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国旗国”走向衰落了吗?

当前位置:&>&&
据华盛顿邮报消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领导人承认组织正在衰落,并接受剩余占据地区被攻占的可能性
汇通网7月17日讯——据华盛顿邮报消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领导人承认组织正在衰落,并接受剩余占据地区被攻占的可能性。当前位置: &
巴黎遇袭:背后是欧洲的衰落与伊斯兰的全球扩张
扫描到手机
09:04:16 &王晋 & &
最开始的时候,穆斯林群体的信仰问题并不突出,比如在1961年,法国境内仅仅只有4个清真寺,加上第一代穆斯林移民更多的需要工作和养家,因此对于宗教的热情并不太高。但是随着新一代穆斯林青年的不断成长,宗教的力量也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增加。到了1991年,法国境内的清真寺就已经达到了1500个。随着清真寺建立的,是欧洲各国穆斯林社群中各类团体的建立。包括法国在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各类伊斯兰教社团,纷纷成立。作为穆斯林群体彼此帮扶、丰富文化生活来看,这类社团确实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大量出现的各类伊斯兰教社团,也意味着欧洲主流社会同伊斯兰社团之间的关系出现裂隙,文化冲突的因子也就此埋下。与文化和宗教相伴的,还有穆斯林群体的高生育率。如今法国国内已经有穆斯林约600万人,相当于法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由于穆斯林群体&多子多福&的思想十分看重,因此其人口增速和人口总量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不断翻增。鉴于穆斯林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加和他们的高生育率,美国曾经预计到2025年欧洲穆斯林的人数将会翻番,伴随穆斯林群体激增的,还有伊斯兰教已经成为了欧洲第二大宗教。猛增的穆斯林人口、生长在西方环境下享受&民主、人权&的穆斯林青年以及仍然处于话语边缘的穆斯林社团,使得宗教和文化差异成为了欧洲社会冲突的重要因子,这其中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89年的&头巾事件&。1989年坐落于法国小城克凯尔的嘉博瑞&哈维兹学院勒令三位佩戴头巾的穆斯林女孩退学,理由是校方认为她们的行为违背了&学校乃世俗场所&这一信条。随后,法国行政法院判决学校的处罚违反了法律。&头巾事件&在欧洲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头巾事件&意义重大,因为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军队、政府和学校被视为现代社会世俗的中坚力量。而女学生佩戴头巾出现在学校,无疑挑战了法国和欧洲民众对于穆斯林群体异质文化的忍耐力。这也让法国和欧洲人第一次意识到,现代化社会的&标杆&&&欧洲社会,无法有效地兼容穆斯林群体。欧洲社会的穆斯林群体之所以无法融入欧洲社会,传统意义上我们经常探讨的欧洲社会阶层划分中的宗教-地域-民族因素当然十分重要,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着的移民后代及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低、失业率高、难以融入主流社会、遭受歧视严重、街区贫困化加剧等问题,同样困扰着欧洲的穆斯林社区。与居住在法国的欧洲移民相比,北非穆斯林的经济状况更为不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的失业现象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失业对穆斯林群体的冲击与破坏尤为严重。1999年年初,法国国内的整体失业率达到10.2%,而北非移民的失业率高达33%。这种情况在城市的边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法国,穆斯林群体大多从事服务业和体力劳动,这也意味着穆斯林家庭在社会中的上升空间往往被堵死,当传统的体力劳动工业转移到法国以外的地区时,穆斯林群体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依靠的来源,穆斯林一辈子也就要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这些问题日积月累导致这些被边缘化的青年群体对国家、对未来绝望,产生强烈的反社会心理与暴力倾向,2005年秋冬巴黎郊区暴乱、2009年希腊青年暴乱都是这种社会心理作用下的结果。