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造和谐社会 视频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陈元方对甲

(10人评价)
评价文档:
相关文档推荐
初中语文审核员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
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能较
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
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
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
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
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
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
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段)。  
(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
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
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
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
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
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
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
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
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
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
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
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
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
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
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
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应和hè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第 1 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 2 至 7 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 8 至 10 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
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
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
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
天的山、水、太阳。
3 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
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 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 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
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 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
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6 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
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
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2 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
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
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
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
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
笔端流淌出来的。
2.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教学反思:
2.济南的冬天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 人背书片断
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
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
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2 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
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
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
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
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
3 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
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
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写出动人的雪态。
4 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
“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
远山的特点。
5 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
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
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
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
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
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
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
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
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
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
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1.课后练习第一、2
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教学反思:
3.雨的四季
教学目标: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4.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欣赏文章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在朗读中
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教学设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
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 分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雨丝画面,配乐)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
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 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
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
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四季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呢?
(学生听读)
同学们听后,定会发现作者很喜欢雨,他是怎样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呢?(通过对四季雨景的
描绘),这四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老师最喜欢“春雨图”,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它。
分析“春雨图”: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背背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
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
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
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是一幅雨中即景图,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在欣赏配乐朗诵时,我发现有些同学都被那美情朗读陶醉了。不过,我想,我们同学
也能读,而且会读得更好。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同学们最想听谁读?)在听的同时,注意看看作
者是否也给我们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图?写了哪些景?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你可在文中找关键词
句。(师生共同欣赏“春雨图”):
一场春雨过后,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确切地说,这是一幅春雨后景观图,春雨“润物无声”“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场春雨滋润后,整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来,把你的
五官都调动起来,我们看到树木睁开明亮的眼睛,我们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声,我们嗅到空气中芳甜
的气味,置身其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雨的功劳啊!在这里,
作者对雨充满了喜爱之情,把春雨写得亲切可爱。这段文字我最喜欢“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
在诱惑着你的鼻子和嘴唇。”我忍不住作个深呼吸。(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段文字)
同学们可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夏、秋、冬雨图。(师生共同欣赏其余三幅图)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夏雨图:夏雨有什么特点?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
教师小结: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
秋雨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
教师小结:“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此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与凄凉,更没有
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的伤感。
冬雨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冬雨和南国的雪?用了什么手法?
教师小结:冬雨自然、平静给人带来异样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点到来。
归纳总结:王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也可说是“文中有画”了,作者抓
住四季雨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四季雨人格化了。如果说春雨是一个娇媚的少女,那夏
雨可就是一个泼辣的大嫂了;如果说秋雨是一个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那冬雨可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
老妇了。作者在这里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1.体会情感
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可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
条线索,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来吗?
喜欢(美) 爱恋(活力、滋润、流动)
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齐读第
作者也曾说过:“我好像是属鱼的,因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适起来,情绪进入那种静谧的
活跃,灵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润了。”这与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心是分不开的。
2、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五、延伸拓展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
忆,作者对雨的感受始终没有变化,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
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朝廷,对雨的感受自然会发生变化。
听雨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一是悲苦、惆怅莫名,
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课外可阅读《语文读本》第三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其中作者写了自己在大陆、台湾听
雨的不同感受。
六、课后练习:请抓住某景物特征写一段文字,200
七、结束语
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
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
用心观察自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教学反思:
4.古代诗歌四首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
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给生字注音(10
2.试读课文(3
3.划分各首诗歌的朗读节奏
4.了解作者和作品
[教学要点]《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
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观沧海》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2)作品简介
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汉献帝建安十
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
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
这首壮丽的诗篇。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
(2)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3.整体感知课文
①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补充内容:
②难点点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
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
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4.合作探究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提示: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
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
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
魄。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
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
怀。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难点点拨: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
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当时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纺一
北方,如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实现荡平宇内,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了)在踌躇满志的时候,
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阔大胸襟。
5.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
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
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
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6.背诵全诗.
