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刘同提到的女总裁娘娘甲午,而不提起马尾海战,那才

反思马江海战到甲午之殇
日 08:38:29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王树
  1874年《中日北京专约》,1884年马江海战,1894甲午悲歌,难道说这每隔10年的一个节点,是一种巧合吗?
  显然,严肃的历史观不能用时间上的偶然性来推断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但是相比于时间的巧合,文化的发展更加呈现出一种惯性逻辑。今日之殇,必有昨日之病根。与此同时,文化层面的颓败之势也注定要在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更加清晰地凸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仁人志士的爱国壮志、民族豪情,终究被这一文化惯性所淹没,无情地留给后人一段充满伤感的历史。
  就像人们千百年来在端午凭吊屈原,今天我们对甲午之殇的反思,很重要的是从中聆听我们民族一路走来的波涛汹涌、感悟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一份清醒、一份激情与自信。
  因为,今天睡狮已醒,今天,我们重任在肩……
无论是马江海战中的福建水师还是甲午海战中的北洋水师,船政学堂和“福建身影”都发挥了显著作用
岁月的江河以其湍急的回旋冲刷卷走历史的屈辱,又用澎湃的咆哮叩击鼓荡着今人的心扉。130年前的马江惨败,120年前的甲午悲歌,晚清中国为了海疆、海权所做出的努力——开设福建船政学堂,打造北洋水师,都事与愿违地以失败告终,这其中的偶发因素和必然缘由,值得我们深思……
福建船政学堂是清朝乃至中国海军现代化的起点,它对于晚清水师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马江海战中的福建水师还是甲午海战中的北洋水师,船政学堂和“福建身影”都发挥了显著作用。
1866年,洋务名臣沈葆桢接掌福建船政。他在兴建新式船厂的同时,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轰轰烈烈地开展起建船厂、造兵舰、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几番励精图治下,福建船政建设初见成效。1874年,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拥3600兵力在兵舰护卫下强侵台湾。沈葆桢临危受命,率领由马尾船厂自造舰船和船政学堂培养的海军将士组建的福建水师前往驱敌。战争中,福建水师舰队显示出压倒性的实力优势,使日军不得不议和撤退。碰巧的是,刘步蟾、邓世昌等船政一期生均于1874年毕业,此时正在沈葆桢阵中。这是他们与日本人的第一次交手,而20年后,这批船政毕业生将与日军展开又一轮殊死搏斗。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水师,不久之后就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1883年,清廷就越南问题与法国爆发武装冲突,后双方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但法国侵略者决定从海上进攻,逼迫清廷进一步就范。1884年7月,法将孤拔率领法远东舰队窜犯至福州马尾附近海域。此时的闽江口至马江沿岸,经多年经营,形势险峻、炮台林立,并有部分克虏伯大炮,依托福建水师兵力和当地军民支持,本可拒敌于马江口。但清廷因恐影响中法“和议”而与列强“调解”,放任法舰自由驶入马江,与福建水师相邻而泊。近40天中,法军每日抵近观察福建水师情况,占据有利地形,记录当地水文地理,前线将士对此焦急不已,多次请战,均被清廷驳回。上层决策的昏庸与前敌指挥的软弱,一步步将福建水师推向了危险的边缘。日,马江海战爆发。刹那间,马尾港变成血与火的炼狱。吨位、火力、防护、阵位均占优势的法军近距离猛烈突袭,让还未解缆升火、准备弹药的福建水师各舰几乎成了固定的靶标。短短不到30分钟,福建水师11艘兵舰以及多艘运输船沉没,官兵殉国760人。战斗中,福建水师官兵毫无惧色、力战不退,英雄气概令当时观战的美、德等国军人亦为之动容。“福星”舰管带陈英高呼“大丈夫食君之禄,当以死报!今日之事,有进无退”,以身殉国。“振威”号管带许寿山,在沉船前最后一刻仍点火发炮,重创法船,力战身死。然而,福建水师官兵虽浴血奋战,却没能逃脱惨败的结局。福建船政18年积累折损殆尽,此后福建水师再不复当年之盛。
残酷的现实强烈地刺激清朝统治集团进一步反思海防之策
马江惨败让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制海权落入法国之手。残酷的现实强烈地刺激清朝统治集团进一步反思海防之策,引发清廷内部海防大讨论,形成“以精练海军为第一要务”的共识,并决定优先“精练北洋海军”。
1885年10月,马江惨败一年后,清廷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管理全国海军事务,加快北洋海军建设步伐。到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清政府拥有了一支亚洲一流的近代化海军舰队。但北洋水师的成军,也使清朝统治集团自满起来,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譞认为海军“声势已壮”,李鸿章也称北洋水师实力“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与此同时,1888年后日本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将30%的财政收入用于舰队建设;1893年起,明治天皇每年从自己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再从官员薪水里取十分之一,加上广发造舰公债从民间募资,补充造船费用。至1894年,日本海军在舰艇总吨位、航速和火炮方面,均已超过北洋水师。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廷出兵协助镇压。日本看准时机,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清廷遂应朝鲜之邀派兵入朝,并依《中日天津条约》之条款通知日本,于是两国均派军进驻朝鲜。此后“东学党起义”平息,朝鲜政府要求中日两国撤兵,日本政府一面拒绝与清廷达成撤兵协议,并不断运兵入朝,一面抛出“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方案,既不撤兵又拖住驻朝清军。到6月底,侵朝日军增至8000余人,相比驻朝清军已占绝对优势,而清廷决策者李鸿章则既未向朝鲜增援军队,也没让清军先行撤出,一味寄希望于美、英、俄等列强调停,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7月中旬,中日、日朝谈判彻底破裂,列强调停均告失败,一直按兵不动的李鸿章才开始派兵增援前线。7月17日,日本大本营作出开战决定。7月25日,李鸿章所派护送赴朝兵力的清军舰船“济远”“广乙”在朝鲜丰岛海面遭日舰袭击,租来运兵的英国“高升”号商船亦被击沉,甲午海战正式爆发。北洋水师迎来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海上反侵略战争”。最终,一代雄师困守孤岛、全军覆没,谱写了一曲令后人扼腕喟叹的甲午悲歌。
历史事实的波诡云谲是何等的迷离,历史脉络的经纬交织又是如此的清晰
甲午悲歌,悲不在甲午,1884年的马江惨败已然奠定了甲午悲歌的基调;马江惨败,惨不在马江,1874年的《中日北京专约》早就埋下了马江惨败、甲午悲歌乃至海疆不固、丧权辱国的“种子”。历史事实的波诡云谲是何等的迷离,历史脉络的经纬交织又是如此的清晰,、1894,每隔10年一个节点难道是巧合吗?
扼腕也好,叹息也罢,这些惨淡泛黄了的历史画卷,却又像风吹不灭的火焰,无时无刻不在烧灼着我们的灵魂,逼迫着我们在努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痛定思痛,反思教训。
