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怎么看待中国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

大陆游客称赞台湾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_凤凰卫视
大陆游客称赞台湾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要:在大陆游客的口碑中,台湾名列前茅,也因语言、饮食、宗教等生活文化习惯一脉相承,游客与本地人的认同感十足。凤凰卫视6月13日《今日看世界》,以下为文字实录:解说:林家第五代族长林文察,因为帮助
核心提要:在大陆游客的口碑中,台湾名列前茅,也因语言、饮食、宗教等生活文化习惯一脉相承,游客与本地人的认同感十足。凤凰卫视6月13日《今日看世界》,以下为文字实录:解说:林家第五代族长林文察,因为帮助朝廷平定太平天国有功,成为雾峰林家出身的第一位朝廷要员,也为林家兴起打下根基。后来法国在拿下越南殖民地之后,转头攻打台湾林文察之子林朝栋率兵500,自备粮草杀入北部前线,最终挡住法国的进攻,避免台湾被殖民的厄运。雾峰林家因此成为台湾唯一功勋家族,并且拥有私人军队。林俊明(雾峰林家第九代):雾峰林家有个观念,大我好小我才会好,所以我们一定会,以国家的安危跟建设为优先,才会想到自己。解说:因为清朝时期天高皇帝远的缘故,雾峰林家在台湾集文化、历史、建设、雕刻等大器于一身,经历数次大地震重建,依然完整如初。林俊明:一掀轿就看到李鸿章的字,还有吴鲁都是当时最有名的人士,而且这些都是清朝留下来的真迹,&9&21&地震的时候,老天很眷顾我们,倒了85%最重要的这一间没有倒,所以这个就是还能可以保存下来啊,那真的是老天爷在帮忙。那这边的窗花呢,说以前清朝的时候就已经有文创了,这边是&文章华国&对称那边的话就是&诗礼传家&,像我们的家训。解说:眼睛或许是感性的,但是基于中华文化传承的记忆,却是真实的。来到台中因为语言、饮食、宗教等生活文化习惯一脉相承,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十足,但也有很多人近来因为两岸之间,沟通和交流机制处于降温期,成为了游客选择是否来台的一个重要因素。陈盛山:其实两岸人民的感情跟交流里面,其实是蛮深刻的,我们希望跟业者,包括地方的各个业者里面,包括整体的观光业者,把所有的接待工作接待能力做得更好更落实,让陆客或者亚洲的观光客,来到台中跟台湾,能够这是一个享受之旅。解说:据统计2015年两岸往来人员总数达到9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4.73%,在大陆游客的口碑当中,台湾名列前茅理所当然。大陆游客:从我们切身的这种感受来讲,因为也坐了坐捷运啊,也可能日常那块做了一些这个随意,这种走啊游玩的话,感觉还可以。大陆游客:这边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包括人、包括思想、包括行为、包括礼仪非常的好。大陆游客:就是东西非常的好吃,然后我还会再来,我会来骑车环岛。大陆游客:台湾太美,我觉得还需要再多花点时间。卢琛:所以其实你们刚好是&5&20&之后来的差不多头一批的客人,感觉到有不同的变化吗?大陆游客:没有,&5&20&之前这个地方我也没来。解说:不变的谷仓、永恒的工艺,酿出的米酒犹如当初点点滴滴之间也让我们,感受到台湾文化浓浓的亲情。如果中国大陆是根,台湾就如同迁徙的候鸟,适逢夏季,候鸟们总会驻足在台湾西部海滨的高美湿地,这里泥沙兼倶,与河口沼泽镶嵌在一起,接近黄昏这里成为了台中人流连的黄金地带。卢琛:这可能是我看到最美的夕阳了吧,它叫高美湿地,离台中呢,台中市区驱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在这大家可以海风、看海景,看夕阳、还有非常美丽的湿地。生态环境很丰富,我特别想说这种丰富,其实也让我感觉活在台中的,一种自在、一种悠闲,我看到人们在这无论是来自岛内,还是岛外的游客也好,居民也好,都用闲暇的时间,在这里度过一个很浪漫的傍晚,可能是特别好的诠释,在台中慢生活的一个例子吧。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陈晓爽 PV077]
责任编辑:陈晓爽 PV07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440011
播放数:1810723
播放数:1386833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在台湾吗?