三、《次北固山下》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
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
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题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
它是一首抒情诗。
2.介绍律诗的有关知识:
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押韵,每联的尾字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颔联、
颈联一定是对偶句。
3.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4.合作探究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a、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b、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5.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
教学内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2. 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
4.背诵全诗
二、《天净沙 秋思》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代四大戏曲作家。
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
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
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之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来,人们
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仅用
28 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划分这首散曲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
(1)《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点拨: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
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哪句可以作为点睛之笔,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断肠人在天涯提示: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
150 字左右
4.背诵全诗.
三、布置作业
1.默写诗歌《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教学反思: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
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二、活动一:
(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
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
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
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
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
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
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
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
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王羲之“之”字写法、“台阶”你可以想到什
三、活动二:根据以上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一)练习话题
1:我惭愧。
1.公式:具体心理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
2.注意:(1)是什么原因惭愧?(2)惭愧时是什么表情?(3)惭愧时是什么心理?
3.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我惭愧。我站在老师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火烧火燎的,两只手没处放了,只是无
意识的拧着衣角,两脚无力的支撑着身体。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儿都有。
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班干部,我却做出这等丢人现眼的事儿,我对的起谁?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学
校里的老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寻着,如果有个缝儿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
(二)练习话题
2:既喜欢又讨厌的同桌。
1.公式:具体人物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雕刻
2.注意:(1)喜欢到什么程度?
(2)讨厌到什么程度?(3)为什么会有这样两重情况?
3.学生练笔、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我以后就是你的同桌啦!”她边说边习惯性的搔着后脑勺,脸上挂着笑。我大吃
一惊,“和你同桌?”她耸耸肩,一脸无辜。有谁不知她是班上最大胆最调皮的女孩儿呢?我有点畏
日子过的很快。印象中,每天晚自习铃声响起时,她就会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点点头,马
上双手捂住耳朵。不一会儿,耳边骤然响起:“组长收数学作业。”其声如雷霆乍惊,即使最懒的同
学也会乖乖地交上作业。
四、活动三:拓展延伸。
我们在刻画人物,描写事物运用“三步走”策略可以做到具体生动,但是要写出文章的神韵,还
远远不够。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大胆夸张,来点叛逆。范文:
已知:数学卷
2 张,语文卷
2 张,物理、化学卷各
1 张,英语卷
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因为:一天
24 小时,在校上课学习时间
9 个小时,睡觉休息时间
8 个小时,吃喝拉撒、路上
2 个小时,数学卷
2 个小时,语文卷
2 个小时,物理化学卷
2 个小时,英语卷
2 个小时。
所以:总共需要
27 个小时。
结果:在眼皮打架之前不能完成。
2.巧妙悖论,来点幽默。范文:
那个“络腮胡子”可谓“绝顶聪明”,该长胡子的地方没长,不该长的地方却大把地长。推着的
那辆自行车也是很特别,除了铃铛不响,什么都响。
3.准确扑捉,画一副漫画。
范文: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丝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4.学以致用,历练身手。
五、总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除了引人眼球的标题,一锤定音的开头,回头百媚生的结尾外,
还要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体立意等诸多方面。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运用
语文,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六、作业:以“他在娘的脸上亲了一下”为话题,写
150 字左右的片段。
5. 秋天的怀念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母爱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
一、揭示课题,铺垫情感
1、(出示轮椅)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生:轮椅)
师: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预设:残疾人、坐轮椅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
(出示史铁生照片)变点击课件,边激情讲述: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遗憾
的是,在去年的
12 月 31 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出示——合欢树片段默读)
3、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看来这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49 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走进他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
二、读课文,指导读书读出味道。
1、请大家先把课文读一遍,读书时,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课文时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师:有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哪一部分都可以。在他读书的时候,我们大家要仔细听,一会儿
我们要对他读的作出评价。
师: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哪一个层次?
