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结盟马化腾刘强东饭局应对双11电商大战 这一次他能打过马云么

热门搜索词
刘强东和马云之间还隔着几条亚马逊?
作者&&李易
前几天,我在《再多的红包也不能让支付宝变成微信》一文中给马云先生提出了一些忠告,不管外星人接受不接受,至少作为一个地球人,我的确是发自肺腑苦口婆心。
今天,我想给马化腾先生一些忠告,千言万语就一句话:刘强东同学根本没有可能承载您的电商崛起大梦。
同时,借此机会我也特别想给部分媒体一些忠告,千言万语也就一句话:任何一篇试图拿刘强东和马云相提并论的报道都是在侮辱读者的智商,这就像几年前有人拿雷军和乔布斯相提并论一样的滑稽可笑。
企鹅帝国为何一直胸怀电商大梦?
呵呵,这个问题好白痴。白痴到正如有些记者同学屁颠屁颠采访马云:阿里巴巴为何对社交网络一直耿耿于怀?
放眼互联网江湖,美国四十多年、中国二十多年,到目前为止也就挖出了三大露天矿:搜索、社交与电商。
于是乎,我们看到:美国有了谷歌、非死不可、亚马逊;中国有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
谷歌最新市值4825亿美金,非死不可最新市值2976亿美金,亚马逊最新市值2519亿美金。
如果对标美国互联网的高手排行榜,中国互联网排名前三的座次应该是李彦宏、马化腾、马云才对。
但是,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为什么呢?
我的答案很简单:进入排行榜前三和你最初选择的垂直领域有关,但是,排行榜前三的座次和你赖以成名的垂直领域无关。
既然如此,那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排行榜前三的座次呢?
我的答案更简单:格局+野心!
所以,谷歌是美国互联网当之无愧的王者。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吧,看看谷歌每天上天入地在折腾什么事儿你就明白了。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互联网的座次没有完全对标美国互联网了,换句话说,对标的维度发生了变化,不是按照垂直领域对标,而是根据“格局+野心”对标。
在我看来,目前中国互联网巨头可以称得上对标谷歌的只有阿里巴巴,因为,只有马云的“格局+野心”可以对标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其实这也很正常,假如你长期追踪这三位的言行举止,你会发现,这三位基本上都属于不太正常的地球外来物种。。。
好吧,铺垫了这么多,重新回到开头的那个白痴级问题:
企鹅帝国为何一直胸怀电商大梦?
这正是马化腾的聪明之处,他发现了问题所在:如果只沉迷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交网络,企鹅帝国永远不可能称霸中国互联网江湖。
更何况,去年伊始,百度就已从“搜索为王”梦中彻底觉醒,所以,马化腾没理由不感到前有马云后有李彦宏的生化危机。
所以,对于马化腾来说,布局不是营收问题而是战略问题,换句话说,这也是倒逼“格局+野心”的问题。
问题是,正如阿里巴巴在社交战场的惨痛遭遇一样,腾讯在电商这个大坑里被蹂躏的也是惨不忍睹,其血泪史完全可以写一本几十万字的《腾讯电商大败局》。
痛定思痛,马化腾决定赌上一把大的。
没错,这一把大的,马化腾押到了刘强东头上,此处略去一万字,来龙去脉请各位亲自行百度“马化腾 投资 刘强东”。
问题是,在我看来,这一把显然又押错了。
何出此言?
我的答案依然很简单:格局+野心!
刘强东同学,怎么说呢?
no young,but too simple。
一脸敦厚的刘强东同学,不缺野心,但是,格局终究不够啊,所以万万不可能撑起企鹅帝国的电商崛起大梦哦。。。
何出此言?
太久远的故事就不说了,只说说最近刷屏的刘氏亚布力发言吧。
据说,这是刘强东同学第一次出席被誉为“中国达沃斯”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那么,被马化腾先生寄予厚望的刘强东同学说了点儿啥?
“很多传统品牌不断朝电子商务转型,今天回过头来看,3年前我发出过忠告,品牌商还是要把时间精力放在品牌上,做好你的研发、设计,销售应该交给零售商、代理商,交给你的经销商,交给你的零售商,自己没必要成立电商部门,弄了庞大的团队,弄了这么多的高薪的人做网上营销。今天大家可以看看,所有的传统品牌,只要是自营电商,如果建立了电商部门,那绝对是一个灾难。”
同志们,你们是不是以为自己的耳朵彻底坏了?
