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旋翼计算器自动倾斜器倾斜角度通常为多少

直11自动倾斜器竖向振动的识别与估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1999年
直11自动倾斜器竖向振动的识别与估计
【摘要】:正自动倾斜器是直升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在实际飞行中对于它的振动有一定的要求。直升机的飞行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非线性、温度、湿度、风速、飞机进入稳定的状态等等因素,对其关键部件的振动信号进行预测用传统方法就比较困难。试图采取测量另一部件的应变来预测该部件的加速度信号,这是一个转化问题的最直接方式。然而这样的转化关系的确定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测量信号和待测信号间不是同一类型的信号。由于在飞行中不能对它进行直接测量,因此本方法的目的是,对直11自动倾斜器的振动进行非直接测量,即通过测量拉杆的应变识别计算自动倾斜器的振动加速度(如图1所示)。在神经网络方法中,将直11自动倾斜器考虑为一个非线性系统,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 识别模型,然后估计其它状态的振动加速度信号。
【分类号】:V215.34【正文快照】:
自动{厕斜器是直升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在实际飞行中对于它的振动有一定的要求。直升 机的飞行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非线性、温度、湿度、风速、飞衫琏人稳定的状态 等等因素,对其关键部件的振动信号进行预测用传统方法就比较困难。试图采取测量另一部 件的应变来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守槃;[J];航空史研究;1995年S1期
王玉山;;[J];航空知识;1997年06期
罗志成;;[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6年01期
本社通讯员;;[J];飞行力学;1987年04期
张素玲;;[J];航空电子技术;1987年03期
胡晓煜;[J];国际航空;1997年06期
曹喜金;;[J];直升机技术;1998年02期
徐;;[J];直升机技术;1998年04期
邵;;[J];直升机技术;1999年04期
;[J];兵器知识;199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长春;;[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郭扬;陈域广;张巍;;[A];第十四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卢惠民;;[A];1998年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1998年
高清振;熊峻江;凌云霞;李晓晖;肖飞;;[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肖选举;;[A];航空装备保障技术及发展——航空装备保障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闫平;朱桐斌;;[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徐国华;;[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王三平;熊峻江;尚大晶;曾本银;干伟民;夏千友;李先哲;;[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杨亦春;马驰州;李晓东;田静;;[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吴红印;;[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克劳德;[N];中国国防报;2008年
黄丽娟 记者
王方遒;[N];哈尔滨日报;2009年
陈晟佳;[N];中国航空报;2006年
甘勃;[N];大众科技报;2010年
中国直升机研究所所长
但神庆;[N];中国航空报;2002年
夏传顺;[N];中国国防报;2007年
朱思平 通讯员
莫天;[N];中国民航报;2009年
赵维光;[N];文汇报;2009年
王华明;[N];中国航空报;2000年
焦静波 任谦;[N];中国航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传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黄文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杨承;[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李春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姚文荣;[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沈国际;[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徐进;[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李春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白金泽;[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肖中云;[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志刚;[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庄景钊;[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肖海峰;[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易莉;[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刘志强;[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江云飞;[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龚煜;[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张柱;[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周智勇;[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李守魁;[D];吉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自动倾斜器是直升机操纵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旋翼的总距及周期变距操纵都要通 过它来实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直升机自动倾斜器结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直升机自动倾斜器结构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直升机自动倾斜器结构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4|
上传日期: 01:37:4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直升机自动倾斜器结构
关注微信公众号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我们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时均在显著位置注明
作者署名(部分经过努力仍难以查证原作者的文章除外);其他媒体如需转摘请与原作者取得联系;
本站所有的文章只提供大家学习、研究、参考之用。 如果本网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通知我们(,发信时请把&#&替换成&@&),
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支持!
Copyright(C)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helibest.net
Prices and product availability ar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Report problem with this site at the contact page.
所有的产品和品牌名称都可能是相应生产商的商标或是注册商标。TM和R的标示有可能在本网站上被省略。
HeliBEST将尽可能地在本网站提供准确的信息。本网站内所涉及的产品图片与实物可能有细微区别,效果演示图和示意图仅供参考(图片为合成图、模拟演示图),有这些产品的外观(包括但不限于颜色)请以实物为准。限于篇幅,本网站中所包含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规格、功能说明等)可能不完整,请以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具体信息为准。产品价格、规格、型号、供应状况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Best view: 1920
工商管理营业执照编号:159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直升机动力学基础---&习题库&
沈阳通飞航空科技公司 内部培训教程
1&&&&&&&&&&&&&&&
桨叶的平面形状主要有哪几种?
2&&&&&&&&&&&&&&&
确定桨叶平面形状的参数主要有哪些?
3&&&&&&&&&&&&&&&
桨叶的切面形状主要有哪些?
4&&&&&&&&&&&&&&&
确定桨叶的切面形状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5&&&&&&&&&&&&&&&
什么是桨叶的切面迎角?其正负是如何确定的?
6&&&&&&&&&&&&&&&
什么是桨叶角?其方向如何确定?
7&&&&&&&&&&&&&&&
什么是桨距和总距?
8&&&&&&&&&&&&&&&
什么是来流角?
9&&&&&&&&&&&&&&&
用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来说明升力产生的原理?(论述题)
10&&&&&&&&&&&
详细说明曲面附面层为什么会产生气流分离现象?(论述题)
11&&&&&&&&&&&
影响升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2&&&&&&&&&&&
什么叫做临界迎角?
13&&&&&&&&&&&
低速运动中,桨叶的阻力主要有哪些?桨叶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4&&&&&&&&&&&
什么是附面层?
15&&&&&&&&&&&
附面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6&&&&&&&&&&&
附面层的流态主要有哪几种?
17&&&&&&&&&&&
影响压差阻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8&&&&&&&&&&&
什么是桨叶的展长和弦长?
19&&&&&&&&&&&
什么是桨叶的展弦比和根尖比?
20&&&&&&&&&&&
什么是桨叶的翼型,其常见的形状有哪几种?
21&&&&&&&&&&&
桨叶翼型的特点,一般用哪些参数来说明?
22&&&&&&&&&&&
什么是翼弦的相对厚度?
23&&&&&&&&&&&
什么是翼型的最大厚度位置?
24&&&&&&&&&&&
什么是翼型的中弧线?
25&&&&&&&&&&&
什么是翼型的后缘角?
26&&&&&&&&&&&
什么是翼型最大弯度和相对弯度?
27&&&&&&&&&&&
桨叶各切面的相对气流情况尽管十分复杂,但总是包含哪些部分?
28&&&&&&&&&&&
垂直于桨毂旋转平面的桨叶垂直相对气流速度,其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
29&&&&&&&&&&&
桨叶上挥时,挥舞速度和上升速度是如何取值的?
30&&&&&&&&&&&
不可压缩气流的连续方程的表达式;不考虑摩擦损失的情况下,低速气流的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式?
31&&&&&&&&&&&
流动空气中共包含哪几种形式的能量?
32&&&&&&&&&&&
翼型前缘附近,气流流速为零的点称为什么,有什么特点?在流管最细的地方,称为什么,有什么特点?
33&&&&&&&&&&&
桨叶与空气发生相对运动时,作用在其上的空气动力有哪两部分?
34&&&&&&&&&&&
升力作用线与翼弦的交点即是升力的作用点,称之为什么?
35&&&&&&&&&&&
什么是桨叶的升力?
36&&&&&&&&&&&
根据升力公式,可知影响升力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37&&&&&&&&&&&
翼型迎角增大时,其上表面流管收敛加剧,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38&&&&&&&&&&&
翼型迎角增大时,压力中心怎么移动?超过临界迎角后,随着翼型迎角增大,压力中心怎么移动?
39&&&&&&&&&&&
无升力迎角有什么样的特点?对称翼型和非对称翼型的无升力迎角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况?
40&&&&&&&&&&&
什么样的迎角为临界迎角?临界迎角对应的升力系数是什么系数?
41&&&&&&&&&&&
在低速飞行中,桨叶翼型的阻力由什么组成?
42&&&&&&&&&&&
飞行中,气流流过旋翼桨叶,与什么发生摩擦而产生的阻力,即是桨叶的摩擦阻力?摩擦阻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3&&&&&&&&&&&
压差阻力是一种由于什么而引起的阻力?气流动压增大,压差阻力怎么变化?
44&&&&&&&&&&&
桨叶的翼型阻力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45&&&&&&&&&&&
升阻比是如何定义的?
46&&&&&&&&&&&
翼型的极限是如何定义的?
47&&&&&&&&&&&
从极线上任取一迎角,在纵坐标上和它对应的数值是什么,在横坐标上和它对应的数值,是什么?曲线与横坐标相交处所对应的迎角为什么迎角?
48&&&&&&&&&&&
桨叶的气动力矩主要指的是什么?
49&&&&&&&&&&&
什么是翼型的焦点,该点有什么样的特点?
50&&&&&&&&&&&
什么是翼型的压力中心?
51&&&&&&&&&&&
铰接式旋翼的桨毂具有哪三个铰?
52&&&&&&&&&&&
旋翼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哪些?
53&&&&&&&&&&&
按起飞重量分类,米-17系列直升机属于什么类型?
54&&&&&&&&&&&
Ka-50直升机的结构型式属于什么结构?
55&&&&&&&&&&&
什么是旋翼直径?
56&&&&&&&&&&&
什么是桨盘面积?
57&&&&&&&&&&&
什么是旋翼实度?
58&&&&&&&&&&&
什么是旋翼迎角?
59&&&&&&&&&&&
速度系数μ是如何定义的?
60&&&&&&&&&&&
流入比是如何定义的?
61&&&&&&&&&&&
桨叶升力和桨叶拉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62&&&&&&&&&&&
什么是直升机的诱导速度?
63&&&&&&&&&&&
什么是桨叶失速现象?
64&&&&&&&&&&&
什么是波阻?
65&&&&&&&&&&&
什么是旋翼需用功率?
66&&&&&&&&&&&
什么是滑流?
67&&&&&&&&&&&
什么是有效功率?
68&&&&&&&&&&&
什么是诱导功率?
69&&&&&&&&&&&
什么是旋翼的效率?
70&&&&&&&&&&&
什么是悬停效率?
71&&&&&&&&&&&
什么是桨盘迎角?
72&&&&&&&&&&&
悬停状态下,直升机旋翼桨盘处的诱导速度是分布均匀吗?是怎样分布的?
73&&&&&&&&&&&
影响旋翼拉力因素有哪些?
74&&&&&&&&&&&
垂直飞行状态下的旋翼旋转阻力有哪些?
75&&&&&&&&&&&
诱导功率是随平飞速度怎么变化的?
76&&&&&&&&&&&
旋翼叶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77&&&&&&&&&&&
滑流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78&&&&&&&&&&&
轴流状态的滑流理论有哪些基本假设?
79&&&&&&&&&&&
根据滑流理论,旋翼桨盘处的诱导速度与下游很远处的诱导速度有什么关系?
80&&&&&&&&&&&
什么是滑流?
81&&&&&&&&&&&
由滑流理论推导出的轴流状态下旋翼拉力的公式是什么?
82&&&&&&&&&&&
滑流理论中,轴流状态下旋翼需用功率可分为哪两部分?
83&&&&&&&&&&&
在斜流状态,旋翼桨盘处的诱导速度与下游很远处的诱导速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84&&&&&&&&&&&
在前飞滑流理论中,旋翼的需用功率包括哪两部分。
85&&&&&&&&&&&
旋翼的叶素理论的思想是什么?
86&&&&&&&&&&&
什么是叶素拉力?
87&&&&&&&&&&&
桨叶叶素的安装角、迎角和来流角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88&&&&&&&&&&&
什么样的旋翼是儒氏旋翼?
89&&&&&&&&&&&
轴流状态下旋翼涡系是如何建立的?
90&&&&&&&&&&&
轴流状态下旋翼涡系模型由什么所组成?
91&&&&&&&&&&&
为什么要把旋翼参数进行无因次化?