(面向学生):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其实,到底什么叫有感情呢?对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按自己的理解去读,
读出自己的个性,我想就是有感情了吧!
2、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课题——秋天的怀念,你感觉应该怎样读呢?怀念的是谁?为什
么是“秋天”?(师生再读课题)怀念母亲什么呢?
(要求学生连贯表达,从题目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作者怀念母亲是当然的,母亲的一句话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
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娘俩指的是——
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板书:儿子、母亲——好好儿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那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说这句话的?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
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
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细致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的脾气暴怒无常?
生:突然、砸碎、猛地、摔
师: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
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
4.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
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
5.讨论:你们多大?21
岁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知
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板书:苦)
6.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的苦你会去劝他吗?怎么劝?(学生发言)
7.那么他的母亲是怎么劝的呢?别着急告诉我,看看母亲当时自身的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
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
口吐血……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8.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
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
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
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落脚点回到“为了儿子着想”)
小结:那么,母亲是怎样强忍痛苦一切为了儿子,给儿子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呢?下节课我们再
来进一步走进母亲的“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
继续探讨母爱的内涵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
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 “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何不说了?
(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
①母亲“扑”过来,“扑”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跑、走、抓)这里为什么用“扑”?母亲扑住的
究竟是什么——(和儿子在一起。母亲不想看到儿子伤害自己,有轻生的念头。)带着这种感情读这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②“抓住我的手”,仅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吗?还有什么呢?(好好儿活。抓住我的心,怕
我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好好儿”)
③“忍住哭声”,母亲仅仅是忍住哭声吗?她还忍住了什么?再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呢?(忍住
了自己的病痛和儿子的不幸带给自己的双重打击)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重点体会“活”)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出示两段话,对比读)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2)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这个“悄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4、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自己“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
21 年的瘫痪的儿子,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板书:苦)可无论如何还要
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总结:读到这,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
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
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四、探讨爱母的怀念
1. 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
还未成年的女儿……”)
(课件出示)“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2.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但后来儿子读懂了母亲还未说完的话,大家懂得母亲想说什么吗?
3.母亲去世后,作者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精彩,他的一生并
不长,但却是光辉的一生。
4.儿子懂得了母亲的用意,但母亲却不在了,这让作者陷入了不尽的怀念:
(课件出示一怀念母亲的选段)
师: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儿子“好好儿活”,正是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离去,才铸就了儿子辉煌
的一生啊!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四、思考:同学们,今天我们带着感动读完了这篇课文,想一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仔细的品
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秋天的怀念
教学反思:
1、了解作者和常见的文体。
2、掌握常见的音形义。
3、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手段:多媒体
一、看公益广告《帮母亲洗脚》,您感受到了什么?
二、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常见的文体。
2、掌握常见的音形义。
3、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三、介绍作者和文体。
莫怀戚,1951
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
年毕业于四川
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
《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四、给多音字注音并齐读两遍并勾勒解释。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lèi 劳累 léi
熬:忍受,艰苦支持。文中指母亲又挺过了一个冬天。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形容水波十分明净;
五、朗读课文。
六、找文章的故事人物、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
七、作业:抄写读一读、写一写、多音字解释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教学手段:多媒体
一、复习归纳事件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
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
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
“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
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 是走小路吧!”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三、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
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
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
从头开始。正该抖擞精神,以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四、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
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2、“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
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夸张、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
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形象上看,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
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五、作业:完成练习册
教学反思:
7、散文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
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
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
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
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
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
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沙子》、《沉船》等。曾获
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
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二、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磁带),学生仿读。(范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范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
(师:)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朗读一下试试。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
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
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2:)“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
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2、理解内容
三、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
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
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
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四、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 “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 “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3、体验反思
1:)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
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2:)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
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
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背诵课文《金色花》,准备朗诵比赛。
2、预习《纸船》
第二课时 荷叶 母亲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真高兴今天能和聪明的你、活泼的你、爱思考的你共同学习,学习伙伴我给大家
准备了一份礼物,虽然礼轻但情重,不知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生答)但我有一个小小要求,请欣赏
后用一句话来表达这礼物的情感。
请听阎维文的《母亲》)------生谈
歌唱家用歌声来传递母爱,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冰心奶奶有是怎样用语言来传递这浓浓的母爱呢?
