本地产业基础,支持建立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并积极协调土地资源向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流转,以实现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人才资源整合中,针对农村人才外流、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全县启动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县、乡两级都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本地外出打工和创业经营的经营型人才,回乡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的合作经营;在技术资源整合中,县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以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组织党员干部率先开展学专业、办实业、带产业的“三业”竞赛,使全县农村党员干部80%掌握了1门以上专业致富技术,40%以上创办有经济实体。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引领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从而改变了以往生产经营的无序状态,而且实现了农户由个体市场主体地位向群体市场主体地位转变,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四)调动了农村发展各方面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各方形成推动农村发展的“正能量”,让农民在实惠中提高积极性,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最直接问题。社旗县探索尝试的“三加”模式,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上经济发展的潮头浪尖,既激发农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活力,也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这种模式的探索中,县委还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三业”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指导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学专业、办实业、带产业”竞赛活动;乡镇党委则结合当地产业基础,指导村党支部书记、其他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带头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从事规模加工、养殖、种植和第三产业等;农村党支部则发挥引领作用,支持帮助建立产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自我发展致富项目,或参与到协会等合作组织中来;协会和合作社则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与农民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县委还号召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建立党员农户帮扶联合体,深入开展信用互惠、联户帮扶活动,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实现党群互动,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推动农村发展的积极性,使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头雁领着群雁飞”的格局。&&&&二、社旗县“三加”模式的显著效应&&&&作为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创新之举,社旗县的“三加”模式不仅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创新之路,而且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也带来了诸多积极效应。&&&&(一)找到了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突破点。&&&&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关键是要找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战斗堡垒,既肩负着重要使命,又处在改革的最前沿。社旗县实行的“三加”模式,正是在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找到了一个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突破口。一是创新了农村发展机制。特别是“支部加协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富民为目的,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或合作社为载体,通过抓规范建立、抓规范管理、抓规范运作,形成了支部抓协会,协会搞服务,带动农户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村工作机制。二是确立了农村发展主体。特别是积极倡导“党员加农户”,建立“党员加农户”的帮扶联合体,本着优势互补、共守信用的原则,使党员和农户在帮扶联合体中,主动发挥各自在文化知识、农业科技、信息网络、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农民主体结构,提高农民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明确了农村发展路子。各基层组织围绕县里确定的主导产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人才优势,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生产路子,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科技含量,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种植、养殖、加工基地,能够走出一条依靠产业建基地、依托基地兴产业的农业产业化路子。&&&&(二)找到了转型期农村经济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社会转型期农村党组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这个核心任务越来越繁重,特别对于传统农区,在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地致富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就更加迫切。社旗县的“三加”模式,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找到了党建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一方面把基层党组织设置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中,积极探索“党支部加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以及“党员双支部管理、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管理制度,广安果蔬生产、宏伟木业加工等一批合作社党支部同时挂牌成立,其他专业合作社则采取“联建、挂靠、派驻”等方式扩大工作覆盖面。另一方面把支部的引领作用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中,突出党组织强服务、促增收、助发展的功能,城郊、苗店、桥头、李店、陌陂、朱集、下洼等一批乡镇积极发挥党组织与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整合资源、凝聚人心、服务发展的作用,率先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不仅带动了养猪、食用菌等产业迅速壮大,也示范带动了蔬菜、“三粉”等十多个专业合作社成立。再一方面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中,把党员作为农民致富的领路人,要求每位党员都要和两名以上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带动和帮扶群众发展自己的产业、参与农村合作社的经营,初步形成了“一人带几户、几户带一组,一组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的新格局。&&&&(三)找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建工作的着力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把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哪里,既关系着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村的执政根基,也关系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社旗县在近年来的实践探索中,立足于“三加”模式的推进,以“三业”竞赛为抓手,以激发活力、提高能力为着力点,使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例如,以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县乡党校和村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培育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党员干部,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学政治、学专业、学技术,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组织、引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再如,县、乡出台实施意见和相关政策,指导村党支部书记制定参与“三业”竞赛、创先争优的规划和年度目标,鼓励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办实业,带头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争当农村致富的“领头雁”。