92&&&&&&&&&&&
旋翼涡流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93&&&&&&&&&&&
什么是环量?
94&&&&&&&&&&&
什么时候直升机处在轴流状态?
95&&&&&&&&&&&
推导滑流理论下的旋翼拉力公式时,需要利用到哪些理论?
96&&&&&&&&&&&
轴流状态下的涡系模型有哪些?
97&&&&&&&&&&&
什么措施容易使直升机进入涡环状态?
98&&&&&&&&&&&
形成旋翼自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9&&&&&&&&&&&
什么是返流?
100&&&&&&&&
影响返流区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01&&&&&&&&
什么是桨叶的均匀挥舞?
102&&&&&&&&
什么是旋翼锥角?
103&&&&&&&&
什么是旋翼的不共锥?
104&&&&&&&&
旋翼的地面效应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105&&&&&&&&
影响地面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106&&&&&&&&
利用地面效应可以对飞行有哪些好的影响?
107&&&&&&&&
地面效应现象与旋翼离地面高度以及飞行速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108&&&&&&&&
什么情况下,直升机会进入涡环状态?
109&&&&&&&&
采用何种方法可以使尾桨改出涡环状态?
110&&&&&&&&
什么是旋翼自转?
111&&&&&&&&
自转中,根据桨叶叶素受到的空气动力不同,自转可分为哪几种情况?
112&&&&&&&&
稳定自转就是什么保持不变的自转,其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113&&&&&&&&
旋翼自转的原理(论述题)。
114&&&&&&&&
方位角是如何定义的?
115&&&&&&&&
矩形桨叶的旋翼拉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116&&&&&&&&
旋翼的空气动力问题比固定翼飞机复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7&&&&&&&&
旋翼水平铰的作用是什么?
118&&&&&&&&
返流区直径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19&&&&&&&&
旋翼桨叶不共锥时会对直升机产生怎样的影响?
120&&&&&&&&
在垂直铰上加装减摆器的作用是什么?
121&&&&&&&&
从上方俯视旋翼,以桨叶在直升机正后方为00,则对于左旋旋翼直升机,桨叶在正左方和正右方分别为多少度方位?
122&&&&&&&&
直-9直升机和“黑鹰”直升机分别为什么旋向的旋翼直升机?
123&&&&&&&&
轴流状态下,桨叶各切面的周向气流速度u的大小如何表示;直升机前飞时,桨叶微段的周向气流速度如何表示?
124&&&&&&&&
在“返流区”内,周向气流的流向是什么样的?
125&&&&&&&&
直升机前飞时,前行桨叶的周向气流速度与后行桨叶的周向气流速度大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什么方位,周向气流速度最大?
126&&&&&&&&
什么现象叫做旋翼相对气流不对称现象?
127&&&&&&&&
具有水平铰的旋翼,当桨叶的周向气流速度增大或减少时,桨叶的拉力和运动情况如何?
128&&&&&&&&
在轴流状态下,每片桨叶受到的作用力有哪些?
129&&&&&&&&
若某片桨叶的锥角不符合规定,则可通过哪两种方法来改变该片桨叶的拉力,进而使其恢复共锥?
130&&&&&&&&
桨叶的挥舞运动规律是什么?
131&&&&&&&&
计算到一阶谐波的旋翼桨叶的挥舞运动方程的表达式?
132&&&&&&&&
旋翼转速一定时,桨叶的挥舞产生的哥氏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桨叶的摆动角度如何?
133&&&&&&&&
直升机在地面试车或空中悬停时,若不计及桨叶的微量挥舞,在旋翼旋转平面内作用于桨叶上的力有哪些?
134&&&&&&&&
直升机的后倒角和侧倒角是如何形成的?
135&&&&&&&&
描述桨叶自然挥舞的一阶挥舞运动方程是什么?
136&&&&&&&&
什么是桨叶的周期变距?
137&&&&&&&&
什么是桨叶的挥舞调节作用?
138&&&&&&&&
写出挥舞调节作用的计算公式。
139&&&&&&&&
直升机在前飞状态下,如果只考虑自然挥舞,那么旋翼锥体是向什么方向倾斜的?
140&&&&&&&&
自动倾斜器在构造上应该满足什么要求?
141&&&&&&&&
改变旋翼拉力的大小有几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142&&&&&&&&
分别说明S-S平面,C-C平面,D-D平面的意义。
143&&&&&&&&
旋翼桨叶的自然挥舞,是指什么条件下桨叶的挥舞?
144&&&&&&&&
具有挥舞调节作用的直升机的旋翼,具有什么样构造特点?
145&&&&&&&&
什么是桨叶的挥舞调节作用,其大小用什么来衡量?
146&&&&&&&&
什么是挥舞调节系数?
147&&&&&&&&
桨叶变距摇臂与变距拉杆的连接点A离水平铰轴线的距离b,对桨叶的挥舞调节作用是如何影响的?
148&&&&&&&&
什么是桨叶的附加挥舞?
149&&&&&&&&
旋翼桨毂所在平面,自动倾斜器的倾斜盘所在的平面以及旋翼桨尖所划圆的平面分别称为什么平面?
150&&&&&&&&
什么是自动倾斜器的操纵提前角?
151&&&&&&&&
什么样的旋翼称为中心铰式旋翼?
152&&&&&&&&
什么样的旋翼称为非中心铰式旋翼?
153&&&&&&&&
什么是周期变距?
154&&&&&&&&
什么是锥体侧倒角?
155&&&&&&&&
对于具有挥舞调节作用的旋翼桨叶,它的自然挥舞将使得旋翼锥体向哪个方向倾斜?
156&&&&&&&&
哪种结构情形下的旋翼桨叶的挥舞调节系数为零?
157&&&&&&&&
分析在轴流状态下,旋翼锥角的形成原理。(论述题)
158&&&&&&&&
分析直升机前飞时,由桨叶自然挥舞所产生的旋翼椎体后倒角的成因。(论述题)
159&&&&&&&&
分析直升机前飞时,由桨叶自然挥舞所产生的旋翼椎体侧倒角的成因。(论述题)
160&&&&&&&&
分析在轴流状态下,旋翼桨叶后摆角的形成原理。(论述题)
161&&&&&&&&
什么样的桨叶具有挥舞调节作用?挥舞调节作用对旋翼椎体侧向倾斜有什么影响?(论述题)
162&&&&&&&&
以直-5直升机为例,分析前推驾驶杆操纵旋翼向前倾斜的原理。(论述题)
163&&&&&&&&
直升机的飞行性能主要包括哪些?
164&&&&&&&&
什么是悬停?
165&&&&&&&&
什么是垂直上升?
166&&&&&&&&
什么是旋翼可用功率?
167&&&&&&&&
什么是剩余功率?
168&&&&&&&&
什么是悬停升限?
169&&&&&&&&
什么是垂直上升率?
170&&&&&&&&
什么是理论静升限?
171&&&&&&&&
垂直飞行状态下旋翼的旋转阻力包括哪几个部分?
172&&&&&&&&
什么是平飞?
173&&&&&&&&
直升机飞行力学中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直升机的飞行性能?
174&&&&&&&&
悬停时需用功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
175&&&&&&&&
根据功率平衡原理,使直升机保持悬停的条件是什么?
176&&&&&&&&
什么是直升机的实用静升限?
177&&&&&&&&
哪些因素会影响悬停升限?
178&&&&&&&&
哪些因素会影响垂直上升率?
179&&&&&&&&
垂直上升时的旋翼需用功率由哪几部分组成?
180&&&&&&&&
直升机前飞状态下,旋翼的旋转阻力由哪五部分组成?
181&&&&&&&&
直升机悬停时,若不计及波阻功率,旋翼需用功率由哪两部分组成?
182&&&&&&&&
直升机平飞状态下,若不计及波阻功率,旋翼的需用功率由哪三部分组成?
183&&&&&&&&
随着平飞速度的增大,型阻功率、诱导功率、废阻功率分别是如何变化的?
184&&&&&&&&
什么样飞行速度称为经济速度?
185&&&&&&&&
直升机的垂直上升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86&&&&&&&&
直升机的平飞性能,主要指的是什么?
187&&&&&&&&
直升机的平飞最大速度除受功率限制以外,还要受到什么的限制?
188&&&&&&&&
直升机爬升时的需用功率由哪些所组成?
189&&&&&&&&
什么样的曲线称为下滑性能曲线?
190&&&&&&&&
气温升高对直升机的最大爬升角、最大爬升率和爬升限度是如何影响的?
191&&&&&&&&
当保持油门桨距不变时,直升机什么情况下下滑率最小;什么情况下下滑距离最远?
192&&&&&&&&
如保持下滑速度和油门桨距不变,气温升高对直升机的下滑率、下滑角将和下滑距离是如何影响的?
193&&&&&&&&
飞行重量增加对直升机的下滑率、下滑角和下滑距离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
194&&&&&&&&
保持什么状态对保证直升机在旋翼自转状态下着陆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
195&&&&&&&&
旋翼失去发动机带动后,旋翼消耗的功率是由什么来提供的?
196&&&&&&&&
直升机的滑翔性能,主要包括什么?
197&&&&&&&&
由滑翔下降率的计算公式知,影响滑翔下降率的因素有哪些?
198&&&&&&&&
用什么样的速度滑翔时,下降率最小?
199&&&&&&&&
减小旋翼桨叶总桨距如何影响旋翼转速?为保持旋翼稳定自转下滑,直升机滑翔时的下降率如何变化?
200&&&&&&&&
空气密度增大时,产生同样大小的拉力,诱导速度和直升机滑翔时的下降率分别如何变化?
201&&&&&&&&
获得最小滑翔角时的滑翔速度与获得最小下降率的滑翔速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而获得最小下降率时的滑翔角与最小滑翔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02&&&&&&&&
直升机的续航性能包括哪两个方面?
203&&&&&&&&
直升机的续航性能主要取决于哪两个因素?
204&&&&&&&&
影响平飞航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5&&&&&&&&
直升机用什么速度平飞,平飞航时最长;用什么速度平飞,平飞航程最远?
206&&&&&&&&
平飞旋翼需用功率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207&&&&&&&&
平飞旋翼需用功率随平飞速度怎样变化?
208&&&&&&&&
影响平飞需用功率的因素。
209&&&&&&&&
什么是经济速度?
210&&&&&&&&
什么是平飞有利速度?
211&&&&&&&&
平飞最小速度
212&&&&&&&&
什么是理论动升限?
213&&&&&&&&
什么是爬升?
214&&&&&&&&
什么是爬升率?
215&&&&&&&&
什么是爬升角?
216&&&&&&&&
什么是爬升时间?
217&&&&&&&&
什么是下滑?
218&&&&&&&&
什么是下滑率?
219&&&&&&&&
什么是下滑角?
220&&&&&&&&
什么是下滑距离?
221&&&&&&&&
什么是滑翔?
222&&&&&&&&
滑翔性能曲线是什么样的曲线?
223&&&&&&&&
什么是滑翔角?
224&&&&&&&&
什么是滑翔距离?
225&&&&&&&&
什么是平飞可用燃油量?
226&&&&&&&&
什么是续航时间?
227&&&&&&&&
什么是续航距离?
228&&&&&&&&
直升机的平飞最大速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限制?
229&&&&&&&&
什么是直升机的平飞速度包线?
230&&&&&&&&
影响爬升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231&&&&&&&&
影响下滑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232&&&&&&&&
什么是直升机的安全图线?
233&&&&&&&&
影响平飞航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34&&&&&&&&
悬停时旋翼的需用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35&&&&&&&&
桨叶的气流分离是在什么方位形成的?
236&&&&&&&&
最大爬升角所对应的速度与经济速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237&&&&&&&&
实用动升限所对应的最大爬升率一般为多少?
238&&&&&&&&
影响爬升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239&&&&&&&&
直升机以接近什么速度飞行时,是不存在回避区的?