下面,让请我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荷叶
板书课题)
多媒体播放冰心画像及简介(2
分钟)冰心同学们了解吗?请学生介绍,老师补充。本文的体裁是什
么?同学们针对散文,你们认为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听读:(过渡语:下面就让进入第一步读,这是一篇散文诗它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转向学法具体
指导),因此读时要读出节奏,情感,以及把握内容。)首先,让我们来听读,在听读时(1、请你
们那起笔勾画出难点的字或词并校正。2、注意体会朗读时的语调,及感情的变化。即朗读要求:
2、比赛朗读:(过渡语:刚才,听了名家的朗读,我发现同学们被陶醉在其中,那你们想不想模仿她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美美地读呢?(生答)好!下面,让我们,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来一个比赛读,
(女生读一自然段,男生读一自然段
9 自然段齐读)看谁读得好!点评(组织学生从感情、声音、停顿、
语速、语调和重音等方面进行点评)
并思考以下问题:看谁更聪明。
(1)、文章的标题是荷叶
母亲这些字眼在文中哪一段落出现,其它的段落又是主要写什么景?开
头就是写的就是写它吗?不是,而是什么呢?请边读边抓关键的一些动词进行梳理归纳。(进行抢答)
红莲贯穿全文,而且是全文着力描写的重点是看红莲部分。
(2)有人认为“荷叶
母亲这个标题不是冰心自己取的是编者加的,不好,应该改为红莲,请谈谈
你观点,并注意从文中找依据。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读,我们读出了浓浓的爱意,读懂了这篇文章是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先
写父亲的朋友送莲,引起我忆自家院里的莲花,重点写看在风雨中的红莲变化,即荷叶护红莲的情景,
自然就联想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
那么全文采用的写作手法借物抒情
三、纵情的读,
(师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也一定会很欣喜地发现这一篇景美情美美文,(本文重点写
看在风雨中的红莲变化,即荷叶护红莲的情景,我呢!将它改写一下,我读一下,(半夜里听见雨声,
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那一朵红莲立着。仍是不适意——徘徊了
一会子,大雨接着就来,那朵红莲被打得欹斜。我不敢下阶去,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
在母亲旁边———回头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
尽了!雨势不减退红莲不摇动了。雨点打着,只能在那荷叶上面聚了些的水珠。)
同学们边听边用笔将
4、5、6、7,省略的字或词语注上。
师问:比较一下,认为哪一个美,好!下面就请自由地读,边读边找出你认为景美的语句细细品尝它
的醇香。(学法提示:在品时抓关键词,从描写角度修辞,用词,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先在四
人小组内分享,在书上作旁批。
1、下面小组代表汇报。
A 找出美的语句
B 说美,让我们共享。(学法提示:在品时抓关键词,从描写角度修辞,用词,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
C 读美!(一人读或同桌读)或叫其它也喜欢这个语段的同学站起,用美的声音来表达着爱。
点评(组织学生从感情、声音、停顿、语速、语调和重音等方面进行点评)
师小结“文句的优美,离不开极富表现力、饱含情感的关键词句,以及它的点缀
2、刚才同学们品的是景美,那它的写情美方面呢?同学们,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如果你能再用
心朗读,你那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就会更加明亮起来!
