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说去,还是佛教禅宗和佛教的区别好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禅宗其它009 论开悟 内容详尽,但请以实际操作为准,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禅宗其它009 论开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佛性是心识清净的“功能”,阿赖耶识是心识染污的功能;断掉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之后的心识功能就是佛性,也叫如来藏智&br&&br&比如说我们现在是凡夫,凡夫所有的心识就是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是一个功能(而不是灵魂、本体),什么功能呢?染污的功能,什么叫染污的功能?就是能够产生烦恼,造作善恶业力的功能&br&&br&等我们不断修行,断掉了人我执和法我执(烦恼障和所知障)后剩下的那个清净的“功能”就是佛性&br&&br&什么是清静的功能呢?就是毫无烦恼的、认识一切事物本质的、非作意的、不落于任何缘起的伟大功能&br&&br&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佛性并不是一个“本体”,而是一个“功能”‘不要把佛性理解为万物的本源、本体;那样就变成有我论了&br&&br&谢邀
佛性是心识清净的“功能”,阿赖耶识是心识染污的功能;断掉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之后的心识功能就是佛性,也叫如来藏智 比如说我们现在是凡夫,凡夫所有的心识就是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是一个功能(而不是灵魂、本体),什么功能呢?染污的功能,什么叫染污…
&br&今天再看题目,发现这题目原来是一个经典话头啊!我说怎么想起这回事。冒失了!许哲善知识。对佛法修者,我这回答不好,感觉这样相当于“糟蹋浪费”了一个话头。以前的禅宗大和尚果然不是“吃素”的!&br&========&br&佛陀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就看你们能不能明白了!&br&&br&&br&&b&一群修行者向佛陀提出了这个问题,佛陀考虑到发问者的理解能力,于是不给予回答,保持沉默。当佛陀的弟子阿奴拉达(Anuradha,古译:阿那律)向佛陀汇报了弟子们的不满。并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佛陀知道阿奴拉达有能力理解这个问题,于是回答道: &br&&br&&br&「阿奴拉达啊!你认为色蕴(实体)是永恒或是无常的呢?」 &br&「是无常的。世尊!」 &br&&br&&br&「无常是痛苦还是快乐?」 &br&「是痛苦。世尊!」 &br&&br&&br&「当面对无常的痛苦和不永恒的东西,把它当作是『我』,我的灵魂或永恒的实体,这种观念恰当吗?」 &br&「不恰当。世尊!」 &br&&br&「受蕴(感受)是常还是无常?」 &br&「是无常。世尊!」 &br&&br&&br&「无常是痛苦还是快乐?」 &br&「是痛苦。世尊!」 &br&&br&&br&「把无常、痛苦和肯定会消亡的东西,当作是『我』或『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灵魂。这种观念正确吗?」 &br&「不正确。世尊!」 &br&&br&&br&「想蕴、行蕴、识蕴是常还是无常?」 &br&「是无常。世尊!」 &br&「无常是痛苦还是快乐?」 &br&「是痛苦。世尊!」 &br&&br&&br&「把无常、痛苦和肯定会消亡的东西,当作是『我』或『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灵魂。这种观念正确吗?」 &br&「不正确。世尊!」 &br&&br&&br&「所以凡是与自我、他人、聪明、愚蠢、高尚、低贱、远、近等,有关的色、受、想、行、识,都应该以正确的知识理解为:『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这也不是我的灵魂。』要这样的理解,一位高尚而有学识的弟子,才能从色、受、想、行、识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完全的控制自己的心念和情欲,自由的摆布它。」「解除了情欲后,观想于自身:『我是解脱者。』他将会觉悟到:『不生就不会死,我已通过修行做好一切准备,我不再受生的业报了。』」 &br&&br&「阿奴拉达啊!你认为色是如来吗?」 &br&「不是的。世尊!」 &br&&br&&br&「依你所见,你认为色存在于如来之内吗?」 &br&「不!世尊!」 &br&&br&&br&「你看见如来离开色吗?」 &br&「不!世尊!」 &br&&br&&br&「你看见如来在受、想、行、识中吗?」 &br&「不!世尊!」 &br&&br&&br&「阿奴拉达啊!你以为如来中没有色、受、想、行、识吗?」 &br&「不!世尊!」 &br&&br&&br&「阿奴拉达啊!现在你自己想想看,既然如来不能脱离色、受、想、行、识而存在。你还能对尊贵的如来有什么进一步的要求呢?你还会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吗?」「如来死后存在?」「如来死后不存在?」「如来生前存在而死后不存在?」「如来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 &br&「不会了。世尊!」 &br&&br&&br&「很好!很好!阿奴拉达啊!以前和现在我都同样的说过:『唯有苦谛和苦灭,才是真理。』」《相应部.阿奴拉达所问经》 &/b&&br&&br&加粗部分是复制过来的,不是原创!再说如果是原创也不叫佛经了,多说是翻译。我也是前两天偶然在某个佛教论坛看到“达摩难陀长老编著的《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中的这部分,因为这段佛经太难理解所以有些印象。看到问题就想到了这些内容。&br&随便奉劝各位一句:这段话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容易理解。我懒得打字了。感恩合十!
