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推广助手下载有猫腻吗?为什么那么多流量却没转化?

运营商“无限流量”有猫腻:超出1.5G就限速128Kbps
大洋彼岸无限流量服务重启,国内运营商们“无限流量”猫腻仍在持续。日前,美国第一、二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和AT&T接连宣布将为用户提供“上不封顶”的流量服务,至此,美国四大运营商都恢复了无限流量。与此同时,大洋此岸的中国电信市场在去年也都纷纷推出了无限流量套餐,不过,运营商们推出的“无限流量”猫腻不断,限本地使用、超出套餐强制限速等条件苛刻,“无限流量”已名不副实。
运营商“无限流量”藏猫腻
无限流量业务在中美两国电信市场成为标配。美国市场,Verizon日前宣布将为用户提供“上不封顶”的流量服务,客户同时可以享受不限时的语音通话时间、流量和短信。Verizon证实,Verizon无限流量套餐单月资费80美元,四口之家优惠为每个号码45美元,双人套餐每人每月70美元,三人套餐每人每月54美元。每月80美元的单人无限套餐包含了20美元的线路接入费。无限流量套餐还允许用户将手机的流量分享给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设备。Verizon之后,美国第二大运营商AT&T也正式宣布,重新面向全部用户提供无限流量套餐。至此,美国四大运营商都重新向用户开放了无限流量套餐。
除了美国电信市场的四家巨头,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在去年陆续推出“无限流量”套餐。北京联通去年率先推出4G本地流量随意享套餐,月费46元,包含60分钟语音,市话长途都能打,在北京地区使用时,接听、流量全免费。
随后,北京移动推出一款46元4G流量随意享的套餐。每月用户拥有1.5G本地4G流量和全国60分钟通话时长。中国电信的磅礴卡套餐费用每月也是46元,用户每月享受2GB的本地4G网速流量。
此外,上海联通、河南联通和广东联通此前也相继推出了无限流量、通话的“冰激凌套餐”,目前月费5折,199元起(截止到3月31日)。
“假无限”流量
不过,看似即将成为用户标配的“无限流量”业务暗藏不少猫腻。北京联通用户陈先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己办理的联通“无限流量”业务后,只能在北京本地区时享受高速上网,走出北京进入河北省便无法享受“无限流量”服务,同时,陈先生透露说,当用户所办理的套餐超出规定流量数时,还会被限速,上网体验奇差。
北京商报记者从联通方面了解到,北京联通推出的46元套餐,用户在北京地区上网时,使用本地流量超过1.5G后,上网速率限速至最高128Kbps,次月1日起恢复正常网速。不过,联通方面表示,128Kpbs的上网速率完全可支持用户浏览网页、使用手机社交App等基本上网需求。当用户在外地上网时,上网速率不受影响,流量单独计费。
移动和电信也推出类似条件苛刻的“无限流量”业务。北京商报记者分别从北京移动和中国电信方面了解到,北京移动用户使用流量超出套餐内的流量后,手机网速将降到最高只有128Kbps的2G模式,可以无限使用,不再额外收费。电信用户超出2GB后,本地流量可以继续免费使用,但是将会限速,最高速度为3.1MB。
除流量限速之外,国内运营商推出的“无限流量”业务还有使用地限制,一般情况下“无限流量”只能在本地使用,异地使用将另外产生费用。甚至有部分运营商提出,“无限流量”套餐业务只支持新用户使用,老用户无法办理。
对于有条件的“无限流量”,用户的意见褒贬不一。有的用户认为,不管是降为3G还是2G,能够满足用户浏览网页、使用手机社交App等需求足矣;也有用户指责这是运营商对消费者的“恶意欺诈”,徒有其名,2G和3G的网络速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各式各样的上网需求,尤其是对于图片下载和视频观看。另有网友称:“网速有点坑,感觉回到了2G时代,刷个网页都要几分钟,不希望继续使用这项服务了。”
资深通信专家项立刚表示,限速最高128Kbps,这个速率大体上相当于2G,但用户实际体验时,下载速率已不到20Kbps。一般情况下,打开一个网站往往需要20Kbps的速度,尤其是刚刚享受完4G高速网络之后的用户,瞬间跳转至2G网络,体验糟糕。
技术成本关难破
对于“无限流量”为何猫腻不断、条件苛刻,北京商报记者分别联系到国内三大运营商,但截至发稿,三家都未给出回复。
律师表示,如果运营商在相关介绍里面清晰、准确地告知消费者,网速会在什么情况下降速,有哪些限制条件,就不会涉及到虚假宣传和损害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但如果没有详细告知消费者,只是夸大“无限流量”,就触及到了法律。
北京商报记者拨打了中国移动10086查询电话,咨询46元“无限流量”套餐,客服清楚详细地介绍了该套餐包含的分钟数和流量,也对超出1.5G流量后将降速做了详细说明。另外,联通和电信也对这些限制条件做出明确标示。
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认为,运营商推出这项服务显然是一种市场策略,也是一种炒作手段,虽然是“无限流量”,却被转化为低速网络,这会造成用户体验差的后果,也砸了自己的牌子。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也指出,从本质上来说,各大运营商推出的“无限流量”只是运营商为了吸引消费者入网的一种营销方式,虽然说让利给用户,但这种套餐的成本并不高,所谓的“无限”其实是有水分的,但通信市场的竞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为了争夺用户,运营商们都得适应“时代潮流”。
