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二本普通工科毕业生和三本毕业三年工资拿了三年校奖学金的法学毕业生哪个上限更高

您的位置: /
/ 工科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日 20:33:12
&&分类: 就业前景
& & & & 从目前高校发布的招聘信息看,工科畢业生、男生的就業形势依然乐观,而&二本&院校的就业相对较弱。据了解,建筑工程、机械、精密仪器等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男生供不应求,甚至部分优秀的毕业生在去年9月初就已经拿到了企业的录用通知。同时部分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的时候明确提出&男生&或者&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这给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压力。根据权威统计,我国大学生中四成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還是不够,振兴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  数据显示,招生数量相对较少的工科专业毕業生的就业率要高于文科和理科專业,其中采礦、石油、地质、冶金工程等专业就業率达到95%以上,而像法学、临床医学、漢语言文学等传統的热门专业,其就业率基本在70%左右。  名校就业有优势  数据显示,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体现在部分专业&211工程&院校和非&211工程&院校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虽然高校总體就业率仅在65%至70%之间,但是&211工程&院校的治安学就业率超过95%;对于侦查学、小学教育专業来说,总体就业率在75%至80%,但&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在95%以上;贸易经济专业总体就业率在80%至85%之间,而&211工程&院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同时,高职(专科)专業的就业率也不错,交通运輸、生化与药品、资源开發与测绘、材料與能源、土建、水利、輕纺食品、旅游等8大类專业就业率均达到80%。其中,铁道机车车辆、船舶工程技术、港口业务管理、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等专业就业率最高达到95%以上。  工科专业优势明显  而相比之下,不那么热门的工科类专业的就业率明显较高。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冶金工程、飞行技术、船舶與海洋工程等专业,无论是&211工程&院校还是非&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而这些专业毕业生规模較小,一般為1000人至5000人左右。& & 金属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各校就业率均在90%至95%之间。  侦察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油气储運工程等专业就业状况较为理想,總体就业率在90%至95%之间,&211工程&院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来源:,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相关文章】二本毕业生处于“夹心层”就业更难--教育--人民网
二本毕业生处于“夹心层”就业更难
&&&&来源:&&&&
&&&&&&字号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招聘会上不少企业已早早预定了一批学生。  2013年广东应届高校毕业生44.7万人,预计今年外省入粤求职毕业生达20万以上,再加上往年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估计将有7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就业,比去年增加约10万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近10%。  据了解,今年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学校层面看,“985”、“211”高校和高职高专类学校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而二本、三本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相对较难;从专业类型看,基础学科类相对较难,如法学类、历史类、理学类,5月初的签约率分别为33.26%、37.68%、39.08%。  即将毕业的小何近段时间都在跑招聘会,可目前他还没拿到一份自己满意的offer。“大多数吹了的,不是用人单位的要求达不到,就是自己觉得对方不是很好。而一些自己中意的企业,不是叫你等消息,就是石沉大海。”来自花都的大学应届生小李也表示,“班上同学才1/4成功就业,今年真的是最难就业年。”  其实,不仅学生找工难,有些企业招工也难。在日前举行的广东省2013年“一企一岗?互济共赢”高校毕业生招聘服务活动广州专场招聘会上,一家教育机构招聘负责人向记者诉苦:“我们计划要招32个人,现在才收到10多份简历,实在太少了。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都保持观望态度,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我们。”另一位负责人也表示,今年企业招聘承受着双向的压力,他们把能够想到的创新招聘方法都用上了,专门设计了与众不同的海报“我们不招聘,只找工作伙伴”,开设官方网站、微博、甚至现场喊出口号等,来吸引应聘者。(记者邓仲谋 实习生刘玲)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发表成功!请登录后尽快修改密码。