今天再看题目,发现这题目原来是一个经典话头啊!我说怎么想起这回事。冒失了!许哲善知识。对佛法修者,我这回答不好,感觉这样相当于“糟蹋浪费”了一个话头。以前的禅宗大和尚果然不是“吃素”的! ======== 佛陀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就看你们能…
很久没回答问题了。但这个问题问的太好。目前还没有太贴切的回答。所以又忍不住了。&br&&br&佛教三宝,佛法僧。其中法宝又分了四个次第:教、理、行、果。分别是指能诠的言教、所诠的义理、能成的修行、所成的证果。由于依教而诠理,依理而起行,依行而证果。这是佛法的整体方法论。&br&&br&我没资格细说佛教。还是拿世间法来做比喻好了。比如书法这件事。&br&一个老师给你真草隶篆是什么,有什么区别。谁的贴好。谁的贴差。这些是教。&br&老师说书法的基本规则是中锋行笔。左窄右宽,上紧下松。等,这些是理。&br&老师告诉你怎么执笔,怎么临帖,怎么背书。这些是行。&br&老师告诉你按照蓦,临,背,书。的方法练下去,什么时间能练成。练成的标准是什么。效果是怎样。这是果。&br&&br&这四步少了哪个都不行。然而很多学字者很喜欢在教理上去用功。于是学会了一身吐槽功夫。评论起来头头是道。你让他写副字,他就抓瞎了。这就是没有实修的结果。&br&&br&证不了果,一切都是白扯!&br&证不了果,一切都是白扯!&br&证不了果,一切都是白扯!&br&&br&回到佛教上来,我们读任何一部佛经都要尽量去识别教理行果。才能更好的分别去信解行证。这才是学佛。否则就是佛学。&br&你说你看了半天经,经书读了几百遍,却不知道其行门是什么,那基本就是瞎耽误功夫。&br&&br&为了进一步说明实修的方法。我拿一部人尽皆知的心经来说。这部经重在说理,几乎看不到行门。&br&请各位思考一下心经的行门是什么?&br&是不是诸位压根没想过这个问题?&br&没有行门,那这个经就是画饼充饥了。&br&&br&但其实是有的,不过就一句。也就是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一部经就是在讲六波罗蜜行里的般若。那么你知道这个行门就自然要问自己,般若行是什么?怎么做?&br&这部经没有细说。你就要去其他经里找。找到这个般若后,你会发现要行般若,需要其他五个行门的基础。于是你又要研究其他行门。&br&逐渐你才知道佛法是何等的宏大深远。最后你会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基础做起,比如持戒,比如布施,等等无法细数。&br&这就是实修。&br&如果只读经文,或只持经咒,那就南辕北辙了。&br&&br&所以初学佛不建议看心经,金刚经这种太高级的专注教理的经文。而应选择注重行证的经文。比如地藏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造像度量经。无量寿经。童蒙止观。药师经。楞严经。般舟三昧经等&br&这些经典都是有明确修行方法的。要仔细分辨,尽力去做。
很久没回答问题了。但这个问题问的太好。目前还没有太贴切的回答。所以又忍不住了。 佛教三宝,佛法僧。其中法宝又分了四个次第:教、理、行、果。分别是指能诠的言教、所诠的义理、能成的修行、所成的证果。由于依教而诠理,依理而起行,依行而证果。这是佛…
谢&a data-hash=&485ec0fb0eef14d153c2& href=&///people/485ec0fb0eef14d153c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庆麟& data-tip=&p$b$485ec0fb0eef14d153c2& data-hovercard=&p$b$485ec0fb0eef14d153c2&&@庆麟&/a&邀。&br&&br&物有本末,事有始终。&u&修行之初不应把精力浪费在如何做到无我之上,而是应该把精力用在如何明心见性上面。&/u&&br&&br&&br&这是非常关键的逻辑递进关系。一个人没有获得自性本来清净的力量加持,所有的功夫都是在识心妄想的迷宫中打转,进进退退必无可能达成“无我”的解脱。&br&&br&所以五祖在六祖惠能开悟后才有感而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br&&br&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br&对自我形相的执着&br&对他人形相的执着&br&对一切众生形相的执着&br&对寿命相续形相的执着&br&&br&&br&&b&摘一段以往的对话录(不是针对题主说的):&/b&&br&&br&&br&因地不真,果遭迂曲。&br&即使是大多数初悟本心的人,依然会被世俗凡情所纠葛缠绕,这就是生活。只是明白了之后,便不会抗拒,而是坦然接受人生种种如意与不如意之事,并令心不染着。&br&你区区一凡夫俗子,又如何能以贤圣的作为要求或标榜自己呢?把修行和生活对立起来,左顾右盼进进退退,自己识心玩弄自己,又怎么可能会有进步?&br&我们修行,至关重要的,并不是让自己活得高尚,让自己没有七情六欲,或成为大师广收门徒,都不是。&br&至关重要的是什么?必然是开悟自心,获得正见。除此以外任何作为,都是得失,也不离成败,终归无个着落处。&br&如果明白自己修行是为了什么——明心见性。那就可以坦然接受生活,而不是抗拒。同时为达此目的而不遗余力。
谢邀。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修行之初不应把精力浪费在如何做到无我之上,而是应该把精力用在如何明心见性上面。 这是非常关键的逻辑递进关系。一个人没有获得自性本来清净的力量加持,所有的功夫都是在识心妄想的迷宫中打转,进进退退必无可能达成“…
