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强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舰要以他命名

EVE&-&最佳PVP舰船之“普通战列巡洋舰”
战列巡洋舰级:战列巡洋舰的开发初衷很简单:由于战列舰过于昂贵,所以必须设计一艘同时拥有战列舰火力和巡洋舰机动力的中型舰船(H叔吐槽:这要是护卫舰的机动力那就是高达了……)。
Battlecruisers(普通战列巡洋舰)普通战巡是小队战的中坚力量,也是在开各种T2巡洋舰前最好的练手舰船。
战巡是分割大船和小船的分水岭,也是盾抗和甲抗的分割线:战巡以下的小船PVP主流是盾抗,而战巡以上的大船则是甲抗。
Harbinger(先驱者级)
<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bs./data/attachment/forum//2144143zra3dxy7razt3gd.jpg" WIDTH="600" HEIGHT="343" LAZYLOADED="true" FILE="http://bbs./data/attachment/forum//2144143zra3dxy7razt3gd.jpg"
TITLE="EVE&-&最佳PVP舰船之&普通战列巡洋舰&" />
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使得先驱者级战列巡洋舰成为公认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它就像艾玛神氐放出的一束灼热激光直达恶魔心脏。
从泛着寒冷光芒的舰体到数量众多的高能量炮塔槽位,这一切都为了它的最终使命:用炮火根除一切异端势力。
即使有人侥幸逃脱了先驱者的炮火,但必将丧命于其无人机的轮番攻击之下。
技能加成:战列巡洋舰概论每提升一级,中型能量炮台的电容消耗减少10%,中型能量炮台的伤害增加5%。
特殊加成:指挥模块的CPU需求减少99%。
技能需求:Amarr Frigate Level
IV(艾玛护卫舰操作理论 4级)
Amarr Cruiser Level III(艾玛巡洋舰操作理论 3级)
Battlecruisers Level II(战列巡洋舰概论 2级)
Spaceship Command Level IV(飞船操控学 4级)
先驱者级在单人行动时一般会使用传统的攻守均衡的甲抗配置,但一旦加入小队战,它也可以装出高火力的盾抗配置,众多的低槽是所有甲改盾船的优势。
Drake(幼龙级)<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bs./data/attachment/forum//2144243ewftf3ya6ici3yt.jpg" WIDTH="600" HEIGHT="343" LAZYLOADED="true" FILE="http://bbs./data/attachment/forum//2144243ewftf3ya6ici3yt.jpg"
TITLE="EVE&-&最佳PVP舰船之&普通战列巡洋舰&" />
幼龙级战列巡洋舰的诞生继承了加达里赖以成名的精益求精的舰船制造技术。
加达里长久以来高超的导弹技术在它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强劲的CPU也赋予了它优越的电子战能力。
技能加成:战列巡洋舰概论每提升一级,护盾的所有抗性增加5%,重型导弹和重型攻击导弹的动能伤害增加5%。
特殊加成:指挥模块的CPU需求减少99%。
技能需求:Caldari Frigate Level
IV(加达里护卫舰操作理论 4级)
Caldari Cruiser Level III(加达里巡洋舰操作理论 3级)
Battlecruisers Level II(战列巡洋舰概论 2级)
Spaceship Command Level IV(飞船操控学 4级)
特别推荐:
对新手而言,幼龙级是最容易上手的战巡,因为它不需要担心高速所带来的命中率问题,也不怕被人毁电。
在小队战中,幼龙级要做的事情只是锁定、反跳,然后用雨点一样的导弹将敌人砸回老家。
Myrmidon(弥洱米顿级)<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bs./data/attachment/forum//214428bwh6cbedecwaab1c.jpg" WIDTH="600" HEIGHT="343" LAZYLOADED="true" FILE="http://bbs./data/attachment/forum//214428bwh6cbedecwaab1c.jpg"
TITLE="EVE&-&最佳PVP舰船之&普通战列巡洋舰&" />
联邦海军的飞行员总是过于富有激情,这让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蛮勇的冲锋中化为炙热的火球。
联邦海军研发这个系列的舰船的原因,正是要消除那些过于自信的飞行员的担心。
当这些英勇无畏的飞行员的性命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时,弥洱米顿级将成为战场中的一员悍将。
它丰富的能量槽位可以装备足够的武器和防御设备使它能稳扎稳打的向敌方阵地突进,同时它那巨大的无人机挂仓也会给敌人带来沉重的打击。
