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序数效用理论论的相关理论来证明需求定理

这样会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2)最高限价与短缺;西方国家由于经济、政治或社会原因会对某些产品、劳;由于价格被限制,不能上升,从而不能通过价格上升减;8.答: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就是根据计算收;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公式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恩格尔系数的取值为大于0和小于1,该系数越是接近;后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经验
这样会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二战后,美国政府通过“援助”、“粮食用于和平”、“粮食武器”等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扩大剩余农产品出口,就是为了解决农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 (2)最高限价与短缺 西方国家由于经济、政治或社会原因会对某些产品、劳务或生产要素价格强制实行限制价格。最高限价,又叫价格天花板(Price Ceilings),是指政府为限制某些商品和要素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如西方政府为了增加贫民的福利,经常采取房租限价政策,规定房租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标准。再如,对垄断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也通常采取最高限价政策。最高限价会造成供给短缺和过度需求。 由于价格被限制,不能上升,从而不能通过价格上升减少过度需求,因而出现该商品供给的短缺。解决短缺的办法是:第一,排队;第二,实行配给制。但是这两种办法仍不能消除过度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最高限价必然导致黑市交易的出现和利用最高限价和均衡价格的差额进行投机活动。另外,供给短缺又会造成卖方市场,使商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变坏。二战后美国纽约市实行房租最高限价政策,使房主无利可图,不仅出租房屋数量急剧减少,而且房主拒绝投资修缮房屋,致使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房租最高限价政策对城市建设的破坏作用比希特勒的炸弹还要厉害。 8.答: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就是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得出了著名的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详细地研究了食物方面的支出与总支出的关系,从而发现了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规律,即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就是说,一个家庭越穷,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物开支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该规律后来称之为“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这意味着食物开支的收入弹性小于0。同大多数经济学定律一样,该定律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才成立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价格是假定不变的。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的取值为大于0和小于1,该系数越是接近于1,表示该家庭越穷;越是接近于0,表示该家庭越富。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既可以反映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又可以反映其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是进行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 后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不仅食物支出方面存在着上述递减情况,衣服等生活必要支出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不仅如此,正如恩格尔自己所强调的,他的定律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食物是农业的主要产品,因此,食物在总消费所占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农业在总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将下降。“均衡增长”,即各部门的同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农场主和农业工人的数目不仅会相对减少,而且会绝对减少,人口将从农村流向城市。如果这些调整进行得不够迅速,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就会低于非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 9.答:蛛网定理适用于这样一类商品市场,即生产所需的时间较长,其产量依据销售时的预期价格,而实际市场价格则取决于销售时的供应量。供给和需求由于时间间隔而分离,因此经济变量所属的时间必须明确地表示出来。具体来说,蛛网定理的基本假定是:第一,所生产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生产决策一旦确定之后,不到下一个周期是不能改变的。第二,从需求函数来看,本期的需求量决定于本期的价格。以Pt和Qdt分别代表本期的价格和本期的需求量,则需求函数为:Qdt = f(Pt)。第三,从供给函数看,本期的产量QSt是上一期价格Pt-1的函数,即: QSt=f(Pt-1)。 一般来说,农产品的供给弹性要大于需求弹性。就供给来说,农产品的产量在很大程度因受气候影响而波动很大。随着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也经常起伏不定,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又会影响第二年农产品的供应量,使其随之大起大落。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经常起伏波动,说明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弹性很大。就需求而言,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对它的需求弹性很小。而这意味着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如此,价格和产量波动幅度逐渐加剧,形成一个向外扩张的蛛网,越来越背离均衡点。所以,农产品的蛛网往往是发散的。 于是,农产品价格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的情况下,经常发生蛛网型波动,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政府运用支持价格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可以消除或减轻农产品在市场上经常出现的这种蛛网型波动的现象。 二、计算题 1.解:(a)联立小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方程 Qs=P QD=P Qs =QD=Q 解得
Q≈2493,P≈2.65 (b)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Ed=ΔQ/Q÷ΔP/P=ΔQ/ΔP×P/Q=-283×(2.65/2493)=-0.3 均衡点的供给价格弹性: Es=ΔQ/Q÷ΔP/P=ΔQ/ΔP×P/Q=207×(2.65/ (c)将小麦的价格P每蒲式耳3美元代入需求曲线的方程 QD=P,解得QD=2395; 新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Ed=ΔQ/Q÷ΔP/P=ΔQ/ΔP×P/Q=-283×(3/2395)=-0.354 2.解:(a)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 (b)80元~100元之间ED=ΔQ/ΔP×(P1+P2)/(Q1+Q2)
=(200-180)/(80-100)×(100+80)/(180+200)=-0.47 100元~120元之间ED=ΔQ/ΔP×(P1+P2)/(Q1+Q2)
=(180-160)/(100-120)×(120+100)/(160+180)=-0.65 (c)80~100元之间ES=ΔQ/ΔP×(P1+P2)/(Q1+Q2)
=(180-160)/(100-80)×(80+100)/(160+180)=0.53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一、思考题 1.分析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之处。 2.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和该规律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3.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说明消费者均衡,并推导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 4.用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5.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 6.分析炫耀性消费和消费主义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文化特征。 7.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批判消费主义。 8.分析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市场需求量的不同影响。 二、计算题 1.在下图中,我们给出了某一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及他的预算线。如果商品A的价格是50元,那么该消费者的收入是多少?他的预算线方程式是怎样的?商品B的价格是多少?均衡状态下他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2.假设某消费者将其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商品X和商品Y,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如表)都独立于所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量。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是100元和500元,如果该消费者的每月收入为1000元,他应该购买的每种商品的数量是多少? 消费的商品量 1 2 3 4 5 6 7 8 X 20 18 16 13 10 6 4 2 边际效用 Y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西方经济学把消费视为欲望的满足过程,因此,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是效用论。最早解释消费的效用理论又叫基数效用论。这种理论揭示了效用与消费需求的基本关系,但在如何衡量效用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但是,从历史和逻辑的顺序上说,它却是效用论的起点。 物品所具有的这种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西方经济学称之为效用(Utility)。基数效用 (Cardinal Utility) 论是西方经济学最早也是最粗糙的效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可以用基数即1.2.3??衡量商品的效用,就如同衡量物体的重量、体积、长度一样。测量效用大小的单位叫做效用单位(Util)。 效用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觉,实际上是没有办法测量的。后来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识到效用不能由基数来衡量,但他们又认为,效用论是分析消费需求的重要工具。因此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用序数效用取代基数效用,以弥补后者之不足。序数效用论认为,虽然消费者不能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究竟是多少,但他可以说出自己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顺序。例如,他可以说出对A商品的偏好甚于B,对B的偏好甚于C,或者对A和B的偏好是相同的,等等。因此,可以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比较和排列。这种理论叫序数效用理论(Ordinal Utility)。 序数效用论强调相对效用,而不像基数效用论注意绝对效用。前者并不意味着后者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它们二者仅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揭示效用的特征。以序数排列比以基数排列所受到的限制要少,例如,某一消费者在电影和戏剧两种消费品之间进行选择时更乐意去看电影,但又说不出看电影比看戏剧能多得多少效用单位的满足,用序数效用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效用论认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的目的是在既定的收入下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选择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就是表示消费者实现这一目的时的心理满足状态。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MRSXY = ΔY/ΔX = PX/PY 此式表示,消费者主观的边际代替率等于市场上客观的价格比率。如果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解释为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那么,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就与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完全一致,其公式为: ΔY/ΔX = MUX/MUY = PX/ PY