虽然许多法国的骚乱者具有穆斯林背景,但是这种反抗更多的是社会-经济问题驱动的,而非单纯的宗教问题。但是欧洲穆斯林群体所受到的来自中东地区的影响也干扰者穆斯林群体和欧洲社会的关系。欧洲的许多清真寺、穆斯林学校和伊斯兰文化中心都受到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等穆斯林国家政府的资助,它们都倾向于支持正统伊斯兰教。欧洲的许多伊斯兰教士或是有着在中东国家求学的经历,或是以中东国家的清真寺和教义为标杆,向这些国家的宗教系统看齐。欧洲地方穆斯林团体为建立清真寺筹集资金,并从他们的来源国邀请一位伊玛目来主持欧洲的清真寺。这些伊玛目通常并不了解欧洲现代文化,甚至不能讲客居国的语言,因此,在与欧洲社会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欧洲存在着大量的穆斯林群体,但是这些穆斯林群体之间彼此往往并不存在密切关系,而是依照教派、习俗、民族、语言或是来源地进行划分。笔者接触过几名来自英国和法国的穆斯林,他们的父辈有的来自巴基斯坦,有的来自北非,有的来自约旦。这些人在谈到日常宗教仪式的时候,往往都会说到不同族群之间有不同的清真寺和伊斯兰教士,加上不同地域风俗和教派的区别,各个清真寺也存在着彼此不同的&势力范围&。笔者认识的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现居英国的穆斯林就曾经说过,如果进错了清真寺,那就会被清真寺里的其他祈祷者视为异类。当文化上相互冲突、社会上彼此隔离的生存状态和经济上较低的生存阶层,使得欧洲尤其是法国的穆斯林群体极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当文化上较为亲近的中东地区发生重大的政治变动的时候,处在欧洲-中东两个地域和基督教/世俗-伊斯兰教两种文化冲突中间地带的欧洲穆斯林,极易受到极端思想的蛊惑。当前的网络时代的发展,使得&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在宣传极端思想时候更加方便和有效,而日益泛滥的国际恐怖主义网络,也为欧洲极端分子发动袭击提供了有效的组织网络保证;对于欧洲穆斯林群体来说,独立于欧洲社会之外、千疮百孔的社团成为了极端思想扩展的温床,而生长于欧洲国家又提供了恐怖袭击地域和机遇上的便利。法国受到恐怖主义攻击,考验着法国反恐形势,但是更考验着法国未来如何处理国内不同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而这对于法国和欧洲来说,任重而道远。&伊斯兰国&的海外扩张此次袭击事件的背后黑手是&伊斯兰国&。如果我们能够跳出法国和欧洲,将视野放在全世界范围内,那么就会发现,法国仅仅是&伊斯兰国&近些时期以来发动的重大恐怖事件当中的一个。在向前推,数日之前,11月12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发生爆炸事件,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而再向前推,俄罗斯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坠落,也是&伊斯兰国&认领了此次袭击事件。(当然了,多说一句,埃及迟迟没有承认是&伊斯兰国&袭击,毕竟埃及不想让刚刚复苏的国民经济&&旅游业&&遭受致命打击。)在一个星期多一点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三起重大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地域都是处在&伊斯兰国&控制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域之外,不得不让人们认真的关注起&伊斯兰国&在海外(伊拉克和叙利亚之外)的扩张行为。单就扩张地域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将&伊斯兰国&在海外的扩张行为分为三个类型。首先是&伊斯兰国&能够建立&根据地&的实际控制型。这些地域可以包括利比亚、也门、埃及的西奈半岛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在这一些地区,&伊斯兰国&旗下的武装能够控制一些地区,以利比亚为例,&伊斯兰国&在当地控制了东部的德尔纳(今年6月被当地民兵武装驱逐)和中部重镇苏尔特,建立起了有效地控制,并且招募当地人员,不断伺机扩张。