“制器”“造船”是晚清海军近代化努力中最为重要、也最见成效的一环。起初,这种器物层面的努力似乎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然而,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科学素质低下、外部环境扼杀等因素,洋务派的“制器”始终难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陷入了“落后-挨打-模仿-追赶-落后”的恶性循环。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牢牢抓住培养高素质新型国防科技人才这一建设核心,把握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一战略基点,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主攻方向,并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实现创新,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有力支撑。
晚清水师的两次实践在实施军事教育、培育军事人才、借鉴西方军队规章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改革动力不足、阻碍太多、筹划不周,这种制度改革是表面的、治标的、不彻底的,从结果来看也是失败的。在当前军队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紧跟中央改革步伐,以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在优化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优化作战力量结构、完善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重点突破,以制胜机理研究指导编制体制改革与战法训法创新,以战斗力标准衡量检验改革成效。
早已有人指出,从马江海战到甲午战争,中国人不仅是军队战败,更重要的是思想战败。思想观念上的落后,致使晚清王朝在战略上屡屡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从鸦片战争开始,清廷就不断露出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主权观、安全观、海洋观等方面的落后。今天,我们必须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密切关注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积极跟踪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动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占发展先机,不断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
实际上,晚清无论是器物层面的创新无能,制度层面的变革乏力,还是思想层面的观念落后,从更深层次看都是文化上的问题。现代化的核心永远是人,一支从领袖到士兵都出自前现代社会的军队,纵然操起现代武器,也绝对打不赢真正的现代化战争。由于思想文化专制摧残等一系列原因,中华文化在明清时期陷入了难以自我修正的停滞与腐朽。其中,又以缺乏共同精神凝聚、缺乏国民精神引领和缺少进取精神活力为最主要症结。今天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化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官兵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与战斗精神,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才能锻造出“能打仗、打胜仗”的雄师劲旅。
( 网站编辑:董航 )当前位置: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平壤战役B.黄海激战C.马..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平壤战役B.黄海激战C.马尾海战D.威海卫战役
题型:读图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D本题考查的是威海卫战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威海卫战役,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平壤战役B.黄海激战C.马..”主要考查你对&&黄海大战,来自日本的挑战,瓜分狂潮,甲午中日战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黄海大战来自日本的挑战瓜分狂潮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生等率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为国殉难。战事持续了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战舰5艘,但是主力尚存,日本海军损失惨重,企图一举歼灭北洋舰队的阴谋未成。战后,李鸿章实行了“避战保船”的方针,故意夸大舰队的损失程度,令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造成坐守待毙的局面,把海上的主动权让给日本。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黄海大战:邓世昌:邓世昌(),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是年冬,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订造的“超勇”、“扬威”两巡洋舰,1881年11月,回天津大沽。次年升游击,任“扬威”巡洋舰管带,获“勃勇巴鲁图”勇号。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他“执事惟谨”,“治事精勤”,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精心训练下,“致远”舰“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邓世昌壮烈牺牲后,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山东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来自日本的挑战: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的国策,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扩张的计划。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帮助镇压。日本趁机派兵到朝鲜,制造事端,对中国开战。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日渐强盛。但是由于日本保留了严重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展中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首先目标便是台湾和朝鲜。早在1874年,日本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遇到了台湾人民的顽强阻击。