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要统一全院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有哪些,对所有的工作流程与临床数据统一管理,几十个厂家的系统要操作

› ›《下一代CIO》:大数据与移动正逐渐融入医疗信息化
《下一代CIO》:大数据与移动正逐渐融入医疗信息化
扫一扫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关注官方公众号至顶头条
医疗行业是一个贴近基层群众的行业,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比例失调等早已成为社会话题,医疗行业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不仅从政策层面,在技术和管理层面医院纷纷开始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以及改善自身医疗水平。
来源:ZDNet CIO与应用频道
ZDNET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7月28日 视频访谈(文/王聪彬):医疗行业是一个贴近基层群众的行业,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比例失调等早已成为社会话题,医疗行业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不仅从政策层面,在技术和管理层面医院纷纷开始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以及改善自身医疗水平。
本期《下一代CIO》北医三院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计虹从整体医疗信息化说起,虽然中国医疗信息化起步比欧美国家晚,但到现在也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而对于大数据和移动等新兴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已经开始逐渐使用,像移动推车、临床监控,并且在未来也会有更深入的应用。
以下为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ZDNet《下一代CIO》栏目,我是王聪彬,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北医三院信息管理中心的副主任计虹。其实在医院信息化方面已经是一个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因为可能大家就诊的医患人数非常多,尤其是像三甲医院,所以医院的信息系统对于医生来讲不光是为患者提供帮助,而且对于患者他自身就医的体验也是一个良好的提升,医院的信息化行业现在发展的整体趋势大概是什么样的方向?
计虹:发展至今,中国的医院信息化虽然起步比欧美国家晚,但是到现在也已经是二十年的历史了。从我们医院来讲,的确你说得非常对,大的三甲医院门诊量几乎是过万的,像我们目前今年2014年门诊量已经突破了1.5万,现在高峰是1.6万,日均已经达到1.4万,对于这么大量的门诊就诊的患者来说,靠以前传统的手工模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大工作量,而且对于住院我们现在平均住院日是六点多天,周转率已经很快了。
对于综合医院来说,大量的周转对于现有的医生资源和床位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去扩张的情况下,只能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医务工作人员,还有为患者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行业内因为据我了解我们每年都要做全国医院信息化的调查,全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数据绝大多数医院目前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包括大众所周知的MIS系统,CIS系统,因为最新的数据表明,MIS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达到了全国范围内80%的医院都完成了建设。对于CIS临床信息系统也已经70%多医院都已经完成了。所以,我觉得医院信息系统在医疗行业医院内的应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了,目前现状是这样。
主持人:北医三院它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情况是大概什么样的?已经建立了哪些系统,哪些系统的需求量会更高?
计虹:可能大家建系统都是或多或少有一定规模,只是从数量上有差距,像我们对于这么大量的医务人员,我们医务人员全院是4千人,涵盖正式职工,合同制,还有一些医辅人员等等。其实大家都离不开信息化,目前离开电脑可能是你无法进行你的工作,包括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
三院现在在线运行的系统得有80多个子系统在线在运行,所以对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每天的运维工作还有很多新项目在开展,因为的确大家对信息系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关注程度从政府、社会,以及部门,院内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需求都空前高涨,比以前关注了,需求就增加了,确实这个量比以前要增加了几乎是几何倍数的增加,对于信息工作人员的压力就这方面我觉得所有的医院都面临这方面的压力。对于现有系统易用性的改造问题,还有门诊住院的流程优化问题,还有目前大家都比较热的刚才您也谈到就是大数据的这些利用问题,都是目前其实医院信息部门面临的问题。
主持人:其实信息系统对医院它可能更多是一个升级改造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继续的过程。
计虹:对,软件持续改进不像硬件,比如说我买了电脑或其他硬件,放在那里用就用可以了,但是软件它是一个客户化需求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不断你要进行它的客户化,它的优化,升级等等一系列需要信息人员完成的事情。
主持人:因为您也提到像三院这一块有80多个子系统,在系统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如何解决?