佛陀在四十五年间的教学,很成功。不仅已经让无数的人类与天人从轮回中解脱,且留下了体系完整逻辑缜密的言教,以指导后世的更多人达成「终止轮回」这一目的。&br&&br&应当区分事实和评价。「佛陀亲自带领的僧团中的精英长老们成就的阿拉汉道被人称为小乘」,这是「大众部」对于当时「根本上座部」的评价看法,而该评价并不符合事实。这个评价中包含贬义,即以「小」来贬低其成就,而以「大」来标榜自身所倡导的新理路,本质是一种营销手段。&br&&br&佛陀入灭后一百年左右,原本是统一整体的「原始僧团」因戒律分歧为导火索而发生了分裂。分裂为两大阵营,或可称为「根本上座部」和「大众部」。原始僧团时期,僧团奉行的言教经典,乃是在佛陀入灭后三个月,由当时的僧团所结集的藏经(如今称为巴利语藏经),且代代相传。而分裂出两大阵营后,大众部开始以梵语撰写自己的经典,且创导「摩诃衍那」(Mahayana,大乘)之道,并认为「根本上座部」中的「说一切有部」乃是「小乘」。不论「大乘」还是「小乘」之说,都是大众部自行定义的,乃一家观点。&br&&br&后来,这两大阵营的二十几个部派也逐步演化,最终:根本上座部传承至今,则成为了上座部,奉行巴利语三藏;而大众部则逐步发展为如今的汉传和藏传,奉行梵语典籍。&br&&br&在尚未分裂的原始僧团时期,僧团奉行佛陀的言教。佛陀的言教以「苦与苦的止息」为惟一的主题。而达到的最高成就,被称为「阿拉汉」。阿拉汉,就是断尽了烦恼,不会再有下一世的圣者。有三种阿拉汉,分别是佛陀(正自觉佛,正确地自行觉悟四圣谛的人,可全方位阐释证悟四圣谛的方法)、独觉佛(自行觉悟四圣谛的人,但只能在有限的角度阐释真理)以及佛陀的阿拉汉弟子们。&br&&br&佛陀的言教,其核心目的在于指引世人亲自体证到涅槃,即物质和精神的熄灭。由于佛陀观察到,生命是「物质和精神的相续流」,这一世生命的寿尽并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会有下一世的「物质和精神的相续流」继续延续。这种相续流就构成了不断出生、老去、死亡然后再出生、老去、死亡的「生死轮回」。为了砍断这种在客观实存层面一直在发生着的轮回,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先自己亲自验证到了斩断轮回的可行性,而当他成功后,成为了佛陀,而佛陀所分享给世人的「砍断轮回的方法」即是佛陀的言教,或称佛法。除此之外,再无其它。&br&&br&由于僧团的分裂,大众部另立经典,诸多来路不明的梵语经卷不断涌现。佛陀的言教也受到了这些后造经卷的冲击。以至于到今日,造成了人们的迷惑。当然,在缅甸这样的上座部佛教国家,则不太有这类困惑。缅甸国自古以来都传承上座部传统,摩诃衍那的思想在缅甸不太为人所知,所以也就不会有北传佛教国家的困惑。&br&&br&倘若背离了「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的修行前提,则不论如何包装其理论,都并不是「苦与苦的止息」,既非佛陀的言教。&br&&br&延展阅读:&br&&ul&&li&【日】平川彰&a href=&///?target=https%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印度佛教史》&i class=&icon-external&&&/i&&/a&,贵州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八月&br&&/li&&li&【英】Anthony Kennedy Warder&a href=&///?target=https%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印度佛教史》&i class=&icon-external&&&/i&&/a&,贵州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十二月&/li&&/ul&
佛陀在四十五年间的教学,很成功。不仅已经让无数的人类与天人从轮回中解脱,且留下了体系完整逻辑缜密的言教,以指导后世的更多人达成「终止轮回」这一目的。 应当区分事实和评价。「佛陀亲自带领的僧团中的精英长老们成就的阿拉汉道被人称为小乘」,这是…
明心见性是真正智慧的起点,是起点,人还是需要在事上磨的!智慧不是通过你的努力达成的,是道本身具有的圆融智慧,通过你这个因为修行而变得好用的工具更加流畅地表达出来了。&br&&br&先要练习观照,做到对自己的念头起落念念觉照。以及佛家的戒定慧也有助于你觉照得更深刻。&br&&br&修觉的意义在于,让自己过去所有的成见剥落,从思想世界回到这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并且提高对自己身心细微变化的觉察能力~&br&&br&这一点做久了之后某天你就能顿悟到在自己对境生心应随万物的背后有一个如如不动的知者、觉者、应者。你的“我”不是我,而是它的表达,我们可以强名之曰“性”,或者“道”、梵、意志、绝对精神,der Wille zu Macht、存在等等等……其实都是一个意思&br&&br&关键不是道理上知道,而是真真切切地了解到它。&br&&br&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与它合一,可以说是“梵我同一”,这其实才是修行的起点。&br&&br&怎么做?不能说是“做”,而是一个调整。原先你从无觉知到觉知是一个从自动档调到手动挡的过程,现在你了解到了那个你之所由的更高更大的存在,就是把手动档交出来,不做司机了,交给它控制。既然是这样,你就不能筹措内心,不能有目标,但是这种“无为法”怎么通过有为做到呢?&br&&br&洗澡的时候鼻子进水了,你是怎么做的?你是先了解到鼻子进水这个事实,然后经过脑子思考加工,想出了一个应对策略,然后决定鼻子出气把水弄出来吗?&br&不不不,你什么都没想直接就把水喷出来了。&br&&br&这就是道和无为,它不是一种什么都没有的空,也不是一种概念抽象,它是一种包含一切可能性的活泼泼的元力。&br&&br&无为法可以通过自己变身“道”给自己提一个问题来引导:“既然你已经有答案了,还问我做甚?”&br&对任何境,你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已经有答案了,你追求的是不是你脑子里认为的“空”、“善”、“定”等等状态?是不是你自己在筹措?&br&&br&发现这个之后就把自己交给那个“道”吧,让“道”去对境生心,它的特征就是活在当下,就是即刻映照万物,对它来说这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br&&br&它就是智慧,就是善,就是本体,就是涅槃,就是大我,就是一切万有。你与它合一时,你会有感觉的,儿时的那种清明又回来了,突然对艺术有了分明的鉴赏力,对很多事情生了智慧,人际关系变得圆融,身体变好了……这不是你通过努力达成的,是道本身具有的圆融智慧,通过你这个因为修行而变得好用的工具更加流畅地表达出来了。&br&&br&(好吧真这么神吗?要解释的好多……举个人际关系的粒子,你为什么无法幽默随和总是一身刺感到孤独总是自卑?为什么你谈个恋爱天天吵架人家杜拉斯却能写出一本旷世奇书《情人》,还能让人家更爱她历经沧桑的容颜?去心理咨询,师傅会让你表达,用认知行为疗法让你分析自己的观念,最终你会发现是自己的观念自己的解释把自己陷在某个牢笼里了……其实关键在于,你的理性压抑了你的“本性”,就是压抑了王阳明见的那个“性”,你是支离破碎的,你不是你,你是一堆奇怪不良教育的产物。)&br&&br&(我这里还是说得太浅了,要真的去修觉察才能够了解到那个细微的变化,但是这是个最根本的变化。)&br&&br&戒定慧有助于我们回到它。&br&&br&无为是通过有为接近的,但是那个无为是最危险的最根本的一跃。(这个事的精神内核可以参照基督教耶稣的救赎,其实是一个逻辑!!消解小我,通过我的死,通过信靠上帝,通过圣灵在自己这里做功来得到救赎。)&br&&br&不知道讲清楚了没……它真的是一个很简单很自然的事,但是要讲清楚需要解释的地方太多了,实在太多!!&br&&br&而且很多是没有体验就无法懂的( o?? _ o?? ) 希望能帮到你