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在台湾吗?
人生是部片子我是汉子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总有些所谓的文人鼓吹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在台湾吗?  唐诗,不是在大陆吗?    宋词,不是在大陆吗?    元曲,不是在大陆吗?    明清小说,不是在大陆吗?    京剧,不是在大陆吗?    黄梅戏,不是在大陆吗?    昆曲,不是在大陆吗?    相声,不是在大陆吗?    杂技,不是在大陆吗?    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各种古建筑,不是在大陆吗?    满汉全席、鲁菜、川菜、粤菜各种传统美食,不是在大陆吗?    儒家道家佛家,不是在大陆吗?    贴春联吃饺子舞狮舞龙踩高跷,不是在大陆吗?    台湾,究竟保留了什么传统文化?          除了繁体字、封建迷信、诈骗犯、旅游大巴,台湾究竟保留了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地瓜熊老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人生是部片子我是汉子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人生是部片结局都一样
作者最新文章(Buonarroti)
(secret图腾)
(鲈鱼正美)
第三方登录:【辩题】中国内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不如台湾【奇葩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辩题】中国内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不如台湾收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然而如今的中国人却崇尚西方甚至于日本韩国的文化。时代固然在进步,但传统文化不能丢。
甚至不如韩国
这个其实没什么悬念,就为什么随便说点。虽然韩国啥都想是自己的,但是若干中国文化被日韩传承的很好,而中国却对自己的文化不以为然,丢失了很多文化。不如台湾其实还好,毕竟都是中国。韩国说端午节是他们的时候,中国人急了,一片骂声,棒子不要脸,然而自己却不一定知道端午节的几个由来,不知道挂艾草,点雄黄,五彩缕等等是干嘛。然而却喜欢日韩欧美文化,大部分都来自于第三产业的冲击,欧美的生活,韩国的时尚,日本的武士道。中国的第三产业还需努力,如今大多人都不喜欢看书,更没时间了解文化,又花大量时间在欧美大片,日本动漫,韩剧韩综艺。更加剧了被他们的文化吸引。
。。。。不知道。。。台湾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传统文化?
台湾有长城?还是故宫?哪个圣人祖籍台湾?历史文献台湾保存的有内地多?还是台湾的人口比内地多?完全没有可比性
我们崇尚西方文化不代表我们舍弃了原有的文化,如果要我们完全不引进外来文化,你不如回到闭关锁国的时代好了,崇尚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去其糟粕取之精华。
传统嘛,别人说你古董。不传统嘛,别人说你忘本,做人真难。
中国的文化是在就是一种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我承认台湾现在在传统文化上的确比我们的保护和延续上要好,可是你也不想想当年过去的人里面除了几十万当兵的,剩下的都是上层社会的人,他们不仅从小就是受的是传统的文化教育,就是他们的后代也是受传统的教育好不好,而留在大陆的人里,上层人士都已经全部打倒和改造了,而到了现在我们这些个富翁,名人,倒上三代都是农民好吗,你说他们有什么传统的延续?别嘚瑟了
文化服务于人的发展,内地的发展是围绕自己的生活幸福而发展的,传统文化为何能成为衡量内地发展的标准呢?这是民族主义视角。传统文化并不高于其他文化一等,全盘西化也没什么错的,重点是人的幸福,乐于选择自己认可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大陆现在有文化吗?我表示严重怀疑
太多人跑题,我再来明确一下。今天讨论的不是好不好。而是谁不如谁传承的多
中国对现代也文明的解读也远不如台湾,还是这个比较重要,传统先放放吧
有 我们的过去 也是我们的未来
我也感受到没有台湾传承的好,可能与台湾人特别重视知识有关系吧,国人发财心切
确实不如台湾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旺報兩岸互信智庫与凤凰大参考系列策划
两岸促认同之传统文化:提升对台文化号召力
作者:潘罡 钟厚涛
岸同根同种,同文同源,有着共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渊源,无论是台湾地域文化还是中国大陆各个地方的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本为同源之水,并蒂之花,双方连接的核心纽带就是传统文化。