计虹:分几方面,从信息的互联互通,因为一个是院际之间的需求,还有院内这些系统之间的需求,因为院际之间我觉得可能更好的方式是由政府层面,比如说区域化医疗是需要区、局这样出面统一建立数据中心,区域数据中心,这样所有院际的数据交换我觉得集中在数据中心平台是区域化的,大家会有统一的标准去进行数据交换,这样可能更适合于院际之间,因为不要以一个医院来带动周边的小医院,这样的方式可能会造成医院之间大医院之间的竞争,就是抢下面的中小型医院,我觉得这个方式可能目前虽然有一部分开展了,但是不是最好的方式,可能更需要政府层面来规范整体建设,我觉得这首先我是觉得区域化医疗很重要。
第二,刚才您说院内之间数据交换,它主要的困难难点或者大家比较关注的,可能分两个。一个是数据的标准/数据的规范,我觉得这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层面,也是我们在做数据交换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如果不规范数据或者垃圾数据到后期是无法利用的。所以,数据的标准和规范很重要及这是一个。
二是技术层面,技术层面我们就无外乎在做数据交换的时候它会有一些我们的协调层,比如基于各种方式,有Web service方式,基于HL7这样的数据交换的模型,消息的中间件,这些技术层面的事情,所以有一些数据准备,还要一些技术层面的准备都需要我们实时的或者是定时的,主动的和被动的方式去采集,去整理,去交换,来实行数据中间的互联互通,数据交换。
主持人:很多就诊的病人他们可能去大医院,三甲医院去就诊他们看的病可能也不是特别关键性的一个疾病,而且他们的这些病可能在社区医院是可以来解决的,而且其实现在的资源分配上市不合理的。
计虹:现在大医院的确是供不应求,小医院是门庭冷落,所以这种我觉得需要政府统一调控,统一规划,整个规划,统一协调管理,的确不是哪个大医院能完成得了的,这是需要更高一级层面,政府领导层面去出面来整个统一,统筹规划,我觉得这样可能更科学也更适合于整个发展,医疗的发展。因为门诊我们是过多,有些社区医院却没有病源,我觉得这样确实是需要一个统筹,资源合理分配。
主持人:因为刚才您也提到了整体三院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您应该肯定面对了不同科室的医生。对于这些医生他们都有不同的需求,信息系统如何满足他的需求?
计虹:其实不只医生,对于医院来说我们很多都是多元化的人群,不同层次的人群在给我们提需求。比如说从领导层其实包括我们的院级领导,部门领导,这些都要给我们提管理的需求,从医院角度可能分为管理的需求和临床的需求这两大块。
那么,管理需求比如说我们的决策支持管理系统,这些是面对我们的管理层,主要代表就是BI,BI系统针对的就是管理决策支持,提供我们领导门诊量我们的处方合格率等等,这些需要针对全院进行管理决策支持的数据,也就是咱们说的大数据的问题,对于管理可能BI它解决的都是管理的需要。
另一方面就是临床需要,临床包括医生也包括护士,同样还有包括辅助科室,我们的一级科室同样有大量的需要,他们的需要也源于各个科室实际的为患者服务,流程的优化,以及科室自己更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基于医院的方方面面,整体的需要都汇总到信息中心来决定,通常人们讲信息中心是桥梁,是沟通公司以及用户之间的桥梁,我们的作用可能更多去指导和监督公司来实施,完善我们现有的系统。对于医院部门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需求,我们更多是要寻求需求的合理性,是不是信息化真正能够实现,因为的确现在需求多,有些需求是超乎你信息系统来完成的,信息系统确实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信息系统也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人工的管理,只能是用信息系统来把你目前现有的流程更完善,更合理,更科学,我们信息系统起到监督的作用,作客观的数据,因为确实我们发现临床上系统之前它有一些主观的错误,差错事故没有系统去辅助,现在利用系统来辅助给它一个更有效的提醒,预警功能,还有自动审核功能,就是保证它的医疗质量,减少它人为的差错,我觉得这方面的确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可能更偏向于对它减少医疗差错,保证医疗安全上,这是放在首位上的。所以所有的需求我们部门确实需要验证合理性,可操作性,可行性这几方面,然后才能真正去实施。
主持人:其实也是处于一个监督的职能在里面。
计虹:在实施上,因为现在系统很多,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交换,接口集成,我们更多的从我们技术角度去监督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方案,从临床的业务需求上更多去评估你这件事从信息化角度是否能够完全可以实现。
主持人:因为其实面对这些需求来讲,提供给像患者,或者是医生,已经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后,信息系统怎么来推行给他们,让他们更好接受和使用?
