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员工加班问题,其实是一个伪问题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应不应该加班 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1. 写下你的个人目标;  2. 把它分解成3-5项核心能力。亦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必须具备的能力。  3. 每天记录工作日志,在每一项能力后面,写下你所积累到的经验。  4. 定期检查、复核,观察自己在这几项核心能力上面,有没有突破性的进步。  如果答案是肯定,亦即你的工作跟目标一致,那么我想,对你来说,不存在「加班」的困扰 —— 因为你正在做的,就是自己所愿意做的事情。  如果答案是否定,那么,可能你的工作,跟规划并不一致。  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尽可能缩短工作时间,节省出自己的时间,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如果你是管理者,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我的下属们,是在「帮我」做事情,还是在「一起」做事情?  如果没有回报,他们还愿不愿意继续做下去?  我能够带他们,是因为行政权力,还是因为他们信任我?  弄清楚这些,「应不应该让下属加班」这个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最后,总结一下。  根本不存在「加班」这个概念,也没有所谓的「平衡工作和生活」,因为对真正游刃有余的人来说,工作并不是谋生的手段,它就是生活本身。
3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周末该不该加班其实是一个伪问题,那体育人呢?
  圈哥笔记
或许,根本不存在「加班」这个概念
  文 / Lachel
  来源 / 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很前阵子,有篇文章,叫做《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转得很火。
  可能有些朋友已经看过了,这里还是简单介绍下大意:
  企业要做大,就要有狼性,提倡加班、奋斗,提倡同甘共苦。宽容者死,不宽容者生。
  文章出来之后,朋友圈里有不少创业者转发,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也陆陆续续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年轻人究竟应不应该加班?
  我想先讲讲自己的经历。
  去年,朋友圈流传着一个段子。标题叫做:如何用一年的时间,获得三年的工作经验?
  点开,就两个大字:加班。
  很多人觉得搞笑,但是,这的确说中了我的经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还不错的数字营销公司做创意。第一天上班就被镇住了:规定的下班时间是7点,到了7点没人动,直到9点才陆陆续续有人下班。
  刚入职一个月,有一次,加班到10点多,把客户要的方案做完,发给AE,匆忙收拾东西下班。
  当时住得比较远,地铁快停运了,于是打车回去,差不多要20分钟。
  快到楼下,手机震了一下,AE说:客户又变了,辛苦你改一下,改完就好了。
  我在车里沉默了半晌,对司机说:
  师傅,麻烦您开回去,到刚才上车的地方。
  这很可怕吗?一点也不。因为,在后面的日子里,这种情况,简直就是常态。
  尤其在比稿的时候,连续一个星期熬夜到3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所以,那几年,几乎都没怎么出门 —— 周末能睡觉就不错了,谁愿意出门啊。
  后来,跳槽到互联网,进了一家创业公司。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可怕。
  做数字营销时,虽然工作量大,但好歹手上只有两个客户,事情还比较顺,慢慢的就适应了。但在这家公司,手头上同时跟着3-5个项目是常事。
  你要不断地在项目之间来回切换,记住所有的细节和条缕。
  这不但会榨干时间,还会榨干你的脑力。
  所以,那段时间,自学了大量项目管理的的知识和实践,就是为了能够管好团队和多线项目。
  直到现在,我的生活作息都很不健康,社群里的朋友都知道,我基本很少在2点前睡觉,一般都要到3点。为什么?就是一直以来的习惯造成的。
  —— 但是,也因为大量的加班,我积累到的经验,经手过的项目,比起别人,要多一半以上。
  在这些项目经验中,获得的思考、洞察和试错的机会,更是难以替代的宝贵财富。
  如果说我跟同龄人相比,稍微有一点优势的话,都归功于这种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
  所以,和一些线上认识的朋友见面时,他们都会有点吃惊。因为我看起来,比他们想象的,要年轻一点。
  他们会问我:你是如何拥有那么多的经验,写出那些文章的?
  每每这种时候,我就会告诉他们:
  加班加出来的。
  我说了这么多,是想表达什么呢?是想告诉你「加班很好,你应该加班」吗?
  当然不是。
  因为,「应不应该加班」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问题,不应该去问任何人,而应该问自己。
  「应不应该加班」并不重要,「能否高效完成工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
  是你希望从这份工作中得到什么东西。
  这才是你判断「要不要加班」的唯一标准。
  人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清醒的自我认识。但这却也是最困难的。
  我前面讲的经历,都是在说加班的好处 —— 但这些好处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加班吗?