下面小组代表汇报。
A 找出美的语句
B 说美,让我们共享。(注意学法的提示并注意抓关键词,从描写角度修辞,用词,表达情感等方面
进行赏析)
C 读美!(一人读或同桌读)或叫其它也喜欢这个语段的同学站起,用美的声音来表达着爱。
点评(组织学生从感情、声音、停顿、语速、语调和重音等方面进行点评)
四、拓展延伸(师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品析我们已经被荷叶母亲勇敢无畏的的壮举和对红莲深深的所
A、下面展开想像的翅膀,假如你是文中的“那朵红莲”, 你会对荷叶母亲说些什么?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在班里谈感受。写在黑板上
B 我们被荷叶母亲的伟大所感动时,现实生活中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请听一则真实的故事,(师
讲)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无私伟大,他们爱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母爱的滋润,借
此机会,倘若将这束鲜花送给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生说)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五、教师小结:
六、板书设计: 荷叶
教学反思:
8、《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质疑问难。
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导入设计: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
同学们,其实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
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和他们交个朋友。
2.作者、作品简介:
(1)刘义庆刘义庆(403—约
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
8 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
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
21 年死于建康(今南
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
是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年~公元
581 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
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
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
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三、学习新课: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
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
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
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
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
“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讨论: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
2.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五、课堂总结: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
现出了不俗之才。
六、布置作业:
1.当咏出喻雪佳句后,谢太傅全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反应?
2.请你体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
《陈太丘与友期》
一、复习检查:背诵、翻译课文。
二、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谢道蕴这个才女,这节课我们将认识陈元方这个神童。
首先看看标题怎么理解,陈太丘不是人名,太丘是地名,古人习惯用姓氏加官名或地方名称来作为对
人的称呼,相同的还有苏东坡,期是约定,综上所述,标题意思是一个在太丘做官姓陈的人和朋友有约定.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
2. 学生小声跟着读,注意节奏的把握。
3.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字句
1.快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2 个学生质疑字句,师生共同答疑 。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①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乃:才)
②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
委:丢下,舍去)
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顾:回头看)
④区分尊君(尊称) 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五、研读课文、讨论探究
1.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客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过中不至”。(可见我们做人要讲“信”讲“礼” 。)
2.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聪明 机智)
3.可我们也发现了文章结尾客人已经主动道歉,他仍然入门不顾,是否礼貌?( 同桌交流看法。)
六、拓展延伸
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
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
谈你自己的认识。
(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
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
补充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7、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8、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的字词练习。
2.完成基础训练作业。
1. 交流耳闻目睹或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
2. 明确何为快乐,理解快乐的理由,理解快乐的因人而异,因时境而异。明确如何在生活、学习等方
面实现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流耳闻目睹或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
难点:明确何为快乐,理解快乐的理由,理解快乐的因人而异,因时境而异。明确如何在生活、学习
等方面实现快乐。
导入:各位同学,你们都过得快乐吗?快乐的,请举手!(请某位同学开始统计人数)不快乐的
举手!不知道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举手!(请统计者念出数据)可见,快乐和不快乐的都占极少数,
大部分同学都不能肯定自己是快乐还是不快乐。今天,我们就围绕“快乐”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和写作。
现在,就请几个觉得快乐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别忘了把快乐的原因讲清楚。
请大家在听的时候想象一下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和滋味。
指名学生描述,其他学生听、记。
各位同学现在是不是都很想把自己经历过或耳闻目睹的难忘一乐讲给大家听呢?那么,为了你的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描述更精彩更有条理,还请大家耐住性子,把它们用文字或者简笔画表现出来吧。请大家尽可能描写
出快乐的个性化表现形式。写画好后,可别藏着,一定要让同学分享一下你的快乐。
1.学生写作。
2.交流分享。
分享了几个同学的难忘的快乐之后,有的同学一定很想弄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快乐或不快乐吧?
