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台汗国史研究是怎么影响南亚政权的

新疆的前世今生
新疆的前世今生
作者: 武当妖道
2. 新疆的历史 4
3. 中原王朝经略新疆 5
3.1. 突厥的兴亡 6
3.2. 回纥的兴起和发展 8
4. 回鹘人统治时期 10
4.1. 西州回鹘和喀喇汗国 10
4.2. 西辽的兴亡 11
4.3. 塞尔柱突厥 12
4.4. 奥斯曼土耳其 12
4.5. 昭武九姓 12
5. 蒙古人的统治 15
5.1. 蒙古的崛起 15
5.2. 蒙古人统治时期 16
5.3. 察合台汗国的分裂 17
5.4. 乌兹别克人 18
5.5. 明朝与东察合台汗国 18
5.6. 叶儿羌的兴起 19
5.7. 黑山派与白山派 20
5.8. 准格尔部的兴亡 21
6. 清朝对新疆的开发建设 22
6.1. 乾隆收复回疆 23
6.2. 新疆伯克叛乱和阿古柏入侵 24
6.2.1. 浩汗国和阿古柏 26
7. 民国军阀 35
7.1. 军阀混战 37
7.2. 泛突厥主义和闹剧般的“东突第一共和国” 41
7.2.1. “东突第一共和国”的“兴亡史” 44
7.3. 盛世才在新疆的统治 48
7.4. 盛世才的倒台 50
7.5. 苏联的阴谋 50
7.6. 三区革命与“东突第二共和国” 54
7.6.1. “东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国”成立空 55
8. 新疆解放 60
8.1. 叛乱再起 60
8.2. 新疆和平解放 62
8.3. 新疆平叛 64
8.4. 阿不都依米提大毛拉的逆袭 与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第三共和国的覆灭 67
9. 副 “东突”大事年记 70
→→一直就想写一篇关于新疆的文章。最早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土耳其反对派领袖干涉新疆事务,龙腾网把国外网民的讨论翻译过来,贫道以游客的身份做了一个简单的评论。后来T姐希望贫道能够写一个比较详细一点的评论,让大家了解一下中西亚的情况。不过当时贫道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件事就不了了之。最近恰逢奥观海会见法王大人,贫道就打算写关于XZ的文章。结果文章刚起了个头,18日和田就发生了恶性暴力流血事件,贫道看了报道以后非常愤慨!所以这几天决定先写关于新疆的文章。以后有时间再写关于XZ的文章。
→→贫道的这篇文章,共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讲述新疆的历史,后一部分讲述新疆现状,分析迷局。
→→在讲述新疆历史之前,贫道先问各位三个问题:
1.我们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种说法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2.西方宣传的“东突厥斯坦”是怎么回事?和土耳其有什么关系?维吾尔人真的和土耳其人是“兄弟”吗?
3.中原王朝至公元前100年左右就开始经营新疆,为什么新疆是深受中亚伊斯兰文化影响,和中原差别这么大?
→→我想,大多数网友答不上来。因为我们对历史的了解,绝大多数来源于学校的历史课本,另外还有历史类影视、小说之类。因为中国历史时间久远,范围广大,所以各方基本上对新疆历史一笔带过,中国历史的主角,永远都是中原王朝。新疆地处边陲,各方势力反复易手,都是我们不了解的。贫道在这里就以新疆为主视角,讲述各方势力在新疆的历史。
2. 新疆的历史
→→新疆在解放前的历史大致可分为6个时期:
1.史前时期。公元前138年以前
这个时期是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时代,由于文字记载很少,也不太重要,这里就不多说。
2.中原王朝经略西域。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到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
这一个时期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开始,中原历代王朝对西域的控制和开发。
3.回鹘人统治西域。公元751年到1218年蒙古灭西辽
安史之乱以后西域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先后有吐蕃人(XZ)、回鹘各部、契丹人、相继统治新疆,但主体是回鹘人。伊斯兰教也在这一时期传入。
4.蒙古人的统治。1218年到清朝乾隆二十年(1775年)
成吉思汗消灭乃蛮人控制的西辽,其子孙建立了四大汗国,在新疆先后经历了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汗国、叶尔羌汗国、准格尔汗国。
5.清朝对新疆的开发建设。1775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
康雍乾三代与准格尔部鏖战,并最终攻灭准格尔部,再次确立中原王朝对新疆的统治。以及清末对新疆的保卫和开发。
6.民国时期。1912年新疆军政府成立到1949新疆和平解放
新疆的各路军阀统治,苏俄对新疆的控制。
3. 中原王朝经略新疆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到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
→→新疆,古代称之为西域、回疆。新疆北方是阿尔泰山、南方是昆仑山,天山横贯其中,将新疆分为两部分:北疆和南疆。北疆和南疆是截然不同的,北方水草丰美,其民以游牧为生;南疆多沙漠戈壁,有天山和昆仑冰川在夏季融化,大量的水汇集绿洲,形成农耕区。在汉武帝时期,北疆受匈奴人控制,南疆山高皇帝远,分成大大小小的绿洲城邦,加上中亚地区几个希腊人后裔建立的国家,号称西域三十六国。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国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各国。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贫道就不多说,单说以后的事。张骞归汉之后,对西域各国的所见所闻刺激了汉武帝开疆扩土的欲望,同时也是对良马的迫切需要,在卫青、霍去病击破匈奴主力之后,与乌孙结盟,于公元前102年击败大宛(今费尔干纳),斩杀大宛王毋寡。此役之后,西域诸国震服。武帝翌年驻兵屯田于轮台,在西域确立了汉朝的统治。随着匈奴内乱,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被汉军大将陈汤(就是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那位)奇袭,势力逐渐萎缩,汉朝排挤掉西域的北匈奴势力,设立西域都护府,镇抚西域各国效忠汉朝。势力最强之时统辖包含巴尔喀什湖附近的乌孙、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帕米尔高原的无雷等五十余国。
→→西汉末,天下大乱,北匈奴势力重新控制西域。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大将窦固破北匈奴,部将班超出使西域。这就是著名的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在西域没有动用朝廷一兵一卒,身边仅有30余护卫,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利用各国矛盾拉一派打一派,逐渐站稳脚跟。至汉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年)班超以其杰出的才干平定西域诸国,封定远侯。西域50余国再次被汉朝牢牢控制。
→→汉朝之后,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五胡内迁,在中原建立一系列王朝,其中有几个统一中国北方,也接手汉魏时代在西域的都护。直到突厥崛起。
3.1. 突厥的兴亡
→→关于突厥的起源,一般认为其祖先为两个部分。塞人和匈奴人。塞人现称斯基泰人,希腊-罗马人称其为西徐亚人,波斯人称其为赛克人。《史记》称为塞人,《汉书》称之为塞种人。是生活在亚欧北方,南俄罗斯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圣经》认为是诺亚的第三子雅弗的后代亚实基拿。斯基泰人擅长骑射和锻铁,斯基泰就是弓箭手的意思。居住在里海以东的斯基泰人成为阿兰人,中国称之为奄蔡人。匈奴被汉朝击败后被迫西迁,途中攻灭阿兰王国,阿兰人一部随匈奴人进入欧洲腹地,另一部东迁至金山(新疆阿尔泰山),成为新兴的柔然人的炼铁奴隶,在融合匈奴人后逐渐兴起。
→→北魏(鲜卑人)太武帝拓跋焘(这位是南北朝时期的牛人)光始元年(424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49年)共25年间11次击败柔然,柔然实力大衰。曾经的草原雄主柔然人(就是花木兰的对手)分成三支,一部并入北魏,一部并入突厥,一部西迁成为欧洲的阿尔瓦人(中国史书中的白匈奴)。
→→公元558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收服铁勒(回鹘先祖,又称之为高车)击败柔然,建立突厥汗国,自称伊利可汗。在消灭柔然之后,突厥大肆扩张,成为东起辽东,西至咸海的庞大帝国。土门之弟,名阿史那•室点密,率部西征,灭白匈奴(这一系是月氏后人)建立西突厥。此时,西域各部在突厥人的控制之下。
→→此时,中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魏被其权臣所掌控,与534年分裂成东魏和西魏。550年东魏权臣高洋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北齐;557年,西魏权臣宇文觉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北周。北周武帝宇文邕登基之后,进行改革,国力日强,于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其后征伐突厥,死于半路。宇文邕死后,外戚杨坚取得北周政权,于581年建立隋朝。隋朝灭南陈后盛极一时,突厥却彻底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突厥并非“东突厥斯坦”,因为东突厥控制地区在蒙古高原,西突厥控制的地方才是新疆和咸海以东的地区,这在后面我们会详尽分析。
隋朝统一以后,派长孙晟处理突厥事务。长孙晟这个人很厉害,对突厥十分了解,采取了种种办法分化瓦解东突厥,取得了很大成就。顺便说一下,长孙晟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唐国公李渊的次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隋朝二世而亡。公元618年,唐公李渊建立唐朝,不久重新统一全国。唐太宗李世民与616年即位,贞观三年(629年)秋,唐太宗派名将李靖取得定襄大捷,灭东突厥。次年三月,生擒东突厥颉利可汗。显庆二年657年,太宗子高宗(其实当时执政的是武则天)派李靖的弟子苏定方等征讨西域,俘获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西突厥灭亡。
→→却说吐鲁番东45公里处火焰山南,有一城名叫高昌,是丝路重镇。从汉朝起,中原王朝就在这里移民,使高昌成为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桥头堡。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军占领高昌,于该地置西州,后改为安西都护府。后迁至库车,改置为安西大都护府。统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辖境相当今新疆及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北部楚河流域。唐占领高昌以后,西突厥可汗浮图城叶护降唐,在此设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657年,唐灭西突厥以后,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直至阿姆河两岸城的诸城邦国包括今新疆大部分。702年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后又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东部地区的军政事务,而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所以说,后世说汉唐盛世,不是没有道理的。
