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供养和承事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

以九种心依止上师,以三欢喜承事上师
&&&&&&&&&&&&&
以九种心依止上师
&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讲&
第十五世噶玛巴上师与我们的大手印传承有直接的法缘关系,他的法子第二世蒋贡康楚仁波且是噶玛慈成上师的根本上师,而噶玛慈成上师是直接传授我大手印法的传承上师。第十五世噶玛巴提出了一位密乘行者依止上师必需具备九种心,我们今天也应将此奉为圭臬,如法地要求自己。
第一、孝子心——如子女般孝敬
佛陀在《父母恩重难报经》中列举了父母的十大恩德:一者怀胎守护恩、二者临产受苦恩……十者究竟怜悯恩。一一恩德,难以酬报。故经云:“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手执利刀,剜其眼睛,献于如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然而上师恩更胜父母恩!虽然无数劫的生死循环中,一世又一世的父母对我们有着无尽的养育之恩,但他们从来未能令我们从轮回的相续中获得解脱,而今得遇救怙主上师如意宝,我们千万劫渴望解脱轮回的痛苦,今生才终于得以实现。所以密乘弟子怎能不百般恭敬、供养上师,恒顺上师的教诲?
第二、金刚心——如金刚般不渝
金刚是坚固不变之义,我们依止上师的心应坚固如金刚一般。不管外在的环境如何变迁,自身处于什么样的顺逆境界,始终坚定对上师的信念。不论上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导方式,即便是最严厉的训斥、棒喝,也绝不改变依止上师的心。如密勒日巴尊者依止玛尔巴上师一般,历经无数次考验,仍丝毫不退失自己的信念。
第三、大地心——如大地般承受
大地承载着万物,对形形色色的各类有情和无情众生,大地均以博大的胸怀予以包容和纳受。同样,我们对上师的一切所作行也要以相对的清净心恭敬胜解,不生邪见;对上师交代的事,要不怕任何艰辛,勇于荷担。正因为相应上师的这种信念,我们自心的善根也不断地得到滋养,如同大地滋养着万物一般。
第四、轮围山心——如轮围山般环绕
就像轮围山以须弥山为中心作环绕,我们也要以上师为中心凝聚在一起,紧紧围绕在上师的坛城周围,如众星拱月般共同爱戴上师,护持上师,护持上师的事业。
第五、下属心——如下属般遵从
如同臣民必须绝对遵从君主的命令,我们也要无条件地遵从上师的教诲。修行中不夹杂个人的主观想法,严格按照上师怎么传,我就怎么修。就像那诺巴尊者依止帝洛巴上师后,毫无疑义地遵照上师的指示实践各种大小的苦行。
第六、仆使心——如仆使般承侍
我们要树立如仆使承侍主人一般的信念,任劳任怨地为上师、为传承的事业尽心尽力,同时在上师面前常怀谦卑。可是有些人觉得,我为上师和传承做了多少事,我很有功德,理应受到尊重;或者认为自己很博学,很有财富,很有地位等等,因而贡高我慢,这些心态都是不该有的。
第七、病人心——如疗病般迫切
《华严经》云:“善男子,汝当于己起病人想,法起药想,于善知识起医王想,殷重修持起医病想”。我们要把自己看作是久患轮回重病的人,受尽了五毒、三苦、八苦等折磨,如今惟有上师大医王才能救治。所以对上师生起迫切依赖的心,恳请上师慈悲施予甘露妙药,把千劫轮回的病根彻底断除。应时时想着:我是病人,急需救治,任凭上师大医王如何对治、如何下药,我都完全接受。
第八、门犬心——如家犬般效忠
家养的狗能为主人看家护院,忠心耿耿。我们依止上师的虔诚心、对传承护持的信念也要像门犬对待主人一般忠贞不二。
第九、益友心——如益友般坦诚
我们要把上师视为最知心、最值得信赖的好友,心里有什么想法,要坦率地请教上师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要相信上师的慈悲与智慧,能解除我们心中的困惑。有些弟子老是把话藏在心里,不敢对上师说,担心让上师知道了不好,这就没有把上师当作益友。心里话不能随意对其他人讲,但应该对最知心的朋友讲。对上师要敞开心扉,把自己的难处、苦处、不解之处、自己的知见等等都应坦诚地向上师表白。
第十五世噶玛巴给我们提出要以上述九种心来依止上师,我也总结了自己的观点。更深层地讲,要如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上师。因为一旦毁了上师戒,就直接毁了自己的慧命。对学佛人来说,慧命更重于生命,只要你真正明白因果,这道理是显而易懂的。密乘所有戒的根本就是上师戒,你一旦违犯了,即使修法再积极,也徒劳无益。譬如有的人在依止某上师的过程中违犯了上师戒,然后就像若无其事地转而依止其他的上师,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先前犯戒的罪业一笔勾销,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因为违犯了上师戒,意味着皈依上师的戒体已经毁损,若不及时痛切地忏悔,必定堕落!