明心见性是真正智慧的起点,是起点,人还是需要在事上磨的!智慧不是通过你的努力达成的,是道本身具有的圆融智慧,通过你这个因为修行而变得好用的工具更加流畅地表达出来了。 先要练习观照,做到对自己的念头起落念念觉照。以及佛家的戒定慧也有助于你觉…
想吃饱饭,是欲望。但是,已经吃饱了,是一种状态。
&br&&br& 出三界,欲为先。一开始追求圆满时,肯定是非圆满的状态。
&br&&br& 不要以自己未圆满的状态去猜测圆满的状态。耕耘和收获,是两种不同的农活。
&br&&br& 应邀回答,不知我是否说清楚了。
想吃饱饭,是欲望。但是,已经吃饱了,是一种状态。 出三界,欲为先。一开始追求圆满时,肯定是非圆满的状态。 不要以自己未圆满的状态去猜测圆满的状态。耕耘和收获,是两种不同的农活。 应邀回答,不知我是否说清楚了。
&p&普通人执色,你现在这个状态就是执空,不论空色还都是两边,想破就是要理解,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色本无二无别。生活与修行就是空与色。学会生活你的修行才能更上一层楼。&/p&&br&………………………………………&br&我说的已经很直白了,但还有人看不懂,所以我在略微补充下,愿有缘人悟道。&br&&br&出世入世本是一法,肉身法身也同为一体。修行是天地人相应同步的。法身在突破宇宙行的是佛道,肉身在地球上生活工作行的说是人道其实也是佛道。要是看不明白这一点你用负面的情绪工作生活,你的修行就不可能有成就。但初学一般还处在入是入出是出的阶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还在空色的两端。思想要突破就是要去悟出世入世其实是一法啊,也就是常说的色空本是一体。修行与生活之间不存在矛盾,把两者融合了你行的就是中道。佛法是贯穿所有宇宙空间的,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人道。所以想要佛道圆满,人道必须圆满。&br&&br&至于评论中有人问:那佛祖怎么在放弃了娇妻和王位后才觉悟呢?以下略答几句:一,佛祖和我们的身份地位不同,他的父王正是怕他出家才给他安排成婚的,所以在他的那种环境压力下,不抛弃王位和妻子是无法修行的,所以佛祖当初抛弃一切其实只是一种无奈之举。二,抛下一切不等于就能悟道,佛祖最初修行时,走的也是弯路,在深山里苦修六年饿的骨瘦如柴却也没有证道,原因是他执空了。最后为何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证道呢?是因为他行了中道。所以佛祖的证道跟他抛妻弃位没有直接关系,是佛对宇宙和人生的全新领悟---中道!使他觉悟成佛的。三,佛的一生其实只是一种示现,让后人通过他的故事明白,空色皆苦海,中道即彼岸。
普通人执色,你现在这个状态就是执空,不论空色还都是两边,想破就是要理解,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色本无二无别。生活与修行就是空与色。学会生活你的修行才能更上一层楼。 ……………………………………… 我说的已经很直白了,但还有人看不懂,所以我在…
蟹妖。&br&&br&作为一名上师,度化众生是他的责任,是他的天职,是他的使命,是融入他血液和灵魂的信仰。&br&不用去考虑你怎么去找到他。如果你可以找到你的上师,那说明你比他还厉害。用不着他来度化你。&br&相信相信的力量,他会来找你!&br&护法神不是吃干饭的,空行母不是徒有虚名的,本尊不是不闻不问的。&br&他们就像消防员,昼夜六时无有疲厌地在把众生从火宅里拉出来。&br&他们不会放弃每一个众生……&br&&br&上师不是复活节的蛋,藏在那里等你发现,&br&而是就在身边,从未、永不,离开我们。&br&&br&静下心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上师正在见你的路上&br&少琢磨一些怎么才能见到上师,&br&多思考一些见到上师的时候,自己这个样子能不能对得起他。&br&功课长进多少……&br&禅定增深多少……&br&智慧发起多少……&br&&br&你关注你离上师有多远,&br&上师更关注你离佛有多远,&br&做上师想要你做的事儿,满足上师所希求的愿,&br&这才是最好的修行,最好的报答,最好的供养……&br&&br&每一位上师,&br&他不希望你作佛弟子,&br&他希望你作佛……
蟹妖。 作为一名上师,度化众生是他的责任,是他的天职,是他的使命,是融入他血液和灵魂的信仰。 不用去考虑你怎么去找到他。如果你可以找到你的上师,那说明你比他还厉害。用不着他来度化你。 相信相信的力量,他会来找你! 护法神不是吃干饭的,空行母不…
如果你认为北传,或者说大乘佛法中关于宇宙万物的讨论是本体论的话,那么南传并没有否认,而是不予讨论,在南传的经典中有一个人曾经跟释迦牟尼佛讨论关于宇宙万物的问题,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你被人射了一只毒箭,那么你是要赶快拔出箭呢?还是要探讨箭的来源?追问他为什么射你呢?&br&在这一点上,释迦牟尼佛与庄子的说法一样: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br&在跨越了两千多年后,印度又出了一个圣人,叫克里希那穆提,曾经有人跟他说讨论类似的问题,他说,一个人为什么要去讨论宇宙的本源问题?你为什么会关注这样的问题?其实一个人之所以会关注宇宙的本源,不断地探讨社会百象,其实最重的一点是他无法面对自己,他在逃避内心的恐惧,他不能面对内心的空虚,所以他的心才会向外投射,不断地去了解自身之外的问题,这是心的游戏而已。(原文记不清了,意思不会错)&br&克里希那穆提只是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与释迦牟尼佛和庄子同样的意思。&br&所以如果你所谓的本体论如果是指宇宙的起源等等,南传不是否定它,而是告诉你不要浪费时间,你的生命非常有限,在有限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而不是认识宇宙,不要以为你认识了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就认识了自己,那不过是妆点自己的手段,让你的“自我”不再空虚,恐惧,甚至是维护“自我”存在的手段而已,不要被“自我”以这样的手段欺骗,因为“自我”终究是空性,是无我相的。