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六十军五四三团是什么样的部队

[转载]鸭绿江畔杜鹃红—闽籍志愿军烈士(24)
陆维盘(1919-1950),福建省屏南县古峰镇长坋村人。一九一九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二月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一团)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中原战场的解放战争。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二次战役期间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围歼敌军的战斗中牺牲。
叶清禄(1923-1953),福建省屏南县双溪镇山头村萝里岭人。一九二三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九月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师三八九团(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师五十六团)一营一连战士,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三年二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陈江俤(1921-1951),又作陈江梯,福建省屏南县双溪镇后峭村人。一九二一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三团班长,参加了华东战场、中原战场的解放战争。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四月在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中牺牲。
吴云镜(1928-1953),福建省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人。一九二八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六月在战场上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六支队二大队六连战士,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三月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张世吹(1914-1953),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熙岭村人。一九一四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收容救护队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二年九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二月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陈其础(1918-1953),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井兜村人。一九一八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八月在战场上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时任炮兵第十一团二营四连战士。一九五三年二月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柯久光(1929-1951),福建省屏南县路下乡富塘村人。一九二九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八月在华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一军一八一师五四三团(华北军区第十三纵队三十七旅一一一团)排长,参加了华北战场、西北战场和西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一年三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张荣榴(1917-1951),福建省屏南县棠口乡旺坑村人。一九一七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在华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三营八连战士,参加了中南战场、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十一月在第二次战役的战斗中牺牲。
张荣备(?-1954),福建省屏南县棠口乡旺坑村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轮战。一九五三年七月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随部执行战场警戒、维护《停战协定》任务,参加了朝鲜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一九五四年二月在执行任务时牺牲。
林汉元(1926-1950),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蕉南东风街人。一九二六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师二三九团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的解放战争。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二次战役期间在朝鲜新兴里围歼美军“北极熊团”的战斗中牺牲。
林永铭(1930-1953),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蕉南东风街人。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四八部队(第二十一军六十三师)政治部文化科干部。一九五三年三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在朝鲜鱼隐山执行任务时因翻车不幸罹难。
林凤田(1925-1952),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城南镇岭头村人。一九二五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四师十团)一营三连战士,参加了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七月三日夏季反击作战期间在朝鲜上浦阵地防御战斗中牺牲。
朱彦和(1920-1953),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七都乡六都村人。出生于小康家庭。一九四二年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斗争,曾任新四军三师卫生员,参加了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随部转战东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八团(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师九团)二营助理医生,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在朝鲜前线抢救伤员时遭敌机轰炸牺牲。
邱德福(1924-1951),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岩坪村人。一九二四年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某部炮兵战士,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年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志愿军炮兵第八师四十二团战士,随部配属志愿军第四十军作战,一九五一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邱明英(1925-1951),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墩头村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和福建前线的海防斗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第四十军一一八师某部战士。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在朝鲜战场新兴战斗中牺牲。
杨桢(1916-1952),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碗窑村人。早年前往广州工作,曾任广州铁路局北站值班员。一九五一年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高原台兵站的列车调度员。一九五二年七月在朝鲜高原台车站指挥调度列车时遭受美军战机轰炸牺牲。
傅长春(1925-1952),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大勤村人。一九二五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七年在中原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一(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四十九团)战士,参加了中原战场、中南战场、西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三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在朝鲜金化地区上甘岭战役反击作战中牺牲。
傅圣宗(1927-1951),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赤溪村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和福建前线的海防斗争。八月报名参军,入伍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东安第一支队三十五大队战士。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苏益生(1928-1952),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门下村人。一九二八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在战场上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五月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陈盛坤(1920-1950),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蓝田村人。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二月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二团)一营一连战士,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十一月在朝鲜第二次战役的作战中牺牲。