在西奈半岛,&伊斯兰国&也能够藏匿于当地的部落之中,不断袭击孤立的埃及军队巡逻队和守卫岗哨,并且试图攻占一些关键地域。可以说,在这些地区,&伊斯兰国&能够控制当地一些土地和人口,利用乱局或者复杂的政治局势不断肆意扩张。第二个类型是&伊斯兰国&能够在当地发动大规模的恐怖袭击,造成严重的社会损失。这类可以包括叙利亚邻国黎巴嫩、土耳其、海湾国家以及有大量年轻人参加&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欧洲国家。这些地域中,&伊斯兰国&能够动员一定的人力物力,在躲过当地情报机构层层设卡拦截之后,在特定的时间点和地区,发动较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这也意味着&伊斯兰国&在当地有着较为成熟的资金、人员和联络网络,能够单独的开展大规模的行动,给当事国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压力。第三类是&伊斯兰国&能够在当地建立初级网络,招募少量人员和资金。这些地区可以包括东南亚的印尼、南亚的印度和孟加拉等国。这些国家的极端分子往往能够与&伊斯兰国&建立联系,但是其联络更多的通过第三国进行,其中欧洲和巴尔干国家尤其是阿尔巴尼亚等国是重要的联络站点。这些国家内的极端分子骨干往往来自于欧洲,携带资金在当地招募人员和进行宣传,并且试图建立较为成熟的网络。从过去一段时间看,这些地域&伊斯兰国&还尚无法有效的进行恐怖袭击事件,只能进行初级的人员招募和宣传。如果我们对比2014年6月&伊斯兰国&宣布成立之时,我们会发现,&伊斯兰国&控制地域尽管缩小(比如伊拉克的中部、北部和叙利亚北部&伊斯兰国&控制区已经较大萎缩),但是&伊斯兰国&在海外的扩张明显加强,其在中东-北非-欧洲的影响力和组织能力已经通过多次的恐怖袭击得到验证。法国受到暴恐袭击,确实凸显出欧洲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但是&伊斯兰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才是法国受到袭击和威胁的真正原因。打击&伊斯兰国&,更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而为,而不是自顾自的各自为战。
(责任编辑:周健 CM02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伊斯兰国”“首都”拉卡宣布解放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首都”拉卡终于被解放了。  据CNN报道10月18日报道,美国支持的“叙利亚民主力量”(SDF)发言人塔拉勒?萨洛(Talal Salo)表示,在拉卡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经完成,已完全攻占了极端分子的前堡垒。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失去了对其秘密“首都”拉卡的控制权。目前,得到美国支持、由库尔德人领导的武装联盟还在继续搜寻伊斯兰国的残余抵抗分子。  报道截图  “拉卡局势受到控制,不久将有一个宣布解放城市的官方声明。”  “伊斯兰国”走向衰落  位于叙利亚北部城市拉卡历史悠久,是叙利亚第6大城市。自古以来,拉卡就是中东多条商道的交汇点,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2014年,这座城市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据,成为其自称的“首都”。  在叙利亚民主力量和“反伊斯兰国联盟”数月的强攻下,极端组织如今丧失了对拉卡的控制。这次胜利也象征着“伊斯兰国”开始走向衰落。  拉卡攻城战自今年6月拉开序幕,而整个拉卡战役自去年11月6日开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叙利亚民主军顶住来自伊斯兰国、土耳其、复兴党政权等各方面的军事和政治压力,攻取了拉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广大农村地区,解放了拉卡市及其西面的战略重镇塔卜卡,控制了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塔卜卡大坝(即幼发拉底大坝)和自由大坝。随着拉卡攻城的推进,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武装的主力被消灭殆尽。  过去几天,“反伊斯兰国联盟”表示,已经从拉卡国家医院和“天堂广场”清除了“伊斯兰国”武装。