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亏必须医院自负盈亏分明。,当企业取得赢利时,可以完全享有赢利的支配权,这句是对的还是错的

您的位置: &
承包企业怎样实行自负盈亏
优质期刊推荐企业管理者:你必须要掌握哪些财务知识?|管理文档|管理资料|管理表格|企业培训网--专业培训服务平台
课程导航:&&&&&&&&&&&&&&&热点区域:&&&&&&&&&&
您的位置:&&正文
企业管理者:你必须要掌握哪些财务知识?
信息发布:&&&发布时间: 14:03:35
&&&& 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无不希望企业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前提。作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了解一些常用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传统会计中使用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式的分类已被现行的、适用的资产、负债等六大会计对象式的分类所取代,此六大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此六者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全部 ,如想知道这些财务方面知识,首先要明白这六者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具体如下:
  资产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组成;
  负债由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组成;
  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组成;
  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组成;
  费用由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组成;
  利润由营业利润扣除各项开支后的等组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资本+利润;
   利润=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资本+收入;
   资产类科目余额+成本类科目余额 = 负债类科目余额+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余额 +损益类科目余额。
  看懂财务报表
   财务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由社会公众拥有的公司,即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要按照法律的要求编制这些报告;而私人拥有的公司勿需如此)。这些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在年度财务报告中,会发现,题为管理讨论与分析的部分。这是企业管理者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机会。
   财务报表附注虽然是以脚注的形式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的解释,但实际上,这与财务报表本身同样重要。这些附注可能会揭示企业的一些重要事项,例如重要的法律诉讼案、会计方法的变更、高级职员组成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商业分部的买卖和重组等。 如何合理地减少纳税
   减税同增加收入和营业利润一样,增加了其净利润或称“底线”。通常,企业可以用许多种方法达到合理地减税目的。
   一、企业的结构
   即使一个经济实体是公司,而非合伙或独资企业,不同种类的公司都有不同的所得税税率。在经济实体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时,也会引起纳税款状况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收益情况。此外,公司注册地所在的地区税收政策或法律,也会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购买的时机
   大多数会计活动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的。运用这种方法,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收入,在其实际发生的会计年度予以确认;反之,如果收入在其实际取得的会计年度予以确认,那么其会计核算便遵循现收现付制。有时,将业务仅仅推迟一天,就会引起收入的确认挪至下一个年度的问题。如果在某一年度获利较多,企业可通过在同一年度冲销各种可扣除的开支而获益,即有效降低其应税收入;反之,如果获利很少,或企业已经在本年度冲销了许多支出,那就可以将购买行为推迟至下一年度,即将其在下一年度扣减。
   三、坏帐冲销的时机
   那些实际已经过期而尚未收回的应收帐款,有时可能收不回。与上述购买的时机完全相似,企业可将冲销坏帐的时间,定在这种扣减能够带来很大好处时候。
   四、折旧
   政府允许企业确认因和不动产的磨损或过时所引起的价值减少,进而减少其应缴税金。一般来说,政府可以通过折旧政策的变更,来试图刺激某一特定行业或经济的增长。
  如何看懂报表?
   财务报表是企业向管理者和外界提供和公布企业经营情况的正式文件,因此正确编制会计报表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财务报表分为月报表和年报表两种,各行业的会计报表如下:
  行业 编报期 报表名称
  1工业 月报 1资产负债表 2商品 月报 1资产负债表
   企业 月报 2损益表 流通 月报 2损益表
   年报 3财务状况变动表 企业 年报 3财务状况变表
   年报 4利润分配表 年报 4利润分配表
   年报 5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 年报 5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
  3旅游、 月报 1资产负债表 4运输 月报 1资产负债表
   饮食、 月报 2损益表 企业 月报 2损益表
   服务 年报 3财务状况变动表 年报 3财务状况变动表
   企业 年报 4利润分配表 年报 4利润分配表
   年报 5营业收支明细表 年报 5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
  5施工 月报 1资产负债表 6房地 月报 1资产负债表
   企业 月报 2损益表 产开 月报 2损益表
   年报 3财务状况变动表 发企 年报 3财务状况变动表
   年报 4利润分配表 业 年报 4利润分配表
  会计报表中,除财务状况变动表中有些数据来自于分析外,其余各表都来自于帐本。基
  本报表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资产负债表资产总数等于负债总数,并且要求数字正确,期期相关;损益表实际上是一张结转利润的会计凭证,通过收入与各项费用的相互抵减可以体现出企业本期的净利润;利润分配表是分配企业净利润去向的会计报表,通过净利润与各项目的抵减,可结算出未分配利润的数额;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年度内营运资金增减变化的报表(营运资金就是流动资金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流动资金是用于企业日常经营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企业在一年要偿还的债务)。财务状况变动表可以帮助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是不是合理,资金来源的渠道是不是顺畅,企业资金融通有没有困难,进而了解企业的财务政策,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各种经济业务上所发生的现金流量的一张动态报表,现金流量的最后结果是计算出本期新增加的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净收益与现金余额的关系,现金余额与企业盈亏并不一定成正向变化,一般认为有现金流量支持的净收益是高质量的,否则反之,现金流量表报告过去一年中的现金流量,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取得和运用现金的能力,确定企业支付利息、股
  利和到期债务的能力,再者可以表明企业生产性资产组合的变化情况。
  各报表的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时刻的财务状况。
   2.损益表是反映某一时刻的经营成果,该表的最后一个数字“净利润“将列入利润分配表。
   3.利润分配表反映某一时期的利润分配情况,将期初未分配利润调整为期末未分配利润,并列入资产负债表。
   4.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变化的结果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
  一、资产负债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关于会计的两个重要公式。
  公式1 借方=贷方
   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在这里,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
  (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责减少时,记入左侧。
  公式2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会计学上最重要的概念是“平衡”,它的主体就是刚才提过的借方与贷方,简言之,资产增加是借方;负债或股东权益增加是贷方,双方相抵即所谓的“平衡”。
  资产负债表以这两个重要公式为依据,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定时间的财务状况,它揭示了公司拥有什么,即公司的资产;公司欠什么人的债,即公司的负债;以及公司净资产价值,即股东的权益。资产负债表上的各帐户在每一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不能被结清而使其余额为零。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按流动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而负债则是按债务到期日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
  二、收益表
  收益表反映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获利情况。它与资产负债表的一个显著区别是每一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收益表上的各帐户都会被结平,其余额为零。
  该报表的一般关系式可表示为:
   毛收入-总费用=净利润(损失)
  这一表达式可派生出下列表达式:
   营业利润(损失)=收入-成本费用合计上式中,成本费用合计包括:
  ①销货成本②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③折旧
  税前利润=营业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损失)=税前利润-税金净利润或净损失代表企业的净盈利状况。其通常被称之为“底线”(俗称净利,一般位于收益表的末行)。作为经营者,重要的是要时刻意识到你所真正赚得的是净利润,而不是营业利润。此表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销售成本
  应该考虑以下各方面的问题:
  1.可以通过与供货商重新协商或寻找新的、较便宜的供货商来降低销货成本吗?
  2.可以大批量购进存货,以期有效地降低销货成本吗?
  3.可以用其他的物品、材料和,代替目前的吗?
  4.可以提高自己产品的销价吗?
   (2)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一般来说,当费用急剧下降时,多是周密计划管理的结果(反过来说,费用的明显上升,可能是各项开支慢慢地小幅度上升的结果,即管理者通常对支出小幅度缓慢增加不够敏感,而实际上,这种小幅度增加往往最终会累积成一个很大的数目)。可以考虑如下的问题:
   1.费用的降低是由裁员引起的吗?换句话说,有职员被解雇或者公司规模缩小了吗?如果是这样,与裁员和缩小规模等相关的直接、间接费用是多少?
   2.费用的降低是否由薪水的降低引起的?是否是由企业销售人员或独立的销售代理部门的佣金降低所引起的?
   3.费用的降低是否是通过有关雇员费用和雇员福利的开支紧缩引起的?
   4.费用的降低是否是象办公室租赁费、公用设施(例如:电话等)和保险这一领域的支出减少所引起的?如果是这样,这么做是否值得?
   5.费用的降低是否源自研究和开发的缩减?如果是这样,其可能对企业将来的盈利情况产生什么影响?
   (3)成本与费用合计
  应考虑下列问题:
   1.这一比例与同行业水平相比如何?