→→东突厥灭亡以后,突厥人被编入唐军东征西讨。但于679年反唐复国。此后一直和唐朝处于拉锯状态,北庭都护府几次易手。直到唐天宝三年(744年),回纥可汗骨力裴罗唐军的配合下灭后突厥,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突厥人一部并入中原,一部融入蒙古草原新兴民族,还有一部向西远迁,在兼并中亚各个民族以后,成为新的民族。在后面我们还会提到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突厥人是北方草原最早使用文字的游牧民族。突厥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又称为卢尼克文或叶尼塞文,起源于阿拉米文。其文由38~40字母组成,随着突厥人西迁,将这种语言文字带到了中西亚,是中世界早期中西亚突厥世界通用的语言文字。回纥人兴起之后,也沿用这种文字。后回纥改名回鹘,并迁往新疆,在突厥文和粟特文的基础上创立回鹘文,并被突厥各族广泛接受。后来蒙古人也沿用这种文字,其后的女真-满人也是如此。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中亚使用回鹘文的各族改用阿拉伯字母,就是现代维吾尔文的前身。
3.2. 回纥的兴起和发展
→→维吾尔人有一个传说。匈奴单于的两个王子发生争斗,然后带领自己的部下突厥和回鹘两个不同的民族,回鹘就是维族的先民。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回纥人本是铁勒十部中的一部,铁勒人因为使用高大的车轮又称为高车人,是隋朝对北方除了突厥以外其他游牧民族的统称。敕勒歌里面的那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的就是这个民族,所谓敕勒,就是铁勒。在突厥兴起之前,铁勒人东征柔然,结果半路上被突厥可汗阿史那土门拦截,并将铁勒十部吞并,这是突厥兴起的开始。后来突厥被唐军屡次击败,铁勒十部中的薛延陀、回纥乘机崛起。后来薛延陀也被唐朝击败,大漠草原成了权力真空,回纥乘机填补。回纥人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建国,于唐朝结盟,后改名回鹘,取“迅捷如鹘”之意,鹘是古书上记载的一种鸟。回鹘人信奉摩尼教,即明教。
→→此时,唐朝在西域的声威达到鼎盛时期,西域北起巴尔喀什湖、咸海,南到现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的广大地区全部臣服于唐朝,直到怛罗斯之战。
→→在唐朝兴起的同时,西方也有一个大帝国崛起。中国称之为“大食”,就是阿拉伯帝国,欧洲人称之为撒拉逊。阿拉伯帝国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先知穆罕穆德建立。其国家统治者号称哈里发,意思是继承人,即真主使者---先知穆罕穆德的继承人。阿拉伯帝国历经四大哈里发*(注释)时期、倭马亚(伍麦耶)王朝、到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时,已经成为横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向东扩张矛头直指唐朝安西都护府。
→→*注释四大哈里发是艾布•伯克尔、与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穆斯林在哈里发问题上产生分歧,其中一派认为只有阿里以及先知和阿里所在的哈希姆家族才有资格做哈里发。因为阿里是穆罕穆德的堂弟、养子和女婿。阿里的父亲是先知的伯父,并抚养先知成人。后来伯父过世之后,先知又抚养阿里成人,并将自己的养女嫁给他。阿里是先知最亲近,最忠诚的战士。支持阿里一派的穆斯林形成什叶派,另一派形成逊尼派。阿巴斯王朝便是什叶派穆斯林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唐玄宗以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命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高句丽人)领兵征讨。石国请降,高仙芝并血洗石国城池、斩石国国王。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求救大食派呼罗珊总督艾布•穆斯林救援。大食援军计划袭击唐朝西域四镇尤其是唐朝控制的富庶的河中地区(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高仙芝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天宝十年四月(751)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与大食军队遭遇。
关于怛罗斯之战有很多争论,有的说唐军兵力(两万唐军加葛逻禄、拔汗那军五万)占优,有的说大食军力占优(大食呼罗珊四万,仆从11万)。但无论是哪一方,对战争的结局所说的都是一样的:唐军盟军葛逻禄被大食收买,突袭唐军烧掉粮草,致使唐军大败,高仙芝仅带数千残兵回到安西都护府。
→→怛罗斯之战后,河中地区尽归大食所有。高仙芝整兵两年,恢复了实力,准备再次讨伐。但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带安西都护府兵入京平叛,就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除了明朝前期占领新疆东部的哈密以外,汉家兵马再也没有进入西域,直到清朝乾隆时期。不过,怛罗斯之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影响,就是造纸术的西传。
→→怛罗斯之战以后,西域权力形成真空,被兴起的吐蕃(XZ)所取代。西域进入了另一个时期----回鹘人统治西域时期。
4. 回鹘人统治时期
唐大中二年(848年)到1218年
→→在蒙古草原兴起的回鹘人,与唐朝的关系非常好,一方面出兵帮助唐朝平叛,另一方面出兵与吐蕃打得死去活来,最后两败俱伤。于846年被黠戛斯人所灭。
回鹘灭国以后,其民分三路迁徙(匈奴、柔然、突厥泪流满面)一迁葱岭西楚河一带,称葱岭西回鹘,其后建立喀喇汗国,又称黑汗国。 一迁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或甘州回鹘,就是现在的裕固族。最后迁往吐鲁番盆地,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这就是维吾尔人的祖先。
4.1. 西州回鹘和喀喇汗国
→→回鹘的统治部落药罗哥部的一王子庞特勤率领回鹘人来到了吐鲁番绿洲,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848年(唐大中二年),庞特勤在原唐安西都护府境内称可汗。他居住在焉耆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统辖今新疆东部地区。这是回鹘在这一带建立政权之始。866年(唐咸通七年),回鹘的大首领仆固俊从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出击,打败吐蕃,取得西州(治所在高昌)轮台,建立西州回鹘王国,又称高昌回鹘。国王称阿萨兰汗,意为狮子王。
→→另一支回鹘人在阙毗伽•卡迪尔汗的带领下进入葱岭西楚河一带,收服葛逻禄(就是背后捅高仙芝一刀的那个葛逻禄),称葱岭西回鹘。现在统称为喀喇汗国。后来喀喇汗国分裂成为两支,东喀喇汗国以喀什为中心,西喀喇汗国以撒马尔罕为中心。
→→与此同时,南疆还有一个叫于阗的塞人国家,因为信奉佛教,成为西域佛教中心。统治者姓尉迟,参加过安史之乱的平叛。后来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国发动圣战所消灭。
西州回鹘和喀喇汗国对应是时期是唐末到北宋晚期。
4.2. 西辽的兴亡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十一年内彻底推翻辽朝,建立起金朝。 1124年,在辽灭亡前夕,耶律大石出走西域,在辽朝北疆重镇-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可敦城(回鹘牙帐,今蒙古国乔巴山市西)取得兵力补充,并以此为基地发动对西域的征服。
1130年,耶律大石开始对西域各部的征服,日,耶律大石在在击败金国西征之后,于叶密立城(今新疆额敏县)登基称皇帝,号“天志皇帝”,建元“延庆”。又号古儿汗,意为“汗中之汗”。至此,西辽王朝创立完成。
→→西辽建立以后,先后收服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花刺子模国,乃蛮部、康里部、葛逻禄部。
→→契丹人是汉化很深的游牧民族,而西辽完全是辽国的一个翻版。
→→契丹人是汉化很深的游牧民族,而西辽完全是辽国的一个翻版。相对于西域诸国来说,契丹人是非常先进的民族,很多源自于中原的技艺被传入西域。在西辽统治的94年间,西域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获得极大发展。
→→西辽的统治者耶律家族笃信佛教,但对其他宗教并不排斥,在西辽境内推行宗教自由政策,这一阶段伊斯兰教在西辽境内有扩张迅速。另外,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又称为东方亚述教会)也传播广泛,如康里,乃蛮都皈依景教。最初由波斯传入的祆教和摩尼教(明教)也有很多信徒。
→→在回鹘人和契丹人统治西域的同时,中亚和西亚的阿拉伯阿巴斯王朝逐渐衰落,塞尔柱突厥人兴起。我们的老朋友再次回到我们的视线。
4.3. 塞尔柱突厥
→→且说铁勒十部中除开薛延陀和回纥,还有一个强大的部族,叫托库兹•乌古斯,号称九姓二十四部。铁勒人被突厥人征服以后,逐渐突厥化。中国古籍中记载较少,现代关于乌古斯人的记载大多是是波斯-阿拉伯人的。乌古斯人在突厥覆灭以后迁往锡尔河和咸海沿岸。在这里又被称为土库曼人。820左右,乌古斯人南下,进入栗特人的领地,逐渐和栗特人混合。在10世纪中叶,其中一部,首领名塞尔柱,在他的带领下皈依伊斯兰教,向西扩张。因为乌古斯人使用突厥语,所以这一部又被称为塞尔柱突厥人。
1040年,塞尔柱之孙图格里勒伯克占领呼罗珊,整个波斯成为塞尔柱人的囊中之物。1055年进入巴格达,占领了黑衣大食哈里发的大片领土,控制阿巴斯王朝。到马利克沙时期,帝国达到全盛。但是,1092年马利克沙死后帝国陷入内讧,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其中有一个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安纳托瓦里亚)的罗姆苏丹国,是塞尔柱人最后一个国家,在蒙古人的西征中灭亡。
4.4. 奥斯曼土耳其
→→在罗姆苏丹国时期,有一支乌古斯人从咸海故地迁徙到小亚细亚,依附于罗姆苏丹国,并在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他们的邻居是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1299年,这个部落的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经过后世子孙250年的扩张,终于在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并定都于此灭长达千年的古国拜占庭,建立土耳其苏丹国。因为建立者是奥斯曼,所以又称为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就是突厥在西亚的发音。
4.5. 昭武九姓
→→隋、唐时期中原对从中亚河中迁入中原的粟特人的称呼。栗特人是非常古老的民族, 让我们把时空往回拉1000年。
→→公元前6~前4世纪粟特人被波斯人征服,是波斯帝国的一个省。公元前333年11月5日,亚历山大大帝在伊苏斯之战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三年后灭波斯帝国,然后大军挥师东进,征服栗特人。栗特在希腊语中叫巴克特里亚。在征服栗特以后,希腊人又入侵印度,然后回到波斯。公元前323年,六月,亚历山大大帝暴死,年仅33岁。亚历山大死后,部将杀死他的妻儿,瓜分了帝国。其中部将塞琉古占据了亚洲部分,统治从叙利亚到栗特的这一部分,成为塞琉西亚王国。因为塞琉西亚首都在叙利亚城堡安条克,汉朝记载这个国家叫“条支”。亚历山大东征以后,大量的希腊人涌入中亚,公元前255年左右﹐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汉朝称之为大夏﹐其势力也向北伸入粟特。