问题是,刘强东同学的的确确就是这么说的。也许,他也意识到在场的企业家们心存疑虑,所以,接下来他还举了一个例证:
“去年在中国所有鞋的品牌里,电子商务转型最充分的,1/3来自线上销售,线上做了22亿。这22亿是来自电商部门,并不是给京东供货的,净利润1000万。老板很高兴,说你看“我比你刘强东做得好”,我做了22亿,结果净赚1000万。但是,好好看你的财务报表,22亿如果供给客户,让你自己客户卖,而不是自己卖,你的净利润应该是3.8亿才对,剩下2/3的利润,净利超过10%。
最后,刘强东同学抛出了“刘氏宇宙真理”:
“其实,电商是技术很强的,你需要掌握积累的知识太多,并不是每一个品牌都非要建立自己的电商部门去做电商,你可以和电商公司合作。全世界做电商最好的是少数几个品牌,一半以上的销售也不是通过所谓的直销,也是通过全世界各个零售商的渠道销售出去的。所以,在此我再次呼吁,作为传统品牌企业家,忘记电商吧,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把电商部门撤掉,多简单呀!”
各位传统企业的朋友们,你们听完这番“真理”之后,有没有一点儿想抽丫的冲动?
我常说,所谓“格局”都是比出来的。不信,接着看下去。
“刘氏宇宙真理”发表次日,马云先生登台,在问答环节回应了“传统企业电商自营灾难论”。
“还有什么比砍部门更容易的事情?如果做企业永远挑最容易的事情,这个企业怎么做得好?今天客户不是不愿意去超市,不愿意去百货,是百货和超市没有把客户的体验做到淋漓尽致。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不是因为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做得多好,而是原来的商业基础设施实在太差,原来的百货行业没有去思考,因为那时候纯粹是粗放式发展,需求旺盛,所以很容易张三可以,李四可以,只要稍微聪明一点都可以干,但是今天在考量客户体验感受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今天所有的企业请记住,电商不是一个零售的渠道,不是一个销售的方式,是一个思想观念的进步,就像电发明的时候,你原来是用火柴烧的,你是烧煤的,突然用电的时候你把原来的供应火柴,供应煤的供应商要改掉,企业内部的人才要改掉,很复杂,但是请问你愿意坚持原来用煤烧,还是会用电的,你愿意用电,一开始成本要高一点,你要有这样的设备,但是改革的控制在于你是不是相信这是未来。如果相信这是未来,那必须得改。所以我自己觉得,不是把电商部门关掉,而是思考如何把电商部门做得更加强大,真正以客户需求为主要导向。 我们知道企业大了,很多人考虑到外包,我在公司里面有几个部门是不外包的,服务不外包,销售不外包,投诉绝对不能外包。如果你都不知道客户投诉什么,喜欢什么,就等于一个人穿了十件衣服都不知道是冬天还是夏天。现在再仔细看一下,当年把服务外包的公司有几家活得好,因为他们远离了客户的哭喊,远离了客户喜欢什么,恨什么。第二,销售不能外包,销售是一线跟客户接触的地方,知道客户需要什么,需要市场上竞争什么,如果这两件事情都外包你还做什么企业,粗放式地搞一点产品坐在房间里面自己设计?以后如果是供给侧改革,以后的C2B没有消费者的需求,没有消费者的痛苦,没有消费者的眼泪和欢乐,你怎么去改革自己?凭什么改革自己?为了老板的喜好还是为了成本?所以我自己觉得要想明白,什么是一定要的,什么是可以不要的。 对我们所有人来讲,销售是真正的服务,因为销售部门是直接面对客户的。销售不是要卖一个机器,销售是卖公司的理念和相信,卖公司的价值体系,卖你们公司的使命感。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拿回来不是钱,而是客户的感受、客户的需求、客户的改变,这才是销售最大的收入。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有一支铁军叫中国供应商,我们所有人传递的不是中国供应商的产品,传递的是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我们对互联网使命价值的体系,我们收回来的收入不是每个产品3万块,而是每一个产品出去以后,客户怎么看我们的产品,怎么看我们的服务,这些才是最大的收入。阿里巴巴前三年是没有收入的,我们没有利润,因为根本没有收入,前三年我们最大的收入是什么?就是成千上万的感谢信和投诉信,有了这些才可能完善自己的服务。所以为什么给客户免费?免费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我们只能免费,我们免费让客户参与,客户用你这样产品,他也要冒风险的,我们共担风险,共同创造未来。 你可以尽量外包技术,甚至可以外包品牌,外包很多东西,但是销售部门和服务部门,这两样东西是不能外包的,因为外包就等于把自己的核心客户交给别人了。”
各位传统企业的朋友们,你们听完马云先生这番回应之后,有没有一点儿想献出自己膝盖的冲动?
