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户口怎么怎样才能办上海户口转的中国

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缅甸人怎样才能在中国落户
缅甸人怎样才能在中国落户
云南 德宏 发表时间: 22:02
问题与我的不同!
找法网认证系统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律师回答共 1 条
需要加入中国国籍才可以的。
律所:云南尚祥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09:37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婚姻家庭相关词条:
遇到离婚协议书问题您可以尝试: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找一个专业律师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看相关法律知识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绑定手机号
律师回复后我们将第一时间发送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以下的验证码继续提交
找法推荐律师
婚姻家庭律师
专长:婚姻家庭
找法特别推荐律师
相关法律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你好,我想问下缅甸的户口怎样迁移到中...-免费法律咨询-中顾法律网
当前位置: >
中顾法律网投诉平台
中顾法律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谐的网络交流平台
你好,我想问下缅甸的户口怎样迁移到中...
用户:vnhu***
| 山西-太原 |
你好,我想问下缅甸的户口怎样迁移到中国,请律师解答
我有更好答案
被采纳后将获得50积分奖励
您还可以输入1000个字符 &&&
全部回答 ()
&&[vip]&&【山西-太原】
咨询时说明来自中顾网
已帮助143193人 &&&&好评指数:7106
可以去当地派出所直接咨询户籍警
您还可以输入1000个字符
其他类似问题
1位律师解答
3位律师解答
3位律师解答
1位律师解答
1位律师解答
&(你的电话只有律师可以看到)
&(你的电话只有律师可以看到)
专业律师推荐
专业律师咨询
看完《离婚律师》第二集,感
版权所有:济南中顾法商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号 【济南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备案:20】
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泺大街1166号奥盛大厦3号楼16层缅甸户口政策调整 - 缅华网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
>>内容页>&
缅甸户口政策调整
发布时间: 来源:缅甸新闻网 浏览次数:&所属栏目:
在缅甸,民众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办户口本真是太麻烦了,费时又费劲,几乎人人都在抱怨。
据了解,缅甸民众办户口相当麻烦,而缅甸人从原居住地搬迁到另外一个居住地后,为了生活方便,还需要办理新户口。在办理期间,民众需要返回原户籍地的移民局办理,这样来回奔波,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迁移户口时,一般要提供“表格10”、新居住地的居住证明(如果房屋为个人所有还需出示房产证,如房屋非个人所有则需出示由相关街区、村庄的区长或村长写的证明),还得四处奔波,相当麻烦,以致于民众们都无心办理。但缅甸民众没有户口本就无法办理身份证,没有身份证则会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这就引发缅甸民众们抱怨连连。
为了解决民众们的这一问题,缅甸工人、移民监督与人口管理部调整了户口政策,民众们在迁移户口时不需再前往原户籍地办理“表格10”,将直接由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内部进行沟通后给予办理,虽说这样还是会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总体来说还是会比之前方便很多。
流程繁琐的事项着实让民众们“操碎了心”,真心希望政府能够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让人民群众免于奔波,真真实实为民众带来便利。
本文网址:/Ch/NewsView.asp?ID=17628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点击输入框显示