  不是。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从数字营销出来之后,考虑转行的那阵子,有过一段时间,在思考后面的职业规划。
  为什么后来选择了互联网?就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喜欢的是高节奏、高效率、快速响应和行动的工作模式 —— 因此,我不可能去传统企业,因为它们在我看来,太慢了。
  所以,加班也好,学习也好,乃至成长、自我提升 —— 这些东西,本来就不需要去坚持,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我所倾向的东西。
  也就是说,加班不是一种外界的压力,而是我达成目标的一种方式。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
  不要去考虑「要不要加班」,而应该去考虑「我想要什么」,然后,再看看「加班」这个方法,在不在达成目标的必经之路上。
  有个朋友跟我聊过一个故事。
  他们公司的CEO,曾经到硅谷学习过,回来后,在公司里推行过一段时间的「弹性工作制」:不追求绩效,不打卡,不加班,员工自行提交目标,并对工作负责。
  我问他:后来怎么样了。
  他说:倒是没有死,只不过过了半年,老板又悄悄改回了原来的模式,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这种现象非常常见。为什么许多国外的企业,能够做到「灵活」「弹性」「人性化」,但国内的企业,却不得不用高压的政策和制度,推着员工前进,强迫员工加班?
  是因为国内员工的素质不如国外吗?
  当然不是。
  本质上,是因为这些企业管理者,忽略了极其重要的一点:认同。
  我在几门管理课程中,都多次强调过:组建团队做项目,最最重要的,不是能力,也不是经验,而是看员工对团队的目标是否认同,是否愿意为项目贡献力量。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可能是升职加薪,可能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可能是跟更多的人打交道,可能是专注于感兴趣的事情,可能是做出「影响许多人」的产品……
  诸如此类。
  真正能够给予一个人动力的,绝不是物质奖励,而是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所以,只有当个人目标,跟团队目标,调整到同一个方向时,整个团队才是有效的。
  在这种情况下,团队甚至会怎么样呢?会主动地去加班。
  这不是虚构。我的前公司,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我们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周末,会有人主动在群里问:今天谁去公司?一起吧。
  没有人要求,没有任何奖惩。甚至,他们干完了活,会主动跟我说:我的事情干完了,有没有别的可以做?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主动?因为,宅在家里也没事干,还不如去公司多干点活。
  他们的原话是:「看着大家的心血一点一滴在实现,特别有成就感。」
  这是怎么做到的?不是因为奖金,也不是强迫,而是因为,大家认同这个目标。
  对他们来说,工作不仅仅是工作,它有着更丰富的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是事业,也是生活。
  但是,很多老板,不会去思考这一点 —— 或者说懒得去思考。
  他们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呢?威逼利诱,强迫员工加班。
  这是最简单的做法。它不需要考虑人性,不需要一个个地沟通,付出的成本最低。
  但同时,这也是最偷懒、最低效的做法。
  更好的模式是什么呢?是要把员工和下属,当成伙伴,大家一起为一个目标努力,而不是当成工具。
  无论你是执行者还是管理者,这都是必须具备的意识。
  最后,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究竟应不应该加班?
  我想分两部分来讲。
  如果你是员工,不妨这样做:
  1. 写下你的个人目标;
  2.把它分解成3-5项核心能力。亦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必须具备的能力。
  3. 每天记录工作日志,在每一项能力后面,写下你所积累到的经验。
  4. 定期检查、复核,观察自己在这几项核心能力上面,有没有突破性的进步。
  如果答案是肯定,亦即你的工作跟目标一致,那么我想,对你来说,不存在「加班」的困扰 —— 因为你正在做的,就是自己所愿意做的事情。
  如果答案是否定,那么,可能你的工作,跟规划并不一致。
  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尽可能缩短工作时间,节省出自己的时间,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如果你是管理者,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我的下属们,是在「帮我」做事情,还是在「一起」做事情?
  如果没有回报,他们还愿不愿意继续做下去?
  我能够带他们,是因为行政权力,还是因为他们信任我?
  弄清楚这些,「应不应该让下属加班」这个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最后,总结一下。
  根本不存在「加班」这个概念,
  也没有所谓的「平衡工作和生活」,
  因为对真正游刃有余的人来说,
  工作并不是谋生的手段,
  它就是生活本身。
  写在最后
  “圈哥,你说了这么多,那咱们体育人该不该加班呢
  “当然不要加班啦
但,体育比赛都在假期、体育培训都在周末...好了,快去加班吧
  越到周末可能越忙,这确实是所有体育人一大苦事。
  可体育本就如此,谁让我们热爱体育呢!
  除了心底对体育的热爱,能近距离观看比赛、接触球星更是体育行业的一大福利。此外,国家政策对体育行业的不断扶持、民众对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未来体育行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呢!
  所以,体育人,与圈哥一起加油吧!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所以,你周末加班没?
  今日互动
  在评论区留言吧,圈哥儿会翻牌子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加班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