看且看到这里,各位亲想必对“格局高下”已有定论了吧。
其实,如果不是碍于主持人蒋昌建教授的面子,马云先生也许压根儿就不会回应刘强东同学的 “传统电商自营灾难论”,所以也就无暇顾及刘氏亚布力发言更多的荒谬之处。
没关系,本人斗胆替马云先生再补上几枪:
首先,刘强东同学,轮得到你来教训人家传统企业什么叫“净利润”吗?假如你真要教训人家传统企业什么叫“净利润”,建议先回去翻翻你家的报表吧,也许你应该先把京东的净利润弄成正数再来教训人家吧。
其次,刘强东同学,不要忘记,一个不以“用户”为中心而把“净利润”当成最重要追求指标的企业家就不配称之为互联网企业家。当然,也许,你认为出席亚布力论坛的企业家代表大多数都是“土老帽”,所以有此一说。但是,请记住,价值观的输出标准是不以场合为转移的,除非,你自己压根都不信。
再次,刘强东同学,听说过大数据吗?知道未来任何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吗?传统企业不自营电商,请问如何数字化?没有数字化,请问如何数据化?没有数据化,请问如何大数据?没有大数据,请问如何拥有最重要的资产?
最后,刘强东同学,在国家税收问题上,你貌似还没什么资格提什么建议,什么时候京东像阿里巴巴一样每个工作日上缴税收八千万人民币的时候再提也不迟吧。
坦白讲,我个人对于刘强东同学的一些荒谬言论关注已久,比如去年他在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发表的演讲,在那次演讲中,刘强东同学已经暴露了他对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的理解的矮化。
“我想,最后的推动力一定还是来自于生产效率提升的变革,包括零售模式从过去的小商品市场到超市到连锁店到今天的电商,所有背后的推动力都是来自于供应链成本的下降和供应链效率的提升。这才是互联网+的本质。”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生产效率的提升显然只是“+互联网”层面,“互联网+”的核心与本质则是通过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需求,当然,供给侧改革也会带来新的需求,比如说UBER。
好吧,既然说到了供给侧改革,最后再给刘强东同学补一枪:谁告诉你“供给侧改革说白了就是减少产能”?吹牛不交税我知道,但是如今闭着眼睛胡说八道也不用交税了?
哎呀,洋洋洒洒三千多字了,严重超标,不如就此打住吧。
马化腾先生,如果您觉得以上所言还有几分道理,那么,在企鹅帝国的电商崛起蓝图上,请重新押宝吧。。。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网立场!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大咖PPT!(获取PPT:雨果网App-&圈子-&干货铺)
作者真的觉得自己有资格评价刘强东?
Very interesting inr!rmationoPeffect just what I was searching for! “If you could choose one characteristic that would get you through life, choose a sense of humor.” by Jennifer Jones.
完全同意小便的观点,我也觉得我们中国企业家里,马云格局最大,那个王,刘啊,虽然也是有钱人,但是他们这些人就是为了挣钱而挣钱,马是为了改变中国,改变世界而做事,做事的过程中会挣到钱。
这TM一看就是阿里的拖,老子就顶东哥,咋地……
说得很对啊,为什么说作者是人家花钱买的呢?
本人也很认可作者的话
这个李易估计是阿里花钱买的,刘强东是直性的任,敢说实话的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阿里的触手伸的太长,几年后,谁敢说他不是下一个赵本山。
不懂雨果网为什么转载这篇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文章
软文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客观,公正吧,就是央视新闻,播音员播出的时候,都不能流露出丝毫的个人情感和偏好在里面,更何况是软文?
当然,如果引言属实,分析也并非一无是处,但是,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必定不同,对的采纳,觉得不太对的,可观望。不用这么气急败坏吧?
这作者真是醉了...
热门文章:
(C)2013 雨果网 闽ICP备号-1
请正确填写手机号码或邮箱!
&strong&HTML内容&/strong&
请输入内容别人家双11,马化腾却剁手了?|界面新闻 · JMedia作者:耿凌波
&七年之痒&过后,双十一鏖战迎来了第八个年头。作为国内两大电商巨头,阿里与京东的对峙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相比巨星云集的双十一晚会,更让人目不暇接的是一组组飞速攀升的交易额数据。
虽然从2013年起,马云就曾表示,&数字没那么重要&,但是举办了8年的双11购物节,最让人熟悉而深刻的营销手段,还是历年的&数字大战&。随着双十一竞争愈演愈烈,阿里京东在价格、服务、物流、技术等方面均展开了一系列布局,倘若不拿交易额当唯一指标,电商巨头又将如何角逐?
1、数字大战背后:京东难敌阿里?