后者是拉卡重要的城市中心广场。在“伊斯兰国”统治时期,这里成为臭名昭著的行刑地,很多人在这片广场被斩首,并公开示众多天。  路透社报道说,周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黑色旗从其在该城的最后一个藏身之处――拉卡市场降下来。  随着拉卡被解放,满目疮痍的广场上出现了庆祝的人群。他们是“叙利亚民主力量”的士兵,手举着明亮的黄色和绿色旗帜庆祝胜利。  图自(000681,)  此外,当地民众也纷纷庆祝这一时刻,一位大妈相当激动,当中脱掉了“伊斯兰国”时期,必须穿着的黑色长袍。  对此网友们表示,能够理解,自由来之不易。  网友留言截图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基地组织衰落,伊斯兰国异军突起
基地组织衰落,伊斯兰国异军突起
美国的反恐战争造成了组织的过度分散,与后起之秀伊斯兰国的竞争又中屡遭失败,基地组织的衰落难以避免。
作者:朱凯
本文系网易原生内容中心《回声》栏目出品,每周一至周五准时更新。
近日,奥萨马·本·拉登生前的一部分书信解密后被公之于众;这些信件内容显示,最后时期中的本·拉登深陷不安,并且对于基地组织的未来也早有担忧。
911事件以后,基地组织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美军的反恐战争成功削弱了基地组织的根基。2011年的本·拉登之死使基地组织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领袖。2013年以来,原本隶属于伊拉克基地组织的伊斯兰国正式与老大哥决裂,并且看样子最近其风头已经远远盖过了基地组织。曾经叱咤风云的基地组织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衰落的?
美军对基地组织的重创使其已经不能像911以前本拉登所设想的领导全球的“圣战”活动,它从一个组织转而成为了松散的联盟。
1988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本·拉登等人为了以“圣战” 对抗苏联,建立了基地组织。然而,苏联撤出阿富汗后,基地组织不仅继续留存,还拥有了全新的目标:领导全世界范围的圣战,以推翻阿拉伯世界“变节”的政权。90年代初期,本·拉登的目标是为世界范围零星的“圣战”组织提供类似保护伞的作用;然而后来他转变了思想,转而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国家在为这些“反叛者”提供了支持。自90年代中期以后,基地组织开始谋求将原来零星的“圣战”运动整合,以美国为目标,进行成规模的恐怖袭击。
1998年,基地组织分别对肯尼亚和坦赞尼亚的美国大使馆进行了汽车炸弹袭击,这次袭击造成了严重的伤亡,令世界首次见识了基地的恐怖。2001年,基地组织通过911事件成功使其稳坐世界恐怖组织第一把交椅,本·拉登也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世界头号恐怖分子。然而,大规模的恐怖活动不仅仅为基地组织提供了来自全世界恐怖组织的敬畏,也引起了整个世界对恐怖主义的围剿。基地首当其冲,成了美国反恐战争的主要对象。
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开始进行全球范围的反恐战争。首先,美军进入阿富汗,对基地组织的核心及其支持者塔利班进行了打击。年,美军先后发动了托拉博拉(Tora Bora)战役和森蚺行动(Operation Anaconda)两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重创了基地和塔利班。基地组织失去了在阿富汗广泛的支援后,已经无法再与美军产生正面对抗,他们只能山区中隐蔽起来,进行小规模的抵抗;经历惨重损失后,本·拉登本人也从阿富汗逃往了巴基斯坦。
日,美国187步兵营士兵在森蚺行动授奖仪式上。/Reuters
除了阿富汗战争,美军还在其他基地组织肆虐的地区施行了反恐行动。在“非洲之角”索马里与北非,美军的行动有力打击了非洲的基地组织分支;2009年,索马里青年党头目(基地组织在索马里的分支)被美国特种部队击毙。而在巴基斯坦,年间,总统穆沙拉夫配合美军进行了多场针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行动,在这期间诸如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等重要的基地组织成员被清除或抓获。除巴方的配合外,美军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单独行动还直接除掉了本拉登本人。