技能加成:战列巡洋舰概论每提升一级,无人机的生命值和伤害值增加10%,装甲维修设备的维修量增加7.5%。
特殊加成:指挥模块的CPU需求减少99%。
技能需求:Gallente Frigate Level
IV(盖伦特护卫舰操作理论 4级)
Gallente Cruiser Level III(盖伦特巡洋舰操作理论 3级)
Battlecruisers Level II(战列巡洋舰概论 2级)
Spaceship Command Level IV(飞船操控学 4级)
弥洱米顿级没有任何炮台加成,换句话说也就是:你可以在它上面装任何炮。
当然,作为一艘无人机母舰,高槽武器的输出只能作为辅助,弥洱米顿级的主要火力来源于它的无人机。
虽然船体的加成是修甲,但是5个中槽给了弥洱米顿级更多的选择:它既可以上3个修甲当诱饵,也可以换成盾扩做火力输出。
Hurricane(暴风级)
<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bs./data/attachment/forum//mq4380qfdfqf3d.jpg" WIDTH="600" HEIGHT="343" LAZYLOADED="true" FILE="http://bbs./data/attachment/forum//mq4380qfdfqf3d.jpg"
TITLE="EVE&-&最佳PVP舰船之&普通战列巡洋舰&" />
暴风级的攻击力足够让任何贸然进攻的敌人变成带着火焰翻滚瓦解的太空垃圾。
作为一艘全天候的战舰,它拥有足够多的炮塔安装座以发动全面而猛烈的炮击。
和其他种族的炮舰不同,暴风级同时还拥有相当的导弹攻击能力。
出色的航行速度和充足的电容器容量使它的对手很容易就陷入暴风级最拿手的拉锯战和消耗战。
技能加成:
战列巡洋舰概论每提升一级,中型射弹炮台的伤害增加5%,中型射弹炮台的射速增加5%。
特殊加成:指挥模块的CPU需求减少99%。
技能需求:Minmatar Frigate Level
IV(米玛塔尔护卫舰操作理论 4级)
Minmatar Cruiser Level III(米玛塔尔巡洋舰操作理论 3级)
Battlecruisers Level II(战列巡洋舰概论 2级)
Spaceship Command Level IV(飞船操控学 4级)
特别推荐:
暴风级是绝对的小船杀手,远了有射程,近了有毁电。
对于落单的小船来说,倒上八辈子大霉撞到暴风级的下场真可谓是:早死晚死,早晚要死……
Tornado(龙卷风级)<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bs./data/attachment/forum//ycp541mqlqz5d.jpg" WIDTH="600" HEIGHT="343" LAZYLOADED="true" FILE="http://bbs./data/attachment/forum//ycp541mqlqz5d.jpg"
TITLE="EVE&-&最佳PVP舰船之&普通战列巡洋舰&" />
YC113年,当共和安全局发现艾玛帝国正在建造一艘能够安装战列级武器的战列巡洋舰时,他们立刻决定与无限创造公司合作开发一艘类似的炮舰,因为共和国绝对不能在这一领域失去自己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他们的设计,就是龙卷风级:一艘在绝对保密状态下开发出来的,足以代表米玛塔尔最高技术水平的战舰。
模仿行星轰炸机的展翼造型加上众多可以安装大型射弹炮台的基座,使龙卷风级可以在保持较小信号半径的情况下造成大规模的破坏。
技能加成:战列巡洋舰概论每提升一级,大型射弹炮台的射速增加5%,大型射弹炮台的失准距离增加5%。
特殊加成:大型射弹炮台的PG需求减少95%;
大型射弹炮台的CPU需求减少50%。
技能需求:Minmatar Frigate Level
IV(米玛塔尔护卫舰操作理论 4级)
Minmatar Cruiser Level III(米玛塔尔巡洋舰操作理论 3级)
Battlecruisers Level III(战列巡洋舰概论 3级)
Spaceship Command Level IV(飞船操控学 4级)
特别推荐:
很难想象战巡级的船体是怎么塞进战列级的大炮的,远远超出常规尺寸的炮台密布在巡洋级大小的船身上本身就会给人带来极为恐怖的感觉,更别提龙卷风级还能带一堆这样不协调的大炮跑得飞快。
但是,获得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失去,虽然战列级炮台赐予了龙卷风级超乎想象的火力,但是它的防御力同时也是所有战列巡洋舰里最弱的,只能堪堪达到巡洋舰的水平而已。
不过,这并不能成为“阻碍龙卷风级登顶EVE第一强暴神器”的理由。
正当所有高安神装党正为统合部最新作出的“犯罪者无法再获得保险金赔偿”的决定欢呼雀跃时,他们耀眼夺目的飞船随即就被这种“拥有和3级战列同等火力,但是造价只有3级战列三分之一的”的不起眼的小战巡一艘接一艘地击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原创]谈谈二战最强的战列舰(大和和衣阿华)的对决
导读:看到前期有一篇谈及二战最强的战列舰的文章,在这里就系统的表述下我眼中二战最强战列舰(大和和衣阿华)之间的对决谁能胜出(这两艏战列舰不管是火力还是防护在2战期间都无出其右,代表了人类2战造舰的最水准)。