在英美的“调停”下,日本从中国勒索了白银50万两,才从台湾撤军。2、日本的侵略行径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势力的发展;德法为了乘日本侵华之际夺取新的利益,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野心,但准备尚未就绪,也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战争爆发的前夕: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统治者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日本也趁机进入朝鲜。起义平息后,清政府建议双方撤军,但是日本拒绝撤兵,反而加派军队,蓄意挑起战争。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而不认真备战。结果“调停”均告失败,清军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丰岛海战:1894年7月,清政府命济远、广乙等舰护送仁字军增援驻朝鲜牙山清军。7月25日晨,当济远等舰队返航驶至丰岛海面时,突遭日本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袭击。济远、广乙被迫还击。广乙中弹起火后个搁浅焚毁;济远管带方伯谦贪生怕死,命令树白旗西逃,水手王国成等自动操尾炮击中紧追的吉野。清政府雇佣的英船高升号及同行的炮舰操江号,赴朝途中在次与日舰遭遇,操江号被俘,高升号被击沉,船上清军官兵约850人死难。日本蓄意挑起甲午战争。中国被迫于8月1日对日宣战。“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甲午中日战争后年以后西方列强对华输出的变化的特征: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1.第一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占领部分领土③开埠通商④设租界⑤掠夺关税、沿海、内河航运权;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军事上:继续发动侵略②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③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几个最早”:1.最先取得借款权的是俄法;——控制经济命脉2.最先取得铁路开采权的是法国——军事镇压;经济掠夺。3.最先取得开设工厂权的是日本——阻碍民族工业。4.最先取得矿山开采权的是法国——重工业无从发展。5.最先强占租借地的是德国——胶州湾。清政府借款和今天中国政府吸引外资有何区别?1.背景:清政府——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被动地接受其剩余资本,是在战败情况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件下。今天——面临发展中国家共同的难题,即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与中国现有资金短缺相矛盾的情况下。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情况下主动实行的。2.目的:清政府——主要用于战争赔款;今——发展经济,增强国力;3.性质:清政府——带有苛刻的条件,回扣盘剥重的奴役性贷款。今天——坚持与各国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4.影响:清政府——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今天——取得显著成就,外资和中外合资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西方列强为什么19世纪上半期以商品输出为主,而19世纪末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1.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资本家能在本国找到投资场所从而获利;(2)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很低。(3)资本家不具备大规模资本输出的条件,因此没意识到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能带来更多好处,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这种意识,它是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2.在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帝国主义聚敛了大量财富,由于垄断组织竞争激烈,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设厂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主要经济侵略形式。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方式——影响:1、争做中国的债主——列强通过借款向清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以达到控制中国命脉和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2、抢夺路矿和办厂权:(1)争夺修筑铁路权——直接控制了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掠夺财富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2)争夺开矿权——使中国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阻碍了重工业的发展。(3)争相开设工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3、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神圣的领主被肢解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2、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及其实质:1.原因:(1)由于美西战争的进行,美国错过了争夺瓜分中国的时机,需要提出新的对华政策。(2)美国企图进入中国市场,加深和扩大侵华,分享侵略权益。(3)美国军事实力仍逊色于欧洲列强,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4)美国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19世纪90年代,美国一跃为一等工业强国。2.政策的特点:是在承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由此而取得的各种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在华享有均等的权利,即“利益均沾”。3.实质:是美国侵略行为的体现,是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反映了美国独霸中国的野心。这不仅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这一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局图:《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犬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19世纪末美国侵华政策的演变:1.