诸成就上师都为我们作过这样的开示:视上师如佛陀一般恭敬。但事实上,很多人对待上师与佛的恭敬心是有差别的,他们总认为上师与佛之间还有相当的差距。为什么上师相应法讲金刚持与上师无二无别?因为只有树立上师如佛一般的信念,我们才能坚信上师所传的一切法并精进地修行,这样才能启发、唤醒自己内在的上师。
我们依止上师,首先要如儿女依赖父母般难舍难离。小孩子离开父母,自己就没有生存的能力。同理,如果我们没有上师的摄受引导和殊胜加持,学佛怎么可能有所成就?所以依止上师一定要建立这种依赖心。
其次,要如蜡烛般燃烧、奉献。“我”就像蜡烛,什么时候蜡烛烧完,我执没有了,你就了悟空性。另外,我们对上师三宝也要像蜡烛燃烧一般无私地奉献,不图任何的回报。
再就是如鱼水般相应。鱼在水里很自在、很欢喜,鱼若离开了水也就活不成,所以鱼、水是很相应的。你对上师有没有鱼水般的相应?我不是要求弟子一定要为我做些什么,你我一年见面的机会也不多,但希望你平时能按照上面的要求好好维护你心目中的上师---三昧耶上师,你也会成就上师的果位。
---------------------------------------------------------------------
&&&&&&&&&&&&&&&&&&&&&以三欢喜依止具德上师
&&&&&&&&&&&&&&&&&&&&&&&&&&&&&&
&&&&&&&&&&&&&&&&&
《誓言庄严续》中说:“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一切成就都来源于具德上师,积累一切资粮的无上福田没有比上师更殊胜的。寿命无常,上师在我们面前也同样会示现无常,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一切机缘,尽心尽力、全力以赴以身口意恭敬承事具德上师。尤其是上师在授予灌顶时和讲经说法期间,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智悲殊胜加持全部融入上师的相续,从而安住于与诸佛无二无别的境界中,所以其余时间成百上千次供养不如此时供养哪怕一口食物的福德大。
具德上师是丝毫不耽著世间名闻利养的,因为安住在三昧耶中的上师所感受的大乐,即使连时刻享受妙欲的天人都根本无法想象,更何况我们普通凡夫。但是,作为弟子,为了积累福德资粮,应当向上师供奉饮食、财物、资生之具,身做顶礼、经行、侍奉等,以三欢喜承事上师。以下我们具体宣说:
①1.财物供养
财物供养是指以清净心、尽己之力供养上师饮食、受用等令具德上师欢喜。如《事师五十颂》中云:“恒以诸难施,妻子自命根,事自三昧师,况诸动资财。”对于常人难以施舍的妻子、儿女和自己的生命等,尚且应恒时供养给自己的誓言阿阇黎,何况其余动摇无常而没有实义的资财,更应供献给上师。就行者而言,如是恒常供养上师,能够创造以心亲近善知识之缘起,等同恒时供养一切诸佛,由此积聚殊胜的福德资粮而获得成就。不过,财物供养只是属于下等的供养。
②2.身语承事
有因缘在上师身边承侍上师时,应该在日常行持中做到恭敬谨慎。如《功德藏》云:“上师起时莫安坐,坐时问安供受用,若行莫随前后右,踏垫坐乘等折福,切莫猛厉敲师门,舍弃弄姿笑怒容,妄乱玩笑无关语,三门寂静而依师。”意思是说:当上师从座上起身时,弟子应当立即起立,不能依然旁若无事地坐在座位上。上师安坐后,应向上师请安问候,并观察时机承事上师,取悦上师心意;与上师同行,应走在上师的左后方,不远不近恭敬随行,如需带路或者开辟道路,则需要请求上师开许,之后走到前面就能没有过失;不能任意踩踏、骑越上师的坐垫、乘骑、车辆等,开关门、敲门应动作轻缓;在上师面前应怀敬畏之心,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寂静调柔,不能搔首弄姿、扭捏造作、愁眉苦脸等,并且要断除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无稽之谈等。同时,在他人面前应该如实宣说上师的功德。如果有人轻慢甚至诽谤上师,若有能力制止其邪见、诽谤就要尽力禁止,实在无能为力,也应远离,不与之为伍。如《功德藏》中说:“詈骂嗔恨上师者,不应为友尽力止,畅所欲言增大罪,失毁一切诸誓言。”