然而遗憾的是,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当局竭力推行“去中国化”教育,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散枝开叶而言,无疑是一场“浩劫”。马英九时期虽然有所拨乱反正,但已经积重难返,收效甚微。
潘罡:台湾文化主体性喊得震天价响,事实上还在难产
随着蔡英文政府上台,当前台湾与大陆的关系陷入前所未见的诡谲状态。一般预料,在文化方面,台湾新政府将秉持以往陈水扁时期的政策,更进一步推动所谓的台湾文化主体性,这从其频频喊出发扬在地文化,提倡地方学等,就可窥见端倪。
然而有趣的是,不管从自然主义或实证主义观点来看,台湾在地文化肯定是以中华文化为传统与核心。在自然主义的认知中,传统是种种文化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由内在传递接棒”。以台湾文化生态来说,最具主导性的文化支配力几乎都传承自彼岸,包括语言文字、宗教、风俗习尚以及中秋、端午等节庆活动。
台湾戏曲研习营来大陆燕赵古地参观,对每一件古物的历史文化都表现出极大兴趣。
这些中华文化可比拟为自然的有机体,即使不断生长与变化,仍保有原生的基因与架构。无可否认,任何族群文化都会导入新的元素,比如台湾也导入欧、美、日文化,但关键在于导入之后,中华文化传统的基本元素持续存活,而传统之所以是传统,就在于那些公认的基本元素依然能让人轻易分辨,例如台湾民众平日所说所写的语言文字,即使掺杂西方或日本语汇,哪个外国人会认为那不是中文?
台湾文化主体性的建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以中华文化为主要核心,融入欧、美、日、原住民等文化元素,然后进行学者Edward Shils所说的形塑化,包括依附、混合、扩散、吸收、融合等阶段与过程,创造出新的文化风景并获得价值。台湾的在地文化如明华园歌仔戏、霹雳木偶戏以及国光剧团创新京剧等,无非就是依照上述模式去发展并大获好评。它们都具有源自对岸的文化特色,但呈现兼容并蓄的活力与活泼风貌。
然而民进党近年频频出现去中国化的操作,如果全面落实在文化层面,很可能让台湾文化陷入所谓后现代的“居丧”处境:中华文化已被赐死,但事实上还活得好好的;台湾文化主体性喊得震天价响,但事实上还在难产。
假如中华文化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去中国化之后,台湾文化主体性将连想象都不可得,陷入一种身分难辨、朦胧缥缈的虚拟存在。
有鉴于此,大陆其实可完全漠视岛内某些人的去中国化作为。在策略上,大陆应该以更广阔的心胸,直接把当前所有台湾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框架。当代文化研究领域中,文化拥有特定的功能与价值已获得相当共识,包括文化具有象征价值,提供国族的生命典范。台湾近年去中国化,骤然之间摒弃传统文化典范,副作用已发作在种种光怪陆离的社会乱象上。大陆应协助台湾重新建立文化典范,而且把这些典范纳入大中华系谱中。
举例来说,几年前上海现代戏剧谷所设立的“壹戏剧大赏”,曾经颁给台湾演员金士杰、刘若英最佳男女主角奖,导演李宗熹最佳新锐导演奖,屏风艺术总监李国修特别奖等,在台湾获得很大回响,这种作法就很值得参考。大陆应放大格局,把所有文化奖项遴选范围,涵盖扩及台湾土地上所有与文化相关的人事物,或设立提名委员会,直接把台湾艺文列为评鉴、提名、给奖对象。
在上述过程中,台湾文化工作者与作品被视同中华文化而予以表彰,对台湾艺文界将形成强大召唤,这从多位文化界人士近年转往大陆发展就可获得印证。大陆展演机构也应持续扩大与台合作,放宽审批,强化与年轻世代的沟通交流,化解双方的歧见,如此必能提高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与向心力,并为两岸带来福祉。(潘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台籍)
上海现代戏剧谷所设立的“壹戏剧大赏”,曾经颁给台湾演员金士杰、刘若英最佳男女主角奖。
钟厚涛:抓牢中华传统文化这根核心纽带
在蔡英文上台之后,中华传统文化虽看似更加前途未卜,但其强大生命力却是人为难以消磨的。
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马英九时期的政策被全面推翻,并重返李登辉、陈水扁“台独”教育路线,传统文化在台湾更加前途未卜。为了达到“欲去其国,必先去其史”,岛内部分政治势力大肆推行“文化台独”理念,文化传承在岛内由此也开始沦为政治纷争的牺牲品。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在岛内教育体系中比重的逐渐式微,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对于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自然也会受到负面波及。
但必须予以强调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台湾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即便是日本殖民时期受到了“皇民化运动”的强烈冲击,都从未停档或者断流,而是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即便竭力推行“去中国化”教育,短期内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产生一定的阻挠干扰效应,但传统文化在台湾扎下的根,并不大可能因此就走向枯萎没落。