计虹:往往现在都是以需求为导向,他们提出的需求我们一般合理性的都是尽可能去把系统完善,去优化,去完成合理需求。因为从需求而来,被临床接受的程度会更快、更高,系统上线之前的确是有小范围的试用,然后再推广大规模全院覆盖,它是有一个分步实施的过程。
上线前的培训也很重要,因为让大家了解它的功能这方面我觉得培训,相关的宣传这些,让大家了解流程这些方面也是比较关键点。
主持人:比如说医院的信息系统其实是为医患关系能保证一个良好的运行的前提,在您看来这个信息系统对医患关系上有哪些关系?
计虹:在医患关系上,也就是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上,确实是在门诊更突出一些,因为针对的都是大量的门诊患者,现在推出新的比如O2O的这种形式,比如说挂号,收费,还有取药,去检验检查结果等等这些环节可以放在移动上去做,确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住院患者我们移动技术也相对成熟,比如我们医院确实也应用了两年的移动医疗的技术,我们有移动推车,这个方式的确是把传统的固定工作站的形式推到病人的床旁处理医嘱,把执行环节更好地在系统的监督下完成,形成一个闭环的医嘱管理模式,应用效果上的确大大地减少医疗差错,使发药环节零误差,就是在系统的监督下自动审核有效地提醒状态下,将之前人工环节造成的医疗差错,几乎降为零,提高了医疗质量,这方面最大的受益者是患者,使他在医疗安全上有了保障。
所以我觉得从信息化角度来说,利用现在的移动技术来使医院的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是目前真正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包括门诊,住院,我觉得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主持人:其实它不仅是在一个快速就诊的情况下得到一个体验,而且是用户的。而且还可以起到监管的作用。您刚才也提到了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这样一个新兴的技术和移动,刚才您也提到移动化在医疗的使用,在大数据在医院里有哪些使用场景呢?
计虹:因为从公共平台来讲,在疫情的监控,疾病的防控方面有很大的流行病学的应用途径,从医院内部来说,我觉得对于医保费用的监控,比如说急慢性病,以及成本高的疾病的费用监控,防止过度医疗,在这些方面是很好的用途。
另外,其实医院更关注的是医疗质量的控制,通过大数据来整理,提取分析,根据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来对以前传统模式的事后事件的控制,转为事前的提醒,过程的监控,其实用途是非常有意义的。
还有比如说手术的监控,用药的监控,这种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其实都基于大数据来提取特征值,来做有效的警示,防止事故的发生,对管理层面来及时干预,提高医疗质量,我觉得在医院的场景应用还是很广泛的。
它各个关键节点的控制,大数据从刚才我说的这几个比如说手术监控,用药监控,以及院内感染监控,其实都具备大数据的四个特征值,比如说密度低,数量大,多样性,快速,这四个基本特征值其实都具备。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来传送给管理者,或者临床的监控人员,有效地去及时干预不良事件的发生,预警,我觉得在医院层面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用途。
主持人:三院您刚才提到应用场景有哪些尝试吗?