据阿里官方公布,天猫昨晚只用了52秒,双11交易额就突破了10亿,6分58秒后,交易额则突破了100亿。截止至今天下午15点19分,天猫双十一交易总额已经超过912亿元,打破了2015年双11全天交易额纪录。
而来自京东的实时数据则显示,开场29秒后,京东下单量突破2010年双11的全天纪录。随后1小时的支付峰值更相当于去年的4.5倍,支付成功率高达99.99%。
销售额Top5品类为:手机、平板电视、洗衣机、空调、冰箱。其中手机销量2小时内即达到去年同期的2倍;彩电销量仅30分钟就超过25万台,平均每分钟卖出8000多台。格力空调销售额同比增长接近500%;冰箱和洗衣机在半小时内销售额是去年同时段的2倍以上,洗衣机半小时销售近10万台。
观察双方的数据可以发现,京东方面的销售额几乎是由电器独自撑起来的,十分单一。并且只向外界展示了惊人的增长幅度,却并未体现具体的销售总额,这让观战的吃瓜群众们有些迷茫。不过根据第三方的数据透露,截至11日早间9点,京东双11全天成交额达111亿元,占全网总销售额的16.4%。天猫成交额达578.9亿元,占全网总销售额的74.2%。 如此看来情况十分明了,即使京东近两年交易额增长势头迅猛,但依然抵挡不住来自国内电商老大阿里巴巴的无情碾压。
数字大战之后,电商巨头剑指何方?
2、娱乐化营销和理性消费的争夺战?
&双十一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就像双十一购物节一样,数字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当被问及晚会销售额目标时,天猫市场总监应宏重复了马云关于双 11 就是娱乐的说法。他给出了一个&68 亿次互动&的数据作为背书。
一直以来,&娱乐化&都是阿里巴巴不断强化的主题之一,今年依然主打&全球狂欢&的旗号,继续为娱乐化营销加码。在双十一预热环节,阿里就曾推出&尽情尽兴,尽在天猫双十一&的主题广告;当天活动现场,更是聚集了CNN、NBC、CNBC、彭博社等,超过一百家海外媒体。
而最令消费者津津乐道的双十一晚会,更是邀请了著名娱乐节目制作人大卫&希尔担任总导演。晚会采用&硅谷+好莱坞&的概念,集合贝克汉姆夫妇、科比&布莱恩、金马影帝梁朝伟以及&歌神&陈奕迅等明星阵容,在视频网站、直播平台和浙江卫视同步播出。
&显然,在狂欢和娱乐化的背后,阿里最看重的仍是靠冲动消费驱动的销量。&更有媒体认为,&阿里巴巴希望通过&剁手党&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突破往年的双11销售额记录,给资本市场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而京东则一直在走&理智消费&路线。以&去年跟着冲动走,今年我要跟着好东西走。&为主题的海报铺满大街小巷。
双11前夕,刘强东在接受央视财经专访就曾表示,&目前最关心的是营销。&他表示,&今年京东倡导双十一理性购物,只买好的东西,买有品质的东西,不要图便宜。图便宜,没什么便宜,刚开始消费者占便宜,便宜到最后消费者是吃大亏的。&并且首度回应巨额亏损传闻,称&其实京东电商早就开始赚钱了&。
然而京东这种&对比&性质的宣传方式,却并不被外界看好,甚至有媒体扣上了涉嫌&不正当竞争&的帽子。指出京东表面上强调&理性消费&,突出&品质和价值&的卖点,实际上侧面则在影射淘宝,明显意有所指。
3、猫宁电商对比京腾计划,谁是&神&一样的队友?
都说团队合作好过孤军奋战,再强大的个体没有队友扶持也没办法走得更远。阿里和京东更是明白这一点,一直在&建立同盟军&反面煞费苦心。
今年双十一正值腾讯成立18周年纪念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宣布,为感谢员工过往努力付出,分享公司18年来的成长,腾讯为员工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感恩礼包&:将向员工授予每人300股腾讯股票,作为公司成立18周年的特别纪念。预计本次授予股票总价值约达17亿港元(约15亿人民币)。
新闻一出,网友们纷纷调侃称,&别人家电商节,小马哥却剁手了。&其实,今年的电商节确实与腾讯息息相关。早在去年10月,腾讯就宣布加入了京东的阵营,双方还联合发布了&京腾计划&。
旨在基于各自最强资源和产品,分别从品牌传播、落地销售、粉丝互动和大数据分析四个维度形成闭环。今年双十一,腾讯与京东的&京腾计划&更是全新升级,不但有全面的数据合作,还展开了整合营销,联合京东王牌争霸项目、消费品专场等大型促销活动,为35家广告主提供了全新精准电商营销方案,进一步夯实了京东的电商版图。
而阿里方面也早就找到了自己心仪的队友。据悉,阿里与苏宁很早就开始互持股份,在去年8月阿里豪掷283亿人民币投资苏宁,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随后苏宁也以140亿元认购阿里股份,占比1.09%。而在今年双十一前夕,双方也进了一步,其全资子公司南京苏宁易购与阿里巴巴中国共同出资,设立重庆猫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仓储服务、装卸服务、货物及技术进出口。