   2.这一费用项目是否能在不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4)折旧
   基于折旧费用反映了企业因设备等不动产的损耗或自然淘汰引起的税收抵减的潜力,我们可以考虑以下这个问题:
  折旧费用的增加是由购买新的机器设备或其它不动产引起的,还是由所使用的折旧方法的变更引起的?
   (5)营业利润与净利润的比较
   企业用其所获丰厚利润进行投资以获得国家的税收减免优惠或者企业净利润的增加仅是由于利率和利息费用下降而侥幸所得?需要注意的是:就绝对数来说,利息费用明显降低,其降低百分比为50%。并且,虽然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税前利润(其增加了50%),但所得税的增长只有20%,远低于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和净利润的增长。
【】&&【】&&【】&&【】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
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2. 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企业培训网立场,本网站不对文章的真伪性负责。
3. 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转载刊发仅为网友免费提供管理知识与资讯,不以赢利为目的。
4. 用户如发现本网刊发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权方面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站经核实后将进行相关处理。
&欢迎广大企业、咨询公司、培训公司与企业培训网()合作,互利共赢!
客户服务电话:010-&&&QQ:&&&网站备案:&该用户的其他资料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p&多读书,多看报。&/p&&p&现在是美国希望中国通过战争来显示中国的强大,然后继续把中国摁死在老二或者更往下的位置,来捍卫其全球霸主地位。&/p&&p&前段时间的《大国外交》,六集纪录片,将近300分钟的时长,就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一路一带,为了一路一带的实施,国内要扫掉首富,国外也进行大量的补贴。中国现在通往欧洲的一路一带的铁路运输,据外媒报道,每节车皮补贴近千元。以管窥豹,现在中国运用大量的资金来实施一路一带,这个过程如果被打断,那么损失是极其重大的。&/p&&p&二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南海,直指台湾。除非是这两个地区发生重大变故,否则中国不会对外使用武力。中印洞朗问题,朝鲜核问题,都没有拖住中国一路一带的脚步。&/p&&p&为什么?&/p&&p&其实中美都看的很清楚,现在和未来,根本没有什么朝鲜问题,中印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中美问题。&/p&&p&美国希望通过各方面压制中国,而中国要趁着美国病,要他的命,在美国虚弱的时候,布局全球,来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等到中国登上全球第一的位置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切现在看起来重大的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p&&p&中共擅长的是什么,游击战。游击战的精髓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p&&p&所以,中共对所有非一路一带的问题,都不会有任何重大动作。可以说,中共把其政党的存续,中国的命运,国民的未来,都绑在了一路一带上面。成则为王,败则为寇。&/p&&p&在这个历史的关键点上,国家的转折点上,战争是可能是最失败的选择。&/p&&p&我从来不担忧中共畏惧战争,这个是中共这个政党从骨子里带来的本性,中共从创立初始一路走来,哪一次不是腥风血雨,哪一次不是流血漂橹,骨子里的东西,不是换了领导人就能改变的。&/p&&p&能让中共放弃战争,而选择隐忍,我相信其一定有深远的考虑。&/p&
多读书,多看报。现在是美国希望中国通过战争来显示中国的强大,然后继续把中国摁死在老二或者更往下的位置,来捍卫其全球霸主地位。前段时间的《大国外交》,六集纪录片,将近300分钟的时长,就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一路一带,为…
&p&泻药,最近混改的股票因为联通成为混改第一股复牌的刺激而纷纷暴涨,那就简单扯下上头对混改的思路吧。&/p&&p&既然是简单谈谈,这里就不会举太多的数据和链接,我也没这个义务为一个问题花费太多的精力。&/p&&p&&br&&/p&&p&&b&先交代下故事背景吧:&/b&混改这个政策出现的时间节点远早于侧供给改革,但是这个改革扯了很多年了,也一直不了了之,直到当下的联通混改正式落地才开启了混改新篇章。&/p&&p&在15年牛市的时候,国企改革,那时候还不叫混改,就已经炒作得很火热,比方国投集团的瑞泰科技,国投新集等,新兴际华集团的际华集团,中粮集团的中粮屯河等。当然这一波炒作最后都是一地鸡毛,因为所谓国企改革,结果连根毛都没有。&/p&&p&所以混改的前身是喊了N多年的国企改革,但是事实上,这么多年来,光有口号,而少有成效,直至今年才开启新的篇章。&/p&&p&&b&本来15年那波牛市本身就是为了做大国企,通过炒热股市,提升股市流动性,从而可以以低息在股市进行融资,从而置换国企们的债务。众所周知,我国的国企负债率普遍不低,并且债务问题将会在18年以后集中凸显,也因此改善国企的财务状况是刻不容缓的重点。&/b&&/p&&p&&b&也因此15年的牛市思路就是将楼市资金为首的超发货币吸纳到股市,从而将这部分资金沉淀下来成为国企们定增等方式进行融资的渠道。&/b&&/p&&p&&br&&/p&&p&&b&吊诡的是&/b&15年牛市涨得最疯狂的反而是“互联网+”的创小板,并且创造了A股历史上最惨烈的股灾,某种程度上动摇了国本。&/p&&p&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17年上头已经对股灾引发的金融问题进行了清算,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均进行了清洗。&/p&&p&&br&&/p&&p&上头前五年主要进行的是路线斗争,毕竟高层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分歧是很大的,从当初的“互联网+”,到现在的“脱虚入实”,上头的经济政策有了180度的转变,不得不说,股灾引发的新经济泡沫居功甚伟,大大影响了我国的经济方针。&/p&&p&&br&&/p&&p&&b&接着我们谈谈混改吧:&/b&什么叫混合所有制经济呢?那就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而混改的核心仍旧是公有制为主体,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p&&p&“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是混改的最终目的。&/p&&p&&b&简而言之,也就是上头清楚认识到国企的低效率,为了提高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引入有才干的民企合作共同发展国企,从而做大做强国企,此外,也引入了员工持股,激发内部活力。&/b&&/p&&p&&b&换句话说,混改就是一个投名状,以混改为名,张贴英雄榜,朝廷号召天下各方豪杰皈依朝廷,为朝廷办事,做得好,可保荣华富贵,不服的豪杰,通通斩立决,以人民的名义。&/b&&/p&&p&&br&&/p&&p&&b&那么怎么看待混改呢?&/b&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日子过得好就是中国梦了。历史证明,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的的确确比私有制要好得多,具体就看前苏联的福利待遇就知道了。&/p&&p&私有制经济势必会导致马太效应的加剧,并且会引发阶级固化,因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公有制经济的再分配能力要远高于私有制经济,从阶级分配而言,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要优于私有制经济。&/p&&p&&b&也因此,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坚持公有制经济不动摇,做大国企绝对要优于私有化经济制度的,毕竟国企名义上仍是所有人民的企业,有为人民服务的法理基础,而私企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义和法理基础,所有有句话叫,无商不奸,就是这个道理。&/b&&/p&&p&而如何平衡国企的低效,提高活力是公有制经济的最大难题,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公平和效率不可兼得,所以混改就是攻坚这一难题的利器。&/p&&p&&br&&/p&&p&&b&总而言之,&/b&联通作为混改第一股,势必会带来业绩的暴增,这关系到混改的后续进展,作为混改的旗帜,联通的混改成果必须要让人民刮目相看。&/p&&p&而混改牵扯到未来国企的进一步发展,而国企的业绩发酵将会是推动国企估值重估的重要逻辑。&/p&&p&而混改与侧供给改革在思路上是一脉相承的,一个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强活力的方式,另一个以调整失衡的供需关系的方式。其根本就是通过行政手段的威逼利诱,毕竟上头指挥枪。&/p&&p&&b&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混改的成功是利大于弊的,因为一旦混改不成功,国企的债务问题集中爆发,将会导致极大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而国企的倒台若被私有化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苦的最终是老百姓,因为私有化的寡头必定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份子。&/b&&/p&&p&&b&也因此,警惕任何经济自由化,鼓吹私有化的浪潮,所谓严防中国拉美化,说的就是这类问题。&/b&&/p&&p&&br&&/p&&p&&b&要进一步分析这个话题,可以写不下于数万字以上的论文。需要大量的数据,论据等,我没有精力和义务进行铺开。&/b&&/p&&p&&br&&/p&&p&&b&最后声明一句:&/b&&/p&&p&&b&知乎本身就是一个分享知识的平台,彼此是需要尊重的,任何抨击别人之前请您先认真了解他人的思路和逻辑,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但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何谈最基本的尊重?&br&因此从今以后在知乎上拒绝回复一切关于交易和投资板块的交流和私信。&/b&&/p&
泻药,最近混改的股票因为联通成为混改第一股复牌的刺激而纷纷暴涨,那就简单扯下上头对混改的思路吧。既然是简单谈谈,这里就不会举太多的数据和链接,我也没这个义务为一个问题花费太多的精力。 先交代下故事背景吧:混改这个政策出现的时间节点远早于侧…
&p&1. 有困难的国企寻求混改,就是寻求社会资本帮助,也给找着法子给政府“雪中送炭 ”的某些民营资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希望通过这一轮混改为今后取得政府资源获得交易机会(当然,部分周期性行业的确有抄底的机会,煤炭,大宗,石油等,上半年)&/p&&p&2. 就有朋友问了,那为什么有国有资本穿插股权呢?很简单,在你身边安上别的团体的人, 剥夺你胡作非为拉帮结派搞大势力的机会,均衡权利势力,政治考量,不要给我再来一个“石油帮”&/p&&p&3. 那为什么要搞合并呢?部分是大哥哥收留弥留之际的小弟弟,一帮一,也有部分是增强管理力度,一抓二&/p&&p&4. 最后,为什么要做员工股权激励?没上市的炒上市,上市的炒股价,市值管理的一部分&/p&&p&多交流,谢谢。上午&/p&
1. 有困难的国企寻求混改,就是寻求社会资本帮助,也给找着法子给政府“雪中送炭 ”的某些民营资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希望通过这一轮混改为今后取得政府资源获得交易机会(当然,部分周期性行业的确有抄底的机会,煤炭,大宗,石油等,上半年…
这次国企改革与以往的很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以往的国企改革都涉及的是竞争性行业,这次注重的则是垄断性行业。&b&这说明中国的经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b&&br&&br&&br&&br&&br&&blockquote&&p&  针对市场所关注的国企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2017年国企改革将围绕“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八个字推进,在混改、上市、重组、投资运营公司等多个领域重点突破。混改已成为2017年国企改革重点突破的方向,现在混改在覆盖面上已有相当的广度和宽度,接下来需要继续深化混改的深度,如混改重视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等,由文件落实转向实质上进展。&/p&&p&  李锦认为,可以预料,七个垄断行业混改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在这些领域中,铁路、民航、电信等领域的“混改”空间会比较大一些。今年,军工企业将会成为国企“混改”的突破点。改革试点成果将会公布,地方混改也将进入加速阶段。&/p&&p&  李锦指出,推动央企公司制改制与整体上市,将是2017年国企改革中颇为抢眼的亮点,将推开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央企间、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交叉持股的混改将大幅度突破。要制定中央企业“整体改制、整体上市”的总体规划,对产业链一体、同业性强的中央企业要尽快实现“整体改制、整体上市”。&/p&&p&  从发展趋势来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有四大看点。&/p&&p&  一是集团层面整体上市,有所突破。与“混改”并列提出的是公司制改制,尤其强调了集团层面的股权多元化和改制上市,这预示着2017年央企整体上市或有明显提速的趋势。二是&b&七个垄断行业进入实质性改革&/b&。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2017年混改七大领域,&b&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已选择七家企业或项目开展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b&。进入2017年,石油、铁路、兵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在这些领域中,&b&铁路、民航、电信等领域的“混改”空间则会比较大一些&/b&。我国军工体制改革进程今年将再度提速。三是改革试点成果将公布。10家中央企业子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后,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要明确员工持股实施细则甚至明确试点企业名单。四是地方混改也将进入加速阶段。2017年地方“两会”对各省市国企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后续地方国企改革有望深化,其中混改将是国企改革重点突破领域。今年混改区域主线方面,沿海地区和供给侧改革压力较大的省份将成为地方国企改革重点。推进速度较快的区域多在沿海沿江,有上海、广东、浙江、山东、重庆、江西、天津和安徽等地,不排除华北、东北地区因倒逼而加快的局面。&/p&&/blockquote&