或ΔY/ΔX = MUX/ PX = MUY/ PY 2.答: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记作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能增加的总效用,它是理解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公式为:MU=ΔTU/ΔQ,即总效用增量与商品增量之比。 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效用是随着某商品消费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的,即最初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最大,以后逐次增加的单位商品的消费所提供的边际效用依次递减,直至下降为0,这时再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边际效用将为负数,负效用表示消费者从某商品消费中获得的不是满足而是痛苦。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现象,被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以人们的欲望强度递减和欲望饱和规律为基础的。人们的欲望是无限,这是就欲望的多样性和分层次性,以及每一种欲望在被满足之后还会具有重复性和再生性而言的。但就每一种具体的欲望满足过程而言,在一定时间内却不是这样。当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时,对该种商品的需要欲望因为得到即刻的满足而使其欲望的强度减少;随着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增加,该种欲望会由获得部分的满足变成满足的最大饱和程度。这样,边际物品(即每新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的消费使消费者感到增加的满足程度或效用越来越小,直至下降为0、为负数,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答:(1)无差异曲线 如果效用是按序数排列的,我们就可以用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述消费者的偏好。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记作IC)是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根据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其形状,可归纳出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点: 第一,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表明,两种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为维持相同的效用,增加X就必须减少Y,X、Y两种商品是替代品,但替代的程度不完全。第二,在坐标平面上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群(Indifference Map)。在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因为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意味着消费者拥有的X和Y两种商品的数量越多。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说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该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所使然。 (2)消费者的预算线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75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纯祯等内容。 
 西方经济学试卷(附答案)许纯祯第三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两套试卷西方经济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30) 1、其他条件不变,牛奶...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纯祯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西经课后答案第二章一、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有...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一般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  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AS-AD模型)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 (第 3 ...  版社,2007年第四版; 《西方经济学》许纯祯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答案】 2辅导班资料: 2010年长青藤经济强化班辅导班讲义54页【经济学专业课考研...  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 宏观经济政策)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 (第 3 ...  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 通货膨胀和失业)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 (第 3 ...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许纯祯《西方...出自 MBA智库百科()
消费者行为理论(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
  消费者行为理论也叫做效用理论,它研究消费者如何在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分配他们的收入,以达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这一理论 将要解释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考察,可以采用两种分析工具或分析方法:一种是以为基础的分析;一种是以为基础的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界,比较流行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
  欲望也叫做需要,是指想要得到而又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欲望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不足之感;第二,求足之愿。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欲望被满足之后,一种新的欲望便随之产生,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是就特定的时间特定商品而言,人的欲望又是有限的。从有限性来说,欲望的强度具有递减的趋势。当一个人不断增加某种消费者时,他对这种商品的欲望逐渐减弱,最后对之完全无欲望。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它是消费者在消费时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所以,效用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能满足欲望的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因此,这里的说的效用不同于,它不仅在于物品本身具有的满足人们欲望的客观的物质属性(如面包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而且它有无效用和效用大小,还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效用有大有小,比较效用大小的标准,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可以测度的,其标准就是效用的统一计数单位。人们就是根据这个效用计数单位来衡量不同的大小。
  1)消费者具有(对自己消费的物品有完全的了解,自觉把作为目标)
  2)存在(消费者决定自己的消费,消费者的决策决定生产)
  3)效用仅仅来源于物品的消费
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普遍使用的概念。该理论认为,效用是可以具体衡量的,并且它可以加总求和。同时,基数效用论又假定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步下降,消费者消费商品的目标是要达到最大。
  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是递减的,而指出,货币也必须服从。既然如此,由于富人持有的货币量大于穷人,所以前者的边际效用小于后者。如果把一元钱从富人那里 转移到穷人那里,整个社会的效用就会增加。所以,可以成为收入平均化的理论依据。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的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和,记为(Tu),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以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记为Mu。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一物的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我们称之为,又称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商品被优先满足最重要的需要,故最先消费的商品7边际效用就大;从商品本身对消费者所产生的重复刺激看,随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接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
  货币的边际效用
  由于货币的速度很慢,通常把它看成是个常数。
  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在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PXQX+PYQY=M
  MUX/PX=MUY/PY
  推广公式为:
  PXQX+PYQY+PZQZ+…PNQN=M
  MUX/PX=MUY/PY=MUZ/PZ=…MUN/PN
  是1939年在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
  第一,对于任何二个A和B,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要么对A的偏好小于对B的偏好,要么对A和B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偏好无差异。
  第二,对三个商品组合A、B和C而言,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C,则该消费者对A的偏好一定大于对C的偏好。
  第三,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
  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既可以反映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又可以描述所能够追求的效用最大化。
  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特点:
  (1)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2)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一种满足水平即效用水平。而且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越大。
  (3) 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消费可能线是一条表明在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消费可能线又叫预算线或价格线。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种限制就是购买物品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收入,也不能小于收入。大于收入是在收既定的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小于收入则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这种限制条件可以写为:
  M = PXoQX+PYoQY
  上式也可写为:
  QY = M/ PY -PX / PYoQX
  这是一条直线方程式,其斜率为-PX / PY
  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因为只有在这一点上所表示的X与Y商品的组合才达到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效用最大。其他的点不是无法实现就是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
  (1)需求定理表明:一种商品的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2) 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或者也可以说是为了最大。当某种物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从这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越大,即消费者对这种物品评价越高,越大。当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评价既定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越低,越大。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 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 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
  (1)在中,消费者主权是指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消费者行为理论告诉我们,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