计虹:我们院感监测这些都用了,还有我们目前的医疗质控这方面正在做尝试,也就是所谓的CI部分,临床数据中心的建立,为临床的质量监控,专科管理,重点学科的管理,都做了一些尝试。
主持人:在临床监控这一块,现在的效果怎么样?
计虹:因为我们没有全院在试用,只是两个科室在试用这方面管理的监控指标来提示,预警,做科研分析使用,目前效果还是可以的。
其实大家或多或少都在使用,不知不觉中,最早我觉得首先提出其实循证医学这个模式就是基于大数据,在大量的数据提取中有价值的特征值,来指导我们的临床医学实践,做科研教学分析,我觉得其实都是基于大数据的模式来做的。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热点文章热评文章厂商动态
北京第二十六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至顶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7 京ICP证161336号
京公网安备 00号张晓祥:同济集团化医院的信息化规划与设计 | HIT专家网
中国首个坚持原创严肃内容的健康医疗信息化新媒体
你的位置: >
> 张晓祥:同济集团化医院的信息化规划与设计
记者:孙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
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各地开始尝试组建医疗集团、医联体,医疗机构集团化对于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医院信息化作为当前医院管理的主要途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面向集团医院的信息化设计成为了新时期医院信息系统规划和重构的重要方向之一。
8月初,在由HIT专家网、福建省卫生医疗行业计算机用户协会共同主办的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张晓祥分享了同济医院以共享服务为核心的集团云平台架构体系的建设经验,以及集团化医院的整体信息化规划与设计实践。
集团医院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新需求
目前,同济医院共有7000余张床位、1万多名员工,已发展成了包括院本部(汉口)、武昌分院、汉阳分院以及多个托管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站等在内的大型集团化医疗机构。张晓祥认为,在医疗集团的发展新形势下,医院管理出现了新需求,医疗业务运营一体化的医疗集团模式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张晓祥介绍,该院计算机中心共有80多名IT人员和超过100名HIT企业的工程师驻场,共同承担该院所有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和建设。目前,该院共有210多个信息系统,终端总数量约12000多台,每天的数据生产量达到了1TB。“在快速扩张发展的同时,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信息化的整体建设和规划。”张晓祥表示,新的一体化的医疗集团模式对医院信息平台升级和重构的需求日趋加深,为此,当时该院专门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参观国内外先进医院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该院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集团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六点需求。
一是对集团垂直管理的需求,首先要统一人财物的管控,要形成各种财务的多账套和统分相结合;
二是要形成优势互补和业务共享,需要建立统一的临床业务共享服务中心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三是需实现统一的患者服务,在集团内各个医疗机构实现相同就医流程和体验,形成统一的患者资料共享以及卡、账户、预约等;
四是满足管理固化的要求,要形成标准化的医疗管理和流程,统一接入集团内各个医疗机构。
五是积极践行医联体的建设,通过上下多级联动和资源共享落地分级诊疗;
六是满足集团运维的需求,要实现集采配送,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维效率和人员绩效考核,保持系统安全稳定和可扩充。
“从这些角度来讲,我们亟需一套云化的平台体系作为所有集团内医疗机构的支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见得在每个医院都建立信息部门或者信息化系统,我们要确保一个信息中心维护一整套系统来支撑所有的医院。”张晓祥认为,新医改的政策要求、集团化的管理需求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使得医院在业务创新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时需要能构建出一个能满足业务部门需求、业务模式重构以及专业管理服务的全新管理模式,医疗业务正面临IT颠覆性的创新变革。
以共享服务为核心的集团云平台架构体系
