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月和贾宝玉为什么最后会跟宝玉一起出家

刘心武续揭宝玉 一度情定湘云终二次出家
来源:西安晚报
  一部《红楼梦》,引出多少人间感叹。黛玉、宝钗、湘云等众钗的命运虽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已有定论,然而贾宝玉的命运又如何?日前,作家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上揭开了宝玉二次出家的结局之谜:“宝玉曾因与宝钗起了冲突而出家过一次,并由甄宝玉送回荣国府。
”而他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对“甄宝玉送玉”一句的重新认识,也推翻了他以前的看法。  最终回目  曹雪芹写完全书一百零八回  在揭开宝玉最终结局之前,刘心武首先提到的是《红楼梦》的回数问题,因为究竟有多少回数直接影响到人物命运的发展和结局。他以周汝昌的周汇本《红楼梦》为前提,明确表示:“高鹗续书的后八十回命运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曹雪芹是写完《红楼梦》的。”刘心武说,“因为种种原因,八十回以后没有找到,也没有流传下来。”他如此断定的依据有二:  其一,是脂砚斋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的批语,“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已有余。”“三十八回就已三分之一有余,可见不是一百二十回。”刘心武提出,“红楼梦应该是一百零八回。”  其二,是根据曹雪芹同时代人,或后人留下的文字记录。至于后二十八回的内容,刘心武表示:“依据是前八十回的正文、脂砚斋批语以及其他清代读者的诗文——在曹雪芹去世前后文人留下诗文大体上可以探佚出来。”  最新观点  宝钗讽谏逼走宝玉  虽然贾宝玉心念林黛玉,但众所周知,他最终中了“调包计”与薛宝钗结为夫妻。但是,刘心武探佚的结果却是,宝玉是在贾母和林黛玉相继去世后才结婚的,根本不存在“调包”一说。“在曹雪芹的构思中,贾母的去世让林黛玉失去了靠山,跟着去世。于是王夫人才与薛姨妈联手促成了这桩婚事,贾宝玉才勉强结婚。”婚后,宝玉一直对黛玉念念不忘,刘心武的依据在于《红楼梦》第五回中探词《终身误》末一句“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宝玉和宝钗就是合不来,两人发生冲突,所以才会"到底意难平"”。  而宝玉、宝钗之间的冲突直接在脂砚斋对于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的批语中有所体现:“此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后回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意思是虽然这回表现的是袭人、平儿两个丫头和男主人间的关系,但其实是为这两个男人与主要女子之间的冲突埋下伏笔。刘心武认为:“脂砚斋的这条批语太厉害,不仅完整引用后二十八回某回的回目,还介绍了后文的具体内容:宝钗向宝玉提出尖锐的意见,两人发生直接冲突。同样也说明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  宝玉二次出家  “贾宝玉与薛宝钗发生冲突后,就有了第一次出家。”对于首度提出的贾宝玉曾两次出家,刘心武先是引用了脂砚斋的批语:“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古文中出家的代名词)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成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刘心武解释道:“有懂事的丫鬟麝月,妻子薛宝钗也敦厚温柔,这在旁人看来已是十分美好,但宝玉却不能忍受宝钗的"讽谏",他要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所以就出家了。”  