有分析认为,阿里与京东最大的差距就在于物流,因此本次阿里与苏宁的捆绑式合作,看中的正是苏宁在物流方面的优势。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聚焦于文娱领域创业和深度公司报道,发掘下一个娱乐产业的“独角兽”。由《中国企业家》前资深文娱产业记者创办,致力于打造娱乐+互联网跨领域新媒体第一平台,在这里,发现“娱乐独角兽”!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上名校有什么用?马云、刘强东他们怎么看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十年寒窗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十年寒窗考上大学有什么用?一不小心读了没有钱途的专业怎么办?今天拎出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上的几位大咖,听听他们在专业、学习、创业等方面,对大学新鲜人有哪些忠告,以及自己的校园故事。 马云 :杭师大是全世界最好的学校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曾经因为数学不好而三次高考,第一年数学1分,第二年考19分,第三年考了89分,终于考上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配进入外语本科专业。即便如此,公开场合马云都称,杭师大是最好的学校。“我深信不疑地相信,杭师大是全世界最好的学校。杭师大跟北大、清华比,在世俗眼光里是有距离,但是正因为有距离才给了我们机会。假如我当年考进了北大,就不是我马云了。因为杭师大才给了我这样的机会。”马云对杭师大的师弟师妹们曾讲道:“学校里面,是学习知识,而人生的大学是得到智慧。知识是可以勤奋地去学习,但是智慧是用心去体验”。马云是2015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二。 李河君 研究生只读一年就下海汉能集团CEO李河君,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读了一年多,李河君就直接下海经商,靠在中关村卖电子元器件积累起自己的资本。2014年,他在母校的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中讲道:“同学们,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在这个旅途中,大家会遇到诱惑、挫折,甚至遭遇厄运,但是请同学们务必记住:有一样东西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不要放弃——那就是梦想!”李河君在2015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三。 马化腾 用抄代码培养马化腾,腾讯公司创始人,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马化腾曾在一次校友报告会上对师弟师妹自爆不少糗事:关于学习,他在刚进大学不久的一次考试中曾考砸过;学习编程其实是“用最笨的方式”———用抄代码来培养感觉。关于就业vs创业,他反对“唯创业论”:毕业时曾想过在路边摆摊为人组装电脑,但却发现路边摊的竞争很激烈,于是只好老老实实去找工作,在大公司一做就是多年。马化腾在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四。 李彦宏 感觉这个专业好像没前途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科技情报专业(现在的信息管理)。对于为什么选择信息管理,李彦宏曾在2013年一次北大演讲上说,单纯的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于是选择了北大的信息管理系,而不是计算机系。“我刚进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时候,感觉这个专业好像没有前途。但毕业后,从来没有觉得离开过这个专业,而且越干越起劲”。 李彦宏在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五。 雷军: 专业不对口?没懂大学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1987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2013年武大120周年校庆时,雷军回校演讲。关于专业,“当你们真的念懂了大学的时候,你们就不会产生说未来的专业不对口。”“在大学里面,最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有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你才有机会跨越自己的思想障碍,从一个领域到另外一个领域,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我是工程师我是计算机专业,我是什么我是什么。”雷军在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六。 