“我们之前的系统经过多年建设尽管已经很好,但是已经很难再去往后发展。我们当时就讨论要往前看,不是看前面的四五年,而是看未来的20年,所以我们那时提出了一个颠覆式的改革。”张晓祥表示,同济医院的大致思路是构建一套基于SOA架构下的微服务体系,即把该院所有210多个信息系统均进行云化部署,进而支撑集团内所有医疗机构。“集团内医院不用再额外建设系统,最多做一些设备的采集和接入工作,我们要做到集团化的应用、一体化的融入、统一化的使用以及规范化的管理。”张晓祥说。
据介绍,该院集团云平台的主数据包括统一的患者管理、统一的账户管理、统一的运维平台以及统一的认证体系,同时还包括:统一的组织机构、统一的人员档案、统一的客户资料,且为了满足集团内不同价格体系的医院还支持多种不同的架构。张晓祥表示,基于对现状和需求的认识,该院进行了业务的双核心构建:一个是临床医疗方面的服务中心,另一个是运营管理方面的共享服务中心。
在临床医疗方面,建立集团化的临床检验共享服务中心、放射学共享服务中心、病理诊断共享服务中心和心电诊断共享服务中心等,主要是为了解决医疗业务在各院区之间的分离问题,通过统一的放射中心、临检中心、病理中心和心电中心等面向所有集团内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一方面有利于专科化建设,另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人力和设备成本,集团下辖的医疗机构无需设置放射科医生,只需要技师进行检查操作,每天集团会派车收集各个分院的标本,然后再回传检验报告。同时也可以节约很多大型的检验设备,各种检验数据会实时传送到集团会诊中心,检验报告再回传至各分院。
在医院运营管理方面,首先要解决医院的财务管理,重点是处理好集团总账和各个下辖医院分账之间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很多信息系统的集成关系处理,这就需要对所有流程重新梳理,并实施信息系统的全面改造,在财务上要做到统分相结合。财务系统则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在集团内各个分院不派驻财务会计,只派审核员对凭证进行审核扫描,各个单位的报销只需通过服务中心。因此,这种通过软件的形式固化成的管控节省了更多的环节和人力,从而形成了人财物的一体化管理。
张晓祥认为,当前医院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碎片化的问题,整个系统面临着一个大的重构趋势,HIS的应用在不断萎缩。实际上,HIS已经是患者服务的概念,现在很多医生站和护士站剥离到临床信息系统,所以重新对信息系统进行合理规划才能把各系统更好地结合。
此外,在进行一体化重构的过程中,会面临与多个参与厂商合作的情况,那么如何规范其行为呢?为了解决此问题,同济医院专门研究制定了三套规范来培训所有的参与厂商,从而形成一套标准来进行集团化实施。 一是集团化信息系统的实施指南,主要解读医院集团架构和组织机构,确保所有厂商按照统一的架构体系来改造其负责的相应系统;二是统一的portal权限规范,要将所有参与厂商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相应的权限组合,在整体上形成分级授权和统一管理;三是信息集成的规范,主要是一个基于HL7的集成规范。
张晓祥表示,所有的参与厂商必须要经过既定标准对相应的系统进行升级和重构,目标就是把原有210多个系统全部升级为集团化的应用,将其云化形成一个能支撑集团下辖所有医疗机构的系统。在未来,集团收购或新建医院时,只需通过光缆拉接入,所有管理流程就能在系统中固化和执行。
围绕重点开展集团信息化的颠覆性应用
在集团云平台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的前提下,同济医院围绕着几个重点应用展开,重构和升级效果十分明显。
张晓祥表示,在整个系统重构的过程中,首先不可或缺的是对公共资源的统一管理。因此,该院统一了码表,不允许其他所有系统自带码表,每个系统都必须要同步读取统一的码表,且形成互动映射。同时,患者主索引以及各个价格体系、诊疗项目等也全部建立在公共平台上,各个信息系统通过获取授权来读取使用。
张晓祥认为,该院所有的210多个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其实并不难,难在后续应用过程中的授权管理。同济医院的做法是所有工作人员需要相应业务部门的主管对其授权后,才能进行相关业务操作。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年来210多个系统的长期运营产生了很多呆死账户,因此,员工的进出要与人事部门形成联动管理,每个员工的入职、退休、转岗和进修等情况均要和系统管理进行关联。张晓祥认为,数据的调用权限应该归属业务部门,而不是信息部门。因此,该院的账户管理系统平时不能进行查询,只有在需要查询数据时,在审批系统中会推送一个用户密码,工作人员的整个操作过程都要有记录并可追溯。因此,采取这样的措施后,一方面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授权,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晰地知道哪些人员在使用哪些系统或软件。
此外,在子系统的异构集成的过程中,原则上不被授权允许在所有子系统中随意登陆操作,这是因为每个厂商的工程师并不一定了解其他产品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可能存在很大风险,所以要整体形成一个异构集成,即所有登录操作要通过消息交互、所有系统的各种流程定义都要通过公共平台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注意根据相同法则和不同法则,处理好财务与业务的分离检索以及医疗业务与患者服务的统一管理。