&&&&&&&&&&&&&&&&&&&&&&
&&&&&&&&&&&&&&&&&&&&&&
电话:095-1-388225从缅甸迁回中国的藏民过着啥生活
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有这样一批极其特殊的居民,他们历经沧桑,从家乡迁到缅甸,又几经周折返回故乡定居,这群人被当地群众习惯性地称为“缅民”或“回归户”(藏语里叫做“囊塔归巴”)。察隅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南面与缅甸和印度接壤,是中国重要边境县之一。
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察隅县竹瓦根镇日东、格达、巴嘎一带的部分居民,由于受不了旧西藏地方政府的压迫,纷纷逃往缅甸密支那地区,在那里繁衍生息。但几十年来缅甸政府从未批准他们加入缅甸国籍,他们由此成为“没有国家的人”。(《》07-30)
西藏察隅县
今日察隅县城竹瓦根镇
1984年到1986年期间,这群人及其子孙陆续返回察隅,分别在竹瓦根镇的西托拉、扎嘎、珠吾三个地方定居下来,开荒生产,建造房屋,形成了现在的“缅甸村”。
西托拉一隅
丹增现年48岁,如今定居在距察隅县城几公里的西托拉村,原籍察隅县巴嘎村。他说,他的父亲30岁时从巴嘎村跑到缅甸,当时还没有他。据父亲讲,他们逃往缅甸生活,是因为交不起旧西藏地方政府繁重的苛捐杂税和无法忍受三大领主压迫。
已取得中国国籍的丹增现在与当地人一样过着幸福的日子
丹增说,在缅甸生活的几十年中,他们被迫生活在缅甸政府划定的山区里,全家10口人只能住木棚,吃山上打的野味,整日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他说:“那个时候简直就像野人一样。”
后来,他们了解到中国政府的政策好,人民群众生活好。1985年,24岁的丹增和全家人一起翻越崇山峻岭、历经艰难险阻,终于重返故乡察隅县巴嘎村。
旦增的全家福
永青一家人也是这种情况。她的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察隅县巴嘎村人。在她父亲5岁那年,爷爷带着全家人跨过边境迁到缅甸生活,这一过就是30年。
永青和党生
察隅一带中缅边境的边民往来密切,以贸易和物资交流为主,主要在察隅县吉太村进行。通过长期贸易往来,永青的父亲看到了吉太村的变化,也听说了中国政府的惠民政策,决定带着妻儿回归故乡去寻找幸福。1986年夏天的一个清晨,永青一家人踏上了漫漫回家路。历时一个多月,他们才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巴嘎村。
永青新居,各种藏式家具一应俱全
1985年5月,白玛绕登带领一队十多人,经过十多天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了察隅县城。但是由于离乡太久,又错过了西藏民主改革,他们没有国籍、没有土地,成了“黑户”。由于没有中国国籍,无法办理身份证等证件,给他们的就业、子女入学等带来了极大困难。
白玛绕登向记者展示居民户口本
为解决“缅民”的国籍问题,察隅县政府曾多次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政厅反映情况。2006年9月,回归祖国的“缅民”全部加入了中国国籍。这些“囊塔归巴”终于享受到了国家给予其他村民的边境补贴、巡山育林补贴、医疗养老保险、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白玛绕登家的新居
如今,三个“缅民”点全部通上了水、电,解决了生活必需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如此,“电视进万家”、“村村通工程”,建设文化活动室、赠送农用车等国家的很多惠农政策还直接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丰富了文化生活。
“回归户”每家都接通了卫星电视信号
旦增亲属在院子里纳凉
笔者点评:这个新闻说明,从旧西藏到新西藏的对比,新西藏充满魅力。这种魅力不但证明新西藏政策惠民,还证明新西藏的经济繁荣,社会开明。
曾经,他们受到旧西藏势力的压迫,逃离西藏,到达缅甸,现在,他们回到中国的西藏,以加入中国国籍为荣,他们加入中国国籍后,享受着种种惠民政策,他们喜笑颜开,这是幸福西藏的一个证明。
当前,中国的新西藏,正在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走向富裕,这得益于中国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得益于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拥有一个和平安定的西藏,西藏的人们就会拥有幸福的生活。