一位不愿具名的通信技术专家分析称,运营商每个基站的接入数量是恒定的,如果都给用户优惠接入,结果就会影响所有用户的上网速度。目前的通信技术还达不到为所有用户都提供无限的高速网络。
同时,如果给用户提供“无限”的流量,在成本方面,运营商也要承担不小的压力。国内某运营商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运营商提供无限流量确实要为此付出更多成本,最基础的成本就包括计费体系增加模块的成本,加之运营商流量收入也会减少。
项立刚也指出,运营商的一部分重要成本来自于为保证高质量服务必须不断增加基站建设,基站包括微微基站、微基站、宏基站,成本从1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基站建设还包括占地费用、后期维护费用、用电费用等,粗略估算,运营商整个网络运营、维护、用电等花费可达约1000亿元/年。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偷换概念?不限流量套餐其实背后有猫腻...
似乎电信将人们带入了“不限流量”的时代,但事实上这只是其刻意制造出来的一场虚假狂欢,并非真正意义的流量不限量。
流量一直是移动互联时代制约用户体验升级的关键性因素。近日,中国电信宣布正式推出199元/月的天翼不限量套餐,为用户带来“上不封顶”的流量。
似乎电信将人们带入了“不限流量”的时代,但事实上这只是其刻意制造出来的一场虚假狂欢,并非真正意义的流量不限量。
此次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不限量套餐,前40GB提供4G网速,超长后降至最高网速3.1Mbps;还包括了国内通话3000分钟,全国接听免费,来电显示免费,短/彩信0.1元/条。
这似乎实现了流量不限量的目标,能够为用户带来无穷无尽的流量支持。
然而,中国电信官方也表示,如果该套餐当月累计使用达到100GB将关闭上网功能,次月恢复。
很明显,电信的不限流量套餐有着偷换概念的嫌疑。不限流量并不等于超大流量,而这款所谓梦幻级的流量套餐说到底只是100GB的超大流量套餐。
真正的无限流量不应该给用户带来流量消费上的限制感和压迫感,而电信只是将原有的流量限制放宽至大部分人触碰不到的边界,但这并不代表流量限制就不存在了。
另一方面,电信的这款套餐使用超过40GB度速度就会降至3.1Mbps以内,将用户再次打回至3G乃至2G时代,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且,无限流量套餐只是对本地流量免费,如果是超出本地使用范围,国内流量的费用就会高达0.3元/MB,而语音通话的费用是0.1元/分钟,成为用户流量消费的不可承受之重。
除了电信之外,早在今年2月,中国联通就抢先推出了“冰激凌系列”套餐:199元档每月包含1500分钟国内语音和15GB的4G全国流量,398元档每月包含3000分钟国内语音以及40GB的4G国内流量。而当用户的流量使用量超过套餐内的限制时,用户仍可继续使用流量,但速度将会从4G降为3G,当月累计使用100GB后将关闭数据上网功能。
中国移动在5月初推出了“任我用”套餐,分为新用户和老用户两个类别,新用户又分188元与288元两档,分别包含了500分钟语音、12GB流量和1500分钟语音、20GB流量,针对老用户则只有一个238元15GB的流量套餐。当用户当月使用流量超出封顶值后,网速不高于1MB/秒,当月全部流量使用达到50GB后,停止上网功能。
放宽到全球电信行业来看,无限流量的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噱头。早在2G/3G时代就有运营商试验过了,而现在试水无限流量的企业更是比比皆是。
如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在今年二月初就推出了一项无限数据计划,每月收费80美元为用户提供无限流量的支持,客户最多可以为他们的手机设备或平板电脑配置四条额外线路。
国外电信企业确实尝试过推出真正的无限流量套餐,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早在几年前,美国四大电信巨头Verizon、AT&T、Sprint和T-Mobile都曾推出过无限数据计划,但后来又都不约而同终止了这种套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受到了当时技术的制约以至于企业最后无法满足用户对数据的海量需求。
而国外电信行业对伪无限流量保持警惕的态度。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就曾因为电信运营商AT&T的无限流量套餐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和严重克扣无限流量套餐用户的数据下载速度,而为其开出了1亿美元的罚单。在他们看来,“消费者付钱应该得到相符的服务”,而不是被限制、被克扣,只能被动使用缩水版无限流量。
另一方面,无限流量目前的不可能也是受制于目前技术手段的不充足。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就表示:“2G时代一个基站带宽只有2M;3G带宽提升到几十兆,但运营商尝试了‘无限流量’后不得不叫停;4G带宽到了几百兆,条件仍不充分。”
有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在提速降费的基本背景下,运营商的营收增长主要依赖用户流量消耗的增长,对流量消耗的依赖度高,这是管道的基础价值。而基于管道之上的价值,越来越多被应用服务商拿走。因此,运营商们只能走网络升级扩容,提供更大的流量套餐服务,销量消费总额增长的路径。昨天,中国电信宣布将与小米合作推出“小米专享”的不限流量套餐。而联通此前也发布了与阿里钉钉联合推出“钉钉卡”。
