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政治学科核心心素养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_参考网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李娟【内容摘要】自新课改以来,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体系”作为学生的课堂要求被正式提出。指出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的,不断扩充学生综合能力的深度和广度。教育工作者纷纷响应号召,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课题上进行深入研究,高中政治课堂也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改革和发展,从传统政治课堂以学科、知识作为主体,转换为以学生发展作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模式,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转变。【关键词】文案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实施教育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人文综合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自新课改推行以来,不断革新课堂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实施时间较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转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内容不成体系、学生不能系统学习政治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等问题,这就要求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持续革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为重心,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能力。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革新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为将来以致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灌输大量的政治知识。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内容;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是纯粹的客体。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被动地接受了大量新知识,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独立学习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更谈不到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革新势在必行。二、高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1.提高高中政治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是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高中政治教师的综合素养需要得到切实提升,才能结合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革新传统教学理念,将学习的重心不再只放在学生的政治课程成绩上,而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运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传统教学格局,将核心素养融合进教学实践中去。只有教师提高自身综合政治素养,深入理解教材理念,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营造更专业和精准的课堂氛围,才能选择和创建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帮助的教学模式,顺应新阶段发展的高中政治学科,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潜移默化,增强对政治学科的兴趣,进一步促进自身思维能力和优秀品质的发展。教师不仅需要理解教材知识,还要关注时事,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评,让学生将抽象的政治知识具象化,还可通过“时事评论会”、“新闻研讨会”等各种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政治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2.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型课堂的转变,教师应与时代接轨,采用翻转课堂、微课、互联网+教育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信息技术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教师还应积极吸取外部的优秀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学习进程创建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立足点,让学生拓展思维,将政治教育延伸到教材外,将课堂从教室内搬到社会环境下去,从而让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积极性,不断推陈出新,深入学习政治知识。例如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一框的教学中,使用了“2016,习近平在世界舞台”这一视频及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相关内容,通过营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外交活动是我国外交政策的体现,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国在世界舞台所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练习,需要检验教学成果,课堂教学的成果检验即为课程考评。传统课程考评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检验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而新课改后的高中政治课堂考评,更多的是考虑课堂内容能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除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也要考查学生的行为表现,将片面的教学评价变换为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的综合指导,涉及到教师教学活动的各个区域,课堂教学过程更注重有效教学,学生评价也更注重综合评价,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综合测评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有效性学习。例如,北京市2016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之39题,以“我为社区献一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创性地采用调查报告的方式设计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这种开放式的题目的设计,不仅考查课本基础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科学方法、创造性实施,体现了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深入考查。3.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新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顺应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自我提高,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突破,并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尽可能实施差异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学生同为课堂的学习者,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尊重学生的疑问,认真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見,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时事,与学生共同探讨新闻中的综合内容。从高中政治教材内容出发,分析“食品安全问题”。教师可以总结归纳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类新闻:伊利奶粉“汞超标”、可口可乐“含氯门”、地沟油、毒大米、苏丹红等等,这些食品问题困扰着公众的生活,给社会氛围和人的身体健康都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不断透支人们对于食品行业的信任。以此为切入点,分析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并分析我国政府都为此作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政府要严厉打击这些违法行为?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从“市场调节、政府监督、消费维权、企业道德”等方面分析,在学生有了大致全面的了解后,共同分析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办法,从“政府、企业、消费者”等方面,探讨三方不同的解决对策。通过一系列课堂探究,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高中政治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并了解问题背后涉及到的各方面政治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政治综合能力。高中政治教学应当注重政治知识与学生逻辑能力、生活能力的结合,为学生的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参考文献】[1] 戴慧、唐凤林. 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J]. 中学政治参考,2016(02):14-17.[2] 朱明光. 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 思想政治教学,2016(01):4-7.[3] 曹培英. 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 课程·教材·教法,2015(09):40-43+48.[4] 邱斌.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政治学科教学策略[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02):21-22.(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0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的其它文章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文章-金台教研网
【】【】【】【】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10:22:08&&作者:&&来源:&&浏览次数:158&&文字大小:【】【】【】
&&&&&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面对未来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挑战,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校的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 目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违背了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又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编个有关于核心素养内容的教材,让孩子去记去背,去对付考试,核心素养不可能落实,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道德体系。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所有的学习者,用同样的方式提供同样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建构的需要。&&&&&&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整体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学习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对一个事物先有一个整体上的构架结构认识,再认识事物各个具体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是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路径实现的,而不是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路径实现的。&&&&&& 现实中的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学习许多碎片化的知识,反复进行一些碎片化的训练,也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先把握事物的整体构架,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这样学生很难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能形成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整合,采取单元式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3、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学习者掌握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还不够,还要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整体化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那么如何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呢,这个联系在哪里?这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大知识观,由这个大的知识观产生的大的教学观,就是主题式教学方式,以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中运用,平时总是打牢双基。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4、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学习,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间解决问题,又在解决新问题中发现新问题。通过解决外部世界问题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问题化学习既能体现知识系统化,又是一个在探索外边世界中自己个人精神家园建立的过程。&&&&&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5、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情景,因此我们要设置大量的情景化的教学过程,让孩子真实的学习能够发生。要通过实验教学,学科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隐含着的文化精神。让学习者的价值观、情感、人生态度建立起来。&&&&&& 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责任编辑:
本文引用地址:&
     
金台教研网
联系我们:地址:宝鸡市金台区店子街4号 金台区教研室
电话: 邮编:721001
版权所有:金台区教研室
备案号:陕ICP备号-1
Copyright (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Sorry, Page Not Foun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学科核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