张晓祥表示,在系统重构的过程中,最具颠覆性的创新应用就是针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集团化HRP的建设规划。其中,一方面是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构建,任何医疗行为和服务操作都面临收费和资产问题,前端进行操作,后端就要有反馈。医院财务制度可以借助信息业务系统帮助其规范化管理。在整个过程中要做好两件事,即:预算管理和账务管理,目的是将所有业务流程管控起来,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另一方面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集团内各个医疗机构将各种凭证扫描上传至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再通过核心财务系统的银企互联进行审核和报销。
张晓祥还以药品材料试剂进销存业务流程为例,说明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重要性。同济医院每个月底都会有一个大的采购计划,在医院集团的采购平台上,通过招标采购系统、合同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以及经费卡系统等流程,该院所有的供应商会分门别类地在平台上获取订单,打出订单后会配送到医院的具体部门,随后进行扫码入库,最后确认付款也会收到通知,整个流程形成了一个闭环管理,其中每个参与部门的职责分配清晰。
此外,该院还建立了统一的支付中心。比如,一个患者在A院区充值,再去B院区也可以支付。所有的钱存在集团内唯一的支付中心,患者在集团内各个医院都可以消费支付,既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也方便了医院的财务管理。
张晓祥坦言,该院在整个集团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院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一系列项目管理、周报管理等制度,同时成立了需求分析团队、设计研发团队等保障队伍。目前,该院所有的规划设计已全面上线,重构和升级效果明显,取得了各方满意,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和设备投入,还提升了医院集团的整体管理效率、工作效率以及医院综合竞争力。
【责任编辑:谭啸】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 | | | | | | | |
大数据时代,医疗信息化应该怎么建?
& 新的时代背景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信息数据呈现出数据信息量大、管理复杂等方面的特点,需要医院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管理,为医院信息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确保信息化管理能够符合大数据时代对医院的信息化需求。
&&& 8月12日,由中国数字医疗网主办,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普生)协办的“现代医院数字化建设新趋势——大数据时代的医疗信息化”的主题沙龙在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以下简称:清华长庚医院)举办。此次学术沙龙活动邀请到清华长庚医院信息管理处处长刘海一、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管理处应用组负责人朱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费晓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计算机室主任刘敏超以及北京地区30余名医疗机构代表共同探讨大数据时代的医疗信息化建设。
&&& 夯实根基 建设一体化集成体系医院信息系统
&&& 大数据时代医院信息管理模式会逐步向平台化的模式转变,医院信息系统基础架构设计方面需要进行多样化的平台管理,确保数据平台能够满足信息处理的求,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对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管理,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控制和管理水平,为数据信息的全面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 清华长庚医院于日建成运营,在医院筹备期间,从2012年——2014年,经过近3年的工作完成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构建与测试。医院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了医疗业务、运营管理、患者服务各个部分,特备注重医疗流程各个环节信息的共享;医疗信息与患者服务信息的衔接;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与相互制约。
&&& 清华长庚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与医疗、管理深度融合,即“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电脑化”.刘海一比医院的信息化系统比作医院的神经系统:“医院信息系统要与医疗管理进行深度融合,覆盖到医院全部业务,获取运行数据,进行信息共享,还要规范流程与操作,并辅助医护管理。”