→→居住在祁连山的月氏人被匈奴冒顿单于所灭后,族人西迁﹐过大宛﹐于公元前139~前129年间占据阿姆河以北﹐不久又渡阿姆河征服大夏。此时正是张骞来到西域的时候。大月氏人又称为贵霜人,别号“白匈奴”,灭大夏以后深入北印度,建立印度贵霜王朝。控制栗特人长达三百年。贵霜衰落以后,波斯萨珊王朝兴起,国王沙普尔一世征服栗特。不久,突厥人又兴起。前面我们提到的突厥汗国建立者阿史那土门的弟弟,阿史那室点密西征,吞并栗特,建立西突厥汗国。栗特人逐渐突厥化。唐高宗灭西突厥,栗特归安西都护府下设羁縻府州管辖。栗特人也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中原的。
→→栗特人随着突厥人进入中原以后,因其王姓昭武,部民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故称昭武九姓。 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史思明就是昭武九姓的胡人。后来,唐朝就把从河中地区到阿富汗南部兴都库什这一代大大小小的各族国家称之为昭武九姓诸国。当然,昭武九姓诸国并不全是栗特人。《新唐书》中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国,而以东安国、毕国、拔汗那、那色波附于其间,曹国又分为东、西、中三国。这些国家最开始信仰源自印度的佛教和源自波斯的祆教。祆教因其创始者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又称为琐罗亚斯德教,因为崇拜光明圣火,又被伊斯兰教徒贬称为拜火教。其中摩尼一派教义发生较大改变,被中原称为明教。随着大食人的入侵,这些国家逐渐皈依伊斯兰教。
→→这么多国家记不住,没关系,因为大多数不久就灭国了。其中重要的是康国、石国和火寻国。
→→康国,据说是康居人的后代(天晓得),其居民是突厥化的游牧民族,称为克普恰克人,后来迁居到中亚北部,南俄罗斯草原,乌克兰草原,甚至到达匈牙利。在中国古书中称其为钦察人,欧洲人称其为库曼人,意思是浅肤色的人。一部钦察人进入阿拉伯埃及(绿衣大食),成为埃及人的奴隶军,即马穆鲁克人。马穆鲁克人后来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击败蒙古人,建立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还有一支钦察人进入印度北部,建立德里苏丹国。钦察人是中亚东南欧重要的突厥化的游牧民族,后面我们还会讲到。
石国,天宝十年的怛罗斯之战中提到过。这里也不多说。
→→火寻国,就是花剌子模国的古称。又称为回回国。花剌子模,是位于中亚阿姆河下游三角洲,曾经作为波斯、亚历山大帝国、塞琉西亚、安息(罗马人称之为帕提亚)、印度贵霜、波斯萨珊王朝、阿拉伯阿巴斯王朝的统治。在阿巴斯王朝时期皈依伊斯兰教西辽兴起的时候臣服于喀喇契丹(西辽别称,喀喇就是突厥语“黑”),都城玉龙杰赤,统治者叫“沙赫”可以理解为总督。
→→公元1172年花刺子模沙赫伊勒.阿尔斯兰死后,其子塔喀什和苏丹•沙赫争位,西辽支持塔喀什一派,并将其推到沙赫的宝座。后来西辽人又反对塔喀什,交给沙赫一支军队。沙赫带着这支西辽军攻占大食的位于波斯和阿富汗交界的呼罗珊省,在沙赫死后,并入塔喀什花剌子模。在取得呼罗珊以后,花剌子模的势力大增,将扩张的矛头指向塞尔柱突厥。在大食哈里发的支持下,占领伊拉克。花剌子模在地图上的位置。
→→塔喀什死后,他的儿子阿拉•阿德丁•摩诃末于1200年继位。摩柯末,就是穆哈默德的蒙古语翻译过来的。摩柯末即位之后,依靠西辽做后盾,向阿富汗的古尔人发起攻击。古尔人的苏丹正好也叫摩诃末,希哈布•阿德丁•摩诃末。
→→最终,1206年,花剌子模的摩柯末打败了古尔的摩柯末。(你说他们起名字怎么这么懒,不是奥斯曼就是阿里就是穆哈默德。最恨的就是锡克人,统统叫辛格)此时,花剌子模统治了从伊拉克到锡尔河广大的土地,摩诃末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进位苏丹,开始向自己的老主人---西辽开刀了。1210年,摩柯末以发动对异教徒的圣战为名,联合西辽在西亚的封臣--撒马尔罕和喀喇汗的乌斯曼,于怛逻斯(又是这里)击败西辽,控制了富庶的河中地区。到1217年时,花剌子模成为中亚最强大的国家,其疆界北起河中、南抵印度、东接西辽,西至高加索,甚至连阿塞拜疆都臣服于摩柯末。摩柯末自己也飘飘然,号称世界的征服者。然而,摩柯末的好运到头了。
5. 蒙古人的统治
1218年到清朝乾隆二十年(1775年)
5.1. 蒙古的崛起
→→蒙古人的祖先是东胡人。后来的乌桓、鲜卑、柔然、室韦,都是东胡系的游牧民族。室韦人兴起于回鹘西迁之后,其中有一部叫蒙兀室韦,就是后来的蒙古人。关于成吉思汗的征战史这里不多说,单说蒙古人进入西域。
→→前面提到西辽在蒙古草原西部有一个臣属部落,叫乃蛮人。乃蛮人可能是突厥或回鹘分支,信仰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其王称为太阳汗,在联合反铁木真势力札木合部与蒙古人决战中被消灭,只有一个王子叫屈出律的逃到西辽,做了西辽驸马,取得西辽古尔汗的信任,这一年是1208年冬。三年后,屈出律发动兵变,软禁古尔汗,控制了西辽。(白眼狼)屈出律在西辽诸多暴政,更强迫居民改信景教,因发西辽境内的暴动。于是,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征讨西辽。屈出律闻哲别大军,连抵抗都没有,可耻地匿了。在阿富汗的一个山谷里被哲别揪出来,砍了脑袋,西辽灭亡。
从此,新疆就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近500年。
5.2. 蒙古人统治时期
→→在征讨西辽后第二年,1219年六月,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属臣讹答剌长官亦纳勒术抢劫蒙古商队为由,出兵花剌子模。后面的事就广为人知了。
在消灭花剌子模以后,成吉思汗将土地分封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术赤统治额尔齐斯河以西钦察人的土地,次子察合台统治西辽和花剌子模,三子窝阔台统治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根据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习俗,把蒙古故地和金、西厦、故地分封给幼子拖雷。
→→术赤得到封地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拔都即位,术赤生前成吉思汗向他许诺,所有向西征服的土地都归他所有。在拔都即位后,蒙古人向东欧罗斯人建立的诺夫哥罗德、基辅等大公国发动进攻,诺夫哥罗德就是现在的俄罗斯。在拔都占领东欧以后,建立术赤汗国,因为王庭有一顶大大的金帐,又称为金帐汗国,又因为居民主要是钦察人,又称为钦察汗国。
→→此时,新疆北部一小部分属窝阔台汗国,东部属拖雷,其他属察合台。因为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是蒙古人的大汗,拥有分配封地的权利,所以窝阔台的封地最小。拖雷一脉坐拥蒙古故地和中原,加上拖雷的儿子蒙哥、忽必烈新征服的吐蕃、大理、南宋、安南等土地,势力大涨。在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在位两年)死后,拖雷的儿子蒙哥于1251年即位蒙古大汗,是为元宪宗。后来在忽必烈时代,窝阔台汗国被各方瓜分。
→→拖雷的另外一个儿子旭烈兀向波斯、伊拉克、叙利亚进攻,于1256年称波斯汗建立伊儿汗国。
→→1259年,蒙哥在南宋合川钓鱼城被宋军大将王坚(人如其名)击毙。
蒙哥死后,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其弟阿里不哥,得到蒙古大汗的宝座,号称“薛禅可汗”但并没有获得整个蒙古世界的承认。于是在登基称为元朝皇帝并消灭南宋统一中国以后,用武力让这些反对者闭嘴。先后和察合台汗国进行过多次战争。在忽必烈死后,双方和解。在这一系列战争中,元朝控制了新疆东部,察合台汗国控制新疆西部。
5.3. 察合台汗国的分裂
→→蒙哥大汗死后,成吉思汗家族内部爆发了长期的争夺汗位的斗争。忽必烈、阿里不哥、海都等都企图占据察合台汗国,阿里布哥立拜答儿(察合台的第六子)的儿子阿鲁忽为察合台汗国的君主。后来阿鲁忽又从拔都手中夺回了河中地区,使察合台汗国真正成为独立汗国,并于1310年彻底吞并窝阔台汗国。1309年,怯伯汗即位,一年后让位给其弟也先不花。1318年,怯伯汗又重新登位。并把国都从阿力麻里迁至撒马尔罕,在河中地区提倡农业,实行伊斯兰突厥化的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则坚持蒙古游牧传统,信仰佛教和萨满教,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名“蒙兀儿斯坦”,即东察合台汗国;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名“马维兰纳儿”即西察合台汗国。今新疆及周边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也先不花为东部汗,怯伯为西部汗。
→→也先不花、怯伯死后,也先不花的部将找到一个叫秃黑鲁帖木儿的人,宣布他是也先不花的儿子,统领蒙兀儿斯坦。东察合台汗国正式成为独立国家。秃黑鲁帖木儿皈依伊斯兰教,并一度统一整个察合台汗国。1363年,秃黑鲁帖木儿死后,东察合台汗国发生内乱,幼子黑的儿火者于1389年即汗位,内乱平息。1418年,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汗即位,将到亦力把里。所谓亦力把里,亦力就是伊犁,八里为突厥语,意为“城”。因为建都亦力把里,明朝亦称东察合台汗国为亦力把里国。
→→秃黑鲁帖木儿占领西察合台汗国的时候,留下一个儿子也里牙思火者担任河中总督,并且派了一名叫帖木儿的人辅佐。这个叫做帖木儿的人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帖木儿控制了西察合台汗国,并以此做基地,向伊斯兰世界发动战争。因为和蒙古人的战斗中打瘸腿,欧洲人称他为“恐怖跛子”,而在亚洲,人送外号“毁灭王子”。关于恐怖跛子的事大家可以查质料,这里单说帖木儿干过什么事:1388 年 征服花剌子模、1389年 征服阿富汗 、1390年 征服东察合台汗国、1393年征服波斯1398年南侵印度灭德里苏丹国、1399年末西征土耳其1402年征服。帖木儿这个比朱元璋小8岁的人还想要把征服的名单上加一个明朝,结果半路上就死掉了。
→→自称成吉思汗后人的帖木儿于1405年在东征明朝的路上死去,也使得东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可以继续苟延残喘。帖木儿死后,指定的继承人长孙皮儿•马黑麻被杀,其他的子孙相互混战,帝国很快就瓦解了。
→→后来,帖木儿有一个后人叫巴布尔,带领阿富汗的蒙古人征服北印度,建立印度莫卧儿王朝,莫卧儿就是蒙古(蒙兀儿)的意思。
5.4. 乌兹别克人
→→且说成吉思汗将钦察诸汗的土地封给了长子术赤,术赤死后传子拔都。拔都向东欧发起征服战役,并将自己的金帐搬到了伏尔加河流域的新都萨来。原来的封地中,将咸海东北之地分给其兄斡儿答,称白帐汗;将咸海以北分给其弟昔班。昔班的六世孙阿布海尔(年)被拥立为昔班部汗,逐渐强大起来,在整合周围各蒙古-突厥化的游牧部落以后,成为月即别人(即乌兹别克人)。阿布海尔于1468年在塔什干被东察合台汗国击败,只有他的孙子昔班尼得以幸免。昔班尼成人后投靠东察合台汗马合木,并取得一个叫突厥斯坦的城市作为封地。昔班尼就以突厥斯坦为基地,向帖木儿汗国发动进攻,并于1500年左右攻占河中。乌兹别克人盛极一时,但在1510年于波斯萨非王朝的建立者伊斯梅尔一世的决战中昔班尼汗兵败身死。乌兹别克人后来被沙俄入侵,成为沙皇俄国--苏俄的一部分。
5.5. 明朝与东察合台汗国
→→在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死后5年,即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扫平南方各势力之后登基称帝,改元洪武,国号大明。并且派大将军徐达、常遇春出师北伐。于同年攻占大都,元惠宗图干铁木耳北逃,明朝称他为元顺帝。统治中国98年的元朝灭亡,历史上把元顺帝迁离大都以后的政权称为北元。