从此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微笑的西藏,一个具有家园美的西藏,一个安居乐业的西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3月18日,入院第5天,杨顺开的身体已无大碍。腹部的弹片擦伤已经结痂,如今只需要打打消炎针。  他是3月13日下午受伤的。缅军战机误入云南省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上空,扔下炸弹。结果是5死8伤。69岁的杨顺开,是死伤者中唯一的缅甸边民。  杨顺开和家人住在大水桑树村,接受中国政府的庇护和救济。  他说自己很倒霉,逃到中国是为了躲避战火,结果还是挨了炸弹。他又觉得很幸运,“如果弹片再斜一点,估计我就被炸死了。”  小村庄涌进来900多个缅甸边民  战争始于去年下半年。一方是缅甸政府军,一方是果敢武装。  杨顺开住在缅北一个叫猴子洞的村寨里。这里离边境线只有2公里,是果敢武装的地盘。  政府军有飞机大炮,果敢武装抵挡吃力。战火一步步往中缅边境线移动。  到了去年农历十二月,密集的枪炮声离猴子洞村只隔几座山头了。杨顺开看着落到寨子空地上的炮弹炸起的烟尘,对同样忧心忡忡的儿子说,“怕是要打过来了。”  “就要打过来了。”他记得一个果敢武装的军官对他说,“赶紧走,到那边去。”那边,就是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的大水桑树村。  要不要接受缅甸边民?大水桑树村的老村支书说,村里事先还开了个会,讨论结果是接受。“感情上说,是不能不接受的。”老支书说,村里几户人家都娶了猴子洞的婆娘,“都是亲戚。”  两边的人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平日里,往来也频繁。如果不看身份证,很难分清楚谁是中国人,谁是缅甸人。  但老支书没想到的是,大水桑树村一下子涌进了900多个缅甸边民,是原住民的4倍左右。  有亲戚的还好办,可以住亲戚家。没亲戚的,只能往村支部会议室这些场所安排。但还是有很多人没地方住。好在政府紧急运来了帐篷,总算把缅甸边民都安置好了。  杨顺开在这边没什么近亲,一家八口,就在村支部会议室里住下了。  家里5000斤玉米,卖给了一个湖南人  值钱的家当,也得搬些过来。  杨顺开家里有50袋玉米,5000多斤。中国的司机不敢过去运,他找缅甸人的车送过来,一袋玉米给6块钱运费。玉米拖到大水桑树村,都卖给了一个上门收购的贩子,得了5000多块钱。  这个贩子是湖南人,“名字是王平华还是何平华”,杨顺开记不清了。但他对这个湖南贩子印象不错,“不克扣,该多少斤就是多少斤。”  家里的一头大肥猪也运过来了,也是找了缅甸人的车,给了一百块运费。杨顺开想把猪卖掉,只是找不到好买家。他在住处不远的空地上围了个竹栅栏,养了起来。  喂猪用芭蕉叶,大水桑树村就有,但杨顺开舍不得花钱买。所以,隔两天,杨家人还得回家取猪食。  家里还有二十多只鸡,不好带,就没有带过来。想吃了,就回家抓两只。鸡是散养的,在山坡上乱窜。“不好抓,得用弹弓打。”杨顺开比划了个弹弓打石子的手势。  中间,杨顺开也回过一次家,呆了6天。  寨子里有人一直没离开,大多是些老人。果敢武装也在寨子里,杨顺开和他们“一起抽烟,吃饭也搭伙。”  逃过来的缅甸边民们能领到救济。杨顺开记得,大米发过三次,一次是一户人一大袋,另两次是每人三斤。但坐等救济总不是个事。他们给当地村民收甘蔗,一天也能赚个五六十块。  事情就出在甘蔗地里。  那是3月13日下午,30来个人给李玉华家割甘蔗。李是大水桑树村人,给他帮工的人里,除了本村的,也有几个缅甸边民。  杨顺开年纪大,干不了这种重活。但他没事的时候,喜欢在甘蔗地边上转转。4点多的时候,他照例在甘蔗地边上逛,突然听到了轰隆隆的飞机声。  “我抬头望了下,看不到飞机,也没当个事。”突然,一声巨响,他感到腹部一阵灼痛,倒在了地上。  飞机上扔下的一颗炸弹,落在了甘蔗地里。  杨顺开见过打枪的果敢武装士兵,也见过落下的炮弹炸起的烟尘。但他从来没有离爆炸这么近。弹片擦过了他的腹部,留下一道伤口,“没出什么血,估计伤口被烧焦了”,他只觉得很痛。  杨顺开和其他死伤者一起被送往医院。他的伤不重,两天后就能下床活动。相比5名死者,他是幸运的。  “打仗害我遭难,你说恨不恨?”  杨顺开至今住在孟康中医医院里,医疗费都免了。  3月18日下午,儿子要来给他送生活费。他在电话里告诉儿子,“不缺钱,政府给了500块人民币。” 他倒是希望孙子留在身边。但14岁的孙子闲不住,在医院呆了四天后,又回大水桑树村的安置点了。  杨顺开善谈,很快和隔壁病房的一个老头成了朋友。孟定镇经济发达,老头是镇上人,条件不错,对这个衣衫土旧、皮肤黝黑的“逃难人”很感兴趣。  老头问他:“落炸弹,你怕不怕死?”  杨顺开说:“怕……60多岁了,有什么怕。”  老头又问:“你们生活好不好过?”  “山里人,做劳动的,有什么好过不好过。”  “要你去打仗,你去不去?”  “我是做劳动的,打么子仗。”  “你恨不恨打仗?”  “嚯……”杨顺开没再耷拉着眼皮回话,斜躺在病床上的身子坐起来,“你们两个打架,害得我遭难,你说恨不恨?”  病房里一阵哄笑。  邻床的人插话,“你干脆搬到这里来住吧。”  杨顺开又是一声长长的“嚯”,“家里还有二十多亩地,不要了?”  地是种玉米的。往年的这个时候,应该烧熟备地,只等一场播种前的大雨了。  潇湘晨报记者 袁树勋
楼主发言:8次 发图:0张 | 更多
  编小说比这个赚钱!  