240&&&&&&&&
直升机的公里耗油量与哪个因素有关?
241&&&&&&&&
在什么常数的情况下,经济速度即为久航速度?
242&&&&&&&&
在什么常数的情况下,有利速度即为远航速度?
243&&&&&&&&
影响直升机垂直上升飞行性能的因素是什么?各个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的?(论述)
244&&&&&&&&
影响直升机爬升性能的因素是什么?各个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的?(论述题)
245&&&&&&&&
影响直升机续航性能的因素是什么?各个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的?(论述题)
246&&&&&&&&
直升机的坐标轴系一般可分为哪几种?
247&&&&&&&&
写出直升机满足平衡的两个条件。
248&&&&&&&&
飞行中的直升机,除自身重力外,受到的空气动力和力矩主要有哪些?
249&&&&&&&&
直升机桨毂力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50&&&&&&&&
单旋翼直升机安装尾桨的作用是什么?
251&&&&&&&&
什么是直升机的悬停平衡状态?
252&&&&&&&&
为什么直升机旋翼轴会有一个构造前倾角?
253&&&&&&&&
带有涵道尾桨的直升机,在前飞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其垂尾的侧向力与尾桨的拉力是怎么变化的?
254&&&&&&&&
什么是直升机的稳定性?
255&&&&&&&&
什么是直升机的静稳定性?
256&&&&&&&&
前飞状态下,旋翼、机身和平尾的迎角静稳定性如何?
257&&&&&&&&
前飞状态下,旋翼、机身和平尾的速度静稳定性如何?
258&&&&&&&&
什么是直升机的侧滑现象?
259&&&&&&&&
在构造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增大旋翼的横侧阻尼力矩?
260&&&&&&&&
什么是直升机的动稳定性?
261&&&&&&&&
什么是直升机的操纵性?
262&&&&&&&&
直升机具有稳定性的条件是什么?
263&&&&&&&&
直升机的稳定性特点。
264&&&&&&&&
直升机的操纵性特点。
265&&&&&&&&
直升机的操纵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266&&&&&&&&
什么是直升机的操纵灵敏度?
267&&&&&&&&
什么是直升机的操纵反应时间?
268&&&&&&&&
直升机的操纵反应时间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操纵反应时间的?
269&&&&&&&&
什么是直升机的操纵功效?
270&&&&&&&&
影响直升机的操纵功效的因素有哪些?
271&&&&&&&&
什么是直升机的操纵灵敏度?
272&&&&&&&&
轴向铰力矩主要包括哪些?
273&&&&&&&&
以前推驾驶杆为例,简述驾驶杆力的形成原理。
274&&&&&&&&
根据机体轴系和地面轴系的相互关系,可以确定直升机的哪些姿态角?
275&&&&&&&&
什么是直升机的俯仰角?
276&&&&&&&&
什么是直升机的倾斜角?
277&&&&&&&&
什么是直升机的偏航角?
278&&&&&&&&
什么是机身迎角?
279&&&&&&&&
什么是侧滑角?
280&&&&&&&&
什么是轨迹俯仰角?
281&&&&&&&&
什么是轨迹偏航角?
282&&&&&&&&
什么是轨迹倾斜角?
283&&&&&&&&
什么是旋翼构造迎角?
284&&&&&&&&
旋翼轴前倾角是如何构成的?
285&&&&&&&&
机体轴系与速度轴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是由哪两个角来决定的?
286&&&&&&&&
悬停时直升机的俯仰平衡方程有哪几个?
287&&&&&&&&
根据俯仰平衡特性的分析,旋翼总桨距Φ7随平飞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88&&&&&&&&
平飞时,尾桨桨距随平飞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89&&&&&&&&
在研究横侧平衡特性时,机身坡度γ取决于下面什么因素?
290&&&&&&&&
旋翼的迎角静稳定度是如何表示的?
291&&&&&&&&
方向静稳定度是如何表示的?
292&&&&&&&&
直升机的横侧静稳定性由哪几项决定?
293&&&&&&&&
在构造上增大角速度阻尼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294&&&&&&&&
根据速度轴系和机体轴系的相互关系,可以确定直升机的姿态角有哪些?
295&&&&&&&&
直升机的姿态角参数有哪些?
296&&&&&&&&
旋翼产生的力和力矩有哪些?
297&&&&&&&&
将旋翼气动合力沿旋翼构造轴系各轴分解,可以得到哪三个分力?
298&&&&&&&&
当直升机的俯仰角 >0,且重心位于旋翼轴之后时,写出此时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的两个力的方程?
299&&&&&&&&
若直升机重心位于旋翼轴线上,且 ,则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时的俯仰角 和纵向操纵角 的情况如何?
300&&&&&&&&
若直升机重心位于旋翼轴线上,且 ,则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时的俯仰角 和纵向操纵角 的情况如何?
301&&&&&&&&
若直升机重心位于旋翼轴线上,且 ,则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时的俯仰角 和纵向操纵角 的情况如何?
302&&&&&&&&
假定 ,当直升机重心在旋翼轴后时,则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时的俯仰角 和纵向操纵角 的情况如何?
303&&&&&&&&
假定 ,当直升机重心在旋翼轴前时,则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时的俯仰角 和纵向操纵角 的情况如何?
304&&&&&&&&
直升机保持悬停横向平衡时,横向操纵角 一般是什么情况?
305&&&&&&&&
假设直升机重心位于纵向对称面内,则直升机保持悬停横向平衡时,尾桨安装高度ywj对机身坡度γ的影响如何?
306&&&&&&&&
对于左旋旋翼直升机,为了使直升机保持横向平衡,重心位置对机身坡度是如何影响的?
307&&&&&&&&
平飞状态下直升机的平衡特性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308&&&&&&&&
直升机平飞中,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大,旋翼的总桨距Φ7应如何变化?
309&&&&&&&&
直升机重心前、后极限位置应根据什么条件来确定?
310&&&&&&&&
什么是自动倾斜器的纵向安装角?
311&&&&&&&&
什么是纵向稳定性?
312&&&&&&&&
什么是迎角静稳定性?
313&&&&&&&&
什么是迎角动稳定性?
314&&&&&&&&
什么是速度稳定性?
315&&&&&&&&
什么是方向稳定性?
316&&&&&&&&
什么是横侧稳定性?
317&&&&&&&&
什么是方向静稳定性?
318&&&&&&&&
什么是横侧静稳定性?
319&&&&&&&&
什么是横侧静稳定度?
320&&&&&&&&
直升机动稳定性的好坏,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321&&&&&&&&
什么属于直升机的稳定问题,什么又属于直升机的操纵性问题?
322&&&&&&&&
直升机纵向平衡被扰动破坏后,根据其运动参数变化的特点,直升机的纵向稳定性又可分为哪两个?
323&&&&&&&&
直升机是否具有迎角静稳定性取决于什么?
324&&&&&&&&
在前飞条件下,当机身迎角因扰动发生改变时,直升机各部分的静稳定性如何?
325&&&&&&&&
什么情况会加剧旋翼的迎角静不稳定性?
326&&&&&&&&
直升机迎角的动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什么?
327&&&&&&&&
什么可增大旋翼的俯仰阻尼作用?
328&&&&&&&&
在前飞条件下,直升机各部分的迎角静不稳定如何?
329&&&&&&&&
直升机的迎角稳定性,包括哪两个方面?
330&&&&&&&&
当直升机机身迎角改变时,什么情况则表明是迎角静稳定性;在直升机受扰后的俯仰摆动中,什么情况则表明具有迎角动稳定性?
331&&&&&&&&
直升机各部分的速度静稳定性如何?
332&&&&&&&&
具有迎角稳定性与速度稳定性的直升机,因扰动而使迎角和速度改变时,在扰动消失后,直升机自动恢复原来迎角和速度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
333&&&&&&&&
直升机在前飞中,其方向静稳定性如何?
334&&&&&&&&
什么是直升机的侧向稳定性?
335&&&&&&&&
直升机的哪些部分具有横侧静稳定性;直升机的横侧静稳定性跟飞行速度有怎样的关系?
336&&&&&&&&
直升机的方向阻尼力矩,主要由什么产生;横侧阻尼力矩,主要由什么产生?
337&&&&&&&&
若要增大旋翼的横侧阻尼作用,在构造上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38&&&&&&&&
在侧向平衡被扰动破坏后,若直升机的横侧静稳定度和方向静稳定度匹配不当,直升机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339&&&&&&&&
当什么情况下,在侧向平衡被扰动破坏后,直升机就会出现侧向飘摆运动?
340&&&&&&&&
什么是操纵功效?
341&&&&&&&&
什么称为角速度阻尼?
342&&&&&&&&
操纵灵敏度取决于什么,其大小要满足什么要求?
343&&&&&&&&
直升机液压助力操纵机构主要包括哪些?
344&&&&&&&&
直升机的操纵特点是:操纵反应的迟缓性、操纵动作的双重性和操纵动作的协调性。
直升机的操纵特点有哪些?