→→明朝建立以后,洪武、永乐两朝发动了对蒙古的一系列战争。其中,在洪武5年(1373年)对北元的一次大规模攻击,负责西北一路的冯胜、傅友德攻下亦集乃路(今内蒙古 额济纳旗),至瓜州(今甘肃安西东)、沙州(今甘肃敦煌西),七战七胜,看过《明朝那些事》肯定对这一次战役中表现非常变态的傅友德印象深刻。
→→而在北元灭亡的前两年,东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已经分崩离析了。在新疆的北边出现了一个吐鲁番国,东边出现了一个哈密国。在洪武5年的这一次远征后,哈密王兀纳失里归顺大明。永乐二年(1404年),诏封兀纳失里之弟,哈密王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两年后设哈密卫,派明军驻守。在明朝前期,哈密成为明朝经略西北的最前线。
明朝占据哈密以后,曾经一度进攻新疆,但是因为北方蒙古的威胁依旧,这个计划就搁置了。在上文我们可以看到,汉朝经营西域是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主力之后;唐朝经营西域是李靖、苏定方击败突厥以后。所以北方草原对中原的威胁没有解除之前,明朝不可能出兵新疆。随着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变,明朝由盛转衰,就逐渐放弃了在新疆的据点。哈密在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被吐鲁番汗攻占。从此以后,明朝的势力退出新疆,大明的北疆就维持在嘉峪关一线。
→→现在官方的历史地图把亦力把里划归到明朝版图,显然是一厢情愿。朝鲜和日本、爪哇、暹罗、印度的古里、科支都和亦力把里一样,是大明朝的朝贡属国,为什么不也把他们画进来?我们各位网友一定要弄清楚,历史是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如果不承认它,就无法理解新疆问题背景的复杂性。这也是我花这么大篇幅来写新疆历史的原因。
5.6. 叶儿羌的兴起
→→前面我们说到乌兹别克人在1500年左右征服帖木儿控制的河中。1514年春,流亡在喀布尔的察合台汗国宗室后人赛义德汗在恐怖跛子帖木儿第五代孙子巴布尔(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立者)的支持下召集旧部5千人马,从费尔干纳进攻南疆,击溃南疆统治者杜格拉特的埃米尔(大公)阿巴拜克所率5万军队,攻陷叶儿羌(今新疆莎车)后,在新疆南部建立汗国。其国名正式成为蒙兀儿汗国,和东察合台汗国的名称是一样的,后世为了区别,因其都城在叶儿羌,所以将其成为叶儿羌汗国。叶儿羌汗国消灭吐鲁番,统一了整个新疆。
→→叶儿羌汗国对中亚各国自称蒙古国,对明朝自称亦力把里国。加上以前东察合台汗国、吐鲁番都对明朝用过亦力把里这个名字,所以明朝搞不清哪是哪个,就对新疆整个地区称为亦力把里。
→→赛义德汗花费毕生精力统一了前察合台汗国的疆域,但死后不久,他的儿子上演了中亚蒙古系汗国经常上演的一幕---诸子争位。叶儿羌一度分裂,到了1655年,叶尔羌汗阿不杜拉再次统一,并于中原的清朝建立联系。但是在1665年,阿不杜拉在朝觐圣城麦加的归途中死于印度德里。叶尔羌汗国在 1678年被漠西蒙古准格尔部所灭。
5.7. 黑山派与白山派
→→伊斯兰教有一个神秘主义派别,叫苏菲派是对伊斯兰教信仰赋予隐秘奥义、奉行苦行、禁欲、功修方式的诸多兄弟会组织的统称。在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当中都有教会存在。从10世纪末起,该派以伊拉克和叙利亚为中心,逐渐在北非、西班牙、波斯、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甚至成为很多伊斯兰教国家的官方信仰。在伊斯兰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33年中亚人麦赫杜米•艾孜木(又写作麦赫杜姆•阿扎姆)自称是先知穆罕穆德之女法蒂玛19世孙,苏菲派纳格什班迪耶教团第五代谢赫。在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开始传播伊斯兰教苏菲派教义。后由其子穆罕买提•依敏和伊斯哈克•吾力兄弟继承,成为南疆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库车、阿克苏、英吉沙尔等地宗教首领,被当地人尊称为喀什噶尔和卓家族。
→→在麦赫杜米•艾孜木去世之后,为了争夺统治权,两兄弟各自扩大势力范围。在争战中,分裂成两派,穆罕买提•依敏派被称为依禅卡朗派,因打白旗戴白帽,被称为白山派;伊斯哈克•吾力派因为打黑旗戴黑帽被称为黑山派。据说两个兄弟分家是因为白山派主张对真主赞颂词默诵,而黑山派则主张朗诵大声朗诵。结果为了这个分歧兵戎相见,同室操戈数十年,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整个新疆,两派的厮杀才停止。恐怕两兄弟对赞美胡大的方式有分歧是假,对父亲遗留的巨大宗教和世俗权力的贪欲才是真。政教合一,是伊斯兰政权最大不稳定因素之一。
5.8. 准格尔部的兴亡
→→明末清初,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清军入关前,这三支蒙古先后臣服清朝。其中,漠西蒙古又被清朝称为卫拉特蒙古,亦称厄鲁特,西方称之为卡尔梅克。在明朝的史书中,称之为瓦剌,瓦剌就是卫拉特的汉文音译。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就是瓦剌太师也先打的。明末清初之际,卫拉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博特、土尔扈特四大部落。
→→1634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巴图尔即位,对外扩张疆土,1640年,正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巴图尔汗一度打退沙皇俄国的进攻,迫使沙皇承认准格尔汗国的独立地位。1653年,巴图尔去世,其第五子僧格继承汗位,但其众兄弟不服,起兵反叛,内战爆发,并于1671年被自己的哥哥杀死。他的三个儿子年幼。于是僧格的弟弟,正在XZ学习佛学的噶尔丹告别自己的老师--五世达赖喇嘛,然后返回准格尔还俗登基,称“博硕克图汗”。因为按照巴图尔制定的法规,僧格的长子策妄阿拉布坦是合法的准格尔汗,所以在僧格的儿子长大成人后杀死弟弟索诺布阿拉布坦,但是让策妄阿拉布坦跑掉了。为自己的败亡买下祸根。
→→噶尔丹本是喇嘛教教徒,一心想建立一个以喇嘛教为国教的准噶尔蒙古帝国。于是,他在1678年率兵攻灭了叶尔羌汗国。同时,又出兵哈萨克,巩固了在那里的统治。之后于康熙二十七年,在沙俄的支持下率领3万大军,越过杭爱山,向漠北喀尔喀蒙古地区进攻,和清朝争夺漠南、漠北。并在1690年,攻入喀尔喀漠北蒙古,长驱东进,直取重镇乌珠穆沁,然后拨转锋芒,在赤峰附近的乌兰布通南下,沿成吉思汗故道准备进军中原。蒙古诸部被葛尔丹打得不行,于是联名向清朝的康熙皇帝求救,同时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也有意解除准格尔人对帝国的威胁,决定消灭葛尔丹。
→→在出兵前康熙皇帝做了三件事:
1 出使沙俄,迫使沙俄放弃对葛尔丹的军事援助。尤其是新装备的3000支滑膛火枪。由于在雅克萨一战中沙俄吃了很大苦头,又在边界谈判中获得清朝的让步,于是就中断对葛尔丹的军火供应。
2 联合了流浪的策妄阿拉布坦,让他以正统准格尔汗的名义在葛尔丹的背后插上一刀。策妄阿拉布坦起兵之后,很快攻占准格尔全境,葛尔丹的老巢被掀掉了,最重要的后勤基地被断绝。
3 命令理藩院尚书阿剌尼和兵部尚书纪尔他布率领6800清军,携带16门红衣大炮到归化(今呼和浩特),会合忠于清朝的蒙古军,切断葛尔丹的后路。同时命令蒙古科尔沁亲王在内蒙科尔沁草原集结两万骑兵,阻止葛尔丹东进辽阳。这样,就为葛尔丹编制了一个庞大的天罗地网。
→→在做充分准备以后,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亲征准格尔。在这之前,葛尔丹击败阿剌尼轻敌冒进的前锋700人,于是士气大骄,挥师继续南下,于8月31日,抵达距离北京不到600里的乌兰布通。而此时,康熙皇帝已经在这里布置展开了十万大军。清军万炮齐轰,葛尔丹主力被歼,大败而逃。其后的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皇帝于宁夏率领20万大军再次亲征。噶尔丹这次彻底失败,服毒自杀。第二年年9月,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献上噶尔丹尸体,双方暂时议和。策妄阿拉布坦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登上准格尔汗位。
→→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时期,准格尔汗国达到顶峰。他在1699年向西征服哈萨克汗国,1717年向南征服XZ,并支持青海的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叛乱,但不久被年羹尧平定。策妄阿拉布坦于1727年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噶尔丹策零先后击败了沙俄和清朝的进攻,于乾隆十年(1745)去世。
6. 清朝对新疆的开发建设
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到1912新疆军政府成立
6.1. 乾隆收复回疆
→→准格尔汗噶尔丹策零去世之后,汗国发生严重内乱,相当多的几个主要部族归顺清朝(带路党)。乾隆认为时机成熟,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再次出兵回疆。这个时候皇阿玛四十五岁,正值年富力强,和珅和大人还是个五岁小孩。(电视剧里面都是胡扯的)清军二月出兵,五月进占伊犁灭准格尔汗国。将忠于清朝的阿睦尔撒纳等带路党人分封为四部汗,分别统领准格尔四部(和硕特、准噶尔、杜尔博特、土尔扈特),还把被准格尔汗国作为人质的白山派大和卓罗尼都(布那敦)和小和卓霍集占放回去,命令他兄弟二人返回南疆,招抚旧部,统领维吾尔民众。后来证明这是一部臭棋。
阿睦尔撒纳要求做四部总大汗的要求被乾隆拒绝。于乾隆20年再次反叛,回部(清朝对维吾尔的称呼)大小和卓也随即加入。一向清纯可爱阳光无敌的皇阿玛也发了火,于是对准格尔人使用当时打遍世界无敌手的大杀器---天花。结果北疆地区天花横行,阿睦尔撒纳也浑身起水泡,最后死在俄国。大概是这次反叛对皇阿玛刺激太大,乾隆认为准格尔人没有信义,以后还会反叛。就对与他祖孙三代为敌的准格尔人展开种族清洗。结果就是准格尔人作为一个民族彻底的game over,信仰喇嘛教的准格尔人亡以后,回教从此遍布新疆。
→→北疆解决了准格尔,南边的大小和卓却做大了。于是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二月,清廷命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率满、汉兵多路进入南疆(天山南路)平叛。由于大小和卓在南疆横征暴敛,招致人心背离,南疆各族纷纷支持清军平叛。到了第二年(1759年)夏天,大小和卓在清军压倒性优势下彻底失败,逃亡阿富汗后被当地部族处死(先知的后代人家也不鸟啊!)。
→→至乾隆24年(1759年)回疆南北悉数平定,葱岭以西的各部落,如浩罕、塔什干、爱乌罕(阿富汗)等纷纷归附。清朝将其版图画到巴尔喀什湖。西域再次处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自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高仙芝兵败怛罗斯之后,已有整整千年!乾隆平定回疆以后,改名新疆,意为故土新归之意。但对于清朝来说,也的确是新的疆土。
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帝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实行军府制,修筑城堡,驻扎军队;设置卡伦,巡查边界;移民实边,进行屯垦。巩固和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在南疆实行因俗而治,保留伯克制,但改由清廷任命。并设参赞大臣(驻叶尔羌)等官,分驻各城,加强统辖。
→→但是大和卓跑掉了一个孙子,在1820年到1828年,大和卓之孙张格尔在浩罕人和英国人的支持下,3次潜入南疆发动叛乱。
→→在了解这一段历史之后,是不是对皇阿玛有了重新的认识?