  最烦这种把新闻采访当成小说写的二逼记者,不煽情尼玛会死啊!
  @黎香阳
06:48:18  编小说比这个赚钱!  -----------------------------  不是编小说,是你们最爱的香港凤凰网新闻,你们可以不激动了吧。
  @潜水的灰狼
06:52:54  最烦这种把新闻采访当成小说写的二逼记者,不煽情尼玛会死啊!  -----------------------------  这是转是凤凰网的新闻,你们为什么对一些真实消息就歇斯底里呢?你们不是讲真实吗?你们坐在电脑桌前拼命咒骂中国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你们不是将你们没有事实的东西当成小说来写吧?而记者采访反而不如你们坐在电脑桌前的造谣了,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的真实,你们当成假的,是何居心呢?  注意啊,请文明用语,别表现你们的低素质。
  地处125界碑附近的果敢125救助站,由果敢福利基金会、果敢福音戒毒中心等民间组织建立,自2月12日成立后,短短四天内,这里就聚集了2000多难民,最高曾接纳了约4800人,如今营里仍有约3000多人,大部分是妇女儿童。  救助站设在缅甸的果敢125工业园。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将这里与中国分隔开来,对面是南伞工业园。边防武警在这里设了检查站,持枪士兵在检查站前站得笔直,背着大包小包的难民出示了红色封皮的证件后,才能被允许进入。  建到一半的工业园,在战时成了难民们的家,一间16m×8m的房里,平均能睡下150人。难民营里一天提供两顿饭,上午9、10点一次,下午5、6点一次。几千人要吃饭,50斤一包的大米,一顿就要吃掉10到15包。果敢物资匮乏,大米、油、肉、蔬菜、药品等都要从南伞购买,用大卡车拉到边境检查站,再由志愿者和难民们一点一点搬回营里。  救助站志愿者们说,他们很感谢中国政府,如果中国关闭了南伞边境口岸,125难民营将难以维持;出境的物资,理论上应该经由中国的检疫等部门审批,但如今在边境可以直接出境送入营内,省了很多麻烦。南伞125边境检查站每天8点到20点开放,一次营内有难民生病,半夜11点被紧急送入南伞医院,边防武警给行了方便,“他们还是很有人道主义精神的。”  难民营里鱼龙混杂,“情况复杂”,但被问到具体情况,志愿者们都露出一言难尽的苦笑。在中国政府设立的官方难民营内,有民兵和警察进行秩序维持,而在果敢125救助站里,难民自己成为志愿者,组成治安小组进行维安巡逻。他们分成四班,一班10个人,交替进行巡逻检查。  小偷小摸的事情还是会发生,多半教育了一下就放走。抓到吸食毒品的,毒品被当场没收,立刻销毁。神智不清的,会被单独放在一个房间,每日提供饭菜,等他缓过来了再放出来。  3月4日晚上9点半左右,一位名叫周建材的治安志愿者在难民营里被枪杀,事发地离办公室不到15米。至今,凶手仍是个迷。那天上午,志愿者们还在商量办个学校,枪杀事件后,难民营里跑了很多人,办校的事也就黄了。  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现在的125救助站里,已经有人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家里还有库存的,就把货拉来开家超市;货少点的,就在水泥台上摆点香烟、矿泉水,价格跟南伞市场上差不多。  从南伞去往麦地河的路上,能看到“大营盘难民安置点”的蓝色标示牌。执勤的工作人员有些穿着迷彩服,佩戴着蓝色工作证。  这个难民营在此安营扎寨已经一个多月了,很多难民来自麦地河。难民营四周是铁丝线和警戒线,有民兵在门口把守。  难民营的伙食房是一个很长的露天库房,一旁整整齐齐垒着柴火。石头搭成的简易桌子上摆着几个大黄盆,用铝盆倒扣着,还有一个敞开,里面是剩饭和粑粑。  食物供应分两次,上午十点左右一次,太阳落山时一次。难民用发的大铝盆去领饭,带回自己的帐篷里,这就是他们一天的食物。一家难民从家里带来了一小桶腌制的菜,滚满红通通的辣椒,看不出原料,盐放得很多,很辣。帐篷里另一个铝盆里,放着很多碗筷。