  (2) 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取决于。所以,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 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首先取决于消费时尚。不同时代有不同消费时尚,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同时,消费时 尚也受广告的影响。一种成功的广告会引导着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左右消费者的偏好。从这个社会来看,影响消费者偏好的是消费时尚与广告,但从个人来看,消费 者的偏好要受个人立场和伦理道德观的影响。所以,企业在时要定位于某一群体消费者,根据特定群体的爱好来开发产品。
  (3) 消费者行为理论还告诉我们,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一种产品仅仅是数量增加,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的产品要多样化,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启示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88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34页& 27页& 34页& 61页& 26页& 5页& 52页& 35页& 7页& 35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12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消费者行为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微观经济学1-6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微观经济学1-6章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版权及免责声明
1,"可锐教育"网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凡注明"稿件来源:可锐教育"的,其版权 均为"可锐教育"即杭州可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可锐教育"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考研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可锐教育" 未注明"稿件来源:可锐教育"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稿件来源:可锐教育" 或"稿件来源:考研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当前位置: >>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第 1 章 经济学导论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3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经济学发展简史 第 2 章 价格理论 2.1 需求理论 2.2 供给理论 2.3 均衡价格及其应用 2.4 弹性理论 第 3 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3.1 欲望与效用概述 3.2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3.3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4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第 4 章 厂商理论 4.1 厂商的生产活动:投入和产出 4.2 成本、收益、利润 4.3 成本分析 4.4 市场结构 第 5 章 分配理论 5.1 生产要素分析 5.2 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5.3 社会收入分配 第 6 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1 市场失灵 6.2 政府干预 第 7 章 国民收入理论 7.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7.2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7.3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 8 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8.1 失业理论 8.2 通货膨胀理论 8.3 菲利普斯曲线 第 9 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9.1 经济增长理论 9.2 经济周期理论 第 10 章 宏观经济政策 10.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0.2 财政政策 10.3 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第1章本章知识结构图经济学导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 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对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及经济学发展简史等内容。 [引言]由能源危机所想到的??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大幅提高是建立在大量资源被消耗的基础之上的; 第二,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 发展与有限的资源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未来我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危机, 而能源危机有 可能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机;第三,尽管我国资源储量有限,但是还存在着巨 大的浪费资源现象,资源的利用效率极其低下。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科学。 它是为解决选择问题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 本章将从总体上阐述经济学所包含的微观经 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进行分析,为以后各章作准备。返回页首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一词在汉语中有二个含义:一是节省,有效率,就是以较少的劳动、时间和物 力耗费取得较大的成果;二是统称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等经济活动。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内容博大庞杂,分支众多,研究者阵营强大,因而难 以有标准的定义。这里给出若干定义,以见其内涵。 定义一:经济学是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定义二: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 同的个人”的科学(萨谬尔森)。 其他含义: “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某一经济部门或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的一条最重要的理由是, 在你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你 都会碰到无情的经济学真理。作为一个选民,你要对政府赤字、税收、自由贸易、通货膨 胀以及失业等问题作出判断,而对这些问题只有在你掌握了经济学基本原理之后,才能够 得以理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 经济学的定义后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率地 利用资源。1.1.1 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1)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 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 的。 [思考]那些物品是稀缺的? 答:自由物品:数量无限,自由取用;经济物品:数量有限,付出代价。 欲望无限:“人心不足蛇吞象”,“存天理,灭人欲。” 没有无穷的欲望人类社会和文明就不会进步,但是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如污染、过度开 发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 理解资源稀缺性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三点: (1)资源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社会需要的无限性 而言的资源的有限性。从这一点来理解,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它产生于人类 对欲望的求足和资源的不足之间的矛盾中。 某种资源的绝对数量可能很多, 但人们所需要的 更多;某些资源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如土地,而人类的需要是无限增长的,随着人类社会 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会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2)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问题。除自由取用资源外, 其它资源都是稀缺资源,任何人、任何社会都无法摆脱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 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进步, 人类的需要会 不断增长。 需要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 人类永远都要为满足自己不断产生的需要 而奋斗。 (3)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没有资源稀缺性就没有经 济学研究的必要性。如在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经济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 土地、种子、机械设备、劳动等稀缺性资源,使之与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等自由取用资源 相结合,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问题:如何用有限的物品和劳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满足最重要最迫切的欲望? 2)选择(解决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资源有限+欲望无穷 ① ② 选择的必要--产生经济问题――如何解决经济问题――经济学的产生 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权衡――满足欲望的代价多寡3)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思维方式(经济活动准则) (1)机会成本: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另外多项选择中的潜在收益最高的那一项目 的潜在收益。(第四章深入学习机会成本) ①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才会有机会成本 ②机会成本不是实际的支出,而是潜在损失 比如某人有 10 万元资金,开商店可获利 2 万元,炒股票可获利 3.5 万元,买债券可获 利 1.8 万元,如果他选择了开商店,则机会成本就是 3.5 万元。 [思考] 姚明如果上大学每年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答:姚明同休斯顿火箭队签了 3 年 2 000 万美元的工作合同,加上他做广告的收入,每 年的实际收入都在 1 000 万美元之上。可以想象,如果姚明选择上大学,放弃到 NBA 打球 的机会,他一年就少收入至少 1 000 万美元。这就是姚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实现机会成本最小,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之一。 (2)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把既定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 组合点的曲线。 经济学家们常常谈论 “大炮与黄油的矛盾” 这是指任何一个社会都拥有一定量的资源, 。 并用于生产各种物品。资源的量是一定的,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的量也是有限的。多生产某 种物品就要少生产其他物品。 假定在一个社会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果只生产大炮可以生产 15 万门,只生产黄油可 以生产 5 万吨,在这两种极端的可能性之间,还存在着大炮与黄油不同数量的组合。假设这 个社会在决定大炮与黄油的生产时提出了 A、B、C、D、E、F 六种组合方式,则可以作出下 表。表1一1 生产可能性表可能性 A B C D E F黄油(万吨) 0 1 2 3 4 5大炮(万门) 15 14 12 9 5 0可以根据表 1-1,我们可以作出图 1-l: 图 1-1生产可能线在图 l-l 中,连接 A、B、C、D、E、F 点的 AF 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大 炮与黄油最大产量的组合,被称为生产可能线或生产可能性边界。AF 线还表明了,多生产 一单位大炮要放弃多少黄油,或者相反,多生产一单位黄油要放弃多少大炮,因此,又被称 为生产转换线。 [思考] “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答: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社会在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六种可能性 中选择哪一种?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大炮与黄油的组合达不到 AF 线, 而只能在 G 点上? 如 何使社会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可能性超出 AF 线,达到 H 点?等等。 