先说说结论,大和衣阿华两舰各有所长,输赢仅仅就是看谁运气最好。下面就是具体的原因:
二战战列舰的性能主要看4个指标;3个传统指标 1:火力,2:防护,3:机动。在二战中后期由于雷达的出现,多了一个新的指标;就是火控系统。
这4个指标的综合表现才能反映出一艏战列舰真实的实力。下面就做一个平行比
看到前期有一篇谈及二战最强的战列舰的文章,在这里就系统的表述下我眼中二战最强战列舰(大和和衣阿华)之间的对决谁能胜出(这两艏战列舰不管是火力还是防护在2战期间都无出其右,代表了人类2战造舰的最水准)。先说说结论,大和衣阿华两舰各有所长,输赢仅仅就是看谁运气最好。下面就是具体的原因:二战战列舰的性能主要看4个指标;3个传统指标 1:火力,2:防护,3:机动。在二战中后期由于雷达的出现,多了一个新的指标;就是火控系统。这4个指标的综合表现才能反映出一艏战列舰真实的实力。下面就做一个平行比较;一:火力在纸面数据上看,大和的94式 45倍径的460mm主炮在整个2战中具有最远的射程和最强的威力。其主要穿甲弹91式穿甲弹重达1460公斤,射程42000米,在20000米距离上具有击穿566mm垂直装甲的能力。而美国的MK7型406mm发射的MK8型超重弹穿甲弹重1224.7kg,最大射程38700米,183000米可以击穿509mm的垂直装甲。单纯的纸面数据显示,大和的主炮对于衣阿华具有压倒性的威力优势,但仔细分析一些其他因素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水分。首先说说美国海军的MK8型超重弹,此炮弹具有远大于一般406mm口径穿甲弹的重量(0),因此导致其初速大副降低(降低15%),因此导致其弹道更为弯曲,拥有了远超正常406mm炮弹的水平穿甲能力,27000米的水平穿甲能力达到了200mm,而传统的MK7型406mm炮弹只有169mm穿深。当然他的代价是垂直穿甲能力的大幅跌落,在20000米的垂直穿甲能力只达到长门级410mm3年式舰炮的水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数据是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分别进行试射和弹道公式计算得出的结论。而事实上美国海军并不认可日本的计算公式,因为如果按照美国海军的数学模型的计算标准(工业标准,包含炮径比,推药量,以及弹头性能,飞行状态,以及美国日本装甲性能的不同),日本1式弹在20000米的垂直破甲率是仅仅略高于MK8型重型弹穿甲能力。关于这一点,美国内外很多人都有争议性,目前并没有一个绝对权威和说服力的说法。但是需要提出的是,在1946年美国用MK8型重型弹轰击缴获日本的大和级的垂直装甲(信浓号),发现美国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比预期的要高出15%,这从侧面证明了美国海军关于火炮威力争议性的一定的可能性!在考虑到美日在工艺上的差距来看,至少两门炮的穿甲威力差距不会有纸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多。而在历次战列舰轰击对决实例中,绝大多数的击沉,击伤的战例都来之水平破甲(65%的战果)!---特别是在中远距离轰击时效果更明显,垂直击穿不管是在实际战例上,还是在对舰体所能造成的潜在的重大的结构性破坏上来说都是逊色于水平击穿的,(这里要补充的是,在中远距离时,美国可能会取得更多高效的水平击穿战果,虽然在进入中近程后这种能力会削弱,但是在20000米的距离内,不管是大和还是衣阿华的穿甲能力,都足矣保证击穿对方的主装甲带。所以大和号的垂直击穿能力在这里是要打折扣的!)再加上日本一式弹自服务第一天起,就存在弹体强度不足的缺陷,当命中装甲厚度大于弹体直径的90%,而且落角大于25度的时候,就可能破碎,美国海军在战后做的模拟试射发现,其1式穿甲弹在25度以上的落角命中414mm垂直装甲时就可能无法击穿(大于55%)。这是日本工业基础的短肋表现之一。而美国的MK8型超重弹采用的弹体材料,由美国一流的金属加工工艺打造,性能优良,加上特别厚重的头壳,使得其穿甲性能出类拔萃,不易出现日本那样的意外。另外日本为了追求水下弹道性能,而采取了特殊的平头弹头的处理。且为了在入水后的运行时间流出空余量,其引信触发时间为0.4秒的延后,这就导致了可能出现的"无害击穿“。而这一点,同样是美国所不会出现的问题。但同样指出,如果一式弹在水下命中对方水线,其造成的破坏也是惊人的!最后还有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由于炮控以及装弹机和炮弹本身重量体积的限制,美国衣阿华级的射速比大和号要快20%.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的投弹量要高出20%,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进了双方投弹量的差距。所以综合起来看,大和的460mm主炮仍然对于衣阿华具有优势(射程和总体威力),但是这个优势并不是压倒性的.二:机动性大和级的理论航速是27节,在海试时最高达到过28.3至28.5节的高速(短时,轻载),而衣阿华的理论航速是31节,海试时(轻载)达到过32.7节的高速。在这个层面上看,不管是抢占射击阵位,还是机动摆脱,追击,衣阿华对于大和级都是有极大优势的。