此外,针对基地核心领导人的无人机行动也取得了实际效果,虽然该行动常被指伤及平民而饱受争议,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从2004年至今,不断有基地组织的领导人被定点清除。其中,在2011年,时任基地组织二号头目的安瓦尔·奥拉基在一次攻击中身亡,是行动中清除的最重要的人物。此外,2015年针对查理周刊的恐袭结束后,一次无人机攻击杀死了宣称对该事件负责的也门基地分支的首领阿尔乌海什和他的副手。
在美国所主导反恐战争的高压下,基地组织的核心已经名存实亡。头目们为了躲避终日盘旋在天空的无人机以及间谍的渗透,只能尽可能地将自己隐藏起来;这大大降低了组织核心的领导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基地组织已经不能像911以前本拉登所设想的领导全球的“圣战”活动了,它从一个组织转而成为了松散的联盟。虽然之后不断有“独狼”式的组织以“基地”分支的名号崛起,但其实和本拉登的基地并没有紧密的联系。
基地松散的组织形式亲手培养了自己的新敌人伊斯兰国。
加盟基地组织的方式很随意,只需要宣誓效忠即可。对于基地组织自身来说,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并且低成本地扩展自己的版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对于加盟的恐怖组织,虽然基地的运作方式决定了他们并不能直接从基地得到可观的资金和武器援助,但是能带来更宝贵的资源:名分和训练。首先,为自己赢得“基地组织分支”的名号后,能够借基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除此之外,这些地方组织还能够得到基地提供的训练,培养经验丰富的人员力量。
然而,这样的组织形式却极不稳定。基地松散的组织形式使基地亲手培养了自己的新敌人:伊斯兰国(ISIS)。伊斯兰国的前身始于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在战乱中,扎卡维在伊拉克建立了小型的恐怖组织。无差别的恐怖袭击以及血腥夸张的攻击方式令扎卡维在伊拉克变得小有名气,并且从此得到了本拉登的注意。同时,扎卡维为了近一步拓展自己组织的影响力和更多的资源,也宣誓效忠本拉登和基地组织,并且获得了来自基地组织的授权,拿到了“伊拉克基地分支(AQI)”的名号。
2001年10月,本·拉登和副手扎瓦希里。/Reuters
无差别的恐怖攻击引起了基地组织的不满。组织当时的副首领扎瓦希里向扎卡维提出了警告,敦促他克制使用激烈的暴力行为,然而扎卡维只将其当作了耳旁风。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基地组织被称为“baya”的效忠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即扎卡维对组织的效忠,2006年扎卡维被美军炸死后,基地组织近一步失去了控制AQI的合法性。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此时AQI已经更名为ISI,但仍然作为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分支存在。本拉登的继任者扎瓦希里希望借叙利亚内战发展基地组织,命令ISI向叙利亚派遣武装,参与到内战中。ISI领导人巴格达迪在这之后确实派遣了一部分“圣战者”去了叙利亚,并且这部分圣战者很快在乱局的温床中扎下了根,成立了自己的组织,真正意义上脱离基地开始自行其是。2013年,巴格达迪宣布完全脱离基地组织,伊斯兰国正式建立。伊斯兰国很快反咬基地组织一口:在叙利亚,伊斯兰国将基地组织另外的一个已经取得相当成绩的分支努斯亚阵线拖入了苦战,使基地组织在叙利亚内战 中屡遭掣肘。
伊斯兰国成立后,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并且在这些地盘上建立了组织严密的政权。基地松散的组织形式在伊斯兰国面前相形见绌,一个个独立的小组织难成气候,并且之前引以为傲的对“圣战者”的训练也因为缺乏可活动的空间而渐渐废止。可以说,这种组织形式确实使基地组织在严酷的环境下得以维系,但是当面对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伊斯兰国模式”时,基地的这种类似游击战的策略实在难以与之匹敌。
2016年3月叙利亚军事形势分布图(灰色为伊斯兰国所占土地)/Wikipedia
基地组织传统的招募和宣传技术在伊斯兰国面前相形见绌。