&&& 目前,清华长庚医院的信息系统包括医疗支持、运营管理、患者服务和教学科研四大部分,医疗支持包含医嘱与病历书写、检查与检验、手术与治疗、药品、体检等全医疗流程的信息支持处理;运营管理包含人力、资金、物品与资产、服务、医疗数质量等医院整体运行体系的支持;患者服务包含预约、挂号、收费、患者引导与告知、健康教育等方便患者就医与辅助医疗的信息处理;教学科研包含规范培训、继续教育、科研管理、网络学习与文献服务等支持研究型、教学医院的信息服务。
&&& 整合医疗设备与IT技术 提升客观数据质量
&&& 医学信息包括了既往就诊信息、诊断、主诉、体征观察值等主观临床信息、检验数据、影像检查、日常监护数据等客观临床信息和费用、人员和时间等经济学信息,其中主观临床信息数据量巨大、覆盖范围广。但是从数据的规整性、真实度和有效数据的可提取性这三方面来考量的话, 费晓璐认为客观临床信息产生的价值可能会更大,她认为:来自医疗设备的数据,或者是基于医疗设备数据产生的文本数据,虽然一样面临有效数据可提取性的问题,但是其真实度要高得多。因此如果能利用好医疗设备相关数据,将会较大幅度的提高数据真实可用性。而当前我国医疗设备与IT融合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 比如,ICU中有很多设备,包括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目前无论采用哪种硬件传输方式,都会存在传输数据与患者可能不对应的问题。如果设备与床位不是一一对应,设备移动位置没有及时在系统中进行标记,设备所采集的新患者的数据将仍然被认为是原患者的数据,进入错误的病历。
&&& “针对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的使用未能与患者基本信息及医嘱信息相对照’环节的缺失,基于医疗信息技术的社会-技术模型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1、在呼吸机使用前增加与医嘱的核对,确保呼吸机用在正确的患者身上; 2、在呼吸机使用前扫描患者腕带及呼吸机设备编码进行绑定,确保采集到的参数与患者进行关联; 3、呼吸机使用结束后,解除患者与呼吸机之间的关联,确保该设备再次被使用时采集到的参数与新患者进行正确关联。”费晓璐说道。
&&& ICU系统内呼吸机使用的闭环管理
&&& 客观数据固然很好,但是现在我国医疗设备与IT融合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多的差距,国外已经有成熟标准和技术可以解决的患者关联问题。“首先是融合程度不高,能够联网的设备有限;其次,标准依从性非常低;然后就是设备的数据IT流程质控几乎是空白。大数据处理的同时,不应该忽略客观数据的部分,特别是在做基础数据融合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去让患者数据更准确,让数据质量更好。
&&& 三大维度推进信息化应用
&&& 大数据虽然说是一个趋势还特别有价值,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数据分析发展阶段及当前的发展水平来看,重点还不在应用领域,数据的预测到决策支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刘敏超指出:现在医院院内数据内容可以收集并加以管理的数据包括:结构化的经济和物资数据、结构化临床业务数据、自由文本数据、影像数据与病历扫描图像以及科研文献资料,但是像医疗设备日志数据、语音和视频数据、生物信息数据(监护数据)、基因数据、蛋白组学数据、可穿戴设备数据、人员情绪数据和行为数据等都未能收集甚至还没有产生。
&&& 面对医院的大数据的需求,刘敏超认为:第一,加强数据集成与共享,异构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必然形态,一体化发展阶段结束,医院信息化进入集成阶段,集成成为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第二,提升数据质量,保证数据逇完整性和个性化,对电子病历结构化处理,专科电子病历实现个性化数据采集,增加医疗仪器日志、术中视频、监护设备数据、科研文献资料等数据采集内容,以及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和准确性,做好科研回溯与前瞻;第三,保障信息安全,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医院的资产,要保护患者的隐私,才能共享数据的价值;第四,提供大数据信息检索手段,方便地查到想要的数据,查到的数据没有遗漏,数据要全,隐私能得到保护;第五,通过场景化设计使大数据功能落地,提升医院自身信息化能力。
&&& 大数据离临床业务成熟应用仍有距离,目前科研依然是大数据应用的主战场,需要筹建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团队,无论是否处于大数据时代,医院的信息化工作都应该从广度(指信息化的覆盖面)、深度(指信息化在一个主题一个领域应用到那个层面,比如高值耗材要深入到床旁手术台旁等)和效果(指信息化互联互通产生协同效应,如办公与医疗业务的协同,后勤保障与临床业务的协同)这三个维度做好。
