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西伯利亚对俄国对利益分配有重大影响利益吗?不远万里都要征伐!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推荐栾德君新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丹东风景园林局栾德君局长,所写的《虎山之魅》,如诗如画,他把虎山长城,绿绿鸭江,美丽丹东,悠久史话描绘得生动细腻,十分好看。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还是一部珍贵史料。特推荐给风云网友。
& && && && && && && && &罗哲文
  长城,是伟大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克服困难奋勇前进力量的象征,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中华悠久历史的一座丰碑,是文化艺术的宝藏,是国之瑰宝,是世界奇迹。长城的许多重要地段和关隘已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了世界遗产的名录,成了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已经完成了它当年防御作战的历史任务,今天已化干戈为玉帛,成了联系各族人民,各国友人和平的纽带。如何把它保护好,维护好,发挥好它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贡献,是我们当代人特别是我们文物保护和长城具体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兹有丹东鸭绿江国家风景名胜区负责人,景区中重要景点虎山长城的管理者栾德君先生,在日常工作十分繁忙之余,抽出时间对长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对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进行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又挤出时间写作成了《虎山之魅》一书。这本书虽然不是宏篇巨著,但是内容甚是丰富,不仅有长城的一般知识介绍,而且有长城的文学艺术,传说故事等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突出了虎山长城的内容,是现在有关介绍长城的书籍中所不足的。堪称是一本有分量有特色的介绍长城的重要著作。我相信此书的出版,对长城保护,对弘扬长城文化,宣传长城,发展旅游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知我50多年来一直奔走在长城上下,为长城的保护维修,考察研究和更好的发挥长城的作用尽过一些绵薄之力,与长城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对明长城东端起点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长城情有独钟,曾十数次来过鸭绿江边,参与了虎山长城的论证和复建维修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长城绿化工程万里行和徒步走长城等活动。情系长城,情系虎山,特嘱我为序。于是写了以上几句简短感言和认识,并重抄十多年前论证虎山长城为明长城东端起点时及参加长城绿化工程万里行虎山开程的小诗二首:
一&&万里壮神州
  鸭绿清江水,巍巍虎山头。
  长城从兹始,万里壮神州。
  [1990年参加“明长城东端起点论证会”偶成五言小诗一首]
& &二 迎来青翠满神州
清清江水向南流,卧虎山头景色优。
  绿化长城从此始,迎来青翠满神州。
  [2000年7月30日参加“长城绿色工程万里行”开程仪式偶成小诗一首]
& && &请教读者高明,并借以为对此书出版之祝贺。至于书中生动的内容和特色,还请读者自己去阅览和评说,在此不必多赘。
《虎山之魅》
一、长城有情
  横亘于中华大地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柱。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鸭绿江畔的虎山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它自1469年诞生以来,犹如巨龙之首,卧虎山,探鸭绿,龙吟虎啸,威风凛凛,万里身躯,自此而始,神州大地,熠熠生辉。登临于此,回首历史风烟,遥望异国美妙风光,感慨万千,心神俱动。
  是的,细品虎山长城,它确实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独特的品格,独特的风采。
& & 1、人文之城
  中国的长城本身就是一座文化丰碑。它的各个关名称呼,也显示出中国军事文化不战而屈人兵的思想。如山海关,山高,骑兵难以跨越,海阔,更是骑兵难以逾越的天堑。如雁门关,大雁都难以飞越,又何况人?而虎山长城,则更体现了这种人文思想。
  长城起点选在虎山上,虎山长城,表示长城修在虎山上。而虎,是地上行走的万兽之王,是以世间各种大大小小的动物为食的,不管你是个大的还是个小的,不管你是食肉的还是食草的,不管你是群居的还是独行兽,在它眼中,都不过是一味美餐。它独往独来,雄霸天下,它一吼,山动地摇,它一扑一跃,万兽无不心惊肉跳,筋骨俱麻。虎,就是世间的强者,世间的王者,世间的霸者。把长城修在虎山上,那么,外敌所依赖的烈马,在虎面前,只有俯倒的份,哪里还有跃马千里的雄风!则更是不能跨越长城天堑。
  长城修在虎山上,还显示出强强相合,是更加强大之意。长城是冷兵器时代最完美、最完善、最有效的防御体系,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龙。龙行天下,施雨于地,万物盛实。龙在农业社会是万民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圣物。而把长城敬称为龙,表现了国人对龙的崇拜和希冀,希望龙降于地,发挥其大威力,大效能,能保卫人的生命,保护人的生存,免受外族铁蹄的践踏。把长城修筑在千山万水之间,把巨龙之首选在了虎山,就是表示了修筑长城的人们这样一个心理:虎为万兽之尊,龙为万物之主宰,虎踞龙盘,虎负苍龙,天上强者,地上王者,二者结合,必是强之又强,使外族产生心理上的畏惧,最终而不敢进犯,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兵的目的。
  虎山长城山前是鸭绿江,山西面是爱河。虎山西侧,沐浴着清纯的爱河之水,给人以无比的亲切之感,颀长的山体,形同仰卧观音,头部枕着爱河松软的沙滩,人们敬称其为睡观音。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爱好和平的,把长城起点选在爱河河畔的虎山睡观音身躯上,就是表达了企盼和平的思想。因为观音在民间是汉民族的爱神,也是其他民族所敬仰的圣神。所以,长城起点有睡观音,有爱河,这就使入侵之敌在选择战争手段时,多了一层顾忌,多了一些思想上的负担。即使他强大可以杀人如麻,却不敢亵渎神灵,不敢对观音施加暴力,否则,他将永世不得超生。这种心理战,精神战的实施以达到兵不血刃而胜之,使敌方未兴兵而气馁,表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高超战争智慧,在虎山长城修建后的数百年中,这里尽管战略地位十分显要,但的确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 & 2、绿色之城
  中国的长城是灰冷色、灰褐色的。因为长城主要是集中修建在农牧业交界处。
  风沙的剥蚀,战马的践踏,人类的农作,使长城变得十分苍老,使长城的周边环境变得十分苍凉,登临长城,不由让人产生一种悲怆的情感。
  万里长城莫不如此,而长城的起点虎山长城却是绿色的。鸭绿江水绿如蓝,年年岁岁为长城洗去战争的硝烟。爱河水碧如琉璃,岁岁年年浸染着千株绿树、万株红花。站在虎山长城高处,极目所至,均为软绿,均为柔绿。软绿的是水,柔绿的是树,悲凉才有悲壮,悲冷才有悲伤,绿色却使人产生侠骨、柔肠。
  如果说,嘉裕关长城的土地如同山西老农被日月光阴剥蚀得沟坎不平的脸,城墙如同被风吹干的山西的黑馍,而虎山长城的山却似现代舞台上的玉女披上了绿纱,城墙则如同大海涌起黛色波浪。
  如果说,西北部的长城如同金庸笔下的乔峰打出的降龙十八掌那样刚劲有力,而虎山长城则如同温瑞安笔下王小石的温柔一刀让人情肠百转。
  绿色,是虎山长城的主题,绿水养育着绿山,绿色的山林温柔地掩映着长城,长城呼吸着绿色的空气,吸收着绿色的阳光,把冷峻从躯体内呼出,把温润浸透城墙。
  绿色的长城,使人想到前巴勒斯坦的一位伟人所说的一句话:“我是带着和平的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冲锋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我把橄榄枝放下。”长城的绿色,就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橄榄枝,它已在战争、掠夺中遍体鳞伤……
  微风轻轻地吹过,绿色在洋溢,在扩展,在成长,整个虎山奏起了绿色之歌。在绿的涌动中,长城也被渐渐掩在绿意之中,绿荫之中,绿色之中!
  & & 3、边境之城
  中华民族近两千年的战争史,连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最惨烈的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发生的战事。这长久的战事,主要是在长城内外进行的。战争的结果,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长城则成为这个大家庭联系的纽带,成为残酷融合史的见证,成为战争留给后人的奇特的记忆。游牧民族为了更好的生活,越过长城,杀人掠地,农耕民族为了生存,依托长城,射杀掠夺者。人来人往,跨来跃去,时光远逝,汉夷难辨……
  而虎山长城则是个例外,它是中国惟一建筑在边境的长城,而这个长城从明成化五年建设至今,它所确立的防线位置,至今未见改变。
  站在虎山长城的山顶,低头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脚下朝鲜的于赤岛,可以欣赏于赤岛上的田园风光,可以看到于赤岛上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抬头极目远望,可以看到鸭绿江主航道碧绿的江水在涌动,在川流不息地奔向黄海。在鸭绿江对面的低矮的山峦中,被茂密树木掩映着的统军亭。这是朝鲜著名的八景之一,也就是唐朝第一任安东都护府的首任长官薛礼的庙宇。使人联想起历史,联想到过去,感慨着历史老人是怎样演泽着人间的正剧、悲剧、喜剧、闹剧。当年的女真人,现在已变成你、我、他。很多、很多,正和汉人融为一体!
  鸭绿江在阳光照射下升起的浓雾,笼罩着大地,统军亭时隐时现,风儿吹过,雾团渐渐散去,统军亭渐渐又清晰起来。手不由抚向城墙,城砖显得有些阴暗,好像吸足了战争的硝烟,留下那正义的影像,供我们凭吊。
  是的,边城、边关、边墙,有了利益的纠葛,人与人之间才有了距离,才有了联盟和集团,才有了文明与野蛮。心中有了壁垒,大地上才有了各式各样的隔断。阳光中虎山脚下的鸭绿江,是中朝界河,这条界河不是以主航道为界,而是以岸为界,河水是公共之水,流的是公共之情,涌的是公共之意,升腾的是公共之雾。这水、这情、这意,这雾在两国土地上弥漫、扩展,扩展到河的两岸,向两国空旷的大地、山体溢去……
  人心的边城,边关,边墙,何时才能被时光所消融掉,全世界何时才能心心相印,情情相依,其乐融融!