这次国企改革与以往的很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以往的国企改革都涉及的是竞争性行业,这次注重的则是垄断性行业。这说明中国的经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针对市场所关注的国企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p&1、日,原中铝集团总裁、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就任国资委主任。3月12日,肖亚庆在记者会上称今年国资委重点推进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以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p&&p&&strong&2、4月份以来高层多次表达对国企改革推进不力的不满,相信国企改革是下半年重中之重。&/strong&&/p&&p&——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强调要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p&&p&——5月9日,权威人士指出“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真正把国企建成能面对市场竞争、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企业。&/p&&p&——5月1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习近平明确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p&&p&&strong&3、&/strong&&strong&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企改革做了非常具体的部署,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些改革大多还停留在国资委的各种试点文件中,实际操作中反而出现了国企合并、债转股等用非市场化手段加强国企地位的趋势。&/strong&(&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xODIxMjAyN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e218b6533cdabbd0a629%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企合并是谁的解药?--龙煤案例透视&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xODIxMjAyN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a08dd1ad35f4a3aca784%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莫让债转股变成新一轮国进民退&i class=&icon-external&&&/i&&/a&)&/p&&p&&strong&4、摸多久石头才敢过河?&/strong&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14年前就开始了,央企的兼并重组李荣融任上就在进行了……而如今,依然是做“试点”!&/p&&p&&strong&5、从国有资产经营数据来看,国有企业非改不可。2015年GDP增长6.9%,而国企、央企的利润增长率均为下降7%。&/strong&&/p&&p&在“组织所监管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方面,2014年央企总资产53.7万亿元,利润1.7万亿,而最终上缴利润仅为1378.57亿元。&/p&&p&&strong&国企们每年无偿占用着超过万亿的国家投资,资产回报水平在逐年下降。更重要的是,国企通过低成本资金、快速上市通道、各种明补暗补挤占了大量市场资源。&/strong&&/p&&p&&strong&6、国资委在国有企业管理上发挥作用有限,机构上叠床架屋,业务上不负实责。&/strong&&/p&&p&国资委主要职责包括:&/p&&p&——监管中央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p&&p&——监督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p&&p&——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p&&p&——对所监管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p&&p&——向所监管企业派出监事会;&/p&&p&——组织所监管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p&&p&——督促检查所监管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工作;&/p&&p&——起草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p&&p&——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p&&p&国资委共有19个内设机构(正司局级),还有29个办事处和5个委内直属机构等。&/p&&p&&strong&在国资监管上,国资委并不对企业的经营结果负责,却在监管名义下对企业的诸多市场行为履行审批或所谓备案职能。&/strong&&/p&&p&&strong&7、&/strong&&strong&国企改革当重回市场化之路,让市场来选择能够生存下来的国企。&/strong&&/p&&p&彻底剥离不应由企业承担的责任,同时以市场化的方式配置资源;&/p&&p&将过于庞大的集团拆分瘦身(渤海钢铁做了有益的尝试),放开对国有企业经营过程的监管,转为结果导向的考核;&/p&&p&放开对国企领导薪酬的限制,取消对应的行政级别的政治待遇。&/p&&p&&strong&我们的国企集聚了最优秀的人才,相信假以时日,必将真正成长出我们自己的淡马锡。&/strong&&/p&&p&&strong&8、国企改革恐怕要从国资委改起!&/strong&&/p&
1、日,原中铝集团总裁、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就任国资委主任。3月12日,肖亚庆在记者会上称今年国资委重点推进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中央企业兼并…
(本回答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人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br&&br&总的来说我一般分四个阶段:&br&&p&一、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改革起点(1956年至1978年)&/p&&p&1. &b&形成时期(&a href=&tel:&&&/a&年)&/b&&/p&&p&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义社会,也积极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最初国有企业的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p&&p&一是为了支援战争和保障供给,各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一些公营企业;二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并通过民主改革使之转变为国有企业;三是没收敌伪工业,主要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创办的企业,伪满和汪伪政权的企业;四是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国有企业。经过3 年的经济恢复,我国国有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以及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业,但带上了高度集中的计划色彩。&/p&&p&2. &b&成长时期()&/b&&/p&&p&1952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我国进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逐步开展以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由694个限额以上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化建设,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有经济的总投资为612亿元,建立起一大批工业化所需而在我国基础又十分薄弱的基础工业,形成一批国家建设投资的国有工业企业。随着“一五”计划的开展,三大改造也有序推进。由于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我国经济接受苏联的援助,同时也接受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随着国有企业队伍的日益庞大,&br&为日后成为国家的“包袱”埋下了隐患。&/p&&p&3. &b&彷徨时期(&a href=&tel:&&&/a&年) &/b&&/p&&p&从1957年底开始,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调整企业的隶属关系,将中央各部管理的企业大部分下放到地方,虽然是将权力下放,但国有企业仍受行政管理,不可能解决企业活力的问题,反而还造成了企业归属关系的混乱,到1960年初,大多数下放到地方管理的企业又重新收归中央管理,国企改革以失败而告终。1963年,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并且认识到托拉斯&a href=&///?target=file%3A///F%3A/%25E5%25AD%25A6%25E4%25B8%259A/%25E8%25AF%25BE%25E5%25A4%%25A1%25B9%25E7%259B%25AE/%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8%25AF%25BE%25E9%25A2%%25BB%%%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B0%258F%25E7%25BB%%25AC%25AC%25E4%25B8%%25AC%25A1%25E8%25BF%259B%25E5%25BA%25A6%25E6%25B1%%258A%25A5%%259F%25BA%25E6%259C%25AC%25E5%258E%%258F%25B2/%25E6%%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E7%25AB%258B%25E4%25BB%25A5%25E6%259D%25A5%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5%258F%258A%25E5%%25E5%%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98.docx%23_ftn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i class=&icon-external&&&/i&&/a&是工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措施,我国国有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1965年,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1446亿元,国有经济总量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716亿元的53%左右。&/p&&p&4. &b&停滞时期(年) &/b&&/p&&p&1966 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十年的“文革”时期,使刚刚步入正轨的国民经济又陷入崩溃的边缘。1970年,国有企业开始了第二次改革,此次改革要扩大第一次国有企业改革的范围,中央开始彻底下放所属工业企事业单位,扩大地方的计划权,地方以计划权为核心的管理权的不断扩大。此次大规模的企业下放使得中央直属企业的工业值在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65年的46.19%下降为8%左右。&br&第二次国有企业改革重蹈了第一次国有企业改革的覆辙,酿成了当时被称为“三突破”的大混乱。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了“轰轰烈烈”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上,总体上说这个阶段国有企业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阶段。