笔&&名:&&&&
用户名:&&&&
发表成功!5秒后自动关闭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二本三本毕业生遭遇就业难日0;编者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我们不妨以今年西部地区一所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本报记者马晖北京报道;“再见永川……”;6月24日,李炜(化名)在他的微博上,写下一句话;这个来自北方的高个子男生,今年毕业于一所位于重庆;教育部称,今年全国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李炜还没有找
二本三本毕业生遭遇就业难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有话说(1707人参与)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遭遇所谓“最难就业季”。
相较“211”、“985”和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占中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高职高专中的普通院校毕业生们,在整个就业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是受冲击最大的一部分群体。
由于高校定位混乱、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这部分庞大群体的就业受到“985”、“211”高校毕业生以及中职毕业生的双重挤压。
我们不妨以今年西部地区一所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为样本,反思高等教育金字塔基座部分的为数众多的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发展路径。
本报记者 马晖 北京报道
“再见永川……”
6月24日,李炜(化名)在他的微博上,写下一句话,然后,挥手告别山城重庆,开始了自己新的一段旅程。
这个来自北方的高个子男生,今年毕业于一所位于重庆永川的二本院校。7月,毕业季,各大高校的毕业生纷纷收拾行囊,告别舍友,迈出了初涉社会的第一步。可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遭遇到“史上最难就业季”。
教育部称,今年全国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当这批社会新鲜人满怀期待涌向社会之际,等待他们的却是“人增”、“岗减”、“薪降”的残酷境遇。
李炜还没有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更多的“李炜们”正奔波在各个就业会的现场、穿梭于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办公室。
相较于“211”、“985”和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占中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高职高专中的“李炜们”,在这场就业季中更值得关注。
漫漫求职路
“像我们这种从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夹缝中生存。” 在一场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组织的沙龙上,刚刚离开学校的李炜说。他毕业于重庆A学院,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
他的母校是一所二本院校,位于山城重庆的西部郊区,两个校区,开设49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农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
谈及自己的求职经历,李炜用“艰难求职中”五个字来形容。在过去的一年多,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经历可谓辛酸:
大三的暑假,他曾坐29个小时火车回家乡,河北省一个地级市,想到这座小城的电视台谋得一份实习生的职位。满腔热情而来,电视台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却直接告诉他,“你市里有关系吗,有关系可以找一下,没有关系,就交五千块来实习,不能保证实习期结束能留在台里。”
来自普通家庭的李炜,根本没有财力去支持这个不能给他任何承诺的实习机会,“这次实习对我来说造成的伤害,比以后的求职还要大”。
2013年春节过后,李炜开始在网上搜寻工作机会,中国银行(2.64,-0.01,-0.38%)、中国人寿
(13.53,0.02,0.15%)、民生银行(8.49,0.01,0.12%)、中信银行(3.63,0.01,0.28%)等的招聘,他集中投递了简历,结果无一例外,都被用人单位给拒了。