塑料碗是他们自己买的,筷子是自制的,只是两小截竹棍子,筷子头没有磨平,还留着粗糙的树皮。  一家六口人住在一个蓝色帐篷里。被子是发放的,塑料布垫上一块凉席就是床,身下是咯人的石头和黄土。相比较在山里的难民,这些帐篷的条件显然好了不少,下午坐在帐篷里,不是特别闷热,风从帐篷间的空隙吹来,呼啦啦得掀起了帘子。  山里  杨福忠站在南伞国际会展中心后面,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过了一会儿,一辆缅甸牌照的皮卡从山上开下来。女孩开心地从车上跳下来,一头扑进杨福忠怀里。  顺着盘山公路,一路颠簸到杨福忠的住处。那是一片山间狭窄的空地,依次排列着5个塑料布搭建的简易帐篷。帐篷前是石头垒成的灶,架着一个底烧得发黑的水壶。他们的水源是离帐篷不远的小水池,有山泉从此经过。水池上漂浮着一只碗,孩子们舀了水直接喝下肚。  在途径甘蔗田的路上,立着一个孤零零的绿色大帐篷。几个女人盘着头发,插着黄色的钗,穿着直筒裙,蹲在路边做饭。孩子们指着她们,说,这是老缅人。  老缅,果敢,中国人,这是三个很值得玩味的词。果敢人把自己跟缅甸人区别开,和云南当地人一样称他们为老缅,然而对于边民而言,同宗同族的果敢人,还是外国人。  边民对果敢人的感情相当复杂。同族,同语言,经常通婚,在果敢人落难之后,边民还是伸出援手,无法坐视不管;但吸毒、贫穷、小偷小摸,成了经常贴在果敢人身上的标签。当然,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厌恶对象——缅族人,他们称之为“老缅”。“老缅”烧了果敢的房子,奸淫果敢的妇女;“老缅”从小路潜入中国境内,抢了出租车,砍了司机13刀——他们一提到“老缅”,例子便信手拈来。  可面对同为战争池鱼的“老缅”难民,果敢人也没法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表情。杨福忠的朋友客气地跟那些女人打了招呼,立刻离开了。  像杨福忠这样选择进山的难民还有很多,没有难民营集中提供物资,他们的生活时常陷入困境。  在边境上,有一些民间组织的志愿者,进入官方力量难以触及的深山里,给散居的难民发放物资。  他们开着蓝色小皮卡,顺着山路一路爬上去,路上尘土飞扬。车刚停,十几个难民迅速围上来,面容姣好的姑娘大马金刀地站在车上,抓起难民递来的脸盆,放进茄子、芹菜和腌菜。时而从口袋里掏出笔,记录新增难民的姓名和家庭人数。  车上的东西不够,拉着更多物资的卡车还在山下,他们要开车下去拿,难民们有些着急。拿到的人开开心心地把东西拿回帐篷,小孩在尖叫和大笑。  出租车司机老杨也是一个小型志愿组织的志愿者。在2月9日战争打响时,他和5个人凑了一万八,买了些大米、油、塑料布和被子,发放给还没来得及被中国政府接管的难民。在镇康县小炉场村,难民刚刚从缅甸那边跑过来,老杨的卡车就正好到了。老杨说,那些人跑过来,举目无亲,这已经是能给他们最大的帮助了。
  奢侈的政治  杨福忠的大女儿杨正对才11岁,爱穿牛仔裤,不爱穿裙子,因为“长大的孩子穿裙子会被笑话”。她很想在老街的老家,家里有天花板,每天地上都拖得干干净净。她和妹妹的房间很大,可以放下两张床,如今全家8口人只能挤在一个小帐篷里。  爸爸没有告诉她,他们家的房子和甘蔗田,已经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留下。  在杨福忠的记忆中,比起2009年“88”事件,这次战争更加严重。2009年8月,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交战,造成果敢民众大规模恐慌,造成约十万难民涌入云南边境,当时中国为难民提供了7个安置点。“88”事件之后,果敢同盟军内部分裂,彭家声逃离,白所成掌控果敢。  日,彭家声卷土重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彭家声表示,和平谈判的可能性不存在,战争大的打不起来,小的不会停。  3月17日,缅甸再次举行全国范围内的停火谈判,而在此前,缅甸政府表示不会接受果敢同盟军进入全国和平进程。果敢同盟军对媒体称,他们的诉求是回归到1989年之前的高度自治状态,但如今缅甸军方态度强硬,战争可能短期内不会结束。  