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中国霍金 人工智能威胁论论”

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_中华文本库
第2页/共2页
会走上依赖谷物和肉食品进口维持生存之路。
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发展快慢、是否强大,而根本上在于它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840年后,中国饱受压迫,我们决不会再去压迫别人。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中国威胁论”思想的实质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口中国威胁,为自己扩军备战,出售军火谋取巨额利润。应该看到,真正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威胁的,不是发展着的爱好和平的中国,恰恰是那些“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对此,人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此外,在西方国家还流行一种“中国崩溃论”的思潮,认为中国的发展无足轻重。中国崩溃论流行的原因在于冷战思维的延续,即不愿承认中国这种非西方模式的成功,在主观思想上具有片面性,在看到某些不良问题的同时,夸大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低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国崩溃论”极力维护西方所谓民主优势论,希望中国崩溃,是霸权主义心态的表现,制造遏制中国崛起的舆论,是心理战的恶毒谋略,企图败坏中国的形象和发展氛围,担心中国被日益看好。 中国崩溃论的实质是败坏中国形象,干扰人们看好中国。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扼制中国崛起,延缓中国的发展。
第2页/共2页
寻找更多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现在国外除了流行中国威胁论,也有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太大,迟早会陷入混乱和崩溃,请分析其中原因和论点
全部答案(共4个回答)
介绍一篇文章:近年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稳步发展。西方许多人对此百思不解,一些仍怀着冷战思维的人士则以各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对中国的发展发表种种奇谈怪论,西方舆论也纷纷加以炒作。最近泛滥一时的“中国统计数字水分论”、“中国崩溃论”就是集中的表现。
“中国威胁论”之后是“中国崩溃论”
这些听上去十分可笑的言论最初是由一篇学术文章引起的。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在2000年发表了《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发生了什么?》一文。他通过研究中国各省市的经济统计资料,发现这些资料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有不相符合之处,因而提出了对中国统计数字的疑问。这篇文章刚发表时,并没有引起美国舆论界的注意。因为当时正是“中国威胁论”大行其道的时候,该理论的基础就是中国实力增长太快,会对世界造成威胁,而要证明“中国威胁论”,就需要肯定甚或夸大中国的统计数字。从这个角度上说,罗斯基是在质疑美国主流媒体当时流行的“中国威胁论”。罗斯基本人对此解释说,他自己只是个学者,不是政治家,他只是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没有“中国威胁论”者想象的那么高。
罗斯基的观点本是学术界的一家之言。这在有“学术自由”的美国大学里是不足为奇的,而且当时他的观点并非主流,所以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是,风水轮流转,罗斯基的观点在被忽视一段时间后,最近突然变得身价百倍,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热点。美国的《新闻周刊》、《商业周刊》,英国的《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把他的观点重新炒作起来,其原因是西方舆论此时已经改变了风向。在“中国威胁论”并没有产生某些人预期的效果后,他们突然发现,罗斯基的观点符合他们的期望,即“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虚假的”,“中国的经济即将崩溃”。
在这一背景下,种种怀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文章纷纷出笼。今年1月,美国《中国经济》季刊的主编斯塔德维尔在其出版的《中国梦》一书中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他预言中国将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并警告投资者“不要轻易把亿万美元的投资扔进中国这个无底洞”。4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也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什么造假账?》的文章,称中国已“被虚浮的数字淹没”,“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名声是建立在纯属虚假的基础上的”。最近,法国的大证券商里昂证券公司发表报告,称中国的债务余额实际上是GDP的1.4倍,为中国政府公布数据的6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控制,最后可能在中国掀起金融危机。该公司甚至声称:“不值得浪费纸张去写那些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家的数字,因为中国各级政府都虚报经济数据,使官方统计数字言过其实。”还有的舆论怀疑中国是否有能力解决工人失业和养老等社会问题。
美籍华人章家敦出书,妄言“中国即将崩溃”
最极端的是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去年7月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章家敦认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已经高到不能维持的地步”。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冲击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出现逆差,而且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对中国的投资也会减少。其结论是,“与其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还不如说中国正在崩溃”。他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5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之前,而不是之后”。章家敦并不是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也没有深入的研究,他只是根据一些并不完整的数据,经过推理“论证”,得出这些荒唐结论。