345&&&&&&&&
直升机悬停时,俯仰力矩对俯仰角和纵向操纵角有什么影响?(论述题)
346&&&&&&&&
直升机悬停时,重心位置对俯仰角和纵向操纵角有什么影响?(论述题)
347&&&&&&&&
直升机悬停时,尾桨安装高度对坡度和横向操纵角有什么影响?(论述题)
348&&&&&&&&
分析一下直升机的迎角静稳定性原理。(论述题)
349&&&&&&&&
分析一下直升机的迎角动稳定性原理。(论述题)
350&&&&&&&&
分析一下直升机的速度静稳定性原理。(论述题)
351&&&&&&&&
分析一下直升机的横侧静稳定性原理。(论述题)
&&&&&&&&&&&&&&&&&&&&&&&&&&&&&&&&&&&&&&&&&&&&&&&&&&&&&&
----沈阳通飞航空科技公司
1&&&&&&&&&&&&&&&
桨尖后掠形、梯形、混合梯形、矩形。
2&&&&&&&&&&&&&&&
展长、弦长、展弦比、根尖比。
3&&&&&&&&&&&&&&&
平凸形、双凸形、对称形。
4&&&&&&&&&&&&&&&
相对厚度、最大厚度位置、相对弯度、最大弯度位置、前缘半径和后缘角。
5&&&&&&&&&&&&&&&
旋翼旋转时,桨叶切面的相对气流合速度W与其翼弦之间的夹角,称为桨叶的切面迎角。合成相对气流从翼弦下方吹来而形成的迎角为正,反之为负。
6&&&&&&&&&&&&&&&
桨叶某一切面翼弦与桨毂旋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该切面的桨叶角。相对于桨毂旋转平面,桨叶前缘高于后缘,桨叶角为正,反之为负。
7&&&&&&&&&&&&&&&
桨叶半径等于0.7R(R为旋翼半径)处的切面的桨叶角称为该桨叶的桨距。
8&&&&&&&&&&&&&&&
桨叶切面的相对气流合速度W与桨毂旋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来流角。
9&&&&&&&&&&&&&&&
【答案要点】:空气流过翼型时,由于翼型形状和迎角的影响,气流速度方向要发生变化。流过翼型后的速度较流过翼型前的速度下倾一个角度。气流速度产生了向下的分速度,表明翼型对气流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其产生向下的速度变化。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空气对翼型产生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就是升力。
10&&&&&&&&&&&
【答案要点】:因为空气总是有粘性的,在粘性力的作用下,附面层内的气流速度,总比层外主流的速度小,而在上表面最低压力点以后,直到桨叶后缘,主流总是逐渐减速的,沿途压力越来越大。实验证明,附面层中沿着与桨叶表面垂直的方向,压力大致与层外主流的压力相等。因此,,当主流压力沿途递增时,附面层内的压力也会跟着相应递增。这种沿途递增的压力,即反压力,对附面层气流起着阻滞作用,使之进一步减慢度速度,并迫使附面层中的空气在中途停滞下来,无力再向桨叶后缘流去。这种沿途递增的反压力,甚至会迫使桨叶后部的附面层出现逆流。于是,附面层中逆流而上的空气万顺流而下的空气顶碰,就使附面层气流脱离桨叶表面,而卷进主流。这时,桨叶后部出现大量涡流,从而形成气流分离现象。
11&&&&&&&&&&&
相对气流动压、翼型形状、迎角和面积等。
12&&&&&&&&&&&
升力系数最大时所对应的迎角称为临界迎角。
13&&&&&&&&&&&
低速运动中,桨叶的阻力主要有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桨叶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空气具有粘性。
14&&&&&&&&&&&
空气流过物体表面时,我们把紧贴着物面、沿物面法线方向速度减慢的这一空气流动层,称为附面层。
15&&&&&&&&&&&
附面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分子不规则的热运动。
16&&&&&&&&&&&
附面层的流态主要包括层流和紊流。
17&&&&&&&&&&&
动压、翼型形状和迎角。
18&&&&&&&&&&&
自桨根至桨尖的距离,称为桨叶的展长;桨叶前缘至后缘的垂直距离称为桨叶的弦长。
19&&&&&&&&&&&
桨叶的展长与平均弦长的比值,叫做展弦比;桨叶根部弦长与桨尖的弦长的比值,叫做根尖比。
20&&&&&&&&&&&
桨叶的切面形状称为翼型,其常见的形状有平凸形、双凸形和对称形等。
21&&&&&&&&&&&
桨叶翼型的特点,一般用相对厚度、最大厚度位置、相对弯度、最大弯度位置等参数来说明。
22&&&&&&&&&&&
翼型的最大厚度与翼弦长度的比值,称为翼弦的相对厚度。
23&&&&&&&&&&&
翼型的最大厚度所在位置到前缘的距离称为最大厚度位置。
24&&&&&&&&&&&
翼型中各垂直于翼弦线段中点的连线叫做翼型中弧线。
25&&&&&&&&&&&
翼型上下表面周线在后缘切线的夹角是翼型的后缘角
26&&&&&&&&&&&
翼型中弧线与翼弦之间的最大距离叫做翼型最大弯度;最大弯度与翼弦之比叫做相对弯度。
27&&&&&&&&&&&
桨叶各切面的相对气流情况尽管十分复杂,但总是包含有同桨毂旋转平面相平行的圆周速度和同旋转平面相垂直的垂直速度这两个部分。
28&&&&&&&&&&&
垂直于桨毂旋转平面的桨叶垂直相对气流速度,其大小决定于空气被旋翼推动而向下流动的速度即诱导速度、桨叶的上下挥舞速度和直升机的上升速度等因素。
29&&&&&&&&&&&
桨叶上挥时,因挥舞产生的相对气流速度的方向与诱导速度的方向相同,这时挥舞速度应取正值;直升机上升时,因上升形成的相对气流速度方向与诱导速度的方向相同,这时上升速度应取正值。
30&&&&&&&&&&&
不可压缩气流的连续方程为V·A=常数;不考虑摩擦损失的情况下,低速气流的伯努利方程为P+1/2ρV2=C。
31&&&&&&&&&&&
流动空气中共包含三种形式的能量:动能、压力能和内能。
32&&&&&&&&&&&
翼型前缘附近,气流流速为零的点为驻点,该点的压力最大。在流管最细的地方,流速最大,压力最小,称为最低压力点。
33&&&&&&&&&&&
桨叶与空气发生相对运动时,作用在其上的空气动力有两部分:一是与相对气流方向垂直的升力;二是沿相对气流方向阻止桨叶与空气相对运动的阻力。
34&&&&&&&&&&&
升力作用线与翼弦的交点即是升力的作用点,称为压力中心。
35&&&&&&&&&&&
桨叶的升力是翼型上下表面压力差的总和在垂直于相对气流方向上的分力。
36&&&&&&&&&&&
根据升力公式,可知影响升力的基本因素有:相对气流的动压、翼型形状、迎角和桨叶面积等。
37&&&&&&&&&&&
翼型迎角增大时,其上表面流管收敛加剧,流速增大,压力减小,吸力增加。
38&&&&&&&&&&&
翼型迎角增大时,压力中心前移;超过临界迎角后,随着翼型迎角增大,压力中心后移。
39&&&&&&&&&&&
升力系数为零的迎角称为无升力迎角。对称翼型的无升力迎角为零,非对称翼型的无升力迎角为一小负迎角。
40&&&&&&&&&&&
升力系数最大的迎角为临界迎角。临界迎角对应的升力系数即为最大升力系数。
41&&&&&&&&&&&
在低速飞行中,桨叶的阻力有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
42&&&&&&&&&&&
飞行中,气流流过旋翼桨叶,与桨叶表面发生摩擦而产生的阻力,即是桨叶的摩擦阻力。摩擦阻力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空气具有粘性。
43&&&&&&&&&&&
压差阻力是一种由于物体有前后压力差而引起的阻力。气流动压增大,压差阻力增大。
44&&&&&&&&&&&
桨叶的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之和称为桨叶的翼型阻力。
45&&&&&&&&&&&
所谓升阻比,就是在同一迎角下,具有某种翼型的桨叶所产生的升力与翼型阻力之比。
46&&&&&&&&&&&
把升力系数和型阻系数随迎角变化的情形综合地用一条曲线画出来,称这条曲线为翼型的极线。
47&&&&&&&&&&&
从极线上任取一迎角,在纵坐标上和它对应的数值,就是这个迎角的升力系数;在横坐标上和它对应的数值,就是这个迎角的翼型阻力系数。曲线与横坐标相交处所对应的迎角为无升力迎角。
48&&&&&&&&&&&
桨叶的气动力矩主要指桨叶升力对桨叶轴线所构成的俯仰力矩。
49&&&&&&&&&&&
翼型的焦点,是迎角改变时桨叶附加升力的作用点;而且升力对该点形成的气动力矩不因迎角的不同而改变。
50&&&&&&&&&&&
翼型的压力中心是桨叶总升力的作用点。
51&&&&&&&&&&&
铰接式旋翼的桨毂具有三个铰:水平铰、垂直铰和轴向铰。
52&&&&&&&&&&&
旋翼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铰接式、万向接头式、无铰式、星形柔性式和无轴承式。
53&&&&&&&&&&&
按起飞重量分类,米-17系列直升机属于中型直升机类型。
54&&&&&&&&&&&
Ka-50直升机的结构型式属于双旋翼共轴式。
55&&&&&&&&&&&
旋翼直径是旋翼旋转时,如果不考虑桨叶挥舞,桨尖所划圆的直径。
56&&&&&&&&&&&
桨盘面积是桨尖所划圆的面积。
57&&&&&&&&&&&
所谓旋翼实度是指各片桨叶实占面积与整个桨盘面积的比值。
58&&&&&&&&&&&
旋翼迎角即是指来流与旋翼桨毂旋转平面之间的夹角。
59&&&&&&&&&&&
速度系数μ又称为前进比,是平行于桨毂旋转平面的速度分量与桨尖速度的比值。
60&&&&&&&&&&&
流入比是垂直于桨毂旋转平面的速度分量与桨尖速度的比值。
61&&&&&&&&&&&
桨叶升力是与相对气流合速度垂直的,而桨叶拉力是与桨毂旋转平面垂直的,两者都是气动力R的一个分力。
62&&&&&&&&&&&
空气受到直升机旋翼的作用会向下加速运动,通常把空气受到旋翼作用向下流动所增加的速度称为诱导速度。
63&&&&&&&&&&&
桨叶失速现象是超过桨叶临界迎角后拉力下降的现象。
64&&&&&&&&&&&
波阻是由于空气压缩性影响而增加的阻力。
65&&&&&&&&&&&
旋翼需用功率是为保证旋翼在一定转速下稳定工作,克服旋转阻力矩所需要消耗的功率。
66&&&&&&&&&&&
滑流是由于受旋翼作用产生的向下加速运动并稍带扭转的气流。
67&&&&&&&&&&&
有效功率是旋翼拉力与运动速度的乘积。
68&&&&&&&&&&&
诱导功率是旋翼拉力与桨盘处诱导速度的乘积。
69&&&&&&&&&&&
旋翼的效率是旋翼的有效功率与全部消耗功率之比。
70&&&&&&&&&&&
悬停效率是理想悬停功率和实际悬停功率的比值。
71&&&&&&&&&&&
桨盘迎角是相对来流与桨盘(桨尖平面)的夹角。
72&&&&&&&&&&&
悬停状态下,直升机旋翼桨盘处的诱导速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它不仅会沿桨叶径向变化,而且会随着方向角的不同而变化。一般的,桨叶外段的诱导速度大于桨叶内段的诱导速度;在某一瞬间,桨叶所在的方位处诱导速度大一些,而桨叶不在的方位诱导速度小些。
73&&&&&&&&&&&
旋翼转速、旋翼半径、空气密度和拉力系数。
74&&&&&&&&&&&
垂直飞行状态下的旋翼旋转阻力有型阻、诱阻和爬阻。
75&&&&&&&&&&&
随着平飞速度的增大,诱导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76&&&&&&&&&&&
桨叶由无限多个桨叶微段(即叶素)组成;研究每个叶素的运动、受力情况,找出叶素的气动特性、运动特性和叶素所产生的拉力和所需用功率之间的关系;无限多个叶素累加起来,就得到了一片桨叶的的拉力和需用功率,进而k片桨叶累加,得到旋翼的拉力和功率。
77&&&&&&&&&&&