&&& 建设本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 医院医疗的核心服务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病人的诊断尽可能明确、准确,病人的治疗尽可能有效、快捷。医疗服务可以说是一种病人为中心的即科学化又人文化的服务,而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它在存储能力、计算能力、传输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在一些方面改善或提高医疗服务。
&&& 医疗服务涉及到医院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信息的参与,在医院信息化领域,大数据也已经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信息技术的裂变式发展的确为重构医疗创造了条件,但是无论如何都脱离不开为病人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这一本质。
&&& 朱雯认为:首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来改善病人就医体验;第二,对于医院里最宝贵的资源——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信息化手段能够帮助他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让他们能够集中更多精力在医疗行为本身;另外,就是在提高医疗安全与质量方面,信息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 ”医疗的安全与质量的提高是我们信息化建设的最核心的内容,我们在2012年新换了系统,这几年在陆续做进一步的建设,近几年在风险管理、临床决策、不良事件等各个部分和我们的管理人员一起合作,做到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追踪分析等。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建立了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的信息系统,包括多途径挂号、分时候诊、集中预约、分散缴费以及自主服务等等。“朱雯介绍:”医院的核心资源就是高素质的医护人员,而且这个资源是不可复制的难以在短时间内增加的,因此,我们也很关注信息系统如何能够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效率,主要包括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通过信息系统在业务的覆盖全面后,经过集成,对数据进行集中展现,能够让临床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病人相关的数据信息;专科化精细化,在全面的基础上,对专科特色的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在系统上进行实现,使得专科医生能够方便的通过系统完成业务工作;临床决策辅助,利用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根据相应的规则对医务人员进行提示和一些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 全闭环管理,提升医院管理效率
&&& 作为本次沙龙活动的协办方,爱普生市场部经理李建广也分享了EPSON近年来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做种种有益探索。
&&& 爱普生作为医疗行业主要的打印输出设备供应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医疗行业的深耕,紧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为医疗行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 在”互联网+“时代下,爱普生通过不断创新来引领行业发展。在本次沙龙活动上,爱普生为大家做了医疗智慧打印服务管理方案的全面阐述。该方案包含两方面内容:EDA(EpsonDeviceAdmin)智慧打印服务管理系统和OPS打印合约服务。爱普生打印与扫描市场部李建广介绍,一方面,医院信息科人员可以通过EDA智慧打印服务管理系统对全院的打印输出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监控、查看、大数据分析、批量配置,完成各业务流程信息在同一平台下的全闭环管理,从而实现非核心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医院非核心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在随时掌握每台打印机的使用状态同时,从被动维护转变为主动管理,实现医院管理效率提升。
&&& 另外,OPS打印合约服务作为解决医院在非核心资产服务问题上的全新服务模式,能够为院方提供针对性的方案和定制化的主动服务,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合约,从而使其能够享受到爱普生所提供的这种省钱、省心、安心、环保的服务模式。
( 8:33:44)
( 9:49:10)
( 9:37:42)
( 19:59:21)
( 12:16:36)
( 12:16:00)
( 12:13: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信息化系统管理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