6.2. 新疆伯克叛乱和阿古柏入侵
→→这一段历史发生在1850年到1870年之间,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所以贫道在此以最大的篇幅来详细讲解此事。
→→且说乾隆平定新疆以后,清政府在新疆实行以伯克制为主,札萨克制和郡县制为辅的一区三制。所谓“伯克”,是突厥语“长官”的意思,作为中亚地方的官职,身兼政权神权。乾隆皇帝根据新疆的民族特点﹐任命阿克苏的阿奇木伯克为三品官﹐伊沙噶伯克为四品官﹐并陆续推广到其他地区。清政府废除了伯克的世袭制,改为朝廷任命维吾尔宗教贵族子弟担任。并且改准格尔汗国的十税五为向朝廷的十税一,减轻了维族农民负担。而且由清军伊犁将军府负责新疆防务,把地方治理权交到维族伯克手上。可见,民族自治政策不是兔子抄袭苏联的,而是古已有之。
→→乾隆、嘉庆时期,新疆政局相对平稳,各族百姓都还能安居乐业。浩罕人支持的和卓之孙张格尔叛乱终被平息。
→→新疆平定之初,这个政策还是很有成效的,但是到了道光年间,伯克制度的弊端就逐渐显现出来了。伯克虽由朝廷任命,选拔范围完全限于维族权贵。伯克任期没有限制,有的伯克甚至可在一城一地为所欲为数十年,直至老死, 完全成为当地的土皇上。朝廷设置的伊犁将军和参赞大臣根本就不管地方民事,让伯克做大。
→→伯克的横征暴敛为所欲为,让维族百姓越来越穷困,新疆越来越落后。也使得新疆百姓对清朝的怨气越来越重。而当时的皇帝道光,虽然有志于国家兴盛,自己也非常节俭,但是只会秉承”恪守祖制”,并没有任何改革的兴趣和勇气。危机就爆发了。
→→从1845年到1864年,新疆爆发大规模的暴动多大数十起。当时清廷正忙于剿灭发匪(太平天国)捻匪(捻军,江淮一带武装走私的盐贩,后聚众起事,成为太平天国的盟军在淮北一带作战,还有一部入陕甘)驱逐外夷(英法联军),同时北边的沙皇俄国也秉承一贯的光荣传统乘火打劫,割占了新疆西北巴尔喀什湖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势力深入中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之下对于新疆事务有心无力。于是,给中亚的浩罕国带来机会。
→→同治三年(1864年),在新疆库车渭干河近旁,发生了一个和陈胜吴广一样的故事:一批被迫服劳役的农民在开渠垦荒时被监工无故毒打,当时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人很多。农民们忍无可忍,在托乎提尼牙孜哈里等人的率领下暴动,杀死两名官吏和十五名伯克,随后又向库车城进发。城外回民杨春、马三保、马隆等人起事响应。于6月6日攻入库车城内,杀清朝驻库车办事大臣萨灵阿、忠于清朝的阿奇木伯克库尔班等。拥立库车的加拉里丁大巴依(地主,阿凡提里见过的)热西丁为和卓(黄和卓),建立政权。新疆回部叛乱正式开始。
→→叛乱的5个政权:热西丁和卓叛乱之后,出兵攻下西边的阿克苏、乌什。同月,喀什噶尔白山派和卓托合提马木提占喀什噶尔(今喀什当时分回、汗两城回城在喀什,汉城在疏勒)回城称王(1),后被塔什米里克的阿奇木伯克、柯尔克孜人思迪克取得政权(2)。7月北疆迪化(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回民叛乱,杀绿营提督业布冲额,立吐鲁番伊斯兰教东道堂首领回民妥明(妥德璘,伊斯兰名达乌德•穆萨)为哈里发,号“清真王”(3)。10月,阿奇木伯克阿布都鲁苏勒率领伊犁叛军攻占宁远城自称“哈里发”(4)。拜城的阿奇木伯克海孜那奇在和田叛乱,拥立宗教法官哈比布拉为“帕夏”(5)。
→→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年底,新疆除惠远城、惠宁城、喀什噶尔汉城、英吉沙汉城等尚有清军困守之外其余全部落入叛军手中。新疆出现了上述5个叛军政权。
→→在拔掉清军大部分据点以后,这些伯克老爷们自己打起来了。上面我们提到的割据喀什噶尔回城的柯尔克孜族人思迪克,被库车的热西丁打得受不了,就走了一步昏棋派回民金相印(金老三)、回民阿訇马元(马秃子)赴浩罕汗国,将被乾隆杀掉的大和卓波罗尼都的第四代孙子,张格尔的儿子,号称“圣裔”的布苏鲁克迎归新疆作为和卓,以提升自己的威望。浩罕国垂涎新疆已久,便顺水推舟派了一个叫穆罕默德.雅霍甫的将军“护送”大和卓布苏鲁克到喀什噶尔回城。新疆最大的灾难由此开始。
6.2.1. 浩汗国和阿古柏
→→浩汗国是1710年乌兹别克人在费尔干纳盆地建立的封建小国,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归附清朝。在马达里汗(全名穆罕默德•阿里,年在位)的统治下,汗国进入鼎盛时期,多次支持大和卓之孙张格尔入疆叛乱。为扩大版图多次预谋入侵新疆。其实这次迎回“圣裔”事件,就是浩罕间谍收买了当地24名伯克和阿訇,联名写信要求浩罕汗国出兵的。
穆罕默德.雅霍甫的阴谋
→→穆罕默德.雅霍甫的生父叫伊斯迈特.乌拉,塔吉克人,是塔什干附近皮斯坎提乡里念经治病神职人员,类似于东北萨满教“跳大神”,很早就跟雅霍甫的母亲离异了。母亲带着年幼的雅霍甫改嫁给一个屠夫,在雅霍甫10岁那年被屠夫赶出家门。年幼的穆罕默德.雅霍甫长得十分俊俏,根本不像后来满脸胡子。在流落街头的时候被街头艺人收留,训练称为一位舞艺高强的“巴特恰”,就是人妖。在一次跳街舞的时候,被一个有钱的基佬买去,做为自己的娈童。正是幼年被人天天爆菊的悲惨经历,养成了穆罕默德.雅霍甫阴暗的性格。1842年,他将自己的妹妹送给浩罕国的一个军阀做小妾,赢得了五百夫长的职位,由此发迹。到了1860年雅霍甫被晋升为阿克麦吉特(今纳罗夫斯基)伯克,称为一方诸侯,人们尊称他为“雅霍甫伯克”,即“雅霍甫大人”的意思。清朝的人听错了,按照音翻译成汉文“阿古柏”,后来成为习惯。从这里,我们称他为阿古柏。
中亚屠夫--穆罕默德.雅霍甫(阿古柏)
→→1864年底,阿古柏和浩罕国的阿力木库尔汗关系非常紧张,浩罕国也受到沙俄的巨大威胁。在喀什噶尔的使者金相印、马秃子来后认识到这时一个机会,于是主动请缨,护送布苏鲁克去新疆。阿力木库尔汗巴不得阿古柏死在新疆,就让他带着68名浩罕骑兵“护送”大和卓布苏鲁克去喀什噶尔回城。
→→同治四年(1865年)一月,阿古柏和大和卓布苏鲁克到达喀什噶尔回城。因为喀什噶尔回城早就潜伏着大量的浩罕人,阿古柏很快赶跑了原来的主人思迪克,于四月收编了思迪克的全部军事力量,势力膨大起来。然后,扶持布苏鲁克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意为七城之国,这七城是南疆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乌什七座城市。阿古柏就以七城为目标,发起了侵略战争。
→→在4月底被库车的热西丁和卓击败以后,阿古柏掉头进攻被围困13个月之久的喀什噶尔汉城(疏勒)。9月1日,清军守备何步云开城投降,喀什噶尔办事大臣奎英、协办大臣福珠凌阿点燃炸药举家殉国。阿古柏在城中大肆奸淫掳掠,屠杀满汉族人数万,仅有被迫皈依伊斯兰教才得幸免。
→→同治四年(1865年)秋,7000多被打败的浩罕残军在国王近侍官玉努斯江的带领下投奔阿古柏,在攻下叶儿羌并屠城之后,玉努斯江被封为叶儿羌伯克。此时,大和卓布苏鲁克不甘心做傀儡,在喀什噶尔发动兵变,41天后被阿古柏赶出新疆。阿古柏立布苏鲁克的堂兄卡塔条勒为和卓。
→→同治五年(1866年)7月,第三次进攻叶儿羌,屠城。12月,阿古柏进军和田,用诡计派人知会和田“帕夏”哈比布拉,诈称自己只是想参拜圣人陵墓(乌鲁克麻扎),别无他意。哈比布拉是个脑袋里只有宗教的白痴,估计小时候没听过狼外婆的故事,出城迎接阿古柏。结果,阿古柏在和田屠城5万,人送外号“中亚屠夫”。从此,新疆人恨透了浩罕人,喊出了“杀尽安集延人”的口号,安集延是浩罕国边境的一座贸易城市,新疆人以安集延人代指浩罕人。由此可见,阿古柏早已失尽民心。
→→同治六年1867年7月阿古柏进攻南疆最后一个,也是最强的一个对手,掀起新疆叛乱的库车和卓热西丁。在使用参拜圣人陵墓的老办法以后(读狼外婆真的很重要!),屠夫热西丁在库车巷战中被另外一个屠夫杀死,余部投降。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阿古柏完成自己一统南疆的夙愿,在毒死傀儡和卓卡塔条勒后改国名为“洪福汗国”,自称“毕杜勒特”(洪福无量的人)。在建立军事独裁的伪“洪福汗国”后,以伊斯兰教“沙里阿特”法规作为最高法规,征派民夫在各地广修礼拜寺和“圣人”麻扎,借此压榨新疆人民。
东突厥斯坦的滥觞
→→阿古柏占领了清朝的地盘,深知对方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要保住自己的小朝廷,自然要抱几条粗粗的大腿。这几条大腿分别是英国、沙俄、土耳其。
同治七年(1868年),英国驻印度总督派英国人罗伯特•沙敖到喀什噶尔,给阿古柏援建了一座兵工厂,并赠送大量武器弹药。同治十一年(1873),英国使团到喀什噶尔,向阿古柏送交了维多和亚女王的亲笔信与各种赠品,其中包括各种枪支和二门小炮,并于次年签订出卖中国的《英阿(古柏)条约》。到1875年到了高潮,英国人一次就从印度给阿古柏运去连发枪2.2万支,山炮8门,炮弹2000发。希望阿古柏作为自己侵略中亚和中国,对抗沙俄的棋子。
→→而早在1865年,俄国就已经承认了“哲德沙尔汗国”,以此换取在南疆的贸易利益。但是因为浩罕,阿古柏对于俄国是不信任的,反而和英国走得更近,对俄国的其他要求丢予以拒绝。俄国于是在1871年7月占领了伊犁,以震慑阿古柏。阿古柏慌了神,不得不与俄国签订了《俄阿条约》 。为了牵制俄国,才与英国签订《英阿条约》,除了和《俄阿条约》类似的条款外,还规定双方互派大使。《英阿条约》签订后,俄国在南疆的贸易特权全部丧失,沙俄这个从来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帝国居然被小小的阿古柏摆了一道,从此怀恨在心,后来在关键时刻给阿古柏背后来了一刀。
→→为了遏制俄国,阿古柏派遣了以喀孜汗土烈为首的代表团访问沙俄的宿敌土耳其苏丹,表示愿意附属于土耳其。并由这个代表团给土耳其苏丹带去了蒙古、哈萨克的好马各九匹,还有由各处抢来的童男、童女各九名,此外并有许多绸缎等礼物。土耳其苏丹阿布杜艾则孜(阿卜杜•阿齐兹)本身就是泛突厥斯坦主义的狂热支持者,因而,土耳其苏丹隆重地接待了阿古柏派去的代表团,并赏给阿古柏“米拉胡尔巴什”(即艾米尔,国王的意思)的职衔。之后,土耳其苏丹给阿古柏派遣了上校司马衣艾柯克、艾里卡孜木和木拉提伯克等二十多个高级军事人员和政治顾问,并带来了许多武器和礼品。在这次来的顾问中有七人留在阿古柏身边常任参谋职务。1874年,土耳其苏丹写信命令阿古柏在新疆发行的货币上用土耳其苏丹阿布杜艾则孜(阿卜杜•阿齐兹)的名字,并且使用奥斯曼土耳其的国旗----红旗白底红星月作为国旗。而阿古柏在对土耳其苏丹所使用的国名就是“东土耳其斯坦国”,“斯坦”是突厥语“XX族人居住的地方”,我们知道,“土耳其”是“突厥”在西亚的叫法,所以,阿古柏的“洪福汗国”就是所谓“东突厥斯坦”的来历。
→→土耳其苏丹阿不杜艾则孜于一八七四年第二次给阿古柏发下的一道命令中答应阿古柏,在他之后,王位由自己的儿子世袭。其内容如下:
“崇德竣望、宗教正裔成为喀什国及其全部人民幸福旗帜和唯一元首阿古柏可汗阁下:
→→愿真主永以慈祥园月在东方普照你。阁下以无限至诚对我伟大国王哈里发纳忠效信,为哈里发祈祷,以哈里发名义铸币,愿将一切归依哈里发的来书,及要求令嗣应取得喀什王国继承权的文件已由牙克甫伯克递呈,我伟大哈里发披阅之后予以无限珍视与嘉许。
→→伊斯兰世界,无论物质与精神上,乞求声应,相需相引之真挚友谊,由于来书殷殷恳恳之至诚,更可概见,吾入正企望在中亚一带具有坚强及全部优良品质之伊斯兰教信徒归向我伟大国王哈里发陛下,能身率力行,适足钦佩,此亦我国王之所赞许不止者也。
→→阁下能为哈里发祈祷,以哈里发名义铸币,并能高悬与我们同一颜色、同一形式之国旗,在不妨碍此种统一条件下,可以保留阿古柏国王王位。现由哈里发特颁古兰经一卷、奥斯曼帝国国旗一面及其他赠品多种,希今后为人类社会的平安而努力。……关于喀什噶尔应归令嗣继承问题,哈里发已另有命令批准……。
→→我国王对阁下照顾之殷,优渥之隆,无以加尚,务希转告所属民众,淬励奋发。以实现我国王属望之意,特由皇宫颁此崇诏。回历一二九二年七月十五日。”
→→(穆汗买德•阿提夫:《喀什历史》第三八八——三八九页。)
→→当年土耳其帝国册封伪“东突厥斯坦的埃米尔(国王)”、中亚屠夫阿古柏在新疆屠杀维吾尔人,如今土耳其共和国却说什么“东突厥斯坦”的维吾尔人是我们的兄弟,我们支持“东突”是为了维吾尔兄弟的自由民主............贫道对此的评论只有一个:呸!恶心!