但是由于大和舰体比起衣阿华更短宽,使得其26节的回旋直径达到了624米,90度转舵时达到589米,回旋系数(回旋直径与水线长度比)为2.44,衣阿华由于舰体细长,导致其虽然航速极速快,但是其回旋速度却比大和高不了多少。这使得在炮战中的战术机动性能,衣阿华和大和级相差无几。再考虑到由于大和级舰体的宽短,是个非常稳定的射击平台,其战术机动中的射击稳定性,是高于细长舰体的衣阿华的。因此和综合而论,大和级的机动和衣阿华级的机动打成平手,各有千秋,把握住自己的优势都能在海战中创造机会。三:装甲防护大和级的垂直装甲和水平装甲的防护能力均超过了衣阿华级,但是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垂直装甲,大和相对衣阿华多出5%的平均厚度,水平装甲则要高很多,差距达到了10%(但是考虑到美国优秀的水平穿甲能力,这点并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只要在可靠距离内,双方都能确保击穿),水下防护能力大和则要高的多,可以抵御400公斤TNT的打击,而美国的同比标准只有300公斤。但是如同在火力中所叙述的那样,美国海军对双方的装甲质量抱有争议,认为美国的A级渗炭纲的硬度要超过VH纲,(同样测试缴获的信浓)也就是说日本钢的硬度只有美国纲的83.9%.虽然后来又认为测试条件过为理想,但普遍认为美国钢在硬度上更大,拉伸能力上弱于日本,导致装甲厚度无法达到日本那样的厚度(在后期的蒙大拿号上也表现出来)。关于装甲厚度和硬度哪个具有优势的争论一直很多,但是可以认为,就算日本装甲板在质量上比美国海军有一定的工艺上的落后,但是大和号仍然在装甲上全面优于衣阿华级。这里仍然需要补充的是,虽然日本装甲的优势,使得美国要在更近的距离上击穿(日本是30000米,美国是27000米),但是考虑到超过2万米的射击在2战很大程度靠运气成分,整个2战最远的击中记录也才24000米左右,再考虑到大和的极速远低于衣阿华,所以大和想利用这个优势也没那么容易。四:雷达射控。这个也是最具争议性的地方。一方面,日本2战时号称拥有世界上最佳的火炮射术,且事实上保持着世界炮术训练的世界记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建立在理想环境的演习条件下所达到的。(海况良好,没有人对你进行还击,无需战术机动,目标近乎静止等等)。在1938年和1939年日本海军在30400米和30900米的距离上达到了17.2%和9%的让人震惊的记录,同期美国海军在20000米以内的命中率还不到15%.这得益于日本海军传统的优良严格的训练。但也同样得益于训练状态平稳。然而这种近乎神奇的打靶记录在复杂的战场条件下却从来没有实现过。例如在萨玛海战中,大和号再32000米的首轮齐射就形成了对美国护航航母的跨射,体现了极高的训练水平,但是在美舰释放烟幕和用火炮还击制造水花干挠,并用鱼雷迫使大和进行战术机动,以及天空下起小雨后,大和的火炮全部失准,104发406mm火炮的命中率是0.在林加锚地苦练的雷达辅助射击也毫无效果(这个后面深论)。在日夜间瓜岛以北的第二次夜战中,雾岛号在几乎未收到对方还击的威胁下,对南达科他打死靶,117发356mm炮弹,只命中2发,命中率不到1.7%。而美国躲在后方的华盛顿号再辨明敌我后,借助MK3型雷达,在短短5分钟内,对7500米外的雾岛倾泻了75发406mm火炮,命中率高达12%,(还有至少3发命中未判明)。---------------------------这里体现出美国战列舰一惯的2大优势:1个是射速,前文已诉,406mm的射速不亚于356mm的雾岛,2:就是雷达的高效性,这还不是后期更精良的MK8型雷达,在1942年美军的雷达效能就远高于3年后的日本电探。关于这个最直接的战例就是日的苏高里夜战,日本扶桑,山城,均装备了日本最先进的22电探,但面对海峡复杂地形,和美国骚佬的驱逐舰,鱼雷艇,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而相对应的是装备MK8型雷达的弗吉尼亚在35000米就从海峡背景中锁定山城,21000米开火就取得首发命中的惊人战绩!(有网友在我前面的跟帖中说,美国苏高里的命中率也不高,就10%不到,但是考虑到日本的表现,我们完全可以说是一次完美的舰炮射击范例)衣阿华装备的MK8型雷达在主扫描状态对战列舰等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50公里,测距能力高达40公里,采用精确扫描时,可以探测到18500米外406mm炮弹落水的水柱,而后期型MK8 MOD3(1945年初装备),甚至可以探测到32000米外356mm炮弹落水的水柱,MK8在20公里和30公里的测距精度是+-33.7米和+-43.7米,横向精度是+-37.5米和+-56.5米,不仅远优于当时的测距仪的精度,而且甚至还小于美国军舰本身在相同距离上的弹着点的分布。这意味着美国军舰甚至可以跳过炮战开始后传统的试射,直接进行效力射击,而事实上不少装备有MK8雷达的美国战例舰都确实取得了首发命中的战果。反之日本,22型电探,号称能探测到25公里外的战列舰,但是其输出功率小,精度低下,测距误差高达+-700米,方位误差更是美国同类产评的2.5倍,且性能不稳定(糟糕的电子管)。在苏高里海战中,日本尝试使用22电探进行火炮引导,但发现其在岛屿杂波中几乎无法工作,还不如使用传统的光学夜战。双方差距之大,可见一斑。