刘强东:除了学习,就是创业刘强东,京东创始人,1992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怎样从社会学毕业生变成电商巨头创始人?2014年,刘强东在母校做演讲回忆校园经历。“到人大后,宿舍长说,大家接下来的四年,一定在多学一个第二专业,如果只学社会学,将来不太好找工作。”“我们房间对面就是人口系,所以人口系经常跟社会学开玩笑,说你是人大里将来最难找工作的,我们说你们是。”于是,刘强东自学了计算机编程。“除了学习,基本就是去各种各样的创业”大一做家教抄信封、大二卖书,大三写程序,到大四,刘强东有了20多万现金,但尝试了一次失败的开餐厅创业后,到毕业时,他欠了家里20多万。现在呢?刘强东在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十一。
来源:新蓝网综合编辑:宋静您当前的位置 :&&&&&&&&&
刘强东真正的敌人 恐怕只有马云
 作者:王媛
 编辑:王晶
  在互联网浪潮中,向来不缺乏性格张扬的领导者。
  纵观国内电商巨头京东的发展史,它曾经经历了四次重要的战略转型:从线下到全面转型电商,从使用第三方物流到重金自建物流,从专注3C产品到进军全品类扩张,从自营模式发展到开放平台。眼下,与阿里步步逼近的京东,正瞄紧千亿美元的梦想,像坐火箭一样实行全面扩张大升级。
  京东这条巨型邮轮上的掌舵主,是中关村创业少年逆袭而来的“霸道总裁”刘强东。刘强东,在西方情人节这一天出生,水瓶座的他体现了高情商的一面。会玩微博,爱谈恋爱,能打嘴仗,擅搞营销,加上风格果敢、强势的他身上兼具了最能吸引眼球的“霸道总裁”气质。
  在电商界,属虎的刘强东还炮制了狂野的价格战、口水战、物流战,制造了轰动全国的“8?15电商大战”。在电商江湖,人脉、身世、际遇,乃至私人情感,都是炒作的资本。仅仅用11年,刘强东就将京东体量做大了1倍。现在,他超越了当当李国庆,超越了苏宁张近东,直逼在电商宝座上雄踞已久的马云阵前。
  值得注意的是,成长道路上,京东的狂飙突进一直是伴随着来自投资者、VC圈、竞争对手、业界的一路“捧”与“摔”的。的确,如此疯狂的烧钱策略,如此剽悍的扩张打法,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模式和方向,缺乏对内、外部强大的掌控力,根本玩不下去。
  流年不利,祸不单行。今年“6?18”电商大节后,京东果真“劫数”不断。先是遭遇J Capital看空,又被知名作家六六,“国民老公”王思聪以及北京女律师轮番声讨,继而更被“新婚对象”优衣库执意“狠甩”,同时还深受刷单、翻新机传言的困扰。这种局面在京东IPO以来尚属首次,野蛮生长的京东和刘强东堪称腹背受敌。然而这些是成长期的正常烦恼,还是即将遭遇中年危机的早期征兆?这涉及京东最终会止步于几百亿美元,还是可以更上层楼,跻身千亿美元俱乐部。
  腾讯帝国的马化腾,一直以来远离曝光,保持着与是非名利的距离。马云已成中国首富,依旧热血的他,热衷分享人生哲学。不知道在几段恋情里沉沉浮浮的刘强东,在成功登陆挂牌纳斯达克、逆袭成功,功成名就之后,还会用多少心力去再造一个京东。
京东连遭“讨伐”
  十天以来,电商圈、媒体圈以及不明真相的群众都在围观京东与各路人马的交手。霎时间,京东出现了“四面受敌”的观感。有了明星作家、“国民老公”、甚至品牌优衣库这些丰富元素的加入,这场闹剧注定无法不热闹,也很难被消停。
  大V六六近日在京东第三方商户“天天果园”上买了烂的山竹,多次沟通无效后仍不予退款,一气之下发表了《我要的是公平》这一维权文章,引发了众多的关注和跟帖。“国民老公”王思聪亦发声砸捶,称京东泄漏其隐私,而其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吐槽京东了。随后,京东针对当中存在误会和特殊状况作出声明,并向王思聪公开表示道歉。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元,增长48.7%,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2014年,网络购物交易额大致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年度线上渗透率首次突破10%。
  如今,线上购物无疑已经成为一、二线城市和年轻人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个电商平台网购的服务优劣、体验好坏,亦极容易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共鸣。
  过去,马云淘宝深受假货、次货困扰之时,京东几乎与这些标签绝缘,如今为何也深受其苦?京东的平台管理模式,以及对第三方商户的监管出现了什么漏洞?
  针对外界的质疑,京东公关部向时代周报记者发来邮件解释了对第三方商家的管控标准,以及京东对平台管理的重视程度。
  “平台入驻的商家,都会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我们不仅仅关注于商家的产品质量,对于商家的服务质量,我们同样有着严格的考核标准。特别是在商家客服及售后方面,有自主售后规则、咚咚服务管理规范、卖家400电话使用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的管理规则,同时针对商家违规行为,也会依据‘卖家积分管理规则’及时给予监控及处理。在商家的日常管理当中,我们重视对商家服务的培训指导,通过服务基础类培训、沟通技巧类培训、规则类培训、系统操作类培训等培训课程,提升商家服务水平。每周都会安排一至两门培训课程,对商家给予辅导。”京东前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对于刘强东而言,正品是京东的立命之本。其最重视两个难点,一是用户体验,京东自建仓储物流,前期投了很多钱;其次,是重视采销,对上游货品、供应链非常重视。