这种“大炮与黄油不可兼得”的情况就是“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资源的有 限性,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是由这种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的。1.1.2 经济学与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个定义与经济学的定义比较类似,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一种资源有很多用途,如钢铁,可以制造飞机、轮船、大炮等,这就需要选择。选 择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一吨钢铁生产什么,汽车还是飞机?若生产飞机,生产多少最好? (2)怎样生产 用什么方法生产。如蔬菜,是用大棚生产还是传统的生产?是资本密集型生产,还是资 金、技术密集型生产?也要做出选择。 (3)为谁生产 这是分配问题。 生产出的产品分配给谁?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 的基本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配 置问题。1.1.3 经济学与资源利用资源利用: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D充分就业‖问题。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 D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 问题。 (3)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D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都影响很大。D通货膨胀(紧缩)‖问题。 结论: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如何作出选择, 使用稀缺资源在恰当的时候生产各种物 品,并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资源合理配置: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资源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如何配置和利用资源,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有不同的解决方法。1.1.4 经济学与经济制度基本经济问题的三种不同解决方式:三种经济制度 1)计划经济 生产资料国家所有,靠计划当局的指令性计划解决基本经济问题(分别说明三种 情况)。计划当局象管理一个大公司那样管理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在生产力不发达 的情况下,计划经济有其必然性和优越性,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 目标。但在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以后,管理就会出现困难,漏洞也越来越多,计划经济 就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了。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摘自萨缪尔森 《经济学》) 市场经济体制下三个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厂商生产什么产品?取决于消费者的货 币选票,也就是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如消费者喜欢史泰龙的动作片,好来坞就要不停地 的拍摄类似的动作片。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生产成 本低,效率高的生产方法必然取代成本高的生产方法。如日本的纺织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在 10 美元以上,中国的纺织工人每月只有几百元人民币,在日本,纺织业应少雇工人,实行 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中国则适宜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成本最 低。为谁生产?是分配问题,市场经济中分配的原则是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不同)。 市场经济的运转是靠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实现的。与计划经济不同。但市场经济也不 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着缺陷,也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在第六章我们会专门学 习这个问题。 纯粹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各有其利弊,所以现实中的经济制度大都是一种混合的 经济制度。3)混合经济 既带有市场成分又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经济问题的解决既依 赖于市场价格机制,又有政府的调控和管制。如对于垄断行为,政府 就要干预。 如美国和中国都是混合经济制度, 只不过美国的市场成分 多一些,中国的计划成分多一些。返回页首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2.1 微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 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核心问题: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 与厂商)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是一 只D看不见的手‖。(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假定 (1)完全理性。个体最优化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D价格调节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 置实现最优化‖的前提。(经济行为是理性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都是自私的,首先要 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 在做出一项经济决策的时, 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 选择一个花费最少, 获利最多的方案。这样的人就是“经济人”,有理性的经济行为。)理性的行为也可以表述 为: 产生最优化的行为。 一个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组织结构是 (分析它们的理性经济行为) : ① ② ③ 消费者:花一定的收入进行消费,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满足。即效用最大化。 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政府:对既定目标寻求最优化决策。如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寻求如何以最 少的投入让绝大多数人享受最大的保障,如何做到公平等等。 [思考]某位华侨捐资兴建一所学校,是否符合“经济人”假设? 答:这种行为也是合乎理性的。因为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同样 也有精神利益,他捐资兴建学校,虽然未获经济利益,但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也是合乎理性 的。理性行为的含义可以延伸为:人在经济生活中不会做与己无利(更准确地说是无益)的 事。 (2)市场出清。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使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迅速到平衡,可以 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 (3)完全信息。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迅速、全面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假设从事 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各种信息都充分了解。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的信息是指消费者了解 欲购商品的价格、性能、使用后自己的满足程度等等。 注意:假设在现实中并非完全符合实际,能不能说假设就没有意义呢?并非如此,经济 分析做出假定,是为了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众多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的因素,在 此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假设是理论形成的前提和条件。但假设 在大体上不违反实际。 3)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图 1-2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注:图中的实线、虚线各表示需求关系和供给关系。1.2.2 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 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理解要点:(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经济的缺陷。 [思考]在你的周围, 哪些经济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哪些经济问题属于宏观经济 学的范畴? 答:微观经济学范畴如蔬菜价格、厂商的产量决策、个人的劳动供给时间决策等,宏观 经济学范畴如所在市(县)的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1.2.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支学科。 二者的研究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 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自然扩展。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通过对人们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 指导,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图 1-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返回页首1.3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人们在研究经济学时,会有两种态度和方法,一种是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 状如何,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至于这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则不作评 价。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证分析方法,也称实证经济学。另一种是对经济现状及变化作出好 与不好的评价,或是该与不该的判断,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规范分析方法,也称是规范经济 学。1.3.1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实或证伪,因此,实证分析具有 客观性,即实证的命题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其检验标准是客观事实,所以实证研究的目的是 了解经济如何运行。 回答“是什么” “我们必须尽力树立一种客观和超然的态度, 不管个人的好坏要就事物的真相来考察事 物。” --------萨缪尔森1.3.2 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提出行为的标准, 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 回答“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作为二种不同的经济分析方法,具有三个方面的区别。第一,有无 价值判断。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而实证分析则避开价值判断;第二,二 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 什么”的问题。第三,内容是否具有客观性。规范分析由于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前提条件,不 同的人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 而实证分析的内容则具有客观性, 可以用客观事实来检验其正 误。 在经济学分析方法中, 实证分析方法是主要的方法, 当然规范分析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规范分析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而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 析的指导。返回页首1.4 经济学发展简史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特点, 经济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前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当代经济学。1.4.1 前古典经济学经济学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思想家的著作中,色诺芬在其《经济论》中第一次提出了 经济学这个词, 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均在其著作中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经济学的一些理论 和概念。 他们的经济学思想经古代罗马人、 早期基督教和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学派的继承与发 展,到了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时,产生了一个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流派,即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产生于 15 世纪, 终止于 17 世纪中期, 其代表人物包括英国人约翰? 海尔斯、 托马斯?曼,法国人安?德?