大概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家只是质疑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不真实或出了问题,还没有人提出这样大胆的“结论”,因此“中国即将崩溃”的观点提出后,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美国国会甚至为此专门举行了听证会,许多专家和学者也大谈中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一些人力图使人相信,中国并不如前一段时间宣扬的那么繁荣昌盛,中国正在崩溃。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靠的不是虚假数字
这些荒谬论调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正义人士的批驳。这些谬论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是学术上以偏概全的结果。中国一些企业和地方官员虚报统计数字的现象是存在的,中国的国有银行也存在呆坏账,对这点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掩盖,而且正通过体制和法律改革的途径加以解决。但这些问题有多严重?是否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需要有客观的数据和准确的分析。知名经济学家任若愚指出,罗斯基的结论过于简单和草率。事实上,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中国统计体系的状况是很清楚的。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许宪春说,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要做到GDP数据的百分之百准确都是不可能的,但中国目前的GDP数据基本反映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靠的是经济发展的支持,而不是虚假的数字。罗斯基因学术上不够严谨,推出了错误的结论。至于有人别有用心地利用他的文章,就已经出了学术问题的范围了。
第二是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在西方一些人的头脑里,冷战胜利证明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正确,任何事情,按照西方意识形态去做才能做好,否则都要失败。但偏偏中国的经济发展不符合这一思维逻辑。当出现了与其思维逻辑不符的客观现实时,他们不去反思这种逻辑是否有问题,而只是认为:事实是错误的,中国的统计数字是虚假的,繁荣是虚假的。他们没有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没有看到中国这样一个有众多人口和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大国,其发展决不是任何模式可以套用的。
第三,霸权主义心态膨胀。苏联解体后,美国的霸权主义心态膨胀。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美国自然容不得任何国家对其霸主地位构成挑战。冷战结束之初,美国曾患上“对手缺乏症”,找不到谁是敌人和挑战者。现在,中国崛起,而且发展潜力难以估量,美国国内的一部分人因而认定中国将是其主要对手。要打败中国,就只有一厢情愿地希望中国自行垮台。
其实,客观的分析家还是能比较准确地看待中国的经济统计数字的。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编写报告时,曾直接采用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90年代初,它也曾对中国官方统计数字产生怀疑,对中国的GDP进行调整,那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完全运用国际通用的方法;到了90年代末,随着中国统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世界银行不再对中国官方的数字进行调整,其出版物上的数据也直接采用了中国政府的统计数字。
具体的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世界银行最新资料表明,200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中国GDP是日本的23.1%、德国的57.8%、英国的76.4%、法国的84.0%,已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六位。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2001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告》也对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给予了肯定。报告指出,在许多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其中外资企业表现得最为强劲,去年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高达470亿美元。美国《财富》杂志也报道,它向3000名在中国的外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发出调查,结果有近70%的外国公司表示,将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这些人与那些成天盼望中国经济垮台的人,其实来自同一些国家,只不过一个生活在现实之中,一个还沉湎于虚幻的空想里.
主要是军事的高度增长,军费的不透明,让美国摸不清中国的真正军事实力.不只美国,日本、印度,东南亚各国都发表中国威胁论,让他们说吧,军事实力强大了,他们就闭嘴了。...
1是意识形态原因
2是地缘因素,印度是属于亚洲次大陆的,
3是印度太落后了,威胁不到美国
4印度的成长靠的是外界扶持(美苏当年)离开了外界支持,自己连发展都是问...
世界主要国家,比如欧盟各国、日本、美国等,几乎都是抱成一团的;而应声虫似地跟在这个体系后面的国家,如印度等,也有不少。游离在这个主从关系之外,同时有多少有一点国...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来势汹汹,且逐强渐猛,成为自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鼓噪最"全面"的一次反华浪潮。
首先是"经济威胁论"。其鼓噪者称,中国通过操纵汇率、出口补贴...
需要以世界历史观从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全面分析
这里仅从文化方面看.
早于公元前五世纪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以百家争鸣的方式就呈现了中华文化的第一次繁荣。诸子百家...
答: 流产后卧床休息几天,现在这个情况还是需要去上班的,这要几天才能好的?