美国雷达的另一个延伸优势就是普遍安装了当时最高水平的MK38型火控系统,主要由MK38射击指挥仪,射击绘图室,的计算机及信号传输、通讯设备构成。MK8 型弹道计算机接受火控雷达传送的目标距离和航行状态,综合本舰的航行状态,航速,风力风向,大气密度,气温,发射药温,炮管磨损,所得的射击信息传递给各炮的伺服系统,可以直接控制炮塔的仰俯,和旋转,枪炮官只要看到各主炮备便灯亮后,就可以击发,同时美国先进的MK41垂稳不断向计算机发出数据,补偿船体的摇摆,大大抵消了日本舰体稳定的优势,这就是经典的由中央控制室(射击绘图室)直接控制主炮的遥控动力操作模式,2战中最成功,技术最完善的就是美国。相反,日本大和的射击方式还是旧式的方式,由射击指挥所内的98式方位盘(射击指挥仪)测量目标。把射击资料传输到各主炮,再由炮手通过仪表读取后,人工控制火炮旋转和仰俯,炮术长则紧盯崔稳仪,在达到水平状态后击发,日本的火控相对于美国的半自动指挥系统,程序复杂繁琐,对人工素质要求非常高,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很容易出错,特别是在高强度海战时更是如此。可以设想,在双方交战时,都对对方形成跨射,同时采取战术机动,这个时候双方都要重新计算射击褚元,自身也要重新定位和瞄准,而美国凭借高效的雷达和先进的射击指挥议,有雷达所获得的数据精确的输入弹道计算机,然后由火控自动控制火炮,整个过程比日本,光学测距,人工观测,手工操作,过程更少,效率更高,容错率更高,人工失误要求越少,主以取得先敌开火命中的先机。所以在火控系统的较量上,美国全面胜出日本,特别是复杂气象海况和作战态势下更是如此(例如夜战)总论:日本大和作为传统的战列舰,在传统的战列线决战中相对衣阿华有其船坚,炮利的优势,但是这优势不是压倒性的和决定性的,美国同样可以凭借日本的失误和自身高超的指挥射击艺术,取得重大战果,就和啤斯曼击沉胡德一样,其实双方的性能差距并没有战果看起来差的那么大,运气成分和某些技术细节,恰恰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苏系BB预测:一个毛粉心中的苏系战列线
22:25:31&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其实看我ID(库兹涅佐夫海軍元帅)也看得出我是一个十足的毛粉,本人自日公测日首玩,到现在差不多有四个月,累计玩了两千多场,其中有半数都是苏系舰船,最近官方发布了苏系巡洋线的相关数据,使之本人对苏系战列线着实是充满了期待,心血来潮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量预测了一下苏系战列线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舰船,纯属娱乐不喜勿喷。
  1级 - 亚历山大二世级战列舰
  (历史上共建造2艘)
  因为当前游戏中尚无1级战列舰出现,所以该级只能参考其他1级船只作为比对,日系桥立级巡洋舰于19世纪80年代建造,那么作为同时代的俄国海军实际上在这一时期正处于实力巅峰,陆陆续续建造了数十艘不同等级的战列舰(其实叫无畏舰更合适,但为了便于理解都统称为战列舰好了),其中量产最大的两级当属叶卡捷琳娜二世级(建造4艘)和亚历山大二世级(建造2艘),介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级的吨位和武备堪比2级金币战列舰三笠号,放置于1级房的统治力过于强大,所以选择排水量不过万吨的亚历山大二世级作为1级战列舰出场更为合适。
  该级舰主要火力为1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并装有冲角这样与众不同的工具,外加作为战列舰的良好体质,使之亚历山大二世级在1级房面对诸多萌新时或许会多次上演Unsinkable(不死鸟)成就获得,但被动的是亚历山大二世级的航速只有区区15节,也就是说他只能等待对手的主动投送,自己毫无主动能力去优先撞击敌舰,可不管怎么说一旦毛子能够让1级战列舰问世,破了南卡最慢时速记录倒是势在必得的事情。
该级舰命名取自首舰亚历山大二世号,源于俄国近代化先驱-亚历山大二世,历史上亚历山大二世口碑极佳,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军事方面都为俄国带来了实质的获益,要知道我们中国北方那150万平方公里领土就是在他执政期间被掠去的,但站在俄国人的利益角度,亚历山大二世却是可以同彼得大帝和凯萨琳大帝齐名的君主,其能力毋庸置疑。
  2级 - 博罗第诺级战列舰
  (历史上共建造5艘)
  提起对马海战的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大家定然不会陌生,在游戏中他作为2级唯一的战列舰(至少5.3版本还是这样)也是独领风骚,那么考虑到毛子向来很喜欢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如果一旦苏系战列舰问世,他们很有可能也会搞出来一艘属于自己的2级战列舰用以同三笠号并驾齐驱。