&/p&&br&&br&&p&&a href=&///?target=file%3A///F%3A/%25E5%25AD%25A6%25E4%25B8%259A/%25E8%25AF%25BE%25E5%25A4%%25A1%25B9%25E7%259B%25AE/%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8%25AF%25BE%25E9%25A2%%25BB%%%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B0%258F%25E7%25BB%%25AC%25AC%25E4%25B8%%25AC%25A1%25E8%25BF%259B%25E5%25BA%25A6%25E6%25B1%%258A%25A5%%259F%25BA%25E6%259C%25AC%25E5%258E%%258F%25B2/%25E6%%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E7%25AB%258B%25E4%25BB%25A5%25E6%259D%25A5%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5%258F%258A%25E5%%25E5%%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98.docx%23_ftnref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i class=&icon-external&&&/i&&/a& 托拉斯,英文trust的音译,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p&&br&&p&二、朱镕基之前的改革开放(1978年至1992年)&/p&&p&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br&&br&1. &b&1978年-1984年: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b&&/p&&p&这一阶段的改革,基本思路是政府向企业放权让利。主要措施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改革的理论指导是,按照从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原则下,发挥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当时认为,企业没有活力,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没有相应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窒息了企业活力。“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p&&p&国有企业改革以扩大企业自主权起步,一是源自于尽快改变十年内乱之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的迫切愿望,源自于国际科技、经济潮流带来的紧迫压力。“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而当时的国营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国家财政的压力很大。要搞活经济,首先要搞活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国营企业。二是受传统思维惯性和原苏联、东欧改革思路的影响。&/p&&p&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的是四川省。197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选择了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宁江机床厂、四川化工厂、新都县氮肥厂和南充丝绸厂等6户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四川户企业的做法,极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收到很好效果。1979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总结了6户扩权试点企业的经验,决定从1979年起,把扩权试点的范国扩大到100户企业。随后,原国家经委、财政部等部门也抓了首钢、北京清河毛纺厂、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汽轮机厂等8户企业的扩权试点。试点的成功促进了企业扩权让利政策逐步向全国各地推广。&/p&&p&为了规范迅速推开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日,国务院颁发了有名的第一个“扩权十条”,即《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同时颁发的,还有《关于国营企业利润留成的规定》、《关于开征国营企业固定资产税的暂行规定》、《关于提高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改进折旧费使用办法的暂行规定》、《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的暂行规定》等5个文件。&/p&&p&1980年12月,针对1979年和1980年连续两年出现巨额财政赤字的问题,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的要求。各地为落实财政上缴任务,在扩权让利的基础上,对工业企业试行利润包干的经济责任制。到1981年8月,全国县属以上工业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已占企业总数的65%以上。到1982年12月,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已有以上实行了经济责任制。&/p&&p&2. &b&1984年—1987年:放权让利全面展开阶段&/b&&/p&&p&这一阶段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理顺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两步“利改税”&a href=&///?target=file%3A///F%3A/%25E5%25AD%25A6%25E4%25B8%259A/%25E8%25AF%25BE%25E5%25A4%%25A1%25B9%25E7%259B%25AE/%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8%25AF%25BE%25E9%25A2%%25BB%%%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B0%258F%25E7%25BB%%25AC%25AC%25E4%25B8%%25AC%25A1%25E8%25BF%259B%25E5%25BA%25A6%25E6%25B1%%258A%25A5%%259F%25BA%25E6%259C%25AC%25E5%258E%%258F%25B2/%25E6%%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E7%25AB%258B%25E4%25BB%25A5%25E6%259D%25A5%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5%258F%258A%25E5%%25E5%%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98.docx%23_ftn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i class=&icon-external&&&/i&&/a&。改革的理论指导,是按照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要求,对以全民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城市经济体制进行全面的和系统的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改革的中心环节,价格体系改革是整个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改革,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放权让利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得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在企业欢迎,政府高兴,职工拥护的同时,问题也随之接踵而来。在传统体制下,企业的资金占用、产品价格等都是由国家计划安排的,不会因为企业的基础条件、地理位置、资金多少、价格高低的差异带来企业之间的利益差别。这在统收统支体制下不成问题的差别,当允许企业有了一定的利润留成和奖金分配权后,立即造成企业之间的“苦乐不均”现象。&/p&&p&为了解决企业之间的苦乐不均,实施了两步“利改税”改革措施,试图通过税收杠杆,来调节企业之间的收益差别。&/p&&p&日开始,国家对国营企业进行第一步“利改税”,改革即实行税利并存的制度。具体做法是国营企业保留原来按销售收入计征的工商税,把相当于基数利润的部分改为所得税,凡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按55%的税率计征所得税,所得税后的利润,一部分以递增包干上缴,固定比例上缴、定额包干上缴或缴纳调节税等办法上缴国家一定三年不变。剩余部分按照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小型国营企业,则根据实现利润按8级超额累进税率&a href=&///?target=file%3A///F%3A/%25E5%25AD%25A6%25E4%25B8%259A/%25E8%25AF%25BE%25E5%25A4%%25A1%25B9%25E7%259B%25AE/%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8%25AF%25BE%25E9%25A2%%25BB%%%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B0%258F%25E7%25BB%%25AC%25AC%25E4%25B8%%25AC%25A1%25E8%25BF%259B%25E5%25BA%25A6%25E6%25B1%%258A%25A5%%259F%25BA%25E6%259C%25AC%25E5%258E%%258F%25B2/%25E6%%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E7%25AB%258B%25E4%25BB%25A5%25E6%259D%25A5%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5%258F%258A%25E5%%25E5%%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98.docx%23_ftn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i class=&icon-external&&&/i&&/a&缴纳所得税,税后由企业自负盈亏。企业的税后留利实行“五马分肥”,即建立新产品试制基金、生产发展基金、后备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并规定前三项基金不得低于留利总额的60%,后两项基金不得高40%。到年末统计,全国实行第一步“利改税”改革的工业企业累计达到28110户,占全国盈利工业企业总户数的88.6%.实行“利改税”的商业企业不包括饮食、服务业共51000户,占商业盈利企业的99.8%。第一步“利改税”从法律上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均衡入库,既巩固了国家财政的收入形式,又未触及到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问题,并为进一步改进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开创了条件。实施的结果,上下都比较满意,进行得也很顺利。&/p&&p&距第一步“利改税”实施才一年多时间,1984年9月开始启动第二步“利改税”方案,从日起开征。第二步“利改税”的主要内容一是将工商税按纳税对象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盐税和营业税改变企业利润上缴形式,国家对国营企业实现利润分别征收所得税和调节税,调节税后的剩余利润为企业留利。二是允许企业在征收所得税前从利润中归还技措贷款。三是调节税采取一户一率的办法分别核定,国营大中型企业基期利润扣除按计算的所得税和年合理留利后的部分,占基期利润的比例为调节税税率。企业当年利润比核定的基期利润增长部分,减征20%调节税,并由“环比”改为“定比”,一定7年不变。核定的基期利润扣除55%所得税后,余额达不到1983年合理留利水平的大中型企业,不再征收调节税,经批准,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减征一定数额的所得税。四是放宽小型企业标准,对小型国有企业所得税试行新的八级超额累进税率,对少数税后利润较多的企业仍按规定收取一定承包费。五是对亏损企业和微利企业继续实行盈亏包干。六是增加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p&&p&两步“利改税”的主导性决策思想,从改革的角度看,是为了克服国营企业的“苦乐不均”和“鞭打快牛”现象,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从财政部门的角度看,则是为了划清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可支配收入的界限,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但由于两步“利改税”本身存在的不足,加上它出台的时机正好是经济过热后的宏观经济整顿和紧缩,在第二步“利改税”推行后,出现了全国国营企业实现利润连续22个月滑坡的局面。“利改税”的积极作用尚未发挥就被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所取代了,“利改税”也因此宣告终结。&/p&&p&3. &b&1987年—1990年:完善企业经营机制阶段&/b&&/p&&p&这一阶段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从通过利改税来调整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转向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探索政企职责定位的阶段。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理论指导是,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依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国家应该将属于全民所有的财产授予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p&&p&承包经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试点,但各方面的意见并不统一。1986年底到1987年初,宏观经济形势再度紧张,企业利润连续下滑,财政状况变,改革的重心开始从侧重深化微观层面的改革转向微观与宏观并举,注重宏观层面的国有资产、乃至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二是年的月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企业的法人地位。