关于这一点,释迦牟尼佛用了一个比喻,就是如果你被毒箭射中,在最后有限的生命中,你是应当选择拔箭疗伤?还是应当追问对方射杀你的原因?这两点,哪一点更为重要?&br&&br&如果你认为北传关于空相、空相不二等等与心性有关的讨论是本体论的话,南传也并没有否认,北传所讲的内容侧重于修行最终所证得的结果,以禅宗为代表,而南传则是侧重于修行的道路,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这样的结果。两个只是方向上的差别而已,殊途同归。&br&&br&讨论心性的问题,最可怕的问题就是修行人一听到空明不二,就以为自己明白了,古往今来有很多这样的人,有事没事就这也空,那也空,好象他证得了空性,但其实是断见;有事没事就这也梦幻光影,那也梦幻光影,好象他看破了红尘,好象他已经出离,其实是自我欺骗。现在这个时代,耍这样的嘴皮子的尤其多,没有实修实证,妄自尊大。&br&&br&南传,不玩这些花样,虽然依南传的方式修行会让人觉得前路漫漫,但如果脚踏实地的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法来修,自然很容易证得空明不二,证得之后才会知道,原来修行才刚刚开始,空明不二并不是成佛,不是象北传某些经典所说的那样花哨,修行是在生活中平实地脚踏实地地向前走,空明不二之类的仅仅是刚摸到佛法的大门,后面的路还是要努力依照《大念处经》来修行——路漫漫其修远兮。
如果你认为北传,或者说大乘佛法中关于宇宙万物的讨论是本体论的话,那么南传并没有否认,而是不予讨论,在南传的经典中有一个人曾经跟释迦牟尼佛讨论关于宇宙万物的问题,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你被人射了一只毒箭,那么你是要赶快拔出箭呢?还是要探讨箭的来…
我不是大师,拜菩萨二十多年、接触佛法近十年,愿意分享一些个人经验。&br&&br&我认为有心修学,明白教理最为重要。&br&当世说法之人多如牛毛,若自己不明白教理,只能如轻毛随风东西。&br&&br&如我过去,积福消业、念佛抄经、网站论坛、学派小组、义工放生,来来往往;其实只是这山看到那山热闹。&br&直至去年,开始虚心阅读唯识的经典,才真正明白遇事如何反求诸己,平常如何返照自心;&br&对自己修持的路径开始笃定。&br&&br&汉地佛教修学体系比较全面的有《大智度论》、《摩诃止观》、《宗镜录》、《瑜伽师地论》;&br&其中最重要的是唯识,玄奘法师把印度1800多年佛教的系统和精髓翻译成《瑜伽师地论》;藏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是由此演绎出。&br&&br&如果没时间读大部头,另有推荐:&br&一、《善生经》,在家居士生活指导;&br&二、圣严法师《学佛三书》,说明基础教理,理清一些流行社会误解;&br&三、《大乘百法明门论》,唯识基础,读后更容易理解自己和他人;&br&四、《金刚经》,般若经典,震旦大乘气象延绵不息。&br&&br&(为人正直、孝顺父母、处事通达、离恶向善,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基础,也是研习佛法基础,于此不赘述。)
我不是大师,拜菩萨二十多年、接触佛法近十年,愿意分享一些个人经验。 我认为有心修学,明白教理最为重要。 当世说法之人多如牛毛,若自己不明白教理,只能如轻毛随风东西。 如我过去,积福消业、念佛抄经、网站论坛、学派小组、义工放生,来来往往;其实…
破了再守,守了再破,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生也不是直线上升的,指望着受了戒就能终生不犯,除非受戒之后十分钟之内死亡,所以不破戒是不可能的,要求自己永远也不破戒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完美主义者的幻觉。&br&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破与不破,而在于能不能不断地提醒自己去守戒,当你不断地提醒自己守戒,甚至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管住自己,以戒律来做人做事,慢慢就会将戒律守住,而且你会看到自己人生的改变。&br&经济是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人生也是如此,修行更是如此。&br&把完美主义放下,允许自己不断地成长,不要做梦一次搞定,这是不可能的。&br&&br&有人觉得破戒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呵呵……但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严重到你把自己关到了完美主义的监狱里永远无法解脱,相对于解脱而言,戒,只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不要舍本逐末。
破了再守,守了再破,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生也不是直线上升的,指望着受了戒就能终生不犯,除非受戒之后十分钟之内死亡,所以不破戒是不可能的,要求自己永远也不破戒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完美主义者的幻觉。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破与不破,而在于能不能不…
记得去年某天傍晚,我慢悠悠走在路上,心中没有丁点思想,周围的景物映照在眼里,远近不定的音声回响在耳边,在这平常又宽坦的状态之中,整个人与世界似乎融化成一块,没有分别,又历历明了。&br&&br&忽然间我便明白了咒语的含义。&br&一念生起,心中充满了无畏正气,所向辟易。非常清晰的知道,任是何种妖魔鬼怪,此时心已无怯弱。&br&一念生起,心中充满了安乐平和,照物如己。非常清晰的知道,任何众生种类,本自一身中出。&br&&br&原来自己那颗没有思想又不碍思与想的灵觉妙心,才是一切咒语之源。就如这一双手,可握住工具无数。&br&所以至诚者,心本无诚,诚所以至;至愿者,心本无愿,随其愿乐,缘促则成。