战争在春节前打响,有些人的春节在难民营里度过,有些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奔波在逃命路上。  对平民而言,讨论政治,太过奢侈。在多天采访中,记者问过很多难民对彭家声,以及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回答几乎一模一样——我们只想保住性命,平平安安。  (凤凰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想中国帮忙,就不要干扰中国战略,在中国油管通了以后开始搞事还想中国帮忙?!既想中国保护,又想自己当土皇帝,割据一方,还在中国论坛上上蹿下跳,想影响舆论,真是不要脸  
  关注  
  @黎香阳
06:48:18  编小说比这个赚钱!  -----------------------------  @东海威武一剑客
06:54:58  不是编小说,是你们最爱的香港凤凰网新闻,你们可以不激动了吧。  -----------------------------  央视的分店!你们也爱!尤其是莉姐姐你们主人最爱!哈哈!
  @玄武大哥 8楼
07:54  想中国帮忙,就不要干扰中国战略,在中国油管通了以后开始搞事还想中国帮忙?!既想中国保护,又想自己当土皇帝,割据一方,还在中国论坛上上蹿下跳,想影响舆论,真是不要脸  -----------------------------你个杂碎  
  @羊倌王二小 16楼
10:37  @玄武大哥 8楼
07:54  想中国帮忙,就不要干扰中国战略,在中国油管通了以后开始搞事还想中国帮忙?!既想中国保护,又想自己当土皇帝,割据一方,还在中国论坛上上蹿下跳,想影响舆论,真是不要脸  -----------------------------你个杂碎  [来自QQ浏览器]  -----------------------------不对呀,我骂那个那个字母杂碎呢怎么回复给你了,抱歉  
  不要拿我们中国纳税人的钱去养这帮白眼狼。  
  @东海威武一剑客
  @玄武大哥
07:54:13  想中国帮忙,就不要干扰中国战略,在中国油管通了以后开始搞事还想中国帮忙?!既想中国保护,又想自己当土皇帝,割据一方,还在中国论坛上上蹿下跳,想影响舆论,真是不要脸  -----------------------------  呵呵。
  @黎香阳
06:48:18  编小说比这个赚钱!  -----------------------------  @东海威武一剑客
06:54:58  不是编小说,是你们最爱的香港凤凰网新闻,你们可以不激动了吧。  -----------------------------  @黎香阳
09:14:52  央视的分店!你们也爱!尤其是莉姐姐你们主人最爱!哈哈!  -----------------------------  真不要脸啊,不是凤凰网的报道,天涯怎么会炸窝
  @斧头犬舍 12楼
10:50  不要拿我们中国纳税人的钱去养这帮白眼狼。  [来自UC浏览器]  -----------------------------  抱歉,你不能代表我。谢谢!滚!再踹上一脚,该夹着尾巴逃走了吧?  
  中国医院免医疗费,骗人吧,难民都不可能,中国地方政府也不可能更出医疗费钱,没有预算,他怎么会出钱,除非中央政策加中央出钱
  @玄武大哥
07:54:13  想中国帮忙,就不要干扰中国战略,在中国油管通了以后开始搞事还想中国帮忙?!既想中国保护,又想自己当土皇帝,割据一方,还在中国论坛上上蹿下跳,想影响舆论,真是不要脸  -----------------------------  你穷的只剩下钱了!  
  看来你在现场看到了呀,就这么肯定?我并没有为缅甸解脱,我也是中国人,但是请你座一名理性的爱国者,不要中计!
  不管怎么狡变,炸弹是从缅方过来的。缅方都要承担一切后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有北京户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