  边城,太阳在努力地照耀着……
& & 4、智慧之城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是用兵之道的要诀。长城,就是这一古代军事要诀的活化。因为高明的军事家,在运用这一思想时,不仅在战时,更在战前,体现在战争的全过程中。
  古代中国,从秦以降,最主要的战争威胁是匈奴等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主要生产方式是以牧业为主,随水草而居。牧民们从小就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随着父母们生长在马背上,与马成为了一体。风吹日晒,雪雨侵袭,使他们具有了与大自然搏斗的坚忍精神和强壮的体魄。追逐野兽,狩猎狼豺,张弓射箭,使他们时时处于死亡边缘。崇尚强者是他们的生存哲学,杀生手段是他们生存本能。而大自然的风雪无常,剥夺他们生存时空,为了生存,抢掠农业劳作成果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野性的生存方式,就决定了他们强悍、野性、掠夺的本性。而马的运动迅速,飘忽,狂野,又为他们提供了利器。而中原农夫们的农耕生活,决定他们对老天逆来顺受,对土地占有者敢怒不敢言,对农耕的耕牛牧马天生有种慈爱之心,农作方式使他们善良,懦弱、怯弱和韧性。
  农夫们用手中的锄、怯弱的体、懦弱的心,怎么能应对千军万马上的战刀,横冲直撞的铁蹄。无怪乎中原人创造了“践踏”这个词来形容对马阵心惊胆战的心理反映。
  在这种文明与野性,懦弱对强悍,被动与主动的对峙中,中原农人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长期的战斗中,中原的军事家们发明了长城。
  懦弱的农民们,虽然在战场上难以抵挡铁骑泰山压顶般的冲击,但他们工作认真、精细,韧劲长。他们离不开养育自己的土地,但可以修建长城把土地保护起来。他们无法阻止随时来袭的骑兵,但长城可以阻住骑兵的脚步。他们站在土地上,面对着从天而降的马队时,十不及一,而他们站在长城上面时,却可以居高临下,以一当十。他们在与强敌相搏时,永远流出的是鲜血,但他们可以用不断流出的汗水,去砌起高墙、关隘,减少了流血的次数,守护住家人的生命和物产。
  长城,就是弱的体,懦的性,颤的心,聪的智所构成长的墙,厚的台,坚的关。
  长城,就是中华民族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典范,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的史无前例的巨作,是将战场上人与人的厮杀的流血过程,转化为兵民参与工程建设的、运用自然力克敌制胜的流汗过程,是一个被动,任人突袭宰割的态势而变为以逸待劳,主动防御的伟大创造。
  长城,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堡垒,是中华民族的和平之城,智慧之城。
 & & 5、艺术之城
  长城,作为战争的工具,展现在现代人眼帘的却是艺术,具有艺术的美,艺术的震撼力。
  长城巨大的身躯,如同王羲之的书法的狂草,勾勒在崇山峻岭之间。逢山在山脊飞行,逢水腾越河谷,极具张力,极具霸气,极具风骨。它使山更挺拔,更亘长,更有力。它把被水分割零乱的大地、沟谷连接起来,使高山、平原、河谷有了筋,有了脉。它串起江,串起河,串起山,串起了社稷江山万万代。使整幅画面有了意境:一统的江山!
  虎山长城,作为艺术长城它有工笔,有简笔,有疏有密,有张有弛,布局精美。在关隘它是工笔。长城的关,即是通道。通道处,也是紧要处。没有通道,长城就割断了长城内外的物质交流,有了通道,也带来受攻的危险。长城在关隘处,它是工笔,画得最细致,一个环节,一个城门,一个敌楼,一个兵城,都修建得极为细致,横平竖直,里勾外嵌,细到极至。长城墙体的底部,是加工细密的长方形条石,长度、宽度、厚度,表面光洁度,几乎完全一致。条石之间缝隙,一般宽,上下不差一个铜钱。石墙上面的青砖拱顶,精细得像尺子量出来的一样。城关的建筑之精细之细密,可以与中国境内任何建筑相媲美。
  长城的墙体是简笔,视觉明快,有如解脱重负,进入超然的境地。虎山长城的简笔之处,简得极为精妙,从虎山山顶的烽火台到长城西端山脊上的烽火台,一段百余米的长城,只是石与砖的结合。石是毛石,没有任何修饰,极粗糙,极不平整,极不规则,自自然然地组合。砖是普普通通的砖,砌成普普通通的墙,如果没有垛口,从其简单的结构中去观察,就是一堵普通农家院墙。沿墙体再往前行近五百米,简约的连墙都没有,只有山脊一条小路通向三号烽火台,就是这条小路让人感到长城的存在,其简约到了极致,简明到了妙处。
  有张有弛,使艺术产生节奏感,产生变化,产生意韵。长城作为艺术大作,也深得其味。长城在平原上,如同一张拉开的弓,或形成大弧,给人以力量,或如离弦的箭,给人以勇敢。弓拉得太满则易折,箭前行总要跌落,所以,长城的弛是长城艺术的经典之处,绝妙之处。弛是松弛,是轻曼舞,是轻展之袖。张是阳刚,弛则是阴柔,千山万岭之顶,之巅,山是起伏的,城也是起伏,山是回环的,城也是回环,山是曲折的,城也是曲折的。虎山长城仅修复的1200米长城,随山走笔,其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回回环环,使人感到弛得自然,弛到妙处,弛得艺术,弛到极处。
  一幅画,一贴书法,在布局上必须有疏有密,太疏则无味,太密则臃肿,只有疏密相间,才会有意味,有变化,才会牵动审美的情绪,才会在疏密间展现出美感。虎山长城也是有疏有密,疏密有致。虎山长城起点邦山台,通往虎山山顶的这段长城,地势非常险要,人行走极为困难。所以,长城在这里极为简单,只是一道长墙,是真正的疏,疏得简朗,疏得大气。而虎山长城过街楼通往虎山山顶相连的一段约600米的长城,由于地形很缓,为了防御的需要,竟建有三座敌楼和数座马面,密到极致,密得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
  虎山长城这种疏密有致的建筑,使人心一会开朗,一会滞重,一会眼界开阔,一会眼障重重,在这种变化中,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得到美的享受。
  虎山长城作为艺术,就是在这种工笔与简笔,有张有弛,有疏有密的有机结合和挥洒自如的变化中,使人感受到古人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力为人类服务的艺术天份和无与伦比的艺术才气,达到天人合一,永求和平的艺术智慧的力量。
& &&&6、众志之城
  中国的长城,近来为世界各国网民推举为新的七大奇迹之首,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认可。它为什么有这么广泛的影响,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魅力?
  我国的长城修建时间持续两千多年,从公元前688年的楚长城始,经历了汉族所建王朝的秦、汉、隋、唐、明朝;历朝历代,前后有二十多个诸侯国与王朝无不以修建长城为国之要事,国之大策。
  我国的长城修建,参与的民族数量之多,堪称罕见。除了汉民族外,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王朝修建的长城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高句丽、辽、金长城,使中国长城具有了多民族性,是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的共同财富。
  中国长城分布之广,体量之巨是人工建筑中无与伦比的。我国现存的长城遗址,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共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绝大部分可以找到长城的踪迹。
  长城,是中国古代各民族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城之所以修建时间如此之长,参与民族如此之多,分布如此之广,其内在因素只有一个,即为了和平。为了和平就必须找寻保卫和平的手段,为了实现和平,人民代代相传,国家代代相承,来完成一件和平的巨构。
  统治阶级与民众,历来是一个矛盾体,但在长城的修筑上,历时两千余年,却惊人的一致。
  没有民众的长久支持,就没有数千年修了又倒,倒了又修的长城。
  没有朝庭的决心,也就不会有调动数百万计民众的宏大举措,就不会有坚固的长城防线,就不会有人民安定的生活环境。
  是战争,把一个民族在一个巨大工程面前,心空前地统一,步调空前地一致。
  人民,子子孙孙,修城不止。
  朝庭,一代一代,筑城不休。
  两千多年,人民子子孙孙有着一个共同的任务,共同期待。两千多年,君主,你来我往,轮流坐庄,面对不同外敌,他们也在组织着一个共同的工程。
  民心不可移,民志不可移。
  君心可用,君志可用。
  当民心与君心,民志与君志高度一致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长城不言,长城为证!
& & 7、科技之城
  长城在保卫和平,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因为,长城的修建,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科技提高了长城的防御功能。
  长城修建、选址非常科学。为最大限度地制约骑兵的冲击力,古人在修建长城非常重视选址。虎山长城选择在鸭绿江天险和虎山山脉。骑兵不利舟楫,舍马就舟,对骑兵来说,其战斗力下降到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而把爱河置于长城之内,更使骑兵失去了水草,从而增加行军给养供应的难度,削弱其战斗力。而山岭,则更是骑兵用兵之大忌,舍马就步,骑兵则如老虎被拔了牙剑。
  长城的墙体构筑非常科学。长城防御外敌,如果只是一个直线耸立的墙体,则敌人冲到墙底之后,守城将士就会失去敌方目标,如果探头墙外张望,则易被敌方射伤,所以,筑城将士根据马匹在草原上奔驰而又不被茅草刺伤眼睛的研究,发现马眼生长在马脑袋的上方的两侧,马前脸冲开草而侧面无伤。便按马面的生理特征,修建了凸出墙体的墩台,墩台上面两侧留有垛口。这样以来,当敌人冲进墙根时,将士们便可在马面的侧面垛口直接观察到敌情,并进行射杀,从而消除了防御死角,并形成三面的,立体攻杀敌人的格局,极大提高防御能力。
  长城的科学构建还体现在关隘设计上。长城关隘是平时用来长城内外人员流动、物资流动上,以发展经济。在战时,城门一关,则成为封闭的堡垒。但由于城的关门是木制的,始终是防御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城关设计上,重要关口一般都建有瓮城,即建成四合院式的城关,当第一道门被攻破,敌人就会进入四合院中,四合院四面城墙上的将士,就会从四个方向进行攻击,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从而达到歼敌守城的目的。科学的城关构筑方式,可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长城的科学还在于其信息系统的设立。在当时条件下,传递敌情是调动兵力,制敌先于机的重要前提。长城的烽火台是当时最先进的发现敌情、传递信息的系统。长城的烽火台根据不同地形、地势,一般在高处设立,相距3到5里,最远为相距6里。以达到彼此守望、听应、举烽、传警的目的。明成化年间规定,令边堠举放烽炮。若见敌一、二人至百人,举放一烽一炮,五百人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若偶遇劲风“烟斜不能致远”,或有雨“火郁不能大明”,则堠卒在墩台上立起长杆,悬挂红灯,以灯数量多少以示敌情轻重缓急。如从山西大同西路到河北的一千多里沿线,烽火台高达363个,而当敌情发生时,蓟镇边墙2000多里,烽火台仅用三个时辰就可以传遍。其速度之快,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长城,正因为其科学的选址,科学的墙体防御构筑和科学的信息系统,使其把石头、砖、土等构成的墙体变成了中华民族生命的盾牌,十年、百年、千年……
 & &&&8、历史之城
  历史,是昨日的昨日,是在时间的流逝中空间所发生的老旧的故事。
  长城,是历史,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历史,是先民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华章。
  中华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修筑长城的历史。
  战国时期,中原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他们各为一方霸主。公元前688年,楚国率先在其边境修筑800公里长城,其他各国也竟相效仿,神州大地被人为地分割开来,封闭起来。
  战国中后期,秦、赵、燕为了防御匈奴、东胡,分别在北方修筑了长城。公元前331—公元前279年,燕国大将秦开,把燕长城从河南的大滩一带,东经围场、赤峰进入阜新、法库、开原,跨辽河,经新宾,第一次进入宽甸,使祖国东陲丹东被长城的历史绳索紧紧与中原拴在了一起,开始了历史新的历程。
  公元前221年,中华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下令大规模修筑长城。在大将蒙恬指挥下,秦朝数十万人民用生命写就世界上最宏大的篇章。将秦、赵、燕三国长城扩建并连成一线,形成万里长城。非大气势,大手笔,大胸怀,大眼界不可为。长城,铸就了防御和进攻的格局,打开了正义与掠夺之间的历史大剧的序幕。开启了坚忍与残暴较量的时间长河的闸门,搭起了英雄与恶魔厮杀的舞台。
  曾被毛泽东称颂的汉武帝,其门下名将主持又一次大修长城两万华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其后的隋朝、辽王朝、金朝也陆续不断地修筑长城。
  明王朝为了防御蒙古族的入侵,从建国至灭亡,几乎无时无刻没停止过长城的修建。徐达使其完整,戚继光使其完美,袁崇焕使其大放光芒。
  当时间回到1469年,辽东副总兵韩斌终于在鸭绿江畔登场了,就是他,使明长城之巨龙飞翔到了鸭绿江边、龙行于水,腾于空。鸭绿江畔虎山至嘉峪关,12,760里长城使明代的辽东疆土有了巨龙的佑护,使北京朝庭的后大门有了安全的保证,使祖国中原大地有了坚固的屏障。虎山就这样印记了韩斌,韩斌的灵魂也赋予虎山新的灵性与使命!