  吴祖德(1925-1953),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蓝田村人。一九二五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在战场上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陈成坤(1924-1953),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蓝田村人。一九二四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在战场上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第二十七支队二六六中队战士,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蔡长头(1922-1953),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碗窑村人。一九二二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时为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某部战士,参加了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陈尊垒(1918-1953),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二都村人。一九一八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某高炮部队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的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部队,时任炮兵第六十三师六一九五一年三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在朝鲜前线对空作战中牺牲。
黄福兴(1919-1953),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玠溪村昺溪人。一九一九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在东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二团)运输连战士,参加了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李祥(1917-1952),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宝岩村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和福建前线的海防斗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八团三营八连战士。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六月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黄俊新(1924-1953),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溪富村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和福建前线的海防斗争。参加革命斗争,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炮兵团二营四连战士。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一九五三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王来弟(黄来弟)
王来弟(1926-1953),又作黄来弟,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虎浿乡新亭村人。一九二六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五年在战场上参加革命斗争。曾为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某部战士,参加了抗日战争和华东战场、中原战场的解放战争。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第九兵团某部干部。一九五三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李省三(1920-1951),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增坂村人。一九二○年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在战场上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三四二团警卫连战士,参加了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年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一日第四次战役期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杨锦安(1923-1951),福建省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郑岐村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和福建前线的海防斗争。八月报名参军,入伍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东安一支队三十五大队三营战士。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在朝鲜前线武团山战斗中牺牲。
肖流旺(1927-1950),福建省泰宁县下渠乡下渠村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三月报名参军,入伍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第三十九军一一三师三三七团)一营二连战士。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底在朝鲜前线战斗中牺牲。
肖炳伟(1929-1953),福建省泰宁县朱口镇石辋村人。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四月报名参军,入伍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一二师三五八团战士。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在朝鲜马踏里西山战斗中牺牲。
李春姑(1918-1953),福建省泰宁县朱口镇朱口村人。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十二月报名参军,入伍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十师后勤部担架二连战士。一九五二年十二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六月在朝鲜战场夏季反击作战中牺牲。
姚德义(1923-1951),福建省仙游县鲤城镇柳坑村南桥街人。一九二三年一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三团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中原战场的解放战争。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在朝鲜前线下碣隅里战斗中牺牲。
黄洪铸(1924-1951),福建省仙游县城东镇龙泉村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农会会员、民兵队队员,参加了清匪反霸斗争。报名参军,入伍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六团某部战士,参加了华东沿海地区的战备值班和海防作战。十一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一年六月十四日第五次战役期间在朝鲜战场赤根山阻击战中牺牲。
(?-1952),福建省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参加了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中南战场和华南战场的解放战争。十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郑青发(?-1954),福建省尤溪县人。参加革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轮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随部在朝鲜执行战场警戒、维护《停战协定》任务,参加了朝鲜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一九五四年在朝鲜执行任务时牺牲。
姚忠和(1924-1953),福建省龙海县石码镇渔业村(今紫泥镇锦田村)人。一九二四年三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九年四月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某部战士,参加了华东战场的解放战争。一九五二年九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三年七月十日在朝鲜金化地区夏季反击作战中牺牲。
吴贤有(1925-1952),又作刘贤有,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浮桥镇笋浯村美厝人。一九二五年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六年在战场上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二年在朝鲜前线作战中牺牲。
