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怕林森抗日?

蒋介石为何选择抗战到底
&&&&转发:&&
本段视频节选自《中国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启示》
点击查看该场访谈、
【嘉宾简介】
贺新城: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
【文字实录】
[主持人]:在抗战八年中,蒋介石兑现了自己抗战到底的诺言,他为此也把自己确定的那个底逐渐地发生了变化,从最初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原状,发展为收复东北、台湾在内的所有失地,解放朝鲜等东亚被侵略民族,再发展到与盟国共同作战,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无条件的胜利,蒋介石的抗战到底,这个底是因为什么才让他发生了这三次巨变呢?&&
[贺新城]:是这么回事,不光是蒋介石,这涉及到中国抗战战略目标的问题。这个目标的确是逐步在变化的,最初可以说是,我们进行抗战的时候,目标并不明确,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它的原因在哪?和中国对抗战的前途,抗战局势不够明朗,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太弱了,军事力量、国家实力太弱了,和这么多强敌打,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我不失败,不投降。&&
[贺新城]:在抗战中,面对这么强大的敌人,又没有国际援助,孤立抗战,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对抗工业强国,很难去设想一个宏大的战争目标,甚至到底能不能战胜日本,战争达到什么程度,国内认识都是不一样的。&&
[贺新城]:据我所知,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之前的状况,可能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在1938年左右以后提出来的一个东西,当时,有人提到抗战,到底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当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贺新城]:所谓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况,国民政府蒋介石政府对真正战胜日本并没有信心。照我的观点看,当时中国是图存,我不失败,首先要做到不失败。“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全面抗战已经打响了,中国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全面战争了,但是中日双方都没有宣战,但是中国也没有对外宣战,为什么?留有余地,没有把握。能打到什么程度,说不准,宣战了就不一样了,法律意义上的那种宣战就更不一样了,不宣战就说明它留有余地。
[贺新城]:到了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情况变了,美国参战了,中国不是独立战了,当时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美、英、苏联、中国为一方,德、日为一方,两大阵营已经非常鲜明地出现了,中国由此摆脱了以前的单独抗战,是和盟国一起,在蒋介石看来,日本人对美开展以后,就注定中国一定胜利,日本一定失败,需要验证时间,他这个判断没错。所以说,珍珠港事变爆发以后,日美开展以后,蒋介石国民政府立即对日宣战,所有的政治含义就是他已经确信可以战胜日本,当然是依靠盟国的力量,他认为日本必败无疑。对日宣战,就意味着以前我们所有条约体系全部作废,全部都不存在了。今后两国之后的关系就是战胜,我是胜方,你是胜方,重新更新两国的关系,重新来。
[贺新城]:与此相适应的是由于对战胜日本有着十足的把握,所以我们战争目标就明朗了,不仅收复东北、台湾,要把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甲午战争以来侵占的所有中国领土全部收复,因为我可以战胜你,我可以打败你,这是1941年末,珍珠港事变以后导致战争开始明朗。而且中国这时候的战争目标不仅仅限于收复我们自己的失地――东北、台湾,中国作为亚洲大国的地位已经显示出来了,日本当时是亚洲唯一的强国,日本必然失败,取而代之的,亚太最大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对整个战后的亚太秩序也有着一些想法,包括恢复朝鲜的独立等等,它的战争目标已经超出仅仅中日之间的范围、中国这个范围,开始考虑整个东亚地区的情况。&
[贺新城]:而战争目标的明朗,战败日本之后战争目标的提高是和形势的变化直接相关。一句话,1938年提出恢复“卢沟桥事变”之前的状况,我们没有把握战胜。到了1941年年底“珍珠港”事件以后,我们提出这样的明确目标,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日本必败无疑。
向您推荐如下视频
(责任编辑:魏天达、赵铮)鐧诲綍涓嬫?鑷?姩鐧诲綍
纭??瀵嗙爜
钂嬩粙鐭充粠寰峰浗涔扮殑鎶楁棩绉樺瘑姝﹀櫒鏈夊?鍘夊?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为什么怕何香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