演变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是追随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充当帮凶。“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后,是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从此美国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2.原因:鸦片战争以来,美国追随英法,参加多次侵华行动。因当时美国军事、经济实力远落后于英法,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也不可能提出独立的侵华政策。19世纪末,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扩张有了经济实力。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已经形成,美国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但当时美国军事实力还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人民又掀起反战运动,不可能采用军事手段。这样美国就试图凭借经济优势,在竞争中逐步排斥其他帝国主义列强,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于是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对比中国和日本,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制度的落后:中国:清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触及封建体质,腐败的封建体制抵制了中国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影响了国家对战争的组织效率。 日本:明治维新后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与天皇专制相结合,既大大地激发了国家的潜力,也使国家对战争的组织高效有力,从而保证了日本在战争中的胜利。2.国力贫弱:中国: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无法与资本主义相抗衡;另外,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也削弱了中国国力。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加强。3.领导人的政策:中国:虽然清政府内部有主战的一方,同时也有大批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但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各有打算。慈禧太后害怕战争中削弱其最高统治地位,一心向求和;并且还把建设海军的资金挪用去建颐和园。李鸿章将北洋舰队当做了私人资本,不愿意在其战争中消耗。日本:明治维新后制订了明确的“大陆政策”后,一直在严格执行,并且上行下效。日本天皇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发展海军力量。主要战役: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1)平壤战役: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而日本却步步进逼,平壤战役爆发,平壤战略位置重要,清军将领执行李鸿章的命令,贻误战机。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使日军顺利占领平壤。(2)黄海战役。中国战舰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而李鸿章不准出战,使日本取得了制海权。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3)辽东之战:在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指导下,清军败退。随后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揭露了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4)威海之战: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主要经过:&
发现相似题
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平壤战役B.黄海激战C.马..”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70017130818229615144185084168924两岸各界将举行公祭甲申马江海战甲午海战英烈活动_网易财经
两岸各界将举行公祭甲申马江海战甲午海战英烈活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新网马尾8月21日电 (陈敏灵林颖许琳晶)记者从福州纪念馆获悉,两岸各界公祭甲申马江海战、甲午海战活动将于23日在福州马尾区马江海战纪念馆举行。
该活动得到各界船政专家学者的热议,大家对此次活动充满期待,并认为意义重大。记者了解到,马江海战纪念馆此次还重新陈设馆内展览,将首次展览由船政后裔捐献的东京远征纪念奖章与马江海战军用海图。
21日,毕业于原福建省马江私立勤工工业职业学校高级机械科(船政系列)的92岁船政老人陈道章告诉记者,自己生于斯,长于斯,对马江海战的缘起、经过、余响多有闻说。“十年前,我以日志形式,编撰《中法马江海战日志》,把这场海战的来龙去脉逐一厘清,用史实说话,纪念海战先烈;十年后,让人欣慰的是,纪念变成了‘公祭’,更多人将了解、正视这段悲壮的历史,历史应该被铭记。”陈道章说。
马尾造船厂厂史馆馆长林樱尧说起马江英烈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精神时感慨不已,“举办公祭活动意义非凡。我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祖宗留下的‘祖权’、‘祖产’,马江英烈逝去的生命铸就了坚强的民族海军魂,影响深远,逾久弥坚。当我们纪念马江英烈,追思忠魂,也必然想起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曾与马江英烈同窗习武的又一批船政校友,在中国近代史上另一场反侵略战争中,威武不屈,血战日寇,谱出的另一曲壮歌。”
马江海战纪念馆副馆长王晓芹介绍说,此次参加公祭活动的海战后裔一共70多人,其中不仅包括“济安”舰督带后裔和“伏波”号管带后裔,还包括潮水军后裔等。“马江海战的历史意义不可磨灭,它引申出来的现实‘传承’意义也值得人们重视。从清明祭扫,到各界的公祭活动,祭扫的后裔越来越多地让后辈一同来参加,先辈的爱国精神在代代相传。”
此次到访参加此次公祭的台湾嘉宾还包括8名曾就读于台湾海军官校的毕业生和1名就读于桐梓海校的毕业生,届时两岸嘉宾将共同参加当天上午的活动。而在此次活动前夕,马江海战纪念馆还多方征集珍贵海战文物,在当天的活动中,将在馆内首次陈设1枚东京远征纪念章和1套马江海战军用海图。(完)
(原标题:两岸各界将举行公祭甲申马江海战甲午海战英烈活动)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薛之谦曾主动提起车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