  “青青绿江水,巍巍虎山头,长城从此始,万里壮神州。”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先生这样吟道。
  历史如烟,风去烟散,五百年间,虎山长城为女真人所毁,墙残、堡废、木烂、石散。虎山,与长城失散了多年。离异了多载!
  历史的烟尘会淹没虎山吗?女真人野蛮会改变历史吗?不,历史就是曾经的存在,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是多长时间也不会湮灭的存在。更何况是长城,中国人心中的圣物,中国人的心结。
  罗哲文、冯永谦等一大批考古专家,用着现代人的目光,在泥土中探求历史,在典藉中裰补历史。1992年,全世界知道了虎山长城的遗存,了解了明长城的起点。历史的本来面目呈现在了人们眼前,教科书也由此准确地诠释了历史。
  历史,在不断延伸,生命写就的篇章也在广袤大地不断地延长。万里长城从今天走向昨天,又从昨天走进历史。长城起点虎山,也从历史回到现代人审美的诗行。永远的虎山,500余岁长城起点,这巨龙之首,将是中国人心中的永远的辉煌。
& & 9、炼狱之城
  一个沉重的山一样的梦,跟随了中华民族数千年,这就是游牧民族的侵扰。修筑、守护长城在成为中华民族安然的灵药的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炼狱,在千年时光中,烧炼着肌体,击锤着民族的神经,扯撕着流血的心脏。
  一个人,如时时防备着强敌,日日夜夜,提心吊胆,时间一久精神就会崩溃。
  一个民族,如果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生活在着野蛮的利剑威胁之下,生存在危境之中,身心就会受到极大摧残。
  为了使觉沉、梦甜、心宁、神安,找到一个民族能安然的灵药,于是,一个伟大的修守长城的民族久远地炼狱之旅开始了。倾全民族之力,倾数千年之时光,艰难的历程开始了。战国时代孟姜女的故事,就是修守长城对普通老百姓生活、亲情的焚毁、摧残形同炼狱的写照。且不说楚长城,也不说秦长城,更不说汉长城,仅说隋代两帝仅37年的王朝,共修筑长城所用民工几乎到了家家出丁岁岁筑城的地步。
  “天皇六年,二月丙戍发丁男十一万修筑长城,二旬而罢。”
  “天皇七年二月,发丁男十万余修长城,二旬而罢。”
  “大业三年七月,发丁男百十万筑长城,一旬而罢。
  “大业四年七月发丁男二十万筑长城,旬榆林谷而东。”
  炼狱,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数千年后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令人心悸的影响。
  守护长城,需要极大的物质保证。秦时,从咸阳经边塞运送粮草,每百斤扣去途中消耗,真正到达边境将士手中的只有一斤。为了免除这种途中巨大的消耗,朝庭便开始在边境进行军屯。而军屯是在宜牧之地,雨量极小蒸发量极大,当被草根缕结的土地被扯破之后,潘多拉的盒子便被打开了。
  北京,每年沙尘暴,从祖国西部等地,漫天黄沙,笼罩四野,空气混浊,使人窒息。
  为了修筑长城,在戈壁上大量挖土修筑长城,使荒野第一次被扯开数千里的裂隙,随后,完整的大地,在人力与自然力双重作用下,不断被扯开。
  守护长城成本更大,于是,军屯制度开始了。
  每一个戍边卒,需2个士卒去养活,在西部,按国际标准,每平方公里农牧交界的土地可承载8人左右。而军屯,使每平方公里承载的人数,更远超过土地所承载的极限,于是,十年,百年,千年,土地上的裂痕被越扯越宽,越撕越大,使人类的农耕界限,向北人为推进了数百里,违反自然规律,使千年后的今天人们,承受着战争的后遗症。
  炼狱之火,今天仍在烤着人们的脆弱神经。
  心灵上的炼狱。由于游牧民族杀掠成性,农耕民族形成巨大心理压力。当孩子不听话时,大人会说,张三来了,张三代指凶残无比的狼。孩子就会因惧怕而听话。有时,大人还会说达子来了、胡子来了。达子、胡子是指骑马的少数民族的入侵者。这时孩子也会因害怕而服从大人们的意志。农耕民族,就是这样从小就在心理上形成永久的压抑,对“胡子”产生内心深处的恐惧。
  守城时,当听到胡子来了,心底潜意识中的惧怕、恐慌就会不由自主地在颤动的眼中流露出来,在控制不住冒汗而抖动的腿上表现出来,这是要在杀敌中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消除掉的心魔!
  长长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磨难之城,是中华民族的炼狱之城。
& & 10、情殇之城
  沧海变桑田,讲述的是人世间万物的变化。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而人类在亘古的发展过程中,变的是人,不变的是情。
  情,尤其是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产生于人们相顾之间,成长于相会之际,成熟于相知之眷恋。相顾、相会、相知,无不在青山绿水之间。而矗立于崇山峻岭之上的长城,却不是守城将士爱情的沃土,而是守城将士的情殇之地。
  成千上万、身上&&着青春之血的青壮年们远离故土,远别女友、妻儿,在荒山野岭,在艰辛的劳作中,开山劈石,垒砖夯土,把青春、生命、热火砌进墙体,揉进泥里,掖进孤寂之中,一年、两年。当他们的妻子从万里之遥的故乡,遥望着心爱之人筑起的长城时,心中的爱便死去了。因为她们只能遥望,不能走近,只能心仪,不能言表。她们情泻泪雨,悲天绝地,让爱走了,走入地下,爱化为井,化为老屋,让涌动的爱化为永远的绝望,凝固为千年不动的望夫石。为了男人没有牵挂,就不要惊扰他,为了男人的生命还在,就不要打扰他。她们就这样顽强地守望着,心碎地等待着,情思却时时在长城砖石上缭绕着。
  长城的守护者,死神在时瞄准着他们,处处惦记着他们,青山处处留忠骨,何须裹尸把家还。为国、为家,他们在爱的年龄中,给心爱之人捎去的不是情,不是意,而是“改嫁吧”,“替我伺候好老母”等埋藏爱情的冰凌。他们不能有情,有情就会心软,就会手软,就会失去勇敢,就会失去战斗力,就会死亡。他们不能有爱,有爱就会有牵挂,有牵挂就会有顾忌,有顾忌就不会全力以赴,不全力以赴就会在战斗厮杀中怯弱,就会被& &&&死神夺去魂魄。
  “战争,让女人走开”,就是一句至理名言,长城,也必须让女人走开。从将士的身边走开,从将士的心底走开。没有了女人,就少了缠绵,多了份阳刚,心底没有了女人,就少了份牵挂,多了份悲壮。心底没有了女人,还会有什么爱情,还会产生什么爱?爱化作了恨,化作了仇,化作了杀敌的力量。
  壮士要想保住自己的生命,情必须死去,要想城不被攻破,情必须离开躯体,要想保住家人生命财产,情必须在灵魂中下岗。长城,没有女人之城,深埋爱情之城,是情殇之城。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就是情殇之城中数千年戍边卫士爱情生活的伟大写照!
  11、山脊之城
  山的脊背,是山的最高处。登到山最高处,是攀登者最高的目标,也是浑身气力消耗到极处时刻。长城修建在山顶,固然可以使进攻之敌舍马弃蹬,舍长就短,但修在山上的长城,其工程之巨、之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除去御敌之利之外,其修在山脊也有诸多科学之处。
  修建在山脊的长城,可以便于烽火信息的传递。登高望远,是人类对于视野大小远近的经验总结。烽火台是观察敌情和传递信息的,其修建位置必是在高处,在极处,在宽敞处。而由于长城大多在山峦之间,惟有山脊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烽火台又不能离长城太远,它们必须唇齿相依,左右为伴,于是,长城修建于烽火台山脊之上就顺理成章了。
  长城修建在山脊之上,可以少伐树木,减少对环境的大面积破坏。远在500年到2000多年前,那时中国人口平均在二千到七千万之间,修建长城的农牧交界处人烟就更为稀少,山峦之间,树木硕壮,浓密成荫。如果把长城修在山坡上,其树木的砍伐,其工作量之巨大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不光要砍伐城基的树木,还要砍伐城前御敌方向的树木,以备敌方在冬季,在西北风的帮助下,用火进攻,守军则会被火烧死或被浓烟熏毙。特别是在林间的烽火台的烟烽,使己方也难辨是山火还是烽火。
  修在山半腰的长城不易耐久。如果在山半腰修建长城,则长城后方高坡上的夏季雨水无法排泄。如果长城底部留有过水口,则需要在长城后修很深的水壕,工程量加大;且过水口则使浑然一体的长城产生了孔隙,而这些孔隙则会成为长城的漏洞,敌人的密探会在守军的脚下偷越长城,进行偷袭或侦察,或拆扯毁坏长城。使长城成为千疮百孔之城,成为漏洞百出之城。如果不留过水口,夏季山水就会在长城基石中无孔不入,穿墙而过,日久则淘空墙体中的软质夯土,使长城毁于弱水。冬季时,如果没有过水口,雪水则会从长城的迎山面结冻成冰,对长城形成单方向的巨大无可匹敌的涨力,使长城倾斜、倒塌。
  长城修在山半腰,基础开挖难度太大。山以石为骨,以土为肌,以树根为筋。其骨其肌其筋时时有违常规,有时有骨无肌无筋,有时有肌无骨。长城修建时尚无水泥之类物质,所以,城基一般必须挖到山石,因此,其挖掘的工作量巨大。尤其是山土太厚,树根太多、太粗、太乱,其挖掘工作则太难。蚂蚁啃骨头,就是当时手挥长铣、短斧的民夫们工作的写照。
  长城修建在山脊上,上述困难就不会存在了。山脊之处,由于风的作用,均无大树,使民夫们减少了伐树、去根之苦。山脊之处相对平坦,又少有泥土,减少了开挖掘土之难。山脊之处为分水岭,长城处于分水岭之上,没有雨水排泄之难事,又无冰冻的挤压之忧,长城就可以浑然一体,在稳定的山脊上,堂堂正正、端端庄庄而立,只要民夫们技术过关,建材合适,就会千年万载,燕然屹立。
  长城,是山脊之城,是千山万岭拱起的苍龙,所以它才大势磅礴,俯视群峰。山脊处只有负长城才不会辱没伟大的山;长城只有修在山脊处,长城才会名垂千古。
& &12、血肉之城
  万里长城,世界上时间最长,占用空间最大,动用人力最多的雄伟建筑,是中华民族情之所系、血肉所铸的最伟大的杰作。
  长城,以其庞大身躯,龙行于祖国北方的崇山峻岭高原荒漠之间,其总长度逾10万里以上,仅明代长城就达12760多里,是名副其实的巨龙。如果用长城巨龙的砖石沙土修筑一道高5米,厚1米的高墙,其长度竟达8万余里,可以绕地球一周尚有余!更何况是在高山之中,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之上!且城堡、敌台、烟墩等遍布长城内外。其工程之巨、之浩、之艰、之苦、之难,的确难以言表!