他还援引了了第三十一回中的内容,书中描述袭人说要死,宝玉一急就说:“你死了我出家。”黛玉将两个手指一伸,抿嘴笑道:“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刘心武认为就是个伏笔,暗示宝玉将出家两次。  至于贾宝玉为何一次出家不成,最终二次出家,刘心武强调:“具体内容通过探佚的确有困难,但并非毫无根据。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就是大伏笔,其中的一出《仙缘》出自《邯郸记》,脂砚斋批语"甄宝玉送玉"。此前,我对于这句批语不甚了解,认为"送玉"的"玉"是指通灵宝玉,但是现在通过各种古本比较才领悟,"玉"并非指通灵宝玉,而应该是宝玉在"六根未净"的情况下遇到甄宝玉,甄宝玉送他回荣国府。”而甄宝玉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并未真正出现,仅在宝玉梦中相会过一次。“不过,依着贾宝玉的性情,最后还是出家了,彻底离开尘世,飞身到了神瑛侍者的本位。”  最后姻缘  宝玉落魄后曾与湘云结合  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龙恩浩荡,贾宝玉甚至参加了科举考试,这在刘心武看来完全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刘心武指出,曹雪芹所写的“蜡油冻佛手”引出了很大的祸事,贾家被皇帝治罪,四大家族一损俱损,“单说贾宝玉被抓和王熙凤一起入狱,脂砚斋就不止一次透露,他们会在狱神庙相遇。而茜雪丫鬟(此前仅出现过一次)则再度出现,成为安慰、救助贾宝玉的重要角色。”刘心武说,“贾宝玉在狱神庙做什么?曹雪芹去世以后不久,清人记录有人看到曹雪芹《红楼梦》古本中有宝玉沦为"击柝之徒",就是派一个活,让宝玉打更。”  刘心武推断在后二十八回中,贾宝玉出狱后发配原籍,生活于江南。“他得到了妙玉的救助,而史湘云在丈夫卫若兰死后沦为歌伎,妙玉的帮助促使他俩重逢,宝玉解救了湘云。”  贾宝玉最终与史湘云结合,刘心武认为早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能看出端倪。“"白首双星"是比喻一对夫妻,指的就是史湘云和贾宝玉,他们年龄不大,但都遭遇惨痛,家破人亡。其中,卫若兰仅在秦可卿的丧事上出现过一次,但他却在后二十八回中具有重要意义,他所佩的麒麟就是贾宝玉从道士那里得来的,可以看出曹雪芹"草蛇灰线,绵伏千里",《红楼梦》中处处有伏笔。”  根据刘心武的探佚,贾宝玉、史湘云经历坎坷之后头发都白了,暂时相依为命,但还不是最后的结局。“当时他们两个的生活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这是脂砚斋透露的曹雪芹原笔。”刘心武说:“以前贾宝玉曾偷偷跑去袭人家,有个细节就是袭人看了家里的东西觉得总无可食之物,其实暗喻宝玉太娇惯了,脂砚斋对此的批语就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对看之后,可知贾宝玉日后生活得穷困。”(王健慧)  
07-10-22 09:46·
07-08-02 16:31·
07-07-23 09:07·
07-05-29 11:33·
07-05-21 16:59·
07-01-15 15:09·
06-12-05 07:21·
06-12-04 11:06·
06-08-25 13:42·
06-08-18 13:12·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说说一个顶俩的吵架高手:麝月 - 红楼人物 - 红楼梦中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说说一个顶俩的吵架高手:麝月
说说一个顶俩的吵架高手:麝月