又如,建立农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创新激励机制,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按合格、标兵、功勋三个档次进行年度动态考核,对村干部实行“评议继任”制管理,每年进行两次民主评议,对农村党员实行星级化管理。这种以提素质、强能力、创事业为主旨的党建模式创新,培养了一大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党员干部,全县形成了“支部带领发展、党员带头创业、党群互促共进”,共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新局面。&&&&(四)找到了基层党委政府服务农村发展的切入点。&&&&新形势下基层党委政府对农村的发展如果还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号召,或者行政手段的推动,已很难适应农民主体意识提高和试图变革的需要。因此,社旗县各级党委政府服从服务于农村变革的需要,把改进领导方式作为切入点,主动融入到农村发展洪流中去。他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首先从转变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切入,专门出台了《中共社旗县委关于实施“三加”工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号召全县农村党组织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指导和帮助建立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倡导农村党员自由结合农户,成立帮扶联合体;支持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示范基地,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就目前运行情况看,全县117个村党支部书记都新上了致富项目,党员干部中有稳定致富项目的达70%以上,全县党员农户帮扶联合体已达844个,迅速兴起的产业示范基地19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拉动了全县62万亩耕地的农结构调整。领导方式的转变,不仅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带动力的全面提升,而且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也从“管理”走向了“服务”,从“指挥”走向了“引领”。&&&&三、社旗县“三加”模式的重要意义&&&&社旗县“三加”模式的创新实践,不仅是破解传统农区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的有益尝试,而且也是破解传统农区信息化、专业化程度低的有效创举,对于推进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价值。&&&&(一)破解了传统农区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尤其是对于传统农区而言,这种较低的组织化程度,不仅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而且抑制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延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成为传统农区推进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也是各地在推进农业发展中着力破解的重大问题。社旗县提出的“三加”模式,是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以打破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要特征,以整合农村生产要素为核心要义,以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为最终目标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传统农区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三加”模式,一方面把农民分散生产、分户经营组织起来,使其参与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之中,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大大提高农户购销行为的可预测性和有序性,克服农户家庭经营与大市场之间存在的信息、资金、专业化等不对称问题,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发挥“支部”、“协会”、“党员”的重要作用,把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引入农业生产,把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生产,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二)破解了传统农区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传统农区农村发展慢、农业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关键在于传统农区市场化程度低,核心在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社旗县提出的“三加”模式,是在不改变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协会与会员”、“党员与农户”的帮扶联合体,把家庭独立生产经营的组织细胞连接起来,瞄准市场取向,整合生产资源,搞好统一经营,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通过建立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架起了农户与市场间的桥梁,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与高科技、细管理的“大产业”联系起来,实现了农户由个体的市场主体地位向群体的市场主体地位的转变,实现了农户“单打独斗”的小生产与“联兵作战”的大生产的无缝对接,降低了市场准入成本,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社旗县兴隆镇养鸡协会,从孵化鸡苗、饲料供应、防疫、产品销售等环节上强化统一经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产蛋质量高,左右了宛东大半个市场,在鸡蛋市场低迷阶段,鸡蛋价格每斤比散养户还能高0.3-0.5元。可以说,“三加”模式架起了“小生产”通向“大市场”的桥梁,实现了“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破解了传统农区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三)破解了传统农区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信息化发展滞后,信息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要素和瓶颈约束。特别是传统农区,由于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导致农业生产产前缺乏市场信息引导,选择生产的产品不适合市场需求;产中缺乏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品质难以提高;产后缺乏销售信息和渠道,农产品卖难现象经常出现,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社旗县提出的“三加”模式,通过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因地制宜地建立一批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把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桥梁与纽带,通过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把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机械设备引入种植业和养殖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把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传递到协会成员和种植、养殖户,使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和数量,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提高了产品的销售率。同时,“三加”模式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积极培育和培训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先进党员,依托党员干部的“传帮带”作用,增强了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了农民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三加”模式的提出,为传统农区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四)破解了传统农区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当前,专业化程度低是制约传统农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抑制传统农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障碍。如何提高传统农区的专业化程度,尤其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农村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村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社旗县提出的“三加”模式,为提升传统农区专业化程度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以“支部加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党员加农户、产业加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三加”模式,是以构建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为重点,切实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着重强化其对农村发展的服务职能,有效增强其对农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支部加协会”的总体框架中,党支部统揽全局,通过发挥组织、协调、服务等作用,主动为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帮扶服务,协调诸如办公场所、产业发展用地、信贷资金、税收减免等协会和合作社自身难以解决的现实难题,体现了党支部切实服务农村发展的“主心骨”作用。