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资产阶级的通病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是以什么事件的发生为标志

管理学,政治理论复习重点资料分享
1企业伦理道德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2)企业组织)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2几种相关的道德观:1)功利主义的道德观(观点:1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2其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极可能多的利益。评价:1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2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3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2)权力至上道德观(观点: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如隐私权、言论自由权和游行自由权。评价1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2容易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不利的工作氛围)3)公平公正道德观(观点: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评价:1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2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4)社会契约道德观(观点:1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2综合两种“契约”a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程序b适用于特定社团里的成员的特殊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评价:这种商业道德观与其他几种的区别在于它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现有的道德准则,从而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5)推己及人道德观3道德管理的特征:1)道德管理的特征:a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为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实为组织的一项责任(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b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以社会利益为中心)。c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d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视人为目的)e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去的卓越的成就(超越法律)。f 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g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为导向。4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a前惯例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b惯例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c原则层次(个人试图在社会和权威之外建立的道德准则);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表明(a人们一步一步的一次通过这六个阶段,不能跨越。b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也可能倒退和堕落。c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阶段上,也有少数人能始终坚持自己信奉的原则,出污泥而不染)2)个人特征:个人特征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力,及自我强度与控制中心(自我强度: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a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中东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b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加一致。控制中心: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a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命运有运气和机会决定b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自己内资的是非标准指导行为c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更加一致。)3)组织结构:a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b模糊程度最低,并时刻提醒管理者什么是“道德”的结构有可能促进道德行为的产生c正式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d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e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f 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4)组织文化:a组织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对管理道德有重要影响。b最有可能产生搞到的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效强控制能力以及具有承受风险和冲突能力的组织文化。C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动指南。5)问题制度:所谓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如a有多少人会受到伤害?b有多少舆论会谴责这种行为?c这种行为造成危害的概率有多大?d人们是否能直接感觉到?e潜在受害者与这种不道德行为距离有多近?f 这种行为的危害是否课能集中爆发?)5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a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b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c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d设定工作目标(目标对员工的要求不切实际,即使目标是明确的,也会产生道德问题)e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f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g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h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6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最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7企业与现代社会: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现代社会基本上有四类组织所组成,即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家庭。8企业的价值观发展:阶段一工业化初期:股东利润最大化。阶段二工业化中期:企业利润最大化兼顾员工利益。阶段三工业化后期: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阶段四后工业化时期: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同时要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社会责任追渐加大)9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a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b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c社会福利投资d社会慈善事业e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识记)
(1)近代中国国情(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①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
十月革命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②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即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理论等,这种民主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识记)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应运而生,它的形成包含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①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统一战线的理论;
②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③革命战争的实践——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党的建设的理论。
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党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也就无法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识记)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识记)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①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②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③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巧取豪夺民族工商业,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1、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2、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
3、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4、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识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①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③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④民族资产阶级,其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的两面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和斗争,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又斗争又联合。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理解)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原因
a.帝国主义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它们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c.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②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组织纪律性强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中国无产阶级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
A/身受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形成了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B/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大的革命理论;
C/它的成员大多出生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战斗。
③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b.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④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做到三条:
a.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b.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c.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识记)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原因有以下几点:
a.革命的目的是为了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b.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
c.革命的参与成员有资产阶级,它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
d.革命的经济政策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即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的内容和特点
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具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
a.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b.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c.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d.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区别与联系
a.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b.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理解)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这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①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应用)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①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③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④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⑤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要条件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b.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充分条件
a.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b.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e.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a.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b.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c.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意义
a.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b.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应用)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a.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b.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④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a.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b.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巩固工农联盟,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同时,只有建立第二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⑤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
a.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c.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在革命进程中,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d.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2)武装斗争
①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a.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b.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c.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②党建设人民军队的原则
a.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b.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c.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党在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同时,在深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的理论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加强人民军队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南,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3)党的建设
我党在党建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
①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关键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②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③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④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完成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任务的总政策,为全党的团结统一奠定政治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在贯彻执行党的政治纲领和路线中推进党的建设。
(4)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资产阶级的通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