将气流看成一个流管,研究气流的动量和动能变化,进而初步分析旋翼桨盘的拉力和需用功率。
78&&&&&&&&&&&
(1)不考虑空气的粘性。
(2)把旋翼看作一个均匀作用于空气的无限薄的圆盘,流过桨盘的气流速度在桨盘处各点为一常数。
(3)滑流没有扭转,定常飞行中,滑流没有周期性的变化。
79&&&&&&&&&&&
旋翼桨盘处的诱导速度在数值上等于与下游很远处的诱导速度的一半,在方向上两者相互平行。
80&&&&&&&&&&&
所谓滑流就是由于受旋翼作用产生的向下加速运动并稍带扭转的气流。
81&&&&&&&&&&&
由滑流理论推导出的轴流状态下旋翼拉力的公式为 。
82&&&&&&&&&&&
滑流理论中,轴流状态下旋翼需用功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拉力与运动速度的乘积,称为“有效功率”;第二部分是拉力与桨盘处诱导速度的乘积,称为“诱导功率”。
83&&&&&&&&&&&
在斜流状态,旋翼桨盘处的诱导速度在数值上等于下游很远处的诱导速度的一半,在方向上两者彼此平行。
84&&&&&&&&&&&
在前飞滑流理论中,旋翼的需用功率包括诱导功率和有效功率两部分。
85&&&&&&&&&&&
旋翼的叶素理论,是把桨叶看成由无限个桨叶微段组成。
86&&&&&&&&&&&
叶素拉力是叶素气动合力沿旋翼转轴的分力。
87&&&&&&&&&&&
桨叶叶素的安装角、迎角和来流角三者之间的关系是α=φ-ε。
88&&&&&&&&&&&
儒氏旋翼是指诱导速度沿桨盘半径均匀分布的旋翼。
89&&&&&&&&&&&
轴流状态下旋翼涡系的建立可看成是,桨盘上均匀分布着无限多的但强度无限小的附着涡,在每片桨叶后缘又大量逸出自由涡形成的螺旋涡面,从而形成一个由螺旋线所编织的圆柱,即旋翼的固定涡系。
90&&&&&&&&&&&
轴流状态下旋翼涡系模型由一圆形涡盘、一圆柱涡面及一中央涡束所组成。
91&&&&&&&&&&&
无因次化的目的是便于把几何尺寸不同及工作条件不同的旋翼特性进行比较。
92&&&&&&&&&&&
旋翼涡流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不均匀分布的诱导速度场的研究,用准确的数学定量分析法来评定和计算旋翼的运动和动力特性的一种理论。
93&&&&&&&&&&&
环量是环绕翼型的液体或气体在封闭曲线上各点的切向速度与曲线微段乘积之和。
94&&&&&&&&&&&
轴流状态是直升机在无风条件下作垂直升降或悬停的垂直飞行状态。
95&&&&&&&&&&&
推导滑流理论下的旋翼拉力公式时,需要利用动量定理、能力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等理论。
96&&&&&&&&&&&
轴流状态下的涡系模型有圆形涡盘、圆柱涡面和中央涡束。
97&&&&&&&&&&&
垂直下降容易使直升机进入涡环状态。
98&&&&&&&&&&&
形成旋翼自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自下而上的垂向相对气流。
99&&&&&&&&&&&
返流是由桨叶后缘流向前缘的反向流动的气流。
100&&&&&&&&
影响返流区的大小的因素有飞行速度、前飞相对气流以及旋翼转速等。
101&&&&&&&&
桨叶的均匀挥舞是桨叶在各方位挥舞角均相同的一种挥舞形式。
102&&&&&&&&
旋翼锥角是轴流状态下旋翼桨叶的挥舞角。
103&&&&&&&&
旋翼工作时,一副旋翼的几片桨叶形成的锥角不相等,都有各自的旋转锥体,称之为不共锥。
104&&&&&&&&
当直升机贴近地面进行悬停或低速飞行时,在一定的功率下,旋翼产生的拉力较远离地面时有所增加;或产生一定的拉力,旋翼的需用功率较远离地面时有所减小,这种现象称为旋翼的地面效应。
105&&&&&&&&
飞行高度、风或飞行速度、机场标高与场面情况。
106&&&&&&&&
利用地面效应可以增加起飞重量,提高悬停升限,提高着陆的安全性,增加悬停的稳定性。
107&&&&&&&&
当旋翼离地面的高度等于旋翼直径时,地面效应基本消失;当飞行速度达到60~80公里/小时时,地面效应完全消失。
108&&&&&&&&
在发动机工作状态下,直升机作垂直下降或以小速度下滑时,如果下降率较大,超过了规定值,就会进入涡环状态。
109&&&&&&&&
改出尾桨涡环状态的方法,是使直升机尽快转入前飞,依靠飞行相对气流将尾桨周围的涡环吹走。
110&&&&&&&&
旋翼自转是直升机飞行中,旋翼在失去发动机带动的情形下,利用其原有的旋转动能和直升机在空中所具有的位能,仍可保持稳定旋转的现象。
111&&&&&&&&
自转中,根据桨叶叶素受到的空气动力不同,自转可分为稳定自转、加速自转和减速自转。
112&&&&&&&&
稳定自转就是旋翼转速保持不变的自转,稳定自转应满足的条件是ε=α-φ=θ。
113&&&&&&&&
【答案要点】:发动机带动旋翼工作时,流过桨叶叶素的相对气流合速度W与旋转面的夹角即来流角是正值。叶素的升力Y和空气阻力X在旋转面上的投影分别是Qy和Qx,二者的方向相同,其和为叶素的旋转阻力Q叶。因此,在通常的飞行状态下,由旋翼桨叶各叶素的旋转阻力所形成的旋转阻力矩,必须由发动机传至旋翼轴的扭矩来平衡,才能保证旋翼稳定旋转。发动机空中停车后,因旋翼突然失去发动机带动,转速和拉力势必要减小。直升机在其重力作用下,飞行高度会不断降低。由直升机下降运动形成的自下而上的相对气流,其速度大于旋翼诱导速度。这时,V垂的方向改变,相对气流速度W自下而上斜向指向桨叶叶素,桨叶来流角ε变为负值。因叶素所产生的升力Y与相对气流合速度W垂直,故叶素的升力Y向前倾斜。此时升力Y在旋转面上的分力Qy,由原来指向后方变为指向前方,由起旋转阻力作用变成拉着旋翼继续旋转的动力;而这时由空气阻力X形成的旋转阻力Qx,仍力求阻止旋翼旋转。当旋翼各片桨叶的Qy和Qx取得平衡时,旋翼就能在自下而上相对气流的作用下保持稳定自转。这就是旋翼能够自转的基本原理。
114&&&&&&&&
从上方俯视旋翼,以桨叶在直升机正后方为0°,顺旋转方向计算方位角度。
115&&&&&&&&
矩形桨叶的旋翼拉力系数与拉力损失系数、拉力修正系数、旋翼实度和特征切面的升力系数有关。
116&&&&&&&&
旋翼的周向气流不对称。
117&&&&&&&&
旋翼水平铰的作用是:减轻旋翼拉力的不对称,消除横侧不平衡力矩;消除交变弯矩,大大提高桨叶的疲劳强度,并因而减轻了桨叶的结构重量。
118&&&&&&&&
返流区直径的大小与旋翼转速和飞行速度有关。
119&&&&&&&&
当旋翼桨叶不共锥时,拉力就会偏离旋翼的锥体轴,并随旋翼的转动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方向,会使直升机产生明显振动。
120&&&&&&&&
在垂直铰上加装减摆器,能在旋翼的工作受到外界干扰后,不致使桨叶的摆动角度过大,可以减轻直升机的振动和防止直升机出现地面共振。
121&&&&&&&&
从上方俯视旋翼,以桨叶在直升机正后方为00,则对于左旋旋翼直升机,桨叶在正左方为900,在正右方为2700。
122&&&&&&&&
直-9直升机为左旋旋翼直升机;“黑鹰”直升机为右旋旋翼直升机。
123&&&&&&&&
轴流状态下,桨叶各切面的周向气流速度u的大小是u=Ωr;直升机前飞时,桨叶微段的周向气流速度为u=Ωr+Vcosαssinψ。
124&&&&&&&&
在“返流区”内,周向气流是由桨叶后缘流向前缘。
125&&&&&&&&
直升机前飞时,前行桨叶的周向气流速度比后行桨叶的周向气流速度大,并且在900方位,周向气流速度最大。
126&&&&&&&&
这种周向气流速度左右不等和返流区存在的现象,叫做旋翼相对气流不对称现象。
127&&&&&&&&
具有水平铰的旋翼,当桨叶的周向气流速度增大拉力因而增大时,桨叶可绕水平铰向上挥舞;而当周向气流速度减小拉力减小时,桨叶可绕水平铰向下挥舞。
128&&&&&&&&
在轴流状态下,每片桨叶受到的作用力,除桨叶自身的重力外,还受到桨叶的拉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
129&&&&&&&&
若某片桨叶的锥角不符合规定,则可通过调整桨叶角或是调整桨叶的调整片这两种方法来改变该片桨叶的拉力,进而使其恢复共锥。
130&&&&&&&&
桨叶的挥舞运动规律是:周向气流速度最大的方位,即是上挥速度最快的方位;上挥最高的方位比上挥速度最快的方位迟后900方位。
131&&&&&&&&
计算到一阶谐波的旋翼桨叶的挥舞运动方程是β=a0- a1cosψ- b1sinψ。
132&&&&&&&&
旋翼转速一定时,桨叶的挥舞速度越大,产生的哥氏力越大;桨叶上挥时,哥氏力与旋翼旋转方向一致,此时对设置有垂直铰的旋翼来说,桨叶可绕垂直铰向前摆动一个角度。
133&&&&&&&&
直升机在地面试车或空中悬停时,若不计及桨叶的微量挥舞,在旋翼旋转平面内作用于桨叶上的力有:桨叶旋转阻力和惯性离心力。
134&&&&&&&&
直升机前飞时,由于旋翼周向气流速度的不对称所引起的桨叶挥舞,会使旋翼锥体向后倾倒一个角度,称为后倒角。由于旋翼锥角形成的桨叶迎角不对称引起的桨叶挥舞,会使旋翼锥体向90°方位倾倒一个角度,称为侧倒角。
135&&&&&&&&
β=a0-a1cosψ-b1sinψ
136&&&&&&&&
在旋翼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每片桨叶的桨叶角的大小发生了周期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桨叶的周期变距。
137&&&&&&&&
桨叶角的大小随桨叶挥舞角的改变而变化的这一特点,称为桨叶的挥舞调节作用。
138&&&&&&&&
Δφ=—KΔβ
139&&&&&&&&
对于没有挥舞调节作用或挥舞调节作用较小的旋翼来说,前飞时旋翼锥体是向前行桨叶区的侧后方倾斜的;对于挥舞调节作用比较强的旋翼,前飞时旋翼锥体是向后行桨叶区的侧后方倾斜的。
140&&&&&&&&
一是它能够随旋翼一起同步旋转;二是它能够沿旋翼轴方向上下移动,实现总距操纵;三是它能够向任意方向倾斜,以实现周期变距。
141&&&&&&&&
共有两种方法,一是操纵油门桨距杆,改变旋翼所有桨叶的桨叶角,以改变桨叶迎角,从而改变旋翼拉力的大小;二是操纵油门环,直接改变旋翼转速,从而改变旋翼拉力的大小。
142&&&&&&&&
S-S平面:构造旋转平面(或基准平面);
C-C平面:操纵平面;D-D平面:桨尖平面。&&
143&&&&&&&&
旋翼桨叶的自然挥舞,是指非人为操纵条件下桨叶的挥舞。
144&&&&&&&&
具有挥舞调节作用的直升机的旋翼,具有以下的构造特点:当桨叶上挥时,变距拉杆拉住变距摇臂使桨叶角减小;桨叶下挥时,变距拉杆顶住变距摇臂使桨叶角增大。
145&&&&&&&&
桨叶角的大小随桨叶挥舞角的改变而变化的这一特点,称为桨叶的挥舞调节作用。桨叶的挥舞调节作用的大小用挥舞调节系数K来衡量。
146&&&&&&&&
所谓挥舞调节系数K,就是指桨叶挥舞角每改变10所引起的桨叶角的改变量。
147&&&&&&&&
桨叶变距摇臂与变距拉杆的连接点A离水平铰轴线的距离b越大,桨叶的挥舞调节作用越大;当A点位于水平铰轴线上即b=0时,挥舞调节作用消失。
148&&&&&&&&
桨叶的附加挥舞,就是指在旋翼锥体向左后方倾斜的基础上,由挥舞调节作用引起的桨叶挥舞。
149&&&&&&&&
旋翼桨毂所在平面,称为构造旋转平面(或基准平面);自动倾斜器的倾斜盘所在的平面,称为操纵平面;旋翼桨尖所划圆的平面称为桨尖平面。
150&&&&&&&&
对于非中心铰式旋翼的直升机,前推驾驶杆时,自动倾斜器操纵平面必须提前于直升机纵轴一个角度向下倾斜,这个角度称为自动倾斜器的操纵提前角。
151&&&&&&&&
水平铰位于旋翼桨毂中心的旋翼,称为中心铰式旋翼。
152&&&&&&&&
水平铰轴线不通过桨毂中心的旋翼,称为非中心铰式旋翼。
153&&&&&&&&
周期变距是桨叶角在旋转一周中所出现的周期变化。
154&&&&&&&&
锥体侧倒角是旋翼锥体在均匀挥舞的基础上向90度方位倾倒的角度。
155&&&&&&&&
对于具有挥舞调节作用的旋翼桨叶,它的自然挥舞将使得旋翼锥体向后行桨叶区侧后方倾斜。