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产授予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从而揭开了国有企业从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转变的序幕。&/p&&p&4. &b&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阶段(1991年—193年)&/b&&/p&&p&这一阶段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落实《企业法》推行各项配套改革。改革的理论指导,是按照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使企业走向市场,成为依法自主经告、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p&&p&国有企业改革中单纯强调扩权让利,虽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扩权改革并不必然带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中央财政状况的改善。尤其是推行承包制以来的四五年间,出现了企业增效、经济增长而国家财政收入反而下降的状况。在推行承包制的第一年即年,伴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却出现了低增长—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骤降为18.4%,一年下降2.4个百分点,1988年又急剧降到15.8%,比11987年又下降个2.6百分点(谷书堂、谢思全,2002)。企业只负盈、不负亏,不仅带来了企业承包者的行为短期化和机会主义盛行的问题。由于承包经营责任制存在无法克服的制度性缺陷,使承包制始终无法完善,加上宏观经济环境急剧变化,使企业的日子越来越艰难,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使企业越来越缺乏后劲。&/p&&p&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原国家经委撤消以后退居二线的老主任吕东及其他所领导的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对全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于1991年5月至1992年3月连续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呼吁“要从根本上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必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国民经济运行步入良胜循环的希望所在”。在这种背景下,1991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强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性周叔莲。1991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p&&p&随着《转机条例》发布实施,以简政放权、减税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扩权让利式改革步入巅峰阶段。结合贯彻《转机条例》,各地推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税利分流、无主管企业、国有民营、一厂两制嫁接改造、仿“三资”企业、企业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以及扩大股份制试点和企业集团试点等改革形式。&/p&&br&&br&&p&&a href=&///?target=file%3A///F%3A/%25E5%25AD%25A6%25E4%25B8%259A/%25E8%25AF%25BE%25E5%25A4%%25A1%25B9%25E7%259B%25AE/%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8%25AF%25BE%25E9%25A2%%25BB%%%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B0%258F%25E7%25BB%%25AC%25AC%25E4%25B8%%25AC%25A1%25E8%25BF%259B%25E5%25BA%25A6%25E6%25B1%%258A%25A5%%259F%25BA%25E6%259C%25AC%25E5%258E%%258F%25B2/%25E6%%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E7%25AB%258B%25E4%25BB%25A5%25E6%259D%25A5%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5%258F%258A%25E5%%25E5%%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98.docx%23_ftnref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i class=&icon-external&&&/i&&/a& 利改税:将国有企业财政缴款中的上交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是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种改革。&/p&&br&&p&&a href=&///?target=file%3A///F%3A/%25E5%25AD%25A6%25E4%25B8%259A/%25E8%25AF%25BE%25E5%25A4%%25A1%25B9%25E7%259B%25AE/%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8%25AF%25BE%25E9%25A2%%25BB%%%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B0%258F%25E7%25BB%%25AC%25AC%25E4%25B8%%25AC%25A1%25E8%25BF%259B%25E5%25BA%25A6%25E6%25B1%%258A%25A5%%259F%25BA%25E6%259C%25AC%25E5%258E%%258F%25B2/%25E6%%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E7%25AB%258B%25E4%25BB%25A5%25E6%259D%25A5%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5%258F%258A%25E5%%25E5%%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98.docx%23_ftnref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i class=&icon-external&&&/i&&/a& 超额累进税率指将应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分解为若干段,每一段按其对应的税率计算出该段应交的&a href=&///?target=http%3A///view/323100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税额&i class=&icon-external&&&/i&&/a&,然后再将计算出来的各段税额相加,即为应税所得额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p&&br&&br&&p&三、 朱镕基时期的改革(1993年-2003年)&/p&&p&1. 朱镕基时期改革问题&/p&&p&(1)&b&“三角债”问题&/b&&/p&&p&“三角债”是指多个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债务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债务关系。债务问题一般是由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所形成的缺口诱发产生的。&/p&&p&1993年,全国37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三角债”1993年底为3457亿元;1994年底比1993年几乎翻了一倍,达到6314.21亿元;1995年底达8000亿元;1994年全国国有企业“三角债”占工业总产值的1/4,1995年开始,国有企业盈亏相抵呈负数。&/p&&p&“三角债”对社会经济产生很大的危害,从宏观角度讲,销路正常的企业会由于其他企业的资金拖欠导致不能扩大再生产,以鞍山钢铁厂为例,作为全国当时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在资金拖欠最严重的时候,鞍钢的煤炭存储量只够用一个星期。鞍钢卖给沈阳电缆厂3000万元的钢材,但因为要不回货款,鞍钢支付不了炼钢所需的煤炭钱,于是煤矿不给鞍钢发煤,但煤矿的煤不能往外卖,因此发不出工资,造成煤矿职工生活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欠债企业继续增加产品积压使得产品结构失衡;宏观经济速度的回升受到严重威胁。从微观角度来讲,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灵,资金效益低下,难以维系企业生产;同时企业之间容易产生信用危机,阻碍商品的正常流通,破坏企业之间生产和消费的衔接。&/p&&p&关于“三角债”问题在国有企业尤其突出的原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进行探讨。&/p&&p&从宏观层面,首先是体制方面的原因,第一,国有企业本身享有“国家信誉”的背景,借债较容易。国有企业是国家作为所有者和债务人的“无限责任公司”,只要国家“不破产”,企业的“信用级别”就总会好过别的企业,这是国企在横向融资渠道上也容易借债或赊欠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企业债务,具有与法定货币&a href=&///?target=file%3A///F%3A/%25E5%25AD%25A6%25E4%25B8%259A/%25E8%25AF%25BE%25E5%25A4%%25A1%25B9%25E7%259B%25AE/%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8%25AF%25BE%25E9%25A2%%25BB%%%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B0%258F%25E7%25BB%%25AC%25AC%25E4%25B8%%25AC%25A1%25E8%25BF%259B%25E5%25BA%25A6%25E6%25B1%%258A%25A5%%259F%25BA%25E6%259C%25AC%25E5%258E%%258F%25B2/%25E6%%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E7%25AB%258B%25E4%25BB%25A5%25E6%259D%25A5%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5%258F%258A%25E5%%25E5%%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98.docx%23_ftn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i class=&icon-external&&&/i&&/a&同样的性质。第二,在历史上,国有企业一般不会破产,亏损由国家补贴。不能破产,企业欠债就没有了最后的惩罚,债务的增长也就会“无所顾忌”,不良企业占用盈利企业的资金,无法实现优胜劣汰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也会将盈利企业拖垮。&/p&&p&从微观层面来看,第一,为了能发放奖金和增加福利。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经济转型期间内的体制是:工资,奖金和利润提留取决于企业是否在本期内有销售额;而只要产品已经发出,就算作发生了“销售”,可以动用企业现有的资金或者有资格向银行借款发工资、发奖金、提福利、提留利润进行各种支出。因为企业是国家的,企业可以不关心自己的实际财务情况被债务人拖垮,但总会出于管理者和工人的现实利益(不是所有者的利益)而关心能否发得出工资。第二,为了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在九十年代,国有银行在分配贷款指标时,执行一定的产业政策标准,其中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市场。因此只要能发货,就证明自己的产品有市场,以此作为申请贷款的理由。第三,为了社会安定。作为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承担着一些国家的社会职能。别人欠债不还,企业到头来会拖欠工人工资,但只要生产还在进行,工人每天能有事做,同时企业和政府承诺日后会补发工资,也比工人无所事事要更有利于社会稳定。&/p&&p&
解决“三角债”问题成为当时刻不容缓的任务,经过实地调查研究,朱镕基总结出了“三角债”的三个源头:第一,为追求产值和速度,部门、地方和企业未经谨慎地调查分析便盲目上项目,这导致了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缺口,造成了生产企业之间生产材料,设备贷款和施工工程款的大量拖欠。第二,企业亏损严重。第三,产品适销不畅,产品积压严重,产成品占用资金上升,生产资金极为短缺。另外,商品交易秩序紊乱,结算纪律松懈、信用观念淡薄也是促使“三角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p&&p&为此,朱镕基采取了“解连环,全面清”的政策。“解连环”是指将固定资产投资拖欠作为突破口,从根源着手,逐步解开企业之间的债务链。需要一提的是,当时表面上看固定资产投资拖欠金额占拖欠总额的比例不高,但朱镕基认为应把连环清欠的迭加效果计算进去,这样算起来,如果政策实施得好,可以达到1:4甚至1:5的效果。日?9月4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会议,清理“三角债”的思路得到进一步明确,即“三清”,包括“两头清”,“两手清”和“思想清”。“两头清”是指以基建、技改项目拖欠的债务为源头,一头清理债权,一头清理债务;“两手清”是指一手清理固定资产投资拖欠,另一手适当地清理流动资金拖欠;“思想清”,就是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清欠工作。&/p&&p&参照东北三省的试点经验,国家展开了“全面清理”工作。在日?9月4日召开了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会议,各地区提出有拖欠的项目共计10000项,其中基建5700项,技改4300项,拖欠380亿元。此时国家准备注入230亿元的贷款,要求地方自筹110亿元。当时国家注入资金坚持了3个原则:一是注入资金数额要由原审批单位批准、认可;二是注入的资金要有明确的偿还单位,最终责任要落实到各级政府,不能偿还的就从各地区投资和贷款规模中扣回来;三是经过审查,虽属应该停缓建的项目,但是由于资金缺口造成的对生产企业的拖欠,仍需注入资金。同时,清欠资金银行要建立专款专户,禁止挪用,防止在实际操作中,资金出现滞留和流失;整顿商品交易秩序,严格结算纪律;压缩产成品积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p&&p&截至1991年末,全国共注入清欠资金330.5亿元,清理欠款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9026个,连环清理拖欠款1150亿元。前清后欠、欠大于清的势头被遏制。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企业经济效益提升。&/p&&p&(2)&b&信心不足问题&/b&&/p&&p&