答: 就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
答: 社会民主连线是香港一个由激进民主派、在港组建中国各大政党的政治性组织。中文简称「社民连」,英文名称为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其目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白宫热谈中国威胁论 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崛起_经济时评_财经纵横_新浪网
白宫热谈中国威胁论 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崛起
.cn 日&15:59 《商务周刊》杂志
  文 约瑟夫-奈
  最近,“中国威胁论”又在华盛顿成为热门话题。3月,中国宣布将国防开支增加12.6%,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Porter Goss证实了台湾海峡日益恶化的军事平衡,乔治?W?布什总统要求欧洲不要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尽管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和平发展”的说法,但诸如芝加哥大学的约翰?米尔夏默等分析家已经断言,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并预言“美国与
中国很有可能陷入一场紧张激烈且涉及可观战争潜力的安全竞争”。
  乐观主义者指出,自1980年代起中国甚至对铁幕后的西方国家也奉行友好的邻交政策,与周边国家解决了边境争端,在国际机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认识到了使用软力量的益处。但是怀疑论者反驳说,中国只是在等待经济强大,为其未来的霸权作准备。谁是谁非?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争论者们应该想起修昔底德在两千多年前的警告:持有战争必然发生的信念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由于任何一方都相信争端最终要以战争方式结束,就会采取合理的军事准备,而这在另一方看来证实了他们的担忧。
  事实上,“中国的崛起”用词并不恰当,“复兴”也许更为确切。中国长久以来一直是东亚地区的主要力量。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在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是世界领导者,仅仅是在最近五百年才被欧美赶超。
  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在1820年,也就是工业时代的开端时期,亚洲占世界总产量的3/5;到1940年,尽管亚洲拥有世界3/5人口,它的生产量却跌到了世界总产量的1/5;如今亚洲迅猛的经济发展已经将其生产量重新提回到了2/5的水平,并且亚行还推测,到2025年,亚洲将重新回到它的历史水平。
  当然,亚洲包括日本、印度、韩国和其他国家,但中国将最终成为角色最为重要的一个。它高达8%―9%的年增长率使它的GDP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增长为原来的3倍。
  然而,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还面临着诸多困难。美国经济约是中国的两倍,如果它每年增长2%,中国经济每年增长6%,那么在2025年后某个时间它们将平起平坐。即使这样,他们在国家构成和高精尖方面还是不平等的。中国仍然拥有广袤落后的乡村,在2075年之前无法达到美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中国要对美国产生如同德国在一战结束后几年内赶超英国时所形成的威胁,尚有很大距离。此外,单纯预测经济增长走势会起误导作用。许多受益于进口技术的国家在经济腾飞早期倾向于撷取可轻易实现的目标,而当经济达到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时增长率就会逐渐下降。同时,中国还面临诸如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不稳定的金融系统、逐渐加剧的不平等和分化造成了社会矛盾所拖累等问题。
  只要中国的经济继续增长,它的军事力量就很有可能加强,这将会使中国看起来更具危险性,使美国在亚洲的事务变得更为复杂化。在信息时代,军事力量的关键在于收集、处理、传播并整合天基侦查系统、高速计算机和灵巧武器的能力。中国和其他国家将会发展这些能力,但是据许多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要在短期内缩短与美国的差距可能性不大。当然,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难以与美国竞争的事实并不意味着它也不能在东亚范围内对美国形成挑战。有时,较弱的国家在他们感觉自己陷入危险时会发起攻击,就如中国在1950年参加朝鲜战争所做的那样。举例而言,万一出现陈水扁宣布台湾独立的情况,中国已经宣称将会不惜代价进行武装干涉。
  但不管对中国军事力量增长怎样预估,结果还是得看美国和其他国家怎样做。美国和中国没有必要卷入一场战争。并非所有崛起的力量都会导致战争――美国在19世纪末赶超英国的例子就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中国保持和平崛起,对于它的人民和邻国以及美国,中国都应允了巨大利益。请记住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里的忠告,它对避免错误解读分析家的现实理论十分重要,并且还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
【】【】【】【
】【】【】【】【】
 相关链接
(8日15:53)
(8日15:41)
(8日15:35)
(8日15:34)
(8日15:27)
(8日15:27)
(8日15:18)
(8日15:04)
 约瑟夫-奈其他文章
 《商务周刊》杂志其他文章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电话:010-4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萨德对中国的威胁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