  虎山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其山高146.9米,山顶有一座烽火台。其墩台的夯土就达800多立方米。这些土,要由人工从山下一担一担挑到山半腰,再用背篓一点一点地背到山顶。从山下到山顶,路程约往返二千米,要攀爬近70度的陡峭山岩。一个精壮的民夫,一次也只能背60—70斤的泥土,一天最多只能背六次左右,一天运土不超过500斤。而每立方米夯土,约为2000斤左右,每立方米一个人要背运4天时间。烽火台需夯土800立方米,一个民夫则需背运3200天,如果扣去下雨下雪的天气,竟要耗费一个人的近10年的光阴。在烈日下,在寒风中,手足并用,向上努力地倾着身体,脖子奋力向上抻着,青筋暴露,气喘如牛,脚蹬手抓,一步一步,一寸一寸在立陡的山坡上,在滚烫的山石上,在冰硬的山石上爬行。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耗尽生命,耗尽精力,耗尽光阴。汗滴尽了,血耗干了,脸上堆满了皱纹,黑发熬成了白发。
  在明长城中的辽东长城长达1960里长度中,虎山是一个很小的山,很矮的山,和海拔1116米的锅头峪山相比,只不过是个儿童。在这山峦河谷之间,边堡就达98座,墩台849个,而辽东长城仅为明长城1/6 。特别是明辽东长城要比其它地段长城要矮得多,简易得多。这样巨大的工程,要流多少汗,要熬多少血,要耗尽多少生命!从这个角度说,长城,不是砖的垒砌,也不是石的叠压,更不是泥的堆积,而是中华儿女血与肉凝成的,你看吧,长城一个个耸立的垛口的墙体,不正是一个个朴实无华,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中国人的投影!
  是的,长城的确是中华民族的血肉筑成的,长城千年不倒,是因为它的体内由劳动人民注入了不折不挠,难以想象的坚忍意志,祖国高于一切的伟大牺牲精神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令人心颤的力量!
  血肉长城,充满一个伟大民族灵性之城,一个不朽之城!
& & 13、阳刚之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代伟人的豪言,因为只有到了长城,了解长城,男人才会成为男人,成为真正的男人,成为好汉。因为长城作为止战的工具,必须比入侵者更硬、更强,它是阳的世界,是刚的世界,是强的世界,是勇的世界。阴在这里消逝,柔在这里无踪。在这里,使你感到硬朗、刚强、勇敢、偾张。
  世界上当时最阳刚的事物都在长城中集合,形成阳刚交响曲。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是石头,中华民族为了生存便把最坚硬的石头作为长城墙体。在关隘处,用几百斤的石条,层层叠压,形成坚不可摧的壁垒;在山坡的平缓处,用粗砺的毛石堆垒成高墙,使人不能逾越;在陡峭的山脊处,干脆就把山体劈为山险墙,使敌人望而胆寒。
  在自然界中,软的不动的是泥,流动的是水。将士们用自然界中最烈的最阳刚的火,把最软的泥和水烧成刚性的砖,砌到长城上。在平原地带,则用烈日、疾风,用男人的汗水,用男人的力气,把软土锻打成坚韧无比的土墙。使松散的、软而无骨的土,有了男人的筋,有了男人的胆,有了男人的肌肉,有了男人的豪壮,化阴柔为阳刚,来阻挡入侵者的铁蹄和马刀。
  长城的守护者,手持用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石头、在自然界中最刚烈的火焰中焚烧、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钢刀、铁枪,去壮英雄胆,去阻掠夺者。
  守护长城的将士们,兵是强兵,将是强将。他们都是男人,是身体精壮的男人,是最阳刚的男人。为了使他们更强壮,更具杀气,把阳刚推向极致,每天,头领们要把他们身体锻炼得强壮无比,要把他们的心打磨得狠劲十足,要把他们的意志变成铁,变成钢,要让他们无欲无情,冷血冷性,以杀敌为职业,以杀敌为高尚。让将士们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使将士杀气凛凛,不怒自威,犹如天神。钢刀一挥,如长空闪电,让敌寇两腿发颤;铁箭破风,如流星追日,令敌手心惊胆寒。
  这就是长城,这就是阳刚,硬的东西在这里集合,壮的东西在这里上岗,勇的东西在这就业,强的东西在这里顶梁。硬就是胜利,壮就是力量,勇就是希望,强就是阳光。阳刚,长城,战争的选择,战争的不朽乐章!
  不到长城非好汉,男人,现代的男人,应该爬爬长城,读读长城,靠靠长城,倚倚长城。来感受阳刚,体味阳刚,汲取阳刚。让骨补足钙,心充满血,让豪气化为壮志,让目光投向远方!让阳刚挺起弯曲的脊梁!
& &14、协作之城
& & 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特征。协作是以分工为前提的,协作规模越大,商品经济就越发达,这是理论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自古是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是中国经济数千年的主流。但在二千年前,中国却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协作,以至至今任何一项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协作,仍未有出其右者。这就是长城的修建,长城的守护。
  长城修建是人类历史规模最宏大的工程,是数百万人共同协作的硕果。长城建设需要开挖基础,需要劈石运石,需要填土夯土,需要取土烧砖,需要砌筑。这个过程,就需要具有不同技能、不同体能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仅就砌筑来说,手艺高的砌砖、把角,手艺低的砌直墙,没有手艺的当小工。搬石、运土、夯土,整个过程分工、协作细密、紧凑、科学、合理,使长城建筑既保证了质量,又加快了速度。
  长城的守护,更是众多具有不同才能的人组成的兵团系统。如目力好的人,派作烽火台的了望哨,耳朵聪者用来巡夜,力大者用来张弓射箭,脚健者用以传送信息,力弱者用来做伙夫,手笨者用来搬运兵器、粮草,智高者作参谋,脑清者用来指挥,心辣者用来厮杀。凡此种种,使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能使兵卒各尽所能、各尽其力、各施其技,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人力的防御体系,与长城的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协作,成为攻不破、打不垮、砸不碎、击不毁的长城系统。
  数千年来,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这种协作是被实践证明是最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的方式,这种协作,成为代代相承的不可改变的模式。
  长城修筑与防护,所采用的协作方式、体系之严谨,效能之高超,远非生产过程的协作形式所能比,因为这是以生命为代价的,通过无数次比较、选择才形成的协作方式。
  协作,长城使其达到了最佳的配比,使其效能达到了极致,长城的协作,使人领悟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配合的力量,也使协作具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人类保卫生命的利器。
  协作,长城使其完善到极致,长城防御功能消失后,现代各军种的协同,也把协作发展到极点。
& & 15、巨龙之城
  在基尼斯之最中这样介绍长城——世界上最长的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外国人眼中,长城就是由石头、砖、土构成的长墙。
  最长,是长城一个外在的特点,这的确当之无愧,而对其内涵,外国人则不能认识其底蕴,中国人则把长城称之为龙,中华之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作为农业文明,依靠上苍赐雨来决定年景丰歉,腾云驾雾,遍洒甘霖于大地的苍龙就成为农耕民族的神灵。五、六千年前红山文化的玉龙,就成为中华民族对丰收年景企盼最早的人工雕成的圣物。龙,中华民族靠天吃饭的精神支柱。长城,是中华民族生存、兴旺的屏障,在历史长河中也成为与龙同等级的圣物。
  龙有利爪,烽火台,则分布在长城内外两侧,是龙爪。龙身是由无数个骨节构成的,长城上的敌楼、城关就是龙的骨节。
  当发现敌情时,长城龙在烽火烟中,腾云驾雾,在千里之间,跃动起来,遨游起来,兵士像血液流动起来,龙抖鳞甲,卫国护民。
  龙潜于地,地涌神泉。明长城龙行万里,其烽火台,其屯兵城堡,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难以数计的神泉,这些神泉,被掘引为井水。沿长城有序地排列着神泉,润养着士兵的生命,补充着士卒力量,导引着将士的精神,增添着长城的神力。
  龙行于天,长城大多是在山脊上,龙降雨时,其身形隐于云雾之中,神龙见首不见尾。巨龙行雨,闪电划过长天,雷声传遍天际,显示出龙的大恩赐、大威力。大敌来侵,长城烽火台随着浓烟腾空,狼烟四起,数千公里的长城在几个时辰中冲天而起,大半个中国被数以千计的烽烟所遮蔽,炮声隆隆,从一个烽火台跃向另一个烽火台,千里、万里,响彻整个大地,振动千山万水,传入半个中华民族的心底。
  北半个中国在烽烟中、炮鸣中动起来了,兵、将、民、官在涌动,在波动,在流动,构成巨大的人流、物流,向长城巨龙涌去,使长城巨龙警醒、跃动、显威、却敌。
  长城,这万里巨龙,其形,为中华民族所铸,其神,为中华民族所凝注,其力,为中华民族所赋,所以,它佑护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使之如泉不绝,如海不涸,如山不倾,如光不灭。
& & 16、恒久之城
  世界上,凡是由物质构成的事物,无不会在时光老人的剥蚀下,逐渐老去,动物如此,植物如此,就连石和砖筑成的长城也是如此。
  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楚长城,在2600多载的风霜中,已经完全老化,手轻轻一碰,即落下些许碎片,使人不由黯然伤神,这还是坚不可催的岩石吗?心不由一颤,不由产生无限的伤感。
  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万里长城的秦长城,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已使它石头没了棱角,墙堆成废墟,大部分面目全非,不再具有往日长城的模样。
  我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是汉长城,在匈奴的铁蹄下,在战火的硝烟中,也已残墙断垒,尽成历史陈迹,毫无高山仰止的神彩。
  我国现存的明长城,虽然只有500余岁,但它也是满目疮痍,现在只有三分之一完好地保留着原始的风貌,三分之一已严重损坏,三分之一已成废墟。12,760里长的巨龙,时光剥蚀了它强健的肌肉,风雷电击毁坏了它的骨骼,它已无力飞龙在天!