那么就请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分析一下这个原因对你的生活、学习、交友等方
面有什么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你愿意继续享有这种快乐呢?还是陷在这种不快乐中不愿自拔?最后说
说你的打算。然后我们再集体交流。
我们了解了几位同学的心情,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快乐,关注了某些同学的苦恼。我们也就更能明
白,我们同龄同学之间可以有许多的共鸣,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感悟。现在大家可能都想就“快乐”
这个话题正式写成一篇作文了吧。先别着急,我们下节课还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要欣赏,欣赏完了再
写,可能会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上突破自我,达到一个新的作文水准哟!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1、永远记住,你需要别人的尊重,和别人需要你的尊重一样多。那些要求你改变自己才能和你做
朋友的,可能对你并没有多少尊重。当你需要朋友在身边的时候,她很可能并不会出现。
2、当你考虑改变自己去取悦朋友的时候,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些变化是我想要的吗?我是该变化
了吗,还是现在的我就挺好?她希望我去改变吗——如果是,那么这份友情比我本人的个性还重要吗?
古代交友故事:
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与庞涓同窗学艺,结为至交。两人学成先后下山,老师暗示孙膑,
说庞涓心胸狭窄,不可深交,孙膑却不以为意。庞涓知道孙膑才智超过自己,心存妒忌,惟恐孙膑会
严重威胁自己的地位,就起了谋害之心,暗中诬陷孙膑私通外国,将其刖足黥面。善良的孙膑被蒙在
鼓里,在双膝膝盖被割去的情况下,还全心全意地为庞涓默写《孙子兵法》。直到庞涓的一位家丁仗
义执言,孙膑才获知真相,如梦初醒。后来,孙膑诈疯逃出魔爪,最终报仇雪恨。正因为孙膑误交了
庞涓这样的恶友,虽然逃脱一死,但毕竟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武则天时禁止天下屠杀牛羊捕捉鱼虾,张德因其妻生子,私下杀羊宴请同僚,也请了杜肃。杜肃
赴宴后表面上很亲热,散席后却偷偷带回一个肉饼,暗中向武则天告密。武则天问明情况后,宽恕了
张德,并对他说:天下禁杀,红白喜事不在其中,不过,你今后交朋友,应该有所选择。说罢,将杜
肃的告密奏章公之于众,杜肃臊得无地自容,满朝文武都欲“唾其面”。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赌博。他
的好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他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地规劝忠告,
终于使韩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他把张籍引为生平第一至交。
君子之交,同志之道。在一起生活学习时间较长的同学朋友,必然会因相互了解的日益加深和志
趣 、追求、爱好等方面的相近或兼容而建立起一种较特殊的关系,这就是一种在“志同道合”基础上
的友谊。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唐朝大诗人李白与杜甫的友谊;马克思与恩格斯
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友谊;音乐大师贝多芬与舒伯特的友谊等都是志同道合的深厚友谊的典范。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张咏和寇准是好朋友。当寇准要做宰相时,张咏却对同僚说“寇准奇才,可惜学术不足”。并直
言劝说寇准“《霍光传》不可不读”,劝寇准不要做霍光那样不学无术的人,寇准顿然大悟,勤奋学
习,后成为一代名相。真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能这样直言
二、向朋友展示自我
班上组织一次活动,向同学展示最好的自己。活动结束后,将活动中的自我介绍写成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
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
学生学会写作。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分析教材,准备
PPT 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
尝隔壁家的枇杷,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
体味童真与童趣。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简介作家作品
1.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
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
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
800 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也是
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
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
把《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
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了解文意
2.正音正字
3.学生结合标题和文章内容,探究写作思路
明确:从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
篇课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大致包括“百草园”和 “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找出写“百
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段和过渡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8 自然段
2.小组合作探究:
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
明确: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
优美的景物——乐景
美女蛇故事——乐闻
雪地里捕鸟——乐事
③百草园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样匠心独运,把景物描写清楚传神的?
