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一切人与事,有什么好关于执着的名人事例

净空法师:你能控制和占有什么?控制、占有是严重的执着。
我的图书馆
净空法师:你能控制和占有什么?控制、占有是严重的执着。
执着里面最严重的,我们在学习当中常常提醒同学,第一个是控制,第二个是占有。我们对人想控制,对事也想控制,对于一切万物也想控制,这个控制的念头就是执着。占有的念头是严重执着,占有之后不放手,占有之后不放手他以后到哪里?他决定到三恶道。你看执着造成的六道轮回,执着愈重,就愈往六道下面沉。那个占有念头,是到死也不肯舍,就到阿鼻地狱去了,这个不能不知道。我们修行真功夫,真功夫是什么?就是在这两点上着力,我不控制了,我也不占有了。等到你把控制占有的念头放下,你感觉得你身体很轻松,你很自在,无论学哪个法门,功夫都会得力。有严重控制占有的时候,你只生烦恼,不生智慧,无论怎么样用功,功夫都不得力。&&&&凡夫的爱心,纵然是对自己的儿女、亲人很爱护,也不算是慈悲。因为他有控制、占有的念头,念念想控制、占有一切人事物,这是错误。错在哪里?佛告诉我们「能所皆空,了不可得」。六百卷《般若经》里,「不可得」这三个字重复千遍以上,就是要我们牢牢记住,「不可得」是事实真相。以为一切有能得、有所得,那是愚痴、无明。若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你就解脱了。「解脱」,用现代话说,就是心里没有负担,你的心就得自在,妄想、分别、执着就会全部放下。我们处处放不下,主要是愚痴没有破,还以为有能得、有所得,心里还有负担,所以生活很痛苦,修学功夫也不得力。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所作所为全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道场建立得再大、再辉煌,觉悟的人视为镜花水月,没有丝毫执着、悭贪,这才显示出大自在,这才是高度的享受。生活中对一切人事物有受用,绝对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这才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凡夫与佛菩萨不相同之处就在此地。凡夫是念念当中要控制别人,念念当中要占有一切,所以心里患得患失,忧虑烦恼永远不断,这种日子过得好苦。而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一定圆满含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五句中的任何一句,都含摄其它四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慈悲心不清净、不平等,就是佛法讲的四种慈悲的「爱缘慈悲」。这是凡夫的慈悲,没有舍弃控制、占有,没有舍弃种种要求,这不是大慈大悲。爱缘慈悲往上提升,是「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再向上是「无缘慈悲」,大慈大悲就是无缘慈悲。无缘就是无条件,无有要求、无有占有、无有控制,这是诸佛与法身大士的大慈大悲,也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的慈悲心。我们要是用这种心来处事待人接物,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就证果了;像《华严经》说的「入大解脱门」,就成佛了。这个大也是大乘的意思;小的解脱门是阿罗汉,小乘圣者。&&&&&文摘恭录—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集)&&&&放下要从最初、最明显的下手,我不占有,我了解为什么不占有?一切法都不可得。《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占有什么?占有不到。不但身外之物不能占有,我这身体能不能占有?如果能占有,我活两百年、三百年多好,这身体据为我有。你做不到,一口气不来就完了。所以要知道一切法是缘生,缘生缘散,占有不到。不是佛不让我们占有,佛了解事实真相,佛怎么会障碍你,佛只有成就你。你要占有你错了,根本得不到,剎那生灭。《金刚经》给我们讲的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是能生,能生不可得,所生的你怎么能得到?所以这些经文,你要细心去观察,句子简单扼要,都是最重要的话,抓到一句依教奉行,一生受用不尽。&&&&占有的念头没有了,控制的念头也不要有。我要是有控制的念头,被控制的人不自在,我也不自在,这不是双赢,是双输。我没有控制的念头,对方自在,我也自在,这叫双赢。到最微细的,不对立,你就法喜充满,你一天到晚满面笑容快乐无比。为什么?你把烦恼的根拔掉。跟这个对立,跟那个对立,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万物对立,可麻烦!