  国内某家电制造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称:“京东的售后推给厂家,厂家当然不愿意负责。一来二去就容易出现推脱。”
  “对于京东来说,不同品类之间的服务很难统一。京东很尴尬就在于,自营都是自己承担的,但平台上的第三方厂家确实是很难每一个都监管到位的,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状况。平台监管的难题是行业性的,这次京东的事件有点像是被放大了。总的来说,平台经营理论上会越来越规范。不过,无论如何,购物体验出了问题,京东就的确值得反思自身的服务。”李成东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资深行业观察师王斌看来,此次的公关危机中,京东的处理手段比传统的企业差远了。“传统企业善于放低姿态,营造用户至上的氛围。但京东服务用户的姿态是追求平等,高高在上的,风格比较强势、高傲,认为科学化、流程化的规定就是最好的,一切依靠技术、规则的服务就是最好的。但售后服务恰恰最应该讲的是人情。京东的售后服务体验不佳,用户关系生硬,这是一个弱点。”
  王斌向记者补充道:“相比而言,淘宝、天猫的店小二,服务意识就很强,因为有些顾客稍有不满就会给差评,由于全行业刷单的潜规则,顾客在天猫上网购并不看好评,重点看的是差评。”
  李成东向记者评价道,京东的公关处理方式显得较为生硬。“他们的公关工作主要有两部分,传播就是发发新闻稿,而出了问题,危机公关就是简单地擦擦屁股,把责任丢给卖家,缺乏技巧。有时候,倘若背后有其他竞争势力的搅动,京东就会显得非常被动。”
  在李成东看来,京东的公关一方面比较单纯,一方面也是比较强势。“这一点跟刘强东的风格及企业基因,是一脉相承的,简单而言,就是不愿认错,缺乏沟通。”
优衣库割席刘强东
  除了“维权门”的发酵,刘强东和其执掌的京东,正遭遇更具挑战性和影响力的考验。
  7月20日,知名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突然宣布关闭京东旗舰店。值得注意的是,优衣库入驻京东不过是今年4月8日才落成的,而实际运营时间只有1个月。
  对于优衣库的招商入驻,京东当时可谓是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刘强东甚至还亲自站台,并与优衣库大中华区CEO潘宁身着合作款T恤签约。
  刘强东与优衣库联姻的重视可窥一斑。因为对于企业营收增长的规划,刘强东有一个让第三方占至50%甚至更高比例的心愿。京东越来越重视开放平台,愿意为开放平台投入更多的资源。同时,为了摆脱3C依赖症的形象,京东不惜重金在并不擅长的行业里,拉拢品牌商,完善自己的短板。
  于是,京东为优衣库开出了一系列专属的“优惠协议”,包括在上海为优衣库开辟专属货仓,提供从仓储到配送全流程服务支持及覆盖PC端、移动端全渠道运营支持。
  两大品牌“闪婚闪离”自然备受关注。优衣库公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与京东合作实际进行了1个月的营业。在此期间,优衣库与京东双方以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和最好的客户体验为目标共同进行了努力,但通过此期间的营业,发现对于此次合作仍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方面,因此根据迅销集团对中国EC事业的战略调整,并取得京东的同意,决定先行终止目前的合作。
  “目前双方都希望低调处理此事,对外界猜测的其他信息不予置评。”优衣库公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说。
  对此,京东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京东平台优衣库官方旗舰店自正式运营以来,将其优质商品和京东良好的购物体验相结合,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好评,“开店首月的销售额即达成预期目标的两倍,证明了京东平台的价值和优势。对于未来的合作机会持开放态度。”
  资料显示,优衣库与天猫的合作始于2009年,天猫旗舰店也是优衣库在中国的线上主战场,其官网直接与天猫旗舰店打通。2014年的“双11”,优衣库在天猫单日总成交就超过2.6亿元销售额。
  比起刘强东,优衣库看起来似乎更爱马云。优衣库此举也看似意味着将自己的未来押宝阿里,不惜割席刘强东这个此前对其青睐有加的商人。很明显,京东抛出了橄榄枝,却遗憾吃了对方的闭门羹。如此打脸究竟是为什么?
  而随着优衣库退出京东,一线品牌会否也继续用脚投票,京东对于国际品牌、一线品牌的招揽工作会否受阻,刘强东又将如何应对呢?