  那么这艘战列舰很有可能就是博罗第诺级战列舰,博罗第诺级战列舰也确实是这个位置上的最佳人选(没有之一),因为三笠舰及其联合舰队的死对头就是苏沃洛夫公爵号率领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而苏沃洛夫公爵号恰恰就是博罗第诺级战列舰的四号舰,事实上除了舰队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包括当时博罗第诺级所有的五艘同型舰中的四艘都参与了对马海战,所以说把博罗第诺级战列舰放在这样一个位置再合适不过了。
  3级 - 圣安德烈级战列舰
  (历史上共建造2艘)
  本想把知名度更高的圣叶夫斯塔菲级战列舰放置在这个位置,但考虑到同级对手河内以及南卡的吨位,不得不把有着博罗第诺级改进型之称的圣安德烈级战列舰搬出台面(排水量介于河内和南卡之间,服役时间介于河内和南卡之间),最大的优势在于装备了当时最新型装弹机,使之圣安德烈级战列舰的主炮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两发,在历史上这相当于河内的射速两倍之多,所以说出现在游戏中的话,可玩性应该还算不错(至少比河内自走鱼雷强)。
  对了,圣安德烈级战列舰还有个比较响亮的名字,就是保罗一世级,因为有人认为这型战舰的首舰应该是保罗一世号,因为保罗一世号首先入役俄国海军序列,自然而然要以保罗一世的名字命名此级战列舰,但同时也有人认为要以开工时间来命名此级战列舰(圣安德烈号先开工的),到底谁是首舰谁是次舰也没搞清楚,说起保罗一世这个名字,其实就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九位皇帝,也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凯萨琳大帝)的儿子,苦逼的是这位皇帝执政不到五年就被自己儿子篡位(还被人用枕头闷死在皇宫里),历史上他也没有什么过人的功绩,在多数毛子看来叫圣安德烈级似乎比较好一些。
  4级 - 甘古特级战列舰
  (历史上共建造4艘)
  终于有个大腕出场了,对苏俄军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应该比较熟悉这型战舰,众舰服役历程跨越了整个一战和二战,既是苏联海军从俄国海军继承的唯一一级战列舰,也是苏联海军历史上唯一的一级战列舰,所以说把他们几个比作苏联海军的宝贝疙瘩也不为过之。甘古特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的机动性,毕竟参考了意大利人的设计理念(意大利人的船似乎跑的都很快),他以24节的航速傲视同时期大多数战列舰(如:怀俄明级的航速只有20.5节)。
  正是因为跑的飞快导致他的防护能力不足,火力上作为战列舰又显得优势不是很大,所以也有不少人把他看做是战巡;再有一个特征非常类似苏系4级金币战列舰尼古拉一世号,那就是甘古特级同样可以把12门305毫米主炮指向同一舷侧,考虑到尼古拉一世号在低端房的屠幼效率,似乎这种优势的火力覆盖能力,会让甘古特级在日后也能大展身手,关于甘古特级众舰的传奇历史不必过多赘述,百度也好谷歌也罢,关于他们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大家自行查阅便好。
  5级 - 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
  (历史上共建造3艘)
  虽说历史上玛丽亚皇后级就是甘古特级的次级舰只,但把他摆在这样一个位置还是比较尴尬的,因为有着玛丽亚皇后级强化版之称的尼古拉一世号也不过是位于4级这样一个行列,难不成强化版的还不如普通版的?考虑到毛子都能把克爹挪动位置,也不排除日后把尼古拉一世号提升到5级的可能,毕竟当前尼古拉一世号就已经具备了同金刚以及纽约一战的资本(参考历史数据更是如此),所以说日后真能挪至此级,外加母体玛丽亚皇后级的呼应衬托,显得就最为合理不过了。
  因为采用了52倍口径的长炮身缘故,玛丽亚皇后级可以将470公斤的305毫米主炮炮弹发送至23公里外的区域,外加优秀的装填装置可以达到每分钟三发的射速,甚至20门130毫米副炮的射程都达到了15公里以及每分钟八发的射速,可想而知强化版尼古拉一世号火力那么牛逼也是源于基因好,因为玛丽亚皇后级三艘同型舰都先后配置于黑海舰队,处于有限的封闭海域,并且假想敌也是实力相对有限的土耳其海军,所以他们的航速和防护都算不上出众,否则也不至于面对德国海军戈本号战巡那280毫米主炮都提心吊胆了,总而言之玛丽亚皇后级是一艘优劣分明的战列舰。
  6级 - 甘古特级战列舰30年代改进型
  (历史上共改进3艘)
  在上世纪30年代,甘古特级战列舰为满足与时俱进的步伐曾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装,除了火控和航海性能的本质提高,因为采取了半封闭式舰桥的改进使之外观上也与初始体大为不同,和同时期日本海军的那种高耸的违建舰桥倒是十分的相像,但考虑到甘古特级毕竟性能有限,面对游戏中扶桑以及新墨西哥这两个6级大咖,倘若毛子不对其进行魔改实在是前景堪忧。
  7级 - 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
  (历史上预计建造4艘)
  其实这个理应是最没有悬念的一艘船,因为早在2015年的官方问答活动中,就有玩家询问过金布恩号战巡如果出现在游戏中会是几级战舰,而Wargaming的回答是7级,金布恩号就是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的3号舰,那么伊兹梅尔级战巡作为7级战列舰出场也算是理所当然,伊兹梅尔级战巡的设计排水量满载可以达到37000吨,虽然不及长门的42850吨,但是与科罗拉多的38400吨却是难分伯仲,356毫米的主炮虽然在口径上逊色于长门和科罗拉多,但是伊兹梅尔级的主炮数量(12门)却是其优势所在。