记得去年某天傍晚,我慢悠悠走在路上,心中没有丁点思想,周围的景物映照在眼里,远近不定的音声回响在耳边,在这平常又宽坦的状态之中,整个人与世界似乎融化成一块,没有分别,又历历明了。 忽然间我便明白了咒语的含义。 一念生起,心中充满了无畏正气,…
关于十二因缘,无论南北传佛教的解释都没有太大差别,唯独对于“无明”,两个系统中存在着明显不同的释义。&br&藉此机会把南北传佛法修行观上的差异加以简单说明,因为是个人识心揣测,仅供参考。&br&&br&&b&南传佛法中的无明&/b&&br&&br&《巴利大藏经 相应部》:诸比丘!何为无明?诸比丘!无知于苦,无知于苦集,无知于苦灭,无知于趣苦灭之道,诸比丘!以此谓之无明。&br&&br&简单的说,&b&十二因缘中的无明就是“无知”,无知什么呢?不能如实了知于四圣谛,所以于生死轮转中不得解脱。&/b&&br&那么破掉无明即是对于四圣谛的如实证知,趋向于苦的灭尽,这称之为涅盘,即不受后有不再轮回。&br&《大般涅槃经》世尊如是语已,善逝复说偈曰:&br&不如实知四圣谛(众生因不能如实证知苦集灭道四圣谛)&br&故生死流转道长(所以生死无休地流转于六道轮回)&br&见彼圣道绝有因(听闻四圣谛如实证知不再贪爱执取)&br&苦根已断无再生 (后有之因已断除则不再于轮回中出生)&br&&br&集——这是集苦之因。&br&苦——这是苦因招致的苦果。&br&道——这是修道方法。&br&灭——这是苦灭不受后有的清净涅盘。&br&&br&南传修道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它遵循着既定的真理之道前行,即洞释世界一切精神与物质现象的存在,都具有三个特征:无常、苦、无我。&br&&br&表面上我们接触到的事物,包括我们认知中的概念,好像都是固定的、有一个确定的“我”存在着。&br&&br&&b&而南传的行者们通过深入的止观修行,如实观察到自己身体与心理的现象,都是刹那刹那生灭从无停息,这称之为无常。&/b&&br&&b&我们一直承受着无常生灭压迫之力,不管我们意识或没有意识到,根源都是苦的。&/b&&br&&b&因为没有固定不变的精神与物质现象的存在,一切都是无常流变的,这称之为无我。&/b&&br&&br&在内观状态中,如实证见无常、苦、无我三法印,就是入流初果。南传经典称之为:灭尽三结,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必定趣向正觉(阿罗汉、无生者)。&br&&br&&b&北传佛法中的无明&/b&&br&&br&&p&&b&《圆觉经》: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b&&/p&&br&&p&什么叫作无明呢?善男子,一切有灵有感的众生,从没有开始的开始以来便产生种种颠倒,犹如迷失居所的人四处更换居住的地方。妄想执着“地、水、火、风”因缘和合的物质为自己身体,眼耳鼻舌身意因为对境产生的识别烙印之影像为自己的“心”(自我意识)。就如同那眼睛生病的人,被血肿挤压反而看见空中莫名生出的花朵、以及夜晚面对月亮时却看到了月亮的重影,便以为那是第二个月亮。&/p&&br&&p&&b&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b&&/p&&br&&p&善男子,虚空之中本来没有花朵,只是因为眼睛生病的人,虚妄的执着这些花朵是真实的。又因为妄想执着的缘故,非但迷惑了虚空自性的本来清净,还因此迷惑那些花朵是真实存在着,并寻求它们从什么地方而来、要到哪里去。&/p&&p&正因如此,才有了虚妄的生死轮回,以及轮回中的种种现象,这个虚妄执着轮回与现象为实有的妄想心,就叫做无明。&/p&&br&&p&&b&注:&/b&1,空中华与第二月比喻“名色世界”,即一切精神与物质现象界。&/p&&p&2,虚空自性喻“本来清净之法身、圆觉妙心”。&/p&&p&3,此中所说无明是根本无明,相应于枝末无明。&/p&&br&&p&&b&南北传佛法中关于无明的比较&/b&&/p&&br&&p&以上讲得可能比较深,没有一定的佛法基础看得会比较艰难。简单的说来南传佛教认为:&/p&&br&&p&&b&1,我们所感受到的苦是实有的;&/b&&/p&&p&&b&2,于是追寻苦的起因,&/b&&b&是因为有“我”的渴爱执取的缘故;&/b&&/p&&p&&b&3,既然是因我的执取故有轮回,通过灭苦之道的修行,如实证见“无常、苦、无我”三法印;&/b&&/p&&p&&b&4,于是获得苦灭之果:&/b&&b&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b&&/p&&br&&p&&u&对于四圣谛的无知称为无明,如实证知四圣谛不再受后有称为无明尽。&/u&&/p&&br&&p&&b&北传佛法则不这般认为,虽然四圣谛是对客观现象的认识总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这是无根的。&/b&&/p&&p&&b&这个世界只是我们一念无明错认的幻化梦境而已——本来没有真实的生起,所以也没有真实的灭尽。&/b&&/p&&p&&b&总结认知于梦幻中世界的真理,并依此获得解脱——也仅仅是解脱于梦境中,没有如实醒来。&/b&&br&&/p&&br&&p&借用以前写的两段话:&/p&&p&北传佛法非因于无常名色之外、或依于涅槃而确立有另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自性本心”。&/p&&p&&u&而是一切无常名色,一切涅槃清净,其自性本然——从未生起,所以无从止息。&/u&&/p&&p&&u&苦没有生起,所以无从止息;&/u&&/p&&p&&u&集如幻化,于中聚散无主;&/u&&/p&&p&&u&灭者如空,非灭无生,因本无生故;&/u&&/p&&p&&u&道者勤修,辛苦累劫如水月空花。&/u&&/p&&br&&p&&b&我见不生不灭,非见不生不灭实存,也非见不生不灭实无。我实见不生不灭,如眼前睹色,耳中闻声,手触按键,身感冷暖,于中不见生起一切名色法,亦于中不见熄灭一切名色法。&/b&&/p&&p&&b&我实无见。唯吾眼无病故。&/b&&/p&&br&&br&&p&&b&关于问题&/b&&/p&&br&&p&回到问题,我个人的原则是,没有亲证的、如实知的,不妄说。如果修行人真的破掉了无明,无论南北传,都等同于解脱不再轮回,所以没有所谓的“中阴身”可言。&/p&&br&&p&而对于证得法身的菩萨来说,如果在今生契入法身,念念相续无有间断,那么生和死对于这样的圣者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就如同白天与梦中一般——他们的觉性无时不在,恒常不失。&/p&&br&&p&若因愿力之故,天上人间随意寄托,所向自由。&/p&&br&&br&注:北传佛法修行得体法味是怎样的境界呢?&br&&br&&b&《圆觉经》: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br&&/b&&p&&b&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b&&/p&&br&&br&&br&&p&&b&最后谢 &a data-hash=&1c48e34c107ef4b8e169c54d7545f75e& href=&///people/1c48e34c107ef4b8e169c54d7545f75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杨大懒人& data-hovercard=&p$b$1c48e34c107ef4b8e169c54d7545f75e&&@杨大懒人&/a&邀。&/b&&/p&