“道友和合”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三条,我们在日常行持中不仅要恭敬上师,同样应该恭敬上师的眷属和我们的金刚道友。应该做到谦和融洽,顺从和睦,即使对方恶语中伤、无理取闹,也应以智慧理智观待。同时,应该远离容易招致烦恼的环境与聚会,善巧护持信心与誓言。如《功德藏》云:“和睦相处如腰带,融洽交往如食盐,极具忍耐如柱子,亲近师眷与道友。”
身语承事做供养属于中等供养。
③3.修行供养
内心恒时祈祷上师、忆念上师,恭敬奉行上师教言并精进实修、善调自心,这些属于修行供养。修行供养属于最上等的供养。
我们要知道,供养财物、身语承事只是自心相应上师之方便,“依止上师”最重要的是依教实修。如果自恃供养上师众多财物或曾经承事上师而生起贡高我慢之心,那只不过增上了“我执”而已,不是真实的依止。所以,如果不着重修心,表面的善行极可能变成邪行,结果不是依止上师而是背离上师。
推荐阅读:
对上师要有虔诚心,视上师为佛!&宗萨钦哲仁波切
非常好听的新歌:《想念上师》&
&&&&&&&&&&&&&&&&&&&&&&
已投稿到:一个人若能亲近承事上师半天,其功德远超过一劫的时间在诸佛所做布施、供养等等的功德 —— 怎么相应自己的上师
我的图书馆
一个人若能亲近承事上师半天,其功德远超过一劫的时间在诸佛所做布施、供养等等的功德 —— 怎么相应自己的上师
------------------------------中国噶举中心公众微信平台 --chinakagyu
萨迦巴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开示 —— 怎么相应自己的上师在密乘中,弟子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上师,成就之前的一切善乐、幸福以及现在、中阴,未来的一切幸福都来源于上师的恩赐。在密乘中,离师无法、离法无成,如何相应自己的上师是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怎样才能相应呢?以下分几个方面粗浅地谈一谈。(一)依止上师的功德密典中说:“修持十万遍的本尊,比不上虔诚祈请上师三遍。修一劫圆满次第观想,修持两万遍,比不上心里只有上师。”又一经典中说:“一个人若能亲近承事上师半天,其功德远超过一劫的时间在诸佛所做布施、供养等等的功德。”在密乘中,人们把上师称作“如意宝”。确实,世间再也没有比这如意宝更珍贵的了!显密的各教典都告诉我们:十方一切诸佛无不依止自己的上师而得成佛。一个人若能如法地依止自己的上师,他将迅速地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本来应无量劫在地狱等三恶道中所受的种种业报,如今只要受上师的一句喝斥乃至梦中或现世受一种损恼便可消除,这也正是大密乘为什么能即身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许多学密的人遇到上师,不仅不能好好利用,来圆满无量的功德,反而增加无量的罪过,这是多么令人悲叹的事呀!(二)不如法依师的罪过诚心修学密法的弟子,在没皈依上师以前,你必须调查清楚:那位“上师”是不是真正具德的上师(包括他的传承、德行等等)。如果你拜的是自封“金刚上师”的假上师,你们师徒同犯了金刚大罪。一旦受了上师的灌顶、传承、引导之后,你与上师之间就建立了三昧耶(誓言)戒,对上师不恭敬、诽谤上师,就等于诽谤十方一切诸佛;如果让上师身心不安,你现世会得到严重的困苦,甚至断送性命,死后还要下金刚地狱。正如《般若八空经》云“障碍咕噜,此种罪业,四力忏悔,无法消除。”《金刚帐经》云:“有计二心人,不恭敬上师,内血得恶病,惨死下地狱。”《幻网经》云:“诽谤阿奢黎,此人无善梦;诽谤上师人,妖魔控制心。”《钻石金刚精经》云:“若谤阿奢黎,千劫无食睡,精学金刚乘,亦学金刚狱。”《金刚手灌顶续》中佛亦对金刚手说:若人诽谤金刚阿奢黎,其果报是无间等极苦地狱,且住彼经无边劫。《上师五十颂》亦云:“若彼求法学法者,登坛后谤阿奢黎,则谤一切如来佛,彼子常得诸苦恼。”