累死了。什么原因?不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果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在现在这个地球环境上,别人过的是苦日子,你过的是菩萨日子,你不苦,你得大自在。你那个苦是什么?那是菩萨大慈大悲在表演,示现给众生看的,目的是让众生看到之后觉悟。那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不是真的。&&&&&文摘恭录--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八十一集)&&&&在这么多年来,我常常劝勉同修,放下从哪里放起?从不分别、不执着做起。具体下手之处,就是一切法不可得,《般若经》上讲得好,《心经》说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真的是如此。所以我们面对一切法,头一个要放下对立的念头,我从这里做起;第二要放下控制的念头;第三要放下占有的念头。如果我们对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没有对立,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多自在!这是修道严重的业障,这一关突破,别的关都好过,这一关是最难突破的。这样,这人生还有乐趣吗?有乐趣,真有,不造业了。贤首大师教我们随缘妙用,随缘有乐趣,事事无碍。妙用是什么?不对立是妙用,不控制是妙用,不占有是妙用;如果随缘里面起了对立、控制、占有,那叫造业,就不是妙用。&&&&造业就感得业报,业报里面有善有恶,善就感三善道的业报,恶就感三恶道的业报。如果是对人,对一切有情众生,肯定有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都变成冤亲债主,就这么回事,我们不能不知道。怎么化解?你能把这三桩事情真做到,不对立、不控制、不占有,所有的冤结都化解了。冤结是双方面才能结得上,我这一面解开,那边想报复也没有法子报复。为什么?对象没有了,对象不存在,这个重要!&&&&宗门里有个公案,有一位老和尚参禅的功夫非常好,真正到忘我了。寿命到了,阎王派小鬼来带人,小鬼找不到他,问别人这个法师在哪里,他找不到。有个人告诉他,这位老和尚最喜欢他吃饭的那个钵,你去敲那个钵就会找到他。小鬼敲钵,真的一敲钵,他就现形了,小鬼马上抓到他,他立刻把那个钵放下,这放下不是事上放下,而是心里不再挂念它,他又不见了。这个公案很值得我们警惕!换个说法,现在人讲嗜好,你只要有一桩嗜好,你就会被小鬼抓住,那就是你的辫子。所以佛祖告诉我们,身心世界要一切放下。&&&&身心世界,身心是我们这个身体,世界是外面环境,统统不执着,不但外面环境不执着,具体的说,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一切随缘,恒顺随缘,你就得妙用。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为什么?因为它无住,我也是无住,我要是到无住生心就见性成佛。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的,不就是这桩事情吗?他为什么能成佛?他为什么能见性?不再执着这个身心,不再执着这个身体是我的,不再执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我。一切随其自然这叫妙用,随缘,不起心动念、不分别执着,这就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现在世间。所以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我们在一起学习,常常讲到四种好,「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只要你不分别不执着,你就看清楚了,你对这四句话就相信肯定。&&&&人造三恶业是迷,人受苦乐报是果,如是因、如是果。你往深处细处看,因是虚妄的,果是假的,不是实在的,所以佛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对了,你真正解脱了。解是解开,解开你的迷惑;脱是不但脱离六道,也脱离十法界,成真实究竟的果德。所以无住才能生万法,万有之本就是无住,什么都没有。这个无住跟惠能大师所讲的「本来无一物」,是一个意思,自性里头本来无一物,法界里头也是本来无一物,我们看到森罗万象,好像是很多、很复杂,其实本来无一物。你看到真相,看到本来无一物,这现象就平等,十法界平等,六道三途平等。跟谁平等?跟佛平等,跟常寂光平等,这都是事实真相。&&&&&&&&&&&&&&&&&&&&&&&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源地址: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净空法师:为什么不能跟人相处?那就是你的分别执著太重!【陈大惠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6,385贴子:
净空法师:为什么不能跟人相处?那就是你的分别执著太重!收藏
问:某些年轻人学佛,整天只想出世间之事,对生活点滴毫不在乎,读书、工作得过且过,与同学大众格格不入,故而烦恼更多,思绪愈乱,反而想放弃学佛,请老法师指导。   答:这个学佛是错误的。所以学佛,我们一般都是中下根性,不是上上根人,也不是下愚之人。上上根跟下愚反而容易,当中这一截很麻烦,上不上、下不下,所以诸佛菩萨对这些众生下的功夫、用的时间很多。上上根好教,像惠能大师,好教;下下根也好教,他没有妄念,教他念阿弥陀佛,他就老实念,念个二、三年他真往生了;就是中间这一截麻烦。中间这一截,最重要的是要用教理让他明了事实真相,所以教是对中下人讲的。我们为什么不老实、为什么放不下?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为什么不能跟人相处?那就是你的分别执著太重。放下分别执著就好相处了!   所以真正学佛,你看佛给我们提出重要的跟大众相处的戒律就是六和敬;六和敬,在家学佛是用在家庭里面,出家学佛是用在道场。「见和同解」,这句话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建立共识,大家生活在一起有个共同的认知,这个最重要,和合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修净土的,我们没有办法提升到佛菩萨的境界,那我们依什么?依戒律、依经教。我们的思想见解以经教为标准,与经教相应的,正知正见,与经教相违背的,邪知邪见,这个自己要能肯定。我们的言行是用戒律做标准,符合戒律的,正行,违背戒律的,邪行,这是我们生活的规范。   所以我们常常劝勉同学,学佛从哪里开始?从跟人和睦相处开始,也就是修六和敬。因为人是一个社会动物,不能离开群体,家庭里面,父子兄弟也是个小社会、小团体,佛法里面讲四个人叫一众,就是团体,佛法讲四个人。四个人相处在一家,现在小家庭很多,夫妻两个、两个小孩,就要学什么?学六和敬。养成这个习惯,在任何场合当中,与一切人都能够和睦相处,这个重要。与大众格格不入、与同学格格不入,那就更错了。如何能够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都能够和睦相处,这叫佛法。佛法里面没有冲突,佛法里面没有界限,为什么?破除边见,边见是界限,没有界限,它是圆融的,它是无碍的。 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一0八)  (共一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505-0001
你想拥有健康和幸运的人生吗?陈大惠与一个转变心态的故事!只需要掌握其中的关键,便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点击了解……
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讲的非常好。阿弥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对家庭尽责是成就的前提 (以志先生讲述)家庭问题非常非常重要,我们那天提到了,一个伟人、一个大人物可以率领千军万马、可以治国安邦、经邦济世,这是了不起的,但是家庭这几口人他不一定领导好,也不一定家庭就幸福,这说明家庭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同时也非常简单,说它简单,傻子也可以结婚,也可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但是家庭质量可有关系。 一个大人物,他可以治国安邦、率领千军万马,但是家庭几口人不一定听他的、不一定叫得响,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家庭问题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这家庭问题如果不解决了,你想成神哪、又想成佛呀,这个事不大可能。 除了你乘愿再来的,这些高僧大德,你像玄奘那样、鉴真那样,或者六祖那样,人家生来就是乘愿再来,就不欠伦常这些债。所谓伦常债是什么呢?就是家庭你得尽到你家庭所应尽的责任,当儿子的必须尽孝,当丈夫的就尽丈夫责任。那些个乘愿再来的人物,他不欠这些个因果账码,所以他很小出家,他也可以成佛,因为他就像不欠饥荒似的、不欠债(“饥荒”就是债务),所以人家可以轻松地去修行。 我们一般的凡人,这是不可能的,你想把家庭抛弃,就想我个人利利索索地出家我就成佛,这个事不太容易,因为什么呢?因为好多伦常债码、宿世欠的这些个伦常债,你今生必须要很好地还,你不还也不行,因果不答应你。 ——《王善人性命哲学浅述》