  在无尽无情的时光隧道里,长城已走过了它充满灵性的童年,辉煌的青年,悲壮的中年,现在,它已步入老年。长城,在祖国大地已完成了它的防御敌寇的历史使命,在现代飞机、大炮、导弹面前,它已不是阻敌于外的屏障,它在现代科技武装的敌手面前已经变得微不足道。
  太阳依旧晒着,风依旧刮着,雨依旧下着,雪依旧飘着。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石还是那堆石,砖还是那些砖。但长城在世人面前,不再是生存的前提,发展的保障,衰老的长城离我们渐行渐远!
  中国的长城越来越短,越来越矮,越来越衰弱,但是,长城作为一种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在人们心中,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生命中重要符号,乃至构成了思想和文化的主脉,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基因。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勤劳勇敢的象征,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标志,已深入人们脑海,随形随体,永远在灵魂深处驻扎。
  长城,不再是边墙边关,而是成为人们物质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城命名的长城公司,南极长城站,长城牌商品;文艺演出,长城是背景;园林花展,摆放长城模型,构成中华大地乃至全世界的长城家族。
  长城,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起着更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危机时刻,中国人发出“用我们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的呐喊。
  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华儿女心中发出长江长城,在我心中重千斤的声音,无论何时何地,他们永远保留着长城情节。
  中国女排拦网,被称为不可逾越的长城,五连冠鼓舞、激励着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开始新的长征。
  长城,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现在,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别称,和全体人民形成血肉联系。
  长城,中国人心中的长城,恒久、永久,世世相传,虎山长城,巨龙之首,当更是恒久、永久、不朽!
&&二、虎山无雪
& && &虎山背负着长城,在漫长的冬季、北国的雪淹没了一切,使变化的山朦
胧起来,虎山的个性与自我消失了。冬去春来,暖风扯起了雪被,拂去了历史的尘埃,一个真实的虎山便向我们走来了。  
& & 1、睡观音的传说
  虎山靠近爱河的近千米山体,酷似一位仰卧的西方美女。其头部特征非常鲜明,笔直的希腊鼻,使一张俊朗面孔具有西方男人的张力,而高耸的胸部,却是典型的女儿身。这就是有名的爱河睡观音。这是怎么回事?观音为什么具有男女两种不同的法身?
  传说当年的观音菩萨是男性,为了在普渡众生过程中增大亲和力,便逐渐演化为女性。在演化过程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王母娘娘酒宴众神后在长白山天池洗浴。观音虽是女身,但却是男相,于是她乘天马信马游缰,顺鸭绿江而下,来到鸭绿江与爱河的交界处虎山。这里,爱河之水清纯无比,沙滩柔曼舒缓,观音与天马便同河而浴。
  由于酒后微醉,洗浴后的观音,便头枕爱河进入梦乡,而天马便在观音脚边醉入甜梦。西天如来回归西天后,见观音久久未归,便慧目巡游地界,见观音凡心未了,露出了女儿身,一嗔就把她和天马的身体定在了爱河边上,天马变成马耳山(马耳山后改为虎山),观音变成了睡观音。
  观音的法身,则通过虎山山前的千年古井中的木舟,潜渡到了东海。当木舟经过杭州湾时,观音被钱塘江潮信惊醒,慧心大开,把手中的净瓶投入海中,化为普陀山(普陀山山形与虎山山形几乎完全一样),木舟化为舟山群岛。从此,观音的真身在爱河河畔,日夜接受着爱河之水的洗礼,其法身在渺无人烟的东海普陀山上静修,普渡众生,成为万民景仰的菩萨。
& & 2、心中的太阳
& &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节目,在2004年除夕之夜,中国人共同的团团圆圆、喜喜庆庆的精神大餐——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登台亮相。她以恢宏的气势,无与伦比的艺术感染力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从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共鸣和精神上的震撼,在文艺群星荟萃的夜晚,在才气纵横的舞台上,一群聋哑人用手,用心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共鸣了强的、弱的、大的、小的、健康的、缺损的,天南海北的不同韵律的心。这是一个奇观,更是一个奇迹!
& && &13亿华人,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生理上的差异,高,低,胖,瘦,聪明,愚笨,快性,木讷。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不同,受教育程度,职业薪水,财富多寡也将产生很大差异。加之不同的生活阅历,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决定人们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追求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对美的欣赏,美的定义,美的评价也会产生南辕北辙的窘境。对春节晚会节目的欣赏和评价,历年都在观众不同的标准下进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发展空间,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加之市场规则的不完善,市场监管的空位,权力的滥用,文化发展的滞后,道德的迷失,加剧了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不能永远的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很多人的理想不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而得不到实现。因此,紧张,焦虑,失落,无助,失意,无奈,成为现代人挥之不去的心魔。人们的生活需要安定,精神需要按摩,灵魂需要寄托。
  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是航船在海上颠簸了一年驶进了港湾,要卸下所有的负累。春节联欢晚会是每个中国人奢侈的精神大餐,在家人的团聚中,在欣赏节目的欢乐中,把一年的压力,烦恼,疲惫,全都抛给了往日。小品成为解脱烦恼的精神鸦片,一年一年,人们已经离不开赵本山已经瘠薄的语言,靠他去打发空虚的时间。从已经熟悉的老井取出昨日的陈水,哏幽逗笨傻送出浅笑,释放出压在心头的郁闷。但孤独、落寂仍挥之不去。团圆之中仍有缺憾。
  2004年除夕的夜晚,数十个渴望得到正常人生活的年轻人飘进了舞池,她们从光明的太阳中涌出,从辽远天空的音乐声中飘逸而来。浑然一体融为千手观音,向大千世界遍撒慈爱,顿时就征服了观众,慑撼魂魄,颤动了心灵。因为人不能永远在寂寞中生活,孤独中生长,失意中生存,挫折中爬行,落魄中游荡,妒恨中困顿,无助中挣扎。人需要关爱,友爱,慈爱,圣爱和珍爱。爱就是信心,力量,生长和希望。是甘霖,食粮,光明和梦想。
  人都需要爱,被爱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权力。当人们久盼的爱突然到来时,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感觉。舞台上,千手观音从太阳光芒中走出来,太阳光芒遍撒大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物不受其恩泽。充满慈爱的观音从太阳中幻出,从光明中曼出,走向人间大地,使人感受暖爱无限,昀爱无际,周遭时空弥漫着爱意暖情。
  在爱的海洋中,千手观音是以爱之手施与万物的。在她仁慈的目光抚摸下,爱之手依次轮出,如潮似涌,前倚后续,不绝如缕。显示爱无时不有,与宙同在。在她仁慈的目光的观注中,爱之手从腋下身侧,身前背后,长出短现,疾如闪电,应需而生。千手簇出,显示爱之手无处不有,与宇同行。
& && &观音的千爱之手,是大爱之手,大慈之手,大悲之手,大缘之手,大德之手,大慧之手,是成年人无法在享受到的童年时代蜜糖般的母爱。千爱之手,挥出的大胜境,大因缘,大爱心,使心灵得到瑜伽的按摩和导引而灵智,使灵魂沐浴桑拿除去污垢而净洁。千手之爱,是大爱,是珍爱,是恒爱,是诚爱。这种爱,使人感到温暖,感受温馨,享受温情。使人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不再困顿,不再迷失。
  处于困境中的人,只要施与其一点爱,他就会感到满足。当二十一个观音组成的巨大的爱的方阵,使你被爱拥抱,被爱所淹没时,心底对爱的渴望就会被海一样多的爱所晕倒,会手足无措,会幸福得晕了头,心灵深处会颤抖不已,会难以言表,会热泪盈眶,会无法消受,会急不可耐地把幸福的感觉传递给自己的亲人,让他们也享受被爱的幸福。多年远去的爱终于回来了,枯木也会吐绿,何况有血有肉的人!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千金难买真爱。但爱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心底。爱就是心灵的太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中国大地就会升起13亿颗太阳。13亿人民脸上如果都充满阳光,世界就会成为鲜花的海洋!