  据说奥布霍夫斯基工厂设计的这种356毫米主炮可以堪比381毫米炮的威力,发射747.6公斤穿甲弹时的初速可达823米/秒,这个数据远在同时期美国和日本的356毫米主炮之上,根据一些俄方设计人员的说法,伊兹梅尔级参考了日德兰海战英德海军舰船的诸多性能利弊,他们认为覆盖式打击的效果会更加明显,虽说毛子的想法是好的,想按着自己的套路打造属于自己Style的新式战巡也是对的,怎奈从设计到建造简直是充满了荆棘(说白了还是技术有限,主炮评测就多次炸膛),外加二月革命的火上浇油导致伊兹梅尔级完成度最高的首舰伊兹梅尔号进度也不过60%,1921年苏共获得内战胜利本有意重拾伊兹梅尔级战巡的续造工作,可碍于当时内部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外部欧美势力的掣肘排斥,使之伊兹梅尔级战巡的续造事宜不得不最终作梗,虽说不至于像图纸船那般毫无存在感,但伊兹梅尔级战巡生不逢时的出现时间注定是悲哀的;值得一提的是1925年伊兹梅尔级曾一度要被作为航母改造,据说能够搭载足足50架飞机,这对于航母科技贫瘠至极的毛子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利好消息,没准伊兹梅尔级战巡在游戏中也会胎死腹中(不以战列舰和巡洋舰形式出现),而是以航母的姿态凤凰涅槃也不是没有可能。
  8级 - 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
  (历史上预计建造2艘)
  8级房鱼龙混杂,既有技术娴熟的大佬,也有初入茅庐的萌新(都是8级金币船惹的祸),所以这一等级的舰船大多也都堪称质量上乘,号称8级最强巡洋舰的爱大狗、5.3版本前不可一世的最上最爹、人见人爱的翔鹤太太、有着良心好船之称的北宅提尔皮茨、上得了厅堂(10级)下得了厨房(6级)的初雪、德棍信仰之船希佩尔海军上将、日系玩家几乎人人保留的高能舰天城等等,哪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角色,除此之外8级船还要面临随时被拉到10级房充当壮丁的残酷事实,而且时不时还有一些6-7级小强来8级场闹事儿(如基辅、妙高、克利夫兰等等),所以这一等级苏系不放个明星还真就不好意思在这个等级滚打摸爬,这个明星估计很多人也猜得到,那就是与苏联级齐名,并且一同建造的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一艘极可能问鼎最强战巡的潜力股宝宝,因为苏系巡洋线的发布使之喀琅施塔得级被划分到战列舰行列的可能性剧增,30年代中期苏联已经逐渐走出了内战的阴霾,工业实力的大增让苏联海军也有了闲钱选择造舰这种堪比烧钱的大国游戏。
  1936年喀琅施塔得级战巡的造舰计划应运而出,为了实现自己的大船梦,斯大林甚至不惜从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引进技术和设计理念,从吨位上来看喀琅施塔得级战巡可以达到满载40835吨的排水量,与同级对手天城以及北卡的差距不是很大,甚至一些局部装甲防护上甚至优于天城以及北卡,最大的不足则是自主的305毫米主炮B-50Pattern面对8级这些400多毫米的大管子显得实在是力不从心,所以喀琅施塔得级战巡倘若作为战列舰一员出现,那么必然会提升主炮口径,事实上在历史中的苏德军售协定下,德国人确实有意向苏联人出售俾斯麦级战列舰所用的380毫米主炮L52SK-C/34,如若不是苏德关系的日渐紧张和最终的苏德战争爆发,喀琅施塔得级战巡配备上380毫米主炮理应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图片中配载的就是德制380毫米主炮)。
  这样一来也就拥有了在8级房角斗的资本,那么我们可爱的北宅提尔皮茨同学再也不必为自己380毫米的主炮口径感到自卑了,至少喀琅施塔得级这个小伙伴来了。如果说伊兹梅尔级生不逢时是因为赶上了内战,那么喀琅施塔得级同样也是生不逢时赶上的却是外战(苏德战争),所以这对难兄难弟从始至终都是一副船架子。PS: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不把斯大林格勒级放在这个位置,首先斯大林格勒级是战后的产物,再者在苏联海军的定义里是重巡,他那42300吨的满载排水量并不比喀琅施塔得级高出多少,即便是按着欧美的逻辑将他划分到战巡行列当做战列舰使用,他那堪称蚊子炮一般的主炮口径,要不是斯大林的一声令下,斯大林格勒级很可能使用的就是220毫米主炮,虽说最后确定使用了305毫米主炮,但是在8级房中还是显得过于寒酸,所以斯大林格勒级我认为他还是以金币巡洋舰的身份出现更为合适。
  9级 - 苏联级战列舰
  (历史上预计建造4艘)
