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2019经济危机惨烈1929的对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你绝对想不到,中国制造有这么多“世界第一”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
准备工作可以做起来了 · 4497人参与
豆友心中有杆秤 · 2247人参与
江山代有新词出,各领风骚数百天 · 2534人参与
秋天散步才是正经事 · 6970人参与
天朗气清,烹一炉秋天 · 11141人参与
你去过哪些文学作品里的场景? · 2335人参与
&&&&&&&&&&&&
游民王阿牛的日记
无论喜欢啥,沉迷进去,耐心等待。假以时日,总会遇到那个跟你执手相看泪眼,捏脸...
&&&&&&&&&&&&
&&&&&&&&&&&&
&&&&&&&&&&&&
&&&&&&&&&&&&
&&&&&&&&&&&&
······
15298 个成员
44371 个成员
22139 个成员
21894 个成员
10380 个成员
109540 个成员
93289 个成员
91500 个成员
31703 个成员
3830 个成员
15478 个成员
&&&&&&&&&&&&
〔英〕蕾秋·乔...
〔英〕菲利普·...
〔美〕裘帕·拉...
原创数字作品
&&&&&&&&&&&&
〔加〕王平常
〔意〕安东妮娅·波齐(Antonia Pozzi)
Alex Lickerman
流派: 流行 Pop
流派: 民谣 Folk
流派: 摇滚 Rock
43035人关注
流派: 流行 Pop
流派: 摇滚 Rock
豆瓣新碟榜
&&&&&&&&&&&&
&&&&&&&&&&&&
ERICD原创设计以传统服装制作工艺为主导,结合当下最流行的...
每周五定时上新,注意关注偶
不用装修,NaNaZ home 也能你家变得更美一些。
卖我会穿的打底,做你会爱的姑娘
&&&&&&&&&&&&
无锡 · 本周热门活动
&&&&&&&&&&&&
寅派动力新文化空间 梁溪区...
无锡大剧院 小剧场 江苏省...
无锡市新工人文化宫 太湖新...
无锡演艺剧院 解放南路558...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号
京网文[8号
&&新出网证(京)字12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电话:12377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政府经济干预政策研究--《安徽工程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政府经济干预政策研究
【摘要】: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转化而来。是在美国发生的由于次级房屋抵押贷款被滥用,导致的经济过于虚拟化而产生的经济泡沫。最终使众多金融投资机构倒闭和破产的一系列过程。而金融市场的危机未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蔓延到实体经济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美国金世纪金融公司在2007年4月申请破产保护成为了次贷危机发生的开端。整个金融业在短时间内被金融风险所覆盖。仅四个月后的8月,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金融投资机构全军覆没。次贷危机如猛兽洪水般彻底爆发。2008年,事态进一步扩大,次贷危机不受控制的继续蔓延最终演变为金融危机。
到了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投资银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标志。2008年年底,美国的实体经济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大量从事生产制造业的企业,都徘徊于破产的边缘。这说明次贷危机已经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延伸的趋势。风险和危害都在迅速的扩大。
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使美国在经济方面的某些政策缺陷暴露无遗。其严重性是社会各阶层人群始料未及的。其实,美国金融市场风险的显现和扩大早在2007年初就已出现。但过于相信市场调节能力美国政府并未意识到危险的到来。在危机还处于萌芽期的时候依旧对经济充满着信心和期望,但是,当金融危机彻底爆发后,自由市场、放松金融监管、房屋次级贷款、金融创新等一系列代表着政府经济政策的金融名词遭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学者的质疑。在20世纪80年代使美国摆脱经济“滞涨”走向繁荣的自由市场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群都陷入恐慌,并对危机做了诸多的解读和反思,而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导向者的美国政府在面对危机时所制定和实施大力度的经济干预政策,以及对金融市场监管制度的调整都是一种强大的政治手段。值得深入研究。同样政府对以往的经济政策以及金融监管制度进行反省和思考的同时对后危机时代经济政策,管理手段的规划与改革也对经济的复苏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经济政策方面的因素进行反思,并对次贷危机由金融市场演变为覆盖整个美国经济的金融危机的过程进行阐述。其次,对美国政府在面对危机所颁布的一系列经济干预政策的剖析和研究,对危机前后美国经济干预政策的变化进行深刻的讨论。同时对应对危机时的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最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政府的应对政策,我国从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所受到的启示,以及在后危机时代我国的经济政策应做何调整都值得我进行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D771.2;F831.59【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3第1章 绪论13-19 1.1 选题意义与目的13-14
1.1.1 选题意义13
1.1.2 选题目的13-14 1.2 文献综述14-18
1.2.1 关于国家干预理论的研究14-15
1.2.2 关于金融危机成因的解读15-16
1.2.3 对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干预调整的看法16-17
1.2.4 金融危机政府经济干预效果的主要观点17-18 1.3 研究方法与不足之处18-19
1.3.1 研究的方法18
1.3.2 不足之处18-19第2章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蔓延19-31 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危机实质的解读19-21 2.2 金融危机爆发的政治性因素分析21-28
2.2.1 美国金融自由化干预政策的演进22-26
2.2.2 美国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后果26-28 2.3 金融危机爆发与蔓延28-31
2.3.1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28-29
2.3.2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升级为美国金融危29-31第3章 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经济干预政策的调整31-42 3.1 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31-36
3.1.1 货币政策31-33
3.1.2 财政政策33-36 3.2 金融监管措施的改革36-42
3.2.1 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的弊端37-38
3.2.2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38-42第4章 政府在危机中的经济干预政策效果分析42-51 4.1 政府干预政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42-45
4.1.1 金融市场流动性迅速增加42-43
4.1.2 金融机构破产倒闭风险降低43
4.1.3 信贷市场紧缩程度有所缓解43-44
4.1.4 金融监管法案的效应分析44-45 4.2 政府干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45-49
4.2.1 实体经济复苏45
4.2.2 中长期经济发展依旧困难45-46
4.2.3 政府干预对失业率的影响46-47
4.2.4 政府干预对财政收入的影响47-49 4.3 浅析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势49-51第5章 对金融危机下政府干预政策的反思及其理论思考51-60 5.1 当前美国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向的思考51-55
5.1.1 凯恩斯主义的起伏变动51-52
5.1.2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危机52-54
5.1.3 经济政策理论的超越趋势54-55 5.2 金融危机下政府干预政策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启示55-60
5.2.1 对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所产生的借鉴意义55-57
5.2.2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两国政府经济干预政策差异分析57-58
5.2.3 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应注意的问题58-60结语60-62参考文献62-6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5-66致谢6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胜会;;[J];财经科学;2009年10期
韩东;;[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03期
王杰;;[J];经济师;2009年03期
吴易风;;[J];人民论坛;2009年06期
吕海霞;;[J];生产力研究;2010年01期
吴婷婷;;[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陈晶;;[J];进出口经理人;2012年11期