关于十二因缘,无论南北传佛教的解释都没有太大差别,唯独对于“无明”,两个系统中存在着明显不同的释义。 藉此机会把南北传佛法修行观上的差异加以简单说明,因为是个人识心揣测,仅供参考。 南传佛法中的无明 《巴利大藏经 相应部》:诸比丘!何为无明?诸…
修行成就者最主要的特征是其他的修行成就者都能够知道他已经成就了,但是没有成就的人却不能确定这个人到底成就了没有&br&&br&换句话说,这人成就没成就,你要先有些成就才好做判断
修行成就者最主要的特征是其他的修行成就者都能够知道他已经成就了,但是没有成就的人却不能确定这个人到底成就了没有 换句话说,这人成就没成就,你要先有些成就才好做判断
我来尝试着解释一下,不见得肯定是对的,我就这么一说,大家就那么一看,总之一点,我不教人学坏。说不上什么时候,大家的想法就“通”了。&br&&br&首先,我认同一句话:经文是翻译过来的咒语,咒语是未翻译的经文。&br&&br&其次,无论显密、佛道还是其他宗教,所有可以持诵的咒和经文句子都具有力量。佛教中各位菩萨的咒语和菩萨名都有发愿支持,就是称念菩萨名如何如何,称诵咒语如何如何。&br&&br&第三,咒语和经文具备音、形、意等全方位的含义。&b&需要注意的是,咒语不必拘泥于读音,按照你最了解,最喜欢,最愿意的读音即可,哪怕你口齿不清,甚至不会说话,都不会因此影响咒语的力量,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心”。&/b&&br&&br&咒语可以当做图形一般的画来用,具备它应有的力量。观者可以想象一下,一扇门前写着“闲人禁入”这四个字,以及画着禁止入内的图,人的文字给人看,咒语给所有众生看。&br&&br&第四,&b&咒语的最佳用法是,称诵,手印,脑海中观想&/b&,无论是躺、坐、立还是行,随时能做到这点,就能发挥咒语最大力量。嗯,有些人会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结手印有些奇怪,观想结印也是可行的,但是要求更高。&br&&br&好了,以上的文字能看懂,我们就进入正题了。咒语和经文的积极作用,个人看法,来自两方面。&br&&br&1. 自身的改变。为人豁达善良积极向上,对自身命运的影响肯定是非常多的,清心寡欲,严于自律,与人为善,在现代社会很难说算不算不求上进,至少一点,这不是坏事。如果人人都能自律,社会自然好很多,这点大家肯定能理解。&br&&br&2. 来自其他力量的改变,也就是题主所好奇的因素。回到我上面最初的解释,佛家的咒语或者菩萨名都是含有发愿的,当我们自己称诵(乃至默念)的时候,身边有很多生灵是可以感应到的,对这些生灵而言,ta们听到了佛号听到了咒语,而且是来自于最适合传法修行的“人类”,在你称诵咒语的瞬间,你就是那位菩萨本身的!&br&&br&你身边停留的,路过的生灵间接得到了一次菩萨讲经的机会!ta们可能就此顿悟,可能就此消除业障,甚至可能就此往生,好了,ta们在你这里得道,尽管你并不知道,可这是ta们“亏欠”你的。&br&&br&(不过,你能今生诵经给ta听,也可能是前世之中,你欠ta的。)&br&&br&天道循环,所有的因缘都会在将来的运转中一一兑现,有因就有果,一些生灵懂得这个道理,不想亏欠你到来生,想及早还回你的恩,ta们就会主动帮你运作一些事情,以此报恩,就此两清。&br&&br&还有一些生灵不懂这个道理,但早晚会懂,哪怕被动的懂,归还恩情的时候,就是你的又一次福报到来的时候。&br&&br&,佛经中有“回向”一说,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独享,回向给法界众生共享。它的含义是什么呢?每个生灵心中都有一只蜡烛,但是并不是每个生灵都能找来“火种”,人类拥有最适合修行的形态,当你找到火种点亮自己的蜡烛之后,愿意将那有限的火种分享出去,点亮其它众生那千年未燃的蜡烛,你能想象那种感恩之情吗?&br&&br&千年等待之后,我终于见到了光,佛祖那边传来的光!就是眼前这位帮我点燃的……&br&&br&说个玄之又玄的,很多时候,我们回向之后的许愿,并不是菩萨(佛)本尊做的,而是那些听到我们许愿的众生灵去做的,当我们愿望实现在菩萨(佛)前还愿参拜的时候,ta们就站在菩萨脚下,安心受了我们的参拜。&br&&br&燃烛之恩,就此两清。
我来尝试着解释一下,不见得肯定是对的,我就这么一说,大家就那么一看,总之一点,我不教人学坏。说不上什么时候,大家的想法就“通”了。 首先,我认同一句话:经文是翻译过来的咒语,咒语是未翻译的经文。 其次,无论显密、佛道还是其他宗教,所有可以持…
谢邀。我来说一点迷信的东西,仅供参考。&br&&br&因果这个东西,是不存在改变不改变的,它不是一个既定的公式。因果因果,是先有因,才有果。而这个因,是有很多变数的。所谓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在因上,你有选择的机会。&br&&br&但不管你做何选择,只要你选择了因,就会有一个果。这是一种必然。就是说,无论你再求菩萨告奶奶,无论你是不是跟佛陀一样悟了道,你都要承受这个果。&br&&br&然而,这个果什么时候到来,也不是既定的。比如你过去世曾种下一个因,该有儿孙满堂的果,你就可以依靠愿力,提前透支这个果。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求子求财会得以实现的原因。&br&&br&但这种情况的前提是,你有这种果报,而且还要缘合。什么叫缘合,比如你的配偶、你的公公婆婆没有这种果报,又比如你过去世种下其他的因,这辈子只能要承受其他的果。如此种种,都很重要。&br&&br&这就是为什么你去求财求子,别人会劝你求人不如求己,多行善业。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恶业如海,善果如针,那只有倒霉到底的份。&br&&br&那佛菩萨在你的因果中,起什么作用呢?加持。什么叫加持?比如一段山坡,你开车快开到顶了,怎么也开不上去,这时候有人在后面帮你推一把,这就叫加持。而不是你优哉游哉地坐在车里,人家直接把你推上去。&br&&br&佛菩萨加持的是,适当增加你种善因的力度。 这个其实不管你发不发愿,求不求,只要你想种善因,都会得到加持。因为菩萨发愿救护众生,这是菩萨自己的愿行。但如果你发了愿,并如实奉行,这种加持力会更强。&br&&br&但要明白,这种救护是以你相续的业为基础的,更不是凭空给予。佛菩萨这么做,不是着相,而是助你早日明白颠倒梦,重回自性真如海。&br&&br&其实所有相,都是法相。无论是咒语,还是念珠,还是佛像等,这些都是你种善因的一种方式,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发心,可以说一点用都没有。