  大跃进巨兽之称的苏联级战列舰,堪称当时苏联造舰技术的巅峰之作,其实关于苏联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有很多,从1935年的6个方案到最后1938年的定型,苏联海军最终选择了58000吨级的设计方案(也称1938年版苏联级),三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的火力虽说没有占到多大便宜,但是在高级场足以应付诸多炮战,23306吨的装甲总重甚至超过了大和级战列舰,水上防御可以抵御406毫米穿甲弹和5000米高空投掷的1000公斤炸弹的攻击,水下防御按着苏联设计师们的说法:苏联级拥有舷命中三条鱼雷而不丧失战斗力的惊人生命力(历史上这很变态了),这刚一定型就堪比大和的防御力着实是让衣阿华和出云冒出一身冷汗,而且苏联级在1938年版之后又陆续设计了改进型的1939年版和比斯版。
  据说也只是防空方面着重强化,整体并无过多的改变,从各项指标来看和美系的衣阿华级已经可以做到平分秋色,满载排水量(苏联级65150吨/衣阿华级57256吨)、航速(苏联级28节/衣阿华级31节)、主炮(苏联级三联装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9门/衣阿华级三联装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9门)、射程(苏联级22公里/衣阿华级33公里)、射速(苏联级每分钟2.5发/衣阿华级每分钟2发)、装甲总重以及所占比例(苏联级23306吨35%/衣阿华级18466吨32%)、舰体长宽比(苏联级7.14:1/衣阿华级8.18:1),虽说防御上苏联级可以揣着参数和大和一较上下,但是火力上想做文章可是难上加难,因为历史上456、460、500和533毫米主炮都因为技术不过关而全部取消研制,所以苏联级无论是1938年版、1939年版还是比斯版都只能扛着406毫米的管子去混日子了,而且苏联的舰炮造诣本身就十分有限(伊兹梅尔级想买英国人的炮、喀琅施塔得级想买德国人的炮),直到苏联级下马也只是搞出了一门406毫米的实验型主炮,具体的实验参数如何谁也不清楚(没怎么实验就战争爆发了),至今这门实验型主炮还被摆放在列宁格勒中央海军博物馆中,所以毛子的406毫米主炮能否达到衣阿华级406毫米主炮的性能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如果毛子还算有点儿良心的话,苏联级的火力应该不至于超越衣阿华级,那么像提尔皮茨那样,以一艘防御型战列舰的身份步入江湖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10级 - 斯大林级战列舰
  (其实就是24型战列舰,名字是我自己揣测的)
  该型战舰由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我偶像)在日下令研发,最初的设计方案于1949年10月提交,但是碍于斯大林的干涉不得不于50年底才提交了最终方案(其实也不是最终方案,因为24型战列舰到斯大林死之前都没个定论),预计排水量满载可以达到81150吨,这是一个远超大和级的数字,而且重量分布对比中,24型战列舰又以39.4%的防护系统高于35.2%的大和级(说白了比大和级还结实),更不可思议的是24型战列舰竟然还能以30节高速运行,让人不得不担心出了苏系战列的那一天,毛子是不是又会搞什么猫腻让自己的舰船出人头地?记得以前官方在与玩家的问答中曾透露:大和级是游戏中最强大的战列舰,主炮口径不会再有任何后续舰船会超越。
  其实想想这几句话,毛子还算是有点良心,24型战列舰或许吨位可以超越大和级,但也仅此而已,因为在最终方案中24型战列舰使用的仍旧是苦逼的406毫米主炮(看来毛子真是造不出来更为粗大硬的管子了),而且这种几乎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超级战列舰(好歹人家苏联级和蒙大拿级确实造了,只是受客观因素影响没造完罢了),我认为他顶多在纸面数据上会高于大和级,游戏中绝对不可以逾越大和级,毕竟大和级才是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存在过的超级战列舰,抛开民族情感不说,单纯的站在武器的角度思考,我想谁都不希望看到大和级被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图纸船给挤下神坛,即便是我这个毛粉也是理性崇拜绝不盲目跟风;至于为何我给他揣测了个斯大林的名字,一来无论是俄国海军还是苏联海军都很喜欢拿人物名字命名军舰,二来斯大林本身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炮巨舰主义者,苏联级和24型战列舰能够建造和研发都和他有着很大的干系,外加当时斯大林正处于个人崇拜的峰值状态,所以24型战列舰一旦开造,苏联当局以斯大林来命名这艘宏伟大船也是实至名归。
  为何不是红海军之父库兹涅佐夫?因为研发24型战列舰期间,库兹涅佐夫当时犯了很大的错误(等同于通敌罪,不过是冤枉的),军衔都给降到了少将还谈何以他来命名军舰了,虽然日后库兹涅佐夫依旧东山再起,可是喜欢大船的斯大林挂了,而继任者赫鲁晓夫又是个唯火箭核武器论者,像24型战列舰这种玩大炮的人家着实是不买账,24型战列舰的研发自然而然也就停摆,彻底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战舰世界图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奇级战列巡洋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