曾妈吉(1928-1950),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浮桥镇王宫村人。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队,一九四八年在战场上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三十七团三营九连战士,参加了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爆发后,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十月(或十一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十二月三十一日在朝鲜白山战斗中牺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三团简介1351部队--4473部队--38331部队。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组建海军雷达兵第三团,团部驻扎海南琼山县,担负海南岛空中防务的对空警戒任务。
1964年雷达六团成立,驻扎陵水县,从此三团、六团并肩战斗在祖国的南海。三团随后在湖南零陵、广西桂平驻有雷达分队。雷达三团为保卫祖国海空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和不朽功绩,已载入史册,彪炳千秋。
海军雷达三团的部队代号先后为:1351部队,4473部队,38331部队。
27032 24115 23161 16135 11818 10684 9543 7431 7228 6688 6141 6039 5897 5776 5449 4811 4674 4356 4236 3845 3386 3159 3070 2974 2973
海航雷达兵之歌
站点数据统计
帖子:31543
群组今日发帖:12
论坛今日发帖:385
论坛昨日发帖:1
当前在线会员:18
历史最高在线:182
图片:15798
Powered by中国陆军是什么样的?军媒揭秘陆军部队中这些高大上的兵种_网易新闻
中国陆军是什么样的?军媒揭秘陆军部队中这些高大上的兵种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陆军是什么样的?军媒揭秘陆军部队中这些高大上的兵种)
人民军队创建始于陆军、发展基于陆军、根脉源于陆军。陆军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习大大还提出了陆军转型的建设目标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提高精确感知、精确指挥、精确打击、精确评估、精确保障能力,提高立体突击、快速反应、远程机动能力,提高特战作战、拔点夺要、战略破袭能力。好高大上的样子有木有?再过两天就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的日子,作为陆军中的一颗小水滴,小编觉得有必要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科普一下我当代陆军中的那些高大上的兵种了,不过请原谅小编不能一一明说了,至于原因吗?你懂的。特种部队我国是使用特殊性质队伍从事特种作战行动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土地革命时期,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编制内就有十分精锐的“手枪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体制内成立了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地区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敌后武工队”;在20世纪40-50年代的抗美援朝时期,我军特种部队性质的特务部队,奇袭了属于南朝鲜地区领导的最精锐的首都师白虎团团部,为歼灭白虎团做出了决定性贡献。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特种部队性质的中国侦察兵是当时对敌作战的中坚力量。1988年,中国最早的特种部队——广州军区南国利剑特种部队组建。特种部队主要执行战场侦察、突袭、破袭敌重要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和反恐、心理战等特殊作战任务。要求特战队员熟练掌握伞降、泅渡、潜水、攀登、格斗、滑降、特种射击等多种特种作战技能,区分个人专业,有些队员还需掌握特种驾驶、通信、医疗、爆破等各项技能,是具有团结、顽强、协作、挑战极限等精神的精锐部队。陆军航空兵部队陆军航空兵是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的陆军前沿性主战兵种,具有强大火力、超越突击能力以及精确打击能力,是陆军实施非线式、非接触、全纵深机动作战的骨干力量。我国陆军航空兵于1986年10月开始筹建,1988年1月成立第一支航空兵大队,是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兵种。如今,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一支拥有多种机型、具备相当规模和作战能力的现代化空中突击力量,既可以为地面部队提供直接空中火力支援,毁伤敌前沿和战术纵深内的重要目标,攻击敌方直升机和坦克装甲车辆,实施机降作战,保障地面部队空中机动,还可以遂行空中侦察、警戒、巡逻、电子对抗、空中布雷、战场补给、医疗救援等任务。同时,还能执行抢险救灾、护林防火、运送物资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目前,主战装备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直-10专用武装直升机、直-8运输直升机等先进机型。在新的历史时期,陆军航空兵以建立一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快速机动力量为总目标,着眼提高“快速投送、精确打击、有效控制和适时保障”4种能力,加速推进“由单一型向合成型、由运输型向攻运结合型、由辅助型向主战型”转变,实现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要求。电子对抗部队当海湾战争让电子战首次出现在世界面前时,我军还没有一支真正的电子对抗部队。70年代中期,毛主席请叶剑英元帅与时任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的孔从洲商议发展我军电子对抗力量有关事宜。接到主席批示后,叶剑英元帅先后多次与孔从洲商议,并很快形成《关于加强电子对抗工作的报告》送毛主席。1977年,经党中央、中央军委研究,决定成立雷达管理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原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广州军区、福州军区相继成立了电子对抗机构。1978年底,全军相继组建了沈阳军区独立通信干扰营等4支电子对抗部队,我军电子对抗力量就此诞生。两山轮战期间,电子对抗部队首次出现在我军战场。直到1985年,沈阳军区独立通信干扰营入滇作战,电子对抗部队在我军战争史上才展现出其特有的作战效能。在著名的“9.23”战斗中,我通信干扰部队把越军逼得用明话喊出了“中国台,中国台,你是爸爸我是儿子,求你让我们通一次话吧。”战后,云南前指总指挥说:“这次战斗,独立通信干扰营至少起到了9个炮兵营的作用。” 随着军事理念不断更新换代,我军步入了从机械化到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时,电子对抗部队主动承担起了“电子战蓝军”的角色,成为我军各兵种部队向信息化转型的“磨刀石”,不仅推动了各类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也在各级指挥员的头脑中逐步构筑起了“制电磁权”的现代战争理念。今天,电子对抗部队从无到有、从弱变强,悄然完成从“蓝”到“红”的蜕变,“磨刀石”已然成了信息战场“首站首用、未战先用、全程使用”的“电磁利剑”。一代代电抗人还将继续秉持“忠诚使命、甘当无名、创新图强、决胜无形”的电抗精神,打造未来战场的信息铁拳。工程兵部队工程兵,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革命军队中的“马前卒”;它攻坚破障,筑城修壕,是人民军队中的“土行孙”;它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是人民群众的“保护神”;它走出国门,尽展军威,是享誉中外的“和平蓝盔”。中国工程兵是一支光荣、英雄的部队,是一支担负着神圣使命的部队。新中国成立时,国防科技力量还十分薄弱,而工程兵所担负的任务却十分繁重。我工兵部队的主要技术装备是缴获敌军所得,品种繁多,型号杂乱,性能落后,维修困难。工兵部队主要靠锹、镐、锤、钎等简单工具,去完成训练和各类工程保障任务。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批批科研硕果竞相迭出,一批批新式工程装备列装部队,工程兵部队的装备“旧貌换新颜”。尤其是在新时期世界军事变革大潮的推动下,在中央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工程兵科研工作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大批高科技含量的装备器材,如各类机械化桥梁、多种工程机械、火箭布雷车以及各种新式爆破器材,陆续研发并列装部队,使我军工程兵部队的装备走在了世界同类兵种的前列,并为工程兵部队的军事训练和做好打仗准备作出了新的贡献。防化兵部队防化兵,有的国家也称为化学兵,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为使用化学武器而专门建立了化学兵。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于1939年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设立过防化学队。解放战争后期,华东野战军第七、第九、第十三纵队分别组建了防化分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组建防化兵,相继成立领导机构和院校,建立各级防化部门和分队,并不断改进装备、提高防化保障能力。防化兵是合成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对核、化、生武器防护的技术骨干力量,并可担负燃烧武器的使用、防护任务。战斗需要时,也可担负施放烟幕,保障部队战斗行动的任务。我军防化兵组建后,在历次核试验和核化条件下的演习中经受住了锻炼,在历次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充分发挥了防化保障的作用,并对提高合成军队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作出了贡献,成为我军担负化学保障任务的技术骨干力量和独立兵种。
(原标题:中国陆军是什么样的?军媒揭秘陆军部队中这些高大上的兵种)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