实际上,随着4G技术快速走向成熟,流量基本价格的走低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加之政府“提速降费”政策施加的压力,电信的无限流量套餐成为了必然出现的产物。
因此,电信的天翼不限流量套餐完全可以满足普通手机用户的使用需求,也可以缓解了重度手机用户对超大流量的部分需求。但归根结底,它并不是真正的无限流量产品,只是在5G时代到来之前的特定产物,可以看作无限流量时代黎明前的伪不限流量产品。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套餐流量不清零有猫腻?快查查你的剩余流量
来源:深圳招聘综合&|& 15:15&编辑:谭天
本月开始,联通、电信、移动三大运营商推出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这个月才刚刚开始就没有流量&&不过这个新政刚刚实施,就有网友报料,10月"流量不清零"后现套餐消耗过快,"流量不清零"中有猫腻吗?
原本每个月套餐内700MB的流量都用不完,但是,在中国移动宣布自10月1日起套餐内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之后,Z先生在10月2日居然&使用&了近550MB的流量&&无独有偶,Z先生的几位朋友也感觉10月起流量使用的速度快的有点不可思议:L小姐套餐内每月有1GB的流量,到10月3日剩下不到500MB,还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出了问题;X女士以前一个月都用不了500MB,到10月3日使用了近500MB。
流量包月底清零是霸王条款吗?给大家举个例子:公交月票大家都知道吧?以我家乡为例,公交票价为1元/次,成人月票为40元/月,可乘坐指定线路公交车60次,如果不够用超出部分就要按照1元的价格乘坐公交,如果月底没坐完60次那么剩下的次数下个月就不能乘坐了。
对于公交公司的这种规定大家都不会有异议,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坐车超过40次实际上就等于赚到了。如果把上面的例子改为流量的话,就是这样:以中国联通上网卡为例,流量单价为0.01元/KB,1GB套餐价格为80元/月,可以使用流量1048576KB,实际上使用超过8000KB(=7.8125MB)就等于赚到了。
带着疑问,Z先生拨通了中国移动的客服电话。客服人员听完Z先生的质疑之后,爽快地主动提出&赠送500MB流量&,并且在电话挂了之后就马上到账。对于中国移动客服人员的这一处理方法,Z先生表示只能呵呵。
三大运营商推出&套餐内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原本是件好事,会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但是,如果在这过程中存在乱扣流量的情况,那么,推出这种服务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中国移动10月29日发出的名为《中国移动2015年10月起提供月套餐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的通知,在一开始就表示秉承的是&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的理念,是&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客户信息消费需求&。
但是,从Z先生的遭遇来看,所谓的&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的服务理念显然是会引来质疑的。Z先生表示自己严重怀疑运营商所谓的&流量不清零&存在乱扣流量的情况,甚至不排除有些行为是运营商故意而为之。
不然,为什么当自己打中国移动的客服电话提出质疑之后,客服人员能主动提出&赠送500MB流量&,并且即时到账。中枪的不止Z先生一个人&&据报道,有部分用户表示目前的流量&使用&速度快让人有点瞠目。
试想,使用流量的情况与在推出&不清零服务&之前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却出现&一天使用过去一个月流量&的情况,难道这是属于正常的现象吗?更何况,这种情况似乎还不止在Z先生一个人身上发生。
当然,中国移动上述通知中,也事先给大家打了&预防针&:由于系统改造时间紧、客户规模大,月套餐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初期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广大客户给予理解,并多提宝贵意见。
一句&初期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或许能解决一切问题:如果客户打电话投诉,他们也可以拿出这句话作为&挡箭牌&。遇上难缠的客户如Z先生,还可以拿出&赠送500MB流量&的&撒手锏&&&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会有多少人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又有多少人会真正拿起手机去拨打客服电话进行询问、提出质疑?
流量不清零那些事儿
1、&流量不清零&服务需要单独申请吗?