孟克列钦和德国人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等。重商主义体系 的基本内容是国家干预主义、 贸易顺差和外汇管制。 他们认为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 形态,一国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因此,重商主义非常重视对外贸易。他 们主张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和政策鼓励出口、 限制或禁止进口, 通过贸易顺差来使一国积累大 量财富,同时对外汇进行管制,不让货币外流。 重商主义的这些主张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现在观点来看, 他们很多的观点是错误的, 同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并且他们的研究领 域主要集中于流通领域, 因而, 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经济学, 而只能说是经济学的早期阶段。1.4.2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从 1776 年开始,至 1870 年结束,是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776 年,英国经 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 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也宣布了古典经济学派的诞生。 古典经济学的其他代表人物主要有 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中心是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与重商主义不同, 他们认为财富是物质产 品而不仅仅是货币, 增加财富的途径是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和分工来发展生产。 在政策主张上,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即政府不干预经济。他们认为市场体系中的价格是只“看不见的 手” 由其来调节经济, , 可以把个人的利己行为引向增加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的行为。 因此, 价格调节经济就是正常的自然秩序,政府也就没有必要去干预经济的运行了。 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反映了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古典经济学家 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科学。1.4.3 新古典经济学19 世纪 70 年的奥在利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和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 等人都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 即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 被称为 “边际革命”,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结束。1890 年马歇尔出版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综合了上述三人和当时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代表观点, 从而形成了一个综合的、 折衷的经济 学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坚持自由放任思想,认为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因而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 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不同之处是采用一个新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 同时也将 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消费和需求, 将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 主要探讨价 格如何调节经济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而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这一阶段的经济学是微观经 济学的形成时期。1.4.4 当代经济学20 世纪 30 年代发生了蔓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危机,新古典经济学论述的市场能比 较完善的调节经济的神话被打破,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面对新的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在这种情 冲下,1936 年凯恩斯出版了其他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打破了自由放 任的经济学传统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同时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为理论中心,以国家 干预为政策基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 以应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大危机, 这也是经济学史的 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都加强政府干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 尔森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 派,也形成了当代经济学的由微观和宏观二部分共同组成的格局,新古典综合派是 20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的主流经济学派别。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等国出现的滞胀又引起了经济 学家对国家干预主义的再思考,从而导致自由放任思想的再度复兴,以弗里德曼和卢卡斯、 科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都是自由放任的拥护者。 当代经济学是一个综合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庞大理论体系, 在经济学的内部派 系林立,分歧巨大,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其他经济哲学思想的不同而将他们划分为二大派别: 一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也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他们坚持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的传统,主张自由放任,政府不干预或少干预经济;另一派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们继 承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运行,也称新干预主义经济学。本章小结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主要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 根据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 可以将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价格理论, 主要研究 资源如何得到最优配置, 宏观经济学是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理论, 主要研究资源如何得到充 分利用。亚当?斯密创立了独立意义上的经济学学科,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发展并完善 了微观经济学, 凯恩斯及其继承者则发展和完善了宏观经济学。 当今经济学是一门由微观和 宏观二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庞大理论体系, 在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两种思想的斗争和妥协中不 断向前发展。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学? 2.如何理解资源稀缺性? 3.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4.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返回页首第2章本章知识结构图价格理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供给理论与价格的决定,理解均衡理论 的形成和应用,掌握弹性的含义,熟悉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分析其与经济收益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价格理论问题, 而价格要通过市场中的商品供给和需求双方来 决定的。本章重点分析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及相应的弹性理论。返回页首2.1 需求理论2.1.1 需求1)需求量与需求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按照某种给定的价格人们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分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 根据定义,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缺少这两个条件中任 何一个都不能算作需求,而只是潜在需求。 注意:需求量与需求是两不同的概念 2)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 商品的需求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示 ――需求的表达。 (1) 需求表: 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 系的数字序列表。 例:表 2-1 某商品的需求表价格(元/公斤) 1 2 3 4 5 6市场需求量(吨) 110 90 77.5 67.5 62.5 60当价格为 1 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为 110 吨;当价格为 2 元/公斤时,商品的市 场需求量为 90 吨;依次类推,当价格涨到 6 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降至 60 吨。 (2)需求曲线: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 2-1 所示,横轴 OQ 表示商 品的数量,纵轴 OP 表示商品的价格,曲线 D 表示需求曲线。 图 2-1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特点: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3)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注意:需求定理的假设条件。 讨论:需求定理的例外。 需求定理的例外情况包括:第一,以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而得名的D吉芬商品‖,在特定条 件下当价格下跌时,需求量会减少;而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反而增加。第二,某些炫耀性消 费的商品,如珠宝、文物、 名画、 名车等。 这类商品的价格已成为消费者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的地位,需求量也越大;反之,当价格下跌,不能再显示拥有者的 地位时,需求量反而下降。第三,投机性商品。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需求量按正 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时,人们会因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引起需求量的不规则 变化,如证券、黄金市场常有这种情况。其需求曲线可能表现为其他不规则形状。2.1.2 需求函数1)影响需求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 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它们各自对 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如下: (1)商品的本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 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替代品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 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 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相关商品 包括互补品和替代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相反,价格降 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如钢笔和墨水。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替代品的需求 量就会增加。相反,价格降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如,当大米的价格不变而面粉 的价格上升时,面粉的需求量会减少,而其替代品大米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多数正常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 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4)消费偏好。由于广告宣传、新产品出现等原因,消费者的偏好可能发生变化,从 而影响商品的需求量。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政府的政策。政府是鼓励消费还是抑制消费也会影响需求量。 (6)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 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 就会减少对 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2)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可以看成是所有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因素的函数。即: = ??)为简化分析, 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仅看成是该商品的价格的函 数。即: = 其中,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不相同的, 而且, 这两种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1)需求量变动: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 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 的需求曲线的运动。如图 2-2 所示,随着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b 点沿着 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到 a 点,又从 a 点运动到 c 点。图 2-2需求量的变动 (2)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 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整个需 求情况的变化。图 2-3 需求的变动 返回页首2.2 供给理论2.2.1 供给1)供给量与供给 供给量是指厂商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当非价格因素不变时, 在某一给定价格水平上愿 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根据定义, 供给是指既有提供出售愿望又有提供出售能力的有效供给。 缺少其中任何一 个条件都不能算作供给。供给也分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 注意:供给量与供给是两不同的概念 2)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定理 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供给的表达。 (1)供给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 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例:表 2-2 某商品的供给表价格(元/公斤) 1 2 3 4 5市场供给量(吨) 10 53 77.5 100 115 6122.5当价格为 1 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只有 10 吨;当价格为 2 元/公斤时,商品的 市场供给量为 53 吨;依次类推,当价格涨到 6 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增加到 122.5 吨。 (2)供给曲线: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 2-4 所示,横轴 OQ 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 OP 表示商品的价格,曲线 S 表示供给曲线。图 2-4供给曲线供给曲线的特点: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注意:供给定理的假设条件。 讨论:供给定理的例外。 供给定理的例外情况有:第一,劳动,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继续增加,则劳 动的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第二,某些特殊商品,如土地、文物等,由于受各 种条件限制,其供给量是固定的,无论价格如何上升,其供给量也无法增加。2.2.2 供给函数1)影响供给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 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它们各自对商品 的供给数量的影响如下: (1)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量就越大。相反,商品 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替代品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互补 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相反,价格降低,其互补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 高,其替代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相反,价格降低,其替代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如,当玉 米的价格不变而小麦的价格上升时, 小麦的耕种面积就会增加, 而玉米的耕种面积就会随之 减少。 (3)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增加会减少利润,从 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4)生产的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会增加 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相反,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使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5)政府的政策。如赋税政策、价格政策、分配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 (6)厂商的预期。当生产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在制定生产 计划时增加对该商品的供给量。 当生产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 就会在制定 生产计划时减少对该商品的供给量。 2)供给函数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可以看成是所有影响该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即: = ??) 为简化分析, 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 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仅看成是该商品价格的 函数。即: = 其中, 表示商品的供给量。3)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不相同的, 而且, 这两种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1)供给量的变动: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 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 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 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如图 2-5 所示,随着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b 点沿 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到 a 点,又从 a 点运动到 c 点。图 2-5供给量的变动(2)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 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整个供 给情况的变化。 图 2-6供给的变动 返回页首2.3均衡价格及其应用2.3.1 均衡价格的决定1)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均衡:在经济学中,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 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从几何上, 一种商品市 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即均衡点)上。均衡点 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即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如图 2-7 所示, 市场需求曲线 D 和市场供 给曲线 S 相交于 E 点,E 点即均衡点。在均衡点 E,均衡价格为 例:表 2-3 某商品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数量为 。价格(元/公斤) 1 2 3 4 5 6 可见,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吨) 110 90 77.5 67.5 62.5 60市场供给量(吨) 10 53 77.5 100 115 122.5为 3 元/公斤,均衡数量 为 77.5 吨。 图 2-7均衡价格结论: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 的。因而,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都会使均衡价格发生变动。 2)供求变动与均衡 均衡点的稳定分析----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指某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是指某商品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如果其他因素 变化引起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由图 2-8 中的 D1 曲线向右平移到 D2 曲线的位 置;反之,如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如由图 2-8 中的 D1 曲线 向左平移到 D3 曲线的位置。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在每一个 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增加或减少了。在供给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 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如图 2-8 中的均衡点由 E1 移至 E2,相应,均衡 价格由 P1 上升至 P2,均衡数量由 Q1 增加至 Q2;反之,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 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图 2-8 中的均衡点由 E1 移至 E3,相应,均衡价格由 P1 下降至 P3,均衡数量由 Q1 减少至 Q3。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 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图 2-8需求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结论: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如果其他因素 变化引起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如由图 2-9 中的 S1 曲线向右平移到 S2 曲线的位 置;反之,如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如由图 2-9 中的 S1 曲线 向左平移到 S3 曲线的位置。由供给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在每一个 既定的价格水平供给量都增加或减少了。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 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如图 2-9 中的均衡点由 E1 移至 E2,相应,均 衡价格由 P1 下降至 P2,均衡数量由 Q1 增加至 Q2;反之,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如图 2-9 中的均衡点由 E1 移至 E3,相应,均衡价格 由 P1 上升至 P3,均衡数量由 Q1 减少至 Q3。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变动分别引起 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图 2-9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结论: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3)供求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 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三同一反”)。2.3.2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单纯依靠市场价格(供求关系)自发调节,结果具有不完善性: (1)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价格在短期可能是合适的,在长期可能会对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2)由供求所决定的价格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政府实施某些价格政策进行调整纠正。(粮食价格、车票价格) 1)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和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 最低价格。 [思考]支持了谁? 答: 如果政府认为由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决定的某种产品的价格太低, 不利于该行业的发 展,政府就可以对该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农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 而且其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 小。过低的农产品价格会降低农户的收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谷贱伤农。