& & 3、古井神舟
& & 虎山长城邦山台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而与邦山台相伴的千年古井,更隐藏着令人不解的秘密。夏日,这里白雾袅袅,使古井周围一切物体虚幻起来。冬天,这里的石结白霜,表示着老井在喘息。为了揭开这老井的面纱,辽宁省考古队于1990年至1993年进行考古挖掘。
  揭开乱石堆,整理出加工整齐的棱子石,一个井中的巨无霸呈现人们面前。4.4米直径的老井,贴山而立,井为石砌,井台至井底深13米,井台至地面9.5米。井壁更是厚得惊人,由井壁向外西侧为13.5米,南侧12.05米,东侧17米,北面是山体岩石,这样厚的井壁,极大地扩充了汲水面积,也使井水过滤层加厚,保证了水质。在井中,最神奇的是挖掘出长3.7米长的独木舟、还有木桶、木板和绳索及二齿等物件。
  这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老井。如此巨大的水井在中国极为罕见,它说明了当时虎山泊汋城的规模是何等的巨大。
  井中之舟成为考古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课题。挖掘工作十几年过去了,至今独木舟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困扰着严谨、求实的考古工作者。忽一日,一个具有诗人幻想、社会学家庞杂知识的人突发奇想,提出一个令考古学者无从反对、十分合理的结论,即独木舟是古代高句丽人的电冰箱。其理由是这样的:
  十几米深的井,宽4.4米,古代取水,人站在井台边,用力摆动系在水桶上的绳子,水桶就可以自动倒下灌满水,然后用双手把绳子连着的水桶提出井来。这种技术在东北地区是男人们从深井取水最基本的技能。如果井水很深,是不用人下井踩着木舟去用瓢往水桶里装水的,而该井所处位置是在鸭绿江畔,该地段地下水位很高,所以不存在水浅的问题。
  这个独木舟不是用来取水,那它有什么用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古代人的冰箱。因为夏天,虎山多石、少土、乏树,烈日下肉类、鱼类很难存放得住,如果放在木桶里,用带钩绳索把其放进木舟里,就可以利用深井水的恒温保鲜。使用时在井上用带钩绳索挂住木桶就可以取了上来。一餐用过的余食也可以如此办理。冬天,新鲜的青菜、肉类,特别是鱼类,鸭绿江非常多,照样可以放井里木舟存放,随取随用。既保证食物长时间保鲜,又可以免化冰之耗时。
  这样的结论,就可以使井下出土的独木舟、木桶、绳、二齿钩都得到合理的解释。另外,在挖掘古井时,从井中挖出的泥,为附近农家的猪抢食的现象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因为这些泥,就是当时撒落在井中的肉、鱼等食物。
  1800多年前的巨大老井,显示出古人高超的造井技艺,井中木舟作为冰箱使用,也显示了古人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的智慧。今天的文明中无不包含着古人的经验、古人的思想。
& & 4、心路之旅
& &虎山是一座奇特的山,这座东西长不过两千米、南北宽不过500米的小山,因山上筑有长城而得名,因它负起长城起点而名闻天下。同时,在它的山东侧,临朝鲜陡峭山岩上,还有一道非常的风景,这就是栈道。
  有位名人曾经这样讲过,世上本来没有路,只因为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因为古人发明的“路”字,就是由人的脚——足和各字组成,意思是各个足反复行走,就踩出了路。而这种路在乡间,是到处都可以见到的小毛道。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随意踩出来的路,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人们便事先设出线路,然后进行修筑而形成路,这就是道路。由于修路之前要谋划,然后才能动工,而谋划得如何,则决定路线选择的优劣。谋划则是要用脑,而不是用脚。因此道字就是首和足之间的组合。这里,首放在了上面,而足则放在首的下边位置。道是首指挥足,而不是路那种各个分散的足随意地踩踏了。
  虎山东侧的栈路修在悬岩上,这是一条特殊的路。因为它在不能有路的地方修上了路。这是100多米高的悬岩,除了鸟可以飞过、风可以掠过、云可以飘过以外,其它任何动物都不可逾越。但就在这地方有了路。这条路,有时前行,有时回环,回环是为前行;有时 向上行,有时突然又下行,上、下却在同一刻点上,不同的是路到了头顶,只是升高,却没有前进。而升高又是为了前进。路有时紧贴悬岩,有时却突然离开山体,在两峰之间,由几条钢索联结起来,几块木板横卧其上,忽忽悠悠,左荡右晃,成为最不稳定却又非这种形式不能凌渡的索桥路。路有时是木板,有时却是山石。有时让你直走,有时迫你爬行,有时让你小步迈动,有时又必须手足并用地倒行。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时而在空中凌渡,时而攀岩蛇行,时而与鸟为伴,时而与水为邻,短短千米,一步一变化,一步一曲折,变幻莫测,时而眼前无路,时而豁然开朗。行此路,如同人生命运,使人感到无可把握,使人感到人渺小,但又充满刺激,使人生起究源探秘的激情。行此路,使人感到前行路漫漫,路难难,却同时让人充满希望,收获一次次些微的希望。行此路,使人必须专注、专心、专一,神凝、心定、脚稳,不计每一步的收获与否,不求结果,但重过程,名利跌落,心路开阔。
  这样的路,实际上已不是路,它只是心智炼狱,人生道路的浓缩。无怪乎古人把其称为“栈道”。“栈”字结构是多么复杂,形成这样的路,它已没有了足的作用,而完全是人心智的杰作。
  走着这样的栈道,无人不是一身热汗,走完栈道,消去一身杂念。栈道尽头处,便来到万里长城的一个天然石台上,这时,山风吹来,朝鲜国土上广阔的土地,清晰地映入眼帘,你就会产生一种超然的感觉。身非常轻,仿佛已脱胎换骨;脑非常灵,仿佛已进入禅界。人世间的一切纷争、一切困惑在此间已完全消逝!在人生历程中,只要心无所欲,路就会无障,就会通向远方。心路一通,就会如雄鹰,在空中飞行,进入无碍的境地,就能达成任何理想。
  朋友,愿你在人生重要的日子里,在你有心结时,来虎山栈道,再爬一遭,再行一次,再走一趟。
 & &&&5、梦笔生花
& & 一棵树就是一个风景,一棵长在石崖上的树是奇特的风景,一棵长在数十丈高的锥状石峰上的树更是难觅的风景。虎山景区山东侧的百丈悬岩上,耸立着一处锥状的石笋,石笋尖仅十数公分,它的尖端竟生长着一棵神奇的树。
  树木生长需要水、阳光和土壤。离开这三个要素,树木就很难存活。大自然中只有松树,可以在缺少土壤的石缝中安身立命。而像虎山这株生长在石尖上的树,除黄山始信峰的奇松,千山的可怜松之外,在自然界中是极为罕见的。更为神奇的是,这株树竟不是松,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榆树!榆树竟然在顽岩上开疆拓土、挑战松柏,可谓大自然中的神话。
  看看这株榆树吧。它身高不过三尺,树形如同一枝疏膨的毛笔,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插入石制锥形笔筒上。傲然地指向苍天,与山峰浑然一体。其寿数十年、高不过三尺童稚,年长不盈寸,粗不过手腕,年增不逾薄纸。枝条短促有力,叶厚而短坚。榆之弱、之嫩、之柔与之全无干系,榆家族的元素在这里都矮化、硬化、微化、异化。
  春来,万物柔绿、舒放。而它,只是在枝条上慢慢地浸出绿,深绿、墨绿、褐绿,然后,迟迟地在芽眼中吝啬挤出几星干绿,绉起几豆老绿,让人分不清是枝还是叶,是生长还是失灭,是舒放还是回缩。其形、其质、其色为七分严竣,三分暖意;七分灰暗,三分老绿;七分守成,三分拓张。它与春的节奏很不相合,慢半拍、缓一步、少七成。但它确实是春,是春的浅唱,是春的低吟,是春的浸染,是春的内蕴,是春的涌动。
  只有这样,春才能在它身上常住,夏才能在它身上延续,秋才能在它身上续展,冬才能在它身上凝聚。因为在生命的历程中,它的处境是极为艰难的,脚下无立足之地,它要用自己生命的全部,在不可能、不可思议的坚石上,把根扎住。它要一点一点,一丝一丝,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开拓疆界,去化石为土,去把根紧紧地抓在岩石上,把根编成密网牢牢把握些微尘泥,用以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场。把石尘中些微潮气,缓慢地转化为全部生命的血液,度过一天,两天,乃至整个漫长而干旱的春季。它要节俭,要加倍地吝啬,要在精细的预算同时,它还要把叶片控制在最小的程度,以保证和根相应,使根能支撑住肢体,不被风吹倒,使其能够把土壤的水分合理分配以维持生命全过程,等待着雨季的来临。这是一棵多么艰难的树,多么伟大的树啊!为了生存,为了生命,它的理智,它的才智,它的情智,竟是如此高妙!如此高妙!它的意志又是多么坚忍,那么节制自己!
  这株榆,如此珍爱生命,敬重生命,其精神确可为万世师表,而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却让人类可望不可及!既不奢华,又不妄自菲薄,使自身发展与外部条件的制约相融、相合,如同一个超能计算机计算的一样精准,这种能力,非为人类所能为。它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的高尚的情致,虽然它枝不像枝,叶不像叶,但它笔形的身躯仍直指苍天,在云中,在雾中,书写着极柔、极软、极曼妙的图画,使人欣赏到它粗糙外表下藏着的柔情似水的情调,欣赏它神来之笔、梦幻之笔的佳作!
  站在虎山长城的脚下,迎着朝鲜国土吹来的带着泥土芬香的春风,太阳把其薄如丝的云雾环绕在与山峰融为一体的这株老榆周围,你的浮躁的心就会慢慢地沉静下来,呼吸也会缓慢到若有若无。仿佛来到禅意十足的仙境,产生着美好的梦想。梦笔在舒动,舒写着人生最伟大的无字天书!心灵不由产生巨大的撼动,生命,是如此可贵,生命是如此伟大!生命的力量是如此无穷!生命的音乐是如此动听!珍惜、珍爱、珍重生命吧,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刻钟!