拜上师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行者在拜上师之前,应先观察上师是否具足德行,自己相应与否。而当你一旦接受他的灌顶和引导,确立了师徒关系,即便他不具备上师资格,你诽谤他,也会得到上述的果报。即便你的上师做各种杀、盗、淫、妄、酒的事,你也不可以对他失去信心,而应想到一切都是他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印度大成就者先登巴亦说:“你一旦听过他简短的开示,如果不敬他为佛,你将转生为狗一百次,然后再转生为*族(一说屠夫)”。(三)修好出离心是相应上师的基础一个真正具德的金刚上师,他在世间的目的无非是令更多的众生能解脱轮回之苦。因此,一个未能体会轮回之苦、生起出离心的人是很难对上师生起大恭敬心并真正地相应上师的。他学佛的心态往往也是为了世间的名利。而要生起真正的出离心,要先从暇满人身,人身难得修起,体会生死无常,每时每刻你都要想到死亡,并想到我该怎样面对死亡。再从业果的道理推出轮回的道理,从心里真正明了解脱的必要性。如果一个人在沙漠中被困了十几天,即将渴死的时候,对他来说,还有什么事情比找水更重要呢?我们无明众生无始以来在轮回之中枉受种种极苦,却始终无法逃脱轮回的牢狱,对我们来说还有比怎样逃出这牢狱更重要的吗?而要逃出牢狱,依靠什么?依靠智慧。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有这个条件,可是始终不明了它。你怎能不象快渴死的人找水那样找寻具足智慧的善知识呢?(四)相信自性明空的内在上师,对任何宗派的上师不起邪见。萨迦的道歌说:诸佛圣贤外在之上师,自性明空内在之上师,自他离戏真实之上师,无二法藏正觉之上师。我们每一个众生原本都有如佛陀一样圆满的内在上师,可是无明与执着蒙蔽了我们,使我们不明了内在的上师。虽然如此,内在的上师却一刻也未舍弃过我们。他一直等待我们的觉悟。而外在的大恩上师正是连接你内在上师最近的桥梁。你怎能不好好地珍惜这可贵的桥梁呢?因此我们不应该对任何宗派的上师起邪见。随众生的不同根基,他们需要的桥梁可能长、短、大、小各不一样,所以内在的上师为了满足众生的需要而显现各种不同的形式。所以任何一位具德的上师(无论你皈依与否)你都应把他当作你内在上师无二的化现,对他起邪见都一样有无量的罪过。(五)恒念师恩,树立起大恭敬心正如顶果钦哲仁波且对他的上师蒋扬钦哲曲杰洛珠仁波且写的赞叹:“他就象一艘载运众生渡过生死苦海的大船,一位引导众生登上解脱陆地的完美船长,一场熄灭烦恼火的雨,一对驱除无明幽暗的日月,一块能承受善恶力量的坚强基地,一棵生产短暂快乐和终极快乐的如意树,一座含藏广大和精深教法的宝库,一颗令人开悟的如意宝珠,一位平等布施爱心给所有众生的父亲和母亲,一条慈悲的大河,一座超越世法不被烦恼风所动摇的高山,一层充满雨水足以抚慰烦恼痛苦的厚云。总之他等于一切佛。不管是看到他、听到他的声音,回忆起他,或被他的手碰触,只要和他结缘,就可以带领我们迈向解脱。对他产生充分的信心,就可以保证在觉悟之道上有所进展。他智慧和慈悲的温暖,将熔化我们的生命之矿,提炼出内在佛性的黄金。”每一位密乘行者对自己的上师,都应当如顶果钦哲仁波且所述那样忆念上师的恩德。佛曾经说过:“你即便是为父母的缘故而把自己身体碎成千片,如是反复经历十次,亦无法报答父母的恩情。”而上师的恩情远超过父母的恩情,因为父母只是给了这一世的恩情,上师给你的是生生世世的恩情。上师灌顶时把种子永久地种在你的心田(第八识)中,你下地狱,上师还会到地狱中去救你。他原本早已超脱轮回,却为了我们,而不顾不净现分,一次次到生死苦海以种种方便示现、引导我们。上师的恩情是你用整个生命亦无以回报的!你如果能时常忆念上师的无比恩情,必定会对上师产生大恭敬心,打动你自己内在的上师,你甚至会痛哭流涕,顶礼之时,感觉每一根毛孔都在顶礼,身、口、意都会受到震撼。一个懂得念恩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最终真正得到好处的总是念恩的人,而非被念恩的人。相反,一个人不懂得念上师恩,就是不尊重佛法的表现。不重法,你的一切修持将会得不到真正的加持!(六)把“我”字放下,身口意供养上师,不起任何怀疑。