明确:a.写景顺序清楚;(先概说:静物
动物,后细说:动物
b.写景既抓住景物特点,有符合儿童心理; c.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
④文章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⑤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说说这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
们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五、小结,布置练习
1.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
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参加过的一种活动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紧扣“我的乐园”来写,充溢着生机和活力慢慢地,“我”长大了,
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被送进了“三味书屋”请大家齐读第
9 自然段。
请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畅谈读此段的感受
明确:“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都无从知道”作者连用了几个表推
测语气的“也许”,说明 “我”不知道被送进私塾的原因作者其实并非不知道,之所以这么说,是为
了表现“我”我对百草园的深情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
的覆盆子和木莲们!”流露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留念。
二、师生共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部分的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
①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私塾教育?其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的学校教育吗?
③课文一二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文章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3.小组交流展示
①选取了三个片段,真实地再现了私塾教育提问“怪哉”虫一事,可以看出私塾教学内容的陈腐
落后;到书屋后面小园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反衬私塾教学生活的单调;偷着做游戏、画画儿,
进一步表现出私塾教学效果的低下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教育的不满,及对大自
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和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②要肯定私塾教育在历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它存在的价值,又要看清私塾教育的不足
对现代的学校教育也要辩证的看待。
③结合课后练习一分析,认同第三种看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前后描写没有形成对照,他们在叙
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
④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及
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三、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
四、课堂小结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副画,那么童年是其
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我们学习本文,不仅从鲁迅烂
漫的回忆中感受了童真的美好,还可以学到作者高妙的写景叙事的技巧。
五、布置作业
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以“从……到……”为题,写两个生活片段。
教学反思: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0.再塑生命的人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 培养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  
4、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谊。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质疑研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
一、导入:(幻灯片
19 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了解海伦(幻灯片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一岁半
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 文 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
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 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
1904 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
的海伦的自传(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二、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
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展示文题(幻灯片
海伦o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
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
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
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o莎莉文o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
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
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
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
心。(幻灯片
4、5)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幻灯片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这篇课文选编自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
《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
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文章结构(幻灯片
第一部分:(1-13)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第二部分:(14-21)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  
第三部分:(22-39)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个抽象事物。  
五、解决生字词(幻灯片
搓捻 繁衍 迁徙 觅食 譬如 栖息 小憩 遨游 花团锦簇 冥思遐想
六、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幻灯片
9—18)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七、人物分析(幻灯片
安妮·莎莉文老师:爱海伦,有责任心,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做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启了海伦思维、情感、智慧,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海伦:有毅力,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好学聪明,悟性极高,情感丰富。  
八、课题的理解(幻灯片
再塑生命: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2.让“我”回到了自然,理解自然;  
九、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o凯勒的生命。爱,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海
伦·凯勒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聪明、好学、情感丰富,悟性高,也必将激励我们前进。  
思考以下问题,欣赏海伦的文字功底:(幻灯片
1.作为盲人的海伦是怎么知道“天空乌云密布”?试着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4.小海伦在暴风雨前夕独自一个坐在树上心情如何?莎莉文小姐在什么地方?请结合 文中的语
句回答本题。
十、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中心(幻灯片
20、21)  
十一、拓展性学习:(幻灯片
22--27)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由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补充)  
十二、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幻灯片
教学反思: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认识生字,能够正确读写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⒈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
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及字典工具书。
课时安排:1-2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交流读书感受,引入课题。 2.浏览,导语',理解目标。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窃'字。
2.查字典,说出,窃'字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3.自由读课文。如何理解,窃读'一词?在课题旁做批注。
4.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回答。)
5.小结:原来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经历。
三、再读课题,大胆质疑
1.再读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问题的大致意思进行板书。(问题预设:,我'为什么要窃读?我是
怎样窃读的?,我'窃读的感受是如何的?)
3.过渡: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请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
文,划出相关语句,并做上批注。
四、品词析句,积累内化
1.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教学。
(1)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①指名回答,引导出示相关句子。 ②再读这些句子,在书上写下你的感想。
③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赏析关键词句。(教学预设:挤、钻、贪婪;我像一匹饿
狼,贪婪地读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