156&&&&&&&&
变距拉杆和变距摇臂的连接点位于水平铰轴线上的旋翼桨叶的挥舞调节系数为零。
157&&&&&&&&
【答案要点】:旋翼不旋转时,桨叶只受本身的重力作用而自然下垂。当旋翼在轴流状态下工作时,每片桨叶受到的作用力,除桨叶自身的重力外,还有桨叶的拉力和惯性离心力。
桨叶重力垂直于地面。它对水平铰形成的力矩使桨叶下垂。桨叶拉力的方向垂直于桨叶的轴线,它对水平铰构成的力矩,要把桨叶举起。惯性离心力近似认为作用在桨叶重心上,其作用线垂直于旋转轴。它对水平铰所形成的力矩,力图保持桨叶作水于旋转。由于桨叶拉力比重力大得多,所以桨叶在这三个力矩的作用下会平衡在向上扬起的某一位置上。因此,旋翼旋转时,会形成一个倒立的锥体。桨叶自旋转平面扬起的角度,叫旋翼锥角。
在轴流状态下,由于旋翼周向气流速度是对称的,每片桨叶在旋转一周中,拉力和惯性离心力不变,因此桨叶在各方位形成的锥角均相同。此时的旋翼锥角就是桨叶在各方位的挥舞角。
158&&&&&&&&
【答案要点】:由旋翼周向气流速度不对称引起的桨叶挥舞,会使旋翼锥体向后倾倒。具体分析如下:
设直升机以飞行速度V前飞,根据桨叶切面的周向气流速度u
随方位角的变化公式,&&&
当桨叶从方位角0°转向90°的过程中,桨叶切面的相对气流合速度W,随周向气流速度u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合速度W增加,桨叶拉力也趋向于增大,桨叶拉力对水平铰形成的力矩也将增大。于是桨叶以一定的挥舞速度向上扬起。而桨叶向上挥舞的同时,会形成向下的相对气流使桨叶各切面的迎角减小。在90°方位,桨叶的周向气流速度为最大(Ωr+V
),因而此时的向上挥舞速度也最大。
桨叶继续由0°转向180°方位,尽管桨叶切面的周向气流速度减小,但桨叶依靠上挥中积累的动能仍能继续上挥,只是由于切面周向流速减小,上挥速度将逐渐减小。在180°方位,桨叶切面周向流速降至原来0°方位的速度(即Ωr)。上挥速度也随着减小为零,桨叶挥舞至最高点,此时的挥舞角β达到最大值。
桨叶转过180°方位后,由于切面周向流速减小而转为向下挥舞。并随着接近270°方位下挥速度不断增大。在270°方位,桨叶切面周向流速为最小,下挥速度增至最大。
由270°转向360°方位,因桨叶切面的周向流速又有所增大,桨叶的下挥速度又逐渐减慢。转至360°方位(即0°方位)时,桨叶的切面周向流速又恢复到Ωr
,桨叶的下挥速度减小为零,桨叶挥舞到最低点,此时的挥舞角为最小。
综上所述,由旋翼周向气流速度不对称引起的桨叶挥舞,在ψ=180°方位,桨叶上挥得最高;在ψ=
360°方位,桨叶下挥得最低。也就是说,由此原因引起的桨叶挥舞,会使旋翼锥体向后倾倒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称为旋翼锥体后倒角a1。&&&
159&&&&&&&&
【答案要点】:铰接式旋翼在工作时会形成一个倒立的锥体。直升机前飞时,由于旋翼具有锥角a0,前飞气流速度的径向流速Vcosψ不再与桨叶轴线平行。这样,径向流速Vcosψ可以分解为与桨叶轴线平行和垂直的两个分量,其中垂直分量Vcosψsin
a0,会对桨叶的切面迎角产生影响。在旋翼的前半圆即ψ=
90°→180°→270°方位内,垂直分量是自下而上吹向桨叶,使桨叶的迎角增加;在后半圆即ψ=270°→0°→90°方位内,垂直分量是自上而下吹向桨叶,使桨叶迎角减小。由于垂直分量Vcosψsin
a0是随方位角ψ周期改变的,因此,垂直分量也将引起桨叶迎角的周期变化。
桨叶迎角的周期变化将引起桨叶的挥舞。在桨叶转过90°方位进入旋翼前半圆后,随桨叶迎角逐渐增大而加速上挥。至180°方位,因桨叶迎角的增量最大,桨叶的上挥速度也积累至最大。之后,因迎角的增量逐渐减小,桨叶的上挥速度也随之减小;至270°方位处,迎角的增量为0,桨叶的上挥速度也减小到0,这时桨叶上挥至最高即挥舞角获得最大值。
在桨叶转过270°方位进入后半圆时,因迎角的增量为负,桨叶即进入下挥过程。类似于上述分析,在0°方位,桨叶的下挥速度增至最大,之后即进入减速下挥,至90°方位,桨叶的下挥速度减小为0,桨叶下挥至最低,挥舞角获得最小值。
因此,直升机前飞时,由旋翼锥角造成的迎角周期改变所引起的桨叶挥舞,会使旋翼锥体向ψ=90°方位倾倒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称为旋翼锥体的侧倒角b1。
160&&&&&&&&
【答案要点】:直升机在轴流状态下,若不计及桨叶的微量挥舞,在旋翼旋转平面内作用于桨叶上的力有:桨叶旋转阻力(作用在桨叶压力中心土)和惯性离心力(近似认为作用在桨叶重心上)。其中桨叶旋转阻力与旋转方向相反,而惯性离心力垂直于旋翼转轴方向向外。
当桨叶的偏摆角为零时,惯性离心力的作用线通过垂直铰的中心,对垂直铰形成的力矩为零。这时,旋转阻力对垂直铰形成的力矩,会使桨叶绕垂直铰向后偏摆。当桨叶出现摆角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线即偏离垂直铰中心,惯性离心力对垂直铰形成的力矩,是阻止桨叶后摆的。随着桨叶后摆角加大,惯性离心力对垂直铰形成的力矩也加大。当这两个力矩平衡时,桨叶的后摆角就稳定不变了。这时的桨叶后摆角称为均匀后摆角。
161&&&&&&&&
【答案要点】:当桨叶上挥时,变距拉杆通过变距摇臂使桨叶角减小,当桨叶下挥时,变距拉杆通过变距摇臂使桨叶角增大。桨叶角的大小随桨叶挥舞角的改变而变化这一特点,称为桨叶的挥舞调节作用。桨叶具有挥舞调节作用是由旋翼的构造特点决定的。桨叶变距摇臂与变距拉杆的连接点(A),位于水平铰轴线之外。设节点A离水平铰轴线的距离为b,离轴向铰轴线的距离为a。
挥舞调节作用改变了最大与最小挥舞角时桨叶所在的方位角,即旋翼锥体的倾斜方位改变了。对挥舞调节作用比较强的旋翼来说,旋翼锥体反而会向后行桨叶区的侧后方倾斜(即左旋旋翼锥体向右后方倾斜,右旋旋翼锥体向左后方倾斜)。且这种倾斜量会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162&&&&&&&&
【答案要点】:前推驾驶杆,纵向操纵机构下移,随旋转环转至180°-19°36’和360°-19°36’这两个方位的变距拉杆,分别处于最低和最高位置,所以同它们相连的桨叶角,在90°+26°30’方位减小得最多,在270°+26°30’方位增加得最多。处于0°+26°30’和180°+26°30’方位的桨叶,由于同它们相连的拉杆高度不变,因而桨叶角不变。这样,前推驾驶杆时,桨叶角发生了周期变化,称为周期变距。
桨叶从0°+26°30’方位转向90°+26°30’方位时,桨叶角逐渐减小,拉力也逐渐减小,桨叶向下挥舞,且下挥速度随着桨叶角的减小而增大。在90°+26°30’方位,桨叶角减至最小,桨叶下挥速度也最大。根据挥舞规律,桨叶的挥舞角将在180°+26°30’方位达到最小。桨叶从180°+26°30’方位转向270°+26°30’方位时,桨叶角不断增大,拉力也不断增大,桨叶向上挥舞。在270°+26°30’方位,桨叶角达最大,桨叶上挥速度也最大,根据挥舞规律,桨叶的挥舞角将在360°+26°30’方位达到最大。因此,前推驾驶杆桨叶的周期变距所引起的桨叶强制挥舞,会使锥体向180°+26°30’方位倾斜。
再考虑挥舞调节作用。在锥体向180°+26°30’方位倾斜时,挥舞调节作用将会使桨叶出现附加周期变距。由于桨叶强制挥舞角在180°+26°30’方位达到最小,故此时的桨叶角附加增加量最大,桨叶的附加上挥速度最大,根据挥舞规律,桨叶将在270°+26°30’方位附加上挥得最高;强制挥舞角在360°+26°30’方位达到最大,故此时的桨叶角附加减小量最大,桨叶的附加下挥速度最大,根据挥舞规律,桨叶将在90°+26°30’方位附加下挥得最低。也就是说,锥体将向90°+26°30’方位倾斜。
强制挥舞与附加挥舞相迭加的结果,旋翼锥体向180°方位倾斜。即,前推驾驶杆时,能操纵旋翼锥体向前倾斜。
163&&&&&&&&
直升机的飞行性能主要包括悬停和垂直上升性能、平飞性能、爬升性能、下滑性能、滑翔性能和续航性能。
164&&&&&&&&
悬停是直升机在一定高度上,保持方向不变,位置不变的飞行。
165&&&&&&&&
垂直上升是直升机作垂直于地面的上升飞行。
166&&&&&&&&
可用功率是发动机输出功率中可供旋翼所利用的那部分功率。
167&&&&&&&&
剩余功率是需用功率和可用功率之差。
168&&&&&&&&
悬停升限是发动机处于额定工作状态时的可用功率与悬停需用功率相等时的高度。
169&&&&&&&&
垂直上升率是直升机每秒钟垂直上升的高度。
170&&&&&&&&
理论静升限是直升机垂直上升率为零的高度。
171&&&&&&&&
垂直飞行状态下旋翼的旋转阻力包括翼型阻力、爬升阻力和诱导阻力。
172&&&&&&&&
平飞是直升机作水平直线的飞行。
173&&&&&&&&
直升机飞行力学中主要采用功率平衡法来分析直升机的飞行性能。
174&&&&&&&&
悬停时需用功率随悬停重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悬停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大气温度增高而增大。
175&&&&&&&&
根据功率平衡原理,使直升机保持悬停的条件是Nky=Nxu。
176&&&&&&&&
通常把直升机垂直上升率减小到0.5米/秒时所对应的高度,称为实用静升限。
177&&&&&&&&
飞行重量,大气温度,出轴功率,地面效应等。
178&&&&&&&&
飞行重量,飞行高度,大气温度等。
179&&&&&&&&
诱导功率、型阻功率和爬升功率。
180&&&&&&&&
直升机前飞状态下,旋翼的旋转阻力由翼型旋转阻力、诱导旋转阻力、爬升旋转阻力、废阻力和波阻五部分组成。
181&&&&&&&&
直升机悬停时,若不计及波阻功率,旋翼需用功率由型阻功率和诱导功率两部分组成。
182&&&&&&&&
直升机平飞状态下,若不计及波阻功率,旋翼的需用功率由型阻功率、诱导功率和废阻功率三部分组成。
183&&&&&&&&
随着平飞速度的增大,型阻功率略有增加;诱导功率减小;废阻功率增加。
184&&&&&&&&
平飞需用功率曲线的最低点所对应的飞行速度称为经济速度。
185&&&&&&&&
当飞行重量增加和大气温度增高时,则直升机垂直上升率减小。
186&&&&&&&&
直升机的平飞性能,主要指经济速度、有利速度、平飞最大速度、平飞最小速度和平飞速度范围。
187&&&&&&&&
直升机的平飞最大速度除受功率限制以外,还要受到后行桨叶气流分离和前行桨叶激波的限制。
188&&&&&&&&
直升机爬升时的需用功率由&&
爬升功率,& 诱导功率,&
型阻功率和& 废阻功率组成。
189&&&&&&&&
直升机在保持某一油门桨距下滑时,其下滑率、下滑角与下滑速度的关系曲线,称为下滑性能曲线。
190&&&&&&&&
气温升高,直升机的最大爬升角和最大爬升率减小,爬升限度降低。
191&&&&&&&&
当保持油门桨距不变时,直升机以经济速度下滑,下滑率最小;以下滑有利速度下滑,下滑角最小,下滑距离最远。
192&&&&&&&&
如保持下滑速度和油门桨距不变,气温升高时,直升机的下滑率和下滑角将增大,下滑距离缩短。
193&&&&&&&&
飞行重量增加时,直升机的下滑率和下滑角将增大,下滑距离缩短。
194&&&&&&&&
保持最小下滑率或最大下滑距离滑翔,对保证直升机在旋翼自转状态下着陆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
195&&&&&&&&
旋翼失去发动机带动后,旋翼消耗的功率全部由滑翔中直升机单位时间内减小的位能来提供。
196&&&&&&&&
直升机的滑翔性能,主要包括最小下降率、最小滑翔角和最大滑翔距离。
197&&&&&&&&
由滑翔下降率的计算公式知,影响滑翔下降率的因素有滑翔速度、飞行重量、旋翼转速和空气密度等。
198&&&&&&&&
用经济速度滑翔时,下降率最小。
199&&&&&&&&
减小旋翼桨叶总桨距,可使旋翼转速增大,为保持旋翼稳定自转下滑,直升机滑翔时的下降率则增大。
200&&&&&&&&