王鹏;;[J];中国金融;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永宁;[D];吉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张富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郑文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余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王玉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谭大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竞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李海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李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于学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炳林;;[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春玺;;[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颜杰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生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陈明凡;;[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乔旋;;[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朱志敏;;[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赵春明;;[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建军;[D];河北大学;2009年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徐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吴奇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吴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黄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高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三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丁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林冬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贾蓓;[D];河北大学;2009年
韩家勤;[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路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黄桂琴;[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董红刚;[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孙春萌;[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约瑟夫·J.诺顿;廖凡;;[J];北大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彭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廖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方流芳;;[J];比较法研究;2007年03期
洪艳蓉;;[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杨惠;;[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李文龙;;[J];银行家;2008年08期
周卫江;;[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张渝敏;;[J];当代经济;2006年05期
丁冰;[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特派记者   卢怀谦;[N];中国证券报;200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廖凡;[N];法制日报;2008年
社科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朱伟一;[N];法制日报;2008年
贺江兵;[N];华夏时报;2007年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
祁斌 王欧;[N];上海证券报;2007年
梁福涛;[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杜启尧;[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阙波;[D];华东政法学院;2000年
段银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田光伟;[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姜立文;[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盖艳梅;[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曹毅;[D];复旦大学;2005年
纪琼骁;[D];武汉大学;2005年
王旸;[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晏长青;[J];河北法学;1998年04期
张学斌;[J];国际政治研究;1999年02期
马建国;;[J];共产党员;2008年24期
曲士彬;;[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韩刚;;[J];中国律师;2008年11期
笑笑;;[J];当代工人;2009年02期
黄旭文;;[J];东南亚纵横;2009年02期
纸鸢;;[J];华人时刊;2009年02期
张伟;;[J];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05期
李俊升;;[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秀贞;;[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管晓华;;[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张岐山;;[A];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钙镁盐分会镁盐生产与发展研讨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8年
谢石生;;[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张杰;;[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毕研勤;;[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孙涛;;[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田辰山;;[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刘明山;;[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关景灵;;[A];广西服务企业年问题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冯蕾;[N];光明日报;2008年
冯武勇;[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程实;[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申明;[N];科技日报;2008年
艾芸;[N];市场报;2008年
林纯洁;[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李静颖;[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
刘泓;[N];中国民族报;2008年
周其俊;[N];文汇报;2008年
万应慧;[N];辽宁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颖;[D];辽宁大学;2010年
杨公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吴奇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建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赵福浩;[D];武汉大学;2013年
张斌彬;[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汪洋;[D];南开大学;2010年
牟晓云;[D];吉林大学;2011年
刘朝阳;[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李国疆;[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斌艳;[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吴俊宏;[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孙小津;[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王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周睿;[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杨丽慧;[D];吉林大学;2010年
石文景;[D];浙江大学;2010年
张东;[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冯艳蕾;[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林华;[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 & & & 正文
学术综述: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于近日在京召开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等单位的十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参加的小型金融问题研讨会。会议就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危害及其应对之策等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了认真研讨,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一、关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看法问题。目前,对于这场金融危机的成因,一般认为是由于美国的“透支消费”、“监管缺位”、 “政策失误”、“低估风险”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弊端等因素所造成的。但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对此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层次的描述上,而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和实质。目前,国内外对此流行的种种说法,只是从操作层面来描述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技术性的失误和政策性弊端。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从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来认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其直接表现,是美国具有高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体系的过度投机性,及其管理失控与崩盘所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放任政策误导的结果。但其更深层次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表现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供给过剩与劳动群众有支付手段的需求不足的矛盾的对抗性爆发。这才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和经济实质。它同上个世纪20年代末发生的经济危机没有本质区别。因此,这场金融危机,不应叫做“世界金融危机”(尽管这场危机正在波及世界,但它在成因上与现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无涉),而应当称为“西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或者称为“国际金融危机”比较妥当。