佛法是教育,宗教狂热不是学佛 (净空法师讲述)问:在国内有许多人听了老法师讲经,不顾家人的看法与实际生活环境,离开家庭,辞去工作,到念佛堂念佛,或者变卖家产以布施;过了一段时间,实在生活过不去了,又回到家中。使不学佛的亲人朋友都产生很大的反感,也让国家社会对学佛产生误会,觉得这是盲目的狂热,非常危险。请老法师开示。 答:这个我也听说,很多年前我就听说有这个现象。曾经还有一个人打电话告诉我,我不认识他,他说他听了经之后,把工作也辞掉了,大概家产恐怕没有变卖,但是也是生活非常艰难。大概是一年多之后,他说没有办法,生活过不下去了,打电话问我怎么办?你干的这个事情,我没有教你,你自己负责任,我没有教你这么做法,这是决定错误的。布施要如理如法,你这个道理不懂,方法也不知道,你怎么能收到效果?没这个道理。 布施一定要随缘随分,随自己力量,不能超过。有些人到佛门里面来布施,有一年我在台湾,我们华藏图书馆的馆长,确实她很有智慧,有个人过年拿了五十万来供养,馆长就问他,你的钱从哪里来的?你是不是很有钱?他说不是,那钱从哪里来的?他说借高利贷来的。馆长马上叫他拿回去,一分钱不收他的,你这个不如法,为什么?你增加自己的负担、痛苦,给你自己带来压力,佛决不会这样教人的。佛教人离苦得乐,你学佛的时候是得苦离乐,那就错了。学佛的人一定很快乐的,哪有学佛学得愈来愈辛苦,那我早就不干了,是不是?哪有这种道理! 我感谢老师,这我常常挂在口边,你们也常常听到的,为什么?老师跟我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一点不假。我这五十四年亲身的体验,愈学愈快乐。布施供养随缘,一定要把自己的经济生活、家庭经济生活没有问题,有多余的这才可以布施,不是叫你变卖家产,什么都不要。你去查查《大藏经》,哪有这条?没有这条。所以佛对于一切众生,合情、合理、合法,绝对不会加重大家的负担,不会给大家有压力。 我们道场,这是老师一生做了榜样给我们看的。台中莲社是李老师建立的,慈光图书馆、孤儿院、育幼院,最后还有菩提医院,这是他老人家建立的,原则是不化缘,不问人要钱。讲经的道场,如果说听众来的时候,你跟人家化缘,人家下次不敢来了,那个地方去都是要钱的,人家还敢来吗?你把人听经的机缘打断了,决定不许可。钱从哪里来?是大家自动送来的。送来的时候多问,小数字没有问题,大数字一定要问钱从哪里来的?来的不如法,不可以接受。你捐这个钱,你家里人晓不晓得?家里人不晓得,有不同意的,你数字很大的话,家人不高兴,不能接受,都退回。一定叫大家在一起学佛快快乐乐的,不能有丝毫压力,这才是佛的道场。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那个僧团也不小,经上你们大家都念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很大的一个僧团。生活,每天都出去托钵,而且托钵只可以托七家;七家都没有了,你就回去,不要再托了,再托人家说这个和尚贪心,怎么跑这么多人家?托不到,回去;有托得多的,回去分给你吃。所以托钵时候,不是托了马上就吃,不是,托了之后回去再一起吃饭。所以佛的制度好,绝对不要人家一分钱。那个时候的供养就是饮食,这一餐饭,一餐饭还不是一家托的,好几家才托满一钵饭。另外衣服接受供养,卧具,生病的时候医药,叫四事供养;除这四个之外,一概不接受,叫清净比丘。 出了家,人家好心,居士也好心,遇到大财主,买了房子来供养你,给你建道场,那是什么?送你回家去。你本来出家了,现在又给个家给你,错了,这不可以接受。我们希望道场都是如法的。 我们到香港讲经,过去都是租街坊福利会,每个月来讲五天,借那个地方。以后有同修发心买下这个场所,一个人买的。我来看看,可以。又没有多久下面九楼也要卖,所以另外一个居士也是一个人买的,买了什么?借给我们用,他收租金,一年一块钱。我们不用了,还给他;我们要用,那就永远租下去,一年一块钱。以后没有多久十楼又卖出来,那正好九楼,十楼,十一楼,都是一个人发心,我们也没有去找他,自己来发心提供。所以有这么大,够了,不要再搞了,再搞麻烦就来了。道场小,开销小,容易维持,绝对不给同修们增加一点负担、增加一点麻烦,这才叫如理如法。 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尤其现在我们是用远程教学的方法,你在家里可以学,你不必到道场来。从网路上,我们每天讲经,同时上网都可以看得到。我们的卫星跟网路连线,所以你家里没有接收的天线,你用网路可以看到我们的卫星,非常方便。电脑跟你家里电视机一接,全家人都可以看,很方便。现在科学技术很进步,很好用。所以这些一定要多听经,多明了。 学佛不能迷信,学佛不可以搞宗教狂热,那就错了。 我们讲得很清楚,也讲得很多,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最明显的,宗教里头一定是有一个神,佛教没有。佛教我们供养的是佛,佛是我们的老师,你看我们都称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创教的、根本的老师。菩萨是佛的学生,我们今天也跟佛学,菩萨跟我们的关系,菩萨是学长,他学在前,我们学在后,我们都是同学,同一个老师。所以我们跟菩萨的关系是学长学弟的关系,是这个关系,要搞清楚。可不能把佛菩萨都当作神明看待,那就错了,完全错了。 ——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一)/档名:21-292-0001