  提起宝玉的丫头,大多数人头一个想到的,不是袭人便是晴雯。袭人是贤惠无比,乃古今第一贤妻良母的典型;而晴雯呢,虽然性格乖张,但却个性十足,实为天下少有的可爱可怜之人。这的确没有错,但我们也不要忘了,在宝玉左右还有个麝月,麝月也是平儿和鸳鸯“追忆往昔”时提到过的,因此也算是个老资格。但她之所以经常被忽略,是因为她身旁的两盏灯太亮了,而她自己给人的印象又是没什么特色。其实我们如果仔细看看她,她还是很不错的。   麝月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安守本分,服侍宝玉忠心耿耿,而且从来不惹是生非。   “开麝月之奁”那一回,宝玉从外面回来,看到屋里只有麝月一个人,便问她为什么不出去玩,麝月的回答是“都顽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那些老妈妈子们,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顽顽去。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在别人都去玩耍时,能想到满屋子的灯火需要照看,此是负责;说“那一个病了”、又叫老妈妈们歇歇,此是体上;叫小丫头们也去玩玩,此是怜下。能有这样的胸心,的确是可佩。   晴雯撕扇子时,麝月说她是作孽――以她老老实实做人、塌塌实实做事的风格来说,她是理解不了晴雯那种乖劣脾气的。   发现坠儿的手脚时,平儿也是瞒着晴雯,而只告诉了麝月,都是因为她是比较温和。   这些事情,是晴雯难得做出来的。因此,麝月小姐曾得到过三个直接上司的很好的评价,这更是证明了她的这个性格是受欢迎的。宝玉说过麝月是“公然又是一个袭人”;王夫人在厌弃晴雯的时候,也把麝月跟袭人放在一起,说两个人“笨笨”的倒好,看看她对袭人的好感,便知道这位掌握着大观园总人事权的“高层”,对麝月也是很喜爱的;而后来袭人出嫁后,还叮嘱宝玉说“好歹留着麝月”(据脂批),可见她对麝月的信任。所以说,“开到荼縻花事了”,麝月后来成为姨娘,也就不是非常出人意料的事了。   但是,如果就此认为麝月就是袭人的影子,就未免误解了她的真实性格了;而且也太低估曹老先生塑造人物的神来之笔。她不是袭人的翻版,自然有她自己的个性。这个性便是:除了“袭人式”的作风外,她还有活泼甚至稍稍泼辣的一面,也就是说,她的性格就是界于袭人和晴雯之间;特别是她吵架的功夫,更属一流。   袭人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是大观园里公认的大贤人。这一是因为她自身性格如此,稳重老成;二则她早在与宝玉初试云雨情时,就“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既是如此,便要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为上,以至于后来的表现大有母仪怡红院之状。但是麝月呢,除了天生性格使然,就不必有另外的顾虑了。她不是怡红院的老大,所以不用在诸多细节上为人做表率;同时她又处于二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地位,所以她有机会有胆子表现出她活泼的一面。比如,一天早上起床,袭人跑来报告宝玉,里间几个人在耍笑,晴雯和麝月两人正按住芳官胳肢呢。宝玉进去看到麝月在那里抓芳官的肋肢,而她的穿戴是“红绫抹胸,披着一身旧衣”。和晴雯一起这样顽闹,又是袭人做不出来的。   可能正因为麝月相对于袭人和晴雯来说,有着“中性”的性格,用袭人的话来说就是,“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所以她就很适合吵架。在前八十回里,麝月吵架算做杰作的有三次。一次是排场坠儿她娘,两次是排场芳官的干娘,也就是春燕的娘。这两个婆子虽然从地位上来看都没有麝月高,但也有特点,那就是她们对“里面的”规矩不是很明白,“无知者无畏”,不明白规矩的人就不知道害怕,所以收拾这种人有时候更麻烦。但是这对于麝月来说,却是小菜。咱们先看看她是怎么排场她们的:   (1)坠儿她娘抠字眼说“宝玉”这个名字,你们几个丫头片子也敢随便叫?