因此,许多国家 的政府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为了实行支持价格需要政府:(1)收购过剩商品,出口、 援助、储备、开发新用途;(2)对该产品生产实行产量限制。(如图 2-10a)2) 限制价格: 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对其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配给制(凭票供应)排队争购、搭配、黑市交易、质量低劣化。(如图 2-10b) ]SD例:D逆潮流的白圭‖ 战国时代,有位商人名叫白圭。白圭的经营方法与众不同,总是逆潮流而行。有一次, 别的商人都在一窝蜂地抛售棉花,拼命地大减价。白圭却拼命地买进棉花,甚至花钱租地方 存放棉花。卖完棉花,别的商人都抢着购进皮毛,白圭却打开仓库,把库存的皮毛一下子卖 得精光。没有几天,有消息说今年棉花严重歉收,商人们心急火燎地到处寻找棉花。白圭高 价卖出全部库存棉花,发了一笔大财。又过了一段时间,由于某种原因,满街的皮毛突然卖 不出去了,价格降得越来越低,其他商人后悔不迭、血本无归。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 白圭的事迹,赞扬了白圭D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营手段。 分析:其他商人拼命抛售棉花,使棉花供给大增,价格下跌。白圭趁机低价大量收购棉 花。后棉花歉收,意味着供给大幅度减少,棉花价格自然大幅度上扬,白圭因此而发了一笔 财。当其他商人拼命收购皮毛时,皮毛需求大增,皮毛价格必然上升。白圭抛出皮毛当然是 有利可图的。后来皮毛突然卖不出去了,表明需求大大下降,与此同时其他商人手中的皮毛 却大大增加,即供给大大上升。因此,皮毛价格大跌,其他商人从而血本无归。返回页首2.4 弹性理论2.4.1 需求价格弹性1)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1)弹性: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弹性被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 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相对变动/自变量的相对变动 注意:弹性概念是就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对变动而言,因此,弹性数值与自变量和因变 量的度量单位无关。 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e 表示弹性系数,则公式为: , 、 各表示变量 X、Y 的变动量,(2)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 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 变动率之比。设需求函数为 示需求弹性系数,则需求弹性公式为: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性系数是正值,以便于比较,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 为负值,为使需求弹 , 、 各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ed 表例:某商品的价格由 20 元/件下降为 15 元/件(P=20,Δ P=15-20=-5),需求量由 20 件增加到 40 件(Q=20,Δ Q=40-20=20),这时,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若将上例倒过来,即该商品价格由 15 元/件上升为 20 元/件(P=15,ΔP=5),需求 量由 40 件减少到 20 件(Q=40,ΔQ=-20),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2)需求弹性的类型表 2-4 分 类 含 义 不同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分类表 实 例 数 值 图 形无论价格如何 完全无弹性 变化, 需求量都 不变。 胰岛素等需求量变化幅 缺乏弹性 度小于价格变 化的幅度。食物;衣服;农产品;住 房;饮料;保险等;ed &1需求量变化幅 单位弹性 度等于价格变 化的幅度。 报纸等ed =1需求量变化幅 富有弹性 度大于价格变 化的幅度。 汽车;旅游;专业服务等ed &1当价格为既定 完全有弹性 时,需求量无 限。 货币等ed→∞3)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程度。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如粮食;奢侈品富有弹性,如装 饰品。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易被其他商品所替代的商品富有弹性,如某种点心;反之,不 易被其他商品所替代的商品缺乏弹性,如食盐。 (3) 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 用途越广泛需求弹性越大, 如水电; 用途越少弹性越小, 如鞋油。 (4) 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消费者预算总支出的比重。 支出占消费者总支出的比重越大的商 品,弹性越大;反之,弹性越小,如火柴。 (5)商品使用的时间长短。时间越长,弹性越大;反之,弹性越小。如:当汽油涨价时, 汽油的需求量在短期内不会较大幅度地减少,而在长期内,可能出现替代品,则汽油的需求 量会大幅度地减少。 注意: 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是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全 面分析。2.4.2 需求弹性的应用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与商品销售量的乘积。假定商品销售量等于商品需求 量,则 R=P?Q ,其中:R 表示销售收入,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需求量。 分析价格变化对销售收入的影响,则有:TR=P?Q (1)ed>1,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涨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向变 动。 例:假定某种家用电器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ed=2。当价格为 500 元时,销售量为 100 台, 若其价格下降 10%,也就是价格降到 450 元时,会使销售者总收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解:因为 ed=2,当价格下降 10%时,销售量增加 20%,即 Q2=120 台。可见,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商品需求量增加,商品需求量增加的比 率大于价格下降的比率,价格下降而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实行“薄利 多销”。 (2)ed<1,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涨价会增加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向 变动。 例:面粉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当 ed=0.5,价格为 2.00 元时,销售量为 100kg,若价格 下降 10%,即 P2=1.80 元时,销售者的总收益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解:因为 Ed=0.5,当价格下降 10%时,需求量增加 5%,即 因为:可见,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会使销售者的总收益减少。中国有句古语叫 “谷贱伤农”,意思是说,粮食丰收了,由于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其原因在于粮 食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由于粮食丰收使粮食供给量增加,造成粮价下跌, 价格下降导致需求增加并不会使农民的收入同比例增加, 从而农民的总收益减少, 农民反而 受损失。 (3)ed=1,价格变动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两种特殊情况: ed=∞,由于在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厂商因而不会降价,涨价会使销售收入 减少为零。 ed=0,价格变动会使销售收入同比例同向变动。 [思考]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在经济决策中的意义。 答: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在经济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生产者收入,往往对农 产品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一些高档消费品采取降价办法。同样,在给出口物资定价时,若出 口目的主要是增加外汇收入, 则要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物资规定较低价格, 对需求价格弹性 小的物资规定较高价格。本章小结 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主要是支持 价格和限制价格。 商品需求弹性是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 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因此,商品价格变化对销售收入的影响也不同。复习思考题 1.说明需求定理的内容及例外情况。 2.说明供给定理的内容及例外情况。 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之间有什么区别? 4.说明供求定理的基本内容。 5.分析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6.说明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 7.请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说明“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经济学含 义。 第 3 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知识结构图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熟 悉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注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了解消费者均 衡的内容。 一般来说,需求产生于消费,而供给决定于生产。因此,要说明 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就应该联系生产和消费。 本章所要说明的就是分析 作为需求主体的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及其规律性。 3.1 欲望与效用概述 3.1.1 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是在经济中能够做出统一的消费决策的单位。那么,消费 的目的是什么? 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 1)欲望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不足之感,求足之愿。 它是一种心理感觉。欲望的特点: (1)无限性。一种欲望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人类为了满 足自己不断产生,永无止尽的欲望而不断奋斗,欲望是推动社会前进 的动力。 (2)层次性。欲望是由人的需要引导的,有轻重缓急之分。根据 不同需要的内容,欲望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满足生理需要 的欲望;第二层次是满足安全需要的欲望;第三层次是满足归属和爱 的需要的欲望;第四层次是满足尊重需要的欲望;第五层次是满足自 我实现需要的欲望。 欲望一个重要特点是层次递进性,低层次欲望满足以后就不再是 行为的推动力,但会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欲望,不同的消费者对满足 不同层次欲望的商品选择的次序有所不同,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 基本上是遵循在满足低层次欲望后才产生高一层次欲望这一基本的 欲望发展规律。 2)效用 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 受到的满足程度。 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 价。效用和欲望都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感觉,但效用和欲望不同之 处在于,欲望产生在商品消费之前,而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进行消费 后的主观评价。 对效用概念的理解要注意两点: (1)效用是对物品的一种主观心理感觉。效用本身不包括是非 的价值判断, 一种商品有无效用, 只看它能否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要, 而不考虑这一欲望的好与坏。 这一概念强调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 品时的主观感受程度。 (2)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对不同的人而言,同种物品 所带来的效用不同,甚至对同一个人而言,同一物品在不同的时间与 地点效用也不同,例如,同一件棉衣,在冬天或寒冷地区给人带来的 效用很大,但在夏天或热带地区也许只能带来负效用。但必须强调的 是,效用高低是一种因人、因时、因地的相对比较,没有绝对的衡量 标准。 例:“最好吃的东西” 兔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兔子说:“世界上萝卜 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猫不同 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 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兔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 评理。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 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 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兔子和猫听了, 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 这个小故事说明消费者的需要各不相同,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 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也是不相同的。 