刘素云老师:辞掉工作,放弃学业,回家一心修行,好不好?现在说说第五个问题,第五个问题是:辞掉工作,放弃学业,回家一心修行,好不好?我这个还是一句话,笼统地说,四个字——我不赞成。详细点儿说,就是说我不赞成,我不鼓励这种做法。我这几年,凡是有人问到我这个问题,我都是这个答案。因为什么?咱们再详细说说,我为什么不提倡这种方法。因为也有特殊情况,那是例外的。我说的是普遍情况,普遍情况,我不赞成,我不鼓励。前几年曾经刮过一股风,就是工作辞掉了,学业也荒废了,不念了,回家修行去了。有一家三口,我记得,爸爸、妈妈和女儿三个人,都回家修行去了。可能开头还行,可能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以,吃穿不用愁,但是修个一年两年三年,撑不下去了,觉得太寂寞了,太枯燥了。是不是?咱们一想,回家读经念佛,读经念佛,如果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他受不了。这个我能理解。他心定不下来,他心里想的还是那些世间的琐事呢,你让他读经,让他念佛,他也只是表面上去读,表面上去念而已。这是一种经济条件好的。还有一种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也用这种方法,没吃没喝了,生活没生活费了,就开始说了,这佛也不灵啊。“你说我们都回家修行了,这吃喝都没有了,生活都维持不下去了。”谤佛不的?谤佛谤法谤僧。你说这何苦的?那意思就是老法师你得给我解决这个问题呀,是不是?老法师让你这么修了吗?不是老法师说的呀。要我说,老法师受到的冤屈太多了,谁把事做错了都是师父的,做对都是自己的,太不公平了!这个怨声载道就来了,你说他怨声载道,他就造业,佛法僧三宝他全谤了,你说将来他上哪个地方去?有这么几种情况,你可以考虑选这条路。第一个就是你下定决心,我就是老实念佛求往生了,别的事我统统放下了。这个定力得多么大能做到?不管是一年也好,两年也好,三年也好,我就一坚持到底,我就是一心念佛求往生。这个你可以选这条道,你工作辞了,你学也不上了,你回家去念佛。至于你什么时候能往生,那得看你的因缘。谁也不敢给你打保票。这是一种。第二个就是一定要有一点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你生活费都没有,你维持不下去生活,你怎么读经、怎么念佛?咱们要考虑现实一点,不要心血来潮,就做这样的决定。你想,民以食为天,你一天不吃饭行吗?是不是?这是第二个。第三个,要有利于家庭和谐。如果对家庭和谐没有利,不要选择这条路子。另外,顺便说一下,不要家长给孩子们安排,我就给你设计这条路,你必须得这么走。不行!因为孩子们他现在小,你咋说他咋听。等他大了——逐渐逐渐长大了,他有他的理念了,他有他的想法了,你左右不了他。你给他设计这条路,他未必能走。所以到时候大人也烦恼,孩子也烦恼。有的同修说,几岁的孩子就要送到哪哪去,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反正凡是找到我的,我一律驳回。你当妈的干啥的?你有没有责任心?你把你几岁的孩子一送走,你这面清净了,你不自私吗?将来你怎么面对孩子?孩子长大了问你:我几岁到几岁,你把我送到什么地方去了,你干啥去了?你无颜面对,是不是?另外,你作为母亲,有的母亲说,那我带着孩子修。我真没客气,电话里我说:你有那德行吗?是不是?你自己有没有那德行?我说你要有那个德行,你孩子给你,你带吧。你带着修,你能修成,你孩子也修成。我说你要没有那个德行,你痛快放弃这个想法。你把孩子带着,你今天蹓跶蹓跶市场,明天上那看看的,游山玩水,去上这个道场,跑跑那个道场。我说你坑你自己可以,你别把孩子坑了。完了她问我,那老师你说,那我孩子八岁…电话里跟我说,这孩子八岁,说孩子说了,不愿意上学校念书,上学校念书受污染。当时我就回她一句,这话是孩子说的,是你说的?你给我说明白。八岁的孩子就能说出这话,怕污染?我说那也是接受你的灌输,他才能说出这个话。她说老师你说咋办?送孩子去正规学校上学。孩子不可能脱离他这个圈啊,他这个人群啊,是不是?你整得他孤单单的,你领着他天天读经念佛的,我说这个路不行。我不反对孩子们修行。你的言行举止,你是老师,实际孩子看着你,他就在学你。你说啥叫修行?我说你一天打公公骂婆婆的,你那孩子跟你学的是啥?我说你别把孩子坑了。所以那个佛友真叫我给嘿呼住了,后来说,老师我听你话,再开学我送孩子去上学。你想,你要不送孩子去上学,就她领着东游西逛的,几年过去以后,孩子大了,一切都荒废了,那不坑人吗?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吧,一定要如理如法。不能凭自己的心,我想怎么地,心血一热,我就要干这个事。干错了,没有挽回的机会了。现在这个例子已经不少了,看看你周围,有的甚至两三岁孩子就想送出去了,送出去接受传统教育去了。你说这个两三岁的孩子,你送到一个地方,那他还需要照顾呢,你就把他舍出去了,我不知道这个母亲是怎么想的。所以我就非常干脆地告诉大家,我不赞成这种做法。这是第五个问题,好像这个问题我应该说明白了,不赞成,不鼓励。你们要量力而行,不要做了以后,因为时间过去以后,它不会倒转的。过了几年,你又后悔了,没有挽回的余地了。这是第五个问题。——摘自刘素云老师《般若清莲之一》01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第三方登录:净空法师:所有一切现象是自心现的