后来,他还报名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据他回忆,那段时间,周围同学找工作已进入白热化状态,看到其他人在考,自己又不想浪费时间,遂有此举,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李炜所在班级共有54名同学,初步统计,考上研究生的有3人;还有超过一半报考了公务员,大多扮演了“炮灰”角色;有的人在外地媒体实习,未能转正;有的人找到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后发现当地条件实在恶劣,想毁约却忌惮于合同中规定的3万块违约金,犹豫不决中;还有的人家里条件不错,托父母关系找了家企业办了接收手续,现在在家待着天天刷求职网站,等着一个更好的职位从天而降;甚至有的同学,为了满足辅导员要求的6月2日前必须上交三方协议的最后期限,借用同班同学创业时刻的单位公章,盖满了全宿舍的同学的就业协议。
李炜就读的广播电视专业共有三个班级,总共160名学生,在6月底,大部分人都已上交了盖好了接收单位公章的三方就业协议,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都是“已就业”应届毕业生。也就是这家学校,在去年还被教育部评为促进就业的典型。
然而,在实际的求职过程中,重庆A学院的毕业生们,作为普通院校的一员,由于缺少985、211名校的光环护体,在这个被称作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中,被沦为就业市场中最弱势的一个群体。
李炜清楚地记得去年冬天的一次面试经历:他从重庆坐火车,到北京参加位于金融街(5.22,-0.01,-0.19%)的一所地方公司的面试,这是一场群体面试,一圈坐了12个应届毕业生,按照毕业学校排序。从第一到第十一,最不知名的是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微博],而毕业于重庆A学院的李炜,理所当然地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位置。
在这个985、211毕业生汇聚的竞技场,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学历”的差距,面试的结果当然没有给他任何惊喜。
“梦想对于我们太奢侈,我现在最反感的词就是梦想,因为它是一个骗子,”李炜哽咽地说,“我想让更多人听听我们普通院校二本、三本院校还有高职高专同学真实的心声”。
显然,在今年699万大学毕业生中,李炜和他的同学们是中国为数众多的普通院校二本、三本院校还有高职高专院校数目庞大的应届毕业生的缩影。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牵头进行的一项国家级课题“大众化阶段的毕业生供求状况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显示,目前中国“985”与“211”大学有100所左右,占高校总数的4%;其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老本科院校近400所,占高校总数的16%;另有600多所举办历史不长的新建本科院校,占高校总数的26%;其他1200多所为高职高专院校,占高校总数的54%。
也就是说,李炜们才是应届高校毕业生这座金字塔的塔基,他们人数庞大、面目模糊却真实影响着高校“就业率”的波动。
“结构性”就业难
李炜最想做的,其实还是记者。
回想自己当年高考时选择广播电视新闻这个专业,在他看来,更源于自己心底的东西,“想为某个群体说话,记者不是伟大而是需要”。
李炜的同班同学也面临着相似的窘境,学传媒专业却很难成为一名记者。“我们班里能进媒体的也就三四个人,有一个还是靠家长的社会关系。”李炜说。他指的是一个老家是太原的同学,毕业后凭借父母关系,进入太原电视台。
其他凭自己面试进入媒体的同学,都在重庆本地的小媒体:有一个在永川区,做了《重庆晨报》一个专刊《永川读本》的记者;另一个留在了潼南县电视台。另外一位女同学,参加了当地乌海电视台的招聘,毕业前夕刚从内蒙古乌海赶回来,结果不明。
在李炜感叹“进一家媒体到底有多难”的时候,他的另一个同学则在湖南卫视[微博]都市频道的一档新闻栏目里做实习记者,苦熬等待结束自己漫长的实习期。
王平(化名)在年初投了十几份简历给各地的电视媒体,只有湖南卫视都市频道下属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给了他面试通知。对方在电话里告诉他,“能不能留下来就看你的实习情况。如果没有准备好,就直接走人。”
即便如此,王平还是从重庆赶到了湖南长沙,牢牢抓住这一个仅有的成为电视记者的机会。从年初到现在。王平在电视台已经实习五个月了,电视台的考核机制是像他这样的实习生,每个月必须要达到播发
26条新闻的最低考核量,但仅仅做够26条没有一分钱的薪酬,只有做到27条,才会有每条100块总计2700块钱的工资。
幸好电视台还算关照,给他安排了宿舍,减轻了王平的一些经济压力。他现在每天就是拼命工作,赚够生活费,争取多发片子,苦熬等待机会。
不久前,制片人向他透露,在10月份栏目内部会有一次投票,如果票数过半,王平有望获得签正式合同,尽管只是电视台内部最低档次的“栏目聘”。
即便如此,王平也觉得自己是“幸运儿”,能够进入到一线媒体去工作。
而在胡瑞文看来,王平和李炜试图进入媒体工作时所遭遇到的艰辛,是因为他们在读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这个错误的前提之下,犯了第二个错误――选错专业。
“你知道现在全国有多少学生学新闻,可以这么说,现在全国高校新闻专业的在校生,如果毕业后都进入到媒体,就能让现在所有在岗的新闻记者全部下岗。”胡瑞文说。