同时,基层党支部积极吸纳有经济头脑和开拓精神的青年农民进入党员队伍,壮大了基层党组织的规模,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规模和能力。在“党员加农户”中,党员干部积极成立“党员中心户”,积极与农户建立帮扶联合体,依靠自身素质和坚强的党性,以及通过组织培训学到的专业技术,在帮扶联合体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引导、主动服务、致富带富等作用。&&&&四、社旗县“三加”模式的有益启示&&&&社旗县在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推行“三加”模式的做法,是新时期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探索,是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新尝试,给予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启发。&&&&(一)基层党建只有服务农村发展才有生命力。&&&&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处理好基层党建与促进农村发展间的关系,找准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村发展的结合点与着力点,是当前我国推进党的建设、破解“三农”发展问题的重要课题。社旗县在构建“三加”模式中,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通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社旗县通过“支部加协会”,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协会建立、协会帮扶中的作用,为协会建立、运行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服务;通过“党员加农户”和实施“三业”竞赛,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创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为服务和带动农民致富提供了重要保障。社旗县的实践表明,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服务、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面对当前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和新要求,立足于“为民”这个根本,着眼于“服务”这个宗旨,实现“利民”这个目的,强化科学服务意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运用科学发展方法指导新兴经济组织规范运行,引导农民干事创业。同时,在推进发展上,党组织要自觉做到搭台不唱戏、服务不干预、政策引导而不包揽经营,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只有这样,基层党建才能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激发起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二)基层党建只有融入农村发展才有影响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核心是农村发展问题。我国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难以开展,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党的工作没有融入到农村发展中去。社旗县在推行“三加”模式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新时期农村的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自觉地融入到农村发展中,积极鼓励村干部和党员融入到新型经济组织中,积极吸取农村优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进入基层党组织队伍中,积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实现了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的有机融合和紧密结合,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社旗县“三加”模式的实践揭示,新时期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融入农村发展,只有融入农村发展,才能发现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显著障碍,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融入农村发展,才能取信于民,才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只有融入农村发展,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巩固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当前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重点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中,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旋律中,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三)基层党建只有对接农村发展才有凝聚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发展相辅相成、互促互进,只有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对接农村发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基层党组织才有凝聚力;只有把农村发展有效对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农村农业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才能更有活力和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新时期推进农村党建工作的全新课题。社旗县在推进“三加”模式中,着力推进党建工作由“单轨运行”转变为党建与农村发展“双轨并行”,通过“支部加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基层党组织与新型经济组织的有效对接和融入;通过“党员加农户”,建立党员与农户帮扶联合体,形成党员带农户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通过“产业加基地”,积极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围绕产业建基地,依靠基地兴产业,依托产业建协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旗县的发展实践表明,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发展的有效对接,只有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产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基层党建工作才有凝聚力,才能激发起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四)基层党建只有结合农村发展才有带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产生了一些新变化,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不断增强,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耕地闲置撂荒的现象,“谁来从事和组织农业生产”,成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必须考虑的新问题;二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诸如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联合体等新兴经济合作组织,如何融入这些新兴合作组织,引导新兴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基层党建工作中应关注的新情况;三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农村农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成为基层党建工作中应把握的新要求。社旗县根据农村发展的这些新变化,提出了“三加”模式,通过“支部加协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地融入了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组织,强化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通过“党员加农户”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动作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产业加基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发展的相融互动。社旗县“三加”模式的创新实践显示,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结合农村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推进党组织的设置从单一走向多元,促进基层党组织由“号召型”走向“融入型”、“服务型”,以便于更好地应对农村发展新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更好地加强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更好地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课题组长:王俊本&谷建全成&&员:孙德中&万银锋杨兰桥刘玉梅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