麝月顶她说:“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   (2)洗头时芳官的干娘欺负芳官,晴雯顶她的嘴她不服气,于是麝月说“你见前儿坠儿的娘来吵,你也来跟他学?你们放心,因连日这个病那个病,老太太又不得闲心,所以我没回。等两日消闲了,咱们痛回一回,大家把威风煞一煞儿才好。”   (3)(此次在时间上早于第二次)春燕的娘因为“柳条事件”打春燕,袭人、宝玉出面都制止不了,后来麝月出来只说一句:“去把平儿给我们叫来!平儿不得闲就把林大娘叫了来。”便把那个婆子给震住了,而且还掉头回来说好话,真是她们几个的解气。      把麝月这三次吵架时用的关键句子放在一起看,是很有趣的,因为三次吵架虽然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但麝月的话中最能解决问题的那部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搬权威,也可以用一个去掉感情色彩的词来说:狐假虎威。这也是麝月的吵架艺术之体现,也是她的战斗策略。第一次,她说宝玉的名字是老太太让叫的,这样一说,那婆子纵使有万般的不满,也难以启齿了。第二次,麝月又把老太太搬了出来,权威一到,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第三次,麝月换了个权威,因为这次状况有些特殊,老太太可能不会管这样的事情,所以就改一下,去叫平儿或者林大娘;平儿和林大娘虽然比老太太的地位低多了,但她却是这些底层婆子最直接的人事主管,这时候搬出来,虽不是真佛,却比真佛还顶事呢!   其中,第三次还要有趣,因为在麝月之前,袭人已经骂了那婆子:“三日两头儿打了干的打亲的,还是买弄你女儿多,还是认真不知王法?”但这句话没起作用,那婆子反而说,我管我的女儿,管你屁事啊,而且我女儿现在这么坏,都是你们惯的!袭人一下子就没的说了。为什么?因为袭人的话就事论事,而且的确有插手别人家务事的嫌疑,而那“王法”两个字,又实在太抽象了,因此不顶用。麝月就不同了,直接把平儿搬来,管你那么多,你再在这里聒噪,撵你!这样一来,当然就把那婆子吓住了。就此可见,在吵架方面,袭人的确不比麝月厉害。   袭人比不上,晴雯也比不上。别看晴雯那么伶俐,她可是个“使力不使心的人”,只管爆炸,却不管怎么炸,所以老是白炸。撵坠儿那回,坠儿她娘顶了晴雯一句,结果晴雯竟然“一发急红了脸”,在对手面前这样,就是没耐性,而且接下来干脆说道:“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这话听起来,真是有一股子孩子气;动气不动理,事情是难摆平的,所以最后还是麝月把婆子给降了。而洗头那回,晴雯也在麝月之前教训了春燕她娘一回,不过也被顶了,最后也是袭人把麝月叫来制伏了她。     那么,为什么刚才说麝月的吵架策略是去除了感情色彩的狐假虎威呢?因为在大观园里,善于吵架不但不是坏事,反而还是一项必不可少基本的生存技能。因为这里的人哪个都不是好惹的,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里面,弱者是要吃亏的。不要说普通丫头,就是第一层的主子小姐,不能吵架也过不舒坦。最不会吵架的主子,二木头迎春,连她奶嫂子在她跟前都想无理强三分,幸亏有绣桔等能吵的在身边保护着这个懦弱的主子,方不被人欺负得太甚。而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探春就更是说:“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从这句话里也可看出,在那种地方,嘴上没有两下子,是难以立脚的。   所以,麝月的好处,不但有袭人的塌实体贴,也有关键时刻站出来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所以后来袭人把宝玉托付给她。应该可以想象,纵使去了袭人和晴雯,有麝月在身旁,宝玉还算是有个得力的臂膀。