不需要。根据三大运营商发出的通知,&流量不清零&服务所有用户默认开通,从10月份开始,不需要单独申请。
2、哪些流量可以不清零?
根据运营商的规定,月套餐内的流量才能享受流量不清零的服务,灵活充值的流量还是会在月底失效。在QQ充值以及QQ钱包充值的流量包属于灵活充值的产品,月底还是会清零的。
3、流量不清零怎么计算?
流量不清零是指月套餐内当月没用完的流量可累积到下月优先使用,但不能累积到第三月。比如小充月套餐流量是1G,这个月没有用完还剩下500M,在下个月的时候我就有500M+1G流量,并且下个月优先使用这500M流量。
假如小充下个月连这500M都没用完,那剩余的就不能再转存到下下月了,但是那没有用的1G流量还是能转存的。
&流量不清零&只是治标不治本,通信业应该效仿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尽快关闭落后的2G网络,维持3G网络规模,大力推进4G网络建设。同时,政府方面要坚决打击针对通信设施的违法犯罪,对&基闹&要通过法律手段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提速降费&落到实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运营商不情愿,老百姓不买账。
下一篇:没有了
的相关阅读:
窗花有话说
深窗公众平台领导留言板
长点儿心!领取“免费流量”大有猫腻
转眼又到月底,眼见流量又要见底,此时,朋友圈突然刷出一条&快来领取流量哦&的消息,还配上&您的好友已成功领取&&&M流量&。你欣喜若狂&点击领取&后,发现需要输入号。可是把号码输入,也没有看到流量入账。网友们发现上当,但只是认为这&只是无聊的恶作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不少人的朋友圈里,都有免费送流量的活动。不过这些链接可别去点击,因为会泄露你的手机号。
前几天,小方的手机流量快用完了,看见自己的朋友圈里有人分享&领流量&,他就点了进去。原本,小方还有些担心有风险,不过领取流量并不需要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或者证件号码等身份信息,他就没有防范。
按照要求,小方输入了手机号码,但等了好久都没收到流量入账的信息。&当时,我以为没领成功,也没太在意。&小方一脸懊恼。没想到接下来几天,小方收到无数垃圾短信和推销电话。&实在太烦人了。&小方怀疑,可能是那条&领流量&的链接泄露了自己的手机号,才导致自己频繁受到骚扰。
其实,小方的怀疑没有错,警方已经证实,这是不法分子窃取个人信息的陷阱。
&这并不是恶作剧,而是不法分子想要筛选哪些手机号码是有效的。&记者从赛罕区公安分局了解到,以前广告公司或骗子都是一个一个号码打,核对哪个号码还在用。现在只要做一个网页,然后从朋友圈分享出去,大家一填上号码,他们就知道哪些号码是&活号码&。
在此,民警提醒,个人信息千万不要随意泄露,更不能贪小便宜,相信朋友圈那些所谓的&免费大餐&。
(记者 刘军)中国移动推出“任我用”套餐!看上去无限流量其实却有猫腻
时间:编辑:雷科技
五一前,中移动就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公布了2017年降费行动计划,透露五一后12GB套餐188元。今天早晨,中国移动官方微博正式宣布了具体套餐名称和措施。新套餐名为“任我用”,新客户可分别花188和288元享受不同档位的套餐,分别包含12GB和20GB流量。老客户则要花238元才能获得包含15GB流量的“任我用”套餐。新客户的优惠力度更大,表明中国移动希望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手里“反挖”客户。海报中显示,国内流量“随意用”,但不同套餐却有流量额度,怎么回事?这个套餐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1、尽管明确了包含12GB、20GB或者15GB流量,但超出之后依然可以使用上网功能,只是速度会被限制在1Mbps,相当于回到了3G时代。4G的理论速度,联通电信的FDD-LTE是150Mbps,移动的TD-LTE是100Mbps。所以,估计很多用户都受不了这么低的速度,看上去是“随意用”其实还是不能随意用。还有,超过50GB之后就直接停止上网功能了——这里有一个“巧妙”的设计,超过固定额度之后会限速,限速之后再要用到50GB的流量,其实已经非常难了。所以,在小雷(微信ID:leitech)看来,随意用更多是一个噱头。2、时间周期值得注意。238的老用户套餐15GB流量中,有5GB是赠送的,12个月之后就没有赠送了,到时候就只有10GB流量了。新用户的套餐价格是优惠价,优惠期到日,之后可能会恢复原价——不过到时候流量估计都会便宜不少吧。总之,不论你是联通电信客户还是移动的老客户,新的流量套餐还是可以考虑的,但是一定不要忘了关注细节。
版权所有 禁止镜像
德飞网个别行为侵犯了任何一方的正当权益, 如有侵权, 投诉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马推广客户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