谁是幕后黑手
  “优衣库这样做相当于自断后路而押宝天猫。这么大型的合作,合作效果好不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变动这么大。品牌商进驻也好,退出也罢,必须经过一个谨慎的决策,如果没有经过强力的外力因素,按理来说不可能如此闪离,因为前期大量的沟通、对接、建立合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李成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在李成东看来,天猫通过“排他协议”的方式从中断绝阻隔了优衣库与京东的合作。“京东崛起以后,对阿里的冲击是很大的。天猫最擅长、最核心的是服装品类,在这部分补贴最大,阿里实施的最核心策略,就是举平台的影响力,在上游实行垄断,不让你在其他平台卖。”李成东补充道,“当然了,阿里这样做成本很高,压力也很大。体量大的卖家,只在单一平台卖,会损失一部分的销量,这与品牌整个电商销售策略是不符的,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会有一个整体销售的业绩考量。天猫在谈合作的时候,就会给与很大的流量补贴,或者承诺一定的销售额,其他平台的损失由我来补,天猫就把流量集中在大品牌”。
  据接近京东内部的一名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今年‘6?18’之后,感觉京东遭到了‘捧杀’”。
  此前京东宣布,2015年京东6?18店庆大促期间,当日下单量超过1500万单,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100%,其中移动端订单量占比超过60%,表现抢眼。
  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称:“随着京东名气更大,风头更盛,找茬的人多了,不利舆论和各方攻击明显多了起来。感觉京东一下子处在了风口浪尖上。幕后肯定有不明的黑手在推动这个舆论导向,互黑在电商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该人士拒绝向记者透露“黑手”是谁。
  有意思的是,前几天优衣库与刘强东的京东分道扬镳之时,外界观点多趋向于优衣库是不满意京东的服务水平,但不到两日,舆论便实现了惊人的反转。除了阿里通过排他协议、垄断式经营“策反”优衣库之外,马云和阿里大股东日本软银集团孙正义将投资优衣库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面对“横出黑手”的质疑,阿里官方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此事没有公开的官方回应。
  不过,据一名接近阿里的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平台商与品牌商之间的合作,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阿里确实有跟不少商家签订独家合作战略,但双方签署商业合作的内容,平台商给出什么样的条件,本身就是跟双方的合作意愿匹配的,各个商家均不同,当中也涉及机密,这本身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优衣库退出一事肯定跟阿里关系不大。在公关危机处理中,混淆视听,转移视线是一个最基本的套路,同时,又可以制造对手抹黑的假象。”
  迅销公司(Fast Retailing Co., Ltd.)是日本的零售控股公司,持有的品牌包括知名的UNIQLO(优衣库),记者登录迅销公司官网查询时获悉,截至今年2月28日的股东名单里,并没有出现阿里系和软银的身影。
  同时,京东方面人士也向记者否认了自我发放烟幕弹转移视线的猜测。
  上述接近阿里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电商行业,商家与平台分道扬镳基本存在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平台的经营数据不好。举个例子,如果加入平台之后的投入产出比不理想,品牌商有什么理由继续选择这个不赚钱的渠道呢;其次就是服务商家的能力不行。即便不怎么赚钱,多一个电商平台也是多一个销售渠道方式,但如果合作不愉快,那肯定难以为继。
  “京东的问题,就是在坐火箭似的高速增长面前,如何匹配电商平台的管理能力,以及如何做好自营与非自营之间的平衡。”
  直逼对手马云
  时下,京东正瞄紧千亿美元的梦想,像坐火箭一样实行全面扩张大升级,步步逼近阿里。在刘强东眼里,真正的敌人,只有马云。
  财报显示,2014年,京东交易总额为2602亿元(约4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净收入为1150亿元(约185亿美元),同比增长66%。这主要是受益于京东活跃用户数及完成订单量翻番式上涨。
  阿里去年全年成交总额则为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相比而言,目前京东的交易量约为马云的1/10。
  2013年,京东成立了金融集团。2015年的年会上,刘强东演讲的主题是“创新突破”,而其重点阐述的是金融业务的创新。
  王斌向记者谈道:“京东自营是重资产,卖货不赚钱,始终是亏钱的。有了流量之后,必须产生交易额,再利用金融工具、支付工具、理财工具等金融手段赚钱。这是刘强东真正的思路。”
  如果想要迅速做大,就务必依靠第三方。因此,开放第三方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刘强东此前说过,要将第三方交易额做到占50%以上。
  根据京东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业绩报告中显示,第三方平台业务呈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京东的开放平台交易额(GMV)同比增长220%,达到人民币374亿元;2014年全年,开放平台的GMV首次超过1000亿元,GMV占比达到39%。
  “开放了第三方,就与天猫淘宝的平台模式无异了。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杜绝假货的存在。”王斌进一步解释道。
  天猫目前的战线正在收缩。商家进驻阿里系开始变得很难,一般的商家再也进不去了。因为天猫的流量有限,资源有限,僧多粥少,商家太多,在贡献交易额不大的情况下,会占用资源。
  同样,在2015年的年会上,刘强东曾说过:“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卖水货和假货的商家大量入驻京东,我们瞬间可以赚取大量的利润。所以说,公司想赚钱太容易了,但是,不该赚的钱,京东不会动一点点脑筋。”
  但显然,京东还没有做好准备。开放平台粗狂式地增长,压得京东措手不及。平台管理能力差、服务商家能力弱、流量分配不均,使得京东顾此失彼,颇受诟病。“为了达到阿里的体量,快速扩充,京东甚至降低了审核的门槛,如何控制货品的真假,正品的保障难免就有所疏忽。”王斌向记者评论道。
  来源:时代周报;原文标题:《腹背受敌刘强东》
新闻爆料热线:022-广告合作热线:022-5
原标题:刘强东真正的敌人,只有马云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化腾与刘强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