&&& 后来袭人晴雯的性格太火暴,说话没有什么防备,很容易得罪人。   坠儿偷平儿的东西,就意味着偷到了怡红院外面去了,这就丢了整个怡红院的脸。作为怡红院的当家的和小丫头调教者(他们的规矩就是大丫头是小丫头的实习老师),袭人、晴雯、麝月还有秋纹等自然没面子,更何况偷东西这个错是很大的,所以不管怎样,到最后坠儿是一定要被撵的,问题就是她们中的谁出头去撵、怎么撵。   这就跟她们几个大丫头的性格、身份有关系了。袭人的话,她肯定要按“程序”办事,这个程序就是让宝玉回太太,这样名正言顺地撵了人,最多也是做得稍微隐蔽些,以防偷东西的事情外露;麝月呢,她肯定会等老大回来,因为袭人才是大总管;晴雯就不论这些了,她心里窝不住事,想什么就要干什么,一刻不能缓,所以当下就撵。这样一来,麝月也只能随她了,以至于后来坠她娘来纠缠,她当然要帮晴雯说话。至于说麝月是不是故意自己做红脸而让晴雯做黑脸,我想倒没这个必要,因为坠儿她娘是个底层的婆子,她们根本不担心是否得罪了她,这就是贾府的等级。麝月当着她的面命人擦她站过的地,难道不是很厉害的“得罪”?当然是,不过她不怕得罪她。
本文链接:/hongloumeng/6/hongloumeng4025.htm
说说一个顶俩的吵架高手:麝月相关内容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浅谈贾宝玉出家.pdf 6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浅谈贾宝玉出家
姓名:唐芸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钟锡南
《红楼梦》的作者含着“辛酸泪”书写了以贾宝玉为核心人物以贾
府为代表的封建世袭贵族家庭从兴盛到衰败直至没落的全过程,在
这个家族轰然坍塌的过程中,作者着力进行了人物形象与人物心理
的刻画。作为核心人物的贾宝玉在这场生存环境的巨变中,当然也
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促使他对自我归属的不断思索,在理想
与现实的冲击下,贾宝玉经历了从大观园中一个贪恋红尘的痴情少
年到被迫成亲到最后悬崖撒手人生路,这其中叙述了贾宝玉对爱情
对人生从希望到失望最后到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这既是红楼梦的
主要线索,同时也渗透了作者自身对社会与人生的从迷恋到迷茫最
后转而寻求心理解脱的心路历程。对贾宝玉这样一个多情的人来说,
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出家而不是其它的出路呢?以往学者在研究贾宝
玉出家的原因时大多认为是宝黛爱情失败和黛玉魂归离恨天使其理
想的婚姻成为泡影,加上要贾府被抄使其失去了优越的生活条件,
所以他对人生感到失望从而走上的出家的道路。在对《红楼梦》文
本的阅读过程中,笔者发现贾宝玉的一生冥冥中有着一双无形的命
运之手在操控着,使他不自觉得就走上了出家这条路。除了这股不
可抗拒的力量之外,贾宝玉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心理需要变得越来
越强烈,而现实却给予了他的心理需要以无情的打击,这使得贾宝
玉的内心感到孤独、自卑、恐惧,急于寻求内心的平衡,所以,出
家正是强烈的心理需要与现实相冲突后不能得以实现情况下而做出
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以下两个部分具体来讨论贾宝玉出家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不可抗拒的命运安排&,试论述一种人力不可违的神
秘力量(即外因)是怎么样将贾宝玉一步步引向出家的。
第二部分“无法满足的心理需要&,试通过分析研究贾宝玉的内
心变化过程(即内因)来探求其出家的原因。
关键词:贾宝玉,命运安排,心理需要,出家
With¨whetheritissad
authorof¨Dreamof
tears¨,the
Chamber¨,centeredina
man,Baoyu,describes
ofthefeudal
nobles.The
hereditary
processgradually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宝玉为什么出家?
宝玉为什么出家?