左宗棠平定阿古柏
→→1870年3月,阿古柏仰仗西方列强提供的洋枪洋炮,对新疆剩余敌对势力发起全线攻击。于5月,在叛徒马仲、马人得的帮助下攻下吐鲁番。到了1871年,几乎攻占新疆全境,清军仅剩下塔城、乌苏两个据点,艰难维持。
→→然而,到了同治十二年底(1874年),清朝终于基本平定了内地各省的农民起义,腾出手来对付阿古柏。清朝命令湘军刘锦棠部,加上豫、川步军及吉林、黑龙江马队,西进陕、甘集结待命,命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择日发兵剿灭阿古柏叛军。“洪福无量”的屠夫的“洪福”运到头了。
中兴名臣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中兴名臣。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十岁的左宗棠中举人,写下了“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以铭心志。然而这之后屡试不第,心灰意冷,然报国之志不灭,于是转而研究农事、兵法,(多亏了考官!)。据说有一次,林则徐路过长沙,特意邀请左宗棠作为他的幕僚(师爷),左宗棠没有答应,但是和林则徐在舟中长谈。在伊犁待过多年的林则徐把西北的形势详细地告诉左宗棠,并嘱咐这个三次落榜,年近不惑的举人,有朝一日要为国效力,防备沙俄!
→→1851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左宗棠办乡勇于之相抗,由此脱颖而出。从此,与太平军鏖战数年,战功显赫,至1864年,攻陷杭州,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由于在评定太平天国的时候见识洋枪洋炮,于是在任闽浙总督的第二年,开办马尾造船厂,并筹办福州船政学堂。这个位置还没有坐稳,就被调往陕甘,平定西北回民叛乱(官方称之为起义,这个内容过于和谐,西北几省都有记载,贫道不多说,好奇者请度娘)。
→→早在同治元年(1862)三月,陕西回民就在云南回民叛乱余党任武的推动下暴动,形成以白彦虎为首的“十八营”回军。在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捻军的推动下,形成陕西、宁夏、甘肃等西北数省的大规模叛乱。暴动之前任武造谣,说清廷要除尽秦回,原本是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起义,后来演变成为一场汉满、回族之间的大仇杀(回军要求汉满平民“随教”,不从者杀)。从回军对汉满平民举起屠刀的那一刻,失败就是注定的。回军在1864年斩杀清军主将多隆阿(此人推行跟乾隆一样的政策),清廷大震!同治五年(1866年),派左宗棠督办陕甘军务,后迁任陕甘总督,率领两万湘湖子弟入陕平叛。”的策略,重点防范捻回合流。然而左宗棠的担心是多余的,回军的民族清洗政策不仅使汉民拼死抵御,更使得以淮北汉民为主力的捻军离心离德,其后,捻军离开陕西,往河北另谋发展
→→同治七年(1868),平西捻军。八年二月,移军乾州,降董福祥部。并派部下刘松山率湘军围攻甘肃回军。后刘松山战死,其侄刘锦棠接任,继续进攻回军。十一月,回军首领马化龙父子投降,凌迟,首级传遍全国达十年。同治十年(1871)七月,河州马占鳖投降,因为左宗棠极为欣赏马占鳌(太子寺一战被马击败),就收编马占鳌所部,令其为先锋,剿灭余部回军。后来马占鳌终生忠于左宗棠,势力得以保存,这一支最终发展成为民国的西北三马势力。同治十一年(1872年)围攻回军最后一个据点肃州(酒泉),围城18个月后,首领马文禄投降,车裂。至此,处白彦虎一路逃往新疆投奔阿古柏之外,其余回军全部剿灭。左宗棠对回展开报复性铁血手段(省略和谐部分)。当然,也有不少就是原回军董福祥、马占鳌为了邀功而干的。
左宗棠与李鸿章的论战
→→左宗棠平定回乱之后,同治十三年底1874年,湘军前锋已经抵达新疆与甘肃边界。正当左宗棠准备进军新疆的时候,朝廷却有人从后面扯了一把。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李鸿章。
→→原来,李鸿章和左宗棠虽同属洋务派,但是两人对国防见解却完全不同。李鸿章主张发展海军,防御将来逐渐做大的日本;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防御虎视眈眈的沙俄。朝廷对军队的拨款就那么点,海军有了就没陆军的,你说怎么办?而左宗棠要平定新疆,根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如舍去西北不毛之地,保卫东南富庶各省。其实从后来甲午战争看来,李鸿章的战略眼光也没错,也并不是别人骂的卖国。只不过左宗棠眼光更高一筹,而且能力更强。
→→左宗棠针对李鸿章的海防论,提出,保卫新疆就是保卫蒙古,保卫蒙古就是保卫北京。新疆一丢,蒙古也守不住了,蒙古守不住,俄国人就到了北京城墙根下。你说怎么办?当时主政的慈禧一看,就批准了左宗棠的计划,但是明确告诉左宗棠,老娘没钱,只能给你拨300万两白银,另外海关还可以拨200万两,剩下的军费你自己想办法。
→→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筹集了4000万斤粮食,用5000辆大车,5500头的驴和骡子,还有29000头的骆驼逐步运到前线。前面说到被阿古柏摆了一道的沙俄,此时居然也支持左宗棠,白送1000万斤粮食不说,还送了一批军械,送到湘军前线。沙俄送的东西,不要白不要,左宗棠也不客气,照单全收-----后来照样不给俄国人好脸色。可是军费还差500万两,怎么办?左宗棠牙一咬,借!各国听说左宗棠要借钱打仗,乘火打劫,把利息涨到了一分二厘五。左宗棠一看,只有法国报价最低(四厘),就这样,凑足了最后的军费。
→→光绪二年(1876年)4月,左宗棠完成了全部准备,抬棺入疆,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豪赌!这一年,他63岁。
中兴名臣、民族英雄 左宗棠
→→左宗棠进军新疆的战略是“先北后南,先迟后速,缓进急战”。因为新疆地形像一个巨大的葫芦,南阔北窄。北疆易守难攻,南疆易攻难守,此时驻守北疆的是投奔阿古柏的回军白彦虎部,早已被左宗棠打出恐惧症。拿下北疆,就可以做进军南疆的后勤基地,进退自如,也可以截断沙俄和阿古柏的联系。“先迟后速,缓进急战”这是因为新疆路途遥远,后勤供给困难。缓进是为了保障后勤,急战是要快速击破叛军,借钱打仗,耗不起啊!后来,左宗棠这一平疆策略被后世反复借鉴,成为平疆必用的战略。可见,左宗棠对于用兵的老到!