 6、中朝边境“一步跨”
  “一不小心游客就出国了”,虎山景区管理处的同志介绍景区管理时脸上充满无奈与自得的表情。“一步跨”是中朝水陆边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只需一步就能跨出国门,步入朝鲜领土。
  “一步跨”地处长城脚下。长城是中国的龙,龙头在虎山,龙离不开水,鸭绿江流经虎山时,突然分出一条细细的支流,仿佛是要探视长城似的,在它的身侧从虎山脚下悠闲而去。河的另一侧便是朝鲜的于赤岛。这条鸭绿江上最小的界河,最窄处仅为一步之遥,游客在这里,背倚着坚实的长城,眼睛可以欣赏于赤岛上朝鲜的田园风光和军人们矫健的身影,鼻子闻着于赤岛农作物吐露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的芳香,耳朵听着朝鲜人民在劳作中的交谈声和欢笑声,如果没有语言障碍,还可以与朝鲜人民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一切,假如你有兴趣,还可以靠在“一步跨”这块大石块上,以于赤岛为背景,把朝鲜风光装进照像机的镜框,带回家中,留作永远的记忆。无须办理护照等出国手续,在长城脚下的“一步跨”就可以圆了出国梦。
&&7、孙权遣使至虎山
&&公元233年3月,鸭绿江畔树木还未吐叶,虎山东侧的野杜鹃(达子香)才刚刚绽红,虎山脚下的爱河却突然一下热闹起来。数百只舟船的桅杆如同密林,数万名士兵带着江南水乡的软语吴音,在爱河口驻扎下来,这就是江南吴国大帝孙权的使节团,从长江口过渤海,越黄海逆鸭绿江而上,不远万里来到虎山脚下。
  孙权为什么要动用如此大的兵力,消耗如此大的财力,在航海尚没有发明指南针的条件下,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到虎山呢?其目的究竟是什么?还是让我们回到东汉末年,回顾那段历史吧。
  东汉末年,王莽专权,不切实际地实行新政,导致天下饥民四起,军阀混战,汉室衰危。汉朝数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天下为三大政权所分割。
  中原地带,为曹操所统治,其势力最大。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国号为魏。四川为刘备所据。刘备病亡之后,刘禅于223年继位,为蜀汉政权。江南为孙权属地,也于222年称帝。
  在这三个政权中,魏的国力最强。当时中国文化是以中原为中心,文化上是正统,兵力最强。当时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是骑兵,只有魏有骑兵纵横的条件,而四川属山地,利人走;吴则属泽国,利舟行;蜀国地域狭小,山地居多,刘禅又昏庸无能,诸葛亮虽然是名相,七次伐魏皆败。因为魏只要在山口一守,不与之交战,蜀则如关在笼中的鸟,无处可去,无所作为。数百年后,李白曾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对蜀道的真实写照。无路,运粮运兵则难,外出不易,守则也易。而吴在东南,泽国,少骑兵,仅有长江天险。如果魏出兵,则可直指江南,所以,孙权甚为担忧江南安危。为了制约曹丕,使其心有顾忌,而无法倾兵南下,孙权便想到了魏的后方——东北。
  东北当时是公孙渊的领地,他不属魏、蜀、吴任何一方,兵力强大。当年曹操追杀袁熙、袁尚时,对据守东北的 公孙康尚不敢轻率用兵,而是封其为襄平侯左将军以笼其心。为了使辽东兵卒为吴所用,钳制曹丕,减轻江南的压力,孙权便下了最大决心,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率兵数万,带着珍宝、九锡备物,不远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虎山,逆爱河至辽阳,对公孙渊进行招抚,立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也是一个有智谋的枭雄,他在权衡利弊之后,认为“恐权远不可恃,且食货物,诱致其使,悉斩吴弥、晏等首”于曹魏。使孙权的联横之计破产,否则,三国的历史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
  但孙权使团中,秦旦等逃了出来,他们怀揣着孙权给驻守在丸都城(吉林省集安)的高句丽王的诏书,来到高句丽的王都。高句丽王非常高兴受诏,对吴称臣。
  孙权遣使北上的目的虽然因公孙渊行动而没有实现,但高句丽的举动还是使他很有收获。公元235年,孙权为了巩固这一外交成果,又派遣使者谢宏、中书陈恂一行,出长江,入渤海,过黄海,行舟至虎山。驻扎之后,派校尉陈奉前往联络,欲拜高丽王为单于,加赐珍宝。而高丽王经权衡,认为魏已十分强大,不欲为敌,加之江南十分遥远,文化差异较大,物产也非丰盛,加之“受魏幽州刺使讽旨,令以吴使自效。”高丽王虽未献出吴使以表心迹,但接待却十分冷淡,使陈奉无功而返回虎山。
  陈奉走后,高丽王觉得此事办得不十分妥贴,便派遣主簿笮咨,率30余众赶往虎山爱河口,与谢宏相见。
  谢宏认为高丽王出尔反尔,决定予以惩罚,将笮咨、带固等扣押,作为人质。有鉴于此,高句丽王在此情况下,只得献上贡马数百匹,谢宏便收80匹带回江南。让笮咨、带固把吴帝孙权的诏书和所赐物品带回。
  鸭绿江畔的虎山脚下的爱河,作为当时重要的外交使团驻地,把祖国南方与北方的联系,就这样紧紧地拴在了一起,静静的爱河之水,见证了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外交斗争,成为我们今天凭吊古代人类智慧的重要场所。
8、薛万彻大战泊汋城
& & 公元648年,唐朝水上庞大的远征军三万之众,由右武王大将薛万彻率领,从莱洲渡海沿鸭绿江口向高句丽发动攻击。历经数月,已从鸭绿江口逆江而上,逐次收复失地。至6月间,到达鸭绿江上的高句丽军事要塞的泊汋城(虎山),与守城军士进行决战。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公元前37年建立地方政权,一直受到中原政权的有效节制。随着其国力扩大和中原政权的瓦解与分裂,高句丽便不断向周边扩展。公元311年,它占领了虎山爱河对岸的西安平县。公元427年,高句丽迁都平壤,与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开始了“三国”时代。
  公元598年,在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渐行渐远的情况下,隋大将王世绩率大军百万开始远征高句丽。隋炀帝也于公元612年,率兵百万,加之后勤人员共300余万人,开始对高句丽进行第二次远征。公元613年、614年隋炀帝又先后两次远征。这四次远征皆因运输线路太长、辽东水泽广布行军运输困难和高句丽所据守的山城高险易守难攻而收效甚微。
  公元642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发动政变,对唐采取不友好政策。为维护国家统一,唐太宗于645年御驾亲征,收复大量失地,后因天寒地冻,士卒多有冻伤,战斗减员过大和后勤供应不及时而班师中原。
  为了给高句丽以打击,维护国家统一,又使国力不致因此而受到太大损伤,与民生息,唐太宗便派遣水军进入辽东,给高句丽以打击,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篇的虎山之战。
  正当虎山之战激烈进行时,高句丽将领高文率乌骨城(凤凰山古城)、安市城三万援兵赶到虎山增援,交战双方力量马上发生变化,在人数上居劣势的薛万彻率兵退出战斗。这场海陆军大战因此结束,虎山这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山,六七万兵卒的厮杀、呐喊声消失了,虎山又一次沉寂了,直到20年后的668年,高句丽政权消亡,唐代著名大将薛仁贵任安东都护府首领时,虎山才又一次真正回到了唐王朝的怀抱。
 & &9、汉武帝虎山设立县治
& & 汉朝是中国最辉煌的朝代。是军事上最有创新的朝代。
  历史上农耕民族和和游牧民族的斗争,主要是以游牧民族进攻,农耕民族防御的形式进行的,东方如此,西方也是如此。惟独在汉代汉武帝时期,却独创了农耕民族主动进攻游牧民族,且农耕民族大获全胜的历史。
  虎山就是在当武帝刘彻统治的最昌盛的时期,即公元前128年,刘彻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废除了燕王,设置右北平、辽西、辽东郡。辽东郡共设18县。虎山脚下爱河右侧上尖村,汉武帝在此设立了西安平县。从此,虎山地域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县治的名义与汉武帝刘彻的名字联在了一起,也被汉王朝纳入了更加有效的管理体系。
 & & 10、高句丽在虎山设立泊汋城
& & 西晋后期,中国进入了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这时,国家分裂,民不聊生。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高句丽乘势占领了辽东全境,为了巩固其统治,他们废除了郡县,在丹东境内建立起30多座山城。虎山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此设立了泊汋城,现虎山山前还存有直径约4.4米的古井一口,虎山山顶还有山城的遗址。大量的棱子形石块随处可见。虎山泊汋城的遗存,对研究探索高句丽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习俗具有着重要价值。
 & &11、日俄虎山之战
& & 在1895年甲午中日虎山之战的原址上,1904年又发生了日俄瓜分中国领土的战争。
  1885年中日甲午之战,以中方全面失败而告终,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除赔偿日本二亿三千万两军费,还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其赔偿的军费,相当于清政府6年的全部财政收入。条约签订后,素对东北领土怀有野心的沙俄,纠集了法德公使,到日本使馆施压,强令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并由中国再付日本3000万两白银赔偿费。而法俄趁机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德国则在汉口、天津设立租界。俄国随后逐步对我国东北实施占领。
  英、美两国因沙俄独占东北而损伤其在远东的利益,便同日本签订同盟条约,逼迫沙俄撤军。沙俄为了确保其既得利益,决心用武力实施对话。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取大量的利益,尝到了用武力征服世界的甜头,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战斗中,它出兵最多,下手最狠,获益非浅。这次,它决心用武力征服沙俄,统治东北,进而实现全面占领中国的野心。
  进攻中国东北,最便捷的线路就是以朝鲜为基地,从陆地进入中国东北。而从陆地进入东北,最捷径仍属从虎山进入,直接深入辽东腹地。
  虎山,便又一次成为日军进攻的目标,而虎山的守军已不是清政府的守军,而是沙俄军队。1904年2月6日,日本与俄断绝外交关系,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旅顺口的俄国舰队。2月10日,日俄同时宣战。4月28日,日军投入三万人由朝鲜向虎山一带进攻,俄军2万人进行守护。而清政府对于两个强盗在自己土地上,进行的瓜分自己领土的行为竟然保持“中立”,并将辽河以东地区划分为日俄交战区。
  虎山在哭泣,哭泣衰败的政府,哭泣受难的人民,哭泣受辱的土地!俄军失败,日军取胜,虎山从此开始了被日寇奴役的历史,直至1945年,虎山,才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但虎山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耻辱的昨天,忍辱的过去!
12、甲午虎山保卫战
& && &中朝边界上有一条795公里长的鸭绿江,它从长白山天池东南胭脂山发源,流经吉林,辽宁两省,于东港市大东港处注入黄海。鸭绿江的两岸多为崇山峻岭,水急滩险,难以逾越,江水流至距入海口约60公里处的虎山开始,两岸山峦才与江水渐行渐远,江面才逐渐开阔起来,水的流动速度渐渐舒缓,人们才可以放心地行舟走船。
  在虎山南头,还有一条很大的河流,从辽东山区涌出,人们称它为爱河,它与鸭绿江汇成人字形结构。从河水下游逆水而观,鸭绿江为长长的撇,爱河为稍短的捺。而虎山就在这两大水系写成的人字的交叉处。它左倚鸭绿江,右撑爱河,掌控着从水上进入朝鲜和中国辽东内陆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894年10月10日这一天,寂静的虎山在秋风下显得格外萧索,山脚下的江水碧绿凝重,干枯的野草瘦肃无力,在风中打着冷战。太阳在空中缓慢地移动着。农民的泥草房也仿佛瘦小了许多。大地一派肃然。突然间,天空漫起了烟尘,从远处传来战马的嘶鸣和兵器的撞击声,以及数不清如同蜂房嗡嗡的南腔北调的嘈杂声。一时间,扛着枪,背着行李卷,满身灰尘,满脸倦意,满眼恐慌的清兵,高的,矮的,胖的,瘦的,老的,少的,壮的,弱的,松松散散,稀稀拉拉,有气无力地漫进了虎山、九连城等鸭绿江沿岸的高地。
  要打仗啦!人们的心又提了起来,胆大的站在门后,从门缝中向外窥视着,胆小的挤在炕头上,嘴上咬着旱烟袋,眼神凝着,两耳竖着,搜寻着窗外的动静,心却在不断祈祷,日本鬼千万别在这儿打仗,老天保佑,大东沟的人死得够惨的,海都染红了,造孽呀!