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面临严重困难,企业亏损严重,效率低下,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是企业脱困成为这一时期政府的中心任务。朱镕基提出三年脱困的目标后,国内外发出了很多质疑的声音,对此,朱镕基在会议或外出考察时多次强调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朱镕基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他所指的企业三年脱困目标是大多数或者一般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三年内扭亏为盈,并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所以朱镕基认为这个目标是有根据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1999年,朱镕基豪言壮语地讲到,如果三年后大多数亏损的国有企业不能拜托困境扭亏为盈的话,他宁可下台。如此强有力以及胸有成竹的演讲为全国竖立起了信心。&/p&&p&(3)&b&政企不分问题&/b&&/p&&p&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企不分成为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政企不分现象内生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建立初期,企业是政府的附属品,担负着指令性的生产任务,企业经营、产品生产、资金流动全部由政府主导,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很少,因而导致了企业效益低下,效率不高,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也滋生了腐败现象,一些亏损严重的企业也在行政力量的干预下强行经营着。&/p&&p&
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政企分开碰到了很大的阻力,1984年在国有企业中实行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归国家,经营权归企业,以后又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a href=&///?target=file%3A///F%3A/%25E5%25AD%25A6%25E4%25B8%259A/%25E8%25AF%25BE%25E5%25A4%%25A1%25B9%25E7%259B%25AE/%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8%25AF%25BE%25E9%25A2%%25BB%%%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B0%258F%25E7%25BB%%25AC%25AC%25E4%25B8%%25AC%25A1%25E8%25BF%259B%25E5%25BA%25A6%25E6%25B1%%258A%25A5%%259F%25BA%25E6%259C%25AC%25E5%258E%%258F%25B2/%25E6%%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E7%25AB%258B%25E4%25BB%25A5%25E6%259D%25A5%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5%258F%258A%25E5%%25E5%%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98.docx%23_ftn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i class=&icon-external&&&/i&&/a&,但最终也未能使政企分开。导致政企难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查阅众多学者对此问题的讨论,大致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p&&p&第一,利益偏好使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可能成为政企分开的阻碍。有些改革尽管中央下了决心,促使改革得以实施,如改革初期的放权让利、承包制、三项改革等,但被触及利&/p&&p&益的各部门机构又利用职权千方百计地区减少改革带来的利益损失,并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去谋取新的利益,干扰了中央决策的实施。&/p&&p&任何以追求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制度变迁,组织的分隔和整合都会使大量的人分离出来游离于体外,成为制度变迁成本的直接承担者,这些人就会成为社会新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的存在就会对社会形成强势的威胁。要改变政企不分的现状,必须有现有官员的推动,但是官员的利益目标是取得政绩升迁或者保住官位,推行制度变迁奉献过高,与他追求的价值偏好不一致,因而没有积极性去改变。&/p&&p&第二,资产产权不明晰问题。在国有企业,由于国家股比重过大且产权关系模糊,股权代表不清,政府仍然在通过股权控制企业。由于政府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分,两级政府都有自己的职能部门和全能范围,因此在对国有企业进行经营时由多个部门分隔行使权力造成了“五龙治水”的现象,因此只能多头管理,难以建立产权追溯机制。&/p&&p&第三,政企分开不仅是经济体制的问题,也是政治体制的问题。政府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但未能使政企分开,于是开始推行股份制,设想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的作用克服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现象。但由于董事会、总经理仍由政府任命,政府照常可以干预企业的正常事务,仍然没有实现政企分离。&/p&&p&(4)&b&国有企业“三年脱困”&/b&&/p&&p&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1995年9月《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谈论了国有企业面临的三大困境:一是亏损居高不下;二是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三是资金利税率和成本利润低于非国有企业。&/p&&p&
对此,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多次指出国企亏损的关键是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下的功夫不够,以前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盲目上建设,做无本的买卖,负债经营。为此,朱镕基提出必须停止重复建设;实行减员增效,推动下岗分流;整顿企业领导班子,建立稽查特派员制度。其中,朱镕基认为减人是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的关键所在,减员增效成了除了直至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外,实现三年之内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为盈的一个重要途径。&/p&&p&(5)&b&国有资产流失问题&/b&&/p&&p&
朱镕基指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七种渠道:第一,中外合资企业和股份制改组中,国有资产价值被刻意低估。第二,股份制企业将企业经营所得,都分给员工,国有资产被量化给了个人。第三,个别地区以明晰产权为名,把国有资产无偿或者低价卖给个人,搞负债持股。第四,有的企业逃避债务将企业债务剥离出去,企业困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第五,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部分国有资产不入账,形成大量的账外资产。第六,全民企业办集体企业,武昌划转和无偿占有国有资产,把国家所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把集体资产变成个体额度分掉。第七,在不规范的产权交易中廉价出售国有资产。&/p&&p&2. 改革内容&/p&&p&(1) &b&政企分离,改革的前提&/b&&/p&&p&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以来至朱镕基改革时期,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由于所有企业均为国有,企业的生产活动和日常事务均要受到行政权力的限制与指挥,单方面服务于国家的利益。但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必须要服务于经济目的。这个时候,国家意志和企业的本质属性发生了冲突,企业变成了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此时的企业已经在本质属性上发生了变化。为了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必须要变成市场的企业,原有的政企关系必须要进行变革。&/p&&p&I. 职能分离&/p&&p&在旧的经济体制下,国家本身指导和管理一切经济活动。企业只是服务于国家目的的一个职能部门。这种经济体制本身混淆了国家职能或者说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之间的关系,国家和政府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社会的基本的生活水平并提升最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但是企业的职能却又有所不同,企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改革将原本已经固化和畸形的政企职能划分开来,政府做好政府的工作,不在对企业拥有控制权。企业也变成一个独立的实体,有着属于自己的决策权和生产管理权,服务于企业目的,发挥企业职能。&/p&&p&II. 结构分离&/p&&p&由于职能的混淆,企业的结构与组织设立与行政体系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不少政府部门为了自身的工作与职能的有效发挥,设置了自己对口的企业。这种企业名义上是企业,但是在组织结构上依赖于政府的部门,是政府的一个下属的部门,甚至企业本身就处在政府的编制体系之内。&/p&&p&另一方面,在主要的人员设置上,企业的领导人本身也是政府的一个行政官员,即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一部分,又是政府行政体制的一部分,企业系统与行政系统的人员可以互相调动。这样的结构上的不独立性使得企业永远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组织结构与独立性。&/p&&p&朱镕基同志将企业的组织结构独立出去,虽然国有企业仍然有属于自己的党支部,但是已经从行政体系中独立了出来。企业拥有自身完善的权力运作的结构,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化水平。&/p&&p&III. 利益分离&/p&&p&旧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下,政府是企业生产的唯一的组织者与需求者。政府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本身是一致的,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利益。在组织结构和社会职能独立的基础上,企业的利益也将不完全与政府利益相同,企业的所得是企业的,自身开始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政府的任务,企业的生产目的已经改变,和政府的利益也已经分开。&/p&&p&(2) &b&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核心&/b&&/p&&p&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并且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经营的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水平。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个体的效率提升最终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与发展。&/p&&p&I. 全面推进股份制,公司制改革&/p&&p&股份制与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本身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步骤。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第一,推进国有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欢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入股有企业,优化国有企业的股份组成。