→→4月左宗棠令刘锦棠率所部湘军分批出嘉峪关,经哈密前往巴里坤,会合金顺所部先取北路;命张曜部固守哈密,防备吐鲁番之敌。平疆之战打响。
而此时,因为第十次俄土战争即将爆发,英国和俄国的精力都转移到巴尔干半岛,根本无力管阿古柏,就连阿古柏的后台老板土耳其苏丹阿布杜艾则孜(阿卜杜•阿齐兹)也被人弄死了。阿古柏只有独自面对左宗棠。
→→光绪二年(1876年8月),刘锦棠、金顺所部来到迪化(乌鲁木齐),17日破城,叛军守将白彦虎、马人得一路逃窜。吐鲁番。左宗棠命令刘锦棠驻守迪化,金顺追击。金顺一路势如破竹,直抵玛纳斯,在攻克北城以后,于玛纳斯南城鏖战三个月,双方死伤惨重。刘锦棠、伊犁将军荣全先后增援,并使用新式后膛开花大炮猛击叛军。叛军副将韩刑农被击毙,主将黑俊自杀,部将海晏、马有才、王奇玉被俘。金顺将剩下的降兵千余全部屠杀。
→→此时,冬季来临,大雪封山。清军整顿兵马、筹集粮草,等待来年再战。
→→光绪三年(1877年)4月,左宗棠指挥清军三路并进。第一路刘锦棠部自乌鲁木齐南下攻达坂;第二路张曜部自哈密西进;第三路徐占彪部出巴里坤,至盐池与张曜部会师,合攻吐鲁番。
→→第一路刘锦棠连克达坂城、托克逊,阿古柏次子海古拉弃城逃跑。第二路张耀和第三路徐占彪会师后合围吐鲁番,这一次吐鲁番守将白彦虎再次逃跑,马人得投降。
→→阿古柏于5月在库尔勒集结嫡系浩罕兵马,准备和左宗棠决战。结果,左宗棠还没来,阿古柏却死了。一说是被儿子毒死,一说是绝望自杀。
→→次子海古拉携尸西遁,让白彦虎防守库尔勒(父子都是不长记性的家伙)。白彦虎本就是被左宗棠打得走投无路才投靠阿古柏,他会给阿古柏卖命?自然是一弹未发,匿到俄境,就是现在遍布中亚几个“斯坦”的东干人。
→→海古拉在逃到库车以后,被哥哥长子伯克.胡里杀死。伯克.胡里在喀什噶尔继承阿古柏的王位。阿古柏恶人恶报,家族要灭亡了还在兄弟相残。
→→此时,阿古柏求救的英国回应清朝,要求左宗棠停止进攻,让伯克.胡里继续在喀什噶尔称王。左宗棠回应道,要想浩罕人称王,英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划出一块,凭什么要用中国的国土?根本不理英国的要求,令刘锦棠进军南疆。
→→10月,刘锦棠奔袭2000里收复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南疆东四城。后于12月中下旬克喀什噶尔。次年一月,复和田。至此,阿古柏的“洪福汗国”覆灭,新疆除被沙俄攻占的伊犁,其余全部收复。
→→被俄军占据的伊犁,是左宗棠背上的一根刺。因为伊犁河谷地处北疆,是新疆进出中亚的重要门户。沙俄要入侵新疆,只要占据伊犁就易如反掌。也就是说,只要伊犁在俄军手上,新疆随时都会被俄军侵略。清朝派曾纪泽(曾国藩的儿子,号称“铁腕”的外交家)与俄国谈判,由于沙俄正在和土耳其爆发第十次俄土战争,无力东故,清朝于1881年2月收回伊犁。
→→光绪十年(1884年)10月,设新疆省,首任巡抚刘锦棠。
→→事实上,早在光绪六年3月(1880年),刘锦棠被任命为新疆军务帮办,作为左宗棠的左右手的时候,就开始对新疆进行大规模改制。到了8月,左宗棠离任,刘锦棠正是接任钦差大臣,成为清政府在新疆的实权派。刘锦棠一边在新疆剿灭阿古柏、白彦虎残部,一方面抵御沙俄入侵,以方便做新疆建省的筹备工作。到了光绪十年,刘锦棠以兵部尚书头衔任第一任新疆省巡抚,受陕甘总督节制。
→→刘锦棠任新疆巡抚以后,就开始了新疆的改土归流,即废除伯克制度,把新疆分为三个道,由朝廷派流官治理。伯克的头衔仍然保留,但权利和级别大大下降。把伊犁将军府划归新疆巡抚管辖,而且只管伊犁塔城边防,不再总统全疆军务。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实边,通过降低田租和发放贷款,吸引内地流民到新疆屯田。所以,真正近代对新疆的开发,是从光绪十年开始的。而且,清朝在最后的30年里,对新疆的开发比以往所有中原王朝加起来都要多。
7. 民国军阀
进士督军杨增新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也传到远在西北边陲的新疆。日,以杨缵绪、冯特民、李辅黄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伊犁策动起义成功,成立新伊大都督府,终结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随着窃国大盗袁世凯担任第一任民国总统(孙文是临时的),新疆的实权被原阿克苏道台杨增新窃取。杨增新任新疆督军17年,成为民国时期在新疆统治时间最长的军阀。
→→杨增新,字鼎臣,祖籍江苏,出生于云南蒙自。和一般的北洋系军阀文盲丘八不同,杨增新中过进士,做过清朝官员,是个彻头彻尾的儒官。这一点,使得他的军阀统治和别人不一样。就现在说来,杨是一个反动军阀,但并不代表这个人就一点好事没做。就贫道看来,这个人还是有功的,但是当时生逢乱世,加上杨本人作为旧官僚的经历使这个很有学问而且比较清廉的人毁多誉少。
→→按照贫道一贯的习惯,先说好的。杨增新本人饱读诗书,对诸子百家都有很深的研究,甚至在苏俄革命后还研究过《资本论》。杨本人为官清廉,痛恨贪污浪费,在新疆改革吏治,确立了新疆军政一元化领导。与革命党人谈判,和平统一新疆,避免分裂。平定了哈密叛乱,哥老会暴动。裁军节流,发展新疆经济。打败了外蒙古的黑喇嘛对新疆阿勒泰的入侵。阻止英国势力对新疆的渗透。挫败日本在新疆驻军的阴谋。和苏俄红军达成协议,共同剿灭流窜到新疆境内的白俄(效忠于沙皇和前政府,与赤俄敌对)叛军。后来在1928年通电易帜,名义上归属国民政府。由此可以看出,杨增新作为一个军阀,在保卫中国在新疆的主权和领土还是作出了贡献的。
→→但是,杨增新毕竟是一个旧军阀,也做过不少让人诟病的事。杨有一幅对联:“共和实草昧初开,羞称五霸七雄,纷争莫问中原事;边庭有桃园胜地,阻率南回北准,昏噩长为太古民。”从这幅对联可以看出来,杨增新本人是相信老子的无为而治,在新疆推行小国寡民政治。不仅坐视维族穆斯林贵族做大,而且封锁与内地的一切民间往来,对中原事务不闻不问,搞他的边塞小朝廷。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斩断了新疆自古以来和内地的联系,为后来疆独势力发展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他统治后期的铁腕手段,直接造成自己被刺。
→→日,新疆军务厅长兼交涉署长、迪化道尹樊耀南发动政变,刺杀杨增新。政务厅长金树仁闻变,以为杨报仇为名,出兵杀樊耀南,取得新疆督军的职位。杨增新的遗体由苏联人转运北京,葬于昌平。
→→金树仁在位五年,毫无建树,因迷信武力,搞得天怒人怨。日金收留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前奉军,和日寇血战不敌,由满洲里入苏,后分3路归国)苏炳文的部属在新疆发动新疆四•一二政变,金树仁出逃,政权落入军阀盛世才手里。
7.1. 军阀混战
新疆王盛世才
→→盛世才,字晋庸,辽宁省开原汉军旗人。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回国后任民国参谋部第一厅第三科上校科长。1930年,金树仁在新疆办军校,有日本陆大文凭(当时很吃香的,专门培养将佐级人物,第一名天皇赐刀)的盛世才就进入新疆,担任军官学校战术总教官,逐渐掌握新疆军权。在新疆四•一二政变的时候,盛世才手握重兵,坐山观虎,最终取得新疆军政大权。开始了新疆王长达十二年的统治。
→→盛世才刚刚在迪化取得统治权的时候,在新疆,他还有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个是盘踞在新疆西部的伊犁将军张培元,一个是新疆东部的回民“尕司令”。另外还有一个闹剧般的“东突第一共和国”。
→→先说张培元。张培元,字子亨青海贵德县人。毕业于甘肃一所讲武堂,因为家境贫寒,经人推荐,到新疆杨增新那里做了个骑兵连长。后来平定白俄有功,晋升为团长,并在新疆讲武堂任教官。1928年7月,杨增新被刺,作为军方实权派的张培元拥立政务厅长金树仁做了新疆都督,便晋升为旅长,后调任伊犁镇守使(伊犁将军)。在伊犁,张培元招兵买马,当上了师长。
→→且说金树仁做了新疆都督,一改杨增新的无为自治政策,大搞具有去伊斯兰化的“改土归流”。把老家河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汉民移往新疆。汉人三年免税,维族加征一年,并将维族田产农具征收,拨给汉民。另外,还强制通婚,取缔回教。金的基金政策激起了新疆穆斯林的极大反对,酿出了哈密事变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是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的必经重镇。分为三个城---回城(南)汉城(北)和更北边的新汉城。自清朝康熙皇帝第二次征准格尔后,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月授哈密维族白山派“塔尔汗”额贝都拉为一等札萨克,属蒙古镶红回旗。从此,哈密由白山派维族回王统治。到了清末,传自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沙木胡索特统治哈密长达48年,对清朝和后来的民国政府可谓忠心耿耿,但却残酷的剥削欺压领内人民。以至于哈密在1907年和1912年爆发了大规模针对回王的起义,但都被镇压下去。
→→1930年6月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重病死去。哈密官民一致要求省府改土归流。但办这事的偏偏是金树仁,这样,在日,哈密事变在附近的山区爆发。起因据说是驻军一个排长强娶维女,加上回王府的旧官吏便从中挑唆,参与事变的维族将当地驻军和120多汉民一并杀死。哈密事变后,叛军怕省府官军围剿,就派王府的哈密警备旅长的尧乐博斯邀请驻扎在酒泉的马仲英进入哈密。
“尕司令”马仲英
尕司令 马仲英
→→马仲英原名马步英。一提到这个名字大家首先会想到西北三马的马步芳。事实上,他们是堂兄弟。马仲英出生于1911年,河州人。1928年春,冯玉祥的国民军在河州于当地回民发生冲突,正在军校就读的马仲英带上几个回民同学,潜回河州召集回民,组成针对冯玉祥的“黑虎吸冯军”。因为当时马仲英才16岁(一说马是1908年生的,当时18岁),还是个正太,所以当地人称“尕司令”。“尕”就是小娃娃的意思。1929年被冯玉祥的部下吉鸿昌打败,马仲英远走北平。1930年,马仲英又回到宁夏,把旧部从马鸿逵那里拉出来,自称“甘宁青联军总司令”,与青海陆军新编第九师师长马步芳作战。
1931年,5月,马仲英被马步芳打得站不住脚,又被尧乐博斯一劝,就带着400多个人,90多支枪进入新疆。在哈密外围和当地农军霍加尼牙孜一部会合,实力大增,攻克哈密回城。10月,金树仁急调伊犁的张培元为前敌剿匪总司令、盛世才为参谋长,率领省府军和白俄归化军增援哈密,马仲英受伤退回甘肃安西,被围困半年之久的哈密城解围。由于金树仁对张培元不信任,命正在追击马仲英的张培元退回伊犁驻地,并把哈密的军权交给盛世才。
→→马仲英败退酒泉以后,利用自己军校的学识,把手上的各路武装进行整编,实力恢复。同时调查新疆,并编织了一个庞大计划。在1932年,乘着盛世才在鄯善和吐鲁番和哈密农军和霍加尼牙孜交战的时候,派部下马世明进入吐鲁番,支援和霍加尼牙孜。另派部下马全禄乘着迪化空虚,进军迪化外围。1933年3月,各路得手,盛世才被迫退回迪化。同月,马仲英以“中央命令”为由占领东疆大部,准备讨伐迪化的金树仁。正在这个时候,爆发了新疆四•一二政变。
→→日,对金树仁早就不满的新疆省政府参谋处长陈中,联合迪化县县长陶明樾、航空学校校长李笑天等人,在白俄归化军首领巴品古特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政变爆发后,文人出身的金树仁仓皇出逃,在路上令盛世才、张培元平叛,但二人根本不鸟他。陶明樾联络从苏联回国的东北义勇军,很快打败省府军。由于政变各方均没有足够实力,一致推举在迪化手握重兵的盛世才为新疆临时督办,而原教育厅厅长刘文龙为新疆省政府临时主席。
→→大权在握的盛世才在6月26日以开会为名将陈中、陶明樾、李笑天等政变参与者擒获,并押到东花园枪决。逼迫刘文龙让位给朱瑞墀,朱瑞墀年迈多病,于第二年3月病死,盛世才集新疆军政大权于一身。
→→这一结果让远在伊犁的张培元傻了眼,因为按照地位、资历,怎么也是他张培元。正因为有这种认知错误,张培元就一直在伊犁傻等,等着省政府发电请他去迪化。结果,盛世才近水楼台先得月,让张培元气个半死。8月,南京电令刘文龙、盛世才、张培元、马仲英等为省府委员,意在利用张培元制衡盛世才。而实际上,张培元因为盛世才投靠苏俄,已经暗中联络马仲英夹击盛世才了。