他并非是“危言耸听”,在其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报告,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据:
1998年全国高校开设新闻系的仅有70余所,总招生人数是5920人。但是到了2010年,全国已有500多所学校开设新闻系,招生人数达75000人。中国的新闻媒体岗位有多少?2000年,新闻记者14万人,播音主持7万人,两者总计21万人;2010年记者19万人,播音主持减少到5.6万人,两者总计24.6万人。
这也就意味着,十年时间,传媒岗位增加不到4万人,可大学新闻系招生人数却增加了12倍,显然像李炜这样的新闻系毕业生很难进入到正规的新闻单位,他们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学校招生没有考虑有多少岗位可以供应,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招生的盲目性、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大家一看热门了就都去设置,”胡瑞文分析说,“这就导致了?结构性?的就业难”。
胡瑞文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老大学生,他记得自己当年读大学时,全国仅有人大、复旦[微博]、武大等4所大学有新闻系,而现在则是新闻系遍地,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这个“热门专业”。
李炜所在的重庆A学院也是如此,其就读的文化与传媒学院是从2000年才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到现在已开办了包括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等6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规模达1500人。
学校就像一座开足马力的机器,年复一年生产着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当他们带着满腔的新闻理想推开校门走出社会时,马上会发现,等待他们的不是无冕之王的位置,而是残酷的就业冬天。
而胡瑞文发现,不仅是新闻专业,包括管理、艺术、医学、教育等国内普通高校热门开办的专业,近年来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
2010年,普通本专科招生总数增长为1998年的6.3倍,但与扩招前相比,12个学科大类中,招生增速超过平均数的有:管理学(11.9倍)、艺术学(11.2倍)、医学(7.1倍)、教育学(7.0倍)等。
具体到学科中类专业,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则是高校专业过多重复设置的典型。
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有568所本科院校、近千所高职院校设置和招生,年招生规模高达50万人,严重供过于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全国会计岗位从业人员840万,比2000年减少了30万人,但十年间,会计专业招生规模却增长了12倍,供求严重失衡。
那些不幸就读于上述专业的“李炜们”,毕业之际,等待他们的就是一片求职竞争者的红海。
“史上最难”就业季?
李炜现在有份临时性质的工作,在帮高中时的学长组织一个全国性的青少年艺术比赛四川赛区的活动。刚结束的成都赛区的比赛,让他赚了几千块钱。
可是对于未来的正式就业,他还想再等等看。
对于李炜在就业求职上的犹豫不决,胡瑞文给出了一个令他不禁心寒的判断:“今年不是最难的就业季,有些学生今年不就业,想等到明年,而再加上每年多出10万的增长量,这个叠加的过程会使得年就业更难。”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将超过4100万人,届时18至22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接近或超过50%。
“这一数据表示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如果这个大环境不去认识它,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期望值不调整,就业难还将持续存在。”胡瑞文说。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能让更多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带来的挑战是,大学毕业生找到合适的理想的岗位将很困难。研究显示,未来十年,中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增量总计9400万人,只有一半毕业生能到“白领”岗位就业,剩下一半要到“蓝领”和“灰领”岗位。蓝领将是大学毕业生新的重要的空间,这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个人就业的需要。
对此,李炜多少显得有些坦然受之,“我感觉现在难就是难的,没有办法,教育产业化于我受益,于就业不受益。”
不过,相对于李炜这样的二本毕业生,中职毕业的学生的就业率在今年却略呈升高状态。
陈昕(化名)是北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学校招生对象是在京农民工的子女,经过两年严格的职业培训后,这些学生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