山西人事考试网
您当前的位置: >
所有一切现象是自心现的
  我们心要觉,念念觉,觉就是明了,明了就是不被外境所染。不会把外面境界放在心上,这叫觉,还要把外境放在心上就迷了。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一如。心不可得,真心没有形相,没有物质形相,没有念头,没有心理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统统没有,不可得。真心不生不灭,在哪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任何一法不离自性,自性就是自心,就是真心,离了真心,哪有一法可得?为什么?一切法是心现的,它的体就是自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真心现一切相。
  惠能大师《坛经》上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要记住,所有一切现象是自心现的。自心可以现,不要被它骗了,怎么是骗?你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被它骗了。所以,六根对六尘境界,这真修行,怎么修?修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如如不动。见色如是,闻声亦如是,嗅香如是,舌尝味亦如是,乃至于意知法都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自性的性德,就是智慧照注,智慧在观照,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
  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迷了,就把自性变成阿赖耶,六道里面的众生,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无一不如是。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什么心?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在六道里面,这叫凡夫;在四圣法界里面,叫菩萨,权教菩萨,没有明心见性,他用阿赖耶用得正,断恶修善,用得正。六道轮回里面的众生用错了,用得邪、偏,不是中正,是偏邪,用阿赖耶。行善,断恶修善,来生三善道受报,造作恶业,来生三恶道受报,如是而已,这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头冤冤相报,好苦,好可怜!
  文章恭录―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1集
净土宗学佛答疑平台
欢迎诸位仁者关注微信公众账号:waamtf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相关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 本网转载的文章在于传递信息,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需删除请及时联系。
(三) 招聘单位无权收取任何费用,请求职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警惕虚假招聘,避免上当受骗。净空法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水平」如何? - 知乎770被浏览285637分享邀请回答81327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56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2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执着的名人事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