  二、关于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国内政策的着眼点问题。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着眼点,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决策者和理论工作者对于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正确认识问题。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设计和采取正确的对策。对于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和实际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还需要观察。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不仅金融危机本身正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扩散和蔓延,而且对其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发生和扩大。其实,在美国和其他一些相关国家,是金融危机与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或明或暗地交织在一起的。面对这场金融危机和可能演变成的全面经济危机,我们必须以维护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我们首先要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可能少地受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拖累。即是说,我们的着力点要致力于自防和自救,而不是用中国极为有限的财力,用中国人民来之不易的一点血汗钱,慷慨大方地去挽救西方资本主义。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财力和实力,比我国要雄厚得多。他们自己在拥金自惜,却要算计别人、拖人下水。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与会者认为,我们必须始终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我们应当高瞻远瞩,审慎而果断地采取一切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之作出正确应对。就是要根据国情,抓住关键,因势利导,突出重点,依法进一步出台若干实际而有效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以主要满足国内需求特别是启动农村的需求,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便不断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真正立足于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和自力更生的基点上。这是我们的治本之策。同时,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适度的金融开放和互利的国际金融合作。
  三、关于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政策的着眼点问题。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我们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当然应当进行一些必要的国际性的救市合作。但是,实行国际金融合作政策的着眼点,是应当积极主张改革目前由美国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现在,全球性的经济政治挑战日益增多,在客观上迫切要求变革以美国为霸主的现行国际金融、货币、贸易和资源掌控体系,以推进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缺陷和弊端日趋明显,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势在必行。必须打破美元霸权、美元本位,以及与美元挂钩的浮动汇率制,就是最好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神话。不能用20世纪过时的旧章程来管理21世纪的世界经济,更不能用昨天旧的思维定势来指导明天的世界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因势利导,实行变革。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和新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需要吸纳更多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增强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话语权,使其在国际关系上发挥更多、更大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以利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学者们指出,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表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万万不可重走“资本帐户完全自由开放,投资热钱不受监管,中国资本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完全对外资开放,甚至让外资(所谓“战略投资者”)控股中资银行”的老思路。美国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原本就是一个陷阱。如果我国丧失了金融安全和金融主权,必然会最终丧失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美国绑架世界各国经济而使其陷入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使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深受其害。难道我们不要从中吸取必要的教训吗?
  四、关于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思考。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从战略上思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1、调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上,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这支“看不见的手”、以及政府调控这支“看得见的手”的“两手作用”。单靠任何一手都是不行的。不重视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是错误和有害的;认为“市场万能”,同样是错误和有害的。因此,我们不能搞市场崇拜、不能搞市场原教旨主义。
  2、这次金融危机意味着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的破产。这次由于美国当局在次贷问题上的自由放任政策,所引发的美国和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并且正在危害实体经济,是首先在资本主义体系的核心地区发生的。它表明,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无论是在拉美这样外围地带,还是北美西欧这样的核心地区,都会给予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灾难。这就以铁的事实证明了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的破产
  3、我们应当从理论上追问: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又如何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以减少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显然,求助于新自由主义、采用西方所谓“主流经济学”或回归凯恩斯主义,来反思和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从根本上看,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是我们正确观察、分析和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破解由此引起的各种经济社会难题的理论法宝。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对我们进行一次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它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观察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同时也是一副清醒剂。它使人们看到:“美国不是什么都好”,资本主义世界不是人间天堂;资本主义以周期性(无论是七八年一次的短周期,还是五六十年一次的长周期)发生的经济危机,表明了其生命力的枯竭和衰落;它宣告了一些人将资本主义的所谓“自由、民主”神化为“人类普世价值”的破产。其实,只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才是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抗性矛盾的历史出路;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新形态,才是我们防范和克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消极影响根本保证。(李崇富、昝瑞礼 整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供稿)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