陈昕最近在忙一件事,劝今年毕业的学生“不要挑花了眼”,毕竟总体就业形势还是严峻的。“昨天上午刚刚照完毕业照,很多学生没有签劳动合同,是因为他们手头都有几个offer,没有做好选择跟哪一家签的决定。”
有些用人单位为了留住陈昕学校的毕业生,可以给到每月元的底薪,包食宿,还给上社保。
陈昕学校的中职毕业生们,在今年的“最难就业季”中,跟“李炜们”求职的艰辛形成鲜明的对比,单纯用高校扩招似乎很难解释。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中学教育、二本三本毕业生遭遇就业难51等内容。 
 生就业难与高等学校就业率虚高相悖, 存在大学生就业...生就业中遇到的实 际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二本、三本院校的毕业生,也使得这部分群体在就业 ...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_社会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龙源期刊网 http://...“985”高校的毕业生,那些“二本”、“三本” 院校的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  (PS 无论合不合并,只要是 本科毕业生无论是一二...原来的二本院校就变得很难了,即使在原来的三本院校...的二本批次志愿填报中,原来的三本院校可能会遭遇零...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学生面临毕业时,尚未考 虑就业一本生占 8.6%;二本生占 6.52%;三本生占 ...  北京理工大学翻硕考研毕业可能遇到的就业问题及应对...北京理工大学翻译硕士招生量相对较大,考试难 度相对...凯程考 研每年都有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 所以...  27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不少二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常会遭遇就业“玻璃门” :毕业院校没优势,专业 上也缺乏竞争力。...  区别只是在于二本学生的毕业证 上是“××大学”,而三本学生的毕业证上是“×...当然,同 时分数也很高,上海海关几乎每年都超一本线的,因为就业前(钱)景可观...  2014 年第 10 期 摘要: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三本院校、高职类院校相比,二本院校毕业生对就业有更高的期望,但他们在面临...  一本多是国家的重点大学。二本 一般为省属高等学校。 三本为部属、 省属高等学校中的二级学院 (一 般为民办二级学院)招生。二、三本毕业生都享受同等的毕业待遇...法学就业调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法学就业调查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2013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个普通二本的毕业生怎么写简历?
17回复 1368浏览
想问问街上的Jrs前辈们,普通二本毕业,在校没有特别优秀的成绩(只有3次院奖学金和参加体育比赛),实习经历也不丰富(只有校内组织的2个半月左右的实习经历,以及自己假期短期实习的经历)。求问前辈们,这样的情况,简历怎么写才能扬长避短?希望前辈们不吝赐教。福利
他强任他强……
你是来装逼的?
引用2楼 @ 发表的:你是来装逼的?在985一条街,我普通二本都装了?
引用1楼 @ 发表的:他强任他强……我不能直接干羊吧~
跟你情况一样,我也好惆怅
你先说你要投什么类型单位,你专业什么,实习经历什么
引用5楼 @ 发表的:跟你情况一样,我也好惆怅兄弟,有没有什么指导呀?
引用6楼 @ 发表的:你先说你要投什么类型单位,你专业什么,实习经历什么法务,法学专业,检察院和律所实习经验。
我三本,重点写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效果还不错
引用9楼 @ 发表的:我三本,重点写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效果还不错关键我没有什么项目经验。因为我不是工科。很尴尬
2006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2008年组委会感动中国组委会特别大奖
大兄弟你这个有点悬啊 法学这方面还是考完司考又写简历吧 二本法学真心难整
引用12楼 @ 发表的:大兄弟你这个有点悬啊 法学这方面还是考完司考又写简历吧 二本法学真心难整这不就是难度大所以才来求指教的嘛
正常写呗,网上模板那么多,简历写的再漂亮,不如试用期你的默默付出
关键还是面试,简历HR 有的看都不看
土木招施工员简历都不用看到,男的,活的,就行~
有啥写啥,写满了就可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525人参加识货团购718.00元248人参加识货团购688.00元130人参加识货团购29.90元291人参加识货团购149.00元145人参加识货团购448.00元546人参加识货团购138.00元186人参加识货团购369.00元2112人参加识货团购518.00元247人参加识货团购569.00元1042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1725人参加识货团购768.00元40人参加识货团购7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二本毕业生的出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