文:颜华有人说宝玉出家,是因为他的至爱林妹妹死了,他的心也跟着死了。这有一定的道理,人生在世,知音人难觅。黛玉是宝玉的知音人,她死了,他的心自然也跟着去了。这与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焚琴祭拜,此后再不弹奏是一个道理。宝玉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与宝钗成婚,意识清醒后,面对着温柔敦厚、貌比天仙的“山中高士晶莹雪”,终究是忘不了志同道合、心有灵犀的“世外仙姝寂寞林”。也有人说,宝玉的前身原是一块“天不拘地不羁”的顽石,承蒙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提携,幻形入世,原本是顽石享受富贵繁华、历劫离合悲欢、品味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经历过富贵繁华、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后,出家回归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是他冥冥中注定的安排,这也一家之言,自有道理,但若细细品味,皆不尽然。《红楼梦》“大旨谈情”,但这个“情”并非全是“爱情”、“亲情”、“恩情”之情,除了这些“常情”,还有怜惜众生之大情,即“非常情。”宝玉和燕子耳语,与花儿呢喃,不要人怕自己。傅家婆子看他是“外头清俊,里头糊涂”,那是因为她们自己是“死鱼眼”,有眼无珠的她们已经看不到天地间的美丽存在,实际上,宝玉不但“外头清俊”,里头也清俊,“死鱼眼”们眼里的呆傻,正是宝玉“非常情”的本真自然彰显。宝玉是一个至性至情之人,可称之谓是天下第一“情圣”。宝玉除了对黛玉的 “痴情”、爷娘的“亲情”、朋友的“友情”等外,还有怜惜众生、博爱万物的“非常情”。宝玉善待每一个生命,和花一样美丽的女儿自然不用说,就连有心要害他的贾环以及只会“嗡嗡韵”的呆霸王薛蟠,他也是一样的善待。他心里没有恨,只有爱,他的人生宗旨是让别人开心、让别人快乐,他社会意识是让“众红”都身心怡悦。在宝玉心中,“众红”不单指纯洁美丽的女儿,宝玉眼里的“红”包括任何美好品质的生命。宝玉出家不只是因为黛玉红消香断,也不只是因为富贵消逝,也不只是因为世态炎凉,而是他亲眼目睹一个个美丽诗意的生命陡然消亡却无能为力,眼看着“美丽被毁灭”却束手无策、眼看着“花落人亡”却无可奈何,眼看着龌龃同化诗意却只能听之任之。滚滚红尘,到处是“你方唱歌罢我登场”闹剧,无论是所谓的悲剧还是所谓的喜剧,到头来都不过是南柯一梦、秦淮一歌。舞台上的主角无论多么亮丽,放到历史长河中,都是尘埃一样的匆匆过客。宝玉认清了自己是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认清了自己的思想意志和当下的社会形态格格不入。他深知,自己的不合时宜,只会让自己的父母和妻子操碎了心,他们为他食不甘、睡不寐,他们为了让他顺时入世、走仕途经济的正道,时时绞尽脑汁明箴暗劝,常常费尽神思苦口婆心。如此这般,他们活得很辛苦,自己活得也不快乐。怎么办?他要给他们期盼的“功名及第”、“耀祖门楣”,这样,即不枉父母生养之恩,也尽了宝钗的夫妻之道。宝玉知道,自己与他们在一起,他们的心始终放不到肚子里。与其让他们时时为自己操心,不如让他们为自己放心。与其让他们长痛,不如让他们短痛。所以,与宝钗成婚的宝玉一反常态,用心读书,致力仕途,参加科举,一举成名,完成了他们的心愿,然后,决然逃大造、出樊篱。宝玉出家,完成了一个由具有释加牟尼意识的人到拥有释放加牟尼意识的神的转变。宝玉虽然出家,但是他不会消极遁世,他也不会像甄士隐或释加牟尼一样度化世人。宝玉当然也会度化,但是他之度化,不是让世人出家、让世人祈福来世,而是用他特的有悲悯情怀感化世人如何诗意地活着。宝玉也许会像李叔同一样,致力于佛教,诵经弄典,悲欣皆入卷,喜怅俱盈怀。宝玉出家后,不会落拓寂寞,他倾其情,像曹雪芹一样写出一部补救人类生命暗洞、教人学会诗意地活着、具有宇宙之境的鸿篇巨制。END作者简介:颜华,原名李彦华,河南扶沟人,现在郑州。河南诗词学会会员、郑州作协理事、河南网络学会会员、河南经贸学院客座教授、郑州经贸学院客座教授。作品见于《青年导刊》、《河南日报》、《大河报》、《创新》、《上街文学》等报刊。出版作品有《红楼梦问》、《颜华诗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周易、奇门遁甲、八卦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麝月和宝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