第二,国有资本也要积极进入其他所有制的经济形式,为其他所有制经济提供资本,最大限度的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第三,对于必须要进行国有控股的重要企业,国有控股的比例也要尽量在相对控股的地位。第四,对于必须实行国有独资的企业,也要尽量有几个国有控股主体出资进行控股。&/p&&p&II.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p&&p&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必须建立清晰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产权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一切市场的经营活动都要以产权为基础并且围绕产权开始,市场经济中的利益的交换与获得实际上就是产权的交换与获得。朱镕基同志的改革中,产权改革是一个重点。&/p&&p&而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企业的国有性,产权关系一直不是明确的,国有经济的产权实际上处于一种空洞化的状态。而这种产权的不清晰不明确就使得国有资产无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朱镕基明确了国有企业资产的产权,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资产拥有所有权,将所有权落到实处,有利于资产的流动与重组,将国有资产真正的投入到市场之中,真正发挥庞大国有资产的作用,既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的闲置所带来的自然贬值,更发挥了其推动基本流动,搞活经济的重要作用。&/p&&p&(3) &b&国企分类布局发展,改革的手段&/b&&/p&&p&“抓大放小”是朱镕基时期改革国有企业的具体的操作与手段,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规模与构成十分复杂,上到国家的能源,下到小区的修理铺,都有国有企业的存在。改革国有企业,就必须要区分对待,明确不同类型与规模的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道路与方向。“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分类发展国有企业,既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是我国对国有企业的重要布局,有利于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保障了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p&&p&I. 发展大型国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p&&p&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经济的命脉,对于带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发展大型国企,一方面有利于在国家&br&的基础性的关键企业形成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战略布局,增强国家对这些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大型国企作为市场经济的龙头,有能力探索行业的先进技术,带领行业发展。&/p&&p&同时,推进大型国企的海外发展战略。国有企业的大规模使其有能力代表国家进行海外拓展,而大型国企的进一步发展也要求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必须要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去拓展海外。在这个过程中,大型国企参与国际竞争,同国际进行有效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开放以及国家对外影响力的提升。&/p&&p&II. 放开中小国企,激发经济活力&/p&&p&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下,很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也是由国有企业组成。这种产业的构成形式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低效率与管理混乱。这些中小型国企与其接受混乱的领导,不如撤出国有资本,让这些中小型国企改革成为更适应于市场经济的企业形式。&/p&&p&朱镕基同志认为,改革中小国企,放开中小国企的发展,并不是说从此对中小国企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而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完善的,独立的,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最大限度的激发其经济活力,同时也有利于搞活整个国名经济。&/p&&p&同时,在中小国企的改革中。地方政府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前提仍然是要遵循中央政府的政策,同时,对于地方政府发现的问题,中央政府也会给予反映,及时调整政策。这样就加强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促进了地方与中央的沟通。有利于政府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在改革中调整经济政策,更好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p&&br&&br&&p&&a href=&///?target=file%3A///F%3A/%25E5%25AD%25A6%25E4%25B8%259A/%25E8%25AF%25BE%25E5%25A4%%25A1%25B9%25E7%259B%25AE/%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8%25AF%25BE%25E9%25A2%%25BB%%%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B0%258F%25E7%25BB%%25AC%25AC%25E4%25B8%%25AC%25A1%25E8%25BF%259B%25E5%25BA%25A6%25E6%25B1%%258A%25A5%%259F%25BA%25E6%259C%25AC%25E5%258E%%258F%25B2/%25E6%%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E7%25AB%258B%25E4%25BB%25A5%25E6%259D%25A5%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5%258F%258A%25E5%%25E5%%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98.docx%23_ftnref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i class=&icon-external&&&/i&&/a& 法定货币是指不代表实质商品或货物,发行者亦没有将货币兑现为实物义务,只依靠政府的法令使其成为合法通货的货币。法定货币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其真正价值来自拥有者相信货币将来能维持其购买力。&/p&&br&&p&&a href=&///?target=file%3A///F%3A/%25E5%25AD%25A6%25E4%25B8%259A/%25E8%25AF%25BE%25E5%25A4%%25A1%25B9%25E7%259B%25AE/%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8%25AF%25BE%25E9%25A2%%25BB%%%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B0%258F%25E7%25BB%%25AC%25AC%25E4%25B8%%25AC%25A1%25E8%25BF%259B%25E5%25BA%25A6%25E6%25B1%%258A%25A5%%259F%25BA%25E6%259C%25AC%25E5%258E%%258F%25B2/%25E6%%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E7%25AB%258B%25E4%25BB%25A5%25E6%259D%25A5%25E5%259B%25BD%25E6%259C%%25BC%%25B8%259A%25E6%%25E9%259D%25A9%25E5%258F%258A%25E5%%25E5%%25E5%25BA%25A6%25E6%25BC%%258F%2598.docx%23_ftnref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i class=&icon-external&&&/i&&/a&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确定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具有自主权的经营管理制度。其基本形式是“两保一挂”,即企业保证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上缴税利指标,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技术改造任务,工资总额与实现利税挂钩。&/p&&br&&br&&p&四、 当代改革进程(2003年以后)&/p&&p&1.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p&&p&(1) &b&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b&&/p&&p&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是国有资产的资产代表制度、经营管理、奖惩和收益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总和。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p&&p&I. 明确资产经营者的财务责任,包括政府出资人代表在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企业对投入的国有资产在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等,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全和增值;&/p&&p&II.明确与财务责任相关的考核办法,将奖励与惩罚、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善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评价体系、经营者激励体制和风险责任制度等;&/p&&p&III.建立有效的外部财务监督机制,对投入国有资产的企业派驻财务总监或监事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监督和反映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状况;&/p&&p&IV.规范企业筹资和投资行为及方式,包括国有资产布局、规划,国有资产的设置特别是公司制改组中国有股折股和国有股权的设置;国有资产的增加和减少;国有资产保全和增值的原则等;&/p&&p&V. 规范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包括企业重大购销业务引起的折扣和折让的监管,工资分配的监控,业务招待费、企业坏账损失、大宗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损失、投资损失等项目的监督以及企业捐赠、福利性支出等项目的管理,研究实施规范的管理办法;&/p&&p&VI.监督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产权变动及其财务状况变化,规范企业的资产重组行为,包括国有企业合并分立,对外投资、转让、质押担保、国有股减持、关闭破产等国有资产的变动管理,注重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扩大国有资产支配、调动的功能和建立国有资产的进入退出机制;&/p&&p&VII.规范企业分配政策,包括税后可供分配利润、产权转让收入的收缴,收益分配使用的原则和办法等;&/p&&p&VIII.建立完善的内部约束制度,把结果的约束和过程的约束结合起来,明确国有资产运营主体的责权利及其法律责任等。&/p&&p&(2)&b&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b&&/p&&p&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几经更名,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在深化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建立相应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实行管资、管人、管事的有效统一。日,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为国资委)成立。国资委的职责是实现中央和地方的两级国资监管体制,通过法律强制力保证实施。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第一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中央和地方“分级代表、分级监管”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此举意义重大,我国国有资产的监管模式第一次有了法律强制力保护。国资委本质上是国务院的特设机构,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不纳入政府序列,只在政府的委托之下,在法定范围之内,代表政府履行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职责,对我国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监管。但仅靠暂行条例无法突破管理者与出资人之间的体制障碍,为此,在2008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可以说是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监管的又一重要突破。