空气密度增大时,产生同样大小的拉力,诱导速度减小,直升机滑翔时的下降率减小。
201&&&&&&&&
获得最小滑翔角时的滑翔速度,比获得最小下降率的滑翔速度要大;而获得最小下降率时的滑翔角,比最小滑翔角要大。
202&&&&&&&&
直升机的续航性能包括续航时间和续航距离两个方面。
203&&&&&&&&
直升机的续航性能主要取决于直升机的可用燃油量和燃油消耗量两个因素。
204&&&&&&&&
影响平飞航时的主要因素有平飞速度、飞行高度、飞行重量和大气温度以及外挂和维护质量等。
205&&&&&&&&
用久航速度平飞,平飞航时最长;用远航速度平飞,平飞航程最远。
206&&&&&&&&
诱导功率、型阻功率和废阻功率。
207&&&&&&&&
平飞需用功率随平飞速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208&&&&&&&&
飞行重量,飞行高度,大气温度,平飞速度等。
209&&&&&&&&
直升机在平飞时,旋翼需用功率最小所对应的平飞速度,称为经济速度。用该速度平飞时,直升机在空气飞行时间最长。
210&&&&&&&&
直升机在平飞时,当旋翼需用功率与飞行速度的比值最小时,公里燃油消耗量最小,续航距离最远,此时的平飞速度,称为有利速度。
211&&&&&&&&
直升机使用发动机额定工作状态所能保持的最小飞行速度。
212&&&&&&&&
直升机在某一高度上,只能用一个速度进行平飞,此高度就是直升机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称之为理论动升限。
213&&&&&&&&
直升机沿倾斜轨迹的上升飞行。
214&&&&&&&&
直升机在爬升中,每秒所增加的飞行高度。
215&&&&&&&&
直升机的爬升轨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16&&&&&&&&
直升机爬升到预定高度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217&&&&&&&&
直升机沿向下倾斜的轨迹所作的飞行。
218&&&&&&&&
直升机下滑中每秒所下降的飞行高度。
219&&&&&&&&
直升机的下滑轨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20&&&&&&&&
下滑中,直升机所经过的水平距离。
221&&&&&&&&
旋翼失去发动机带动后,在自转状态下的下滑。
222&&&&&&&&
下降率与滑翔速度的水平分速度的关系曲线。
223&&&&&&&&
滑翔速度与滑翔水平分速度之间的夹角。
224&&&&&&&&
直升机在旋翼自转状态下滑翔所经过的水平距离。
225&&&&&&&&
直升机飞行中,可供平飞巡航阶段所使用的燃油量。
226&&&&&&&&
直升机从起飞至着陆,在空中所能持续飞行的时间。
227&&&&&&&&
直升机在空中所能持续飞行的距离。
228&&&&&&&&
功率限制、气流分离限制和激波限制。
229&&&&&&&&
直升机的平飞速度包线就是由平飞最大速度综合边界和平飞最小允许速度边界所组成的平飞速度曲线图。
230&&&&&&&&
飞行重量,大气温度,风速风向等。
231&&&&&&&&
飞行重量,大气温度,风速风向等。
232&&&&&&&&
表示直升机飞行应该回避的高度和速度范围的图线,称为安全图线。
233&&&&&&&&
飞行重量,飞行高度,风,外挂和维护质量等。
234&&&&&&&&
悬停时旋翼的需用功率的影响因素有飞行重量、海拔高度、大气温度以及地面效应等。
235&&&&&&&&
桨叶的气流分离是在后行桨叶区形成。
236&&&&&&&&
最大爬升角所对应的速度小于经济速度。
237&&&&&&&&
实用动升限所对应的最大爬升率一般为0.5m/s。
238&&&&&&&&
影响爬升性能的因素有大气温度,飞行重量,以及风速风向等。
239&&&&&&&&
直升机以接近经济速度飞行时,是不存在回避区的。
240&&&&&&&&
直升机的公里耗油量和 有关()。
241&&&&&&&&
在发动机燃油消耗率Ce为常数的情况下,经济速度即为久航速度。
242&&&&&&&&
在发动机燃油消耗率Ce为常数的情况下,有利速度即为远航速度。
243&&&&&&&&
【答案要点】:影响直升机垂直上升飞行性能的因素主要有飞行高度、飞行重量和大气温度。
飞行高度增加,空气密度减小,需用功率增加,而可用功率减少,使得剩余功率减小,垂直上升率减小。
飞行重量增加,需用功率增加,使剩余功率减小,垂直上升率减小。
大气温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需用功率增加,可用功率减少,使得剩余功率减小,垂直上升率减小。
244&&&&&&&&
【答案要点】:影响直升机爬升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大气温度、飞行重量和风速风向。
大气温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需用功率增大,可用功率减小,使剩余功率减小,最大爬升角和最大爬升率也相应减小,爬升时间增大。
飞行重量增加,需用功率增大,使剩余功率减小,最大爬升角和最大爬升率也相应减小,爬升时间增大。
在上升气流中爬升,爬升角和爬升率都增大,爬升时间减小;反之,在下降气流中爬升,爬升角和爬升率都减小,爬升时间增大。
245&&&&&&&&
【答案要点】:影响直升机续航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平飞速度、飞行高度、飞行重量、风以及外挂和维护质量。
当平飞速度等于经济速度时,小时耗油量最小,续航时间最长。当平飞速度等于有利速度时,公里耗油量最小,续航距离最长。
飞行高度增加时,用于爬升和下滑所消耗的燃油量增多,能供给平飞的燃油量减少,因此续航时间减小。而高度增加时,由于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减小,使公里耗油量减小,续航距离增加。
飞行重量增加,需用功率增加,单位时间或单位距离所消耗的燃油量增加,续航时间和续航距离都减小。
顺风飞行,公里耗油量减小,续航距离增加。
外挂和维护质量不高,将会引起小时耗油量增加,续航时间减小,也会引起公里耗油量增加,续航距离减小。
246&&&&&&&&
地面坐标轴系,速度坐标轴系,机体坐标轴系,旋翼坐标轴系
247&&&&&&&&
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或合力为零和合力矩为零)。
248&&&&&&&&
旋翼、尾桨、平尾、垂尾、机身等产生的空气动力及其对直升机重心产生的力矩;旋翼、尾桨的反扭矩和桨毂的附加力矩。
249&&&&&&&&
具有水平铰外移量的旋翼,由于桨叶的周期挥舞使桨尖平面相对于旋翼构造平面出现倾斜时,就会产生桨毂力矩。
250&&&&&&&&
平衡旋翼的反扭矩。
251&&&&&&&&
直升机保持飞行高度不变、速度为零且不绕机体各轴转动的一种稳定飞行状态。
252&&&&&&&&
直升机旋翼轴有一个构造前倾角的时,在巡航状态,机身地板能大致处于水平,不但可以改善驾驶员工作条件,还可以减小机身阻力。
253&&&&&&&&
随着直升机平飞速度的增大,垂尾的侧向力逐渐增大,而尾桨的拉力则逐渐减小。
254&&&&&&&&
飞行中的直升机,常受到各种扰动而偏离原来的平衡状态。当扰动消失以后,直升机自动恢复原来平衡状态的特性,称为直升机的稳定性。
255&&&&&&&&
当直升机偏离原来的平衡状态以后,如果具有自动恢复原来平衡状态的趋势,则具有静稳定性。
256&&&&&&&&
旋翼具有迎角静不稳定性,机身也具有迎角静不稳定性,平尾具有迎角静稳定性。
257&&&&&&&&
旋翼具有速度静稳定性,平尾也具有速度静稳定性,机身具有速度静不稳定性。
258&&&&&&&&
前飞中的直升机,当机头突然偏转,由于惯性作用直升机将仍按原来的方向运动。这时,飞行速度方向偏离了直升机的对称面,这种飞行状态称为侧滑。
259&&&&&&&&
在构造上可以采取增加桨叶绕水平铰的惯性矩、降低直升机的重心位置和适当增大旋翼水平铰的外移量等措施,来增大旋翼的横侧阻尼力矩。
260&&&&&&&&
当直升机偏离原来的平衡状态以后,在扰动消失以后,如果其振荡的幅度是逐渐减小的,则具有动稳定性。
261&&&&&&&&
通过操纵使直升机从一种平衡状态改变到另一种平衡状态的特性,称为直升机的操纵性。
262&&&&&&&&
只有既具有静稳定又具有动稳定的直升机,才真正具有稳定性。
263&&&&&&&&
(1)侧向稳定性与纵向稳定性相互影响;
(2)动稳定性较差。
264&&&&&&&&
(1)操纵反应的迟缓性;
(2)操纵动作的双重性;
(3)操纵动作的协调性。
265&&&&&&&&
(1)操纵灵敏度(即反应大小问题);
(2)操纵反应时间(反映快慢问题)。
266&&&&&&&&
直升机的操纵灵敏度是指,单位操纵量(操纵角或操纵机构位移)使直升机所能达到的最大(稳定)旋转角速度。
267&&&&&&&&
直升机受到单位操纵量的作用后,自角速度出现变化到达稳定,需要经历一个过渡过程,该过渡过程的时间,就称为直升机的操纵反应时间。
268&&&&&&&&
直升机的转动惯量和角速度阻尼。直升机的转动惯量越小,则操纵反应时间越短;角速度阻尼越小,则操纵反应时间越长。
269&&&&&&&&
直升机的操纵功效就是单位操纵角或单位位移所能产生的操纵力矩。
270&&&&&&&&
影响直升机的操纵功效因素主要有旋翼拉力的大小、自动倾斜器的传动比、直升机的重心位置和桨毂水平铰的外移量大小。
271&&&&&&&&
直升机的操纵灵敏度就是单位操纵量(操纵角或操纵机构位移)使直升机所能达到的最大稳定旋转角速度。
272&&&&&&&&
气动力矩、惯性离心力矩和挥舞惯性力矩。
273&&&&&&&&
前推驾驶杆时,自动倾斜器向前倾斜,旋翼各片桨叶的桨矩也随之相应改变。这时作用在桨叶上的轴向铰力矩,力图使桨叶恢复到原来的桨距。为了使桨叶保持操纵后的桨距,驾驶员必须用力向前推住驾驶杆。这就是驾驶杆力的形成原理。
274&&&&&&&&
根据机体轴系和地面轴系的相互关系,可以确定直升机的某些姿态角:俯仰角、倾斜角和偏航角。
275&&&&&&&&
俯仰角 是指机体纵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76&&&&&&&&
倾斜角 是指直升机纵向对称面与机体纵轴所在的铅垂面之间的夹角。
277&&&&&&&&
偏航角 是指机体纵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地面纵轴之间的夹角。
278&&&&&&&&
机身迎角是速度纵轴在直升机纵向对称面上的投影与机体纵轴之间的夹角。
279&&&&&&&&
侧滑角是飞行速度方向与直升机纵向对称面之间的夹角。
280&&&&&&&&
轨迹俯仰角是飞行速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81&&&&&&&&
轨迹偏航角是飞行速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与地面纵轴之间的夹角。
282&&&&&&&&
轨迹倾斜角是直升机纵向对称面与速度纵轴所在的铅垂面之间的夹角。
283&&&&&&&&
旋翼构造迎角是相对气流与旋翼构造平面之间的夹角。
284&&&&&&&&
旋翼轴前倾角是由机体轴系与旋翼构造轴系所构成的。
285&&&&&&&&
迎角 、侧滑角。
286&&&&&&&&
悬停时直升机的俯仰平衡方程有 、 和 。
287&&&&&&&&
根据俯仰平衡特性的分析,旋翼总桨距 随平飞速度先减小后增加。
288&&&&&&&&
平飞时,尾桨桨距随平飞速度是先减小后略有增加。
289&&&&&&&&
在研究横侧平衡特性时,机身坡度 取决于尾桨拉力。
290&&&&&&&&
表示的是旋翼的迎角静稳定度。
291&&&&&&&&
方向静稳定度用 表示。
292&&&&&&&&
直升机的横侧静稳定性由旋翼和尾桨所决定?