无始以来,我们就时时离不开“我”字,“我”是蒙蔽智慧,导致我们饱尝轮回之苦的根源。可是谁又能放得下“我”,谁又知道放下“我”的必要性,其实又有谁能明了“我”的究竟内含呢?把身、口、意都供养上师,是放下“我”的最善巧的方便。你若完全地把身、口、意供养上师,那也就是你成就的时候。我们说把身、口、意供养上师是自己的发愿,一种努力的方向。当“我”的想法和上师的想法发生矛盾时,你就得提醒自己“我”的意已经供养上师了,所以只能根据上师的想法去做,不能再根据自己的想法。上师的想法,是佛的想法。你如果能这样努力,就可以慢慢战胜无明和我执。通往彼岸的路,上师已经帮我们搭好了最近的铁索桥。而且他在前面引路,你不用再去怀疑这铁索桥是否会断,不必担心会不小心掉下桥去。只要每走一步都依照上师的指导,你走的将是一条最快最稳当的路!(七)视师即佛,不观察任何过失《金刚手灌顶续》云:“秘密主,弟子于阿奢黎所应如何观,如于佛婆伽梵即应如是。其心若如是,其善常生长,彼当速成佛,利一切世间。”在密乘修行中,要把上师观想为金刚持或释迦佛,深信上师即是佛。《空行金刚经》云:“一切如来身,勇敢菩提师。”《金刚帐经》亦说:“上师即佛为救度众生所现的凡夫相。”金刚乘的一切成就,都要靠上师的圆满灌顶,以及上师亲传的正式引导,要有正确的传承、灌顶、引导三步骤。这些都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金刚上师。上师是如此的重要。你只有对上师产生与佛无二的信心,才能把上师的口耳传承当成正法,才能认识这使自己脱离苦海的方便窍门。我们最恩重的上师——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时,度化了无量的众生。然而这么伟大的上师。他的弟弟提婆达多对他依然存有邪见;他的侍者善星比丘认为佛没有什么大不了,只不过会发一点光,其余的都跟常人一样。当你的心处于不圆满时,一切都是不圆满,何况现在是末法时代。上师代表佛、法、僧。你只有把上师看作佛、是十方一切诸佛的总持。而且要比对十方诸佛更具足百倍千倍的信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受到佛的加持,不再去观察上师的任何过失。应当时时提醒自己不可以凡夫的境界去揣测佛的境界(上师的境界)。(八)真诚地供养上师,令上师欢喜《广布吉祥口授》中文殊菩萨云:“藐视未来金刚持的人就是藐视我,因此,我舍弃他们。”又云:“住在上师体内的是我。接受供养的是我,他们取悦我,因此他们的业障被扫除。”《上师五十颂》云:“发生恭敬尊重心,供养咕噜金刚师。则除苦恼病乱害,消后无复苦恼难。”又云:“自戒金刚阿奢黎,难施妻儿及自身,自命亦舍为拜师,何况富贵与财物?”上师是密乘行者最珍贵的福田,供养上师的功德和供养十方诸佛的功德是一样的,能够迅速地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这在密典中有广大的开示。许多人以一种傲慢等不清净的心来供养上师,好象给了上师莫大的恩惠。其实一位具德的上师对一切的外境已无执着,他所以接受你的供养是为了增长你的福慧资粮,去除你的贪心。上师欢喜的不是你的东西,而是你供养时那颗虔诚心和感恩心。即便你没有东西,只要结一个手印观想三千大千世界最美好的东西供养给上师,上师也会非常欢喜,十方一切诸佛也都会欢喜的。一个人若能令上师欢喜,必当获得无比的加持!(九)切勿与诽谤上师三宝者为友。《密乘十四根本戒》第十条:“与诽谤上师三宝者为友。”一个诽谤上师三宝的人,他已经不再是你的金刚道友,因为他不仅完全违反三昧耶戒,而且违反了十四根本戒。甚至他已经不能算是佛弟子了,因为他连最基本的皈依之体都破了,犯下了显乘最严重的五无间罪(破和合僧)。密乘中说,对于这个人,你不可以与他共进一口食物或说一句友善的话。甚至于当他在你的梦中出现,也应视为最不吉祥的征兆。而你与这种人交友,就等于藐视你的上师,违反密乘的十四根本戒。为什么不能与这种人为友呢?这里要讲一个藏地非常有名的大成就者龙钦巴的故事:龙钦巴的两个尼僧弟子。她们诽谤了上师,到处讲上师的坏话。有一次,龙钦巴尊者正在开一个大灌顶法会,这两个比丘尼在法会开到一半时来了。