3.1.2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在度量效用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 效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基数 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西方经济学中普遍使用基数效用概念。 基数是指 1、2、3??,是可以加总求和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 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表 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如,对某消费者而言,看一 场精彩的电影的效用为 10 效用单位,吃一顿麦当劳的效用为 8 效用 单位,则这两种消费的效用之和为 18 效用单位。 自 20 世纪 30 年代至今,西方经济学中多使用序数效用概念。序 数是指第一、第二、第三??,序数只表示顺序或等级,是不能加总 求和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 通过顺序或等级表示。沿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该消费者要回答的是 偏好哪一种消费,即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还是吃一顿麦当劳。并且, 就分析消费者行为来说, 以序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比以基数来度量效 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要少, 可以减少一些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心理 假设。 表 3-1 效用理论类 主要观点 型 时间效用理论类型 经 济 学 分析工具 家 边际效用基数效用论 效用可计量 19 世纪末 20 世 马歇尔 纪初 序数效用论 效用可比较 20 世纪 30 年代 希克斯无差异曲 线[思考]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有何不同? 答:基数效用论的效用大小可以测度并可加总计量,采用边际效 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的效用可以排序,不能加总计量,可通过无差 异曲线进行分析比较。 3.2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3.2.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1)总效用 总效用(T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 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 Q,则 总效用函数为: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M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商品的消费 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函数为: 例:下面用表来表示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表 3-2 消费数量 0 1 2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 0 10 18 边际效用 0 10 8 3 4 5 625 30 30 257 5 0 -5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表 3-2 可以绘制出图 3-1,以解释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图 3-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曲线的变动趋势是先递增后递减;边际效用曲线的变动趋 势是递减的。二者的关系为: MU 为正值时,TU 线呈上升趋势;MU 为 零时,TU 线达到最高点;MU 为负值时,TU 线呈下降趋势。即当 MU&0 时,TU 上升;当 MU&0 时,TU 下降;当 MU=0 时,TU 达到最大。 3.2.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 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 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 的。(见图 3-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作如下解释: 解释一: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 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 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解释二:从商品的多用途的角度。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 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 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随消 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如,在仅有少量水的情况下(如在 沙漠或航海中),人们十分珍惜地饮用,以维持生命,水的边际效用 很大。 随着水量增加, 除满足饮用外, 还可以用来洗脸、 洗澡和洗衣, 水的重要性相对降低,边际效用相应减小。 [思考]为什么钻石昂贵而水却很便宜? 答: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水的供给大,总效用也大,但当消费者 用得多时,它的边际效用就变得非常低,价格随之变得越来越低;对 于钻石而言,其制造成本高,供给少,价格高,买得起的人少,总效 用也低,但对买得起的人来说,它的边际效用就大。 问题:在人们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何使有限的 收入获得最大效用(效用最大化)? 3.2.3 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概念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 化。 (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 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就是当消费者所要购买的商品提供的总效 用达到最大化时,就不再改变他的购买方式,这时消费者的需求行为 达到均衡状态。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假定消费者用一定的收入 I 购买 X、Y 两种物品,两种物品的价 格分别为 PX 和 PY,购买数量分别为 QX 和 QY,两种物品所带来的边 际效用分别为 MUX 和 MUY,每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为 MUI。那么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PX? X + PY? Y =I Q Q (限制条件) 如果消费者的支出超过收入,消费者购买是不现实的;如果支出 小于收入,就无法实现在既定收入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MUX/ PX= MUY/ PY = MUI (均衡条件) 每单位货币无论是购买 X 物品或 Y 物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 等。 消费者所以按照这一原则来购买商品并实现效用最大化,是因为 在既定收入的条件下,多购买 X 物品就要减少 Y 物品的购买。随着 X 购买量的增加,X 物品的边际效用就会递减,相应的 Y 物品边际 效用就会递增。 为了使所购买的 X、 的组合能够带来最大的总效用, Y 消费者就不得不调整这两种物品的组合数量,其结果是增加对 Y 物 品的购买, 减少对 X 物品的购买。 当消费者所购买的最后一个单位 X 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等于其所购买的最后一个单位 Y 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时。 也就是说,无论是购买 哪种物品,每一单位货币所购买的物品其边际效用都是相等的,于是 就实现了总效用最大化,即消费者均衡,两种物品的购买数量也就随 之确定,不再加以调整。 3.3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3.1 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又称效用等高线、等效用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 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或是说在这条曲线上,无论两种商品 的数量怎样组合,所带来的总效用是相同的。 例:假设有两种商品 X 和 Y,它们在数量上可以有多种组合。表 3-3 列出了商品 X 和 Y 六种组合,还可以列出许多组合。这些组合所代表 的效用都是相等的。因此,此表称为无差异组合表。 表 3-3 无差异组合表 组合方式 a b c d e f X 商品 2 4 5 8 11 15 Y 商品 18 15 13 10 7 4 根据无差异组合表的数据,可以作出无差异曲线。如图 3-2 所示。图 3-2 中, 在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上商品 X 与商品 Y 不同数量 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都是相同的。 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 为负值。这就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 同的总效用, 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 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 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 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 表的效用越小。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 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 * 3)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边际替代率:在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一商品的消费与必 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之间的比率,MRS = (考察它的绝对 量)。例如,增加 2 单位 X 商品,减少 1 个单位 y 商品,则以 X 商品 代替 y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0.5。 应该注意的是, 在保持效用相同时, 增加一种商品要减少另一种商品。因此,边际替代率应该是负值。无 差异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就表明边 际替代率为负值。但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一般用其绝对值。如图 3-3 所 示,MRS 即为总效用曲线的斜率。 图 3-3 边际替代率 如上所述,在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 凸向原点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边际替代率为负值,凸向原点 则是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 替代率递减也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在减小。这样,无差异曲线的左 上段斜率较大, 从而比较陡峭, 而其右下段斜率较小, 从而比较平坦。 这样两部分曲线结合在一起,曲线自然就凸向原点了(在数学上完全 可以证明斜率递减的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无差异曲线这种向原点凸出的弯曲程度则完全取决于两种 物品替代性的大小。 特例: (1)如果 X、Y 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性质的,则边际替代率是常 数,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如,某消费者认为一 瓶菠萝汁与一瓶芒果汁是无差异的, 则菠萝汁与芒果汁的相互替代比 例固定不变,为 1:1。 (2)如果 X、Y 两种商品是互补性质的,则边际替代率等于零, 无差异曲线就是一条直角折线。如,总是要按一副眼镜架和两个眼镜 片的比例配合在一起,眼镜才能够被使用。只有在直角形的顶点,眼 镜架和眼镜片的比例固定不变,为 1:2,对消费者才能产生效用。 (3)如果 X、Y 两种商品是独立的,那么无差异曲线就是一条垂 线。如,食盐与汽车。 总之,边际替代率作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 形状。 3.3.2 消费可能线 1)消费可能线(家庭预算线、等支出线) 消费可能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 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种限制条件可 以写为: PX? X + PY? Y =I Q Q 例:I =60 元,PX =20 元、PY =10 元,则 QX = 0 时 QY =6;QY = 0 时 QX=3。于是可以作出图 3-4。在图 3-4 中,连接 ab 两点的直线就是消费可能线。在消费可能线 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能购买到的 X 商品 与 Y 商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消费可能线之外的消费组合超出了消 费者的消费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消费可能线之内的消费组合没 有超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是可以实现的。 2)消费可能线的移动 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改变了, 则消费可能线就会变动。 (1)消费者收入变化 如果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平行向右上 方移动,即预算水平增加;反之,消费者收入减少,则消费可能线平 行向左下方移动, 即预算水平减少。 如图 3-5 所示, 消费者收入增加, 消费可能线 ab 平行向右上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