293&&&&&&&&
在构造上增大角速度阻尼的方法主要有增加桨叶绕水平铰的惯性矩;降低直升机的重心位置;增加水平铰的外移量等。
294&&&&&&&&
根据速度轴系和机体轴系的相互关系,可以确定直升机的姿态角是机身迎角、侧滑角及轨迹倾斜角。
295&&&&&&&&
直升机的姿态角参数有俯仰角、倾斜角、偏航角、机身迎角、侧滑角和轨迹倾斜角。
296&&&&&&&&
旋翼产生的力和力矩有:旋翼的气动力及其力矩、旋翼的反作用力矩和旋翼的桨毂力矩。
297&&&&&&&&
将旋翼气动合力沿旋翼构造轴系各轴分解,可以得到三个分力:垂直于S-S平面的分力叫旋翼拉力;沿旋翼的构造纵轴方向上的分力叫旋翼纵向力;沿旋翼的构造横轴方向上的分力叫旋翼侧向力。
298&&&&&&&&
当直升机的俯仰角 >0,且重心位于旋翼轴之后时,写出此时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的两个力的方程 和 。
299&&&&&&&&
若直升机重心位于旋翼轴线上,且 ,则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时的俯仰角 和纵向操纵角 的情况是: =0和 =0。
300&&&&&&&&
若直升机重心位于旋翼轴线上,且 ,则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时的俯仰角 和纵向操纵角 的情况是: >0和 <0。
301&&&&&&&&
若直升机重心位于旋翼轴线上,且 ,则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时的俯仰角 和纵向操纵角 的情况是: <0和 >0。
302&&&&&&&&
假定 ,当直升机重心在旋翼轴后时,则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时的俯仰角 和纵向操纵角 的情况是: >0和 <0。
303&&&&&&&&
假定 ,当直升机重心在旋翼轴前时,则直升机保持悬停俯仰平衡时的俯仰角 和纵向操纵角 的情况是: <0和 >0。
304&&&&&&&&
直升机保持悬停横向平衡时,横向操纵角 一般为负值,即 <0。
305&&&&&&&&
假设直升机重心位于纵向对称面内,则直升机保持悬停横向平衡时,尾桨安装高度 对机身坡度 的影响是:当 时, =0;当
时,>0;当时,<0。
306&&&&&&&&
对于左旋旋翼直升机,为了使直升机保持横向平衡,当重心位置相对于机体纵向对称面偏右时,机身坡度的变化情况是机身右坡度增大;反之,当重心位置相对于机体纵向对称面偏左时,机身坡度的变化情况是机身右坡度减小或左坡度增加。
307&&&&&&&&
平飞状态下直升机的平衡特性,是研究直升机以不同速度作稳定平飞时,为了保持力和力矩的平衡,所需要的各种操纵角 、 、
、和姿态角、随飞行速度的变化关系。
308&&&&&&&&
直升机平飞中,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大,旋翼的总桨距 应先减小后增大。
309&&&&&&&&
直升机重心前极限位置应根据悬停状态的操纵需要并留有足够余量来确定;重心后极限位置应以满足最大速度飞行的操纵需要并留有适当余量来确定。
310&&&&&&&&
当直升机驾驶杆处于纵向中立位置时,自动倾斜器的纵向操纵角并非为零,而是向前倾斜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称为自动倾斜器的纵向安装角,又称为纵向中立角。
311&&&&&&&&
纵向稳定性是直升机受扰动偏离了原来的纵向平衡状态,在扰动消失后,直升机能自动恢复原来纵向平衡状态(迎角和速度)的特性。
312&&&&&&&&
迎角静稳定性直升机受扰动使得机身迎角稍有变化时,能产生稳定力矩使直升机具有恢复原来迎角的趋势。
313&&&&&&&&
迎角动稳定性是直升机的扰动消失后,在恢复原来迎角的俯仰摆动中,由于阻尼力矩的作用,使迎角振荡越来越小,即减幅振荡,最后恢复到原来的迎角。
314&&&&&&&&
速度稳定性是直升机受扰动以致速度改变时,具有自动恢复原来速度的特性。
315&&&&&&&&
方向稳定性是自动消除侧滑恢复原方向平衡的特性。
316&&&&&&&&
横侧稳定性是自动消除坡度恢复原横侧平衡的特性。
317&&&&&&&&
方向静稳定性是直升机受扰动机头偏转形成侧滑时,能产生方向稳定力矩使直升机具有自动消除侧滑的趋势。
318&&&&&&&&
横侧静稳定性是直升机受扰动出现坡度时,能产生横侧稳定力矩使直升机具有自动消除坡度的趋势。
319&&&&&&&&
横侧静稳定度是侧滑角每改变一度所引起的滚转力矩的变化量。
320&&&&&&&&
直升机动稳定性的好坏,通常用摆动衰减时间和半衰期来表示。
321&&&&&&&&
飞行中的直升机,受到扰动后偏离原有的平衡状态。当扰动消失后,直升机自动恢复原来平衡状态的特性,是属于直升机稳定性的问题;而通过操纵使直升机从一种平衡状态改变到另一种平衡状态的特性,则属于操纵性问题。
322&&&&&&&&
直升机纵向平衡被扰动破坏后,根据其运动参数变化的特点,直升机的纵向稳定性又可分为迎角稳定性和速度稳定性。
323&&&&&&&&
直升机是否具有迎角静稳定性,取决于受扰动机身迎角改变时,旋翼、机身、平尾等所产生的俯仰力矩的变化,即取决于这些部件的迎角静稳定性。
324&&&&&&&&
在前飞条件下,当机身迎角因扰动发生改变时,旋翼具有迎角静不稳定性;不具有平尾的机身具有迎角静不稳定性;平尾具有迎角静稳定性。
325&&&&&&&&
直升机桨毂水平铰外移量增大及无铰式旋翼,会加剧旋翼的迎角静不稳定性。
326&&&&&&&&
直升机迎角的动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直升机在俯仰摆动中旋翼和平尾产生的俯仰阻尼力矩。
327&&&&&&&&
适当的降低旋翼转速和增大旋翼水平铰外移量,可增大旋翼的俯仰阻尼作用。
328&&&&&&&&
在前飞条件下,旋翼、机身等都是迎角静不稳定的,直升机的迎角静稳定性,主要由平尾来保证。
329&&&&&&&&
直升机的迎角稳定性,包括迎角静稳定性和迎角动稳定性两个方面。
330&&&&&&&&
当直升机机身迎角改变时,如能产生静稳定力矩使之具有恢复原来迎角的趋势,则表明是迎角静稳定性;在直升机受扰后的俯仰摆动中,如能产生阻尼力矩,则具有迎角动稳定性。
331&&&&&&&&
直升机的旋翼和平尾具有速度静稳定性,而机身是速度静不稳定的。
332&&&&&&&&
具有迎角稳定性与速度稳定性的直升机,因扰动而使迎角和速度改变时,在扰动消失后,直升机自动恢复原来迎角和速度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纵向短周期摆振运动与长周期摆振运动两个阶段。
333&&&&&&&&
直升机在前飞中,其方向静稳定性主要由尾桨和垂尾产生,而机身通常是方向静不稳定的。
334&&&&&&&&
所谓侧向稳定性,就是指直升机受扰动偏离侧向平衡状态而出现侧滑和坡度时,当扰动消失后,直升机自动恢复原侧向平衡状态的特性。
335&&&&&&&&
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垂尾和具有上反角的上单短翼等都具有横侧静稳定性;直升机的横侧静稳定性,会随飞行速度的增大而增强。
336&&&&&&&&
直升机的方向阻尼力矩,主要由尾桨和垂尾产生;横侧阻尼力矩,主要由旋翼、尾桨和垂尾产生。
337&&&&&&&&
若要增大旋翼的横侧阻尼作用,在构造上可采取增加桨叶尖部重量,降低直升机重心位置和适当增大旋翼水平铰外移量等措施。
338&&&&&&&&
在侧向平衡被扰动破坏后,若直升机的横侧静稳定度和方向静稳定度匹配不当,直升机就会出现侧向飘摆或螺线不稳定现象。
339&&&&&&&&
当直升机的横侧静稳定度过大而方向静稳定度不足时,在侧向平衡被扰动破坏后,直升机就会出现侧向飘摆运动。
340&&&&&&&&
所谓操纵功效,就是操纵力矩与操纵角(或位移)改变量的比值。
341&&&&&&&&
通常把阻尼力矩与相应的直升机旋转角速度的比值,称为角速度阻尼。
342&&&&&&&&
操纵灵敏度取决于操纵功效和角速度阻尼的比值,操纵灵敏度过大或过小都是不适宜的。
343&&&&&&&&
直升机液压助力操纵机构主要包括:液压助力器、载荷感觉器和卸载机构。
344&&&&&&&&
直升机的操纵特点是:操纵反应的迟缓性、操纵动作的双重性和操纵动作的协调性。
345&&&&&&&&
直升机悬停时,俯仰力矩对俯仰角和纵向操纵角有什么影响?(论述题)
【答案要点】:
假定重心在旋翼轴上:
X=0,Mz.其它=0&&&&
=0, =0;
2) X=0,Mz.其它
3) X=0,Mz.其它
346&&&&&&&&
【答案要点】:
对左旋直升机来说:
1)&&&&&&&&
当重心位置偏右,为了满足直升机横侧力矩平衡,操纵平面的横向操纵角 的负值可以减小,机身的右坡度γ必须增加。
2)&&&&&&&&
当重心位置偏左,横向操纵角 的负值增大,而直升机的右坡度减小或左坡度增大。
347&&&&&&&&
【答案要点】:
直升机的尾桨安装位置一般较高,因而尾桨拉力除了产生一个偏转力矩来平衡旋翼的反扭矩之外,还会产生一个滚转力矩Twjywj。为了平衡该力矩,悬停时必须操纵旋翼锥体向“后行桨叶”一侧(270度方位角)倾斜,旋翼气动力矩R会产生一侧向分力Ss,将会产生一个滚转力矩保持横侧平衡。所以,悬停时旋翼的横向操纵角一般都是负值。
尾桨安装高度对坡度影响如下:
1)&&&&&&&&
当ywj=y时,γ=0
2)&&&&&&&&
当ywj&y时,坡度值γ&0,即对左旋旋翼直升机,会有一个小的左坡度,而对右旋旋翼直升机,则会有一个小的右坡度。
3)&&&&&&&&
当ywj&0,即对左旋旋翼直升机,会有一个小的右坡度,而对右旋旋翼直升机,则会有一个小的左坡度。
348&&&&&&&&
【答案要点】:
旋翼的迎角静不稳定性
机身的迎角静不稳定性
平尾的迎角静稳定性
349&&&&&&&&
【答案要点】:
1)&&&&&&&&
旋翼具有迎角动稳定性,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旋翼直升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