基地组织的长远目标关乎对外的招募。和伊斯兰国一样,基地组织也把自己的终极目标定为建立一个伊斯兰教治下的国家。本拉登在最近曝光的书信中写道,“我们要在萨那(也门首都)建立一个伊斯兰国,但是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有能力控制它。”他还写道,“我们的敌人一直有能力推翻我们建立的所有国家,我们要记住,敌人已经推翻了塔利班和萨达姆的政权。”相比伊斯兰国快速建立哈里发国的抱负,这种相对稳健温和的目标对急功近利的年轻圣战者吸引力实在有限。
在互联网时代,恐怖组织也意识到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和招募是迅速扩大影响的有力途径。诞生于社交网络时代的伊斯兰国以其高超的宣传技术在facebook、twitter等肆虐横行,大肆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并吸引了大批参与者。虽然基地组织也意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但是和伊斯兰国相比,基地组织的技术只能被称为老古董。与伊斯兰国不同,基地组织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主要还是依靠几年前流行的论坛、网络杂志、录像发布等方式。
在新事物社交网络的运作上,基地组织频繁失语。2014年,AQAP绑架了美国摄影记者索莫斯(Luke Somers),并威胁美国政府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将杀害Sommers。随后美国政府尝试进行了救援行动,但是以失败告终。紧接着AQAP尝试在Twitter上掀起一场讽刺美国政府的运动。一个叫作“是奥巴马杀了索莫斯”(#Obama_kills_Luke_Somers)的话题被创建了出来,并且基地为了扩大影响力,甚至将当时正在美国国内发生的弗格森警察枪杀黑人男子案的话题(#Ferguson)挂在了推文中。
被绑架并且被杀害的美国记者索莫斯。/AP
然而,这个话题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获取最大程度的影响,推文使用了英语,然而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语法词汇错误令英语网民不知所云,甚至有人回复道:“你的文字没有任何意义,别再用谷歌翻译了。”还有,文字明显缺乏煽动性,每条推文仅仅包含单薄的一句话,没有任何图片或者其它说明。最后,为了挽救这个话题,基地甚至在自己的推文底下加上了#圣诞节 #iPhone等话题,但是最终这个话题下仅仅产生了不到300条推文,比起伊斯兰国,基地组织在社交网络上的作为实在难以与之等量齐观。
基地组织确实在衰落,但是它并没有完全消失。虽然比起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的策略确实相形见绌;但是最近看来,AQAP也在谋求复制伊斯兰国的模式,通过社交网站从海外招募“圣战者”。现在我们无法确定基地组织是不是真的在“闷声发大财”,但当面对这个曾经制造了911的组织时,不管它如何衰落,我们永远也不能掉以轻心。
Byman, D., & Williams, J. (2015). ISIS vs. Al Qaeda: Jihadism&#8223; s Global Civil War. The National Interest, February, 24.
Merriam, L. (2011). The Al Qaeda Brand Died Last Week. Forbes Magazine.
Cronin, A. K. (2006). How al-Qaida ends: The decline and demise of terrorist group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31(1), 7-48.
Jenkins, B. M. (2012). Al Qaeda in Its Third Decade. Rand Corporation.
Zelin, A. Y. (2014). The war between Isis and Al-Qaeda for supremacy of the global jihadist movement. Washington, DC: 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
Watts, C. (2015). Al Qaeda Loses Touch: ISIS and Future of Terrorism. Foreign Affairs.
Katz, R. (2014). Al-Qaeda and the Islamic State: Gaging Failure and Success in Online Jihad. Inside Blog on Terrorism& Extremism.