她们一踏进坛城,所有在场的人马上都变成了哑巴。后来龙钦巴取出了一个专门对治这种业障的伏藏——《那洛敦珠》。所有的人才恢复了正常。这种人就象一棵大毒树一样,他沉重的业障所散发出的毒气,一般的行者是根本抵挡不住的。与他们为友,慢慢地你也会受传染,开始对上师退心,怀疑甚至于诽谤你的上师,断失了你的慧命。这种人愚痴的果报是十分可怕的,他们是可怜的,你不能对他们生起嗔恨心,而应慈悲怜悯他们。但一定要避开他,并虔诚地发愿,祈请上师三宝加持让他少做恶业!(十)生不起信心时当如何做?正如止贡噶举伽巴仁波且所说的:上师法身似雪山,虔诚之心如太阳,加持甘露方可流,切记精培虔诚心!如果你对上师生不起虔诚和恭敬的真实感觉,那将是修行的最大障碍。你应虔诚供养三宝、服务僧伽,依普贤的七支行愿积聚福慧资粮,忏悔业障,然后再虔诚地发愿回向“愿以此功德能净除我无始以来不恭敬,甚至于诽谤上师的种种罪业,让我我对上师生起强烈的虔诚与恭敬。”只要你真心地去做,终会对上师生起大信心的!(十一)生起邪见时应如何对治由于行者无始以来的习气,有时难免会对上师产生邪见。一旦生起此类邪见时,应于当下痛悔对治,不可令它在身、口上表现出来。1、应想上师即是佛陀,他所做一切无非为了利益众生,决不会有任何过失。我们之所以看到上师有种种过失的显现,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致。2、应赶紧忆想上师的恩德和诽谤上师的果报。3、应明了外境的一切不净现分也是由自己内心的不净所致。真正的行者应时时观察自己的过失,对一般的众生尚且不应察其过失,何况对自己具足恩德的上师?《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开示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把依师列为整个道的根本。并引用种种经论,总结出行者应以九种心依止善知识:1、孝子心;2、金刚心;3、大地心;4、犬心;5、仆使心;6、除秽人心;7、船心;8、轮围山心;9、乘心。《了义炬》的开示《了义炬》开示要我们认识上师行为的正面。噶举巴祖师曾说:这位宝贵完美的上师,不论作什么都是好的,他的一切行为都是殊胜的。在他手中,即便是屠夫的坏工作也是好的,也可以利益禽兽,这是因为慈悲心的缘故;当他行邪淫时,他的品性增加,新品性产生,这是方便与智慧相结合的象征;他用以欺骗我们的谎言只不过是善巧的标帜,他以之引导我们走上自由之路;当他偷盗时,偷走的东西将变成生活的必需品,可以舒解一切众生的贫困;当这么一位上师呵责时,他的话就是消除悲哀和障碍的有力真言;当他打你时就是加持你,可以产生二种成就,并且使所有忠诚和恭敬的人高兴。就如上面所说,修学者对上师必须体认正确的一面,深切体悟上师的恩德,不受任何偏见污染,上师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上师要你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你永远以真情思慕上师、依赖上师,你就一定会相应上师!公众微信号
chinakagyu
-噶玛善修微信:gamashanxiuGamashanxiu micro-channel:gamashanxiu让我们共同搭建一个没有边界的精神乐园Let us work together tobuild a spiritual paradise without borders.弟子,要坚定,坚强,上师一直在看护和注视你,你感觉到力量了吗?——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Disciples,to strengthen, strong,Guru has been nursing and watching you, yet you feel the power? ------17th Karmapa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养师父一般给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