  自古以来,战争是不以百姓的意志为转移的,该打的仗还是要打,不该打的仗也时常发生。流血的是士卒,受伤的是百姓。日本人的大炮已经架到家门口,大刀已悬在脖子上,若不反抗,就得做奴隶,若抗争,或许还有做人的机会。衰弱的清政府选择了抗争。于是,两万多大军从全国各地云集辽东战略要地虎山。拉开了关乎大清命运的虎山保卫战的大幕。
  1871年6月,日本提出凡是别国在中国享受的各项特权,日本都要一体均沾,这一无理要求,理所当然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日本便于1874年进攻台湾,在被台湾军民击退后,软弱的清政府为了息事宁人,无奈赔付日本50万两白银。
  1876年,日本运用武力,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1879年,日本用武力侵吞琉球,并改琉球为冲绳县。清政府默许了这一切,以换取和平。但是,日本的胃口远不止于此。它的目标是整个中国和东南亚。为了师出有名,日本便在朝鲜身上做文章,以引中国一战。
  1886年,日本军部首脑山县有朋提出《讨伐清国策》的报告,主张在1892年完成对华作战准备。1891年,沙俄准备修筑西伯利亚铁路。山县有朋等认为,此举对日本进行大陆扩张不利,必须在铁路通车前占领朝鲜,击败中国。
  日本认为与中国决战战场应在海上,而大清的北洋水师实力为亚洲第一。为了实现扩张目的,必须打败北洋水师。为此,日本加速了海军建设步伐。
  1892年,伊藤博文组建内阁,与议会矛盾重重,1894年5月,两次被解散的议会复会后,又通过了对内阁不信任案。为了挣脱下台的危险,伊藤博文政府便走上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不归路。
  就在日本国内矛盾难以排解之时,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日本设立战时大本营,出动大军入朝。并向清政府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伐韩勘乱,我政府必无他意。”
  李鸿章轻信日本政府的保证,在接到朝鲜政府的正式请求后,立派叶志超和聂士成赴朝,并按约通知日本。朝鲜局势平稳后,清政府建议中日同时撤军。日本拒不撤军,并故意挑起战争
  1894年7月25日,日本从海陆两个方面,对中国军队不宣而战。日军舰开炮轰击中国高升号运兵船,并凶残地向落水的中国士兵开枪射击,全船1100多名官兵殉难,仅100多人获救。驻扎在牙山的清军,同日也遭遇日本陆军的偷袭而被迫退往平壤。
  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9月15日平壤陷落。清军退回中国境内。
  8月10日,日本舰队以20艘军舰对威海卫、旅顺港进行炮击。9月14日下午,鸭绿江口,黄海海面,改变中日两国命运的甲午海战爆发了。
  中日双方军舰数量相等,均为12艘。中方总吨位三万一千吨,日方总吨位三万八千吨。中方有定远镇远两艘7300吨铁甲巨舰和大口径巨炮,但是舰只出厂早,时速慢。定远、镇远时速只有14海里。日方军舰航速快,火炮射速快,吉野舰时速高达23海里,日舰出厂普遍比中舰晚10年。两国舰队骨干均为留学欧美的优等生。这是两个国家的对抗,是两支亚洲最强海军的较量,是两个民族精英的对决。
  从定远舰刘步蟾指挥打响的第一炮开始,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从舰桥上摔下受伤以后,在5个小时激战中,北洋舰队就没有了总指挥,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
  战前,丁汝昌下令:舰型同一诸舰,须协同动作,互相援助;始终以舰首向敌,使得保持其位置而为基本战术;诸舰务于可能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定远作为旗舰如同骑兵主帅居于中央,镇远、来远、靖远、超勇、扬威向右一字排开;经远、致远、广甲、济远向左排开;十艘主力战舰组成雁阵三角,平远、广丙及鱼雷快艇稍后排列。
  日舰按航速把舰队分为“第一游击队”和本队,第一游击队由吉野、高千岁、秋津洲、浪速四艘主力舰组成,本队由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比睿、扶桑、赤诚七舰和西京丸商船组成。
  激战中,木制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虽然外包铁甲,但舰内舱室,每年俱用廉价火油调漆,使整个船体成为易燃物。所以,两舰被击中起火,超勇沉没。管带黄建勋面对鱼雷艇抛来的绳索不就而没。扬威舰中弹起火,驶向浅海进行扑救。后被逃离战场的济远舰撞沉,管带林履中等150人遇难。
  北洋水师也采用以强打弱的战术,对比睿、松岛、赤城、西京丸进行猛攻,将其预以重创。
  致远舰在激战中,弹药几尽,舰体进水益倾,邓世昌率众“鼓轮怒驶,至冲日舰”,吉野急速闪避,并发射鱼雷。被鱼雷击沉的致远舰,170多人罹难,仅27人生还。46岁的邓世昌与爱犬怒沉大海。
  经远舰在吉野等四舰围攻下,沉着应战,林永升指挥将士“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激战中,林永升不幸中弹身亡。致远舰也随之沉入海底。
  这次震惊世界的海战,日海军率先撤离主战场,驶向北洋水师的基地威海,欲断清舰退路,再聚而歼之。北洋水师驶进了旅顺港进行休整。
  北洋水师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则沉入海底,836名官兵或死或伤,惨烈无比。日本海军有5艘军舰受到重创。官兵死伤298人。旗舰 松岛受到镇远重创无法修复而退出战斗序列,另有三艘是被拖船拖回日本的。
  北洋水师溃败以后,奉李鸿章之命龟缩威海基地不出。日军用军舰封锁港口,解除了进军中国大陆的最大障碍。于是,日军陆军便肆无忌惮地向鸭绿江进逼,在外交努力毫无效果,众列强默许,纵容日本侵略行径的情况下,清王朝野一片哗然,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责令李鸿章立即倾北洋水师,与日本决战。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主和派,在李鸿章寄希望于洋人无望的情况下,在全国一片悲愤情绪中,不得不调兵遣将,加强鸭绿江沿线的防卫。
  李鸿章向大清政府提出“惟有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固东北之根本,然后厚积兵力,再复大举,以为归复朝鲜之地。”的作战方针。朝廷批准后,随即任命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北洋军务,并指令在奉天、直隶、河南等省募兵30营。同时急调各省驻军加强中朝界河鸭绿江的布防。急令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镇边军,即刻驰赴鸭绿江畔的军事重镇九连城,与宋庆会合,加强鸭绿江的防御。于是,80营,2万3千多清兵云集鸭绿江畔,匆忙进行布防。
  鸭绿江防线总指挥宋庆,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这场战役只能胜,不能输。但他对战争的胜负却毫无把握。作为一个靠打仗起家的职业军人,他知道他面对的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支疯狂的军队,一支对中国领土志在必得的军队,一支以中国军队为假想敌进行多年训练的军队,一支以战胜中国军队为荣的军队,一支如同囚在笼里的恶虎一样嗜血如命的军队。而自己的兵卒,绝大多数是临时招募的,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没有战斗经验,有的胡子一大把,有的还是童身,这些拿了半辈子锄头和放猪鞭子的庄家汉子、放猪娃们,平常见到血气手就出汗,心就打颤。叫他们如何去面对如野兽般凶残的日军。
  尤其是日本因海军刚刚战胜了大清倾全国之力,历数十年心血打造的北洋水师而气焰正盛。而北洋水师在国人心目中是不可战胜的偶像。它的军官大多是受过西方最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教育,如刘步蟾等,其士兵也基本是在军校受过专门教育,受过西方教官特殊训练的,军事素质是陆军所无法比肩的。就是这些被看作眼珠似的大清精英,经鸭绿江口一战,便龟缩威海基地不出。现在,自己统帅的这支军队,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兵更不像兵。况且,各省的部队在关键时刻,能否听从调遣还很难说,面对哀兵之战,实在是一点胜算也没有。
  但是作为军人,临危受命,完成保家护国使命,是没有任何条件可讲的。在关乎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必须挺身而出。宋庆十分清楚,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但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败,不仅自己的一生清誉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国将不国,那将如何面对无辜的百姓和江山社稷!
  为了打赢这一仗,宋庆不顾年高体弱,不顾鞍马劳顿,亲自对鸭绿江沿线进行考察。根据地形地貌、江水流速、深度、宽度、水温等情况,判断日军可能渡江的地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布防。
  宋庆把指挥所设立在离鸭绿江不到三公里的辽东军事重镇九连城,由于虎山地处锁钥,为整个辽东门户。虎山一旦被日军攻占,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虎山进行重点布防。从虎山到九连城不到5公里的山峦之上,就筑有大小堡垒40多座,炮台20多处。并派著名将领聂士成亲率2000多人驻守。责令依可唐阿率5500多人,布防在虎山上游的安平河口,古楼子、长甸等处,为虎山犄角之势。虎山至鸭绿江口,亦派重兵驻守。
  宋庆久经沙场,对虎山极为重视,在战前反复强调:“虎山界于江河之间,势极崇隆,实占形胜。若先据此山,居高临下,便可夺贼气,利守御。有能守此险者,上赏。”分统领马金叙自告奋勇,亲率四营千余名壮勇,载五寸钢炮两门,据守虎山。聂士成守护虎山侧后方栗子园。
  10月24日,日本陆军大将山县有朋,指挥着2倍于清军的队伍5万多人抵达朝鲜的义州。根据他们战前数年对东北地区,特别是辽东地区绘制的详尽到每一条小路,每一道河流,每一口水井的军事地图,通过收买李鸿章外甥以及清驻日本公使等清政府高官所获取的绝密军事情报,山县有朋决定用重兵攻打虎山,再战九连城,一战结束战斗,避免形成消耗战。
  10月24日,日军第五师团长野津道贯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派兵攻打虎山上游的安平河口,以给清军造成日军要拿下安平河沿安平河进入虎山后方,形成对虎山的包围假象。
  当日上午11时战斗开始,双方开始炮战,至下午2时,经过三个小时对攻,清军弹药耗尽,清军无奈退入安平河,以进一步凭两侧山险阻截日军。这样,日军便渡过鸭绿江。清军的脆弱防线被撕开了。
  是夜,日军在虎山对面冰冷的鸭绿江主流上架起了两座浮桥,于25日凌晨向虎山发起全面进攻。
  由于安平河口失守,使日军占据了虎山东面的高地。而正面的日军从鸭绿江对岸的朝鲜统军亭向虎山守军进行猛烈炮击。虎山保卫战开始了。
  马金叙在查哨中发现日军已偷渡过江,马上鸣枪示警,高呼:“今日之战关系甚大,虎山存亡,悉赖尔等,须戮为同心,以御敌人。”兵勇们也高呼着:“愿效死,保守虎山”的口号,放下碗筷,抓起枪支,投入战斗。
  马金叙的快炮,向日军发射炮弹180多发,炸死炸伤日军川崎大佐及部下十余名。日军一边加强正面进攻,一边派兵从虎山左侧攻占高地,又派兵绕过虎山西侧,对虎山援军进行堵截。双方一时进入胶着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谁的援军先到,谁的火力猛,谁就会占得先机,战争胜负的天平就会向谁的一方倾斜。日军火炮口径大于我方,但其过江要经过浮桥,如果清军这时能用重炮将浮桥轰沉,那么,已渡河的日军便成为孤军,战争的主动权便在我方。而清军的指挥中心在九连城,距虎山较远,中间也隔着爱河,援军在河水温度很低的十月,行动也极不方便。特别是九连城的清军指挥刘盛休按兵不动,只是以炮火轰击已过江的日军,结果却误伤清军,造成守军队伍混乱。马金叙、聂士成孤军无援,退守虎山山顶,面对蜂拥而上的日军,马金叙受伤20多处,仍冒死督战,官兵死伤过半,但他仍抱“与虎山共存亡之志,督战益厉。”
  在援军不至,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情况下,士卒们劝他:“公虽勇敢,其寡不敌众奈何?且援军不至,非公之罪也。与其同归于尽,不如留此身以图恢复。”百般无奈之下,马金叙率残部撤出阵地。虎山沦陷了。
  虎山虽然失守了,但日军也付出惨重代价,据日方记载,日军死伤105人,清军牺牲500多人。而日军是这样评价的:“马金叙部顽强抵抗,毫无退却之色。”清军指挥宋庆感叹道:“各军之间互不统属,瞻瞻依违,败不相救。”
  虎山陷落后,10月26日,日军相继攻占九连城,凤凰城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