两岸不能因为50年短暂的政治纷争,就失去5000年悠久的共同文化根基。由于两岸坚守着同一个文化传统,因而双方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建立文化互信平台,加强两岸在文学、历史、哲学、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不断拓宽两岸文化交流渠道,构建一套立体全方位的交流模式,力争让传统文化在两岸各项交流中发挥催化剂和永动机的作用。
政治智慧就在传统文化当中
目前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已经取得了丰硕进展,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的“雍正大展”、“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等展出,都是两岸密切合作的成果结晶。在语言文化方面,《中华语文大词典》(试印本)等都已正式出版。这些传统文化交流,为两岸同胞相互了解、相互认知,打下了重要基础。两岸也正在利用传统文化的同一性,来减少和消解彼此所面临的社会样态的差异性,导正部分台湾人士因为受到错误教育而产生的身份认同偏差。
两岸传统文化的交流,也产生了重要的外溢效应,为两岸其他层面的交流开启了新的契机,打造了新的天地。例如,两岸经济整合程度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如此密切的程度,两岸文化交流的助推作用功不可没。近年来,随着文化与经济的高度融合,两岸都出现了“文化经济”的新样态,传统文化在这股浪潮中也再次获得了新生。
“文化经济”的出现不仅加速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升,给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而且还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岸也正在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融入到这股历史潮流中来,两岸连续举办的“经贸文化论坛”就是其重要举措之一。
台湾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区域,在对待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诸多独到之处。
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抚慰人的心灵,减少两岸同胞因为历史问题产生的心理隔阂,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深化两岸经济融合,更可以成为化解两岸各种问题的重要动力和智慧源泉。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如果深入研读的话,或将为两岸统一模式开启新的思路。例如,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和”文化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实现“和平统一”,其实都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具体表现。
更为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还蕴藏着丰富的“大一统”思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即为其铮铮宣示。这种“大一统”思想,经过历朝历代的洗礼升华,又逐渐转化成为爱国精神或民族情结。如果两岸能够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这种“大一统”思想,则可以为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奠定重要基石。
(钟厚涛,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凤凰大参考专题文章为本栏目特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台籍)。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凤凰资讯微信
关注凤凰资讯
凤凰大参考出品
策划:易心
栏目合作: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样的时代机遇不仅是大陆青年的,也是台湾青年的。实际上,创业已经成为当下大陆对台工作特别是对“三中一青”工作的关键词。自2014年“反服贸运动”后,大陆各地方政府开始设立两岸青年创业园,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2016年“大选”后更是加大了推动力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传统文化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