谢邀。我来说一点迷信的东西,仅供参考。 因果这个东西,是不存在改变不改变的,它不是一个既定的公式。因果因果,是先有因,才有果。而这个因,是有很多变数的。所谓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在因上,你有选择的机会。 但不管你做何选择,只要你选择了因,就会有…
&p&不知道别人舍不舍得。说一下我自己吧。&/p&&ul&&li&上大学期间,一个月爸妈给大概1000块钱生活费,吃饭300左右,买书、生活用品、话费什么的大概200左右,其余的,供养寺院印经书或者供养常住。&/li&&/ul&&p&记得有一次,&a href=&///?target=http%3A///liv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圣空法师&i class=&icon-external&&&/i&&/a&带领僧团托钵乞食九华山,要走几个月。因为我是学医的,所以就跟几个同学一起买了很多药品,供养托钵乞食的僧团。当时大家一起筹了有4千?(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p&&ul&&li&现在,一个月会预留出大概1800左右,在寺院里请花、果、灯、饮食等供佛,随喜上堂大斋、供僧等等功德。&/li&&/ul&&p&至于为什么舍得花钱供佛,供养三宝。&/p&&p&一方面是为了我自己,培植福德,积累成佛资粮,先把下士道的基础打好。&/p&&p&另一方面,上学要交学费,一场知乎live,几分钟的值乎回答都收那么多钱,然而,我师父天天免费给大众讲佛法,一讲2、3个小时,不收一分钱。49天楞严法会的时候,一天讲6个小时的《楞严经》!寺院里吃住又都是免费的,出家人、居士一百多个人每天吃饭,都是寺院出钱。而且佛母寺不做法事,只讲课,讲课又是免费的。如果再不护持师父,护持寺院,寺院的生活如何能够维持下去?&/p&&p&===&/p&&p&补充:&/p&&p&金鸡之年到啦,祝大家新年快乐!除夕的花果都已经请完啦,我忘记修改了……&/p&&p&我决定把微店地址留下,方便想布施供养但不知道途径的人:&a href=&///?target=https%3A///%3Fuser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圣空甘露法宝流通中心(广东佛母寺)&i class=&icon-external&&&/i&&/a&
里面还可以拍1毛钱请楞严咒、《楞严经》,不过运费要自己出。&/p&&p&===&/p&&p&补充:&/p&&p&之所以每个月都要布施供养,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要把布施养成一种习惯。&/p&&p&以前有个师兄给我说,他这个月记账下来,发现所有的钱都基本都花在了自己身上,十分惭愧。当时我听了,也非常惭愧,那个时候下定决心,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多花在别人身上。&/p&&p&===&/p&&p&圣空法师常讲六祖的那句话:“ &b&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b&”&/p&&p&&b&既要&/b&广修供养培植福德,&b&也要&/b&听经闻法,明白道理,然后实证,去做到。&/p&&p&师父说:只有福德,没有智慧,不行;只有智慧,没有福德,也不行;要福慧等持。佛陀就是福慧两足尊的一个人。&/p&&p&===&/p&&p&另外,圣空法师的官方号 &a href=&/people/f4eb0a28d9e1ab88fb2a2& class=&internal&&@圣空甘露&/a&入驻知乎啦,欢迎大家关注~~&/p&
不知道别人舍不舍得。说一下我自己吧。上大学期间,一个月爸妈给大概1000块钱生活费,吃饭300左右,买书、生活用品、话费什么的大概200左右,其余的,供养寺院印经书或者供养常住。记得有一次,带领僧团托钵乞食九华山,要走几个月。因为我是学医的…
去年读过一本书,大致这样讲。&br&&strong&你我正如青山白云,“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云终日倚,青山总不知”。&/strong&&br&&strong&
&/strong&很多事物就像如此,男与女、你与我,彼此都互相依赖。但白云不应被青山打扰,青山也不应被白云打扰,两者都是相当独立,但又互相依赖。
去年读过一本书,大致这样讲。 你我正如青山白云,“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云终日倚,青山总不知”。
很多事物就像如此,男与女、你与我,彼此都互相依赖。但白云不应被青山打扰,青山也不应被白云打扰,两者都是相当独立,但又互相依赖。
1、一切法皆为佛所说,佛所传,普化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可修。&br&&br&2、南无本师释迦牟尼,本师和上师,嗯?&br&&br&3、有一种法恨不得人人修,人人行,人人皆成正果。有一种法怕丢、怕盗,得关起门来,特神秘的悄悄传。哼哼?&br&&br&4、没有邀请就答题的都是臭流氓!
1、一切法皆为佛所说,佛所传,普化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可修。 2、南无本师释迦牟尼,本师和上师,嗯? 3、有一种法恨不得人人修,人人行,人人皆成正果。有一种法怕丢、怕盗,得关起门来,特神秘的悄悄传。哼哼? 4、没有邀请就答题的都是臭流氓!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禅宗五大名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