至此,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不再停留在行政法规层面,而是直接由国家成文法律条文予以规制。&/p&&p&(3) &b&部分垄断行业深化改革及重组&/b&&/p&&p&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垄断行业改革提到重要位置,要求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改革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没有自上而下的推进。改革牵涉到利益调整,触及利益群体,受到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和反抗。必须有自上而下的动力冲破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二是机构改革造成的不利影响。8年里机构改革没有,而是专注经济增长,使改革机构合并的初衷落空。&/p&&p&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认为,中国垄断性行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政企尚未分开,缺乏商业化的环境。在政企不分这种体制下,缺乏商业化运营环境,真正的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导致价格双向扭曲:一部分存在价格人为压低的成分,如供水行业2008年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05%,约为全国各行业平均数的一半(6.61%);另一部分则存在价格偏高甚至过高的成分,成本中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因素。按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计算,2008年全国各行业平均值为28898 元,而有的垄断行业比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高出 108%。这也是酿成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的因素之一。官商一家,导致非市场化,价格是扭曲的,造成不合理分配问题。社会改革倒逼垄断行业改革,民众不满已经成为改革的巨大压力。进入壁垒依然过高,有效竞争尚未形成。一是难进来。市场准入环境仍不宽松,进入壁垒障碍依然严重,导致在多数部门竞争主体数量有限,产业集中度偏高;二是不对等。在位企业与新进入企业处于不对等竞争的状态,公平竞争的市场博弈规则尚未形成;三是同质性,竞争主体资本属性的同质性较高。国有资本“一家独大”,非公资本比重有限。从2008年中国垄断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民营资本所占比重非常有限。航空运输业为5.6%;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为2.9%;城市公共交通业为2.8%;特别是铁路运输业,只有1%。科学监管尚未到位,政府职能亟待转变。一是独立监管机构存在严重缺失;二是政府监管职能缺位与越位。&/p&&p&垄断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延伸。&br&改革开放后,引入竞争使一些产业发生了变化,留下了不容易改的部分。&/p&&p&2.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p&&p&(1) &b&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b&&/p&&p&2005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思路是抓住经济景气的有利时机,加快大型、特大型,尤其是中央企业的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改革和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的理论指导是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05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己经从一般的中小型企业转到大型、特大型企业方面来。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到2006年底止,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总体上已经达到80%-90%, 许多地方的国有中小企业已经改制完。到2005年底止,一些沿海地区需要退出市场的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绝大多数已经操作完毕,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5个省市已全面转向依法破产。因此,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下一步企业改革主要是推进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国有大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此,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以财务监督和风险控制为抓手,强化出资人监管以公开招聘中央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为突破口,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相结合,探索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以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为重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核定主业和推进联合重组为主线,推进国有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p&&p&(2) &b&董事会改革&/b&&/p&&p&我国企业改革进入公司治理改革的新阶段,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国企治理改革最关键、难度最大的就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分布于国防军工、石油石化、通信、电力、冶金、电子、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2005 年,166 家中“央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 6.7 万亿元,利润 6276 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的 58.3%、利润的 69.4%。这些“央企”仍以国有独资形态存在,国有独资企业这种特殊法人,其治理改革有没有必要建立董事会?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不少争议。我们认为,虽然不能期望国有独资企业达到多元投资者公司的治理水平,但它的治理改革仍有必要导入规范的董事会,也就是说,建比不建好。&/p&&p&“央企”建立规范董事会是确保出资人职责真正到位的需要。目前,“央企”数量多、行业分布广、资产规模大,采取国资委直接管理方式将要求国资委熟悉和了解每一户企业的具体情况。从公司治理效率的角度来看,在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对国有资产负责的“载体”,即董事会,不仅有利于实现对公司的个性化管理,而且有利于划清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的边界,形成以管理公司董事为主的“管人”、以行使出资人权利为核心的“管事”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p&&p&“央企”建立规范董事会,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需要。建立董事会,能够理顺监督(国资委)、决策(董事会)、执行(经理层)之间的分权制衡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部人控制,为实现科学决策提供体制保障。董事会负责公司重大决策,而经理层充当的是决策执行者的角色,使得董事会能够集中精力对企业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保证决策的科学化。&/p&&p&(3) &b&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b&&/p&&p&在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确立后,随着国有企业整体经营形势的好转,各方面要求收取国有企业利润、落实政府出资人收益权的呼声越来越高,自年以后,上海、北京、深圳、武汉、广州等地方政府陆续要求国有企业重新上缴利润,探索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形成了四种模式:一是“沪深模式”,主要特点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分离,各自独立运作;二是“北京模式”,主要特点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比照社保基金方式管理,即国资委负责利润收取和预算支出编制,财政部门主要负责监督;三是“穗武模式”,主要特点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公共预算的一部分管理。2007年,在充分吸取各地实践经验基础上,《国务院关于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发布,要求在全国范围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取国有企业利润、资产和股权处置收入等国有资本收益作为预算收入,并通过预算安排将国有资本收益主要用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等方面。2008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在法律层面要求对于国家取得的国有资本收入以及支出,应当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年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动地方开展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地抓紧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各项管理制度。年月和年月,财政部分别下发《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提高中央企业税后利润上交比例,并将更多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使国有企业在年之后重新上缴利润,使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落实了出资人收益权,同时也使政企分配关系步入规范运行的轨道。&/p&&br&参考文献&br&&p&[1]赵吉林:《浅论政府机构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硕士学位论文&/p&&p&[2]冷旭东:《国有企业政企关系改革探讨》[D],厦门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p&&p&[3]王国栋.:《企业关系中的三角债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p&&p&[4]江翔宇:《略论国资委的功能定位》[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p&&p&[5]郭一樑:《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法律地位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p&&p&[6]周红松:《三角债问题的一种图论模型》[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p&&p&[7]杨结:《朱镕基国有企业改革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p&&p&[8]王春杰:《朱镕基国有企业改革思想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p&&p&[9]王大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p&&p&[10]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p&&p&[11]焦明宇:《我国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p&&p&[12]周学东:《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最优路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p&&p&[13]谭啸:《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p&&p&[14]周传龙:《近年来我国“三角债”问题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1年第6期,页71-76&/p&&p&[15]岳福斌:《试析我国当前三角债的特点》[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2年第1期,页77-78&/p&&p&[16]罗德明:《三角债成因分析及解决的基本思路》[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页14-19&/p&&p&[17]蔡禾:《政企分离的社会学思考》[J].,《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4期&/p&&p&[18]吴易峰:《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p&&p&[19]杨正:《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J],《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负盈亏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