题图:A carnival float depicts a writing 'terror competition' underneath skeletons with turbans and the writings IS and Al-Qaida during the traditional Rose Monday carnival parade in Duesseldorf, Germany, Monday, Feb. 16, 2015. The foolish street spectacles in the carnival centers of Duesseldorf, Mainz and Cologne, watched by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are the highlights in Germany's carnival season on Rose Monday. (AP Photo/Frank Augstein)
指圣战者发动的游击战以及各种伊斯兰恐怖主义。
圣战,又称吉哈德,是一个被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污名化的词语。其在伊斯兰教的本意其实是“做出一切努力”或“竭力奋争”的意思,什叶派及苏非主义的穆斯林权威人士将圣战分为“大圣战”及“小圣战”,“大圣战”是指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小圣战”则指战事。
阿富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
塔利班本意指”学生“,该组织于1994年兴起,从1996年至2001年底被推翻前,曾统治阿富汗大部分地区。此后塔利班分子仍在阿富汗与新政府及多国部队对抗,更把战火蔓延至巴基斯坦。
索马里青年党
基地组织在索马里的分支。
索马里青年党是活动在东非国家索马里的一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组织,它支持恐怖主义头目本·拉登和盖达组织,并不断在索马里和索马里边境国家,如肯尼亚、利比亚、乌干达等地制造恐怖主义事件,屠杀平民,意图推翻非洲联盟和索马里政府,该组织目前主要控制了索马里的中南部土地。
rtgergreerg
安瓦尔·奥拉基
基地组织也门分支的头目。
安瓦尔·奥拉基是美国公民,在基地组织对外招募和恐怖活动策划中起核心作用。由于善于使用各种网络手段进行自我宣传,安瓦尔·奥拉基常被称作“互联网上的本拉登”。2011年,在无人机攻击中身亡。
伊拉克战争
2003年美英联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一次战争。
布什曾经宣称伊拉克境内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将本次伊拉克战争列入全球反恐战争的一部分。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被推翻,美国开始了长期接管伊拉克的历史。2014年,美军从伊拉克撤出后,伊斯兰国突然崛起。
无差别的恐怖袭击
指扎卡维对什叶派和逊尼派都进行攻击。
扎卡维因为其对逊尼派的攻击屡次被基地组织警告,因为基地组织担心扎卡维的行为会损害他们在伊拉克逊尼派的基础。然而,扎卡维却将这种行为看作是宣传残忍的恐怖手段的良策。
叙利亚内战
2011年开始持续至今的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的冲突。
叙利亚内战不仅仅是政府军与反对派的对抗。大量的圣战组织视叙利亚混乱的局面为发展的契机,纷纷投入内战。其中努斯亚阵线便加入了反对派,参与与政府的作战。叙利亚内战还直接为伊斯兰国的崛起提供了必要条件。
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
伊斯兰国首领,现任伊斯兰国“哈里发”。
加入伊斯兰国之前,巴格达迪是一所清真寺的阿訇。2010年,巴格达迪成为了ISI的领袖。2013年,巴格达迪合并了多个组织,宣布伊斯兰国成立,并且向“老东家”基地组织开战。
基地组织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建立,苏联撤军后,基地继续存在,并制定了领导圣战的新目标。
本拉登转移至苏丹,并给予北非地区圣战组织以资金支持。
本拉登撤离苏丹回归阿富汗,此时塔利班也正于当地崛起。
2001年至2002年
911事件后,美国进入阿富汗,对基地和塔利班作战,基地组织在美军的打击下变得越来越松散。
伊拉克战争爆发,伊斯兰国的前身在伊拉克成立,并宣誓效忠基地组织。
基地组织分支制造了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是911以后基地组织在西方国家实行的又一严重恐袭。
本拉登在美军于巴基斯坦的一次特别行动中被击毙,基地组织失去了精神领袖。
叙利亚内战爆发,伊斯兰国的前身组织和基地都参与到了战局中。
2013年至今
伊斯兰国脱离基地组织,正式宣布成立。并与基地组织开始了广泛的对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斯兰文明的衰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