→→而作为盛世才的老对手,马仲英此时也是极为不爽的。而此时马仲英已经占据了从哈密经鄯善、吐鲁番直到焉耆的广大地盘,准备一鼓作气消灭盛世才。日马仲英得力部下马赫英率2000人马大举南下围攻塔城。马仲英亲自在达坂城阻击进攻吐鲁番的盛世才。达坂城之战,盛世才被马仲英的回回骑兵打得惨败,但是在塔城击退了马赫英的进攻。
→→被马仲英击败以后,盛世才处于被马、张二部夹击的极不利的位置,为扭转战局,做了三件事。
1.分化马仲英的重要盟友,哈密农军霍加尼牙孜。
2.收买马仲英的部下,在其后反戈一击。
3.投靠苏俄。
→→盛世才派人用高官厚禄相利诱马全禄的部下马德祥。马德祥反水并杀死马全禄,带着马全禄余部2000多人投奔盛世才,从而消除了威胁迪化的一大威胁。然后盛世才又利用马仲英和霍加尼牙孜因为分配战利品而发生的分歧和矛盾,以划分南疆给霍加尼牙孜为代价,诱使和加尼牙孜与马仲英脱离关系,这样和马联盟瓦解,马仲英从此失去了当地部分少数民族头目的支持
→→但是最终让盛世才胜利的,还是第三步。
苏俄的新疆政策
→→前面说到,苏俄自十月革命后,红军曾经在新疆督军杨增新的配合下消灭了流窜自新疆的白俄军。余下的白俄军被杨收编成归化军。斯大林上台后,一改列宁的政策,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在新疆支持分裂活动。这遭到了共产国际的反对,但是斯大林不为所动,为了俄国利益,借口英日在新疆进行殖民活动,为了保护中国主权,继续在新疆培植亲俄势力。其实马仲英自己也是拿卢布的,而且在后来兵败后退入苏俄。只不过斯大林要找一个更听话的,结果让乱世奸雄盛世才给骗了。
→→1933年12月,盛世才在迪化与苏俄代表波哥丁签署了秘密协定,获得了苏俄的大量援助。并且,苏俄派出两个红军机械化旅,化装成盛世才的部下的白俄归化军进入新疆。、
→→日,张培元在伊犁发表通电,自封为北疆总司令,表示与南疆总司令马仲英联合讨伐盛世才。但是马仲英并不知道这件事,张培元的军事行动没有得到配合。日,张培元部攻陷塔城,缴获了苏联运送给盛世才的大批枪械。但此时苏俄机械化部队已经穿插到张培元的背后,把他和伊犁的联系掐断,并且迅速攻占了伊犁城。6日,张培元带领残部退往南疆,路上留下遗书开枪自杀。其实当初苏俄最早接触的是驻军伊犁的张培元,表示可以帮助张消灭盛世才,但是被张以“中国人自家的事中国人自家解决”给回绝了。
→→然而马仲英并不知道张培元覆灭的消息,大致在张部覆灭的时候才得到张培元通电的消息。于是在日晚指挥万人从吐鲁番突然包围迪化,打算消灭盛世才。双方在迪化鏖战数日,直到18日,苏俄派出轰炸机轰炸马军阵地,马仲英损失惨重,被迫退往南疆。
→→马仲英在退往南疆喀什的时候,顺手收拾了英国人培植的“东突第一共和国”。在回绝了英国人的拉拢以后,于1934年7月进入苏俄学习。1935年,马仲英迎接陕北工农红军西路军,结果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被三马消灭。然后马仲英留下一部私奔体的录音给新编36师部下,再次出走苏俄。有的说后来马仲英被斯大林清洗,有的说他开飞机失事、有的说在西班牙参加国际纵队战死马德里。总之,尕司令再也没有回来过。
→→1937年新36师被盛世才收编。至此,盛世才一统新疆全境。(马仲英原来的番号为第8师,在喀什进行整编,改为新36师)
7.2. 泛突厥主义和闹剧般的“东突第一共和国”
→→在新疆汉、回军阀混战的时候,我们的猪脚---突突终于登场了。
泛突厥主义
→→十九世纪,沙皇俄国在亚欧大陆北方击败欧洲一系列强敌,成为欧洲霸主。沙俄在欧洲推行泛斯拉夫主义。要把所有的斯拉夫人统一到一个以俄罗斯民族为中心的大斯拉夫帝国。我们知道,斯拉夫人是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存在的东欧民族,后世建立了许多国家。如果俄罗斯的野心达成的话,那么沙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等整个东欧国家都会并入沙俄版图。
→→为了对抗沙俄的泛斯拉夫主义,跟沙俄作对的欧洲人发明了“图兰主义”。匈牙利突厥史砖家万伯里根据自己的“考古发现”,在1868年用德语写了一本书《中亚概述》。这本书说,在中亚有一个大图兰平原,这里是所有“突厥人”的发源地,东起日本人,西到匈牙利的马扎儿人,都是图兰出来的突厥人。(哇!好眼熟!思密达!)其实图兰平原还真有,不过就是咸海附近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块小平原。读完贫道前面文章的就会知道,大砖家万伯里的书纯粹是倒果为因的扯淡。是中亚各草原民族接受了突厥语和突厥文而成为突厥语系(确切地说是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而并非是突厥人扩张而产生说突厥语的中亚各草原民族。
→→万伯里的书传到南俄的克里米亚以后,住在那里的鞑靼人激动了。这个鞑靼人,诸位肯定以为是蒙古人,因为明朝称蒙古人为鞑靼人,其实大错特错。前面我们说到蒙古出自被匈奴灭掉的东胡人的后代----室韦人的一支,蒙兀室韦。其实室韦人还有一个重要的部族,叫达旦室韦,就是后来的鞑靼人。蒙古人叫他们塔塔儿人。其实鞑靼是塔塔儿的另一个翻译。熟知蒙古历史的网友都知道,蒙古人和塔塔儿人是世仇,成吉思汗的老爹也速该就是死在塔塔儿人手里。塔塔儿人在被蒙古人征服以后,被绑上蒙古人西征的战车,一路打到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逐渐和当地的钦察人融合,皈依伊斯兰教,后来把那里的蒙古---钦察人统称为鞑靼人。
→→激动的鞑靼人中有一个叫伊斯马依勒•普林斯基的人,通过办报纸鼓吹“图兰主义”,在沙俄境内推行“扎吉德”运动,演变成泛突厥主义。“扎吉德”是突厥语“新的”意思。就是要通过各个使用突厥语的民族之间推行一个以古突厥语为标准的“突厥语普通话”,然后首先通过建立共同的、规范的语言和文化,而后通过建立统一的政治组织而在思想上、行动上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大突厥国。
→→当时统治沙俄的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总理斯托雷平。斯托雷平是一个铁腕人物,用“斯托雷平领带”(绞刑绳索)把这些鞑靼泛突厥分子赶到沙俄的死对头---奥斯曼土耳其。这些人逃到土耳其以后,遇到了知音----青年土耳其党。1889年建立的青年土耳其党,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妄图由奥斯曼土耳其来统一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诸民族,建立一个其范围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到阿尔泰山,甚至从地中海延伸至太平洋的突厥大帝国,因而极力推崇和鼓吹泛突厥主义。并且成就斐然,出了一位“大师”,青年土耳其党中央理事会成员,齐亚•乔加勒甫(Ziya Goekalp)。这位“大师”出了一本书《突厥主义原理》,成为泛突厥运动的思想理论指导
→→以下是泛突厥大师及其弟子的研究成果,劲爆程度远超思密达。请自备避雷针。
1“突厥民族”的文明史于8000年前,早于埃及文明(6500年前)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7500年前),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6000年前的宇宙大国算个渣)
2突厥人在世界上“建立过80个以上的国家”;“突厥民族的历史是由十多个震颤过世界的大帝国的历史串缀而成”;日本人、匈奴人、鲜卑人、蒙古人都是突厥人。突厥大帝冒顿单于是第一个统一突厥人的可汗,相当于中国的轩辕黄帝。
3“突厥斯坦”是“突厥民族”历史上的“祖国”,只是在近代才“由于俄国和中国的瓜分”,变成了“西突厥斯坦”和“东突厥斯坦”。
4突厥人是发源于图兰平原的,所有“突厥民族”都是“血统纯正”的“突厥人”。
5最劲爆的:东方所有文化都是突厥人创造的。4000年前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就是突厥人,中国的周朝就是突厥人灭掉中国人建立的商朝,在商朝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周武王击纣所用的宝剑“轻吕”,即匈奴的宝刀“径路”,土耳其语kingrak,这个是源于古突厥语。还有孔子也是突厥人。“妻子”的古突厥词是汉语“公主”的译音。
你信不信?反正土耳其泛突分子是信的。青年土耳其党的决策人恩维尔等把泛突厥主义作为国策加以推行。他们设想以中亚的撒马尔罕为首都,建立一个囊括地中海到太平洋沿岸的大帝国。他们依靠德国人对泛突厥主义的支持(如今也是)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并建立秘密机关,建立以德国人冯•亨蒂希为首的特务组织,向有关国家进行渗透。仅在年就向阿富汗、俄国和中国新疆地区派遣间谍,散发传播“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的小册子上万册。他们还在布哈拉和高加索地区贩运枪支,煽动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闹事,这类活动也蔓延到中国边境。不仅如此,他们还继承了土耳其苏丹哈米德二世的衣钵,实行民族迫害政策,对马其顿人、亚美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阿拉伯人进行大规模屠杀(详见度娘-亚美尼亚大屠杀)。使这些国家至今对土耳其咬牙切齿。
→→后来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德国结成同盟,被协约国打得大败,几乎亡国。这时候土耳其出了一个凯末尔。
→→穆斯塔法•凯末尔于1920年作为军队实权派政变上台。这个人雄才大略,认为土耳其要想在一战战败后避免被瓜分亡国,就要放弃泛突厥主义,缓和与周围国家的矛盾,同时要打败协约国对土耳其主要领土部分---安纳托利亚的入侵。后来他这两样都做到了,凯末尔在萨卡里亚河战役中(~9.13),中大败协约国支持的希腊军;在1926年借口青年土耳其党刺杀凯末尔,将其取缔。从这以后,反对泛突厥主义,主张土耳其民族主义仅限于土耳其领土之内各民族的凯末尔主义成为土耳其的主流思想。但是泛突厥主义并没有被斩草除根,在后来的安卡拉政府中一度死灰复燃。比如土耳其前总统奥扎尔,就是一个铁杆泛突分子。这在后面的分析部分还会讲到。
7.2.1. “东突第一共和国”的“兴亡史”
→→讲完了泛突厥主义,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新疆在1931年哈密事变后的情况。哈密事变的消息传到南疆,反对金树仁的势力便纷纷起事。1933年1月,焉耆回族首领马占仓联合库车脚夫行头铁木尔在库车起事,至2月底占领阿克苏,直逼南疆首府喀什。同期,于田农民和墨玉金矿矿工先后起事,矿工在首领伊斯买尔汗和加的统领下攻占县城,继而向西占据叶城、泽普,围攻重镇莎车(叶儿羌)。省政府在南疆的统治岌岌可危。当时东疆的马仲英、迪化的盛世才、伊犁的张培元正杀得天昏地暗,西南的喀什噶尔地区此刻成为权力真空。而事实上,早就有一支黑手伸向这里。
→→经过三次阿富汗战争,英国人的势力已经达到新疆南部,而XZ噶厦政府也早已投靠英国人。如果新疆也纳入英国势力范围,那么亚欧大陆的中心就向英国人敞开了大门。所以,英国一直不遗余力地在新疆推动泛突厥主义,包括前面在喀什建立伪“东突”汗国的阿古柏,便是英国人扶植起来的
→→哈密暴动以后,英国人认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就把圈养的东突分子阿图什大毛拉(毛拉是清真寺教长)沙比提派往南疆。大毛拉沙比提曾游学土耳其、埃及、印度、阿富汗等地,被认为足智多谋,成为分裂势力的精神领袖和重要组织者。沙比提到了南疆,此时穆罕默德•伊敏(全名买买提明•甫拉吾东,笔名伊敏•博格拉,新疆和田人)已经占据了和田,并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察合台汗国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